TWI572343B - Absorbent items - Google Patents

Absorbent item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2343B
TWI572343B TW102106718A TW102106718A TWI572343B TW I572343 B TWI572343 B TW I572343B TW 102106718 A TW102106718 A TW 102106718A TW 102106718 A TW102106718 A TW 102106718A TW I572343 B TWI572343 B TW I5723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hydrocarbon
acid
ester
sheet
top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6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6359A (zh
Inventor
田村竜也
野田祐樹
野本貴志
小野塚卓
Original Assignee
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06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6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2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23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04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5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 A61F13/4751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means preventing fluid flow in a transversal direction
    • A61F13/4756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means preventing fluid flow in a transversal direction the means consisting of grooves, e.g. channels, depressions or embossments, resulting in a heterogeneous surface lev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20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containing organic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22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15/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42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2013/51186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specially shaped topshe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 A61F2013/51355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for improving fluid flow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係關於生理用衛生棉、衛生護墊、失禁墊、失禁護墊等之吸收性物品。
側部薄片體由液體透過性的開孔高分子薄膜及襯裡補強薄片所構成的生理用衛生棉已知為習知技術(例如專利文獻1)。又,習知技術已知具備頂部薄片、背部薄片及吸收體所構成的中央吸收體部、與由中央吸收體部的兩側部中央向外延伸出、由頂部薄片及背部薄片所構成的一對翼部,在中央吸收體與翼部間的邊界,頂部薄片與背部薄片接合的生理用衛生棉(例如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4-56051號公報
[專利文獻2]專利第3091283號公報
對吸收性物品的吸收體施加壓力時,吸收體所吸收的體液有由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緣一時性滲出的場合。該場合,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習知之吸收性物品,有由吸收體滲出的體液在側部薄片體浸透液體透過性的開孔高分子薄膜與襯裡補強薄片間,從吸收性物品的寬度方向滲漏之場合。另一方面,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習知之吸收性物品,因頂部薄片在中央吸收體與翼部間的邊界與背部薄片接合,故由吸收體滲出的體液在翼部部分不會浸透頂部薄片與背部薄片間。但是,在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緣部分,因由吸收體滲出的體液在頂部薄片與背部薄片間,一時失去去處,故在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緣部分,有滲出頂部薄片外、從吸收性物品的寬度方向滲漏之場合。
本發明以提供可抑制因對吸收性物品施加壓力而由吸收體滲出的體液從吸收性物品的寬度方向滲漏的吸收性物品為目的。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採用以下的構成。
亦即,本發明為具有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具備於肌膚側設置的液透過性的頂部薄片、與於著衣側設置的液不透過性的背部薄片、與包含在寬度方向之兩側朝長度方向延伸的緣、且設置在頂部薄片及背部薄片間的液保留性的 吸收體的吸收性物品,在至少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兩緣的外側,含有用以使由吸收體滲出的體液流入的複數的第1流路及複數的第2流路,複數的第1流路朝長度方向延展、排列於寬度方向、複數的第2流路連結鄰接的第1流路。
根據本發明,可抑制對吸收性物品施加壓力而由吸收體滲出的體液從吸收性物品的寬度方向滲漏。
1,1A‧‧‧吸收性物品
2,2A,2B‧‧‧頂部薄片
3‧‧‧背部薄片
4,4A,4B‧‧‧吸收體
5‧‧‧翼部
6‧‧‧黏著部
7‧‧‧壓縮溝
8‧‧‧密封部
10‧‧‧本體部
18A‧‧‧側邊薄片
21,21B‧‧‧第1突條部
22,22B‧‧‧第2突條部
23,23B‧‧‧底部
24‧‧‧血液改質劑層
25‧‧‧開口部
26‧‧‧第1突條部的側面
31‧‧‧由吸收體滲出的體液
100‧‧‧頂部薄片製造裝置
120‧‧‧圖案滾筒
130‧‧‧壓紋加工裝置
140‧‧‧背部薄片用輥
150‧‧‧裁切器
160‧‧‧改質劑塗佈噴霧器
210‧‧‧樹脂薄膜薄片的輥
212,214,216‧‧‧樹脂薄膜薄片
220‧‧‧凹部形成輥
230‧‧‧延伸齒輥
231‧‧‧上段輥
232‧‧‧下段輥
233,235‧‧‧齒輪齒
234‧‧‧齒輪齒中途被切斷處
[圖1]圖1為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一實施形態的平面圖。
[圖2]圖2為圖1之A-A線斷面的概略斷面圖。
[圖3]圖3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形成於吸收性物品的頂部薄片之本體部的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兩緣的外側之區域及翼部的頂部薄片的第1突條部、第2突條部及底部之圖。
[圖4]圖4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形成於吸收性物品的頂部薄片中設置吸收體之區域的第1突條部、第2突條部及底部的圖。
[圖5]圖5為用以說明由頂部薄片的突條部與背部薄片所構成的流路之圖。
[圖6]圖6為用以說明由吸收體滲出流至流路的著用者之體液之圖。
[圖7]圖7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之圖。
[圖8]圖8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所使用的凹部形成輥之圖。
[圖9]圖9為用以說明頂部薄片用薄片中、藉由凹部形成輥形成有凹部的區域之圖。
[圖10]圖10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所使用的延伸齒輥的上段輥之圖。
[圖11]圖11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所使用的延伸齒輥的下段輥之圖。
[圖12]圖12為用以說明以延伸齒輥延伸的頂部薄片用薄片之圖。
[圖13]圖13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一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平面圖。
[圖14]圖14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一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中,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緣的外側之區域的平面圖。
[圖15]圖15為頂部薄片含有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的生理用衛生棉中頂部薄片的肌膚接觸面的電子顯微鏡照片。
[圖16]圖16為含有或不含血液改質劑的經血之顯微鏡照片。
[圖17]圖17為用以說明表面張力之測定方法之圖。
以下、參考圖式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於圖式所記載者。
圖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的平面圖,圖2為圖1之A-A線斷面的概略斷面圖。吸收性物品1包含具備設置於肌膚側(肌膚接觸側)的液透過性的頂部薄片2、設置於著衣側(非肌膚接觸側)的液不透過性的背部薄片3及頂部薄片2與背部薄片3之間設置的液保留性的吸收體4的本體部10、與以由本體部10之兩側緣向寬度方向延伸出之方式設置於本體部10之兩側且具備頂部薄片2及背部薄片3的一對翼部5。符號51為翼部5之附著根部(本體部10與翼部5間的邊界)。翼部5中著衣側之面的相反側的面係由頂部薄片2所構成。於翼部5之著衣側的面設置有黏著部6。又,圖1中,吸收性物品1之寬度方向為X方向、長度方向為Y方向。又,吸收性物品1之平面方向為XY方向。
本體部10之形狀為長方形、橢圓型、沙漏型等適合女性的身體及內褲之形狀的形狀則不特別限定。本體部10之外形中長度方向延伸尺寸,較佳為100~500mm、更佳為150~350mm。又,本體部10之外形中寬度方向延伸尺寸,較佳為30~200mm、更佳為40~180mm。
頂部薄片2使由著用者排出的尿、經血等之體液移動至吸收體4。頂部薄片2的至少一部份具有液透過性、且具有使體液透過用之多數的開口部。
頂部薄片2係由樹脂薄膜製作。作為頂部薄片2使用的樹脂薄膜係由烯烴與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等其他單體之共聚物、聚烯烴、聚酯、聚丙烯、聚乙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聚醯胺、乙酸纖維素等所製作。由柔軟性高且對肌膚刺激少觀點,作為頂部薄片2使用的樹脂薄膜,以烯烴與其他單體之共聚物、或聚烯烴尤佳。
頂部薄片2的基重,較佳為1g/m2以上、40g/m2以下、更佳為10g/m2以上、35g/m2以下。又,構成頂部薄片2的樹脂薄膜之厚度,較佳為0.01mm以上、0.4mm以下、更佳為0.1mm以上、0.35mm以下。構成頂部薄片2的樹脂薄膜之厚度未達0.01mm之場合,有頂部薄片2的後述隱蔽性過小之場合,構成頂部薄片2的樹脂薄膜之厚度超過0.4mm之場合,頂部薄片2的剛性變高、有對著用者的肌膚而言,頂部薄片2的刺激變得過強的場合。頂部薄片2因具有後述突條部,頂部薄片2的表觀上的厚度,比構成頂部薄片2的樹脂薄膜之厚度大。頂部薄片2的表觀上的厚度,較佳為0.01mm以上、1mm以下、更佳為0.1mm以上、0.5mm以下。
頂部薄片2為了使吸收體4吸收的體液由外部看不見,而具有隱蔽性。頂部薄片2的隱蔽性係藉由將氧化鈦等填料混合於樹脂中而產生。填料為氧化鈦之場 合、氧化鈦的含有量相對樹脂薄膜之重量而言,較佳為1%以上、50%以下、更佳為3%以上、15%以下。氧化鈦的含有量相對樹脂薄膜之重量,未達1%,則有隱蔽頂部薄片2中吸收體4吸收的體液之效果過小之場合。氧化鈦的含有量相對樹脂薄膜之重量,超過50%,則有含有氧化鈦的樹脂之薄片成形變得困難之場合。
頂部薄片2具有於長度方向延展、排列於寬度方向的複數的第1突條部21、連結鄰接的第1突條部21之複數的第2突條部22、與成為第1突條部21及該第2突條部22的基礎部分的底部23。
參考圖3及圖4,將設置於頂部薄片2的第1突條部21、第2突條部22及底部23詳細說明。圖3為用以說明形成於本體部10之頂部薄片2中吸收體4的寬度方向之兩緣41之外側之區域14及翼部5之頂部薄片2的(圖1作為參考)第1突條部、第2突條部及底部之圖。圖4為用以說明形成於本體部10之頂部薄片2中設置吸收體4之區域12的(圖1作為參考)第1突條部、第2突條部及底部之圖。形成於本體部10之頂部薄片2中吸收體4的寬度方向之兩緣41之外側之區域14及翼部5之頂部薄片2的第1突條部、第2突條部及底部與形成於本體部10之頂部薄片2中設置吸收體4的區域12的第1突條部、第2突條部及底部如後述般,有少許差異。
如圖3所示般,吸收體4的寬度方向之兩緣41之外側之區域14及翼部5中,頂部薄片2包含於長度 方向(Y方向)延伸、且排列於寬度方向(X方向)的複數的第1突條部21。第1突條部21之斷面的形狀為例如使略U字形狀上下顛倒的形狀(以下、稱略倒U字形狀)。略倒U字形狀中,除使U字形狀上下顛倒的形狀外,亦包含施加使角圓滑、使直線變曲線等之變形而成為使U字形狀上下顛倒的形狀之形狀。例如略倒U字形狀中亦包含使V字形狀上下顛倒的形狀、M字形狀及梯形。
鄰接的第1突條部21透過複數的第2突條部22進行連結。第2突條部22以對於朝長度方向(Y方向)延伸的第1突條部21,於傾斜的方向延伸為佳。例如第1突條部21與第2突條部22間所成角度以10°以上、170°以下為佳。在相對第2突條部22延伸方向垂直方向,切斷第2突條部22時的第2突條部22的斷面的形狀為例如略倒V字形狀。
圖5為用以說明頂部薄片2的突條部21,22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之圖。如圖5所示般,第1突條部21及第2突條部22與後述之背部薄片3組合時,則形成中空構造。而、由吸收體4滲出的體液31流入該中空構造中。亦即,第1突條部21及第2突條部22與後述之背部薄片3一起形成流入體液31用的流路。
例如由吸收體4滲出後,流入第2突條部22a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之體液31流入由第1突條部21a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流入第1突條部21a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的體液在第1突條部21a與背部 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之中,流動在長度方向(Y方向)。流至長度方向(Y方向)後、體液31透過第2突條部22b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流至由鄰接的第1突條部21b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流入至第1突條部21b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的體液,在第1突條部21b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之中沿長度方向(Y方向)流動。流至長度方向(Y方向)後、體液31透過由第2突條部22c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流動至鄰接的第1突條部21c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如此,體液31邊重複在第1突條部21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之中沿長度方向(Y方向)流動、與之後體液31透過第2突條部22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流入鄰接的第1突條部21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由吸收體4滲出的體液邊在頂部薄片2與背部薄片3間擴散至寬度方向(X方向)。
圖6所示般,由吸收體4滲出的體液31藉由頂部薄片2的第1突條部21與背部薄片所構成的流路於長度方向(Y方向)擴散後,藉由頂部薄片2的第2突條部22與背部薄片所構成的流路於寬度方向(X方向)擴散。藉此,為使由吸收體4滲出的體液31於寬度方向(X方向)擴散,變得需要大量體液由吸收體4滲出。因此,藉此,抑制由吸收體4滲出的體液31於寬度方向(X方向)擴散,可抑制藉由對吸收性物品1施加壓力由吸收體4滲出的體液31由吸收性物品1之寬度方向滲漏。
寬度方向中每1cm的第1突條部21之數,較 佳為3以上、更佳為5以上。寬度方向中每1cm的第1突條部21之數若在2以下,則有可蓄積於第1突條部21之中的體液之量變少、由吸收體滲出的體液從吸收性物品的寬度方向滲漏之場合。
第2突條部22的長度方向(Y方向)的長度,較佳為0.3mm以上、5mm以下、更佳為0.5mm以上、3mm以下。第2突條部22的長度方向(Y方向)的長度比為0.3mm小時,流入第1突條部21的體液,變得難以透過第2突條部22,流入鄰接的第1突條部21,有失去去處的體液滲出至頂部薄片2外之場合。又,第2突條部22的長度方向(Y方向)的長度比5mm大的場合,流入第1突條部21的體液在流入第1突條部21之中的長度方向(Y方向)前,有透過第2突條部22,流入鄰接的第1突條部21的場合,有由吸收體滲出的體液從吸收性物品的寬度方向滲漏之場合。
藉由於翼部5之頂部薄片2設置第1突條部21及第2突條部22,為使吸收性物品1固定於內褲,折曲翼部5時的折曲部分存在有第1突條部21及第2突條部22。第1突條部21及第2突條部22,於吸收性物品1之表面賦予柔軟的膚觸。因此,藉此,穿著安裝吸收性物品1的內褲時,內褲的腿圍部之膚觸變得良好。
如圖4所示般,本體部10之設置有吸收體4的區域12的頂部薄片2,與本體部10之吸收體4的寬度方向之兩緣41之外側之區域14及翼部5中之頂部薄片2 同樣地,包含第1突條部21、第2突條部22及底部23。但是,本體部10之設置有吸收體4的區域12的頂部薄片2的第1突條部21、第2突條部22及底部23,進而在肌膚側之表面含有後述血液改質劑層24。又,設置有吸收體4的區域12的頂部薄片2的第1突條部21,進而含有後述開口部25。
本體部10之設置有吸收體4的區域12的頂部薄片2的第1突條部21,在其兩側面26,具有排列於長度方向(Y方向)的複數的開口部25。本體部10之設置有吸收體4的區域12的頂部薄片2所排出的著用者之體液,通過開口部25移動至吸收體4。又,因鄰接的2個第1突條部21與底部23所形成的寬度方向(X方向)的略U字形狀,頂部薄片2所排出的著用者之體液,快速向底部23聚集。流至底部23的體液在到達底部23前,通過第1突條部21之側面26所設置的開口部25,流至吸收體4。又,滯留底部23的體液亦通過第1突條部21之側面26所設置的開口部25,流至吸收體4。因此,藉由第1突條部21之側面26所設置的開口部25,著用者之體液快速被吸收體4吸收。又,藉由第1突條部21之側面26所設置的開口部25,可使殘留在頂部薄片2的體液量減少。
亦可於本體部10之設置有吸收體4的區域12的頂部薄片2的肌膚側之表面,塗佈血液改質劑後,於頂部薄片2的肌膚接觸側之表面形成血液改質劑層24。藉 由該血液改質劑層24,可抑制在頂部薄片2的表面,著用者之體液、尤其黏度高的經血殘留。該血液改質劑層24在之後詳細說明。
因本體部10之設置有吸收體4的區域12的設置於頂部薄片2的第1突條部21,而著用者的肌膚與頂部薄片2間的接觸面積變小,故頂部薄片2的膚觸變得良好。又,於本體部10之設置有吸收體4的區域12的頂部薄片2可僅形成第1突條部、而不形成第2突條部。該場合亦因著用者的肌膚與頂部薄片2間的接觸面積變小,而頂部薄片2的膚觸變得良好。但是,因設置第2突條部,第1突條部變得不易崩散,故以在本體部10之設置有吸收體4的區域12的頂部薄片2,設置第1突條部與第2突條部之兩者為佳。
圖1及圖2所示之背部薄片3,防止吸收體4吸收的體液向外漏出。背部薄片3中,使用不透過體液的材料。例如背部薄片3方面,使用疏水性的不織布、聚乙烯及聚丙烯等之不透水性的塑膠薄膜或不織布與不透水性塑膠薄膜之層合薄片等。又,亦可使用將耐水性高的熔噴不織布以高強度的紡黏不織布挾持的SMS不織布作為背部薄片3。藉由使用體液不通過且具有通氣性之材料作為背部薄片3,可使著用時的悶熱降低。
在背部薄片3與頂部薄片2重疊的部分,背部薄片3與形成於上述頂部薄片2的第1突條部21及第2突條部22一起形成流入體液31的流路。又,背部薄片 3使用熱熔接著劑等之接著劑,與頂部薄片2的底部23接合。
吸收體4將體液吸收後保留。吸收體4以體積大、型狀不易崩散、化學刺激性少者為佳。例如作為吸收體4,使用起毛狀紙漿或者氣流成網不織布與高吸收性聚合物(SAP)所構成的複合吸收體。該複合吸收體可以織物等之液透過性的材料被覆。
又,取代上述複合吸收體的起毛狀紙漿,亦可使用例如化學紙漿、纖維素纖維、人造絲及乙酸酯等之人工纖維素纖維。上述複合吸收體中紙漿等之吸收性纖維的基重,較佳為100g/m2以上、800g/m2以下、上述複合吸收體中高吸收性聚合物的質量比,以吸收性纖維作為100%,較佳為10%以上、65%以下。被覆上述複合混合體的織物等液透過性的材料之基重,較佳為12g/m2以上、30g/m2以下。
作為上述複合混合體的氣流成網不織布,可使用例如使紙漿與合成纖維進行熱融著的不織布或使紙漿與合成纖維以黏著劑固著的不織布。
上述複合吸收體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具有水溶性高分子適度交聯的三維網狀構造。該吸收性聚合物相對吸收水前之吸收性聚合物的體積,吸收30~60倍之水。但是,該吸收性聚合物本質上為水不溶性。又,該吸收性聚合物即使施加些許壓力,不使一旦經吸收的水離水。該吸收性聚合物,可使用例如澱粉系、丙烯酸系或胺 基酸系之粒子狀或纖維狀的聚合物。
吸收體4之形狀及構造雖可因應必要而改變,但吸收體4的全吸收量必須因應作為吸收性物品1的設計插入量及所期望用途。又,吸收體4的尺寸或吸收能力等因應用途而改變。
如圖1所示般,吸收體4的寬度方向之緣41以向寬度方向(X方向)內側突出之方式彎曲。藉此,如圖6所示般,吸收體4的寬度方向之兩緣41之外側之區域14的設置於頂部薄片2的第1突條部21,向長度方向(Y方向)前進則到達吸收體4的寬度方向之緣41。因此,第1突條部21與背部薄片所構成的流路之中在長度方向(Y方向)流動、由吸收體4滲出的體液31再被吸收體4吸收。藉此,透過第2突條部22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流入鄰接的第1突條部21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的體液之量減少,可更抑制因對吸收性物品1施加壓力,由吸收體4滲出的體液31由吸收性物品1之寬度方向滲漏。
使用熱熔接著劑,吸收體4與背部薄片3接著。藉此可抑制吸收體4從背部薄片3剝離。
翼部5係為了將吸收性物品1安定固定於內褲,而設置於吸收性物品1。使翼部5折曲於內褲的外面側後,藉由透過黏著部6黏貼於內褲的褲襠部,可使吸收性物品1安定固定於內褲。
黏著部6使吸收性物品1固定於內褲的褲襠 部。形成黏著部6的黏著劑方面,宜使用例如苯乙烯系聚合物、黏著賦予劑、可塑劑之任一為主成分者。前述苯乙烯系聚合物方面,可舉例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烯聚合物、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異丁烯-苯乙烯共聚物等,但可僅使用此等之中的1種、亦可為二種以上的聚合物混合物。其中,由熱安定性良好觀點,以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為佳。
又,前述黏著賦予劑及可塑劑方面,宜使用常溫下為固體者,在黏著賦予劑可舉例如C5系石油樹脂、C9系石油樹脂、二環戊二烯系石油樹脂、松香系石油樹脂、聚萜烯樹脂、萜烯酚樹脂等,在前述可塑劑,例如磷酸三甲苯酯、苯二甲酸二丁酯、苯二甲酸二辛基酯等之單體可塑劑外、可舉例如乙烯基聚合物或聚酯般聚合物可塑劑。
如圖1及圖2所示般,頂部薄片2及吸收體4,具有藉由壓紋加工於厚度方向壓縮形成的頂部薄片2至吸收體4內部的壓縮溝7。壓縮溝7抑制由吸收性物品1之中心部分(著用者之體液排出口的對向部分)所排出的體液向寬度方向(X方向)擴散。又,藉此可抑制頂部薄片2從吸收體4剝離。壓縮溝7包圍吸收性物品1之中心部分,且具有連續的略環狀之形狀。又,包圍吸收性物品1之中央部的壓縮溝7可部分被中斷。亦即,壓縮溝7可具有非連續的略環狀之形狀。
又,藉由以熱壓紋加工使頂部薄片2與背部薄片3壓縮接合,於吸收性物品1之長度方向兩側及寬度方向兩側形成密封部8。藉此,可使頂部薄片2不從背部薄片3剝離。又,藉由長度方向兩側之密封部8,第1突條部21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的兩端部進行壓縮而被密閉。藉此,第1突條部21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的兩端部因為阻塞,故可防止第1突條部21與背部薄片3所構成的流路之中大量流動的著用者之體液從吸收性物品1之長度方向之兩端滲漏。
接著,詳細說明上述血液改質劑層24。血液改質劑層24的血液改質劑具有約0.00~約0.60之IOB、約45℃以下之熔點、對25℃之水100g為約0.00~約0.05g之水溶解度。
IOB(Inorganic Organic Balance)為表示親水性及親油性的平衡之指標,在本說明書,係指以小田氏們之下式:IOB=無機性值/有機性值所算出之值。
上述無機性值與有機性值係基於藤田穆「有機化合物的予測與有機概念圖」化學區域Vol.11,No.10(1957)p.719-725)記載的有機概念圖。藤田氏之主要基的有機性值及無機性值如下述表1。
例如在碳數14的十四烷酸與碳數12的十二醇的酯之場合,因有機性值成為520(CH2,20×26個)、無機性值成為60(-COOR,60×1個),故IOB=0.12。
上述血液改質劑中,IOB以約0.00~約0.60、約0.00~約0.50為佳、約0.00~約0.40更佳、而約0~約0.30再佳。因認為IOB愈低,有機性高、與血球之親和性增高。
本說明書中,「熔點」係指示差掃描熱量分 析計中,以昇溫速度10℃/分鐘測定場合的,由固形狀變為液狀時之吸熱峰的峰頂溫度。上述熔點,可使用例如島津製作所製之DSC-60型DSC測定裝置測定。
上述血液改質劑,若具有約45℃以下之熔點,在室溫可為液體或固體,亦即,熔點可在約25℃以上、或未達約25℃、而例如可具有約-5℃、約-20℃等之熔點。上述血液改質劑之熔點在約45℃以下的根據如後述。
上述血液改質劑,其熔點雖不存在有下限,但以其蒸氣壓低者為佳。上述血液改質劑之蒸氣壓在25℃(1大氣壓)以約0~約200Pa為佳、約0~約100Pa更佳、約0~約10Pa又更佳、約0~約1Pa再更佳、而約0.0~約0.1Pa特別佳。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考量與人體接觸使用,上述蒸氣壓在40℃(1大氣壓)以約0~約700Pa為佳、約0~約100Pa更佳、約0~約10Pa又更佳、約0~約1Pa再更佳、而約0.0~約0.1Pa特別佳。此係因上述血液改質劑之蒸氣壓高時,則有產生保存中氣化、其量減少、著用時的臭氣等之問題的情形。
又,血液改質劑之熔點可因應氣候、著用時間的長度等而有不同。例如在平均氣溫約10℃以下的地區,認為藉由採用具有約10℃以下之熔點的血液改質劑,經血排泄後、即使在因周圍溫度而冷卻的場合,血液改質劑可安定使血液改質。又,在長時間使用吸收性物品的場合,血液改質劑之熔點在45℃以下的範圍以高者為佳。因不易受汗、著用時的摩擦等之影響,即使長時間著用的場 合,血液改質劑不易移動。
0.00~0.05g之水溶解度係25℃中,於100g之去離子水中添加0.05g之試料後靜置24小時,24小時後因應必要輕輕攪拌,接著可藉由目視評估試料溶解與否來測量。又,在本說明書,關於水溶解度,「溶解」包含試料完全溶解於去離子水形成均勻混合物的場合、與試料完全乳化之場合。又,「完全」係指去離子水中無試料之團塊。
在該技術領域,以使血液的表面張力等改變、使血液迅速吸收為目的,進行頂部薄片的表面以界面活性劑之塗佈。但是,因界面活性劑一般水溶解度高,塗佈有界面活性劑之頂部薄片與血液中之親水性成分(血漿等)相溶性佳,反而有使血液殘留頂部薄片作用的傾向。認為上述血液改質劑因水溶解度低,與以往習知界面活性劑相異、不使血液殘存在頂部薄片、可迅速移動至吸收體。
本說明書中,25℃中,對100g之水的溶解度有單稱「水溶解度」之情形。
本說明書中,「重量平均分子量」係包含由多分散系之化合物(例如逐次聚合所製造的化合物、複數的脂肪酸與複數的脂肪族1元醇所生成的酯)與單一化合物(例如由1種的脂肪酸與1種的脂肪族1元醇所生成的酯)之概念,係指Ni個分子量Mi之分子(i=1、或i=1,2‧‧‧)所構成的系中,以下式: Mw=ΣNiMi 2/ΣNiMi所求得的Mw
本說明書中,重量平均分子量意指經膠體滲透層析(GPC)求得的聚苯乙烯換算之值。GPC之測定條件可舉例如下。
機種:Hitachi High-Technologies製 高速液體層析儀Lachrom Elite
管柱:昭和電工(股)製 SHODEX KF-801、KF-803及KF-804
溶離液:THF
流量:1.0mL/分鐘
注入量:100μL
檢測:RI(示差折射計)
又,本說明書的實施例記載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以上述條件測定者。
上述血液改質劑,較佳為由下述(i)~(iii)、(i)烴、(ii)具有(ii-1)烴部分、與(ii-2)上述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由羰基(-CO-)及氧基(-O-)所成群中所選出的一個或複數個相同或相異的基的化合物、及(iii)具有(iii-1)烴部分、與(iii-2)上述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由羰基(-CO-)及氧基(-O-)所成群中所選出的一個或複數個相同或相異的基、與(iii-3)取代上述烴部分的氫原子的由羧基(-COOH)及羥基(-OH)所成群中所選出的 一個或複數個相同或相異的基之化合物、 以及彼等之任意組合所成群中所選出。
本說明書中,「烴」為碳與氫所構成的化合物,鏈狀烴,可舉例如液態石蠟系烴(亦稱不含雙鍵及三鍵的烷烴)、烯烴系烴(亦稱含1個雙鍵之烯類)、乙炔系烴(亦稱含1個三鍵之炔)、及含2個以上雙鍵及三鍵所成之群所選出的鍵結之烴、以及環狀烴,可舉例如芳香族烴、脂環式烴。
上述烴,以鏈狀烴及脂環式烴為佳、鏈狀烴更佳、石蠟系烴、烯烴系烴、及含2個以上雙鍵之烴(不含三鍵)又更佳、而石蠟系烴最佳。上述鏈狀烴中,包含直鏈狀烴及分支鏈狀烴。
上述(ii)及(iii)之化合物中,在插入2個以上氧基(-O-)的場合,各氧基(-O-)不相鄰。因此,上述(ii)及(iii)之化合物中,不包含氧基連續的化合物(所謂的過氧化物)。
又,在上述(iii)的化合物,相較於烴部分的至少1個氫原子被羧基(-COOH)所取代的化合物,以烴部分的至少1個氫原子被羥基(-OH)所取代的化合物者為佳。如表1所示般,因羧基與經血中之金屬等鍵結,而無機性值由150大幅上升至400以上,故具有羧基的血液改質劑,使用時IOB之值超過約0.60,有與血球親和性降低之可能性。
上述血液改質劑,更佳為由下述(i’)~(iii’)、 (i’)烴、(ii’)具有(ii’-1)烴部分、與(ii’-2)上述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由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碳酸酯鍵結(-OCOO-)、及醚鍵(-O-)所成群中所選出的一個或複數個相同或相異的鍵結之化合物、及(iii’)具有(iii’-1)烴部分、與(iii’-2)上述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由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碳酸酯鍵結(-OCOO-)、及醚鍵(-O-)所成群中所選出的一個或複數個相同或相異的鍵結、與(iii’-3)取代上述烴部分的氫原子的由羧基(-COOH)及羥基(-OH)所成群中所選出的一個或複數個相同或相異的基之化合物、以及彼等之任意組合所成群中所選出。
上述(ii’)及(iii’)之化合物中,在插入2個以上的相同或相異的鍵結之場合,亦即,在插入2個以上選自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碳酸酯鍵結(-OCOO-)及醚鍵(-O-)的相同或相異的鍵結之場合,各鍵結不相鄰、在各鍵結間至少有1個碳原子。
上述血液改質劑,又更佳可為烴部分中,每10個碳原子,具有羰基鍵結(-CO-)約1.8個以下、酯鍵結(-COO-)2個以下、碳酸酯鍵結(-OCOO-)約1.5個以下、醚鍵(-O-)約6個以下、羧基(-COOH)約0.8個以下、及/或羥基(-OH)約1.2個以下的化合物。
上述血液改質劑,又更佳為選自下述(A)~(F)、 (A)(A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與(A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羧基的化合物之酯、(B)(B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與(B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之醚、(C)(C1)含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羧基的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C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之酯、(D)具有鏈狀烴部分、與上述鏈狀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醚鍵(-O-)、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及碳酸酯鍵結(-OCOO-)所成群中選出的任一個鍵結之化合物、(E)聚氧化C2~C6烷二醇、或其烷基酯或者烷基醚、及(F)鏈狀烴、以及彼等之任意組合所成群中所選出。以下、詳細說明(A)~(F)之血液改質劑。
[(A)(A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與(A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羧基的化合物之酯]
(A)(A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 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與(A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羧基的化合物之酯(以下、有亦稱「化合物(A)」之場合)在具有上述之IOB、熔點及水溶解度下,羥基可不全被酯化。
(A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以下、有亦稱「化合物(A1)」之場合),可舉例如鏈狀烴四醇、例如烷烴四醇、例如季戊四醇、鏈狀烴三醇、例如烷烴三醇、例如甘油、及鏈狀烴二醇、例如烷烴二醇、例如二醇。
(A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羧基的化合物(以下、有亦稱「化合物(A2)」之情形),可舉例如烴上的1個氫原子被1個羧基(-COOH)所取代的化合物、例如脂肪酸。
化合物(A),可舉例如(a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a2)鏈狀烴三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及(a3)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a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上述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可舉例如下式(1): 之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四酯、下式(2): 之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三酯、下式(3): 之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二酯、下式(4): 之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單酯。
(式中、R1~R4各自為鏈狀烴)
構成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酯的脂肪酸 (R1COOH、R2COOH,R3COOH,及R4COOH),若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酯滿足上述IOB、熔點及水溶解度的要件,則不特別限制。例如飽和脂肪酸、例如C2~C30之飽和脂肪酸、例如乙酸(C2)(C2表示碳數,相當R1C、R2C,R3C或R4C之碳數,以下相同)、丙烷酸(C3)、丁烷酸(C4)及其異構物、例如2-甲基丙烷酸(C4)、戊烷酸(C5)及其異構物、例如2-甲基丁烷酸(C5)、2,2-二甲基丙烷酸(C5)、己烷酸(C6)、庚烷酸(C7)、辛烷酸(C8)及其異構物、例如2-乙基己烷酸(C8)、壬烷酸(C9)、癸烷酸(C10)、十二烷酸(C12)、十四烷酸(C14)、十六烷酸(C16)、十七烷酸(C17)、十八烷酸(C18)、二十烷酸(C20)、二十二烷酸(C22)、二十四烷酸(C24)、二十六烷酸(C26)、二十八烷酸(C28)、三十烷酸(C30)等、以及此等之異構物(除上述者外)。
上述脂肪酸可為不飽和脂肪酸。上述不飽和脂肪酸,可舉例如C3~C20之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單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巴豆酸(C4)、十四碳烯酸(C14)、十六碳烯酸(C16)、油酸(C18)、反式十八碳烯酸(C18)、十八碳烯酸(C18)、二十碳烯酸(C20)、二十烯酸(C20)等,二不飽和脂肪酸、例如亞油酸(C18)、二十碳二烯酸(C20)等,三不飽和脂肪酸、例如亞麻油酸、例如α-亞麻油酸(C18)及γ-亞麻油酸(C18)、松子油酸(C18)、桐油酸、例如α-桐油酸(C18)及β-桐油酸(C18)、米德酸(C20)、二同-γ-亞麻油酸(C20)、二十碳三烯酸(C20)等,四不飽和脂肪酸、例如硬脂四烯酸(C20)、花生烯四酸(C20)、二十碳四烯酸(C20)等,五不飽 和脂肪酸、例如波西爾番他安酸(bosseopentaenoic acid)(C18)、二十碳五烯酸(C20)等、以及此等之部分氫加成物。
作為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酯,若考量因氧化等而變性的可能性,以來自飽和脂肪酸的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酯,亦即,季戊四醇與飽和脂肪酸之酯為佳。又,作為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酯,為了使IOB變小、且更為疏水性,以二酯、三酯或四酯為佳、三酯或四酯更佳、而四酯再佳。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四酯,構成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四酯的脂肪酸之碳數合計,亦即,上述式(1)中,R1C、R2C、R3C及R4C部分的碳數合計為15之場合,IOB成為0.60。因此,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四酯,在上述碳數合計為約15以上的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四酯,可舉例如季戊四醇與己烷酸(C6)、庚烷酸(C7)、辛烷酸(C8)、例如2-乙基己烷酸(C8)、壬烷酸(C9)、癸烷酸(C10)及/或十二烷酸(C12)之四酯。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三酯,構成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三酯之脂肪酸的碳數合計,亦即,上述式(2)中,R1C、R2C及R3C部分的碳數合計為19之場合,IOB成為0.58。因此,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三酯,脂肪酸的碳數合計為約19以上的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二酯,構成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二酯之脂肪酸的碳數合計,亦即,上述式(3)中,R1C及R2C部分的碳數合計為22的場合,IOB成為0.59。因此,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二酯,脂肪酸的碳數合計為約22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單酯,構成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單酯之脂肪酸的碳數、亦即,上述式(4)中,R1C部分的碳數為25之場合,IOB成為0.60。因此,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單酯,脂肪酸的碳數為約25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又,在上述計算,不考慮雙鍵、三鍵、iso分支、及tert分支的影響。
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酯的市售品,可舉例如UNISTAR H-408BRS、H-2408BRS-22(混合品)等(以上、日油股份公司製)。
[(a2)鏈狀烴三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上述鏈狀烴三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可舉例如下式(5): 之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下式(6): 之甘油與脂肪酸之二酯、及下式(7): (式中、R5~R7各自為鏈狀烴)之甘油與脂肪酸之單酯。
構成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酯的脂肪酸(R5COOH、R6COOH及R7COOH)方面,甘油與脂肪酸的酯若為滿足上述IOB、熔點及水溶解度之要件者,則不特別限制,例如「(a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中所列舉的脂肪酸、亦即,可舉例如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若考量因氧化等而變性的可能性,以來自飽和脂肪酸的甘油與脂肪酸之酯、亦即,甘油與飽和脂肪酸之酯為佳。
又,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酯方面,為了使 IOB變小、且更為疏水性,以二酯或三酯為佳、而三酯更佳。
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亦稱三甘油酯,例如甘油與辛烷酸(C8)之三酯、甘油與癸烷酸(C10)之三酯、甘油與十二烷酸(C12)之三酯、及甘油與2種或3種之脂肪酸之三酯、以及此等之混合物。
上述甘油與2種以上的脂肪酸之三酯,可舉例如甘油與辛烷酸(C8)及癸烷酸(C10)之三酯、甘油與辛烷酸(C8)、癸烷酸(C10)及十二烷酸(C12)之三酯、甘油與辛烷酸(C8)、癸烷酸(C10)、十二烷酸(C12)、十四烷酸(C14)、十六烷酸(C16)及十八烷酸(C18)之三酯等。
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方面,為了使熔點在約45℃以下,構成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的脂肪酸的碳數合計,亦即,式(5)中,R5C、R6C及R7C部分的碳數合計以約40以下為佳。
又,在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構成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的脂肪酸的碳數合計,亦即,式(5)中,R5C、R6C及R7C部分的碳數合計為12的場合,IOB成為0.60。因此,在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脂肪酸的碳數合計在約12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為所謂的脂肪,因為係可構成人體的成分,在安全性的觀點為佳。
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的市售品,可舉例如三椰子油脂肪酸甘油酯、NA36、Panasate 800、 Panasate 800B及Panasate 810S、以及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及三CL油脂肪酸甘油酯(以上、日油股份公司製)等。
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二酯亦稱二甘油酯,例如甘油與癸烷酸(C10)之二酯、甘油與十二烷酸(C12)之二酯、甘油與十六烷酸(C16)之二酯、及甘油與2種之脂肪酸之二酯、以及此等之混合物。
在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二酯,構成甘油與脂肪酸之二酯的脂肪酸的碳數合計,亦即,式(6)中,R5C及R6C部分的碳數合計為16之場合,IOB成為0.58。因此,在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二酯,脂肪酸的碳數合計為約16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單酯,亦稱單甘油酯,例如甘油之二十烷酸(C20)單酯、甘油之二十二烷酸(C22)單酯等。在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單酯,構成甘油與脂肪酸之單酯的脂肪酸的碳數、亦即,式(7)中,R5C部分的碳數為19之場合,IOB成為0.59。因此,在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單酯,脂肪酸的碳數為約19以上的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a3)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上述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可舉例如C2~C6之鏈狀烴二醇、例如C2~C6之二醇、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或己二醇與脂肪酸之單酯或 二酯。
具體上,上述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可舉例如下式(8):R8COOCkH2kOCOR9 (8)(式中、k為2~6之整數,而R8及R9各自為鏈狀烴)之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二酯、及下式(9):R8COOCkH2kOH (9)(式中、k為2~6之整數,而R8為鏈狀烴)之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單酯。
上述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酯中,欲酯化脂肪酸(式(8)及式(9)中,相當R8COOH及R9COOH)方面,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酯若為滿足上述IOB、熔點及水溶解度之要件者,則不特別限制,例如「(a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中所列舉的脂肪酸、亦即,可舉例如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若考量因氧化等而變性的可能性,以飽和脂肪酸為佳。
在式(8)所示之丁二醇(k=4)與脂肪酸之二酯,R8C及R9C部分的碳數合計為6之場合,IOB成為0.60。因此,在式(8)所示之丁二醇(k=4)與脂肪酸之二酯,上述碳數合計為約6以上的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又,在式(9)所示之乙二醇(k=2)與脂肪酸之單酯,R8C部分的碳數為12的場合,IOB成為0.57。因此,在式(9)所示之乙二醇(k=2)與脂肪酸之單酯,脂肪酸的碳數在約12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 要件。
上述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酯方面,若考量因氧化等而變性的可能性,以來自飽和脂肪酸的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酯、亦即C2~C6二醇與飽和脂肪酸之酯為佳。
又,上述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酯方面,為了使IOB變小、且更為疏水性,以來自大碳數的二醇的醇與脂肪酸之酯、例如來自丁二醇、戊二醇或己二醇的醇與脂肪酸之酯為佳。
進而,上述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酯方面,為了使IOB變小、且更為疏水性,以二酯為佳。上述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酯的市售品,可舉例如科母波魯BL、科母波魯BS(以上、日油股份公司製)等。
[(B)(B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與(B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之醚]
(B)(B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與(B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之醚(以下、有亦稱「化合物(B)」之情形)在具有上述之IOB、熔點及水溶解度下,羥基可不全被醚化。
(B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方面,可舉例如「化合物 (A)」中作為化合物(A1)所列舉者,例如季戊四醇、甘油、及二醇。
(B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以下、有亦稱「化合物(B2)」之情形),可舉例如烴之1個氫原子被1個羥基(-OH)所取代的化合物、例如脂肪族1元醇、例如飽和脂肪族1元醇及不飽和脂肪族1元醇。
上述飽和脂肪族1元醇,可舉例如C1~C20之飽和脂肪族1元醇、例如甲基醇(C1)(C1表示碳數,以下相同)、乙基醇(C2)、丙基醇(C3)及其異構物、例如異丙基醇(C3)、丁基醇(C4)及其異構物、例如sec-丁基醇(C4)及tert-丁基醇(C4)、戊基醇(C5)、己基醇(C6)、庚基醇(C7)、辛基醇(C8)及其異構物、例如2-乙基己基醇(C8)、壬基醇(C9)、癸基醇(C10)、十二醇(C12)、十四基醇(C14)、十六基醇(C16)、十七基醇(C17)、十八基醇(C18)、及二十烷基醇(C20)、以及此等之未列舉的異構物。
上述不飽和脂肪族1元醇,為上述飽和脂肪族1元醇之C-C單鍵之1個以C=C雙鍵取代者,例如油基醇,例如新日本理化股份公司的以Rikacol系列及安捷可魯系列名稱市售。
化合物(B),可舉例如(b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例如單醚、二醚、三醚及四醚、較佳為二醚、三醚及四醚、更佳為三醚及四醚、再佳為四醚、(b2)鏈狀烴三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例如 單醚、二醚及三醚、較佳為二醚及三醚、而更佳為三醚、以及(b3)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例如單醚及二醚、而較佳為二醚。
上述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可舉例如下式(10)~(13): (式中、R10~R13各自為鏈狀烴。)的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四醚、三醚、二醚及單醚。
上述鏈狀烴三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可舉例如下式(14)~(16): (式中、R14~R16各自為鏈狀烴。)的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三醚、二醚及單醚。
上述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可舉例如下式(17):R17OCnH2nOR18 (17)
(式中、n為2~6之整數,而R17及R18各自為鏈狀烴)之C2~C6二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及下式(18):R17OCnH2nOH (18)(式中、n為2~6之整數,而R17為鏈狀烴)之C2~C6二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四醚,構成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四醚的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亦即,上述式(10)中,R10、R11、R12及R13部分的 碳數合計為4之場合,IOB成為0.44。因此,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四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為約4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三醚,構成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三醚的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亦即,上述式(11)中,R10、R11及R12部分的碳數合計為9之場合,IOB成為0.57。因此,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三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在約9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構成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的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亦即,上述式(12)中,R10及R11部分的碳數合計為15之場合,IOB成為0.60。因此,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為約15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構成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的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亦即,上述式(13)中,R10部分的碳數為22的場合,IOB成為0.59。因此,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為約22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又,在上述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三醚,構成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三醚的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亦即,式(14)中,R14、R15及R16部分的碳數合計為3 之場合,IOB成為0.50。因此,在上述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三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為約3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上述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構成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的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亦即,式(15)中,R14及R15部分的碳數合計為9之場合,IOB成為0.58。因此,在上述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在約9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上述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構成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的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亦即,式(16)中,R14部分的碳數為16之場合,IOB成為0.58。因此,在上述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為約16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式(17)所示之丁二醇(n=4)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R17及R18部分的碳數合計為2的場合,IOB成為0.33。因此,在式(17)所示之丁二醇(n=4)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為2以上的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又,在式(18)所示之乙二醇(n=2)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R17部分的碳數為8之場合,IOB成為0.60。因此,在式(18)所示之乙二醇(n=2)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為約8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化合物(B),可藉由使化合物(B1)與化合物(B2)在酸觸媒存在下進行脫水縮合而生成。
[(C)(C1)含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羧基的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C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之酯]
(C)(C1)含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羧基的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C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之酯(以下、有亦稱「化合物(C)」之情形)在具有上述之IOB、熔點及水溶解度下,羧基可不全被酯化。
(C1)含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羧基的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以下、有亦稱「化合物(C1)」之情形),可舉例如具有2~4個羧基的鏈狀烴羧酸、例如鏈狀烴二羧酸、例如烷烴二羧酸、例如乙烷二酸、丙烷二酸、丁烷二酸、戊烷二酸、己烷二酸、庚烷二酸、辛烷二酸、壬烷二酸及癸烷二酸、鏈狀烴三羧酸、例如烷烴三羧酸、例如丙烷三酸、丁烷三酸、戊烷三酸、己烷三酸、庚烷三酸、辛烷三酸、壬烷三酸及癸烷三酸、以及鏈狀烴四羧酸、例如烷烴四羧酸、例如丁烷四酸、戊烷四酸、己烷四酸、庚烷四酸、辛烷四酸、壬烷四酸及癸烷四酸。
又,化合物(C1)中,包含具有2~4個羧基的鏈狀烴羥基酸、例如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異檸檬酸等、具有2~4個羧基的鏈狀烴烷氧基酸、例如O-乙醯基檸檬酸、及具有2~4個羧基的鏈狀烴側氧酸。(C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方面,可舉例如在「化合物(B)」之中所列舉者、例如脂肪族1元醇。
化合物(C),可舉例如(c1)具有4個羧基的鏈狀烴四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酯、例如單酯、二酯、三酯及四酯、較佳為二酯、三酯及四酯、更佳為三酯及四酯、再佳為四酯、(c2)具有3個羧基的鏈狀烴三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酯、例如單酯、二酯及三酯、較佳為二酯及三酯、而更佳為三酯、以及(c3)具有2個羧基的鏈狀烴二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酯、例如單酯及二酯、較佳為二酯。化合物(C)的例子方面,如己二酸二辛基酯、O-乙醯基檸檬酸三丁酯等,被市售。
[(D)具有鏈狀烴部分、與上述鏈狀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醚鍵(-O-)、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及碳酸酯鍵結(-OCOO-)所成群中選出的任一個鍵結之化合物]
(D)具有鏈狀烴部分、與上述鏈狀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醚鍵(-O-)、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 及碳酸酯鍵結(-OCOO-)所成群中選出的任一個鍵結之化合物(以下、有亦稱「化合物(D)」之情形),可舉例如(d1)脂肪族1元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醚、(d2)二烷基酮、(d3)脂肪酸與脂肪族1元醇之酯、及(d4)二烷基碳酸酯。
[(d1)脂肪族1元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醚]
上述脂肪族1元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醚,可舉例如具有下式(19):R19OR20 (19)(式中、R19及R20各自為鏈狀烴)之化合物。
構成上述醚的脂肪族1元醇(式(19)中,相當R19OH及R20OH)方面,若上述醚為滿足上述IOB、熔點及水溶解度之要件者,則不特別限制,可舉例如「化合物(B)」之中所列舉的脂肪族1元醇。
在脂肪族1元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醚,構成該醚的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亦即,上述式(19)中,R19及R20部分的碳數合計為2的場合,IOB成為0.50,所以該碳數合計為約2以上,則滿足上述IOB的要件。但,上述碳數合計在6左右,水溶解度為高約2g,在蒸氣壓的觀點上亦有問題。為了滿足水溶解度為約0.00~約0.05g的要件,上述碳數合計以約8以上為佳。
[(d2)二烷基酮]
上述二烷基酮,可舉例如具有下式(20):R21COR22 (20)(式中、R21及R22各自為烷基)的化合物。
在上述二烷基酮,R21及R22的碳數合計為5之場合,IOB成為0.54,因此若該碳數合計為約5以上,則滿足上述IOB的要件。但是,在上述碳數合計為5左右,水溶解度為高至約2g。因此,為了滿足水溶解度為約0.00~約0.05g之要件,以上述碳數合計為約8以上為佳。又,若考量蒸氣壓,則上述碳數以約10以上為佳、而約12以上為佳。又,上述碳數合計為約8之場合、例如在5-壬酮,熔點為約-50℃、蒸氣壓在20℃約為230Pa。上述二烷基酮除市售者外,可藉由習知方法、例如將第二級醇以鉻酸等氧化而得到。
[(d3)脂肪酸與脂肪族1元醇之酯]
上述脂肪酸與脂肪族1元醇之酯,可舉例如具有下式(21):R23COOR24 (21)(式中、R23及R24各自為鏈狀烴)之化合物。
構成上述酯的脂肪酸(式(21)中,相當R23COOH),可舉例如「(a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中所列舉的脂肪酸、亦即,飽和脂肪酸或不飽和脂 肪酸,若考量因氧化等而變性的可能性,以飽和脂肪酸為佳。構成上述酯的脂肪族1元醇(式(21)中,相當R24OH),可舉例如「化合物(B)」之中所列舉的脂肪族1元醇。
又,在上述脂肪酸與脂肪族1元醇之酯,脂肪酸及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亦即,式(21)中,R23C及R24部分的碳數合計為5之場合,IOB成為0.60,故R23C及R24部分的碳數合計為約5以上之場合,滿足上述IOB的要件。但是,例如在上述碳數合計為6之乙酸丁酯,蒸氣壓高至超過2000Pa。因此,若考量蒸氣壓,以上述碳數合計為約12以上為佳。又,若上述碳數合計為約11以上,可滿足水溶解度為約0.00~約0.05g之要件。
上述脂肪酸與脂肪族1元醇之酯的例子方面,可舉例如十二烷酸(C12)與十二醇(C12)之酯、十四烷酸(C14)與十二醇(C12)之酯等,上述脂肪酸與脂肪族1元醇之酯的市售品,可舉例如在雷特魯WE20、及雷特魯WE40(以上、日油股份公司製)。
[(d4)二烷基碳酸酯]
上述二烷基碳酸酯方面,可舉例如具有下式(22):R25OC(=O)OR26 (22)(式中、R25及R26各自為烷基)之化合物。
在上述二烷基碳酸酯,R25及R26的碳數合計為6之場合,IOB成為0.57,故R25及R26的碳數合計在約6以上則滿足IOB的要件。若考量水溶解度,則R25及R26的碳數合計為約7以上為佳、而約9以上更佳。上述二烷基碳酸酯除市售者外,可藉由光氣與醇之反應、氯化甲酸酯與醇或醇鹽之反應、及碳酸銀與碘化烷基酯之反應來合成。
[(E)聚氧化C2~C6烷二醇、或其酯或者醚]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或其酯或者醚(以下、化合物(E)之情形),可舉例如(e1)聚氧化C2~C6烷二醇、(e2)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e3)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e4)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羧酸、鏈狀烴三羧酸、或鏈狀烴二羧酸之酯、及(e5)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或鏈狀烴二醇之醚。以下、進行說明。
[(e1)聚氧化C2~C6烷二醇]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係指i)氧化C2~C6烷烯骨架,亦即,具有氧化乙烯骨架、氧化丙烯骨架、氧化丁烯骨架、氧化戊烯骨架、及氧化己烯骨架所構成的群所選出的任1種骨架且兩末端具有羥基的同聚物、ii)具有由上述群所選出的2種以上的骨架且兩末端具有羥基的嵌段共聚 物、或iii)具有由上述群所選出的2種以上的骨架且兩末端具有羥基的無規共聚物。
上述氧化C2~C6烷烯骨架,由聚氧化C2~C6烷二醇之IOB降低的觀點來看,以氧化丙烯骨架、氧化丁烯骨架、氧化戊烯骨架、或氧化己烯骨架為佳、氧化丁烯骨架、氧化戊烯骨架、或氧化己烯骨架更佳。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可以下式(23):HO-(CmH2mO)n-H (23) (式中、m為2~6之整數)來表示。
又,本發明者確認,在聚乙二醇(式(23)中,相當m=2之同聚物)為n≧45(重量平均分子量約超過2000)之場合,雖滿足約0.00~約0.60之IOB之要件,但即使重量平均分子量超過約4000之場合,仍不滿足水溶解度之要件。因此,認為(e1)聚氧化C2~C6烷二醇中,不包含乙二醇的同聚物,乙二醇應作為與其他之二醇的嵌段共聚物或無規共聚物,包含於(e1)聚氧化C2~C6烷二醇中。
因此,式(23)的同聚物中,可包含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或己二醇的同聚物。由以上,式(23)中,m為約3~約6,接著約4~約6更佳、而n為2以上。
上述式(23)中,n之值為聚C2~C6烷二醇具有約0.00~約0.60之IOB、約45℃以下之熔點、對25℃之水100g為約0.00~約0.05g之水溶解度的值。例如在 式(23)為聚丙二醇(m=3之同聚物)的場合,n=12的場合,IOB成為0.58。因此,在式(23)為聚丙二醇(m=3之同聚物)的場合,m≧約12的場合,滿足上述IOB的要件。又,在式(21)為聚丁二醇(m=4的同聚物)的場合,n=7之場合,IOB成為0.57。因此,式(23)為聚丁二醇(m=4的同聚物)的場合,n≧約7之場合,滿足上述IOB的要件。
由IOB、熔點及水溶解度的觀點,聚氧化C2~C6烷二醇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約200~約10000、更佳為約250~約8000、再佳為約250~約5000之範圍。又,由IOB、熔點及水溶解度的觀點,聚C3烷二醇、亦即,聚丙二醇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約1000~約10000、更佳為約3000~約8000、再佳為約4000~約5000之範圍。上述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約1000,則水溶解度不符合要件,而重量平均分子量愈大,則尤其有吸收體移動速度及頂部薄片的潔白度提升傾向。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的市售品,可舉例如UNIOL(商標)D-1000,D-1200,D-2000,D-3000,D-4000,PB-500,PB-700,PB-1000及PB-2000(以上、日油股份公司製)。
[(e2)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可舉例如「(e1)聚氧化C2~C6烷二醇」之中說明的聚氧化C2~C6烷二醇的OH末端的一者或兩者經脂肪酸酯化者, 亦即,單酯及二酯。
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中,欲酯化脂肪酸,可舉例如「(a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中所列舉的脂肪酸、亦即,飽和脂肪酸或不飽和脂肪酸,若考量因氧化等而變性的可能性,以飽和脂肪酸為佳。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脂肪酸之酯的市售品,可舉例如WILBRIDE cp9(日油股份公司製)。
[(e3)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可舉例如「(e1)聚氧化C2~C6烷二醇」之中說明的聚氧化C2~C6烷二醇的OH末端的一者或兩者經脂肪族1元醇所醚化者、亦即,單醚及二醚。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中,欲醚化的脂肪族1元醇,可舉例如「化合物(B)」中所列舉的脂肪族1元醇。
[(e4)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羧酸、鏈狀烴三羧酸、或鏈狀烴二羧酸之酯]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羧酸、鏈狀烴三羧酸、或鏈狀烴二羧酸之酯中,欲酯化聚氧化C2~C6烷二醇,可舉例如「(e1)聚氧化C2~C6烷二醇」之中說明的聚氧化C2~C6烷二醇。又,欲酯化鏈狀烴四羧酸、鏈狀烴三羧酸、及鏈狀烴二羧酸,可舉例如「(化合物(C)」中所說明者。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羧酸、鏈狀烴三羧酸、或鏈狀烴二羧酸之酯除市售品外,可藉由使鏈狀烴四羧酸、鏈狀烴三羧酸、或鏈狀烴二羧酸與C2~C6烷二醇在習知條件下進行聚縮合而製造。
[(e5)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或鏈狀烴二醇之醚]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或鏈狀烴二醇之醚中,欲醚化的聚氧化C2~C6烷二醇,可舉例如「(e1)聚氧化C2~C6烷二醇」之中說明的聚氧化C2~C6烷二醇。又,欲醚化的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及鏈狀烴二醇,可舉例如「(化合物(A)」中所說明者、例如季戊四醇、甘油、及二醇。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或鏈狀烴二醇之醚的市售品,可舉例如UNILUBE(商標)5TP-300KB,以及UNIOL(商標)TG-3000及TG-4000(日油股份公司製)。UNILUBE(商標)5TP-300KB為使季戊四醇1莫耳與丙二醇65莫耳與乙二醇5莫耳進行聚縮合的化合物,其IOB為0.39、熔點未達45℃、而水溶解度未達0.05g。
Uniol(商標)TG-3000為甘油1莫耳與丙二醇50莫耳聚縮合之化合物,其IOB為0.42、熔點為未達45℃、水溶解度為未達0.05g、而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000。Uniol(商標)TG-4000為甘油1莫耳與丙二醇70莫 耳聚縮合之化合物、其IOB為0.40、熔點為未達45℃、水溶解度為未達0.05g、而重量平均分子量約4000。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或鏈狀烴二醇之醚,又可藉由使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或鏈狀烴二醇與C2~C6環氧烷在習知條件下進行加成而製造。
[(F)鏈狀烴]
上述鏈狀烴,因上述無機性值為0,IOB為0.00、而水溶解度為約0g,故熔點為約45℃以下者,可含於上述血液改質劑。上述鏈狀烴,可舉例如(f1)鏈狀烷烴、例如直鏈烷烴及分支鏈烷烴,例如直鏈烷烴之場合,若考量熔點為約45℃以下,大抵含有碳數為22以下者。又,若考量蒸氣壓,大抵含有碳數為13以上者。分支鏈烷烴之場合,因比直鏈烷烴在同一碳數中,有熔點低之情形,故亦可包含碳數為22以上者。上述烴之市售品,可舉例如PARLEAM6(日油股份公司)。
上述血液改質劑與實施例一同詳細考察,發現至少具有使血液的黏度及表面張力下降之作用。吸收性物品欲吸收的經血與一般的血液比較,因含子宮內膜壁等之蛋白質,彼等以血球彼此相連繫之方式作用,血球易成為連續排列的狀態。因此,吸收性物品欲吸收之經血易變得高黏度、頂部薄片為不織布或織布的場合,經血易阻塞在纖維間、著用者易感到黏膩感、而在頂部薄片的表面經 血擴散、變得易滲漏。
又,認為因IOB為約0.00~約0.60之血液改質劑有機性高、容易進入血球間,可使血球安定化、血球不易形成連續排列構造。認為上述改質劑藉由使血球安定化、血球不易形成連續排列構造,而吸收體變得容易吸收經血。例如已知丙烯酸系高吸收聚合物、亦即在含SAP的吸收性物品,吸收經血,則連續排列的血球包覆SAP表面,SAP變得難以發揮吸收性能,但藉由使血球安定化,SAP變得易發揮吸收性能。又,認為因與紅血球親和性高的血液改質劑保護紅血球膜,紅血球變得不易被破壞。
接著,參考圖7,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之製造方法。圖7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之製造方法使用的吸收性物品製造裝置100之圖。吸收性物品1之製造方法,包含形成吸收體的步驟、準備頂部薄片用薄片的步驟、於層合體形成壓縮溝的步驟、準備背部薄片用薄片的步驟、將吸收性物品的連續體切斷的步驟及於吸收性物品塗佈血液改質劑的步驟。又,準備頂部薄片用薄片的步驟所使用的頂部薄片用薄片係藉由包含準備樹脂薄膜薄片的步驟、於樹脂薄膜薄片形成凹部的步驟及於樹脂薄膜薄片進行齒延伸的步驟的頂部薄片用薄片之製造方法而製造。
在形成吸收體的步驟,使吸收體128形成於輸送帶110上。由不圖示之粉碎紙漿供給裝置將粉碎紙漿 122供給給圖案滾筒120。在圖案滾筒120之外周部,形成有作為填入粉碎紙漿之模型的凹部124。圖案滾筒120之內部被吸引126,供給至圖案滾筒120的粉碎紙漿122被吸入凹部124中被壓縮。而在凹部124中被壓縮的紙漿122成形於吸收體128。吸收體128載置於輸送帶上。
在準備頂部薄片用薄片的步驟,將以後述頂部薄片用薄片的製造方法製造的頂部薄片用薄片216配置於吸收體128上,使頂部薄片用薄片216接著於吸收體128。
在於層合體形成壓縮溝的步驟,使用壓紋加工裝置130,在頂部薄片用薄片216及吸收體128之層合體262形成壓縮溝。層合體262通過壓紋加工裝置130之上段輥131與下段輥132之間。在上段輥131之外周表面,設置對應圖1所示之吸收性物品1之壓縮溝7之形狀的凸部(不圖示)。下段輥132為外周表面平滑的平面輥。藉由使層合體262通過於壓紋加工裝置130之上段輥131與下段輥132間,在層合體262中、對應圖1所示之吸收性物品1之壓縮溝7之部分在厚度方向被壓縮、壓縮溝形成於層合體262。
在準備背部薄片用薄片的步驟,將背部薄片用薄片輥140所供給的背部薄片用薄片142,使用未圖示之塗佈裝置塗佈接著劑後、與形成有壓縮溝的層合體134的頂部薄片用薄片側在相反側之面重合接著,形成吸收性物品的連續體144。
在將吸收性物品的連續體切斷的步驟,使用裁切器150,將吸收性物品的連續體144切斷為吸收性物品的形狀,製作吸收性物品。
在於吸收性物品塗佈血液改質劑的步驟,使用改質劑塗佈噴霧器160,在吸收性物品的中央區域塗佈上述血液改質劑161,在頂部薄片的表面形成血液改質劑層。
吸收性物品的中央區域所塗佈的血液改質劑161,至少塗佈在著用者之體液排出口的對向部分即可。例如以吸收性物品的中心作為中心,可在長度方向之長度較佳為50mm以上、更佳為10mm以上、寬度方向之長度較佳為10mm以上、更佳為30mm以上之區域塗佈血液改質劑。
在將吸收性物品的連續體切斷的步驟後,塗佈血液改質劑,但亦可在後述頂部薄片用薄片的製造步驟塗佈血液改質劑。為了抑制製造吸收性物品途中,塗佈的血液改質劑從吸收性物品脫落,以在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步驟之下游的階段、例如包裝吸收性物品前,於吸收性物品塗佈血液改質劑為佳。
吸收性物品1之製造方法中,包含其他於吸收性物品的連續體144形成黏著部的步驟及於吸收性物品的連續體144形成密封部的步驟等。
接著,說明頂部薄片用薄片的製造方法。
在準備樹脂薄膜薄片的步驟,如圖7所示 般,將樹脂薄膜薄片的輥210所供給的樹脂薄膜薄片212供給至凹部形成輥220。
在於樹脂薄膜薄片形成凹部的步驟,使樹脂薄膜薄片212通過凹部形成輥220,製作形成有凹部2141的樹脂薄膜薄片214(圖9作為參考)。凹部形成輥220係由壓花輥221與具有平滑表面的預熱輥222所構成。
圖8(a)及(b)為壓花輥221之一例的圖。圖8(a)為壓花輥221之全體的圖,圖8(b)為擴大壓花輥221之外周表面的具有凹凸的部分223的圖。圖8(c)為具有平滑表面的預熱輥222的一例的圖。在壓花輥221之表面223,設置有格子狀的凸部224。藉此,於壓花輥221之表面形成有菱形之凹部225。又,壓花輥221之凹部225之,形狀不限於菱形,可為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六角形等之形狀。
格子狀的凸部224中,平行排列的凸部224的中心線間隔、亦即格子狀的凸部224的間距,較佳為0.2mm以上、10mm以下、更佳為0.4mm以上、2mm以下。格子狀的凸部224的間距未達0.2mm、或比10mm大的場合,有不在樹脂薄膜形成凹部的情形。又,格子狀的凸部224的寬,較佳為0.01mm以上、1mm以下、更佳為0.03mm以上、0.1以下。又,菱形之凹部225的一邊之長度,較佳為0.1mm以上、5mm以下、更佳為0.2mm以上、1mm以下。格子狀的凸部224的寬未達0.01mm或者比1mm大的場合、或菱形之凹部225的一邊之長度未達 0.1mm或者比5mm大的場合,有在樹脂薄膜不形成凹部的情形。
具有平滑表面的預熱輥222維持在70℃以上、100℃以下的溫度,將供給的樹脂薄膜薄片212進行加熱。藉此,樹脂薄膜薄片212變得柔軟、容易成形。
樹脂薄膜薄片212通過壓花輥221與具有平滑表面的輥222間時,在與格子狀的凸部224接觸部分,樹脂薄膜薄片212在厚度方向受到強的壓力。藉此,如圖9所示般,在樹脂薄膜薄片214形成細的凹部2141。又,實際上,樹脂薄膜薄片212上形成的凹部2141比圖9所示小、單位面積的凹部2141之數量亦比圖9所示多。凹部2141僅在樹脂薄膜薄片214中,對應吸收性物品1之設置有吸收體4的區域12(圖1作為參考)的範圍2143上形成。在此,樹脂薄膜薄片214中,對應吸收性物品1的範圍為以符號2142的虛線表示的範圍。
在對樹脂薄膜薄片進行齒延伸的步驟,藉由使形成凹部的樹脂薄膜薄片214通過如圖7所示之延伸齒輥230,使頂部薄片2的第1突條部、第2突條部及底部形成於樹脂薄膜薄片214。符號216為形成第1突條部、第2突條部及底部的樹脂薄膜薄片。
延伸齒輥230,包含上段輥231與下段輥232。圖10(a)為用以說明延伸齒輥230之上段輥231之圖,圖10(b)為用以說明上段輥231之外周面上配置的齒輪齒233之圖,圖10(c)為圖10(b)的B-B線斷面圖。齒輪 齒233在上段輥231之圓周方向非連續地延伸。亦即,在上段輥231之圓周方向延伸的齒輪齒233在中途複數處被中斷。因該齒輪齒233中途被切斷處234,於樹脂薄膜薄片214形成第2突條部。
齒輪齒233之寬度,例如0.3mm以上、0.5mm以下、相鄰的齒輪齒233之中心間的距離為例如1.0mm以上、1.2mm以下。
圖11(a)為用以說明延伸齒輥230之下段輥232之圖,圖11(b)為用以說明下段輥232的外周面上配置的齒輪齒235之圖,圖11(c)為圖11(b)的C-C線斷面圖。齒輪齒235朝下段輥232的圓周方向延伸。下段輥232並無如上段輥231般,途中複數處被中斷。齒輪齒235之寬度,例如與上段輥231之齒輪齒233的寬度相等、相鄰的齒輪齒235之中心間的距離,例如與上段輥231之齒輪齒233之中心間的距離相等。
上段輥231之齒輪齒233與下段輥232的齒輪齒235咬合的部分之上段輥231之徑方向之長度、亦即咬合深度為例如1.25mm。上段輥231之齒輪齒233與下段輥232的齒輪齒235咬合時的上段輥231之齒輪齒233與下段輥232的齒輪齒235間的間隙為例如0.25mm以上、0.45mm以下。
如圖7所示般,樹脂薄膜薄片214通過延伸齒輥230時,樹脂薄膜214被折曲為略波浪狀,於樹脂薄膜214形成頂部薄片2的第1突條部21及第2突條部 22。又,樹脂薄膜薄片214的形成有凹部2141的區域2143(圖9作為參考)上,進而形成頂部薄片2的開口部25(圖4作為參考)。
接著,參考圖12,說明使樹脂薄膜薄片214通過延伸齒輥230時,於樹脂薄膜薄片214形成開口部的原理。又,該原理不限定本發明。
樹脂薄膜薄片214以上段輥231之齒輪齒233與下段輥232的齒輪齒235咬合的部分236大幅被延伸。在上述凹部形成步驟,形成有凹部2141(圖9作為參考)的部分,為樹脂薄膜薄片214變薄、進而因壓花輥221之格子狀的凸部224而受傷的部分,故強度弱,樹脂薄膜薄片214的凹部2141受到延伸則破裂。因此,在樹脂薄膜薄片214的受到延伸部分236,樹脂薄膜薄片214的凹部2141破裂、樹脂薄膜薄片214的破裂部分擴大、於樹脂薄膜薄片214的破裂部分形成開口部。
樹脂薄膜薄片214,上段輥231之齒輪齒233與下段輥232的齒輪齒235未咬合的部分237,238不太被延伸。因此,在樹脂薄膜薄片241中上段輥231之齒輪齒233與下段輥232的齒輪齒235未咬合的部分237,238,即使樹脂薄膜薄片214通過延伸齒輥230,在上述凹部形成步驟,形成的凹部2141不破裂、無法成為開口部。
在樹脂薄膜薄片214的未形成凹部2141的區域,以上段輥231之齒輪齒233與下段輥232的齒輪齒 235咬合的部分236,樹脂薄膜薄片214即使大幅被延伸,樹脂薄膜薄片214亦不破裂。因此,樹脂薄膜薄片214中各自對應本體部10之吸收體4的寬度方向之兩緣41之外側之區域14及翼部5的區域,不形成開口部。
以上的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1可如下般變形。
(1)吸收性物品可不具有翼部。亦即,吸收性物品可僅為本體部。該場合,本體部的著衣側之面設置黏著部,即使無翼部仍可使吸收性物品固定於內褲。
(2)至少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兩緣的外側中,可形成用以使由吸收體滲出的體液流入的朝長度方向延展排列於寬度方向的複數的第1流路、及連結鄰接的第1流路的複數的第2流路於吸收性物品,則第1流路及第2流路不限於頂部薄片的第1突條部與背部薄片所構成的流路及頂部薄片的第2突條部與背部薄片所構成的流路。例如在頂部薄片與背部薄片間之本體部的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兩緣的外側之區域,可藉由印刷法等之方法,形成除去對應流路部分的樹脂層。該場合,因在頂部薄片與背部薄片間未形成樹脂層的部分成為中空,用以使由吸收體滲出的體液流入的流路,可使用該部分。
(3)在位於吸收體4的寬度方向之緣41之外側、本體部10及翼部5之邊界的翼部的根部51與吸收體4的寬度方向之兩緣41間,可於頂部薄片2形成第1流路21及第2流路22,而翼部5之頂部薄片2不形成第1 流路及第2流路。該場合,亦可抑制因對吸收性物品1施加壓力而由吸收體4滲出的體液由吸收性物品1之寬度方向滲漏。
(4)如圖13所示之吸收性物品1A般,在頂部薄片2的寬度方向兩側設置側邊薄片18A的場合,至少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兩緣的外側中,於側邊薄片18A形成第1突條部21、第2突條部22及底部23,亦可使側邊薄片18A的底部23與背部薄片接合。該場合,藉由使流入由吸收體4A滲出的體液用之朝長度方向延展且排列於寬度方向的複數的第1流路,以側邊薄片18A的第1突條部21與背部薄片構成,使連結鄰接的第1流路的複數的第2流路以側邊薄片18A的第2突條部22與背部薄片構成。該場合,亦可抑制因對吸收性物品1施加壓力而由吸收體4滲出的體液由吸收性物品1之寬度方向滲漏。
又,該場合,頂部薄片2A可為不織布。頂部薄片2A為不織布的場合亦可容易配合內褲的腳開口部的緣之形狀,將吸收性物品的翼部折疊。
頂部薄片2A使用的不織布,可為天然纖維或化學纖維。頂部薄片2A使用的天然纖維,可舉例如粉碎紙漿、棉花等之纖維素。頂部薄片2A使用的化學纖維,可舉例如人造絲、原纖化人造絲等之再生纖維素、乙酸酯、三乙酸酯等之半合成纖維素、熱可塑性疏水性化學纖維、及經親水化處理的熱可塑性疏水性化學纖維等。頂部薄片2A使用的熱可塑性疏水性化學纖維,可舉例如聚乙 烯(PE)、聚丙烯(PP)、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等之單纖維、聚乙烯與聚丙烯進行接枝聚合而成的纖維及芯鞘構造等之複合纖維。
又,在頂部薄片2的寬度方向兩側設置側邊薄片18A的場合,亦可於頂部薄片2A設置第1突條部、第2突條部及底部。
亦即,至少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兩緣的外側中,可於頂部薄片或側邊薄片形成第1突條部、第2突條部及底部,頂部薄片之設置有吸收體的區域,可形成或不形成第1突條部、第2突條部及底部。
(5)如圖14所示般,至少吸收體4B的寬度方向之兩緣41B的外側中,頂部薄片2B的第1突條部21B可以以向寬度方向外側突出之方式彎曲。藉此在第1突條部21B與背部薄片所構成的流路之中長度方向(Y方向)流動的由吸收體4B滲出的體液31B,再被吸收體4B吸收。而可進而抑制因對吸收性物品施加壓力而由吸收體4B滲出的體液31B從吸收性物品的寬度方向滲漏。又,吸收體4B的寬度方向之緣41B即使不以向寬度方向(X方向)內側突出之方式彎曲,在第1突條部21B與背部薄片所構成的流路之中長度方向(Y方向)流動的由吸收體4B滲出的體液31B,再被吸收體4B吸收。
〔實施例〕
在本發明,因血液改質劑具有使血液的黏度 及表面張力下降之機轉,體液因血液改質劑層24而可不殘留在頂部薄片2而移動至吸收體4,被吸收體4吸收。藉由以下的實施例,確認血液改質劑具有使血液的黏度及表面張力下降之機轉。該確認係使用與樹脂薄膜相比,體液易殘留的不織布進行。
[例1] [回滲率及吸收體移動速度的評估] [血液改質劑之數據]
準備市售生理用衛生棉。該生理用衛生棉係由以親水劑處理的熱風不織布(聚酯及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所構成的複合纖維、基重:35g/m2)所形成的頂部薄片、熱風不織布(聚酯及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所構成的複合纖維、基重:30g/m2)所形成的第二薄片、紙漿(基重:150~450g/m2、中央部較多)、丙烯酸系高吸收聚合物(基重:15g/m2)及含有作為核心包層之織物的吸收體、經撥水劑處理的側邊薄片、聚乙烯薄膜所構成的背部薄片所形成。
以下列舉實驗所使用的血液改質劑。
[(a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UNISTAR H-408BRS,日油股份公司製
四2-乙基己烷酸季戊四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640
‧UNISTAR H-2408BRS-22,日油股份公司製
四2-乙基己烷酸季戊四醇與二2-乙基己烷酸新戊基二醇之混合物(58:42,重量比),重量平均分子量:約 520
[(a2)鏈狀烴三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Cetiol SB45DEO,Cognis Japan Ltd.製
脂肪酸為油酸或硬脂酸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
‧SOY42,日油股份公司製
C14之脂肪酸:C16之脂肪酸:C18之脂肪酸:C20之脂肪酸(包含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之兩者)含有大約為0.2:11:88:0.8重量比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880
‧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日油股份公司製
C8之脂肪酸:C10之脂肪酸:C12之脂肪酸含有大約為37:7:56重量比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570
‧三CL油脂肪酸甘油酯,日油股份公司製
C8之脂肪酸:C12之脂肪酸含有大約為44:56重量比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570
‧Panasate 810s,日油股份公司製
C8之脂肪酸:C10之脂肪酸含有大約為85:15重量比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480
‧Panasate 8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脂肪酸全為辛烷酸(C8)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 平均分子量:約470
‧Panasate 800B,日油股份公司製
脂肪酸全為2-乙基己烷酸(C8)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470
‧NA36,日油股份公司製
C16之脂肪酸:C18之脂肪酸:C20之脂肪酸(包含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之兩者)含有大約為5:92:3重量比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880
‧三椰子油脂肪酸甘油酯,日油股份公司製
C8之脂肪酸:C10之脂肪酸:C12之脂肪酸:C14之脂肪酸:C16之脂肪酸(包含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之兩者)含有大約為4:8:60:25:3重量比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670
‧辛酸二甘油酯,日油股份公司製
脂肪酸為辛烷酸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二酯,重量平均分子量:340
[(a3)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科母波魯BL,日油股份公司製
丁二醇的十二烷酸(C12)單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270
‧科母波魯BS,日油股份公司製
丁二醇的十八烷酸(C18)單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50
‧UNISTAR H-208BRS,日油股份公司製
二2-乙基己烷酸新戊基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60
[(c2)具有3個羧基的鏈狀烴三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酯]
‧O-乙醯基檸檬酸三丁酯,東京化成工業股份公司製
重量平均分子量:約400
[(c3)具有2個羧基的鏈狀烴二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酯]
‧己二酸二辛基酯,和光純藥工業製
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80
[(d3)脂肪酸與脂肪族1元醇之酯]
‧在雷特魯WE20,日油股份公司製
十二烷酸(C12)與十二醇(C12)之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60
‧在雷特魯WE40,日油股份公司製
十四烷酸(C14)與十二醇(C12)之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90
[(e1)聚氧化C2~C6烷二醇]
‧UNIOL D-10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1000
‧UNIOL D-12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1200
‧UNIOL D-30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000
‧UNIOL D-40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4000
‧UNIOL PB5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丁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500
‧UNIOL PB7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氧化丁烯 聚氧化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700
‧UNIOL PB1000R,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丁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1000
[(e2)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WILBRIDE cp9,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丁二醇的兩末端的OH基被十六烷酸(C16)所酯化的化合物,重量平均分子量:約1150
[(e3)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醚]
‧UNILUBE MS-70K,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的硬脂醯基醚,約15之重複單位,重量平均分子量:約1140
[(e5)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或鏈狀烴二醇之醚]
‧UNILUBE 5TP-300KB
藉由於季戊四醇1莫耳加成環氧乙烷5莫耳與環氧丙烷65莫耳所生成的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季戊四醇醚,重量平均分子量:4130
‧UNIOL TG-30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的甘油基醚,約16之重複單位,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000
‧UNIOL TG-40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的甘油基醚,約16之重複單位,重量平均分子量:約4000
[(f1)鏈狀烷烴]
‧PARLEAM6,日油股份公司製
藉由使流動異石蠟、異丁烯及n-丁烯共聚合,接著加成氫而生成的分支鏈烴、聚合度:約5~約10,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30
[其他的材料]
‧NA50,日油股份公司製
使NA36加成氫,降低來自原料之不飽和脂肪酸的雙鍵比率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880
‧(辛酸/癸酸)單甘油酯,日油股份公司製
辛烷酸(C8)及癸烷酸(C10)含有大約為85:15重量比的甘油與脂肪酸之單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220
‧Monomuls 90-L2月桂酸單甘油酯,Cognis Japan Ltd.製
‧檸檬酸異丙酯,東京化成工業股份公司製
重量平均分子量:約230
‧蘋果酸二異硬脂醯基酯
重量平均分子量:約640
‧UNIOL D-4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400
‧PEG15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1500~約1600
‧NONION S-6,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氧化乙烯單硬脂酸酯、約7之重複單位、重量平均分子量:約880
‧WILBRIDE s753,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丁烯甘油,重量平均 分子量:約960
‧UNIOL TG-33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的甘油基醚,約6之重複單位,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30
‧UNIOL TG-10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的甘油基醚,約16之重複單位,重量平均分子量:約1,000
‧UNILUBE DGP-7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的二甘油基醚,約9之重複單位,重量平均分子量:約700
‧UNIOX HC6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氧化乙烯硬化蓖麻油,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570‧凡士林,Cognis Japan Ltd.製
來自石油的烴、半固形
上述試料的IOB,熔點及水溶解度如下述表2所示。又,水溶解度為依據上述方法而測定,於100g之脫鹽水中添加20.0g,24小時後溶解的試料評估為「20g<」、而在100g之脫鹽水中、溶解0.05g但不溶解1.00g的試料評估為0.05~1.00g。又,關於熔點,「<45」為熔點未達45℃。
將上述生理用衛生棉的頂部薄片的肌膚接觸面以上述血液改質劑塗佈。使各血液改質劑,血液改質劑 在室溫為液體之場合直接,而血液改質劑在室溫為固體之場合加熱至熔點+20℃,接著,使用控制接縫HMA槍,使各血液改質劑微粒化,在頂部薄片的肌膚接觸面的全體,以基重約成為5g/m2之方式塗佈。
圖15為頂部薄片含有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的生理用衛生棉(No.2-5)中、頂部薄片的肌膚接觸面的電子顯微鏡照片。由圖15可明白,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以微粒子狀附著於纖維的表面。
依據以下的方法,測定回滲率與吸收體移動速度。
[試驗方法]
在含各血液改質劑之頂部薄片上,放置開孔的丙烯酸板(200mm×100mm,125g,在中央開有40mm×10mm之穴),由上述穴使37±1℃之馬EDTA血(馬之血液中,為了防止凝結,添加有乙二胺四乙酸(以下、稱「EDTA」)者)3g,使用吸量管滴下(第1次),1分鐘後,使37±1℃之馬EDTA血3g從丙烯酸板之穴,以吸量管再度滴下(第2次)。
在第2次的血液的滴下後,即刻除去上述丙烯酸板,於滴下血液的場所,放置濾紙(ADVANTEC東洋股份公司定性濾紙No.2,50mm×35mm)10枚,從其上使壓力成為30g/cm2之方式放置重物。1分鐘後,將上述濾紙取出,用以下的式算出「回滲率」。
回滲率(%)=100×(試驗後之濾紙質量-當初的濾紙質量)/6
進而,在回滲率評估外,測定第2次的血液的滴下後,血液從頂部薄片移動至吸收體的時間亦即「吸收體移動速度」。上述吸收體移動速度係指於頂面薄片投入血液後至頂部薄片的表面及內部看不見血液的紅色為止的時間。
回滲率與吸收體移動速度的結果如以下的表2所示。
接著,吸收體移動速度的試驗後之頂部薄片的肌膚接觸面的潔白度,依據以下的基準以目視評估。
◎:血液之紅色幾乎不殘留,無法區分血液存在的場所與不存在的場所
○:血液之紅色雖有若干殘留,不易區分血液存在的場所與不存在的場所
△:血液之紅色有若干殘留,可知血液存在的場所
×:血液之紅色直接殘留
結果一併如下述表2所示。
在不具有血液改質劑的場合,回滲率為22.7%、而吸收體移動速度雖超過60秒,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皆回滲率在7.0%以下、而吸收體移動速度在8秒以下,故可知吸收性能被大幅改善。但是,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中,在熔點超過45℃的NA50,未見到吸收性能大幅改善。
同樣地,可知在具有約0.00~約0.60之IOB、約45℃以下之熔點、對25℃之水100g為約0.00~約0.05g之水溶解度的血液改質劑,吸收性能大幅被改善。
接著,No.2-1~2-47之生理用衛生棉給複數的自願受試者著用,得到含No.2-1~2-32的血液改質劑之生理用衛生棉,即使吸收經血後頂部薄片無黏膩感、頂部薄片為清爽之回答。
又,在No.2-1~No.2-32的生理用衛生棉,而尤其在含No.2-1~11,15~19及32的血液改質劑的生理用衛生棉,得到吸收經血後之頂部薄片的肌膚接觸面未被血液染紅,不快感少的回答。
[例2]
關於動物之各種血液,依照上述方法,評估回滲率。實驗中可使用的血液如以下。
[動物種類]
(1)人
(2)馬
(3)羊
[血液種類]
‧脫纖維血:採取血液後、與玻璃珠一起在三角燒瓶內攪拌約5分鐘者
‧EDTA血:靜脈血65mL中添加12%EDTA‧2K生理食鹽液0.5mL者
[分劃]
血清或血漿:各自使脫纖維血或EDTA血在室溫下以約1900G進行10分鐘離心分離後之上清
血球:從血液將血清除去,使殘渣以磷酸緩衝生理食鹽液(PBS)進行2次洗淨,接著加入除去血清分的磷酸緩衝生理食鹽液者
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以基重約成為5g/m2之方式塗佈以外,與例2同樣地製造吸收性物品,對上述各種血液,評估回滲率。對各血液進行測定3次,採用其平均值。
結果如下述表3所示。
與在例2得到的馬EDTA血同樣之傾向在人及羊之血液亦可得到。又,脫纖維血及EDTA血中亦觀察到同樣傾向。
[例3] [血液保留性的評估]
評估含血液改質劑的頂部薄片與不含血液改質劑的頂部薄片中的血液保留性。
[試驗方法]
(1)在熱風不織布(聚酯及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所構成 的複合纖維、基重:35g/m2)所形成的頂部薄片的肌膚接觸面,將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使用控制接縫HMA槍進行微粒化,以基重成為約5g/m2之方式進行塗佈。又,為了比較,亦準備不塗佈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者。接著,將塗佈有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的頂部薄片與未塗佈的頂部薄片兩者,切為0.2g之大小,正確測定無菌細胞過濾蓋管+頂部薄片的質量(a)。
(2)使馬EDTA血約2mL由皮膚接觸面側添加,靜置1分鐘。
(3)將無菌細胞過濾蓋管設置於離心管,進行低速離心,將多餘的馬EDTA血除去。
(4)測定含有無菌細胞過濾蓋管+馬EDTA血之頂部薄片的重量(b)。
(5)依據下式,算出頂部薄片每1g之當初吸收量(g)。
當初吸收量=[重量(b)-重量(a)]/0.2
(6)將無菌細胞過濾蓋管再設置於離心管,室溫下以約1200G進行1分鐘離心分離。
(7)測定含有無菌細胞過濾蓋管+馬EDTA血之頂部薄片的重量(c)。
(8)依據下式,算出頂部薄片每1g之試驗後吸收量(g)。
試驗後吸收量=[重量(c)-重量(a)]/0.2
(9)依據下式算出血液保留率(%)。
血液保留率(%)=100×試驗後吸收量/當初吸收量
又,測定進行3次,採用其平均值。結果如下述表4所示。
暗示含有血液改質劑的頂部薄片血液保留性低、吸收血液後,可迅速移動至吸收體。
[例4] [含有血液改質劑的血液的黏性]
將含有血液改質劑的血液的黏性使用Rheometric Expansion System ARES(Rheometric Scientific,Inc)測定。在馬脫纖維血中添加Panasate810s2質量%,輕輕地攪拌形成試料,於直徑50mm之平行板放置試料,間隙為100μm,在37±0.5℃測定黏度。因為平行板,雖未對試料施加均勻剪斷速度,機器表示的平均剪斷速度為10s-1
含有2質量%Panasate 810s之馬脫纖維血之黏度為5.9mPa‧s、另一方面,不含血液改質劑的馬脫纖維血之黏度為50.4mPa‧s。因此,可知含2質量%Panasate810s 之馬脫纖維血,與不含血液改質劑場合比較,下降約90%黏度。血液已知含有血球等之成分,且具有搖變性之性質,但認為本發明的血液改質劑在低黏度域可使血液的黏度下降。認為藉由使血液的黏度下降,可使吸收的經血快速由頂部薄片移動至吸收體。
[例5] [含有血液改質劑的血液的顯微鏡照片]
將健康自願者的經血採集於保鮮膜上,在其一部份,使分散於10倍質量之磷酸緩衝生理食鹽水的Panasate810s以Panasate810s濃度成為1質量%之方式添加。將經血滴至載玻片,並蓋上蓋玻片,以光學顯微鏡觀察紅血球的狀態。不含血液改質劑的經血之顯微鏡照片如圖16(a)、而含Panasate 810s的經血之顯微鏡照片如圖16(b)所示。
由圖16可知,雖然在不含血液改質劑的經血,形成紅血球連續排列等之集合塊,但在含Panasate810s之經血,紅血球各自安定地分散。因此,暗示血液改質劑在血液中有使紅血球安定化之作用。
[例6] [含有血液改質劑的血液的表面張力]
將含有血液改質劑的血液的表面張力使用協和界面科學公司製接觸角計Drop Master500,以垂滴法進行測 定。表面張力係於羊脫纖維血中,添加特定量之血液改質劑,並充分搖動後測定。測定雖以機器自動進行,而表面張力γ係藉由以下的式求出(圖17作為參考)。
γ=g×ρ×(de)2×1/H
g:重力常數
1/H:由ds/de所求出的修正項
ρ:密度
de:最大直徑
ds:由滴下端僅上升de的位置之直徑
密度ρ係依據JIS K 2249-1995之「密度試驗方法及密度‧質量‧容量換算表」之5.振動式密度試驗方法,以下述表5所示之溫度進行測定。測定係使用京都電子工業股份公司之DA-505。結果如表5所示。
表5可知,血液改質劑具有對25℃之水100g為約0.00~約0.05g之水溶解度亦可明白,雖對水之溶解 性非常低但可使血液之表面張力降低。認為藉由使血液的表面張力下降,吸收的血液不保留於頂部薄片的纖維間,而可快速移動至吸收體。
可組合實施形態與變形例的一個、或者複數個。變形例彼此亦可組合。
以上的說明僅為一例,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

Claims (10)

  1.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特徵係具有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具備於肌膚側設置的液透過性的頂部薄片、於著衣側設置的液不透過性的背部薄片、包含在寬度方向之兩側朝長度方向延伸的緣且設置於該頂部薄片及該背部薄片之間的液保留性的吸收體的吸收性物品,至少前述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兩緣的外側中,含有使由前述吸收體滲出的體液流入用的複數的第1流路及複數的第2流路,前述複數的第1流路朝長度方向延展、排列於寬度方向、前述複數的第2流路連結相鄰的前述第1流路,前述頂部薄片包含朝長度方向延展、排列於寬度方向的複數的第1突條部、與連結相鄰的該第1突條部的複數的第2突條部、與成為該第1突條部及該第2突條部的基礎部分的底部,前述頂部薄片的底部與前述背部薄片接合、前述第1流路係由前述頂部薄片的前述第1突條部及前述背部薄片所構成、前述第2流路係由前述頂部薄片的第2突條部及前述背部薄片所構成,在設置前述吸收體之區域的至少一部份的前述區域,前述第1突條部於兩側面具有排列於長度方向的複數的開 口部,設置前述吸收體之區域的至少一部份區域中,前述頂部薄片含有前述複數的第1突條部與設置於肌膚側之表面的血液改質劑層,前述血液改質劑層的血液改質劑具有0.00~0.60之IOB、45℃以下之熔點、對25℃之水100g為0.00~0.05g之水溶解度。
  2. 如請求項1中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前述頂部薄片的寬度方向兩側再具備一對側邊薄片、前述側邊薄片設置於至少前述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兩緣的外側、至少前述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兩緣的外側中,前述側邊薄片包含朝長度方向延展、排列於寬度方向的複數的第1突條部、與連結相鄰的該第1突條部的複數的第2突條部、與成為該第1突條部及該第2突條部的基礎部分的底部、前述側邊薄片的底部與前述背部薄片接合、前述第1流路係由前述側邊薄片的前述第1突條部及前述背部薄片所構成、前述第2流路係由前述側邊薄片的第2突條部及前述背部薄片所構成。
  3. 如請求項1或2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緣以向寬度方向內側突出之方式彎 曲。
  4. 如請求項1或2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至少前述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兩緣的外側中,前述第1流路以向寬度方向外側突出之方式彎曲。
  5. 如請求項1或2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含有具備前述頂部薄片、前述背部薄片及前述吸收體的本體部,與從該本體部的兩側緣向寬度方向伸出而設置在該本體部的兩側之一對翼部,在前述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兩緣、與位在前述吸收體的寬度方向之緣的外側、前述本體部及前述翼部的邊界之翼部的根部之間,至少含有前述第1流路及前述第2流路。
  6. 如請求項1或2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長度方向兩側含有使前述第1流路之長度方向之兩端部壓縮後密閉的密封部。
  7. 如請求項1或2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血液改質劑為由下述(i)~(iii)、(i)烴、(ii)具有(ii-1)烴部分、與(ii-2)前述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羰基(-CO-)及氧基(-O-)所成群中所選出的一個或複數個相同或相異的基之化合物、及(iii)具有(iii-1)烴部分、與(iii-2)於前述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羰基(-CO-)及氧基(-O-)所成群中所選出的一個或複數個相同或相異的基、與(iii-3)取代前述烴部分的 氫原子的羧基(-COOH)及羥基(-OH)所成群中所選出的一個或複數個相同或相異的基之化合物、以及彼等之任意組合所構成的群中選出、在此,(ii)或(iii)之化合物中,在插入2個以上氧基的場合,各氧基不相鄰。
  8. 如請求項1或2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血液改質劑為由下述(i’)~(iii’)、(i’)烴、(ii’)具有(ii’-1)烴部分、與(ii’-2)於前述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碳酸酯鍵結(-OCOO-)、及醚鍵(-O-)所成群中所選出的一個或複數個相同或相異的鍵結的化合物、及(iii’)具有(iii’-1)烴部分、與(iii’-2)於前述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碳酸酯鍵結(-OCOO-)、及醚鍵(-O-)所成群中所選出的一個或複數個相同或相異的鍵結、與(iii’-3)取代前述烴部分的氫原子的羧基(-COOH)及羥基(-OH)所成群中所選出的一個或複數個相同或相異的基之化合物、以及彼等之任意組合所構成的群中選出、在此,(ii’)或(iii’)之化合物中,在插入2個以上的相同或相異的鍵結場合,各鍵結不相鄰。
  9. 如請求項1或2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血液改質劑為由下述(A)~(F)、(A)(A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前述鏈狀烴部分的 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與(A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前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羧基的化合物之酯、(B)(B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前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與(B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前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之醚、(C)(C1)含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前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羧基之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C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前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之酯、(D)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前述鏈狀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醚鍵(-O-)、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及碳酸酯鍵結(-OCOO-)所成群中選出的任一個鍵結的化合物、(E)聚氧化C2~C6烷二醇、或其烷基酯或者烷基醚、及(F)鏈狀烴、以及彼等之任意組合所成群中所選出。
  10. 如請求項1或2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血液改質劑為由(a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a2)鏈狀烴三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a3)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b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b2)鏈狀烴三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 1元醇之醚、(b3)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c1)具有4個羧基的鏈狀烴四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酯、(c2)具有3個羧基的鏈狀烴三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酯、(c3)具有2個羧基的鏈狀烴二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酯、(d1)脂肪族1元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醚、(d2)二烷基酮、(d3)脂肪酸與脂肪族1元醇之酯、(d4)二烷基碳酸酯、(e1)聚氧化C2~C6烷二醇、(e2)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e3)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e4)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羧酸、鏈狀烴三羧酸、或鏈狀烴二羧酸之酯、(e5)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或鏈狀烴二醇之醚、及(f1)鏈狀烷烴、以及彼等之任意組合所成群中所選出。
TW102106718A 2012-02-29 2013-02-26 Absorbent items TWI572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4439 2012-02-29
JP2012235041A JP5843740B2 (ja) 2012-02-29 2012-10-24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6359A TW201406359A (zh) 2014-02-16
TWI572343B true TWI572343B (zh) 2017-03-01

Family

ID=49081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6718A TWI572343B (zh) 2012-02-29 2013-02-26 Absorbent item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375365B2 (zh)
EP (1) EP2821038A4 (zh)
JP (1) JP5843740B2 (zh)
CN (1) CN104271090B (zh)
AR (1) AR090176A1 (zh)
TW (1) TWI572343B (zh)
WO (1) WO20131287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34359A1 (en) 2014-03-06 2015-09-1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Three-dimensional substrates
JP6395474B2 (ja) * 2014-06-30 2018-09-2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418818B2 (ja) * 2014-06-30 2018-11-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WO2017034796A1 (en) 2015-08-26 2017-03-0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three-dimensional substrates and indicia
WO2018000410A1 (en) 2016-07-01 2018-01-0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improved topsheet dryness
CN109562005A (zh) * 2016-09-09 2019-04-02 宝洁公司 三维开孔基底
RU177059U1 (ru) * 2016-12-30 2018-02-07 Ханчжоу Юньонг Санитари Продактс Ко., Лтд. Ультратонкий супервпитывающий детский подгузни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10665A (ja) * 1993-05-21 1996-11-12 ザ、プロクター、エンド、ギャンブル、カンパニー 染み透り阻止用圧着接合部を有する吸収物品
JP2001129019A (ja) * 1999-11-02 2001-05-15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TW200916065A (en) * 2007-05-30 2009-04-16 Uni Charm Corp Absorptive art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9135A (en) 1974-12-20 1975-12-30 Procter & Gamble Absorptive structure having tapered capillaries
JPS5717081A (en) 1981-05-25 1982-01-28 Noriko Ikegami Electronic interpreter
US4588630A (en) 1984-06-13 1986-05-13 Chicopee Apertured fusible fabrics
US5181563A (en) * 1987-03-16 1993-01-26 Mcneil-Ppc, Inc. Anatomically shaped absorbent pad
JPH0775616B2 (ja) 1987-07-30 1995-08-16 花王株式会社 衛生用品の表面材
EP0304617B1 (en) 1987-07-30 1995-01-11 Kao Corporation Sanitary article
US4759754A (en) 1987-08-26 1988-07-26 Personal Products Company Sanitary napkin
JPH082364B2 (ja) 1987-12-16 1996-01-17 花王株式会社 衛生用品の表面材
JPH0720856B2 (ja) 1988-12-01 1995-03-08 株式会社大塚製薬工場 皮膚の殺菌・清拭用組成物
JP2728921B2 (ja) 1989-03-01 1998-03-18 花王株式会社 凹凸を有する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US5334176A (en) 1991-07-23 1994-08-0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core for use in catamenial products
DE69220770T3 (de) 1991-07-23 2004-09-3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Cincinnati Befestigungsmuster für absorbierende artikel
MA22660A1 (fr) 1991-10-01 1993-04-01 Procter & Gamble Article absorbant comportant des rabats et des zones d'extensibilite differentielle .
JP3091283B2 (ja) 1991-12-09 2000-09-25 花王株式会社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H065614A (ja) 1992-06-17 1994-01-14 Murata Mfg Co Ltd 熱処理装置
JPH0784697A (ja) 1993-09-10 1995-03-31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
US5614283A (en) 1994-12-22 1997-03-25 Tredegar Industries Absorbent composite with three-dimensional film surface for use in absorbent disposable products
JP2974934B2 (ja) * 1995-06-02 1999-11-10 ザ、プロクター、エンド、ギャンブル、カンパニー 生理用ナプキン
US5650214A (en) 1996-05-31 1997-07-2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Web materials exhibiting elastic-like behavior and soft, cloth-like texture
US5891126A (en) 1996-08-30 1999-04-0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interlabial device treated with a polysiloxane emollient
JPH1095810A (ja) 1996-09-24 1998-04-14 Oji Paper Co Ltd 高吸水性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ZA985679B (en) 1997-06-30 1999-01-26 Procter & Gamble Absorbent article with multi-layered extensible wings
US6277104B1 (en) * 1997-08-25 2001-08-21 Mcneil-Ppc, Inc. Air permeable, liquid impermeable barrier structures and products made therefrom
DE69724667T2 (de) 1997-12-05 2004-06-2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Cincinnati Zusammengesetzte damenbinde mit flügeln und ausdehnungszonen
US6262331B1 (en) 1998-06-05 2001-07-1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 topsheet that includes selectively openable and closable openings
EP1034804A1 (en) 1999-03-05 2000-09-1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rticles comprising an oxidising agent and a hemolytic agent
US6730819B1 (en) 1999-03-05 2004-05-0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rticles comprising oxidizing and hemolytic agents
US6153209A (en) 1999-09-28 2000-11-2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rticle having a transferable breathable skin care composition thereon
JP3748743B2 (ja) 1999-10-04 2006-02-2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76052B2 (ja) * 1999-10-29 2004-10-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に使用する可撓性複合シート
US20010044614A1 (en) 1999-12-23 2001-11-22 Damay Emmanuelle Cecile Reducing agents for feminine care products
JP3701208B2 (ja) 2000-03-13 2005-09-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開孔シートとこの開孔シートを使用した吸収性物品および前記開孔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DE60140994D1 (de) * 2001-04-17 2010-02-25 Procter & Gamble Saugfähiger Einwegartikel mit einem Wirkstoff zur Übertragung einer Sensation
JP3926587B2 (ja) 2001-07-12 2007-06-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4855606B2 (ja) 2001-08-10 2012-01-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SE519783C2 (sv) 2001-08-31 2003-04-08 Sca Hygiene Prod Ab Absorberande alster innefattande öppningar i absorptionskroppen
US20030082219A1 (en) 2001-10-01 2003-05-0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kin care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low concentrations of skin treatment agents
SG103382A1 (en) 2002-01-11 2004-04-29 Uni Charm Corp Colored absorbent article
JP4693847B2 (ja) 2002-03-26 2011-06-0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78963B2 (ja) 2002-03-26 2009-06-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TE426417T1 (de) * 2002-06-12 2009-04-15 Sca Hygiene Prod Ab Absorbierender artikel mit einer hautpflegezusammensetzung
JP3949020B2 (ja) 2002-07-19 2007-07-2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US9035123B2 (en) 2002-10-01 2015-05-1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 lotioned topsheet
US8030535B2 (en) 2002-12-18 2011-10-0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anitary napkin for clean body benefit
JP2005095759A (ja) 2003-09-24 2005-04-14 San-Dia Polymer Ltd 吸収剤とこれを用いてなる吸収性物品
US20050096614A1 (en) 2003-10-29 2005-05-05 Perez Roberto C. Cover layer for an absorbent article
JP4476102B2 (ja) 2003-12-11 2010-06-0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HUE032039T2 (en) 2004-06-21 2017-10-30 Procter & Gamble Absorbent product with a semi-solid medium top layer
JP4459013B2 (ja) 2004-10-20 2010-04-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US8211078B2 (en) 2005-02-17 2012-07-03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Sanitary napkins capable of taking complex three-dimensional shape in use
JP4514630B2 (ja) 2005-03-16 2010-07-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4523866B2 (ja) 2005-03-31 2010-08-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US8481806B2 (en) 2005-06-02 2013-07-09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traverse reinforcing element
JP4792249B2 (ja) 2005-07-11 2011-10-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体液吸収性物品
WO2007105147A1 (en) 2006-03-14 2007-09-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lotions
JP5328088B2 (ja) 2006-06-23 2013-10-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069890B2 (ja) 2006-06-23 2012-11-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123511B2 (ja) 2006-06-23 2013-01-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123512B2 (ja) 2006-06-23 2013-01-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154048B2 (ja) 2006-06-23 2013-02-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069891B2 (ja) 2006-06-23 2012-11-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328089B2 (ja) 2006-06-23 2013-10-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多層不織布及び多層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5123513B2 (ja) 2006-06-23 2013-01-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
JP5123497B2 (ja) 2006-06-23 2013-01-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不織布製造方法及び不織布製造装置
MY151019A (en) 2006-06-23 2014-03-31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article
JP5123505B2 (ja) 2006-06-23 2013-01-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EP2036521A4 (en) 2006-07-05 2012-06-20 Kao Corp ABSORBENT ARTICLE
JP5021380B2 (ja) 2006-07-05 2012-09-0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4986673B2 (ja) 2007-03-27 2012-07-2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4939192B2 (ja) 2006-12-05 2012-05-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不織布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ATE528425T1 (de) 2006-12-05 2011-10-15 Uni Charm Corp Vliesstoff,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vliesstoff sowie saugkörper
JP4939196B2 (ja) 2006-12-12 2012-05-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不織布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MY148995A (en) 2006-12-13 2013-06-28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article
AR065378A1 (es) 2007-02-16 2009-06-03 Procter & Gamble Articulo absorbente con locion que comprende un material de polipropilenglicol
JP4979424B2 (ja) 2007-03-20 2012-07-1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4979423B2 (ja) 2007-03-20 2012-07-1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114087B2 (ja) 2007-04-17 2013-01-0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及び、吸収性物品
JP4879074B2 (ja) 2007-04-17 2012-02-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製造方法
US8273941B2 (en) 2007-04-17 2012-09-25 Uni-Charm Corporation Nonwoven fabric, method for producing nonwoven fabric, and absorbent article
US20080281287A1 (en) * 2007-05-08 2008-11-13 Marcelo Ana Maria Elena R Sanitary napkin including body-facing protrusions for preventing side leakage and obliquely arranged embossed channels
ATE515275T1 (de) 2007-05-15 2011-07-15 Procter & Gamble Verwendung einer lotionszusammensetzung auf einem saugfähigen artikel zur reduktion von fäkal- oder mensesanhaftung an der haut
JP5568210B2 (ja) 2007-06-13 2014-08-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497987B2 (ja) 2007-06-22 2014-05-2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05767A (ja) 2007-06-26 2009-01-15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US7942858B2 (en) * 2007-07-03 2011-05-17 Mcneil-Ppc, Inc. Sanitary napkin including body-facing protrusions and arcuately arranged embossed channels
JP4652387B2 (ja) 2007-10-03 2011-03-16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折り返し部を有する吸収体製品
CA2715577A1 (en) 2008-02-15 2009-08-20 The Procto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with lotion comprising a polypropylene glycol material
JP2009201878A (ja) 2008-02-29 2009-09-10 Uni Charm Corp 吸収性物品
JP5173616B2 (ja) 2008-06-10 2013-04-0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371361B2 (ja) 2008-10-10 2013-12-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5455363B2 (ja) 2008-12-25 2014-03-2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薄型吸収性物品
JP5520124B2 (ja) 2009-05-14 2014-06-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透液性繊維不織布
MY167152A (en) 2009-05-20 2018-08-13 Kao Corp Absorbent body and absorbent article
JP5401177B2 (ja) 2009-06-04 2014-01-2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590834B2 (ja) 2009-08-11 2014-09-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67484A (ja) 2009-09-28 2011-04-07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JP5623052B2 (ja) 2009-09-29 2014-11-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5530693B2 (ja) 2009-09-30 2014-06-2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421720B2 (ja) 2009-10-09 2014-02-1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5395630B2 (ja) 2009-11-13 2014-01-22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466489B2 (ja) 2009-11-16 2014-04-0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551926B2 (ja) 2009-12-09 2014-07-1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506519B2 (ja) 2010-04-16 2014-05-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凹凸を有する不織布を簡易に製造する方法、及び不織布を簡易に加工する方法
JP5506520B2 (ja) 2010-04-16 2014-05-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伸長性繊維と伸縮性繊維とを含む、凹凸を有する不織布、及び当該不織布を製造する方法
JP5749907B2 (ja) 2010-08-31 2015-07-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生理用ナプキン
US8921640B2 (en) * 2010-10-08 2014-12-3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with philic anhydrous lotion
TWI448277B (zh) 2011-03-31 2014-08-11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items
JP5745377B2 (ja) * 2011-09-30 2015-07-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916327B2 (ja) * 2011-09-30 2016-05-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26123B2 (ja) * 2012-03-30 2015-05-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09789B2 (ja) * 2012-03-30 2015-04-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13950B2 (ja) * 2012-03-30 2015-05-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847055B2 (ja) * 2012-02-29 2016-01-2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762345B2 (ja) * 2012-03-30 2015-08-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10665A (ja) * 1993-05-21 1996-11-12 ザ、プロクター、エンド、ギャンブル、カンパニー 染み透り阻止用圧着接合部を有する吸収物品
JP2001129019A (ja) * 1999-11-02 2001-05-15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TW200916065A (en) * 2007-05-30 2009-04-16 Uni Charm Corp Absorptive art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R090176A1 (es) 2014-10-22
EP2821038A4 (en) 2015-09-30
CN104271090A (zh) 2015-01-07
JP5843740B2 (ja) 2016-01-13
WO2013128755A1 (ja) 2013-09-06
TW201406359A (zh) 2014-02-16
JP2013208419A (ja) 2013-10-10
EP2821038A1 (en) 2015-01-07
CN104271090B (zh) 2016-03-02
US20150065984A1 (en) 2015-03-05
US9375365B2 (en) 2016-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3575B (zh) Absorbent items
JP5925015B2 (ja) 吸収性物品
TWI573570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72343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77353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97054B (zh) Absorbent article
TWI577351B (zh) Absorbent items
TW201404376A (zh) 吸收性物品
TWI629976B (zh) Absorbent article
TWI619477B (zh) Absorbent article
TWI589280B (zh) Absorbent article
TWI581775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73573B (zh) Absorbent i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