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4552B -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控制程式、記錄媒體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控制程式、記錄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4552B
TWI464552B TW101105935A TW101105935A TWI464552B TW I464552 B TWI464552 B TW I464552B TW 101105935 A TW101105935 A TW 101105935A TW 101105935 A TW101105935 A TW 101105935A TW I464552 B TWI464552 B TW I4645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value
amount
time point
devic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5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9563A (en
Inventor
Wakahiro Kawai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filed Critical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39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9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4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45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2Operator till task planning
    • G05B2219/32021Energy management, balance and limit power to too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B90/20Smart grids as enabling technology in buildings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 Testing And Monitoring For Control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控制程式、記錄媒體
本發明係關於由複數個設備之各個依序對工件執行處理之作業線(line)。
於設置在工廠或作業場之作業線上配置有複數個設備(自動化裝置),且各設備係以對所搬送之工件進行加工、組裝、檢查等的各種處理的方式構成。
在此,假定具有一條生產線,其最初藉由設備a執行處理,於設備a之處理後,立即藉由比設備a位於工件之搬送方向下游側的設備b執行處理。另外,於此生產線中,假定工件朝設備a之搬入、工件自設備a朝設備b之搬送、及工件自設備b的搬出,均是以輸送帶自動地進行。以往,於此種生產線中,採用所謂於生產線之運轉開始時大致於同一時間導通設備a之電源及設備b的電源,以使兩設備a、b處於待機狀態,並基於對所搬送之工件進行檢測的感測器(光電感測器或限位開關等)之輸出,檢測各設備a、b之處理的開始時機,於該開始時機使設備a、b自待機狀態移行至處理執行狀態(消費電力多於待機狀態,著手進行處理之狀態)的控制方法。根據此控制方法,設備a、b之各個,係為生產線運轉期間始終係電源導通狀態,且於待機狀態之期間,亦消費不直接運用於加工或組裝等處理之電力。
另外,假定具有一條生產線,其於執行設備c之處理之後,藉由比設備c位於工件之搬送方向下游側的設 備d執行處理,且以人工進行將工件自設備c朝設備d之搬送。於此種生產線中,不需要同時將設備c之電源及設備d的電源導通,但於位在設備c之下游側的設備d為熱處理設備(成型機、迴焊爐、乾燥機等)的情況下,為了抑制因設備d之昇溫所花費的時間損失,於設備d中,具有自生產線之運轉開始時起進行空轉(用以將設備內溫度維持在比室溫高之待機溫度的運轉)的情況。
先前技術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國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00-260672號公報(公開日:2000年9月22日)」
專利文獻2 日本國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05-293546號公報(公開日:2005年10月20日)」
專利文獻3 日本國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06-011897號公報(公開日:2006年1月12日)」
然而,近年來隨著對有關CO2 削減之認識的增高,要求對工廠之電力消費亦能加以限制,因此對無用之電力消費的抑制已成為一項課題。又,作為無用之電力消費的一例,可列舉出對該待機狀態之期間及該空轉之期間等的確保超出了需要程度的狀況等。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控制裝置及控制方法,其於具有複數個設備之作業線中,能抑制無用之電力消費。
為了解決該課題,本發明係用以控制由複數個設備之各個依序對工件執行處理之生產線的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之特徵為具備:監視部,其監視該複數個設備當中之至少第1設備的電力量;及電源控制部,其根據該第1設備的電力量,控制該複數個設備當中之至少第2設備的電源。
另外,本發明係用以控制由複數個設備之各個依序對工件執行處理之生產線的控制方法,該控制方法之特徵為包含:監視步驟,其監視該複數個設備當中之至少第1設備的電力量;及控制步驟,其根據該第1設備的電力量,控制該複數個設備當中之至少第2設備的電源。
根據本發明之構成,可按照第1設備中之製程(對工件之處理)或者空轉的進展狀況,控制第2設備之電源,所以,能使例如第2設備之待機狀態的期間或第1設備之空轉期間接近所需之最小程度,從而能獲得抑制不必要之電力消費的效果。
如上述,根據本發明之控制裝置,能使該待機狀態的期間或該空轉期間接近所需之最小程度,從而能獲得抑制無用之電力消費的效果。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針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詳細進行說明。第1圖為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生產線之概略構成之模式圖。
本實施形態之生產線10(作業線)係具有設備A~D,且是以各個設備A~D依序對所搬送之工件執行處理的方式所形成之作業線。又,工件係指生產線上之處理對象物,且假定本實施形態之生產線10上的工件係使用於電子電路之零件。
於生產線10上,如第1圖所示,在設備A、設備B、設備C、設備D當中,設備A係配置在最接近於該工件之搬送方向上游側的位置。設備B係於該搬送方向上配置在設備A的下游側,設備C係於該搬送方向上配置在設備B的下游側,設備D係於該搬送方向上配置在設備C的下游側。
亦即,生產線10之工件,首先被搬入設備A而於設備A實施處理,待設備A之處理後,被搬入設備B而於設備B實施處理,待設備B之處理後,被搬入設備C而於設備C實施處理,待設備C之處理後,被搬入設備D而於設備D實施處理。
設備A係用以對工件實施沖壓加工之設備,其具有金屬加工沖壓機100、及用以將零部件供給於金屬加工沖壓機100之滾筒式供料機等之周邊裝置。設備B係用以將在設備A加工後之工件(例如,金屬端子)與樹脂材料一起進行嵌入式成型之射出成型機。設備C係用以對藉由設備B實施處理後之工件施以彎曲加工之金屬彎曲沖壓機。設備D係於藉由設備C實施處理後之工件上用以塗布.乾燥黏著劑之塗布.乾燥裝置。
另外,於生產線10上,將工件朝設備A之搬入係由人工(作業員)所執行。又,自設備A將工件朝設備B之搬送、將工件朝設備B之搬入、將工件自設備B之搬出亦是由人工所執行。
相對於此,將工件朝設備C之搬入、自設備C將工件朝設備D之搬送、將工件自設備D之搬出,係以輸送帶來執行。亦即,當作業員將自設備B搬出之工件放置於輸送帶上時,此工件係藉由輸送帶而自動地被搬入設備C,然後,迄至自設備D搬出為止之對該工件的搬送處理,係藉由輸送帶自動地進行。
另外,以上說明之生產線10,其具有控制設備A~設備D之電源的控制裝置。以下,參照第2圖,針對控制裝置進行說明。第2圖為顯示控制裝置20之概略構成之方塊圖。
控制裝置20係用以控制生產線10上之設備A~設備D之各個的電源之資訊處理裝置,其除了與設備A~設備D之各個的電源連接以外,還連接於顯示裝置30及輸入裝置40。另外,控制裝置20還連接於設置在生產線10之電力計11~14。
控制裝置20係由例如個人電腦(PC:Personal Computer)為主之電腦所構成。另外,控制裝置20之控制處理係藉由於電腦執行程式而可實現。此程式係記錄於例如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等之可移除式媒體中,控制裝置20亦可為自該可移除式媒體(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讀取該程式而使用的形態。另 外,亦可為由控制裝置20讀取被安裝於硬碟(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等之程式而使用的形態。又,有關控制裝置20所執行之控制處理,容待後續詳述。
顯示裝置30係LCD(液晶顯示器)、PDP(電漿顯示器)、有機電致元件(EL:electroluminescence)顯示器等之顯示手段,其係基於自控制裝置20所接收之顯示資料來顯示及輸出文字或圖像等的各種資訊。
輸入裝置40係自生產線10之作業員受理各種輸入的裝置,其係由輸入鍵、鍵盤、滑鼠等之指向裝置、及其他輸入裝置所構成。輸入裝置40係將操作者所輸入之資訊轉換成輸入資料而傳送給控制裝置20。
電力計11~14係用以計測(輸出)設備之總電力量的累計電力計。具體而言,電力計11係計測設備A之總電力量,電力計12係計測設備B之總電力量,電力計13係計測設備C之總電力量,電力計14係計測設備D之總電力量。又,總電力量係指自設備設置時迄至計測時為止的總電力量(被消費之電力的累計值)。
接著,針對控制裝置20所執行之控制處理詳細地進行說明。如第2圖所示,控制裝置20係具備監視部21、電源控制部22、運算部23及顯示控制部24。又,運算部23及顯示控制部24係未於本實施形態中所使用而是在第3實施形態中使用的構成,所以,於本實施形態中省略其說明,而於第3實施形態中說明。
監視部21係對電力計11~14進行存取,以監視設備A~D之各個的第1電力量的模塊。又,第1電力量 係指在設備之電源導通的時間點與現在時間點之間由該設備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亦即,設備A之第1電力量係指從設備A之電源變成導通的時間點到現在時間點之間由設備A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設備B之第1電力量係指從設備B之電源變成導通的時間點到現在時間點之間由設備B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設備C之第1電力量係指從設備C之電源變成導通的時間點到現在時間點之間由設備C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設備D之第1電力量係指從設備D之電源變成導通的時間點到現在時間點之間由設備D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
又,監視部21係求取設備A之電源導通時的電力計11之計測值(總電力量)與現在時間點的電力計11之計測值的差值之絕對值,並將此絕對值作為設備A之第1電力量進行監視。另外,有關設備B~設備D之第1電力量的監視方法,亦與設備A之情況相同(只是以下情形,在設備B之情況下,使用現在時間點的電力計12之計測值與設備B之電源導通時的電力計12之計測值來求取該差值,在設備C之情況下,使用現在時間點的電力計13之計測值與設備C之電源導通時的電力計13之計測值來求取該差值,在設備D之情況下,使用現在時間點的電力計14之計測值與設備D之電源導通時的電力計14之計測值來求取該差值,與設備A的情況不同)。
電源控制部22係基於利用者之指令及由監視部21所監視之第1電力量,進行將設備A~設備D之各個的電源從切斷切換為導通的控制之模塊。以下,針對電源控制部22之處理進行說明。
首先,假定生產線10處於非運轉之狀態,且設備A~設備D之電源被切斷。於此狀態下,當利用者通過輸入裝置40將指示生產線10之運轉開始的開始指令輸入於控制裝置20時,此開始指令會被傳送至電源控制部22。
電源控制部22係當輸入該開始指令時,於設備A~設備D中將最初對工件執行製程之設備A的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將設備A~設備D當中位於工件搬送方向最上游側之設備A的電源導通)。具體而言,電源控制部22係當利用者輸入該開始指令時,將用以使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之控制信號傳送至設備A,藉此,設備A之電源被自切斷切換為導通。
設備A之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之後,電源控制部22繼續對以監視部21所監視之設備A的第1電力量是否自比臨界值A低之值增加至臨界值A以上的值的情況進行判斷。然後,當檢測出設備A之第1電力量自比臨界值A低的值增加至臨界值A以上之情況時,電源控制部22則將執行比設備A之製程更後面的製程之設備B的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將比設備A位於工件搬送方向之下游側的設備B的電源導通)。具體而言,電源控制部22係當檢測出設備A之第1電力量自比臨界值A低的值增加至臨界值A以上的情況時,將用以使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之控制信號傳送至設備B,藉此,設備B之電源被自切斷切換為導通。又,臨界值A係對設備A的製程進展至能將設備B之電源導通的狀態為止的狀況 所作估計而得之值,是根據各設備之規格、生產線10的設計內容及工件之種類等而依經驗所定之值。另外,臨界值A亦可藉由試驗運轉來決定。
於設備B之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之後,電源控制部22繼續對以監視部21所監視之設備B的第1電力量是否自比臨界值B低之值增加至臨界值B以上的值的情況進行判斷。然後,當檢測出設備B之第1電力量自比臨界值B低的值增加至臨界值B以上的值的情況時,電源控制部22則將執行比設備B之製程更後面的製程之設備C的電源及設備D的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將比設備B位於工件搬送方向之更下游側的設備C、D的電源導通)。具體而言,電源控制部22係當檢測出設備B之第1電力量自比臨界值B低之值增加至臨界值B以上的值的情況時,將用以使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之控制信號傳送至設備C、D,藉此,設備C、D之電源被自切斷切換為導通。又,臨界值B係對設備B之製程進展至能將設備C、D之電源導通的狀態為止的狀況所作估計而得之值,是根據各設備之規格、生產線10的設計內容及工件之種類等而依經驗所定之值。另外,臨界值B亦可藉由試驗運轉來決定。
如上述,生產線10上之設備A~D係以電源自切斷被切換為導通的方式所形成。
接著,參照第3圖,針對設備A~D之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的時機進行說明。第3圖為顯示在第1實施形態之各個設備A~D所使用的電力(消費電力)之曲線 圖。第3圖之各曲線係以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各設備之消費電力(瞬時值)。
假定於第3圖所示之時間t0 ,由利用者輸入指示運轉開始之開始指令,將設備A之電源自切斷變為導通。於此情況下,電源控制部22繼續對設備A之第1電力量是否成為臨界值A以上的值的情況進行判斷。例如,在現在時間點為第3圖所示之t1 的情況下,電源控制部22對自時間t0 至t1 之區間的設備A之消費電力的累計值(第1電力量)是否為臨界值A以上的值的情況進行判斷。又,第3圖所示之設備A的曲線上之時間t0 至t1 的區間之積分值,即相當於該累計值。
於第3圖之事例中,假定時間t0 至時間t1 之區間的設備A之消費電力的累計值(第1電力量)比臨界值A少。因此,電源控制部22係於時間t1 將設備B之電源維持於切斷。然後,於第3圖之事例中,假定於現在時間點成為t2 時,時間t0 至t2 之區間的設備A之消費電力之累計值成為臨界值A以上。因此,於現在時間點成為t2 時,電源控制部22判斷設備A之第1電力量已成為臨界值A以上的值,於是導通設備B之電源。藉此,設備B自時間t2 起成為電源導通狀態而被起動。
於時間t2 導通了設備B之電源後,電源控制部22繼續對設備B之第1電力量是否成為臨界值以上的值的情況進行判斷。例如,在現在時間點為時間t3 之情況下,電源控制部22對自時間t2 至t3 之區間的設備B的消費電力之累計值(第1電力量)是否成為臨界值B以上的值 的情況進行判斷。於第3圖之事例中,假定時間t2 至t3 之區間的設備B之消費電力之累計值(第1電力量)比臨界值B少。因此,電源控制部22係於時間t3 將設備C及設備D之電源維持於切斷。然後,於第3圖之事例中,假定於現在時間點成為t4 時,時間t2 至t4 之區間的設備B之消費電力之累計值(第1電力量)成為臨界值B以上的值。因此,於現在時間點成為t4 時,電源控制部22判斷時間t2 至t4 之區間的設備B之消費電力之累計值(第1電力量)已成為臨界值B以上的值,於是導通設備C及設備D之電源。
如上述,本實施形態之控制裝置20係監視設備A(第1設備)中之第1電力量,並基於設備A之第1電力量,控制設備B(第2設備)之電源。另外,控制裝置20係監視設備B(第1設備)中之第1電力量,並基於設備B之第1電力量,控制設備C(第2設備)之電源及設備D(第2設備)之電源。
尤其是在設備A(第1設備)之第1電力量自比臨界值A(第1臨界值)低之值增加至臨界值A以上的值的情況下,控制裝置20則將設備B(第2設備)之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另外,在設備B(第1設備)之第1電力量自比臨界值B(第1臨界值)低之值增加至臨界值B以上的值的情況下,控制裝置20則將設備C(第2設備)之電源及設備D(第2設備)之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亦即,以上之實施形態係按照上游側之設備的第1電力量(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來決定導通下游側之設備的電源之時 機。在此,上游側之設備的第1電力量,顯示上游側之設備的製程之進展狀況,所以,於以上之實施形態中,按照上游側之設備的製程之進展狀況,來決定將下游側之設備的電源切換為導通之時機。
另外,於下游側之設備中導通電源之最佳時機(盡可能減少待機狀態或空轉之期間的時機),係按照上游側之設備的製程之進展狀況所決定。因此,根據可按照上游側之設備的製程之進展狀況來決定將下游側之設備的電源切換為導通之時機的本實施形態,可將下游側之設備中的待機狀態或空轉的期間抑制在所需之最小程度,可抑制不必要之消費電力。
另外,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設備A之第1電力量成為臨界值A以上時將設備B之電源導通,且於設備B之第1電力量成為臨界值B以上時將設備C及D之電源導通。但是,亦可於設備A之第1電力量成為臨界值A以上時,不只是將設備B之電源導通,亦可將設備C及設備D之電源也導通。
另外,例如,監視部21亦能以以下之方式進行各設備之第1電力量的運算。又,以下雖針對設備A之第1電力量的運算給出例示,但有關設備B~D亦相同。
首先,將設備A之第1電力量的運算對象(計測對象)的期間作為對象期間。亦即,此對象期間係指自設備A之電源導通時迄至現在時間點為止的期間。另外,監視部21係將對象期間區隔為複數個相等之既定期間,並將每一既定期間之設備A的消費電力(使用電力)之累計值 作為期間累計值進行計測(亦即,既定期間一定比對象期間短)。又,監視部21係將屬於對象區間之各既定期間的各期間累計值當中未滿既定值的期間累計值排除在外而只對既定值以上之期間累計值進行累計。並且,將以此累計而獲得之值作為第1電力量。
於此種第1電力量之運算方法的情況下,能以不累計與以設備A所執行之製程(例如,加工處理)無關的微小之消費電力(例如,不執行製程時之無負載狀態的馬達的消費電力)的方式進行設定。因此,可於雖已導通設備A之電源,但因某種原因而持續著最初之工件未投入設備A的狀況,進而持續有未於設備A實施製程之狀況的情況下,抑制即使導通設備B之電源亦不是最佳時機,但設備A之第1電力量卻達到臨界值以上的不良狀況的發生。
又,以上之形態係以設備之電源導通之時間點與現在時間點之間所使用的電力的累計值作為第1電力量,但不限於此種形態。例如,亦可將現在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起經過一定之第1時間(例如,10秒)的時間點之間所使用的電力之累計值作為第1電力量,於設備A之該第1電力量成為臨界值以上時,導通設備B之電源,於設備B之該第1電力量成為臨界值以上時,導通設備C或設備D之電源。於此情況下,前述之對象期間係現在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起經過一定之第1時間的時間點之間的期間。
另外,亦可將自現在時間點起經過一定之第2時間(例如,15秒)的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起經過比第2時間短之一定的第3時間(例如,5秒)的時間點之間所使用的電力之累計值作為第1電力量,於設備A之該第1電力量成為臨界值以上時,導通設備B之電源,於設備B之該第1電力量成為臨界值以上時,導通設備C或設備D之電源。於此情況下,前述之對象期間係自現在時間點起經過一定之第2時間的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起經過比第2時間短之一定的第3時間的時間點之間的期間。
〔變化例〕
另外,於以上說明之實施形態中,係按照某設備(例如,設備A)之第1電力量,將比該設備位於工件之搬送方向下游側的設備(例如,設備B)之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的構成,但不限於此構成。亦即,亦可為按照某設備(例如,設備B)之第1電力量,將比該設備位於工件之搬送方向上游側的設備(例如,設備A)之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的構成。以下,針對此構成進行說明。
假設一變化例,例如,第1圖所示之設備B係必須使內部溫度上昇至預定待機溫度才能對工件實施處理之裝置,且於假定為以設備A及設備B同時開始運轉之情況下,在最初被處理之工件自設備A輸出的時機,設備B之內部溫度未達到待機溫度,必須自設備A之運轉開始前使設備B空轉(為了於工件之處理前維持預定待機溫度的運轉)。於此種變化例中,為了抑制不必要之電力消費,要求能依需要確保設備B之空轉的期間,以削除不必要之空轉期間。
在此,為了削除設備B之不必要的空轉期間,需要在按照設備B之空轉的進展狀況之適宜輸出時機,自設備A輸出最初之工件,因此,需要於按照設備B之空轉之進展狀況的適宜開始時機開始使設備A運轉。亦即,設備A之適宜的運轉開始時機,係由設備B之空轉之進展狀況來決定。另外,設備B之第1電力量(自設備B之電源導通時迄至現在時間點為止的消費電力之累計值),亦可稱作是表示設備B之空轉之進展狀況的值。
因此,於本變化例中,電源控制部22係以當生產線10處於非運轉狀態(設備A~設備D之電源處於切斷的狀態)時,由操作者輸入開始指令時,首先,只將設備B之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而使設備B實施空轉的方式所構成。
然後,電源控制部22繼續對設備B之第1電力量(自設備B之電源導通時迄至現在時間點為止的設備B之消費電力之累計值)是否自比臨界值X低的值增加為臨界值X以上的值進行判斷。於判斷為設備B之第1電力量未增加至臨界值X以上的情況下,電源控制部22繼續將設備A之電源維持為切斷。相對於此,於判斷為設備B之第1電力量增加至臨界值X以上的值之情況下,電源控制部22將設備A之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
又,於設備A之電源導通之後,電源控制部22繼續對設備B之第1電力量是否自比臨界值Y低的值增加為臨界值Y以上的值進行判斷。又,臨界值Y係設為比臨界值X高的值。於判斷為設備B之第1電力量未增加至 臨界值Y以上的情況下,電源控制部22繼續將設備C、D之電源維持為切斷。相對於此,於判斷為設備B之第1電力量增加至臨界值Y以上的情況下,電源控制部22將設備C、D之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
接著,參照第6圖,針對於本變化例中將設備A~D之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的時機進行說明。第6圖為顯示在本變化例之各個設備A~D所使用的電力(消費電力)之曲線圖。第6圖之各曲線係以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各設備之消費電力(瞬時值)。
於現在時間點為第6圖所示之t15 時,由利用者輸入指示運轉開始之開始指令,電源控制部22將設備B之電源自切斷轉換為導通。然後,於現在時間點成為t16 時,電源控制部22判斷自時間t15 至t16 的區間之設備B的消費電力之累計值(第1電力量)已成為臨界值X以上,於是將設備A之電源導通。又,當現在時間點自t16 移行至t17 時,電源控制部22判斷自時間t15 至t17 的區間之設備B的消費電力之累計值(第1電力量)已成為臨界值Y以上,於是將設備C及設備D之電源導通。
根據以上說明之變化例,可按照設備B(第1設備)之第1電力量,將比設備B位於工件之搬送方向上游側的設備A(第2設備)之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藉此,能依需要確保設備B之空轉的期間,以削除不必要之空轉期間,所以,可獲得抑制不必要之消費電力的效果。
又,於本實施例中,臨界值X(第1臨界值)係對設備B之空轉進展至能將設備A之電源導通的狀態為止的狀 況所作估計而得之值,臨界值Y(第1臨界值)係對設備B之空轉或製程進展至能將設備C、D之電源導通的狀態為止的狀況所作估計而得之值。任一者之臨界值均是根據各設備之規格、生產線10的設計內容及工件之種類等而依經驗所定之值。另外,臨界值X、Y亦可藉由試驗運轉來決定。
〔第2實施形態〕
於第1實施形態中,針對將電源自切斷控制成導通的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於本實施形態中,則針對將電源自導通控制成切斷的形態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在設備A~D當中之任一設備發生故障而使得該設備無法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將其他設備之電源自導通變為切斷。
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係只在監視部21及電源控制部22之處理內容上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其他方面均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以下之說明中,主要針對監視部21及電源控制部22之處理內容進行說明,而有關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內容的說明,則予省略。
監視部21係對電力計11~14進行存取,以監視各個設備A~設備D的第2電力量的模塊。又,第2電力量係指在現在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經過了一定時間(例如,15秒)的時間點之間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亦即,設備A之第2電力量係指在現在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經過了一定時間的時間點之間由設備A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設備B之第2電力量係指在現在時間點與 自現在時間點經過了一定時間的時間點之間由設備B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設備C之第2電力量係指在現在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經過了一定時間的時間點之間由設備C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設備D之第2電力量係指在現在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經過了一定時間的時間點之間由設備D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
又,監視部21係求取現在時間點之電力計11之計測值與自現在時間點經過了該一定時間前的時間點的電力計11之計測值的差值之絕對值,並將此絕對值作為設備A之第2電力量進行監視。另外,有關設備B~設備D之第2電力量的監視方法,亦與設備A之情況相同(只是,在設備B之情況下,使用電力計12之計測值來求取該差值,在設備C之情況下,使用電力計13之計測值來求取該差值,在設備D之情況下,使用電力計14之計測值來求取該差值,以上係與設備A的情況不同)。
電源控制部22係基於由監視部21所監視之第2電力量,進行將各個設備A~設備D的電源從導通切換為切斷的控制之模塊。以下,針對電源控制部22之處理進行說明。
電源控制部22係於生產線10之運轉中(設備A~設備D的電源導通且設備A~設備D正常運轉中的狀態),參照監視部21之監視結果,針對各個設備A~D的第2電力量進行臨界值處理。具體而言,電源控制部22繼續對設備A之第2電力量是否自比臨界值a高的值減少至臨界值a以下之值的情況進行判斷,且繼續對設備B之 第2電力量是否自比臨界值b高之值減少至臨界值b以下的值的情況進行判斷,繼續對設備C之第2電力量是否自比臨界值c高之值減少至臨界值c以下的值的情況進行判斷,繼續對設備D之第2電力量是否自比臨界值d高之值減少至臨界值d以下的值的情況進行判斷。
在此,臨界值a~d(第2臨界值)係分別能對設備A~D完全停止之狀況所作估計而得之值。任一臨界值均是根據各設備之規格、生產線10的設計內容及工件之種類等而依經驗所確定之值。另外,臨界值a~d亦可藉由試驗運轉來決定。
然後,當檢測出設備A~設備D當中任一方的設備(第1設備)的第2電力量減小為臨界值以下的值時,電源控制部22進行將第2電力量成為臨界值以下之設備以外的各設備(第2設備)的電源自導通切換為切斷的控制。例如,當檢測出設備A之第2電力量自比臨界值a高之值減少至臨界值a以下時,電源控制部22將用以使電源自導通切換為切斷的控制信號傳送至各設備B~D,藉此,設備B~設備D之電源自導通被切換為切斷。
接著,參照第4圖,針對將電源自導通切換為切斷的時機進行說明。第4圖為顯示在第2實施形態之各個設備A~D所使用的電力(消費電力)之曲線圖。第4圖之各曲線係以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各設備之消費電力(瞬時值)。
於第4圖所示之時間t5 ,各個設備A~設備D係正常運轉中,且對所搬入之工件實施處理(製程)。於屬於 生產線10之設備A~設備D正常運轉的期間,電源控制部22繼續對設備A~設備D之各個的第2電力量進行臨界值處理。亦即,電源控制部22繼續對設備A之第2電力量是否自比臨界值a高的值減少至臨界值a以下的值的情況進行判斷。另外,針對設備B~設備D之各個亦相同,電源控制部22繼續對各個第2電力量是否自比與各個對應之臨界值高的值減少至臨界值以下的值的情況進行判斷。
例如,於現在時間點移行至第4圖所示之t6 ,且自t6 起經過了該一定時間之時間點為t5 的情況下,自t6 至t5 之區間的消費電力之累計值相當於第2電力量。因此,於現在時間點為t6 時,電源控制部22針對設備A判斷自時間點t6 至t5 之區間的消費電力之累計值(第2電力量)是否為臨界值a以下,針對設備B~設備D之各個亦相同,判斷自時間點t6 至t5 之區間的消費電力之累計值(第2電力量)是否為與各個對應之臨界值以下。
又,於第4圖所示之各曲線中,時間點t6 至t5 之區間的積分值,相當於時間點t6 至t5 之區間的消費電力之累計值。
另外,於第4圖之事例中,假定於時間點t6 至時間點t5 之區間中,各設備A~D之消費電力的累計值(第2電力量)成為比與各個對應之臨界值高的值。因此,於現在時間點為t6 之情況下,電源控制部22將設備A~設備D之各個的電源維持於導通。
然後,假定於第4圖所示之時間點t8 ,設備A發生故障。又,假定於迄至到達時間點t8 之後的時間點t9 為止的期間,設備A之第2電力量(於現在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起經過了一定時間之時間點之間的消費電力的累計值)比臨界值a高,但於現在時間點成為t9 時,因該停止之原因而使得設備A之第2電力量成為臨界值a以下。又,現在時間點成為t9 時之設備A的第2電力量,係現在時間點t9 與自現在時間點t9 起經過了一定時間之時間點t7 之間的設備A之消費電力的累計值。
於迄至現在時間點到達t9 為止的期間,電源控制部22判斷設備A的第2電力量不在臨界值a以下,所以,不進行設備B~設備D之電源切換。但是,當現在時間點成為t9 時,電源控制部22判斷設備A的第2電力量在臨界值a以下,所以,將各個設備B~設備D之電源自導通切換為切斷。藉此,如第4圖所示,設備B~設備D係於時間t9 一齊停止運轉,於時間點t9 之後,所消費之電力成為零。
如上所示,於設備A之第2電力量自比臨界值a高之值減小為臨界值a以下的值之情況下,本實施形態之控制裝置20進行將各個設備B~設備D之電源自導通切換為切斷的控制。
在此,於設備繼續正常運轉之情況下,該設備之第2電力量(於現在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起經過了一定時間之時間點之間的電力的累計值)大致以一定值推移,但於設備發生故障之情況下,該第2電力量減少。然後, 於該第2電力量減少至某值(臨界值a~d)以下之情況下,可判斷該設備因該故障而完全停止。
因此,於設備A之第2電力量自比臨界值a高之值減小為臨界值a以下之值的情況下,進行將各個設備B~設備D之電源自導通切換為切斷的控制之本實施形態中,當變成可認定設備因故障而停止的狀況時,立即將設備B~設備D之電源切斷。
藉此,因故障而造成設備A停止之後,可立即將設備B~設備D之電源切斷,所以,可獲得能抑制不必要之電力消費的效果。以下,針對此效果詳細地進行說明。
因緊急故障而造成設備A停止之情況下,變得不會自設備A輸出工件,因此,比設備A位於工件搬送方向之下游側的設備B~D,於仍舊維持電源導通狀態之情況下,則會繼續不必要之待機狀態(不對工件執行處理卻消費電力的狀態)。因此,於因故障而造成設備A停止之情況下,若不立即將設備B~設備D之電源切斷,則會因不必要之待機狀態而產生不必要之電力消費。此點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構成,當成為可認定設備A因故障而停止的狀況時,能立即將設備B~設備D之電源切斷,所以,可抑制因不必要之待機狀態而產生不必要之電力消費。
另外,於第4圖所示之事例中,是位於最上游側之設備(設備A)發生故障,所以,按照發生故障之設備的第2電力量,將比發生故障之設備位於下游側的設備之電源切斷,但於位在某設備之下游側的設備發生故障之情況下,可按照發生故障之設備的第2電力量,將比發生故障之設備位於上游側的設備之電源切斷。
例如,如第5圖所示,假定於時間點t10 ,設備A、C、D為正常運轉中,而設備B發生故障。並假定於第5圖所示之事例中,於迄至現在時間點成為t11 為止之期間,設備B之第2電力量比臨界值b高,但當現在時間點成為t11 時,設備B之第2電力量減少為臨界值b以下。因此,於迄至現在時間點到達t11 為止之期間,電源控制部22判斷設備B之第2電力量不在臨界值b以下,所以,不進行設備A、C、D之電源切換。但是,當現在時間點成為t11 時,電源控制部22判斷設備B之第2電力量在臨界值b以下,所以,將比設備B位於工件之搬送方向上游側的設備A的電源自導通切換為切斷,且將比設備B位於工件之搬送方向下游側的設備C及設備D的電源自導通切換為切斷。
藉此,於某設備因故障而停止之情況下,可立即將比因故障而停止之設備位於工件之搬送方向的設備上游側的設備之電源切斷,所以,可獲得能抑制不必要之電力消費的效果。以下,針對此效果詳細地進行說明。
因緊急故障而造成設備B停止之情況下,即使比設備B位於工件之搬送方向上游側的設備A繼續進行處理,設備B仍不會對自設備A輸出之工件進行處理。因此,繼續進行設備A之處理變得無意義,而會招致不必要之電力消費。相對於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構成,當成為可認定設備B因故障而停止的狀況時,能立即將比設備B位於上游側之設備A的電源切斷,所以,可抑制不必要之電力消費。
又,以上之形態是將於現在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起經過一定時間(第4時間)的時間點之間所使用的電力之累計值作為第2電力量,但不限於此種形態。例如,亦可將自現在時間點起經過一定時間a(第5時間)的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起經過比一定時間a短之一定時間b(第6時間)的時間點之間所使用的電力之累計值作為第2電力量,於某設備之第2電力量自比臨界值高之值變為臨界值以下的值時,將其他設備之電源自導通切換為切斷。
另外,於本實施形態中,對在假定於某設備發生故障之情況下,使該設備之第2電力量成為臨界值以下的事例進行了說明。相對於此,即使於例如因某種原因而由作業員手動將設備A~D當中之任一設備的電源切斷,而使得該設備之第2電力量成為臨界值以下的事例中,亦可藉由控制裝置20將其他設備之電源切斷。
另外,本實施形態之臨界值處理,是針對各個設備A~設備D,判斷第2電力量(現在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起經過一定時間的時間點之間的消費電力之累計值)是否減少為臨界值以下的值的形態,但不限於該形態。例如,亦可為以下所示之臨界值處理。
首先,藉由對生產線10進行試運轉,按每個設備A~D,預先算出在與成為第2電力量之運算對象之期間(現在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起經過一定時間的時間點之間)同一長度之期間所正常運轉時的電力量之累計值作為正常值。接著,將各設備A~D之正常值保存於控 制裝置20所具備之記憶裝置(未圖示)中。例如,第4圖所示之t5 至t6 之間的設備A之消費電力的累計值,可作為設備A之正常值。
然後,於生產線10之一般運轉時,電源控制部22針對各個設備A~設備D,求取自該正常值減去第2電力量的差值,並繼續對該差值是否自比臨界值少的值增加為臨界值以上的值的情況進行判斷。又,當檢測出設備A~設備D當中之任一個設備的差值增加為臨界值以上的值時,電源控制部22進行將該差值成為臨界值以上之設備以外的各設備之電源自導通切換為切斷之控制。根據此種處理形態,當具有將第2電力量減少至遠比正常值低的值的設備時,將此設備以外之各設備的電源切斷。在此,某設備之第2電力量減少至遠比正常值低的值的情況,可認為是該設備因為故障等的停止所造成者。因此,根據以上之處理形態,當成為可認定某設備因故障而停止的狀況時,能立即將其他設備之電源切斷,而可抑制不必要之電力消費。
〔第3實施形態〕
另外,亦可為求取操作者或者系統設計者所預先設定之期間(以下,稱為「設定期間」)的各設備之電力量作為第3電力量,並將各設備之第3電力量的合計值顯示於顯示裝置之形態。以下,針對此形態進行說明。
如第2圖所示,控制裝置20除具有監視部21及電源控制部22外,還具備運算部23及顯示控制部24。
本實施形態之監視部21,係參照電力計11~14之計測結果,針對設備各個A~設備D,求取在該設定期間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之第3電力量的模塊。又,誠如上述,設定期間係由操作者或者系統設計者所預先設定之期間,在此,假定該期間為自生產線10設置於工廠之時迄至現在時間點為止的合計期間。
運算部23係求取設備A之第3電力量、設備B之第3電力量、設備C之第3電力量、及設備D之第3電力量的合計值之模塊。顯示控制部24係將由運算部23所求得之該合計值顯示於顯示裝置30的模塊。
根據以上之構成,具有操作者(作業員)能容易進行管理在整個生產線所消費之電力量的優點。
又,於以上之構成中,設定期間不限於該合計期間。例如,可將自生產線10之運轉開始時迄至現在時間點為止的期間作為設定期間,亦可將屬於現在時間點之日作為該設定期間,或將屬現在時間點之年度作為該設定期間。
另外,於以上所示之各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20與電力計之間的通信手段、及控制裝置20與各個設備A~D之間的通信手段,可為周知之有線方式,亦可為周知之無線方式。但於無線方式之情況下,無需實施系統設置時之複雜的配線作業。
另外,控制裝置20亦可為將以運算部23所求出之合計值傳送至作業員所攜帶之行動終端裝置,並以行動終端裝置之顯示裝置顯示該合計值的形態。
又,於以上之各實施形態中,以生產線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之應用範圍不限於生產線,亦可應用於檢查作業線、物流中心之貨物的分類配發作業線等。
另外,根據以上所說明之第1~第3實施形態的構成,具有以下之(1)~(9)所示的優點。
(1)能按照構成生產線10之各設備的運轉狀況,以較佳時機細微地自動操作各設備之電源的導通與切斷之切換,所以,可將待機狀態或空轉之電力消費抑制在最小程度。相對於此,例如,於將電力量顯示於顯示裝置上,且按照所顯示之電力量,由作業員來切換多數之設備的電源的形態中,不可能在較佳時機細微地操作電源之導通與切斷之切換。另外,對非熟練者而言,要自電力量之變化來辨別電源之切換的合適時機會有困難,以作業員來切換各設備之電源的情況下,難以將待機狀態或空轉之電力消費抑制在最小程度。
(2)根據電力進行動作之設備,全部具有相同形態之電源。因此,第1~第3實施形態之構成可應用於各種各樣之作業線。
(3)根據基於用以檢測工件之位置的感測器之輸出進行電源控制之習知構成,需要詳細地監視對各設備進行之工件的搬入及搬出,所以,需要按照每個裝置嚴格地進行最佳感測器之選定、最佳感測器之位置的選定,其設計作業變得相當複雜。相對於此,於第1~第3實施形態之構成中,因為不根據該感測器之輸出進行電源控制,所以,不用像習知構成那樣需要嚴格地進行感測 器之選定及感測器設置位置的選定,其設計作業比習知構成容易。
(4)於該習知構成中,於在同一作業線上對多種之工件進行處理的情況下,具有必須根據工件之種類變化來交換感測器的情況。相對於此,根據第1~第3實施形態之構成,在同一作業線上進行多種之工件的處理的情況下,即使工件之種類變化,只要變更臨界值即可,不需要更換電力計。
(5)根據該習知構成,確保待機狀態之期間及該空轉期間等在必要程度以上,所以,於為了頻繁地實施作業線之微調整而非常微細地對生產線之運轉/非運轉進行切換的情況下,會增加不必要之消費電力。相對於此,根據第1~第3實施形態,能使機狀態之期間及空轉期間等接近於所需之最低程度,所以,於頻繁地實施生產線之微調整的情況下,可比習知構成減少消費電力。
(6)根據第1~第3實施形態之構成,不需將用以檢測工件之位置的感測器之輸出用於電源控制,所以,與該習知構成比較,可減少該感測器之設置數,亦可減輕對各感測器之配線作業,所以,可降低成本。
(7)根據第3實施形態之構成,不僅可將電力計11~14之測量值用於生產線10之電源控制,還可用於製作電力消費之管理用資料(顯示裝置30所顯示的資訊)。
(8)於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的構成中,能以按照下游側之設備的空轉之進展狀況來導通上游側之設備的電源的方式進行控制。相對於此,於習知構成中,只工件 之檢測,無法把握設備之空轉的進展狀況,因而以按照下游側之設備的空轉之進展狀況來導通上游側之設備的電源的方式進行控制,會有困難。
(9)另外,於習知構成中,於具有設備α及設備α之下游側的設備β的情況下,於設備α與設備β之間設置感測器。然後於設備β發生故障之情況下,以感測器所檢測出之工件的滯留數將會超過一定值,當該滯留數超過一定值時,進行將設備α之電源切斷的控制。但是,於此種方法中,具有需要額外地設置感測器,且感測器之種類、安裝位置之調整、滯留判定之條件設定等複雜,需要花費長間進行生產線之調整的問題。相對於此,根據基於某設備之第2電力量對其他之設備的電源進行切斷之第2實施形態的構成,不需將感測器之輸出用於電源控制,所以不會有上述問題。
另外,於以上之第1~第3實施形態之生產線10中,控制裝置20僅為一個,但不限於此種構成。例如,亦可於生產線10設置控制裝置20a~20d,控制裝置20a係基於設備A之電力量對其他設備之電源進行控制,控制裝置20b係基於設備B之電力量對其他設備之電源進行控制,控制裝置20c係基於設備C之電力量對其他設備之電源進行控制,控制裝置20d係基於設備D之電力量對其他設備之電源進行控制。於此情況下,控制裝置20a係基於電力計11之計測值來監視設備A之電力量,控制裝置20b係基於電力計12之計測值來監視設備B之電力量,控制裝置20c係基於電力計13之計測值來監視設備 C之電力量,控制裝置20d係基於電力計14之計測值來監視設備D之電力量。另外,亦可為以下情況,控制裝置20a係設於設備A之控制用積體電路,控制裝置20b係設於設備B之控制用積體電路,控制裝置20c係設於設備C之控制用積體電路,控制裝置20d係設於設備D之控制用積體電路。
另外,於以上所示之各實施形態中進行臨界值處理,但對判斷對象值是否為臨界值以上的情況進行判斷之臨界值處理,亦可為是否為「判斷對象值≧臨界值」的判定形態,或者亦可為是否為「判斷對象值>臨界值」的判定形態。另外,同樣於對判斷對象值是否為臨界值以下的情況進行判斷之臨界值處理的情況下,該臨界值處理亦可為是否為「判斷對象值≦臨界值」的判定形態,或者亦可為是否為「判斷對象值<臨界值」的判定形態。
例如,於第1實施形態中,進行判斷設備A之第1電力量是否為臨界值A以上的值之臨界值處理,但此臨界值處理亦可為是否為「第1電力量≧臨界值A」的判定形態,或者亦可為是否為「第1電力量>臨界值A」的判定形態。另外,例如,於第2實施形態中,進行判斷設備A之第2電力量是否為臨界值a以下的值之臨界值處理,但此臨界值處理亦可為是否為「第2電力量≦臨界值」的判定形態,或者亦可為是否為「第2電力量<臨界值」的判定形態。
另外,於本說明書中,作業線係指對工件進行加工、組裝、檢查等之處理的系統的意思,並不限於沿一直線 排列複數個設備之作業線。例如,亦可為藉由於廠房之一樓所設置之設備及於該廠房之二樓所設置之設備來實現整個製程的作業線,或者亦可為將複數個設備分散於複數個廠房內而藉由所有設備來實現整個製程的作業線。
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之各實施形態,其可於申請專利範圍所示之範圍內進行各種之變化,有關適宜地組合不同之實施形態所分別揭示的技術手段而獲得之實施形態,亦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內。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控制裝置20的各部分,可藉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之運算手段執行記憶於ROM(Read Only Memory)或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之記憶手段內的程式,並控制鍵盤等之輸入手段、顯示器等的輸出手段、或者介面電路等之通信手段而予實現。因此,只要由具有這些手段之電腦來讀取記錄有該程式之記錄媒體並執行該程式,即可實現本實施形態之生產線管理裝置的各種功能及各種處理。另外,藉由將該程式記錄於可移除式之記錄媒體中,即能以任意之電腦來實現上述各種功能及各種處理。
作為此記錄媒體,係可為為了以微電腦進行處理而未圖示之記憶體、例如類似ROM的程式媒體,另外,雖未圖示,亦可為設置程式讀取裝置作為外部記憶裝置,且藉由將記錄媒體插入此程式讀取裝置中而可讀取之程式媒體。
另外,於任一之情況下,均以所儲存之程式係由微處理器存取並執行之構成較為適宜。又,以讀取程式、且所讀出之程式係被下載於微電腦的程式記憶區,而執行此程式之方式較為適宜。又,此下載用之程式係預先儲存於本體裝置中。
另外,作為該程式媒體,係構成為能與本體分離之記錄媒體,其具有包含磁帶或卡匣磁帶等之磁帶類、軟性磁碟或硬碟等之磁碟或CD/MO/MD/DVD等之碟片的磁碟類、晶片磁卡(包含記憶卡)等之磁卡類、或者光罩式唯讀記憶體、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快閃唯讀記憶體等之半導體記憶體在內的用以固定地擔載程式之記錄媒體等。
另外,若為能連接包含網路之通信網路的系統構成,以其為能以自通信網路下載程式之方式流動性地擔持程式的記錄媒體較為適宜。
又,如此,於自通信網路下載程式之情況下,以此下載用之程式係被預先儲存於本體裝置中、或者自其他之記錄媒體所安裝者較為適宜。
〔實施形態之匯總〕
如上述,本案發明之實施形態,係於用以控制由複數個設備之各個依序對工件執行處理之生產線的控制裝置中,該控制裝置之特徵為具備:監視部,其監視該複數個設備當中之至少第1設備的電力量;及電源控制 部,其根據該第1設備之電力量,控制該複數個設備當中之至少第2設備的電源。根據此構成,能按照第1設備中之製程(對工件之處理)或者空轉的進展狀況,控制第2設備之電源,所以,能使例如第2設備之待機狀態的期間或第1設備之空轉期間接近所需之最小程度,從而能獲得抑制不必要之電力消費的效果。
另外,該電源控制部亦可構成為於該第1設備之電力量自比第1臨界值低之值增加為第1臨界值以上的值之情況下,將該第2設備之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又,於此構成中,該電力量亦可為以下(a)~(c)中之任一值,(a)於導通該第1設備之電源的時間點與現在時間點之間,由第1設備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b)於現在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僅經過了第1時間之時間點之間,由第1設備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c)於自現在時間點僅經過了第2時間之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僅經過了比第2時間短的第3時間之時間點之間,由第1設備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
另外,該電源控制部亦可構成為於該第1設備之電力量自比第2臨界值高之值減少為第2臨界值以下的值之情況下,將該第2設備之電源自導通切換為切斷。又,於此構成中,該電力量亦可為以下(a)~(b)中之任一值,(a)於現在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僅經過了第4時間之時間點之間,由第1設備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b)於自現在時間點僅經過了第5時間之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經過了比第5時間短的第6時間之時間點之間,由第1設備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
另外,該監視部亦能以該電力量之計測對象期間作為對象期間,並將此對象期間分別區隔為相等之複數個既定期間,以每一既定期間之第1設備的使用電力的累計值作為期間累計值,排除屬對象區間之各既定期間的各期間累計值當中的未滿既定值之期間累計值而只對既定值以上之期間累計值進行累計,將以此累計而獲得之值作為該電力量。
又,該監視部係以監視該複數個設備之所有設備的電力量的方式而構成,該控制裝置亦可具有:運算部,其求取複數個設備之所有設備的電力量的合計值;及顯示控制部,其將由該運算部所求得之該合計值顯示於顯示裝置。
另外,本案之各實施形態,係於用以控制由複數個設備之各個依序對工件執行處理之生產線的控制方法中,該控制方法之特徵為包含:監視步驟,其監視該複數個設備當中之至少第1設備的電力量;及控制步驟,其根據該第1設備的電力量,控制該複數個設備當中之至少第2設備的電源。根據此構成,可獲得與前述效果大致的效果。
又,該控制裝置係可藉由電腦實現,於此情況下,使電腦作為該控制裝置之各部分而發揮功能之程式、及記錄該程式之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亦包含於本實施形態之範疇內。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係可利用於具有複數個設備之作業線。作為該作業線,其具有生產線、檢查作業線、分類配發作業線等。
10‧‧‧生產線
11~14‧‧‧電力計
20‧‧‧控制裝置
20a~20d‧‧‧控制裝置
21‧‧‧監視部
22‧‧‧電源控制部
23‧‧‧運算部
24‧‧‧顯示控制部
30‧‧‧顯示裝置
40‧‧‧輸入裝置
100‧‧‧金屬加工沖壓機
A~D‧‧‧設備
A,B,X,Y,a~d‧‧‧臨界值
第1圖為顯示生產線之模式圖。
第2圖為顯示控制第1圖所示之複數個設備之各個的控制裝置之概略構成之方塊圖。
第3圖為顯示在第1實施形態之各個設備A~D所使用的電力(消費電力)之曲線圖。
第4圖顯示在第2實施形態之各個設備A~D所使用的電力(消費電力),且為顯示在設備A發生故障之情況下的電力變化之曲線圖。
第5圖顯示在第2實施形態之各個設備A~D所使用的電力(消費電力),且為顯示在設備B發生故障之情況下的電力變化之曲線圖。
第6圖為顯示在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的各個設備A~D所使用的電力(消費電力)之曲線圖。
10‧‧‧生產線
11~14‧‧‧電力計
20‧‧‧控制裝置
21‧‧‧監視部
22‧‧‧電源控制部
23‧‧‧運算部
24‧‧‧顯示控制部
30‧‧‧顯示裝置
40‧‧‧輸入裝置
A~D‧‧‧設備

Claims (10)

  1. 一種控制裝置,係用以控制複數個設備之各個依序對工件執行處理之生產線,該控制裝置之特徵為具備:監視部,其監視該複數個設備當中之至少第1設備的電力量;及電源控制部,其根據該第1設備的電力量,控制該複數個設備當中之至少第2設備的電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控制裝置,其中該電源控制部係於該第1設備之電力量自比第1臨界值低之值增加為第1臨界值以上的值之情況下,將該第2設備之電源自切斷切換為導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控制裝置,其中該電力量係以下(a)~(c)中之任一值,(a)於導通該第1設備之電源的時間點與現在時間點之間,由第1設備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b)於現在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僅經過了第1時間之時間點之間,由第1設備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c)於自現在時間點僅經過了第2時間之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僅經過了比第2時間短的第3時間之時間點之間,由第1設備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控制裝置,其中該電源控制部係於該第1設備之電力量自比第2臨界值高之值減少為第2臨界值以下的值之情況下,將該第2設備之電源自導通切換為切斷。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控制裝置,其中該電力量係以下(a)~(b)中之任一值,(a)於現在時間點與自現在時 間點僅經過了第4時間之時間點之間,由第1設備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b)於自現在時間點僅經過了第5時間之時間點與自現在時間點經過了比第5時間短的第6時間之時間點之間,由第1設備所使用之電力的累計值。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控制裝置,其中該監視部係以該電力量之計測對象期間作為對象期間,並將此對象期間區隔為分別相等之複數個既定期間,以每一既定期間之第1設備的使用電力的累計值作為期間累計值,排除屬對象區間之各既定期間的各期間累計值當中的未滿既定值之期間累計值而只對既定值以上之期間累計值進行累計,將以此累計而獲得之值作為該電力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控制裝置,其中該監視部係以監視該複數個設備之所有設備的電力量的方式所構成,該控制裝置具有:運算部,其求取該複數個設備之所有設備的電力量的合計值;及顯示控制部,其將由該運算部所求得之該合計值顯示於顯示裝置。
  8. 一種控制方法,係用以控制複數個設備之各個依序對工件執行處理之生產線的方法,該控制方法之特徵為包含: 監視步驟,其監視該複數個設備當中之至少第1設備的電力量;及控制步驟,其根據該第1設備的電力量,控制該複數個設備當中之至少第2設備的電源。
  9. 一種控制程式,其使電腦作為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控制裝置之各部分而發揮功能。
  10. 一種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其記錄有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控制程式。
TW101105935A 2011-03-14 2012-02-23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控制程式、記錄媒體 TWI4645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5977A JP4775516B1 (ja) 2011-03-14 2011-03-14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9563A TW201239563A (en) 2012-10-01
TWI464552B true TWI464552B (zh) 2014-12-11

Family

ID=44798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5935A TWI464552B (zh) 2011-03-14 2012-02-23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控制程式、記錄媒體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048656B2 (zh)
EP (1) EP2688180B1 (zh)
JP (1) JP4775516B1 (zh)
KR (1) KR101444633B1 (zh)
CN (1) CN103392284B (zh)
MY (1) MY159000A (zh)
TW (1) TWI464552B (zh)
WO (1) WO201212411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8845B (zh) * 2015-02-12 2020-03-21 英商愛德華有限公司 處理工具監控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75516B1 (ja) 2011-03-14 2011-09-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5888019B2 (ja) * 2011-12-12 2016-03-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6024326B2 (ja) * 2012-09-13 2016-11-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記録媒体
JP5910428B2 (ja) 2012-09-13 2016-04-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監視装置、監視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717802B2 (ja) * 2013-07-03 2015-05-13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機械の制御装置
JP6413262B2 (ja) 2014-03-05 2018-10-3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力デマンド制御装置、電力デマンド制御方法、電力デマンド制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TWI498698B (zh) * 2014-03-27 2015-09-01 Genesis Technology Inc 使用者介面以及電腦程式產品
US9701018B2 (en) 2014-04-01 2017-07-11 Bot & Dolly, Llc Software interface for authoring robotic manufacturing process
US9841749B2 (en) 2014-04-01 2017-12-12 Bot & Dolly, Llc Runtime controller for robotic manufacturing system
US9278449B1 (en) 2014-05-21 2016-03-08 Bot & Dolly, Llc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for robotic operation
US9555545B2 (en) 2014-05-21 2017-01-31 Bot & Dolly,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me-based parallel robotic operation
US9308647B2 (en) 2014-06-03 2016-04-12 Bot & Dolly,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structing robotic operation
JP6467631B2 (ja) * 2015-04-15 2019-0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および実装基板製造方法
DE102015211941A1 (de) * 2015-06-26 2016-12-29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duzierung eines Energiebedarfs einer Werkzeugmaschine und Werkzeugmaschinensystem
JP6714016B2 (ja) * 2015-11-30 2020-06-24 株式会社Fuji 部品供給装置の電源制御装置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JP6926703B2 (ja) * 2017-06-13 2021-08-2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力量管理システム、電力量モニタ認識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FR3070510B1 (fr) * 2017-08-30 2020-11-06 C E R M E X Constructions Etudes Et Rech De Materiels Pour Lemballage Dexpedition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gestion de la temperature d'un module d'une ligne de produc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77131A (ja) * 2005-03-28 2006-10-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力監視方法
US20070050093A1 (en) * 2005-08-26 2007-03-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wer supply system, power supply method and lot processing method
US20070227448A1 (en) * 2006-04-03 2007-10-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TW201103223A (en) * 2009-07-14 2011-01-16 Univ Southern Taiwan Tech Household electricity monitoring system
TW201108547A (en) * 2009-05-07 2011-03-01 Innosys Inc Powe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17749B2 (ja) 1991-10-07 1998-10-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レーザ加工装置
JPH09212261A (ja) 1996-01-31 1997-08-15 Hitachi Ltd 情報処理装置の電源制御システム
DE19637574A1 (de) 1996-09-14 1998-03-26 Braun A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Abschaltung von Verbrauchern
JP3526184B2 (ja) 1997-03-17 2004-05-10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
JPH11237933A (ja) 1998-02-20 1999-08-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生産管理システム
US6392318B1 (en) * 1998-10-28 2002-05-21 Eigenpoint Company Programmable emergency-stop circuit
JP2000260672A (ja) 1999-03-04 2000-09-22 Toshiba Micro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製造装置及び複数ユニットの電源開閉方法
JP4341106B2 (ja) 1999-05-31 2009-10-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使用状況監視方法および使用状況監視システム
US6303395B1 (en) * 1999-06-01 2001-10-16 Applied Materials, Inc.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techniques
JP3851060B2 (ja) 2000-05-08 2006-11-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生産装置、生産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2002062917A (ja) * 2000-08-21 2002-02-28 Konica Corp 機器の製造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6583386B1 (en) 2000-12-14 2003-06-24 Impact Engineer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weld monitoring and tracking
JP2003143762A (ja) 2001-10-30 2003-05-16 Canon Inc 加工装置および装置制御方法
KR100476739B1 (ko) 2001-12-28 2005-03-16 고윤석 원격부하관리를 위한 디지털 다기능 적산 전력계 및 그제어 방법
TW591372B (en) 2003-05-15 2004-06-11 High Tech Comp Corp Power control method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system
JP4369189B2 (ja) 2003-09-22 2009-1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JP2005293546A (ja) 2004-03-10 2005-10-20 Seiko Epson Corp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半導体集積回路
US7208697B2 (en) * 2004-05-20 2007-04-24 Lincoln Glob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energy usage
JP2006011897A (ja) 2004-06-28 2006-01-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機械加工機電力監視装置
KR20060011060A (ko) 2004-07-29 2006-0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
US7212876B2 (en) 2004-09-09 2007-05-0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aintenance opportunity planning system and method
JP4178279B2 (ja) 2005-01-11 2008-11-12 富士通マイクロ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信号検出方法、消費電力制御方法、信号検出装置及び消費電力制御装置
WO2006080366A2 (en) 2005-01-27 2006-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nitoring method,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ounter
EP1849342B1 (en) 2005-02-17 2009-08-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Mounting condition determining method, mounting condition determining device, and mounting apparatus
JP2006310750A (ja) 2005-03-31 2006-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監視方法および監視装置
US7979293B2 (en) 2005-09-29 2011-07-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system operations timing
DE102005057270A1 (de) 2005-11-25 2007-06-28 Silvio Esser Produktionsdatenerfassungs- und -analysesystem
US7873441B2 (en) * 2006-09-25 2011-01-18 Andreas Joanni Synesiou System for execution of a load operating plan for load control
US7831843B2 (en) 2006-09-26 2010-11-09 Dell Products L.P.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power 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GB2436979B (en) 2007-05-09 2008-04-02 Andrew James Stanford-Clark Standby power consumption limiting device
JP2008306835A (ja) 2007-06-07 2008-12-18 Sharp Corp 電力制御装置
JP4831061B2 (ja) * 2007-12-26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用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用装置の非常停止方法
DE102008001777A1 (de) * 2008-05-14 2009-11-26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Steuerung einer Fertigungslinie
CA2729846A1 (en) 2008-06-10 2009-12-17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02057396B (zh) * 2008-06-12 2014-09-17 地铁电力有限公司 用于节能减排的方法
KR101683657B1 (ko) 2008-10-08 2016-12-07 어플라이드 머티어리얼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처리 장비의 유휴 모드를 검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5231974B2 (ja) 2008-12-22 2013-07-10 Sky株式会社 機器電源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機器電源管理プログラム
US8447541B2 (en) 2009-01-26 2013-05-21 Geneva Cleantech Inc. Energy usage monitoring with remote display and automatic detection of appliance includ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JP5218453B2 (ja) * 2009-04-10 2013-06-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設備運転状態計測装置、設備運転状態計測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099066B2 (ja) 2009-04-10 2012-12-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ー監視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エネルギー監視プログラム
US20110119515A1 (en) 2009-05-07 2011-05-19 Innosys, Inc. Powe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CN102227740B (zh) 2009-06-25 2014-06-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功率控制支持装置及功率控制支持方法
JP2011036003A (ja) 2009-07-30 2011-02-17 Fujitsu Component Ltd 電源監視制御装置、電源監視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電源監視制御方法
ZA201006024B (en) * 2009-08-24 2011-02-23 Klaprops 299 (Proprietary) Ltd Electric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JP2011090542A (ja) 2009-10-23 2011-05-06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プログラマブル表示器及び使用電力量算出システム
US9075408B2 (en) 2009-11-16 2015-07-07 Applied Materials, Inc. Energy savings and global gas emissions monitoring and display
US9170576B2 (en) 2009-12-21 2015-10-2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Energy conservation diagnosis system
US8738190B2 (en) 2010-01-08 2014-05-27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Industrial control energy object
US20130211844A1 (en) 2010-05-06 2013-08-15 Laurence P. Sadwick Solar Powered Portable Control Panel
JP4775516B1 (ja) 2011-03-14 2011-09-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77131A (ja) * 2005-03-28 2006-10-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力監視方法
US20070050093A1 (en) * 2005-08-26 2007-03-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wer supply system, power supply method and lot processing method
US20070227448A1 (en) * 2006-04-03 2007-10-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TW201108547A (en) * 2009-05-07 2011-03-01 Innosys Inc Powe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TW201103223A (en) * 2009-07-14 2011-01-16 Univ Southern Taiwan Tech Household electricity monitoring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8845B (zh) * 2015-02-12 2020-03-21 英商愛德華有限公司 處理工具監控
US10802941B2 (en) 2015-02-12 2020-10-13 Edwards Limited Processing tool monitor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94607A (ja) 2012-10-11
KR20130108670A (ko) 2013-10-04
EP2688180A1 (en) 2014-01-22
WO2012124114A1 (ja) 2012-09-20
US10048656B2 (en) 2018-08-14
TW201239563A (en) 2012-10-01
CN103392284B (zh) 2016-01-06
JP4775516B1 (ja) 2011-09-21
KR101444633B1 (ko) 2014-10-30
US20130331959A1 (en) 2013-12-12
EP2688180A4 (en) 2014-01-22
MY159000A (en) 2016-11-30
CN103392284A (zh) 2013-11-13
EP2688180B1 (en) 2018-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4552B (zh)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控制程式、記錄媒體
WO2010100740A1 (ja) 計算機及び計算機の電力管理システム
KR20130037455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전원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5888019B2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805000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viding overload and short-circuit protection for 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TWI571734B (zh) 電源管理電路與方法以及電腦系統
EP270246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thermal load by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current flow in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JP6460499B2 (ja) コンピュータの電源が切れた状態で待機電源部を冷却するファン制御回路を備えたコンピュータ用電源供給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12124411A1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US9722414B2 (en) Power distribution and information handling
JP5803338B2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4538730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JP4818740B2 (ja) 電子装置
WO2012081242A1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2008124946A (ja) 電源制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
JP4716933B2 (ja) 検査装置
JP2016181127A (ja) Usb電源保護機能を有するusbファン装置
WO2016135850A1 (ja) サーボシステムおよびバッテリの寿命推定方法
JP2006101592A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給電制御方法
JP6717579B2 (ja) 電子機器温度制御装置、電子機器温度制御方法、及び、電子機器温度制御プログラム
TWI394037B (zh) System power monitor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WO2013145294A1 (ja) 情報処理装置、給電制御方法及び給電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8060350A (ja) 機器監視装置及び機器監視方法
JP2012243274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消費電力制御方法
KR20140063958A (ko) 외부 온도에 따른 부하 전류 제한 자동 보정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