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399232B -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improved flat surface and its manufacture method - Google Patents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improved flat surface and its manufacture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399232B
TW399232B TW087113867A TW87113867A TW399232B TW 399232 B TW399232 B TW 399232B TW 087113867 A TW087113867 A TW 087113867A TW 87113867 A TW87113867 A TW 87113867A TW 399232 B TW399232 B TW 3992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etal wire
corner
scope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13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aoto Yamada
Naoyuki Yoshida
Original Assignee
Kimura Atsush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mura Atsushi filed Critical Kimura Atsushi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399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39923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 H01L23/585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plates or strips or rods or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Dicing (AREA)

Description

五、發明說明(1) 發明背景 1.發明之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半導體裝置(例如:動態RAM )之 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2·相關技藝之說明 現今SOG (SPIN on GLASS )層被用來使得半導體裝置 具有平坦表面。S0G層是經由所送入的s〇G物質,在旋轉的 半導體晶圓表面上’從半導體晶圓中心流至周邊所形成 的。此外,由於整合的緣故,多層内層絕緣層結構被使 用’在此一結構中金屬導線層是被用以避免多層絕緣層的 邊緣處發生相互剝落的現象。參考圖4A到4H將說明利用 S0G層及金屬導線層之裝置。 圖4A到4H為說明相關技藝的半導體裝置製程之截面 圖。如圖4A所示’例如藉選擇性氧化法(L〇c〇S : Local Oxidation of Si 1 icon )’使一場氧化層2形成於晶片區 13 ’為產生在基底1表面上的元件形成區。切割道區12為 一能將半導體晶圓切開成為晶片之必要切割區。 場氧化層2形成後,接著如圖4B到4D所示,為了要覆 蓋整個基底1而其上有已形成之場氧化層2,藉CVD法繼續 形成内層絕緣層3到5。雖然在此並未提及形成在各個内層 絕緣層之間的導線層及元件層,其後如圖4E所示,一阻抗 被加到整個表面’並經曝光及顯影而形成一阻抗圖案6, 之後’利用阻抗圖案6作罩子將内層絕緣層3到5以蝕刻處 理’以至於形成一開口部7及内層絕緣層3,到5,之圖案。
C:\Program Files\Patent\7061-2149-P.ptd第 4 頁 五、發明說明(2) 在形成開口部7及除去阻抗圖案6之後,接著如圊4F所 示’藉由濺鍍法將金屬鋁(A1)放置在整個表面上,再被 RIE (reactive Ion Etching)以選擇性蝕刻處理後而形 成金屬導線層8,所形成的金屬導線層8是為了避免各個内 層絕緣層3’到5’之末端部脫落,其後如圖4G所示,一絕緣 層9 (例如一氧化物層)經CVD法而形成以便能覆蓋整個表 面。 在形成絕緣層9之後,接著如圖4H所示,藉旋轉覆蓋 法在整個表面形成一SOG (SPIN on GLASS)層10。在圖 中’當此S0G層被所用之矽二氧化物形成時,箭頭記號z表 示一矽二氧化物流(此一矽二氧化物流從此將被認為是 S0G流),接著利用S0G層及氧化層的選擇比,經回蝕刻 (etch-back )處理後,表面平坦化即被完成。 近年來’為了增加半導體裝置(如動態RAM )之整合 程度’元件已被放置在晶片區之外圍部分,而此處在已往 是不被視為元件區。舉例說,如圖5A和5B所述,一貫穿洞 200試著在外圍部之内層絕緣層3到5處形成。因此,該製 造方法存在以下的問題。 在這製造方法中,當金屬導線層形成後,使能覆蓋位 於晶片區整個周圍上的内層絕緣層之末端部分,而S〇G層 10是用旋轉覆蓋法所形成。在此,因為形成金屬導線層所 在之周圍部分較高,所以S0G流是被步階部分所阻隔。如 圖5A和5B所示,在金屬導線層的角落附近聚積了厚的s〇G (其意思是’當矽二氧化物被用來形成s〇G層時,也就聚 IHII ΗΒΗ C-.\Pr〇grainFiles\patent\706l-2149-P.ptd第 5 頁 五、發明說明(3) 積了厚的矽二氧化物),以致於形成一 SOG窪坑。如果 成了 SOG窪坑1〇〇,平坦化被損害亦可能發生,只因s〇g < 坑1 〇〇沒有完全被蝕刻回去及平坦化之表面仍有其殘留? 此外,當SOG窪坑100未能完全地被蝕刻回去及一些腫。 留’由接觸洞200所形成的貫穿洞為了能和其下的一導線幾 相接觸,而此貫穿洞不能完全地被打開以及未嘴 有適當的接觸。 导線層 發明概要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 此方法可以避免SOG在金屬導線層的角落附近形成厚, 積,而此金屬導線層被用來防止位於晶片邊緣的多 絕緣層之邊緣剝落。 Θ層 本發明之半導體裴置,包括:一半導體基底;一 絕緣層,形成於該半導鱧基底之上;以及一金屬導線 形成是為了覆蓋於該半導體基底之元件形成區外圍上 内層絕緣層之末端,該金屬導線層擁有至少一個切口坤= 成於該元件形成區的角落附近。 ^形 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包括:一半導艘基底,擁 少一個凹陷位於元件形成區的角落附近;一第一内: 層,在該半導體基底的該元件形成區乏上形成;—緣 層絕緣層,形成以覆蓋從該元件形成區上的該第—内 緣層到因凹陷所露出的該半導體基底;以及一金屬^絕 層,覆蓋著該第二内層絕緣層的末端,該金屬導線 一形成於凹陷内的第二内層絕緣層之末端部。 擁有
五 '發明說明(4) 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形成至少一層内層絕緣層在半導體基底上,而此內 絕緣層有一末端部在半導體基底的元件形成區附近;層 形成一金屬導線層’以便能覆蓋内層絕緣層的末 部’而此金屬導線層至少有一切口部在元件形成區 附近處;以及 再落 藉旋轉覆蓋法形成一絕緣層在半導體基底表面, 絕緣層之物質可經切口部流出。 此 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下列步禅: 形成一場絕緣層於半導體基底表面之元件形成區; 形成第一内層絕緣層在場絕緣層上; 除去位於切割道區和元件形成區範圍附近的場絕緣層 和第一内層絕緣層’為了形成一空穴在切割道區和元件形 成區範圍附近; 形成第二内層絕緣層’以覆蓋自元件形成區至因空穴 而露出的半導體基底表面; 形成一金屬導線層,以便能覆蓋内層絕緣層的末端 部’此金屬導線層有一末端部在第二内層絕緣層上,而此 第二内層絕緣層形成於因空穴而露出的半導體基底表面 上;以及 形成一絕緣層在第二内層絕緣層及金屬導線層上。 本發明包括一切口部在金屬導線層的角落部分,當 SOG層被旋轉覆蓋當作是絕緣層時,SOG流經切口部到切割 道區。因此,SOG不會過度地累積在金屬導線層的角落附
C:\Program Files\Patent\7061-2149-P.ptd第 7 頁
在本發明中,因為金屬導線層的步階部分由於凹陷部 2變小,it成凹陷部分在I導艘元件形成區的角落邊緣 成备及金屬導線層在凹陷部之内層絕緣層有-末端 部形成。當SOG層被旋轉復蓋法所形成時,s〇G則可能流至 :又道區,因此’除去被金屬導線層之步階部所阻擋的 是可能的。 圖式之簡單說明 從以下與附圖相關之說明看來,以上所述及本發明之 其他目的、優點和特徵將更明白,其中: 圖1A-1C所示為一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半 :乃的圖式,圖1A為一半導體裝置的角落附近之上視圏, 圖1Β是只取圖1Α之Α-Α金屬導線層8的角落部分的載面圖, 及圖1C是只取圈1Α之Β-Β’部分的截面圖。 圖2所示為一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 的角落附近之上視圖。 Λ 圖3Α到3 I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之半 置的各個製造步驟之截面圖。 裝 圖4Α到4Η所示為根據相關技藝之半導體裝置的各 造步驟之截面圖。 & 圖5Α和5Β所示為說明相關技藝之半導體裝置的問 圖5Α是一相關技藝之半導髏裝置的角落附近之上視圓,蘭 5Β是只取圖5Α之Α-Α’部分的截面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五、發明說明(6) 圖1A到1 C說明一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 雖然此半導體裝置的基本製程相同於圖4A到4H所示之製 程,當一金屬導線層8被形成以避免内層絕緣層3到5的剝 落’切口部分14a及14b在金屬導線層8的角落附近被形 成’如圖1A所示。切口部分14a及14b的形成是運用濺鍍法 將金屬物質鋁(A1)放在整個表面上,再用RIE將其作選 擇性蝕刻處理以形成金屬導線層8,而成為切口部14a及 1 4 b的所在位置亦同時被蝕刻。 如以上所述’在切口部14a及14b被形成於金屬導線層 8的角落附近之後,SOG藉旋轉覆蓋法而被應用。在旋轉覆 蓋時,SOG會經切口部1 4a及1 4b而流向切割道區1 2,切口 部14a及14b的大小足以流出經切口部14a及Ub的SOG層之 物質,使得SOG層10有效地被弄平。切口部Ha及14b使得 消除過多位於金屬導線層8的角落附近之s〇G成為可能,結 果,在切口部1 4a及1 4b的位置上,一平坦s〇g廣1 〇被形 成’如圖1B及1(:所、示。關於此實施例,因平坦s〇g層可被 形成’所以在金屬導線層8的角落附近適當地形成一開口 接觸洞(貫穿洞)是不成問題。 在該製程中,雖然金屬導線層8的一角落形成兩個切 口部,而切口部的數量是不受限制的,因為只要s〇G能夠 流至切割道區的邊緣,所以SOG不至有厚的累積。舉例 說’切口部的數量可能是一個,在另一方面,它只是一在 金屬層的汲極洞。 圖2所示為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的第二實施例。在這
C:\ProgramFiles\Patent\7061-2149-P.ptd第 9 頁 五、發明說明(7) 實施例中,在金屬導線層8的角落直接地提供一切口部, 因為SOG能夠有效地流至切割道區,所以SOG層能夠較平 坦。用濺鍍法將金屬物質鋁(A1)放在整個表面上,再用 RIE將其作選擇性蝕刻處理以形成金屬導線層8,此時金屬 導線層8的角落同時被蝕刻而形成一切口部14’使得SOG流 至切割道區的邊緣》 圖3A到31所示為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的第三實施例。 如圖3A所示,一場氧化層22,為了可以隔離元件並經選擇 性氧化(LOCOS )形成於基底21表面的晶片區33。為了將 晶圓切開分成單獨的晶片,切割道區32是一必要之切割 區。 場氧化層22被形成後,接著如圖3B所示,一内層絕緣 層23 ’藉CVD法形成以便能覆蓋基底21的整個表面,接著 如圖3C所不’ 一阻抗被加到基底的整個表面,並經曝光及 顯影而形成一阻抗圖案26 ’利用阻抗圖案26作為罩子,將 内層絕緣層23及場氧化層22蝕刻處理,在基底處形成一開 口部27之凹陷(空穴)及形成圖案化之内層絕緣層23,和 圖案化之場氧化層22’ 。 除去阻抗圖案26之後’接者如圖3D所示,一包含鎮之 金屬矽化物層(silicide) ’藉濺鍍法被放置後,再用RIE 將其作選擇性蝕刻而形成一傳導無31,以便能覆蓋圖案化 之内層絕緣層23’和圖案化之場氧化層22,的末端部。傳導 層31完成了避免層22’及23’的末端部剝落之任務,其後如 圖3E所示,内層絕緣層24及25,藉CVD法連續地被形成以 ηπ^ηγ C:\ProgramFiles\Patent\7061-2149-P.ptd第 10 頁 五、發明說明(8) 便能覆蓋基底的整個表面。雖然在此並未提及形成在各個 内層絕緣層23到25之間的導線層及基本電極。 接著如圖3F所示,一阻抗被加到整個表面,並經曝光 及顯影而形成一阻抗圖案26’ ’利用阻抗圖案26’作為罩 子’將各個内層絕緣層24及25蝕刻處理,以形成一開口部 27’並且形成圖案化之内層絕緣層24’和25’。 除去阻抗圖案26’之後’接著如圖3G所示,用濺鍍法 將金屬物質鋁(A1)放在整個表面上,再用RIE將其作選 擇性蝕刻處理以形成一金屬導線層28,為避免各個圖案化 之内層絕緣層24’和25’的末端部剝落。其後如圖3H所示, 藉CVD法形成一絕緣層2 9以便能覆蓋基底的整個表面。 接著如圖31所示’藉旋轉覆蓋法形成一 SOG層30在整 個表面上,在圖中,箭頭記號Z表示SOG流,其後藉回餘刻 (etch-back )法而完成表面平坦化。此外,在晶片區的 角落,形成一接觸洞40,暴露於一位於層24,和25,之間的 傳導層(未圖非)之表面,其並作為基本電極使用;在那 時,位於晶片區除了角落以外的部分,例如中央部,形成 一接觸洞,暴露於一位於層24’和25’之間的傳導層(未圖 非)之表面,其並作為基本電極使用。也就是說,兩個接 觸洞是經相同的形成條件所形成。須注意的是,根據本發 明之實施例1和2,如該接觸洞亦可在晶片區之角落形成, 以至於接觸洞之深度實質上相同於形成在晶片區中央的接 觸洞之深度。 場 根據第三實施例’因為此實施例的結構包含經姓刻
C:\Program Files\Patent\706卜2149-P.ptd第 11 頁
RHI 五、發明說明(9) 氧化層22直到露出基底21後所形成之凹陷,以及所形成冬 内層絕緣層24’和25’的末端部在已形成之凹陷的附近,所 以在内層絕緣層24,和25’的末端部所形成之金屬導線層28 的步階部,由於凹陷的結果將變得較小。也就是說’比較 第一和第二實施例,除了在因凹陷所暴露出的半導體基底 21表面上的内層絕緣層24’和25,,金屬導線層28的邊緣部 是無法在層22,及23,上的内層絕緣層24,和25’處形成。因 此’金屬導線層28邊緣的上表面高度和形成於層22上之内 層絕緣層29的上表面高度,二者的差別小到足以藉旋轉覆 蓋而流SOG,卻不會妨礙經金屬導線層28邊緣之SOG的流 動。 此外,在第三實施例,内層絕緣層23,到25’之中,因 為在最底層内層絕緣層23’的末端是被傳導層31所覆蓋, 所以内層絕緣層24’和25’的末端是被金屬導線層28所覆 蓋’金屬導線層31和@8的形成是為了彼此不重疊。和被金 屬導線層覆蓋之多數内層絕緣層的末端情況比較下,金屬 導線層的步階部會變小,是因為被除去的内層絕緣層23, 使得金屬導線層的步階部變小。 此外’在第三實施例,因為層31僅守住層22,及23’ , 傳導層、31之厚度可以是薄的,步階部因而變小。因此,由 於傳導層31的步階部才不至於產生s〇G窪坑。 除此之外,在一熱阻抗(heat-resistant)物質如鎢 金屬石夕化物層或多晶矽層被用作是傳導層31的情況下,可 藉一BPSG層取代SOG而形成一平坦内層絕緣層。BPSG層不
,ΙΒΒΒΒ II C:\ProgramFiles\Patent\7061-2149-P.ptd第 12 頁
會製造出窪坑如SOG窪坑’也就是說,BpsG層是經熱 被弄平》即使用BPSG層也不會造成矽層和多晶矽層’的短 路’而矽層和多晶矽層是在晶片區作為其中之—層和 層之間的電性連接。雖然金屬導線層28由鋁而不是耐熱金 屬作成’因為金屬導線層28與傳導層間之距離夠長縱使 採用BPSG層,在晶片區中金屬導線層28與半導體元件之傳 導層間來形成電性短路之趨勢是少見的。 再者’雖然所形成的傳導層31是為了覆蓋内層絕緣層 23及場氧化層22的末端部,所以本發明不受限於此,例如 說’所安排的傳導層以便能覆蓋只有場氧化層22的末端 部,或是多數内層絕緣層的末端部。根據另外二者之一的 設計’運用一只有一個經钱刻場氧化層而形成的凹陷之結 構卻不提供傳導層31,此法亦可行。 在第三實施例,經蝕刻場氧化層2 2直到露出基底21而 形成的凹陷’可能在基底表面一部分的整個外圍之上被形 成而金屬導線層覆蓋在内層絕緣層上,或是可能在外圍的 一部分被形成。在任何情況下’該效果可被達成,然而, 在凹陷被形成於外圍之一部分的情形下,像切口形成位置 如第一及第二實施例所述,在金屬導線層的角落提供凹陷 如此是令人滿意的。 在此發明中,於金屬導線層的角落處提供一切口部, 在一 S0G層被旋轉覆蓋的情況下,因為S0G能夠流經切口部 而至切割道區,所以能夠避免S0G在金屬導線層的角落附 近會有厚且過度地累積,因而能夠提供擁有平坦表面之半
IMIIIHHHH C:\ProgramFiles\Patent\706卜2149-P.ptd第 13 頁 五、發明說明(11) 導體裝置可被達成。 此外’在實施例中,金屬導線層的步階部會因所提供 之凹陷而變小,相似於上述的情形,因為能夠避免s〇G被 阻隔及累積,所以提出關於半導體裝置擁有平坦表面和高 可靠度的發明結果。 從專利說明書看來,在不違反下,本發明不僅限於以 上實施例而以,舉凡依本發明的範圍及精神所做的修飾及 改變是很明確的,舉例說,結合第一及第二實施例其中之 一和第三實施例是可行的。
C:\Program Files\Patent\7061-2149-P.ptd第 14 頁

Claims (1)

  1. 六、申請專利範圍 ---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 一半導體基底; 一内層絕緣層,形成於該半導體基底之上;以及 一金屬導線層,形成是為了覆蓋於該半導體基底之元 件形成區外圍上的該内層絕緣層之末端,該金屬導線層擁 有至少一個切口部形成於該元件形成區的角落附近。 L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切口部 在該元件开》成區之角落被形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更包括一 SOG層在該金屬導線層以及該内層絕緣層上形成,其中該 切口部擁有充分的大小足以使該s〇G層之物質流經該切口 部。 4.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 一半導體基底,擁有一元件形成區; 一内層絕緣層’形成於該半導體基底之上;以及 一金屬導線層,形成是為了覆蓋於該半導體元件形成 區整個外圍上的内層絕緣層末端,該金屬導線層擁有至少 一個切口部在半導體元件形成區的角落附近。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切口部 在該角落形成。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更包括一 SOG層在該金屬導線層以及該内層絕緣層上形成,其中該 切口部擁有充分的大小足以使該SOG層之物質流經該切口 部。
    C:\ProgramFiles\Patent\7061-2149-P.ptd第 15 頁 六'申請專利範圍 7. 一種半導艘裝置,包括: 一半導艘基底,擁有至小 角落附近; v一個凹陷位於元件形成區的 —第一内層絕緣層,在 之上形成; β半導體基底的該元件形成區 —第二内層絕緣層,形 該第—内層絕緣層到因凹陷以覆蓋從該元件形成區上的 :屬導線層擁有一形成於心内Κ —金屬導線層’覆蓋著出的該半導體基底;以及 -»-· 邊第二内思絕緣層的末端,該 h絕緣層之末端 其中該凹陷是 其中更包括一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 μ # 位於該元件形成區之該角落。L、裝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 傳導層,其覆蓋著該第一内層链、裝置,其中更包括一 不和該金屬導線層重疊。 艰緣層的末端部並被安排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 是一金屬矽化物層。 ^的裝置’其中該傳導層 11. 一種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 形成至少-内層絕緣層在半導,匕括下列步驟: 層在該半導體基底之元件形成區的^上1内層絕緣 形成一金屬導線層以便能覆蓋3 = 末端部; 部,並且擁有至少-切割部在該内層絕緣層的該末端 以及 件形成區角落的附近; 形成一絕緣層在半導體基底的* ^表面’當該絕緣層的物
    六、申請專利範圍 質藉旋轉覆蓋流經切口部時。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切口 部在該角落被形成。 13. —種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形成一場絕緣層在半導體基底表面的元件形成區; 形成第一内層絕緣層在該廠絕緣層; 除去在切割道區和該元件形成區範圍附近的該場絕緣 層以及該第一内層絕緣層,為了形成一凹陷在該切割道區 和該元件形成區之該範圍附近; 形成第二内層絕緣層以復蓋自該70件形成區到因凹陷 所露出之該半導體基底的表面; 形成一金屬導線層以便能覆蓋第二内層絕緣層的末端 部’該金屬導線層擁有一末端部’此一末端部是在該第二 内層絕緣層上,而此第二内層絕緣層是在因該凹陷所露出 之該半導體基底表面上被形成;以及 形成一絕緣層在該第二内層絕緣層及該金屬導線層 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凹陷 是位於該元件形成區的該角落。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更包括 一傳導層,其覆蓋著該第一内層絕緣層的末端部並被安排 成不和該金屬導線層重憂。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傳導 層是一金屬梦化物層》
    C:\ProgramFiles\Patent\7061-2149-P.ptd第 17 頁
    其中該絕緣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 層是SOG。 一 18. —種半導體裝置,包括:一金屬層, 元件形成區附近之内層絕緣層的邊緣;以及一'· 疋件形成區角落附近所流出的絕緣層物質可達到切割道^ 區,如此不至於在該元件形成區的該角落附近形成窪坑。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裝置 是在該元件形成區的該角落附近之該金屬層之切口部。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裝置 包括一形成於該元件形成區的該角落附近之凹陷。
    C:\ProgramFiles\Patent\7061-2149-P.ptd第 18 頁
TW087113867A 1997-08-29 1998-08-21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improved flat surface and its manufacture method TW39923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438597A JP3156765B2 (ja) 1997-08-29 1997-08-29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99232B true TW399232B (en) 2000-07-21

Family

ID=16970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13867A TW399232B (en) 1997-08-29 1998-08-21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improved flat surface and its manufacture method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538301B1 (zh)
EP (1) EP0899788A3 (zh)
JP (1) JP3156765B2 (zh)
KR (1) KR100304753B1 (zh)
TW (1) TW3992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2407B2 (ja) * 2000-07-17 2011-08-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030173648A1 (en) * 2002-03-16 2003-09-18 Sniegowski Jeffry Joseph Multi-die chip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7038239B2 (en) 2002-04-09 2006-05-0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3989761B2 (ja) 2002-04-09 2007-10-1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表示装置
JP3989763B2 (ja) * 2002-04-15 2007-10-1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表示装置
JP4463493B2 (ja) 2002-04-15 2010-05-1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US7242021B2 (en) * 2002-04-23 2007-07-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display element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272556B (en) * 2002-05-13 2007-02-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Display device
TWI263339B (en) * 2002-05-15 2006-10-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256421B2 (en) 2002-05-17 2007-08-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the deterioration of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04296905A (ja) * 2003-03-27 2004-10-21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
KR100604903B1 (ko) * 2004-09-30 2006-07-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차피복성을 향상시킨 반도체 웨이퍼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302720B2 (ja) * 2006-06-28 2009-07-2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半導体装置、led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757781B1 (ko) 2015-04-17 2017-07-14 김진영 지속 방출형 약제가 함침된 방역 및 방제용 항균 부직포 시트
US20180190549A1 (en) * 2016-12-30 2018-07-05 John Jude O'Donnell Semiconductor wafer with scribe line conductor and associate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934A (ja) * 1983-07-13 1985-01-31 Hitachi Micro Comput Eng Ltd 半導体装置
JPH03116946A (ja) * 1989-09-29 1991-05-17 Fujitsu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856489B2 (ja) * 1990-03-19 1999-02-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H0541450A (ja) * 1991-08-06 1993-02-19 Sony Corp 半導体ウエハ
JPH065715A (ja) * 1992-06-18 1994-01-14 Sony Corp 配線層の形成方法
JP3158749B2 (ja) * 1992-12-16 2001-04-23 ヤマハ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H06260554A (ja) * 1993-03-08 1994-09-16 Seiko Epson Corp 半導体装置
JPH0714806A (ja) * 1993-06-15 1995-01-17 Nec Yamaguchi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JP2894165B2 (ja) * 1993-07-24 1999-05-24 ヤマハ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US5439846A (en) * 1993-12-17 1995-08-08 Sgs-Thomson Microelectronics, Inc. Self-aligned method for forming contact with zero offset to gate
JP2940432B2 (ja) 1995-04-27 1999-08-25 ヤマハ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697776B2 (ja) 1996-04-30 2005-09-21 ヤマハ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TW325576B (en) * 1996-12-12 1998-01-21 Winbond Electronics Corp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die seal
JP3098450B2 (ja) * 1997-04-21 2000-10-16 日本電気アイシーマイコン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538301B1 (en) 2003-03-25
JP3156765B2 (ja) 2001-04-16
JPH1174347A (ja) 1999-03-16
KR100304753B1 (ko) 2001-11-30
EP0899788A3 (en) 2000-09-13
EP0899788A2 (en) 1999-03-03
KR19990024021A (ko) 1999-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399232B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improved flat surface and its manufacture method
JP2740050B2 (ja) 溝埋込み配線形成方法
JP4970989B2 (ja) 包囲条件を除去するためのプラグの拡大頭部を形成する構成体及び方法
JPH09153545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204014A (ja)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US6376363B1 (en) Forming method of copper interconnection and semiconductor wafer with copper interconnection formed thereon
JP3123092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107165A (en) Metal-to-metal antifuse having improved barrier layer
JPH0645329A (ja) 高集積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01827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272269B2 (ja) 集積化電子装置を封止するための形態的端部構成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対応する装置
JPH06151456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209276A (ja) 配線形成方法
JP2856489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548527B1 (ko) 금속배선 형성방법
JP2000216239A (ja) 銅内部結線の形成方法
JP3949311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166912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667907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571252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0158905B1 (ko) 반도체소자의 캐패시터 제조방법
JPS62179723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H04280455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H1187492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H0367351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