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9280B - Absorbent article - Google Patents

Absorbent art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9280B
TWI589280B TW102111513A TW102111513A TWI589280B TW I589280 B TWI589280 B TW I589280B TW 102111513 A TW102111513 A TW 102111513A TW 102111513 A TW102111513 A TW 102111513A TW I589280 B TWI589280 B TW I5892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chain hydrocarbon
sheet
absorbent article
top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1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4373A (zh
Inventor
田村竜也
野田祐樹
野本貴志
小野塚卓
Original Assignee
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04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4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9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92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04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 A61F13/51108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the top shee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cross-section, e.g. corrugations, embossments,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the top sheet having corrugations or embossments having one axis relatively longer than the other axis, e.g. forming channels or grooves in a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2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apertures, e.g. perfo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 A61F2013/51338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or properties, e.g. stretchability, breathability, rewet, visual effect; having areas of different permeability having improved touch or feeling, e.g. smooth fil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係關於生理用衛生棉、衛生護墊、失禁墊、失禁護墊等之吸收性物品。
先前技術已知具備有藉由防漏部與吸收性本體的寬方向的側面所形成的空間在吸收性本體的側緣部之吸收性物品(例如專利文獻1)。吸收性物品所設置的如此空間在吸收性物品接觸著用者的內股時賦予柔軟的感觸給予著用者。因此,吸收性物品與著用者的內股接觸時的吸收性物品的膚觸變得良好。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8-55108號公報
吸收性物品挾持於著用者的內股間,在著用 中,吸收性物品受到寬方向的強力,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的周邊所形成的上述空間有崩散之情形。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以往吸收性物品,上述空間一旦崩散,則有上述空間維持崩散之情形。因此,有吸收體的側面的周邊所形成的上述空間之效果從吸收性物品消失之情形。又,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以往吸收性物品,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的周邊所形成的上述空間崩散時,有於吸收性物品產生的皺折而吸收性物品的膚觸變差的情形。
本發明以提供即使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的周邊所形成的空間崩散亦可回復,同時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的周邊所形成的空間崩散時,亦膚觸為良好的吸收性物品為目的。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採用以下的構成。
亦即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具有長度方向及寬方向,包含肌膚側所設置的液透過性的頂部薄片、著衣側所設置的液不透過性的背部薄片、頂部薄片及背部薄片間所設置的液保留性的吸收體,至少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之外側中,藉由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及頂部薄片而於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的周邊形成空間,且頂部薄片包含在長度方向延伸存在且在寬方向交互排列的第1山摺部及谷摺部與於與第1山摺部交叉方向延伸存在的第2山摺部。
又,本發明之其他吸收性物品,具有長度方向及寬方向,包含肌膚側所設置的液透過性的頂部薄片、著衣側所設置的液不透過性的背部薄片、頂部薄片的寬方向的兩側所設置的側邊薄片、頂部薄片及背部薄片間所設置的液保留性的吸收體,藉由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及側邊薄片而於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的周邊形成空間,至少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之外側中,側邊薄片包含在長度方向延伸存在且在寬方向交互排列的第1山摺部及谷摺部與於與第1山摺部交叉方向延伸存在的第2山摺部。
根據本發明,吸收性物品中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的周邊所形成的空間即使崩散亦可回復,同時吸收體的寬方向側面的周邊所形成的空間崩散時,吸收性物品的膚觸變得良好。
1,1A~1C‧‧‧吸收性物品
2,2A‧‧‧頂部薄片
3‧‧‧背部薄片
4,4A~4C‧‧‧吸收體
5,5A‧‧‧折曲反彈薄片
6‧‧‧翼部
7‧‧‧黏著部
8‧‧‧壓縮溝
9‧‧‧密封部
10‧‧‧本體部
18A‧‧‧側邊薄片
21‧‧‧第1山摺部
22‧‧‧第2山摺部
23‧‧‧谷摺部
24‧‧‧血液改質劑層
25‧‧‧開口部
26‧‧‧第1山摺部及谷摺部之側面
100‧‧‧不織布製造裝置
110‧‧‧折曲反彈薄片用薄片輥
130,170‧‧‧裁切器
140‧‧‧圖案滾筒
150‧‧‧壓紋加工裝置
160‧‧‧背部薄片用輥
180‧‧‧改質劑塗佈噴霧器
210‧‧‧樹脂薄膜薄片的輥
212,214,216‧‧‧樹脂薄膜薄片
220‧‧‧凹部形成輥
230‧‧‧延伸齒輥
231‧‧‧上段輥
232‧‧‧下段輥
233,235‧‧‧齒輪齒
234‧‧‧齒輪齒中途被切斷處
〔圖1〕圖1為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一實施形態的部分破斷平面圖。
〔圖2〕圖2為圖1的A-A線斷面的概略斷面圖。
〔圖3〕圖3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中本體部之頂部薄片中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兩側面之外側之領域及翼部之頂部薄片上形成的第1山摺部、第2 山摺部及谷摺部之圖。
〔圖4〕圖4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中本體部之中央部分之頂部薄片上形成的第1山摺部、第2山摺部及谷摺部之圖。
〔圖5〕圖5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著用於身體時之變形狀態的概略斷面圖。
〔圖6〕圖6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之圖。
〔圖7〕圖7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所使用的凹部形成輥之圖。
〔圖8〕圖8為用以說明頂部薄片用薄片中藉由凹部形成輥形成有凹部的領域之圖。
〔圖9〕圖9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所使用的延伸齒輥的上段輥之圖。
〔圖10〕圖10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所使用的延伸齒輥的下段輥之圖。
〔圖11〕圖11為用以說明以延伸齒輥延伸的頂部薄片用薄片之圖。
〔圖12〕圖12為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一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平面圖。
〔圖13〕圖13為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一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平面圖。
〔圖14〕圖14為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的一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平面圖。
〔圖15〕圖15為頂部薄片含有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的生理用衛生棉的頂部薄片的肌膚接觸面之電子顯微鏡照片。
〔圖16〕圖16為含有或不含血液改質劑的經血之顯微鏡照片。
〔圖17〕圖17為用以說明表面張力之測定方法的圖。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參考圖式,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於圖式所記載者。
圖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部分破斷平面圖,圖2為圖1的A-A線斷面之概略斷面圖。吸收性物品1包含具備肌膚側(肌膚接觸側)所設置的液透過性的頂部薄片2、著衣側(非肌膚接觸側)所設置的液不透過性的背部薄片3、頂部薄片2與背部薄片3間所設置的液保留性的吸收體4及吸收體4與背部薄片3間所設置的折曲反彈薄片5的本體部10、與從本體部10之兩側緣向寬方向延伸之方式在本體部10之兩側所配置的具備頂部薄片2及背部薄片3的一對翼部6。符號61為翼部6之根部(本體部10與翼部6間之界線)。例如翼部6之長度方向兩側中,將連結吸收性物品1的寬急遽變大的2個點之直線可視作翼部6之根部61。翼部6中 著衣側之面之反對側之面係以頂部薄片2所構成。在本體部10及翼部6之著衣側之面,各自設置黏著部7。又,圖1中,吸收性物品1的寬方向為X方向、長度方向為Y方向。又,吸收性物品1之平面方向為XY方向。
本體部10之形狀為長方形、橢圓型、沙漏型等適合女性的身體及內褲形狀的形狀,則不特別限定。本體部10之外形中,長度方向的延伸尺寸,較佳為100~500mm,更佳為150~350mm。又,本體部10之外形中,寬方向的延伸尺寸,較佳為30~200mm,更佳為40~180mm。
頂部薄片2,在本體部10,使自著用者排出的尿、經血等之體液移動至吸收體4。又,在本體部10,頂部薄片2的至少一部份具有液透過性,具有使體液透過用的多數的開口部。另一方面,在翼部6,頂部薄片2適於著用者折曲翼部6,同時與後述背部薄片3一起賦予翼部6即使裝設於內褲後不賦予著用者不適的適度的剛性。
頂部薄片2較佳為由樹脂薄膜製作。作為頂部薄片2使用的樹脂薄膜,可由烯烴與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等之其他單體的共聚合物、聚烯烴、聚酯、聚丙烯、聚乙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聚醯胺、乙酸纖維素等來製作。由柔軟性高且對肌膚的刺激少觀點,作為頂部薄片2使用的樹脂薄膜,較佳為烯烴與其他單體的共聚合物、或聚烯烴。
頂部薄片2的坪量,較佳為1g/m2以上、 40g/m2以下,更佳為10g/m2以上、35g/m2以下。又,構成頂部薄片2的樹脂薄膜的厚度,較佳為0.01mm以上、0.4mm以下,更佳為0.1mm以上、0.35mm以下。構成頂部薄片2的樹脂薄膜的厚度未達0.01mm之場合,有頂部薄片2的後述隱蔽性變得過小之場合,構成頂部薄片2的樹脂薄膜的厚度超過0.4mm之場合,有頂部薄片2的剛性變高、對著用者的肌膚之頂部薄片2的刺激變得過強之情形。因頂部薄片2具有後述第1山摺部、第2山摺部及谷摺部,故頂部薄片2的表觀上的厚度比構成頂部薄片2的樹脂薄膜的厚度大。頂部薄片2的表觀上的厚度,較佳為0.01mm以上、1mm以下,更佳為0.1mm以上、0.5mm以下。
頂部薄片2為了使吸收體4所吸收的體液從外部看不見,具有隱蔽性。頂部薄片2之隱蔽性係藉由在樹脂混合氧化鈦等之填料而產生。填料為氧化鈦之場合,氧化鈦的含有量,相對樹脂薄膜之重量,較佳為1%以上、50%以下,更佳為3%以上、15%以下。氧化鈦的含有量相對樹脂薄膜之重量,未達1%,則有隱蔽頂部薄片2中吸收體4所吸收的體液效果過小之情形。氧化鈦的含有量相對樹脂薄膜之重量,超過50%,則有含有氧化鈦的樹脂之薄片成形變得困難之情形。
頂部薄片2具有在長度方向延伸存在且在寬方向交互排列的第1山摺部21及谷摺部23、與在與第1山摺部21交叉方向延伸存在的第2山摺部22。
參考圖3及圖4,詳細說明頂部薄片2所設置的第1山摺部21、第2山摺部22及谷摺部23。圖3為用以說明本體部10之頂部薄片2中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兩側面41的外側之領域14及翼部6之頂部薄片2上形成的(圖1作為參考)第1山摺部、第2山摺部及谷摺部之圖。圖4為用以說明本體部10之頂部薄片2中之中央部分12上形成的(圖1作為參考)第1山摺部、第2山摺部及谷摺部之圖。本體部10之頂部薄片2中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兩側面41的外側之領域14及翼部6之頂部薄片2上形成的第1山摺部、第2山摺部及谷摺部與本體部10之頂部薄片2中之中央部分12上形成的第1山摺部、第2山摺部及谷摺部如後述般,有少許差異。
圖3所示般,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兩側面41的外側之領域14及翼部6中,頂部薄片2包含在長度方向(Y方向)延伸,於寬方向(X方向)交互排列的第1山摺部21及谷摺部23。第1山摺部21及谷摺部23的斷面之形狀,例如略U字形狀。在略U字形狀中,除U字形狀外,亦包含使角圓滑、將直線變為曲線等之變形而成為U字形狀之形狀。例如在略U字形狀中,亦包含V字形狀、M字形狀、Ω形狀及梯形。
第2山摺部22以相對於長度方向(Y方向)延伸的第1山摺部21為交叉方向延伸為佳。例如第1山摺部21延伸的方向與第2山摺部22延伸的方向間所成角度以10°以上、170°以下為佳。第2山摺部22在相對延伸 方向的垂直方向,切斷第2山摺部22時的第2山摺部22的斷面之形狀為例如略U字形狀。
寬方向中每1cm的第1山摺部21的數,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5以上。寬方向中每1cm的第1山摺部21的數若在2以下,則著用中,吸收性物品受到寬方向的強力時,有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的周邊產生的皺折無法藉由第1山摺部21形成規則的皺折之情形。第1山摺部21,藉由使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的周邊產生的皺折成為畝溝規則地形成的皺折,可使吸收性物品的膚觸變良好。
第2山摺部22之長度方向(Y方向)的長度,較佳為0.3mm以上、5mm以下,更佳為0.5mm以上、3mm以下。第2山摺部22之長度方向(Y方向)的長度比0.3mm小的場合,有折曲的頂部薄片2因為欲變形成平坦薄片的第2山摺部22而反彈力變弱之情形。又,第2山摺部22之長度方向(Y方向)的長度比5mm大的場合,有使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的周邊產生的皺折成為畝溝規則地形成的皺折之第1山摺部21的效果變小之情形。
圖5(a)為吸收性物品1著用於身體時的變形狀態之吸收性物品1的概略斷面圖,圖5(b)為表示在寬方向受到強應力時的吸收性物品1的變形狀態之概略斷面圖。圖5(a)所示般,因頂部薄片2不與後述折曲反彈薄片5接合,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周邊中, 藉由頂部薄片2與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形成空間42。如上述,在頂部薄片2形成第1山摺部21及第2山摺部22。該第1山摺部21及第2山摺部22在頂部薄片2中,具有支撐般機能。因此,在頂部薄片2,有欲平坦變形的反彈力。
然而,吸收性物品2被身體著用,則如圖5(a)所示般,吸收性物品1以寬方向(X方向)兩側之設有壓縮溝8的部分於著衣側突出,寬方向之中央於肌膚側突出之方式彎曲。如上述般,因在頂部薄片2,有欲平坦變形的力在作用,故藉此,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周邊的頂部薄片2以於肌膚側突出之方式進行彎曲,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周邊中頂部薄片2變得與著用者的肌膚相接。因在頂部薄片2的著衣側,形成空間42,故頂部薄片2具有緩衝性。藉此,頂部薄片2,在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周邊中,可提供著用者柔軟的膚觸。又,因頂部薄片2所形成的第1山摺部21及第2山摺部22而頂部薄片2的質地良好,故頂部薄片2在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周邊中,可提供良好的膚觸。
圖5(b)所示般,著用中,在寬方向(X方向)受到強的應力,則有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周邊中,頂部薄片2折曲(28)、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周邊所形成的空間42崩散之情形。但,如上述般,在頂部薄片2,因第1山摺部21及第2山摺部22而有欲平坦變形的反彈力,故吸收性物品1由寬方向(X方向)的應 力釋放開,則頂部薄片2的折曲快速被消除,頂部薄片2與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所形成的空間42快速回復。藉此,頂部薄片2與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所形成的空間42不會維持崩散狀態。
圖5(b)所示般,著用中,於寬方向(X方向)受到強的應力,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周邊中,頂部薄片2折曲時,有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周邊中,於頂部薄片2產生皺折之情形。該場合,因皺折沿著第1山摺部21及谷摺部23產生,故成為畝溝規則地配置的皺折。藉此,因頂部薄片2的產生皺折領域的質地變得良好,故著用中,於寬方向(X方向)受到強的應力,上述空間42崩散時,吸收性物品1的膚觸變得良好。
圖4所示般,本體部10之中央部分12的頂部薄片2,與本體部10之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兩側面41的外側之領域14及翼部6中頂部薄片2同樣地包含第1山摺部21、第2山摺部22及谷摺部23。但,本體部10之中央部分12的頂部薄片2的第1山摺部21、第2山摺部22及谷摺部23於肌膚側之表面再含有後述血液改質劑層24。又,本體部10之中央部分12的頂部薄片2的第1山摺部21及谷摺部23,進而含有後述開口部25。
本體部10之中央部分12的頂部薄片2的第1山摺部21及谷摺部23,於其兩側面26,具有於長度方向(Y方向)排列的複數的開口部25。本體部10之中央部 分12的頂部薄片2所排出的著用者的體液,通過開口部25移動至吸收體4。又,藉由谷摺部23所形成的寬方向(X方向)斷面之略U字形狀,頂部薄片2所排出的著用者的體液快速向谷摺部23之底部聚集。向谷摺部23之底部流動的體液在到達谷摺部23之底前,通過第1山摺部21及谷摺部23之側面26所設置的開口部25,流至吸收體4。又,滯留谷摺部23的體液亦通過第1山摺部21及谷摺部23之側面26所設置的開口部25,流至吸收體4。因此,藉由第1山摺部21及谷摺部23的側面26所設置的開口部25,著用者的體液快速被吸收體4吸收。又,藉由第1山摺部21及谷摺部23的側面26所設置的開口部25,可使殘留頂部薄片2的體液量減少。
可在本體部10之中央部分12的頂部薄片2的肌膚側之表面,塗佈血液改質劑,於頂部薄片2的肌膚接觸側之表面形成血液改質劑層24。藉由該血液改質劑層24,可抑制頂部薄片2的表面殘留著用者的體液、尤其黏度高的經血。該血液改質劑層24在之後詳細說明。
因藉由本體部10之中央部分12的頂部薄片2所設置的第1山摺部21,著用者的肌膚與頂部薄片2間的接觸面積變小,故頂部薄片2的膚觸變得良好。又,在本體部10之中央部分12的頂部薄片2,可僅形成第1山摺部而不形成第2山摺部。該場合亦因著用者的肌膚與頂部薄片2間的接觸面積變小,頂部薄片2的膚觸變得良好。但,因藉由設置第2山摺部,第1山摺部變得不易崩 散,故以在本體部10之中央部分12的頂部薄片2,設置第1山摺部與第2山摺部之兩者為佳。
圖1及圖2所示之背部薄片3,防止吸收體4所吸收的體液滲漏至外部。在背部薄片3,使用不透過體液的材料。例如,作為背部薄片3,使用疏水性之不織布、聚乙烯及聚丙烯等之不透水性的塑膠薄膜或不織布與不透水性塑膠薄膜的層合薄片等。又,亦可使用將耐水性高的熔噴不織布以強度強的紡黏不織布挾持的紡黏.熔噴.紡黏(SMS)纖維不織布作為背部薄片3。藉由使用體液不通過的具有通氣性的材料作為背部薄片3,可使著用時之悶熱降低。背部薄片3使用熱熔接著劑等之接著劑,與頂部薄片2的谷摺部23之底的部分接合。
吸收體4吸收體液而保留。吸收體4以體積大,且型狀不易崩散、化學的刺激少者為佳。例如,作為吸收體4,使用起毛狀紙漿或者氣流成網不織布與高吸收性聚合物(SAP)所構成的複合吸收體。該複合吸收體亦可以織物等之液透過性的材料被覆。
又,取代上述複合吸收體的起毛狀紙漿,亦可使用例如化學紙漿、纖維素纖維、人造絲及乙酸酯等之人工纖維素纖維。上述複合吸收體中紙漿等之吸收性纖維的坪量,較佳為100g/m2以上、800g/m2以下,上述複合吸收體中高吸收性聚合物的質量比,以吸收性纖維作為100%,較佳為10%以上、65%以下。被覆上述複合混合體的織物等液透過性的材料的坪量,較佳為12g/m2以上、 30g/m2以下。
作為上述複合混合體的氣流成網不織布,可使用例如使紙漿與合成纖維熱融著的不織布或使紙漿與合成纖維以黏著劑固著的不織布。
上述複合吸收體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具有水溶性高分子適度交聯的三維網狀構造。該吸收性聚合物相對吸收水前的吸收性聚合物的體積,吸收30~60倍的水。但,該吸收性聚合物本質上為水不溶性。又,該吸收性聚合物即使施加些許壓力,一旦經吸收的水亦不離水。作為該吸收性聚合物,使用例如澱粉系、丙烯酸系或胺基酸系的粒子狀或纖維狀的聚合物。
吸收體4的形狀及構造雖可因應必要而改變,但吸收體4的全吸收量,必需對應作為吸收性物品1的設計插入量及所期望之用途。又,吸收體4的尺寸或吸收能力等因應用途而改變。
使用熱熔接著劑,吸收體4與頂部薄片2接著。藉此可抑制頂部薄片2由吸收體4剝離。
折曲反彈薄片5,著用中,於寬方向(X方向)受到強的應力時,使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周邊中,吸收性物品1產生的折曲在吸收性物品1從寬方向(X方向)強的應力解放時,快速消除。圖1及圖2所示般,折曲反彈薄片5之寬方向的緣51,相較於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位於寬方向更外側。
若對經彎曲的吸收性物品1可賦予欲平坦變 形的反彈力,用作為折曲反彈薄片5的薄片不特別限定。但,因吸收體折曲薄片5之剛性過高,則吸收性物品1全體的剛性變過高,故有吸收性物品1使著用者產生強烈不適感之情形。因此,吸收體折曲薄片5以具有即使著用者著用亦不產生強烈不適感左右的高度的剛性為佳。
例如折曲反彈薄片5中以懸臂法(JIS L 1096)測定的剛軟度,較佳為15~120mm,更佳為30~70mm。折曲抑制薄片5之懸臂法的剛軟度比15mm小的場合,有折曲反彈薄片5賦予經彎曲的吸收性物品1的欲平坦變形的反彈力過弱之情形。亦即著用中,於寬方向(X方向)受到強的應力時,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周邊中,於吸收性物品1產生的折曲有即使吸收性物品1從寬方向(X方向)強的應力釋放後亦被維持之情形。又,折曲抑制薄片5之懸臂法的剛軟度比120mm大的場合,有吸收性物品1的剛性變過高,吸收性物品1使著用者產生強烈不適感之情形。
用作為折曲反彈薄片5的薄片,較佳為樹脂薄膜、開孔樹脂薄膜、織布或不織布,更佳為不織布。折曲反彈薄片5適合的不織布,例如熱可塑性疏水性化學纖維等之化學纖維之不織布。折曲反彈薄片5適合的熱可塑性疏水性化學纖維中,有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等之單纖維、使PE與PP接枝聚合的複合纖維、具有芯鞘構造的複合纖維等。
製作折曲反彈薄片5使用的不織布時,可以卡得法、紡黏法、熔噴法、氣流成網法等之乾式法或濕式法形成網。又,製作折曲反彈薄片5使用的不織布時,可進行熱接合、針軋、化學接合等之接合。在折曲反彈薄片5,可使用例如SMS纖維不織布。
用作為折曲反彈薄片5的不織布之基重,較佳為10~40g/m2、更佳為13~20g/m2。其不織布之基重比10g/m2小的場合,有折曲反彈薄片5賦予經彎曲的吸收性物品1之欲平坦變形的反彈力過弱之情形。亦即著用中,於寬方向(X方向)受到強的應力時,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周邊中,於吸收性物品1產生的折曲,即使吸收性物品1從寬方向(X方向)強的應力釋放後仍被維持之情形。又,其不織布之基重比40g/m2大的場合,有吸收性物品1的剛性變過高、吸收性物品1使著用者產生強烈不適感之情形。
用作為折曲反彈薄片5的薄片以具有疏水性或撥水性的薄片為佳。藉此,可抑制由吸收體4滲出的體液通過折曲反彈薄片5從吸收性物品1的寬方向的部分滲漏。
折曲反彈薄片5以熱熔接著劑等之接著劑與吸收體4及背部薄片3接合。但,折曲反彈薄片5不與頂部薄片2接合。藉此,圖1所示般,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周邊中,藉由頂部薄片2與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形成空間42。
圖5(b)所示般,著用中,於寬方向(X方向)受到強的應力時,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側面41周邊中,吸收性物品1即使折曲,吸收性物品1從寬方向(X方向)強的應力解放時,如圖5(a)所示般,因折曲反彈薄片5的欲平坦變形的反彈力,吸收性物品1快速回復原本形狀。藉此,著用中,於寬方向(X方向)受到強的應力時,崩散的空間42在吸收性物品1從寬方向(X方向)強的應力解放時,快速回復。
藉由組合頂部薄片2所形成的第1山摺部21及第2山摺部22與折曲反彈薄片5,著用中,於寬方向(X方向)受到強的應力時,崩散的空間42在吸收性物品1從寬方向(X方向)強的應力解放時,變得更確實地回復。
如上述般,翼部6係為了使吸收性物品1安定固定於內褲而設置於吸收性物品1。藉由使翼部6在內褲外面側折曲後,透過黏著部7黏貼於內褲之褲檔區域,可使吸收性物品1安定固定於內褲。又,本體部10亦設置有黏著部7,可防止內褲之褲檔區域中,本體部10錯位移動。
圖2所示之吸收性物品1的黏著部7將吸收性物品1固定於內褲之褲檔區域。形成黏著部7的黏著劑,宜使用例如苯乙烯系聚合物、黏著賦予劑、可塑劑的任一為主成分者。作為前述苯乙烯系聚合物,可舉例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合物、苯乙烯-丁烯聚合 物、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合物、苯乙烯-異丁烯-苯乙烯共聚合物等,但可僅使用此等中的1種、或二種以上的聚合物混合物。其中,由熱安定性良好觀點,以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合物為佳。
又,作為前述黏著賦予劑及可塑劑,宜使用常溫下為固體者,在黏著賦予劑,可舉例如C5系石油樹脂、C9系石油樹脂、二環戊二烯系石油樹脂、松香系石油樹脂、聚萜烯樹脂、萜烯酚樹脂等,在前述可塑劑,可舉例如磷酸三甲苯、苯二甲酸二丁基酯、苯二甲酸二辛酯等之單體可塑劑外,尚有乙烯基聚合物或聚酯般聚合物可塑劑。
圖1及圖2所示般,頂部薄片2及吸收體4具有因壓紋加工而在厚度方向壓縮所形成的2個壓縮溝8。壓縮溝8抑制吸收性物品1之中心部分(接觸著用者的體液的排泄口的部分)所排出的體液於寬方向(X方向)擴散。又,藉此可抑制頂部薄片2從吸收體4剝離。其中一個壓縮溝8包圍吸收性物品1之接觸著用者的體液的排泄口的部分,另一個壓縮溝8包圍該壓縮溝8。又,壓縮溝8具有連續的略環狀的形狀。又,壓縮溝8可部分被中斷。亦即壓縮溝8具有非連續的略環狀的形狀。
又,經熱壓紋加工,使頂部薄片2與背部薄片3壓縮接合,而在吸收性物品1之長度方向兩側及寬方向兩側,形成密封部9。藉此,頂部薄片2變得可不由背部薄片3剝離。
接著,將上述血液改質劑層24詳細說明。血液改質劑層24的血液改質劑,血液改質劑具有約0.00~約0.60之IOB、約45℃以下之熔點、對25℃之水100g為約0.00~約0.05g的水溶解度。
IOB(Inorganic Organic Balance)為表示親水性及親油性的平衡的指標,在本說明書,係指以小田氏們之下式:IOB=無機性值/有機性值所算出之值。
上述無機性值與有機性值係基於藤田穆「有機化合物的預測與有機概念圖」化學之領域Vol.11,No.10(1957)p.719-725)記載的有機概念圖。藤田氏之主要基的有機性值及無機性值如下述表1。
例如碳數14的十四烷酸與碳數12的十二基 醇之酯之場合,因有機性值成為520(CH2,20×26個)、無機性值成為60(-COOR,60×1個),故IOB=0.12。
上述血液改質劑中,IOB為約0.00~約0.60,以約0.00~約0.50為佳、約0.00~約0.40更佳、而約0~約0.30又更佳。因認為IOB愈低,有機性高,與血球之親和性變高。
本說明書中,「熔點」係指示差掃瞄熱量分析計中,以昇溫速度10℃/分鐘測定場合的由固狀變為液狀時之吸熱峰的峰頂溫度。上述熔點可使用例如島津製作所公司製之DSC-60型DSC測定裝置進行測定。
上述血液改質劑,若具有約45℃以下之熔點,則在室溫可為液體或固體,亦即熔點可在約25℃以上或未達約25℃,而例如可具有約-5℃、約-20℃等之熔點。上述血液改質劑之熔點在約45℃以下的根據如後述。
上述血液改質劑,其熔點雖無下限,但以其蒸氣壓低者為佳。上述血液改質劑的蒸氣壓在1氣壓及25℃約0.00~約0.01Pa為佳、約0.000~約0.001Pa更佳、而約0.0000~約0.0001Pa又更佳。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若考量與人體接觸使用,上述蒸氣壓在1氣壓及40℃以約0.00~約0.01Pa為佳、約0.000~約0.001Pa更佳、而約0.0000~約0.0001Pa又更佳。因蒸氣壓高,則有產生保存中氣化、血液改質劑的量減少、著用時之臭氣等之問題之情形。
又,血液改質劑之熔點可因應氣候、著用時間之長度等,適當選擇使用。認為例如平均氣溫在約10℃以下的地區,藉由採用具有約10℃以下之熔點的血液改質劑,經血被排泄後,即使在因周圍溫度而被冷卻的場合,血液改質劑可安定地將血液改質。又,在吸收性物品長時間使用的場合,血液改質劑之熔點以45℃以下的範圍的高者為佳。因不易受到汗、著用時之摩擦等之影響,即使在長時間著用的場合,血液改質劑不易移動。
0.00~0.05g的水溶解度為25℃中,在100g的脫離子水中加入0.05g的試料,靜置24小時,24小時後,因應必要輕輕攪拌,接著,可藉由以目視評估試料溶解與否來測定。又,在本說明書,關於水溶解度,「溶解」包含試料完全溶解於去離子水,形成均勻混合物之情形、與試料完全乳化之情形。又,「完全」係指去離子水中無試料之團塊。
在該技術領域,以改變血液的表面張力等、使血液迅速吸收為目的,將頂部薄片的表面以界面活性劑塗佈。但,因界面活性劑一般水溶解度高,經塗佈界面活性劑的頂部薄片與血液中親水性成分(血漿等)親和性佳,甚至有使血液殘留在頂部薄片作用之傾向。認為上述血液改質劑因水溶解度低,與習知界面活性劑不同,不使血液殘留於頂部薄片,可迅速移動至吸收體。
本說明書中,25℃中,對100g之水的溶解度有單稱「水溶解度」之情形。
本說明書中,「重量平均分子量」為包含多分散系的化合物(例如逐次聚合所製造的化合物、複數的脂肪酸與複數的脂肪族1元醇所生成的酯)與單一化合物(例如1種脂肪酸與1種脂肪族1元醇所生成的酯)之概念,係指Ni個之分子量Mi之分子(i=1、或i=1,2...)所構成的系中,以下式:Mw=ΣNiMi 2/ΣNiMi所求得的Mw
本說明書中,重量平均分子量意指經膠體滲透層析(GPC)求得的聚苯乙烯換算之值。GPC之測定條件,可舉例如以下。
機種:(股)Hitachi High-Technologies製高速液體層析圖Lachrom Elite
管柱:昭和電工(股)製SHODEX KF-801、KF-803及KF-804
溶離液:THF
流量:1.0mL/分
注入量:100μL
檢測:RI(示差折射計)
又,本說明書的實施例記載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以上述條件測定者。
上述血液改質劑,較佳為由下述(i)~(iii)、(i)烴、 (ii)具有(ii-1)烴部分、與(ii-2)上述烴部分之C-C單鍵間插入的羰基(-CO-)及氧基(-O-)所成群中選出的一個或複數的相同或相異的基的化合物、及(iii)具有(iii-1)烴部分、與(iii-2)上述烴部分之C-C單鍵間插入的羰基(-CO-)及氧基(-O-)所成群中選出的一個或複數的相同或相異的基、與(iii-3)取代上述烴部分之氫原子的羧基(-COOH)及羥基(-OH)所成群中選出的一個或複數的相同或相異的基的化合物、以及彼等之任意組合所成群中選出。
本說明書中,「烴」為碳與氫所構成的化合物,鏈狀烴,可舉例如液態石蠟系烴(亦稱不含雙鍵及三鍵的烷烴)、烯烴系烴(亦稱含1個雙鍵之烯類)、乙炔系烴(亦稱含1個三鍵之炔)、及含2個以上雙鍵及三鍵所成之群所選出的鍵結之烴、以及環狀烴,可舉例如芳香族烴、脂環式烴。
上述烴,以鏈狀烴及脂環式烴為佳、鏈狀烴更佳、液態石蠟系烴、烯烴系烴、及含2個以上雙鍵之烴(不含三鍵)又更佳、而液態石蠟系烴最佳。
上述鏈狀烴中,包含直鏈狀烴及分枝鏈狀烴。
上述(ii)及(iii)之化合物中,在插入2個以上氧基(-O-)的場合,各氧基(-O-)不相鄰。因此,上述(ii)及(iii)之化合物中,不包含氧基連續的化合物(所謂的過氧化物)。
又,在上述(iii)的化合物,相較於烴部分 的至少1個氫原子被羧基(-COOH)所取代的化合物,以烴部分的至少1個氫原子被羥基(-OH)所取代的化合物者為佳。如表1所示般,因羧基與經血中之金屬等鍵結,而無機性值由150大幅上升至400以上,故具有羧基的血液改質劑,使用時IOB之值超過約0.60,有與血球親和性降低之可能性。
上述血液改質劑,更佳為由下述(i’)~(iii’)、(i’)烴、(ii’)具有(ii’-1)烴部分、與(ii’-2)上述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由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碳酸酯鍵結(-OCOO-)、及醚鍵(-O-)所成群中所選出的一個或複數個相同或相異的鍵結之化合物、及(iii’)具有(iii’-1)烴部分、與(iii’-2)上述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由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碳酸酯鍵結(-OCOO-)、及醚鍵(-O-)所成群中所選出的一個或複數個相同或相異的鍵結、與(iii’-3)取代上述烴部分的氫原子的由羧基(-COOH)及羥基(-OH)所成群中所選出的一個或複數個相同或相異的基之化合物、以及彼等之任意組合所成群中所選出。
上述(ii’)及(iii’)之化合物中,在插入2個以上的相同或相異的鍵結之場合,亦即,在插入2個以上選自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碳酸酯鍵 結(-OCOO-)及醚鍵(-O-)的相同或相異的鍵結之場合,各鍵結不相鄰,在各鍵結間至少有1個碳原子。
上述血液改質劑,又更佳可為烴部分中,每10個碳原子,具有羰基鍵結(-CO-)約1.8個以下、酯鍵結(-COO-)2個以下、碳酸酯鍵結(-OCOO-)約1.5個以下、醚鍵(-O-)約6個以下、羧基(-COOH)約0.8個以下、及/或羥基(-OH)約1.2個以下之化合物。
本發明之血液改質劑,又更佳為由下述(A)~(F)、(A)(A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與(A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羧基的化合物之酯、(B)(B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與(B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之醚、(C)(C1)含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羧基的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C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之酯、(D)具有鏈狀烴部分、與上述鏈狀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醚鍵(-O-)、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及碳酸酯鍵結(-OCOO-)所成群中選出的任一個鍵 結之化合物、(E)聚氧化C2~C6烷二醇、或其烷基酯或者烷基醚、及(F)鏈狀烴、以及彼等之任意組合所成群中所選出。
以下、詳細說明(A)~(F)之血液改質劑。
〔(A)(A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與(A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羧基的化合物之酯〕
(A)(A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與(A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羧基的化合物之酯(以下、有亦稱「化合物(A)」之場合)在具有上述之IOB、熔點及水溶解度下,羥基可不全被酯化。
(A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以下、有亦稱「化合物(A1)」之場合),可舉例如鏈狀烴四醇、例如烷烴四醇、例如季戊四醇、鏈狀烴三醇、例如烷烴三醇、例如甘油、及鏈狀烴二醇、例如烷烴二醇、例如二醇。
(A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羧基的化合物(以下、有亦稱「化合物(A2)」之情形),可舉例如烴上的1個氫原子以1個羧基(-COOH)所取代的化合物、例如脂肪酸。
化合物(A),可舉例如(a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a2)鏈狀烴三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及(a3)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a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上述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可舉例如下式(1): 之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四酯、下式(2): 之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三酯、下式(3): 之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二酯、下式(4): 之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單酯。(式中,R1~R4各自為鏈狀烴)
構成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酯的脂肪酸(R1COOH、R2COOH,R3COOH,及R4COOH),若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酯滿足上述IOB、熔點及水溶解度的要件,則不特別限制。例如飽和脂肪酸、例如C2~C30之飽和脂肪酸、例如乙酸(C2)(C2表示碳數,相當R1C、R2C,R3C或R4C之碳數,以下相同)、丙烷酸(C3)、丁烷酸(C4)及其異構物、例如2-甲基丙烷酸(C4)、戊烷酸(C5)及其異構物、例如2-甲基丁烷酸(C5)、2,2-二甲基丙烷酸(C5)、己烷酸(C6)、庚烷酸(C7)、辛烷酸(C8)及其異構物、例如2-乙基己烷酸(C8)、壬烷酸(C9)、癸烷酸(C10)、十二烷酸(C12)、十四烷酸(C14)、十六烷酸(C16)、十七烷酸(C17)、十八烷酸(C18)、二十烷酸(C20)、二十二烷酸(C22)、二十四烷酸(C24)、二十六烷酸(C26)、二十八烷酸(C28)、三十烷酸(C30)等、以及此等之異構物(除上述者外)。
上述脂肪酸可為不飽和脂肪酸。上述不飽和 脂肪酸,可舉例如C3~C20之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單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巴豆酸(C4)、十四碳烯酸(C14)、十六碳烯酸(C16)、油酸(C18)、反式十八碳烯酸(C18)、十八碳烯酸(C18)、二十碳烯酸(C20)、二十烯酸(C20)等,二不飽和脂肪酸、例如亞油酸(C18)、二十碳二烯酸(C20)等,三不飽和脂肪酸、例如亞麻油酸、例如α-亞麻油酸(C18)及γ-亞麻油酸(C18)、松子油酸(C18)、桐油酸、例如α-桐油酸(C18)及β-桐油酸(C18)、米德酸(C20)、二同-γ-亞麻油酸(C20)、二十碳三烯酸(C20)等,四不飽和脂肪酸、例如硬脂四烯酸(C20)、花生烯四酸(C20)、二十碳四烯酸(C20)等,五不飽和脂肪酸、例如波西爾番他安酸(bosseopentaenoic acid)(C18)、二十碳五烯酸(C20)等、以及此等之部分氫加成物。
作為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酯,若考量因氧化等而變性的可能性,以來自飽和脂肪酸的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酯,亦即,季戊四醇與飽和脂肪酸之酯為佳。
又,作為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酯,為了使IOB變小、且更為疏水性,以二酯、三酯或四酯為佳、三酯或四酯更佳、而四酯再佳。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四酯,構成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四酯的脂肪酸之碳數合計,亦即,上述式(1)中,R1C、R2C、R3C及R4C部分的碳數合計為15之場合,IOB成為0.60。因此,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 之四酯,在上述碳數合計為約15以上的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四酯,可舉例如季戊四醇與己烷酸(C6)、庚烷酸(C7)、辛烷酸(C8)、例如2-乙基己烷酸(C8)、壬烷酸(C9)、癸烷酸(C10)及/或十二烷酸(C12)之四酯。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三酯,構成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三酯之脂肪酸的碳數合計,亦即,上述式(2)中,R1C、R2C及R3C部分的碳數合計為19之場合,IOB成為0.58。因此,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三酯,脂肪酸的碳數合計為約19以上的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二酯,構成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二酯之脂肪酸的碳數合計,亦即,上述式(3)中,R1C及R2C部分的碳數合計為22的場合,IOB成為0.59。因此,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二酯,脂肪酸的碳數合計為約22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單酯,構成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單酯之脂肪酸的碳數,亦即,上述式(4)中,R1C部分的碳數為25之場合,IOB成為0.60。因此,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單酯,脂肪酸的碳數為約25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又,在上述計算,不考慮雙鍵、三鍵、iso分枝、及 tert分枝的影響。
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酸之酯的市售品,可舉例如UNISTAR H-408BRS、H-2408BRS-22(混合品)等(以上、日油股份公司製)。
〔(a2)鏈狀烴三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上述鏈狀烴三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可舉例如下式(5): 之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下式(6): 之甘油與脂肪酸之二酯、及下式(7): (式中,R5~R7各自為鏈狀烴)之甘油與脂肪酸之單酯。
作為構成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酯的脂肪酸(R5COOH、R6COOH及R7COOH),甘油與脂肪酸之酯為滿足上述IOB、熔點及水溶解度要件者,即不特別限制,例如「(a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中所列舉的脂肪酸,亦即,可舉例如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若考量因氧化等而變性的可能性,以來自飽和脂肪酸的甘油與脂肪酸之酯,亦即,甘油與飽和脂肪酸之酯為佳。
又,上述甘油與脂肪酸的酯方面,為了使IOB變小、且更為疏水性,以二酯或三酯為佳、接著三酯更佳。
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亦稱三甘油酯,例如甘油與辛烷酸(C8)之三酯、甘油與癸烷酸(C10)之三酯、甘油與十二烷酸(C12)之三酯、及甘油與2種或3種之脂肪酸之三酯、以及此等之混合物。
上述甘油與2種以上的脂肪酸之三酯,可舉例如甘油與辛烷酸(C8)及癸烷酸(C10)之三酯、甘油與辛烷酸(C8)、癸烷酸(C10)及十二烷酸(C12)之三酯、甘油與辛烷酸(C8)、癸烷酸(C10)、十二烷酸(C12)、十四烷酸(C14)、十六烷酸(C16)及十八烷酸(C18)之三酯等。
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方面,為了使熔點在約45℃以下,構成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的脂肪酸的碳數合計,亦即,式(5)中,R5C、R6C及R7C部分的碳數合 計以約40以下為佳。
又,在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構成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的脂肪酸的碳數合計,亦即,式(5)中,R5C、R6C及R7C部分的碳數合計為12的場合,IOB成為0.60。因此,在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脂肪酸的碳數合計在約12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為所謂的脂肪,因為係可構成人體的成分,在安全性的觀點為佳。
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之市售品,可舉例如三椰子油脂肪酸甘油酯、NA36、Panasate800、Panasate800B及Panasate810S、以及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及三CL油脂肪酸甘油酯(以上、日油股份公司製)等。
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二酯亦稱二甘油酯,例如甘油與癸烷酸(C10)之二酯、甘油與十二烷酸(C12)之二酯、甘油與十六烷酸(C16)之二酯、及甘油與2種之脂肪酸之二酯、以及此等之混合物。
在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二酯,構成甘油與脂肪酸之二酯的脂肪酸的碳數合計,亦即,式(6)中,R5C及R6C部分的碳數合計為16之場合,IOB成為0.58。因此,在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二酯,脂肪酸的碳數合計為約16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單酯,亦稱單甘油酯, 例如甘油之二十烷酸(C20)單酯、甘油之二十二烷酸(C22)單酯等。
在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單酯,構成甘油與脂肪酸之單酯的脂肪酸的碳數,亦即,式(7)中,R5C部分的碳數為19之場合,IOB成為0.59。因此,在上述甘油與脂肪酸之單酯,脂肪酸的碳數為約19以上的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a3)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上述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可舉例如C2~C6之鏈狀烴二醇、例如C2~C6之二醇、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或己二醇與脂肪酸之單酯或二酯。
具體上,上述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可舉例如下式(8):R8COOCkH2kOCOR9 (8)(式中,k為2~6之整數,而R8及R9各自為鏈狀烴)
之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二酯、及下式(9):R8COOCkH2kOH (9)(式中,k為2~6之整數,而R8為鏈狀烴)之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單酯。
上述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酯中,欲酯化脂肪酸(式(8)及式(9)中,相當R8COOH及R9COOH)方面,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酯為滿足上述IOB、熔點及水溶解度要件者,即不特別限制,例如「(a1)鏈狀烴四 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中列舉的脂肪酸,亦即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若考量因氧化等變性之可能性,以飽和脂肪酸較佳。
在式(8)所示之丁二醇(k=4)與脂肪酸之二酯,R8C及R9C部分的碳數合計為6之場合,IOB成為0.60。因此,在式(8)所示之丁二醇(k=4)與脂肪酸之二酯,上述碳數合計為約6以上的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又,在式(9)所示之乙二醇(k=2)與脂肪酸之單酯,R8C部分的碳數為12的場合,IOB成為0.57。因此,在式(9)所示之乙二醇(k=2)與脂肪酸之單酯,脂肪酸的碳數在約12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上述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酯方面,若考量因氧化等而變性的可能性,以來自飽和脂肪酸的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酯,亦即C2~C6二醇與飽和脂肪酸之酯為佳。
又,上述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酯方面,為了使IOB變小、且更為疏水性,以來自大碳數的二醇的醇與脂肪酸之酯、例如來自丁二醇、戊二醇或己二醇的醇與脂肪酸之酯為佳。
進而,上述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酯方面,為了使IOB變小、且更為疏水性,以二酯為佳。
上述C2~C6二醇與脂肪酸之酯的市售品,可舉例如科母波魯BL、科母波魯BS(以上、日油股份公司製) 等。
〔(B)(B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與(B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之醚〕
(B)(B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與(B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之醚(以下、有亦稱「化合物(B)」之情形)在具有上述之IOB、熔點及水溶解度下,羥基可不全被醚化。
(B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羥基的化合物方面,可舉例如「化合物(A)」中作為化合物(A1)所列舉者,例如季戊四醇、甘油、及二醇。
(B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以下、有亦稱「化合物(B2)」之情形),可舉例如烴之1個氫原子被1個羥基(-OH)所取代的化合物、例如脂肪族1元醇、例如飽和脂肪族1元醇及不飽和脂肪族1元醇。
上述飽和脂肪族1元醇,可舉例如C1~C20之飽和脂肪族1元醇、例如甲基醇(C1)(C1表示碳數,以下相同)、乙基醇(C2)、丙基醇(C3)及其異構物、例如異丙基醇(C3)、丁基醇(C4)及其異構物、例如sec-丁基醇(C4)及tert-丁基醇(C4)、戊基醇(C5)、己基 醇(C6)、庚基醇(C7)、辛基醇(C8)及其異構物、例如2-乙基己基醇(C8)、壬基醇(C9)、癸基醇(C10)、十二醇(C12)、十四基醇(C14)、十六基醇(C16)、十七基醇(C17)、十八基醇(C18)、及二十烷基醇(C20)、以及此等之未列舉的異構物。
上述不飽和脂肪族1元醇,可舉例如將上述飽和脂肪族1元醇之C-C單鍵之1個以C=C雙鍵取代者,例如油基醇,例如新日本理化股份公司以Rikacol系列及安捷可魯系列名稱販售。
化合物(B),可舉例如(b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例如單醚、二醚、三醚及四醚、較佳為二醚、三醚及四醚、更佳為三醚及四醚、再佳為四醚、(b2)鏈狀烴三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例如單醚、二醚及三醚、較佳為二醚及三醚、而更佳為三醚、以及(b3)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例如單醚及二醚、而較佳為二醚。
上述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可舉例如下式(10)~(13): (式中,R10~R13各自為鏈狀烴。)的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四醚、三醚、二醚及單醚。
上述鏈狀烴三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可舉例如下式(14)~(16): (式中,R14~R16各自為鏈狀烴。) 的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三醚、二醚及單醚。
上述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可舉例如下式(17):R17OCnH2nOR18 (17)(式中,n為2~6之整數,而R17及R18各自為鏈狀烴)之C2~C6二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及下式(18):R17OCnH2nOH (18)(式中,n為2~6之整數,而R17為鏈狀烴)之C2~C6二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四醚,構成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四醚的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亦即,上述式(10)中,R10、R11、R12及R13部分的碳數合計為4之場合,IOB成為0.44。因此,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四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為約4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三醚,構成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三醚的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亦即,上述式(11)中,R10、R11及R12部分的碳數合計為9之場合,IOB成為0.57。因此,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三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在約9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構成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的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亦即,上述式(12)中,R10及R11部分的碳數合 計為15之場合,IOB成為0.60。因此,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為約15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構成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的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亦即,上述式(13)中,R10部分的碳數為22的場合,IOB成為0.59。因此,在上述季戊四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為約22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又,在上述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三醚,構成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三醚的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亦即,式(14)中,R14、R15及R16部分的碳數合計為3之場合,IOB成為0.50。因此,在上述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三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為約3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上述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構成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的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亦即,式(15)中,R14及R15部分的碳數合計為9之場合,IOB成為0.58。因此,在上述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在約9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上述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構成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的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亦即,式(16)中,R14部分的碳數為16之場合,IOB成為 0.58。因此,在上述甘油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為約16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在式(17)所示之丁二醇(n=4)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R17及R18部分的碳數合計為2的場合,IOB成為0.33。因此,在式(17)所示之丁二醇(n=4)與脂肪族1元醇之二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為2以上的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又,在式(18)所示之乙二醇(n=2)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R17部分的碳數為8之場合,IOB成為0.60。因此,在式(18)所示之乙二醇(n=2)與脂肪族1元醇之單醚,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為約8以上之場合,IOB滿足約0.00~約0.60之要件。
化合物(B),可藉由使化合物(B1)與化合物(B2)在酸觸媒存在下進行脫水縮合而生成。
〔(C)(C1)含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羧基的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C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之酯〕
(C)(C1)含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羧基的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C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之酯(以下、有亦稱「化合物(C)」之情形)在具有上述之IOB、熔點及水溶解度 下,羧基可不全被酯化。
(C1)含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2~4個羧基的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以下、有亦稱「化合物(C1)」之情形),可舉例如具有2~4個羧基的鏈狀烴羧酸、例如鏈狀烴二羧酸、例如烷烴二羧酸、例如乙烷二酸、丙烷二酸、丁烷二酸、戊烷二酸、己烷二酸、庚烷二酸、辛烷二酸、壬烷二酸及癸烷二酸、鏈狀烴三羧酸、例如烷烴三羧酸、例如丙烷三酸、丁烷三酸、戊烷三酸、己烷三酸、庚烷三酸、辛烷三酸、壬烷三酸及癸烷三酸、以及鏈狀烴四羧酸、例如烷烴四羧酸、例如丁烷四酸、戊烷四酸、己烷四酸、庚烷四酸、辛烷四酸、壬烷四酸及癸烷四酸。
又,化合物(C1)中,包含具有2~4個羧基的鏈狀烴羥基酸、例如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異檸檬酸等、具有2~4個羧基的鏈狀烴烷氧基酸、例如O-乙醯基檸檬酸、及具有2~4個羧基的鏈狀烴側氧酸。
(C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上述鏈狀烴部分的氫原子的1個羥基的化合物方面,可舉例如在「化合物(B)」之中所列舉者、例如脂肪族1元醇。
化合物(C),可舉例如(c1)具有4個羧基的鏈狀烴四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酯、例如單酯、二酯、三酯及四酯、較佳為二酯、三酯及四酯、更佳為三酯及四酯、再佳為四酯、(c2)具有3個羧基的鏈狀烴三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 或側氧酸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酯、例如單酯、二酯及三酯、較佳為二酯及三酯、而更佳為三酯、以及(c3)具有2個羧基的鏈狀烴二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酯、例如單酯及二酯、較佳為二酯。
化合物(C)的例子方面,如己二酸二辛基酯、O-乙醯基檸檬酸三丁酯等、市售品。
〔(D)具有鏈狀烴部分、與上述鏈狀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醚鍵(-O-)、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及碳酸酯鍵結(-OCOO-)所成群中選出的任一個鍵結之化合物〕
(D)具有鏈狀烴部分、與上述鏈狀烴部分的C-C單鍵間插入的醚鍵(-O-)、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及碳酸酯鍵結(-OCOO-)所成群中選出的任一個鍵結之化合物(以下、有亦稱「化合物(D)」之情形),可舉例如(d1)脂肪族1元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醚、(d2)二烷基酮、(d3)脂肪酸與脂肪族1元醇之酯、及(d4)二烷基碳酸酯。
〔(d1)脂肪族1元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醚〕
上述脂肪族1元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醚,可舉例如具有下式(19):R19OR20 (19)(式中,R19及R20各自為鏈狀烴) 之化合物。
構成上述醚的脂肪族1元醇(式(19)中,相當R19OH及R20OH)方面,上述醚為滿足上述IOB、熔點及水溶解度要件者,即不特別限制,可舉例如「化合物(B)」之中所列舉的脂肪族1元醇。
在脂肪族1元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醚,構成該醚的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亦即,上述式(19)中,R19及R20部分的碳數合計為2的場合,IOB成為0.50,所以該碳數合計為約2以上,則滿足上述IOB的要件。但,上述碳數合計在6左右,水溶解度為高約2g、在蒸氣壓的觀點上亦有問題。為了滿足水溶解度為約0.00~約0.05g的要件,上述碳數合計以約8以上為佳。
〔(d2)二烷基酮〕
上述二烷基酮,可舉例如具有下式(20):R21COR22 (20)(式中,R21及R22各自為烷基)之化合物。
在上述二烷基酮,R21及R22的碳數合計為5之場合,IOB成為0.54,因此若該碳數合計為約5以上,則滿足上述IOB的要件。但是,在上述碳數合計為5左右,水溶解度為高至約2g。因此,為了滿足水溶解度為約0.00~約0.05g之要件,以上述碳數合計為約8以上為佳。又,若考量蒸氣壓,則上述碳數以約10以上為佳、 而約12以上為佳。
又,上述碳數合計為約8之場合、例如在5-壬酮,熔點為約-50℃、蒸氣壓在20℃約為230Pa。
上述二烷基酮除市售者外,可藉由習知方法、例如將第二級醇以鉻酸等氧化而得到。
〔(d3)脂肪酸與脂肪族1元醇之酯〕
上述脂肪酸與脂肪族1元醇之酯,可舉例如具有下式(21):R23COOR24 (21)(式中,R23及R24各自為鏈狀烴)之化合物。
構成上述酯的脂肪酸(式(21)中,相當R23COOH),可舉例如「(a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中所列舉的脂肪酸,亦即,飽和脂肪酸或不飽和脂肪酸,若考量因氧化等而變性的可能性,以飽和脂肪酸為佳。構成上述酯的脂肪族1元醇(式(21)中,相當R24OH),可舉例如「化合物(B)」之中所列舉的脂肪族1元醇。
又,在上述脂肪酸與脂肪族1元醇之酯,脂肪酸及脂肪族1元醇的碳數合計,亦即,式(21)中,R23C及R24部分的碳數合計為5之場合,IOB成為0.60,故R23C及R24部分的碳數合計為約5以上之場合,滿足上述IOB的要件。但是,例如在上述碳數合計為6之乙酸 丁酯,蒸氣壓高至超過2,000Pa。因此,若考量蒸氣壓,以上述碳數合計為約12以上為佳。又,若上述碳數合計為約11以上,可滿足水溶解度為約0.00~約0.05g之要件。
上述脂肪酸與脂肪族1元醇之酯之例,可舉例如十二烷酸(C12)與十二醇(C12)之酯、十四烷酸(C14)與十二醇(C12)之酯等,上述脂肪酸與脂肪族1元醇之酯的市售品,可舉例如在雷特魯WE20、及雷特魯WE40(以上、日油股份公司製)。
〔(d4)二烷基碳酸酯〕
上述二烷基碳酸酯方面,可舉例如具有下式(22):R25OC(=O)OR26 (22)(式中,R25及R26各自為烷基)之化合物。
在上述二烷基碳酸酯,R25及R26的碳數合計為6之場合,IOB成為0.57,故R25及R26的碳數合計在約6以上則滿足IOB的要件。
若考量水溶解度,則R25及R26的碳數合計為約7以上為佳、而約9以上更佳。
上述二烷基碳酸酯除市售者外,可藉由光氣與醇之反應、氯化甲酸酯與醇或醇鹽之反應、及碳酸銀與碘化烷基酯之反應來合成。
〔(E)聚氧化C2~C6烷二醇、或其酯或者醚〕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或其酯或者醚(以下、化合物(E)之情形),可舉例如(e1)聚氧化C2~C6烷二醇、(e2)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e3)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e4)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羧酸、鏈狀烴三羧酸、或鏈狀烴二羧酸之酯、及(e5)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或鏈狀烴二醇之醚。以下,進行說明。
〔(e1)聚氧化C2~C6烷二醇〕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係指i)具有氧化C2~C6烷烯骨架,亦即,由氧化乙烯骨架、氧化丙烯骨架、氧化丁烯骨架、氧化戊烯骨架、及氧化己烯骨架所成群中所選出的任1種之骨架且兩末端具有羥基的同聚物、ii)具有由上述群所選出的2種以上的骨架且兩末端具有羥基的嵌段共聚物、或iii)具有由上述群所選出的2種以上的骨架且兩末端具有羥基的無規共聚物。
上述氧化C2~C6烷烯骨架由使聚氧化C2~C6烷二醇的IOB降低觀點,以氧化丙烯骨架,氧化丁烯骨架、氧化戊烯骨架、或氧化己烯骨架為佳,氧化丁烯骨架、氧化戊烯骨架或氧化己烯骨架更佳。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可以下式(23):HO-(CmH2mO)n-H (23) (式中,m為2~6之整數)來表示。
又,本發明者進行確認後,得知聚乙二醇(式(23)中,相當m=2之同聚物)在n≧45(重量平均分子量為超過約2,000)之場合,雖滿足約0.00~約0.60之IOB的要件,但即使在重量平均分子量超過約4,000的場合,不滿足水溶解度之要件。因此,(e1)聚氧化C2~C6烷二醇中,不包含乙二醇的同聚物,乙二醇係作為與其他二醇之嵌段共聚物或無規共聚物,包含在(e1)聚氧化C2~C6烷二醇。
因此,式(23)的同聚物中,可包含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或己二醇的同聚物。
由以上,式(23)中,m為約3~約6,而以約4~約6更佳、再佳係n為2以上。
上述式(23)中,n之值為聚氧化C2~C6烷二醇具有約0.00~約0.60之IOB、約45℃以下之熔點、對25℃之水100g為約0.00~約0.05g的水溶解度的值。
例如式(23)為聚丙二醇(m=3的同聚物)的場合,n=12之場合,IOB成為0.58。因此,式(23)為聚丙二醇(m=3的同聚物)的場合,m≧約12之場合,滿足上述IOB的要件。
又,式(21)為聚丁二醇(m=4的同聚物)的場合,n=7之場合,IOB成為0.57。因此,式(23)為聚丁二醇(m=4的同聚物)的場合,n≧約7之場合,滿足上述 IOB的要件。
由IOB、熔點及水溶解度的觀點,聚氧化C2~C6烷二醇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在約200~約10,000、更佳為約250~約8,000、又更佳為約250~約5,000之範圍。
又,由IOB、熔點及水溶解度的觀點,聚氧化C3烷二醇,亦即聚丙二醇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在約1,000~約10,000、更佳為約3,000~約8,000、又更佳為約4,000~約5,000之範圍。因上述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約1,000,則水溶解度不滿足要件,且有重量平均分子量愈大,尤其吸收體移動速度及頂部薄片的潔白度提升傾向。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的市售品,可舉例如Uniol(商標)D-1000,D-1200,D-2000,D-3000,D-4000,PB-500,PB-700,PB-1000及PB-2000(以上、日油股份公司製)。
〔(e2)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可舉例如「(e1)聚氧化C2~C6烷二醇」部分所說明的聚氧化C2~C6烷二醇的OH末端之一者或兩者經脂肪酸而被酯化者,亦即單酯及二酯。
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中,欲酯化脂肪酸,可舉例如「(a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 1個脂肪酸之酯」中,所列舉的脂肪酸,亦即飽和脂肪酸或不飽和脂肪酸,若考量因氧化等而改性的可能性,以飽和脂肪酸為佳。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脂肪酸之酯的市售品,可舉例如WILBRIDEcp9(日油股份公司製)。
〔(e3)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可舉例如「(e1)聚氧化C2~C6烷二醇」部分所說明的聚氧化C2~C6烷二醇的OH末端之一者或兩者經脂肪族1元醇所醚化者,亦即單醚及二醚。
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中,欲醚化的脂肪族1元醇,可舉例如「化合物(B)」的部分所列舉的脂肪族1元醇。
〔(e4)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羧酸、鏈狀烴三羧酸、或鏈狀烴二羧酸之酯〕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羧酸、鏈狀烴三羧酸、或鏈狀烴二羧酸之酯中,欲酯化聚氧化C2~C6烷二醇,可舉例如「(e1)聚氧化C2~C6烷二醇」部分所說明的聚氧化C2~C6烷二醇。又,欲酯化鏈狀烴四羧酸、鏈狀烴三羧酸、及鏈狀烴二羧酸,可舉例如「(化合物(C)」的部分所說明者。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羧酸、鏈狀烴三羧酸、或鏈狀烴二羧酸之酯除市售品外,可使鏈狀烴四羧酸、鏈狀烴三羧酸、或鏈狀烴二羧酸與氧化C2~C6烷二醇在習知條件下進行聚縮合而製造。
〔(e5)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或鏈狀烴二醇之醚〕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或鏈狀烴二醇之醚中,欲醚化的聚氧化C2~C6烷二醇,可舉例如「(e1)聚氧化C2~C6烷二醇」部分所說明的聚氧化C2~C6烷二醇。又,欲醚化的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及鏈狀烴二醇,可舉例如「(化合物(A)」的部分所說明者,例如季戊四醇、甘油、及二醇。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或鏈狀烴二醇之醚的市售品,可舉例如UNILUBE(商標)5TP-300KB,以及Uniol(商標)TG-3000及TG-4000(日油股份公司製)。
UNILUBE(商標)5TP-300KB為使季戊四醇1莫耳與丙二醇65莫耳與乙二醇5莫耳進行聚縮合的化合物,其IOB為0.39、熔點未達45℃、而水溶解度未達0.05g。
Uniol(商標)TG-3000為甘油1莫耳與丙二醇50莫耳聚縮合之化合物,其IOB為0.42、熔點為未達45℃、水溶解度為未達0.05g、而重量平均分子量約 3,000。
Uniol(商標)TG-4000為甘油1莫耳與丙二醇70莫耳聚縮合之化合物、其IOB為0.40、熔點為未達45℃、水溶解度為未達0.05g、而重量平均分子量約4,000。
上述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或鏈狀烴二醇之醚,又可藉由使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或鏈狀烴二醇與C2~C6環氧烷在習知條件下進行加成而製造。
〔(F)鏈狀烴〕
上述鏈狀烴,因上述無機性值為0,IOB為0.00、而水溶解度為約0g,故熔點為約45℃以下者,可含於上述血液改質劑。上述鏈狀烴,可舉例如(f1)鏈狀烷烴、例如直鏈烷烴及分支鏈烷烴,例如直鏈烷烴之場合,若考量熔點為約45℃以下,大抵含有碳數為22以下者。又,若考量蒸氣壓,大抵含有碳數為13以上者。分枝鏈烷烴之場合,因比直鏈烷烴在同一碳數中,有熔點低之情形,故亦可包含碳數為22以上者。
上述烴的市售品,可舉例如PARLEAM6(日油股份公司)。
上述血液改質劑與實施例一同詳細考察,發現至少具有降低血液黏度及表面張力的作用。吸收性物品欲吸收的經血與一般的血液比較,因含子宮內膜壁等之蛋白質,彼等以血球彼此相連繋之方式作用,血球易成為連 續排列的狀態。因此,吸收性物品欲吸收之經血易變得高黏度,頂部薄片為不織布或織布的場合,經血易阻塞在纖維間、著用者易感到黏膩感,而在頂部薄片的表面經血擴散、變得易滲漏。
又,IOB為約0.00~約0.60的血液改質劑因為有機性高,易滲入血球間,故使血球安定化、血球不易形成連鏈構造。
上述改質劑藉由使血球安定化、血球不易形成連鏈構造,吸收體變得易吸收經血。例如已知在含丙烯酸系高吸收聚合物、所謂SAP的吸收性物品,吸收經血,則連鏈的血球包覆SAP表面,SAP變得不易發揮吸收性能,但藉由使血球安定化,SAP變得易發揮吸收性能。又,因為與紅血球親和性高的血液改質劑保護紅血球膜,紅血球變得不易被破壞。
接著,參考圖6,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1的製造方法。圖6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1的製造方法使用的吸收性物品製造裝置100之圖。吸收性物品1的製造方法包含形成折曲反彈薄片的步驟、形成吸收體的步驟、準備頂部薄片用薄片的步驟、在層合體形成壓縮溝的步驟、準備背部薄片用薄片的步驟、切斷吸收性物品的連續體的步驟及於吸收性物品塗佈血液改質劑的步驟。又,準備頂部薄片用薄片的步驟所使用的頂部薄片用薄片係以包含準備樹脂薄膜薄片的步驟、於樹脂薄膜薄片形成凹部的步驟及對樹脂薄膜薄片 進行齒延伸的步驟的頂部薄片用薄片的製造方法來製造。
在形成折曲反彈薄片的步驟,使由折曲反彈薄片用薄片輥110所供給的折曲反彈薄片用薄片112載置於輸送帶120。接著,以未圖示的塗佈裝置將熱熔接著劑塗佈於折曲反彈薄片用薄片112後,使用裁切器130,將折曲反彈薄片用薄片112切斷為特定形狀以製作折曲反彈薄片。
在形成吸收體的步驟,使吸收體148形成於折曲反彈薄片上。由未圖示的粉碎紙漿供給裝置將粉碎紙漿142供給至圖案滾筒140。在圖案滾筒140之外周部,形成有凹部144作為裝填粉碎紙漿的模具。圖案滾筒140之內部被吸引146,供給至圖案滾筒140的粉碎紙漿142被吸入凹部144中、被壓縮。而在凹部144中,經壓縮的紙漿142成形為吸收體148。吸收體148載置於折曲反彈薄片上。
在準備頂部薄片用薄片的步驟,以未圖示的塗佈裝置,使熱熔接著劑塗佈於吸收體148後,使以後述頂部薄片用薄片的製造方法製造的頂部薄片用薄片216配置於吸收體148上,使頂部薄片用薄片216與吸收體148接著。
在層合體形成壓縮溝的步驟,使用壓紋加工裝置150,在頂部薄片用薄片216、吸收體128及折曲反彈薄片的層合體262形成壓縮溝。層合體262通過壓紋加工裝置150之上段輥151與下段輥152間。上段輥151的 外周表面設有對應圖1所示之吸收性物品1的壓縮溝8之形狀的凸部(不圖示)。下段輥152為外周表面平滑的平面輥。藉由在壓紋加工裝置150之上段輥151與下段輥152間使層合體262通過,層合體262中對應圖1所示之吸收性物品1的壓縮溝8之部分在厚度方向被壓縮,壓縮溝在層合體262上形成。
在準備背部薄片用薄片的步驟,將背部薄片用薄片輥160所供給的背部薄片用薄片162,使用未圖示的塗佈裝置,塗佈接著劑後,與形成有壓縮溝的層合體154的折曲反彈薄片側之面重合接著,形成吸收性物品的連續體164。
在切斷吸收性物品的連續體的步驟,使用裁切器170,將吸收性物品的連續體164切斷成為吸收性物品的形狀以製作吸收性物品。
於吸收性物品塗佈血液改質劑的步驟,使用改質劑塗佈噴霧器180,於吸收性物品之中央領域塗佈上述血液改質劑181,於頂部薄片的表面形成血液改質劑層。
吸收性物品之中央領域所塗佈的血液改質劑181,至少於接觸著用者的體液的排泄口的部分塗佈即可。例如以吸收性物品之中心作為中心,可在長度方向之長度較佳為50mm以上、更佳為100mm以上,寬方向之長度較佳為10mm以上、更佳為30mm以上之領域塗佈血液改質劑。
在切斷吸收性物品的連續體的步驟後,塗佈血液改質劑,但亦可在後述頂部薄片用薄片的製造步驟塗佈血液改質劑。為了防止製造吸收性物品途中,塗佈的血液改質劑從吸收性物品脫落,以在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步驟之下游階段、例如包裝吸收性物品前於吸收性物品塗佈血液改質劑為佳。
吸收性物品1的製造方法,再包含於吸收性物品的連續體164形成黏著部的步驟及於吸收性物品的連續體164形成密封部的步驟等。
接著,說明頂部薄片用薄片的製造方法。
在準備樹脂薄膜薄片的步驟,圖6所示般,使樹脂薄膜薄片的輥210所供給的樹脂薄膜薄片212供給至凹部形成輥220。
在樹脂薄膜薄片形成凹部的步驟,使樹脂薄膜薄片212通過凹部形成輥220,製作形成有凹部2141的樹脂薄膜薄片214(圖8作為參考)。凹部形成輥220係由壓花輥221與具有平滑表面的預熱輥222所構成。
圖7(a)及(b)為壓花輥221之一例的圖。圖7(a)為壓花輥221之全體的圖,圖7(b)為擴大壓花輥221之外周表面的具有凹凸的部分223的圖。圖7(c)為具有平滑表面的預熱輥222的一例的圖。在壓花輥221之表面223,設置有格子狀的凸部224。藉此,於壓花輥221之表面形成有菱形之凹部225。又,壓花輥221之凹部225之形狀不限於菱形,可為正方形、長方 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六角形等之形狀。
格子狀的凸部224中,平行排列的凸部224的中心線間隔,亦即格子狀的凸部224的間距,較佳為0.2mm以上、10mm以下,更佳為0.4mm以上、2mm以下。格子狀的凸部224的間距未達0.2mm、或比10mm大的場合,有不於樹脂薄膜形成凹部之情形。又,格子狀的凸部224的寬,較佳為0.01mm以上、1mm以下,更佳為0.03mm以上、0.1以下。又,菱形之凹部225之一邊之長度,較佳為0.1mm以上、5mm以下,更佳為0.2mm以上、1mm以下。格子狀的凸部224的寬未達0.01mm或者比1mm大的場合、或菱形之凹部225之一邊之長度未達0.1mm或者比5mm大的場合,有不於樹脂薄膜形成凹部之情形。
具有平滑表面的預熱輥222維持於70℃以上、100℃以下的溫度,加熱供給的樹脂薄膜薄片212。藉此,樹脂薄膜薄片212變得柔軟、容易成形。
樹脂薄膜薄片212通過壓花輥221與具有平滑表面的輥222間時,在與格子狀的凸部224相接部分,樹脂薄膜薄片212在厚度方向受到強壓力。藉此,圖8所示般,在樹脂薄膜薄片214形成細的凹部2141。又,實際上,樹脂薄膜薄片212上形成的凹部2141比圖8所示小,每單位面積的凹部2141的數亦比圖8所示多。凹部2141僅在樹脂薄膜薄片214中對應本體部10之中央部分12(圖1作為參考)的範圍2143上形成。在此,樹脂薄 膜薄片214中對應吸收性物品1的範圍為符號2142的虛線所示範圍。
在對樹脂薄膜薄片進行齒延伸的步驟,如圖6所示藉由使形成凹部的樹脂薄膜薄片214通過延伸齒輥230,在樹脂薄膜薄片214形成頂部薄片2的第1山摺部、第2山摺部及谷摺部。符號216為形成第1山摺部、第2山摺部及谷摺部的樹脂薄膜薄片。
延伸齒輥230,包含上段輥231與下段輥232。圖9(a)為用以說明延伸齒輥230之上段輥231的圖,圖9(b)為用以說明上段輥231的外周面上配置的齒輪齒233的圖,圖9(c)為圖9(b)的C-C線斷面圖。齒輪齒233在上段輥231的圓周方向非連續的延伸。亦即在上段輥231的圓周方向延伸的齒輪齒233在途中複數處被切斷。藉由該齒輪齒233中途被切斷處234,於樹脂薄膜薄片214形成第2山摺部。
齒輪齒233的寬,例如0.3mm以上、0.5mm以下,鄰接的齒輪齒233之中心間的距離為例如1.0mm以上、1.2mm以下。
圖10(a)為用以說明延伸齒輥230之下段輥232的圖,圖10(b)為用以說明下段輥232的外周面上配置的齒輪齒235的圖,圖10(c)為圖10(b)的D-D線斷面圖。齒輪齒235在下段輥232的圓周方向延伸。下段輥232不若上段輥231般在途中複數處被中斷。齒輪齒235之寬,例如與上段輥231的齒輪齒233之寬相等,鄰 接的齒輪齒235之中心間的距離為例如與上段輥231的齒輪齒233之中心間的距離相等。
上段輥231的齒輪齒233與下段輥232的齒輪齒235咬合部分之上段輥231的徑方向之長度,亦即咬合深度為例如1.25mm。上段輥231的齒輪齒233與下段輥232的齒輪齒235咬合時的上段輥231的齒輪齒233與下段輥232的齒輪齒235間的間隙為例如0.25mm以上、0.45mm以下。
如圖6所示,樹脂薄膜薄片214通過延伸齒輥230時,樹脂薄膜214折曲為略波狀,於樹脂薄膜214形成頂部薄片2的第1山摺部21、第2山摺部22及谷摺部23。又,於樹脂薄膜薄片214的形成有凹部2141的領域2143(圖8作為參考),再形成頂部薄片2的開口部25(圖4作為參考)。
接著,參考圖11,說明使樹脂薄膜薄片214通過延伸齒輥230時,於樹脂薄膜薄片214形成開口部的原理。又,該原理不限定本發明。
樹脂薄膜薄片214以上段輥231之齒輪齒233與下段輥232的齒輪齒235咬合的部分236大幅被延伸。在上述凹部形成步驟,因形成有凹部2141(圖8作為參考)的部分為樹脂薄膜薄片214變薄、進而因壓花輥221之格子狀的凸部224而受傷的部分,強度弱、樹脂薄膜薄片214的凹部2141施以延伸則破裂。因此,在樹脂薄膜薄片214的施以延伸部分236,樹脂薄膜薄片214的凹部 2141破裂、樹脂薄膜薄片214的破裂部分擴大,於樹脂薄膜薄片214的破裂部分形成開口部。
樹脂薄膜薄片214,上段輥231之齒輪齒233與下段輥232的齒輪齒235未咬合的部分237,238不太被延伸。因此,在樹脂薄膜薄片241中上段輥231之齒輪齒233與下段輥232的齒輪齒235未咬合的部分237,238,即使樹脂薄膜薄片214通過延伸齒輥230,在上述凹部形成步驟,形成的凹部2141不破裂、無法成為開口部。
在樹脂薄膜薄片214的未形成凹部2141的領域,在上段輥231的齒輪齒233與下段輥232的齒輪齒235咬合部分236,樹脂薄膜薄片214即使被大幅延伸,樹脂薄膜薄片214不破裂。因此,樹脂薄膜薄片214中在各自對應本體部10之吸收體4的寬方向的兩側面41的外側之領域14及翼部6的領域,不形成開口部。
可使以上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1如下進行變更。
(1)吸收性物品可不具有翼部。亦即吸收性物品可僅為本體部。該場合,在本體部之著衣側之面設置黏著部,即使無翼部亦可將吸收性物品固定於內褲。
(2)如圖12所示之吸收性物品1A般,可於頂部薄片2A的兩側設置側邊薄片18A。該場合,折曲反彈薄片5A不與側邊薄片18A接合,吸收體4A的寬方向的側面41A周邊的空間係以側邊薄片18A與吸收體4的 寬方向的側面41A所形成。又,該場合,於側邊薄片18A,設置第1山摺部21、第2山摺部22及谷摺部23,在頂部薄片2A,可不設置第1山摺部21、第2山摺部22及谷摺部23。又,頂部薄片2A可使用不織布。在此等之場合,吸收性物品1A中吸收體4A的寬方向的側面41A的周邊所形成的空間即使崩散亦可回復,同時吸收體4A的寬方向的側面41A的周邊所形成的空間崩散時,吸收性物品1A的膚觸變得良好。
於頂部薄片2A使用不織布場合,頂部薄片2A使用的不織布可為天然纖維或化學纖維。頂部薄片2A使用的天然纖維,可舉例如粉碎紙漿、棉等之纖維素。頂部薄片2A使用的化學纖維,可舉例如人造絲、原纖化人造絲等之再生纖維素、乙酸酯、三乙酸酯等之半合成纖維素、熱可塑性疏水性化學纖維、及施以親水化處理的熱可塑性疏水性化學纖維等。頂部薄片2A使用的熱可塑性疏水性化學纖維,可舉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等之單纖維、使聚乙烯與聚丙烯接枝聚合而成的纖維及芯鞘構造等之複合纖維。
又,在頂部薄片2A的兩側設置側邊薄片18A的場合亦可設置第1山摺部21、第2山摺部22及谷摺部23於頂部薄片2A。
(3)至少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之寬方向外側設置有第1山摺部、第2山摺部及谷摺部23,則頂部 薄片全體及/或側邊薄片全體可不設置第1山摺部、第2山摺部及谷摺部23,翼部亦可不設置。
(4)如圖13所示之吸收性物品1B般,吸收體4B包含含寬方向的側面41的第1領域43、與比吸收體之中央部45厚度小的第1領域43的寬方向內側之第2領域44,與第2領域44的吸收體4B的厚度相比,可加大第1領域43的吸收體4B的寬方向的側面41的部分的厚度。藉此,吸收體4B的寬方向的側面41與頂部薄片2所形成的空間42變大,因該空間42,吸收性物品1B接觸著用者的內股時,可提高賦予柔軟的感觸給著用者之效果。圖13為吸收性物品1B之對應圖1的A-A線部分之斷面的概略斷面。在此,第1領域43對應壓縮溝8的寬方向外側之領域,第2領域44對應2個壓縮溝8間的領域。又,如圖14所示之吸收性物品1C般,與第2領域44的吸收體4C之厚度相比,第1領域43的吸收體4C之寬方向的側面41的部分的厚度大,則第1領域43中,與第2領域44的厚度相比,可具有厚度小的部分。圖14為吸收性物品1C之對應圖1的A-A線部分之斷面的概略斷面。又,藉由設置2個壓縮溝8,比吸收體之中央部45厚度小,進一步,與第1領域43的吸收體4B,4C之寬方向的側面41的部分的厚度相比,形成厚度小的第2領域44,但亦可取代2個壓縮溝8,藉由形成2個狹縫而形成第2領域。又,亦可藉由將吸收體的材料裝填至特定形狀的模具之中,使吸收體成形為特定形狀時,形成第2領 域。
〔實施例〕
在本發明,因血液改質劑具有使血液的黏度及表面張力下降的機轉,體液藉由血液改質劑層24而可不殘留於頂部薄片2,移動至吸收體4被吸收體4吸收。藉由以下的實施例,確認血液改質劑具有使血液的黏度及表面張力下降的機轉。該確認使用與樹脂薄膜相比,體液易殘留的不織布進行。
〔例1〕 〔回滲率及吸收體移動速度的評估〕 〔血液改質劑之數據〕
準備市售生理用衛生棉。該生理用衛生棉係由以親水劑處理的熱風不織布(聚酯及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所構成的複合纖維、坪量:35g/m2)所形成的頂部薄片、熱風不織布(聚酯及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所構成的複合纖維、坪量:30g/m2)所形成的第二薄片、紙漿(坪量:150~450g/m2、中央部較多)、丙烯酸系高吸收聚合物(坪量:15g/m2)及含有作為核心包層之織物的吸收體、經撥水劑處理的側邊薄片、與聚乙烯薄膜所構成的背部薄片所形成。
以下列舉實驗所使用的血液改質劑。
〔(a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UNISTAR H-408BRS,日油股份公司製
四2-乙基己烷酸季戊四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640
.UNISTAR H-2408BRS-22,日油股份公司製
四2-乙基己烷酸季戊四醇與二2-乙基己烷酸新戊基二醇之混合物(58:42,重量比),重量平均分子量:約520
〔(a2)鏈狀烴三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Cetiol SB45DEO,Cognis Japan Ltd.製
脂肪酸為油酸或硬脂酸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
.SOY42,日油股份公司製
C14之脂肪酸:C16之脂肪酸:C18之脂肪酸:C20之脂肪酸(包含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之兩者)含有大約為0.2:11:88:0.8重量比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880
.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日油股份公司製
C8之脂肪酸:C10之脂肪酸:C12之脂肪酸含有大約為37:7:56重量比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570
.三CL油脂肪酸甘油酯,日油股份公司製
C8之脂肪酸:C12之脂肪酸含有大約為44:56重量比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570
.Panasate 810s,日油股份公司製
C8之脂肪酸:C10之脂肪酸含有大約為85:15重量比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480
.Panasate 8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脂肪酸全為辛烷酸(C8)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470
.Panasate 800B,日油股份公司製
脂肪酸全為2-乙基己烷酸(C8)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470
.NA36,日油股份公司製
C16之脂肪酸:C18之脂肪酸:C20之脂肪酸(包含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之兩者)含有大約為5:92:3重量比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880
.三椰子油脂肪酸甘油酯,日油股份公司製
C8之脂肪酸:C10之脂肪酸:C12之脂肪酸:C14之脂肪酸:C16之脂肪酸(包含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之兩者)含有大約為4:8:60:25:3重量比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670
.辛酸二甘油酯,日油股份公司製
脂肪酸為辛烷酸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二酯,重量平均分子量:340
〔(a3)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科母波魯BL,日油股份公司製
丁二醇的十二烷酸(C12)單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270
.科母波魯BS,日油股份公司製
丁二醇的十八烷酸(C18)單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50
.UNISTAR H-208BRS,日油股份公司製
二2-乙基己烷酸新戊基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60
〔(c2)具有3個羧基的鏈狀烴三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酯〕
.O-乙醯基檸檬酸三丁酯,東京化成工業股份公司製重量平均分子量:約400
〔(c3)具有2個羧基的鏈狀烴二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酯〕
.己二酸二辛基酯,和光純藥工業製
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80
〔(d3)脂肪酸與脂肪族1元醇之酯〕
.在雷特魯WE20,日油股份公司製
十二烷酸(C12)與十二醇(C12)之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60
.在雷特魯WE40,日油股份公司製
十四烷酸(C14)與十二醇(C12)之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90
〔(e1)聚氧化C2~C6烷二醇〕
.UNIOL D-10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1,000
.UNIOL D-12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1,200
.UNIOL D-30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000
.UNIOL D-40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4,000
.UNIOL PB5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丁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500
.UNIOL PB7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氧化丁烯聚氧化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700
.UNIOL PB1000R,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丁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1000
〔(e2)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
.WILBRIDE cp9,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丁二醇的兩末端的OH基被十六烷酸(C16)所酯化 的化合物,重量平均分子量:約1,150
〔(e3)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醚〕
.UNILUBE MS-70K,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的硬脂醯基醚,約15之重複單位,重量平均分子量:約1,140
〔(e5)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或鏈狀烴二醇之醚〕
.UNILUBE 5TP-300KB
藉由於季戊四醇1莫耳加成環氧乙烷5莫耳與環氧丙烷65莫耳所生成的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季戊四醇醚,重量平均分子量:4,130
.UNIOL TG-30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的甘油基醚,約16之重複單位,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000
.UNIOL TG-40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的甘油基醚,約16之重複單位,重量平均分子量:約4,000
〔(f1)鏈狀烷烴〕
.PARLEAM6,日油股份公司製
藉由使流動異石蠟、異丁烯及n-丁烯共聚合,接著加成 氫而生成的分枝鏈烴、聚合度:約5~約10,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30
〔其他的材料〕
.NA50,日油股份公司製
使NA36加成氫,降低來自原料之不飽和脂肪酸的雙鍵比率的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880
.(辛酸/癸酸)單甘油酯,日油股份公司製
辛烷酸(C8)及癸烷酸(C10)含有大約為85:15重量比的甘油與脂肪酸之單酯,重量平均分子量:約220
.Monomuls 90-L2月桂酸單甘油酯,Cognis Japan Ltd.製
.檸檬酸異丙酯,東京化成工業股份公司製
重量平均分子量:約230
.蘋果酸二異硬脂醯基酯
重量平均分子量:約640
.UNIOL D-4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400
.PEG15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約1,500~約1,600
.NONION S-6,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氧化乙烯單硬脂酸酯、約7之重複單位、重量平均分 子量:約880
.WILBRIDE s753,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氧化丁烯甘油,重量平均分子量:約960
.UNIOL TG-33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的甘油基醚,約6之重複單位,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30
.UNIOL TG-10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的甘油基醚,約16之重複單位,重量平均分子量:約1,000
.UNILUBE DGP-70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丙二醇的二甘油基醚,約9之重複單位,重量平均分子量:約700
UNIOX HC60,日油股份公司製
聚氧化乙烯硬化蓖麻油,重量平均分子量:約3,570
.凡士林,Cognis Japan Ltd.製
來自石油的烴、半固形
上述試料的IOB,熔點及水溶解度如下述表2。又,水溶解度為依據上述方法而測定,於100g之脫鹽水中添加20.0g,24小時後溶解的試料評估為「20g<」、而在100g之脫鹽水中、溶解0.05g但不溶解1.00g的試料評估為0.05~1.00g。又,關於熔點,「<45」為熔點未達 45℃。
將上述生理用衛生棉的頂部薄片的肌膚接觸面以上述血液改質劑塗佈。將各血液改質劑,血液改質劑在室溫為液體之場合直接、而血液改質劑在室溫為固體之場合加熱至熔點+20℃,接著,使用控制接縫HMA槍,使各血液改質劑微粒化,在頂部薄片的肌膚接觸面的全體,以坪量約成為5g/m2之方式塗佈。
圖13為頂部薄片含有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的生理用衛生棉(No.2-5)中頂部薄片的肌膚接觸面之電子顯微鏡照片。由圖13明顯可知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以微粒子狀附著於纖維的表面。
依照上述方法,測定回滲率與吸收體移動速度。結果如下述表2所示。
〔試驗方法〕
在含各血液改質劑之頂部薄片上,放置開孔的丙烯酸板(200mm×100mm,125g,在中央開有40mm×10mm之穴),由上述穴使37±1℃之馬EDTA血(馬之血液中,為了防止凝結,添加有乙二胺四乙酸(以下、稱「EDTA」)者)3g,使用吸量管滴下(第1次),1分鐘後,使37±1℃之馬EDTA血3g從丙烯酸板之穴,以吸量管再度滴下(第2次)。
在第2次的血液的滴下後,即刻除去上述丙烯酸板,於滴下血液的場所,放置濾紙(ADVANTEC東 洋股份公司定性濾紙No.2,50mm×35mm)10枚,從其上使壓力成為30g/cm2之方式放置重物。1分鐘後,將上述濾紙取出,用以下的式算出「回滲率」。
回滲率(%)=100×(試驗後之濾紙質量-當初的濾紙質量)/6
進而、在回滲率評估外,測定第2次的血液的滴下後、血液從頂部薄片移動至吸收體的時間亦即「吸收體移動速度」。上述吸收體移動速度係指於吸收體投入血液後至頂部薄片的表面及內部看不見血液的紅色為止的時間。
回滲率與吸收體移動速度的結果如以下的表2。
接著,吸收體移動速度的試驗後之頂部薄片的肌膚接觸面的潔白度,依據以下的基準以目視評估。
◎:血液之紅色幾乎不殘留,無法區分血液存在的場所與不存在的場所
○:血液之紅色雖有若干殘留,不易區分血液存在的場所與不存在的場所
△:血液之紅色有若干殘留,可知血液存在的場所
×:血液之紅色直接殘留
結果一併如下述表2。
在不具有血液改質劑的場合,回滲率為22.7%、而吸收體移動速度雖超過60秒,但因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皆回滲率在7.0%以下、而吸收體移動速度在8秒以下,故可知吸收性能被大幅改善。但是,甘油與脂肪酸之三酯中,在熔點超過45℃的NA50,未見到吸收性能大幅改善。
同樣地,可知在具有約0.00~約0.60之IOB、約45℃以下之熔點、對25℃之水100g為約0.00~約0.05g之水溶解度的血液改質劑,吸收性能大幅被改善。
接著,No.2-1~2-47之生理用衛生棉給複數的自願受試者著用,在含No.2-1~2-32的血液改質劑之生理用衛生棉,得到即使吸收經血後頂部薄片無黏膩感、頂部薄片為清爽之回答。
又,在No.2-1~No.2-32的生理用衛生棉,而尤其在含No.2-1~11,15~19及32的血液改質劑的生理用衛生棉,得到吸收經血後之頂部薄片的肌膚接觸面未被血液染紅,不快感少的回答。
〔例2〕
關於動物之各種血液,依照上述方法,評估回滲率。實驗中可使用的血液如以下。
〔動物種類〕
(1)人
(2)馬
(3)羊
〔血液種類〕
.脫纖維血:採取血液後、與玻璃珠一起在三角燒瓶內攪拌約5分鐘者
.EDTA血:靜脈血65mL中添加12%EDTA.2K生理食鹽液0.5mL者
〔分劃〕
血清或血漿:各自使脫纖維血或EDTA血在室溫下以約1900G進行10分鐘離心分離後之上清
血球:從血液將血清除去,使殘渣以殘差磷酸緩衝生理食鹽液(PBS)進行2次洗淨,接著加入除去血清分的磷酸緩衝生理食鹽液者
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以坪量約成為5g/m2之方式塗佈以外,與例2同樣地製造吸收性物品,對上述各種血液,評估回滲率。對各血液進行測定3次,採用其平均值。
結果如下述表3。
與在例2得到的馬EDTA血同樣之傾向在人及羊之血液亦可得到。又,脫纖維血及EDTA血中亦觀察到同樣傾向。
〔例3〕 〔血液保留性的評估〕
評估含血液改質劑的頂部薄片與不含血液改質劑的頂部薄片中的血液保留性。
〔試驗方法〕
(1)熱風不織布(聚酯及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所構 成的複合纖維、坪量:35g/m2)所形成的頂部薄片的肌膚接觸面,將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使用控制接縫HMA槍進行微粒化,以坪量成為約5g/m2之方式進行塗佈。又,為了比較,亦準備不塗佈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者。接著,將塗佈有三C2L油脂肪酸甘油酯的頂部薄片與未塗佈的頂部薄片兩者,切為0.2g之大小,正確測定無菌細胞過濾蓋管+頂部薄片的質量(a)。
(2)使馬EDTA血約2mL由皮膚接觸面側添加,靜置1分鐘。
(3)將無菌細胞過濾蓋管設置於離心管,進行低速離心,將多餘的馬EDTA血除去。
(4)測定含有無菌細胞過濾蓋管+馬EDTA血之頂部薄片的重量(b)。
(5)依據下式,算出頂部薄片每1g之當初吸收量(g)。
當初吸收量=〔重量(b)-重量(a)〕/0.2
(6)將無菌細胞過濾蓋管再設置於離心管,室溫下以約1200G進行1分鐘離心分離。
(7)測定含有無菌細胞過濾蓋管+馬EDTA血之頂部薄片的重量(c)。
(8)依據下式,算出頂部薄片每1g之試驗後吸收量(g)。
試驗後吸收量=〔重量(c)-重量(a)〕/0.2
(9)依據下式算出血液保留率(%)。
血液保留率(%)=100×試驗後吸收量/當初吸收量
又,測定進行3次,採用其平均值。結果如下述表4。
暗示含有血液改質劑的頂部薄片血液保留性低、吸收血液後,可迅速移動至吸收體。
〔例4〕 〔含有血液改質劑的血液的黏性〕
將含有血液改質劑的血液的黏性使用Rheometric Expansion System ARES(Rheometric Scientific,Inc)測定。在馬脫纖維血中添加Panasate810s 2質量%,輕輕地攪拌形成試料,於直徑50mm之平行板放置試料,間隙為100μm,在37±0.5℃測定黏度。因為平行板,雖未對試料施加均勻剪斷速度,機器表示的平均剪斷速度為10s-1
含有2質量%Panasate 810s之馬脫纖維血之黏度為5.9mPa.s、另一方面,不含血液改質劑的馬脫纖維血之黏度為50.4mPa.s。因此,可知含2質量%Panasate810s之馬脫纖維血,與不含血液改質劑場合比較,下降約90%黏度。血液已知含有血球等之成分,且具 有搖變性之性質,但認為本發明的血液改質劑在低黏度域可使血液的黏度下降。認為藉由使血液的黏度下降,可使吸收的經血快速由頂部薄片移動至吸收體。
〔例5〕 〔含有血液改質劑的血液的顯微鏡照片〕
將健康自願者經血採取於Saran Wrap(登錄商標)上,於其一部份添加分散於10倍質量的磷酸緩衝生理食鹽水中的Panasate810s以使Panasate810s之濃度成為1質量%。使經血滴下於載玻片,蓋上蓋玻片,以光學顯微鏡觀察紅血球狀態。不含血液改質劑的經血之顯微鏡照片如圖14(a),而含Panasate810s的經血之顯微鏡照片如圖14(b)所示。
由圖14可知在不含血液改質劑的經血,紅血球形成連鏈等之集合塊,但在含Panasate810s的經血,紅血球各自安定地分散。因此,暗示血液改質劑在血液之中扮演使紅血球安定化的角色。
〔例6〕 〔含有血液改質劑的血液的表面張力〕
含有血液改質劑的血液的表面張力使用協和界面科學公司製接觸角計Drop Master500,以垂滴法測定。表面張力係在羊脫纖維血中添加特定量的血液改質劑,充分振動後進行測定。測定雖以機器自動進行,密度γ使用下式求 出(圖15作為參考)。
γ=g×ρ×(de)2×1/H
g:重力常數
1/H:由ds/de所求出的修正項
ρ:密度
de:最大直徑
ds:由滴下端僅上升de的位置之直徑
密度ρ係依據JIS K 2249-1995之「密度試驗方法及密度.質量.容量換算表」之5.振動式密度試驗方法,用下述表5所示之溫度進行測定。測定時使用京都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DA-505。結果如表5。
表5可知,血液改質劑具有對25℃之水100g為約0.00~約0.05g之水溶解度亦可明白,雖對水之溶解性非常低但可使血液之表面張力降低。認為藉由使血液的 表面張力下降,吸收的血液不保留於頂部薄片的纖維間,而可快速移動至吸收體。
可組合實施形態與變形例的一個、或者複數個。變形例彼此亦可組合。
以上的說明僅為一例、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
2‧‧‧頂部薄片
21‧‧‧第1山摺部
22‧‧‧第2山摺部
23‧‧‧谷摺部

Claims (14)

  1.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係具有長度方向及寬方向,含有肌膚側所設置的液透過性的頂部薄片、著衣側所設置的液不透過性的背部薄片、與該頂部薄片及該背部薄片間所設置的液保留性的吸收體,藉由前述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及前述頂部薄片而在前述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的周邊形成空間,至少前述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之外側中,前述頂部薄片包含在長度方向延伸存在且在寬方向交互排列的第1山摺部及谷摺部、與在與該第1山摺部交叉方向延伸存在的第2山摺部。
  2.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係具有長度方向及寬方向,且包含肌膚側所設置的液透過性的頂部薄片、著衣側所設置的液不透過性的背部薄片、該頂部薄片的寬方向的兩側所設置的側邊薄片、與該頂部薄片及該背部薄片間所設置的液保留性的吸收體,藉由前述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及前述側邊薄片而在前述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的周邊形成空間,至少前述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之外側中,前述側邊薄片含有在長度方向延伸存在且在寬方向交互排列的複數的第1山摺部及谷摺部、與在與該第1山摺部交叉方向延伸存在的第2山摺部。
  3. 如請求項1或2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再具 有前述吸收體及前述背部薄片間所設置的折曲反彈薄片,前述折曲反彈薄片的前述寬方向的兩側之緣位於前述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更寬方向外側,前述折曲反彈薄片在折曲時,在前述吸收性物品產生欲變形成平面的反彈力。
  4. 如請求項3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折曲反彈薄片以懸臂法的剛軟度為15~120mm。
  5. 如請求項3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折曲反彈薄片為具有10~40g/m2的基重的不織布。
  6. 如請求項3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折曲反彈薄片具有疏水性或撥水性。
  7. 如請求項1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折曲反彈薄片未與前述頂部薄片接合。
  8. 如請求項2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折曲反彈薄片未與前述側邊薄片接合。
  9. 如請求項1或2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吸收體包含含有寬方向的側面之第1領域與比前述吸收體之中央部厚度小的該第1領域的寬方向內側之第2領域,且與前述第2領域的吸收體的厚度相比,前述第1領域的吸收體的寬方向的側面之部分的厚度大。
  10. 如請求項1或2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頂部薄片,中央部中,包含前述第1山摺部及前述谷摺部,前述中央部中,前述第1山摺部及前述谷摺部之側面 設有在長度方向排列的複數的開口部,前述中央部中,前述頂部薄片在肌膚側之表面再含有血液改質劑層,前述血液改質劑層的血液改質劑具有0.00~0.60之IOB、45℃以下之熔點、對25℃之水100g為0.00~0.05g的水溶解度。
  11. 如請求項10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血液改質劑係由下述(i)~(iii)、(i)烴、(ii)具有(ii-1)烴部分、與(ii-2)於前述烴部分之C-C單鍵間插入的羰基(-CO-)及氧基(-O-)所成群中選出的一個或複數的相同或相異的基的化合物、及(iii)具有(iii-1)烴部分、與(iii-2)於前述烴部分之C-C單鍵間插入的羰基(-CO-)及氧基(-O-)所成群中選出的一個或複數的相同或相異的基、與(iii-3)取代前述烴部分之氫原子的羧基(-COOH)及羥基(-OH)所成群中選出的一個或複數的相同或相異的基的化合物、以及彼等之任意組合所成群中選出,在此,(ii)或(iii)的化合物中,在插入2個以上氧基的場合,各氧基不相鄰。
  12. 如請求項10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血液改質劑係由下述(i’)~(iii’)、(i’)烴、(ii’)具有(ii’-1)烴部分、與(ii’-2)於前述烴部分 之C-C單鍵間插入的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碳酸酯鍵結(-OCOO-)、及醚鍵結(-O-)所成群中選出的一個或複數的相同或相異的鍵結之化合物、及(iii’)具有(iii’-1)烴部分、與(iii’-2)於前述烴部分之C-C單鍵間插入的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碳酸酯鍵結(-OCOO-)、及醚鍵結(-O-)所成群中選出的一個或複數的相同或相異的鍵結、與(iii’-3)取代前述烴部分之氫原子的羧基(-COOH)及羥基(-OH)所成群中選出的一個或複數的相同或相異的基之化合物、以及彼等之任意組合所成群中選出,在此,(ii’)或(iii’)的化合物中,插入2個以上之相同或相異的鍵結的場合,各鍵結不相鄰。
  13. 如請求項10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血液改質劑係由下述(A)~(F)、(A)(A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前述鏈狀烴部分之氫原子的2~4個羥基之化合物、與(A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前述鏈狀烴部分之氫原子的1個羧基之化合物之酯、(B)(B1)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前述鏈狀烴部分之氫原子的2~4個羥基之化合物、與(B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前述鏈狀烴部分之氫原子的1個羥基之化合物之醚、(C)(C1)含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前述鏈狀烴部分之氫原子的2~4個羧基的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 氧酸與(C2)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取代前述鏈狀烴部分之氫原子的1個羥基之化合物之酯、(D)具有鏈狀烴部分與前述鏈狀烴部分之C-C單鍵間插入的醚鍵結(-O-)、羰基鍵結(-CO-)、酯鍵結(-COO-)、及碳酸酯鍵結(-OCOO-)所成群中選出任一鍵結的化合物、(E)聚氧化C2~C6烷二醇、或其烷基酯或者烷基醚、及(F)鏈狀烴、以及彼等之任意組合所成群中選出。
  14. 如請求項10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血液改質劑為由(a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a2)鏈狀烴三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a3)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b1)鏈狀烴四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b2)鏈狀烴三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b3)鏈狀烴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c1)具有4個羧基之鏈狀烴四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酯、(c2)具有3個羧基的鏈狀烴三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酯、(c3)具有2個羧基的鏈狀烴二羧酸、羥基酸、烷氧基酸或側氧酸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酯、(d1)脂肪族1元醇與脂肪族1元醇之醚、(d2)二烷基酮、(d3)脂肪酸與脂肪族1元醇之酯、(d4)二烷基碳酸酯、(e1)聚氧化C2~ C6烷二醇、(e2)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酸之酯、(e3)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至少1個脂肪族1元醇之醚、(e4)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羧酸、鏈狀烴三羧酸、或鏈狀烴二羧酸之酯、(e5)聚氧化C2~C6烷二醇與鏈狀烴四醇、鏈狀烴三醇、或鏈狀烴二醇之醚、及(f1)鏈狀烷烴、以及彼等之任意組合所成群中選出。
TW102111513A 2012-03-30 2013-03-29 Absorbent article TWI5892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2304A JP5709788B2 (ja) 2012-03-30 2012-03-30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4373A TW201404373A (zh) 2014-02-01
TWI589280B true TWI589280B (zh) 2017-07-01

Family

ID=49259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1513A TWI589280B (zh) 2012-03-30 2013-03-29 Absorbent articl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09788B2 (zh)
AR (1) AR091324A1 (zh)
TW (1) TWI589280B (zh)
WO (1) WO20131467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4416B2 (ja) * 2014-09-03 2019-03-1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07109734B (zh) * 2014-12-26 2019-03-08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性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JP6446264B2 (ja) * 2014-12-26 2018-12-2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伸縮性不織布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WO2016104422A1 (ja) * 2014-12-26 2016-06-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伸縮性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CN111549445A (zh) * 2020-04-20 2020-08-18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拒水纯棉水刺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和棉尿裤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5894A (ja) * 2002-02-22 2003-08-26 Oji Kinocloth Co Ltd 液拡散性シート
US8030535B2 (en) * 2002-12-18 2011-10-0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anitary napkin for clean body benefit
US8920398B2 (en) * 2004-11-30 2014-12-3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 pair of rear side flap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46701A1 (ja) 2013-10-03
TW201404373A (zh) 2014-02-01
JP5709788B2 (ja) 2015-04-30
AR091324A1 (es) 2015-01-28
JP2013208386A (ja) 201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25015B2 (ja) 吸収性物品
TWI573575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73570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77353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97054B (zh) Absorbent article
TWI577351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72343B (zh) Absorbent items
TWI629976B (zh) Absorbent article
TWI581773B (zh) An absorbent article, a surface sheet of an absorbent articl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I589280B (zh) Absorbent article
TWI619477B (zh) Absorbent article
TWI579005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81775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73573B (zh) Absorbent items
TWI572345B (zh) An absorbent article, a topsheet of an absorbent article,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I593396B (zh) Absorbent art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