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32894B -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32894B
TWI232894B TW089121521A TW89121521A TWI232894B TW I232894 B TWI232894 B TW I232894B TW 089121521 A TW089121521 A TW 089121521A TW 89121521 A TW89121521 A TW 89121521A TW I232894 B TWI232894 B TW I2328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structure
item
particles
aerosol
brittl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9121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un Aketo
Tomokazu Ito
Tatsuro Yokoyama
Katsuhiko Mori
Hironori Hatono
Original Assignee
Nat Inst Of Advanced Ind And T
To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1774928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232894(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 Inst Of Advanced Ind And T, Toto Ltd filed Critical Nat Inst Of Advanced Ind And T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2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28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00After-treatment of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45Coating or impregnating, e.g. injection in masonry, partial coating of green or fired ceramics, organic coating compositions for adhering together two concrete elements
    • C04B41/52Multiple coating or impregnating multiple coating or impregnating with the same composition or with compositions only differing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constituents, is classified as single coating or impreg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06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me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0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 B22F9/04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22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other inorganic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22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other inorganic material
    • C03C17/23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4/00Coating starting from inorganic powder
    • C23C24/02Coating starting from inorganic powder by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only
    • C23C24/04Impact or kinetic deposition of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0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 B22F9/04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 B22F2009/045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solid material, e.g. by crushing, grinding or milling by other means than ball or jet mil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20Materials for coating a single layer on glass
    • C03C2217/21Oxides
    • C03C2217/214Al2O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20Materials for coating a single layer on glass
    • C03C2217/25Metals
    • C03C2217/268Other specific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20Materials for coating a single layer on glass
    • C03C2217/28Other inorganic materials
    • C03C2217/282Carbides, silic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8/00Methods for coating glass
    • C03C2218/10Deposition methods
    • C03C2218/17Deposition methods from a solid ph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10T428/2839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with release or antistick co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678Of met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ther Surface Treatments For Metallic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e Of Alloys Or Alloy Compounds (AREA)
  • Ceramic Products (AREA)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 Paper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Description

1232894
五、發明說明(1 ) 〔技術領域〕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 本發明有關於基材表面經形成由陶瓷或半金屬等脆性 材料而成的構造物的複合構造物及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 以及複合構造物之製作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如欲形成陶瓷燒結體的情形,爲使陶瓷粒子互 相間之接合容易進行添加燒結助劑並在粒子互相間之界面 附近進行使液相形成的液相燒結。 訂. 不使用燒結助劑而形成高密度之燒結體的方法中熱壓 (hot press )法較有名’又,在基材表面形成金屬或陶瓷 等的覆膜的方法中,P V D (物理氣相沉積)及c V D ( 化學氣相沉積)等的蒸鍍法或噴鍍法較有名。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另一方面,最近作爲新的覆膜形成方法,有氣體沉積 (gas deposition )法(加集誠一郎:金屬,1989年1 月號)及靜電微粒子塗覆(coating )法(井川等人··昭和 5 2年度精密機械學會秋季大會學術演講會前版)。前者 ,係以使用金屬或陶瓷等之超微粒子利用氣體攬拌予以氣 溶膠(aerosol )化,經過微小的噴嘴使之加速,當衝撞至 基材之際運動能量之一部分變換爲熱能量,將微粒子間或 微粒子與基材間燒結作爲基本原理,而後者,係以使微粒 子帶電並使用電場梯度(electric field gradient)使之加速 ,此後則與氣體沉積法同樣利用衝撞之際所發生的熱能量 予以燒結作爲基本原理者。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 1232894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2 ) 又,作爲經改良上述之氣體沉積法或靜電塗覆法的先 行技術有:日本專利特開平8 — 8 1 7 7 4號公報、特開 平1 0 — 202 1 7 1號公報,特開平1 1 一 21 677 號公報或特開2 0 0 0 - 2 1 2 7 6 6號公報所揭示者。 特開平8 — 8 1 7 7 4號所揭示的技術,係將融點相 異的2種金屬或有機物,以電阻線加熱、電子束加熱、高 頻感應加熱、賤鍍、弧光電漿(arc plasma )等使之加熱蒸 發,藉由此加熱蒸發作成粒子徑0 · 1 //m以下之表面爲 非常活性的超微粒子,將此微粒子按每一種融點相異的金 屬使用噴嘴,依據3維立體形狀之剖面電腦補助設計( C A D )資料噴吹至基板上,將此反覆進行藉以形成由融 點相異的2種金屬而成的3維立體形狀物,然後,藉由於 2種金屬之融點之中間溫度加熱3維立體形狀物而熔融去 除低融點金屬部分,並作成爲僅留下高融點金屬之部分之 方式。 特開平1 0 — 2 0 2 1 7 1號公報所揭示的技術,係 當在前述的電阻線加熱、電子束加熱、高周波感應加熱、 賤鍍、弧光電漿等加熱蒸發所得的超微粒子朝向基板噴射 時,藉由通過罩幕(mask )之開口之實施,而製得無鑄型 下垂(mold drop )的3維立體形狀物之方式。 特開平1 1 一 2 1 6 7 7號公報所揭示的技術,係當 在搬運包含前述的超微粒子的氣溶膠之際或使金屬或陶瓷 加熱蒸發之際,爲防止超微粒子互相凝聚而成爲大粒子起 見,作成在中間之經路中配置分級裝置之方式。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1^本頁) € 丨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 1232894 A7 ____B7___ 五、發明說明(3 ) 請 先 閱 讀 背 S 之 注 意 事 項 再 η 本 頁 特開2 0 0 0 - 2 1 2 7 6 6號公報所揭示的技術, 係藉由對粒徑當1 0 nm至5 //m之超微粒子(與上述先 行技術不同,並非由加熱蒸發而製得者)照射離子束、原 子束、分子束、或低溫電漿等,而不致熔融超微粒子之下 予以活性化,藉由照此狀態以3 m / s e c至3 0 0 m/s e c之速度對基板噴射,而作成爲促進超微粒子互 相間之結合以形成構造物之方式者。 使用一般性的燒結助劑的液相燒結當中,在粒界附近 會形成包含燒結助劑的玻璃相,因而未能提昇陶瓷之純度 ,緻密體的形成亦難。 另一方面,最近由於如陶瓷粒子之微粒化,燒結溫度 之高溫化,熱壓法的加壓環境下的燒成,燒結助劑之排除 等的硏究改進,而高純度且緻密質之陶瓷之形成已成爲可 能。然而這些方法而言,由於進行燒成即意味著藉由原子 之擴散而進行粒子互相間之接合之意,即使原料粉爲微粒 ,在加熱中會引起粒成長,以致維持形成物爲原來的微細 的結晶是不可能的事。亦即,如採用燒成,則難於形成由 毫微米(nanometer)程度之結晶粒而成的多結晶體。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又,使用燒結助劑以進行燒成的情形,於粒子互相間 之界面產生特定元素之偏析,而亦成爲阻礙所希望之特性 之實現方面的原因。 另一方面,於P V D或C V D法等方面,由於手法的 依原子之沉積而形成構造物的特徵,因優先從結晶成長能 量較低的結晶面開始成長之故具有定向性,或從基板上形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6 - 1232894 A7 -- B7 五、發明說明_ ) 成柱狀的結晶等特徵的構造而難於使其形成無規則的結晶 定向之粒狀多結晶體。 噴射法中,由於原料粉體之微粒化、製程之高溫化、 減壓環境等之硏究改進而正在達成形成之緻密化,惟由於 使原料扮體之表面層熔融以使衝撞至基板並使粒體之粒子 互相間接合的特徵之故,有形成物之結晶之形狀係偏平粒 子之層狀堆積,或者形成物中混有未熔融粒子的問題。又 ’由毫微米程度之結晶粒而成的多結晶體之形成係有困難 的。由製程之觀點來看,上述之任何一種手法均需要數百 度至1萬度°c之高溫環境,亦有能量投入量大的問題。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又,依溶膠法的陶瓷膜之製作中,逐漸已開發有能於 低溫製作微晶體(crystallite )比較小的膜的技術。然而一 般在一次製膜過程中能達成的膜厚爲從數n m至數百n m ,而如欲形成厚膜的情形時,必須反覆此過程。此時,實 質上如欲強化底子膜時必須施予加熱處理,因而會發生底 子層之粒成長。不會發生粒成長的低溫下的製膜,則有緻 密度不會增大的問題。又,如經過多數次之製膜過程後將 會產生的龜裂的問題至今尙未能解決。又此種溶膠法或溶 液中所析出法等的微細組織之陶瓷膜製作方法多爲濕式者 ,因此往往有溶液中之其他溶質或溶劑混入膜中而產生膜 特性之劣化或組成變質的情形。 又,在特開平8 — 81774號公報、特開平10 — 2 0 2 1 7 1號公以及特開平1 1 一 2 1 6 7 7號公報所 揭示的方法中,必須要有爲得超微粒子的加熱裝置(電阻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232894 A7 _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5 ) 線加熱、電子束加熱、高頻感應加熱、賤鍍、弧光電漿等 )’又因爲其基本原理係衝撞之際將運動能量變換爲熱能 量以使燒結者,故基板上所形成的構造物之粒子徑係因粒 成長而將比原料之超微粒子爲大。 另一方面,本發明人等一直就特開2000— 2 1 2 7 6 6號公報中所揭示的技術繼續進行追加試驗。 其結果知悉,金屬(延展性材料)與陶瓷或準金屬( metalloid )等的脆性材料之間的表現有不同的事實。 亦即,對於脆性材料,不必照射離子束、原子束、分 子束或低溫電漿,亦即不需要特別採用活性化方法即可形 成構造物。然而,僅按該公報所記載的條件而作成微粒子 之粒徑爲1 0 nm至5 //m.,衝撞速度爲3m/s e c至 3 0 0 m / s e c,則發生構造物之剝離強度不足或密度 將不均勻的新的問題。 (發明揭示) 本發明係依據下列見識所開發者。 陶瓷係在殆不具有自由電子的共有結合性或離子結合 性強的原子結合狀態。因此硬度雖高,惟對衝擊較弱。如 5夕或鍺(G e r m a n i u m )的準金屬,亦不具有延展性的脆性 材料。 因而對此等脆性材料施加機械性衝擊力的情形,會產 生例如沿著微晶體互相間之界面等劈裡面(cleavage face )的結晶格子之挪移,或被破碎。如發生如此現象’則在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f本頁) «良f—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8- 1232894 A7 B7 五、發明說明(6 ) 挪移面或破碎面上原來存在內部而經與其他原子結合的原 子將成爲露出的狀態,亦即將形成新生面。此新生面之原 子一層之部分,將從原來安定的原子結合狀態,因外力之 故,而被強制性地露出爲不安定的表面狀態。亦即,將成 爲表面能量較高的狀態。此活性面將其相鄰接的脆性材料 表面或同樣相鄰接的脆性材料之新生面或基板表面接合而 轉移爲安定狀態。來自外部所施加的連續機械性衝擊力, 將此現象繼續發生,由於微粒子之變形,破碎等之反覆而 進行接合之進展,並且進行由此所形成的構造物之緻密化 。按如此方式,將形成脆性材料之構造物。 依據上述見識所製作的有關本發明的脆性材料之構造 物之微視的構造,顯然係與以往的製法所製得者不同。 亦即,有關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係於基材表面形成 有由陶瓷或準金屬等之脆性材料而成的構造物,而前述構 造物係多結晶,構成前述構造物的結晶實質上並無結晶定 向性,又於前述結晶互相間之界面實質上不存在由玻璃質 而成的晶間層(grain boundary layer ),再者,前述構造 物之一部分係成爲滲入基材表面的錨(anchor )部。 茲將爲瞭解本發明內容方向重要詞句之解釋如下說明 之。 (多結晶 polycrystalline ) 本件中,多結晶係指雛晶經接合,聚積而成的構造體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_寫本頁) ·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9 - A7 B7 1232894 五、發明說明(7 ) 雛晶係貫質上單以共一個構成結晶,其直徑爲通常$ 以上。但,微粒子未經破碎而摻入構造物中等的情形不常 發生,惟實質上係多結晶者。 (結晶定向性) 本件中’結晶定向性係指在多結晶的構造物中的結晶 軸之定向程度者,有否定向性,一般係將依被認爲實質上 無定向性之粉末X線繞射而作爲標準資料的j c P D S ( 粉末繞射標準聯合委員會)(A S T Μ美國材料試驗學會 )資料作爲指標判斷之。本件中,於後述的實施例1 2所 示般的看法上,主要的最大値(peak )之挪移被控制在 3 0 %的情形稱爲實質上無定向性。 (界面) 本件中,界面係指構成雛晶互相間之境界的區域。 (晶間層) 晶間層係具有位置在界面或燒結體所稱的晶間的某種 厚度的(通常數n m至數//m)的層,通常呈現與結晶粒 內之結晶構造不同的非結晶形(amorphous )構造,有時會 隨伴不純物之偏析。 (錨部) 本件之情形中,錯部係指經形成於基材與構造物之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0- 1232894 A7 B7 五、發明說明(8 ) 面的凹凸,並非特意預先於基材上形成凹凸而係指於構造 物形成時,使原來的基材之表面精度變化所形成的凹凸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思 ° (平均雛晶直徑) 係在X線繞射法中依Scherrer (雪瑞爾氏)之方法所算 出的雛晶之大小,而在本件中,係使用Mac Science (馬克 科學)公司製Μ X P - 1 8以測定•算出者。 (非化學論量性缺損) 係指對構成構造物的結晶之化合物組成,因一種或複 數種元素不全而此組成比上產生挪移的狀態之意。本件中 ,此非化學論量的缺損部之存在可使用電氣阻抗率等之代 用特性而知悉。 -丨線· (內部應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係指微粒子所含的晶格應變(lattice strain )之意,係 X線繞射測定中使用Hall (候爾氏)法所算出的値,以微 粒子充分緩冷(anneal)的標準物質作爲基準,並將其挪 移以百分比表示之。 (再凝聚) 係指微粒子之粉碎中從微粒子之一次粒子表面經破碎 •脫落的微細的斷片(不一定是同一者)附著•結合於一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1 . 1232894 A7 ___________________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9 ) 次粒子表面而經形成表面層的狀態之意。 由以往的燒結所形成的脆性材料而成的構造物中,結 晶隨伴有因熱引起的粒成長,特別是在使用燒結助劑的情 形,作爲晶間層產生玻璃層。 又,有關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係由於會隨伴原料微 粒之變形或破碎之故,構造物之構成粒子已成爲較原料微 粒子者爲小。例如,由於將雷射繞射法或雷射散射法所計 測的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設爲0 · 1至5 // m,則可形成的 構造物之平均微晶體直徑將成爲1 0 0 n m以下的情形較 多之故,將由如此微細微晶體多結晶體作爲其組織而持有 。其結果,可作成爲平均微晶體在5 0 0 nm以下緻密度 在7 0 %以上,或平均微晶體直徑在1 0 0 n m以下緻密 度在9 5 %以上,或平均微晶體在5 0 n m以下緻密度在 9 9 %以上之緻密的複合構造物。 在此,緻密度(% )可使用由依文獻値,理論計算値 的真比重,及構造物之重量以及體積値求出的體比重( bulk specific gravity ),並從體比重 + 真比重 x 1 Ο Ο ( % )之式算出。 又,有關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之特徵爲:由於隨伴因 衝突等的機械性衝擊引起的變形或破碎之故,結晶之形狀 而言,扁平者或細長者難於存在,其微晶體形狀大約以粒 狀存在,而縱寬比約爲2 · 0以下。又微粒子爲經破碎的 斷片粒子之再接合部之故,不會具有結晶定向,由於殆爲 緻密質之故,在硬度、耐摩耗性、耐蝕性等的機械性。化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 I · I I 本頁) · *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2- 1232894 A7 ~-__ B7 五、發明說明(10 ) 學性特性方面優異。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事項再本頁) 又,本發明中,由於從原料微粒子之破碎至再接合係 在瞬間進行之故,接合時在微細斷片粒子表面附近幾乎不 會進行原子之擴散。因此,構造物之微晶體互相間之界面 之原子排列上並無混亂而幾乎不會形成屬於溶解層的晶間 層(玻璃層),即使有形成,亦爲1 n m以下。因此,呈 現如耐蝕性等化學性特性方面優異的特徵。 又,有關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中,包含在構成前述構 造物的結晶界面近旁具有非化學論量性缺損(例如缺損氧 氣)者。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又,構成有關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的基材可例舉:玻 璃、金屬、陶瓷、半金屬或有機化合物等,脆性材料可例 舉:氧化鋁、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鍚、氧化鐵、氧化锆 、氧化釔、氧化鉻、氧化飴、氧化鈹、氧化鎂、氧化矽等 的氧化物、鑽石、碳化硼、碳化矽、碳化鈦、碳化锆、碳 化釩、碳化鈮、碳化鉻、碳化鎢、碳化鉬、碳化鉬等的炭 化物、氮化硼、氮化鈦、氮化鋁、氮化矽、氮化鈮、氮化 鉅等的氮化物、硼、硼化鋁、硼化矽、硼化鈦、硼化鉻、 硼化锆、硼化釩、硼化鈮、硼化鉅、硼化釩、硼化鉻、硼 化鉬、硼化鎢等之硼化物,或此等的混合物或多元系之固 溶體、鈦酸鋇、鈦酸鉛、鈦酸鋰、鈦酸緦、鈦酸鋁、 P Z T (鉻鈦酸鉛)、P L Z T等的壓電性•焦熱電性陶 瓷、塞阿隆、金屬陶瓷等的筒勒性陶瓷、氣氧化憐灰石、 磷酸鈣等的生體適合性陶瓷、矽、鍺、或此中經添加磷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3- 1232894 A7 B7 五、發明說明(11 ) 的各種摻雜物質的準金屬、砷化鎵、砷化銦、硫化鎘等的 半導體化合物等。 又,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之構造物部分之厚度可作成 爲5 0 // m以上。前述構造物之表面微視上並非平滑。例 如於金屬表面製作經被覆高硬度之陶瓷的耐摩耗性之滑動 構件的情形,由於需要有平滑表面之故,於後工程中需要 有表面切削或硏究之工程。於如此的用途中陶瓷構造物, 堆積高度較佳爲作成5 0 // m程度以上。於進行平面硏削 的情形,由於硏削機之機械性限制之故,堆積高度較佳爲 5 0 // m以上,在此情形時因進行數十// m之硏削之故, 可在5 0 //m以下之表面將形成平滑的薄膜。 又,視情形,構造物之厚度較佳爲5 0 0 // m以上。 本發明不僅係以製作具有高硬度、耐摩耗性、耐熱性、耐 蝕性、耐藥品性、電氣絕緣性功能等,而可形成於金屬材, 料等的基板上的陶瓷之膜,尙以製作可單體利用的構造物 爲目的。 陶瓷材質之機械性強度有許多不同程度,惟如構造物 具有5 0 0 //m以上之厚度,例如在陶瓷基板等之用途, 如材質選擇適當,則可得十分利用可能的強度。 例如,使陶瓷超微粒子堆積於經設置於基板座(holder )上的金屬箔表面使一部或全部形成具有5 0 0 //m以上 厚度的緻密値之陶瓷構造物後,如去除金屬箔之部分,貝(I 能在室溫製作陶瓷材質之機械構成部件。 另一方面,本申請案之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係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 ---裝___ 項再本頁)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4 - 1232894 A7 ---------- B7 五、發明說明(12 ) 先於脆性材料微粒子施予前處理以賦與內部應變於脆性材 料微粒子,接著藉由使此蓄貯有內部應變的脆性材料微粒 子高速衝撞基材表面或對經盛裝在基材表面並蓄貯有內部 應變的脆性材料微粒子施加機械性衝擊力,而將前述脆性 材料微粒子變形或破碎,並介由因此變形或破碎所產生的 活性的新生面以使微粒子互相間進行再結合,而於與基材 的境界部形成其一部將滲入基材表面的由多結晶脆性材料 而成的錯部,再於此錯部之上形成由多結晶脆性材料而成 的構造物。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如內部應變少,則當使脆性材料微粒子衝撞之際難於 變形或破碎,相反地,如內部應變大,則爲消除內部應變 而產生大的龜裂,在使其衝撞前脆性材料微粒子即發生破 碎•凝聚,即使將此凝聚物衝撞基材亦仍難形成新生面。 因而,如欲獲得有關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時,脆性材料微 粒子之粒徑及衝撞速度係一項重要因素,惟更重要的是乃 預先給予原料之脆性材料微粒子預定範圍之內部應變。最 佳的內部應變應該是增大至將形成龜裂之前爲止的應變, 惟微粒子即使多少形成有龜裂,如仍留殘有內部應變,則 不妨。 使脆性材料微粒子高速衝撞的手法有:利用載送氣體 的方法,利用靜電力以加速微粒子的方法、噴鍍法、團簇 離子束(clusterionbeam)法、低溫噴霧(c〇idspray)法 等。此中利用載送氣體的方法係向來稱爲氣相沉積(gas deposition )法者,係藉由使含有金屬或準金屬、陶瓷之微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5- 1232894 A7 __ B7 五、發明說明(13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粒子的氣溶膠從噴嘴噴出以高速噴向基板,使微粒子沉積 於基材上’以形成具有微粒子之組成的如壓粉體的沉積層 的構造物形成法。其中在此特別將構造物直接形成於基板 上的方法稱爲超微粒子束沉積法(Ultra - Fme pamcles beam deposition method ),以下在本說明書中,將有關本 發明之製作方法依此名稱稱呼。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發明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超微粒子束 沉積法)中,前述脆性材料微粒子平均粒徑爲〇 . 1至5 //m,而較佳爲使用預存內部應變較大者。又其速度較佳 爲50至450m/s之範圍內,更佳爲150至400 m / s。此等條件係密切關係於當與基材衝撞時能否形成 新生面,如粒徑0 · 1 // m以下,則粒徑過小而難於發生 破碎及變形。如超過5 // m,雖部分發生破碎,惟實質上 將呈現因蝕刻(etching )的膜之削取效果,又不發生破碎 而發生僅止於微粉體之壓粉體上之沉積之情形。同樣,如 以此平均粒徑進行構造物形成的情形,已知如5 0 m / s 以下時,有壓粉體會混在構造物中之現象,而如4 5 0 m / s以上時,則蝕刻效果變顯著,以致構造物形成效率 會低落的事實。 又,如原料粒子中產生龜裂,則由於內部應變會被抵 消之故,最好沒有龜裂爲宜,即使有龜裂,如仍存在預定 之內部應變,則不妨。換言之,未發生龜裂前已蓄貯有內 部應變的原料微粒子最合適。 當試驗特開2 0 0 0 — 2 1 2 7 6 6號公開所揭示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餐) -16- 1232894 A7 __ B7 五、發明說明(14 ) 內容之際,就陶瓷等的脆性材料不一定能得到好結果的原 因,可能係未齊備上述條件之故。 有關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之特徵之一,係 在於能在室溫或比較低溫下即可施行,因而作爲基材可選 定樹脂等熔點較低的材料。 但,本發明方法中,可附加加熱過程。本發明之特徵 在於在構造物形成時的微粒子之變形·破碎時,幾乎不會 發熱即可形成緻密質構造物之點,而在室溫環境下即可順 利形成。因而,構造物形成時熱之供給不一定需要,惟如 考慮微粒子之乾燥或表面吸著物之去除,爲活性化之用的 加熱,錨部形成之促進,複合構造物之使用環境等的構造 物與基材之間的熱應力之緩和,針對基材表面吸著物之去 除,構造物形成效率之提升而進行基材或構造物形成環境 之加熱,係十分可行。在此情形,仍不需要會引起基材之 熔解或燒結,極端的軟化的高溫。又,於經形成由前述多 結晶脆性材料而成的構造物之線,能在該脆性材料之熔點 以下之溫度予以加熱處理並進行結晶之組織控制。 又,有關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中,爲使經 形成於原料微粒子的新生面之活性持續相當長時間起見, 較佳爲在減壓下進行之。 又,如依超微粒子束沉積法實施有關本發明之複合構 造物之製作方法的情形,控制載送氣體之種類及/或分壓 ,藉由控制構成由前述脆性材料而成的構造的化合物之元 素之缺損量,或控制構造物中之氧氣濃度,或於構造物中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 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7- 1232894 A7 _ B7 五、發明說明(15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IT寫本頁) 之結晶界面近旁形成前述氧化物之氧缺損層,而能控制構 造物之電氣性特性•機械性特性•化學性特性•光學性特 性·磁氣性特性。 亦即,如將氧化鋁等的氧化物作爲超微粒子束沉積法 之原料微粒子使用,並抑制在此所使用的氣體之氧氣分壓 以進行構造物形成,則當微粒子破碎而形成微細斷片粒子 之際,可能氧氣將從微細斷片粒子之表面脫離至氣相中, 而引起在表面相的氧之缺損。此後由於微細斷片粒子互相 間會再接合之故,將在結晶粒互相間之界面近旁形成氧缺 損層。又,使其缺損的元素不限於氧而可爲氮、硼、碳等 ,此等亦可由控制特定之氣體種類之氣體分壓並依氣相, 固相間之元素量之非平衡狀態的分配或因反應的元素之脫 落而達成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农 藉由使如此的氣體種類•氣體分&化的超微粒子束 沉積法,而可控制陶瓷構造物之體電阻率(volume resistivity )及硬度、耐蝕性、透光性等。例如氧化鋁之情 形,如減少氧氣分壓則可得光學性白濁的構造物,如增加 氧氣分壓則可得透明的構造物。 於有關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之一狀態,係將 脆性材料微粒子分散於氣體中所產生的氣溶膠以高速噴射 •衝撞於基板以製作陶瓷超微粒子之構造物的陶瓷構造物 製作裝置,而具備:產生前述氣溶膠的氣溶膠產生器,及 噴射氣溶膠的噴嘴,以及分級氣溶膠中之陶瓷超微粒子的 分級器(classifier )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18- 1232894 A7 —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16 ) 再者,本發明中,由於使用具有內部應變的原料微粒 子是很重要的事之故,較佳爲將作爲賦予內部應變用的磨 (null )例如行星式磨等賦予高衝擊的裝置的預處理裝置 作爲另設裝置或作爲製作裝置之一部分予以配置。 脆性材料超微粒體,將於氣溶膠產生器內被分散在氣 體中而成爲氣溶膠。氣溶膠係經過輸送管而輸送至分級器 ’並於分級器內被分級而僅選出沉積所用的粒子。此微粒 子將經過輸送管而從噴嘴高速噴向基板,微粒子即衝撞基 板並沉積,以形成陶瓷之構造物。氣體之流速爲每秒一百 數十至數百米之亞音速至超音速之領域。如欲製作氣體流 時,可藉由經設置於裝置前段之瓦斯筒及空氣壓縮機的加 壓,或經設置於裝置後段的真空泵之抽氣,或此等的組合 亦可。又,藉由輸送管之內徑或長度之調節而可自在設定 氣溶膠產生室內及基板旁之絕對壓力和差壓。 如前述,氣溶膠中之經凝聚的二次粒子,即使衝撞基 板仍不能形成緻密質之陶瓷構造物而僅能成爲壓粉體。使 用本發明所用的分級器,預先排除將成爲陶瓷構造物形成 之障礙的粗大二次粒子而僅選出一次粒子,僅將能給與充 分的運動能量的此等粒子從噴嘴噴射,藉以不需要施予燒 成即可形成構造物。 又,於有關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之另一狀態 ,係得脆性材料超微粒子分散於氣體中所產生的氣溶膠以 高速噴射•衝撞於基板以製作陶瓷微粒子之構造物的複合 構造物製作裝置,而具備:產生前述氣溶膠的氣溶膠產生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咅?事項 --- 再本頁) ·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9- 1232894 A7 ___ B7 五、發明說明(17 ) 器,及噴射氣溶膠的噴嘴,以及撕碎氣溶膠中之脆性材料 超微粒子之凝聚的撕碎器(shredder)。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脆性材料超微粒子,將於氣溶膠產生器內被分散於氣 體中而成爲氣溶膠,惟其大部分形成有粗大的二次粒子。 即使設置有分級器,如氣溶膠中之二次粒子之存在比 例比較一次粒子爲大很多的情形時,則從噴嘴所噴射的氣 溶膠中之脆性材料超微粒子之量,爲對由氣溶膠產生器所 產生的氣溶膠中之陶瓷超微粒子之量變成非常的少,因此 形成陶瓷構造物的時間會拖延,或氣體之使用量會增大很 多等,實用上有很多困難。 爲改進此低粉體利用效率之問題,使用輸送管輸送氣 溶膠產生器所產生的氣溶膠,導入撕碎器,將二次粒子撕 碎爲一次粒子。此一次粒子之氣溶膠將經過輸送管,被充 分加速並從噴嘴噴射,衝撞基板以形成緻密質的陶瓷構成 物。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於有關本發明之另一種狀態,係將脆性材料超微粒子 分散於氣體中所產生的氣溶膠以高速噴射•衝撞於基板以 製作陶瓷超微粒子之構造物的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而具 備:產生前述氣溶膠的氣溶膠產生器,及噴射氣溶膠的噴 嘴,及撕碎氣溶膠中之陶瓷超微粒子之凝聚的撕碎器,以 及分級氣溶膠中之脆性材料超微粒子的分級器。 脆性材料超微粒子,將於氣溶膠產生器內被分散於氣 體中而成爲多含二次粒子的氣溶膠,並被導入撕碎器而被 撕碎爲一次粒子,惟在此情形,現實上亦難於將全部二次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0- 1232894 A7 ________ B7 五、發明說明〇8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粒子變換爲一次粒,而仍多少混在有二次粒子之狀況下導 出至輸送管。如存在有粗大的二次粒子,則於陶瓷構造物 之形成時,有一部分仍不變成爲緻密質而照原樣被摻入內 部或附著於構造物表面以致妨礙往後之構成物之形成,或 削取所形成的構造物等給予損害。 於是,藉由於撕碎器後段設置分級器,而可排除所混 在的二次粒子,僅使與陶瓷構造物之形成有關的微細的一 次粒子從噴嘴噴射。 於有關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之一狀態,係具 有控制基板與噴嘴之相對位置的位置控制裝置。 基板,係經設置於能控制例如上下(Z )、前後左右 (χγ)、角度(Θ )方向之位置的台架上,在構造物製 作中,如使基板位置往前後左右移動,則可製作較噴嘴之 開口部爲大的構造部面積之構造物。沉積厚度,係可由從 噴嘴的陶瓷超微粒子之噴射量,及基板之固定時間或移動 速度之調節而自在設定之。如追隨沉積厚度而控制上下方 向之位置,則可經常保持噴嘴與陶瓷構造物之間的距離爲 一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又,如將噴嘴裝配於依電腦控制等的彎曲自在的可動 臂之前端,一邊控制上下(Z)、前後左右(XY)、角 度(0)方向的位置,一邊掃描具有彎曲面或角的複雜形 狀物之表面而進行沉積操作,則可於複雜形狀物上進陶瓷 構造物之被覆。 有關本發明氣溶膠產生器之一狀態,係具備:收納脆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1 - 1232894 A7 -------B7____ 五、發明說明(9 ) • — — — — 1! — — — ^—— — — ·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ml寫本頁) 性材料超微粒子的容器,及對此容器給與機械性振動作用 的振動裝置,以及賦予電場的電場產生裝置之至少任何一 種’而前述容器係具有:導入前述氣體的導入部,及導出 前述氣溶膠的導出部。 脆性材料超微粒子,將作爲粉體而充塡於容器內。從 導入部所導入的氣體,將捲上脆性材料超微粒子,並於容 器內產生氣溶膠。氣溶膠將從導出部導出。導入部,係經 形成例如管狀,並經插入埋沒於脆性材料超微粒子粉體的 內部’而從粉體內部放出氣體。給與容器的機械性振動作 用不僅可使用爲捲上陶瓷超微粒子之用的運動能量之附與 ’如導入部被埋沒於脆性材料超微粒子粉體內部的情形, 於導入部之開口近旁新供給周圍之粉體,並具有安定地產 生氣溶膠的作用。又可自在設定振動裝置之振幅、振動速 度以調節飄上來的超微粒子之量故較合適。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制衣 另一方面,如在經塡充於介電體材質之容器內並經接 觸帶電的脆性材料超微粒子粉體周圍,使用施加交流電壓 的電場發生裝置或因摩擦而產生靜電的電場發生裝置以形 成電場,則脆性材料超微粒子即受庫倫力而從容器壁面浮 上,並被收受至從導入部所導入的氣體流而成爲氣溶膠, 從導出部導出。藉由調節電場發生裝置之輸出以調節所施 加電場之強度,而可控制氣溶膠中所含的脆性材料超微粒 子之量故較合適。又將脆性材料超微粒子之帶電電荷,強 制性帶有一邊之電荷,亦係一種有效方法。爲此,可考慮 預先施予帶電處理,或亦可考慮與帶電處理之同時進行電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22· 1232894 A7 B7 五、發明說明?0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iflmc寫本頁) 場附加之方法。例如對脆性材料超微粒子粉體照射電暈( c 〇 r ο n a )放電或r線等的放射線以附加或剝奪電子,一邊 使一次粒子帶電一邊施加直流電壓,則可使脆性材料超微 粒子陸續浮上而成爲氣溶膠,同時亦可做到因靜電力而經 凝聚的二次粒子之撕碎。 有關本發明之分級器之一狀態,係氣溶膠產生器之導 出部。亦即,氣溶膠產生器內部設置有分級器。例如使管 狀之導入部埋沒於容器內之粉體內部,使用於容器上方經 設置管狀之導出部的上述構成的氣溶膠產生器而在容器內 被捲上的脆性材料超微粒子,當分散在容器內之空間時, 依其重量將在高度方向存在比例有所不同。由於如二次粒 子般的重量較重的粒子係難於高高飛揚,相對地,如一次 粒子般的重量較輕的粒子係受重力之影響較小,又易受因 氣體的阻抗之故,將被較高捲上。因此,由高度方向適當 設定導出部之位置,可選出僅與陶瓷構造物之形成有關的 一次粒子。含有經選出並經調節量的一次粒子的氣溶膠, 將經過輸送管而由噴嘴噴射於基板沉積,以形成緻密質之 陶瓷構造物。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有關本發明之氣溶膠產生器之另一狀態,係具備在前 述容器上設置篩子之同時,對容器給與機械性振動作用的 振動裝置。例如,在此氣溶膠產生器,在容器上方設置有 篩子,於此中將塡充脆性材料超微粒子粉體。因振動裝置 而接受機械性振動的脆性材料超微粒子中,僅經篩分爲所 設定的篩子之開口徑以下者將因重力而落下’被接受至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3- 1232894 A7 _ B7 五、發明說明(21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動於容器下方所設置的導入部與導出部之間的氣體流中而 成爲氣溶膠並從導出部導出。依篩子之開口徑及開口面積 之調節及振動裝置之振幅、振動速度之調節,而有能調節 所落下的脆性材料超微粒子之最大粒徑及量,以產生並供 給定定的氣溶膠的方便性,具備有如此的氣溶膠產生器的 陶瓷構造物製作裝置,係當從噴嘴朝向基板噴射沉積氣溶 膠之際,使基板以一定速度往前後左右移動以製作一定沉 積厚度之陶瓷構造物方面很合適。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有關本發明之撕碎器之一狀態中,具備有將前述氣溶 膠分別導入,導出的導入部及導出部,及使前述氣溶膠衝 撞的衝擊板,其特徵爲:以較作成前述陶瓷超微粒子之構 造物的速度爲低的速度使氣溶膠衝撞至衝擊板,以撕碎在 粗大的凝聚狀態的超微粒子。如上述,脆性材料超微粒子 之大部分係以凝聚粒之二次粒子存在者,將含有由氣溶膠 產生器所產生的二次粒子的氣溶膠,作爲經加速的噴射狀 的氣溶膠流從撕碎器之導入部導入,使其與經設置於下游 的衝擊板衝撞。此時,氣溶膠流中之脆性材料超微粒子之 速度爲每秒2 0 0 m以下較爲適當。經衝撞的二次粒子, 將被其衝擊而撕碎爲微細的粒子(一次粒子),反射後再 被接受至氣體流,結果將變換爲多含一次粒子的氣溶膠。 此多含一次粒子的氣溶膠,係緻密質之陶瓷構造物之形成 上較合適。 另外,如對所導入的氣溶膠流之進行方向,將衝擊板 之角度作成爲3 0度至6 0度,則容易整齊粒子之反射方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4- 1232894 A7 __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22 ) 向,故較合適。特別是,如將反射方向設定爲重力向量( vector )之逆方向的情形,則由適當設定將衝撞的脆性材料 超微粒子之速度,及撕碎器內之壓力,而可控制對脆性材 料超微粒子之反射後之空間中的飛揚,例如將導出部設置 於較衝擊板爲高的位置,則可容易利用此飛揚高度而對撕 碎器附與分級作用。 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係可使用前段側之瓦 斯桶或空氣壓縮機,後段側之真空泵,而將裝置內之壓力 自在控制爲從真空至大氣壓力以上之壓力,例如將撕碎器 內之壓力控制爲從1 0 0 P a至大氣壓,則能以良好精度 之方式整齊脆性材料超微粒子之反射方向,並可望達成微 粒子之利用效率改善及撕碎器之小型化,如以大氣壓力以 上控制時,則脆性材料超微粒子容易受到氣體之阻抗,而 可望達成分級效果之改善。 有關本發明之撕碎器之另一狀態中,其特徵爲撕碎器 具備有複數個導入部,使從此導入部所噴射的複數個氣溶 膠流互相衝撞以進行撕碎。 將含有使用氣溶膠產生器所產生的二次粒子,從撕碎 器之複數個導入部作爲經加速的噴射狀之氣溶膠流導入, 使此複數個氣溶膠流互相間起衝撞,對所含的二次粒子給 與衝擊以進行撕碎。由此可變換爲多含一次粒子的氣溶膠 。此種多含一次粒子的氣溶膠,係適合爲形成緻密質之陶 瓷構造物之用。 有關本發明之撕碎器之另一狀態中,其特徵爲’係對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t ) -25- 1232894 A7 ------B7 五、發明說明(23 ) @述氣溶膠照射超音波及/或微波 % ’在從氣溶膠發生器通至噴嘴的 超音波照射部,對多含二次粒子的 音波,係使用壓電振動器按電氣性 本身爲共振體的超音波喇叭予以增 射部以便照射至氣溶膠。氣溶膠中 波之機械性微振動撕碎而被變換爲 粒子的氣溶膠,係適合爲形成緻密 另一方面,作爲凝聚脆性材料 的二次粒子之一個要因,可例舉因 的附著。因此,輸送管之中途設置 溶膠照射水的高頻介質加熱所用的 Μ Η ζ或其附近的微波,而可加熱 時間蒸發以排除凝聚之要因且能撕 一次粒子的氣溶膠,係適合作爲形 (microwave)者。例 管狀之輸送管途中設置 氣溶膠照射超音波。超 之方式使之發生,使用 幅等,傳達至超音波照 之二次粒子,係被超音 一次粒 質之陶 超微粒 水分引 微波產 振動次 二次粒 碎爲一 成緻密 子。多 瓷構造 子,並 起的粒 生器, 數2· 4 子中之 次粒子 質陶瓷 含此一次 物之用。 形成粗大 子互相間 藉由對氣 5 0 水分並瞬 。多含此 構造物之
請 先 閱 讀 背 S 意 事 項
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上述的各種撕碎器,可由此等組合而增大效果。 圖面之簡單說明 第1圖:說明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之實施例1的圖。 第2圖:該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之氣溶膠產生器之剖 面模式圖。 第3圖:說明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之實施例2的圖。 第4圖:實施例2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之氣溶膠產 $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髮) -26 1232894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24 ) 生器之剖面模式圖。 第5圖:實施例2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之撕碎器之 剖面模式。 第6圖:說明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之實施3的圖。 第7圖:有關實施例4之氣溶膠產生器之剖面模式圖 〇 第8圖:有關實施例5之撕碎器之剖面模式圖。 第9圖:有關實施例6之撕碎器之剖面模式圖。 第1 0圖:有關實施例7之撕碎器之剖面模式圖。 第1 1圖:鉻鈦酸鉛(PZT)構造物之TEM (透 射電子顯微鏡)影像。 第1 2圖:P Z T之原料粒子之T E Μ影像。 第1 3圖··從Τ Ε Μ影像計數的構造物中之微晶體之 尺寸之分佈圖。 第1 4圖:形成锆鈦酸鉛(Ρ Ζ Τ )構造物前之氧化 矽基板之S Ε Μ (掃描電子顯微鏡)影像。 第1 5圖:形成鉻鈦酸鉛(Ρ Ζ Τ )構造物形成後與 氧化矽基板之間的境界部之Τ Ε Μ影像。 第1 6圖:經形成於玻璃上的氧化鋁構造物之Τ Ε Μ 影像。 第1 7圖:表示原料微粒子之內部應變與膜之間的關 係的曲線圖。 第1 8圖:相當於1 7圖之Α點的微粒子之S ΕΜ影 像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 再 本頁) --裝 .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32894 A7 _B7__五、發明說明(25 ) 第1 9圖:相當於1 7圖之B點的微粒子之S E Μ影 像。 第2 0圖:相當於1 7圖之C點的微粒子之S ΕΜ影 像。 主要元件對照表 1 1 瓦斯 桶 1 2 輸 送 管 1 3 氣 溶 膠 產 生 器 1 4 構 造 物 形 成 室 1 5 噴 嘴 1 6 平 板 狀 之 基 板 1 7 基 板 座 1 8 排 氣 泵 2 0 複 合 構 造 物 製 作 裝 置 2 1 空 氣 壓 縮 機 2 2 輸 送 管 2 3 氣 溶 膠 產 生 器 2 4 撕 碎 機 2 5 噴 嘴 2 6 基 板 座 2 7 基 板 3 0 陶 瓷 構 造 物 製 作 裝 置 3 1 噴 嘴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If寫本頁)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8- 1232894 ^ A/ B7 五、發明說明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 2 輸送管 3 3 電腦 3 4 可動臂 3 5 複雜形狀物 4〇 氣溶膠產生器 4 1 容器 4 2 導入部 4 3 導出部 4 4 電極 4 5 導線 4 6 交流電流 4 7 陶瓷超微粒子 5 0 撕碎器 5 1 容器 5 2 導入部 5 3 導入部 5 4 導出部 5 5 氣溶膠 6 0 撕碎器 6 1 超音波照射部 6 2 輸送管 6 3 超音波號角揚聲音 6 4 壓電振動子 6 5 導線 ----------l·---裝—— (资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HI寫本頁)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9- 1232894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π ) 6 6 超音波振盪器 6 7 氣溶膠 7 0 撕碎器 71 微波照射部 7 2 輸送管 7 3 微波振盪器 7 4 導線 7 5 電源 7 6 氣溶膠 13 1 容器 132 陶瓷超微粒子 13 3 導入部 13 4 導出部 13 5 制動器 13 6 氣溶膠 13 7 基板座 232 導入部 233 導出部 234 陶瓷超微粒子 2 3 5 篩子 236 振動器 243 衝擊板 244 導出部 245 氣溶膠 -ϋ n n ϋ Is ϋ ϋ n 1· ϋ ϋ I · ϋ ϋ (諝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jJI寫本頁) ·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0- 1232894 A7 __ B7 五、發明說明(28 ) 爲實施發明的最佳形態 (實施例1 ) 第1圖,係表示複合構造物製作製造裝置之圖’而內 藏有氦的瓦斯桶1 1,係介由輸送管1 2而經連結於氣溶 膠產生器,再經過輸送管1 2而於構造物形成室1 4內設 置有具有5mmx〇 · 5mm長方形之開口的噴嘴1 5 ° 使用電腦在能往上下(z )、前後左右(X Y )制動的基 板座1 7上與噴嘴相對向之方式隔著1 〇噴嘴之間隔配置 有金屬鋁(A <)之平板狀之基板1 6。構造物形成室 1 4係經連接於排氣泵1 8。 另外,由於在本發明中作爲原料微粒子使用具有內部 應變者之故,作爲於原料微粒子內附與內部應變之用的預 處理裝置,將行星型硏磨機或磨子鄰接配置於氣溶膠產生 器1 3。但,亦可將在不同地方經預處理者運來使用。 第2圖係實施例1所使用的氣溶膠產生器1 3之剖面 模式圖。氣溶膠產生器1 3,內藏有在容器1 3 1內預先 依真空乾燥經確實去除水分而作爲平均一次粒子徑0 · 5 //m之氧化鋁(A 12〇3)之陶瓷超微粒子1 3 2,第2 圖中,按被陶瓷超微粒子粉體1 3 2埋沒之方式設置有經 與未圖示的輸送管1 2連接的導入部1 3 3。於容器 1 3 1上方配置有可上下滑動的導出部1 3 4,第2圖中 係經連接至未圖示的輸送管1 2。容器1 3 1上,連接有 賦與機械性振動作的振動器1 3 5。在此,圖中之箭頭記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 31 - 1232894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9 ) 號,表示氣體及氣溶膠1 3 6流動的方向。 下列將說明由上述構成而成的陶瓷構造物製作裝置之 作用。啓開瓦斯桶,經過輸送管1 2以流量2 . 5公升/ 分鐘從氣溶膠產生器1 3之導入部1 3 3導入氦氣,並將 具有內部應變的陶瓷超微粒子粉體1 3 2捲上至容器 1 3 1內,使氣溶膠產生。此時,因振動器1 3 5之機械 性振動作用陶瓷超微粒子粉體1 3 2將被陸續供給於導入 部1 3 3之開口近旁之故,能安定產生氣溶膠。氣溶膠 1 3 6中之陶瓷超微粒子中經凝聚而形成二次粒子者,因 其重量較重之故不能高高飛揚。相對於此,重量較輕或類 似的較小粒子,則可飛揚至容器內之上方。因此,如使導 出部1 3 4之高度方向的位置滑動並予以適當設定,則可 作爲分級器發揮功用,而可選出所希望之粒徑之陶瓷超微 粒子並使導出。被導出的氣溶膠1 3 6,將經過輸送管 1 2而從噴嘴1 5朝向基板1 6以局速噴射。氣溶膠 1 3 6之噴射速度,係由噴嘴1 5之形狀,輸送管1 2之 長度、內徑、瓦斯桶1 1之瓦斯壓力、排氣泵1 8之排氣 量等所控制。依此等控制,例如由於將氣溶膠產生器1 3 之內壓作成爲數萬Pa ,將構造物形成室14之內壓作成 爲數百P a之方式使兩者之間存在差壓,可將噴射速度從 亞音速加速至超音速之領域。充分被加速而得有運動能量 的氣溶膠1 3 6中之陶瓷超微粒子,將衝撞基板1 6,被 其衝擊之能量而零細破碎,此等微細斷片粒子將粘接於基 板上,或互相粘接接合以形成緻密質之陶瓷構造物。基板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 事項Hi寫 本頁) 裝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2· A7
五、發明說明⑼) 1232894 1 6係在馬達1 0之構造物形成操作中藉由基板座1 7進 行前後5 m m之往復運動。由此控制,氧化鋁之陶瓷構造 物之沉積厚度將可達成約5 0 // m。如再延長構造物形成 時間,則可按比例增加沉積厚度。由於此陶瓷構造物已保 有與繞成體同程度之硬度之故,不需要後續的加熱操作以 繞結。 (實施例2 ) 第3圖,係表示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之實施例2的圖 ,於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2 0中,產生壓縮空氣的空氣壓 縮機2 1係介由輸送管2 2經連接至氣溶膠產生器2 3, 再在下游側設置有撕碎器2 4而經連接至具有1 〇 m m X Ο · 5 m m之長方形開口的噴嘴2 5。於大氣壓開放氣氛 下,在能前後左右(X Y )移動的基板座2 6上按與噴嘴 相對向並從其前端隔著2 m m間隔配置有氧化鋁(A 1 ) 之基板2 7。 第4圖,係實施例2中所用的氣溶膠產生器2 3之剖 面模式圖,在容器2 3 1中,水平配置有經連接於第4圖 中未圖示的輸送管2 2的導入部2 3 2,及同樣未圖示的 經連接於輸送管2 2的導出部2 3 3。於導入部2 3 2及 導出部2 3 3上部配置有經收納預先利用真空乾燥確實去 除吸附水分的平均一次粒子直徑爲〇 · 5 # m之氧化鋁( A 1 2〇3 )之陶瓷超微粒子粉子2 3 4的開口直徑1 0 0 μ m之篩子2 3 5。又,容器2 3 1係經連接於給與機械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裝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3· 五、發明說明(31 ) 性振動作用的振動器 第5圖,係實施 圖’於容器241之 輸送管2 2的圓管狀 膠之導入方向成4 5 板2 4 3之上方設置 的能上下滑動的導出 表示氣溶膠2 4 5流 下列將說明由上 2 0之作用。開動壓 量1 5公升/分鐘經 之導入部2 3 2導入 2 3 3之間形成有氣 振動,從收納有陶瓷 使經篩分爲粒徑1 0 瓷超微粒子將被摻入 氣溶膠2 3. 7,經過 碎器2 4之導入部2 7將以噴射狀衝撞衝 碎爲一次粒子或所相 被捲上至容器2 4 1 設定高度方向之位置 之粒徑之陶瓷超微粒 經從撕碎器2 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32894 A7 _ B7 2 3 6 ° 例2所使用的撕碎器2 4之剖面模式 下方設置有連接於第5圖中未圖示的 之導入部2 4 2,於其下游側對氣溶 度之角度配置有衝擊板2 4 3。衝擊 與第5圖中未圖示的輸送管2 2連結 部244。在此,圖中之箭頭記號, 動之方向。 述的構成而成的陶瓷構造物製作裝置 縮空氣機2 1,將經壓縮的空氣以流 過輸送管2 2並從氣溶膠產生器2 3 。於下游側與經平行配置的導出部 體流。使用振動器2 3 6使容器2 3 超微粒子粉體234的篩子235, 0 // m以下的陶瓷超微粒子落下。陶 於氣體粒中’而成爲多含二次粒子的 輸送管2 2並導入撕碎器2 4中。撕 4 2,係經縮小其開口,氣溶膠2 3 擊板2 4 3,所含的二次粒子即被撕 當的粒徑,作爲氣溶膠2 4 5反射並 上方。如導出部2 4 4被滑動而適當 ,則可作爲分級器作用,選出所希望 子並使之導出。 所導出而多含一次粒子的氣溶膠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 先 閱 讀 背 面 之 注 意 事 項
頁 -34- 1232894 A7 _ B7 五、發明說明(32 ) 2 4 5 ’將從噴嘴2 5以高速噴向基板2 7。氣溶膠之噴 射速度,係由來自空氣壓縮機2 1之氣體流量而控制於從 亞速至超音速之領域。經充分加速而獲得運動能量的氣溶 膠中之陶瓷超微粒子,將衝撞基板1 6,因其衝擊之能量 而被零細破碎,而此等微細斷片粒子將粘接於基板,或互 相粘接接合以形成緻密質之氧化鋁陶瓷構造物。由上述操 作,所形成的陶瓷構造物之沉積厚度爲每分鐘約〇 . 5 // m,經久即可增加沉積厚度。又,如適宜開動基板座 2 6而使基板2 7移動,則可製作所希望之形狀之陶瓷構 造物。 (實施例3 ) 第6圖,係表示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之實施例3的圖 ,複合構造製作裝置3 0之噴嘴3 1,係經過以可撓性材 質製作的輸送管3 2,並經連結於未圖示的氣溶膠產生器 。又,噴嘴3 1 ,係被由電腦3 3所制動的彎曲自在的可 動臂3 4之前端所保持,而相對向於本身爲基板的複雜形 狀物3 5。 下列將說明由上述的構成而成的陶瓷構造物製作裝置 3 0之作用。陶瓷超微粒子將被從未圖示的氣溶膠產生器 經過輸送管3 2而輸送,並從噴嘴3 1高速噴射於複雜形 狀物3 5表面以沉積。可動臂3 4係從複雜形狀物3 5之 陶瓷構造物被覆對象表面隔著一定距離,並藉由電腦3 3 制動爲掃瞄其表面之方式移動。由此,複雜形狀物3 5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5- 1232894 A7
五、發明說明(?3 ) 面將被以一定沉積厚度之陶瓷構造物所被覆。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111^寫本頁) (實施例4 ) 第7圖,係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中所使用的實施例4 用的氣溶膠產生器4 0之剖面模式圖,於鐵氟降材質之容 窃4 1上設置有與未圖不的輸送管連結的導入部4 2及導 出部4 3,在周圍複數個離間配置有本身爲電場產生裝置 的圓筒狀之電極4 4。電極,係藉由導線4 5經與交流電 源連結。容器4 1內收納有氧化鋁(A 1 2〇3 )之陶瓷超 微粒子粉子4 7。在此,圖中之箭頭記號表示氣體及氣溶 膠之流動方向。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下列將說明由上述的構成而成的氣溶膠產生器4 0之 作用。於電阻較高的氧化鋁等之情形,多半在自然狀態下 由於粒子互相間之接觸帶電而超微粒子帶電爲兩極性。如 交流電源4 6作成 ''通〃,於電極4 4間施加交流通壓以 使粉體周圍產生強力的電場,則陶瓷超微粒子粉體4 7, 將按照其帶電電荷而受庫倫力並浮遊於容器4 1內。在此 狀態下,藉由經過未圖示的輸送管從導入部4 2導入氣體 而成爲氣溶膠4 8並從導出部4 3導出。由於適當設定容 器4 1內所發生的電場強度,而可控制陶瓷超微粒子之浮 游量,因而可容易設定爲所希望之氣溶膠4 8之濃度。 (實施例5 ) 第8圖,係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中所使用的實施例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6- 1232894 A7 ___ B7 五、發明說明(34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用的撕碎器5 0之剖面模式圖,容器5 1之下部按互相之 氣溶膠導入方向之延長線相交之方式設置有與未圖示的輸 送管連結的導入部5 2及導入部5 3,上部則設置有與未 圖示的輸送管連結,並能上下滑動的導出部。在此,圖中 之箭頭符號表示氣溶膠之流動方向。 下列將說明由上述的構成而成的撕碎器5 0之作用.。 從輸送管所輸送的氣溶膠5 5,將一度被導入部5 2及導 入部5 3分割而成爲噴射狀導入容器內,並衝撞。此時氣 溶膠5 5中之陶瓷超微粒子之二次粒子互相將被撕碎而變 換爲一次粒子或相當粒徑之粒子。此後氣溶膠5 5將被在 容器5 1內捲上。如將導出部5 4滑動並適當設定高度方 向之位置,則可作爲分級器作用而將所希望之粒徑之陶瓷 超氣溶膠選出並使之導出。 -·線· (實施例6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第9圖,係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中所使用的實施例6 用的撕碎器6 0之剖面模式圖,於輸送管6 2之中途配設 有圓管狀之超音波照射部6 1,介由超音波號筒式揚聲器 6 3而連接於壓電振動子6 4。壓電振動子6 4,係經導 線6 5而連接於超音波振盪器6 6超音波振盪器6 6 ’係 經與未圖示的電源連接。在此,圖中之箭頭記號表示氣溶 膠流動之方向。 下列將說明由上述的構成而成的撕踨器6 0之作用。 藉由超音波振盪器6 6而壓電振動子6 4起振動,並產生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7- 1232894 A7 __ B7 五、發明說明(35 ) 高頻超音波。高頻超音波,係藉由超音波號筒式揚聲器 6 3而被增幅並傳播至超音波照射部6 1,高頻超音波將 朝向圓管中心會聚並被大的聲壓照射。另一方面,氣溶膠 6 7將從輸送管6 2導入於超音波射部6 1,所含的二次 粒子即受高頻超音波之微細振動而被撕碎爲一次粒子或所 相當的粒徑之粒小。由於空氣中之超音波,氣體壓力較高 者較不致於衰減聲壓水準而易於傳播之故,較佳爲將氣溶 膠6 7之氣體壓力設定爲大氣壓力以上以提高撕碎效率。 (實施例7 ) 第1 0圖,係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中所使用的實施例
I 7用的撕碎器7 0之剖面模式圖,於輸送管7 2中途配置 有圓筒狀之微波照射部7 1,按包圍此之方式配置有微波 振盪器7 3,並介由導線7 4而經連接於電源7 5 ^ 下列將說明由上述的構成而成的撕碎器7 0之作用。 供給電源7 5,使微波振盪器7 3振盪振動次數2 4 5 0 ΜΗ z之微波。另一方面,氣溶膠7 6將藉由輸送管7 2 導入於微波照射部6 1而被照射微波。被含在所含的二次 粒子,並成爲凝聚之要因的本身爲極性分子的水分,將因 微波照射之介質損失而發熱而瞬時蒸發。因此,一次粒子 互即離脫而被撕碎。 (實施例8 ) 第1 1圖中表示有關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咅?事項再本頁) . ·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8- 1232894 Α7 Β7 五、發明說明(36 ) ------Κ----Κ----裝--- (氣先閱讀背面之注咅?事項HI寫本頁) 中,利用超微粒子束沉積法於氧化矽基板上所形成的锆鈦 酸鉛(P Z T )構造物之透射電子顯微鏡(T E Μ )影像 ,第1 2圖表示超微粒子速沉積法中所使用的Ρ Ζ 丁之4 原料粒子之Τ Ε Μ影像,第1 3圖表示由Τ Ε Μ影像中計 數的從晶體之尺寸之分佈圖。 原料粒子之內部應變爲約1 %、原料粒子之粒徑爲數 百nm尺寸。另一方面,從圖中所得的構造物大部分爲 4 0 nm以下者,觀察之結果,此等係按不隔著空隙之方 式經接合者,結晶取向方面未能確認定向性,結晶之晶間 不存在玻璃層。 又,第1 4圖表示觀察形成銷鈦酸鉛(Ρ Ζ T )構造 物之前的氧化矽基板之表面粗糙度的掃瞄電子顯微g ( --線· 5 Ε Μ )影像,第1 5圖表示與锆鈦酸鉛(Ρ Ζ T )構成 物形成後之氧化矽基板之間的境界部之Τ Ε Μ影像,·由上 述圖之比較可確認,鉻鈦酸鉛(Ρ Ζ Τ )構造物之一部分 已滲入氧化矽基板中而已成爲錨部。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構造物之硬度依維氏(vicker’s )硬度表示時經獲得 3〇0至5 0 0 kgf /mm2之値,而具備有與燒成體者相同 程度之機械特性。 (實施例9 ) 第1 6圖表示同樣利用超微粒子束沉積法的經形成於 玻璃上的體積2 X 1 0 — 9 m 3之氧化鋁構造物之Τ Ε Μ影 像,又第1 7圖中表示所使用的氧化鋁之原料粒子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39- 1232894 A7
五、發明說明(37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丁 E Μ影像。 原料粒子之內部應變爲約1 %,原料粒子之粒徑爲約 4 0 〇 n m,依X線繞射測定法(測定機器使用麥克科學 (Mac Science)公司製MX P — 1 9 )之謝勒及霍耳法( Scherrer & Hall Meghod )測定結果知悉構成原料粒子的微 晶體之尺寸爲2 4 n m。另一方面,構造物之微晶子徑爲 依X線繞射測法得有9 · 8 n m之値,可知其係由較原料 粒子爲微細的微晶體而成的多結晶體。 由第1 6圖可知,於微晶體互相間之界面,未能觀察 原子排列成爲無規則(random )的狀的晶間層(玻璃層) ’而可知微晶體互相間係在直接粘接的事實。經觀察到此 等微晶體係均在縱寬心不超過2太多的粒狀下,結晶取向 之定向性爲無規則且緻密質者的事實。 此構造物之硬度依維氏硬度表示時經獲得1 〇 〇 〇 kgf/mm2以上之値’而保有與燒成體者相同程度之機械性特 性。 (實施例1 0 ) 於實施例8及9所用的原料微粒子中預先施予前處理 以形成有內部應變。另一方面,如使用無內部應變的情形 ,則未能得到好結果。 在此,就內部應變與膜厚之關係,將實驗結果表示於 第1 7圖。該實驗,係對純度9 9 · 6 %之氧化膜微粒子 使用行星型磨進行粉碎處理,藉以改變微粒子之特性(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讓先閱讀背面之注音?事項
本頁) . .線· -40- 1232894 A7 B7 五、發明說明(38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 本頁)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ο η )之後,依超微粒子束沉積法於氧化給基板 上形成構造物。微粒子之內部應變係依X線繞射測定,而 應變量係以該微粒子經施予熱熟成(agemg)並去除內部 應變者爲0 %作爲基準者。 又,於第1 8圖,第1 9圖以及第2 0圖中表示第 17圖中之A、B、C點的微粒子之SEM照片(日立公 司製內透鏡SEM S — 5000)。 從第1 7圖可知內部應變係在0 · 2 5 %至2 · 0 之內部應變較佳。龜裂與內部應變之間的關係,係如無內 部應變的情形則如第1 8圖所示示般不會產生龜裂,惟如 內部應變在一定値以上,在本件之情形,如成爲2 · 0 % 以上則會完全形成龜裂,進一步經脫落的斷片將附著於表 面而成爲如第2 0圖所示般的再凝聚狀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如此方式給予微粒子應變的粉碎處理,較佳爲採用能 大大給予微粒子粉碎用的衝擊的粉碎裝置。因爲如此可以 較平均方式賦與較大的應變之故。如此的粉碎裝置而言’ 較佳爲採用能較陶瓷之粉碎處理上常用的球磨(ball null )給予較大重力加速度的振動磨、或立式球磨機、行星型 磨、尤其如採用較球磨更能給予懸殊的大重力加速度的行 星型磨則最爲理想。對微粒子之狀態而言’由於內部應變 係會抵銷內部應變者之故,最好係該微粒子的內部應變已 經增大至即將發生龜裂的情況。第1 9圖所示狀態係已經 產生有若干龜裂,惟尙留存有足夠量之內部應變。 如上所說明,有關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係在基材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1 - 1232894 A7 B7 五、發明說明(39 ) 面形成有由陶瓷或準金屬等脆性材料而成的構造物的複合 構造物,由於前述構造物係多結晶,而構造前述構造物的 結晶係實質上無結晶定向性,又在前述結晶互相間之界面 不存在由玻璃質而成的晶間層,再者,前述構造物之一部 分係經成爲咬入基材表面的錨部之故,與基材之間的接合 強度優異,構造物本身之密度高,構成粒子之粒徑均勻且 極小。因而,可望達成以往未能達成的機械性、電氣性、 化學特性。 又,如採用有關本發明的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則 不需要經過燒成,仍可形成高密度之緻密質之複合構造物 〇 · 又,藉由採用依本發明之陶瓷構造物製作裝置,使陶 瓷超微粒子之氣溶膠以安定方式產生,使氣溶膠中之二次 粒子撕碎後沉積,而成爲適合於形成緻密質之陶瓷構造物 ,結果,即使使基板或噴嘴以一定速度移動,仍能保持一 定沉積厚度。 (實施例1 1 ) 本實施例係就非化學論量性缺損所進行者。 首先,使用純度9 9 · 8 %之氧化鋁微粉子,藉由使 氣溶膠中之氣體種類、氣體分壓的本發明之超微粒子束沉 積法,於黃銅基材上形成膜厚8 // m之氧化鋁薄膜陶瓷構 造物。將此構造物之電阻率(體電阻係數(volume resistivity))測定値如下表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本頁) · _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2- 1232894
五、發明說明(K)) A :氮1 0 0 %之情形: ------------I · I I Γ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寫本頁) 體電阻係數=4 · 2χ101()Ω/· cm B ••氮5 〇 %,氧5 0 %之情形: 體電阻係數二2 · 〇χ1014Ω/· cm 又一般周知依文獻的氧化鋁之體電阻係數爲 1 〇 14〜15Ω · cm·,由於氧化鋁中之氧之缺損而產生電 子傳熱性、離子傳導性,而成爲電阻値會降低的固體電解 質之事實’故純氧化鋁之體電阻係數可利用爲氧缺損量之 代用特性。 (實施例1 2 ) 本實施例係就結晶定向性所進行者。使用平均粒徑 0 · 4/zm之氧化鋁微粒子藉由本發明之超微粒束沉積法 於以不銹鋼基板上形成厚度2 0 // m之氧化鋁構造物。依 X線繞射法(麥克科學公司製Μ X P - 1 8 )測定此構造 物之結晶定向性。結果如第1表。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第1表中’係將代表性的面形之最大値4點之積分強 度I十算結果以{ h k 1 } = { 1 1 3 }爲1 〇 0的強度比 表示。從左記載以薄膜光學系測定原料微粒子的結果,以 薄膜光學系測定構造物的結果,粉末衍射標準聯合委員會 (J CPDS)卡面 74— 1081 剛玉( corundum )氧 化鋁資料,以及集中光學系測定原料微粒子的結果。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43- A7 1232894 B7 _ 五、發明說明(41 ) 由於原料微粒子之集中光學系與薄膜光學系之結果約 爲相等之故,將原料粉體之薄膜光學系之結果基準爲無定 向狀態,將此時之構造物之強度比之錯比以百分率表示者 表示於第2表。以{113}爲基準,其他3個最大値之 錯比係均在1 1 %之範圍內,故可謂構造物實質上不具有 結晶定向性。 第 1 表 hkl 原料微粒子( 薄膜光學系) 構造物(薄 膜光學系) 卡片74-1081 原子微粒子( 集中光學系) 110 7 2.0 6 4.2 5 7 9 6 9.5 12 1 1〇〇 10 0 9 9 9 10 0 12 0 7 7.0 7 3.4 8 6 6 7 7.0 13 2 6 9.9 6 4.2 6 8 0 6 6.0 第 2 表 hkl 定向性之錯位 110 10.8% 12 1 〇% 1 2 0 4.7% 13 2 8.2%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由於有關本發明之複合構造物,係可在各種基材上一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裝--------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瓦/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4- 1232894 A7 __ B7 五、發明說明(42 ) 體形成任意厚度的陶瓷構造物之故,能利用當微細的機械 部件、磁頭之耐磨耗被覆、靜電夾盤(Chuck )、滑動部件 、金屬模具等的耐磨耗被覆及摩耗部、缺損部之補修、靜 電馬達之絕緣被覆、人工骨、人工牙齒、電容器、電子線 路部件、氧氣感測器、氧氣泵、閥之滑動部、應變計、壓 電致電器(piezo-electric actuator )、壓電變電器、電壓蜂 嗚器、壓電過濾器、光閘(light shutter )、汽車之曝震感 測器、超音波感測器、紅外線感測器、防振板、切削加工 用工具、複印機筒輪之表面被覆、多結晶太陽電池、菜刀 •餐刀之表面被覆、原子筆之筆尖、溫度感測器、顯示器 之絕緣被覆、超傳導體薄膜、約瑟夫遜元件(Josephson element)、超塑性構造體、陶瓷發熱體、微波介質體、排 水被覆、反射防止膜、熱線反射膜、紫外線(U V )吸收 膜、淺渠溝隔離(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 )。 ---------------------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矿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45-

Claims (1)

  1. I2328B4 ::A X^i A8 B8 C8 D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第89121521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3年9月17日修正 1 . 一種複合構造物,係於基材表面形成有由陶瓷或準 金屬等之脆性材料而成的構造物,而其特徵爲:前述構造 物係多結晶,構成前述構造物的結晶實質上並無結晶定向 性’又於前述結晶互相間之界面實質上不存在由玻璃質而 成的晶間層,再者,前述構造物之一部分係成爲滲入基材 表面的錨部。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構造物,其中構成前 述構造物的結晶未隨伴有因熱的粒成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構造物,其中前述構 造物之平均微晶體徑爲5 0 0 n m以下而緻密度爲7 0 %以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構造物,其中前述構 造物之平均微晶體徑爲1 〇 〇 n m以下而緻密度爲9 5 %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構造物,其中前述構 造物之平均微晶體徑爲5 0 n m以下而緻密度爲9 9 %以上。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構造物,其中構成前 述構造物的結晶之縱寬比爲2.0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構造物,其中於構成 前述構成的結晶之界面’未偏析有構成結晶的主要元素以 外之元素。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構造物,其中構成前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ABICD 1232894 六、申請專利範圍 述構造物的結晶界面近旁,具有非化學論量性缺損。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複合構造物,其中前述結 晶係金屬氧化物’且前述非化學論量性缺損部’係根據氧 缺損而呈現非化學論量性。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之任一複合構造 物,其中前述基材係玻璃、金屬、陶瓷或有機化合物。 1 1 . 一種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其特徵爲:於進行 對脆性材料微粒子施加內部應變的過程之後’使此經賦與 內部應變的脆性材料材料微粒子高速衝撞基材表面’利用 此衝撞之衝擊而將前述脆性材料微粒子變形或破碎’介由 因此變形或破碎所產生的有活性的新生面使微粒子互相間 再結合而於基材之間的境界部形成其一部分滲入基材表面 的由多結晶脆性材料而成的錨部,接著於此錨部之上形成 由多結晶脆性材料而成的構造物。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2. —種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其特徵爲:於進行 對脆性材料微粒子施加內部應變的過程之後,將此經賦與 內部應變的脆性材料微粒子盛裝於基材表面,對此脆性材 料微粒子附加機械性衝擊力,利用其衝擊而將前述脆性材 料微粒子變形或破碎,介由因此變形或破碎所產生的有活 性的新生面以使微粒子互相間進行再結合而於基材之間的 境界部同時形成其一部分滲入基材表面的由多結晶脆性材 料而成的錨部’及於此錨部之上同樣由多結晶脆性材料而 成的構造物。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或第1 2項之複合構造物 本紙張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 - ~ 一 1232894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之製作方法,其中對前述脆性材料微粒子施加內部應變的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過程,係成爲按不致產生再凝聚的程度給與前述微粒子衝 擊的過程。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或第1 2項之複合構造物 之製作方法,其中將由施加前述內部應變的過程所賦與的 內部應變作成爲0.2 5 %至2.0 %之範圍。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 ,其中進行施加前述內部應變的過程之後的脆性材料微粒 子之平均粒徑爲0.1至5 μ m,而當衝撞前述基材之際的前 述脆性材料微粒子之速度爲50至45 Om/s。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 ,其中進行施加前述內部應變的過程之後的脆性材料微粒 子之平均粒徑爲0.1至5 μ m,當衝撞前述基材之際的前述 脆性材料微粒子之速度爲150至400m/s。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或第1 2項或第1 5項或第 1 6項之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其中,此製作方法係在 室溫下進行者。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 法,其中,此製作方法係在室溫下進行者。 ·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 法,其中,此製作方法係在室溫下進行者。 2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2項之複合構造物 之製作方法,其中於形成由前述多結晶脆性材料而成的構 造物之後,該脆性材料之熔點以下之溫度加熱處理以進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 1232894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結晶之組織控制。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或第1 2項之複合構造物 之製作方法’其中此製作方法係於減壓下進行者。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丨項或第1 5項或第1 6項之複 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其中使脆性材料微粒子高速衝撞前 述基材表面的方法,係作成爲將經分散脆性材料微粒子於 氣體中的氣溶膠,以高速朝向基板材料噴射之方式。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2項之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 ’其中控制前述氣體之種類及/或分壓,以控制構成由前 述脆性材料而成的構造物的化合物之缺損量。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 ’其中控制前述氣體中之氧分壓,以控制由前述脆性材料 而成的構造物中之氧濃度。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 ’其中使用氧化物爲前述脆性材料微粒子,並控制前述氣 體中之氧氣分壓,以使於由前述微粒子而成的構造物中之 結晶界面近旁形成前述氧化物之氧缺損層。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 ’其中控制前述氣體之種類及/或分壓,以控制由前述脆 性材料而成的構造物之電氣特性·機械性特性·化學性特 性·光學性特性·磁氣性特性。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複合構造物之製作方法 ’其中控制前述氣體中之氧氣分壓,以控制由前述脆性材 料而成的構造物之電氣性特性•機械性特性·化學性特性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232894 Α8 Β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光學性特性·磁氣性特性。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 8. —種脆性材料微粒子,係爲於基材表面形成構造 物用的脆性材料微粒子,其特徵爲:此微粒子係藉由與基 材之間的衝撞或賦與機械性衝擊而變形或破碎並賦與有爲 有活性的新生面所需要的內部應變,該微粒子之內部應變 爲 0.25 % 至 2.0%。 2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8項之脆性材料微粒子,其中 此微粒子之平均粒徑爲0.1至5μιη。 3 0. —種複合構造物,係藉由:於進行對脆性材料微 粒子施加內部應變的過程之後,使此經賦與內部應變的脆 性材料微粒子高速衝撞基材表面,利用此衝撞之衝擊而將 前述脆性材料微粒子變形或破碎,介由因此形或破碎所產 生的有活性的新生面使微粒子互相間再結合而於基材之間 的境界部形成其一部分滲入基材表面的由多結晶脆性材料 而成的錨部,接著於此錨部之上形成由多結晶脆性材料而 成的構造物,而製得者。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 1 · —種複合構造物,係藉由··於進行對脆性材料微 粒子施加內部應變的過程之後,將此經賦與內部應變的脆 性材料微粒子盛裝於基材表面,對此脆性材料微粒子附加 機械性衝擊力’利用其衝擊而將前述脆性材料微粒子變形 或破碎,介由因此變形或破碎所產生的有活性的新生面以 使微粒子互相間進行再結合而於基材之間的境界部同時形 成其一部分摻入基材表面的由多結晶脆性材料而成的錨部 ’及於此錨部之上同樣由多結晶脆性材料而成的構成物,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1232894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托圍 而製得者。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3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0項或第31項之複合構造物 ,其中對前述脆性材料微粒子施加內部應變的過程,係按 不致於產生再凝聚的程度給與前述微粒子衝擊的過程。 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0項或第31項之複合構造物 ,其中係藉由將由施加前述內部應變的過程所賦與的內部 應變作成爲0 · 2 5 %至2.0 %之範圍而製得者。 3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0項或第3 1項之複合構造物 ,其中進行施加前述內部應變的過程之後的脆性材料微粒 子之平均粒徑爲0.1至5μπι,而當衝撞前述基材之際的前 述脆性材料微粒子之速度爲50至450m/s。 3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或第31項之複合構造物 ,其中進行施加前述內部應變的過程之後的脆性材料微粒 子之平均粒徑爲0.1至5μιη,而當衝撞前述基材之際的前 述脆性材料微粒子之速度爲1 50至400m/s。 3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0項或第3 1項之複合構造物 ,其中此複合構造物係在室溫下製作者。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或第31項之複合構造物 ,其中於形成由前述多結晶脆性材料而成的構造物之後, 以該脆性材料之熔點以下之溫度加熱處理以進行結晶之組 織控制。 3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或第31項之複合構造物 ,其中此複合構造物在減壓下製作。 3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複合構造物,其中使脆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232894 A8 B8 C8 D8 夂、申請專利範圍 性材料微粒十局速衝撞前述基材表面之方法,係作成爲將 經分散脆性材料微粒子於氣體中的氣溶膠,以高速朝向基 板材料噴射之方式。 4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4項之複合構造物,其中使 脆性材料微粒子高速衝撞前述基材表面之方法,係作成爲 將經分散脆性材料微粒子於氣體中的氣溶膠,以高速朝向 基板材料噴射之方式。 4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項之複合構造物,其中使 脆性材料微粒子高速衝撞前述基材表面之方法,係作成爲 將經分散脆性材料微粒子於氣體中的氣溶膠,以高速朝向 基板材料噴射之方式。 4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9項之複合構造物,其中可藉 由控制前述氣體中之種類及/或分壓,以控制構成由前述 脆性材料而成的構造物的化合物之元素之缺損量而製得。 4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9項之複合構造物,其中可藉 由控制前述氣體中之氧氣分壓,以控制由前述脆性材料而 成的構造物中之氧濃度而製得。 4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9項之複合構造物,其中可藉 由將氧化物用爲前述脆性材料微粒子,控制前述氣體中之 氧氣分壓,於由前述脆性材料而成的構造物中之結晶界面 近旁形成前述氧化物之氧缺損層而製得。 4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9項之複合構造物,其中可藉 由控制前述氣體中之種類及/或分壓,以控制由前述脆性 材料而成的構造物之電氣性特性·機械性特性·化學性特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32894 ABICD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性·光學性特性·磁氣性特性而製得。 4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複合構造物,其中可藉 由控制前述氣體中之氧氣分壓,以控制由前述脆性材料而 成的構造物之電氣性特性·機械性特性·化學性特性·光 學性特性·磁氣性特性而製得。 4 7 . —種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係將脆性材料微粒 子分散於氣體中所產生的氣溶膠以高速噴射·衝撞於基 板以製作脆性材料之構造物的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而 其特徵爲具備·_產生前述氣溶膠的氣溶膠產生器;將該 氣溶膠產生器所產生的氣溶膠中之脆性材料微粒子分級 的分級器;及噴射該分級器所分級之氣溶膠的噴嘴。 4 8 . —種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係將脆性材料微粒 子分散於氣體中所產生的氣溶膠以高速噴射·衝撞於基 板以製作脆性材料微粒子之構造物的複合構造物製作裝 置,而其特徵爲具備:產生前述氣溶膠的氣溶膠產生器 ;將該氣溶膠產生器所產生的氣溶膠中之脆性材料微粒 子之凝聚撕碎的撕碎器;及噴射以撕碎器所撕碎之氣溶 膠的噴嘴。 > 4 9 . 一種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係將脆性材料微粒 子分散於氣體中所產生的氣溶膠以高速噴射·衝撞於基 板以製作脆性材料微粒子之構造物的複合構造物製作裝 置,而其特徵爲具備:產生前述氣溶膠的氣溶膠產生器 ;將該氣溶膠產生器所產生的氣溶膠中之脆性材料微粒 子之凝聚撕碎的撕碎器;將撕碎器所撕碎的氣溶膠中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232894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 ^~^ 脆性材料微粒子分級的分級器;及噴射以分級 蚁益所分級 之氣溶膠的噴嘴。 5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7項至第4 9項中伴—TS a 一項之複 合構造物製作裝置,其中於此複合構造物製作裝 我置,附設 有對脆性材料微粒子賦與內部應變的預處理裝寶。 5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至第49項中彳不 TS ^ 一項之複 合構造物製作裝置,其中此複合構造物製作裝齎, 具備有 爲對脆性材料微粒子施加內部應變用的衝撞賦與裝置。 5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至第49項中仵〜〜— 貝之複 合構造物製作裝置,其中具備有控制前述基板與前述噴_ 之間的相對位置的位置控制裝置。 5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2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位置控制裝置,係在前端具備有前述噴嘴的彎曲 自在的可動臂。 5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至第49項中任一項之複 合構造物製作裝置,其中前述氣溶膠產生器具備有收,納_ 述脆性材料微粒子的容器,及對此容器給與機械性振動作 用的振動裝置J賦與電場的電場產生裝置之至少任一,_ 前述容器具有導入前述氣體的導入部,及導出前述氣溶膠 的導出部。 5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0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氣溶膠產生器具備有收納前述脆性材料微粒子 的容器,及對此容器給與機械性振動作用的振動裝置、賦 與電場的電場產生裝置之至少任一,而前述容器具有導入 本紙張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Χ:297公釐) I ·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π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232894 A8 B8 C8 D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前述氣體的導入部,及導出前述氣溶膠的導出部。 5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1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氣溶膠產生器具備有收納前述脆性材料微粒子 的容器,及對此容器給與機械性振動作用的振動裝置、賦 與電場的電場產生裝置之至少任一,而前述容器具有導入 前述氣體的導入部,及導出前述氣溶膠的導出部。 5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2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氣溶膠產生器具備有收納前述脆性材料微粒子 的容器,及對此容器給與機械性振動作用的振動裝置、賦 與電場的電場產生裝置之至少任一,而前述容器具有導入 前述氣體的導入部,及導出前述氣溶膠的導出部。 5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3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氣溶膠產生器具備有收納前述脆性材料微粒子 的容器,及對此容器給與機械性振動作用的振動裝置、賦 與電場的電場產生裝置之至少任一,而前述容器具有導入 前述氣體的導入部,及導出前述氣溶膠的導出部。 5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分級器係前述氣溶膠產生器之前述導出部。 6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容器中設置篩子之同時,具備有給與容器機械性 振動作用的振動裝置。 6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2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撕碎器具備有將前述氣溶膠分別導入,導出的導 入部及導出部,及使前述氣溶膠衝撞的衝擊板,並以較作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232894 A8 B8 C8 D8 々、申請專利範圍 成前述脆性材料微粒子之構造物的速度爲低的低速使氣溶 膠衝撞至衝擊板,以撕碎在大的凝聚狀態的超微粒子。 (請先閎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6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3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撕碎器具備有將前述氣溶膠分別導入,導出的 導入部及導出部,及使前述氣溶膠衝撞的衝擊板,並以較 作成前述脆性材料微粒子之構造物的速度爲低的低速使氣 溶膠衝撞至衝擊板,以撕碎在大的凝聚狀態的超微粒子。 6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4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撕碎器具備有將前述氣溶膠分別導入,導出的 導入部及導出部,及使前述氣溶膠衝撞的衝擊板,並以較 作成前述脆性材料微粒子之構造物的速度爲低的低速使氣 溶膠衝撞至衝擊板,以撕碎在大的凝聚狀態的超微粒子。 6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0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撕碎器具備有將前述氣溶膠分別導入,導出的 導入部及導出部,及使前述氣溶膠衝撞的衝擊板,並以較 作成前述脆性材料微粒子之構造物的速度爲低的低速使氣 溶膠衝撞至衝擊板,以撕碎在大的凝聚狀態的超微粒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3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解碎器具備有複數個導入部,使從此導入部所噴 射的複數個氣溶膠流互相衝撞以進行撕碎。 6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撕碎器係對前述氣溶膠照射超音波及/或微波者 〇 6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0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ΓΊ1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232894 ABICD 六、申請專利範圍 ,其中前述撕碎器係對前述氣溶膠照射超音波及/或微波 者。 6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1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撕碎器係對前述氣溶膠照射超音波及/或微波 者。 6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撕碎器係對前述氣溶膠照射超音波及/或微波 者。 7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撕碎器係對前述氣溶膠照射超音波及/或微波 者。 7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1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撕碎器係對前述氣溶膠照射超音波及/或微波 者。 7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5項之複合構造物製作裝置 ,其中前述撕碎器係對前述氣溶膠照射超音波及/或微波 者。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ΤΎΙ -
TW089121521A 1999-10-12 2000-10-12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TWI23289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990499 1999-10-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32894B true TWI232894B (en) 2005-05-21

Family

ID=17749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9121521A TWI232894B (en) 1999-10-12 2000-10-12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5) US7153567B1 (zh)
EP (1) EP1231294B1 (zh)
JP (1) JP3348154B2 (zh)
KR (2) KR100724070B1 (zh)
CN (4) CN1243848C (zh)
AT (1) ATE483042T1 (zh)
AU (1) AU7684900A (zh)
DE (1) DE60045037D1 (zh)
TW (1) TWI232894B (zh)
WO (1) WO200102734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4843B (zh) * 2016-10-11 2021-08-01 德商賀利氏先進傳感器技術有限公司 製造感測器的方法、感測器及其用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1187B2 (en) * 1999-04-23 2003-03-11 Agency Of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thod of forming a shaped body of brittle ultra fine particles with mechanical impact force and without heating
CN1243848C (zh) * 1999-10-12 2006-03-01 东陶机器株式会社 复合构造物及其制作方法和制作装置
JP4565136B2 (ja) * 2000-10-11 2010-10-20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静電チャック
JP2002309384A (ja) * 2001-04-12 2002-10-23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複合構造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12976A (ja) * 2001-09-28 2003-04-18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構造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構造物形成用粒子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TWI334408B (en) * 2002-05-28 2010-12-11 Nat Inst Of Advanced Ind Scien Brittle material formed of ultrafine particles
US7579251B2 (en) * 2003-05-15 2009-08-25 Fujitsu Limited Aerosol deposition process
JP3864958B2 (ja) * 2004-02-02 2007-01-10 東陶機器株式会社 耐プラズマ性を有する半導体製造装置用部材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US7500728B2 (en) * 2004-03-03 2009-03-10 Fujifilm Corporatio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E102004012093A1 (de) 2004-03-05 2005-09-22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 Pulverinhalator mit Merkanaldüse
US7488389B2 (en) * 2004-03-26 2009-02-10 Fujifilm Corporation Nozzle device, film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in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inkjet head, and ultrasonic transducer array
EP1583163B1 (en) 2004-03-30 2012-02-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ilm or piezoelectric film
JP4769979B2 (ja) * 2004-03-30 2011-09-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圧電膜の製造方法
JP4849432B2 (ja) * 2004-03-30 2012-0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圧電膜の製造方法、基板と圧電膜との積層構造、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48020B2 (ja) * 2004-07-06 2010-09-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ジルコニア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83429A (ja) * 2004-09-16 2006-03-30 Toto Ltd 複合構造物
US9283335B2 (en) * 2004-10-06 2016-03-15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Dispensing device,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ensing powder
DE102004059716B3 (de) * 2004-12-08 2006-04-06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Kaltgasspritzen
JP4555992B2 (ja) * 2005-01-13 2010-10-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エアロゾルデポジッション成膜装置
JP4590594B2 (ja) * 2005-01-13 2010-12-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エアロゾルデポジッション成膜装置
JP4736022B2 (ja) * 2005-01-28 2011-07-27 Toto株式会社 複合構造物形成システム及び形成方法
JP2006233334A (ja) * 2005-01-31 2006-09-07 Toto Ltd 複合構造物形成システム及び形成方法
JP4595118B2 (ja) * 2005-04-28 2010-12-08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改質されたプラスチック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5032711A1 (de) 2005-07-07 2007-01-11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Nanopartikel aufweisenden Schicht auf einem Substrat
ATE552917T1 (de) * 2005-08-24 2012-04-15 Brother Ind Ltd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von schichten
US20070048439A1 (en) * 2005-08-24 2007-03-01 Motohiro Yasui Method Of Producing Film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Ink-Jet Head
JP5093745B2 (ja) * 2005-10-12 2012-12-12 Toto株式会社 複合構造物
KR20080100269A (ko) 2006-03-08 2008-11-14 에누티에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롤링 베어링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615385B2 (en) 2006-09-20 2009-11-10 Hypres, Inc Double-masking technique for increasing fabrication yield in superconducting electronics
US7479464B2 (en) * 2006-10-23 2009-01-20 Applied Materials, Inc. Low temperature aerosol deposition of a plasma resistive layer
US8192792B2 (en) * 2006-10-27 2012-06-05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old sprayed porous metal seals
JP5057457B2 (ja) * 2007-01-05 2012-10-24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磁気光学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097105B2 (en) 2007-01-11 2012-01-17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Extending lifetime of yttrium oxide as a plasma chamber material
JP5136845B2 (ja) * 2007-03-30 2013-02-06 Toto株式会社 複合構造物形成方法、および形成システム
US8114473B2 (en) 2007-04-27 2012-02-14 Toto Ltd.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KR100897572B1 (ko) * 2007-06-09 2009-05-15 한국기계연구원 거친 표면을 가진 아나타제상의 이산화티탄 광촉매 막 및그 제조방법
JP4626829B2 (ja) * 2007-11-15 2011-02-09 Toto株式会社 多孔質複合構造物の作製方法及びその作製に用いる多孔質微粒子
KR101228004B1 (ko) 2008-03-10 2013-02-01 토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복합 구조물 형성 방법, 조제 입자, 및 복합 구조물 형성 시스템
DE102008021636B3 (de) * 2008-04-30 2009-11-19 Esk Ceramics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Fixieren eines Verbindungselements auf einem Werkstück und Bauteil aus einem Werkstück mit einem darauf fixierten Verbindungselement
US8163335B2 (en) 2008-05-23 2012-04-24 Toto Ltd. Particle cluster, composite structure formation method, and formation system
KR101012421B1 (ko) * 2008-06-02 2011-02-08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에어로졸 분사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필름형성방법
US8349398B2 (en) * 2008-06-02 2013-01-0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Normal pressure aerosol spr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film using the same
KR100988175B1 (ko) * 2008-07-25 2010-10-18 재단법인 철원플라즈마 산업기술연구원 세라믹 코팅막 형성 장치
KR100897573B1 (ko) * 2008-08-04 2009-05-15 한국기계연구원 거친 표면을 가진 아나타제상의 이산화티탄 광촉매 막 및그 제조방법
EP2333133B1 (de) * 2009-11-23 2013-03-06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ehrlagigen Spule
KR100994902B1 (ko) * 2010-04-06 2010-11-16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플렉서블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11139574A2 (en) 2010-05-05 2011-11-10 Applied Materials, Inc.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active materials and in situ spraying deposition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US10816496B2 (en) * 2010-08-06 2020-10-27 Tennessee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Differential sand compaction sensor
JP5732781B2 (ja) * 2010-08-26 2015-06-10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響用シートおよび音響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9079209B2 (en) 2010-10-08 2015-07-14 Ok Ryul Kim Apparatus for power coating
WO2012099350A2 (ko) * 2011-01-18 2012-07-26 한국기계연구원 상온진공과립분사 공정을 위한 취성재료 과립 및 이를 이용한 코팅층의 형성방법
KR101380836B1 (ko) * 2011-01-18 2014-04-09 한국기계연구원 상온진공과립분사 공정을 위한 취성재료 과립 및 이를 이용한 코팅층의 형성방법
JP5736198B2 (ja) * 2011-03-09 2015-06-1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5745315B2 (ja) * 2011-04-06 2015-07-08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RU2462536C1 (ru) * 2011-05-11 2012-09-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аучный центр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имени М.В. Келдыша" Способ нанесения покрытий
JP5322017B2 (ja) 2011-05-20 2013-10-23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製膜方法、製膜体、及び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CN102212819B (zh) * 2011-05-27 2012-07-25 燕山大学 高速反复重击制备表面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FR2983217B1 (fr) 2011-11-25 2015-05-01 Centre De Transfert De Tech Ceramiques C T T C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un depot de materiau(x) fragile(s) sur un substrat par projection de poudre
JP5656036B2 (ja) * 2013-03-28 2015-01-21 Toto株式会社 複合構造物
US9708713B2 (en) 2013-05-24 2017-07-18 Applied Materials, Inc. Aerosol deposition coating for semiconductor chamber components
WO2015005705A1 (ko) 2013-07-11 2015-01-15 (주)펨빅스 고상파우더 코팅장치 및 코팅방법
WO2015025347A1 (ja) * 2013-08-19 2015-02-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回路基板、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082190B1 (ko) * 2013-08-22 2020-02-27 (주) 코미코 에어로졸 코팅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형성된 내플라즈마 부재
KR101385950B1 (ko) 2013-09-16 2014-04-16 주식회사 펨빅스 정전척 및 정전척 제조 방법
DE102014213039A1 (de) * 2014-07-04 2016-01-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Kantenbeschichtung an Halbleiterdetektoren
US20170274416A1 (en) * 2014-09-02 2017-09-28 Sung Wung YEOM Applying a Coating to a Substrate; Composite Structures formed by Application of a Coating
KR101806413B1 (ko) * 2014-09-29 2017-12-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막 증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열전소자 제조방법
KR101806414B1 (ko) * 2014-09-29 2017-12-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막 증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막 증착방법
KR20160066983A (ko) 2014-12-03 2016-06-13 주식회사 지디 분말 정량 공급 장치
DE102015009526A1 (de) 2015-07-27 2017-02-02 Michaela Bruckner Selbstreinigende Anlage zur aerosolbasierten Kaltabscheidung (Aerosol-Depositions-Methode, ADM)
DE102015010475A1 (de) 2015-08-14 2017-02-16 Michaela Bruckner Verfahren zur direkten Erzeugung von Porosität in Beschichtungen mit Hilfe der aerosolbasierten Kaltabscheidung
DE102015010476A1 (de) 2015-08-14 2017-02-16 Michaela Bruckner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chichten mit Hilfe der aerosolbasierten Kaltabscheidung
EP3337944B1 (en) * 2015-08-20 2020-01-08 VKR Holding A/S Evacuation head with ceramic heater for vig unit manufacture
DE102015012425A1 (de) 2015-09-25 2017-03-30 Michaela Bruckner Vorrichtung zur aerosolbasierten Kaltabscheidung ( Aerosol-Depositions-Methode, ADM)
DE102015014966A1 (de) 2015-11-20 2017-05-24 Michaela Bruckner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eines Aerosols für die aerosolbasierte Kaltabscheidung (Aerosol-Depositions-Methode, ADM)
DE102016202607A1 (de) 2016-02-19 2017-11-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Fertigung einer Schicht mit perowskitischem Material und Vorrichtung mit einer solchen Schicht
BR112018074918A2 (pt) 2016-06-01 2019-03-12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sistema e métodos para deposição por spray de revestimentos particulados
US20170355018A1 (en) * 2016-06-09 2017-12-14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Powder deposition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WI638795B (zh) * 2016-11-10 2018-10-21 Toto股份有限公司 Structure
TWI678282B (zh) 2017-04-21 2019-12-01 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 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EP3406758A1 (en) 2017-05-22 2018-11-28 Vishay Electronic GmbH Method of producing an ntcr sensor
KR102473123B1 (ko) * 2017-07-26 2022-12-01 고쿠리츠겐큐가이하츠호진 산교기쥬츠소고겐큐쇼 구조체, 그 적층체,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US11033917B2 (en) 2017-12-15 2021-06-15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Powder sieving capsule
EP3778989A4 (en) * 2018-04-03 2021-12-01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COMPOSITE CERAMIC LAMINATE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DE102018003289A1 (de) 2018-04-21 2019-10-24 Jörg Exner Verfahren zur Einstellung der Kristallitgröße bei pulverförmigen Beschichtungsmaterialien für die aerosolbasierte Kaltabscheidung (Aerosol-Depositions-Methode, ADM)
CN108413901B (zh) * 2018-05-06 2020-03-06 吉林大学 基于喷溅效应的汽车形貌测量系统噪声模拟仪
EP3587615A1 (de) 2018-06-29 2020-01-01 Airbus Defence and Spac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schichten oder körpern im weltraum
US20200157689A1 (en) * 2018-11-16 2020-05-21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Security, Llc Cold spray of brittle materials
CN109530173A (zh) * 2018-11-28 2019-03-29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配向液喷涂方法及喷涂装置
CN109695034A (zh) * 2018-12-27 2019-04-30 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传感器的湿敏薄膜制备方法
DE102020005738A1 (de) 2020-09-18 2022-03-24 Jörg Exner Vorrichtung für die aerosolbasierte Kaltabscheidung (Aerosol-Depositions-Methode, ADM) zur Aufbereitung beschädigter Oberflächen
DE102020005726A1 (de) 2020-09-18 2022-03-24 Jörg Exner Vorrichtung für die aerosolbasierte Kaltabscheidung (Aerosol-Depositions-Methode, ADM) zur Verwendung in flüssigen Umgebungen
US11923131B2 (en) 2020-11-12 2024-03-05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Security, Llc Products and applications for the templated fabrication of materials using cold spray deposition
CN113102161B (zh) * 2021-04-26 2024-03-01 般若涅利(北京)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高粘度电池浆料涂布装置及其涂布方法
DE102021129948A1 (de) 2021-11-17 2023-05-17 HQW Precision GmbH Wälzlagerschmierung mittels Aerosolabscheidung
WO2023096021A1 (ko) * 2021-11-24 2023-06-01 한솔아이원스 주식회사 진공 마이크로 웨이브 스프레이 코팅 장치, 그 방법 및 이에 따른 코팅층
CN113929466B (zh) * 2021-12-16 2022-02-25 山东金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铝-碳化硼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20839A (en) * 1969-07-28 1971-11-16 Amp Inc Lubrication of contact surfaces
US4205964A (en) * 1972-06-12 1980-06-03 The International Nickel Company,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ceramic powders and products resulting therefrom
FR2305541A1 (fr) * 1975-03-26 1976-10-22 Vagneux Traverses Beton Arme S Perfectionnements aux ensembles pour la fixation d'un rail sur une traverse par serrage mesure d'un boulon
US4169252A (en) * 1978-05-05 1979-09-25 Motorola, Inc. Individually packaged magnetically tunable resonators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US4391733A (en) * 1981-08-28 1983-07-05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Mineral treatment and composition
ZA841337B (en) * 1983-03-02 1984-10-31 Leschonski K A method of and a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gas-solid two phase flow jet having a constant mass or volume flow rate and predetermined velocity
JPS59169126A (ja) * 1983-03-16 1984-09-25 Ushio Inc 半導体ウエハ−の加熱方法
US4617056A (en) * 1983-12-29 1986-10-14 Sermatech International, Inc. Thick coating compositions
JP2890599B2 (ja) * 1990-02-06 1999-05-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加工方法
WO1991019016A1 (en) * 1990-05-19 1991-12-12 Institut Teoreticheskoi I Prikladnoi Mekhaniki Sibirskogo Otdelenia Akademii Nauk Sssr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ating
JP3084286B2 (ja) 1990-11-22 2000-09-04 真空冶金株式会社 セラミツクス誘電体厚膜コンデンサ、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US5143288A (en) * 1991-02-14 1992-09-01 S. C. Johnson & Son, Inc. Compressed gas aerosol spray system with a dip tube vapor tap hole
JPH04331074A (ja) 1991-04-26 1992-11-18 Sony Corp 微粒子の噴射加工装置
US5372845A (en) * 1992-03-06 1994-12-13 Sulzer Plasma Technik, Inc. Method for preparing binder-free clad powders
US5460701A (en) * 1993-07-27 1995-10-24 Nanophas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US5534101A (en) * 1994-03-02 1996-07-09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Laboratorie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optical components by direct dispensing of curable liquid
JP2615429B2 (ja) * 1994-09-13 1997-05-28 工業技術院長 3次元立体形状の創成法
US5518546A (en) * 1994-10-05 1996-05-21 Enexu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coating substrates with inductively charged resinous powder particles
CA2177921C (en) * 1995-06-12 2000-09-19 Jiinjen Albert Sue Sue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ib 2-based coating and the coated article so produced
US5916640A (en) * 1996-09-06 1999-06-29 Msp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ed particle deposition on surfaces
JP3015869B2 (ja) 1997-01-27 2000-03-06 工業技術院長 微細造形方法及び装置
US6780350B1 (en) * 1997-02-24 2004-08-24 Superior Micropowders Llc Metal-carbon composite powders, methods for producing powders and devices fabricated from same
JP2987430B2 (ja) * 1997-06-30 1999-12-06 工業技術院長 超微粒子の成膜,成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6349668B1 (en) * 1998-04-27 2002-02-26 Msp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in film deposition on large area substrates
JP3256741B2 (ja) * 1998-07-24 2002-02-12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超微粒子成膜法
JP2963993B1 (ja) * 1998-07-24 1999-10-18 工業技術院長 超微粒子成膜法
US6531187B2 (en) * 1999-04-23 2003-03-11 Agency Of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thod of forming a shaped body of brittle ultra fine particles with mechanical impact force and without heating
JP2000313970A (ja) 1999-04-28 2000-11-14 Fuji Seisakusho:Kk セラミック薄膜層の形成方法
CN1243848C (zh) * 1999-10-12 2006-03-01 东陶机器株式会社 复合构造物及其制作方法和制作装置
AU2001296006A1 (en) * 2000-10-23 2002-05-06 Akedo, Jun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4843B (zh) * 2016-10-11 2021-08-01 德商賀利氏先進傳感器技術有限公司 製造感測器的方法、感測器及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231294A4 (en) 2008-01-16
KR20020063563A (ko) 2002-08-03
CN1409774A (zh) 2003-04-09
EP1231294B1 (en) 2010-09-29
CN1962555A (zh) 2007-05-16
ATE483042T1 (de) 2010-10-15
KR100767395B1 (ko) 2007-10-17
KR100724070B1 (ko) 2007-06-04
CN1733971A (zh) 2006-02-15
CN100465340C (zh) 2009-03-04
DE60045037D1 (de) 2010-11-11
AU7684900A (en) 2001-04-23
US7993701B2 (en) 2011-08-09
CN100519841C (zh) 2009-07-29
US7553376B2 (en) 2009-06-30
US20060201419A1 (en) 2006-09-14
CN1243848C (zh) 2006-03-01
US20080241556A1 (en) 2008-10-02
KR20070008727A (ko) 2007-01-17
US7736731B2 (en) 2010-06-15
US20100148389A1 (en) 2010-06-17
WO2001027348A1 (fr) 2001-04-19
US7153567B1 (en) 2006-12-26
JP3348154B2 (ja) 2002-11-20
CN100480217C (zh) 2009-04-22
US20060222862A1 (en) 2006-10-05
CN1733972A (zh) 2006-02-15
EP1231294A1 (en) 2002-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32894B (en)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JP3554735B2 (ja) 複合構造物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並びに作製装置
JP3500393B2 (ja) 複合構造物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JP2002235181A (ja) 複合構造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作製装置
KR101606401B1 (ko) 다층 그래핀 피복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JP2003277948A (ja) 複合構造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56920A (ja) 複合構造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作製装置
TW200536959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oating film with the use of aerosol, particulate mixture therefor, coating film and composite material
JP3850257B2 (ja) 脆性材料構造物の低温形成法
JP2002309383A (ja) 脆性材料複合構造物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Madkour et al. Techniques for Elaboration of Nanomateri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