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8457B - 多層成形品的製造方法、以及多層成形品用的模具組件 - Google Patents

多層成形品的製造方法、以及多層成形品用的模具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8457B
TWI418457B TW098131228A TW98131228A TWI418457B TW I418457 B TWI418457 B TW I418457B TW 098131228 A TW098131228 A TW 098131228A TW 98131228 A TW98131228 A TW 98131228A TW I418457 B TWI418457 B TW I4184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resin
protruding piece
layer
molded arti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1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0094A (en
Inventor
Takeshi Nishimura
Takahiro Okabe
Original Assignee
Nissha Print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ha Printing filed Critical Nissha Printing
Publication of TW201020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0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8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84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5/1615The materials being injected at different moulding stations
    • B29C45/162The materials being injected at different moulding stations using means, e.g. mould parts, for transferring an injected part between mould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12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incorporated means for positioning inserts, e.g. lab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3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 B29C45/04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us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halves
    • B29C45/0441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using movable moulds or mould halves involving a rotational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5/1671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with an inse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5/1679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applying surface layers onto injection-moulded substrates inside the mould cavity, e.g. in-mould coating [IM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多層成形品的製造方法、以及多層成形品用的模具組件
本發明是關於利用複數的樹脂進行複合成形之多層成形品的製造方法、以及該方法所使用的模具組件。
關於多層成形品的發明,下述專利文獻1是已知的。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發明,是對於在凹部配設有事先成形好的透明表層材之第1固定模具(第1模芯),將可動模具(腔模)進行合模,從第1澆口射出第1樹脂而在表層材的背面成形出第1成形品,一旦進行開模後,以在可動模具保持一次成形品的狀態讓第2固定模具(第2模芯)滑動移動至可動模具後,將第2固定模具和可動模具進行合模,從第2澆口射出第2樹脂而在一次成形品的背面成形出二次成形品,再度進行開模,將所獲得的多層成形品從模具取出,而實施前述一連串的步驟。
依據上述構造,由於在透明表層材的背面能讓一次成形品和二次成形品成為積層狀態,藉由將一次成形品和二次成形品的任一方著色,可將本體的內部隱蔽,另一方面,若一次成形品也採用透明的材質,可成為透視下方的二次成形品的形態。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66834號公報
然而,藉由在模具的形狀、注入的步驟方面下工夫,在第1樹脂層和第2樹脂層之間以嵌入狀設置事先成形好的中間層也是可能的。例如,只要配置於中間層的背面之一次成形品是採用透明材質,且在中間層配設適當的顏色、圖案,就變成可透過一次成形品而看見中間層的顏色、圖案,可賦予具有深度感的設計,而獲得優異的美觀性。即使中間層沒有顏色、圖案,由於是將一次成形品、中間層、二次成形品共三層積層在一起,可增強物理強度而提昇耐久性。
此外,依據在一次成形品和二次成形品之間設置中間層的構造,在注入第2樹脂時,第2樹脂的熱不致直接傳遞至一次成形品而是以被中間層緩衝的狀態來傳遞,因此也能抑制:一次成形品受到來自第2樹脂的熱而再度熔融所發生之分布不均的現象。
然而,若在一次成形品和二次成形品之間設置具有圖案的中間層(裝飾層),可能發生所謂「飛出澆口」,亦即在進行二次成形的樹脂注入時,中間層受熱而再熔融的現象。「飛出澆口」是指,高溫(250℃~280℃)的二次成形的樹脂接觸中間層時,該樹脂的熱會傳遞至中間層,另一方面,基於一次成形品的隔熱效應而使該熱不容易傳遞至模具,因此中間層變高溫而發生熔融,造成圖案移動而發生變形的現象。
此外,關於一次成形品再熔融的現象也是,僅藉由在一次成形品和二次成形品之間設置中間層並無法充分地阻止,為了充分阻止則必須將一次成形品增厚,而帶來無法充分抑制多層成形品的厚度之課題。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現狀而開發完成的,其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多層成形品之製造方法及多層成形用模具,在配置於中間層(與第1樹脂層熔接)的另一面之模穴注入樹脂來形成第2樹脂層時,可抑制中間層的「飛出澆口」現象,或是可更有效地抑制一次成形品的再熔融。
本發明的多層成形品的製造方法之第一特徵構造,是具備隔著中間層來配置之第1樹脂層及第2樹脂層之多層成形品的製造方法,係具有:在前述中間層的一面熔接前述第1樹脂層而提供一次成形品的第1步驟、以及在配置於前述中間層的另一面之模穴注入樹脂而形成前述第2樹脂層的第2步驟;在前述中間層或前述第1樹脂層的外周部形成:突出多層成形品的外部且與前述一次成形品的支承模具抵接之突出片;在前述第2步驟,前述樹脂是經由面對前述突出片的流路來注入前述模穴。
此外,本發明的多層成形用模具之第一特徵構造,是用於具備隔著中間層來配置之第1樹脂層及第2樹脂層之多層成形品的模具組件;係具備:可支承一次成形品(在前述中間層的一面熔接前述第1樹脂層而構成)之第1模具、以及用來在前述中間層的另一面側形成收容樹脂的模穴之第2模具;前述第1模具係具備:在將前述第1模具和前述第2模具合模時,用來支承形成於前述中間層或前述第1樹脂層的外周部的突出片之支承部;用來對前述模穴注入樹脂的流路是設置成包含面對前述突出片的部位。
依據此等的特徵構造,所注入的第2樹脂,會通過被突出片和一側的模具所挾持的空間後接觸中間層。這時,即使高溫的第2樹脂接觸中間層而使第2樹脂的熱傳遞至中間層,由於中間層的熱容易通過突出片而傳遞至另一側的模具,因此中間層不容易變高溫。此外,特別是將突出片設置於中間層的情況,從第2樹脂傳遞至中間層的突出片的熱,首先會沿著突出片的寬度方向擴散後再傳遞至突出片以外的中間層的本體,比起未設置突出片而使來自第2樹脂的熱直接傳遞至中間層本體的情況,中間層的局部不容易變高溫。因此,可防止中間層的熔融、圖案發生變形(飛出澆口)。特別是,中間層之突出片附近的部位雖然容易變得高溫而容易使中間層發生熔融,但該突出片附近的部位的熱會通過突出片而傳遞至另一方的模具,因此可適當地防止中間層的熔融。
此外,依據此等的特徵構造,不僅是在一次成形品和二次成形品之間設置中間層,由於第2樹脂的熱是通過突出片而傳遞至另一方的模具,傳遞至一次成形品的熱量減少,因此也能充分地阻止一次成形品發生再熔融的現象,結果能使多層成形品的厚度變得夠小。
本發明的其他特徵手段,是在本發明的多層成形品的製造方法中,在前述第2步驟,在將前述突出片的緣部固定的狀態下進行前述樹脂的注入。
依據此特徵構造,在第2樹脂注入時,可防止裝飾層的位置偏移而造成裝飾層發生上浮、捲曲。如此,能將突出片與另一側模具的接觸良好地維持住,使裝飾層的熱通過突出片而確實地傳遞至另一側的模具。因此,可確實地防止裝飾層的熔融。
本發明的其他特徵構造,是在本發明的多層成形用模具中,藉由前述可動模具及前述第2固定模具來挾持前述突出片的緣部。
依據此特徵構造,由於利用可動模具及第2固定模具來挾持固定突出片,可防止在可動模具及第2固定模具和突出片之間發生滑動,在注入第2樹脂時,可進一步防止裝飾層的位置偏移而造成裝飾層發生上浮、捲曲。而且,在將可動模具及第2固定模具合模時,由於利用可動模具及第2固定模具來挾持固定突出片,不須另外設置用來挾持突出片的構造,而能謀求構造的簡單化。
本發明的其他特徵構造,前述固定手段,是設置在前述第1模具和前述第2模具的按壓部,其會基於前述合模而挾持固定突出片的緣部。
依據此特徵構造,按照第1模具和第2模具的合模可自動且確實地固定突出片的緣部,如此可更確實地抑制裝飾層的上浮、捲曲。
本發明的其他特徵構造,是讓面對前述突出片之前述流路的部位,呈直線狀連接於前述模穴的入口部;以及,在前述第2步驟,在面對前述突出片之前述流路沿著前述模穴而連接的狀態下,沿著前述突出片的延伸方向注入樹脂。
依據此特徵構造,所注入的第2樹脂,不會以正面撞擊的方式接觸中間層的突出片及本體部位,可一邊沿著中間層的該等部位平順地流動一邊進入模穴。因此,比起所注入的樹脂以正面撞擊的方式接觸中間層而進入模穴的情況,樹脂在中間層附近產生沉滯的可能性變小,而能進一步減少樹脂的熱對中間層造成的影響。
本發明的其他特徵構造,是在被第1模具支承的前述中間層和配置於第2模具的內面之裝飾薄膜之間形成前述模穴,用來將前述裝飾薄膜固定在前述第2模具之夾持具是設置在與前述突出片的基端部接觸的位置;以及,在前述第2步驟,是在前述夾持具設置在與前述突出片的基端部接觸的位置之狀態下注入樹脂。
依據此特徵構造,裝飾薄膜,到嵌入最終成形品的本體部分之裝飾薄膜部位的前方處為止,都被夾持具按壓在第2模具上,因此可抑制裝飾薄膜從第2模具的凹部內面上浮的現象,而能獲得品質良好的成形品。
本發明的其他特徵構造,收容形成於前述中間層的前述突出片之前端之段差狀凹部,是設置在前述第1模具,以及,在前述第2步驟,在讓前述突出片的前端退避至前述段差狀的凹部之狀態下注入樹脂。
依據此特徵構造,中間層的突出片之前端可受該段差狀的凹部保護,因此可防止樹脂流動所造成之中間層的上浮、捲曲等,而能獲得品質良好的成形品。
[第一實施形態]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多層成形用模具。
本發明之多層成形用模具,是僅局部圖示之多層成形機所具備的,如第1圖~第4圖所示,係具備第1可動模具1A和第2可動模具1B(都是第1模具的一例)、以及第1固定模具3和第2固定模具7(都是第2模具的一例)。
第1圖係顯示可動模具1A、1B離開固定模具3、7的狀態。如第2圖所示,若第1固定模具3和第1可動模具1A進行合模,可形成用來收容第1樹脂之第1模穴2。另一方面,若第2固定模具7和第2可動模具1B進行合模,可形成用來收容第2樹脂之第2模穴6。第3圖係顯示第1樹脂和第2樹脂注入完成的狀態,第4圖係顯示可動模具1A、1B再度分離之開模狀態。
多層成形機,係具備:固定盤8、相對於固定盤8配設成可旋轉且可進退之旋轉盤9。固定盤8具有第1固定模具3及第2固定模具7,旋轉盤9具有一對的可動模具1A、1B。由於一對的可動模具1A、1B分別與第1固定模具3及第2固定模具7成為互相對置,如第2圖所示,若將旋轉盤9按壓於固定盤8,一對的可動模具1A、1B會與第1固定模具3及第2固定模具7同時進行合模,而能同時進行第1樹脂的注入和第2樹脂的注入。
在第1圖的合模前的狀態,在與第2固定模具7對置的第2可動模具1B,保持有在先前步驟所成形出的一次成形品F1(第1樹脂層4和裝飾片5),在第2固定模具7配置待進行二次成形的裝飾薄膜12。此處的裝飾片5是構成中間層。另一方面,在第1固定模具3,保持有要在後續的一次成形使用的裝飾片5。多層成形機,係具備用來將裝飾片5設置於第1固定模具3之機械人裝置15。
裝飾片5(中間層,裝飾層的一例),是配合第1固定模具3的形狀而事前成形出的樹脂成形體,是以嵌合在第1樹脂和第2樹脂之間的狀態永久保留在多層成形品的內部。在裝飾片5,可事先形成有各種圖案,也能採用無花紋之無圖案的彩色片等。裝飾片5,可使用丙烯酸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等各種的樹脂來構成,若使用聚碳酸酯系樹脂或PET等的高耐熱性的樹脂來構成的話,對於抑制飛出澆口等的現象更具效果。裝飾片5的厚度宜在75~200μm的範圍,而以125~150μm厚度最容易使用。
裝飾薄膜12(熱轉印箔,裝飾層的一例),是將熔接於第1樹脂層或第2樹脂層的裝飾部12a和操作用的基體片12b一體化而構成,在裝飾部12a熔接於樹脂層後的任意步驟將基體片12b剝離。裝飾部12a,一般而言是具有:成為最終成形品的最外層之剝離保護層、熔接於樹脂層的黏著層,一般而言是在剝離保護層和黏著層之間設置圖案層,但也能作成無花紋之無圖案的有色薄膜。
作為基體片12b的材質可使用:選自聚碳酸酯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烯烴系樹脂、胺酯系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系樹脂等之單層片,或選自上述2種以上的樹脂所構成的積層片或共聚物片等。此外,為了提高基體片12b的剝離性,亦可在基體片12b和裝飾部之間形成胺基醇酸系樹脂等所構成的脫模層。基體片12b的厚度宜為5~500μm。
作為剝離保護層的材質可使用:丙烯酸系樹脂、硝化棉系樹脂、聚胺酯系樹脂、氯化橡膠系樹脂、氯乙烯-酯酸乙烯共聚物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環氧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烯烴系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系樹脂等。剝離保護層的厚度宜為0.5~50μm。
作為圖案層的材質可使用著色墨水;該墨水所含的黏結劑(binder)是使用:丙烯酸系樹脂、硝化棉系樹脂、聚胺酯系樹脂、氯化橡膠系樹脂、氯乙烯-酯酸乙烯共聚物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環氧系樹脂等的樹脂;該墨水所含的著色劑為適當色的顏料或染料。
黏著層應選擇與要熔接的對象樹脂之親和性高的材質。黏著層的厚度宜為0.5~50μm。
如第2圖所示,若第1可動模具1A和第1固定模具3進行合模,在被第1固定模具3支承的裝飾片5和第1可動模具1A之間會形成可收容第1樹脂的第1模穴2。在第1固定模具3設置:用來對第1模穴2射出第1樹脂的第1澆口10。
另一方面,若第2可動模具1B和第2固定模具7進行合模,在被第2固定模具7支承的裝飾薄膜12和被第2可動模具1B支承的裝飾片5之間,會形成用來收容第2樹脂的第2模穴6。在第2固定模具7設置:用來對第2模穴6射出第2樹脂的第2澆口11。在第2固定模具7設有:用來送出裝飾薄膜12之薄膜送出裝置13、用來捲取裝飾薄膜12之薄膜捲取裝置14、用來將裝飾薄膜12按壓於第2固定模具7側之矩形框狀的夾持具16。
此外,第1樹脂和第2樹脂,可以是不同顏色的樹脂,也可以是硬度或其他特性不同之種類不同的樹脂。例如,第1樹脂為聚碳酸酯樹脂、ABS樹脂、或是聚碳酸酯和ABS的合金等,第2樹脂為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特別是,若第1樹脂為ABS樹脂,第2樹脂為PMMA,由於ABS樹脂的成形性高,可良好地進行雙色成形等的多層成形。而且,即使ABS樹脂的軟化溫度比PMMA的軟化溫度為低,由於裝飾片5的存在,在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時,可抑制成形好的ABS樹脂受到PMMA的熱而發生變形。
此外,若裝飾薄膜12的剝離保護層或圖案層和第2樹脂雙方都是使用PMMA,由於兩構件的表面彼此會因PMMA的受熱熔融而成為一體化,故不須在裝飾薄膜12設置黏著層。
在可動模具1設置:用來固定裝飾片5的一部分之滑動塊17(固定手段的一例)、在合模時用來收容夾持具16之大致呈矩形的凹槽18。在第5圖(第3圖的I-I截面)及第6圖(第5圖的I-I截面)詳細顯示其等的構造,第7圖係顯示裝飾片5整體。如第7圖所示,固化後從可動模具1取下之二次成形品F2,是在裝飾片5的一邊形成梯形的突出片5a的緣部5b,藉由前述滑動塊17來固定該緣部5b。此外,在第2可動模具1B形成有:在第2固定模具7和可動模具1合模時,可收容突出片5a之輔助模穴19。此外,用來注入第2樹脂之第2澆口11是設置在:第2樹脂一定會透過輔助模穴19而注入第2模穴6的位置。
詳而言之,若第2可動模具1B和第2固定模具7進行合模,在兩者間會形成使第2澆口11和第2模穴6互相連通的連通流路20。從第2澆口11射出的第2樹脂,經由該連通流路20而注入第2模穴6。連通流路20係具備:從第2澆口11出發而到達近側的夾持具16之直線狀的第1流路部分21、迂迴於夾持具16的周圍之大致呈ㄈ字狀的第2流路部分22、從第2流路部分22出發而朝向遠側的夾持具16之輔助模穴19。如第5圖所示,可收容突出片5a之輔助模穴19,是形成越接近一次成形品F1越寬之漸粗狀。
如此般構成連通流路20的結果,在注入第2樹脂時,始終會使第2樹脂通過由突出片5a和第2固定模具7所圍繞的空間而接觸裝飾片5。因此,即使高溫的第2樹脂接觸裝飾片5而使第2樹脂的熱傳遞到裝飾片5,由於裝飾片5所受的熱可透過大面積的突出片5a而有效地往可動模具1進行散熱,因此裝飾片5不會變得過度高溫,可防止裝飾片5發生熔融。而且,在合模時,夾持具16會使滑動塊17進行滑動移動而朝突出片5a側按壓,而藉由滑動塊17和第2可動模具1B來挾持固定住突出片5a的緣部5b,因此可防止在注入第2樹脂時發生裝飾片5的位置偏移的現象。如此,由於能良好地維持突出片5a和第2可動模具1B的接觸,裝飾片5的熱可通過突出片5a而確實地傳熱至第2可動模具1B,且突出片5a的緣部5b的熱可確實且有效率地往第2可動模具1B及滑動塊17散熱。因此,可防止裝飾片5發生熔融。而且,可防止裝飾片5之上浮和「捲曲」等,而能良好地製造多層成形品。
在此說明,使用本發明的多層成形用模具之多層成形品(雙色成形品)之具體的製造方法。
在本實施形態,是藉由機械人裝置15將成形好的裝飾片5設置於第1固定模具3。另一方面,在第2固定模具7,是藉由薄膜送出裝置13送出一定長度的裝飾薄膜12,同時藉由薄膜捲取裝置14來捲取一定長度的裝飾薄膜12,而使裝飾薄膜12與第2固定模具7相對置(參照第1圖)。此外,裝飾薄膜12,是藉由夾持具16來按壓於第2固定模具7的緣部,且藉由加熱裝置(未圖示)來加熱裝飾薄膜12,並藉由吸引裝置(未圖示)來使裝飾薄膜12密合於第2固定模具7的凹部。這時,在與第2固定模具7對置的可動模具1,保持有由第1樹脂層4和裝飾片5(熔接在該第1樹脂層4的上面)所構成之一次成形品F1。
接著,如第2圖所示,使旋轉盤9往固定盤8側移動,而使第1可動模具1A和第1固定模具3合模,並使第2可動模具1B和第2固定模具7合模。如此,在被第1固定模具3支承的裝飾片5和第1可動模具1A之間形成第1模穴2。同時,在被第2固定模具7支承的裝飾薄膜12和被第2可動模具1B支承的一次成形品F1之間形成第2模穴6。同時,在進行合模時使被夾持具16按壓的滑動塊17往突出片5a側滑動移動,而藉由滑動塊17(按壓部的一例)和另一方的可動模具1的一部分(按壓部的一例)來挾持固定住突出片5a的緣部5b。如第3圖所示,從第1澆口10射出的第1樹脂是注入第1模穴2,而在裝飾片5的下面成形出第1樹脂層4,以構成下個一次成形品F1。另一方面,如第3圖及第6圖所示,從第2澆口11射出的第2樹脂是注入第2模穴6而成形出:裝飾薄膜12和一次成形品F1和第2樹脂層23一體化所構成的二次成形品F2。
然後,如第4圖所示,使旋轉盤9離開固定盤8,而使雙方的可動模具1從第1固定模具3及第2固定模具7進行開模。藉由此開模,裝飾薄膜12的基體片12a從裝飾部12b自然地剝離,而獲得僅裝飾部12b轉印到第2樹脂表面之二次成形品F2。於是,將固化的二次成形品F2從可動模具1取下,讓旋轉盤9旋轉180度。接著,反覆進行上述操作而製造出:由第1樹脂層4、裝飾片5、第2樹脂層23、裝飾薄膜12的裝飾部12b依序積層而構成的二次成形品F2。轉印至二次成形品F2的裝飾部12b,是由熔接於第2樹脂層23的黏著層、中間的圖案層、最外側的剝離保護層所構成。又作為精加工步驟,是將突出於二次成形品F2外部之突出片5a,利用剪刀狀等的器具進行切斷(參照第7圖)。
[第二實施形態]
在以下的第8圖~第12圖所示的第二實施形態,主要是針對與第一實施形態的構造不同的構造來作說明,對於相同的構造則省略其說明。
在第二實施形態所使用的多層成形用模具,如第8圖所示,是具備:第1固定模具33、第2固定模具37(第2模具的一例)和一對的可動模具31(第1模具的一例)。與第一實施形態的情況相反,固定模具33、37是凸狀的公模具,一對的可動模具31是凹狀的母模具。
如第9圖所示,若第1固定模具33和第1可動模具31A進行合模,可形成用來收容第1樹脂之第1模穴32;若第2固定模具37和第2可動模具31B進行合模,可形成用來收容第2樹脂之第2模穴36。
形成於可動模具31之輔助模穴38,在第2可動模具31B和第2固定模具37合模時,可收容裝飾片35的突出片35a。此外,用來注入第2樹脂的第2澆口39,是設置在:第2樹脂一定會透過輔助模穴38而注入第2模穴36的位置。
詳而言之,如第12圖所示,若第2可動模具31B和第2固定模具37進行合模,在第2可動模具31B和第2固定模具37之間會形成使第2澆口39和第2模穴36互相連通的連通流路40。從第2澆口39射出的第2樹脂,經由該連通流路40而注入第2模穴36。連通流路40係具備:從第2澆口39出發而到達近側的夾持具16之直線狀的第1流路部分41、迂迴於夾持具16的周圍之大致呈ㄈ字狀的第2流路部分42、從第2流路部分42出發而朝向遠側的夾持具16之輔助模穴38。與第1實施形態的輔助模穴19同樣的,可收容突出片35a之輔助模穴38,是形成從第2流路部分42往一次成形品F1越來越寬之漸粗狀。
如此般構成連通流路40的結果,在注入第2樹脂時,始終會使第2樹脂通過由突出片35a和第2固定模具37所圍繞的空間而接觸裝飾片35。因此,即使高溫的第2樹脂接觸裝飾片35而使第2樹脂的熱傳遞到裝飾片35,由於裝飾片35所受的熱可透過大面積的突出片35a而有效地往可動模具31進行散熱,因此裝飾片35不會變得過度高溫,可防止裝飾片35發生熔融及圖案變形。而且,在合模時,由於在滑動塊17和第2可動模具31B之間挾持固定住突出片35a的緣部35b,可防止在注入第2樹脂時發生裝飾片35的位置偏移的現象。如此,由於能良好地維持突出片35a和第2可動模具31B的接觸,裝飾片35的熱可通過突出片35a而確實地傳熱至第2可動模具31B,且突出片35a的緣部35b的熱可確實且有效率地往可動模具31及滑動塊17散熱。因此,可防止裝飾片35發生熔融。而且,可防止裝飾片35之上浮和「捲曲」等,而能良好地製造多層成形品。
接著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多層成形品之具體的製造方法。
在本實施形態,如第8圖所示,在第1可動模具31A,是藉由薄膜送出裝置13送出一定長度的裝飾薄膜12,同時藉由薄膜捲取裝置14來捲取一定長度的裝飾薄膜12,而使裝飾薄膜12與第1可動模具31A相對置,裝飾薄膜12是藉由夾持具16來按壓於第1可動模具31A的緣部,且藉由加熱裝置來加熱裝飾薄膜12,並藉由吸引裝置來使裝飾薄膜12密合於第1可動模具31A的凹部。這時,在與第1可動模具31A對置的第1固定模具33,藉由機械人裝置15而保持有裝飾片35。在另一方的可動模具31,保持有先前步驟所成形出的一次成形品F1(第1樹脂層34和裝飾片35)。
接著,如第9圖所示,使旋轉盤9往固定盤8側移動,而使第1可動模具31A和第1固定模具33合模,並使第2可動模具31B和第2固定模具37合模。如此,在被第1可動模具31A支承的裝飾薄膜12和被第1固定模具33支承的裝飾片35之間形成第1模穴32。同時,在被第2可動模具31B支承的一次成形品F1和第2固定模具37之間形成第2模穴36。在進行此合模時使被夾持具16按壓的滑動塊17往突出片35a側滑動移動,而藉由滑動塊17(按壓部的一例)和另一方的可動模具31的一部分(按壓部的一例)來挾持固定住突出片35a的緣部35b。如第10圖所示,從第1澆口49射出的第1樹脂是注入第1模穴32,而在裝飾薄膜12和裝飾片35之間成形出第1樹脂層34,以獲得一次成形品F1。另一方面,如第10圖及第12圖所示,從第2澆口39射出的第2樹脂是注入第2模穴36而獲得:一次成形品F1和第2樹脂層43一體化所構成的成形品。
然後,如第11圖所示,使旋轉盤9離開固定盤8,而使雙方的可動模具31從第1固定模具33及第2固定模具37進行開模。藉由此開模,被第2固定模具37支承的二次成形品F2之裝飾薄膜12的基體片12a自然地剝離,而獲得僅裝飾部12b轉印到第2樹脂表面之二次成形品F2。於是,將固化的二次成形品F2從可動模具31取下,讓旋轉盤9旋轉180度。接著,反覆進行上述操作而製造出:由第2樹脂層43、裝飾片35、第1樹脂層34、裝飾薄膜12的裝飾部12b依序積層而構成的二次成形品F2。
[第三實施形態]
第三實施形態所使用的多層成形用模具,如第13圖~第18圖所示係具備:一對的可動模具51A、51B(第1模具的一例)、第1固定模具52和第2固定模具53(第2模具的一例)。第13圖~第18圖係顯示注入第1樹脂和第2樹脂後的狀態。第三實施形態僅使用裝飾片56,並未使用裝飾薄膜12。雖未圖示出,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的,一對的可動模具51A、51B是被旋轉盤9支承,第1固定模具52和第2固定模具53是被固定盤8支承。
若保持有裝飾片56之第1固定模具52和第1可動模具51A進行合模,在裝飾片56和第1可動模具51A之間會形成第1模穴54。第14圖及第15圖係顯示:在該第1模穴54注入第1樹脂(55)而獲得一次成形品F1的狀態。
另一方面,對於第2固定模具53,若將保持有一次成形品F1(在先前步驟進行注入/成形而獲得)之第2可動模具51B進行合模,在一次成形品F1的裝飾片56和第2固定模具53之間會形成第2模穴64。第17圖及第18圖係顯示:在該第2模穴64注入第2樹脂(65)而獲得二次成形品F2的狀態。
如第18圖所示,在可動模具51和第2固定模具53之間,形成可收容裝飾片56的突出片56a之輔助模穴71,用來注入第2樹脂之第2澆口66是設置在:第2樹脂一定會透過輔助模穴71而注入第2模穴64的位置。
如第13圖所示,裝飾片56的突出片56a,是從裝飾片56的一側長邊的大致整個範圍突出而呈長方形。如第14圖(第13圖之II-II截面)所示,在第1可動模具51A的分模面51a和凸部51b之間,沿著凸部51b的一長邊形成有截面呈V字形的溝槽63。另一方面,在第1固定模具52的分模面52a和凹部52b之間,形成有嵌入溝槽63之截面呈V字形的突條62。因此,若第1可動模具51A和第1固定模具52進行合模,突條62的一側面62a會和溝槽63的一側面63a接觸,同時藉由突條62的另一側面62b(按壓部的一例)和溝槽63的另一側面63b(按壓部的一例)來挾持裝飾片56的突出片56a。
如第13圖、第14圖、第15圖(第13圖的I-I截面)所示,若第1可動模具51A和第1固定模具52進行合模,在第1可動模具51A和第1固定模具52之間會形成第1連通流路61(用來使第1澆口57和第1模穴54連通)。從第1澆口57射出的第1樹脂,經過該第1連通流路61而注入第1模穴54。第1連通流路61係具備:形成於第1可動模具51A的分模面51a和第1固定模具52的分模面52a之間的直線狀的第1流路部分58、形成於突條62的一側面62a和溝槽63的一側面63a之間的直線狀的第2流路部分59、形成於突條62的另一側面62b和溝槽63的另一側面63b之間的第3流路部分60。第3流路部分60是形成:從第2流路部分59往一次成形品F1越來越寬之漸粗狀。第2流路部分59是呈曲折狀連接於第1流路部分58,第3流路部分60是呈曲折狀連接於第2流路部分59。
另一方面,如第17圖(第16圖之IV-IV截面)所示,在第2固定模具53的分模面53a和凹部53b之間,形成有嵌入溝槽63之截面呈V字形的突條72。因此,若第2可動模具51B和第2固定模具53進行合模,突條72的一側面72a會和溝槽63的一側面63a接觸,同時藉由突條72的另一側面72b(按壓部的一例)和溝槽63的另一側面63b(按壓部的一例)來挾持裝飾片56的突出片56a。
如第16圖、第17圖、第18圖(第16圖的III-III截面)所示,若第2可動模具51B和第2固定模具53進行合模,在第2可動模具51B和第2固定模具53之間會形成第2連通流路70(用來使第2澆口66和第2模穴64互相連通)。從第2澆口66射出的第2樹脂,經過該第2連通流路70而注入第2模穴64。第2連通流路70係具備:形成於第2可動模具51B的分模面51a和第2固定模具53的分模面53a之間的直線狀的第1流路部分67、形成於突條72的一側面72a和溝槽3的一側面63a之間的直線狀的第2流路部分68、形成於突條72的另一側面72b和溝槽63的另一側面63b之間的第3流路部分69。第3流路部分69是形成:從第2流路部分68往一次成形品F1越來越寬之漸粗狀。第2流路部分68是呈曲折狀連接於第1流路部分67,第3流路部分69是呈曲折狀連接於第2流路部分68。在突條72的另一側面72b和溝槽63的另一側面63b之間,形成有可收容裝飾片56的突出片56a的一部分之輔助模穴71。在此,第3流路部分69(裝飾片56之突出片56a的一部分形成露出)是構成輔助模穴71。
如此般構成連通流路40的結果,在注入第2樹脂時,始終會使第2樹脂通過由輔助模穴71附近的突出片56a和第2固定模具53所圍繞的空間而接觸裝飾片56。因此,即使高溫的第2樹脂接觸裝飾片56而使第2樹脂的熱傳遞到裝飾片56,由於裝飾片56所受的熱可透過大面積的突出片56a而有效地往可動模具51進行散熱,因此裝飾片56不會變得過度高溫,可防止裝飾片56發生熔融。
而且,在合模時,如第13圖及第14圖所示,突出片56a之不與第3流路部分60重疊的兩側部分56c、56d,是被挾持固定在第1可動模具51A和第1固定模具52之間。因此,在從第1澆口57朝第1模穴54注入第1樹脂而在裝飾片56的下面成形出一次成形品55時,第1樹脂不致進入其與另一側的側面62b之間的間隙。
此外,關於第2固定模具53和第2可動模具51B也是,如第16圖及第17圖所示,突出片56a之不與第3流路部分69重疊的兩側部分56f、56g,是被挾持固定在可動模具51和第2固定模具53之間。因此,在將從第2澆口66射出的第2樹脂注入第2模穴64而在裝飾片55的上面成形出二次成形品F2時,第2樹脂不致進入其與另一側的側面63b之間的間隙。
然後,將第2可動模具51B和第2固定模具53開模,將二次成形品F2從第2可動模具51B取出。此外,作為精加工,是將在從可動模具51取下之二次成形品F2的外部形成突出之突出片56a、第1成形品55及第2成形品65的突出部分予以切斷(參照第19圖)。這時,由於突出片56a、第1成形品55及第2成形品65的突出部分是從二次成形品F2之一側的長邊突出,只要實施一次切斷即可,而能謀求步驟減少及生產性提昇。此外,由於利用第1可動模具51A及第1固定模具52、第2可動模具51B及第2固定模具53來挾持突出片56a,因此不須另外設置用來挾持突出片56a的構造,而能謀求構造的簡單化。再者,也能設置複數個澆口來進行複數個成形品的取出。
[第四實施形態]
以下的第22圖~第29圖所示的第四實施形態,主要是說明與第一實施形態的構造不同的構造,對於相同的構造則省略其說明。
第29(a)圖係概略顯示,從利用該多層成形用模具所製作出的二次成形品F2切除不要的部分而獲得的完成品的外觀。從第29(b)圖(第29(a)圖的B-B截面圖)可知,藉由該多層成形用模具所製作的二次成形品F2是具有:最內側的第1樹脂層44、位於第1樹脂層44的外側之裝飾片45(中間層的一例)、其外側的第2樹脂層23、位於最外側的裝飾薄膜12。
第1樹脂層44是不透明的,在其中央附近形成矩形的框。在裝飾片45、第2樹脂層23、裝飾薄膜12上並未形成框,而是由透明的樹脂所構成。因此,將該二次成形品F2例如應用於行動電話的顯示用面板等的情況,可從第1樹脂層44的矩形框透視液晶畫面(未圖示)等。
第四實施形態所使用的多層成形用模具,如第22圖所示係具備:被固定盤8支承的第1固定模具182和第2固定模具183(都是第2模具的一例)、以及被旋轉盤9支承的一對的可動模具181A、181B(第1模具的一例)。相對於固定盤8,旋轉盤9是形成可旋轉且能進退。在此,固定模具182、183是凹狀的母模具,一對的可動模具181A、181B是凸狀的公模具。
如第22圖所示,在第1固定模具182的凹部,卡止著事先藉由電鑄而製作出的裝飾片45,在第2固定模具183的凹部配置裝飾薄膜12,且能藉由夾持具16進行固定。
另一方面,在第2可動模具181B的凸部,卡止著在先前步驟所製得的一次成形品F1。該一次成形品F1,是具有與第24圖所示的一次成形品F1相同的形狀。
在第22圖僅圖示出夾持具16當中的兩部位,亦即將裝飾薄膜12固定在第2固定模具183的凹部上方的部位及凹部下方的部位,但實際上如第28圖所例示,由於夾持具16大致呈矩形框狀,可在圍繞第2固定模具183的凹部之矩形緣的全周固定裝飾薄膜12。關於該夾持具16的構造,在本說明書所記載的所有的實施形態是共通的。
接著,如第23圖所示,若將旋轉盤9朝向固定盤8按壓,第1固定模具182和第1可動模具181A會進行合模,同時第2固定模具183和第2可動模具181B會進行合模。
藉由第1固定模具182和第1可動模具181A的合模,如第23圖的上部所示,在卡止於第1固定模具182的裝飾片45和第1可動模具181A之間,會形成用來收容第1樹脂的第1模穴132。只要在第1模穴132注入第1樹脂,第1樹脂會熔接於裝飾片45的內面,而獲得裝飾片45和第1樹脂層44所構成的一次成形品F1(第一步驟的一例)。第23圖是顯示已注入第1樹脂層44後的狀態。
另一方面,如第23圖的下部所示,藉由第2固定模具183和第2可動模具181B的合模,在卡止於第2可動模具181B的一次成形品F1和卡止於第2固定模具183的裝飾薄膜12之間會形成第2模穴136,而對其注入第2樹脂(第2步驟的一例,圖中是顯示注入後的第2樹脂層23)。實際上,在注入第2樹脂前,裝飾薄膜12被吸附在第2固定模具183的凹部內面。為了實現此吸附,是在第2固定模具183的凹部設置多數個微細的吸引孔(未圖示),並設置可透過吸引孔而在第2固定模具183的凹部內面產生負壓之減壓泵(未圖示)。這樣的吸附機構,也能設置在第1固定模具182和一次成形品F1之間。
如第26圖及第27圖(第23圖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圖)所示,在裝飾片45形成2個突出片。其中一方,是從裝飾片45的四邊緣部的一部分呈直線狀延伸的第1突出片45a;另一方,是從相反側的一部分往外彎曲而形成的第2突出片45b。在第22圖利第23圖所示的成形步驟之間,第1突出片45a和第2突出片45b是一起按壓於第1固定模具182的內面。如第29圖所示,在最終的二次成形品F2將突出片45a、45b切除。
如第27圖所示,第1突出片45a,在第2固定模具183和第2可動模具181B合模時,是被收容在形成於第2可動模具181B之第1輔助模穴136a。
此外,用來注入第2樹脂之第2澆口139的設置位置是設定成:使第2樹脂一定要透過收容有第1突出片45a的第1輔助模穴136a的區域來注入第2模穴136。
如第26圖所示,第2突出片45b,在第1固定模具182和第1可動模具181A合模時,是被收容在形成於第1可動模具181A之第2輔助模穴132a的一部分。
在第23圖所示的步驟注入之第1樹脂及第2樹脂的固化完成後,如第24圖所示,使旋轉盤9離開固定盤8,使一對的可動模具181A、181B分別和第1固定模具182、第2固定模具183進行開模。
在此狀態下,藉由第1可動模具181A的凸部來支承成形出的一次成形品F1,藉由第2可動模具181B的凸部來支承成形好的二次成形品F2。
將二次成形品F2從第2固定模具183取出,如第25圖所示,讓旋轉盤9旋轉180°,可反覆進行從第22圖起的步驟。
對於第24圖之取出後的二次成形品F2,若進行突出片45a、45b的切除操作等的處理,可獲得第29圖所示的外觀之二次成形品F2(完成品)。
在此再度詳細地說明第22圖利第23圖的步驟。
首先,如第23圖及第26圖所示,藉由第1固定模具182和第1可動模具181A的合模,在兩模具182、181A之間形成讓第1澆口138和第1模穴132互相連通的連通流路140。連通流路140是包含:與第1澆口138的出口直接連通之直線狀的第1流路部分140A、與第1模穴132直接連通之直線狀的第2流路部分140B。第2流路部分140B和第1流路部分140A,是以彼此大致平行的方式延伸,或是互相連結成曲柄狀。在相當於連結邊界之第1固定模具182的內面形成有:沿著第1樹脂的進入方向朝固定盤8呈梯級狀縮入之退縮部182X。而且,裝飾片45的第2突出片45b的前端,是以被該退縮部182X按壓的方式與該退縮部182X相對置,藉此可防止第1樹脂的流動造成裝飾片45的上浮、「捲曲」等。退縮部182X的深度是超過裝飾片45的厚度。
接著,如第23圖及第27圖所示,藉由第2固定模具183和第2可動模具181B的合模,在兩模具183、181B之間形成讓第2澆口139和第2模穴136互相連通的連通流路142。連通流路142是藉由第2輔助模穴136a所形成,且包含:從第2澆口139出發而延伸到近側的夾持具16之直線狀的第1流路部分142A、沿著夾持具16下方的側面16b而以接近旋轉盤9的方式進入之第2流路部分142B、沿著夾持具16的上面16c而朝圖的上方延伸之第3流路部分142C、沿著夾持具16的上方側面16d而接近第2固定模具183之第4流路部分142D。
連通流路142的最終部位之第4流路部分142D,由於是朝向第2固定模具183而如圖所示大致橫向延伸,在第2固定模具183和第2可動模具181B的邊界面,第4流路部分142D的終端部(面對突出片之流路部位的一例)和第2模穴136的入口部彼此會以無夾角的方式呈大致直線狀地連接。具體而言,第27圖所示的夾持具16的圖中上方側面16d的基端部,會和最終的二次成形品F2端面的位置在圖中的S點成為一致。
在第4流路部分142D,沿著第2樹脂的進入方向,形成有朝第2可動模具181B的中心線側呈梯級狀縮入的退縮部142X(段差狀凹部的一例)。而且,裝飾片45的第1突出片45a的前端,是以被該退縮部142X按壓的方式與退縮部142X相對置,如此可防止第2樹脂的流動造成裝飾片45發生上浮、「捲曲」等。退縮部142X的深度是超過裝飾片45的厚度。
如此般構成連通流路142的結果,在注入第2樹脂時,第2樹脂會始終通過被第1突出片45a和夾持具16所挾持的空間而接觸第2模穴136內的裝飾片45。因此,即使高溫的第2樹脂接觸裝飾片45而使第2樹脂的熱傳遞至裝飾片45,裝飾片45所受的熱,會透過突出片45a(沿著樹脂的進入方向橫向變寬而具備漸粗的形狀)而朝第2可動模具181B高效率地散熱,因此第2模穴136內的裝飾片45不會變得過於高溫,可防止嵌入最終二次成形品F2之裝飾片45的本體部分發生熔融及圖案變形等。此外,由於第1突出片45a具有漸粗的形狀,從第2樹脂傳遞至裝飾片45的第1突出片45a的熱,會先沿著第1突出片45a的寬度方向擴散後再傳遞至第1突出片45a以外的裝飾片45的本體,如此也能防止裝飾片45的局部發生高溫的現象。
此外,如前述般,由於第4流路部分142D的終端部和第2模穴136的入口彼此是以無夾角的方式呈大致直線狀地連接,在第2步驟從第2澆口139注入的第2樹脂,是在面對第1突出片45a的第4流路部分142D沿著模穴136連接的狀態下,沿著第1突出片45a的延伸方向注入。亦即,這時的第2樹脂,不會以正面撞擊的方式接觸裝飾片45的第1突出片45a及嵌入最終二次成形品F2的本體部位,而是一邊沿著裝飾片45的本體部位平順地流動一邊進入。因此,比起從第2澆口139注入的第2樹脂一邊以正面撞擊的方式接觸裝飾片45一邊進入第2模穴136的構造,第2樹脂在裝飾片45的附近發生沉滯的可能性減少,而進一步降低第2樹脂的熱對裝飾片45帶來的影響。
再者,如前述般,在第27圖所示的夾持具16之圖中的上方側面16d之基端部,是與最終的二次成形品F2的端面一致。亦即,裝飾薄膜12,到嵌入最終二次成形品F2的本體部分之裝飾薄膜12部位的前方處為止,都被夾持具16按壓在第2固定模具183上,因此可抑制裝飾薄膜12從第2固定模具183的凹部內面上浮的現象。
[其他實施形態]
(1)在上述各實施形態所例示的構造,對於用來保持第1樹脂層4、34、55和裝飾片5、35、56的模具1、31、51,是讓形成於裝飾片5、35、56的突出片5a、35a、56a接觸,並透過被突出片5a、35a、56a和其他模具7、37、53(與模具1、31、51組合)所挾持的空間來注入第2樹脂。然而,也能取代前述構造,而將突出二次成形品F2外部的突出片形成於第1樹脂層4、34、55,對於用來保持第1樹脂層4、34、55和裝飾片5、35、56的模具1、31、51,是讓第1樹脂層4、34、55的突出片接觸,並透過被突出片和其他模具7、37、53(與模具1、31、51組合)所挾持的空間來注入第2樹脂亦可。
(2)在上述各實施形態所例示的構造,是在藉由注入第1樹脂而成形出的第1樹脂層4、34、55的一面設置裝飾片5、35、56,在裝飾片5、35、56之與第1樹脂層4、34、55相反側的面上,藉由注入第2樹脂來製造二次成形品F2。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構造,例如,在藉由注入第1樹脂所成形出的一次成形品的一面,藉由注入第2樹脂來成形出二次成形品,在二次成形品的一面設置裝飾片,在該裝飾片之與二次成形品相反側的面上進行第3樹脂的注入,藉此來製造三層成形品亦可。總而言之,可適用於進行多層的樹脂注入而製造多層成形品的方法。
(3)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例示出,裝飾層是由裝飾片5、35、56所構成,但取代此構造,使裝飾層是由裝飾薄膜所構成,且在該裝飾薄膜形成突出多層成形品外部的突出片亦可。
(4)在上述各實施形態所例示的構造,是在二次成形品F2的外表面設置裝飾薄膜12(熱轉印箔),但取代此構造,在二次成形品F2的外表面也設置裝飾片亦可。
(5)在上述各實施形態所例示的構造,是在裝飾片5、35、56之另一側的面上設置第1樹脂層4、34、55,但在第1樹脂層4、34、55上,例如將用來嵌合於行動電話的框體之嵌合部一體成形亦可。進一步,在第1樹脂層4、34、55之另一側的面上設置裝飾薄膜、裝飾片亦可。
(6)在第一、第二實施形態所例示的構造,固定手段是由挾持裝飾片5的緣部5b之滑動塊17所構成,但並不限定於該構造,例如,固定手段亦可為吸引緣部5b的吸引手段。
(7)在上述第一實施形態所例示的多層成形機,是具備:具有一對的可動模具1而能橫向進退且能繞橫向的軸芯旋轉之旋轉盤9、具有第1固定模具3及第2固定模具7之固定盤8。然而,並不限定於這種多層成形機。所使用的多層成形機,是具備:具有可動模具且能沿上下方向進退之第1可動盤、具有第1固定模具及第2固定模具且能橫向滑動之第2可動盤之多層成形機亦可。或是具備:具有可動模具而能橫向進退之可動盤、以背對背的方式安裝第1固定模具及第2固定模具且能繞上下方向的軸芯旋轉之旋轉盤之多層成形機亦可。
(8)作為第三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例如第20圖、第21圖所示,在可動模具51的分模面51a和凸部51b之間形成可動模具51側的傾斜部73,在第1固定模具52的分模面52a和凹部52b之間形成與傾斜部73相對向的第1固定模具52側的傾斜部74,在第2固定模具53的分模面53a和凹部53b之間形成與傾斜部73相對向的第2固定模具53側的傾斜部75,在可動模具51和第1固定模具52之間形成用來將從第1澆口57射出的第1樹脂注入第1模穴54之第1連通流路76,在可動模具51和第2固定模具53之間形成用來將從第2澆口66射出的第2樹脂注入第2模穴64之第2連通流路77亦可。
(9)目前為止所說明的情況,是使用不同色的2個樹脂之雙色成形的實施例,但一次成形用的樹脂和二次成形用的樹脂不一定要是不同顏色,例如雙方都是使用透明同色的樹脂,在二個樹脂之間挾持裝飾片而進行多層成形亦可。再者,一次成形用的樹脂及二次成形用的樹脂是使用種類及顏色都相同的樹脂亦可。
本發明適用於:在配置於中間層(熔接於第1樹脂層)的另一面之模穴注入樹脂而形成第2樹脂層時,可抑制中間層的飛出澆口及一次成形品發生再熔融之多層成形技術。
1、31、51、181...可動模具
3、33、52、182...第1固定模具
7、37、53、183...第2固定模具
2、32、54、132...第1模穴
6、36、64、136...第2模穴
4、34、44...第1樹脂層
23、43...第2樹脂層
5、35、56...裝飾片(裝飾層、中間層)
5a、35a、45a、45b、56a...突出片
5b、35b...緣部
11、39、66、138、139...澆口
12...裝飾薄膜(裝飾層)
16...夾持具
17...固定手段
19、38、71、132a、136a...輔助模穴
142X...退縮部(段差狀的凹部)
F1...一次成形品
F2...二次成形品
第1圖係第一實施形態的多層成形用模具的整體之側截面圖。
第2圖係第一實施形態的多層成形用模具的整體之側截面圖。
第3圖係第一實施形態的多層成形用模具的整體之側截面圖。
第4圖係第一實施形態的多層成形用模具的整體之側截面圖。
第5圖係第3圖的I-I線截面圖。
第6圖係第5圖的I-I線截面圖。
第7圖係第一實施形態的多層成形品的整體立體圖。
第8圖係第二實施形態的多層成形用模具的整體之側截面圖。
第9圖係第二實施形態的多層成形用模具的整體之側截面圖。
第10圖係第二實施形態的多層成形用模具的整體之側截面圖。
第11圖係第二實施形態的多層成形用模具的整體之側截面圖。
第12圖係第二實施形態之可動模具和第2固定模具合模時的側截面圖。
第13圖係第三實施形態之可動模具和第1固定模具合模時的俯視截面圖。
第14圖係第13圖的II-II線截面圖。
第15圖係第13圖的I-I線截面圖。
第16圖係第三實施形態之可動模具和第2固定模具合模時的俯視截面圖。
第17圖係第16圖的IV-IV線截面圖。
第18圖係第16圖的III-III線截面圖。
第19圖係第三實施形態的多層成形品的整體立體圖。
第20圖係其他實施形態之可動模具和第1固定模具合模時的側截面圖。
第21圖係其他實施形態之可動模具和第2固定模具合模時的側截面圖。
第22圖係第四實施形態的多層成形用模具的整體之側截面圖。
第23圖係第四實施形態的多層成形用模具的整體之側截面圖。
第24圖係第四實施形態的多層成形用模具的整體之側截面圖。
第25圖係第四實施形態的多層成形用模具的整體之側截面圖。
第26圖係第23圖的第1澆口附近的部分放大圖。
第27圖係第23圖的第2澆口附近的部分放大圖。
第28圖係第22圖的第2固定模具之立體圖。
第29(a)(b)圖係第四實施形態所製得的二次成形品的概略圖。
1B...第2可動模具(支承模具)
4...第1樹脂層
5...裝飾片(裝飾層、中間層)
5a...突出片
5b...緣部
6...第2模穴
7...第2固定模穴
11...澆口
12...裝飾薄膜(裝飾層)
16...夾持具
17...固定手段
18...凹槽
19...輔助模穴
20...連通流路
21...第1流路部分
22...第2流路部分
23...第2樹脂層
F2...二次成形品

Claims (11)

  1. 一種多層成形品的製造方法,是具備隔著樹脂所構成的裝飾層來配置之第1樹脂層及第2樹脂層之多層成形品的製造方法,係具有:在前述裝飾層的一面熔接前述第1樹脂層而提供一次成形品的第1步驟、以及在配置於前述裝飾層的另一面之模穴注入樹脂而形成前述第2樹脂層的第2步驟;在前述裝飾層的外周部形成:突出多層成形品的外部且與前述一次成形品的支承模具抵接之突出片;在前述第2步驟,前述樹脂是經由面對前述突出片的流路來注入前述模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多層成形品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第2步驟,是在將前述突出片的緣部固定的狀態下進行前述樹脂的注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多層成形品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第2步驟,是在面對前述突出片之前述流路沿著前述模穴而連接的狀態下,沿著前述突出片的延伸方向注入樹脂。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的多層成形品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第2步驟,在被第1模具支承的前述裝飾層和配置於第2模具的內面之裝飾薄膜之間形成前述模穴,在用來將前述裝飾薄膜固定在前述第2模具之夾持具設置在與前述突出片的基端部接觸的位置之狀態下,注入 樹脂。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多層成形品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第2步驟,在讓形成於前述裝飾層之前述突出片的前端退避至設置於前述支承模具之段差狀凹部的狀態下注入樹脂。
  6. 一種模具組件,是用於具備隔著樹脂所構成的裝飾層來配置之第1樹脂層及第2樹脂層之多層成形品的模具組;係具備:可支承在前述裝飾層的一面熔接前述第1樹脂層而構成的一次成形品之第1模具、以及用來在前述裝飾層的另一面側形成前述第2樹脂層用的模穴之第2模具;前述第1模具係具備:在將前述第1模具和前述第2模具合模時,用來支承形成於前述裝飾層的外周部的突出片之支承部;用來對前述模穴注入樹脂的流路是設置成包含面對前述突出片的部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模具組件,其中,具備用來固定前述突出片的緣部之固定手段。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記載的模具組件,其中,前述固定手段,是設置在前述第1模具和前述第2模具的按壓部,其會基於前述合模而挾持固定前述緣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模具組件,其中,讓面對前述突出片之前述流路的部位,呈直線狀連接於前述 模穴的入口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記載的模具組件,其中,在被第1模具支承的前述裝飾層和配置於第2模具的內面之裝飾薄膜之間形成前述模穴,用來將前述裝飾薄膜固定在前述第2模具之夾持具是設置在與前述突出片的基端部接觸的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至10項中任一項記載的模具組件,其中,收容形成於前述裝飾層之前述突出片的前端之段差狀凹部,是設置在前述第1模具。
TW098131228A 2008-09-22 2009-09-16 多層成形品的製造方法、以及多層成形品用的模具組件 TWI4184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43152 2008-09-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0094A TW201020094A (en) 2010-06-01
TWI418457B true TWI418457B (zh) 2013-12-11

Family

ID=42039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1228A TWI418457B (zh) 2008-09-22 2009-09-16 多層成形品的製造方法、以及多層成形品用的模具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824128B2 (zh)
KR (1) KR20110076878A (zh)
CN (1) CN102159374B (zh)
TW (1) TWI418457B (zh)
WO (1) WO201003268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7045B (zh) * 2017-09-04 2022-06-1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分段注塑成型方法及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45235B1 (fr) * 2009-05-11 2015-08-21 Moulindustrie Kit pour une machine de moulage par injection de pieces moulees.
DE102009055983A1 (de) * 2009-11-23 2011-06-09 Horeth Kunststoffverarbeitung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Formzierteilen
JP5530857B2 (ja) * 2010-08-20 2014-06-25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装置、及び、樹脂成形方法、及び、多層成形品
CN103522489B (zh) * 2012-07-06 2016-01-20 镇江新梦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缝金属塑料复合轴套压缩模具
FR3020617B1 (fr) * 2014-04-30 2017-05-26 Faurecia Interieur Ind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structures interieures et d'une gamme de structures interieures, ensemble de fabrication correspondant
US9796117B2 (en) * 2014-06-03 2017-10-24 Gkn Aerospace Services Structur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flange
US9541223B2 (en) 2014-06-30 2017-01-10 Newfrey Llc Two-shot tube retention pocket tube clamp, mold and process
IT201700019731A1 (it) * 2017-02-22 2018-08-22 Sapa S R L Metodo multifase di produzione di una cover composita insonorizzata per motori a combustione interna e prodotto così ottenuto.
IT201700019746A1 (it) * 2017-02-22 2018-08-22 Sapa S R L Metodo multifase di produzione di una componente composita per veicoli e prodotto così ottenuto.
CN110573316B (zh) * 2017-04-21 2021-08-1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双色成型模具、双色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和具有光学功能部件的摄像装置
CN110828214A (zh) * 2018-08-08 2020-02-21 昶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文字或图形的表面的双层塑料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KR102148852B1 (ko) * 2019-04-16 2020-08-27 사단법인 캠틱종합기술원 다단 공급된 프리프레그 인서트물을 이용한 중공 성형 구조체의 제조 방법
WO2020254677A1 (en) * 2019-06-21 2020-12-24 Berry Superfos Randers A/S Injection moulded container for food products, said container comprising a portion of recycled plastic material
JP7341112B2 (ja) * 2020-10-06 2023-09-08 Towa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13386299A (zh) * 2021-05-25 2021-09-14 昆山咏联电子塑胶有限公司 双色注塑模具及其imr成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0295A (ja) * 1999-03-30 2000-10-10 Nissha Printing Co Ltd 成形同時加飾用金型と成形同時加飾品の製造方法
JP2001225349A (ja) * 2000-02-15 2001-08-21 Teijin Chem Ltd グラデーション色彩を有する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02337183A (ja) * 2001-05-21 2002-11-27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3層積層体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用金型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0526Y (zh) * 1993-05-17 1994-04-06 林福山 具有中间夹层的双面构造物射出模制装置
JPH1024443A (ja) * 1996-07-10 1998-01-27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風防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車両用風防部材の製造装置
EP1647385B1 (en) * 2003-07-18 2010-03-24 Nissha Printing Co., Ltd. In-mold decorated molded produc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8100415A (ja) * 2006-10-18 2008-05-01 Victor Kogyo Kk 加飾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0295A (ja) * 1999-03-30 2000-10-10 Nissha Printing Co Ltd 成形同時加飾用金型と成形同時加飾品の製造方法
JP2001225349A (ja) * 2000-02-15 2001-08-21 Teijin Chem Ltd グラデーション色彩を有する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02337183A (ja) * 2001-05-21 2002-11-27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3層積層体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用金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7045B (zh) * 2017-09-04 2022-06-1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分段注塑成型方法及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0094A (en) 2010-06-01
WO2010032688A1 (ja) 2010-03-25
CN102159374B (zh) 2013-12-11
JPWO2010032688A1 (ja) 2012-02-09
JP4824128B2 (ja) 2011-11-30
CN102159374A (zh) 2011-08-17
KR20110076878A (ko) 201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8457B (zh) 多層成形品的製造方法、以及多層成形品用的模具組件
US7601289B2 (en) Two-sides in-mold decoration molding di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olded product with such molding die
JP4579781B2 (ja) 圧縮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MX2007010932A (es) Metodo para la fabricacion de una cubierta para aparato electronico.
KR20070067107A (ko) 장식된 사출성형 물품과 장식 사출성형 물품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사용되는 전사 필름
TW200526390A (en) In-mold decorated molded art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in-mold decorated molded article
JP2010105211A (ja) 2色成形同時絵付け品の成形装置
JP5429978B2 (ja) 多層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多層成形品の製造に用いる金型セット
JP5096215B2 (ja) 射出成形用金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00117778A (ja) 射出成形型
JP4472548B2 (ja) 成形同時両面加飾用金型および成形同時両面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TW201116396A (en) Metaric tone decorative resin molded produc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taric tone decorative resin molded product
WO2015152131A1 (ja) 射出成形用金型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TWI388430B (zh) 直切薄板嵌入用薄膜及其製造方法、直切薄板嵌入成形品之製造方法
JP5442970B2 (ja) インサート成形方法
JP2014512282A (ja) 複合材料部材の製造方法
JP4357804B2 (ja) 成形加飾用シート及び射出成形同時加飾方法
JPH0699458A (ja) 両面転写射出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金型並びに射出成形品
JP2001030286A (ja) 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948580A (en) Injection mol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sin molded product using the same
JPH08276462A (ja) 装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23056401A (ja) 電磁波透過性部材の製造方法
JP3566676B2 (ja) プラスチック装飾レイヤウェーブテンプルの製造方法
JP3319737B2 (ja) 成形同時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H085096B2 (ja) プレフォーム用インサートシートと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