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9903B - A cam mechanism of a photographing lens - Google Patents

A cam mechanism of a photographing len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9903B
TWI269903B TW092123349A TW92123349A TWI269903B TW I269903 B TWI269903 B TW I269903B TW 092123349 A TW092123349 A TW 092123349A TW 92123349 A TW92123349 A TW 92123349A TW I269903 B TWI269903 B TW I2699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m
ring
lens
optical axis
groov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3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3476A (en
Inventor
Hiroshi Nomura
Original Assignee
Penta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tax Corp filed Critical Pentax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403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3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9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990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02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changing, adding, or subtracting a part of the objective, e.g. convertible objectiv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4Bodies collapsible, foldable or extensible, e.g. book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Description

1269903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種裝在諸如相機的變焦透鏡之類的攝影(圖像)透鏡(透 鏡筒)中的凸輪機構。更具體而言,本發於—種具衫輪環的凸輪機 構,通過該凸輪環的轉動來移動線性可動件。 【先前技術】 裝在諸如相機之顯光學設備中的透鏡筒的小型化一直在不斷增大需 求。在通過凸輪環的轉動前進和收縮的可伸縮透鏡筒中,希望减小該凸輪 環的長度,同時保證每個可動透鏡組在光軸方向上具有足_運動範圍。 【發明内容】 爲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種凸輪機 構,其具有凸輪環,並且透巾絲通過凸輪_轉練動線性可 動件(線性可動框架),其巾該凸錢懸有小凸輪環,但不齡提供在透 鏡商中的光+系統的母個可動光學元件(例如,透鏡組)的運動範圍。 爲了完成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凸輪機構,包括: 凸輪環(11广和線性可動框架(8),當轉動所述凸輪環時,通過布置 在所述凸輪環上的多個凸輪槽與布置在所述線性可動_上的多個配套凸 輪從動件的接合,麟性可動縣可通過凸輪環沿光學系統的光轴運動而 不轉動,所述線性可動框架支撑所述光學系統的至少一個光學元件,其中 所述多個凸輪槽(lla_卜lla_2)是布置在至少在絲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處 並且順著相同參考凸輪圖(ντ);其中所述多個凸輪槽的都是部分凸輪槽, 每個部分凸輪槽在所述凸輪環的相對端的至少一處具有至少一個端部開口 (IU、R2、R3和R4),以便不包括所述參考凸輪圖的整個部分;其中所述 多個配套凸輪從動件(8b-l、8b-2)布置在至少在所述光軸方向上的不同位 1269903 置處,並且可分別接合在所述多個凸輪槽中;以及其中當所述線性可動框 架在所述光軸方向上運動到其至少一個運動相對界限時,所述配套凸輪從 動件的至少一個保持接合在一個對應所述凸輪槽中,同時其他所述配套凸 輪從動件的至少一個從端部開口出來並且與其脫開。 所述多個凸輪槽包括:-個前凸輪槽(na-i),在所述凸輪環 有至少-個前端開口(R1),以便不包括所述參考凸輪_整個部分的前、 部,和-個後凸輪槽(lla_2),在所述凸輪環後端處具有至少一個後端開口 (R2、R3),以便不包括所述參考凸輪圖的整個部分的後部;其中所述配套 凸輪從動件包括-個前凸輪從動件(8b])和—個後凸輪從動件(8⑹, 分別接合在所述前凸輪槽和後凸輪射;其巾#所述_可動框架在所述 光軸方向上運動到其運動^部界限時,所述前凸輪從動件從所述前部開口 出來以與所述前凸輪槽脫開,而所述後凸輪從動件保持接合在所述後凸輪 曰中乂及,、中田戶斤述線性可動框架在所述光軸方向上運動到其運動後 轉限k ’所述後凸輪從動件從所述後部開口出來以與所述後凸輪槽脫 開,而所述前凸輪從崎料接合麵述前凸輪槽中。 ,根據本發明的凸輪機構,該機構是可在收縮位置與變焦翻位置之間 、,動的文“、、透鏡系統的部分,獻,在變焦距細位置_變紐作期間, =所述線性可動環在所述光軸方向上運動到其運動相對界限的至少一處 h,所述配套凸輪從動件的至少一個保持接合在對應所述部分凸輪槽中, ”他所述配套凸輪攸動件的至少一個從所述端部開口出來並且與其脫 開。 所述後凸輪槽分別形成爲連續槽和間 本發明凸韻構巾的前凸輪槽和 斷凸輪槽。 另外,根據所述的凸輪機構,進一步包括·· 1269903 多個凸輪槽組(G1、G2和G3),每個所述凸輪槽組包括位於所述光軸 方向上不同位置處的所述多個凸輪槽(lla-l、lla-2),所述多個凸輪槽組 位於所述凸輪環的圓周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處;多個凸輪從動件組,每個所 述凸輪從動件組包括設置在所述光軸方向上不同位置處的配套凸輪從動 件,所述多個凸輪從動件組位於所述線性可動框架的圓周方向上的不同位 置處。 本發明凸輪機構的光學系統包括多個可動透鏡組(LG1和LG2 ),該多 個可動透鏡組可以在所述光軸方向上運動同時通過所述凸輪環的轉動改變 匕們之間的距離,所述線性可動框架保持所述多個可動透鏡組中的至少一 個。所述光學系統包括一個攝影透鏡系統。 另一方面,本發明還關於一種凸輪機構,包括: 凸輪環(11);和 線性可動框架(8),當轉動所述凸輪環時,通過布置在所述凸輪環上 的-對凸輪槽與布置在所述線性可動框架上的一對凸輪從動件的接合,該 線性可動框架可通過凸輪環沿光學系統的光軸運動而不轉動,所述線性可 動框架支撑所述光學系統的至少一個光學元件, 其中所述-對凸輪槽(lla卜Ua_2)布置在至少在光轴方向上的不同 位置處並且分別順著相同的參考凸輪圖(VT); 其中所述-對凸輪槽的至少一個凸輪槽是一個間斷凸輪槽,該間斷凸 輪七在所述凸輪_目對端至少_處具有至少兩個端部開口⑻和幻),以 便不包括所述參考凸輪圖的整個部分; 其中所述-對配套凸輪從動件(8b_卜8b-2)布置在至少在所述光軸方 向上的不同位魏,並且可分概合在所述凸輪槽射;及 1269903 其中當所述線性可動框架在所述光軸方向上運細其運油對界限的 至;一處日守,所述一對配套凸輪從動件的凸輪從動件從所述端部開口出來 亚且與所述凸減射的-個關,同時所姐套凸輪從動件的另一個保 持接合在所述凸輪槽的另一個中。 本發明並揭硌了曰本專利申請案1^〇 2〇〇2_247338 (2〇〇2年8月27曰 提出申凊)的主要内容’此專利巾請案_併包括於本案巾作為參考。 【實施方式】 在-些附圖巾,為了描述得更清楚,用不同寬度和/或不同類型的線條 表不不同讀的輪廓。另外在—些圖中,為了描述得更清楚,儘管一 些元件被設置在獨的周邊位置上,但絲示於同一個制平面上。 在第22财,-個變焦透鏡(變焦透鏡筒)71的本實施例的一些元件 的餅麟有尾碼符號‘‘⑻,,、‘‘(L V,、‘‘(R),,和‘‘(RL),,(見第5圖 至第關),其分職示:元件是固定的;元件單獨沿透鏡筒軸ZG (見第 圖辛第10圖)線性移動,但不繞透鏡筒軸ZG轉動;元件繞透鏡筒轴初 轉動’但不沿透鏡筒軸2〇移動;以及元件單獨沿透鏡筒轴z〇移動,同時 齡鏡筒軸Z_。另外在第22财,變紐鏡7丨的_些讀符號的尾 馬符號(R’RL)表不變焦操作期間元件繞透鏡筒軸轉動但不沿透鏡 筒軸Z〇移動,還表示電源開或關時變焦透鏡71從相機體72伸出或回縮期 間’兀件石透鏡筒軸2〇移動,同時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而變焦透鏡^的 4兀件=的尾碼符號“(S,L),,表示:魏透鏡Μ處於可以進行變焦 知作的艾焦域内時該元件是較的,以及電源開或關時,變焦透鏡力從 相機體72伸出或回縮期間該元件沿透鏡筒軸z〇線性移動繞 70艟韌。 如第9圖和第1〇圖所示 ’組合到數位相機70中的變焦透鏡71的該實 1269903 施例配置有一個攝影光學系統,該系 几田個弟一透鏡組LG1、一個快門 S、一個可調光圈A、一個第二透鏡組〔 、s、奋、;抑 、 山2 個第三透鏡組LG3、一個低 通慮波态(滤光片)LG4和一個CCD圄伤片、B丨 * …卜 圖像_器(固態像傳感裝置)60 組成。第9圖和第10圖中所示的“Z1,,声;媒旦,, 71,, 表謂影絲系統縣軸。攝影光軸 Z1與形成變焦透鏡71外觀的外透鏡筒的妓 的/、问轉軸(透鏡筒軸Z0)平行。 並且,攝影光軸Z1位於透鏡筒軸zo之下。 卜第—透鏡組LG1和第二透鏡組 沿攝影光軸Z1被以預定的方式驅動,從而執行變焦操作,而第三透鏡 組LG3破沿攝影光軸Z1驅動,從而執行調焦操作。在下文中,“光 -詞意指平行於攝影光軸Z1的方向,除非另有不同的注解^ ° 如第9圖和第1G _示’械7G設置在相_ 72巾,其帶有一侧 定到相機體72上的固定透鏡筒22,和一個固定到固定透鏡筒a後部的⑽ 支架2卜CCD圖像感測器60被安裝到CCD支架21上,通過一個咖基 板62固定。低通渡波器LG4被CCD支架21通過渡波器支架部分训㈣ 形密封件6i固定到CCD 60前方的位置。渡波器支架部分训是與ccd支 架21成為-體的一個部分。相機7〇設置在CCD支架21後面,帶有一個 表示動態圖像的液晶顯示器(LC職2〇,使得操作者可以在拍攝之前看到 要拍攝關像如何’捕獲到關像使得操作者可以看到他或她已經攝得的 影像圖以及各種拍攝資訊。 變焦透鏡71設置在固定透鏡筒22中,帶有一個Ap透鏡框(支撐並固 定第三透鏡組LG3的第三透鏡框)51,該AF透鏡框在光軸方向上被線性 導引,不繞攝影光軸轉動。具體地說,變焦透鏡71配置有一對Ap導軸52、 53,它們平行於攝影光軸Z1延伸,在光軸方嚮導引AF透鏡框51,不使 AF透鏡框51繞攝影光軸Z1轉動。該對AF導軸52、53的每個導軸的前 後端分別固定到固定透鏡筒22和CCD支架21上。AF透鏡框51設置在與 1269903 一對導孔51a、5lb徑向相反的一側,該對μ導軸%、幻分別適配在該對 導孔中,使得AF透鏡框51可以在該對AF導軸52、53上滑動。在此具體 貫施例中,AF導軸53和導孔51b之間的縫隙量大於Ap導軸52和導孔51& 之間的縫隙量。即’AF導轴52作為實現較高位置精度的一個主導轴,而 AF導軸53作為輔助導軸。相機70配置有一個郯馬達16〇 (見第i圖), 該馬達具有-個設有螺紋以作為進給螺紋軸的轉動驅動軸,此轉動驅動軸 旋入形成在AF螺母54 (見第1圖)上的螺絲孔。該ap螺母54具有一個 防止轉動凸起54a。該AF透鏡框51具有一個沿平行於光軸Z1延伸的導槽 51m (見第127圖),該防止轉動凸起54a可滑動安裝於該導槽51m中。此春 外,該AF透鏡框51具有一個位於該af螺母54後面的止擋凸起51n (見 第127圖)。該AF透鏡框51由作為偏置元件的拉伸盤簧55沿光軸方向向 前偏移,並由該止擋凸起51η和該AF螺母54的接合確定該af透鏡框51 運動的Α界限。當向該AF螺母54施加一個向後力時,該Αρ透鏡框51克 服拉伸盤簧55的偏置力而向後移動。由於這種結構,向前和向後轉動Μ 馬達160的轉動驅動軸使得AF透鏡框51在光軸方向上向前和向後移動。 另外,當一個向後力直接施加給該AF螺母54時,該AF透鏡框51克服拉 伸盤簧55的偏置力而向後移動。 # 如第5圖和第6圖所示,相機70設置在固定透鏡筒22之上,帶有安 裝在固定透鏡筒22上的變焦馬達15〇和減速齒輪箱74。減速齒輪箱74包 含一個用於將變焦馬達150的轉動傳遞到變焦齒輪28的減速齒輪系(見第 4圖)。變焦齒輪28可轉動地裝配到平行於攝影光軸Z1延伸的變焦齒輪軸 29上。變焦齒輪轴29的前後端分別固定到固定透鏡筒22和CCD支架21 上。變焦馬達150和AF馬達160的轉動由控制電路14〇 (見第22圖)經 撓性PWB75控制,該撓性PWB部分位於固定透鏡筒22的週邊表面上。控 10 1269903 制電路140綜合控制相機7〇的整個操作。 々第4圖所不,固定透鏡筒22在其内表面上設置有一個陰螺旋面咖、 :組三個線性導槽22b、一組三麵斜槽故和一組三轉動滑動槽咖。 陰螺旋面22a的螺紋在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的光軸方向和圓周方向傾斜的 方向延伸。二個一組的線性導槽孤平行於攝影光軸z延伸。三個一組的 傾斜槽22c平行於陰螺旋自22a延伸。三個一組的轉動滑動槽22d形成在固 定透鏡筒22内周表面的前端附近,沿固定透鏡筒22的圓周延伸,分別連 通-組三麵斜槽22c的前端。陰螺旋面22a不形成在固定透鏡筒22的内 周表面的特定前區(非螺旋區22Z),該特定前區位於—組三個線性導槽挪 的緊後面(見第11圖、第23圖至第26圖)。 變焦透鏡71設置在固定透鏡筒22上帶有一個螺環18。螺環18在其外 圓周面上設置有-個陽螺旋面18a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陽螺旋面 18a與陰螺旋面22a銜接,-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分別與一組三個傾斜 槽22c或一組二個轉動滑動槽22d配合(見第4圖和第12圖)。螺環is在 陽螺旋面18a上設置有一個與變焦齒輪28嚙合的環形齒輪18c。因此,當 麦焦齒輪28的轉動傳遞給環形齒輪i8c時,螺環18在光軸方向上向前或 向後移動,同時繞透鏡筒車由Z0在預定範圍内轉動,在該預定範圍内陽螺旋 面18a保持與陰螺旋面22a嚙合。螺環is相對固定透鏡筒22的向前移動超 過預定點使得陽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22a脫開,從而通過一組三個轉動滑 動凸起18b與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接合,螺環18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 但不在光軸方向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移動。 一組三個傾斜槽22c形成在固定透鏡筒22上以防止一組三個轉動滑動 凸起18b和固定透鏡筒22在陰螺旋面22a和陽螺旋面18a相互接合時互相 干擾。為此,在固定透鏡筒22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每個傾斜槽22c,這些傾 1269903 斜槽從陰螺旋面22a的底部徑向向外定位(見第3i圖中的上部),如第3i 圖所不陰螺疑面22a的兩個相鄰螺紋之間的圓周間隔大於陰螺旋面仏 、另卜兩個相賴紋之_圓周間隔,其帽兩個相鄰螺紋之間定位三個 :斜槽22c中的一個’後兩個相鄰螺紋之間一個也不設置傾斜槽血。陽螺 走面l,8a包括一個寬螺紋18_和十二個窄螺紋。三個寬螺紋分別 位^光軸方向上二轉動滑動凸起18b之後(見第u圖)。三個寬螺紋版_w ^每個圓周見度大於十二個窄螺紋的圓周寬度,使得三個寬螺紋版-w的 每個可以處於陰螺旋面22a的兩個相鄰螺紋相連的位置,其中在該相 的兩個螺紋之間有三個傾斜槽22c中的一個(見第n圖和第、12圖)。 « 固定透鏡筒22配置有一健向穿過固定透鏡筒22的止擔件插孔以。 具有止擔凸起26b的止擔件26通過一個安裝螺釘π固定到固定透鏡筒22 上,使得止擔凸起施可以插入到止播件插孔❿或從止播件插孔办中移 除(見第40圖和第41圖)。 從第9圖和第1〇圖可以理解,相機7〇的變焦透鏡71是一種可伸縮型, 其有三個外望遠鏡筒:第一外透鏡筒12、第二外透鏡筒13和第三外透鏡筒 15 ’它們同心地繞透鏡筒軸z〇分佈。螺環18在其内圓周面上三個不同的 圓周位置設置有三個轉動傳遞槽18d (見第4圖和第13圖),該凹槽的前端 _ 在螺環18的前端敞開,而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對應的三個不同圓周位置 處,第二外鏡筒15設置有三對轉動傳遞凸起i5a (見第4圖和第14圖), 這些凸起從第二外透鏡筒15的後端向後伸出插入到三個轉動傳遞槽 中。二對轉動傳遞凸起15a和三個轉動傳遞槽18d在透鏡筒軸z〇方向上彼 此相對移動,但不繞透鏡筒軸Z0彼此相對轉動。即,螺環18和第三外透 鏡筒15作為一個整體轉動。嚴格地講,三對轉動傳遞凸起丨化和三個轉動 傳遞槽18d分別可以繞透鏡筒軸Z0彼此相對輕微轉動,轉動量為三對轉動 12 1269903 f凸起以和三個轉動傳遞槽18d之間的縫隙量。下面詳細描述這種結 構。 在螺故18的三個不同圓周位置處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的正面上設置 -組二個接合凹槽18e,它們形成在螺環1δ的内圓周面上,在的前 15上的對應三個不_位置處’第三外透鏡筒 5 15, , ΐ5 倾向向外凸出,分別從前面與-組三個接合凹槽18e接合。 分別從前面與-組三個接合凹槽版接合的_組三個接合凸起说也在該 組三個旋回滑動凸起18b與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 合凹槽接合(見第33圖)。 H且一個接 25 ΤΓ1在第三外透賴15和螺環18之間設置有三個壓縮盤菩 ,匕們在光軸方向上以彼此相反的方向偏置第三外透鏡筒 三健縮盤菁25的後端分別插入到形成在螺環18前端的三個彈菩支樓孔 (非通孔)18f中,而三個壓縮盤^ 15後端的三個接合凹槽以壓接。因此,第三外透鏡筒μ的―且三個接入 凸起说分別通過三個壓縮盤簧25的彈力壓到轉動滑動槽细 : =2“ (見第28圖至第3〇圖)上。與此同時螺環π的—组三個轉動 =凸起丨扑分別通過三個_盤簣25的彈力被壓到轉動滑動槽22 V引面22d-B(見第28圖至第30圖)上。 第三外透顧丨5在其_周面上設置衫飾綠其不_周位 的相對轉動導引凸起15d,-個繞透鏡筒軸ZG在圓周方向延伸的環向槽⑸ ==平行於透鏡筒軸zo延伸的轉動傳遞槽l5f (見第4圖和第μ -)夕個相對轉動導引凸S15d在第三外透鏡筒的圓周方向伸長,斤於一 個與透鏡筒軸Z0正交的平面中。從第M圖可以看出,每個轉動傳遞^^ 13 1269903 與環向槽15e成直肢叉。形成三轉動傳雜⑸的環向位置分別與三對 轉動傳遞凸起15a的環向位置對應。每個轉動傳遞槽⑸的後端在第三外透 鏡筒i5的後端敞開。螺環18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有一個在圓周方向繞透 鏡筒軸zo延伸的環向槽18g(見第4圖和第13圖)。變焦透鏡71在第三外 透鏡筒15和螺環18内設置有一個第一線性導向環14。第一線性導向環14 在其外關表面上以在綠方向上從第—祕導向環14的後面到前面的順 秫次設置有-組三個線性導向凸起14a、第—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⑽、 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e和—個環向槽⑷(見第4圖和第Μ圖)。該 組三個線性導向凸起14a徑向向外凸向第—線性導向環14的後端附近。第 -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在第一線性導向環14上不同的環向位置處徑向 =外凸出,並且每個在第-線性導向環14的環向方向上伸長,處於與透鏡 筒=Z0正交的平面中1樣,第二組相轉動導向凸起^在第一線性導 向% Μ上不同晚向位置處凸出,並且每個在第—線性導向環Μ的環向 方向上縣’處於與透鏡筒軸Ζ0正交的平面中。環向槽施是一個中心處 於透鏡筒軸zo上的環,第—線性導向環14分別通過—組三個線性導 向=起14a與-組三個的線性導槽22b的接合在光軸方向上相對於固定透 鏡问22被導引。第二外透鏡筒3通過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鱼環 向槽A之間以及該組相雌動導向凸起15d與環向槽㈣之間的齡而 輕接到第-線性導向環14上,可以繞透鏡筒軸勒對於第一線性導向環 4轉動。第二組姉轉動導向凸起14c和環向槽…彼此接合,可以在光 :方向上彼此相對地輕微滑動。同樣,該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和環向 •I ^也可以在光轴方向上彼此相對地輕微滑動。螺環18連接到第-線性 導向環14上,通過第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⑽與環向槽峋的接合而可 目對於第-線性導向環14繞透鏡筒軸ZG轉動。第—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 14 1269903 14b與%向槽18g接合’從而可以在光轴方向上彼此相對地輕微滑動。 弟線性導向% 14配置有—組三練向穿過第—線性導向環Μ的通 曰、6。。弟15圖所示’每個通槽14e包括前環向槽部分、後環向槽 部分14e_2和-個連結前環向槽部分_和後環 ^ 端槽部分14e小前環⑽, 哪针别 价h 、. 白钇°卩刀I46·1和後環向槽部分14e-2彼此平行地在 弟-、.’=導向環14的環向延伸。變焦透鏡71配置有—個凸輪環山,其前 樹外透鏡筒12的内部。__環Μ外圓周面的獨環向位 Μ-組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與—組三個通槽…接合(見第3圖)。每 Μ 釘32& @定到凸輪環U °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 還刀顺過該組三個通槽14e接合到該組三轉動傳遞槽⑸中。變焦透鏡 71在第一線性導向環14和第三外透鏡筒15之間設置有-個從動偏置環簧 17。組二個從動壓制凸起%從從動偏置環菁η向後凸出,分別與三個 β專遞l5f的别稍合(見第M圖該組三個從動咖凸起%向後 Γΐ個攸動滾柱32 ’ #—組三個從練柱32接合到-組三個通槽 14e的别%向槽部分14e]中時,消除—組三個從動滾柱μ和-組三個通 槽14e之間的間隙。 、下面將參考數位相機7〇的上述結構討論變焦透鏡Ή的活動元件從固 疋透鏡冋22别伸到凸輪環Ή的操作。通過變焦馬達⑼在透鏡筒前伸方 向轉動變焦齒輪28’使得螺環18由於陰螺旋面咖與陽螺旋面收的接合, 在繞透鏡祕ZG轉動的同時向前移動。螺環18的轉動導致第三外透鏡筒 15與螺環18 一起向前移動’同時繞透鏡筒軸Z0與螺環18 一起轉動,並還 較第-線性導向環14與螺環18和第三外頭靡—起向前移動,因為 螺% 18和第二外透鏡筒每個都耗接到第一線性導向環μ,使得由於第 -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與環向槽呢的接合、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 15 1269903 t 4c與環向槽i5e的接合以及s玄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I%與環向槽Md 的接合’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以及螺環以和第一線 性導向環u之間分別有相對轉動,並可沿共同轉軸(即,透鏡筒軸z〇)的 方向-起移動。第三外透鏡筒15的轉動經―组三個轉動傳遞槽所和一組 三個從動32傳遞到凸輪環U,它們分職—組三個轉動傳遞槽⑸接 合。因為-組三個從動滾柱32也分別與三個一組的賴…相接合,所以 凸輪環11按照-組三個通槽14e的前截部分14e_3的輪廓,相對於第一 線性導向環Μ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的同時向前移動。如上所述,因為第一 線性導向環14本身與第三透鏡筒15和螺環18 —起向前移動,所以凸輪環 11通過-組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與—組三個通槽i4e的前端槽部分㈣ 的接合’在光軸方向向前移動一定的量,其移動量對應於第一線性導向環 14的向前移動量和凸輪環u _前移動量的和。 只有當陽螺旋面18a和陰螺旋面22a彼此接合時,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 起撕分別在-組三個傾斜槽22c中移動,此時,凸輪環u、第三外透鏡 =和螺環18執行上述的轉動前伸操作。⑽環is向前移動預定的移動 里w姻旋面18a和陰螺旋面22a彼此脫開,使得一組單個轉動滑動凸起 ISbk組二個傾斜槽故向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咖移動 面22a脫開時轉動,螺環18也不在光軸方向上相對於 螺環18和第三外透鏡筒15在各自的軸固定位置 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i8b與―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加 口 方向移動。另外’當—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分別從一 組三刪斜槽22c中滑入到—組三個轉動滑動脚 -組三_紐32分別進人到通槽W的前環向槽部分门= 情況下,眺峨雜物_糖_ ^ 16 1269903 線性導向環Μ停止,所以不會給予凸輪環u任何力使凸輪環U向前移動。 因此’凸輪環U只在軸向固定位置根據第三外透鏡筒15的轉動而轉動。 =達15G,_輪28錢鏡_方向_,使得變焦 ^的别述活動元件,從固定透鏡筒22到凸輪環u以與上述前伸操作 目反的方式操作。在此反向操作中’變焦透鏡71的上述活航件通過螺環 18的轉動退回到第1G圖中所示的其各自_縮位置,直到_組三個從動滾 柱32分別進入一組三個通槽He的後環向槽部分14e_2。 第-線性導向環14在其_周面上設置有—組三對形成在不同圓周位 、千仃於攝影光軸Z1延伸的第-線性導槽14f,和—組六個形成在不同 η周位置、平行於攝影光軸Z1延伸㈣二雜導槽心。每對第—線性導 槽⑷(每隔-個線性導槽Hg)位於在第一線性導向u圓周方向上與之 相連的線性導槽14g的相對一側。變焦透鏡71在第—線性導向環Μ的内 部設置-個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β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在其外邊緣上設置有一 組二個從第二線性導向環1()的環部徑向向外伸出的分叉凸起收。每 個分叉时10a在其徑向外端設置有一對徑向凸起,該徑向凸起分別盘相 關聯的-對第-線性導槽14f相接合(見第3圖和第18圖)中的。另一方 面,形成在第二外透鏡筒13外„表面後端上徑向向外伸出(見第3圖) 的-組六倾向凸起13a接合到一組六個第二線性導槽啤中,並可分別 沿槽滑動。因此,第二外透鏡筒13和第二線性導向環ω都經第一線性導 向環14在光轴方向被導引。 變焦透鏡71在凸輪環設置有—_接切翻定第二透鏡組 LG2 (見第3圖)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第_外透鏡筒η間接支撐第— 透鏡組LCH’並位於第二外透鏡筒13 _部(見第2圖)。第二線性導向 環H)充當-侧於線性導引第二透敎活動框8但不使其轉動的線性導引 17 1269903 件’而第二外透鏡筒13充當-侧於線性導㈣—外透鏡筒心不使立 轉動的第二外透鏡筒13。 〃 ^第二線性導向環丨〇在環部1()b上設置一組三個彼此平行地從環部蘭 向前伸出的線性導鍵10c (具體地說,是兩個窄線性導鍵l〇c和一個寬線性 導鍵iOc-W)(見第3圖和第18圖)。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配置有一組對應 的二個導槽8a (具體地說’是兩個f導槽8&和__個寬導槽,三個線 性導鍵l〇c分別與導槽8a接合。如第9圖和第1〇圖所示,環部⑽的不連 續外邊緣與形成在凸輪環U後部内圓周表面上的不連續環向槽以接合, 從而可相對於凸輪環U繞透賴轴ZG齡,並且在練方向相對於凸輪 環11不能移動。該組三個線性導鍵10c從環部分1〇b肖前伸出 輪環η的内部。第二線性導向環10環向中每個線性導鍵i〇c的相對邊緣 充當分別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_連導槽8a中的環向相料向面接合的 平行將親,該邊緣在凸輪環u巾定位並被續,由此在絲方向上線 性導引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但不繞透鏡筒軸ZQ轉動該活動框8。 寬ΛJ·生‘鍵l〇c W有-個丸度大於其他兩個線性導鍵i〇c的環向寬 度,從而也充當支撐用於曝光控制的撓性PWB 77 (見第84圖至第π圖) 的支撑件。寬線性導鍵丨㈣在其上設置有一個徑向通孔跡挽性卿77 從中穿過(見第18圖)。寬線性導鍵1G(>W從環部的—部分向前伸出, 該部分被部分嫌’使得徑向通孔1Gd的後端延伸穿過卿的後端。 如第9圖和第125 ®所示’用於曝光控制的撓性pWB 77穿過徑向通孔祕 沿寬線性導鍵IGoW的外表祕環料b的後面向祕伸,織在寬線性 導鍵10〇W的前端附近徑向向内彎曲’從而沿寬線性導鍵.w的内表面 向後延伸。寬導鍵8a_WK·其他兩個導槽⑹寬的環向寬度使得寬 、’泉J·生V鍵l〇e_W可以與寬導槽8a-W接合並可沿其滑動。從第19圖中可以 1269903 清楚地看到,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寬導槽8a_ w中設置有可將換性p呢π 置於其中的—個徑向凹槽8a_Wa和_位於徑向凹槽8a-Wa對邊上以支撑 寬線性導鍵10c-W的分開的底壁8娜。而其他兩個導槽8a每個形成為一 個簡單的底槽,其形成在第二透鏡贿動框8的週邊表面。只有當寬線性 導鍵.W和寬物Sa_w在透鏡筒㈣額對糾,第二透鏡組活動框 8和第一線性導向環ι〇才可以彼此耦接。 凸輪環11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有多侧於移動第二透鏡組⑹的内凸 輪槽na。如第Π圖所示’這多個内凸輪槽lla由一組三個形成在不同圓 周位置的前内&輪槽lla]和一組三個形成在三個前内&輪槽㈤後面的 不同環向位置處的-組三個後内凸輪槽lla_2組成。每個後内凸輪槽lla-2 域j凸輪% 11上作林連續的凸輪槽(絲17圖),後面轉細描述。 第^透鏡組活動框8在其外周表面上設置有多個凸輪從動件8卜如第 1一9圖所不’這多個凸輪從動件此包括一組三個形成在不同環向位置分別與 二個-組的前内凸輪槽lla_i接合的前凸輪從動件%小和—組三個形成在 f凸輪從動件81>1後_不晴向位置分顺—組三個後内凸輪槽 接合的二個後凸輪從動件8b-2。
綠j為第一透鏡組活動框8通過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在光軸方向無轉動地 V引,所以凸輪環U的轉動導致第二透鏡組活動㈣在光軸方向上以 預疋的移動方式按照多個内凸輪槽Ua的輪廓移動。 交焦透鏡71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部設置一個支撐並固定第 鏡組收的第:透鏡框6(徑向可回_透鏡框)。第二透鏡框 6以樞3 t動’軸的前後端分勤前、後第二透鏡框支雜(-對第二透| 姜板)36和37支撑(見第3圖和第1()2圖至第⑽圖)。該對第二 匡支撑板36和37通過—個安裝螺釘_定到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 19 1269903 軸33離_影綠Z1預定的雜,並且平行觸影綠ζι延伸。第 鏡框6可以繞樞軸33在第9_示輯影位置和第關所示的徑向回縮 位置之間擺動’其中在第9 _示的攝影位置,第二透鏡組LG]的光轴盘 攝影光軸Z1重合,在第10 _補彳_縮位置,第二透鏡組LG]的光 軸偏離攝影細Z卜蚊第二透鏡框6的攝敎置的獅_被安裝到 第二透餘活能8上H他6被前轉龄%偏置,在—個轉 動限制軸35接觸的方向轉動一個壓縮盤簧%裝配在枢轴η上,在 方向消除第二透鏡框6的間隙。 第^透鏡框6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_起在光轴方向移動。⑽支架 2i在其前表面上設置-個位置控制凸輪桿仏,其ccd支架η向前伸出, 與第二透鏡框6接合(見第4圖)。如果第二透鏡組_ 8在回縮方向向 後移動以接近CCD支㈣,卿成在位置控制凸輪桿化前端表面上的回 .祕輪表面2ie (見第⑽圖)與第二透鏡框6的特定部分接觸,從而將第 二透鏡框6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 第二外透鏡筒13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一組三個線性導槽⑽,這些導 槽形成在不同的環向位置,在光軸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第一外透鏡筒Η 在其後端的週邊表面上設置__組三個接合凸起12a,這些喊分別可以與一 ,三個線性導槽13b可滑動銜接(見第2圖、第2()圖和第Μ圖)。因此, 弟-外透鏡筒!2通過第—線性導向環14和第二外透鏡㈣在光抽方向被 線性導引,不繞透鏡筒軸2_。第二外透鏡筒13還在其後端附近的内 周表面上設置-個沿該第二外透顧13 _顺伸的不連續的内法蘭 13c。凸輪環U在其週邊表面上設置一個不連續的環向槽山,不連續的内 法蘭料在射滑動銜接,使得凸輪環„可繞透鏡筒軸z〇相對於第二 外透鏡筒I3轉動’並且使得第二外透· D不可在光財向相對於凸輪 20 1269903 環11移動。另一士二 ,第一外透鏡筒12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_έ 向向内伸㈣⑽彻31,W11機 二: 凸輪槽叫物轉—透敎LG1的纖 置卜 分別可在其中滑動銜接。 —贴‘動件31 m 12 _繼—纖1,該透鏡 ,兄、、凋即%2由第-外透鏡筒12支撐。第 輸1細編塊^陽 =:Γ調節環2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有-個與陽螺紋心合 =累為^以通過陽螺紋la和陰螺紋2&調節第一透鏡框i相對於第 人―鏡組^吨2的軸向位置。第—透鏡框1和第—透鏡組調節環2的組 透鏡筒12的内部並由此支樓’並在光軸方向上相對於第一 ^關2可以移動。變焦透鏡71在第-外透鏡筒_前喊置一個固 疋% 13 ’其通過兩個安裝騎64被固定到第—外透鏡筒η上以防止第— 透鏡組調節環2向前移動並離開第-外透鏡筒12。 變焦透鏡71在第-和第二透鏡组LG1和L(}2之間設置一個包括快門 S和〜可調光圈A的快門單元76 (見第1圖、第9圖和第1()圖)。快門單元 76疋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巾,並由此支撐。快門§和第二透鏡組⑽ =間的郎距離岐。同樣,光圈A和第二透鏡組⑽之間的空間距離固 定。變焦透鏡71在快Η單元76的前面設置_個快門驅魅i3i用於驅動 快門S,並在快門單元76的後面設置一個光_動器132用於驅動光圈a (見第140圖)。撓性PWB77從快門單元76延伸以在控制電路14〇和每 個陕門驅動裔131以及光圈驅動器132之間建立導電連結。注意,在第9 圖中,為了使撓性PWB 77和周圍元件之間的相對位置清晰可辨,儘管撓 性PWB 77實際上只設置在變焦透鏡71中攝影光軸以上的空間,但變焦透 21 1269903 鏡71在攝影光軸Z1 (變焦透鏡71設置在廣角端)以下的下半部分的剖面 圖中示出了撓性PWB 77。 變焦透鏡71在第一外透鏡筒12的前端設置一個透鏡遮擋機構,在數 位相機不使用時’該機構在變焦透鏡71回縮到相機體72中以防止變焦透 鏡7丨的攝影光學系統的最前透鏡元件、即第一透鏡組LG1受到應變時自動 關閉變焦透鏡71的前端孔徑。如第1圖、第9圖和第1〇圖所示,透鏡遮 擋機構配置有一對遮擋葉片104和1〇5。該對遮播葉片1〇4和1〇5可分別繞 兩根樞軸轉動,該二樞軸向後伸出,定位到攝影光軸Z1的徑向相對兩側。 泫透鏡遮擋機構還配置有一對遮擋葉片偏壓彈簧1〇6、一個遮擋葉片驅動環 1〇3、一個驅動環偏壓彈簧1〇7和一個遮擋葉片固定板1〇2。該對遮擋葉片 104和105分別被一對遮擋葉片偏置彈簧1〇6偏置,在反方向轉動閉合。該 遮擋葉片驅動環103可繞透鏡筒軸Z0轉動,並且與該對遮擋葉片1〇4和1〇5 接合,當被驅動到在預定的轉動方向轉動時打開該對遮擋葉片1〇4和1〇5。 遮擋葉片驅動環103被驅動環偏置彈簧1〇7偏置,在遮擋葉片打開的方向 轉動以打開該對遮擒葉片辦和阳。該遮擔葉片固定板1〇2位於葉片驅動 %1〇3和该對遮擋葉片104和105之間。驅動環偏置彈簧1〇7的彈簧力大 於雜遮擔葉片偏置彈簧廳的彈簧力,使得在第9圖所示的狀態下遮擔 葉片驅動環被驅動環偏置彈簧贿的彈力固定在一個特定的轉動位 置’從而頂著該對遮撞葉片偏置彈簧刚的偏置力打開該對的遮擔葉片刚 和1〇5 ’其中第9圖所示的狀態中變焦透鏡向前延伸到可以執行變焦操 作的變焦區域内的-點。在變焦透鏡71從變焦區域中的已給位置到第10 圖所7Γ的回I®位置的回纟ig運動過程中,遮播葉片驅動環1⑽通過形成在凸 11 drive ring 第3圖和第16 ®),在與瞒賴打開方向相遮擋件閉合方向上受力轉 22 1269903 動。遮擋葉片驅動環103的轉動使遮擋葉片驅動環1〇3與遮擋葉片1⑽和 105脫開’從而該對遮擋葉片1〇4和1〇5通過該對遮擋葉片偏置彈菩伽的 彈簧力閉合。變焦透鏡在緊靠透鏡遮擋件機構的前方設置一個^本上為 圓形的透鏡遮擋蓋(裝飾板)HH,該遮擋蓋覆蓋透鏡遮擋件機構的正面。 下面討論具有上述結構的變焦透鏡的透鏡筒前進操作和透鏡筒回 縮操作。 上面已經討論了凸輪軸11受到购從第關所相驗置前進到第9 圖所示位置的階段,在第9 _祕置處凸輪環u在軸㈣定位置處轉 動,而不沿光軸方向移動,下面將對其作簡要介紹。 儀| 在第10圖所示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變焦透鏡71被完全置於 滅體72内,從而使變焦透鏡前表面與相機體?2前表面充分平齊。通 過變焦馬達15G沿透鏡筒前伸方向轉動變焦齒輪28,使螺環18和^外透 鏡筒15的組合件由於陰螺旋面22a與陽螺赫版的接合而前移,同時这 透鏡筒軸zo轉動,並進-步使第一線性導向環14與螺環18和第三外透= 筒15 -起向前移動。同日寺,通過凸輪環u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前 端結構’即通過馳三做紐柱分職触三個賴…的前補部分 He-3之間的接合’借助第三外透鏡筒15的轉動而轉動的凸輪環“沿光軸· 方向向前移動,移動量等於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前移量和凸輪環U的前 ^量之和。—旦螺環18與第三外透鏡筒15的組合件前進到敢點,那麼 陽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22a脫離,同時該組三健動滾柱32脫離前端槽 4刀14e-3而分別進入前環向槽部分•卜因此,螺環叫口第三外透鏡筒 15之中的每一個都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而不會沿光軸方向運動。 由於-玄組二個别凸輪從動件81>1與該組三個前㈣輪槽Ha]接合以 及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81>2分別與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na_2接合:所 23 1269903 11的轉動使得位於&輪環“-队―職 〜 運動方式相對於凸輪環u沿光轴方向移動。在第1G圖所示變焦透2疋 f回_下,位於第二親_框8 _二透鏡框6已經繞 動亚由位置控制凸輪桿2 i a保持在高於攝影光軸z i的徑向回縮位 内’從而使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從攝影光轴Z1移動到高於攝影 的回縮光軸Z2處。當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從 21 變焦範圍内的-個位置處的過程中,第二透鏡框mu圖所示 叫,繞框轴33從徑向回繼轉動到第9圖所示的攝影位置:,在^ 位置處,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通過前扭轉盤 〜 u重合m透鏡框6_在_位置,糾影光軸 機體72内。 文“、、透鏡7丨回縮相 此外’由於驗三個凸輪鶴件31分顺触三個外 合,因此凸輪環11的轉動使第一外透鏡筒 W曰 凸輪環U沿光軸方向運動,其中該第—外透鏡==2 ’相對於 並沿光軸方峨轉向,而痛鏡_G勝、A11周圍、 =’當㈣銳G1軸位置前移時务透鏡組 圖像平面(CCD圖像感測器60的光敏表面)的轴向位置, γ 對於固定透鏡筒22的前移量和第—外透 相 之和確定,而♦第-读浐έθΤπ ^ 凸輪% 11的移動量 弟一透鏡組LG2從回縮位置向前運動時,第 二於=平面的她置’由凸輪環11相對於固定糊22的前移量 和弟一透鏡組活動框8相對於凸輪環u的 在攝影光轴移動第Η * 置之和較。變焦操作通過 4轴21上私動第-和弟二透鏡組LG1和LG2同時 ==動:透鏡71從第10圓所―前進時二 鏡百先進49圖帽影光軸Z1 «下部分所㈣《鏡71 24 1269903 =°接著,變焦透鏡71進入第9圖中攝影光軸Z1以上部 ^亥狀態下變焦透鏡71通纖、馬㈣沿透簡前 進、的= 動:處於遠攝端。從第9圖中可以看到姻透鏡71處二 透鏡M LG1和LG2之_麟大於變域鏡71處於遠攝端 和弟二透敎之間陳離。當變紐鏡W祕第 '^ 表示的遠_ l二魏_和LG2 離’該距離小於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時的相應距離。變焦操作中第一和 第二透鏡組LG1和:LG2之間距離岛變化可以通過多個内凸輪槽 口
和該組三個外凸輪槽llb的輪廓獲得。在廣角^和遠攝端之 間的變焦範圍内,凸輪環U、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18在它們各自的轴 向固疋位置處轉動,亦即不沿光軸方向移動。 當第-到第三透鏡組LG卜LG2和LG3處於魏範_時,通過根據 物距轉動AF馬達沿光軸Z1方向軸第三透鏡組u來實現變焦 操作。 … 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驅動變焦馬達150,使變焦透鏡71按照與上述前伸 操作相反的方式操作’使该變焦透鏡71完全回縮到相機體a内,如第1〇 圖所示。在變焦透鏡71回縮過程中,第二透鏡框6借助定位控制凸輪桿 繞樞軸33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同時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一起向後運 動。當變焦透鏡71完全回縮到相機體72内時,第二透鏡組lG2徑向回縮 到一個空間内,該空間位於第1〇圖所示的第三透鏡組!^^、低通濾波器 LG4和CCD圖像感測益60的回細空間的徑向外側,即第二透鏡組LG2和 向回縮到一個軸向範圍内’該範圍基本等於第三透鏡組LG3、低通濾波器 LG4、CCD圖像感測器60在光軸方向的轴向範圍。當變焦透鏡完全回縮時, 用這種方式使第二透鏡組1^2回縮的照相機70的構造減小了變焦透鏡71 25 1269903 的長度,因此關減小鴻體72在雜方向即第關所示水平方向的厚 度。 如上所述’在變焦透鏡71從第10圖所示回縮狀態變化到第9圖所示 準備攝影狀態(其中第-至第三透鏡組LGhLG2、LG3保持在變焦範圍 内)過程中,螺環18、第三外透鏡筒15和凸輪環u向前運動的同時轉動, ^當變焦透鏡71處於準備攝影狀態時’螺環18、第三外透鏡筒15和凸輪 裒1在各自的軸向g]疋位置處轉動’不沿光軸方向移動。通過使三對轉動 傳遞凸起15a分別插入三個轉動傳遞槽18d内,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 彼此接合,-起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在三對轉動傳遞凸起…分別接合在馨 三個轉動傳遞槽l8d内的狀態下,該組三個接合凸起15b分別接合在該組 三個接合槽18e内,三個接合槽18e分別形成在螺環18内周表面上,在三 ,轉動滑動凸起18b内(見第37圖和第38圖)。在第三外透鏡筒Μ和螺 環18一之間繞透鏡筒軸z〇的相對轉角能夠使三對轉動傳遞凸起^分別接 合在三個轉動傳遞槽18d内以及使該組三個接合凸起说分別接合在該組 ^個接合槽18e内的狀態下’該組三個壓縮盤簀25的前端分別與形成在第 -外透鏡筒15後端上的二個接合槽1Sc壓接,其中該組三個壓縮盤菁^ 的後端分別插入螺環is前端上的三個彈菁支撐孔l8f内。 9 螺環18和第三外透鏡筒15都連接到第一線性導向環^上,由於第一 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與環向槽18g接合,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i4c 與環向槽…接合’以及多個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Sd與環向槽⑷接合, 使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相對轉動以及螺環18和第 -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相對轉動成為可能。如第%圖至第%圖所示,第 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c和環向槽以彼此接合,能夠沿光袖方向相對輕 微運動’多個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5d和環向槽⑽彼此接合,能夠沿光軸 26 1269903 ’輕製動’第-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與環向槽呢彼此接合, 月身沿光軸方向相對輕微運動。因此,即使避免螺環18和第三外透鏡筒15 沿先軸方向經第-線性導向環14彼此全部分離,但是也可以使它們沿光轴 ^向相對輕微運動。螺環18和第—線性導向環Η之間沿光軸方向的遊隙 (間^量大於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聰量。 第-外透鏡筒I5和螺& 18彼此接合,相對於第-線性導向環Μ轉 動時,三轉簧描孔叫三健合槽15。之啦綠方_空隙小於三 麵縮盤簧25的自由長度,從而將三個壓縮盤簧25壓縮固定在第三外透 鏡同Μ和螺環18的相對端表面之間。被壓縮在第三外透鏡筒μ和螺環μ =子端表面之間的—個壓健黃25借助三個壓縮盤簧Μ的彈性力使第 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朝彼此相反的方向偏離,即,借助三健縮盤簧 25的购;分別使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沿光軸方向向前和向後偏移。 如第27圖至第31圖所示,固定透鏡筒22在三麵斜槽22c中的每個 槽内設置有_姉懈表面22(>场22e_B,麵表面沿歐透鏡筒環 向彼此分離。螺環18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中每個凸起沿螺環㈣向 的相對側邊緣上’设置有兩個環向端表面⑽-八和,它們分別面向相 應傾斜槽22c内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故部22c_b。每個傾斜修内的 *相對傾斜表面22c-A和22c-B中的每個表面都平行於陰螺旋面22a的 螺紋延伸。這三轉綺動凸起⑽中的每—個上的兩個環向端表面祖 # 18b B都刀別平订於相應傾斜槽22c内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Ια和 咖。每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兩個環向端表面.a和則的形狀應 該都不干涉相應傾斜槽22c内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ΙΑ和IB。更具體 而言’當陽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22a接合時,每個傾斜槽攻内的兩個相 對傾斜表面故灿22c_B不能將相應轉動滑動凸起撕固定在二者之 27 1269903 —1女第31圖所不。換句話說,當陽螺旋面版與陰螺旋面咖接, =傾斜槽22c内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22_ 22e_B不能夠分別與加’ 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兩個環向端表面.Α和.Β接合。 三個轉動肋凸起18b巾的—個凸起的環向端表面ΙΑ上設 個能夠與止擋件26的止擔凸起挪接合的接合表面则(見第37圖、第 %圖 ' 第39圖、第42圖和圖43)。 如上所述’固疋透鏡筒22在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中的每個滑動押 内設置有兩個相對表面··前導向表面2泌和後導向表面·,它們㈣ ^方向向彼此分開的方向平槪伸。三轉綺動凸起·巾每個凸起都 :置有-個讀動表面肌部—個後滑動表面.D,這兩個表面彼此平 咐也延伸’亚能夠分別在前導向表面22d_A和後導向表面2勘上滑動。 如弟37圖至第39圖所示’該組三健合槽版分別形成在螺㈣的三個 轉動滑^凸起18b的前滑動表面18b_c上,在螺環18的前端處開口。 $第23圖和第27圖所示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儘管該組三個 轉動滑動凸起l8b分別位於該組三麵斜槽故内,但是每個轉動滑動凸 起18b的兩個躺端表面娜^和.β不接觸每麵斜槽仏内的兩個 2對傾^表面22οΑ和22c-B ’如第31圖所示。在變焦透鏡71的回縮狀 ^下’陽螺旋© l8a與陰螺旋面22a接合,同時該組三鋪動滑動凸起撕 分別接合在該組三個傾斜槽22c内。因此,如果螺環18借助變焦齒輪Μ 的轉動而沿透鏡筒前伸方向(第23圖巾朝上的方向)鶴,其巾該變焦齒 輪28與螺環18的環形齒輪收喃合,那麼螺環18沿光轴方向(第幻圖 中朝左的方向)向前運動,同時由於陽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瓜接合而繞 透鏡筒轴Z0轉動。在螺環18轉動前進操作期間,由於該組王個轉動滑動 凸起18b分別在該組三個傾斜槽22〇内沿該傾斜槽移動,因此該組三個轉 28 1269903 動滑動凸起18b不干涉固定透鏡筒22。 當该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分別位於該組三個傾斜槽22C内時,該 組三個接合凸起15b在光軸方向的位置不會分別受到三個傾斜槽22〇的限 制,此外,每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前滑動表面18b_c和後滑動表面18b_D 在光軸方向的位置也都不受相應傾斜槽22c的限制。如第35圖和第%圖 所示,由於三個壓縮盤簧25的彈性力而_反方向彼此偏離的第三外透鏡 筒15和螺環18沿光軸方向稍微分開一定距離,該距離相當於相對轉動導 向凸起14b、14c和15d分別與環向槽18g、15e和14d之間的間隙量,即 相田於螺壤18和第-線性導向環14沿光軸方向的遊隙(間隙)量和第三 外透鏡筒15和第-線性導向環14在光軸方向的遊隙(間隙)量之和。在 此狀態下,由於三健_簧25沒有受_大的_力,所錢第三外透 鏡同I5和螺環18朝相反方向彼此偏離的三個壓縮盤簧25的彈性力較小, ,使第一外透鏡商I5和螺、環18之間的剩餘的^隙較大。目為在變焦透 鏡71從賴狀態過渡到準備攝影狀態_,即當該組三個轉紐動凸起⑽ 接合在三麵斜槽22e内時,不能夠拍攝任何照片,所以存在剩練大的 T不是個大問題。在包括變焦透鏡71的本實施例的可收縮式遠距攝影型 又焦透鏡巾’通常’變紐鏡處於回縮位置義時間(包括斷電時間)大 於使用日7間(操作時間)。因此,不希望給偏置元件如三個壓縮盤菁^提 供過重載荷,以防止偏置元件性能隨時間變化而惡化,除非變焦透鏡處於 顿鄉狀態。此外,如果三個壓縮盤簧25的彈性力小,那麼在變焦透鏡 71 k回縮狀祕渡卿備攝影狀軸間,只有—點點貞倾加到變焦透鏡 的相應運動部件上。這就減少了施加給變焦馬達15〇的負載。 由於第-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Mb與環向槽18g接合,螺環Μ沿光袖 方向向前運動使得第一線性導向環Η與螺環18 -起沿光軸方向向前運 29 1269903 動^時’螺環18的轉動通過第三外透鏡筒15傳遞到凸輪環u,推動凸 輪環11沿光軸方向朝前運動’同時通過該組三個從動滾柱η分別與該組 -個通槽14e的前端槽部分14e_3的接合,使凸輪環u相對於第—線性導 向環Η繞透軸ZQ轉動。凸輪環u的轉動使第—透鏡組⑹和第二 透鏡組LG2根據用於推動第一透鏡組L(}1的該組三個外凸輪槽仙的輪廓 和用於推動第二透鏡組LG2的多個内凸輪槽Ua (叫,i㈣的輪靡, 以預定推動方式沿攝影光軸Z1運動。 一旦運動到三侧斜槽22c的前端之外,那麼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 刀別進入。亥組一個轉動滑動槽22d内。陽螺旋面18a和陰螺旋面22a在螺環鲁 18和固疋透鏡筒22上的成形區域分別被確定,使得當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 起18b分別進人三個轉動滑動槽22d㈣,陽螺旋面版和陰螺旋面仏 彼此脫離。更具體而言,固定透鏡筒22在其内表面上的緊鄰該組三個轉動 滑動槽22d之後,設置有上述非螺旋面區域22z,該區域上沒有形成陽螺旋 面22a的螺紋,非螺旋面區域22z沿光軸方向的寬度大於螺環外周表面 上^/成有陽螺疑面18的區域在光軸方向的寬度。另一方面,確定陽螺旋面 18a和该組二個轉動滑動凸起丨肋之間在光軸方向的空隙,使得當該組三個 轉動滑動凸起18b分別位於三個轉動滑動槽22d内時,陽螺旋面18a和該馨 組二個轉動滑動凸起18b沿光軸方向位於非螺旋面區域22z 内。因此,在 忒組二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分別進入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時,陽螺旋 面18a和陰螺旋面咖彼此脫離,從而使螺環18即使相對於固定透鏡筒 繞透鏡筒轴zo轉動,也不會沿光軸方向移動。此後,根據變焦齒輪28在 透鏡筒前伸方向的轉動,螺環18繞透鏡筒軸Z0轉動,而不沿光軸方向移 動。如第24圖所示,即使在螺環18已經運動到其固定軸線位置之後,變 焦齒輪28仍然與環形齒輪18c保持接合,在該位置處,由於該組三個轉動 30 1269903 滑動凸起18b與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接合,螺環is繞透鏡筒軸z〇 轉動,而不沿光軸方向移動。這樣就能夠連續將變焦齒輪28的轉動傳遞給 螺環18。 第24圖和第28圖所示變焦透鏡71的狀態下,當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 起18b已經在三個轉動滑動槽22d内輕微移動時,螺環18在軸向固定位置 處轉動,该狀怨對應於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的狀態。如第28圖所示變 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時,每個轉動滑動凸起18b位於相應轉動滑動槽22d 内,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前滑動表面I8b-C和後滑動表面i8b-D面對相應 轉動滑動槽22d内的前導向表面22d_A和後導向表面22d_B,從而能夠防止 螺環18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沿光軸方向運動。 當雜二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分別運動到該組三個轉紐動槽22d内 時’如第33圖所示,第三外透鏡筒15的該組三讎合凸起⑸分別在同 一時間移動到該組三個轉紐動槽22d内,從而借助三個壓縮盤簧25的彈 力使友’且―個接合凸起15b分別壓靠三個轉動滑動槽孤内的前導向表
面22d A’亚且借助二個壓縮盤簧μ的彈性力使螺玉裒^的該組二侧 ^凸起撕分別壓靠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创⑽後導向表面咖如 】‘向表面22d-A和後導向表面22d_B之間在光軸方向的空隙,使該组 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和該組三個接合凸起⑼在光軸方向的位置比該組 =動/月動凸起18b和该組二個接合凸起说分別位於該組三麵斜槽 内该此更罪近。當使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挪和該組三個接合凸起 =光軸方向的位置更靠近時,三個壓縮盤簧Μ受雜大壓縮,從而給安 :^合凸起15b和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脱施加_、透鏡Μ處方 力更大祕性力。之後,當該食 ^ 陶口该組二個接合凸起15b位於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 31 1269903 :们接D凸起15b和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借助三個麼縮 :黃25的彈性力而彼此壓靠。這樣使第三夕卜透鏡筒μ和螺㈣相對於固 t透鏡筒22沿光軸方向的軸向位置保持穩定。即,第三外透鏡筒μ和螺 、々由口疋透鏡同22支樓’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U之間在光轴方向 沒有遊隙。 沿透鏡筒现伸方向從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各自的廣角端(從第 24圖和第28圖所示的位置)開始轉動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使得該組三個 接合凸起说和触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其後滑動表面i8b_D)首先朝 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終端移動(第中向上方向),並由前導向· 表面22d-A和後導向表面2細導向,接著到達第三外透鏡筒υ和螺環u 的遠攝端(第25圖和第29圖所示位置)。由於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 分別保持接合在三個轉崎動槽22d内,防止了螺環i8和第三外透鏡筒Μ 相對於固疋透鏡筒22沿光軸方向移動,使它們繞透鏡筒軸轉動,而不 S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沿光軸方向移動。在此狀態下,由於螺環μ借助 二個壓縮盤簣25沿光軸方向朝後偏置,即沿一個後滑動表面撕七分別與 後導向表面22d-B Μ力接_方向(見第32圖)朝後偏置,所以主要通過 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後滑動表面18b_D和固定透鏡筒22的後導向· 表面22d-B引導螺環18使其能夠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 當螺環18在軸向固定位置處轉動時,由於該組三個從動滾柱%分別 接合在該組三個通槽14e的前環向槽部分14e]内,凸輪環u也在轴向固 定位置處轉動’而不相對於第一線性導向環M沿光軸方向移動。因此,第 一和第二:組LG1和LG2按照預定移動方式沿光轴方向相對運動,根據 多個内凸輪槽llaCHa]和lla_2)和該組三個外凸輪槽Ub各自的變焦部 分的輪廓實現變焦操作。 32 1269903
第6圖#帛30圖所示,沿透鏡筒前伸方向進一步轉動外透鏡筒^ m is /σ光輛方向將外透鏡筒ls和螺環推動到它們各自的遠攝端 之夕—卜,使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lsb到達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加的終端 (女裝拆2部分)。在第26圖和第3G圖所示狀態下,變焦透鏡71的可活 動讀如第-至第二外透鏡筒U、㈣b可以麵定透鏡筒a前部從該 ^定透,上拆卸下來。但是,如果如第41 _示將止齡26固定於/ 疋透鏡同22上’那麼鎌的可活動元件不能舱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 來,除非將止齡26翻定透鏡筒Μ上拆卸下來,原因是設置在三個轉 動滑動凸起18b巾特定-個凸起上的接合表面18b_E與止餅_止擒凸 起26b接觸,分別防止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勘達到三個轉動滑動槽田加 的終端(安裝拆卸部分)。 ^
沿透鏡筒回縮方向(第25圖所示向下方向),從第三外透鏡筒i5和螺 環18各自的遠攝端開始轉動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使該組三個轉動滑動 凸起18b和該組三個接合凸起既分別朝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细内的三 侧斜槽22C移動。在該運動期間,由於該組三個接合凸起说借助三^ 麼縮盤箐25的彈性力而分別遂靠三轉動滑動槽22d内的前導向表面 2淑,同時螺環18的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肌借助三健縮盤菁μ的 彈性力而分麵靠該組三鋪動滑動槽咖内的後導向表面ΠΒ,因此第 三外透鏡筒I5和螺環1S -起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且它們之間在光轴方向 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進-步轉動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使它們轉動到各 自的廣触之外(第24圖和第28圖所示位置),使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 18b的環向端表面18b_B分別與該組三個傾斜槽2及内的傾斜表面DC b接 觸。於是,由於每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兩個環向端表面撕^和H接 33 1269903 第31圖所示分別平行於相應傾斜槽22c内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22c_A和 c 因此,螺環18沿透鏡筒回縮方向的運動在一個方向上產生了分力, 分別使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環向端表面i8b_B在光軸方向上沿著 該組三個傾斜槽22e的傾斜表面22〇B向後移動,同時在該傾斜表面上滑 動因此,螺% 18按照與螺環is朝前移動並轉動時相反的方式,開始沿 光軸方向向後軸並繞透鏡·Ζ()轉動。通過馳三轉麟動凸起撕 =別與該組三個傾斜槽22e的接合,螺環18沿光軸方向稍微向後移動導致 陽螺旋面18a無螺旋面22a再次接合。之後,沿透鏡筒轴回縮方向進一步 轉動螺環18,使螺環18通過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分別與該組三麵 斜槽22c的接合而繼續沿光轴方向向後移動,直到螺環到達如第幻圖 和第27 ®所示_縮位置,即制魏透鏡71完全骑。由於螺環18和 第一線性導向環Μ的結構,第三外透鏡筒15沿光軸方向向後運動,同時 繞透鏡筒軸Ζ0轉動。在第三外透鏡筒15向後運動_,該組三個接合凸 起15b分別與該組三侧斜槽22c内的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一起運 動。當螺環18和第三外透鏡筒15沿光軸方向向後運動時,第一線性導向 環14也沿光軸方向向後運動,使第—線性導向環14切的凸輪環η沿光 軸方向向後運動。此外,當螺環18在軸向固定位置轉動之後開始朝後運動 並轉動時,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分麟接合在前端槽部分㈣内的前環 向槽部分脫離,而凸輪環u沿光軸方向相對於第—線性導向環m向 後運動,同時繞透鏡筒軸Z0轉動。 -旦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lsb分別從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创進入該 組三麵斜槽22c内,那麼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之間的關係就從第 33圖和第34圖所示準備攝影狀態下_係_到第γ圖和第%圖所示關 係,在第33圖和第34圖所示關係中,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π沿光軸 34 1269903 方向的相對位置關係被準確禮定,在第35圖和第36圖所示關係中,因為 該組三個接合凸起i5b在光轴方向的位置和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在 光軸方向的位置分別不受到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限制,使得第三外 透鏡筒15與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接合在光軸方向帶有間隙,並且螺 環18與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接合在光軸方向也存在間隙,所以第三、 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的軸向位置只能粗略確定。在第%圖和第%圖所 不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接合在該組三個傾斜槽说内的狀態下,由 於變焦透鏡71不再處於準備攝影狀態,因此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以各 自在光軸方向上位置不必精確確定。· 從上述描述中可以理解,在變紐鏡71的本實施射,具有該陽螺旋 面18a和陰螺旋面22a (它們具有分別形成在螺環18和固定透鏡筒^的徑 向相對的外周和内周表面的數個陽螺紋和陰螺紋)的簡單機構、一組三個 轉動滑動凸起、-組三個傾斜槽瓜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如的簡單 機構’月b夠使螺ί辰18貫現轉動前伸和轉動回縮的操作,其中螺環18轉動 的同時沿光軸方向前移或後退,以及使螺環18實現固定位置的轉動操作, 其愧環18在預定的軸向固定位置處轉動,而不會相對於固定透鏡筒沿光 軸方向移動。採用螺紋(陽螺紋和陰螺紋)配合結構通常能夠實現兩個I φ 元件士螺環18和m疋透鏡筒22之間的簡單§&合,該配合在相對於其中一 個環元件鶴另-環元件時財可#的精度。❹卜,—組三鋪動滑動凸 起和-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用於使螺環18在螺紋不能夠達到的軸 向固疋位置處轉動’也構成了一個類似上述採用螺紋配合結構的簡單凸起 才曰、構此外組二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 $成在螺%、18和固疋透鏡筒22的外周和内周表面上,該外周和内周表面 上還加工有陽螺旋面18a和陰螺旋面公。這樣在變焦透鏡了丨内安裝一組 35 1269903 間。因此=凸起⑽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耻就不需要額外的安裝空 而執行的上述緊凑和低成本的結構實現由螺環18的轉動 w _轉__作和在SI定位置的轉動操作。 U輪28在光轴方向具有足夠的 輪收在光軸方向的位置如18的秘齒 在螺产心— Ρ足以保持它們之間的接合。因此, -^修轉輪伸/轉_縮操作和在111定位置_動操作中,作為 “的魏齒輪28始終能夠將轉動傳遞給螺環.因此,在該實 ===能夠獲得—種簡單和緊凑的轉動傳遞機構,其提供將轉 产: 運動’並且可以高精度地驅動螺環18以及位於螺 圖和第32圖所示’陰螺旋面18a的每個轉動滑動凸起_ 18a &_高’因此_組三個傾斜槽22C和一組 -轉動糊狗輸剩㉟㈣嫩蝴。另一方面, 定透鏡筒22支撐’以便形成在變焦齒輪28周圍的輪齒從 接合的峡透鏡筒22的内周表面(從陰螺旋面22a的齒面) 徑向朝内突出’該環形齒輪形成在陽螺旋面收的每個軌的外汾面上 的輪齒位於透鏡筒轴功周圍相同的環形區域(徑向區域)。但是',.變r齒 輪28與-組二個轉動滑動凸起撕的移動路徑並不交疊,這是因為變隹齒 輪28位於固定透鏡筒22圓周方向的—組三個傾斜槽故中的兩個之間、, 以及因為變焦齒輪28安裝在光轴方向上與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创的位置 不同的-個位置上。因此,即使與—組三個傾斜槽22c或一組三個轉動滑 動槽職合,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也不會與變焦齒輪Μ發生干涉。 通過減少齒輪28的輪#從峡透鏡筒22關表面的凸起量(從 36 1269903 陰螺旋面22a的-個_,使變焦齒輪28的齒高比陽螺旋面版的齒高 小,能論止-組三個轉動義凸起和齒㈣相互干擾。但是, 在此情況下,變焦齒輪28的輪齒與陽螺旋面此的輪齒的喷合量小,使得 當螺環18在軸向固定位置轉純_獲得穩定的轉.換言之,如果陽螺 旋面18a的齒高增加,而不改變每個轉動滑動凸起观的凸起量那麼固 定透鏡筒22的直徑以及變焦齒輪28與透鏡筒轴初之間的距離都將相應增 加。這使變焦透鏡7i的直徑增加。因此,如果改變陽螺旋面版的齒高或 者-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在螺環18徑向上的凸起量,以防止一組三個 轉動滑動凸起18b和變錢輪28之間的相互干涉,那麼螺環職不能夠 被穩定地驅動;此外,也不能充分減少變焦透鏡筒71的尺和相反,根據 第27圖至第3〇圖所示的變焦齒輪28和_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的構 造,可以毫無問題地防止-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和變焦齒輪28之間的 相互干涉。 在變焦透鏡71的本實施例中,在—個時刻在一個軸向固定位置處轉 動,而在另-時刻沿光軸方向轉崎伸或回縮的變紐鏡^被分成兩個部 分:第三外透鏡筒15’以及可以沿光軸方向相互_移動的螺環18。此外, 借助三個壓縮盤簧25的彈性力分卿第三外透鏡筒15的_組三個接合凸 起15b壓靠於-組三個轉動滑賴22d _前導向表面22从上,並且將 螺環18的-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分別壓靠於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咖 内的後導向表面22d.B上,齡第三外透鏡筒15和固定透鏡筒22之間的 間隙以及螺環18和固定透鏡筒22之間的間隙,使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 18 /σ光軸方向彼此朝相反的方向偏離。如上所述,一組芏個轉動滑動槽 和-組二轉麟動凸起18b是驅域構的元件,帛於在軸向蚊位置處 轉動螺環18 ’或者在沿光軸方向推動螺環18關時轉動螺環18,它們也 37 1269903 用做消除上述間件。這將減地、透鏡71的元件數量。 外透盤* 25被壓縮和保持在作為整體繞透鏡筒軸初轉動的第三 18 __之心_臟71 ^韻鏡筒22 二纽置的—侧於容納消除間隙的三個壓縮盤簧Μ的附加空間。此 ’:組二個接合凸起说分別容置在一組三個接合槽脱内。這就節省 弟二外透鏡筒15和_ 18之間連接部分的空間。
*如上只有當魏透鏡?1處神備狀糾,三侧縮盤菁才 又至J大的,縮,給-組三個接合凸起说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施 ^艮強的彈貫力。亦即’當變焦透鏡71沒有處於準備拍照的狀態時,例如 處於回縮狀態時,三個壓_簧25沒有受職大的_,不能給一組三個 接。凸起15b和-組二轉動滑動凸起⑽提供很強的彈簧力。這使得在 變焦透鏡71從回縮狀態轉變為準備顧狀態的綱尤其是在開始驅動透 鏡筒内的變焦透鏡進行前伸操作時,能夠減少施加在變紐鏡Η的相關移 動部件上的負載,同時還提高了三個壓縮盤簣25的耐久性。
在拆卸變焦透鏡71時首先使螺環18和第三外透鏡筒15脫離連接。下 面將描述-麵於絲和物變焦魏Ή的變焦顧安錢構,以及與螺 環18和第三外透鏡筒15相連接__、透鏡安韻翻主要元件。 如上所述’固定透鏡筒22設置有徑向穿透固定透鏡筒22的止擋件插 孔22e,該孔從固定透鏡筒22的外周表面通到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之 中-個的絲面。固定透鏡筒22在其靠近止擋件插孔办的一個表面上, 設置有-個螺孔22f和-個止擋件定位凸起吻。如第q圖所示,固定於 固定透鏡筒22上的止擋件26設置有一個沿固定透鏡筒22糾周表面伸出 的臂部26a ’和從臂部26a徑向朝内凸出的前述止擋凸起2你。在止撐件% 的-端設置有-個插入安裝螺針67的插孔26c,在其另一端還設置有—個 38 !269903 勾部26d。如第41圖所示,通過將安裝螺釘67穿過插孔26c旋入螺孔22f 内,勾部26d與止擋件定位凸起22g接合,將該止擋件26固定於固定透鏡 筒22上。在止擋件26以這種方式固定於固定透鏡筒22的狀態下,止擋凸 起26b位於止擅件插孔22e内,以使止擋凸起26b的頂端伸入到一組三個 轉動滑動槽22d中一個特定的轉動滑動槽22d内。該狀態表示在第37圖内。 注意,固定透鏡筒22未表示在第37圖中。 固定透鏡筒22在其前端,三個轉動滑動槽22(1的前壁上設置有三個插 入/可拆卸孔22h,通過這些孔,固定透鏡筒22d的前端分別與三個轉動滑 動槽22d在光軸方向相通。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之中的每一個孔都有一 個足夠的寬度,能夠使三個接合凸起15b中相連接的一個凸起沿光轴方向 插入到泫插入/可拆卸孔22h内。第42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位於第25圖和 第29圖所示的遠攝端時,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的其中一個和周邊部分。 從第42圖可清楚看到,在變紐鏡力位於麵端的情況下,因為一組三 個接合凸起15b和三傭人/可拆卸孔22h分卿沿光軸方向對齊(如第犯 圖所不的水平方向),所以,這三健合凸起15b不能夠從三轉動滑動槽 22d通過這三個插入河拆卸孔22h朝變焦透鏡71的前面拆卸。儘管在第二 圖中只表不了三個插入河拆卸孔中的一個,該位置關係對其餘的兩個插入/ 可拆卸孔22h也成立。另一方面,當變焦透鏡71位於第24圖和第a圖所 示的廣角端時,這三個接合凸起15b分別由三個插入河拆卸孔孤定位, 而不是由第25圖和29所示的變焦透制位於遠攝端時的三個接合凸起说 定位。這意味著當變焦透鏡?1處於準備照相狀態時,即當變焦透鏡W位 於廣角端和遠攝端之間的焦距時,該組三個接合凸起⑽不能夠分別通過 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11從三個轉動滑動槽创中拆卸。 為了使二個接合凸起151)和三個插入河拆卸孔謎在第42圖所示變焦 39 1269903 透鏡71位於祕端的㈣下’在絲方向成—條直線,需要使第三外透鏡 筒15進v按,、?灰·^焦透鏡71的前面看去逆時針方向與螺環π 一起轉 動,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 (第C圖上部所示)轉動一轉角(拆浦角) Rtl (見第42圖)。但是’在第41圖所示的止擋凸起2你插入止擋件插入 孔22e的狀悲下’如果第二外透鏡筒15沿從變焦透鏡π前面觀察的逆時 針方向,與螺環18 一起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轉動一轉角(許可轉角)尬 (見第42圖)’且该轉角小於第42 gj所示狀態下的拆却轉角如,那麼, 在第42圖所示的變焦透鏡71位於遠攝端狀態下,形成在三個轉動滑動凸 起18b之-上的接合表面.£與止擋件%社撐凸起挪接觸防止第 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進一步轉動(見第37圖)。由於許可轉角⑽小 於拆卸轉角Rt2,因此二個接合凸起155和三個插入/可拆卸孔不能夠在光 軸方向分別對齊,使得不能夠分別從三個轉動滑動槽22d通過三個插入/可 拆卸孔22h拆卸該組三個接合凸起15be即,儘管該組三轉動滑動槽挪 的端部分別通過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與固定透鏡筒22前部相通,用做安 裝/拆卸部分’但是只要止擋件26保持固定於固定透鏡筒22上,其中止擋 凸起26b在止擋件插入孔22e内,那麼第三外透鏡筒15就不能夠同螺環一 起轉動到-恤置,而這恤置是雜三個接合凸起15b分駭位於該組 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端部的位置。 在拆卸變焦透鏡71的操作中,首先需要將止擋件26從固定透鏡筒22 拆下。如果拆下止播件26,那麼止播凸起26b就從止擔件插孔22e中露出。 旦止擋凸起26b從止擋件插孔22e露出,那麼可以將第三外透鏡筒15和 螺環18 —起轉動拆卸轉角Rtl。在變焦透鏡71位於遠攝端狀態下將第三外 透鏡筒15和螺環18 -起轉動拆卸轉角Ru,使第三外透鏡筒ls和螺環18 置於它們各自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 (以下稱為安裝/拆卸角位置)的特定轉 1269903 動位置,如第26圖和第63圖所示。第26圖和第30圖表示第三外透鏡筒 15和螺環18已經從變焦透鏡71位於遠攝端狀態被一起轉動了拆卸轉角
Rt卜從而被定位於各自的安裝/拆卸角位置時,變焦透鏡71的一種狀態。 在變焦透鏡的該狀態下,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定位於各個安裝/拆卸 角位置,該狀態以下稱為安裝/拆卸狀態。第43圖表示上面形成有三個插入 /可拆卸孔22h的固定透鏡筒22的一部分以及處於能夠被安裝/拆卸狀態的 周邊元件部分。從第43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 環18已經如第43圖所示轉動了拆卸轉角Rtl,那麼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 和形成在一組二個轉動滑動凸起18b上的三個接合槽i8e將在光軸方向上 對齊,以便將容納在三個接合槽18e内的該組三個接合凸起丨允通過三個 插入/可拆卸孔22h分別從變焦透鏡前面拆卸下來。即,第三外透鏡筒15 能夠從的前面將其從該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從一組三健合槽脱 上分別將-組三個接合凸起15b拆卸下來,使得第三外透鏡筒15的該組三 個接合凸起15b和螺環18的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脫離三個壓縮盤菁 25的彈篑力,該壓縮盤簀25用於使該組三個接合凸起⑸和該組三個轉動 滑動凸起18b沿光軸方向朝相反的方向彼此偏移開。同時,三個轉動滑動 凸起撕的-铜於消除第三外透鏡筒15和固定透鏡筒22之間的間隙以 及螺% 18和固疋透鏡筒22之間的間隙的功能被取消了。當該組三個接合 凸起15b分別接觸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的端部(第^ 賴15和螺環18 —触糊定侧22沿從變焦透鏡71 :面看去的逆時針方向充分轉動,即如果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 轉動到各_鱗卸驗置,職三贿_⑸ 拆( 孔22h將在光抽方向自動對齊。 描入/T拆卸 41 1269903 儘管當被轉動到第26圖和第30圖所示的安裝/拆 透鏡筒15能夠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但是通過-組相對轉動^外 =_續丨㈣心说__輪心m 二二 鏡筒15仍然與第一線性導向環14接合。如第14圖 向環14的特疋轉動位置時,該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可以通過 孔14h沿光軸方向分別從環向槽14d上拆卸下來。 第44圖至第47圖是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一線性導向環M的展開圖,表 不在不同狀悲下它們之間的連接關係。具體而言,第44圖表示在變焦透鏡 71處於回縮狀悲(對應於第23圖和第27圖中每幅圖中所表示的狀態)時, =5= ’帛项目職輪起⑽侧軸沿環向形成 一雜¥向環14上,其卡第二組中的一些相對轉動導向凸起触另 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的環向寬度不同。冊,該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 以不規則的間距沿環向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其中—些相對轉動導向 凸起15d與另-組轉動導向凸起的環向寬度不同。第三外透鏡筒μ在後端 設置有多個插入河拆卸孔15g,只有當第一線性導向環14位於相對於第三 外透鏡同15的特定轉動位置時,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⑷可以通過孔 啤沿光軸方向分別從環向槽15e拆卸下來。同樣,第一線性導向環Μ的 前端設置有多個插入/可拆却孔14h,只有當第三外透鏡筒u位於相對於第 第三外透鏡筒15彳ϋ性導向卵之間的連接雜,細圖表示當變焦 透鏡71處於廣角端(對應於第24圖和第28圖中每幅圖中所示的狀態)時, 第二外透鏡筒15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連接狀態,第46圖表示當變焦 透鏡71處於遠攝端(對應於第25圖和第29圖中每幅圖所示的狀態)時,第 三外透鏡筒15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連接狀態,第47圖表示當變焦透 鏡71處於安裝/拆卸狀態(對應於第26圖和第3〇圖中每幅圖所示的狀態)時, 42 1269903 第三外透鏡m5和第-雜導向_之間_合錢。如第μ圖至第47圖 所示,由於—些第二组的相對導向凸起i4e和—些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分 別接合在環向槽15e和環向槽14_,目此當魏魏取於制端和遠攝 端之間或者甚至在廣角端和回縮位置之間時,所有的第二組姉導向喊 He和相料向⑽5d不制時分騎過乡傭人河拆細&和多傭 入/可拆卸孔14h沿光轴方向插入環向槽15e和環向槽⑷内,或者從中拆卸。 只有當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_起轉_已經拆除止擋件㈣糊和第 63圖所示的各個安裝/拆卸角位置時,第:組相對轉動導向凸⑽到達環向 槽以内的各個特定位置,在該位置處,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和多個 插入河拆卸孔15g在光軸方向對齊,同時,— 環向槽14d_雜特定位置’在此位置處,触相對轉鱗向凸起i5d和 多傭入/可拆卸孔1411沿光軸方向對齊。如第47圖和第兄圖所示,這樣就能 夠從第-雜導向環Η的前面從該環上拆卸第三外透鏡筒⑴注意,在第 _中沒有表示固定透·22。如果拆除第三外透鏡郎,麵要保持在 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之_三個壓贿簧25就暴露於·透鏡71的外 側,因此也能夠被相應拆卸(見第39圖和第兄圖)。 因此’ %果在止播件已經被拆除後,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π一起轉 動到第26圖和第63圖所示的各個安裝/拆卸角位置,那麼第三外透鏡筒⑽ 能夠同時從固定透鏡筒22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上拆除。換句話說,止撞件 26用做-種轉練繼置,用於_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職透鏡筒轴 Ζ0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的轉動範圍,使得變焦透顧正常工作狀態時第 三外透飾利賴不能夠-起轉_它够自的安鱗㈣位置。從 上述描述中可以理解’由-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 创和-組王麵斜槽瓜触料向結構醉而緊凑;耕,巧該導向 1269903 結構中增加止餅26,職第三外透鏡糾和縣職變焦透轴相 ^於固定透顧22_紐_受職格的關,使得變紐彻處於正 常工作狀態時’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不能夠一起轉動到的它們各自的 安裝/拆卸角位置。 從變焦透鏡71拆卸第三外透鏡筒15,使得能夠進一步拆卸變焦透鏡 7卜下面描述其拆却方式。如第9圖和第1〇圖所示,第三外透鏡郎的前端 設置有-個最前面的嶋_h,其徑_内凸起,·—組六個第二線性 導槽14g的前端。第二外透鏡筒13的—組六個徑向凸起以分別與_組六個 第二線性導槽14g接合,由於最前面的内法蘭15h防止分別從一組六個第三 · 線性導槽14g中拆卸-組六麵向凸起…,在第三外透鏡郎和第一線性 導向環14彼此連接的狀態下,第二外透鏡訪不能夠從變焦透鏡71的前面 拆卸。因此’-旦第三外透鏡筒15已經拆竹來,那舰能触第一線性 導向壞14上拆卸第二外透鏡筒13。但是’如果不連續的内法紙保持與凸 輪環11的不連續的環向槽llc接合’那麼第二外透鏡筒13就不能夠沿光轴方 向從ώ輪環11上拆卸。如第2〇圖所示,不連續的内法蘭以形成—個不連續 的槽,該槽沿第二外透鏡筒13的環向不制隔地_。另—方面,如第Μ 圖所示’凸輪環U的外周表面設置有一組三個徑向向外凸起的外凸起W· 同時’只在-組三辦凸起llg的各辦表面上形成有不連續的環向槽山。 在三個外凸起llg中的每個外凸起上設置有不連續的環向槽iic,並且在該外 &起llg的前端開有-傭入/可拆卸孔llr。這些插入/可拆却孔iir不等間隔 地設置在凸輪環11的環向。 第52圖至第55圖是凸輪環η、第一外透鏡筒12和第二外透鏡筒13的展 開圖,表料-外透鏡扣和外透鏡筒13與凸輪_在不·態下的連接 關係。更具體而言,第52圖表示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對應於第_ 44 1269903 和27中每幅圖所示的狀態)時,第一外透鏡筒12和外透鏡筒13與凸輪環η 的連接狀怨,苐53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對應於第24圖和第π 圖中每幅圖所示的狀態)時,第一外透鏡筒12和外透鏡筒13與凸輪環11的 連接狀態,第54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遠攝端(對應於第25圖和第29圖 中母幅圖所示狀態)時,第一外透鏡筒12和外透鏡筒π與凸輪環丨丨的連接 狀態,第55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安裝/拆卸狀態(對應於第26圖和第3〇 圖中每幅圖所示狀態)時,第一外透鏡筒12和外透鏡筒13與凸輪環丨丨的連 接狀態。如第52圖至第54圖所示,由於不連續内法蘭13c中的一些部分與不 連續環向槽11c中的至少一部分相接合,因此當變焦透鏡71位於廣角端和遠修 攝端之間時,或者甚至當其位於廣角端和回縮位置之間時,第二外透鏡筒 13不能夠沿光軸方向從凸輪環η上拆卸下來。只有當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 環18—起轉動到第26圖和63所示的各個安裝/拆卸角位置時,第三外透鏡筒 15的轉動才能使凸輪環η轉動到一個特定的轉動位置,在該位置處,第二 外透鏡筒13的不連續内法蘭13c的所有部分都分別正好與三個插入/可拆卸 孔Ilf或三個外凸起llg間的三個環向間隙對齊。這樣就能夠如第55圖和第57 圖所示的那樣從凸輪環11的前面將第二外透鏡筒13從凸輪環^上拆卸下 來。 籲 此外’在第55圖所示的變焦透鏡71處於安裝/拆卸狀態的狀態下,第一 外透鏡闾12上的一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分別位於靠近一組三個外凸輪槽 11b前開口端,以便能夠如第58圖所示從變焦透鏡71前面拆卸第一外透鏡筒 12。此外,在如第2圖所示鬆開兩組螺釘64,拆下固定環3之後,能夠將第 一透鏡組調節環2從第二外透鏡筒12上拆下來。之後,也能夠從第一透鏡組 调節環2前面將該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支撐的第一透鏡框1從該第一透鏡組 調節環2上拆卸下來。 45 1269903 儘管在第测所示狀態下,第—線性導向環Μ '螺·、凸輪環U和 ^輪環u内的其他-些树,比如第二透鏡組移動框8仍祕留在固定透鏡 筒22内’但可以根據需要進-步拆卸M、透鏡7卜 —如第57®和第所示,如果第三外透鏡m5由從岐透鏡筒22充分 向前伸出_紐鏡71上拆卸下來,那舰可崎卸三組敝似中的每一 個。之後’如第59圖所示,如果_組三個從動滾独與―組三個螺釘瓜一 起拆却下來’那麼由枚紐鏡巾再沒有元件能_擋凸輪環Η沿光轴 方向相對於第-線性導向環14向後軸,因此就可峨第—線性導向環Μ 後面將凸輪環11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丨。的組合件從第一線性導向環Μ上拆# # 下來。如第15圖和第糊所示,與每對第—線性導向環⑷相連接的相關分 又喊l〇a的該對徑向凸起與每對第一線性導向環14f的前端相接合,直中每 -前端都形成-個封閉端,而每—後端都在第—線性導向賴的後端作為 開口端。因此,&輪壞11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G的組合件只能從第—線性導 向續14的後面從該第-線性導向環上拆卸下來。儘管第二線性導向環⑺和 凸輪環11彼此連接,其中環部丨_不連續外邊緣接合在不連續的環向槽❿ 内’能夠繞透鏡筒軸Z0相互轉動’當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和凸輪環^它們之 間相互處於-個特定轉動位置時,第二線性導向環師凸輪環u可以如幻 _ 圖所示那樣彼此脫開。 當第二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起轉動到如第26圖和第63圖所示的各個 女裝/拆卸位置時,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81>1可以沿光軸方向從凸輪環U 前面從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lla-Ι中拆卸下來,同時,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 件8b_2分別位於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lla_2的前開口端部山办。因此,第一 透鏡組活動框8能夠如第3圖所示從凸輪環η的前部從該凸輪環上拆卸下 來。由於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lla_2的前開口端部lla_2x是一個沿光轴方向 46 1269903 延伸的線⑽,所以不管&線性導向環ig是否沿光軸方向線性導向第二 透鏡組移動框8,也就是說,不管雜三赠凸輪鶴和該組三個後 凸輪從動件8b_2是否分別接合在三個前内凸輪槽叫和三個後内凸輪槽 lla-2内,第一透鏡組移動框8都能夠從凸輪環丨丨前面從該凸輪環上拆卸下 來。在第测所示凸輪環帥仏線性導向環聰留在第_線性導向環^ 内的狀態下,只能拆卸第二透鏡組移動框8。 在鬆開-組螺釘66後,將該對第二透鏡框支撑板36和37拆卸下來,(見 第3圖),隨後,就能夠將樞軸33和第二透鏡框6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拆 下。 _ 除了位於凸輪環11内的元件,螺環18也能触@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 來。在此情ί兄下,在CCDS架21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之後,螺環18 k女衣/拆卸角位置沿透鏡筒回縮方向轉動,使其從固定透鏡筒Μ上拆卸下 來。在透鏡筒回縮方向轉動螺環18使得三個轉騎動凸起勘從該組三個轉 動滑動槽22d回移進入該組三個傾斜槽22c内,使陽螺旋面版與陰螺旋面咖 响合,從而使螺環18繞透鏡筒軸Z0轉動的同時後移。一旦累環峨移超出 第23圖和訪騎示位置,黯馳三轉騎動凸起娜就錢分別從三 麵斜槽22c的後開口端部22c_x從該三/[固傾斜槽2^上拆卸下纟,同時使陽 _ 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22a脫離。這樣,螺環職能夠與線性導向環14一起從 固疋透鏡甸22的後部從該固定透鏡筒上拆卸下來。 螺環18和線性導向環14通過第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_與環向槽% 的接合而彼此接合。與第二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e類似,第—組相對轉動導 向凸起14b沿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環向不等間隔地形成在其上上,其中第一 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中的-些凸起的環向寬度與另_些不同。螺環以的 内周表面設置有多個插入/拆卸槽18h,只有當第一線性導向環M相對於螺環 47 1269903 18位於特定轉動位置時,第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才能夠通過槽18h沿 光軸方向進入螺環18。 第18圖至第51圖表示第一線性導向環14和螺環18的展開圖,表示在不 同狀態下它們之間的連接關係。具體而言,第48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
回縮狀態(對應於第23圖和第27圖中每幅圖所示狀態)時,第一線性導向 環14和螺環18之間的連接狀態,第49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對 應於第24圖和第28圖中每幅圖所示狀態)時,第一線性導向環14和螺環18 之間的另一種連接狀態,第50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第25圖和第29圖所 示的遠攝端時的連接狀態,第51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安裝/拆卸狀態時 (對應於第26圖和第30圖中每幅圖所示狀態),第一線性導向環14和螺環18
之間的另一種連接狀態。如第48圖至第51圖所示,當變焦透鏡71位於回縮 位置和安裝/拆卸狀態的位置之間,其中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獅位於第 圖和第63®所示的各個安裝/拆卸肖位置,這時,财的第―組相對轉動導 向凸起Mb不能夠同時分別插入多飾入河拆卸槽職中或從中拆卸下來, 這樣就不能夠使螺賴和第_線性導向賴在雜方向彼此雌。只有當 螺賴進-步沿透鏡筒回縮方向(在第侧中向下的方向)轉動到第侧 所不的超出螺雜回縮位置的一個特定轉動位置時,第一組相對轉動導向 凸起Mb才能朗時分雜人多個插人/拆卸槽撕中或財拆卸下來。在螺 卿轉動職特定位置之後,相對於第―__怕前(在第侧至 =圖中向謝肖)糊彻,使帛—蝴_編起撕分別從 = 勸槽18嫌部驗置上脚下來。齡之,能夠改 2-梅向卿螺環18之間的連接結構,使所有 向凸起職夠在螺卿線性導_4位於上 光抽樹瑪難_18,在增==; 48 1269903 和線性導向環14能夠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 接合在第二外透鏡筒15的環向槽i5e内的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μ。 沿光軸方向形絲第-線性導向環14上的第一組相對轉料向凸起撕的 珂面。如上所述,第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在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不同 每向位置形成環向加長凸起,同時第二_對轉動導向凸起…在第一線性 導向環14的不同環向位置處形成環向加長凸起。更具體而言,儘管第一組 相對轉動導向凸起Mb的各個位置與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的位置在 第-線性導向環Η的環向並不重合,但是如第15圖所示,第一組相對轉動 導向凸起Hb和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Mc的凸起數量、凸起間隔和對應 · 凸起的環向寬度彼此相同。即,第二_對轉動導向凸起14e和多個插入/ 拆卸槽勘之_有-健定的相對轉練置,在雜置處,^組相對轉 動導向凸起14c和多個插入/拆卸槽18h能在光軸方向彼此脫離開。如果在第 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c和多個插入/拆卸槽碰處於這種特定相對轉動位 置的狀態下,從第一線性導向環14朝前移動螺環18,那麼每個相對轉動導 向凸起14c都能夠從對應的插入/拆卸槽18h的前端插入到該插入/拆卸槽碰 中,因此也同樣能夠從相同的插入/拆卸槽18h的後端從該插入/拆卸槽丨肋中 拆卸下來’從而能夠將螺環18從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前面從該第一線性導 向%14上拆卸下來。因此,每個插入/拆卸槽18h的前端和後端都分別形成開 口端,從而使相連接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c沿光軸方向穿過該插入/拆卸槽 18h而通過螺環18。 即,直到螺環18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下,並相對 地轉動一個預定的轉動量時,螺環18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才能夠處於脫離 狀態。換言之,當拆卸第三外透鏡筒15時,螺環18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彼 此接合’並被支撐在固定透鏡筒22内部。由於不允許第一線性導向環14脫 49 1269903 離接合,因此安裝過程方便。 «上述内容可以理解,在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在止擋件26已經從 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之後,執行轉動前伸/轉動回縮操作和固定位置轉 動操作的第三外透鏡m5,可以通過將第三外透鏡筒15和_18 一起轉動 到第26圖和第63_示的各個安裝/拆卸角位置而容鋒從變鱗鏡71上拆 卸下來,第26圖和第63圖所示的安裝/拆卸角位置不同於它們在變焦範圍或 回縮細⑽自的任何位置。此外’通過從魏透鏡财拆去第三外透鏡 筒15 ’可以取消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的消除第三外透鏡筒15和固定透鏡筒 22之間間隙和職18和固定透鏡筒22之___。此外,當懸透鏡 _ 71處於能夠在變焦透鏡上插入或拆卸第三外透鏡郎的安裝/拆卸狀態 時’在第三外透鏡郎從變f、透鏡μ拆卸下來之後u卜透鏡筒13、 第-外透鏡m2、凸輪環丨卜第二透敎活動框8和其他元件也都處於它們 各自的安裝_卩位置,也能夠—健—働從魏透彻拆卸下來。 儘管上面只描述了魏透鏡?1的物,但是也可錢行與上述拆 卸過程相㈣過程’如魏透鏡71的安裝難。這觀善了組裝變声透鏡 71的可操作性。
下面將主要參照第60圖至第72圖描述與第三外透鏡郎(還有螺賴 相關的變焦透鏡71的另一個特點。在第6〇圖玲3圖中,線性導向獅 苐三外透鏡筒15以及用於偏移_組三做驗柱32的從祕置環箬η的一 些部分通常是看不見的(即假定由虛線表示),但是為了說明起見也用❺ 表示出來了。第_至第_表示勘部看哺三外透鏡郎和螺環_ 部分’因此’如第_和第65騎示的傾斜前端槽部分i4e_3_ 其他圖中的相反。 / k上述“述可以轉’在魏透鏡⑽本實施例巾,_倾固定透 50 1269903 鏡筒22 (即翻定透賴22側面看去㈣-可躺透賴)_可轉動透 鏡筒分成兩部分: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在下面的描述中,為了清楚 起見’在-些情況下(如見第23圖至第糊,第_至第62圖),第三外透 鏡筒丨5和^環IS被稱為可轉树鏡筒U。可轉紐鏡筒^的基本功能是將 魏傳遞給三搬動雜32,使三做動餘观透賴細)轉動。凸輪 %11文力’遠力使凸輪壤11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同時在光軸方向移動,經 過三健動雜32,_定的飾方式沿光财向移娜―㈣二透鏡組 LG1和LG2。與$組二個從動滚;(¢32即該組^轉動傳遞槽15f接合的可轉 動透鏡阂KZ的接合部分滿足下面將要討論的一些條件。 首先,與该組二個從動滾柱32接合的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15f的長度必 須對應於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在光軸方向的移動範圍。這是因為每個從動 滾柱32不僅經過第61圖所示崎應於變紐鏡·廣肖端驗置,在第6〇 圖所示的回縮位置和第62圖所示對應於變焦透鏡71遠攝端的位置之間繞透 鏡筒軸Z0轉動,而且由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相關傾斜前端槽部分丨如。移動 而相對於可轉動透鏡筒KZ沿光軸方向運動。 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基本作為一個整體:可轉動透鏡筒來操作。 這疋因為二對轉動傳遞凸起15a與三個轉動傳遞槽igd的接合分別防止第三 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相對轉動。但是,在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由於第 二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為了安裝和拆卸變焦透鏡71的目的而設置成分離的 元件,因此在每對轉動傳遞凸起15a和相關的轉動傳遞槽削之間,在轉動 方向(第66圖中所示的垂直方向)上存在小間隙。更具體而言,如第66圖 所示,形成三對轉動傳遞凸起15a和三個轉動傳遞槽I8d,從而使彼此平行 延伸的每個轉動傳遞槽18d内的螺環18的環向相對的兩側表面i8d-S之間的 環向空間WD1,稍微大於也彼此平行延伸的相關的每對轉動傳遞凸起15a的 1269903 相對端表面15a-S之間的環向空間WD2。由於該間隙的存在,當第三外透鏡 筒15和螺環18之中的-個相對於另一個繞透鏡筒轴z〇轉動時,第三外透鏡 筒15和螺環18相對於彼此繞透鏡筒軸zo作輕微轉動。例如,在第&圖所示 的狀怨下’如果螺環18相對於第三外透鏡筒15沿第65圖中箭頭舰所示的透 鏡筒前伸方向(第64®和第65®中向下的方向)轉動,那麼螺環18就相對 於第三外透鏡筒15沿相同方向轉動一個轉動量“NR”,從而使每個轉動傳遞 槽18d内的環向相對的兩個側絲18(^之一與第關所示的相關的轉動傳 遞凸起對以的相對端表面15a_S之中相對應的一個表面相制。因此,該組 三個轉動傳遞槽15f必須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使得不管每對轉動傳遞 凸起以和相_動傳顧18d之間存在關隙是否引祕三外透鏡筒帥 螺環18之_對轉練置的改變,都能触終沿光财向平滑地引導該組 三個從動滾柱。為了清楚起見,該間隙在附圖中被放大了。 在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沿光軸方向向後延伸的三對轉動傳遞凸 起15a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作為鶴三外透職15和縣聯合的接 a邠刀。在第二外透鏡筒15上形成三個轉動傳遞槽15f充分利用了三對轉動 傳遞凸起l5a的這種結構。更具體而s,每個轉動傳遞槽⑸的主要部分都形 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的㈣表面上,從而使三個轉動傳遞槽15f的環向位置 分別對應三對機傳遞凸起15a的環向位置。此外,每轉祕_15f的其 餘後端部沿絲方向朝航長,軸在侧的—對鶴傳遞凸起以的相對 導向表面15f-S (見第66圖)之間。 由於每個轉動傳遞槽15f只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因此在每個轉動 傳遞槽l5f内沒有形成嶋或紐,沒有形成—舰伸娜三外透鏡筒^和 螺%18上方的槽。即使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之間的相對轉動位置由於 每對轉動傳遞凸起15a和相應的轉動傳遞槽18d之間的間隙而稍微變化,每 52 1269903 個轉動傳柳5軸對導向表面15_形狀保持不變。因此,触三個轉 動傳遞槽所祕能触細方向平滑地導向她三織動滾柱η。 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15f通過充分利用三對分別沿光抽方向突出的轉動 傳遞凸起15a,能夠在光軸方向具有足夠的長度。如第_至第_所示, 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在光軸方向的移動範_ (見第侧)大於第三外透 鏡筒15的關表面上-倾域在方向的軸向長度(除了三對轉動傳遞 凸起15a) ’在該區域上可以形成沿光軸方向延伸的槽。具體而言,在第6〇 圖和第_所示離態,即魏透鏡71處於第_所示回縮織下,每個 從動滾柱32沿光軸方向向後移動到螺環18的前端和後端之間的―點 點)處。但是’因為三對轉_遞凸起15a需要分聰持接合在三個轉動傳 遞槽脱内,而每個轉動傳遞凸起以沿光軸方向向後延伸到螺賴的前端 和後端之間對應於回縮點的-點處,因此即使三個從動滾柱32被向後推到 各自回縮點,三個從動滾柱32也*夠與三個轉動傳遞槽⑸保持接合。因此, 即使與三個從動滾柱32接合(以導向三個從動滾柱32)的導向部分(三個 轉動傳遞槽15f)只軸在可轉紐賴KZ的第三外魏郎上,也能夠沿 光轴方向在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的整娜動範圍_向三做動餘 32。 即使向槽15e與第二外透鏡筒15内周表面上的每個轉動傳遞槽⑸交 叉,環向槽15e也不會破壞三個轉動傳遞槽15f的導向作用,因絲環向槽… 的深度比每個轉動傳遞槽15f的深度小。 第67圖至第68圖表示-個與第64圖至第66圖主要表示的上述結構相比 較的對比實例。在該對比實例中,前環15,(對應於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 的第三外透鏡筒15)設置有一組三個沿光軸方向線性延伸的轉動傳遞槽⑸, (在第67圖和第68圖中只表示了其中的一個),同時後咖,(對應於變焦透 53 1269903 鏡的本實施例中的螺環18 )設置有一組三個沿光軸方向線性延伸的延伸槽 18x。一組三個從動滾柱32’(對應於變焦透鏡71的本實施例中的一組三個從 動滾柱32)接合在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i5f’或該組三個延伸槽18χ内,從而 使每個從動滾柱32,能夠沿光轴方向在相應的轉動傳遞槽丨分,和相應延伸槽 18χ内移動。即,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可以在前環15,和後環18,的範圍 内延伸的一組三個槽内移動。前環15,和後環18,通過前環15,的多個轉動傳 遞凸起15a’和後環18’的相應的多個轉動傳遞槽18d,彼此接合,其中多個轉 動傳遞凸起15a’分別接合在各轉動傳遞槽内。多個轉動傳遞凸起15a,形成在 前環I5’面對後環I8’前表面的一個後端表面上,而多個轉動傳遞槽脱,形成鲁 在後環18’的前表面上。多個轉動傳遞凸起15a,和多個轉動傳遞槽丨如,之間 在轉動方向(第68®巾所示的垂直方向)上存在微小觸:。帛6γ圖表示三 個轉動傳遞槽15f,和三個延伸槽18χ沿光軸方向準確對齊的一種狀態。 在具有上述結構的對比實例中,在第67圖所示的狀態下,如果前環18, 相對於後環18,沿第68圖中箭頭施,所示的方向(第67圖和第關圖中向下的 方向)轉動,那麼由於多個轉動傳遞凸起以,和多個轉動傳遞槽撕,之間存 在的上述間隙,後環18,也沿相同的方向稍微轉動。這使得一組三個轉動傳 遞槽15f和-組三個延伸槽18χ不能夠對齊。因此,在第68圖所示的狀離下,· 在每個轉動傳遞操⑼,的導向表面和相應延伸槽18χ的相應導向表面之間產 生縫隙。隙會干擾每個從動滾柱32,在相應轉動傳遞槽⑸,和相應延伸 槽版内沿光軸方向的運動,不能夠保證每個從動滾柱^,平穩運動。如果該 縫隙變大,那麼每個從動滾柱%,有可能不能夠在相應轉動傳遞槽所,和相· 應延伸槽18x之間移動並跨過二者之間的邊界。 假定去除該組轉動傳遞槽15f,或該組延伸槽版,以避免在每個轉動傳 遞槽⑸,的導向表面和相應延伸槽版的相應導向表面之間產生縫隙,那麼 54 1269903 可能需要另一組轉動傳遞槽15Γ或延伸槽18x沿光軸方向加長。因此,前琿 15或者後環18’在光軸方向的長度將增加。例如,如果想要省略兮組延伸样 18x,那麼就必須朝前加長每個轉動傳遞槽15f,,加長的長度相應於每個= 伸槽18x的長度。這就增加了變焦透鏡的尺寸,尤其是增加了它的長产。 與該對照實例相反,在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沿光軸方向向後延 伸的三對_傳遞凸起15a形絲第三外透鏡筒15±,作魏第三外透鏡筒 15和螺環18接合的接合部分,該變紐鏡的本實施_伽是該組三個兄轉 動傳遞槽15f分別始終能夠平穩地沿光轴方向導向三個從動滾柱力,並在該 組三個轉動傳遞槽15f内不會產生任何縫I此外,職焦透鏡的本實施例 的另-個優點是:不需要沿光軸方向向前加長第三外透鏡筒15,每一轉動 傳遞槽15f就可以具有足夠的有效長度。 當變焦透鏡71位於廣角端和回縮位置之間時,對該組三個從動滾柱施 加-個方向的力’使它們繞經過—組三個轉動傳遞槽15m透鏡筒轴z〇轉 動,將引起凸輪環η繞透鏡筒軸Z0轉動,並由於該組三個從動滚柱32分別 與該組三個通槽He的前端槽部分14e_3接合而同時沿光軸方向轉動。當變焦 透鏡71位於變錄圍㈣’由於敝三做紐柱财別與触三個通槽 ㈣前環向槽部分_接合,凸輪_在軸向固定位置處轉動,而不沿光 軸方向軸。由於凸輪在變紐彻準舰相驗態下在軸向固定位 置處轉動,因此凸輪·必須沿光軸方向準確定位於—個就位置處,以 確保變紐鏡⑽可鑛透餘如帛—透触LG1和帛二透敝lg2的光 學精度。儘管在祕在沿光軸方向的軸向蚊健處轉⑽凸輪環u 在光軸方向驗置由驗三個從驗柱32分顺触三個通槽^的三個 刖%向彳”卩刀14e-l的接合確定’但是’在三個從動滾柱32和前環向槽部分 He-i之間存在_,從而使三個從域_能夠分別在三個通槽a的三個 55 1269903 前環向槽部分14e-i内平穩地移動。因此,當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接合 在該組三個通槽14e的三個前環向槽部分I4e-1内時,就必須消除由間隙引起 的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和該組三個通槽14e之間的空隙。 用於消除空隙的從動偏置環簧17定位於第三外透鏡筒15内,該從動偏 置環簧17的支撐結構表示在第33圖、第35圖、第63圖和第69圖至圖第72圖 中。最前部的内法蘭l5h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從第三外透鏡筒15内周 表面的前端徑向向内延伸。如第63圖所示,從動偏置環簧17是一個不平整 的環形元件,設置有多個沿光軸方向彎曲的能夠沿光軸方向彈性變形的彎 頭。更具體而言,從動偏置環簧17的佈置應當能夠使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 起Ha沿光軸方向定位於從動偏置環簧17後端。從動偏置環簧17設置有一組 三個沿光軸方向向前突出的前凸弧形部分17b。三個前凸弧形部分17b和三 個從動壓制凸起17a交替設置,形成第4圖、14和63所示的從動偏置環簧17。 從動偏置環簧17佈置在最前部内法蘭15h和多個相對轉動導向凸起i5d之 間,處於輕微受壓狀態,以便不會從第三外透鏡筒15内部脫離該透鏡筒。 如果該組三個前凸5瓜形部分17b被安裝在最前部的内法蘭15h和多個相對轉 動導向凸起15d之間,同時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和該組三個轉動傳遞 槽15f沿光軸方向對準,那麼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分別接合在該組三個 轉動傳遞槽15f的各個前部,並因此得到支撐。當第一線性導向環14不連接 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時,每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在光軸方向都與第三外透鏡 阂15的隶前部内法蘭15h間隔開足夠的距離,如第72圖所示,以便能夠在一 定程度上在相應的轉動傳遞槽15f内移動。 當第一線性導向%*14連接於第二外透鏡筒15上時,從動偏置環簧17的 該組三個前凸弧形部分17b由於受到線性導向環14的前端的向前壓制而朝 最前部内法蘭15h變形,使該組三個前凸弧形部分17b的形狀接近平面形 56 1269903 狀。當從動偏置環簧π按贼種方式變科,第—線性導向環14由於從動 偏置環簧17的彈性而朝後偏移’從而固定第—線性導向環14在光軸方向上 相對於第三外透鏡筒15的位置。同時,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環向槽⑽内的 前導向表面壓靠在多個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5d的_前表面上,而第二組相 對轉動導向&起Me的各個後表·光軸方在第三外透鏡郎的環 向槽15e内的後導向表面上’如第69圖所示,時,第—線性導向環14的前 端沿光軸方向位於最前部内法蘭15h和多個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5d之間,而 從動偏置環簣17的該組三個前凸弧形部分17b的前表面並不完全與前内法 蘭15h壓制接觸。因此,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確保在該組三個從 動壓制凸起Ha和t前部内法蘭15h之間的微小間距,從而使每個從動壓制 凸起17a在相應轉動傳遞槽15f内沿光軸方向移動在一定長度。此外,如第% 圖和第69圖所示,織延伸的每個從動壓制凸起m的頂端(沿光轴方向的 後端)位於相應的徑向槽14的前環向槽部分丨如—丨内。 ”在第60圖和第64圖所示的變焦透鏡Ή處於回縮狀態下,從動偏置環 簧17不接觸除第-線性導向環14之外的任何元件。同時,儘管接合在該 組三個轉動傳遞槽15f内’但是由於每個從動滾柱32接合在相應的後環向 槽P刀14e 2内,而疋位於其後端附近,因此該組三個從動滾柱μ仍然分 別遠離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 沿透鏡筒前伸方向(如第侧至第糊中向上的方向)轉動第三外透 鏡筒I5 ’使仔雜二個轉動傳遞槽15f分別朝上推動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 如第60圖和第69騎示’將相應通槽内的每個從動滾柱%從後環向槽部 刀e 2私動到傾斜兩编槽部分14e-3。由於每個通槽丨如的傾斜前端槽部分 e 3/σ個方向延伸,該方向上在第—線性導向環μ環向有—個元件,光 軸方向有-個元件,因此當從動滾柱%在相應通槽…的傾斜前端槽部分 57 1269903 14e-3内朝前環向槽部分14e_i移動時,每個從動滾柱32沿光軸方向逐漸朝前 移動。但是,只要從動滾柱32位於相應通槽l4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14e-3内, 那麼從動滾柱32總是遠離相應壓制凸起17a。這意味著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 根本就沒有被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分別偏置。然而,由於當每個從動 滾柱:>2分別接合在後環向槽部分14e_2或相應通槽14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 14e_3内,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或從回縮狀態到準備攝影狀態的過渡狀 態下,因此,即使該組二個從動滾柱32和該組三個通槽之間的空隙被徹 底消除了’也不會產生任何大的問題。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話,變焦透鏡71 上的負載將隨每個從動滾柱32的摩擦阻力的減少而減少。 如果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借助第三外透鏡筒15沿光軸方向的進一步轉 動而分別從該組三個通槽14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i4e-3移動到通槽I4e的前環 向槽部分14e-l,那麼第一線性導向環14、第三外透鏡筒15和該組三個從動 滾柱32將位於如第61圖和第70圖所示的位置,從而使變焦透鏡71位於廣角 鈿。由於每個從動壓制凸起17a頂端如上所述位於相應徑向槽14的前環向槽 部分14e-l内,因此每個從動滾柱32一旦進入相應的前環向槽部分…心内就 與相應從動壓制凸起17a接觸(見第33圖、第61圖和第70圖)。這使得每一 從動滾柱32沿光軸方向朝前壓制每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從而引起從動偏置 彈簧17進一步變形,使該組三個前凸弧形部分17b更接近平面形狀。同時, 由於從動偏置盤簧的彈性,每個從動滾柱32被沿光軸方向壓靠在相應前環 向槽部分14e-l内的後導向表面,從而分別消除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和該組 三個通槽14e之間的空隙。 此後’在變焦透鏡71處於第61圖和第70圖所示廣角端位置和處於第62 圖和苐71圖所示的退攝端位置之間的變焦操作期間,即使該組三個從動滾 柱32在該組三個通槽He的前環向槽部分丨如-丨内移動,由於當每個從動滾柱 58 1269903 32在僅沿第-線性導向則4的環向延伸的相應前環向槽部分⑽内移動 牯每们k動滾柱32並不沿光軸方向在相應轉動傳遞槽⑼内移動,因此每 個從動滾柱32仍顯相應從動_凸起17a縣接觸。因此,在能夠攝影的 變焦透鏡71的變絲_,該i倾動滾独總是_環簧咖光轴方 向朝後偏置’這樣就能夠使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相對於第—雜導向環Μ 獲得穩定的定位。 沿透鏡筒回縮方向轉動第三外透鏡冑ls,使第一線性導崎Μ和該組 三個從動綠32按照與上述操作相反的方式操作。在該相反的操作中,每 個從動滾柱32 —旦通過相應通槽14e内對應於變焦透鏡71廣角端(第& 圖中相應通槽14e内每個從動滾柱32的位置)的點(廣角端點),就與相 應從動壓制凸起17a脫離。從廣角端點下降到相應通槽Me内對應於變焦透 鏡71回縮位置(第60圖中相應通槽14e内每個從動滾32的位置)的點(回 縮點),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各自都沒有受到來自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 17a的壓力。如果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不給該組三個從動滾柱%施 加任何壓力,那麼當每個從動滾柱32在相應通槽i4e内移動時,每個從動 滾柱32的摩擦阻力變小。因此,變焦馬達15〇上的負載隨每個從動滾柱% 的摩擦阻力的減少而減少。 從上述描述中可以理解,當變焦透鏡71處於準備攝影狀態時,該組三 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分別被沿光軸方向固定在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bf内三 個從動滾柱32的位置處,在由該組三個通槽14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i4e-3 導向而沿光軸方向向前移動的三個從動滾柱32到達軸向固定位置處(即在 前環向槽部分14e-l内)轉動範圍内的各個攝影位置之後,該組三個從動壓 制凸起17a隨即自動地向後偏置三個從動滾柱32,使該組三個從動滚柱32 壓靠在三個通槽14e的前環向槽部分14e-l的後導向表面上。採用這種構 59 1269903 造,可以通過採用單個偏置元件的—種簡單結構消除該組三個從動滾柱a 和該組三個通槽14e之間的空隙,該單個偏置元件是從動偏置縣η。此 外,由於從動偏置環簧17是-種沿内周表面佈置的很簡翠的環形元件,以 及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分別定位於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所内,因此 «偏置環簧π在變焦透鏡71 _很少_ 1此,儘管構造小而 =:但是從動偏置環簧17能夠在、透鏡71處於準備攝影的狀態下使 ===沿絲方向精奴聽贼峡錄。這絲證了攝影光 透鏡組LG1和第:透鏡組LG2的光學精度。此外,由於該組 =二,_7b 在最前部的内法蘭说和多個 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5d之間,因此容易拆卸從動偏置環菩… ^動偏置環菁π不僅具有沿光轴方向偏置該組三個從動滚柱32,在光 方向上精確定位凸輪仙相對於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位置的作用,而 且=軸方向向後偏置第一線性導向環14,在光軸方向上穩定定位第 14相對於第三外透鏡筒15的位置的作用。當多個相對轉動 =t 獅灣此卿™轴方向相 =此_動時,_二組相對_向凸起⑷和環向… :::沿光軸方向相對於彼此稍作移動,但是由於第—線性 丽為接觸從動偏置環簧17,被該從 此能夠消轉二組姆觸初从丨^作^财一後偏置,31 相對^几如 和環向槽15e之間的空隙以及多個 和環向槽撕之_隙。因此,在將凸輪環1卜第一 向Γ和第三外透鏡筒15三個獅元件看作-轉動前伸/轉動回 通過—個單個偏置元件一從動偏置環篑17就能夠消除 ^ 料元㈣财不_雜。《就制了—個十分 間早的空隙消除結構。 1269903 第73圖至第75圖表示線性導向結構元件的剖面圖,該線性導向結構 用於沿光軸方向線性導向第_外透鏡筒12 (支撐第—透鏡組[⑴)和第二 透鏡組活動框8(支撐第二透鏡組LG2),而不使第—外透鏡筒U和第二透 鏡、,且/舌動框8繞透鏡筒軸Z0轉動。第圖至第%圖表示該線性導向結構 基礎元件的軸測透棚。第73圖、第74圖、第75圖分麻示#變焦透鏡 71處於廣角端、賴端以及雜狀態日杨線性導向結構。在第乃圖至第 ^圖所示的每幅剖面圖中,為了便於說明,線性導向結構的元件用截面線 畫出陰影。此外,在第73®至第75®的每幅剖面圖中,為了便於說明, 所有轉動元件中只有凸輪環用虛線將截面線畫出。 —凸輪環11是-種雙側有槽的凸輪環,其外環表面上設置有用於按照預 疋移動方式移動第-外透鏡筒12的触三個外凸輪槽仙,凸輪環π的内 環表面設置有多細於按照狀移動方式移動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凸 輪槽Ha ( Ha-Ula-2)。目此,第-外透鏡筒12沿徑向定位於凸輪環η 外側,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沿徑向定位於凸輪環η内側。另一方面,用 於線性導向第-外透鏡筒12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1不使第一外透鏡筒 12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繞透鏡筒軸2〇轉動的第一線性導向環μ,沿徑 向定位於凸輪環外側。 在第-線性導向環14、第-外透鏡筒12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之間具 有上述位置關係的線性導向結構中’第一線性導向環14直接沿光轴方向引 導第二外透鏡筒I3 (用作沿光軸方向線性引導第_外透鏡筒u,且不使第 一外透鏡筒12繞透賴軸ZG轉動的線性導向元件)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 (用作沿光軸方向線性地引導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而不使第二透鏡組活動 框8繞透鏡筒軸Z0轉動的線性導向元件),且不使它們繞透鏡筒轴z〇轉 動。第二外透鏡筒13徑向位於凸輪環U和第—線性導向環14之間,通過 1269903 =在第—外透鏡筒13外周表面上的該組六個徑向凸起分別與該組六 個第二線性導槽Mg的接合而沿光轴方向線性移動,而不繞透鏡筒轴z〇轉 ^。此外’通過形成在第二外透鏡筒13内周表面上的該組三個線性導槽別 分別與第—外透鏡筒12的該組三個接合凸起仏的接合,第二外透鏡筒Η 錢軸方向雜刻導第_外透鑛U,科使其繞透賴㈣轉動。另 方面’至於第二線性導向if 1〇,為了使第一線性導向環Μ引導位於凸輪 们1内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環部⑽位於凸輪環後面,從環部i〇b^ 2突出形成該組三個分又凸起1Ga,並分別接合在該組三對第—線性導 ^内’沿光財向從環部1Gb向前突出形成該組三個線性導鍵10c,1 分別與該組三個導槽8a接合。 '、 内部可㈣㈤所示的線性導向結構狀態下,兩個線性導向外部和 門二/轉(第—外透鏡筒12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分別位於雙側 =的凸輪環(凸輪環u)的外部和内部’線性導向結構的主要線性導向 請(第-線性導向環14)位於凸輪環外部,當一個線性導向牡 /、上述狀義辦,作秘啊鷄树的伽雜 怨 外透鏡筒咖輪糊,同時,由__ 2=弟二 性導向耐轉細-轉性導向的可移料件(制 設置有一址妗ψί:道人μ、 逐、兄同12)上 為内部移動j 。^用於沿光軸方向線性?丨導位於凸輪環内部的作 移動元件在魏魏,赖,不使該可 導向結構中,上、十、— 〖如種錢聽、透鏡的線性 内部延伸到凸==可移動元件的每組線性導向部分都從凸輪環外部向 類常規線性尊通過單個路徑與内部可移動元件接合。採用這 L構,當分別位於凸輪環外部和_ 動元件之間♦向綱織日η轉峨== 62 1269903 移動元件的線性導向操作而產生的阻力增加。此外,由於内部可移動元件 是沿光軸方向通過外部可移動元件被間接無轉動線㈣導,因此以高=動 精度無轉動地沿光轴方向線性導向内部可移動元件十分困難。 與這種常規線性導向、结構相反,採用第73圖至第75圖所示變焦透於 的線性導向結構,可以通過當第二線性導向環1()與該組三對第—雜I 槽14f接合時,其中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用作一個沿光轴方向線性導向第二 透鏡組活驗8 (餘凸輪環U _而不讓其繞透鏡雜zg轉動的線: 導向元件’使第二外透鏡筒13與該組六個第二線性導槽%接合,其中第 二外透鏡筒13用作-個沿光軸方向線性引導第一外透鏡筒12(位於2輪環鲁 11外部)而不讓其繞透鏡筒軸zo轉動的線性導向元件,從而由第一線性導 向環14通過兩條路健接引導第二外透鏡筒13和第二線性導向環⑺,這 兩齡徑是:從該組三對第__線性導槽14f延伸職組三個分又凸起恤1" 的第-路徑^内路),和從該組六個第二線性導槽%延伸到該組六個徑向 凸起13a的第—馳(外路這樣得到的結構能夠避免上述阻力問題。此 外,Μ直接引導每個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和第二外透鏡筒13的第—線性 ^向;衣14 ’ κ際上由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和第二外透鏡筒加強。這種結 構容易使線性導向結構確保足夠的強度。 φ ,匕卜採用其間开>成有相關第二線性導槽啤的兩個相對側壁,开》成 母對第-線性導槽Mf,用於沿光軸方向線性引導第二線性導向環而不 、’4鏡筒軸ZG轉動第二線性導向環丨G。該結構在的優點歧線性導向結構 簡單,並且不會嚴重影響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強度。 下面將詳細描述凸輪環u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之間的關係。如上所 述’形成在凸輪環11内周表面上的多個内凸輪槽11a由形成在不同位置的 三個前内凸輪槽叫和三個後内凸輪槽Ua_2組成,其中後内凸輪槽㈣ 63 1269903 形成在綠方向上三個前内凸輪槽㈤後面的不同環向位置。如第17圖 人每個後内凸輪槽lla_2都形成為一個不連續的凸輪槽。凸輪環Η的 全部六個ib輪槽: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山]和該組三個後邮輪槽㈤ ^別讀=狀和尺寸相同的六個參考凸輪圖“ντ”。每個參考凸輪圖”代 “玄二個_凸輪槽lla]和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ua 2中每個凸輪槽的形 ^亚包括-個透鏡龍作部分和—個透簡安裝/拆卸部分其中透鏡筒 祕部分由-個變焦部分和一個透鏡筒回縮部分構成。該透鏡筒操作部分
用作控制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相對於凸輪環u運動的控制部分,其不同於 只在安裝和拆卸變紐鏡71時使_透鏡筒安裝/拆卸部分^焦部分用作 控制弟二透鏡組活動框8姆於凸輪環u運動,尤其是控制第二透鏡組活 動框8從對應變焦透鏡71廣角端的位置移動到對應變焦透鏡η遠攝端的 位置的控卿分’該部分不同於透鋪_部分。如果把光軸方向上 骑個前内凸赌㈣和其後__凸輪槽㈣看作—對,那麼就可 以說在凸輪環11的環縛間距地設置有驗?丨導第二透鏡社G2的三對内 凸輪槽11a。 如第Π圖所示’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叫的參考凸輪圖ντ在光抽 方向(第17圖所示水平方向)上的軸向長度W1相當於該組三個後内凸輪 ^ 11a-2的參考凸輪圖ντ在光軸方向上的軸向長度該軸向長度大於凸輪 壤11沿光軸方向的長度W2。在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山](或後内凸輪槽 &-2)的參考凸輪圖VT的軸向長度W1中,變焦部分沿光轴方向的長度 由第17 ®巾長度W3表示,該長度鼓致等於凸輪環u的長度w2。這意 味著如果«常規的凸輪槽成形方法進行設計,其卜組完全示縱一組對 應的長凸輪®的長凸輪娜絲凸輪表面上,那麼凸輪環㈣本實施 例中的每-組凸輪槽都不能夠獲得足夠的長度。根據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 64 1269903 的凸輪機構,不用增加凸輪環u沿光軸方向的長度就可以保證第二透鏡組 活動框8沿練方向有足夠的運紐圍。這種凸輪機構麟細情況將在下 面進行討論。 母個前内凸輪槽lla-Ι不覆蓋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的全部區域,同時每 個後内凸輪槽11a·2也不覆蓋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的全部區域。包括在相應 參考凸輪圖VT中的每倾内凸輪槽叫的_與包括在相應參考凸輪圖 VT内的每個㈣凸輪槽lla_2_域有部分不同。每個參考凸輪圖V丁大 致分成四個部分:第-部分VT1至第四部分VT2。第一部分VT1在光轴方 向上延伸。第二部分VT2從位於第—部分VT1後端的第_拐點vTh延伸 到光軸方向上位於第-拐點VTh後面㈣二拐點VTm。第三部分和從 第二拐點VTm延伸到光軸方向上位於第二拐點VTm前面的第三拐點 VTii。第四部分VT4從第三拐點VTn延伸。第四部分ντ4僅在安裝和拆卸 變焦透鏡71時使用,並且包括在每個前内凸輪槽Ua]和每個後内凸輪槽 lla-2内。每個月ί〗内凸輪槽lla_i形成在凸輪環n的前端附近,其不包括整 個第-部分ντι和-部分第二部分VT2,包括位於第二部分VT2中間點處 的-個前端開口 IU,以便使該前端開σ R1開在凸輪環η的前端表面上。 另方面,母個後内凸輪槽lla-2形成在凸輪環η的後端附近,不包括第 二部分VT2的田比連部分以及在第二拐點VTm相反側上的第三部分VT3。 此外,每個後内凸輪槽lla-2在形成時包括位於第一部分VT1前端的一個 丽端開口 R4(對應於上述前開口端部lla_2x),從而使前端開口 R4開在凸 輪環11的前端表面上。在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上的每個前内凸輪槽 的缺少部分包括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前内凸輪槽Ua4後面的相應後内凸輪 槽lla-2内,而在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上的每個後内凸輪槽Ua-2的缺少部 分包括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後内凸輪槽lla-2前面的相應前内凸輪槽Uaq 65 1269903 内。即’如果母個前内凸輪槽和相應的後内凸輪槽丨Μ組合成單個 ,輪槽’該單個凸輪槽將包括—個參考凸輪圖ντ的所有部分。換句話說, 每個前内凸輪槽叫和相應的後内凸輪槽Ua_2+的—個凸輪槽由另一個 來補充凸輪槽Ua]的寬度和每嫩邮輪槽心2的寬度相同。
同才士帛19圖所不’分別與多個内巴輪槽…接合的多個凸輪從動 件8b,由形成在不同環向位置處的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⑽,和形成在 光軸方向上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㈣後面的不同環向位置處的該組三個 後凸輪從動件8b-2構成,其中每個前凸輪從動件此·卜以及在光轴方向上 該前ώ輪從細灸面的後凸輪從動件齡也象每對内凸輪槽μ那樣成對 設置。確定三個前凸輪從動件8b]和三個後凸輪從動件㈣之間沿光轴方 向的空隙,使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81>1分職输三個前内凸輪槽心 接合,從而使三個後凸輪從動件8b_2分別與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ua_2接 合。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1>1的餘與每個後凸輪從動件㈣的直徑相同。
第79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第1〇圖所示回縮狀態時,多個内凸輪 槽…和多健輪從動件此之間的位置關係。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 態時,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b-H立於相應前内凸輪槽心心内第三拐點B 附近,而每個後Λ輪從動件8b_2位於相應後内凸輪槽㈤内第三拐點ντη 附近。由於每個前内凸輪槽lla姊每倾内凸輪槽.2巾各有一部分位 於第三拐點VTn附近,耻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M和每個後凸輪從動件 齡分別與相應的前内凸輪槽lla4和相應的後内&輪槽ua_2接合。 在第79圖解喃狀態下沿透鏡筒前伸抑(第79圖所示的向上的 方向)It動凸輪% 11,通過相應的前内凸輪槽心丨和相應的後内凸輪槽 11a 2 /J礼。光轴方向向後引導每個前凸輪從動件⑽和每個後凸輪從動 件8b-2,使其在第三部分VT3上躺第二拐點移動 。在每個凸輪從動件8b 66 1269903 運動的Μ ’由於每個後内凸輪槽lla_2不包括第二部分ντ2和第三部分
VT3在位於第二拐,點VTm;fe對側上的田比鄰部分,因此每個後凸輪從動件 8b-2通過其開在凸輪環u後端表面上的第—後端開口 μ脫離相應的後内 凸輪槽lla-2。同時,由於每個前内凸輪槽包括^固在光轴方向的後 部,挪分對應於每個後内凸輪槽Ua_2在光軸方向的缺少的後部因此每 個前凸輪從動件8b-l與相應_凸輪槽叫保持接合^在每個後凸輪從 動件8b-2通過第-後端開口 w與相應後内凸輪槽lu_2脫離時和脫離^ 後’僅由於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1>1與相應前内凸輪槽⑽的接合,第二 透鏡組活雜8就借助凸輪環u的赫㈣光軸方向移動。 第80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第9圖中攝影光軸ζι下方所示的廣角 端時,多個内凸輪槽lla和多個凸輪從動件此之間的位置關係。在所示低 於第9圖中攝影光軸Z1的狀態下,每個前凸輪從動件叫位於第二部分 内,稍微超過第二拐點VTm。儘管每個後凸輪從動件製通常通過上 述第-狀開口 R3脫離相應後内凸輪槽lla_2,但是由於位於後凸輪從動 件8b-2前面的相應前凸輪從動件81>1與相應的前内凸輪槽叫保持接 〇因此每個後凸輪從動件㈤保持在相應參考凸輪圖π内。 在第_所示魏透鏡71處於廣角端的鶴下,沿透鏡筒前物 (弟80圖巾㈣肅肖)_繼11,侧目蝴凸輪槽Ua. 沿先軸方向向前引導每鑛凸輪從動件sb卜使其麵二部分上朝 :ΓΤ1移動。隨著每個前凸輪從動件向前移動,當前與相應後 *曰lla-2脫離的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_2在第二部分呢上朝第一邻 =軸,很快進入形成在凸輪環u後端表面上的第二後端開口 _ 2相應後内凸輪槽㈣接合。在每個後凸輪從動件㈣與相驗 凸輪槽Ua-2重新接合時或接合後,每個前凸輪從動件_和每個後凸泰
67 1269903 攸動件81>2分別由相應前内凸輪槽Ua-l和相應後内凸輪槽Ua_2導向。但 疋,在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2與相應後内凸輪槽lla-2重新接合之後,由 於缺少位於相應參考凸輪圖VT上的每個前内凸輪槽lla-丨的前端部,因此 母個前凸輪從動件8b_l通過前端開口 R1脫離相應的前内凸輪槽丨丨心丨。此 時,由於每個後内凸輪槽Ua_2在光軸方向包括有一個前端部分,該前端部 /兮應於母個别内凸輪槽lla]在光軸方向上的缺少的前端部分,因此每個 後凸輪從動件8b-2與相應後内凸輪槽na_2保持接合。在每個前凸輪從動 =8b’l通過前端開口 R1與相應前内凸輪槽叫脫離時或脫離後,僅由於 母個後凸輪從動件81>2與相應的㈣凸輪槽Ua_2的接合,第二透餘活 _ 動框8通過凸輪環u的轉誠沿光轴方向移動。 、土 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第9圖中上述攝影光軸ζι上方所示的 福端多個内凸輪槽Ua和多個凸輪從動件8之間的位置關係。在第9 圖中高於攝影光軸Z1部分絲示離態下,每倾凸輪從動件_位於 第二部分VT2内,第_拐點VTh_。鮮每倾城從動件_當前 =過上猶端開口 R1與相應前内凸輪槽脫離,但是由於位於前凸輪 人動件8b 1之後的相應後凸輪從動件奶_2與相應後内凸輪槽保持接 合’因此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1>1保持在相應參考凸侧ντ上。 _ ^在第81圖所示變焦透鏡71處於遠攝端狀態下,進-步沿透鏡筒前伸 σ — _斤示向上的方向)轉動凸輪環U,使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卜2 通-拐點VTh進入第—部分VT1,如第82圖所示。此時,每個前凸 兩動件8b 1已、..工脫離相應的前内凸輪槽山],只有每個後凸輪從動件 _與沿光軸方向延伸的相應後内凸輪槽_的前端部分(第一部分 …)接σ k而〜夠沿光軸方向從凸輪環11前部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從凸輪環u上拆卸下來,進而通過前端開口 R4從相應後内凸輪槽㈣ 68 1269903 上拆卸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_2。因此,第82圖表示凸輪環n和第二透鏡 組活動框8安裝在一起和彼此拆開的狀態。
如上所述,在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參考凸輪圖VT相同的每對凸輪 槽,即沿光軸方向在凸輪環Η的不同點處形成每個前内凸輪槽lla-Ι和相 應後内凸輪槽lla-2 ;此外,形成每個前内凸輪槽和相應的後内凸輪 槽lla-2,使前内凸輪槽lla-1的一端開口在凸輪環u的前端表面,其中前 内凸輪槽lla-Ι不包括整個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還使後内凸輪槽lla-2的 一端開口在凸輪環11的後端表面,其中後内凸輪槽lla-2不包括整個相應 參考凸輪圖ντ;此外,前内凸輪槽lla-1和後内凸輪槽lla-2之中的一個 由另一個補充,以便包括整個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此外,當第二透鏡組活 動框8位於其相對於凸輪環u的軸向運動的前界限時(對應於第9圖中高 於攝影光軸zi部分所表示的狀態,該狀態下變焦透鏡71處於遠攝端),只 有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2與相應後内凸輪槽lla_2接合,而當第二透鏡組 活動框8位於其相對於凸輪環u的軸向運動的後界限時(對應於第9圖中 低於攝影光軸zi部分所表示的狀態,該狀態下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 只有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b-l與相應前内凸輪槽lla-1接合。採用這種結構, 可以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軸方向上獲得比凸輪環u的移動範圍更大 的足夠的飾細。即,不賴料二透鏡組魏框8的鷄範圍就能夠 減少凸輪環11在光軸方向的長度,該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轴方向上通 過第二透鏡框6支撐第二透鏡組LG2。 在具有一個可轉動凸輪環和一個驅動元件的典型凸輪機構中,其中舞 可轉動凸輪環上形成有-組凸㈣,娜動元件組分顯該組凸輪捐 接合的凸輪從麟,祕凸輪環上每個凸輪漏對於該6輪轉動方^ 傾斜度變小,即由於每個凸輪槽的延伸方向接近凸輪環的環向^向,戶°以 69 1269903 每單位&輪浦動里的每個凸輪從動件的雜量減少,從雜夠通過四輪 f的轉動、^_Γ7的精度彳乡動細動元件。此外,&於&輪環上每個四 輪槽相對於凸輪轉動方向的傾斜度變丨、,因此凸輪環躺時受到的阻力 變小,因此使凸輪環轉動的驅動力矩變小。驅動力矩齡使得凸輪機構的 元件财久性增加,且使__凸輪_馬朗辨消耗齡,因而能夠 採用小麵達驅動凸輪環,從而減小了透賴的尺寸。齡已經知道考慮 各種口素如凸輪%、相或關表面的有效面積和凸輪環最大轉肖來確定凸 輪_實_㉟’但料妓凸輪财上賴肖的情況。 如上所述,如果將每個前内凸輪槽㈣和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其後的後 内凸輪槽Ua-2看作—對(組),那麼就可以說在凸輪環u上,沿其環向等 間距地β又置有用於引導第二透鏡組⑹的王對(組)内凸輪槽山。同樣, 如果將每猶凸赌鱗_和絲财向上錄其後職凸輪從動件 8b2看作對(組),那麼就可以說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沿其環向等 間距地設置有三對(M)凸輪從動件8b。至於多個内凸輪槽山的參考凸 輪圖VT,如果在凸輪環11内周表面上,沿凸輪環11關表面上的一條沿 凸輪環η環向延伸的線’只佈置三個參考凸輪圖,那麼儘管每個參考凸輪 圖ντ為波浪形’但是三個參考凸輪圖ντ在凸輪環丨丨的内周表面上也不 會相互价但是,在透鏡的該實施财,由於必須在凸輪環U内周 表面的前、後部分上’沿光軸方向分別獨立形成三個前内凸輪槽叫和相 應的三個後凸輪槽(三個不連續的後凸輪槽)ua_2總共六個凸輪槽因此 為了縮短凸輪環11在光軸方向的長度,從而減少變焦透鏡7丨的長度,必 須在凸輪環11關表面上總共佈置六個參考凸輪圖化儘管六個^輪 槽Ha-i和lla-2中每個凸輪槽都比參考凸輪圖ντ短,但是通常的情況 當凸輪槽數量大時,則凸輪環U上内凸輪槽和Ua_2的間距更緊密。 1269903 因此’如果凸輪槽數量大’那麼就很難做到既要在凸輪環上形成&輪槽, 又要使凸輪槽不相互干擾。為了防止該問題出現,已經按照慣例增加了每 個凸輪槽相對於凸輪環轉向_斜度(即,使每個凸輪槽的延伸方向 接凸輪向方向),或增加凸輪環的直徑來擴大凸輪環上形成凸輪槽 的圓周表_面積,就翻凸輪咖動驅動元件的高定位精度和節 省用於轉動凸輪環的驅動力矩而言’不希望增加每個凸輪槽的傾斜度,此 卜由於a加透鏡的尺寸,因此也不希望增加凸輪環的直徑。
-與這種傳統做法減’根_變域鏡的本實侧,本發_發明人 已經發現了下述事實:當每對凸輪從動件(每個前凸輪從鱗㈣和相應 的後凸輪從鱗8b_2)中的—個凸輪簡件與相應_凸輪槽叫或叫 保持接合’同時另-個凸輪從動件糾或㈣通過前内凸輪槽.i和後 内凸輪槽lla·2之_交叉點時,只要六侧凸輪槽以(叫和㈤) 的參考凸輪Κ ντ_ ’聰即使每麵邮輪槽叫與三贿内凸輪样 中:個凸輪槽被,也_簡凸輪機構·本工作雜。基於這個 ^貫’母個前内凸輪槽㈤和三個後内凸輪槽㈤中與該槽相鄰的一個 =輪槽,在凸輪環㈣環向彼此相鄰,並有意相互交 個參考凸輪請的形狀’也不增加凸輪環u的直徑。更具體而言,如: 紙,如第17圖所示,那麼沿凸輪環u的環向彼此相鄰的第一對凸 輪槽⑴的前内凸輪槽叫和第二對凸輪槽G2的後内凸輪槽心 :=::Γ此相鄰的第二對凸_的第-内凸騎 後内一规相:—一和苐,一 71 1269903 為了使每對凸輪從動件(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b-l和相應的後凸輪從動 件8b-2)中的一個凸輪從動件與相應内凸輪槽lla-1或者na_2,在另外的 凸輪彳文動件8b-l或者8b-2通過前内凸輪槽lla-Ι和後内凸輪槽,ua_2之間 的父又點時’保持恰當的接合,第一到第三對凸輪槽Gl、G2、G3中每對 才曰的鈾内凸輪槽Ha_l和後内凸輪槽Ha_2不僅形成在光軸方向的不同軸向 位置處,而且形成在凸輪環u的環向的不同位置處。第一到第三對凸輪槽 Gl、G2、G3中每對槽的前内凸輪槽iia-丨和後内凸輪槽Ua_2之間在凸輪 環11的環向的位置差在第17圖中用“HJ”表示。該位置差改變前内凸輪槽 lla-1和後内凸輪槽lla_2在凸輪環n的環向的交叉點。因此,在第一到第 0 二對凸輪槽Gl、G2、G3的每對槽中,交叉點位於前内凸輪槽丨丨心丨的第 三部分VT3上的第二拐點VTm附近,也位於第一部分VT1 _處的前端 開口 R4(前開口端部分lla_2x)、第一拐點VTh附近。 從上述描述中可以理解,通過按照上述方式形成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 11W和相應三個後内凸輪槽lla-2,在該組三個前内凸輪從動件 磁二個則内凸輪槽lla]内的交叉點時,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_與 a亥組二個後内凸輪槽lla·2保持接合,從而使馳三赠凸輪從動件_ 能夠分別通過這些交叉點,而不會與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i脫離(見帛籲 83圖)。儘官每個河内凸輪槽山」具有位於變焦部分和透鏡筒回縮部分之 間,即在透鏡筒操作部分内的交又點,但是不管每個前内凸輪槽叫是否 存在-部分包括交叉闕槽,變域鏡71都㈣可#地與凸輪環_起前伸 和回縮。 儘管當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_2到達如第82圖所示的後内凸輪槽山2 内的交叉點時,每個前内凸輪從動件81>1已經脫離相應的前内凸輪槽 卜但是該交叉點位於透安鱗卸部分内,即在透·操作部分之 72 1269903 外,因此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1>2不處於從凸輪環獲得轉矩的狀態。因此, 對於H個勒凸輪槽lla_2,在魏透鏡71處鱗職雛態時不 必要考慮每倾凸輪縣件…在凸輪槽_交叉贿與滅後内凸輪槽 lla-2脫離的可能性。 每個前内凸輪槽山·1的交又點位於該前内凸輪槽11α·1的-部分内, :的j凸輪k動件㈣通概交又點在魏透鏡Μ處於第W圖所示的 回縮狀態和>第80 _示的翻端狀態之間進行狀態交換,而每個後凸輪槽 a2中的又又點位於上述透鏡筒安裝/拆卸部分内。因此,在變焦範圍處於 廣恤續攝端之間,每個前内凸輪槽㈣或者每個後内凸輪槽㈤中· 有又又···’占這樣’不官凸輪槽之間是否存在交叉點,都能夠保證在變 焦透鏡71的變焦操作_以高定位精度轉第二透鏡組⑹。 即’通過调即上述位置差b,賴改變每個凸輪從動件與相應凸輪槽的 妾〇 t間和脫離日守間。此外’通過調節上述位置差b,可以使兩個凸輪槽
Ola-Ι和lla-2)之間的交又點位於槽中不會對變焦操作產生不利影響的 一個適當部分内。 從上述描述巾可㈣解,在該變焦透鏡_實關巾,通過有意使在 凸輪環u的環向彼此相鄰的每個前邮輪槽㈤與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攀 lla-2轉該制凸輪槽的—倾内凸輪槽蚊,錢進-步通過不僅在光 轴方向的不囉向位置處’而且在凸輪環u的環向的不同位置處形成每個 前内凸輪槽lla-i和相應後内凸輪槽Ua_2,將每個前内凸輪槽和每 個後内凸輪槽lla_2以節省空間又不會破壞驅動第二透鏡組⑹定位精度 的方式’成功的佈置在凸輪環11的内周表面上。因此,不僅能賊少凸輪 環11在光軸方向的長度,而且能夠減少凸輪環u的直徑。 利用Λ輪環Η的上述結構,第二透敎活動框8在光軸方向的運動量 73 1269903 比變焦透鏡長度大。但是傳統的方法通常很難通過一個小型線性導向結構 引‘這心個在光軸方向線性移動範圍大的活動元件,同時又不使該活動 疋件繞光軸轉動。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能夠沿光軸方向線性可靠地 引導第二透_活細8,同時又不使其繞透軸ZG轉動,同時也不增 加苐一透鏡組活動框8的尺寸。 0從第73®至第75圖和第79圖至第82圖中可以看出,第二線性導向 % 10不相對於凸輪環u沿光軸方向移動。這是因為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的 環部1%的不連續的外邊緣與凸輪環u的不連續的環向槽以接合,能夠 相對於凸赌U繞透軸ZG齡,而魏_騎凸鱗u沿光轴方 ^移動°另—方面’在變焦透鏡71從回縮位置通過廣角端職攝端的操作 範圍内胃雜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附近的一個焦距時,第 框⑽其相對於凸輪環U的軸向運動的後界限處,而當變焦透鏡71處動 於福端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位於其相對於凸輪環u的軸崎動的前 界限處。更具體而言,當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Μ和每鑛凸輪從動件化2 分別位於相應前内凸輪槽叫的第二拐點VTm和相應後内凸輪槽_ 拐諸m上時’即當每個前内凸輪從動件和每個後凸輪從動 件㈣都位⑽廣纽置㈣驗置之财近其廣角位置時,第二透触 活動框8位於其姉於凸輪環11的軸向運_後雜處。 、, 對於弟二線性導向環10,當變焦透鏡7丨處於第?3圖和第80圖所示的 廣角端時,触三個線性導魏沿光軸方向從環部向前突出,而第 -透鏡組活咖的後端向後突出,到第二線性導向環1G的環部之外。 ===樣""種結構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相躲第二線性導向環10 =方向移動’第二線性導向環1G的環箱設置有—辦心孔麟 (見第_,___第二透敎_ 8 _孔。該組 1269903 三個線性導鍵10c位於向前突出通過該令心孔勝丁的位置。換句話說該 組三個線性導鍵10c形成在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上不會干擾環部_的徑向X 位置處。形成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的每個導槽8a的前端和後端,在該 f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端和後端表面上開口,從而使相應的線性導鍵收 能夠分別從第二透鏡組活雜8崎部和後勒前和向後伸出。 因此,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相對於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位於光轴方向上 的任何位置處’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都不干擾第二線性導向環η的環部 。這樣就能夠利用每個線性導鍵收和每個導槽的整個長度作為滑動 部件’用於線性引導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而同時又不使其繞透鏡筒轴罚 轉動。例如,在第84圖和第85 _示狀態下,該狀態表示當變焦透鏡η 位於廣角端時(即當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位於其相對於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 的軸向運動後界限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和第二線性導向環ι〇的位置關 係,弟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半部差不多都沿光财向通過中心、孔册_丁 從環部向後突出,每個線性導驗在其後端附近沿光轴方向的後部 分與相應導槽Μ其前端附近沿光軸方向的前部分接合。此外,每個線性 導鍵收的前端從相應導槽8a向前突出。假定不同於該變紐鏡的本實施 例,母個線性導鍵10c不是沿徑向定位於環部内,而是從環部則 前部向前突出,那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將不能夠向後移_第%圖和% 所不位置以外’运是因為-旦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接觸到環部娜,第二透 鏡組活動框就不能向後運動。 此後,如果Μ观7丨的驗從廣_刚遠攝端,箱當變焦透 鏡71處於廣角端時’在光軸方向上位於環部⑽後面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 8的後部’已經從環部⑽沿光軸樹過中心請_τ向前運動,從而使 整個第-透鏡組活動框8處於環部·的前面,如第%圖和π所示。結 75 1269903 果,每個線性導鍵!0c的後端從相應導槽Sa向後突出,使得只有每個線性 導鍵l〇c的轉和相應導槽8a的後部沿光轴方向彼此接合。在變焦透鏡力 的焦長從廣角端變換到遠攝端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沿光轴方向運動期 間,該組三個線性導鍵10c與該組三個導槽如保持接合,從而能夠可靠地 沿光軸方向、雜將第二透餘活_8,料纽其繞透鏡轉動。 在只考慮第二線性導向環10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S之間的線性導向功 能的情況下’雜方向上的每個線性導鍵⑽的幾乎铸部分和光轴方向 上的每個導槽8a的幾乎全部部分理論上都被用作有效導向部分,這些部分 在彼此脫離之前-直保持相互接合。但是,各個有效導向部分中的每個有刀# 效導向部分觸定有-個餘量,以便不會破壞該組三個線性導鍵收和亨 組三個導槽&之_接合穩定性。例如,在第84圖和第% _示變焦透 鏡71處於廣角端的狀態下,第84圖和第85圖所示的該組三個線性導鍵IQ。 和該組三個導槽如之間的相對位置對應變焦透鏡7i的廣角端,使得傳管 每個導槽8遗然具有使域線性導鍵收進一步沿光轴方向向後運動的空 間’但仍然能夠保證該組三個線性導鍵1〇c和該組三個導槽h之間有足夠 的接合f。儘管當每個前凸輪從動件㈣和每個後凸輪從動件心分別位 ;才應V】内凸輪槽lla_l的第二拐點VTm上和相應後内凸輪槽llaj的第Φ 二拐點上時’即當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Μ和每個後凸輪從動件_位於上 述該廣角位置和回縮位置之財近其廣角位置附近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位於其相對於凸輪環U進行的麵運域界限,但是,即使第二透鏡組活 _位於這樣個其相對於凸輪環11進行的轴向運動後界限,也能夠保 證該組三個線性導向建1Ge與該組三個導槽如之間具妓夠的接合量。在 *圖牙第87圖所示憂焦透鏡71處於遠攝端的狀態下,當變焦透鏡γ 地;文衣/拆卸狀,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可以進_步向前運動到第二線 76 1269903 性導向環Η) ’在安裝/拆卸狀態下每個線性導鍵收與相應導槽㈣呆 合(見第82圖)。
旦如上所述,A 了提高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相對於凸輪環u的最大移動 量’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多個凸輪從動件8b包括:該组三個前巴輪從動 件队卜它們形成在不同環形位置處,分別與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叫 相接合;以及-組三嫩凸輪贱件心,它們形成在驗三個前凸輪從 動件8b-l後面的不同環形位置處,並分別與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相 接合。當變焦透鏡71從回縮位置被驅_廣角端時,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 件_從環部10b向後運動,當變焦透鏡71從廣角端被驅動到遠攝端時, 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8b_2從環部1%向前運動。當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 件8b-2分別從第一後端開口们或者第二後端開口 μ脫離該組三個後内凸 輪槽lla-2時,該組三個後内凸輪從動件8b_2位於環部⑽之後。環部观 内邊緣的㈣環向位置處設置有三倾向槽敗,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 Μ :以沿軸向分別通過這些槽通過環部1% (見第88圖和第的圖)。
-個k向匕l〇e形成在壞部上,在與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㈣ 接合時分職這些從動件在·方向鮮。耻,在後凸輪從動件如2相 對於弟-線性導向環1G從第79 _示_縮位_⑽_示的對應變 焦透鏡力廣角端位置的向後運動期間,在每個後凸輪從動件㈣達到相應 :内=槽广的第"'後端開口幻時’三^向槽他也在光軸方向上 入二個弟-後端開π R3解,允許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㈣分別通過 二個位向槽1Ge和三個第—後端開口 R3向後移動到環部之外。此後, 每個後凸輪贱件㈣在減參考凸_ντ的第二拐點Μ喊改變運動 方向’然後沿光軸方向向前運動,並繼續位於環部_之後 圖和”輪物目應娜齡la_2㈣⑽開他當每個後 77 1269903 =倾動件_從第_所示制透鏡廣角端的位置進—步向前運動 二旦到達相應後内凸輪槽lla_2的第二後端開口幻,那麼此時卿 峰㈣準,允輸三個後凸輪從 後内凸μ 向槽服和三個第二後端開口幻進入該組三個 =la-2中。因此,由於環部1此設置有三_向槽10e,通過這 二個徑向m〇e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_能夠沿光轴方向通過環部 i〇b^第二線性導向環1G的環部不干擾該組三倾凸輪從動件㈣ 的運動。 * =述描述可以理解,根據上述線性導向結構,在光軸方向運動範圍 、第透鏡組活動框8可以由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可靠地進行線性導 σ同:不…透鏡筒軸Z0轉動,而且第二線性導向環ι〇的環部勘也 =干擾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由第79圖至第犯圖可見,因為在光軸方向上, 每紐;鍵l〇c的長度比凸輪環u的長度小,所以該實施例中的線性導 向結構不大於傳統線性導向結構。 /於凸輪環11内的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之間的 支撐、、。構在上面已纟赠論過了。下面將討論位於凸輪環η外部的第一外透 鏡筒12和第二外透鏡筒13之間的支撐結構。 凸輪% 11和第一外透鏡筒12圍繞透鏡筒軸z〇同心設置。通過從第一 外透鏡筒12向内徑向突出的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與形成在凸輪環n外 周表面的舱二個外凸輪槽nb的接合,第一外透鏡筒丨2在光轴方向上以 預疋運動方式運動。第9〇圖至第1〇〇圖表示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ι和該 組二個外凸輪槽llb之間的位置關係。在第9〇圖至第1〇〇圖中,第一外透 鏡筒12由單點劃線表示,而第二外透鏡筒13由雙點劃線表示。 如第16圖所示,形成在凸輪環u外周表面上的每個外凸輪槽丨化的 78 1269903 一端(前端)設置有一個開口在凸輪環u前端表面的前端開口部分llj>x, 在另一端(後端)設置有一個開口在凸輪環u後端表面的後端開口部分 llb-Y。因此,每個外凸輪槽llb的相對端分別形成開口端。每個外凸輪槽 llb的前端開口部分llb-X和後端開口部分llb-Y之間,設置有一個從後端 開口部分llb-Y朝光軸方向前部傾斜線性延伸的傾斜前端部分111>L,以及 個位於傾斜前端部分llb-L和前端開口部分111)〇<;之間的彎曲部分,該 為’曲部分將沿綠方向向後彎曲(第16 _示向下的方向用於在照相 之前改變變焦透鏡71·距的變焦部分包含在每個夕卜凸輪槽仙的,彎曲部 分llb-Z内。如第94圖至第1〇〇圖所示,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可以分 別通過其前端開口部分iib_x插入三個外凸輪槽llb内,也可以分別從中 將其取出。當變焦透鏡71處於遠攝端時,每個凸輪從動件31如第93圖和 第99圖所TF位於相應幫曲部分llb-z内前端開口部分Iib-X附近。當變焦 透鏡71處於廣角端時,每個凸輪從動件31如第92圖和帛98圖所示位於 相應彎曲部分iib-ζ内傾斜前端部分llb_L附近。 在第90圖和第95圖所不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每個凸輪從動 件31位於相應後端開口部分111>γ内。每個外凸輪槽仙的後端開口部分 iib-Y的寬度大於傾斜前端部分llb_L和彎曲部分此z在凸輪環u環向 的寬度,從而允許每個凸輪從鱗31在―定程紅仙紐端開口部分
lib Y内/σ凸輪11環向運動。儘管每個外凸輪槽Hb的後端開口部分nb_Y 開口在凸輪環1丨後部,但是因為凸輪環„設置有至少_個止播部分,該 止播部分舣第-外透鏡筒12相對於凸輪環n軸向運動的後界限,所以 σ亥組一個凸輪讀件31也不會分別通過三個後端開口部分]ib_Y脫離該組 三個外凸輪槽lib, 更具體而。’凸輪% 11在其前端不同環向位置處設置有如第Μ圖所 79 1269903 示沿光軸方向向前突出的-組三個前凸起部分llf。上述形成在凸輪環u 上向外徑向突㈣三俯卜凸起llg分卿成在光軸方向上触三個前凸起 部分Ilf後面。每個外凸起llg設置有一個相應的不連續環向槽部分以。 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通過三個安裝螺釘32a固定在三個外凸起Ug 上。該組三個前凸起部分llf前端分別設置有—組三個前止擅表面2, 這些前止擋表面位於-個與攝影光軸以垂直的平面内。該組三個外凸起 llg的前端設置有-組三個後止擔表面lls-2,這些後止齡面位於一個與 攝影光軸Z1垂直的平面内。另一方面,如第21圖所示,第一外透鏡筒u 在其内周表©上設置有-組三個凸起,且在這些凸起的後端表面上設置有 一組三個前止擋表面12S-1,該表面Us-i與相應的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 lls-Ι相對,以便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Usd能夠分別接觸三個前I擋表面 lls-Ι。第一外透鏡筒12的後端設置有與該組三個後止擋表面Us_2對應的 一組三個後止擋表面12s-2,以便三個後止擋表面12s-2能夠分別接觸三個 後止擋表面lls-2。每個前止擋表面12s-1和每個後止擋表面l2s_2分別平行 於每個前止擋表面lls-Ι和每個後止擋表面lls_2。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 Us-Ι和該組三個後止擋表面lls_2之間的距離與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usd 和該組三個後止擋表面12s-2之間的距離相同。 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每個前止擋表面12s-1非常靠近相應 前止擋表面lls-1,而每個後止擋表面12s-2非常靠近相應後止擋表面 lls-2,從而使第-外透鏡筒12不能夠進一步向後運動到第9〇圖和第%圖 所示的位置之外。在變焦透鏡71的透鏡筒回縮操作中,因為當該組三個凸 輪從動件31由於每個後· 口部分llb_Y具有較寬的環向寬度而分別進入 該組三個外凸輪槽lib的後端開口部分llb-Y時,第一外透鏡筒12停土由 凸輪環11通過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沿光軸方向驅動,因此,在每個前 1269903 止擋表面12s-l和每個後止擋表面12s_2分別即將接觸相應前止擋表面lls-1 和相應後止擋表面lls-2之前,第_外透鏡筒12立即停止向後運動。在變 焦透鏡71處於_狀態下,該組三個前止面Us-1和該組三個前土擔 表面12s-l之間的距離被確定為大約〇 lmm。同樣,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 縮狀怨下,该組二個後止擋表面lls_2和該組三個後止擋表面12s_2之間的 距離也被確定為大約(Xlmm。但是在另-個實施射,可以允許第一外透 鏡筒I2依靠慣性回縮,從而使前止擋表面⑴心和Us]與後止擔表面iis_2 和12s-2分別相互接觸。 第-外透鏡筒12的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有—個徑向向内突出的内法蘭 12d组二個前止擋表面12s]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内法蘭仏前面。第一 外透鏡筒12的内法蘭12e設置有_組三個徑向槽⑶,該組三個前凸起部 分Ilf可以分別通過這些徑向槽沿光軸方向通過内法蘭l2e。當該組三個前 止擋表面lls-Ι接近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叫時,該組三個前凸起部分吡 通過该組二個控向槽12d而通過内法蘭i2c。 儘官在鉍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每個凸輪環丨丨和第一外透鏡筒Η的 前部和後部都沿光軸方向設置有—組前錢表面(叫或叫)和一組 後止擋表面(llS-2或12s-2),但是每個凸輪環n和第—外透鏡筒12僅能 設置有該組前止擋表面或該組後止擋表面中的—個表面,以確定第—外透 鏡筒相對於凸輪環u的軸向運動的後界限。相反,每個战環η和第 -外透鏡筒i2都能設置有—組或多_加止擋表面。例如,除了前止播表 面UM和叫以及後止擋表面㈤和㈤之外,還可以形成每個都處 於兩個鴻前凸起部請之間的三個前端表面Uh,其能夠接觸内法蘭以 的後表面12h ’以確定第—外透鏡筒12相對於凸輪環u的軸向運動後界 限。注意,在所述實施例中,該前凸起部分Uf不與後表面现接觸。 1269903 在一個外凸輪槽llb中的每個凸輪槽中,除了用作透鏡筒安裝/拆卸部 刀的則端開口部分llb_X之外,其他所有部分都用作由變焦部分和透鏡筒 回备目4刀組成的透鏡筒操作部分。即,從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第⑻圖 ㈣95圖所示外凸輪槽llb内相應凸輪從動件31的位置(即後端開口部 刀Ub’Y) ’延伸到變焦透鏡處於遠攝端狀態,第93目和第99圖所示外凸 輪槽lib内相應凸輪從動件31的位置的三個凸輪㈣b中的每個凸輪槽的 特疋P/7用作由變焦部分和透鏡筒回縮部分組成的透鏡筒操作部 分。在變焦透鏡71的該實施例中,每個外凸輪槽仙的後端開口部分麟 形成-個開在凸輪環Η後部上的開口。這種結構使得不必在每個後端開口 部分耐後面的一部分凸輪環u上形成任何有一定厚度的後端壁,因此 減夕了凸輪% 11在光軸方向的長度。在一種有凸輪槽的常規凸輪環中,至 少每個凸輪槽操作部分的一個終端(每個凸輪槽的一端,如果另一端是一 個用於將相應凸輪槽插入到該凸輪槽内的開口端)必須形成為一個封閉 ^要求凸輪環有-個具有_定厚度的端壁來賴每 部分的這個終端。這種端壁不必形成在變焦透鏡該實施例的 這有利於減少凸輪環u的尺寸。 ^衣11上 由前止=卜透12姉於凸輪環11 __的後界限 主 01s·1和叫)和後止觀面(似和12s_2)確定,3此 表面的设置不受該組三個外凸於 足二 假定撕襄U和第-心… 個凸輪從動件31的限制。 ’鏡同12細這獅作不受缝三個 和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限制的止絲面,比 輪槽仙 (11M、12M、Us-2和12 ) 拾表面和後止擋表面 )如果凸輪從動件31脫離相 那麼就能夠消除每個凸輪從動件 相應凸輪槽llb, 件1不月b夠通過後端開口部分Ub_Y再次與 82 1269903 相應外凸輪㈣Μ目接合的可能性。 力八Λ 凸輪乂動件31分別位於該組三個外凸輪槽lib的後端開口 心丨於2焦透鏡71處於第10圖所示的回縮狀態,所以變 :透鏡71的光予轉不邱有高度的定位精度。由於該原因,即使每個後 知開口 ‘ 111>Y具有彳技的環向寬度,贿每個凸赌動件3丨較鬆地接 »在相開口部分llb_Y内’也不會有很大問題。相反,由於允許相 ㈣恤卜續llb嶋筒操作部分 的透鏡帆缩部分形成在該外凸輪槽llb的终端,還由於每個外凸輪槽llb 的整個凸輪輪確定為能夠使其終端位於外凸輪槽仙沿光軸方向的最 後位置處,因此每辦凸輪槽llb的透鏡_作部分的透鏡筒回縮部分成 功地形成為-個開口端如後端開σ部分llb_Y。 為了 i吏每個凸輪從動件31從凸輪從動件31較鬆接合的後端開口部分 iib-γ I靠地運動到相應外凸輪槽仙的傾斜前端部分咖,凸輪環11 的不同環向位置處設置由—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⑴,而第_外透鏡筒a 的不同環向錄處設置由—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m。触三個傾斜前端表 面η域鄰該組三個前凸起部分Uf上的該組三個前止撐表面山],使兮 組二個傾财端表面llt和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以丨分職成—组三個連 、”貝的表^。弟-外透鏡筒12的不同環向位置處設置由_組三個後端凸起 以’轉個後端&起都是基本上等腰的三角形。該组三個接合凸起仏分 別形成在該組三做端凸起12f上。每個後端凸起i2f的兩個等邊中有一個 形成為三個傾斜前端表面之一。如第95圖至第卿圖所示,每個傾斜前端 表面m和每個傾斜前端表面12t平行於傾斜前端部分延伸。 —在第90圖和第95圖所示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三個内法蘭i2c 中母—個的一個邊緣ED1的位置與相鄰的傾斜前端表面m環向相對,此 83 1269903 二二個外凸起llg中每—__個邊緣脑的位置與_ 此外,在㈣㈣圖所示相_狀態τ,每個内法蘭12; ·,1稍微離開該相鄰傾斜前端表面ut,而每個外凸…&的邊緣 凸=_嶋_斜_表面仏在㈣㈣95騎示狀態下, 引:1 /口透鏡同前伸方向(第91圖和第96圖所示向上的方向)的轉動 傾斜斜别端表面川接觸相鄰内法蘭12e的邊緣ED1,物起每個 表面12t如第91圖和第96圖所示接觸相應外
=離:^在凸輪環U從第%圖所示的三個邊緣Ε〇1和三個^咖 端表面山和三個傾斜前端表㈣嶋,轉動到第 θ 丁 — 口 '緣ED1*三個邊緣ED2分別接觸三個傾斜前端表面lit =傾斜前«面12t__的初始階段,每個凸輪從動件31只在
相應後端開口部分llh V Ιλϊ νι> Π U 凸輪環11的環向運動,因此,第一外透鏡筒 輪環11的轉動耐晴於凸輪環11沿光軸方向移動。
傾斜圖和弟96圖所不三個邊緣咖和三個邊緣ed2分別接觸三個 …、則面Ut和三個傾斜前端表面12t的狀態下,每個凸輪從動件31 1=應外⑽槽llb的傾斜前端部分llb_L的插人端。凸輪環Η的進- 邊緣了緣相應傾斜前端表面nt上滑動,同時引起每個 目心、傾斜别端表面121上滑動,以便依照三個邊緣EDI和三個 私一2刀別在了個傾斜所端表面山和三個傾斜前端表面12t上的滑動運 賴,^表面m相對於凸輪環U向前推動第—外透鏡筒12。 :母侧斜刖端表面lit和每個傾斜前端表面⑵平行於傾斜前端部分 ^伸□此通過凸輪% u的轉動經三個傾斜前端表面⑴作用在第一 卜^鏡门12上的力’使母個凸輪從動件31從相應外凸輪槽llb的後端開
UbeL ^ 〇 84 1269903 97圖獅完全進人相應外凸輪槽仙_前端部分說内之後,每個 傾斜刚端表面m和每個傾斜前端表面12t分職離相應邊緣腿和相應邊 由m個凸輪從鱗31分顺雜三辦凸輪槽 llb接合,使得第-外透鏡筒丨2沿光軸方向被線性引導。 …在夂…透鏡71攸第10圖所示回縮狀態開始的透鏡筒前伸操作 中一假疋凸輪% 11和外透賴12帶有三_斜前端表面nt和三麵 斜前端表面12t,這些表面的功能分別與三個傾斜前端部分胤的那此表 面的魏相同,再假定第一外透鏡筒帶有三個邊緣腦和三個邊緣
一 ^的功此分別與三個凸輪從動件31的那些邊緣的功能相同,那麼 就能夠使每個凸輪從動件31正確進入相應外凸輪槽仙的傾斜前端部分 ,L内’甚至在其中從第95圖所示每個凸輪從動件^較鬆接合在相應後 端開P刀lib γ的狀%開始朝相應彎曲部分仙-z運動。這樣能夠避免 變焦透鏡71不正常工作。 仏:在又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每個凸輪環U和第一外透鏡筒】2設置 有、、固傾斜則端表面(nt或12t),但是,凸輪環U和第一外透鏡筒
中月匕夠在/、中個上设置有一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山或⑵),或者 在每=凸輪%、11和第—外透鏡筒12上設置—組以上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 t 10=圖表不第95圖所示結構的另一個實施例,其中變焦透鏡乃處 於回、’isU 101圖巾與第95圖巾相同的元件射目同但鑛帶有“”,的附 圖標記表示。 、每個外凸輪槽iib’在其每個傾斜前端部分仙丄,的後端,設置有一個 代替第95 11所不凸輪被u的後端開口部分ι〜γ的後端開口仙心與每 個後端開口 σ卩刀llb,Y不同,每個後端開口 形減相應外凸輪槽ub 的-個鮮端部開Π。錢紐鏡處於翻離訂鏡透·回縮操 85 1269903 作’引起母個凸輪從動件31在相應傾斜前端部分Hb_L,内向後運動(第⑴1 圖所示向右的方向),從而使變焦透鏡—旦到達回縮位置,每個凸輪從動件 31’就通過相應外凸輪槽lib,的後端開口 111>K&凸輪槽仙,令出來。如果 每個凸輪從動件3Γ通過相應外凸輪槽nb,的後端開口仙|從凸輪槽 lib’中出來’則第-外透鏡筒12’停止由凸輪環u,經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 31’驅動,從而停止向後運動。同時,由於每個前止播表面_,和每個後 止擋表面l2s_2’的位置分別#常靠近相應前止擒表面,和相應後止擔表 面lls-2 ’因此避免第-外透鏡筒12’進一步向後運動。因此,即使每個凸 輪從動件31,通過相應外凸輪槽llb,的後端開〇 llb_K從凸輪槽仙,中$ _ 來,也可以避免第-外透鏡筒12,過度地向後運動。在帛1〇1目所示實施例 中,與第95圖所示實施例類似,在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希望該組三 個前止播表面11s],和該組三個後止擋表面12s],之間的距離大約為 0.1mm。同樣,在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希望該組三個後止擔表面山_2, 和3組_個後止擒表面12s-2’之間的距離大約也為〇 lmm。但是在另一個實 施例中,可以允許第-外賴筒12,憑舰性回縮,從而使前止财面叫, 和12s_l與後止擔表面hs_2’和i2s_2’分別相互接觸。 根據第101圖所示結構,其中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每個凸輪修 從動件31’從相應外凸輪槽llb,中出來,能夠進一步減小凸輪環n,的尺寸, 因為每個外凸輪槽llb,不必設置任何用於在變焦透鏡處於賴狀態時容納 相應凸輪從動件的容納部分,該部分相當於凸輪環n的每個後端開口部分 llb-Y〇 在第101圖所示回縮狀態下,每個内法蘭12c,的邊緣ED1,與相應前凸 起部分Ilf’的傾斜前端表面llt,接觸,而三個外凸起ilg,中的每個外凸起的 邊、’彖ED2與相應後凸起部分12f,的傾斜前端表面i2t,接觸。每個傾斜前端 86 1269903 $面lit’和每個傾斜前端表面12t,平行於傾斜前端部分ub七延伸。由於該 〜構’在第101圖所示狀態下轉動凸輪環u,,從而使第一外透鏡筒12,被 相對於凸輪壤11’向前推動,接著使當前位於相應外凸輪槽仙,外的每個凸 輪攸動件31’從相應外凸輪槽nb,的後端開口 Ub_K進入該相應外凸輪槽 斜前端部分llb-L,内。此後,沿透鏡筒前伸方向進一步轉動凸輪環 11 ’使每個凸輪從動件31,運動到相應外凸輪槽仙,内的相應彎曲部分 iib-ζ’内。之後,每個凸輪從動件31,在相應外凸輪槽仙,内運動,依照凸 輪環=的轉動執行變焦操作。將每個凸輪從動件Ή,移動到相應外凸輪槽 仙= 前端開口部分職,就能夠從凸輪環u,上拆却下第一外透鏡筒12,。· 〜從上面可以理解,在第101圖所示實施例中,能夠可靠確定第一外透 鏡筒12’相對於凸輪環u,的軸向運動的後界限,同時,即使在變焦透鏡回 縮到相機體_每個凸輪從動件31,通過其後·σΐιι>κ從相料凸輪槽 ,中出來每個凸輪從動件31’也都能夠適當進入相應外凸輪槽仙,的傾 斜前端部分llb-L,内。 下面將詳細描述當數位相機7()駐關(未示幻關時,容納第9 圖所示相機體72 _魏透鏡?1的魏透鏡結構,賴構組合了使第二 透^框6(第二透鏡組LG2)回縮到徑向回驗置的結構。在下面的描述中,· 货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別指從數位相機7〇前面和後面觀看時的垂 直和水平方向,例如第11G圖中的垂直方向和第⑴圖中的水平方向。此外, 術語“向前/向後方向”對應光軸方向(即平行於攝影光軸ζι的方向)。 α如第102圖所不’第二透鏡組⑹由第二透鏡活動框8經由周邊元件 °第透鏡框6。又置有—個圓柱透鏡固定座6a,一個帶樞軸圓柱部分 6b ’ 1«部分6e和—麵合凸起&。該陳透翻定座&直接固定 和支撑第一透鏡組LG2。擺臂部分&沿圓柱透鏡固定座如的徑向延伸, 87 1269903 Z柱透鏡固定座6a連接_軸_分6b上。接 柱透鏡固定座6a上,在背離#臂邱八& &士& 取隹圓 ,u 心&的方向上延伸。帶雜圓柱部分
设置有-個通孔Μ,該通孔沿平行於第二透鏡組迎光輪方向延伸。帶 極軸圓柱料⑪的獅和魏,連翻_卩分&的—部分_圓柱 部分6b _、後側上’分舰置有—個贿簧她卩分畔-個後彈箬支 撐部分6g。找麵簧支卿分獅端_,該贿簧支卿分紅的外 周表面上設置有-個前彈簧保持凸起册。在該後彈簧支揮部分知後端附 近’該後彈簧支#部分6g耕職社設置有—_彈簧縣凸起况。帶 框軸圓柱科6b在其朝表面上設置有-偏_鮮部分&的方向延 伸的位置㈣臂6j。雜置控㈣6j設置有—個第_彈簧接合孔故,擺臂 部分6c設置有個-個第二彈簧接合孔6p (見第118圖至第12〇圖)。
第二透鏡框6設置有個-個沿光軸方向從擺臂部分&向後突出的後凸 起部分6m。該後凸起部分6m的後端設置有個一個接觸表面如,該表面位 於-個與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垂直,即鱗影光軸Zi垂直的平面内。 儘管光遮蔽環9如第104圖、第105圖、第128圖和第129圖被固定,但 是接觸表面6η在光軸方向上位於第二透鏡組光遮蔽環的後面。即,接觸表 面6η在光軸方向上位於第二透鏡組LG2的最後位置的後面。 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是一個垂直加長的窄板,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 較窄寬度。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設置有一個第一垂直延長孔3如、一個 樞軸孔36b、一個凸輪桿可插孔36c、一個螺釘插孔36d、一個水平延長孔 36e和一個第二垂直延長孔36f,這些孔按照該順序從頂部到底部設置在前 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内。所有這些孔36a到36f都是沿光軸方向穿過前第 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通孔。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外邊緣上,第一 垂直延長孔36a附近設置有一個彈簧接合槽36g。 88 1269903 與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類似,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也是一個在 水平方向上具有較窄寬度的垂直加長窄板。後第二透鏡框支撑板37設置有 個第一垂直延長孔37a、一個樞軸孔37b、一個凸輪桿可插孔37c、一個 螺釘孔37d、一個水平延長孔37e和一個第二垂直延長孔37f,這些孔按照 該順序從頂部到底部設置在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内。所有這些孔37a到 37f都疋沿光軸方向穿過該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的通孔。在該後第二透 鏡框支撐板37的凸輪桿可插孔37c的内邊緣上,設置有一個導鍵可插槽 37g。兩第一透鏡框支撑板36的通孔36a-36f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的 通孔37a_37f分別沿光軸方向對準。 鲁 該組螺釘66設置有一個螺紋軸部66a和一個固定於螺紋軸部66a—端 的頭部。該頭部設置有一個用作調節工具的菲力浦螺絲刀(未示出)的頂 端旎夠插入的十字槽66b。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螺釘插孔36d的直徑 能夠使該組螺釘66的螺紋軸部66a通過該孔插入。該組螺釘66的螺紋軸 一 66a鎖過後第一透鏡框支撐板的螺釘孔37^,將前第二透鏡框支撑板 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固定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 變焦透鏡71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之間 β又置有個沿光軸方向延伸的第一偏心轴34χ。第一偏心轴設置有一 φ 個大直徑部分34X_a,在大直徑部分34x_a的前端和後端還分別設置有沿光 軸方向向前和向後突出的—個前偏心銷34X-b和-個後偏心銷34X_C。前偏 心銷34X七和後偏心銷34X-C具有與大直徑部分34X-a的軸線不同心的共 同轴、’泉。别偏心銷34X-b的前端設置有一個能夠使作為調節工具的平刃螺 絲刀(未示出)的端部插入的槽34X-d。 變焦透鏡71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之間 a又豎有個沿光軸方向延伸的第二偏心軸34Y。第二偏心軸34Y的結構與 89 1269903 第一偏心軸34X的結構相同。即,第二偏心軸34丫設置有一個大直徑部分 34Y-a ’在大直徑部分34Y-a的前端和後端還分別設置有沿光軸方向向前和 向後突出的一個前偏心銷34Y-b和一個後偏心銷34Y-C。前偏心銷34Y-b 和後偏心銷34Y-c具有與大直徑部分34Y-a的轴線不同心的共同軸線。前 偏心銷34Y-b的前端設置有一個能夠使作為調節工具的平刃螺絲刀(未示 出)的尖端插入的槽34Y-d。 穿過第二透鏡框6的通孔6d後端部的孔徑增大,形成一個彈簧容置大
直徑孔6Z (見第126圖),從而使壓縮盤簧38容置在彈簧容置大直徑孔6Z 内。前扭轉盤簧39和後扭轉盤簣4〇分別裝配在前彈簧支撐部分6f和後彈 黃支撐部分6g上。前扭轉盤簧39設置有一個前彈簧端39a和一個後彈簧 端39b,後扭轉盤簧40設置有一個前固定彈簧端4〇a和一個後可活動彈簧 端 40b。 才區軸33從通孔6d後端裝配在通孔6d内,從而使第二透鏡框6的帶樞 軸圓柱部分6b能夠在樞軸33上沿徑向沒有游隙的自由轉動。樞軸33的前、 後端的直徑與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樞軸孔36b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37的槐轴孔37b相符,以便樞軸33的前端和後端分別裝配在樞軸孔36b和 拖轴孔37b内,由該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支 撐。在樞軸33裝配在通孔6d内的狀態下,樞軸33的軸線平行於第二透鏡 組LG2的光軸延伸。如第113圖所示,樞軸33的後端附近設置有一個法蘭 ’該法蘭插入彈簧容置大直徑孔6Z内,與容置在彈簧容置大直徑孔6Z 内的壓縮盤簧38的後端接觸。 如第106圖和第1〇7圖所明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是一環形元件, 其具有沿光軸方向穿過該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貫穿内部空間8n。第二透 鏡組活動框8的關表面上在沿光軸方向的大致中心、處,設置有一個中心 1269903 内法蘭8s。中心内法蘭8s的内邊緣形成_個能夠讓第二透鏡框6在盆仲 動的垂直加長的開口 8卜快門單元76固定在中心内法蘭&的前表面上。犯 红透鏡組活細在沿光軸方向上巾心法蘭&後㈣㈣表面上,咬置 有一個徑向向外(第m圖所示向上的方向)開槽的第—徑向槽叫(見第 111圖和第112圖),其形狀盘第-读於1 ,、弟—透鏡框6的圓柱透鏡固定座6a外周表面 的形狀婦,以鏡敗座6a_部分進人徑内。第二透 鏡組活動框8在中峨S8s後面_面上,還設置有—個徑向⑽(第 m圖所示向上的方向)開槽的第二徑向槽以(見第⑴圖和請·
其形狀與第二透鏡框6的接合凸起6e外邊緣的形狀相符,以便接合部分知 能夠部分進入第二徑向槽8r内。
如第106圖和第107圖所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端表面上(特 ^是從第二透敎活驗8前面觀察時,在垂直加長開讀的右手側上, 第二透鏡組活練8前端表_右_分),設置有—個垂直加長前固定表 面8c,其上固定有前第二透鏡框支#板%。為了便於朗,在第⑽圖和 第107圖巾刚EU表面8e驗影線表示。咖定表面&在光軸方向與垂直 加長開口 8t不重疊,並位於與透鏡筒軸z〇 (攝影光軸ζι,第二透鏡組啦 的光軸)垂直的個平面内。#固定表面8c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快門單元% 河面。定表面8e暴露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1二透鏡組活動 框8的則‘X置有-組三個沿光軸方向向前延伸的延伸部分纪。該組三個 延伸部分8d喊為帛二透餘活雜8的延伸部分其從帛二魏組活動 框8前端肖前延伸。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㈣分別形成在該組三個延伸 心8d的外周表面上。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端表面上(特別是從第二 透鏡組活驗8後面觀察時,在垂直加長關口 8t左手側上,第二透鏡組 活動框8後端表面的左側部分),設置有—個垂直加長後固定表面知,其上 91 1269903 固定有後第二透鏡框支撑板37。後固定表面知位於中心内法蘭&上沿光 軸方向與前固定表面8c相對的對側,與該前固定表面&平行。後固定表面 8e形成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後端表面的—部分;即,後固絲面知與第 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端表面齊平。 弟二透鏡組活動框8設置有-個第—偏心軸支#孔.—個帶姉圓 柱部分接收孔8g,-觸釘插孔8h和—個第二偏心軸支撐孔&,它們按昭 該順序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頂部到底部進行設置。所有這些孔托%沾, 沿都是通孔’在光财向上伽定表面8e和後岐表面&之間穿過第二’ 透鏡組活動框8。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通孔紅、Sh、扮在光轴方向上分別籲 與前第二透鏡框支撑板36的通孔36a、和旅對準,而且分別與後第二 透鏡框支撐板37的通孔37a、37d和37e對準。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 周表面上帶姉ϋ柱部分接收孔8g内設置有__個沿光軸方向延伸的鍵槽 8p。鍵槽8p在光軸方向上前固定表面8c和後固定表面&之間穿過第二透 鏡組活動框8。第-偏心軸支舰8f的直徑確定為能夠使大直徑部分账& 可轉動裝配在第-偏心軸支舰8f内,L軸支觀⑴的直徑確定為 能夠使大錢部分34Y_a可轉練配在第二^軸支觀_ (見第ιΐ3 圖)。另-方面,螺釘插孔8h的直徑確定為能夠使螺紋轴部6如插入該螺 · 釘插孔内’並且螺紋軸部66a和螺釘插孔_内周表面之間具有相當的間 隙(見第113圖)。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固定表面&和後固定表面知 上分別設置有沿光軸方向向前和向後突出的一個前凸起部句和一個後凸起 部8k。前凸起部8j和後凸起部8k有一個沿光軸方向延伸的共同轴線。第 二透鏡組活触8在垂直加長開σ 8t下面設置有-娜光財向穿過中心 内法蘭8s的通孔8m,以便轉動限制軸35能夠插入該垂直延長孔汾内。 轉動限制轴35 s免置有-個大直部分3Sa,此外在其後端還設置有一 92 1269903 個沿光軸方向向後突出的偏心銷35b。偏心銷35b的軸線與大直徑部分35b 的軸線偏心。轉動限制軸35的前端設置有一個槽35c,能夠讓用作調節工 具的平刃螺絲刀(未示出)的頭部插入槽中。 第108圖至第112圖表示從不同角度觀察時,將第1〇2圖至第1〇7圖 所示上述元件組裝在一起的一種狀態。下面將描述將元件組裝到一起的一 種方式。 首先,前扭轉盤簧39和後扭轉盤簧40被固定於第二透鏡框6上。同 時,前扭轉盤簧39的一個簧圈部分裝配在帶樞軸圓柱部分讥的前彈簧支 撐部分6f上,其後彈簧端3%與位於帶樞軸圓柱部分6b和擺臂部分&之 間的一部分第二透鏡框6接合(見第刚圖)。前扭轉盤簧39的前彈菁端 39a不與第二透鏡框6的任何部分接合。後扭轉盤簧4〇的一個簧圈部分裝 配在帶樞軸圓柱部分⑪的後彈簀支撐部分0g上,其前固定彈簧端撕和 後可活動彈簧端働分別插入擺臂部分6e的第二彈簧接合孔6p和位置控 制臂6j的第-彈簧接合孔6k中。前固定彈簧端術被固定於第二彈菁接合 孔6P中,同時允許後可活動彈簧端在第一彈菁接合孔⑨中在第⑶口 圖所示細“刪”内運動。在自由狀態下,後扭轉盤簣4()由其上的第二透 鏡忙6支撐,其中劍定彈|端他和後可活動彈菁端.輕微受壓,以 相反方向運動,彼此靠近,以便後可活動彈簧端.與第一彈菁接合孔妝 内的位置控制臂6j_壁表面壓接(見第⑶圖)。通過前彈簣保持凸起 2防止前扭轉盤篑39從前彈簧支撐部分㈣前端沿光軸方向離開該前彈 黉支撐部分,同時通過後彈細衫起6i防止後扭轉終4G從後彈菁支撐 部分6g的後端沿光軸方向離開該後彈簧支撐部分。 …除了前扭轉盤簧39和後扭轉盤簧4〇的安裝之外,在壓縮盤菁%插入 形成在後彈簧支樓部分㉔後端部分内的彈簧容置大直徑孔纪之後,插軸 93 1269903 ^皮插入到通孔6d内。同時,樞軸33的法蘭祝進入後彈菁支 與厂堅縮盤簧38的後端接觸。樞軸33的轴向長度大於帶_柱部分/的 轴向長度,從而雜軸33的相對端分別從帶樞軸圓柱部分6b的前、後端 在上述帶樞轴圓柱部分奶安裝操作的同時,第一偏心軸3攸和第二偏 心軸34Υ被分別插入第一偏心軸支撐孔8f和第二偏心軸支撐孔扮内。如第 113圖所示,第一偏心軸34X的大直徑部分34χ_α前端部(第ιΐ3圖所示 的左端部)的直徑大於大直徑部分他a其餘部分的直徑,第—偏心轴支 撐孔8f的相應前端部(第1U圖所示的左端部〕的内徑大於第一偏心輛支· 撐孔8f其餘部分的陳。同樣,第二偏心軸34γ的大直徑部分34Y_a前端 部(第113圖所示的左端部)的直徑大於大直徑部分34¥々其餘部分的直 徑,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i的相應前端部(第113圖所示的左端部)的内徑 大於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i其餘部分的内徑。因此,當從第一偏心軸支撑孔 8f前端(第113圖所示的左端)將第一偏心軸34χ插入第一偏心軸支撐孔 8f内時,一旦位於大直徑部分34X-a和第一偏心軸34χ的其餘部分之間的 階梯部分接觸第一偏心軸支撐孔8f的大直徑前端部的底部,如第in圖所 示’就能夠防止第一偏心轴34X進一步插入第一偏心軸支撐孔8f内。同樣,® 當從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i前端(第113圖所示的左端)將第二偏心軸34Y 插入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i内時,一旦位於大直徑部分34Y-a和第二偏心軸 34Y的其餘部分之間的階梯部分接觸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i的大直徑前端部 的底部,如第113圖所示,就能夠防止第二偏心軸34Y進一步插入第二偏 心軸支撐孔8i内。在此狀態下,前偏心銷34X-b和前偏心銷34Y-b沿光軸 方向從前固定表面8c向前突出,而後偏心銷34X-C和偏心銷34Y-C沿光軸 方向從後固定表面8e向後突出。 94 1269903 接著’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分別固定於 前固定表面8c和後固定表面8e上,而從帶樞軸圓柱部分6b的前彈簧支撐 部分6f所端突出的樞軸33的前端,被裝配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樞 轴孔36b内’同時,樞軸33的後端裝配在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的樞軸 孔37b内°此時’從前固定表面8c向前突出的前偏心銷34X-b、前偏心銷 34Y4)和前凸起部8j分別插入第一垂直延長孔36a、水平延長孔36e和第二 垂直延長孔36£内’此外,從後固定表面8e向後突出的後偏心銷34X-C、 後偏心銷34Y_e和後凸起部8k分靡4 —錢延長孔37a、水平延長孔 37e和第二垂直延長孔37f β。前偏心銷34X_b在第-垂直延長孔3如n分鲁 別亥第一垂直延長孔3如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u〇圖所示垂直和 K平方向)可移動和不可移動’前偏心銷'34丫七在水平延長孔他内分別 石水平延長孔36e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11〇圖所示垂直和水平方向) 可私動和不可&動’前凸起部在第二垂直延長孔附内分別沿第二垂直 延長孔36f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110圖所示垂直和水平方向)可移動 和不可移動。同樣,後偏,34x_e在第—垂直延長孔37a内分別沿第一 垂直延長孔37a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lu圖所示垂直和水平方向)可 移動和不可移動,後偏心銷34Y-C在水平延長孔37e内分別沿水平延長孔· 祝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U1圖所示垂直和水平方向)可移動和不可 移動,後凸起部8k在第二垂直延長孔37f内分別沿第二垂直延長孔讲的 長度=向和寬度額(第⑴_示垂直和水平方向)可㈣和不可移動。 取後’ 4組螺釘66的螺紋軸部66a被插入到螺釘插孔施和螺釘插孔 此内,亚穿過螺釘孔別鎖入,將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後第二透鏡框 支撐板37 _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在該麟下,鎖緊安裝螺釘% 使雜安裝螺釘66與螺釘孔別唾合,使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後第 95 1269903
一透鏡框支撐板37分別壓罪4固定表面8C和後固定表面如,從而使將前 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雜支撐板固定在第二透餘活動框8 上,它們之間有-定的間距,該間距等於前固定表面8c和後固定表面8e 之間沿光軸方向的距離。結果,通過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 框支撐板37防止第-偏心軸地和第二偏心軸34γ脫離第二透鏡組活動 框8。由於樞轴33❸法蘭33a接觸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防止其向後移 動到後第二透鏡框支擇板37之外,從而利用壓在後彈簧支撐部分知的彈 簧容置大直徑孔6Z内的壓縮盤簧38的彈性力,使樞軸%沿光轴方向向前 偏置三因此帶樞軸圓柱部分6b的前端壓靠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這就保 持了第二透鏡框6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在第 二透鏡框支撐板37被固定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狀態下,導鍵可插槽% 與鍵槽8p在光軸方向相通(見第112圖)。 在將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固定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之後,前㈣ 盤黃㈣前彈簧端39a置於彈簧接合槽36g内。前扭轉盤簧39的後彈菩 端3%與如上所述位於帶樞軸圓柱部分6b和擺臂部分&之間的一部分第
-=鏡框6接合。將前彈簧端39a置於彈簧接合槽36g令使前扭轉盤菩} 靜起第二透鏡框6偏置而繞姉33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如從I -透鏡框6前面看到的職(第U4圖所示的逆時針方向)。 二透二了 二透鏡框6之外,轉動限制軸35從通孔8m前端插入則 3^ 10S 7^ 8m ^ 〇 ^ 8m 35攸弟 1〇8 圖和第 1〇9 圖戶 内。在轉動限制轴靖插入mr下r步插入通孔8m 销如第⑽騎秫财8錢端向^的“下,轉―的偏 在以上述枝_二透触6料钱料二魏妨触8上的肤 96 1269903 態下’第二透鏡框6可以繞樞軸33擺動。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帶柩轴圓 柱4刀接收孔8g ^夠大’所以當第二透鏡框6擺動時,帶姉圓柱部分仍 和擺臂部分6c不干涉帶樞軸圓柱部分接收孔%内的内邊緣。由於姉幻 平行於攝影絲Z1和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延伸,因此當第二透鏡框6 杬動日守’ ^一透鏡組⑹繞框轴33擺動’同時其光軸保持與攝影光軸Z1 平订如第m圖所不,第二透鏡框6繞樞軸33的轉動範圍一端通過接合 凸起6e的頭部與偏心銷说的接合確定。前扭轉盤簣39使第二透鏡框6 偏置’,而沿一個方向轉動,使得接合凸起知的頭部接觸偏心銷35b。 ”接著,將快Η單元76被固定於第二透鏡組活驗8上,以獲得一個如 弟1〇8圖至第112圖所示的元件。如第糊至第ιΐ2圖所示快門單元 ΓΓ跋中Γ内_s的前部。在元76固定於中㈣_s前部 丄悲下^固定表面8c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快門單元%内快門$和可調 2 A的前面。如第⑴圖和第则所示’不管第二透鏡框6相對於第 〜且活動框8的位置如何變化’第二透鏡框6的圓柱透鏡固定座如的 “都位於垂直加長開σ &内’也就是剛好在快門_ %後面。 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Q彼此連接的狀態下,從快 早疋76延伸的触PWB 77如第则所示進行安裝。如上所述,第二 1G<>W接合在寬内。在透鏡筒轴Z0 二 :PWB 77、寬導槽㈣和寬線性導鍵i〇c_w都位於變焦 她ϊ4°,雛酬77、細_°娜導鍵崎 一/於光軸方向的徑向對準。如第125圖所示,撓性PWB包括-個第 - 、-個環形彎部77b、一個第二直部%和—個第三直部Μ,它 U順序处快門單元76側面依次設置。撓性娜77的—個彎部 在在寬線性物_㈣》,帛增¥以脚之間。從 97 !269903 快門單it 76的該_始(第125圖所示的左側),首絲—直部%沿光 軸方向從快門單兀76向後延伸,接著撓性ρψΒ77徑向向外彎曲,向前延 伸,從而使環形朁部77b形成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後端附近,使第二直 邛77c沿覓線性導鍵1〇c_w的内表面在光軸方向上向前延伸。接著,挽性 ρ·徑向向外料,向後延伸,從而使第三直部?7d^寬線轉鍵勝w 外表面在光軸方向上向後延伸。接著,第三直部77d的頂端(撓性的 頂端)穿過徑向通孔10d向後延伸,並進一步穿過通孔2叫(見第*圖和第 4〇圖)延伸到固定透鏡筒22外側,並通過主電路板(未示出)連接至控制 電路14〇。第三直部福通過固定裝置如雙面帶(未示出〕被部分固定於寬籲 線性導鍵IGoW的外表面,從而使環卿部的財可轉據第二透鏡 組活動框8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之間的減軸向運動進行變化。 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S後面的Μ透鏡框S1由不透明材料製成,並 。又置有個4大透鏡保持架部分51c、一個第一臂部训和一個第二臂部 51e。第-臂部51d和第二臂部仏位於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w的徑向相 對兩側。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在光軸方向上位於第一臂部51d和第二 # 之A内σ卩分別t裝有該對AF導向軸52和53的該對導向孔5ia # 52a刀別形成在第一臂部Sld和第二臂部…上。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 _ 化形成為-盒形(矩形環狀),其包括—健本成正方形的前端表面如 和四個側表面51C3、51c4、51c5和51c6。前端表面51cl位於_個與攝影 光軸Z1垂直的平面内。四個側表面51c3、51c4、51c5和51c6沿大致平行 =攝〜光軸zi的方向向後延伸,從前端表面51el的四邊朝咖圖像感測 器6〇延伸。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的後端形成-個朝低通濾波器⑽ 及CCD圖像感測器60開口的開口端。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的前端表 面51cl上形成有一個圓形開口 51c2,其中心與攝影光軸η重合。第三透 98 1269903 鏡組LG3位於該圓形開口似内。第一臂部训和第二臂部w沿彼此背 離的相反方向從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仏徑向延伸。更具體而言,第一臂 4 51d减AF透鏡框51前面看去的下右側方向,從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 5化位於兩個側表面似和似之間的_個角徑向延伸,同時第二臂部仏 沿從AF透鏡框51前面看去的上左側方向,從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仏位 於兩個側表面51e4和51e5之間的另_個角徑向延伸,如第13()圖所示。如 第128圖和第129圖所不’第一臂部Μ(1被固定於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化 位於兩個側表面51(:3和51e6之間的角的後端,同時第二臂部A被固定於 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位於兩個側表面似和51c5之間的角的後端。、鲁 如第9圖所示,第一臂部51d和第二臂部%的徑向外端徑向定位於 固定透鏡筒22的圓柱壁2¾的外側。該對導向孔—和仏分別形成在第 一臂部51d和第二臂部51e的徑向外端,該徑向外端都位於圓柱壁22k的 外側因此’ AF導向軸52裝配在導向孔5la内,並用作沿光軸方向以高 定位精度引導AF透鏡框51的主導向軸,該af導向軸52位於圓柱壁22k 外側,而AF導向軸53較鬆地裝配在導向孔51b内,並用作沿光軸方向輔 助引導AF透鏡框51的辅助導向軸,該AF導向軸53也位於圓柱壁22k外 側。如第9圖所示,圓柱壁22k在其外周表面上的不同環向位置處設置有 _ 兩個徑向凸起22tl和22t2。在徑向凸起22tl的後表面上形成有一個軸支撐 孔22vl。同樣,在徑向凸起22t2的後表面上形成有一個軸支撐孔22v2。 CCD支架21的Θ表面上設置有兩個在光軸方向上分別與軸支撐孔22νι和 22v2相對的軸支撐孔2ΐνι和21v2。AF導向軸52的前端和後端分別通過 (固定到)軸支撐孔22vl和軸支撐孔21vl支撐。AF導向軸53的前端和 後端分別通過(固定到)轴支撐孔22v2和軸支撐孔21v2支撐。 圓柱壁22k設置有兩個切掉部分22m和22η (見第11圖),其沿af導 99 1269903 向軸52和53被切掉’用來在AF透鏡框51沿光轴方向運動時防止第一臂 部5ld和第二臂部化與圓柱壁22k發生干涉。如第122圖和第13〇圖所 示,該對導向孔51a和52a位於攝影光軸Z1的徑向相反側,因此,該對 AF導向軸52和53位於攝影光軸Z1的徑向相反側。 該AF透鏡框51能夠沿光軸方向,向後運動到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仏 與形成在CCD支架21前表面上的渡波器保持器部分m (見第關)的 接觸點(AF透鏡框51轴向運動的後界限)。換句話說,CCD支架21包括 個止擋表面(遽波器保持器部分2ib的前表面),其確定从透鏡框51 轴向_的後界I在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e接觸毅器保持器部分训_ 的狀態下’從CCD支架21向前突出的位置控制凸輪桿加的前端在光轴 方向上位於AF透鏡框51的前面(見第121圖、第123圖和第124圖)。前 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凸輪桿可插孔36c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的凸 輪桿可插孔37C位於位置控制凸輪桿21a的軸線上。即,凸輪桿可插孔池, 凸輪桿可插孔37c和位置控制凸輪桿21a沿光軸方向對準。 如第1〇3圖和第1〇4圖所示,位置控制桿叫的前端設置有上述的回 縮凸輪表面21C,其相對於光軸方向傾斜,並且在位置控制凸輪桿叫的内 側邊緣還設置有-個拆卸位置保持表面21d,其從回縮凸輪表面仏沿光轴鲁 方向向後延伸。如第118圖至第12〇圖和第122圖所示,其中位置控制凸 輪桿叫從其前面看,位置控制桿犯在大致為攝影光轴^徑向的工方向上 有疋的厚度。回縮ώ輪表面21c形成為一個傾斜表面,該表面大體沿回 縮凸輪表面21c的寬度方向’在從位置控制凸輪桿加的徑向内側到徑向外 _方向上(即從更靠近攝影光軸21的—侧離攝影办⑺較遠的一側) 向義斜。換句話說’賴凸輪表面21e形成為—侧斜表面其沿離開 攝影光軸Z1的方向向前傾斜。在第118圖到第12G圖中為了便於划, 100 1269903 回細凸輪表面2lc劃有陰影線。此外,形成位置控制凸輪桿加使其上、下 表面分別是凹表面和凸表面,以防止位置控制凸輪桿叫干涉第二透 的帶樞轴圓柱部分6b。換句話說,位置控制凸輪桿仏形成一個以第二透 鏡組6的_ 33為中心的圓柱的一部分,回縮凸輪表面仏是一個形成在 該圓柱周邊(邊緣表面)上_斜表面。該位置控制凸輪桿m的下表面 上:置有-個沿光軸方向延長的導鍵21e。該導鍵2ie從位置控制凸輪桿^ 後伸5丨位置控制凸輪桿⑸前端之後的—個巾點。因此,該導鍵A 中/又有部分形成在位置控制凸輪桿m上其前端附近。導鍵A的橫截面 形狀使其能夠沿光軸方向進入導鍵可插槽37g内。 馨 上述今置結構包括一個使第二透鏡框6回縮到其徑向回縮位置的結 構,下面將討論由該結構支撐的第二透鏡組LG2,第三透鏡組⑹和其他 相關几件的操作。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相對於CCD支架21在光軸方向的位 置,通過凸輪環U根據多個内凸輪槽lla (叫和山⑴的凸輪圖進行 的幸向運動與凸輪環U自身的軸向運動相結合來確定。當變隹透7 約位於第9圖所示攝影光㈣上部所示的廣角端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支采21最遠’ §變焦透鏡處於第1〇圖所示回縮狀態時,第二透鏡 組活動框8最靠近CCD支架η。利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從其最前轴向位_ 置(廣角端)到最後轴向位置(回縮位置)的後縮運動,第二透鏡框㈣ 縮到其徑向回縮位置。 山在廣角端和遠攝端的變焦範圍内,如第111圖所示,通過接合凸起6e 2端與轉動限制軸35的偏心銷35b接合,第二透鏡框6仍然保持在一個固 讀置處。同時’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與攝影光軸Z1重合,從而使第 -透鏡框6位於其攝影位置處。#第二透鏡框6位於如第⑴圖所示的攝 影位置時’一部分位置控制臂6j和後扭轉盤簧40的後可活動彈簧端働 101 1269903 通過凸輪桿插可孔37c暴露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部。 在爽焦透鏡71處於準備攝影狀態下,一旦數位相機%的主開關斷開, 那麼控制電路140就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驅動处馬達16〇,如第⑵圖、第 123圖和第124圖所示將af透鏡框51向後朝CCD支架21移動到最後位 置(回縮位置)。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將第王透鏡組LG玲持在其前端 表面51cl附近。緊鄰在第三透鏡組⑹後的空間是一個由四個側表面 51c3 51c4、51c5和51c6包圍的開口空間,以便由CCD支架21 (遽波器 保持益部分21b)支撐的低通濾波器⑽和CCD圖像感測器6〇能夠進入 緊鄰在第三透鏡組LG3後面的空間内,從而在处透鏡框5i回縮到最後位· 置喊少第二透鏡組LG3和低通遽波器LG4之間的間隙。在处透鏡框51 處於如第H)圖所示最後位置的狀態下,位置控制凸輪桿加的前端在光軸 方向上位於AF透鏡框51前面。 隨後’控制電路U0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驅動變焦馬達15〇,執行上述透 鏡筒回縮“作。/Ο透鏡筒回縮方向持續驅動變焦馬達⑼,使其超過變焦透 鏡π廣角端’使得凸輪環η沿光轴方向向後運動同時由於該組三_從 動滾柱32分別與該組三個通槽14e的接合而繞透鏡筒轴ζ〇轉動。從第17 圖所示多個内凸輪槽lla和多個凸輪從動件此之間的關係可以理解,即使籲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軸方向相對於凸輪環u的位置,在變焦透鏡71 處於回縮位置時比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時更靠近變焦透㈣前部,但 是由於在透鏡筒回縮操作中’凸輪則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的向後運動 量比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凸輪環u内相對於該凸輪環u的向前運動量 更大,因此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也能夠接近 CCD支架21。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與第二透鏡框 6一起進一步回縮,引起位置控制 102 1269903 凸輪桿2la前端進入凸輪桿可插孔说(見第糊)内。如上所述,一部 刀位置控制臂6』和後扭轉盤簣⑽的後可活動彈|端.如第⑴ 圖所示通 °輪私可插孔37e暴路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部。第1關表示此 時從變焦透鏡71前面觀察時,位置控制臂6j、後可活動彈簀端稱和位置 工制凸輪才干2la之間的位置關係。在攝影光軸以的徑向上,後可活動彈簧 山比位置控制’6j (除了形成在其上的一細於形成第一彈簧接合孔 /的凸(之外)更罪近位置控制凸輪桿加。另一方面,回縮凸輪表面2ic 一成為u開攝衫光轴Z1的方向向前傾斜的傾斜表面 。在第118圖所 :狀態下’回縮凸輪表面21c的最前部分緊鄰在後扭健簧40的後可活動籲 ^ κ端40b的後面。使第二透鏡框6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 一起朝支 木21向後運動’同_保持第118騎雜置懸,引起簡凸輪表面& 接觸後可活動彈簧端佩,而不是第二透鏡框6的位置控制臂十第i23 圖表示後可活動彈簧端佩剛剛接觸回縮凸輪表面21。之前第二透鏡框6 的位置。 /使第二透鏡框6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起進—步向後運動,同時保 夺1可5•動彈A .與回縮凸輪表面2le接觸,使得後可活動彈簧端4〇b 根據回縮凸輪表面21c的形狀,沿第118圖所示順時針方向在回縮凸輪表· 面21c上滑動。後可活動彈簣端働的順時針轉動通過前岐彈菁端他 傳遞給第二透鏡框6。鮮118 _讀況概,齡健簧⑼的彈性力 生)是預先確定好的,其能夠通過前固定彈簀端他將扭矩從後可活 動彈尹j而.傳遞給第二透鏡框6,而不會使前固定彈簧端4此和後可活動 =簧端佩造-步受壓而沿相反的彼此接近的方向運動。即,在前扭轉盤 貪39將第二透鏡框6保持於攝影位置時,後扭轉盤菁*的彈性被設計為 大於前杻轉盤簣39的彈性。 103 1269903 -旦通過後扭轉終4G從回縮凸輪表面21e接收轉動力,那麼第二透 鏡組6將抵抗前_盤簧39的彈性力,根據第二透鏡組活咖的回 =堯—樞軸33從第1U圖所示攝影位置朝第112圖所示獲向回縮位置轉動。 隨者第二透鏡框6的轉動’後扭轉盤簧4G在回縮凸輪表面2k上從第118 圖所示位置滑動到第119圖所示位置。—旦第二透鏡框6轉_第ιΐ2圖 所不控向回縮位置,那麼後可活動端働就從回縮凸輪表面21c運動 到與其接合的拆卸位觸_训。之後,第二透鏡框6沒麵過第二透 ’兄、且活動框8的回縮運動沿樞軸η朝徑向回縮位置轉動。在第二透鏡框6 被保持於第m圖所示徑向回縮位置的狀態下,圓柱透鏡固定座知的相鲁 部分進入彳_ 8q内,„接合凸起㈣外邊軸4二透 的第二徑向槽8r。 在第二透鏡框6_徑向回縮位置之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繼續向 後運動’直_達第1G騎示_雜[在第二透鏡組活脑8向後運 動期間,第二透鏡框6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一起向後運動到第124圖所 不的位置處’將第二透鏡框6保持在徑向回縮位置,其中後可活動彈簧端 40^與回縮凸輪表面21c保持接合。同時,位置控制凸輪桿m的前端從凸 輪桿可插孔37c通過凸輪桿可插孔和帶樞軸圓柱部分接收孔祕向前鲁 出。 如第10圖和第124圖所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第二透 鏡框6的圓柱透顧定座6a已經運動到轉前突透鏡保持铸分…的上 方空間内,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已經運動到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内的該空間内,其中第二透鏡組LG2位於變焦透鏡71處於準備攝影狀態的 ^置’第三透鏡組LG3緊鄰在快門單元76後面。此外,通過前突透鏡保持 架部分51c的向後運動,低通濾波器LG4和CCD圖像感測器6〇已經從後 104 1269903 面進=則一穴透鏡保持架部分,因此,通過比較第$圖和第⑺圖可以 看出’第二透鏡組LG3和低通濾波器LG4之間以及第三透鏡組LG3和CCD 圖=感測為6〇之間在光軸方向的距離,在變焦透鏡Η處於回縮狀態時要 比又焦透鮮備攝影時小。即,在變紐鏡η處於回驗態下,第二透鏡 ,、且LG2在徑向上位於裝有第三透鏡組⑹、低通纽器⑽和圖像 感測^60的空間之外的空間内。在包括有多個光學元件的常規攝影透鏡筒 中其中㈣和多個可活動光學元件僅可以沿攝影光軸方向移動,不可能 使攝透鏡筒的長度小於所有多個光學元件的總厚度。但是,根據變焦透 鏡71的谷置結構,基本上不必要在攝影光轴Zl上保障容置第二透鏡組⑽φ 的任何空間。這樣就可能使變焦透鏡71的長度小於變焦透鏡71的多個光 學元件的總厚度。 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AF透鏡框51在形狀和支撐結構方面有多 種特點,使其能夠以一種高度節省空間的方式將變焦透鏡回縮到相機體 72内。下面將詳細討論這些特點。 用作以高定位精度沿光軸方向引導^透鏡框51的主導向軸的处導 向轴52,和用作沿光軸方向輔助引導AF透鏡框51關助導向軸的AF導 向軸53 ’位於攝影光軸21徑向相對兩側上,固定透鏡筒22的圓柱壁微 外側(位於不干涉變焦透鏡71的任何活動元件的位置)。由於处導向軸 52和AF導向軸53都不是干擾第一至第三透鏡組⑽、⑹和lg3以及 低通濾波器LG4之中-個或者多個的障礙,因此當變焦透鏡γι回縮到相機 體72内時,AFit鏡框51的這種結構有助於減少變焦透鏡71的長度。 換句話說’根據AF透鏡框51的這種結構,由於該對AF導向軸义和 53能夠自由佈置,而不受固定透鏡筒22比如第二透鏡框6内活動部件的限 制’因此可以使在光軸方向上引導AF透鏡框51的每個Ap導向軸52和53 105 A269903 2度=長,以高定位精度沿光軸方向引導处透鏡框5i。如第 弟1〇圖所不’該LCD板20剛好位於變隹 後延伸線上),而該對AF又焦透鏡同71之後(在光軸Z1的向
fe20.,,r °軸52和53在透鏡筒轴Z0徑向上位於該LCD 。這種方案獲得的該對AF導向軸52和53,都且有甚至朝相機 體72後部大大延伸的長轴 Μ甚至朝城 每 、 長度,而不會干涉尺寸比較大的LCD板2〇〇 2 : V向轴52錢延伸到如第9 ®所示相機體72内低於LCD板 20的一個位置處。 外,由於這種結構,其中^透鏡框M所具有的形狀使第一臂部训 心顧鏡保持架部分51c位於兩側表面51^5ic6之間的那個角的後端# 向外㈣延伸’第二臂部516從透鏡保持架部分i位於_表面遍 和51c5之__角的後端向外徑向延伸,從而使由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 的卜周表面第#部51d,第二臂部仏和固定透鏡筒π的内周表面 jAF導向軸52和53)所圍成的環形空間得到保障。該環形空間不僅用於 谷置第二透鏡組LG2,而朋於容置環形元件如第_至第三外透鏡筒12、 13和15以及螺環18的後端部,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相機體72的内部空間。 此外’该娜空間有助於使變焦透鏡71在相機體72内進一步回縮(見第 1〇圖)。如果AF透鏡框51沒有上述節省空間的結構,即如果每個第一和 · 第二臂部51〇!和51e形成在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ic上,從其軸向中部和軸 向前端部徑向延伸,而不像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那樣,那麼像第二透鏡 組LG2這樣的元件就不能夠回縮到第1〇圖所示它們各自的位置處。 此外’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AF透鏡框51構成為能夠使第三透 鏡組LG3由在其前端空間内的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支撐,使低通渡波 器LG4和CCD圖像感測器60在變焦透鏡71回縮狀態下容置於前突透鏡保 持架部分51c後部的空間内。這就進一步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變焦透鏡71的 106 1269903 内部空間 一旦在變焦透鏡7i處於_狀態下開啟數位相機7Q的确關,咳於 制電路⑽將沿透鏡筒前伸方向驅動处馬達16〇,使上述活動部件按二 上述回縮操作相反的方式操作。當凸輪環u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轉 動時’凸輪環u前進,同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和第—外透鏡筒η與凸 輪環u—-起前進,而不相對於第—線性導向環14轉動。在第:透鏡組活 動框8瞒的起始階段’由於後可活動彈簧端稱仍然與拆除位置保持表 面21d接合,因此第二透鏡拖6保持在雜向回縮位置内。如第_所
不,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進—步向前運動,使後可活動彈菁端.首先到 達位置控制凸輪桿21a前端,接著脫離將與回縮凸輪表面A接合的拆卸位 置保持表面叫。在該階段中’第二透鏡框6的圓柱透鏡固定座6a已經沿 光軸方向運_前突透鏡座部分51e前,因此即使第二透鏡框㈣始沿朝 向攝影位置的額馳軸33 _,透鏡眺座會干涉前突透 1 座部分Me。第二透鏡組活咖進—步向前運動,引起後可活動彈菩端 在回縮凸輪表面21C上滑動,從而使第二透鏡框6通過前杻轉盤簧39 的彈性力,開始從徑向回紐置躺職影位置。
離ml透鏡斯動框8進—步向前運動首先引起後可活動彈簧端働沿 斤P位置保持表面21d的方向在回縮凸輪表面2ic上保 2圖戶^左到右的方向),接著在後可活動彈簧端猶運動到回縮凸輪表面 /的預讀時’使後可活動彈簣端.脫離回縮凸表面叫。此時,從 弟一透鏡框6前面觀察時,後可活動彈簧端.和回縮凸輪表面21c之間 =相雜置對應於第118圖所示的相對位置關係。結果,第二透鏡框6完 控制凸輪桿21a的限制。因此,第二透鏡框6如第iu圖所示被 '、’ 德置,而接合凸起6e的猶受到前扭健簧39的彈性力壓制 107 1269903 而與轉動限制軸35的偏心銷35b壓接。即,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轴與攝影 光軸zi重合。當數位相機70的主開關開啟時,在變焦透鏡71已經延伸到 廣角端之W,第二透鏡框6完成從徑向回縮位置賴影位置的轉動。 當變焦透鏡71從第1〇圖所示回縮狀態變化到第9圖所示準備攝影狀 態時,儘f AF透鏡框51從其最後位置處向前運動,歧甚至在第9圖所 示準備攝影狀態下,前突透鏡座部分51c仍然覆蓋低通舰器lg4和ccd 圖像感測S 6G的前部,所以前端表面51el和四個側表面化3、遍、化5 和51c6能夠防止不必要的光如漫射光通過除了第三透鏡組lg3外的任何其 他部件入射到低通濾波器LG4和CCD圖像感測器60上。因此,^透鏡 馨 框μ的前突透鏡座部分51c不僅作為一個支樓第三透鏡組LG3的元件,而 且還作為-個在變焦透鏡W回縮狀態下容置低通渡波器LG*和ccd6〇的 疋件,並且用作一個#菱焦透鏡71準備照相狀態下防止不必要的光如漫射 光入射到低通;慮波裔LG4和CCD圖像感測器60上的光遮蔽元件。 通常,支撐攝影透鏡系統的可活動透鏡組的結構必須是糈密的,以便 不扣、害攝影透鏡系統的光學性能。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由於第二透 鏡、’且LG2叉到驅動不僅沿攝影光軸21運動,而且轉動回縮到徑向回縮位 置’因此尤其要求每個第二透鏡框6和樞軸33具有高尺寸精度,該精度比 _ 簡單的可活動元件的精度高幾個數量級。例如,在快門單元% (具有曝光 控制裝置如快門S和光圈A)設置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部時,如果一 個對應於樞軸33的樞軸設置在快門單元76的前面和後面,那麼該樞軸的 長度將叉到限制,或是使該樞軸用作懸臂型樞軸。然而,由於必須保證該 柩轴(如樞軸33)和一個用於裝入該樞軸,並相對轉動的通孔(例如通孔 6d)之間的最小間隙,因此如果該樞軸是一個短軸和一個懸臂樞軸,那麼 這樣一個間隙可能引起通孔的軸線相對於樞軸的軸線傾斜。由於要求每個 108 1269903 第一透鏡框6和樞軸33具有非常高的尺寸精度,所以即使在傳統透鏡支撐 …構的公差内’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也必須防止出現這種傾斜。 在第二透鏡框6的上述回縮結構中,由於在第108圖 '第109圖和第 113圖中可以看到,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分別 固疋於則固定表面8c和後固定表面仏上,它們在光轴方向上分別位於快門 早兀76的所面和後面,還可以看見樞軸幻設置為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36和後第一透鏡框支撐板37之間延伸,因此槐車由%的前端和後端分別由 前第二透麵績板36和鄕三魏框支撐板37越。因此,姉%的
轴線不*易才晴於第二透鏡框6的通孔&的軸線傾斜。此外,由於作為支 撑枢車:33的結構的元件的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3W τ樞細柱部分接收孔%位於不與快門單元%重疊的錄,因此可 以加長樞軸33而移考慮快門單元76 (不干涉快門單元%)。實際上,槐 轴力長《而其長度接近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軸方向的長度。依照槐 軸33的長度,延長帶樞軸部分奶在細方向的長度。即,保證在帶 樞軸圓柱’刀6b和樞軸33之間在光軸方向上具有一個寬的接合範圍。採
用這種結構,第二透鏡框6幾乎不可能相對於樞軸33傾斜,因此能夠使第 二透鏡框6以高定位精度繞樞軸33轉動。 “固絲面8e和後固定表面8e突㈣前凸起部8j和後凸起部㈣ 別確定前第:透鏡框支雜36和後第:透鏡框支#板37的位置,該前第 二魏财_ 36和鮮二透舰讀板37 制安裝螺釘 66牢固却 =在第二雜赚8上。_ _結構,前㈣雜支撐板%禾 後弟二透鏡框支_7以高定位精度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進行定 位。因此’柩軸33也峨位精度相對於第二透鏡组活咖進行定位 在變焦透綱糊巾,誕個蝴⑽《在第二透鏡組活 109 1269903 動框8前端表面上,在前固定表面8c前面,而後固定表面知與第二透鏡組 活動框8地後端表面齊平。即,前固定表面8c不形成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 8的最如、表面上。但是,如果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形成為一個沒有凸起的 簡單圓柱元件,如該組三個延伸部分8d,那麼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 苐一透鏡框支撐板37就能夠分別固定在該簡單圓柱元件的最前端和最後端 表面上〇 在第二透鏡框6的上述回縮結構中,如果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沿光軸 方向從對應廣角端的位置到回縮位置的運動範圍,充分用於使第二透鏡框6 繞樞軸33從攝影位置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那麼第二透鏡框6將在移向徑 向回縮位置途中干涉AFit鏡框51的前突透鏡座部分51c。為了防止該問 題的發生,在第二透鏡框6的上述雜結構中,在_個比第二透鏡組活動 框8沿軸向的運動範圍足夠短_向運動範圍内,第二透鏡框以成到徑 向回縮位置的轉動,之後,第二透雜6 _柱透鏡固定座&沿平行於光 軸的方向向後運動到緊鄰在前突透鏡座部分51c上面的一個空間内。因此, f變焦透鏡71中必須保證使圓柱透鏡固定座知平移到緊鄰在前突透鏡座 =分5lc上面的空間的空間。為了保證第二透鏡框8在沿光軸方向運動的 較短距離内,具有從攝影位置轉_徑向_位置的足觸轉動範圍就需 要增加回縮凸輪表面21e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移動方向即相對二 光軸方向的傾斜度,細縮凸輪表面21e形成在咖支㈣的位置控制 凸輪桿21a的前端。當在第二透鏡組8向後運動期間,以這種方式形觸 回縮凸輪表面21c壓迫後可活動彈簧端時,有一個較大的反作用力施 加給位置控制凸輪桿21a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這樣一個反作用力比 下讀況下的反制力大,在該情況下,一個凸輪表面(對應凸輪表面叫 目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運動方向的傾斜度小,在第二透鏡組8向後運 1269903 動期間該凸輪表面擠星後可活動彈簧端4〇b。 位置控制凸輪桿21a是一種與固定透鏡筒22類似的固定元件,而第二 ,鏡組=動框8是_個線性可活動元件;該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間接由固 疋透鏡筒22通過巾間元件比如第一和第三線轉向環μ和⑺,而非直接 ^固疋透鏡筒22線性導向,同時並不繞透鏡筒轴初轉動。在下面兩個接 合中的母個接合轉在—侧隙,這兩健合是··第二透鏡組活動框❻ 第一線性導向核1G的接合,以及第二線性導向環10與第-線性導向環14 的接合。由於該原因,如果在位置控制凸輪桿2ia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上^加個很大的反作用力,就必須考慮到這種間隙可能導致第二透鏡、组 _ 動忙8和CCD支架η在垂直於透鏡筒軸z〇的平面内不對準,從而給第 j鏡框6從攝影位置難向回縮位置_縮操作帶來不利影響。例如, 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時,對於其繞樞軸33的轉 動,如果該第二透鏡框6轉動到其原始徑向外界限(見第II2圖)以外, 那麼圓柱透鏡固定座6a可能會干涉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_周表面。同 樣田第一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時,如果第二透鏡框6 “。置〆j〗T止轉動,即當第二透鏡框ό從攝影位置到徑向回縮位置時, 如果第一透鏡框6沒有轉動到原始徑向外界限,那麼圓柱透鏡固定座如可⑩ 能會干涉AF透鏡框51和其他元件。 田第一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到徑向回縮位置(見第106圖)時,通過 將導鍵21e插入導鍵可插槽37g中,使第二透鏡框6精確地保持在徑向回 縮位置内,從而避免位置控制凸輪桿21&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不對準。 具體而s ’當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處於朝回縮位置回縮的回縮過程中,其 中第二透鏡框6已經通過後扭轉盤簧4〇的後可活動彈簧端働與拆卸位置 保持表面21d接合而被保持在徑向回縮位置内,這時,導鍵…通過導鍵 111 1269903 可插槽37g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後端進入該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鍵槽 8p内。由於導鍵21e和鍵槽郎是沿光軸方向延伸的_個延長凸起和一個延 長槽因此备導鍵21e接合在鍵槽8p内時,導鍵21e可以在光轴方向上相 對於鍵槽8p自由運動,避免在鍵槽8p的寬度方向上運動。由於該結構, 當回縮凸輪表面21C壓迫後可活動彈簧端働時,即使有—個比較大的反 作用力施加在第二透鏡組活紐8上,導鍵21e與㈣8p的接合也能約防 止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和位置控制凸輪桿21a在垂直於透鏡筒軸z〇的平面 内不對準。因此’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時,能 夠精確地將第二透鏡框6保持在徑向回縮位置。 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儘管在第二透鏡框6已經轉動到徑向回縮 位置後導鍵21e _接合在鍵槽8p内,但是也可以在第二透鏡框6已經轉 動到徑向回縮位置之前或朝向徑向回縮位置作回縮運動的過程中,使導鍵 始接合在鍵槽8p内。簡單地說,#第二透鏡框6最終被保持在徑向 回縮位置時,必須只能使第二透鏡組活驗8和位置㈣凸輪桿2ia精確 對準。導鍵2le與鍵槽8p 始接合的時間可以通過例如改變導鍵a在光 軸方向上結構的軸向範圍而自由確定。 導鍵21e和鍵槽8p可以分別用—個與該鍵槽8p相當的鍵槽和一個與 該導鍵21e相當的導鍵代替。 儘官在上述貫施例中,導鍵2le形成在包括回縮凸輪表面⑴的位置控 制凸輪桿2laJi,但是與導鍵2le相當的一個元件可以形成在除位置控制凸 輪桿21a之外的CCD支架的任何位置上。但是,從結構觀點,希望導鍵仏 與回縮凸輪表面21c -起形成在位置控制凸輪桿21a上。此外,為了將第二 透鏡組活動框8和位置控制凸輪桿精確地對準,希望導鍵…形成在位置 控制凸輪桿21a上,該凸輪桿用作一個能夠通過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側面 112 1269903 與第二透鏡框6接合的接合部分。 不僅細縮凸輪表面⑴觀射活娜簀端日桃加给第二透鏡 =活動框8上的上述反作用力,而且第二透鏡㈣回縮結構中每個元件的 =位精度都對第二透鏡框6的操作精度產生不利影響。如上所述,不希望 透^:框6 %樞軸33從攝影位置聰向回縮位置的轉動範 圍過剩或不 疋士果、,-口第一透鏡框6施加一個能夠使第二透鏡框6回縮超過第 =圖所示徑向回縮位置的力,那麼由於在變焦透㈣的回縮狀態下圓柱 鏡固疋座6a和接合凸起6e非常靠近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周表面,從 =獲传種具有即省空間的回縮結構的第二透鏡框6 (見第US圖),因此_ 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構受到—個機械應力。 為了防止這種機械應力施加二透鏡框6的_結構上,而不是帶 樞軸圓柱部分的位置控制臂6j上,後扭轉盤簧4〇的後可活動彈黃端儀 用作-個能夠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回縮到徑向回縮位置時與回縮凸 輪表^ 21e和拆卸位置簡表面21d接合的部分從峨第二透鏡框6運 動的被小&差被後轉盤簧⑽的彈性變形吸收。與第丨㈣至第⑶圖所 不上述變焦透鏡處於正常回縮操作中的前固定彈箐端4〇a和後活動彈菁端 杨相比,儘管後扭轉盤簧4〇通過前固定彈簧端4〇a將扭矩從後可活動彈 · 黃端40b傳遞給第二透鏡框6時,前固定彈簧端伽和後可活動彈菁端. ,有受到進-步壓縮而沿彼此接近的相反方向運動,但是由於後可活動彈 簣端杨可以如上所述在第一彈簧接合孔伙内在範圍qi内運動因此如 果位置控制凸輪桿21a從第120目中所示原始位置稍微向左偏離,那麼與 在第120圖所示範圍ql内第i關至第⑽圖所示的後可活動彈菁端桃 相比A後可活動彈|端稱受到進一步壓縮而沿靠近前固定彈晉端他 的方向運動。因此,該後可活動彈簧端稱在範圍聰内的這種運動能夠 113 1269903 吸收位置控制凸輪桿21a與其原始位置的偏差。,在圓柱透鏡固定座如 和接合凸起6e接觸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周表面的狀態下(在圓柱透鏡固 定座6a的外周部分和接合凸起&的外邊緣已經分別進入徑向槽8q和第二 徑向槽Sr·的狀態下)’即使位置控制凸輪桿⑸進—步壓迫後可活動彈菁端 4〇b,也能夠通過後扭轉盤簧4〇的彈性變形防止給第二透鏡桓6的回縮結 構施加額外的機械應力。 在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構中,當第二透鏡框6處於第⑴圖所示徑 向回縮位置時,擺臂部分6c的徑向外表面毗鄰寬導槽8a_w底部,部分靠 近寬導槽8a-W底部。換句話說,寬導槽8^底部形成在一條在樞軸^ _ 的軸、’泉和苐一透鏡組LG2的回細光軸Z2之間延伸的直線中點的徑向外 側,一部分撓性PWB 77位於寬導槽8a-W内。由於這種結構,當第二透鏡 框6位於徑向回縮位置時,擺臂部分6c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側支撐該 部分撓性PWB 77,如第112圖所示。第126圖中用實線表示當第二透鏡框 6處於徑向回縮位置時的撓性PWB 77和第二透鏡框6,並用雙點劃線表示 當弟一透鏡框6處於攝影位置時的第二透鏡框6。從第126圖中可以理解, 通過徑向向外推壓撓性PWB 77的第一直部77a和環形彎部77b,擺臂部分 6c防止撓性PWB 77徑向向内彎曲。 φ 具體而言,擺臂部分6c的徑向外表面設置有一個直平表面6q,並緊接 著該直平表面6q之後設置有一個傾斜表面6r。後凸起部分6m沿光軸方向 從緊鄰直平表面6q之後的一部分擺臂部分6c向後突出(見第1〇5圖)。在 變焦透鏡71的回縮狀態下,直平表面6q徑向向外推壓第一直部77a,同時 傾斜表面6r和後凸起部分6m徑向向外推壓環形彎部77b。該傾斜表面6r 是傾斜的,以對應環形彎部77b的彎曲。 在典型的可回縮透鏡中,撓性PWB在一個沿光軸方向導向的可活動元 114 1269903 件和一個固定元件之間延伸情況下,該撓性PWB必須足夠長,以便覆蓋可
活動元件的全部運動範圍。因此,當可活動元件的前進量最小時,即當可 回縮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撓性PWB傾向於下垂。由於在變焦透鏡71處 於回縮狀態下,通過回縮第二透鏡組使其位於回縮光軸Z2上和通過變焦透 鏡71採用三級伸縮結構,使變焦透鏡71的長度大大減少,因此在該變焦 透鏡的本實施例中,該撓性PWB的這種下垂傾向特別強。由於撓性pWB 的任何下垂對可回縮透鏡的内部元件的干擾,或者撓性pWB的下垂部分進 入可回縮透鏡内部元件内可能引起可回縮透鏡故障,因此可回縮透鏡必須 提供-種防止相關撓性PWB出現這種問題的結構。但是,在傳統可回縮透 鏡中,這種防止結構通常很複雜。在變焦透鏡71的該實施例中,考慮到撓 性PWB 77在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下趨向於下垂這個事實,通過位於 控向回縮位置内的第二透鏡框6,將環形彎部77b徑向向外推壓,這樣能夠 通過一種簡單的結構可靠的防止撓性PWB 77下垂。
隹交…、逯鏡的該實施例中,在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構内,由於第: 透鏡框6沿光财向向後運剌軟繞姉%猶,目此^透鏡框& 攝如位置顺向回縮位置的運動路徑,是從攝影光軸zi上的—點(前點 傾斜延伸到位於_之後和高於攝影光軸Z1的_點(後點)。另一方面 在AF透鏡框μ上其y端表面Mcl和側表面加之間設置有—個有槽{ 斜表面灿。該有槽傾斜表面51h沿從攝影光軸ζι徑向向外的方向從^ 光軸方向的後面傾斜。沿圓柱透鏡固μ 6a的運動路徑如 於義表面5lcl和側表面51c5之間的前突透鏡座部分仏的邊 形成有槽傾斜表峨。此外,有槽傾斜表面训形成為—個凹表面,該; 面與圓柱透鏡固定座&的相關外表面的形狀相符。 ' 如上所述’在第二透鏡框6賴做·純_徑向回縮位置之前 115 1269903 AF透鏡框51向後運_其軸運動的後界限(即回縮位置),在該位置處, AF透鏡框51 (前突透鏡座部分51〇接觸濾波器保持器部分逃(止撞表 面)。在^23 .騎示狀態下,射^透鏡框M接輸細_部分 21b,同時第二透鏡框6還未開始從攝影位置回縮到徑向回縮位置,如果第 -魏框6開始沿光轴方向向後運動,同時又繞樞轴%轉動,回縮到徑向 回縮位置’那麼陳透鏡峡座&的後端首先向賴斜魏,啊接近有 槽傾斜表面5lh ’接著進一步向後傾斜運動,同時剛好錯過(就近橫穿)有 槽表面5lh,取終達到第⑼圖所示的完全回縮位置。即,第二透鏡框$從 攝影位置酿向_位置__作,可財細方向上更靠近Μ透鏡框# 的一點處完成,靠近量為該傾斜表面51h的凹入量。 如果有槽傾斜表面训或一個類似的表面不形成在af透鏡框Η上, 那,第一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到徑向回縮位置的回縮操作必須在一俩比所 述貝蝴中更早的階段完成,以防止圓柱透鏡固定座&干涉处透鏡框$ 1。 =此,必須增加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向後運動量和位置控制凸輪桿仏 :CCD支架22的突出量;這與進一步使變焦透鏡71小型化相違背。如果 第二透鏡組活_ 8的向後運動量固定,碧就不得不增加龍凸輪表面 2lc相對於攝影光軸方向的傾斜度。但是,如果傾斜度過大,那麼當回縮&籲 輪表面2lc壓返後可活動彈簣端儀時,就要增加施加給位置控制巧輪桿 21a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的反作用力。因此,不希望通過增加回縮凸輪 ^ 咐員斜度來防止在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操作中發生螺動。相反, 在變焦透鏡賴實補中,由於有槽傾斜表面5ih的形成,甚至在Μ透鏡 框51已經回縮到非常靠近处透鏡框51的點之後,也能夠進行帛二透鏡框 6從攝影位置^徑向回縮位置的回縮運動。因此,即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的向後運動里有限’回縮凸輪表面2k也不必相對於光軸方向很大程度地 Π6 1269903 傾斜。這樣能夠使變焦透鏡進一步小型化,同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 回縮運動平穩。與AF透鏡框51類似,CCD支架21的其頂表面上有槽傾 斜表面训後面設置有一個有槽傾斜表面训,其形狀與有槽傾斜表面训 的形狀相同。有槽傾斜表面51h和有槽傾斜表面21f依次沿圓柱透鏡固定座 6a的運祕徑形成’形成為一個單一傾斜表面。儘管該处透鏡框^作為 -個在所示實施例中被沿光軸方向導向的可活動元件,但是即使類似处透 鏡框51的錢鏡框是一種不沿光軸方向被導向的透鏡框,一個類似从透 鏡框51的透鏡框也可以形成一個相當於有槽傾斜表面灿的有槽傾斜表 面,並具有類似上述有槽傾斜表面51的特點。 0 從上述描述中可以理解,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構被設計成在从透鏡 框51如第123圖和第124圖所示已經回縮到該μ透鏡框5ι轴向運動的後 魏(回縮位置)陳態下,在第二透鏡框6向後運動同時又向外徑向回 縮到徑向回縮位置時,第二透鏡框6不會干涉AF透鏡框51。在該狀態下, 一旦主開關斷開,控制電路140就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驅動af馬達⑽,將 AF透鏡框51向後移動到其回縮位置。但是,如果处透鏡框μ在主開關 斷開時由於某種原因意外地不能夠回_回縮位置 能干涉該第二透鏡框6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卜起向後運動並透同:轉^ # 徑向回縮位置過程中間的運動路徑(見第127圖和第129圖)。 〃為了防止發生這種問題,變焦透鏡71設置有—個自動保險結構。即, 第二透鏡框6的擺臂部分6c上設置有沿光軸方向向後突出到第二透鏡組 LG2後端以外的後凸起部分6m,而处透鏡框51的面對後凸起部分如的 刚突透鏡座部分51c的那部分前端表面上,設置有一個從前端表面 51cl向前突出的肋狀延長凸起51f(見第123圖、第124圖和第圖至第 13〇圖)。如帛130圖所示,延長凸起沿垂直延長,並位於一個垂直於攝 117 1269903 一/的平面内在第一透鏡6從攝影位置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的轉動 1應後凸起心6m (接觸表面6n)繞樞軸%的轉動翻。後凸起部 刀6m和肋狀延|凸起51f是上述自動保險結構的元件。 採用自動保險結構,_旦主__,在af透鏡框51不回縮到回縮 1〜外地未到達回縮位置的狀態下,即使第二透鏡框S開始回縮到徑 ° σ縮位置後凸起部分6m的接觸表面如也能夠首先可靠地接觸μ透 鏡框51的肋狀延長凸起51f。這樣,即使發生故障 ,也能防止第二透鏡組 LG2與AF透鏡框51碰撞而被擦傷或損壞。換句話說,由於第二透鏡框& 在任何角位置處’後凸起部分6m的勒路徑在細方向上不與第三透鏡組 LG3重合’所以除了後凸起部分6瓜之外,第二透鏡框6的任何部分都不可 能接觸第三透鏡組LG3轉傷第三透鏡組LG3。嚇後凸起部分⑹ ^延長凸起只是第二透鏡組LG2與处透鏡框M能夠相互接觸的部 分’因此即使在主開關斷開時处透鏡框M意外未到達回縮位置,也能夠 防止第二透鏡、组LG2和第三透鏡組LG3的性能變差。如果發生這樣一種故 I1 平,那麼處於向後勒同啸動雜向回驗置過程巾的第二透鏡框6,就 能夠通過後凸起部分6m強有力的推動未到達回縮位置的处透鏡框Μ。 /主思,儘官在所述實施例中,接觸表面611和肋狀延長凸起是(可 能)接觸表面,但是也可以提供另一個實施例,其中第二透鏡框6和处透 鏡框51的(可能)接觸表面不同於所述實施例中的接觸表面。例如,可以 在AF透鏡框51上設置一個凸起,其類似後凸起部分的凸起。即,可以提 供一個適當的位置,在第二透鏡組LG2和第三透鏡組LG3接觸任何其他元 件之如’使上述凸起和另一個元件彼此接觸。 接觸表面6n位於一個與攝影光軸Z1垂直的平面内,而延長凸起 的前表面形成為一個傾斜接觸表面51g,如第128圖所示,該傾斜表面向垂 118 1269903 直於攝影光軸Z1的光軸的一個平面 面化在沿後凸切分6叫1 */、斜角度為_。_斜接觸表 -透浐裢6忐 弟—透鏡框6處於攝影位置時的位置運動至•丨坌 =鏡框6處細嘛物㈣撕肖⑷28 所不向上)上,朝光軸方向的後 ㈣㈣圖 ^凸起训的前表面形成為—個平行於接觸表如果1 延 長凸起聯接觸表面心間產的,桃+面,那麼在延 順利運動,結果當第f「M W _第二透鏡框6的 過財,梅面2Γ 運動同時轉動到徑向_立置的 施Λΐ Γ 凸起5lf。域,_ _晴的該實
Β γ P使接觸表面6n接觸延長凸起Μ 表面6η傾斜’因此不會在延長 ^長凸起51_於接觸 .3, 6n 〇
例中,將弟128圖所示的傾斜角赠所希望的傾斜角度設定為3产、 γ形嫩㈣51f,使她爾峨_侧域 座如後端的光遮« 9接觸,在ΛΡ透鏡框51意外未到達回縮位置,而未 到達部分比後凸起部分如接觸延長凸起狗分少的情況下,使該有槽傾 =面51h與該自動保險結構的上述實施例中的傾斜接觸表面化起同樣 在第二透鏡框6的回齡置,即使第二透敎啦處於攝影位置,在 第二透鏡組LG2沒有與絲Z1精確重合的情況下,第二透鏡組⑹ 的光軸位置可以在-健直於攝縣轴Z1的平面⑽多個方向上進行調 整。這種調整通過兩個定位裝置實現:第一定仞壯婆 β〇 弟毛位叙置,其用於調整前透鏡 框支撑板36和後透鏡框支 37㈣於第二透鏡組活動㈣的位置,及 119 1269903 第二定位裝置,其用於調整轉動限制軸35的偏心銷35b與第二透鏡框6的 接合凸起6e的接合點。第一偏心軸34χ和第二偏心軸34γ是第一定位裝置 的元件;前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透鏡框支撐板37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 框8的位置通過轉動第一偏心軸34χ和第二偏心軸34γ進行調整。轉動限 制軸35是第二定位裝置的元件;偏心銷35b與接合凸起心的接合點通過 轉動轉動限制軸35進行調整。 首先,下面將討論用於調整前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透鏡框支撐板37 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位置的第一定位裝置。如上所述,第一偏心 軸34X的前偏心銷34X七插入第一垂直延長孔36_,在第一垂直延長孔 _ 36a内此夠/σ孔縱向運動’但不能沿橫向運動,而第二偏心轴Μ?的後偏 。銷34Y-b插人水平延長孔36e 0,在水平延長孔36e Θ能夠沿孔縱向運 動,但不能沿橫向運動,如第110圖、第114圖和第115圖所示。第一垂直 延長孔36a的縱向與數位相機7〇的垂直方向一致,垂直於水平延長孔 的縱向,水平延長孔的縱向與數位相機7〇的水平方向一致,如第H0圖、 第114圖和帛115圖所示。在下面的描述中,第一垂直延長孔36a的縱向被 稱為“Y向”,而水平延長孔36e的縱向被稱為“χ向”。 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上的第-垂直延長孔37a的縱向平行於前第三 Φ 透鏡框支撐板36的第一垂直延長孔36a的縱向。即,第一垂直延長孔37a 沦γ向加長。該第一垂直延長孔36a和第一垂直延長孔37a沿光軸方向分 別形成在4、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上的相對位置處。水平延長孔 37e的縱向平行於水平延長孔36e的縱向。即,水平延長孔沿χ方向加 長。水平延長孔36e和水平延長孔37e沿光軸方向分別形成在前、後第二透 鏡框支撐板36和37上的相對位置處。與前偏心銷34x_b類似,後偏心銷 34X-C在第一垂直延長孔37a内可以沿γ向運動,但不能沿χ向運動。前 120 1269903 偏%銷34Y-b在水平延長孔37e内沿χ向可以運動,但不能沿γ向運動。 、2對第-垂直延長孔36a和37a以及該對水平延長孔地和W類 I第透鏡框支撐板36的第二垂直延長孔36f的縱向平行於後第二透 鏡框支撐板37的第二垂直延長孔37f的縱向,同時,第二垂直延長孔说 和第二垂直延長孔37f沿光軸方向形成在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37 上_對位置處。該對第二垂直延長孔36f和37f都沿γ向加長,平行於該 ,弟-垂直延長孔36a和37a延伸。接合在第二垂直延長孔祕内的前凸起 部8j在第二垂直延長孔36f内沿γ向可以運動,但不能沿χ向運動。與前 凸起。P 8j類似’接合在第二垂直延長孔37f内的後凸起部在第二垂直延 φ 長孔37f内能夠沿γ向運動,但不能沿又向運動。 第113圖所示,大直位部分34X_a插入第一偏心軸支撐孔沉内,因 而不沿其徑向運動,並因此可繞大直徑部分34X_a的軸(調節軸ρχ)轉動。 同樣,大直徑部分34Y_a插入到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i内,從而不沿孔徑向 運動,並因此可繞大直徑部分34Y-a的軸(調節軸ργι)轉動。 刖偏心銷34Y-b和後偏心銷34Y-C具有與上述大直徑部分34Y_a的軸 偏心的共同軸線。因此,第二偏心軸34γ在調節軸ργι上的轉動引起前、 後偏心銷34Y_b和34b-c繞調節軸PY1轉動,即在一個圍繞該調節軸ργι · 的圓圈内轉動,從而引起前偏心銷34Y_b沿γ向推壓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36並沿X向運動,同時引起後偏心銷34Y-c沿Y向推壓後第二透鏡框支撐 板37並沿X向運動。此時,由於第一垂直延長孔3如和第二垂直延長孔 36f沿Y向加長,因此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允沿丫向線性運動,同時由前 偏心銷34Y-b和前凸起部8j沿相同的方向導向,同時,由於第一垂直延長 孔37a和第二垂直延長孔37£沿¥向延長,因此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卩沿 Y向線性運動,同時由後偏心銷34Y_c和後凸起部8k沿相同的方向導向。 121 1269903 因此’可以改變第二透鏡框6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前固定表面8c 上的位置,從而調整第二透鏡組LG2在γ向的光軸位置。 月偏心銷34Χ七和後偏心銷34X-C具有與上述大直徑部分34X_a偏心 的共同軸線。因此,第-偏心軸34χ在調節軸叹±的轉動引起前、後偏 %銷34乂七和34X-c繞調整ρχ轉動,即,在一個圍繞該調節軸ρχ的圓圈 内轉動,從而使祕’ 34X_b沿X向推動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並沿γ 向運動’同日禮後偏心銷34X-C沿X向推動後第二透鏡框支撑板37並沿γ 向運動。同日可,儘官前偏心銷34γ七和後偏心銷34Y_c可以分別在水平延 長孔36e和水平延長孔37e内沿X向運動,但是由於第二垂直延長孔36f φ 不能在χ向上姆於前凸起部8j運動,因此前第三透鏡框支撐板36繞一 個波動軸(未τ出)擺動,該波動軸沿大致平行於前、後凸起部幻和汰 的共同軸的方向在該共同軸附近延伸,同時由於第二垂直延長孔別不能在 X向上相對於前凸起部8k運動,因此該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繞該波動 轴擺動。該波動軸的位置對應於下面兩個結果位置:一個前結果位置,其 位於涉及前偏心銷34Y_b的水平延長孔36e的位置和涉及前凸起部8j的第 -垂直延長孔36f的位置之間,#一個後結果位置,其位於涉及後偏心銷 34Y-b的水平延長孔37e的位置和涉及後凸起部&的第二垂直延長孔3开 _ 的位置之間。因此,該波動軸通過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37繞該 波動軸動平行於自身波動。前' 後第二透鏡框支樓板%和37繞該波 動軸的獅,胸_ 33沿X向大致成雜。因此,第二透鏡組LG2 通過第-偏心轴34X在調節軸叹上的轉動而沿又向運動。 一第116圖表示第一定位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該第一定位裝置用於古周 整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37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位置。該 第-定位裝該實施顺上述第_定位裝不同在於··射凸起部^ 122 1269903 和後ΰ起部8k接合的一個前傾斜延長孔縦,和一個後傾斜延長孔讲,代替 第二垂直延長孔3奸和第二垂直延長孔讲分別形成在前和後第二透鏡框支 樓板36和37上。該前傾斜延長孔附,和該後傾斜延長孔37f,相互平行地 延伸,與X向和γ向都有_定的傾斜度,都與綠方向對準。由於前傾斜 延長孔36f和後傾斜延長孔37f,的每個孔都包含X向分量和γ向分量,因 此,第二偏心軸34Y在調節軸ργι上的轉動使得前傾斜延長孔附,和一個 後傾斜延長孔37f,相對於前凸起部8j和後凸起部8k沿γ向運_時輕微 地沿X向運動。m此,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撑板36和37沿丫向運動,同 時它們各自的下端部沿x向輕微擺動。另一方面,第一偏心軸34X在調節 軸ρχ上的轉動使得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沿χ向運動,同時 在Υ向上輕微運動(擺動)。因此,可以通過第—偏心軸34χ的操作與第 -偏〜軸34Υ物作相結合,在_個垂直於攝影光軸ζι的平面内,在多個 方向調整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位置。
在通過#作第-偏心軸MX和第二偏心軸MY調整第二透鏡組⑽ 的光軸位置切,需要鬆開安裝·τ %。在調整操作結束之後再鎖緊安身 螺釘66。之後,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樓板如和37被緊固於前固定表^ 和後固綠面8e上,並健在各自的機位置處。因此,樞㈣也保持 在其調整位置處。,由於第二透鏡組LG2的線位置取決於框㈣ 的位置,所以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位置也保持在其調整位置處。由 軸位置調歸麵絲,安裝螺釘66已經從其贿驗置徑向運動但θ 因為安裝螺釘66沒有徑向運動到由於螺紋軸部分_交鬆裝配在第’⑴疋層 所不螺釘概8h内’㈣光做置機时涉第二透鏡組活^ 程度,因此也不會出現問題。 〜 -種二維定位裝置組合了-個可沿第—方向線性運動的第_可運動階 123 1269903 段和-個可以沿垂直於第—方向的第二方向運動的第二可運動階段,其中 將要被調整位置的-個物體在第二可運動階段定,該二維定位裝置是 域A知赫。種傳統二維定絲置通纽獅。相反,由於每個前 第透鏡忙支樓板6和後第_透鏡框支撐板37被支撐在一個對應的單個平 表面(前固定表面8e和後固定表面8e)上,並可以沿x向和γ向在該平 表=上,使其關獲得__單的二維定位裝置,因此麟調整前、 後第-透鏡框支魏36和37姆於帛二透餘活驗8的位置的上述第 一定位裝置很簡單。
*儘管上述第-定位裝置包括兩細於支撐第二透鏡框㈣支撐板(該 子第透鏡t支撐板36和37) ’它們沿光軸方向彼此分開以便增力σ支撐第 二透鏡框6的結構的穩定性。第二透鏡框6可以伽其中的—個支樓板支 揮’在此情況下,第-定位裝置只能提供在這—個支擇板上。
起轉動相同的轉動量,從而使該對第二透鏡框支樓板%和37作為—個整 體疋件’。Y向平運動。當分別採用接合在槽3偏和内的螺絲刀 〃…而在第讀1置的上述實施例中,前第二透鏡框支標板%和後 $透鏡忙支撐板37佈置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後側,每個第一和 第二偏心軸34Χ的前端和後端都分別設置有—對偏心銷⑽七和3似),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後側分別設置有—對凸起部(8』和⑻。採用這 種方案’偏心轴34X和34Y的轉動都能夠使該對第二透鏡框支樓板^和 37作為整體元件平行運動。懸㈣,用—個接合在槽·⑽螺絲刀 I動第偏〜軸34Χ ’使前、後偏心銷3奴七和34x_c沿相同的轉動方向 -起轉動相_轉動量’從而使該對第二透鏡框支職%和37作為—個 ητο#/α X向平彳了運動。同樣’用__個接合在槽My内的螺絲刀轉動 第二偏心軸34Y,使得前、後偏心銷3似和34Y_e沿相同的轉動方向— 124 1269903 轉動第-和第二偏心軸3仅和3你時,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無偏差地 π王追第一透鏡框支撐板36的運動。因此,第二透鏡組⑹的光軸不 曰由於第&位I置的操作而傾斜,這樣就能夠在—個垂直於攝影光轴η 的平面内,以高定位精度沿多個方向二維調整第二透鏡組⑹的光轴位置。 由於第一和第二偏心軸34又和34γ被支撐和固定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 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之間,其中該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和37佈置於快門單元76的前、後側,所以每個第一和第二偏心轴⑽和 34Υ被加長,使其長度像樞軸%的長度那樣接近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 軸方向的長度。這防止第二透鏡組活動框S傾斜,因此能夠在一個垂直於 φ 攝影光轴Ζ1的平面内,以高定位精度沿多個方向在二維平面上調整第二透 鏡組LG2的光軸位置。 下面將討論用於調整轉動限制軸35的偏心銷35b與第二透鏡框6的接 合凸起6e的接合點的第二定位裝置。如第U1圖和第112圖所示,轉動限 制軸35的大直徑部分35a可轉動裝配到通孔8〇1内,其中偏心銷從通 孔8m後端向後突出。注意,轉動限制軸%的大直徑部分35a自身並不相 對於通孔8m轉動,但是如果預先施加一定量的力,那麼就能夠轉動該大直 徑部分35a。 φ 如第109圖所示,偏心銷3513位於第二透鏡框6接合凸起&頂端的運 動路徑一端。該偏心銷35b從大直徑部分35a後端向後突出,使偏心銷35b 的軸如第117圖所示偏離大直徑部分35a的軸。因此,偏心銷35b在其軸 (調節軸PY2)上的轉動引起該偏心銷35b繞調節軸ργ2轉動,從而使該 偏心銷35b沿Υ向運動。由於轉動限制軸35的偏心銷35b用作一個確定第 二透鏡框6的攝影位置的元件,因此偏心銷35b在γ向的位移引起第二透 鏡組LG2沿Y向運動。因此,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位置可以通過轉動限 125 1269903 制轴35的操作而在γ向進杆 進仃5周正。因此,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位置可 =結合使__ 35和第二偏心軸34γ而在γ向進行調整。在 35了偏心轴^關整範財足的狀奴下,«辅轉作位置限制轴 如第11G圖所不’第—偏心軸34χ的槽·,第二偏心軸辦的槽 =和轉動限制轴35的槽35c都暴露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面。此 ▲叹置有十子槽66b的安裝螺釘的的頭部暴露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 别面。由於這種結構,第二透鏡組⑽的光軸位置可以用上述第一和第二 定位裝置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在二維平面内進行調整,即第一和_ 第二定位裝置的所有操作元件都可以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魏 另方面位於第一透鏡組活動框8程向外側的第一外透鏡筒12的内 =表面上5又置有内法蘭12c’該内法蘭徑向向内突出,與固定環3 一起圍住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 如第131圖和帛132圖所示,第一外透鏡筒12的内法蘭12c上設置有 四個螺絲刀插孔12g卜Ug2、邮、邮。這些插孔分別沿光軸方向穿透 内法蘭12c,以便槽34X-d、槽3似、槽35c和十字槽_分別暴露於第 一外透鏡筒12的前部。-侧絲刀可时職第二賴組_框8的前部 _ 通過四個螺絲刀插孔12g卜12g2、I2g3、1如分別與槽34X-d、槽34Y_d、 槽35c和十字槽66b接合,而不用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前部拆卸第一外 透鏡茼12。如第2圖、第131圖和第132圖所示,切掉與螺絲刀插孔12g2、 12g3、12g4對準的固定環3的部分,以便不干涉螺絲刀。通過拆卸透鏡擔 蓋101和緊鄰在該透鏡擋蓋101之後的上述透鏡遮擋機構,使四個螺絲刀 插孔12gl、12g2、12g3、12g4各自的前端暴露於變焦透鏡71前部。由於 該結構,採用上述第一和第二定位裝置,基本上除了透鏡遮擋機構,不用 126 1269903 拆卸變焦透鏡71⑽件,即在大致完麵形式下,就能第二透鏡组活 動框8前部二維地調整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位置。,即使組裝過程 中,第二透鏡組LG2的偏向度超過公差,採用第—和第二定絲置也能夠 在最後組裝過程巾方便地在二料面_”二透鏡組啦的光轴位置。 這能夠提高組裝過程的可操作性。 上由王要相在數位相機70的主開關斷開時,相機㈣内容置第二 透鏡組LG2和位於第二透鏡組之後的其他光學元件的結構。下面將詳細討 論當數位相機7〇的主開關斷開時,容置第—透触⑹的變焦透鏡?!的 結構改進。 如第2圖所示,第一外透鏡筒12的内法蘭仏在其 的徑向相對位置處分別設置有一對第 攝以九軸Zi v $ _ Wfl2b’同時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 的外周表面上分舰置有對觸—料㈣起2b 離的相反方向軸向向外突出,傭可冰㈣ 凸起々彼此月 第9円、〜 出亚被可滑動裝配在該對第一導槽⑶内。在
弟圖第圖和第142圖中只表示了 一柄道A 槽12b。娜’、個¥向凸起❿和相應的第一導 一_=H 攝_ Z1延伸,使第—透_ ^ 的接,二對於第—外透鏡筒12沿光軸方向運動。“對弟卿 導向== 兩個安裝螺钉64固定於第—外透鏡筒12上,靠近該對 設置有—對彈ΙΓΓΛ定環3在其相對於攝影光轴21的徑向相對位置處 裝在該對彈箬°ρ刀3a’以便一對愿縮盤簧24能夠以受壓方式分別安 盤❽的_力 和該對導向凸起2b之間。因此,借助該對_ 向後偏置。卜透鏡_節環2在光財向幼鄉-外透鏡筒12 在數位相機7〇的組裝過財,第一透鏡框》相對於第-透鏡紐調節環 127 1269903 2在光軸方向的位置可以通過改變陽螺紋1&相對於第—透鏡組調節環2的 陰螺紋2a的接合位置進行調整。該調整操作可以在變焦透鏡71處於第⑷ 圖所示準備攝影的狀態下進行。第⑷圖所示雙點劃線表示第一透鏡框夏 與第-透鏡組LG1 -起相對於第一外透鏡筒12沿光轴方向的運動。另一方 面’當變焦透鏡71回縮到第10圖所示回縮位置時,即使在帛—透鏡框1 已經全部回縮到第-透鏡框i與快門單元76前表面接觸處的一點從而防止 第-透鏡框i進-步向後運動之後(見第142圖),第—外透鏡筒12_ 定環3也能夠相對於第-透鏡框i和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一起向後運動, 同時壓迫該對壓縮盤簧24。即,當變焦透鏡回縮到回驗置時,第一外 透鏡筒丨2回縮,並以n方式被容置,該方式能夠減少第—透鏡框】 在光轴方向位置調整的軸向餘量(空間)。這種結構能夠使變焦透鏡全部更 深地縮入相频72内。通賴紋(_於陰觀23和_紋^將透鏡 框(相當於第-透鏡框D直接固定於外透鏡筒(相當於第一外透鏡筒⑴ 上’並在該透鏡框和該外透鏡筒之間不設置任何令間元件(相當於第 鏡組調節環2)轉統雜透賴在本賴是公㈣。在這種侧式透鏡筒 中’由於該外透鏡筒縮入相機體内的縮入運動量與透鏡框的相應縮入 量相同,耻斜透賴不能姆於職鏡麵—步隨魏,不像該變 焦透鏡的本實施例的第一外透鏡筒12那樣。 第一透鏡框1的後端設置有-個環形端凸起ib (見第133圖、第m 圖、第^圖和請圖),其後端位於第—透鏡組⑹後表面上沿光轴方 向細後點,因此環形端凸起lb的後端接觸快門單元%的前表面,從而 當變焦透鏡71回縮到回縮位置時防止篦 76以避織觀。錢_彳編_快門單元 在第-透鏡組調節環2的外周表面上的任何位置處可以形成兩個以上 128 1269903 ,卜峡,其中每個導向凸起對應每個導向凸❹,並且每個導向 的形狀可以任選。根據第—透鏡組·環2的導向骑的數量,在固定琴3 上也可以設置有兩似χ上的科触較 _ 每個,部分…個輸收部分的形二 =礙部分3a不是必需的;該職盤簧以可以以受龄式分別安 衣在固定環3後表面上對應的兩個區域和該對導向喊%之間。
第—透敎婦環2在其相表面前端上,姆嫌21大致等角間 一设置有-組_接合凸起2e (見第2圖),這些接合凸起都與固定Μ =表面3e接合。通過該組四個接合凸起&與蚊環3的前表面& (見 和第⑷圖)的接合(卡鎖接合)確定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相對於 衣3 (即相對於第一外透鏡筒⑵的軸向運動後界限。該組四個接合 凸起2c用作一組接合卡销。 八體而5 ’固疋壤3的内邊緣上設置有—組四個槽处(見第2圖),分 =騎於触四健合凸起^触_接合凸起&可峨後面分別插入 ^且四個槽3b内’並在該組四個接合凸起2c從後面插入該組四個槽%之 2通過轉動第-透鏡組調節環2和固定環3中的—個環,使該環相對於
二另一個核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轉動,從而使這些接合凸起與固定 環3的前表面3c接合。在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和固定環3 +的一個環相對 個的轉動操作之後’每個接合凸起2c的後端表面加通過該對壓縮 7 24的彈性力在壓靠固定環3的前表面3c(能夠在第2圖中看見的固定 Z的-個表面)上。該組四個接合凸起&與固定❿的前表面3c的牢固
結合防止第-透鏡框丨和[透鏡組調節環2的組合件從第—外透鏡筒U 的後部脫離出來’並因此確定第—透鏡_節環2相對於第—外透鏡筒U 的轴向運動後界限。 129 1269903 當變焦透鏡71如第1G圖和第142圖所示全部回縮到相機體72内時, 由於第-透鏡朗節環2已經通過進_步壓縮該對壓縮盤簧24,而相對於 第一外透鏡筒12從第141 _示第-透鏡組調節環2的位置處紐向前運 動’因此舰四個接合凸起2c的後表面加脫離固定環3的前表面3c。但 疋’ -旦變焦透鏡71進入第141目所示準備攝影狀態,那麼後表面加重 新與丽表面3e接合。gj此,在變滅鏡筒71的準備攝雜態下,四個接 口凸起2c的後表面2C1和前表面3c用作確定第一透鏡組乙⑴相當於第一 外透鏡筒I2在光軸方向位置的參考表面。採用這種結構,即使在變焦透鏡 71回縮到相機體72㈣,第-透餘LG1相對於第-外透賴12的軸向 位置毛生义化,,、要變焦透鏡一準備攝影,第一透鏡組⑽就借助該對 壓縮盤簧24 _作自動返_其原錄置。 可以在第-透鏡組調節環2外周表面上的任何位置處形成至少兩個但 除四個之外的任意個接合凸起,其巾每個凸起對應於四個接合凸起^中的 一個凸起。根據第-透鏡組調節環2的接合凸起數,可以在固定環)上設 置至少兩個但除四個之外的任意個槽,其中每個槽對應於四個槽%中的一 個槽。此外,只要第—透鏡組調節環2的每健合凸起可插人固定環3的 對應槽内’那麼第-透敎調節環2的每個凸起的形狀以及固定環 個彈簧接收部分的形狀就可以任選。 如上所述,當變焦透鏡71從準備攝影狀態變化到回縮狀態時,第二透 鏡框透鏡組LG2 _柱透鏡座部分⑪,料二透鏡組活動框8 内著月離攝#光軸Z1的方向繞樞㈣轉動,同咖定第三透鏡組⑹ 的AF透鏡框51進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中的一個空間内,其中該透鏡座 部分如已經_空間中回縮(見第Π4圖、請圖和第137圖)。此外, 田文…、透鏡71攸準備攝影狀態變換到回縮狀態時,固定第—透鏡組La 130 1269903 2第一透鏡框1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前部進入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見 第13〕圖和第135圖)。因此,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必須設置兩個内部空間: -個緊鄰在中心内法蘭&之前的前内空間,它允許第—透鏡框丨沿光轴方 向在其中運動,以及_個緊鄰在巾㈣法蘭&之後的後内空間,它允許第 二透鏡框6沿-麵直職影練21的平面縮人,並允許处透鏡枢°51 在其中沿光軸方向勒。在魏透鏡賴實施射,快門單元%,更具體 為其個執行機構,被設置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部,其以節省空間的 方式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部空間最大化,從而容置一個以上的透鏡 組。 ' 、第H0圖顯示快門單元%的元件。該快門單元?6設置有一個底座12〇, 遠底座有-個中傾孔l2Ga,其中雜於攝影光軸Z1上。該底座12〇的前 表面(此夠在第M0圖中看見的一個表面)上高於圓孔咖的部位,設置 有一個與底座12 -_快門執行機構支撐部·。職門執行機構支樓部 120b設置有-個容置快門執行機構131敝體為圓柱形的容置槽刪。 在快門執械構13ι裝人容置槽聰之後,—侧定板ΐ2ι被固定於該 快門執行機構支辦M20b上,從而使該快門執行機構i3i通過底座12〇支 撐在該底座前部。 該快門單元76設置有-個光圈執行機構支標元件.,該元件固定於 底座120後部,從底座120後面觀察,其位於圓柱槽_的右側。該快 門單元76設置有__個光圏執行機構支概122,該切蓋具有—個容置光 圈執行機構132的大體為_彡·置槽—。該細執行麟支揮蓋122 固定於光圈執行機構支樓元件12〇c後部。在光圈執行機構132裝入容置槽 122a之後,光圏執行機構支樓蓋122固定於光圈執行機構支樓元件⑽後 部,從而能夠由光圈執行機構支樓元件將光圈執行機構㈣樓在該 131 1269903 支撐7G件後部。快n單元 構支撑請上心㈣外U。盍細纖圈執行機 該光 _ 機構:===::_ 12°b±。 120c 釘12%的螺^機^Γ件12Ge的下端部設置有—個用於鎖入安裝螺 q下鳊邛形成為一個後凸起部分120cl。 -杜⑽彳可調光圈A安裝於底座120後部,緊鄰在光圈執行機構支撐
:—G的禮。該快門S設置有—對快Η葉片S1和S2 ,該可調光圈a 没置有-對光_ A1和A2。該對快門葉片^和S2分別以從底座i2〇 後部向後突_-對銷(未示出)為軸轉動,該對光議則^分 別以從底座12〇後部向後突出的第二對銷(未示幻為軸轉動。第一和第 ^對銷在第刚圖中未表示出來。快門單元?6在快門§和可調細A之間 α又置有俯同板125,用於防止快門s和可調光圈A相互干涉。快門s、隔 板125和可调光圈A按照該順序從前到後沿光軸方向固定於底座⑽後 ^ ’ Pic後’ t片m定板126被m定於底座12()後部,以便將快門s、隔板
125和可調光圈a固定在底座12〇和葉片固定板126之間。隔板125和葉 片口疋板126刀別β又置有-個圓孔125a和-個圓孔126a,待攝物像的光線 通過這些孔,通過第三透鏡組LG3和低通紐器LG4人射到ccd圖像感 測器60上。圓孔125a和126a與底座120的中心圓孔120a對準。 快門執行機構131設置有一個轉子131a、一個轉子磁鐵(永久磁鐵) 131b、一個鐵製定子131c和一個卷軸131d。轉子131a設置有一個徑向臂 部’和一個偏心銷131e ’該偏心銷從徑向臂部頂端向後突出,插入該對快 門葉片S1和S2的凸輪槽Sla和S2a内。有電流通過並經撓性PWB 77控 132 1269903 制轉子ma轉_導線束(未示出)捲繞在卷軸⑽上。電流通過繞在 卷軸131d上的導線束,使轉+咖根據隨電流流向變化的磁場向前或向 後轉動。轉子131a向前和向後的轉動引起偏心銷me向前和向後擺動從 而通過該偏心銷131e與凸輪槽Sla和S2a的接合,分別使該對快㈣片 和S2開啟和關閉。 光圈執行機構m設置有-轉子132a和—轉子磁鐵(永磁鐵) 。該轉子132a設置有一個具有兩個九十度彎的徑向臂部。以及一個從 孤向#部頂端向後突出的偏心銷取,該偏心銷插入該對光圈葉片A〗 和A2的凸輪槽Ala和η中。有電流通過並經撓性77控制轉子_ 轉,的導線束(未示出)捲繞在該細執行機構丨施和該光圈執行機構支 撐盖122上。電流通過繞在光圈執行機構12以和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 上的導線束,使轉子132a輯隨電流流向變化的磁場向前或向後轉動。轉 子132a向前和向後的轉動引起偏心銷向前和向後擺動,從而通過偏心 銷1处與凸輪槽Ala和必的接合,分別使該對光圈葉片…和μ開啟 和關閉。 快門單疋%製備成一個預製元件,裝入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並固定 在其上。如第圖和第UG圖所示,快門單元%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_ :由其支樓,使底座⑽緊鄰在中心内法蘭Ss的前面。撓性ρ· π的終 端部77e破固定於固定板121的前表面上(見第1〇8圖、第ιι〇圖、第⑶ 圖和第135圖)。 第-透鏡組活雜8是與魏肋環如凸輪環u _的_形。第二 透鏡組活動框8 _線錢紐鏡71的透鏡筒軸ZQ重^攝縣轴ζι向 下偏離透鏡筒軸Z0 ’保證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有一些可以使第二透鏡組 LG2回縮到徑向回縮位置的空間(見帛ιι〇圖至第ιΐ2⑴。$一方面,支 133 1269903 撐第-透鏡組LG1的第-透鏡框丨是圓柱形,其中心位於攝影光軸^上, 並被沿攝影光軸zi導向。由於這種結構,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由第一 透鏡組LG1佔據的空間被雜在帛二透鏡祕驗8喊賴轴別的下 面。因此在第一透鏡組活動框8内,從攝影光軸ζι開始透鏡筒轴z〇對面 (P冋於透鏡筒軸Z0)的中心内法蘭8s前面,报容易保障足夠的空間(上 月)方玉間)以便决門執行機構i 3 i及其支撐元件(快門執行機構支撐部1施 ㈣定板121)位於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周表面的上前方空間内。採用 這種結構,即使第-透鏡框i如帛135圖所示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 縣入顧動框8 ’第一透鏡框丨既不干涉快門執行結構⑶,也不干涉固馨 疋板121。具體而言,在變焦透鏡71的回縮狀態下,固定板⑵和位於該 口定板121之後的快門執行結構Π1位於一個軸向範圍内,第一透鏡組㈤ 被沿光軸方向定位於該軸向範圍内;即,固定板121和快門執行結構⑶ 位於第-透鏡組LG1的徑向外側。這樣就能夠最大限度利用第二透鏡組活 動框8的内部空間,從而有助於進一步減小變焦透鏡7ι的長度。 儘管為了便於說明,第133圖和第135圖中沒有表示出醜第一透鏡 框1的第-透鏡組調節環2,但是_第-透鏡組LG1的第—透鏡框j位 於第了外透鏡筒丨2内並得到支撐,通過第m圖所示的第一透鏡組調節環春 2與第-外透鏡筒12 -起沿光軸方向運動。第_外透鏡筒12的内法蘭以 在其高於固定第-透鏡框i和第—透鏡組調節環2的部分設置有_個通孔 12cl ,該通孔從第一外透鏡筒12前面或後面觀察大致為臂形,並沿光軸方 向穿過第-外透鏡筒12。通孔12cl的形狀能夠使固定板121從後面進入通 孔12cl。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位置時,固定板121如第138圖所示進入 通孔12cl。 在位於中心内法蘭8s後面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内空間内,不僅 134 1269903 AF透鏡框Μ的前突透鏡座部分化(第三透鏡組lg3)沿高於攝影光軸 zi的光軸方向移進和移出’其巾攝影光軸Zl低於透鏡祕烈,而且當變 焦透鏡7i縮入相機體72内時,圓柱透個定座知從攝影光轴η縮入位 於透鏡筒軸zo對面的空間内。因此,在與透鏡筒_和攝影光轴ζι都正 交的-條直細(見第112圖)的方向上(垂直方向),在第二透鏡組活 動框8内中心法蘭8s後面’基本上不存在額外空間。在與直線⑽垂直並 與攝影光軸zi正交的-條直線奶的方向上(見第112圖),在第二透鏡 組活動框8内的直線M1兩側(左侧和右側)直到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中 心法蘭8s後面的内周表面,成功地保障了既不干涉第二透鏡组㈤也不干^ 涉第三透鏡、組LG3的兩側空間。如第⑴圖和第112圖所示,兩側空間中 位於如第m圖所示左側(從第二透鏡框8後部觀察時,透鏡筒袖z〇和攝 影光軸zi社側)社触·部分帛作職娜二透舰6爾部分& 擺=的空間’部分用作容置上述第_定位裝置的空間,這樣就能_整前、 後第二透雜支撐板36和37相對於帛二透餘騎框8的位置。上述兩 側空間位於如第112圖所示右側的右側空間被用作容置光圈執行機構说 及其支標元件(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122和蓋環123)的空間,以便光圈執 订機構m及其支撐元件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關表面定位。更具體 φ 而言,光圈執行機構m及其支揮元件(細執行機構支樓蓋122和蓋環 123)位於直線M2上。因此,如第ln圖、第112圖和第137圖中能夠理 解的那樣’光圈執行機構132、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122和蓋環123既不干 涉第二透鏡組LG2的運動範圍,也不干涉第三透鏡組⑹的運動範圍。 具體而言’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 中心内法蘭8s後面,第二透鏡組LG2(圓柱透鏡固定座6a)和第三透 (前突透鏡座部分51c)分別容置在透鏡筒軸z〇的上、下兩側,而上述第 135 1269903 —定位裝置和光圈執行機構132則位於透鏡筒軸z〇的右側和左側。這樣, 當變焦透鏡Ή _縮狀態下’就能躲大限度地個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的内部空間。在該狀態下,細執行機構支撐蓋122、蓋環123和光圈執行 機構132在徑向上位於容置第二透鏡組LG2和第三透鏡組LG3的空間外側 的空間内。這樣就有助於進一步減少變焦透鏡71的長度。
在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快門單元12()的底座12G位於中心内法 蘭8s前面,而光圈執行機構132、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122和蓋環123都 位於中心内關8s後面。為了使執行機構132、細執行機構支撐蓋 Π2和蓋環123能夠在中心内法蘭8s後面延伸中心内法蘭8s設置有一: 大體為圓形的通孔8sl (見第11〇圖至第112圖),其中該環123安裝在該 通=8sl内。在通孔8sl下面,該中心内法蘭&還設置有一個容置槽紀, 其令置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12〇c的後凸起部分12〇cl。
AF透鏡框51的前突透鏡座部分51c上,圍繞該前突透鏡座部分仏 的四側表面加、51心51。5、51封_表面51。4上設置有_個槽知 其是通過轉-料前紐鏡座砂51e _彡跡賴Μ 環蓋⑵外周表面的形狀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容置槽紀的形狀: 則突透鏡座部分51c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不會干涉環蓋⑵和 置槽8s2。即’當變焦透鏡全部縮入相機體72内時(見第⑵圖、第⑶ =第二^《 123的外周部分和容置槽8s2部分進人槽_ nr峨⑴錄咖8物娜減少地 構131和光圈執 在雜焦透鏡的本實關巾,甚至在構造快門執行結 行機構132時也考慮到利用變焦透鏡71的内部空間。 並朝向該活動框 因為快門單元%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S内受其支撐, 136 1269903 的前部,所以底座丨20前_空間在光軸方向歸如第9圖和㈣圖所示。 由於底座⑽前面空間的限制,該快門執行結構uu采用了這種结構,里 中轉子磁鐵mb和卷軸㈣在綠方向上彼此械鄰,但麵一個垂直 於光軸方向财向減分狀位,赠通财子131e將雜⑽側面產 生的磁場的變化傳遞到轉子磁鐵131b。該結構減少了快門執行結構i3i在 光軸方向上的厚度,從而使快Η執行結構⑶簡毫無問題地位於底座12〇 前面的有限空間内。 另-方面’因為第三透鏡組LG2和其他可回縮部件雜於底座12〇後 面’因此,該底座120後面的空間在垂直於光軸方向的一個方向上也受到 限制。由於底座120後面的空間限制,該光圈執行結構132採用了這種結 構’其中導線束直接職在光圈執行機構支撑元件i2〇c和覆蓋轉子磁鐵 mb的光圈執行麵支職⑵上。該結構減少了光圈執行機構132在垂 直於光軸方向的方向上的高度,從而能夠使細執行機構132毫無問題地 位於底座120後面的有限空間内。 數位相機70在高於變焦透鏡71的部位設置有一個變焦取景器,其焦 距對應變焦透鏡71的焦距而發生變化。如第9圖、第1〇圖和第143圖所 示,變焦取景器設置有-個變焦型觀察光學系統,其包括一個物鏡孔板… (第143圖中未表示),一個第一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b、一個第二可活 動動力變化透鏡81c、一個反射鏡81d、一個固定透鏡81e、一個稜鏡(正 像系統)81f、一個目鏡和一個目鏡孔板81h,它們按照上述順序沿取景器 光軸從物體一側開始佈置。物鏡孔板81a和目鏡孔板81h固定於相機體72 上,其餘光學元件(81b-81g)由取景器支撐框82支撐。在由取景器支撐框 82支撐的光學元件81b-81g中,反射鏡81d、固定透鏡81e、稜鏡81f和目 鏡81g都固定在取景器支撐框82上它們各自的預定位置處。該變焦取景器 137 1269903 ^又置有刀別固定在第一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gib和第二可活動動力變化透 鏡81c上的一個第一可活動框幻和一個第二可活動框料。第一可活動框 83矛第—了’舌動框84分別由一根第一導向軸85和一根第二導向轴86沿 光轴方向導向’該第_導向軸85和第二導向軸86沿平行於攝影光轴η的 方向延伸。第—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b和第二可活軸力變化透鏡. 有“同軸,不管第一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b和第二可活動動力變化 透鏡81C之間的相對位置怎樣變化,該軸始終保持與攝影光軸Z1平行。第 -可活_ 83和第二可活動框84分別由第—壓縮盤簧们和第二壓縮盤菁 88㈣朝物體一側偏置。該變焦取景器設置有一個大致為圓柱形的組合有馨 凸輪的齒輪9G。該組合有凸輪_輪9〇安裝在_個轉軸89上,並由該轉 車支撐妹軸89固定於取景器支撐框82上,平行於光轴(攝影光軸 Z1)延伸。 該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0的前端設置有一個正齒輪部分90a。該組合有 凸輪的齒輪90在緊鄰正齒輪部分9〇a後面設置有一個第一凸輪表面·, 在第凸輪表® 90b和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後端之間設置有一個第二凸輪 表面90c。該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由一健縮盤簧9〇d向前偏置,以消除 間隙。-個從第-可活動框83突出的第一從動銷祝(見請圖)通過· 第一塵縮盤簧87的彈性力壓靠在第一凸輪表面·上,同時從第二可活動 框84突出的第二從動銷咖(見第143圖、第146圖和第⑽圖)通過第 二壓縮盤簧88的彈性力壓靠於第二凸輪表面%c上。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 的轉動使得分別峡第—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和第二可活動動力變化 透賴c的第-可活動框83和第二可活動框84,按照預定運動方式沿光軸 方向運動’同時根據第-凸輪表面9%和第二凸輪表面9〇c的輪廓改變二 者之間的空間’以便與變焦透鏡71的焦距同步改變變焦取景器的焦距。第 138 1269903 156圖是組合有凸輪的齒輪如的外周表面展開圖表示在三種不同狀態, 即在變焦魏71處於廣角端、魏端和回縮位置的每餘態下,第-從動 、y ί第凸輪表面9%的位置關係,以及第二從動銷恤和第二凸輪表 面9〇c之間的位置關係。除了物鏡孔板仏和目鏡孔板灿之外,變焦取景 為的所有το件組裝在H成—個如第⑷圖所示的取景器單元(配件) 8〇該取不為單το 80通過第5圖所示的安裝螺釘安裝在固定透鏡筒22 頂部。 數位相機7〇在螺環18她合有凸輪_輪9()之間設置有—個取景器 驅動齒輪30和-個齒輪系(減速齒輪系)%。取景器驅動齒輪%設置有 _ -個正齒輪部分3〇a,其與螺環18的環形齒輪18。相嗜合。變焦馬達⑼ 的轉動通過取景n驅動齒輪3G和齒輪㈣(見第146圖和第147圖)從環 形齒輪18c傳遞給組合有凸輪的齒輪%。該取景器驅動齒輪%在其正齒輪 部分30a的後面設置有一個半圓柱部分通,並進一步設置有分別從正齒^ 部分30a丽端和半圓柱部分3〇b後端突出的一個前轉動銷3〇c和一個後轉動 銷3〇d,使該前轉動銷3〇c和後轉動銷3〇d位於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的一個 共同轉軸上。該前轉動銷30c可轉動安裝於一個軸承孔22p内(見第6圖), 孩軸承孔22p形成在固定透鏡筒22上而後轉動銷3〇d可轉動安裝於另一軸 · 承孔21g内(見第8圖),該軸承孔21g形成在CCD保持器21上。由於這 種結構,取景器驅動齒輪30可繞其平行於透鏡筒軸2〇 (螺環18的轉軸) 延伸的轉軸(轉動銷3〇c和3〇d)轉動,但不能沿光軸方向運動。齒輪系 91由多個齒輪構成:一個第一齒輪91a、一個第二齒輪91b、一個第三齒輪 91c和一個第四齒輪9id。第一至第三齒輪91a、91b、91c中每個齒輪都是 由一個大齒輪和一個小齒輪構成的雙齒輪,第四齒輪91d是如第5圖和第 146圖所不的一個簡單的正齒輪。第一至第四齒輪91a、91b、91c和9ld八 139 1269903 別可轉動絲在四辦機攝t彡轴^姻拉鋪22 ”的轉動銷 上。如第5圖至第7圖所示’-個齒輪固定板%通過安裝螺釘奶固定於 該固定透鏡筒22上’緊鄰在第-至第四齒輪91a、91b、9ic和别前面, 防止第-至第四錄9卜9113,和91峨它們各自地轉動銷中出來。如 第146圖至g 148圖所示,採用這種恰當固定於其固定位置的齒輪系, 取景器驅動錄30的轉動能夠通過齒輪系91傳遞給組合有凸輪地齒輪 90。第6圖至第8圖表示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取景器單元⑽和齒輪㈣ 都固定在EI定透鏡筒22上時,變紐鏡71所處的—種狀態。 如上所述,螺
助,隹現透鏡筒軸初相對於固定透_ 筒22和第-線性導向環14轉動的同時,沿透鏡筒軸z〇(攝影光轴⑴;
向向前運動’直到變焦透鏡7丨從回縮位置達到廣角端(變焦範酊為止 之^螺環18在固定位置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和第一線性導向環Μ細 鏡筒軸ζ〇轉動’即不沿透鏡筒軸ZG (攝影光軸ζι)運動。㈣圖至^ 25圖、^144圖和第145圖表示螺環18的不同操作狀態。具體而^第 23圖和弟144圖表不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下的螺環π,第μ圖和第从 圖表示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時的螺環18,圖25表示變 遠攝端時的螺環18。在第144圖和第則中,為了容_取"^區數 齒輪3〇和螺環18之間的位置關係,狀透鏡筒22沒有畫出。…^ 鏡繞透鏡筒軸ZG轉動的同時沿光軸方向運&間,即變焦透 :攸回滅置向前延伸到緊鄰在廣角端之後的_個位置(即緊鄰在㈣ 犯圍之後)_,取景器驅動錄3()不繞透鏡筒軸别轉動。僅當變焦透 鏡71處於廣㈣梅㈣峨翻㈣,取:透 鏡筒轴ZG在—崎位置轉動。即,在取景器驅動齒輪30内 上的正齒輪部分3〇a僅佔用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前部的一小部分,這樣^ 140 1269903 於嶮形齒輪18c在變焦透鏡的回縮狀態下位於前轉動銷3〇c後面,所以此正 齒輪部分30a在變焦透鏡71的回縮狀態下不與螺環的18的環形齒輪ΐ8〇 嚙合。在變焦透鏡71剛剛到達廣角端之前,環形齒輪18c剛好到達正齒輪 P刀3〇a並與其嚙合。之後,從廣角端到遠攝端,由於螺環π不沿光轴方 向(如第23 @至第25圖、第144圖和第145圖所示水平方向)運動,因 此環形齒輪18c與正齒輪部分3〇a保持嚙合。
攸第153圖至帛155圖中可以理解,取景器驅動齒輪%的半圓柱部分 置有—個不完整的圓柱部分.丨和—個平表面部分3咖,該平表面 P刀域為3亥不疋全圓柱部分3〇Μ的一個切掉部分,卩便該平表面部分 3〇b2錄景器驅動齒輪3()的轉軸延伸。因此,半圓柱部分勘具有一個非 圓㈣诚®,即大致形的纖面。如第153圖至第155麟示,正 齒輪30a上一些轉平表面部分搬的特定齒,沿該正齒輪池的這些特 f齒與環形齒輪18c嗜合的方向(即第153圖所示水平方向),徑向向外突 Μ超過平表面部分鳥2的健。她透鏡W處於回縮狀斜,取景 Γ動齒輪3G處於其特定歧位置,在該位置平表面部分避如第⑸ 18c ° 153 ^
動I不=巾减鄉錄18e的齒棚,取景11麟錄3G即使被驅 &下舰動也就疋况’即使取景器驅動齒輪30試圖在第153圖所示狀 3叫將卿姆㈣♦麵,使取景器驅 向前運動’直到螺環18的環職祕如請圖所示 恰备地與取景器驅動齒輪3 全部環形齒輪18c的那部分在光;;輪^30a接合,那麼螺環财包括 此狀態下,v 向上位於半圓柱部分30b的前面。在 、+回挺部分3〇b在變焦透鏡71的軸向上不與環形齒輪收 141 1269903 儘管螺環18在其環形齒輪18c前面設置有該組 18b 其中每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徑向高度大於環 (齒高)’但是由於當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在螺環Μ 在*螺王长1 8的援A L Αλτ 人— /m 土*
父豎,因此取景器驅動齒輪30通過螺環18的轉動而轉動 、、且三個轉動滑動凸起 環形齒輪18c的徑向高度 在上述實關巾,至於在-歡態孩魏筒軸zq __時又沿光 軸方向運動,而在另-種狀態下在透鏡筒軸功上的—個固雜置處轉動的 螺㈣,正齒輪部分3Ga形成在取景器齒輪3G的狀部分上該部分只有 在螺環18在其預定的軸向固粒置處轉動時才與環形齒輪收接合。此 外,半圓柱部分m形成在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上其正齒輪部分他後面, 從而在螺環18繞透鏡筒軸zo轉動同時又沿光軸方向運動時,取景器驅動 齒輪30由於半圓柱部分鳥與環形齒輪18e發生干涉而避免轉動。由於該 結構,儘管當變焦透鏡71在回縮位置和緊鄰廣角端之後的一個位置之間延 伸和回縮時,取景n轉齒輪3G不轉動,但是取景器驅減輪%僅在變 焦透鏡71受到驅動而在廣角端和遠攝端之間改變焦距時轉動。簡言之,取 景器驅動齒輪3G僅在其需要與變焦透鏡71的攝影光學系統相聯接時才受 假定無論螺環IS何時轉動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都轉動,那麼由於即使 在取景器驅動齒輪3G不必驅動變焦取景科,即魏透鏡71從回縮狀態 142 1269903 ^狀伸到廣角端時’取景n驅動齒輪3G也轉動,所以從該取景器驅動齒 又伸到文焦取*$可活動透鏡的驅動傳遞系統就不得不設置一個使可活 動透鏡不與取伽輪接合的_分1 is?暇—類似於第156 ^的展湖,絲設置有這樣-種空轉部分的組合有凸輪_輪9〇,的外周 表面(相當於變焦透鏡71的組合有凸輪的齒輪%)。在第156圖和第157 圖中,為了表示清楚,都未畫出正齒輪部分9加。 齡有凸輪_輪9G· _嶋面·相當於組合有凸輪的齒輪 =的弟-凸輪表面9Gb,設置有—織線性表面嶋,,絲面即使在組合 凸輪的齒輪90轉動時也能夠防止從動鎖83a,(相當於從動銷幻沿光 =向Z3 (相备於光軸Z3)運動。同樣,組合有凸輪的齒輪如,的第二凸 輪表面相當於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的第二凸輪表面9〇c,設置有一個 ^ Gl該表面映在組合有凸輪的錄90獅時也能夠防止 ^銷84a (相當於從動鎖純)沿光軸方向π運動。通過比較第156圖 /弟^圖可以理解,該長線性表面9〇μ,佔用了第一凸輪表面術的一個 ^的壤向區域’因而縮短了該第二凸輪表面·,的其餘環向區域,該其 、%向區域用作沿光軸方向推動從動銷咖,的凸輪表面·這不可避免地增 乂一 *表面的傾斜度。同樣’該長線性表面90cl,佔用了第二凸輪表面 c的銜大的核向區域,因而驗了該第二凸輪表面的其餘環向區 艺心:餘衣向區域用作沿光軸方向推動從動銷施,的凸輪表面;這不可 避免地姊了該凸輪表面的傾斜度。如果第—凸輪表面管和第二凸輪表 =恢中母個表面的傾斜度都大,那麼組合有凸輪的齒輪奶,的每單位轉動 2母個:動銷奴和Μ9沿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0,(即沿光軸Z3)的運動 2夂大、使得很難以高定位精度移動每個從動銷Μ,和科,。如果減少第 -凸輪表面9%’和第二凸輪表面,中每個表面的傾斜度以避免該問題發 143 1269903 生,那麼就不得不增大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的直徑,這將不利於變焦透鏡 的小型化。在採用凸輪盤代替圓柱形凸輪元件如組合有凸輪的齒輪的情況 下,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相反,在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其中當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不必要 轉動時,其不會被驅動,在該實施例巾,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0不必在第- 和第二凸輪表面9〇b和90c上都設置一個空轉部分。因此,既不用增加該 凸輪表面的傾斜度,也不用增加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的直徑,就可以在第 -和第二凸輪表面9%和9〇(:中的每個表面上保障一個凸輪表面的有效環 向區域,該區域用於沿光軸方向移動從動銷仏和恤。換句話說,既能夠^ 使變焦取景器的驅動系統小型化,又能夠以高精度驅動取景器光學系統的 可活動透鏡。在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因為考慮到第146圖至第148圖 =不齒輪之間存在間隙和遊隙,當變焦透鏡71從回縮位置向前延伸時,在 變焦透鏡71剛剛達到變焦區域(廣角端)之前,環形齒輪收即將與正齒 輪部分3Ga喃合,因此’組合有凸輪的齒輪%的第—和第二凸輪表面娜 和90c分別設置有與上述線性表面簡,和9〇ci,一樣的線性表面·和 9〇cl。但是,線性表面90Μ和9〇cl的環向長度遠遠小於對比實施例中線性 表面90M’和90cl,的環向長度。 肇 在夂…、透鏡的„亥貝;^例令,環形齒輪收形成為使取景器驅動齒輪 :正齒輪部分30a能夠平穩地與環形齒輪敗喃合的型式。具體而言,環形 個針有-個齒,即一個短齒輪齒咖的齒高比環形齒輪收 的,、他正4齒輪齒1此2的齒高短。 声於第!152圖表示在變焦透鏡71從第144圖所示變焦透鏡71 的狀’』帛145目所讀紐鏡71歧廣角狀t的狀態變化過程 ,谢’各不同狀態下螺環1S的環形齒輪1SC與取景器驅動齒輪30的 144 1269903 正齒輪部分3Ga之_位置關係。環形齒輪收和正齒輪部分地 置關係是在螺環丨8沿從_位置到翻端的方向轉射職得的。
因此,短齒輪齒腕接近正齒輪部分咖,並如第⑼圖所 正齒輪部分地附近。第153圖表示從取景器驅動齒輪30前部鮮的第15〇 圖所示狀態。從第153圖中可以看到,短齒輪齒咖沒有與正齒輪部分3〇a 啼合。正常齒輪齒脈比短齒輪齒18el距離正齒輪部分地更遠,因此也 沒有與正齒輪部分30a喷合,環18外周表面的特定部分上沒有形成用 作環形齒輪⑻齒輪齒的錄齒;姆定部分位於螺環㈣向上緊鄰短齒 輪齒腕的部分,在該鋪輪齒18el相對兩觸—側上。因此,在第⑼ 圖和第⑸_讀段,該環職輪版沒有與正齒輪部分㈣合,以致 螺壞18的轉動不能夠傳遞給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在該聯接中,在第⑼圖 和第153圖所示階段,該環形齒輪收的_部分仍然面向該平表面部分 30b2,以防止該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轉動。 螺㈣沿透賴前伸方向的進—步轉動,使短齒輪齒_到達兑如 弟⑸圖所示位置。在第⑸圖所示階段,短齒輪齒制接觸正齒輪部分
3〇a的一個齒’然後沿透賴前伸方向(第⑸®中的向上方向)壓迫該齒, 亚開始使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轉動。 沿透鏡筒前進方向進-步轉動螺環18,使正常齒輪盘腕的一個齒壓 迫正^輪部分池的下一個齒輪齒,從而持續轉動取景器驅動齒輪30,其 中正常齒輪18c2的該齒在螺環18環向内,在短齒輪齒顧相對兩側的一 側=鄰該短齒輪齒收卜之後,獅齒輪收通過正常齒輪丨紀與正齒 =分30a的該齒輪齒的接合,將螺環18的進—步轉動傳遞給取景器驅動 ui輪30在第145 螺環18達到其廣角端位置階段,由於該短齒輪齒 1已、’二通過與正齒輪部分3〇a的响合點,因此短齒輪齒⑻^不再用於 145 1269903 螺% 18在廣角端和遠攝端之間的變焦範圍内的後續轉動。 口此’在遠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首先與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的正齒 輪P刀30a接合的一部分環形齒輪⑻形成至少一個短齒輪齒(腕),其 ρ】、於5^形齒輪18e其他齒的齒高。根據該結構…旦該環形齒輪收 與=齒輪部分3〇a開始喃合,那麼環形齒輪收就能夠可靠和安全地與正齒 山刀〇a _σ。即,在咼(正常)齒輪齒情況下,由於相鄰高齒輪齒頂 端-有ΙΜ不同的相對角度,它們的嗜合很淺(初始喃合區窄),以致於它 們之間的嗜合有可能失敗(失去接合)。然而,由於短齒輪齒18cl -直運 動直到短齒輪齒18el和高齒輪齒(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的正齒輪部分撕)_ 之間的相對角度在喷合前變得基本相同為止,因此獲得較深的唾合(初始 =合區寬),使它們之間不可能有失去接合的機會(失去接合)。此外,該 ^構減少了環形齒輪18c於正齒輪部分施的喷合過程的衝擊,從而能夠平 穩地開始包括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的變焦取景器驅動系統的操作,並減少變 焦取,了、器驅動系統產生的噪音。 、儘官上述描述主要涉及在魏透鏡71從哺位置朝變錄圍前伸的操 作過程中發現的特徵,但是當變焦透鏡γι回縮到回縮位置的操作中也確實 有同樣的特徵。 、 鲁 如,從上文理解的那樣,根據凸輪機構的實施例,多個凸輪槽(心-卜 是布置在至/在光轴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處並且順著相同參考凸輪圖 (VT);鮮個凸輪_所有凸輪槽是部分凸輪槽,其每—個在辦環的至 少-個相對端處具有至少-個端部開σ⑻、Μ、幻和⑷,以便不包括 參考凸輪圖的整個部分;其中多個配套凸輪從動件㈤、㈣布置在至 少在光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處,並且可分別接合在該多個凸輪槽中;以及 其中,當該線性可動環在光軸方向上運動到其運動的至少一個相對界限 146 1269903 時’至少-個配套&輪從動件與—個對應凸輪槽保持接合,同時其他配套 凸輪從動件的至少一個從端部開口出來並且與其脫開。 具有這樣結構的凸輪機構能够使紐可動件⑻的運動翻大於凸輪 壞(11)錢軸方向上的長度(凸輪環的軸向長度),即相對於線性可動件 在光軸方向上的運動翻使凸輪環的軸向長度减小。例如,在上述實施例 中凸輪環(11)的厚度(軸向長度)足够短,從而具有整個參考凸輪圖 (VT)的凸輪槽在凸輪環中不存在(即,一組前凸輪槽(ιω)缺少整個 參考凸輪圖的前部,-組後凸輪槽(lla_2)缺少整個參考凸輪圖的後部)。 注意,在上述實施例實施例中,在如第17圖和第80圖中所示的凸輪 槽的變焦區域綱,祕合的凸輪從動件與凸輪槽脫離。此外,多個凸輪 從動件(8b]、8b-2)排列在圓周方向(以及凸輪槽(⑴心和⑻),並 且凸輪從動件(8b-l、81>2)與凸輪槽(G1、〇2和G3)同時脫開。 本發明不局限於上述具體實施例。例如,儘管在上述實施例中,多個 内凸輪槽lla(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丨丨化丨和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丨丨心幻設 置爲形成在凸輪環圓周方向上不同圓周位置處的三組凸輪槽(第一對凸輪 才曰G1苐一對凸輪槽G2和第三對凸輪槽G3),而多個凸輪從動件处(該 組二個前凸輪從動件81>1和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組8b-2)也設置爲形成 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圓周方向上不同圓周位置處的三組凸輪槽,但是, 形成在凸輪環11上的凸輪槽組的數量和形成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的凸 輪從動件組的對應數量是可選擇的。 儘管在上述實施例中,三組凸輪槽Gl、G2和G3每組中包括的和沿凸 輪環11的轉軸在不同位置處所形成的凸輪槽(lla-Ι和lia-2)的數量是二, 而在二組凸輪從動件的每組中包括的和沿凸輪環11的轉軸在不同位置處形 成的凸輪從動件(8b-l和8b-2)的數量也是二,但凸輪槽的數量和凸輪從 147 1269903 動件的數量可以多於三個。在凸輪槽的數量和凸輪從動件的數量多於三個 的情况下,不僅形成的最前和最後凸輪槽的每—财包括糊參考凸輪圖 ντ的整個部分中的一部分,而且形成的中間凸輪槽不包括相關參考凸輪圖 VT的整個部分中的一部分。 儘管每個前内凸輪槽11a]形成爲不包括糊參考凸輪圖ντ的整個部 分的前部的-個部分(短)凸輪槽,而每個後内凸輪槽na_2形成爲不包括 相關參考凸輪圖VT的整個部分的後部的一個部分(短)凸輪槽,但凸輪槽 lla-Ι和ua-2中任一個的每個端部開口的位置是可選擇的。例如,如果考 慮到組裝和拆開變焦透鏡71的可操作性而不必製成凸輪環,則每個後内凸參 輪槽lla_2不必設置前端開口 G4。 儘管上述實施例關於數位相機的變焦透鏡,但本發明能應用於任何其 他光學儀器。
148 1269903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的變焦透鏡的一個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 第2圖是支撐該變焦透鏡第一透鏡組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第3圖是支撐該變焦透鏡第二透鏡組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第4圖疋用於從固定透鏡筒伸出和回縮第三外透鏡筒的該變焦透鏡的 透鏡筒伸縮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第5圖是該變焦透鏡的透視圖、局部分解立體圖,表示取景器單元到 變焦透鏡的安裝程式以及從齒輪系到變焦透鏡的安裝過程; 第6圖是由第5圖中所示元件組成的變焦透鏡裝置的透視圖; · 第7圖是第6圖中所示變焦透鏡裝置的側視圖; 第―8圖是從斜龄觀察第6财所示變域鏡裝置的透視圖; 第9圖疋女衣有第6圖至第8圖所示的變焦透鏡裝置的數位相機的一 個實施例的軸向截面圖,其中攝影光轴的上半部和攝影光軸的下半部分別 表示變焦透鏡處於遠攝端和廣角端的狀態; 第H)圖是魏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第9 _示數姉機的軸向戴面
第11圖是第1圖巾所示JU定透鏡筒的展開圖; 第!2圖是第4 11中所示螺環的展開圖; =圖是第谢所轉_細,虛_其刪表面的結 第Η圖是第1圖中所示第三外透鏡筒的展開圖; 第15圖是第1圖中所示第—線性導向環的展開圖; 第16圖是第1圖中所示凸輪環的展開圖; 構; 第17圖是第谢卿嶋的軸,輪咖圓周杨 149 1269903 第u圖是第1圖中所示第二線性導向環的展開圖; 第19圖是第1圖中所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架的展開圖; 第20圖是第i圖中所示第二外透鏡筒的展開圖; 第21圖是第1圖中所示第一外透鏡筒的展開圖; 第22圖是該變焦透鏡元件的概念圖,表示這些元件之間與操作有關的 關係; ^ μ 第23圖是該螺環、第三外透鏡筒和固定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該變焦 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上述元件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24圖是該螺環、第三外透鏡筒和固定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在該變鲁 焦透鏡的廣角端時,上述元件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25圖是該螺環、第三外透鏡筒和固定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在該變 焦透鏡的遠攝端時,上述元件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26圖是該螺環、第三外透鏡筒和固定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它們之 間的位置關係; 第27圖是該固定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回縮狀態時,螺 ί哀的一組轉動滑動凸起相對於固定透鏡筒的位置; 第28圖是與第2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螺環 鲁 的一組轉動滑動凸起相對於固定透鏡筒的位置; 第29圖是與第2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遠攝端時,螺環 的一組轉動滑動凸起相對於固定透鏡筒的位置; 第30圖是與第2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螺環的一組轉動滑動凸起相對 於固定透鏡筒的位置; 第31圖是沿第27圖中Μ2·Μ2線的截面圖; 第32圖是沿第23圖中Μ1_Μ1線的截面圖; 150 1269903 第33圖是第9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半部基礎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第34圖是第9圖巾所示魏透鏡的下半部基礎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第35圖是第1G ®巾所示變紐鏡社半部基礎部分的放域面圖; 第36圖是第10圖巾所示魏透鏡的下铸基礎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第37圖是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之間連結部分的基礎部分的放大截面 圖; 第38圖疋與第3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拆去止擋元件的狀態;
第39圖是與第38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第38圖所示的狀態下第三外 透鏡筒和螺環在光軸方向上彼此脫離的狀態; 第40圖是SJ定透、止擋元件和_組安裝騎的基礎部分的透視 圖,表示從固定透鏡筒中拆去止擋元件和安裝螺釘的狀態; 第W圖是相似於第40圖的透視圖,表示通過安裝螺釘止播元件被正 確安裝到固定透鏡筒上的狀態; 第42圖是與固定透鏡筒的相應基礎部分有關的螺環基礎部分的放大展 開圖;
第43圖是與第42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螺環上的特定轉動滑動凸起與 固定透鏡筒的圓環槽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44圖是與固定到凸輪環上的一從動滚柱組有關的第三外透鏡筒 一線性導向環的展開圖; 第45圖是與第44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螺環 和固定透鏡筒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46圖是與第44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麵端時 和固定透鏡筒之間的位置關係; '、 第47圖是與第44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螺環和固定透鏡筒之間的位置 151 1269903 關係; 第48圖是螺環和第—線性導向環的展_,表示變紐鏡在回縮狀態 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 第49圖是與第48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螺環 和第一線性導向環的位置關係; —第5〇暇與第48圖相_棚,表林變焦魏的麵稱,螺環 和第一線性導向環的位置關係; 第^圖是與第48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螺環和第一線性導向環之間的
第52圖是凸輪環、第—外透鏡筒、第二外透鏡筒和第二線性導向環的 展開圖’表錢紐鏡處於回驗態時,它們之_位置關係; —弟53圖是與第52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凸輪 環'第-外透鏡筒、第二外透鏡筒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弟54圖是與第52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凸輪環、第一外透鏡筒、第二 外透鏡筒和第二線性導向環在變焦透鏡的遠攝端下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55圖是與第52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凸輪環、第一外透鏡筒、第二 外透鏡筒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圖是該變焦透鏡基礎部分的分解立體圖,表示從第一線性導向環 中拆去第三外透鏡筒的狀態; *第57圖是該魏透鏡基礎部分的分解立體圖,表示從第%圖所示的 k焦透鏡塊中拆去第二外透鏡筒和從動偏置環筈的狀態; 第58岐變紐鏡元件的分解立_,表示從第57騎示的變焦透 鏡塊中拆去第一外透鏡筒的狀態; 第59圖是變紐鏡元件齡解立體圖,絲料%圖卿的變焦透 152 1269903 同時從包含在該變焦透鏡塊中的凸輪環卡拆 鏡塊中拆去第二線性導向環, 去從動滾柱組的狀態; +第60圖疋與固定到凸輪環的從動滾柱組有關的螺環 、第三外透鏡筒、 第、’泉吗向^和從動偏置環簀的展開圖;表示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 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 〃第61圖疋與第6〇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螺環、 第三外透鏡筒、第-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圖疋與第6〇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遠攝端時,螺環、 第三外透鏡筒、第-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63圖是與第60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螺環、第三外透鏡筒、第一線 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64圖疋與固定到凸輪環的該組從動餘有關的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 的基礎部分從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的_徑向觀察的放大展開圖; 第65圖是與第μ _似的視圖,表示螺環在透賴伸出方向上轉動 的狀態; 第66圖是第64圖中所示的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部分的放大展開圖; 第67圖是-比較例中前環和後環部分放大展開圖;該比較例是與第Μ φ 圖至第66圖中所示的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相比較; 第68圖是與第6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後環相胃於前環從第67圖所示 的狀態下輕微轉動的狀態; 第69圖是第60圖(第44圖)中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70圖是第61圖(第45圖)中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71圖是第62圖(第46圖)中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72圖是第63圖(第47圖)中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153 1269903 第73圖是第5圖和第ι〇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線性導向結構元件的上 半拍軸向截_,表示該變焦透鏡在廣角端時的紐導向結構; 第74圖是與第73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該變焦透鏡在廣角端時的線性 導向結構; 第75圖是與第74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該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的 線性導向結構; —第76目是第5圖至第1〇目中所示變焦透鏡的部件透視圖,其中包括 第卜透鏡肖外透鏡商、第二線性導向環、凸輪環和其他元件,表示分 別徑向位於凸輪環内側和外側的第一外透鏡筒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 φ 置關係; 第77圖是第5圖至第10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部件透視圖,其中包括 第π圖中所示的所有元件和第—線性導向環,表示第—外透鏡筒向其組裝 /拆卸位置伸出的狀態; 第乃圖是第77 _所示的部件從其斜後方看去的透視圖; 第79圖是凸輪環、第二透鏡組活動框以及第二線性導向環的展開圖, 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回縮狀態下,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㈣圖是與第7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凸輪 · 環、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四$ 8i圖是與第7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遠攝端時,凸輪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82圖是與第7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凸輪環、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和 弟一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83圖是該凸輪環的展開圖,表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一組前凸輪從 動件穿過該凸輪環的-赠内凸輪槽和—組後邮輪槽之間交點的狀態; 154 1269903 、第84圖是從斜前方觀察第5圖至第1G圖中所示的魏透鏡部分的透 視圖,其中該部分包括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第二線性導向環、快門單元和 其他元件; 第85 SI是從斜後方觀察第84圖中變焦透鏡部分的透視圖; 第86圖是與第84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當第二透鏡組框動口位於其相 斜於第二線性導向環軸向運動的前界限處時與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 關係;
第87圖是從斜後方觀察第86圖中所示的變焦透鏡部分的透視圖; 第88圖是第二線性導向環的正視圖; ▲第89目是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第二線性導向環和其他元件處於組裝狀 態的後視圖; 又 一囷疋一第外透鏡间的一組凸輪從動件有關的凸輪環和第一外透 鏡筒的展關,絲在該變紐鏡處於回驗態時,第— 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门才輪
弟91圖是與第9Q圖相_視圖,表示第—外透鏡筒的每個凸輪從 件通過凸輪軸透簡前伸額的齡,雜⑽⑽軸—組外^ 的有關外凸輪槽傾斜引導部分的插人端處的狀態; 第92圖是與第9〇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該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 -外透鏡筒和凸輪J裒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93圖是與第90圖相似的視圖, 外透鏡筒和凸輪環之間驗置關係; 表不在該聽透鏡的遠攝端時,第 第94圖是與第90 位置關係; 圖相似的棚,表示第-外透鏡細凸輪環之間的 第95圖是第9〇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155 1269903 第96圖是第91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97圖是與第95圖和第96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一外透鏡筒的每個 凸輪從動件位於凸輪環的有關外凸輪槽的傾斜導引部分的狀態; 第98圖是第92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99圖是第93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100圖是第94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101圖是與第95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該凸輪環外凸輪槽組的結構的 另一實施例,表示該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第一外透鏡筒和凸輪環之 間的位置關係; 第1〇2圖是該變焦透鏡用於支撐裝有第二透鏡組的第二透鏡框的結構 的分解立體圖,該結構同時用於將第二透鏡框回縮到徑向回縮位置並調節 第二透鏡框的位置; 第103 ®是第102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框處於組裝態的結構以及電荷 耦合器件(CCD)支架的位置控制凸輪桿的斜前方透視圖; 第104圖是第103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組和位置控制凸輪桿的結構的 斜後方透視圖; 第1〇5圖是相似於第1〇4圖的視圖,表示位置控制凸輪桿在進入一個 凸輪桿可插孔過程巾的狀態,該凸輪桿可插驗於钱在第二透触活動 框的一個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上; 、 第106圖是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正視圖; 第107圖是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透視圖·, '第_是第二透鏡組活動框以及安裝在其上的快門單元的斜前方透 第1〇9圖疋第⑽圖中所不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和快門單元的斜後方 156 l2699〇3 透視圖 第111 “是ίι:圖中所不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和快門單元的正視圖; 第二::::圖= 置的狀態; __’絲第二透鏡框回縮顺向回縮位 f 113圖是沿第11G财_3線的剖面圖;
構正圖和第108圖至第112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框的 Π;:鏡框保持在第110圖所示拍攝位置時的狀態; ^ 第m圖中所示第二透鏡框的結構的部分正視圖; 弟116圖是相似於第m圖的視圖,但表示不同的狀能; _第117圖是第⑽圖和第圖至第116圖中所示的 的部分正視圖; 第糊是第105圖和第圖至第116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框結孝 的岭正欄,表示當第二透鏡框保持在如第_和第⑴騎示糊 位置時’第二透鏡框和CCD支架的位置控制凸輪桿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U9圖是相似於第118圖的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和CCD支架的 置控制凸輪桿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20圖是是相似於帛118 _視圖,表示當第二透鏡框保持在如第 112圖所示的徑向回縮位置時,第二透鏡框和CCD支架的位置控制凸輪桿 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21圖是從CCD支架的斜前下方觀察的第!圖和第4圖中所示的自 動調焦(AF)透鏡框和CCD支架的透視圖,表示AF透鏡框完全回縮到與 CCD支架接觸的狀態; 第122圖是CCD支架、AF透鏡框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正視圖; 157 1269903 第123圖是CCD支架、AF透鏡框、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第二透鏡框 和其他元件的透視圖; 第124圖是與第123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完全向後移動並 完全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的狀態; 第125圖是第9圖中所示的變焦透鏡上半部基礎部分的轴向截面圖, 表示用於該變焦透鏡令曝光控制的撓性印刷電路板(pWB)的佈線結構; 第126圖是第二透鏡、撓性剛和其他元件的透視圖,表示 鏡框支撐撓性PWB的方式; 第127圖是第二透鏡框和^透鏡框的透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回縮到φ 緊靠AF透鏡框的狀態; ' 第128圖是第二透鏡框和職鏡框的側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與从 透鏡框剛剛接觸前的狀態; /' 第129圖是與第128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Αρ透鏡框接觸 時的狀態; 第130圖是第二透鏡框和af透鏡框的正視圖,表示它們之間的位置關 係; ” 第131圖疋包圍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第一外透鏡筒和由第一外透賴 φ 固定的第一透鏡組的第一透鏡框的透視圖; 3 第132圖是第一外透鏡筒和第一透鏡框的正視圖; 义第133圖是第-透鏡框、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处透鏡框和快門單元的 斜前方透《,表示在·紐鏡處於待_㈣時,它們之間的位 係; 第134圖是第133圖中所示的第一透鏡框、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处透 鏡框和快門單元的斜後方透視圖; 158 1269903 第135圖是與第133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一透鏡框、第二透鏡組活 ^框、AF透鏡框和快門單元之間的位置關係,表示該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 態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36圖疋帛135圖中所示的第一透鏡框、第二透鏡組活動框、从透 鏡框和快門單元的斜後方透視圖; 第137圖疋帛135圖中所示的第一透鏡框、第二透鏡組活動框、μ透 鏡框和快門單元的後視圖; 第138圖是第一透鏡框、第一外透鏡筒、帛二透鏡組活動框、μ透鏡 框和快門單元在·焦透鏡處於_狀態時的透視圖,表示該魏透魏 · 於回縮狀態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39圖疋第138目中所示的第一透鏡框、第一外透鏡筒、第二透鏡 組活動框、AF透雜和快叫元的正視圖; 第140圖是該變焦透鏡的快門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弟⑷圖是第9圖中所示變焦透鏡上半部中的第一透鏡組附近的變焦 透鏡部分的縱向截_,其中該透鏡處於待拍攝狀態; 第142圖疋與第141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10目中所示的變焦透鏡上 半部的相同部分,射,紐鏡處於回雜態; · 一 固疋第5圖至苐8圖中所示取景器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弟二4圖是與第Μ圖相似的視圖,是與變焦齒輪及取景器驅動齒輪有 關的螺%和第二外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稀魏透鏡處於贿狀態時,它 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45圖疋與第24圖相似的視圖,是與變焦齒輪及取景器驅動齒輪有 關的螺%和固疋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在該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它們之 間的位置關係; 159 1269903 :通過蝴 = 147圖是第148圖中所示功率傳輸系統的正視圖,· =圖是第⑽圖令所示功率傳輸系統的側視圖; 产=是螺旋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的放大展開圖,表示螺旋環在透 的兄同=方向上從第144 ___轉_ 145 _示的廣角端 的過程中,螺旋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之間的位置關係; -
第150圖疋與第14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第149圖 的狀態; ^ 第151圖是與第149圖相⑽視圖,表示在第15〇圖中所之後 的狀態; ^ 第152圖是與第14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第⑸圖中所示狀態之後 的狀態; 第153 ®是第150圖中所示的螺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的正視圖;
$ 154圖是第151圖中所示的螺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的正視圖; 第155圖是第152圖中所示的螺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的正視圖; 第156圖是取景器單元的組合有凸輪的齒輪展開圖; 第157圖是與第156圖相似的視圖,是、组合有患、速部分帶凸輪的齒輪 與第156圖中所示的帶凸輪的齒輪相比較的實施例。 [主要元件符號對照說明] 8···線性可動框架 8b-2···後凸輪從動件 8a ‘槽 1〇…第二線性導向環 8a-W···寬導槽 l〇a···分叉凸起 8b小··前凸輪從動件 10b···環部 160 1269903 10c…窄線性導鍵 10c-W…寬線性導鍵 11…凸輪環 lla-Ι···前凸輪槽 lla-2···後凸輪槽 VT···參考凸輪圖 VTh…第一拐點 VTm…第二拐點 VTn…第三拐點
161

Claims (1)

1269903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凸輪機構,包括: 凸輪環(11);和 線性可動織(8),當轉動所述凸輪環時,通财置在所述凸輪環上 的多個凸輪槽與布置在所述線性可動框架上❹個配套凸輪從動件的接 合,該線性可動框架可通過凸輪環沿光學系統的光軸運動而不轉動,所述 線性可動框架支撑所述光學系統的至少一個光學元件, 其中所述多個凸輪槽(Ua]、lla_2)是布置在至少在光轴方向上的不 同位置處並且順者相同參考凸輪圖(ντ); 鲁 其中所述多個凸輪槽的所有凸輪槽是部分凸輪槽,其中每個部分凸輪 槽在所述凸輪環的相對端的至少—處具有至少—個端部開σ⑻、幻、幻 和R4),以便不包括所述參考凸輪圖的整個部分; 其中所述多細己套凸輪從動件(8b_卜8b_2)布置在至少在所述光轴方 向上的不同位置處,並且可分別接合在所述多個凸輪槽中;及 其中當所述線性可動框架在所述光軸方向上運動到其至少一個運動相 對界限時’所述配套凸輪從動件的至少一個保持接合在一個對應所述凸輪 φ 槽中,同時其他所航套凸輪從動件的至少_個從端部開口出來並且與其 脫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丄項所述的凸輪機構,其中所述多個凸輪槽包 括:-個前凸輪槽(Ua-D,在所述凸輪環前端處具有至少—個前端開口 (R1),以便不包括所述參考凸輪圖的整個部分的前部;和一個後凸輪槽 (lla-2) ’在所述凸輪環一個後端處具有至少_個後端開口(幻、r3),以 便不包括所述參考凸輪圖的整個部分的後部; 162 1269903 其中所述配套凸輪從動件包括-個前凸輪從動件(8M)和一個後凸輪 從動件(8b-2),分別接合在所述前凸輪槽和所述後凸輪槽中· 其中當所述線性可動框架在所述光軸方向上運動到其運動前部界限 時,所述前凸輪從動件從所述前部開口出來以與所述前凸輪槽細,而所 述後凸輪從動件保持接合在所述後凸輪槽中;及 其t當所述線性可動框架在所述光軸方向上運動到其運動後部界限 時’所述後凸輪從動件從所述後部開口出來以與所述後凸輪槽脫開,而所 述前凸輪從動件保持接合在所述前凸輪槽中。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凸輪機構,其中: 鲁 該機構是可在收縮位置與變焦範圍位置之間運動的變焦透鏡系統的部 分;並且 在變焦距範圍位置内的變焦操作期間,當所述線性可動環在所述光軸 方向上運動到其運動相對界限的至少一處時,所述配套凸輪從動件的至少 一個保持接合在對應所述部分凸輪槽中,而其他所述配套凸輪從動件的至 少一個從所述端部開口出來並且與其脫開。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凸輪機構,其中所述前凸輪槽和後凸 φ 輪槽分別形成爲連續槽和間斷凸輪槽。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凸輪機構,進一步包括: 多個凸輪槽組(G卜G2和G3),每個凸輪槽組包括位於所述光軸方向 上不同位置處的多個凸輪槽(lla-1、lla-2),所述多個凸輪槽組位於所述 凸輪環的圓周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處;和 多個凸輪從動件組,每個凸輪從動件組包括設置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不 同位置處的配套凸輪從動件,所述多個凸輪從動件組位於所述線性可動框 163 1269903 架的圓周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處。 6·如申請專利範圍帛1項所述的凸輪機構,其中所述光學系統包括多 個可動透鏡組(LG1和LG2),該多個可動透鏡組可以在所述光軸方向上運 動同71_過凸輪環的轉動改變它們之間的距離,所述線性可動框架保持所 述多個可動透鏡組中的至少一個。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丄項所述的凸輪機構,其中所述光學系統包括一 個攝影透鏡系統。 8· —種凸輪機構,包括·· 凸輪環(11);和 ® 線性可動框架(8),當轉動所述凸輪環時,通過布置在所述凸輪環上 的-對凸輪槽與布置在所述線性可動框架上的一對凸輪從動件的接合,該 線性可動框架可通過凸輪環沿光學纽的綠運動而不轉動,所述線时 動框架支撑所述光學系統的至少一個光學元件, 其情述-對凸輪槽(叫、㈣)布置在至少在光轴方向上的不同 位置處並且分別順著相同的參考凸輪圖(vt); 其中所述對凸輪槽的至少一個凸輪槽是一個間斷凸輪槽,該間斷& _ 輪槽在所述凸輪環姉端至少—個處具有至少兩個端· σ⑻和叫, 以便不包括所述參考凸輪圖的整個部分; 其中所述-對配套凸輪從動件.i、队2)布置在至少在所述光轴方 向上的不同位置處,並且可分別接合在所述一對凸輪槽中;及 其中田所述雜可動鶴在所述光軸方向上運酬其運動相對界限的 至少處日卞所述對套凸輪攸動件的一個凸輪從動件從所述端部開口出 來並且與所述-對凸輪射的_個賴,同時所述配套凸輪從動件的另一 164 1269903 個保持接合在所述凸輪槽的另一個中。
165
TW092123349A 2002-08-27 2003-08-26 A cam mechanism of a photographing lens TWI26990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47338A JP2004085932A (ja) 2002-08-27 2002-08-27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3476A TW200403476A (en) 2004-03-01
TWI269903B true TWI269903B (en) 2007-01-01

Family

ID=28786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3349A TWI269903B (en) 2002-08-27 2003-08-26 A cam mechanism of a photographing lens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7039308B2 (zh)
JP (1) JP2004085932A (zh)
KR (2) KR20040019004A (zh)
CN (3) CN101587225A (zh)
DE (1) DE10339383B4 (zh)
GB (2) GB2394556B (zh)
HK (2) HK1065371A1 (zh)
TW (1) TWI26990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16287B2 (en) 2011-09-30 2015-08-25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Lens structure
US9268111B2 (en) 2011-09-30 2016-02-23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Lens structur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371A (ja) 1997-06-12 1999-01-06 Asahi Optical Co Ltd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TWI229231B (en) * 2002-02-21 2005-03-11 Pentax Corp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and method of retracting a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US6965733B1 (en) 2002-08-27 2005-11-15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cam mechanism
US7088916B2 (en) * 2002-08-27 2006-08-08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US7035535B2 (en) * 2002-08-27 2006-04-25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US7079761B2 (en) * 2002-08-27 2006-07-18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JP2004085934A (ja) 2002-08-27 2004-03-18 Pentax Corp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7010224B2 (en) 2002-08-27 2006-03-07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US7039311B2 (en) 2002-08-27 2006-05-02 Pentax Corporation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zoom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US7068929B2 (en) * 2002-08-27 2006-06-27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US7027727B2 (en) 2002-08-27 2006-04-11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cam mechanism
US7050713B2 (en) 2002-08-27 2006-05-23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US7031603B2 (en) 2002-08-27 2006-04-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US6963694B2 (en) * 2002-08-27 2005-11-0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US6987930B2 (en) * 2002-08-27 2006-01-17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US7058293B2 (en) 2002-08-27 2006-06-06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US6952526B2 (en) 2002-08-27 2005-10-04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US7085486B2 (en) 2002-08-27 2006-08-01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a rotatable ring
US7031604B2 (en) 2002-08-27 2006-04-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linear guide mechanism
US7043154B2 (en) 2002-08-27 2006-05-09 Pentax Corporation Photographing lens having a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US7097367B2 (en) 2002-08-27 2006-08-29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JP2004085932A (ja) 2002-08-27 2004-03-18 Pentax Corp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6959148B2 (en) 2002-08-27 2005-10-25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US6978088B2 (en) * 2002-08-27 2005-12-20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US6990291B2 (en) * 2002-08-27 2006-01-24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having a moving optical element support frame
US7079762B2 (en) * 2002-08-27 2006-07-18 Pentax Corporatio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 rotatable ring
US7025512B2 (en) * 2002-08-27 2006-04-11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ing mechanism of a retractable lens
JP3863829B2 (ja) 2002-08-27 2006-12-27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7106961B2 (en) * 2002-08-27 2006-09-12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US6956705B2 (en) * 2003-02-05 2005-10-18 Pentax Corporation Structure of a lens barrel
US6853500B2 (en) 2003-02-13 2005-02-08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ing mechanism of a zoom lens barrel
JP3947129B2 (ja) * 2003-05-07 2007-07-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7229223B2 (en) * 2004-02-03 2007-06-12 Pentax Corporation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zoom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JP4571811B2 (ja) 2004-02-16 2010-10-27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カム機構
JP4520190B2 (ja) * 2004-03-18 2010-08-04 Hoya株式会社 沈胴式レンズ鏡筒及び沈胴式レンズ鏡筒を備えたカメラ
JP4722435B2 (ja) * 2004-08-31 2011-07-13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カム機構
JP4647958B2 (ja) * 2004-08-31 2011-03-09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駆動機構
JP4520253B2 (ja) * 2004-09-02 2010-08-04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4684597B2 (ja) 2004-08-13 2011-05-18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制御装置
JP4628039B2 (ja) * 2004-08-13 2011-02-09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4703992B2 (ja) * 2004-09-02 2011-06-15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カム機構
JP4471371B2 (ja) * 2004-12-24 2010-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装置
JP4727300B2 (ja) * 2005-05-31 2011-07-20 Hoya株式会社 可動部材の支持構造およびレンズ鏡筒の可動部材支持構造
JP4722567B2 (ja) * 2005-05-31 2011-07-13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ばね張設構造
JP4537892B2 (ja) * 2005-06-01 2010-09-08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4744939B2 (ja) * 2005-06-01 2011-08-10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06349798A (ja) * 2005-06-14 2006-12-28 Nitto Kogaku Kk カム筒のカム溝構造
JP4537896B2 (ja) * 2005-06-27 2010-09-08 Hoya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7003970A (ja) * 2005-06-27 2007-01-11 Pentax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偏光フィルタ回転制御方法
US7572072B2 (en) * 2005-07-01 2009-08-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ens barrier driving device,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4744964B2 (ja) * 2005-07-22 2011-08-10 Hoya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744963B2 (ja) * 2005-07-22 2011-08-10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07114531A (ja) * 2005-10-20 2007-05-10 Sony Corp レンズ鏡筒のカム機構
JP5202802B2 (ja) * 2005-11-16 2013-06-05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
JP4817877B2 (ja) 2006-02-20 2011-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748679B2 (ja) * 2006-06-29 2011-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ム筒およびレンズ鏡筒
JP5201811B2 (ja) * 2006-07-10 2013-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US20080040887A1 (en) * 2006-08-16 2008-02-21 Dickerson Harry L Friction hinge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610600B2 (ja) * 2007-11-02 2011-01-12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
JP4487216B2 (ja) 2008-01-18 2010-06-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917053B2 (ja) * 2008-02-04 2012-04-18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進退カム機構
JP5383347B2 (ja) 2008-07-02 2014-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498055B2 (ja) * 2009-05-14 2014-05-21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385029B2 (ja) 2009-07-06 2014-01-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カム枠、レンズ鏡筒、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像素子ユニット
JP5398417B2 (ja) * 2009-08-17 2014-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909679B2 (ja) * 2010-07-20 2016-04-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WO2012023264A1 (ja) * 2010-08-19 2012-02-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5679744B2 (ja) 2010-09-13 2015-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TWI436094B (zh) * 2010-12-24 2014-05-01 Asia Optical Co Inc Zoom lens
JP5828086B2 (ja) 2011-01-24 2015-12-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WO2012102007A1 (ja) 2011-01-24 2012-08-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WO2012102006A1 (ja) 2011-01-24 2012-08-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WO2012102004A1 (ja) 2011-01-24 2012-08-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5788203B2 (ja) * 2011-04-05 2015-09-30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WO2012148354A1 (en) * 2011-04-29 2012-11-01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A cam mechanism
JP5825969B2 (ja) * 2011-10-17 2015-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TWI424244B (zh) * 2012-01-06 2014-01-21 Altek Corp 鏡頭前蓋模組及其攝像裝置
KR20140036648A (ko) 2012-09-17 2014-03-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경통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장치
KR20140109184A (ko) * 2013-03-05 2014-09-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경통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장치
JP6223172B2 (ja) * 2013-12-25 2017-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6476825B2 (ja) * 2014-12-17 2019-03-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回動規制装置及びレンズ鏡胴
US10079983B2 (en) * 2016-03-01 2018-09-18 Fluke Corporation Compact camera
JP6827769B2 (ja) * 2016-10-26 2021-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7005397B2 (ja) * 2018-03-14 2022-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回転操作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743081B2 (ja) * 2018-04-09 2020-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TWI671975B (zh) * 2018-08-02 2019-09-11 石宇動力能有限公司 渦輪電機
CN113253550B (zh) * 2020-02-07 2022-06-14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式光学模块及投影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77427A (en) 1965-07-29 1968-04-09 George J. Fischer Light-sensitive optical control system for a television camera
JPS5810708Y2 (ja) 1979-04-23 1983-02-26 マエダ工業株式会社 自転車の駆動装置
US4451129A (en) 1981-03-05 1984-05-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having a plurality of built-in lenses
JPS58145930A (ja) 1982-02-24 1983-08-3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レンズ系切替式カメラの切替機構
JPS58162914U (ja) 1982-04-26 1983-10-29 株式会社那須板金工業 ド−ム用の折板屋根材
JPS58202435A (ja) 1982-05-19 1983-11-25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自己現像処理カメラ
US4643554A (en) 1982-12-20 1987-02-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with focal length varying device
US4597657A (en) 1983-10-17 1986-07-01 Nippon Kogaku K. K. Compact camera capable of encasing a phototaking optical system
US4669848A (en) 1983-12-07 1987-06-02 Nippon Kogaku K. K. Camera having partially retractable taking optical system
JP2515718B2 (ja) 1984-09-12 1996-07-10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二焦点カメラのレンズ位置情報伝達装置
JPS6169002U (zh) 1984-10-12 1986-05-12
US4771303A (en) 1984-11-10 1988-09-13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Variable focal length camera
US5099263A (en) 1984-11-10 1992-03-24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Variable focal length camera
WO1986003600A1 (en) 1984-12-04 1986-06-19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Automatic focus regulating method and camera with automatic focus regulator
JPH02834Y2 (zh) 1985-02-08 1990-01-10
US5223873A (en) 1985-05-14 1993-06-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ification change-over device for a camera
JP2540502B2 (ja) 1985-05-25 1996-10-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光学系保護部材を備えたカメラ
US5136324A (en) 1986-03-03 1992-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he optical system at different speeds
US4937609A (en) 1986-05-09 1990-06-26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having soft focus filter
US4887107A (en) 1986-07-29 1989-12-12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JPH052911Y2 (zh) 1986-10-28 1993-01-25
JPH0690350B2 (ja) 1986-12-15 1994-11-14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
DE3750762T2 (de) 1986-12-24 1995-05-04 Minolta Camera Kk Kamera mit umschaltbarer Brennweite.
JPS63149629U (zh) 1987-03-24 1988-10-03
JPH0514272Y2 (zh) 1987-08-25 1993-04-16
JPH0618777Y2 (ja) 1987-09-09 1994-05-18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研磨盤におけるテーブルの左右送り反転装置
US4974949B1 (en) 1987-12-21 1996-06-04 Asahi Optical Co Ltd Zoom lens barrel
JPH02220014A (ja) 1989-02-21 1990-09-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US5086312A (en) 1989-08-31 1992-02-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Variable focal length camera with focus adjusting device
US5587754A (en) 1989-11-06 1996-12-24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with guiding of rectilinear lens movement
JP2802950B2 (ja) 1989-11-20 1998-09-24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のカム機構
JP2567258Y2 (ja) 1990-05-29 1998-04-02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案内装置
JP3041083B2 (ja) 1991-05-31 2000-05-1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H05127059A (ja) 1991-10-30 1993-05-25 Asahi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用可変焦点距離レンズの焦点位置調整装置
GB2261298A (en) 1991-11-08 1993-05-12 Ind Tech Res Inst Zoom lens mount having openended slots
JPH0584908U (ja) 1992-04-17 1993-11-16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遊び除去装置
JPH05313226A (ja) 1992-05-13 1993-11-26 Canon Inc カメラ用シャッタ装置
US5264939A (en) 1992-05-29 1993-11-23 Eastman Kodak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interlaced viewing signal from the output signal of a non-interlaced camera system
US5636062A (en) 1992-12-14 1997-06-03 Nikon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driving a lens
JP2575125Y2 (ja) 1992-12-14 1998-06-25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駆動力伝達装置
JP3312345B2 (ja) 1993-01-13 2002-08-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コンバータレンズを内蔵したレンズ鏡胴
JPH06230263A (ja) 1993-01-28 1994-08-19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移動装置
US5817647A (en) * 1993-04-01 1998-10-06 Merrell Pharmaceuticals Inc. Unsaturated acetylene phosphonate derivatives of purines
US5661609A (en) 1993-07-06 1997-08-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ens mount
JP3240758B2 (ja) 1993-07-15 2001-12-25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
JP3358260B2 (ja) 1993-12-06 2002-12-16 株式会社ニコン 沈胴式ズームカメラ、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鏡筒装置
US5818647A (en) 1993-12-21 1998-10-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ens barrel
JP3379721B2 (ja) 1993-12-27 2003-02-24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3311449B2 (ja) 1993-12-27 2002-08-0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H07199019A (ja) 1994-01-10 1995-08-04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
JPH07239437A (ja) 1994-02-25 1995-09-12 Sony Corp 電磁駆動装置及び電磁駆動装置を用いたレンズ駆動機構
JPH07101272B2 (ja) 1994-04-07 1995-11-0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の安全装置
JPH07288724A (ja) 1994-04-19 1995-10-3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のアダプタ
JP3302493B2 (ja) 1994-04-20 2002-07-1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沈胴型カメラ
JPH08146278A (ja) 1994-11-24 1996-06-07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CN1069974C (zh) 1995-02-08 2001-08-22 佳能株式会社 透镜筒
JPH08313788A (ja) * 1995-05-17 1996-11-2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鏡筒
JPH095849A (ja) 1995-06-22 1997-01-10 Canon Inc レンズ位置検出装置
US5765049A (en) 1995-06-26 1998-06-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lens system change-over mechanism
JP3331449B2 (ja) 1995-07-03 2002-10-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カバー開閉表示装置
JP3300605B2 (ja) 1996-02-21 2002-07-08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直進案内機構
GB2309551B (en) 1996-01-26 2000-05-10 Asahi Optical Co Ltd Lens barrel having a linear guide mechanism
GB2344662B (en) 1996-01-26 2000-07-19 Asahi Optical Co Ltd Lens cam mechanism with tapered slot and follower and stopper
JP3215792B2 (ja) 1996-02-07 2001-10-09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直進案内装置
GB2344661B (en) 1996-01-26 2000-07-19 Asahi Optical Co Ltd Lens barrel having a linear guide mechanism
KR100322205B1 (ko) * 1996-01-26 2002-06-26 마츠모토 도루 선형 가이드 메카니즘을 구비한 렌즈배럴
JP3344193B2 (ja) 1996-01-31 2002-11-11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多段繰り出し鏡胴
US5909600A (en) 1996-05-31 1999-06-01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structure
US5790911A (en) 1996-06-10 1998-08-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Flat film cassette for compact photographic camera
DE19623066A1 (de) 1996-06-10 1997-12-11 Eastman Kodak Co Photographische Kamera
JPH08313790A (ja) 1996-07-01 1996-11-29 Nikon Corp 撮影レンズの繰り出し装置
JP3644763B2 (ja) 1996-07-16 2005-05-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JP3334031B2 (ja) 1996-08-06 2002-10-15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胴
JP3793291B2 (ja) 1996-09-11 2006-07-05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コンパクトカメラのレンズ収納方法及び装置
JPH10254054A (ja) 1997-03-10 1998-09-25 Minolta Co Ltd カメラ
JPH10282394A (ja) * 1997-04-04 1998-10-23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
JPH10293239A (ja) 1997-04-18 1998-11-04 Asahi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H114371A (ja) 1997-06-12 1999-01-06 Asahi Optical Co Ltd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US5926322A (en) 1997-08-04 1999-07-2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Zoom lens device with zooming position detector
JP3887081B2 (ja) 1997-10-01 2007-02-28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JP3231680B2 (ja) 1997-10-24 2001-11-26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多段繰出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3811281B2 (ja) 1997-12-10 2006-08-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3762533B2 (ja) 1998-01-28 2006-04-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ファインダ機構
US6069745A (en) 1998-02-04 2000-05-3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ens barrell
JP2000023002A (ja) 1998-07-01 2000-01-21 Minolta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285846B2 (ja) 1998-09-09 2009-06-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00111786A (ja) 1998-10-02 2000-04-21 Canon Inc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2000221377A (ja) 1999-01-28 2000-08-11 Konica Corp ズームレンズ鏡胴及びカメラ
JP2000250092A (ja) 1999-02-26 2000-09-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絞り装置
US6064533A (en) 1999-03-31 2000-05-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Zoom assembly
US6597518B2 (en) 2000-01-31 2003-07-22 Pentax Corporation Zoom lens barrel
US6520691B2 (en) 2000-01-31 2003-02-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ier opening/closing device of a movable lens barrel
JP2001215391A (ja) 2000-02-01 2001-08-10 Asahi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可動フード機構
US6570718B2 (en) 2000-02-01 2003-05-27 Pentax Corporation Zoom lens having a cam mechanism
JP2001235669A (ja) * 2000-02-23 2001-08-31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装置
JP2002099030A (ja) 2000-09-21 2002-04-05 Canon Inc カメラ
JP2002277712A (ja) 2001-03-21 2002-09-25 Asahi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ガイド機構
JP3660888B2 (ja) * 2001-03-22 2005-06-15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3742562B2 (ja) 2001-03-22 2006-02-08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ストッパ構造
US6665129B2 (en) 2001-03-22 2003-12-16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and a zoom lens barrel
US6522482B2 (en) 2001-03-22 2003-02-18 Pentax Corporation Zoom lens barrel assembly
JP3574629B2 (ja) 2001-05-31 2004-10-06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3766609B2 (ja) 2001-07-06 2006-04-12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構造
JP3859476B2 (ja) 2001-10-02 2006-12-2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3655865B2 (ja) 2001-10-31 2005-06-02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US6717744B2 (en) 2001-10-31 2004-04-06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JP3650599B2 (ja) 2001-10-31 2005-05-18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2003149723A (ja) 2001-11-09 2003-05-21 Konica Corp カメラ
JP2003207709A (ja) 2002-01-16 2003-07-25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TWI229231B (en) 2002-02-21 2005-03-11 Pentax Corp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and method of retracting a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US7106961B2 (en) 2002-08-27 2006-09-12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US7027727B2 (en) 2002-08-27 2006-04-11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cam mechanism
US7025512B2 (en) 2002-08-27 2006-04-11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ing mechanism of a retractable lens
JP2004085932A (ja) 2002-08-27 2004-03-18 Pentax Corp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6963694B2 (en) 2002-08-27 2005-11-0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JP3863829B2 (ja) 2002-08-27 2006-12-27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6990291B2 (en) 2002-08-27 2006-01-24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having a moving optical element support frame
US7031603B2 (en) 2002-08-27 2006-04-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US7068929B2 (en) 2002-08-27 2006-06-27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US7050713B2 (en) 2002-08-27 2006-05-23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US7031604B2 (en) 2002-08-27 2006-04-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linear guide mechanism
US7043154B2 (en) 2002-08-27 2006-05-09 Pentax Corporation Photographing lens having a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US7085486B2 (en) 2002-08-27 2006-08-01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a rotatable ring
US6987930B2 (en) 2002-08-27 2006-01-17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US7035535B2 (en) 2002-08-27 2006-04-25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US7079762B2 (en) 2002-08-27 2006-07-18 Pentax Corporatio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 rotatable ring
US6978088B2 (en) 2002-08-27 2005-12-20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US7039311B2 (en) 2002-08-27 2006-05-02 Pentax Corporation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zoom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US7088916B2 (en) 2002-08-27 2006-08-08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JP2004085934A (ja) 2002-08-27 2004-03-18 Pentax Corp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JP4610203B2 (ja) 2003-02-03 2011-01-12 Hoya株式会社 回転伝達機構及びズームレンズカメラ
TWI234672B (en) 2003-02-04 2005-06-21 Pentax Corp Cam mechanism of a lens barrel
US6711349B1 (en) 2003-05-29 2004-03-23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mera assembly having a traveler and pivotable turret driven by an over-center mechanism
JP5202802B2 (ja) 2005-11-16 2013-06-05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16287B2 (en) 2011-09-30 2015-08-25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Lens structure
US9268111B2 (en) 2011-09-30 2016-02-23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Lens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7225A (zh) 2009-11-25
KR20070114681A (ko) 2007-12-04
GB0320030D0 (en) 2003-10-01
GB2394783B (en) 2006-05-03
GB2394556B (en) 2006-11-22
TW200403476A (en) 2004-03-01
DE10339383A1 (de) 2004-03-18
USRE42717E1 (en) 2011-09-20
CN100360979C (zh) 2008-01-09
US20040042089A1 (en) 2004-03-04
KR20040019004A (ko) 2004-03-04
GB0320029D0 (en) 2003-10-01
CN101329439B (zh) 2010-09-29
CN1485643A (zh) 2004-03-31
GB2394783A (en) 2004-05-05
US7039308B2 (en) 2006-05-02
HK1065371A1 (en) 2005-02-18
HK1065847A1 (en) 2005-03-04
KR100882305B1 (ko) 2009-02-10
DE10339383B4 (de) 2008-12-11
JP2004085932A (ja) 2004-03-18
GB2394556A (en) 2004-04-28
CN101329439A (zh) 2008-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69903B (en) A cam mechanism of a photographing lens
TWI267670B (en)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TWI269905B (en) A cam mechanism of a photographing lens
TWI269904B (en) A cam mechanism of a photographing lens
TWI269896B (en) A guide mechanism for a lens barrel
TWI269898B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TWI269908B (e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TWI267671B (en) Lens barrel
TWI269907B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TWI269902B (en) Cam mechanism and zoom lens
TW200404175A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TWI278680B (en) A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 rotatable ring
TWI269911B (en) A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zoom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TWI269897B (en) Cam mechanism and zoom lens
TWI269909B (en) Photographing lens
TWI272414B (en)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linear guide mechanism
TWI267669B (en)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a rotatable ring
TW200403470A (e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TW200403472A (en)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TW200403479A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TW200403519A (en) Photographing lens having a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TW200403469A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TW200405054A (en) Lens barrel
TW200403518A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TW200403483A (en) A retracting mechanism of a retractable l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