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1954A - 功能性層合體及使用功能性層合體的功能性透鏡 - Google Patents

功能性層合體及使用功能性層合體的功能性透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1954A
TW201941954A TW108106013A TW108106013A TW201941954A TW 201941954 A TW201941954 A TW 201941954A TW 108106013 A TW108106013 A TW 108106013A TW 108106013 A TW108106013 A TW 108106013A TW 201941954 A TW201941954 A TW 2019419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optical sheet
functional
layer
photochrom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6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3265B (zh
Inventor
森力宏
平連利光
百田潤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德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德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德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1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1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3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32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10Filters, e.g. for facilitating adaptation of the eyes to the dark; Sunglasses
    • G02C7/102Photochromic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 B32B23/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such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such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3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silox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ureth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G02B1/043Contact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3Photochromic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2Ophthalmic lenses having special refractive features achieved by special materials or material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12Polari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33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55 or mor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2202/00Generic optical aspects applicable to one or more of the subgroups of G02C7/00
    • G02C2202/16Laminated or compound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功能性透鏡,其係具有功能性層合體(A)以及合成樹脂層(B)的功能性透鏡,上述功能性層合體(A)在以聚醯胺樹脂等的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與第二光學薄片(Ab)之間具有光致變色特性及/或偏光性的功能性層(Ac),上述合成樹脂層(B)位於功能性層合體(A)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上,並以烯丙基樹脂、聚硫代胺基甲酸酯樹脂的樹脂構成,且該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該第二光學薄片(Ab)與該合成樹脂層(B)之間的接著強度為50N以上。

Description

功能性層合體及使用功能性層合體的功能性透鏡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光致變色特性(photochromic property)及/或偏光性(polarization property)的新穎的功能性層合體以及包含功能性層合體的新穎的功能性透鏡。
近年,於眼鏡透鏡中,具有防眩性的太陽眼鏡的需要正急速地提高。作為該太陽眼鏡的母材,就相較於玻璃製透鏡為輕量及不易破裂之點而言安全性為高,因此使用了塑膠製透鏡。又,對如此般的塑膠製太陽眼鏡係容易賦予各種的功能。例如,藉由含有光致變色化合物或者配置光致變色層,從而可製成能因應周圍的明亮度來改變透過率並調節防眩性的光致變色透鏡。又,藉由配置具有偏光功能的偏光薄膜,故可製成防眩性為提高的偏光透鏡。進而,亦容易製成具有光致變色特性與偏光性之兩者特性的偏光光致變色透鏡。
如此般的塑膠製的光致變色透鏡、偏光透鏡及偏光光致變色透鏡,可以各種的方法來進行製造。可藉由例如下述之方法來製造:在塑膠透鏡的表面上塗佈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的塗佈組成物之方法、或者在塑膠透鏡的材質本身中混合光致變色化合物之方法等。
又,作為不損及成為母材的塑膠材料的特性,並可廉價地賦予光致變色特性及/或偏光性之方法,已研究了使用具有光致變色特性及/或偏光性的功能性層合體之方法。該具有光致變色特性及/或偏光性的功能性層合體係可依據下述般的方法來製造。
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功能性層合體,可如下述般來製造:首先,使光致變色化合物分散於接著性聚胺基甲酸酯樹脂中來形成接著薄片,接下來,將聚碳酸酯樹脂之類的光學薄片層合於該接著薄片上(參考專利文獻10、專利文獻11)。
具有偏光性的功能性層合體,可藉由如下述般來製造:介隔聚胺基甲酸酯等的接著性樹脂,來使以聚乙烯醇構成的偏光薄膜與聚碳酸酯樹脂之類的光學薄片接著。
具有光致變色特性及偏光性的功能性層合體,可藉由如下述般來製造:使光致變色化合物分散於接著性聚胺基甲酸酯樹脂中來形成接著薄片,接下來,在該接著薄片上依序層合以聚乙烯醇構成的偏光薄膜及聚碳酸酯樹脂之類的光學薄片(參考專利文獻12)。
使用上述之類的功能性層合體,來具體製成塑膠製透鏡之方法,已知有藉由射出成型,將透鏡用的熱可塑性樹脂層合於該功能性層合體之方法。依據該方法,由於需要導入射出成型機等,故作為更簡便的方法亦提案了以下之方法。例如,就有利於可容易地製造功能性透鏡之點而言,已知有使用經聚合而成為透鏡用熱硬化性樹脂的單體組成物(以下,有時亦稱為「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之方法。該方法係將該層合體埋設或浸漬於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中後,將該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進行聚合,來製造光致變色透鏡、偏光透鏡或偏光光致變色透鏡之方法。使用該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之方法中,可以相對低溫來製造光致變色透鏡、偏光透鏡或偏光光致變色透鏡。又,由於藉由改變單體的種類,而可對透鏡賦予各種的功能,故採取了眾多的研究(參考專利文獻1~5)。
然而,以往的該等的方法中,就以下之點而言仍有改善的空間。例如,專利文獻1、2及3所記載的方法中具有下述般之情形:成為母材的熱硬化性樹脂層或合成樹脂層,與具有光致變色特性或者偏光性的光學薄片的密著性為不足之情形,及光學薄片與光致變色層(接著薄片)或偏光薄膜的密著性為不足之情形。因此,於光致變色透鏡或偏光透鏡製造後,會有各層剝離之情形。進而,由於所使用的光學薄片的材質而造成耐藥品性為不足,故將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進行聚合來形成熱硬化性樹脂層(作為母材的合成樹脂層)時,會有產生白化或黃變之類的外觀不良之情形。
為了解決如此般的問題,於專利文獻4~9中揭示著使用表面具有塗膜層的光致變色層合體或偏光層合體之方法。該方法中係在該塗膜層上,形成由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的聚合(硬化)物而成的熱硬化性樹脂(合成樹脂層),從而製作光致變色透鏡或偏光透鏡。於該專利文獻4中示例著以聚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構成的塗膜層。於專利文獻5中示例著以聚胺基甲酸酯構成的塗膜層。於專利文獻6中示例著以水溶性聚合物等構成的塗膜層。於專利文獻7中示例著以包含具有(甲基)丙烯醯基的水解性矽化合物的組成物構成的塗膜層。於專利文獻8中示例著以具有聚合性基的胺基甲酸酯脲構成的塗膜層。於專利文獻9中示例著以包含含有丙烯基醚基的化合物的光硬化性組成物等構成塗膜層。
然而,即使是以往的設置塗膜層的光致變色透鏡或偏光透鏡,依照熱硬化性樹脂層(合成樹脂層)或光學薄片的種類,仍有熱硬化性樹脂層(合成樹脂層)與光學薄片的密著性未被改善之情形。若密著性不足的話,特別是光致變色層合體或偏光層合體的端面與熱硬化性樹脂(合成樹脂層)的端面存在於同一面上時,光致變色透鏡或偏光透鏡本身會有發生剝離之虞。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1-23652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5-181426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WO2008/018168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5-215640號公報
[專利文獻5]國際公開第WO2013/132805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12-226026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2012-230317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特開2012-242701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2012-242718號公報
[專利文獻10]國際公開第WO2017/115874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11]日本特開2014-113761號公報
[專利文獻12]國際公開第WO2018/025508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13]日本公開新型昭60-127923號公報
[專利文獻14]日本新型平4-1003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以成為母材的熱可塑性樹脂或者熱硬化性樹脂構成的合成樹脂層與光學薄片的密著性為優異的光致變色透鏡、偏光透鏡或偏光光致變色透鏡。本發明之其他目的,除了前述密著性的特性以外,另提供一種透明性、光致變色特性及/或偏光性為優異的光致變色透鏡、偏光透鏡或偏光光致變色透鏡。本發明之進一步的其他目的係提供一種可更簡單地製造光致變色透鏡、偏光透鏡或偏光光致變色透鏡之方法。
本發明之進一步的其他目的及優點,從以下之說明可明確得知。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對於光致變色透鏡、偏光透鏡或偏光光致變色透鏡的光學薄片的表面狀態進行各種研究,特別是關注於光學薄片之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所連接的外表面的表面狀態來進行研究之結果發現,藉由調整該光學薄片的表面狀態,以提高構成各種透鏡的各層的接著強度,可得到特別是對於來自側面的應力而各層間為具有高接著力的透鏡,進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為如下。
(1). 一種功能性透鏡,其係包含功能性層合體(A)以及合成樹脂層(B)的功能性透鏡,上述功能性層合體(A)包含第一光學薄片(Aa)、第二光學薄片(Ab)及存在於該等2個薄片間的具有光致變色特性及/或偏光性的功能性層(Ac),上述合成樹脂層(B)存在於上述功能性層合體(A)的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至少一個薄片上,
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皆係以選自由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纖維素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環氧樹脂、聚烯烴樹脂、及聚乙烯醇樹脂所成之群組的樹脂構成,
上述合成樹脂層(B)係以選自由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烯丙基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硫代胺基甲酸酯樹脂、聚硫代環氧樹脂及聚碳酸酯樹脂所成之群組的樹脂構成,且
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與合成樹脂層(B)之間的接著強度為50N以上。
本發明係可設為以下之樣態。
(2). 如前述(1)之功能性透鏡,其中,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係以選自由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纖維素樹脂、及聚乙烯醇樹脂所成之群組的樹脂構成,
合成樹脂層(B)係以選自由烯丙基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硫代胺基甲酸酯樹脂及聚硫代環氧樹脂所成之群組的樹脂構成。
(3). 如(1)之功能性透鏡,其中,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係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
功能性層(Ac)係以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及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光致變色接著層(Ac1)構成,
前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前述第二光學薄片(Ab)藉由前述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直接接合而成。
(4). 如(3)之功能性透鏡,其中,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至少一個薄片係具有偏光性的薄片。
尚,於專利文獻13、14中示例著以聚乙烯醇/接著層/光致變色特性層/接著層/聚乙烯醇構成的光致變色層合體。然而,該光致變色層合體中,發揮光致變色特性的層未與聚乙烯醇直接接合,而且與本發明相較下,接著層變多。另外,於專利文獻13、14中未記載進而層合將包含聚合性單體的液狀的組成物進行聚合硬化而成的樹脂層。
(5). 一種功能性層合體,其係包含第一光學薄片(Aa)、第二光學薄片(Ab)及存在於該等2個薄片間的具有光致變色特性及/或偏光性的功能性層(Ac)的功能性層合體(A),
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皆係以選自由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纖維素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環氧樹脂、及聚烯烴樹脂所成之群組的樹脂構成,且
在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至少一個光學薄片的外表面上,存在具有反應性官能基的表面改質區域。
(6). 如前述(5)之功能性層合體,其中,前述表面改質區域的反應性官能基係選自羥基、硫醇基、羧基、胺基、磺酸基、(硫代)異氰酸酯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硫代環氧基及矽烷醇基的官能基。
(7). 如前述(5)或(6)之功能性層合體,其中,前述表面改質區域係藉由包含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的矽烷偶合劑的塗佈組成物來將前述光學薄片的外表面進行處理而成的區域。
(8). 如前述(5)或(6)之功能性層合體,其中,前述表面改質區域的接觸角為10~60°。
(9). 如前述(5)~(8)中任一項之功能性層合體,其中,前述功能性層(Ac)包含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層而成,
前述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層係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及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光致變色接著層(Ac1)。
(10). 如前述(5)~(9)中任一項之功能性層合體,其中,前述功能性層(Ac)中,前述具有偏光性的層係以偏光薄膜(Ac2)構成,
該偏光薄膜(Ac2)的兩表面介隔接著層來與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接合而成。
(11). 如前述(5)~(10)中任一項之功能性層合體,其中,前述功能性層(Ac)係具備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層與具有偏光性的層而成的層,
前述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層係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及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光致變色接著層(Ac1),
該光致變色接著層(Ac1)與第一光學薄片(Aa)接合,且
前述具有偏光性的層係以偏光薄膜(Ac2)構成,
該偏光薄膜(Ac2)的一個的表面與該光致變色接著層(Ac1)接合,
該偏光薄膜(Ac2)的另一個的表面介隔接著層來與第二光學薄片(Ab)接合而成。
(12). 一種功能性層合體,其係包含第一光學薄片(Aa)、第二光學薄片(Ab)及存在於該等2個薄片間的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功能性層(Ac)的功能性層合體(A),
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皆係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
在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至少一個光學薄片的外表面上,存在具有反應性官能基的表面改質區域,前述反應性官能基係選自羥基、硫醇基、羧基、胺基、磺酸基、(硫代)異氰酸酯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硫代環氧基及矽烷醇基,
上述功能性層(Ac)係以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及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光致變色接著層(Ac1)構成,
前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前述第二光學薄片(Ab)藉由前述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直接接合而成。
(13). 如前述(12)之功能性層合體,其中,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至少一個薄片係具有偏光性的薄片。
(14). 一種製造如前述(1)之功能性透鏡之方法,其係將前述(5)~(13)中任一項之功能性層合體(A)埋設於藉由將選自烯丙基、(甲基)丙烯酸、聚胺基甲酸酯、聚胺基甲酸酯脲、聚硫代胺基甲酸酯及聚硫代環氧而成的樹脂進行聚合而得的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中,
之後藉由將該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進行聚合,來將合成樹脂層(B)層合於該功能性層合體(A)上。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功能性透鏡,係具有光致變色特性及/或偏光性的層與在該層上方所形成的合成樹脂層為牢固接合而成者。因此,可使用於各種的用途中。又,本發明的功能性透鏡的功能性層合體(A)與合成樹脂層(B)之間的接著強度為50N以上,密著性為優異,但該功能性層合體(A)為預先以表面改質劑來進行處理時,可得到具有更加優異的密著性的功能性透鏡。
進而,藉由使用本發明的功能性層合體(A),在維持分別的特性之下,可製成密著性為優異的光致變色透鏡、偏光透鏡或偏光光致變色透鏡(功能性透鏡)。因此,本發明的功能性透鏡係具有優異的光致變色特性及/或偏光性,並可長時間使用。
又,本發明的功能性層合體(A)的耐溶劑性為優異。因此,將該功能性層合體(A)埋設(浸漬)於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其係用來形成合成樹脂層(B)者)中來製造功能性透鏡時,可防止光學薄片溶解在該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中。其結果,可製成不產生白濁等的透明的功能性透鏡。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本發明的功能性透鏡為一種功能性透鏡,其係包含功能性層合體(A)以及合成樹脂層(B)的功能性透鏡,上述功能性層合體(A)包含第一光學薄片(Aa)、第二光學薄片(Ab)及存在於該等2個薄片間的具有光致變色特性及/或偏光性的功能性層(Ac),上述合成樹脂層(B)存在於上述功能性層合體(A)的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至少一個薄片上,
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皆係以選自由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纖維素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環氧樹脂、聚烯烴樹脂、及聚乙烯醇樹脂所成之群組的樹脂構成,
上述合成樹脂層(B)係以選自由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烯丙基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硫代胺基甲酸酯樹脂、聚硫代環氧樹脂及聚碳酸酯樹脂所成之群組的樹脂構成,且
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與合成樹脂層(B)之間的接著強度為50N以上。
又,在形成該功能性透鏡之情形中,功能性層合體(A)係包含第一光學薄片(Aa)、第二光學薄片(Ab)及存在於該等2個薄片間的具有光致變色特性及/或偏光性的功能性層(Ac)的功能性層合體(A),
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皆係以選自由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纖維素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環氧樹脂、聚烯烴樹脂、及聚乙烯醇樹脂所成之群組的樹脂構成,且
在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至少一個光學薄片的外表面存在具有反應性官能基的表面改質區域。成為該功能性層合體的構成時,必須製成具有存在於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至少一個薄片上的合成樹脂層(B)。
以下,對於該等依序來進行說明。
(功能性透鏡)
本發明的功能性透鏡,由於後述之功能性層合體(A)、與後述之合成樹脂層(B)之間的接著強度為50N以上而密著力為優異,因此可使用於各種的用途。
本發明中,接著強度係從橫方向(相對於層合方向為直角方向),測定功能性層合體(A)與合成樹脂層(B)之間的接著,並非將功能性層合體(A)與合成樹脂層(B)以上下方向(層合方向)進行剝離的剝離強度。具體而言,功能性層合體(A)與合成樹脂層(B)之間的接著強度係藉由以下之方法所測定得到的值。首先,相對於層合方向為朝直角(垂直)方向來切取出寬20mm、長度30mm的長條狀的試片。使露出於該試片的寬20mm的切取面(橫向面)的功能性層合體(A)的邊界線相對於合成樹脂層(B)的邊界線呈平行之方式,並僅只在功能性層合體(A)與合成樹脂層(B)中任一個的露出面上壓抵相同長度(20mm)的SUS製的金屬板(厚度0.4mm、寬20mm)。又,藉由使用萬能試驗機AGS-500NX((股)島津製作所製),以十字頭速率10mm/min、溫度25℃來進行壓縮試驗,從而來測定接著強度。
因此,本發明的功能性透鏡,即使是施加來自橫方向的應力,仍然牢固地接著。功能性透鏡的接著強度,為了達到更佳效果,以60N以上為較佳,以70N以上為又較佳,以80N以上為更佳,以100N以上為特佳。接著強度的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制,若考量工業上的生產時為300N。如超過300N者,由於通常功能性層合體(A)或合成樹脂層(B)其本身會先斷裂,故測定為困難。
作為本發明的功能性透鏡之製作方法並未受到特別限制,但作為功能性層合體(A),係以使用其外層所配置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至少一個光學薄片(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至少一個光學薄片)的外表面上存在具有反應性官能基的表面改質區域者為較佳。又,藉由將合成樹脂層(B)層合於具有該表面改質區域的外表面上,而可容易地製造。
以下,對於功能性層合體(A)來進行說明。
(功能性層合體(A))
功能性層合體(A)係於第一光學薄片(Aa)與第二光學薄片(Ab)之間具有功能性層(Ac)的層合體。
對於構成功能性層合體(A)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來進行說明。
(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
<原料樹脂之說明>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係使用具有光透過性的薄片。作為原料係使用選自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纖維素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環氧樹脂、聚烯烴樹脂、及聚乙烯醇樹脂的樹脂。該等之中,若考量所得到的功能性透鏡的泛用性及其功能時,以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及纖維素樹脂為較佳,以聚醯胺樹脂為又較佳。又,特別是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材質與合成樹脂層(B)的材質為不同時,可適合採用以下述所詳述之表面改質劑來進行預先處理的功能性層合體(A)。
又,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係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時,具有以下之優點。此情形時,即是不進行任何處理,亦能成為在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表面上具有反應性官能基為羥基的表面改質區域。其結果,可簡略功能性層合體(A)及功能性透鏡的製造步驟。進而,藉由使用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可對該薄片自身賦予偏光性。其結果,可減少功能性層合體(A)及功能性透鏡的層構成。
<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聚醯胺樹脂)>
作為聚醯胺樹脂係可使用市售的樹脂,以聚醯胺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亦可使用市售者。
作為聚醯胺樹脂,例如將ε-己內醯胺、10-胺基癸酸內醯胺、ω-月桂基內醯胺等的ω-胺基羧酸進行縮聚合反應而得到的聚醯胺樹脂,或以二胺與二羧酸的共縮聚合反應而得到的聚醯胺樹脂,進而可適合使用此等的共聚物。
作為以前述共縮聚合反應而得到的聚醯胺樹脂中所使用的二胺,適合使用例如四亞甲基二胺、六亞甲基二胺、1,9-壬二胺、1,12-十二烷二胺、甲基戊二胺等的碳數4~14的脂肪族二胺;二胺基環己烷等的二胺基環烷烴(碳數5~10);雙(4-胺基環己基)甲烷、雙(4-胺基-3-甲基環己基)甲烷、2,2-雙(4’-胺基環己基)丙烷等的雙胺基環烷基(碳數5~10)烷烴(碳數1~6)等的可具有烷基(碳數1~6的烷基,較佳為碳數1~4的烷基,更佳為碳數1~2的烷基)等的取代基的脂環族二胺;p-苯二胺、m-苯二胺等的芳香族二胺等。
作為以前述共縮聚合反應而得到的聚醯胺樹脂中所使用的二羧酸,可適合使用例如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等的碳數4~18的脂肪族二羧酸;環己烷-1,4-二羧酸、環己烷-1,3-二羧酸等的碳數5~10的脂環族二羧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等的芳香族二羧酸等。
其中,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就機械性強度、耐溶劑性(耐藥品性)、透明性之觀點而言,以前述共縮聚合反應而得到的聚醯胺樹脂為可適合來使用。進而,以脂環族聚醯胺樹脂或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為又適合來使用。該脂環族聚醯胺樹脂係將選自脂環族二胺及脂環族二羧酸的至少1種作為構成成分而成的均質或共聚醯胺。又,可以是含有芳香族聚醯胺樹脂等的共聚醯胺。又,該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係二羧酸、二胺中之一者為芳香族化合物,另一者為脂肪族化合物的聚醯胺樹脂。
<適合的脂環族聚醯胺樹脂>
作為較佳的脂環族聚醯胺樹脂,可示例如將脂環族二胺[例如雙(胺基環烷基(碳數5~10)烷烴(碳數1~6),較佳為雙胺基環烷基(碳數6~8)烷烴(碳數1~6),更佳為雙胺基環己基烷烴(碳數1~3)],與脂肪族二羧酸(例如碳數4~18的烷烴二羧酸,較佳為碳數6~16的烷烴二羧酸,更佳為碳數8~14的烷烴二羧酸)作為構成成分而成的樹脂(均質或共聚醯胺)等。作為代表性的脂環族聚醯胺樹脂,可舉出下述式(1)所表示的脂環族聚醯胺。
(式中,G係直接鍵結、伸烷基或伸烯基,R1 及R2 係相同或不同的烷基,m及n係分別為0或1~4的整數,p及q係分別為1以上的整數)。
前述式(1)中,作為G所表示的伸烷基(包含亞烷基),可舉出例如亞甲基、伸乙基、亞乙基、伸丙基、丙烷-1,3-二基、2-亞丙基、伸丁基等的碳數1~6的伸烷基(或亞烷基),較佳為碳數1~4的伸烷基(或亞烷基),更佳為碳數1~3的伸烷基(或亞烷基)。又,作為G所表示的伸烯基,可舉出例如伸乙烯基、伸丙烯基等的碳數2~6的伸烯基,較佳為碳數2~4的伸烯基等。
前述式(1)中之R1 及R2 中,作為烷基可舉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等的碳數1~6的烷基,較佳為碳數1~4的烷基,更佳為碳數1~2的甲基、乙基。
前述式(1)中之m及n係可分別選自0或1~4的整數。通常為0或1~3的整數,較佳為0或1~2的整數,更佳為0或1。又,取代基R1 及R2 的取代位置,通常相對於醯胺基可選自2位、3位、5位、6位,較佳可為2位、6位。
前述式(1)中,p係以4以上為較佳,又較佳為6~20,最佳為8~15。
又,前述式(1)中,q(聚合度)係以5以上為較佳,又較佳為10~800,最佳為50~500。
作為如前述般的脂環族聚醯胺樹脂係可使用市售品。具體而言,可舉出Daicel-Evonik公司製「TROGAMID」(註冊商標)、EMS-GRIVORY公司製「Grilamid」(註冊商標)及「Grilamid TR」(註冊商標)等。又,脂環族聚醯胺樹脂係可單獨或可組合二種以上。因此,以脂環族聚醯胺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可以是以單獨的脂環族聚醯胺樹脂構成者、亦可以是以二種類以上的脂環族聚醯胺樹脂構成者。
該脂環族聚醯胺樹脂的數量平均分子量係例如為6,000~300,000,較佳為10,000~200,000,更佳為15,000~100,000左右。
又,該脂環族聚醯胺樹脂係可具有熱熔融溫度或熔點,熱熔融溫度係例如可為100~300℃,較佳為110~280℃,更佳為130~260℃左右。特別是結晶性,特別是具有微結晶性的脂環族聚醯胺樹脂的熱熔融溫度係例如可為150~300℃,較佳為180~280℃,更佳為210~260℃左右。尚,以脂環族聚醯胺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熱熔融溫度,在對薄片施予配向的狀態下會稍微變高,但以滿足前述範圍為較佳。
該脂環族聚醯胺樹脂,菲卡軟化溫度可為100~200℃,較佳為110~170℃,更佳為130~150℃左右。該菲卡軟化溫度為並測定以脂環族聚醯胺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而得到的值。
該脂環族聚醯胺樹脂,玻璃轉移溫度可為100~200℃,較佳為110~170℃,更佳為125~150℃左右。尚,以脂環族聚醯胺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熱熔融溫度,在對薄片施予配向的狀態下會稍微變高,但以滿足前述範圍為較佳。
<適合的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
作為較佳的半芳香族聚醯胺,可舉出下述式(2)所表示者。
(式中,X及Y之一者為2價的芳香族取代基,另一者為2價的脂肪族取代基,q係1以上的整數)。
前述式(2)中,X及Y之中無論任一者為2價的芳香族取代基,以下述式(3)所表示者為較佳。
(式中,s及t係分別為0以上2以下的整數)。
前述式(2)中,X及Y的脂肪族取代基係伸烷基或伸烯基,例如,碳數1~20的伸烷基,更佳為碳數4~10的伸烷基,或者碳數2~6的伸烯基,較佳以碳數2~4的伸烯基為佳。
前述式(2)中,q(聚合度)係與前述式(1)中者為同義,q(聚合度)係以5以上為較佳,又較佳為10~800,最佳為50~500。
作為又較佳的半芳香族聚醯胺,可舉出例如下述式(4)~(6)所表示者。又,亦可使用下述式(4)~(6)所表示的半芳香族聚醯胺的共聚物。
(式中,Z係表示直接鍵結、伸烷基或伸烯基,q係表示1以上的整數)。
前述式(4)中,作為Z所表示的伸烷基,可舉出例如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等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數1~20的伸烷基,更佳為碳數4~10的伸烷基。又,作為Z所表示的伸烯基,可舉出例如伸乙烯基、伸丙烯基等的碳數2~6的伸烯基,較佳為碳數2~4的伸烯基等。
前述式(4)中,q(聚合度)係與前述式(1)中者為同義,以5以上為較佳,又較佳為10~800,最佳為50~500。
(式中,Z係直接鍵結、伸烷基或伸烯基,q係表示1以上的整數)。
前述式(5)中,作為Z所表示的伸烷基,可舉出例如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等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數1~20的伸烷基,更佳為碳數4~10的伸烷基。又,作為Z所表示的伸烯基,可舉出例如伸乙烯基、伸丙烯基等的碳數2~6的伸烯基,較佳為碳數2~4的伸烯基等。
前述式(5)中,q(聚合度)係與前述式(1)中者為同義,以5以上為較佳,又較佳為10~800,最佳為50~500。
(式中,Z係直接鍵結、伸烷基或伸烯基,q係1以上的整數)。
前述式(6)中,作為Z所表示的伸烷基,可舉出例如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等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數1~20的伸烷基,更佳為碳數4~10的伸烷基。又,作為Z所表示的伸烯基,可舉出例如伸乙烯基、伸丙烯基等的碳數2~6的伸烯基,較佳為碳數2~4的伸烯基等。
前述式(6)中,q(聚合度)係與前述式(1)中者為同義,以5以上為較佳,又較佳為10~800,最佳為50~500。
該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玻璃轉移溫度為100~170℃,較佳為105~150℃。尚,以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玻璃轉移溫度,在對薄片施予配向的狀態下會稍微變高,但以滿足前述範圍為較佳。
本發明中使用的聚醯胺薄片係以將前述脂環族聚醯胺樹脂或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作為主成分為較佳,但在可展現出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亦可包含其他的樹脂。作為其他的樹脂,可示例周知的脂肪族聚醯胺樹脂、芳香族聚醯胺樹脂。
<以聚醯胺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之特徵性部分>
以脂環族聚醯胺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以下亦有時簡稱為「脂環族聚醯胺薄片」),將成為具有高的阿貝係數。因此,藉由使用該脂環族聚醯胺薄片,相較於使用聚碳酸酯(阿貝係數34)之情形時,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體(A)中可效率良好地抑制彩虹色等的顏色不均的產生。本發明中使用的脂環族聚醯胺薄片的阿貝係數係以40~65為較佳,以50~60為又較佳。
又,於製造功能性層合體(A)時,若將該脂環族聚醯胺薄片與後述之偏光薄片組合來使用的話,如同前述般地由於脂肪族聚醯胺樹脂相較於聚碳酸酯樹脂等為具有高的阿貝係數,因此即使是不增大相位差值,通常而言彩虹色的顏色不均的產生為少,或可以高水平來抑制或防止彩虹色的顏色不均之生成。然而,將脂肪族聚醯胺薄片與偏光薄片組合而成的層合體進行彎曲加工或曲面形狀加工時,會有偏光度降低之情形。因此,本發明中使用的脂環族聚醯胺薄片中,係以使用進行單軸延伸加工,並將相位差值設成為100nm以上的值的脂環族聚醯胺薄片為較佳。藉由使用具有如此般的相位差值的脂環族聚醯胺薄片,於與偏光薄片組合而得到的層合體中,亦可抑制彎曲加工時的偏光度的降低。本發明中,將脂環族聚醯胺薄片與偏光薄片組合時,該脂環族聚醯胺薄片的相位差值係以100~10000nm為較佳,以500~6000nm為又較佳,以1000~ 5000nm為更佳。
又,使用前述經單軸延伸的脂環族聚醯胺薄片時,所得到的層合體的兩面之中,只要是使用於層合體的至少一個表面即可。尚,於層合體的另一個表面(亦有時稱為背面)係可以是前述經單軸延伸的脂環族聚醯胺薄片,亦可使用未延伸的脂環族聚醯胺薄片。
<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聚酯樹脂)>
作為聚酯樹脂係可使用市售的樹脂,以聚酯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亦可使用市售者。
作為聚酯樹脂,可舉出例如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等的二羧酸,與乙二醇、丁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等的與二醇的縮聚合物,其中,可適合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此等的共聚物等。
<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纖維素樹脂)>
作為纖維素樹脂係可使用市售的樹脂,以纖維素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亦可使用市售者。
作為纖維素樹脂係可適合使用例如三乙醯纖維素、二乙醯纖維素等的乙醯纖維素、三丙基纖維素、二丙基纖維素等的丙基纖維素等。
<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甲基)丙烯酸樹脂)>
作為(甲基)丙烯酸樹脂係可使用市售的樹脂,以(甲基)丙烯酸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亦可使用市售者。
作為(甲基)丙烯酸樹脂係可適合使用例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單聚合物、或者複數的(甲基)丙烯酸單體的共聚物構成的樹脂。
<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聚胺基甲酸酯(polyurethane)及聚胺基甲酸酯脲(polyurethane urea)樹脂)>
作為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及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係可使用市售的樹脂,以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及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亦可使用市售者。
聚胺基甲酸酯樹脂或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係分子內具有胺基甲酸酯鍵或/及脲鍵的樹脂。具體而言係可使用使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等的二異氰酸酯化合物與聚碳酸酯聚醇、聚酯聚醇等的聚醇化合物進行反應而得到的周知者。進而可適合使用使低分子量的二醇、三醇、二胺、三胺等的鏈增長劑進行反應而得到的聚胺基甲酸酯樹脂或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
<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聚醯亞胺樹脂)>
作為聚醯亞胺樹脂係可使用市售的樹脂,以聚醯亞胺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亦可使用市售者。
作為聚醯亞胺樹脂係可適合使用芳香族四羧酸與芳香族二胺的聚合物。作為芳香族四羧酸,可舉出例如由焦蜜石酸、3,3’,4,4’-聯苯基四羧酸、2,3’,3,4’-聯苯基四羧酸、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2,3,6,7-萘四羧酸、2,2-雙(3,4-二羧基苯基)丙烷、吡啶-2,3,5,6-四羧酸或其酸酐、或者酸二酐、或者其酸的酯化合物或鹵化物所衍生的芳香族四羧酸類。作為芳香族二胺,可舉出例如對苯二胺、間苯二胺、聯苯胺、對二甲苯二胺、4,4’-二胺基二苯基醚、3,4’-二胺基二苯基醚、4,4’-二胺基二苯甲烷、4,4’-二胺基二苯基碸、3,3’-二甲基-4,4’-二胺基二苯甲烷、1,5-二胺基萘、3,3’-二甲氧基聯苯胺、1,4-雙(3-甲基-5-胺基苯基)苯及該等的衍生物。
<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環氧樹脂)>
作為環氧樹脂係可使用市售的樹脂,以環氧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亦可使用市售者。
作為環氧樹脂係可適合使用例如經雙酚A、雙酚F等與環氧氯丙烷的縮合反應而成的樹脂、或其他的多官能環氧樹脂、聯苯基型環氧樹脂等。
<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聚烯烴樹脂)>
作為聚烯烴樹脂係可使用市售的樹脂,以聚烯烴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亦可使用市售者。
作為聚烯烴樹脂,可適合使用例如聚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α-烯烴共聚物及丙烯-α-烯烴共聚物等。

<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聚乙烯醇樹脂)>
使用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時,功能性層(Ac)以包含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層為較佳。又,該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功能性層(Ac)係以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及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光致變色接著層(Ac1)來構成為較佳。又,前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係以藉由該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直接接合為較佳。進而,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中任何一個的光學薄片係以製成具有偏光性的薄片為較佳。
如此般地,藉由使用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從而可減低功能性層合體及功能性透鏡的層構成。其結果,可提高此等的生產性。
本發明中使用的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光學薄片,可舉出以下述之樹脂構成的薄片。該聚乙烯醇樹脂係藉由將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進行皂化從而可得到。該皂化度係通常為85莫耳%以上,較佳為90莫耳%以上,又較佳為99莫耳%以上。作為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例如作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之外,可舉出乙酸乙烯酯和能夠與其聚合的其他單體的共聚物等。作為能夠與乙酸乙烯酯共聚合的其他單體,可舉出不飽和羧酸類、烯烴類、不飽和磺酸類、乙烯基醚類等。
本發明中,聚乙烯醇樹脂的平均聚合度係較佳為100~10000,又較佳為1500~8000,更較佳為2000~ 5000。聚乙烯醇(PVA)樹脂的平均聚合度係可根據JIS K 6726(1994)來求出。
又,前述聚乙烯醇樹脂係其至少其一部分可被改性,例如,可包含以醛類來改性的聚乙烯甲醛、聚乙烯縮醛、聚乙烯丁縮醛等。其中,以使用聚乙烯醇構成的一對薄膜為較佳。
本發明中,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厚度係可適合使用10~ 100μm者。
本發明中,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係可以是未延伸、單軸延伸、或雙軸延伸中任意皆可。作為延伸方向,可舉出未延伸薄膜的機械流向(MD)、與其正交的方向(TD)、與機械流向斜交的方向。於此,所謂未延伸薄片係呈未經延伸的狀態的薄片;所謂單軸延伸薄片係往前述方向中之任一方向來將未延伸薄片進行延伸者。雙軸延伸薄片係往上述之延伸方向中之2個方向來延伸者,可以是同時延伸的同時雙軸延伸薄片,亦可以是往指定的方向延伸後再往其他的方向來延伸的逐次雙軸延伸薄片。雙軸延伸薄片時,通常是往MD、TD來延伸者為較佳。
該等的薄片之中,使用以具有偏光性的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時,以使用往未延伸薄膜的機械流向(MD)來進行單軸延伸的單軸延伸薄片為較佳。
本發明中,使用單軸延伸、或雙軸延伸薄片來作為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時,延伸倍率較佳為2~8倍。特別是使用以具有偏光性的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時,如前述般,較佳為往MD進行單軸延伸而成的薄片(單軸延伸薄片),且其延伸倍率為3~7倍,更佳為4~6倍。進行單軸延伸時,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的延伸係可以一次來進行,亦可分多次來進行。分多次來進行延伸時,只要是乘以各延伸的延伸倍率的總延伸倍率在上述範圍內即可。尚,本發明中,所謂延伸倍率係基於延伸前的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的長度,而未進行延伸的狀態係相當於延伸倍率1倍。
本發明中,以聚乙烯醇系樹脂構成的薄片係不論是未延伸、單軸延伸、或雙軸延伸,較佳為使用硼酸、有機鈦系化合物、有機鋯系化合物、乙二醛、戊二醛等的交聯劑來使聚乙烯醇樹脂進行交聯。其中,以使用硼酸來進行交聯者為又較佳。
本發明中,藉由使用硼酸來將以聚乙烯醇系樹脂構成的薄片進行交聯,從而可使耐藥品性提升。該薄片中之硼酸含量係以1.0~20.0質量%為較佳。該硼酸含量,係將該薄膜溶解在硝酸水溶液中,之後從藉由感應耦合電漿(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PC)發光分析所求得的硼含量經換算而可求出。於下述來詳述,藉由硼酸來進行聚乙烯醇樹脂的交聯,係藉由將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與硼酸水溶液接觸而實施。因此,硼酸含量係由已交聯的薄片中來求出。為了含有所期望的量的硼酸,故預先求出製造條件(薄片的厚度、接觸溫度、接觸時間、接觸速度、硼酸水溶液的濃度、洗淨條件等的條件)與硼酸含量之關係,並根據此來製造即可。
本發明中,該薄片中之硼酸含量若少於1.0質量%時,會有使耐藥品性或耐濕性提升之效果變為降低之傾向。另一方面,該薄片中之硼酸含量若多於20.0質量%時,該薄片的機械強度會降低,故高溫時的尺寸變化會有變大之傾向。因此,該薄片中之硼酸含量係以3.0~18.0質量%為又較佳,以5.0~15.0質量%為更佳。
本發明中,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中係可添加可塑劑、界面活性劑等的添加劑。作為可塑劑,可舉出聚醇及其縮合物等,可舉例如甘油、二甘油、三甘油、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等。可塑劑等的使用量並無特別限制,以該薄膜中設為20質量%以下者為適合。
本發明中,對以聚乙烯醇系脂構成的薄片賦予偏光性時,可無任何限制地使用周知的二色性物質。作為具體的二色性物質可舉出碘或二色性染料。作為二色性染料,可無限制地使用市售的二色性染料,可舉出例如偶氮系、蒽醌系等的染料。具體而言,可舉出Chlorantine Fast Red(C.I.28160)、Congo Red(C.I.22120)、Brilliant Blue B(C.I.24410)、Benzopurpurin(C.I.23500)、Chlorazol Black BH (C.I.22590)、Direct Blue 2B(C.I.22610)、Diamine green (C.I.30295)、Chrysophenine(C.I.24895)、Sirius Yellow(C.I.29000)、Direct Fast Red(C.I.23630)、Acid Black(C.I.20470)、Direct Sky Blue(C.I.24400)、Solophenyl Blue 4GL(C.I.34200)、Direct Copper Blue 2B(C.I.24185)、Nippon Brilliant Violet BKconc (C.I.27885)等。亦可自該等的二色性染料之中,因應目的選擇使用二色以上的色素。尚,括弧內表示Colour Index No.。
本發明中,對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賦予偏光性時,其物性並無特別限制,以視感透過率為10~80%,偏光度為30.0~99.9%為較佳。
本發明中,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係可以是2片皆為相同的薄片,亦可以是不同的薄片。此為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中,所形成的材料、交聯程度、特性、及厚度係可以是相同者,亦可以是不同者。因應分別所使用的用途來進行適當決定即可。
又,本發明中,在所使用的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與下述詳述之「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的接著層(Ac1)」進行直接接合之前,水分量較佳為15質量%以下。特別是藉由將該薄片的水分量設為上述範圍內,下述所詳述之光致變色接著層(Ac1)可適合使用於下述之情形:以包含(I)光致變色化合物、(II)末端非反應性胺基甲酸酯脲樹脂、及(III)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異氰酸酯基的聚異氰酸酯化合物而成的光致變色接著性組成物構成。特別是使用包含前述(III)聚異氰酸酯化合物的光致變色接著性組成物時,在所得到的光致變色層合體中,可減少該層合體的各位置中之接著強度的參差不齊。又,亦可減少該光致變色層合體的每批量中之接著強度的參差不齊。為了更提高該效果,接合前的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的水分量,又較佳設為10質量%以下,更佳設為6質量%以下。尚,水分量的下限值係越低越可穩定地進行生產,故為較佳。其中,若考量該薄片本身的工業性生產時為2質量%左右。該水分量係依下述之實施例所詳述之方來測定得到的值,並與藉由乾燥而未有重量變化的薄膜相較下所求出的水分量。
接下來,對於本發明中所使用的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之代表性製造方法來進行說明。
(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中,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雖無特別限制,但可依以下之方式來製造。亦可直接使用例如市售的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未延伸薄片(以下亦稱為「胚料薄片」),亦可使用依下述之方法進行處理而得的薄片。
本發明中,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係可因應所需藉由對胚料薄片施予選自1)膨潤處理、2)染色處理、3)交聯處理、4)延伸處理、5)洗淨處理、及6)乾燥處理之中的處理來製造對應目標的薄片。
藉由實施1)膨潤處理,從而可洗淨胚料薄片表面的髒污、防黏連劑、可塑劑等。又,藉由使胚料薄片膨潤,從而亦具有抑制後續的2)染色處理中之染色的不均等之效果。1)膨潤處理係可藉由將胚料薄片浸漬於以選自自來水、蒸餾水、離子交換水、純水等的水作為主成分的處理液中來進行。1)膨潤處理的處理溫度係以調整成10~45℃左右者為較佳,浸漬時間係10~300秒鐘左右。1)膨潤處理係可與延伸處理一起進行。此情形時,以將胚料薄片相對於原本的長度來延伸1.2~4倍為較佳,又較佳為1.6~3倍。
2)染色處理係可藉由在溶解有前述二色性物質的染色水溶液中,浸漬已實施1)膨潤處理的胚料薄片,而來進行。作為二色性物質若使用碘時,作為溶解助劑可使用碘化鉀、碘化鋰、碘化鈉、碘化鋅、碘化鋁、碘化鉛、碘化銅、碘化鋇、碘化鈣、碘化錫、碘化鈦等的碘化物等。2)染色處理的處理溫度係以調整成20~50℃左右者為較佳,浸漬時間係以調整成10~300秒鐘左右者為較佳。
3)交聯處理係可藉由在溶解有前述交聯劑的水溶液中,浸漬已實施僅只1)、或1)及2)的處理的胚料薄片,而來進行。3)交聯處理係可與4)延伸處理一起來進行。3)交聯處理係可進行多次。3)交聯處理的處理溫度係以30~80℃為較佳,以35~60℃為又較佳。處理時間係10~500秒鐘。
4)延伸處理係通常藉由施予單軸延伸從而來實施。該延伸處理係可與膨潤處理、染色處理、或/及交聯處理一起來實施。延伸方法係濕潤式延伸方法與乾式延伸方法為皆可採用,但以使用濕潤式延伸方法者為較佳。以濕潤式延伸方法來實施延伸處理時,膨潤處理中及/或施予染色處理後,與交聯處理一起在溶液中進行延伸為一般的。延伸處理係可以多段來進行。濕潤式延伸方法中之處理溫度係以30~80℃為較佳,以35~60℃為又較佳。處理時間係10~500秒鐘。
延伸倍率雖可因應目的而進行適當設定,但如前述般延伸倍率係以2~8倍為較佳,以3~7倍為又較佳,以4~6倍為最佳。該延伸倍率係基於延伸前的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的長度,若在延伸步驟以外的步驟中來實施延伸時,則包含此等的步驟中之延伸所累積的總延伸倍率。
5)洗淨處理係可藉由浸漬於以選自自來水、蒸餾水、離子交換水、純水等的水作為主成分的洗淨液,而來進行。該洗淨液中係因應所需能夠添加並使用前述交聯劑、或前述可塑劑、界面活性劑等的添加劑。洗淨處理的處理溫度係以5~50℃為較佳,處理時間係以5~240秒鐘為較佳。
6)乾燥處理係可因應對於所得到的前述薄片需要的水分量,適當設定乾燥時間與乾燥溫度即可。乾燥溫度係以20~150℃為較佳,乾燥時間係以10~600秒為較佳。進行該乾燥處理,之後以不使水分吸附之方式而在乾燥條件下(已乾燥(極力減低水分)的惰性氣體氛圍下)來進行保存為較佳。更佳的是,為了製造穩定的光致變色層合體,以在使用之前來實施下述之加熱處理為較佳。具體而言,將使用於與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直接接合之前的前述薄片,以40~110℃的範圍內來實施5秒~1800秒左右的加熱處理為較佳。如此般的乾燥・加熱處理中,可將使用之前的該薄片中所包含的水分量調製成2~15質量%。
本發明中,使用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例如,欲單純使其交聯時,只要是實施1)、3)、5)及6)即可;欲使其延伸時,只要是實施1)、4)、5)及6)即可;欲使其延伸之同時進行交聯時,只要是實施1)、3)、4)、5)及6)即可。又,製造具有偏光性的薄片時,只要是實施1)~6)全部的步驟即可。處理步驟的組合並無任何限制,因應目的來進行適當組合即可,因應所需亦能夠組合上述以外之步驟。
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即使是不進行特別的操作,其外表面係亦成為具有羥基(反應性官能基)的表面活性區域。又,本發明中,為了將該表面改質區域的反應性官能基製成羥基以外的基,故亦可以下述所詳述之包含矽烷偶合劑的塗佈組成物來塗佈該外表面。
<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之特性、表面改質區域、其他>
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係分別可以是未延伸薄片、單軸延伸薄片、雙軸延伸薄片中任意的薄片。進而,亦可以是該等薄片的組合。又,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係可以是以相同種類的樹脂構成的薄片,亦可以是以不同種類的樹脂構成的薄片。但,一般而言,較佳為使用以相同種類的樹脂構成的薄片。
本發明中,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係亦可包含各種的添加劑,例如穩定劑(熱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等)、可塑劑、滑劑、填充劑、著色劑、難燃劑、抗靜電劑等。但將光致變色化合物使用在接著性組成物中時,為了不妨礙光致變色化合物的顯色,故較佳為將未調配紫外線吸收劑等的吸收紫外線的添加劑的薄片使用於表面側(將層合體使用於太陽眼鏡等時,則為日光所照射的外側的表面)。
本發明中,作為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適合的厚度係以30~1000μm為較佳,以50~600μm為又較佳,以100~300μm為更佳。又,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亦能夠組合不同的厚度來使用。
本發明中,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係可以是往單軸方向或者雙軸方向經延伸的薄片。作為經延伸時的適合的延伸倍率,單軸方向、及雙軸方向係皆以1.10~7.00倍為較佳,以1.15~6.00倍為又較佳,以1.20~ 5.00倍為更佳。又,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亦能夠組合不同的延伸倍率來使用。
尚,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若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時,延伸倍率、厚度等的物性,較佳如<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聚乙烯醇樹脂)>所說明般之內容。
<表面改質區域>
本發明中,為了將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與合成樹脂層(B)之間的接著強度設為50N以上,較佳為:「在該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該第二光學薄片(Ab)之外表面上,存在具有反應性官能基的表面改質區域」。
該表面改質區域係可藉由下述般來製造:將包含具有反應性官能基的表面改質劑的塗佈組成物,塗佈在該外表面來形成塗佈層。意即,以前述塗佈組成物所處理的前述塗佈層的部分將成為表面改質區域。又,為了可在該外表面形成具有反應性官能基的表面改質區域,藉由對該外表面施予各種的表面處理,從而可形成表面改質區域。以下,將藉由如此般的處理所形成的處理層有時簡稱為「表面改質層」。
尚,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若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時,該薄片等係在外表面具有反應性官能基(羥基)。因此,即使是不進行任何的處理,亦能成為具有表面改質區域。但,即使是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為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時,藉由形成塗佈層、或進行表面處理,亦可形成新的表面改質區域(表面改質層)。
本發明中,表面改質層並無特別限制,藉由採用周知的方法從而可形成於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的外表面上。具體而言,可舉出對於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的外表面採用蝕刻處理之方法及/或將塗佈組成物進行塗佈之方法。尚,所謂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外表面,係指位於功能性層合體(A)的最表面、且為下述所詳述之合成樹脂層(B)直接層合之面。
該表面改質層係具有反應性官能基的層。又,該反應性官能基係以選自羥基、硫醇基、羧基、胺基、磺酸基、(硫代)異氰酸酯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硫代環氧基及矽烷醇基的官能基為較佳。又,該等反應性官能基係可藉由形成表面改質層之方法來適當決定。
尚,該表面改質層所具有的反應性官能基,並非來自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材質,而是藉由蝕刻處理之方法及/或將塗佈組成物進行塗佈,從而新形成的反應性官能基。
<表面改質層之形成方法;蝕刻處理>
作為蝕刻處理之方法係可採用例如使用鹼溶液、或酸溶液等的藥液的化學處理、研磨處理、電暈放電處理、等離子放電處理、UV臭氧處理等的物理性的表面處理之方法。採用蝕刻處理之方法時,並非被新層所層合,而是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的外表面被直接做改質,形成表面改質區域(表面改質層)。
藉由蝕刻處理而在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的外表面所生成的反應性官能基,係能夠依據紅外線分光法(特別是擴散反射法)等以分析來進行確認。
例如,將以聚醯胺樹脂構成的光學薄片的外表面進行電暈放電處理時,在與來自聚醯胺鍵的C=O伸縮振動不同的位置,可確認來自羧基的C=O伸縮振動。據此可確認,醯胺鍵為被切斷,而在以聚醯胺樹脂構成的光學薄片的外表面上生成了作為反應性官能基的羧基與胺基。
又,藉由進行蝕刻處理,雖亦能夠控制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的外表面的接觸角,但就提升與其接合的合成樹脂層(B)的密著性之觀點而言,以將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的外表面的接觸角控制在10~60°為較佳。藉由該外表面的接觸角滿足該範圍內,即使是將後述之合成樹脂層(B)直接接合,亦可製造具有優異密著性的功能性透鏡。為了進一步提高密著性,故該外表面的接觸角係以設成20~50°為又較佳,以設成20~40°為最佳。
即使是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為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時,接觸角係以設成20~50為又較佳,以設成20~40°為最佳。
尚,本發明中之接觸角係使用協和界面科學(股)製DropMaster500(商標註冊),將水滴滴入在薄片樣品表面,測定此時水滴與薄片樣品表面的夾角並作為接觸角。
<表面改質層之形成方法;將塗佈組成物進行塗佈之方法>
作為將塗佈組成物進行塗佈之方法,可採用例如濕氣硬化型聚胺基甲酸酯、聚異氰酸酯-聚酯系的二液型塗佈液、聚異氰酸酯-聚醚系的二液型塗佈液、聚異氰酸酯-聚丙烯酸系的二液型塗佈液、聚異氰酸酯-聚胺基甲酸酯彈性體系的二液型塗佈液、環氧基系塗佈液、環氧基-聚胺基甲酸酯系的二液型塗佈液、丙烯酸系塗佈液、聚酯系塗佈液、聚胺基甲酸酯脲系的一液型塗佈液、水分散性聚胺基甲酸酯系塗佈液、使用矽烷偶合劑的塗佈液等的將塗佈液進行塗佈之方法。藉由使用上述之塗佈液從而所形成的層可製成具有選自羥基、硫醇基、羧基、胺基、磺酸基、(硫代)異氰酸酯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硫代環氧基及矽烷醇基的官能基的層。使用該塗佈組成物時,在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的外表面上係層合有以塗佈組成物所塗佈而成的表面改質層。
上述之塗佈組成物之中,就對於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的外表面的接著性為優異之觀點而言,以使用採用矽烷偶合劑的塗佈液為又較佳,以使用包含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的矽烷偶合劑的塗佈組成物為最佳。
作為本發明之矽烷偶合劑,可舉出例如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β-(3,4-環氧基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シ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醯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三苯氧基矽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三甲基甲氧基矽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矽烷、環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1,2-雙(三甲氧基甲矽烷基)乙烷、n-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丁基三甲氧基矽烷、異丁基三甲氧基矽烷、異丁基三乙氧基矽烷、n-己基三甲氧基矽烷、n-己基三乙氧基矽烷、n-辛基三乙氧基矽烷、n-癸基三甲氧基矽烷、1,6-雙三甲氧基矽烷、3-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雙[3-(二乙氧基甲基甲矽烷基)丙基]碳酸酯、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全氟辛基乙基三乙氧基矽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矽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矽烷、γ-巰基丙基三烷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苯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三乙氧基甲矽烷基-N-(1,3-二甲基-亞丁基)丙胺、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p-苯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3-異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及該等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水解者或一部分縮合者等。
該等之中,就提升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的外表面與合成樹脂層(B)的接著強度之觀點而言,以使用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的矽烷偶合劑為較佳,例如,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醯氧基矽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矽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矽烷為較佳。
本發明中,使用矽烷偶合劑的塗佈液中,可添加為了促進矽烷偶合劑的水解而使用的水(該水係可以酸水溶液的形式來進行添加)、乙醯丙酮錯合物、過氯酸鹽等的硬化觸媒、用來調整塗覆性等的周知的有機溶劑(例如甲醇、丙醇、t-丁醇、乙醯丙酮等),進而亦可添加界面活性劑等來使用。雖並無特別限制,但塗佈組成物(塗佈液)係相對於矽烷偶合劑100質量份,以使用前述有機溶劑為100~2000質量份,前述硬化觸媒為0.1~3.0質量份,水(亦可以是酸水溶液)為10~100質量份、界面活性劑為0.05~1.00質量份者為較佳。
本發明中,以使用矽烷偶合劑的塗佈液來進行塗佈之方法,較佳為採用以下之方法。首先,在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的外表面,塗覆(塗佈)前述塗佈組成物(塗佈液)。接下來,以30~120℃的溫度來進行5分鐘~3小時左右的乾燥及硬化為佳。其中,藉由以35~70℃的溫度來進行5分鐘~60分鐘的乾燥及硬化,從而可更加使密著性提升。該理由雖未確定,但推測是由於在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的外表面上殘留反應性官能基之同時,進而使形成合成樹脂層(B)的成分不易滲透至使用矽烷偶合劑的塗佈層(表面改質層)中,因而密著性為提升。
又,使用塗佈組成物時,表面改質層的厚度並未特別限制,為了發揮優異的效果及考量生產性時,以設為0.1~2.0μm為較佳。
使用塗佈組成物時的表面改質層,接觸角係可以變成10~60°,亦可以超出該範圍者。特別是使用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的矽烷偶合劑時,接觸角亦可以是超過60°者。此情形時,認為提高接著強度的效果係自由基聚合性基所起之作用。尚,當然地,即使是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為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時,亦可以塗佈塗佈組成物來形成表面改質層。
<將表面改質層形成於光學薄片上之時期>
在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外表面上形成表面改質層時,只要使用在形成有合成樹脂層(B)之面為已預先形成表面改質層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則可製造功能性層合體(A)。又,於製造功能性層合體(A)的前驅物(表面上未形成表面改質層者)後,在形成合成樹脂層(B)之前,依前述之方法對該合成樹脂層(B)所層合之功能性層合體(A)的最表面上來賦予表面改質層亦可。
接下來,對於本發明的功能性層(Ac)來進行說明。
(功能性層(Ac))
本發明中之功能性層(Ac)為賦予防眩性的功能等者。雖並無特別限制,以具有光致變色特性、偏光性或此等兩者的特性(光致變色特性及偏光性)的層為適合。首先,對於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層來進行說明。
(功能性層(Ac);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層)
本發明中,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層(以下亦有時簡稱為「光致變色層」)係可以周知的方法來形成。其中,為了使第一光學薄片(Aa)與第二光學薄片(Ab)及因應所需而存在於該第一光學薄片(Aa)與第二光學薄片(Ab)之間的偏光層等充分地接合,故該光致變色層係以製成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及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光致變色接著層(Ac1)(以下亦有時簡稱為「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為較佳。
(功能性層(Ac);光致變色接著層(Ac1))
本發明中,形成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的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可以是熱硬化性聚胺基甲酸酯脲或熱可塑性聚胺基甲酸酯脲。其中,就光致變色特性及接著性之觀點而言,以將一部分高分子量化的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使用於接著層為較佳。
(光致變色接著層(Ac1);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
該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係可以周知的方法來製造。其中,以由聚異氰酸酯化合物、聚醇化合物及鏈增長劑所合成的聚合物為較佳。以下,對於該等各成分來進行說明。
(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異氰酸酯化合物)
作為該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中所使用的聚異氰酸酯化合物,就耐候性之觀點而言,以使用脂肪族聚異氰酸酯化合物或脂環式聚異氰酸酯化合物為較佳。具體而言,可舉出四亞甲基-1,4-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1,6-二異氰酸酯、八亞甲基-1,8-二異氰酸酯、2,2,4-三甲基己烷-1,6-二異氰酸酯等的脂肪族聚異氰酸酯化合物、環己烷-1,3-二異氰酸酯、環己烷-1,4-二異氰酸酯、2,4-甲基環己基二異氰酸酯、2,6-甲基環己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降莰烯二異氰酸酯、4,4’-亞甲基雙(環己基異氰酸酯)的異構物混合物、六氫甲苯-2,4-二異氰酸酯、六氫甲苯-2,6-二異氰酸酯、六氫伸苯基-1,3-二異氰酸酯、六氫伸苯基-1,4-二異氰酸酯等的脂環式聚異氰酸酯化合物,特別是以使用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降莰烯二異氰酸酯為較佳。
(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醇化合物)
作為該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中所使用的聚醇化合物,可使用聚醚聚醇、聚碳酸酯聚醇、聚己內酯聚醇、聚酯聚醇等的聚醇化合物。其中,就耐熱性、密著性、耐候性、耐水解性等的觀點而言,以使用聚碳酸酯聚醇、聚己內酯聚醇為較佳。該聚醇化合物的數量平均分子量係以400~3000為較佳。其中,就所得到的聚胺基甲酸酯接著層的耐熱性、光致變色特性(顯色濃度、退色速度、耐候性等)、特別是光致變色化合物的耐候性之觀點而言,數量平均分子量係以400~2500為較佳,以400~1500為又較佳。
(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鏈增長劑)
作為該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中所使用的鏈增長劑係分子內具有2個以上能夠與異氰酸酯基反應的官能基之分子量50~300的化合物。具體而言係可使用二胺化合物、三胺化合物、胺基醇化合物、胺基羧酸化合物、胺基硫醇化合物、二醇化合物及三醇化合物。特別是就密著性、耐熱性及光致變色特性之觀點而言,以使用異佛爾酮二胺、乙二胺、哌嗪、雙-(4-胺基環己基)甲烷、降莰烯二胺、N,N’-二乙基乙二胺、N-乙基乙二胺等的二胺化合物為較佳。
(構成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其他成分)
由上述之聚異氰酸酯化合物、聚醇化合物及鏈增長劑所得的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末端,可以是異氰酸酯基,或亦可以是將該異氰酸酯基藉由反應終止劑來進行封端。該反應終止劑係可使用具有1個能夠與異氰酸酯基反應的基,與其他可發揮各種功能的基之構造的化合物。具體而言,可將4-胺基-1,2,2,6,6-五甲基哌啶之類的具有與異氰酸酯基反應的基的化合物使用來作為反應終止劑。其中,以使用利用該反應終止劑來終止末端的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為較佳。
(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之適合的特性及製造方法)
該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係可使用前述成分,並以周知的方法來製造。具體而言係可採用一次法(oneshot method)或預聚物法。例如,使聚異氰酸酯化合物與聚醇化合物反應,接下來,再使鏈增長劑反應,因應所需可採用使反應終止劑反應之方法。該等成分之反應條件係可採用周知的條件。精製方法等亦可採用周知的方法。
以如此般之方式所得到的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以凝膠滲透層析法(GPC)所測定的數量平均分子量為5千~10萬,又較佳為8千~5萬,特佳為1萬~4萬的範圍內為佳。又,脲鍵部分,以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每1g中包含有0.02~0.10g為較佳。如此般的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具體而言以使用日本特開2012-167245號、國際公開WO2012/ 018070號說明書、日本特開2012-207198號公報、日本特開2012-052091號公報、日本特開2016-147922號公報等所記載的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為較佳。
以如此般之方式所得到的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係與以下所說明的光致變色化合物來進行混合,從而形成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的光致變色接著層(Ac1)。此時,為了調節黏度,可使用四氫呋喃、二乙基酮、t-丁醇、異丙醇、丙二醇單甲基醚等的有機溶劑。
(光致變色接著層(Ac1)之適合的調配成分)
本發明中,為了使前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進而為了使與後述之偏光薄膜(Ac2)的密著性更加穩定,該光致變色層較佳為調配下述中所詳述的聚異氰酸酯化合物(I)(以下亦有時簡稱為「(I)成分」)來形成。即,光致變色接著層(Ac1)較佳為以包含前述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該聚異氰酸酯化合物及光致變色化合物的組成物來形成。
作為該聚異氰酸酯化合物(I),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中已說明的前述之聚異氰酸酯化合物,可無任何限制地使用。其中,特別是以特定量來包含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異氰酸酯基、且具有鍵結於2級碳的異氰酸酯基的聚異氰酸酯化合物(I1)(以下亦有時簡稱為「(I1)成分」)及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異氰酸酯基、且分子內的碳數為4~40的前述(I1)成分以外的聚異氰酸酯化合物(I2)(以下亦有時簡稱為「(I2)成分」)為較佳。
將前述(I1)成分具體地來示例時,可舉出4,4’-亞甲基雙(環己基異氰酸酯)的異構物混合物、環丁烷-1,3-二異氰酸酯、環己烷-1,3-二異氰酸酯、環己烷-1,4-二異氰酸酯、六氫甲苯-2,4-二異氰酸酯、六氫甲苯-2,6-二異氰酸酯、六氫伸苯基-1,3-二異氰酸酯、六氫伸苯基-1,4-二異氰酸酯及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的三聚體(異氰脲酸酯化合物)等。該等係可單獨來使用、亦可併用2種類以上。其中,以使用4,4’-亞甲基雙(環己基異氰酸酯)的異構物混合物為較佳。
將前述(I2)成分具體地來示例時,可舉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的縮二脲化合物、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的異氰脲酸酯化合物、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的加成物化合物等。該等係可單獨來使用、亦可併用2種類以上。其中,以使用選自由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的縮二脲化合物及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的異氰脲酸酯化合物所成之群組的聚異氰酸酯化合物為較佳。
本發明中,(I)成分的調配比例,就所得到的接著層的接著性及耐熱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接著樹脂成分100質量份以4.0~20質量份為較佳。藉由(I)成分的調配量滿足該範圍內,故所得到的接著層則發揮優異的效果。上述調配量若過少時,無法得到充分的接著性及耐熱性的提升效果。又,若過多時,會有引起接著層的白濁、接著性的降低等之傾向。認為該(I)成分係與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脲鍵部產生作用,從而可將該樹脂高分子量化。尚,前述調配量若使用(I1)成分及(I2)成分之兩者時,將此等的合計量作為基準。(I1)成分與(I2)成分的質量比,因應所接著的目標物來適當決定即可。其中,將以聚醯胺樹脂構成的光學薄片進行接合的話,前述(I1)成分設為100質量份時,以包含前述(I2)成分10~500質量份為較佳,進而以包含10~250質量份為較佳。藉由滿足該調配,特別是可提高以脂環族聚醯胺樹脂構成的光學薄片的密著性。
(光致變色接著層;光致變色化合物)
接下來,對於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層中所包含的光致變色化合物來進行說明。
作為本發明中所使用的光致變色化合物,可無任何限制地使用苯并哌喃化合物、俘精醯亞胺化合物、螺噁嗪化合物、螺吡喃化合物等的周知的光致變色化合物。該等係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類以上。
作為上述之俘精醯亞胺化合物、螺噁嗪化合物、螺吡喃化合物及苯并哌喃化合物,可舉出例如日本特開平2-28154號公報、日本特開昭62-288830號公報、WO94/22850號說明書、WO96/14596號說明書等所記載的化合物。
該等的光致變色化合物之中,就顯色濃度、初期著色、耐久性、退色速度等的光致變色特性之觀點而言,以使用具有二茚并(2,1-f)萘(1,2-b)吡喃骨架的苯并哌喃化合物1種類以上為又較佳。該等苯并哌喃化合物之中,其分子量為540以上的化合物係於顯色濃度及退色速度為特別優異,因此更加適合。
又,作為本發明之光致變色化合物,即使是含有分子量為300以上的聚矽氧烷鏈、聚氧伸烷基鏈等的分子鏈來作為取代基者,亦為特別限制,可從周知的化合物之中適當選擇任意者來使用。作為如此般的光致變色化合物,可使用例如國際公開第WO2000/015630號、國際公開第WO2004/041961號、國際公開第WO2005/105874號、國際公開第WO2005/105875號、國際公開第WO2006/ 022825號、國際公開第WO2009/146509號、國際公開第WO2010/20770號、國際公開第WO2012/121414號、國際公開第WO2012/149599號、國際公開第WO2012/162725號、國際公開第WO2012/176918號、國際公開第WO2013/078086號等所記載之具有如前述般的分子鏈的光致變色化合物。
本發明中,若具體來示例可特別適合使用的光致變色化合物時,可舉出以下者。
本發明中,光致變色化合物的調配量,就光致變色特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形成光致變色層的樹脂成分(接著性樹脂成分)100質量份,以設為0.1~20.0質量份為較佳。上述調配量若過少時,會有無法得到充分的顯色濃度或耐久性之傾向。另一方面,若過多時,雖然也會因光致變色化合物的種類而有所不同,不僅是在光致變色組成物中變得難以溶解,而會有組成物的均勻性降低之傾向,且亦會有接著力(密著力)降低之傾向。以維持顯色濃度或耐久性之類的光致變色特性狀態下,為了充分保持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等的接著性,故光致變色化合物的添加量係相對於接著性樹脂的樹脂成分合計量100質量份,以設為0.5~10.0質量份為又較佳,以設為1.0~ 7.0質量份為更佳。
本發明中,作為功能性層(Ac)若使用光致變色層(包含接著層)時,其厚度雖未受特別限制,但以設為1~100μm為較佳,以設為20~50μm為又較佳。藉由滿足該範圍,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體(A)及功能性透鏡將可發揮優異的光致變色特性。
又,本發明中,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若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時,特徵在於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係藉由前述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直接接合而成。
藉由如上述般的構成,以形成光致變色層(特別是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為較佳。接下來,對於具有偏光性的層來進行說明。
(功能性層(Ac);具有偏光性的層)
本發明中,功能性層(Ac)為亦可具有偏光性的層。形成具有偏光性的層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利用市售的偏光薄膜。
偏光薄膜(Ac2)的厚度係以10~100μm為較佳,進而以20~100μm為佳。偏光薄膜係藉由碘或二色性染料等的二色性物質所染色的聚乙烯醇樹脂被延伸而成者。關於該聚乙烯醇樹脂,可使用<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聚乙烯醇樹脂)>中已說明者。又,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若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時,亦可將至少一個的光學薄片作為該偏光薄膜(Ac2)。
本發明中,使用偏光薄膜時,較佳如下:將包含光致變色接著層(Ac1)中已說明的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及前述(I)成分的接著性組成物構成的接著層,配置在該偏光薄膜的兩面上。藉由作為如此般的樣態,從而可將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偏光薄膜、與其他的光學薄片(第一光學薄片(Aa)、或與第二光學薄片(Ab))牢固地接合在該接著層上。
由上述之情形可明白,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係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若將任何一個的光學薄片作為偏光薄膜時,不需要接合其他素材的光學薄片。因此,此情形時,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一個亦可以是偏光薄膜)係可藉由光致變色接著層(Ac1)來直接接合。
又,包含該二色性染料的偏光薄膜,雖並無特別限制,但若使用本發明之接著性樹脂時,即使是視感透過率為10~60%,偏光度為70.0~99.9的該偏光薄膜,亦可牢固地接合。
(偏光薄膜之其他的樣態、處理方法)
該偏光薄膜,為了提高其功能、接著性,亦可以是在兩面層合三乙酸纖維素薄膜者。該三乙酸纖維素薄膜,其厚度係以20~200μm為較佳,以20~100μm為又較佳。但,層合該三乙酸纖維素薄膜時,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係以聚乙烯醇樹脂以外的材質構成為較佳。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若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時,不需要設置該三乙酸纖維素薄膜。
又,該偏光薄膜,為了調整偏光薄膜中所包含的水分量、或偏光薄片的尺寸穩定性,故於製作本發明之層合體前,亦可使用以40~100℃的範圍內實施5秒鐘~30分鐘左右的加熱處理者。
<使用偏光薄膜(Ac2)時的適合的樣態 接著層等的層合>
本發明中,作為功能性層合體(A)若使用前述偏光薄膜(Ac2)時,在前述偏光薄膜(Ac2)的兩表面上形成接著層,並藉由接合該接著層、第一光學薄片(Aa)與第二光學薄片(Ab),從而可製成該偏光薄膜(Ac2)的兩表面介隔接著層來與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接合而成的功能性層合體(A)。
又,藉由在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表面設置接著層、並以該接著層來夾住前述偏光薄膜(Ac2)之方式時,從而可製作該偏光薄膜(Ac2)的兩表面介隔接著層來與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接合而成的功能性層合體(A)。
存在於偏光薄膜(Ac2)上的該接著層並無特別限制,但較佳為以包含光致變色接著層(Ac1)中已說明的前述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及(I)成分的接著性組成物構成。更具體而言,相對於前述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100質量份,以包含4.0~20質量份的(I)成分為較佳。又,前述(I)成分係將前述(I1)成分設為100質量份時,以包含前述(I2)成分10~500質量份為較佳,進而以包含10~250質量份為佳。藉由使用以滿足如此般的組成的接著性組成物構成的接著層,從而可進一步提高密著性。
本發明中,存在於偏光薄膜的兩表面的接著層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制,但以1~100μm為較佳,以5~50μm為又較佳。
又,上述之說明為偏光薄膜(Ac2)的兩面介隔接著層來與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接合之情形,但若進而設置光致變色接著層(Ac1)時,可採用以下之對應。即,亦可製成依序層合第一光學薄片(Aa)/光致變色接著層(Ac1)/偏光薄膜(Ac2)/接著層/第二光學薄片(Ab)而成的功能性層合體(A)。又,在光致變色接著層(Ac1)與偏光薄膜(Ac2)之間亦可設置接著層。但,偏光薄膜(Ac2)若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時,該接著層為不需要。
又,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若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時,亦可具有偏光性,並以依序層合聚乙烯醇第一光學薄片(Aa)/光致變色接著層(Ac1)/偏光薄膜(Ac)(具有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偏光性的第二光學薄片)為較佳。
(功能性層(Ac);其他的添加劑)
本發明中,功能性層(Ac)中除了賦予光致變色特性及偏光性的成分以外,亦可調配界面活性劑、受阻胺光穩定劑、受阻酚抗氧化劑、酚系自由基補足劑、硫磺系抗氧化劑、磷系抗氧化劑、紫外線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脱模劑、著色防止劑、抗靜電劑、螢光染料、染料、顏料、香料、可塑劑等的添加劑。作為該等添加劑可無任何限制地使用周知的化合物,該等係亦可混合2種以上來使用。該等添加劑係亦可調配至光致變色層中,亦可調配至偏光薄膜中,或亦可調配至接著層中。上述添加劑的添加量,可在不妨礙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來進行調配。具體而言,相對於形成各層的構成成分(例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100質量份,添加劑的合計量以設成0.001~10質量份的範圍為較佳。
添加劑之中,在550~600nm的範圍內具有吸收波峰的色素,就提升防眩性之觀點而言為有用,故作為該色素,可舉出硝系化合物、偶氮系化合物、蒽醌系化合物、陰丹士林(indanthrene)系化合物、卟啉(porphyrin)系化合物、稀土類金屬化合物等。其中,就兼具防眩性與辨識性之觀點而言,以卟啉系化合物、稀土類金屬化合物為較佳。進而,對於塑膠材料中的分散穩定性之觀點而言,以卟啉系化合物為最佳。
作為該稀土類金屬化合物,可舉出水合羥基(1-苯基1,3-丁二酮酸)釹、水合羥基(菲基苯基酮酸)釹、水合羥基(1-苯基-2-甲基-1,3-丁二酮酸)釹、水合羥基(1-噻吩基-1,3-丁二酮酸)釹、水合羥基(1-苯基1,3-丁二酮酸)鉺、水合羥基(1-苯基1,3-丁二酮酸)鈥等的錯合物。
作為該卟啉系化合物係在卟啉骨架中可具有各種的取代基的化合物,可適合使用例如日本特開平5-194616號公報、日本特開平5-195446號公報、日本特開2003-105218號公報、日本特開2008-134618號公報、日本特開2013-61653號公報、日本特開2015-180942號公報、國際公開第WO2012/020570號說明書、日本國專利第5626081號、日本國專利第5619472號、日本國專利第5778109號等所記載之化合物。
如上述般的添加劑、色素並無特別限制,但以被調配至光致變色接著層(Ac1)中為較佳。
<功能性層(Ac)之適合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中,功能性層(Ac)為了將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接合,故以成為接著層為較佳。具體而言較佳為製成如下述般的功能性層(Ac):具備用來將前述光致變色接著層(Ac1)、偏光薄膜(Ac2)接著的接著層的層合體及將此等層合而成者。接下來,對於用來將該等光致變色接著層(Ac1)、偏光薄膜(Ac2)接著的接著層之製造方法來進行說明。
本發明中,用來將光致變色接著層(Ac1)及偏光薄膜(Ac2)接著的接著層,較佳由包含前述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及因應所需而調配的前述(I)成分,及進而的其他的添加成分而成的接著性組成物來形成。混合各成分的順序並無特別限制。以下之說明中,由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的接著性組成物所形成的接著層係光致變色接著層(Ac1)。又,由不包含該光致變色化合物的接著性組成物所形成的接著層,係相當於用來將偏光薄膜(Ac2)接著的接著層。
本發明中,作為接著性組成物若不使用有機溶劑時,亦能夠將各成分熔融混練來作為接著性組成物並進行顆粒化,亦能夠直接進行薄片成型(此情形時,薄片直接成為接著層)。又,使用有機溶劑時,藉由將各成分溶解在有機溶劑中,從而可得到接著性組成物。
<以接著性組成物構成的接著層及該接著層之形成方法>
接下來,將藉由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的接著性組成物所形成的接著層(光致變色接著層(Ac1))來將第一光學薄片(Aa)與第二光學薄片(Ab)接合之情形作為例子,進行說明。
藉由以下之方法,可製造介隔光致變色接著層(Ac1)來將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接合而成的功能性層合體(A)。例如,混練接著性組成物(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暫時製作成為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的呈均勻狀態的接著性薄片後,將該接著性薄片配置於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之間,藉由壓接該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彼此,從而可製造介隔接著層(光致變色接著層(Ac1))來將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接合而成的功能性層合體(A)。
又,使用包含有機溶劑的接著性組成物(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時,藉由在第一光學薄片(Aa)上暫時塗佈接著性組成物(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來形成塗佈層,從該塗佈層中去除有機溶劑來製成接著層(光致變色接著層(Ac1)),在該接著層(光致變色接著層(Ac1))上配置第二光學薄片(Ab)並壓接,從而亦可得到功能性層合體(A)。
製造功能性層合體(A)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其中,為了得到平滑性為優異的層合體,故以採用以下之方法為較佳。具體而言,首先在平滑的基材上暫時塗佈包含有機溶劑的接著性組成物(光致變色接著層(Ac1))來形成塗佈層。
接下來,從該塗佈層中去除有機溶劑,準備至少成為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的接著性薄片。此時,用來去除有機溶劑的乾燥係以在室溫(23℃)以上100℃以下的溫度來實施為較佳。
進而,在欲接合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之間,介隔成為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的該接著性薄片,藉由將該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接合,從而可製造具有接著層((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的功能性層合體(A)。欲接合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若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時,依該層合順序可得到充分牢固的功能性層合體(A)。
本發明中,為了使所得的功能性層合體(A)的密著性更加牢固且穩定化,又較佳為在接著層((光致變色接著層(Ac1))中採用前述胺基甲酸酯脲樹脂及(I)成分,並依以下之程序來進行處理。具體而言,以成為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的接著性薄片來接合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將剛接合而成的功能性層合薄片在20℃以上60℃以下的溫度靜置4小時,並進行脫氣為較佳。靜置的時間之上限,可視功能性層合薄片的狀態來做決定即可,但若為50小時則已足夠。又,於靜置時,能夠在常壓下來靜置,亦能夠在真空下來靜置(以下,有時將該步驟亦稱為脫氣步驟)。
接下來,以將該靜置的功能性層合薄片預先在60℃以上130℃以下的溫度下,放置30分鐘以上3小時以下為較佳(以下有時亦稱為加熱步驟)。藉由實施該加熱處理,認為在成為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的接著性薄片與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之界面,該接著性薄片會軟化・熔融,而提高了密著性。另外,認為(I)成分的異氰酸酯基的一部分係被供於反應者。其結果,認為該異氰酸酯基鍵結於接著層中的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胺基甲酸酯鍵或脲鍵,而推進了脲甲酸酯(allophanate)鍵或縮二脲鍵之形成。又,進行該加熱處理而得到的功能性層合薄片,其狀態將變得非常穩定。
接下來,以加熱步驟來進行處理後的功能性層合薄片,較佳為在室溫(23℃)以上100℃以下的溫度範圍及30~100%RH的濕度下來進行加濕處理(以下該步驟有時亦稱為加濕步驟)。藉由實施該加濕處理,在完成藉由(I)成分產生之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彼此的交聯構造之同時,可使存在於功能性層合薄片中的來自(I)成分的異氰酸酯基完全消失,從而能使接著性更穩定化。
進而較佳為,對於加濕步驟後的功能性層合薄片,藉由在常壓下、或者真空下,於40℃以上130℃以下的溫度範圍來靜置,從而去除存在於功能性層合薄片中之過量的水分(以下將該步驟有時亦稱為水分去除步驟)。據此,以將功能性薄片作為功能性層合體(A)為較佳。
如同上述般,本發明中製造功能性層合體(A)時,係於製作介隔接著性薄片((光致變色接著層(Ac1))來壓著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並接合的功能性層合薄片後,為了使接著性薄片成為完全的接著層,故以依前述1)脫氣步驟、2)加熱步驟、3)加濕步驟處理及4)水分去除步驟之順序來實施後處理為較佳。
尚,上述之方法係介隔光致變色接著層(Ac1)來接合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功能性層合體(A)之製造方法。將如上述般的條件作為參考,亦可製作用來接著偏光薄膜(Ac2)的接著層。例如,利用上述條件在偏光薄膜(Ac2)的兩面,較佳為形成以包含前述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及前述(I)成分的接著性組成物構成的接著層。又,藉由將兩面具有該接著層的偏光薄膜(Ac2)介隔接著層,來與第一光學薄片(Aa)和第二光學薄片(Ab)接合,從而可製造功能性層合體(A)。又,在第一光學薄片(Aa)與第二光學薄片(Ab)的表面上層合該接著層,亦可使該接著層與偏光薄膜(Ac2)接合。又,該功能性層合體(A)係因應所需將前述光致變色接著層(Ac1)配置在第一光學薄片(Aa)與第二光學薄片(Ab)之間,可製造以第一光學薄片(Aa)/光致變色接著層(Ac1)/偏光薄膜(Ac2)/接著層/第二光學薄片(Ab)構成的功能性層合體(A)。如上述般時,偏光薄膜(Ac2)係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故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係以聚乙烯醇樹脂以外的材質構成為較佳。
上述之方法中,使用形成合成樹脂層(B)的面上具有表面改質層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時,直接成為本發明的功能性層合體(A)。在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上未形成表面改質層時,係藉由根據上述之方法來製造功能性層合體(A)的前驅物,在形成該前驅物的合成樹脂層(B)的面上形成表面改質層,從而可製成功能性層合體(A)。
接下來,對於功能性層合體(A)之適合的層構成及其製造方法來進行說明。
(功能性層合體(A)之適合的層構成及其製造方法>
圖1~圖3中表示本發明之適合的功能性層合體(A)1的層合構造。
<圖1之說明>
圖1係使用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的接著性組成物之情形時的一例。以第一光學薄片(Aa)2、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接著層(光致變色接著層(Ac1))3、第二光學薄片(Ab)4構成的功能性層合體(A)1。第一光學薄片(Aa)2的外表面 7及第二光學薄片(Ab)4的外表面7’之至少一個表面為形成改質區域9,於該表面改質區域9上形成有合成樹脂層(B)8。尚,圖1中未明確記載表面改質區域9。
圖1所記載之功能性層合體(A)1係依以下之方法來製造為較佳。首先,將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有機溶劑、前述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因應所需而調配的前述(I)成分及其他的添加劑的接著性組成物塗佈在平滑的基材上。接下來,去除有機溶劑,製作成為光致變色接著層(Ac1)3的具有平滑表面的接著性薄片。接下來,一邊在對向的第一光學薄片(Aa)2及第二光學薄片(Ab)4之間配置該接著性薄片,一邊從該第一光學薄片(Aa)2及第二光學薄片(Ab)4的外表面利用層合輥來壓接兩者的薄片。藉由如此,接著性薄片成為接著層3(光致變色接著層(Ac1)),而可製造圖1所表示的層構造之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功能性層合體(A)1。尚,此情形時,在光致變色接著層(Ac1)3、與該第一光學薄片(Aa)2及第二光學薄片(Ab)4之間,亦可形成不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接著層3’(但,並未圖示)。
其中,若具有如圖1般的層構成時,以成為以下之組合為較佳。即,第一光學薄片(Aa) 2及第二光學薄片(Ab)4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該等光學薄片係藉由光致變色接著層(Ac1)3來直接接合。第一光學薄片(Aa) 2及第二光學薄片(Ab)4係可以是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偏光薄膜(Ac)。又,作為較佳的樣態,係第一光學薄片(Aa)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第二光學薄片(Ab)則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偏光薄膜(Ac2)(參考圖5)。
<使用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功能性層合體(A)時的適合的操作方法>
使用第一光學薄片(Aa)2及第二光學薄片(Ab)4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且此等光學薄片彼此藉由光致變色接著層(Ac1)3接合而成的功能性層合體(A)1(例如圖5的功能性層合體(A))時,於調整功能性層合體(A)1的水分量後,以形成下述所詳述之合成樹脂層(B)8來製成功能性透鏡6為較佳。即,此時,將功能性層合體(A)1的水分量設為0.00~ 0.20質量%後,以形成合成樹脂層(B)8為較佳。圖6中表示使用圖5的功能性層合體(A)1所得到的功能性透鏡6。
認為該水分主要是功能性層合體(A)1中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光學薄片中所包含的。因所使用的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而給予存在於功能性層合體(A)1的表面的水分量帶來影響,而會有氣泡等的不良產生之情形。因此,特別是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光學薄片上,直接形成有合成樹脂層(B)8時,可發揮滿足前述水分量之效果。因此,功能性層合體(A)1的水分量係以設為0.00~0.20質量%為較佳。該水分量係進而以0.00~0.15質量%為較佳,若考量功能性層合體(A)1本身的生產性時,以0.00~0.10質量%為又較佳。尚,該水分量係依下述之實施例所詳述之方法來測定所得到的值,與藉由乾燥已無重量變化的功能性層合體(A)1相較下所求出的水分量。
尚,此情形時,即使是不進行任何的處理,功能性層合體(A)1的外表面上仍存在來自聚乙烯醇樹脂的羥基(羥基)。因此,認為與下述所詳述的合成樹脂層(B)8為牢固地密著。但,即使是此情形時,為了製成與合成樹脂層(B)8的密著性為更加牢固,藉由進行蝕刻處理,亦可製成極性為更進一步提高的表面改質區域9。又,將塗佈組成物進行塗佈,可形成表面改質區域9。
<圖2之說明>
圖2中表示使用偏光薄膜(Ac2)5之情形時的層合構造之一例。以第一光學薄片(Aa)2、接著層3’、偏光薄膜(Ac2)5、接著層3’、第二光學薄片(Ab)4構成的功能性層合體(A)1。以接著層3’/偏光薄膜5/接著層3’構成的層構成係相當於功能性層(Ac)。在第一光學薄片(Aa)2的外表面7及第二光學薄片(Ab)4的外表面7’的至少一個,形成表面改質區域9,在該表面改質區域9的外表面形成有合成樹脂層(B)8。尚,圖2中未明確記載表面改質區域9。
此情形時,第一光學薄片(Aa)2及第二光學薄片(Ab)4係以聚乙烯醇樹脂以外的素材構成為較佳。又,偏光薄膜(Ac2)5係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為較佳。
圖2中所記載的功能性層合體(A)1係可依以下之方法來製造為較佳。採用與前述為相同的方法準備2片不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接著性薄片。尚,該2片的接著性薄片係成為存在於偏光薄膜(Ac2)5的兩面的接著層3’。在偏光薄膜5的兩表面上層合該接著性薄片。接下來,在兩表面具有該接著性薄片的偏光薄膜(Ac2)5的兩外側,分別配置第一光學薄片(Aa)2及第二光學薄片(Ab)4,從第一光學薄片(Aa)2及第二光學薄片(Ab)4的兩者的外表面利用層合輥來壓接兩薄片。藉由如此,接著性薄片成為接著層3’,可製造圖2所表示的層構造之具有偏光性的功能性層合體(A)1。尚,接著層3’可不形成於偏光薄膜(Ac2)5的兩面,而形成於第一光學薄片(Aa)2及第二光學薄片(Ab)4上。
<圖3之說明>
圖3中表示組合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接著層3(光致變色接著層(Ac1)3)、與偏光薄膜(Ac2)5之情形時的具有層合構造的功能性層合體(A)1之一例。以第一光學薄片(Aa)2、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接著層3(光致變色接著層(Ac1)3)、偏光薄膜(Ac2)5、接著層3’、第二光學薄片(Ab)4構成的功能性層合體(A)1。在第一光學薄片(Aa)2的外表面7及第二光學薄片(Ab)4的外表面7’的至少一個,形成表面改質區域9,進而在表面改質區域9上形成有合成樹脂層(B)8。尚,圖3中並未明確記載表面改質區域9。
此情形時,第一光學薄片(Aa)2及第二光學薄片(Ab)4係以聚乙烯醇樹脂以外的素材構成為較佳。又,偏光薄膜(Ac2)5係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為較佳。
圖3中所記載的功能性層合體(A)1係依以下之方法來製造為較佳。即,在製造圖2所記載的功能性層合體(A)1之方法中,使在偏光薄膜5的一個的表面上所層合的接著性薄片中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之方式來操作,只要採用與圖2中所記載的功能性層合體(A)1為相同的製造方法,則可得到圖3中所記載的具有光致變色特性及偏光性的功能性層合體(A)1。尚,雖並未圖示,當然在光致變色接著層(Ac1)3與偏光薄膜(Ac2)5之間,亦能夠介隔接著層3’。
尚,上述之圖1~圖3中,以採用對於形成合成樹層層(B)8的面賦予表面改質層的第一光學薄片(Aa)2及第二光學薄片(Ab)4為較佳。賦予表面改質區域9之方法係如前述般。
尚,當然地,即使是上述之圖1~圖3,若使用在形成合成樹脂層(B)8的面上形成有表面改質區域9的第一光學薄片(Aa)2及第二光學薄片(Ab)4時,則直接成為本發明的功能性層合體(A)1。又,若在第一光學薄片(Aa)2及第二光學薄片(Ab)4未形成表面改質層9時,根據上述之方法來製造功能性層合體(A)1的前驅物,藉由在該前驅物的形成合成樹脂層(B)8的面上來形成表面改質區域 9,從而可製成功能性層合體(A)1。處理前驅物之方法係如前述般。
<其他之特徵>
又,本發明中,功能性層合體(A)的最外層(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表面),為了防止刮痕或髒汙、或者異物的附著,故亦可將一般的塑膠樹脂製薄膜(例如,以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構成的聚烯烴系薄膜)作為保護薄膜來進行貼附。藉由將該保護薄膜貼附在最外層,於將所得到的層合體來進行熱彎曲加工或刀模壓裁(die cutting)加工時、保管時及輸送時,將可保護表面。如此般的保護薄膜,於將該層合體作為眼鏡透鏡等的最終製品來使用時可撕下。尚,可於成為功能性層合體(A)的最外層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表面上層合接著性薄片之前來進行貼附該保護薄膜,亦可於製造功能性層合體(A)後,因應所需而在該表面來進行貼附該保護薄膜。
尚,使用保護薄膜時,由於該保護薄膜的黏著劑會有殘留在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表面之可能性,故於層合合成樹脂層(B)之前,在洗淨功能性層合體(A)的表面後,賦予本發明之表面改質區域為較佳。
<使用功能性層合體(A)的功能性透鏡>
本發明中,該功能性層合體(A)係藉由在至少一個表面上層合合成樹脂層(B)並進行一體化,從而可製成功能性透鏡。又較佳為,在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的外表面賦予表面改質區域後來形成該合成樹脂層(B)。
接下來,對於在該功能性層合體(A)之上所形成的合成樹脂層(B)來進行說明。
(合成樹脂層(B))
合成樹脂層(B)係可由通常成為塑膠透鏡材料的熱可塑性樹脂或將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硬化而得到的熱硬化性樹脂來形成。作為形成合成樹脂層(B)的原料,可舉出選自由聚酯樹脂、聚醯胺樹脂、烯丙基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硫代胺基甲酸酯樹脂、聚硫代環氧樹脂及聚碳酸酯樹脂所成之群組的樹脂。以使用該等樹脂,並利用周知的方法將合成樹脂層(B)形成於功能性層合體(A)的表面改質區域上為較佳。
如上述般的合成樹脂層(B)之中,展現出本發明最大效果者係使用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之情形。依據本發明,在該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中,即使是埋設前述功能性層合體(A)之情形,亦可使該功能性層合體(A)的耐藥品性提升,其結果,不會帶來使透明性降低等的不良影響,而可形成合成樹脂層(B)。此者係認為是在形成有合成樹脂層(B)的前述功能性層合體的表面(外表面)上形成表面改質區域之緣故。另外,形成表面改質區域,因此可提升合成樹脂層(B)與功能性層合體(A)的密著性。
作為前述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係以進行聚合來形成烯丙基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硫代胺基甲酸酯樹脂及聚硫代環氧樹脂者為較佳。即,可舉出能夠形成烯丙基系單體組成物、(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組成物、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組成物、胺基甲酸酯脲系單體組成物、硫代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組成物及硫代環氧系單體組成物等的熱硬化性樹脂的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
其中,就與藉由前述之蝕刻處理而將接觸角調整成10~60°的前述功能性層合體(A)的表面(外表面)的密著性之觀點而言,以使用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組成物、胺基甲酸酯脲系單體組成物、硫代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組成物及硫代環氧系單體組成物為較佳。其理由雖未確定,可推測是被認為存在於調整成10~60°的前述功能性層合體(A)的表面(外表面)的羥基、胺基、羧基等,與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組成物、胺基甲酸酯脲系單體組成物、硫代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組成物及硫代環氧系單體組成物中所包含的異氰酸酯基或硫代環氧基進行反應之緣故。又,作為其他的理由係亦認為,在將接觸角調整成10~60°的前述功能性層合體(A)的表面(外表面),與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組成物、胺基甲酸酯脲系單體組成物、硫代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組成物及硫代環氧系單體組成物的硬化物之間形成了牢固的氫鍵之緣故。
又,對於烯丙基系單體組成物及(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組成物,就密著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下述般的功能性層合體(A):將包含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的矽烷偶合劑的塗佈組成物進行塗佈而得的層,作為表面改質區域來得到功能性層合體(A)。該理由係推定為,存在於表面改質區域的自由基聚合性基,與烯丙基系單體組成物及(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組成物中所包含的自由基聚合性基進行反應之緣故。
因為上述般之理由,作為本發明之最佳的樣態係如下述的組合:被使用於功能性層合體(A)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為以聚醯胺樹脂構成,進而,與合成樹脂層(B)相接的功能性層合體(A)的外表面的接觸角被調整成10~60°,且合成樹脂層(B)係以胺基甲酸酯脲系單體組成物、硫代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組成物及硫代環氧系單體組成物構成。
作為其他的較佳樣態係如下述的組合:功能性層合體(A)所使用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為以聚醯胺樹脂構成,進而,與合成樹脂層(B)相接的功能性層合體(A)的外表面上,作為表面改質區域,形成利用包含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的矽烷偶合劑的塗佈組成物進行塗佈而成的層,且合成樹脂層(B)係以烯丙基系單體組成物及(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組成物構成。
(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
<烯丙基系單體組成物>
作為烯丙基系單體組成物,可舉出例如二乙二醇雙烯丙基碳酸酯、間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對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等的包含具有烯丙基的烯丙基單體而成的組成物。
<(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組成物>
作為(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系組成物係包含下述所示例之類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而成的組成物,進而亦可混合其他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或其他的聚合性單體。若要示例具體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時,可舉出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酯、四羥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乙二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胺基甲酸酯寡聚物四(甲基)丙烯酸酯、胺基甲酸酯寡聚物六(甲基)丙烯酸酯、聚酯寡聚物六(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2,2-雙(4-(甲基)丙烯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平均分子量776的2,2-雙(4-(甲基)丙烯醯氧基聚乙二醇苯基)丙烷、平均分子量475的甲基醚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的分子中具有至少一個的(甲基)丙烯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等。
<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組成物、胺基甲酸酯脲系單體組成物>
作為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組成物係可適合使用包含聚異氰酸酯化合物、聚醇化合物及二胺硬化劑而成的混合物。藉由使用二胺硬化劑,從而可製成胺基甲酸酯脲系單體組成物。
作為聚異氰酸酯化合物係可使用在前述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聚異氰酸酯化合物中所示例的異氰酸酯化合物。
作為聚醇化合物係可使用在前述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聚醇化合物中所示例的聚醇化合物。
作為二胺化合物,例如2,4-二胺基-3,5-二乙基-甲苯、2,6-二胺基-3,5-二乙基-甲苯及此等的混合物、4,4’-亞甲基雙(3-氯-2,6-二乙基苯胺)、對苯二胺、間苯二胺、4,4’-二胺基二苯基醚、二胺基二苯甲烷、雙-4-(4-胺基苯氧基)苯碸、雙-4-(3-胺基苯氧基)苯碸、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4-(4-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2,2-雙(4-胺基苯氧基)六氟丙烷、1,3-雙(3-胺基苯氧基)苯、1,4-雙(3-胺基苯氧基)苯、1,4-雙(4-胺基苯氧基)苯、1,4-雙(3-胺基苯氧基)苯、4,4’-雙(4-胺基苯氧基)聯苯基及作為市售品的Lonza Ltd.公司製「Lonzacure」(商標註冊)series等的芳香族二胺化合物;除了在前述胺基甲酸酯-脲樹脂(C1)的鏈增長劑中所示例的二胺化合物之外,另作為市售品可舉出Huntsman公司製「JEFFAMINE」(商標註冊)series等。
<硫代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組成物>
硫代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組成物係以聚異氰酸酯化合物與聚硫醇化合物的混合物構成。
作為聚異氰酸酯化合物,除了在前述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聚異氰酸酯化合物中所示例的異氰酸酯化合物之外,可舉出例如2,5-二異氰酸根合甲基-1,4-二噻烷、2,5-雙(4-異氰酸酯-2-硫代丁基)-1,4-二噻烷、2,5-雙(3-異氰酸根合甲基-4-異氰酸酯-2-硫代丁基)-1,4-二噻烷、2,5-雙(3-異氰酸酯-2-硫代丙基)-1,4-二噻烷、1,3,5-三異氰酸酯環己烷、1,3,5-參(異氰酸根合甲基)環己烷、雙(異氰酸酯甲硫基)甲烷、1,5-二異氰酸酯-2-異氰酸酯甲基-3-硫代戊烷、1,2,3-參(異氰酸酯乙硫基)丙烷、1,2,3-參(異氰酸酯甲硫基)丙烷、1,1,6,6-肆(異氰酸酯甲基)-2,5-二硫代己烷、1,1,5,5 -肆(異氰酸酯甲基)-2,4-二硫代戊烷、1,2-雙(異氰酸酯甲硫基)乙烷、1,5-二異氰酸酯-3-異氰酸酯甲基-2,4-二硫代戊烷等的聚異氰酸酯類、該等的聚異氰酸酯類的藉由縮二脲型反應之二聚體、該等的聚異氰酸酯類的環化三聚體及該等的聚異氰酸酯類與醇或者硫醇的加成物等。該等聚異氰酸酯化合物係可單獨、亦可混合2種類以上來使用。
作為聚硫醇化合物的具體例,可舉出1,2-二巰基乙烷、1,2-二巰基丙烷、2,2-二巰基丙烷、1,3-二巰基丙烷、1,2,3-三巰基丙烷、1,4-二巰基丁烷、1,6-二巰基己烷、雙(2-巰基乙基)硫醚、雙(2,3-二巰基丙基)硫醚、1,2-雙(2-巰基乙硫基)乙烷、1,5-二巰基-3-氧雜戊烷、1,8-二巰基-3,6-二氧雜辛烷、2,2-二甲基丙烷-1,3-二硫醇、3,4-二甲氧基丁烷-1,2-二硫醇、2-巰基甲基-1,3-二巰基丙烷、2-巰基甲基-1,4-二巰基丁烷、2-(2-巰基乙硫基)-1,3-二巰基丙烷、1,2-雙(2-巰基乙硫基)-3-巰基丙烷、4-巰基甲基-1,8-二巰基-3,6-二硫代辛烷、2,4-雙(巰基甲基)-1,5-二巰基-3-硫代戊烷、4,8-雙(巰基甲基)-1,11-二巰基-3,6,9-三硫代十一烷、4,7-雙(巰基甲基)-1,11-二巰基-3,6,9-三硫代十一烷、5,7-雙(巰基甲基)-1,11-二巰基-3,6,9-三硫代十一烷、1,2,7-三巰基-4,6-二硫代庚烷、1,2,9-三巰基-4,6,8-三硫代壬烷、1,2,8,9-四巰基-4,6-二硫代壬烷、1,2,10,11-四巰基-4,6,8-三硫代十一烷、1,2,12,13-四巰基- 4,6,8,10-四硫代十三烷、1,1,1-參(巰基甲基)丙烷、肆(巰基甲基)甲烷、肆(4-巰基-2-硫代丁基)甲烷、肆(7-巰基-2,5-二硫代庚基)甲烷、乙二醇雙(2-巰基乙酸酯)、乙二醇雙(3-巰基丙酸酯)、1,4-丁二醇雙(2-巰基乙酸酯)、1,4-丁二醇雙(3-巰基丙酸酯)、三羥甲基丙烷參(2-巰基乙酸酯)、三羥甲基丙烷參(3-巰基丙酸酯)、季戊四醇肆(2-巰基乙酸酯)、季戊四醇肆(3-巰基丙酸酯)、1,1-二巰基環己烷、1,4-二巰基環己烷、1,3-二巰基環己烷、1,2-二巰基環己烷、1,4-雙(巰基甲基)環己烷、1,3-雙(巰基甲基)環己烷、2,5-雙(巰基甲基)-1,4-二噻烷、2,5-雙(2-巰基乙基)-1,4-二噻烷、2,5-雙(巰基甲基)-1-噻烷、2,5-雙(2-巰基乙基)-1-噻烷、1,4-雙(巰基甲基)苯、1,3-雙(巰基甲基)苯、雙(4-巰基苯基)硫醚、雙(4-巰基苯基)醚、雙(4-巰基甲基苯基)甲烷、2,2-雙(4-巰基苯基)丙烷、雙(4-巰基甲基苯基)硫醚、雙(4-巰基甲基苯基)醚、2,2-雙(4-巰基甲基苯基)丙烷、2,5-二巰基-1,3,4-噻二唑、3,4-噻吩二硫醇、1,2 -二巰基-3-丙醇、1,3-二巰基-2-丙醇、甘油基二硫代甘醇酸酯、1,1,2,2-肆(巰基甲硫基)乙烷、1,1,3,3-肆(巰基甲硫基)丙烷、3-巰基甲基-1,5-二巰基-2,4-二硫代戊烷等的聚硫醇類。該等係可單獨、亦可混合2種類以上來使用。
<硫代環氧系單體組成物>
作為硫代環氧系單體,例如雙(β-環硫丙基硫代)甲烷、1,2-雙(β-環硫丙基硫代)乙烷、1,3-雙(β-環硫丙基硫代)丙烷、1,2-雙(β-環硫丙基硫代)丙烷、1-(β-環硫丙基硫代)-2-(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丙烷、1,4-雙(β-環硫丙基硫代)丁烷、1,3-雙(β-環硫丙基硫代)丁烷、1-(β-環硫丙基硫代)-3-(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丁烷、1,5-雙(β-環硫丙基硫代)戊烷、1-(β-環硫丙基硫代)-4-(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戊烷、1,6-雙(β-環硫丙基硫代)己烷、1-(β-環硫丙基硫代)-5-(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己烷、1-(β-環硫丙基硫代)-2-[(2-β-環硫丙基硫代乙基)硫代]乙烷、1-(β-環硫丙基硫代)-2-[[2-(2-β-環硫丙基硫代乙基)硫代乙基]硫代]乙烷等的鏈狀有機化合物等;肆(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甲烷、1,1,1-參(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丙烷、1,5-雙(β-環硫丙基硫代)-2-(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3-硫代戊烷、1,5-雙(β-環硫丙基硫代)-2,4-雙(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3-硫代戊烷、1-(β-環硫丙基硫代)-2,2-雙(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4-硫代己烷、1,5,6-參(β-環硫丙基硫代)-4-(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3-硫代己烷、1,8-雙(β-環硫丙基硫代)-4-(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3,6-二硫代辛烷、1,8-雙(β-環硫丙基硫代)-4,5雙(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3,6-二硫代辛烷、1,8-雙(β-環硫丙基硫代)-4,4-雙(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3,6-二硫代辛烷、1,8-雙(β-環硫丙基硫代)-2,4,5-參(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3,6-二硫代辛烷、1,8-雙(β-環硫丙基硫代)-2,5-雙(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3,6-二硫代辛烷、1,9-雙(β-環硫丙基硫代)-5-(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5-[(2-β-環硫丙基硫代乙基)硫代甲基]-3,7-二硫代壬烷、1,10-雙(β-環硫丙基硫代)-5,6-雙[(2-β-環硫丙基硫代乙基)硫代]-3,6,9-三硫代癸烷、1,11-雙(β-環硫丙基硫代)-4,8-雙(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3,6,9-三硫代十一烷、1,11-雙(β-環硫丙基硫代)-5,7-雙(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3,6,9-三硫代十一烷、1,11-雙(β-環硫丙基硫代)-5,7-[(2-β-環硫丙基硫代乙基)硫代甲基]-3,6,9-三硫代十一烷、1,11-雙(β-環硫丙基硫代)-4,7-雙(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3,6,9-三硫代十一烷等的分岐狀有機化合物及該等的化合物的環硫基的氫的至少1個可被甲基所取代的化合物等;1,3及1,4-雙(β-環硫丙基硫代)環己烷、1,3及1,4-雙(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環己烷、雙[4-(β-環硫丙基硫代)環己基]甲烷、2,2-雙[4-(β-環硫丙基硫代)環己基]丙烷、雙[4-(β-環硫丙基硫代)環己基]硫醚、2,5-雙(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1,4-二噻烷、2,5-雙(β-環硫丙基硫代乙基硫代甲基)-1,4-二噻烷等的環狀脂肪族有機化合物及該等的化合物的環硫基的氫的至少1個可被甲基所取代的化合物;1,3及1,4-雙(β-環硫丙基硫代)苯、1,3及1,4-雙(β-環硫丙基硫代甲基)苯、雙[4-(β-環硫丙基硫代)苯基]甲烷、2,2-雙[4-(β-環硫丙基硫代)苯基]丙烷、雙[4-(β-環硫丙基硫代)苯基]硫醚、雙[4-(β-環硫丙基硫代)苯基]碸、4,4’-雙(β-環硫丙基硫代)聯苯基等的芳香族有機化合物及該等的化合物的環硫基的氫的至少1個可被甲基所取代的化合物等。該等係可單獨或者可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
如上述般的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中,因應所需,可添加適當量的熱聚合起始劑、光聚合起始劑等的聚合起始劑。
<合成樹脂層(B)之形成方法(功能性透鏡之製造方法)>
作為在功能性層合體(A)的表面上(表面改質區域上)形成(層合)合成樹脂層(B)之方法,可舉出以下之方法。具體而言係將功能性層合體(A)設置在被使用於塑膠透鏡製造時的玻璃鑄模或模具之中,對此填充形成該合成樹脂層(B)的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之方法。
作為合成樹脂層(B)若採用前述之熱硬化性樹脂時,藉由採用一般所使用的玻璃鑄模,在該玻璃鑄模內填充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後進行熱硬化(澆鑄聚合),從而可成型為功能性透鏡。進而,藉由使其與熱硬化合併或單獨來進行光照射,從而可實施聚合。聚合時間係可適當決定即可。
用來實施如前述般的澆鑄聚合之具體操作係如下所述。例如,在玻璃鑄模之一方中預先填充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在其上漂浮功能性層合體(A)。接下來,介隔墊片或膠帶安置另一方的玻璃鑄模後,在該玻璃鑄模內進而注入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並進行聚合之方法。又,亦可舉出藉由將玻璃鑄模固定化的墊片或膠帶或者其他的手段,來將該功能性層合體(A)支撐在玻璃鑄模內,再將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填充至該玻璃鑄模內並進行聚合之方法。進而亦可舉出,使玻璃鑄模之一方與功能性層合體(A)密著,從密著的相反側的面來填充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並進行聚合之方法。
又,本發明中,除了使用前述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以外,合成樹脂層(B)亦可由熱可塑性樹脂構成。作為合成樹脂若採用熱可塑性樹脂時,可採用射出成型法。具體而言,藉由預先將功能性層合體(A)密著於模具的一邊的內壁、或固定於模具的中間附近,之後將熱可塑性樹脂射出在模具內部,而可得到本發明的功能性透鏡。
製造功能性透鏡時,功能性層合體(A)的大小及形狀係可因應所需來適當決定。即,可以是最終所得到的功能性透鏡之整體的形狀,或者亦可以是覆蓋透鏡的一部分之類者。其中,較佳為使用功能性層合體(A)的側面為超出前述玻璃鑄模或模具的外部般之大小。藉由如此,能以高水平抑制來自功能性層(Ac)的光致變色化合物及/或二色性色素的溶出。
藉由如上述般的方法,從而可製造功能性透鏡。圖4中表示使用具有本發明之光致變色特性的功能性層合體(A)1來製作的功能性透鏡6之構成例。功能性透鏡6係使用下述功能性層合體(A)1而成的功能性透鏡,該功能性層合體(A)1係在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接著層(光致變色接著層(Ac1))3的兩面分別具有第一光學薄片(Aa)2或第二光學薄片(Ab)4而成,在該功能性層合體(A)1的兩表面上,層合合成樹脂層(B)8而成為功能性透鏡6(參考圖4)。又,在功能性層合體(A)1與合成樹脂層(B)8的界面上,存在表面改質區域9。依據上述般的方法,特別是藉由與具有表面改質區域9的功能性層合體(A)1來使用,從而可容易地製造第一光學薄片(Aa)2及/或該第二光學薄片(Ab)4與該合成樹脂層(B)8之間的接著強度為50N以上的功能性透鏡6。
所得到的功能性透鏡,可因應使用的用途,對其一面、或者兩面採用硬塗佈處理、撥水處理、防霧處理、抗反射膜等的周知的方法來進行後加工。

[實施例]
以下為舉出實施例來詳細地說明本發明,雖然為具體例,但本發明並不受限於該等。
<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之製造>
[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U1)之製造]
將攪拌葉片、冷卻管、溫度計、氮氣導入管連接至10L的反應容器,攪拌葉片係以200rpm來進行攪拌。
在該反應容器中裝入數量平均分子量800的聚碳酸酯二醇1770g、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700g、甲苯500g,在氮氛圍下、以100℃使其反應7小時,合成末端具有異氰酸酯基的胺基甲酸酯預聚物。反應的終點係藉由異氰酸酯基的反滴定法來進行確認。
胺基甲酸酯預聚物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液冷卻至0℃附近,使其溶解至異丙醇1430g、二乙基酮2670g後,將液溫保持在0℃。接下來,在30分鐘以內滴入作為鏈增長劑的雙-(4-胺基環己基)甲烷171g與二乙基酮145g的混合溶液,以0℃使其反應1小時。之後,進而藉由滴入1,2,2,6,6-五甲基-4-胺基哌啶42g,以0℃使其反應1小時,從而得到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U1)的二乙基酮溶液。尚,該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U1)係末端非反應性(end-cap)的樹脂。
[接著性組成物1之調製]
添加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U1)的溶液1000g(固形分濃度36質量%)、光致變色化合物5.7g(PC1/PC2/PC3=4.0/1.0/ 0.7g)、作為(I)成分((I1)成分)的4,4’-亞甲基雙(環己基異氰酸酯)的異構物混合物43.2g、進而作為抗氧化劑的乙烯雙(氧乙烯)雙[3-(5-tert-丁基-4-羥基-m-甲苯)丙酸酯]3.6g、作為界面活性劑的DOW CORNING TORAY L-7001 0.5g,在室溫下進行攪拌・混合,從而得到接著性組成物1(光致變色接著層(Ac1)形成用)。
PC1:下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
PC2:下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
PC3:下述式所表示的化合物
[接著性組成物2~3之調整]
除了使用表1所表示的光致變色化合物、聚異氰酸酯化合物((I)成分)、抗氧化劑以外,採用與接著性組成物1為相同之方式來進行調配,從而得到接著性組成物2~3。表1所表示的(I)成分、抗氧化劑係如下述般。
[聚異氰酸酯化合物(I)成分]
(I1)成分
(I1-1)成分;4,4’-亞甲基雙(環己基異氰酸酯)的異構物混合物。

(I2)成分
(I2-1)成分;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的縮二脲體(旭化成製、製品名「DURANATE 24A-100」)。
[抗氧化劑]
・HP1;乙烯雙(氧乙烯)雙[3-(5-tert-丁基-4-羥基-m-甲苯)丙酸酯]。
[偏光薄膜]
將聚乙烯醇薄膜利用二色性染料來染色並延伸,進而利用硼酸來使其交聯,製成視感透過率為39.2%、偏光度為99.5%、a*為-0.3、b*為0.2及厚度30μm的偏光薄膜。
<功能性層合體(A1)之前驅物之製作>
使用塗佈機(TESTER產業製),以塗覆速度0.3m/min下,將接著性組成物1塗覆至50μm的OPP薄膜(延伸聚丙烯薄膜)上,以乾燥溫度80℃使其乾燥5分鐘,製作以膜厚40μm的接著性組成物1構成的接著性薄片,並將厚度300μm的脂環族聚醯胺薄片(將以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與1,10-癸烷二羧酸構成的脂環族聚醯胺作為主成分的薄片;第一光學薄片(Aa)),與以該接著性組成物1構成的接著性薄片來進行貼合。
接下來,將依上述方法所準備的依序層合脂環族聚醯胺薄片/以接著性組成物1構成的接著性薄片/OPP薄膜之中,將OPP薄膜剝離。對於所得到的構造體,將與前述為相同的脂環族聚醯胺薄片(厚度300μm;第二光學薄片(Ab)),以該構造體的接著性薄片與該脂肪族聚醯胺薄片為接合之方式,使用層合輥來進行壓接。接下來,將以如此般之方式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薄片,以60℃、真空下(500Pa)靜置12小時(脫氣步驟)後,以90℃進行1小時加熱處理(加熱步驟)。進而,以70℃、90%RH下進行20小時的加濕處理(加濕步驟),最後,以80℃、真空下(500Pa)靜置5小時(水分除去步驟),藉此而得到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功能性層合體(A1)的前驅物。
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體(A1)的前驅物的光致變色特性係視感透過率15.0%、退色速度45秒、耐久性93%。又,剝離強度為100N/25mm。尚,該等的評估係依下述般之方式來進行。功能性層合體(A1)的前驅物係藉由設置表面改質區域,從而成為圖1的構成的功能性層合體(A1)。
[光致變色特性]
將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體(A1)的前驅物作為試樣,將Hamamatsu Photonics(股)製的氙氣燈L-2480(300W)SHL-100透過氣動濾光器(Corning公司製),以23℃於功能性層合體表面的光束強度365nm=2.4mW/cm2 、245nm=24μW/ cm2 下照射120秒鐘來使其顯色,測定功能性層合體的光致變色特性。
1)視感透過率:照射120秒鐘來使其顯色後,藉由(股)大塚電子工業製的分光光度計(瞬間多穿隧光導器MCPD1000)來測定視感透過率。該值越小,可謂光致變色特性為越優異。
2)退色速度[t1/2(sec.)]:於120秒鐘照射後,停止光的照射時,試樣的前述最大波長下的吸光度降低至[ε(120)-ε(0)]的1/2為止所需要的時間。該時間越短,可謂光致變色特性為越優異。
3)耐久性(%)=[(A96/A0)×100]:為了評估因光照射之顯色的耐久性而進行下述的劣化促進試驗。即,藉由Suga試驗器(股)製氙耐候計X25,使所得到的層合體促進劣化96小時。之後,於試驗的前後來進行前述顯色濃度的評估,測定試驗前的顯色濃度(A0)及試驗後的顯色濃度(A96),將[(A96)/A0]×100]的值作為殘留率(%),作為顯色的耐久性的指標。殘留率越高,則顯色的耐久性越高。
[剝離強度]
將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體(A1)的前驅物作為具有25×100mm的接著部分的試片,安裝在具備能夠設定試驗氛圍溫度的恆溫槽的試驗機(萬能試驗機AGS-500NX、島津製作所製)中,以十字頭速率100mm/min下進行拉伸試驗來測定剝離強度。
剝離強度係將裁切成上述尺寸的試片放置在設定成25℃的恆溫槽內10分鐘後來進行測定。
<功能性層合體(A2)之前驅物之製作>
使用塗佈機(TESTER產業製),以塗覆速度0.3m/min下,將接著性組成物2塗覆至50μm的OPP薄膜(延伸聚丙烯薄膜)上,以乾燥溫度80℃使其乾燥5分鐘,製作以膜厚40μm的接著性組成物2構成的接著性薄片,並將厚度200μm的已延伸脂環族聚醯胺薄片(將以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與1,10-癸烷二羧酸構成的脂環族聚醯胺作為主成分的薄片;第一光學薄片(Aa)),與以該接著性組成物2構成的接著性薄片進行貼合,從而製作附帶接著層的第一薄片。
使用塗佈機(TESTER產業製),以塗覆速度0.3m/min下,將接著性組成物3塗覆至50μm的OPP薄膜(延伸聚丙烯薄膜)上,以乾燥溫度80℃使其乾燥5分鐘,製作以膜厚40μm的接著性組成物2構成的接著性薄片,並將厚度200μm的已延伸的脂環族聚醯胺薄片(將以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與1,10-癸烷二羧酸構成的脂環族聚醯胺作為主成分的薄片;第二光學薄片(Ab)),與以該接著性組成物3構成的接著性薄片進行貼合,從而製作附帶接著層的第二薄片。
接下來,從附帶接著層的第一薄片中將OPP薄膜剝離,並將偏光薄膜(Ac2)與露出來的光致變色層(成為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的層)貼合。進而,從附帶接著層的第二薄片中將OPP薄膜剝離,並將偏光薄膜的另一個面與露出來的接著層貼合,從而準備功能性層合薄片。
將該功能性層合薄片以40℃、真空下靜置24小時後,以110℃進行60分鐘加熱處理,接下來以60℃、100%RH下進行24小時的加濕處理,最後,藉由以40℃、真空下靜置24小時,從而得到目標的具有光致變色特性及偏光性的功能性層合體(A2)的前驅物。
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體(A2)的前驅物係剝離強度為150N/25mm,又關於光致變色特性係視感透過率11.0、退色速度45秒、耐久性93%,視感透過率(顯色前)為39.0%,偏光度(顯色前)為99.4%。剝離強度、光致變色特性之評估係藉由與功能性層合體(A1)的前驅物為相同的方法來實施。視感透過率(顯色前)及偏光度(顯色前)係依下述之方法來測定。
[視感透過率(顯色前)]
將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體(A2)的前驅物作為試樣,使用島津製作所製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2550,測定層合體於紫外線照射前的視感透過率。
[偏光度(顯色前)]
將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體(A2)的前驅物作為試樣,使用島津製作所製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2550,測定平行透過率(Tp)及正交透過率(Tc),並依下述式求出偏光度(P)。

尚,上述Tp及Tc係依據JIS Z 8701的2度視野(C光源)來測定,並為進行可見度校正的Y值。
<功能性層合體(A3)~(A6)之前驅物之製作>
採用表2所表示的第一光學薄片(Aa)、第二光學薄片(Ab)、接著性組成物及偏光薄膜(Ac2)。若不使用偏光薄膜時,進行與功能性層合體(A1)的前驅物為相同的操作來準備前驅物。若使用偏光薄膜(Ac2)時,進行與功能性層合體(A2)的前驅物為相同的操作來準備前驅物。將其結果表示於表3中。
尚,將表2所表示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之簡稱表示於下。
<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
a;厚度300μm的脂環族聚醯胺薄片(將以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與1,10-癸烷二羧酸構成的脂環族聚醯胺作為主成分的薄片)。
b;厚度200μm的已延伸脂環族聚醯胺薄片(將以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與1,10-癸烷二羧酸構成的脂環族聚醯胺作為主成分的薄片)。
c;由厚度200μm的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Grivory G21、EMS公司製)所製造的延伸薄片。
d;由厚度300μm的脂肪族聚醯胺樹脂(TE55、EMS公司製)所製造的薄片。
e;厚度300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製薄片。
f;厚度300μm的三乙醯纖維素製薄片。
實施例1
(1)功能性層合體(A1)的前驅物之表面處理;功能性層合體(A1)之製造
將功能性層合體(A1)的前驅物裁切成直徑65mm的圓形,浸漬於加溫至50℃的20%KOH溶液(以蒸餾水/苄醇=90/10的重量比來進行混合)槽中,進行10分鐘超音波洗淨處理。接下來,將已蝕刻的功能性層合體(A1)的前驅物進行流水洗淨,之後在加溫至50℃的蒸餾水槽中進行洗淨,進而,在另外的加溫至50℃的蒸餾水槽中進行洗淨,從而製成功能性層合體(A1)。
經表面處理的功能性層合體(A1)係外表面具有羧基及胺基,又,接觸角為43°。外表面的反應性官能基的分析係使用Perkin Elmer製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分光硬度計Spectrum One,以擴散反射法藉由將表面處理前後的功能性層合體(A1)的外表面進行比較分析從而來實施。接觸角係使用協和界面科學(股)製DropMaster500(商標註冊),藉由將水滴滴入在薄片樣品表面,測定此時水滴與薄片樣品表面的夾角並作為接觸角。又,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體(A1)的剝離強度、光致變色特性係與前驅物無變化。
(2)功能性透鏡之製作
將(1)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體(A1),設置在具有墊片的玻璃鑄模內(設定為0.00D、透鏡徑70mm、壁厚3.0mm)。在該玻璃鑄模內所設置的功能性層合體(A1)之上下,注入烯丙基系單體組成物(過氧化二碳酸二異丙基酯(聚合起始劑)3質量份、二乙二醇雙烯丙基碳酸酯100質量份;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的混合物,在空氣爐中以20小時緩慢地從30℃昇溫至90℃,並以90℃保持1小時來進行聚合。聚合結束後,取下墊片與鑄模之後,以120℃實施2小時熱處理。
之後,利用球形研磨機來研磨外周,從而得到直徑60mm的功能性透鏡。
評估所得到的功能性透鏡時,光致變色特性係視感透過率14.8%、退色速度45秒、耐久性98%。測定該功能性透鏡的功能性層合體與合成樹脂層之間的接著強度時,接著強度為60N。又,藉由目視進行評估該功能性透鏡的功能性層合體與合成樹脂層之間的剝落時,初期、耐候性試驗後、煮沸試驗1小時後、2時間後為「0」,但煮沸試驗3小時後為「1」。尚,接著強度及剝落的目視評估係依以下之方式來進行。
[接著強度]
由所得到的功能性透鏡切出寬20mm、長度30mm的長條狀的試片,來實施接著強度之評估。接著強度係相對於上述試片之寬20mm的面,使功能性層合體(A)與合成樹脂層(B)的界面成為平行之方式,然後,將SUS製的金屬板(厚度0.4mm、寬20mm)壓抵在其界面,藉由使用萬能試驗機AGS-500NX(島津製作所製),以十字頭速率10mm/min、溫度25℃下進行壓縮試驗,從而進行測定。表5中,在接著強度的數值之前,若記載「>」時,並非是功能性層合體(A)與合成樹脂層(B)的界面剝離,而是表示達到該數值時,產生了功能性層合體(A)或合成樹脂層(B)的破裂等(並非因來自橫向的應力而剝落,而是表示功能性層合體(A)或合成樹脂層(B)因該值而造成斷裂)。
[目視評估(剝落)]
將所得到的功能性透鏡,藉由目視來實施功能性層合體與合成樹脂層間之密著性之評估。該密著性評估係以1)初期、2)評估光致變色特性時的耐久性試驗(96小時)後、進而3)藉由蒸餾水之煮沸試驗(1小時、2小時及3小時)後來進行實施。評估基準係如下述般。
0;各層間完全未發現剝落。
1;功能性層合體與合成樹脂層間,在未滿5%的部位中發現剝落。
2;功能性層合體與合成樹脂層間,在5%以上未滿10%的部位中發現剝落。
3;功能性層合體與合成樹脂層間,在10%以上的部位發現剝落。
實施例2~21、比較例1
除了使用表4所表示的功能性層合體的前驅物及表面處理方法以外,採用與實施例1為相同的方法來製造功能性層合體。將其結果表示於表4中。尚,功能性層合體(A2)、(A3)、(A4)、(A5)、(A6)的光致變色特性、視感透過率、偏光度等係與分別的前驅物為相同。
又,除了使用表5所表示的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以外,採用與實施例1為相同的方法來製作功能性透鏡。將其結果表示於表5中。
表4所表示的表面處理的簡稱係分別表示以下之內容。
a;將功能性層合體裁切成直徑65mm的圓形,浸漬於加溫至50℃的20%KOH溶液(以蒸餾水/苄醇=90/10的重量比來進行混合)槽中,進行5~30分鐘超音波洗淨處理。接下來,將已蝕刻的功能性層合體進行流水洗淨,之後在加溫至50℃的蒸餾水槽中進行洗淨,進而,在另外的加溫至50℃的蒸餾水槽中進行洗淨。尚,表4中,a的後面所記載的數值係表示以20%KOH溶液進行處理的時間(分鐘)。
b;將功能性層合體的兩表面,使用Nabitasu公司製Multidyne來實施電暈放電處理。b的後面所記載的數值係表示將分別的面實施電暈放電處理的時間(分鐘)。
c;加入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110質量份、甲醇63質量份、t-丁醇71質量份、進而加入聚矽氧系界面活性劑(Toray Dow Corning 股份有限公司製L7001)0.20質量份並進行攪拌混合。一邊攪拌所得到的溶液,同時注意使液溫不要超過50℃來一邊加入0.1N鹽酸水溶液50質量份,添加結束後,繼續攪拌3小時。之後,加入參(2,4-戊二酮)鋁(III)(乙醯丙酮錯合物)1質量份,以室溫下進而攪拌混合24小時,從而得到含有矽烷偶合劑的塗佈組成物。接下來,對於依前述a的條件(5分鐘)來進行表面處理後的功能性層合體,浸漬塗佈該塗佈組成物,形成膜厚約0.5μm的表面改質層。c的後面所記載的數值係表示浸漬塗佈後的乾燥及硬化條件。
d;除了將c的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變更成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以外,實施與c為相同的處理。
e;除了將c的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變更成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矽烷以外,實施與c為相同的處理。
又,表5所表示的透鏡形成用單體(包含聚合條件)的簡稱係分別表示以下之內容。
[烯丙基;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烯丙基系單體組成物的聚合方法]
作為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準備過氧化二碳酸二異丙基酯(聚合起始劑)3質量份、二乙二醇雙烯丙基碳酸酯100質量份。
接下來,在具有墊片的玻璃鑄模內(設定為0.00D、透鏡徑70mm、壁厚3.0mm)所設置的功能性層合體(A)之上下,注入前述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以20小時緩慢地從30昇溫至90℃,並以90℃保持1小時來進行聚合。聚合結束後,取下墊片與鑄模後,以120℃實施2小時熱處理。
[丙烯酸;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甲基)丙烯酸系單體組成物之聚合方法]
準備作為自由基聚合性單體的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20質量份、平均分子量522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40質量份、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DAICEL化學工業製EBECRYL4858)40質量份的混合物。
進而,相對於該自由基聚合性單體100質量份,攪拌混合作為聚合起始劑的t-丁基過氧化新癸酸酯1.0質量份,製成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
接下來,在具有墊片的玻璃鑄模內(設定為0.00D、透鏡徑70mm、壁厚3.0mm)所設置的功能性層合體(A)之上下,注入前述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聚合係使用空氣爐以17小時緩慢從33℃昇溫至90℃後,並以90℃保持2小時。聚合結束後,取下墊片與鑄模後,放入烘箱中以110℃加熱3小時。
[硫代胺基甲酸酯;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硫代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組成物之聚合方法]
作為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準備二環己基甲烷-4 ,4 ’-二異氰酸酯43.5質量份、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43.5質量份、1,2-雙[(2-巰基乙基)硫代]-3-巰基丙烷63.0質量份及作為聚合起始劑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錫0.1質量份的混合物。
接下來,在具有墊片的玻璃鑄模內(設定為0.00D、透鏡徑70mm、壁厚3.0mm)所設置的功能性層合體(A)之上下,注入前述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聚合係使用空氣爐,以12小時緩慢地從35℃昇溫至130℃後,並以130℃保持0.5小時。聚合結束後,取下墊片與鑄模後,放入烘箱中以130℃加熱3小時。
[硫代環氧;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硫代環氧系單體組成物之聚合方法]
作為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準備雙(β-環硫丙基硫代)乙烷95質量份、2-巰基乙醇5質量份及作為聚合觸媒的溴化四丁基銨0.1質量份的混合物。
接下來,在具有墊片的玻璃鑄模內(設定為0.00D、透鏡徑70mm、壁厚3.0mm)所設置的功能性層合體(A)之上下,注入前述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聚合係使用空氣爐,以20小時緩慢地從20℃昇溫至90℃後,並以90℃保持1小時。聚合結束後,取下墊片與鑄模後,放入烘箱中以90℃加熱1小時。
[胺基甲酸酯脲;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胺基甲酸酯脲系單體組成物之聚合方法]
作為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準備以己二酸與1,6-己二醇構成的數量平均分子量1000的聚酯聚醇100質量份和4,4’-亞甲基雙(環己基異氰酸酯)的異構物混合物78質量份,及作為芳香族二胺硬化劑的2,4-二胺基-3,5-二乙基-甲苯/2,6-二胺基-3,5-二乙基-甲苯17質量份。
首先,將上述聚酯聚醇與4,4’-亞甲基雙(環己基異氰酸酯)的異構物混合物的混合物,在乾燥氮下以140℃加熱10分鐘,來使預聚物生成。將該預聚物冷卻至70℃並放置24小時。在此處混合芳香族二胺硬化劑,並注入在具有墊片的玻璃鑄模內(設定為0.00D、透鏡徑70mm、壁厚3.0mm)所設置的功能性層合體(A)之上下,以120℃經過10小時來使其硬化。聚合結束後,取下墊片與鑄模後,放入烘箱中以110℃加熱1小時。
由上述實施例1~21可明確得知,本發明的功能性透鏡係具有優異的光致變色特性及/或偏光性之同時,功能性層合體與合成樹脂層之間的接著強度為50N以上,故伴隨於此具有優異的密著性。可得到如此般的功能性層合體與合成樹脂層之間的接著強度之理由,係在功能性層合體的外表面形成表面改質區域之緣故。
另一方面比較例1中,雖光致變色特性沒有問題,卻只能得到功能性層合體與合成樹脂層之間的接著強度為不足的功能性透鏡。此理由係認為在功能性層合體的外表面未形成表面改質區域之緣故。
接下來,對於作為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為使用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光學薄片之情形的實施例來進行說明。

[接著性組成物4之調製]
在接著性組成物1之調整中,除了作為光致變色化合物為使用10.8g的PC1以外,使用與接著性組成物1為相同的方法來調整接著性組成物4(光致變色接著層(Ac1)形成用)。表6中係記載為接著性組成物4。

[接著性組成物5~16]
除了將聚異氰酸酯化合物((I)成分)依表6所表示的調配來使用以外,與(光致變色)接著性組成物4為相同之方式來進行調配,從而得到(光致變色)接著性組成物5~16。表6所表示的(I)成分係如下述般。表6中係記載為接著性組成物5~16。
(I)成分 聚異氰酸酯化合物
(I1)成分;具有鍵結於2級碳的異氰酸酯基的聚異氰酸酯化合物
(I1-1)成分;4,4’-亞甲基雙(環己基異氰酸酯)的異構物混合物。
(I1-2)成分;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的三聚體(PERSTORP公司製、製品名「TORONATEIDT70B」、乙酸丁酯30%混合、分子量666)。
(I2)成分 分子內的碳數為4~40的(IIIA)以外的聚異氰酸酯化合物
(I2-1)成分;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的縮二脲體(旭化成製、製品名「DURANATE 24A-100」(商標註冊))。
(I2-2)成分;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的異氰脲酸酯體(旭化成製、製品名「DURANATE TPA-100」(商標註冊))。
(I2-3)成分;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

[接著性組成物17之調整]
依據以下之方法,合成分子鏈的末端具有異氰酸酯基的聚胺基甲酸酯樹脂(i)、及分子鏈的末端具有羥基的聚胺基甲酸酯樹脂(ii)。
(聚胺基甲酸酯樹脂(i)之合成)
在具有攪拌翼、冷卻管、溫度計、氮氣導入管的三頸燒瓶中裝入數量平均分子量1000的聚己內酯聚醇(DAICEL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PLACCEL)100g、4,4’-亞甲基雙(環己基異氰酸酯)39.5g,在氮氛圍下,以90℃使其反應6小時,從而得到末端具有異氰酸酯基的預聚物(聚胺基甲酸酯樹脂(i))。
(聚胺基甲酸酯樹脂(ii)之合成)
在具有攪拌翼、冷卻管、溫度計、氮氣導入管的三頸燒瓶中裝入數量平均分子量1000的聚己內酯聚醇(DAICEL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PLACCEL)100g、氫化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61.3g,在氮氛圍下,以90℃使其反應6小時,從而得到末端具有異氰酸酯基的預聚物。之後,加入甲苯300g後,在氮氛圍下,一邊滴入1,4-丁二醇12.7g,滴入結束後,以90℃使其反應24小時,從而合成分子鏈的末端具有羥基的聚胺基甲酸酯樹脂(ii)。
添加如上述般所得到的聚胺基甲酸酯樹脂(i)175g、聚胺基甲酸酯樹脂(ii)溶液474g、光致變色化合物PC1 10.5g、進而作為抗氧化劑的乙烯雙(氧乙烯)雙[3-(5-tert-丁基-4-羥基-m-甲苯)丙酸酯]3.5g、作為界面活性劑的DOW CORNING TORAY L-7001 0.4g,在室溫下進行攪拌・混合,從而得到(光致變色)接著組成物17。表6中係記載為接著性組成物17。
[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光學薄片1之調整]
藉由將市售的聚乙烯醇薄片利用二色性染料來進行染色並延伸,進而利用硼酸來進行交聯,從而製作視感透過率為41.0%、偏光度為99.1%、及厚度為30μm的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光學薄片1(以下亦有時簡稱為「光學薄片1」)。光學薄片1的延伸倍率為5.0倍,硼酸含量為10.3質量%,水分量為11.3質量%。
尚,視感透過率、偏光度係根據上述之測定方法。延伸倍率、及硼酸含量之評估係依下述般之方式來實施。
[延伸倍率]
所得到的光學薄片的延伸倍率係基於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薄片的延伸前、及延伸後的長度來算出。例如未延伸的狀態係相當於延伸倍率1倍。
[硼酸含量]
將所得到的光學薄片作為試樣,並將該光學薄片溶解在硝酸水溶液中,接下來,藉由利用Seiko電子工業公司製的ICP發光分光分析裝置(SPS-1100形)來分析硼含量,從而算出光學薄片中之硼酸含量。
[水分量]
所得到的光學薄片的水分量係依以下之方式來求出。首先,測定欲求出水分量的光學薄片(被成為光學薄片)的質量。接下來,將該光學薄片以110℃真空乾燥20小時,製成即使再乾燥超過此者以上亦沒有質量的變化的狀態的光學薄片(基本光學薄片)。從被成為光學薄片的質量中扣除基本光學薄片的質量,將其所得到的值除以被成為光學薄片的質量。進而將其被除數設為100倍,將所得到的值設為水分量(質量%)。
[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光學薄片2~15之調整]
使用表7所表示的聚乙烯醇樹脂,準備具有表7所表示的物性的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光學薄片2~15。將所得到的光學薄片之評估結果表示於表7中。
實施例22
[功能性層合體(A)之製作]
將接著性組成物4使用棒式塗佈機塗覆至光學薄片1上,並以乾燥溫度80℃使其乾燥5分鐘,形成以膜厚40μm的接著性組成物4構成的接著性層,接下來利用層合輥,使光學薄片2對於該接著性層進行貼合。
接下來,將依上述方法所得到的構造體以60℃、真空下(500Pa)靜置12小時(脫氣步驟)後,以90℃加熱處理1小時(加熱步驟)。之後,藉由在室溫下放置約1週,從而得到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功能性層合體(A10)(以下,亦有時簡稱為「功能性層合體(A10)」)。
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體A10的光致變色特性係視感透過率11.0%、退色速度45秒,視感透過率(顯色前)為40.8%、偏光度(顯色前)為99.0%。又,剝離強度,在25℃下為70N/25mm,外觀為「0」。尚,關於光致變色特性、剝離強度、視感透過率、及偏光度係直接使用前述之評估方法。
水分量係藉由與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光學薄片為相同的方法來進行測定。具體而言係將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體,以80℃、13Torr之條件下,使其真空乾燥15小時來進行測定。以下之實施例中,於該真空乾燥後來層合合成樹脂層(B)。
外觀評估係如下述般來實施。
[外觀]
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體之外觀評估係對該功能性層合體照射高壓水銀燈的光,並將其投影面投射在白紙上,並觀察評估該功能性層合體的整體的投影面。將評估基準表示於下。
0;未觀察到不良。
1;觀察到一部分因功能性層合體的表面扭曲而造成的不良。
2;觀察到整面因功能性層合體的表面扭曲而造成的不良。

實施例23~49、比較例2
除了使用表8所表示的接著性組成物、及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光學薄片來製作功能性層合體以外,與實施例22為相同地來製作功能性層合體((A11)~(A38)),並進行其評估。將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體之評估結果表示於表8中。尚,實施例49中,將2片的光學薄片15的偏光軸,傾斜45°並層合從而製作功能性層合體(A37)。將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體之構成表示於表8中,並將評估結果表示於表9中。又,表10中表示所得到的功能性層合體的外表面(至少合成樹脂層(B)為形成於其上之面,表10中表示兩外表面的值)的接觸角、反應性官能基的種類、功能性層合體的水分量(合成樹脂層(B)形成前)之結果。
尚,比較例2中,使用厚度300μm的聚碳酸酯薄片來製作功能性層合體(A38)。
實施例50
將功能性層合體(A10)設置在具有墊片的玻璃鑄模內(設定為0.00D、透鏡徑70mm、壁厚3.0mm)。在該玻璃鑄模內所設置的功能性層合體(A10)之上下,注入硫代胺基甲酸酯系單體組成物(二環己基甲烷-4 ,4 ’-二異氰酸酯43.5質量份、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43.5質量份、1,2-雙[(2-巰基乙基)硫代]-3-巰基丙烷63.0質量份、及作為聚合起始劑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錫0.1質量份)的混合物,聚合係使用空氣爐,以12小時緩慢地從35℃昇溫至130℃後,並以130℃保持0.5小時。聚合結束後,取下墊片與鑄模後,放入烘箱中以130℃加熱3小時。尚,功能性層合體(A10)係以80℃、13Torr之條件下使其真空乾燥15小時後來使用。
之後,藉由利用球形研磨機來研磨外周,從而得到直徑60mm的功能性透鏡。進形相同的操作從而得到10片的功能性透鏡。
評估所得到的功能性透鏡時,光致變色特性係視感透過率為10.8%、退色速度為45秒,視感透過率(顯色前)為40.2%、偏光度(顯色前)為99.0%、外觀為「0」。藉由目視來進行評估該功能性透鏡的功能性層合體與合成樹脂層之間的剝落時,初期為「0」、煮沸試驗後(3小時後)為「0」。又,接著強度超過250N,而產生了功能性層合體(A)或合成樹脂層(B)的破裂等。
尚,光致變色特性、視感透過率、退色速度、視感透過率(顯色前)、偏光度(顯色前)、外觀、剝落、及接著強度係進行與前述實施例為相同的評估。
又,該功能性透鏡的目視評估(氣泡)為「0」。關於氣泡係如下述所說明般,藉由目視來確認10片中有幾片產生氣泡。
[目視評估(氣泡)]
藉由目視來實施所得到的層合體中所包含的氣泡的產生狀態之評估。評估係製作層合體每個各10片,根據以下之基準來實施。
0;在10片全部中,只產生0~2個的氣泡。即使是氣泡產生亦僅在邊緣(edge)附近。
1;在10片中5片以上,產生了3個以上的氣泡。
實施例51~77、及比較例3
除了使用表11所表示的功能性層合體、及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以外,採用與實施例50為相同的方法來製造功能性透鏡。將其結果表示於表11中。
又,表11所表示的透鏡形成用單體(包含聚合條件)的簡稱係與表5中使用的透鏡形成用單體為相同,詳細係如前述所記載般。
實施例78~80
除了使用表12所表示的表面處理方法、及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以外,採用與實施例50為相同的方法來製造功能性透鏡。將其結果表示於表12中。表面處理係與表4所表示的條件為相同。
由上述實施例50~80明確得知,本發明之光致變色層合體、及層合體係具有優異的光致變色特性、及/或偏光性,進而具有優異的密著性、外觀。
另一方面,比較例2中雖可得到光致變色特性、及外觀為良好的光致變色層合體,但使用比較例2的功能性層合體(A38)之比較例3中,由於聚碳酸酯薄片的耐溶劑性低,因而得到白濁(外觀不良)的功能性透鏡。
1‧‧‧功能性層合體(A)
2‧‧‧第一光學薄片(Aa)
3‧‧‧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接著層(光致變色接著層(Ac1))
3’‧‧‧不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接著層(接著層)
4‧‧‧第二光學薄片(Ab)
4’‧‧‧以偏光薄膜構成的第二光學薄片(Ab)
5‧‧‧偏光薄膜(Ac2)
6‧‧‧功能性透鏡
7‧‧‧第一光學薄片(Aa)的外表面
7’‧‧‧第二光學薄片(Ab)的外表面
8‧‧‧合成樹脂層(B)
9‧‧‧表面改質區域
[圖1]表示本發明的功能性層合體的層構成的一例子的截面圖
[圖2]表示本發明的功能性層合體的層構成的其他例子的截面圖
[圖3]表示本發明的功能性層合體的層構成的其他例子的截面圖
[圖4]表示本發明的功能性透鏡的層構成的一例子的截面圖
[圖5]表示本發明的功能性層合體的層構成的其他例子的截面圖
[圖6]表示本發明的功能性透鏡的層構成的一例子的截面圖

Claims (14)

  1. 一種功能性透鏡,其係包含功能性層合體(A)以及合成樹脂層(B)的功能性透鏡,上述功能性層合體(A)包含第一光學薄片(Aa)、第二光學薄片(Ab)及存在於該等2個薄片間的具有光致變色特性及/或偏光性的功能性層(Ac),上述合成樹脂層(B)存在於上述功能性層合體(A)的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至少一個薄片上, 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皆係以選自由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纖維素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環氧樹脂、聚烯烴樹脂、及聚乙烯醇樹脂所成之群組的樹脂構成, 上述合成樹脂層(B)係以選自由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烯丙基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硫代胺基甲酸酯樹脂、聚硫代環氧樹脂及聚碳酸酯樹脂所成之群組的樹脂構成,且 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與合成樹脂層(B)之間的接著強度為50N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功能性透鏡,其中,第一光學薄片(Aa)及/或第二光學薄片(Ab)係以選自由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纖維素樹脂、及聚乙烯醇樹脂所成之群組的樹脂構成, 合成樹脂層(B)係以選自由烯丙基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硫代胺基甲酸酯樹脂及聚硫代環氧樹脂所成之群組的樹脂構成。
  3. 如請求項1之功能性透鏡,其中,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係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 功能性層(Ac)係以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及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光致變色接著層(Ac1)構成, 前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前述第二光學薄片(Ab)藉由前述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直接接合而成。
  4. 如請求項3之功能性透鏡,其中,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至少一個薄片係具有偏光性的薄片。
  5. 一種功能性層合體,其係包含第一光學薄片(Aa)、第二光學薄片(Ab)及存在於該等2個薄片間的具有光致變色特性及/或偏光性的功能性層(Ac)的功能性層合體(A), 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皆係以選自由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纖維素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環氧樹脂、及聚烯烴樹脂所成之群組的樹脂構成,且 在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至少一個光學薄片的外表面上,存在具有反應性官能基的表面改質區域。
  6. 如請求項5之功能性層合體,其中,前述表面改質區域的反應性官能基係選自由羥基、硫醇基、羧基、胺基、磺酸基、(硫代)異氰酸酯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硫代環氧基及矽烷醇基所成之群組。
  7. 如請求項5或6之功能性層合體,其中,前述表面改質區域係藉由包含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的矽烷偶合劑的塗佈組成物來將前述光學薄片的外表面進行處理而成的區域。
  8. 如請求項5或6之功能性層合體,其中,前述表面改質區域的接觸角為10~60°。
  9. 如請求項5~8中任一項之功能性層合體,其中,前述功能性層(Ac)包含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層而成, 該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層係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及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光致變色接著層(Ac1)。
  10. 如請求項5~9中任一項之功能性層合體,其中,前述功能性層(Ac)包含作為具有偏光性的層的偏光薄膜(Ac2)而成, 該偏光薄膜(Ac2)的兩表面介隔接著層來與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接合而成。
  11. 如請求項5~10中任一項之功能性層合體,其中,前述功能性層(Ac)係具備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層與具有偏光性的層而成的層, 前述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層係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及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光致變色接著層(Ac1), 該光致變色接著層(Ac1)與第一光學薄片(Aa)接合,且 前述具有偏光性的層係以偏光薄膜(Ac2)構成, 該偏光薄膜(Ac2)的一個的表面與該光致變色接著層(Ac1)接合, 該偏光薄膜(Ac2)的另一個的表面介隔接著層來與第二光學薄片(Ab)接合而成。
  12. 一種功能性層合體,其係包含第一光學薄片(Aa)、第二光學薄片(Ab)及存在於該等2個薄片間的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功能性層(Ac)的功能性層合體(A), 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皆係以聚乙烯醇樹脂構成, 在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至少一個光學薄片的外表面上,存在具有反應性官能基的表面改質區域,前述反應性官能基係選自羥基、硫醇基、羧基、胺基、磺酸基、(硫代)異氰酸酯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硫代環氧基及矽烷醇基, 上述功能性層(Ac)係以包含光致變色化合物及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的光致變色接著層(Ac1)構成, 前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前述第二光學薄片(Ab)藉由前述光致變色接著層(Ac1)直接接合而成。
  13. 如請求項12之功能性層合體,其中,上述第一光學薄片(Aa)及第二光學薄片(Ab)的至少一個薄片係具有偏光性的薄片。
  14. 一種製造如請求項1之功能性透鏡之方法,其特徵為, 將請求項5~12中任一項之功能性層合體(A)埋設於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中,上述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係藉由將選自由烯丙基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硫代胺基甲酸酯樹脂及聚硫代環氧樹脂所成之群組的樹脂進行聚合而生成, 接下來,藉由使該透鏡形成用單體組成物進行聚合,來將合成樹脂層(B)層合於該功能性層合體(A)上。
TW108106013A 2018-02-23 2019-02-22 功能性層合體及使用功能性層合體的功能性透鏡 TWI7932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0413 2018-02-23
JP2018030413 2018-02-23
JP2018087691 2018-04-27
JP2018-087691 2018-04-27
JP2018-197121 2018-10-19
JP2018197121 2018-10-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1954A true TW201941954A (zh) 2019-11-01
TWI793265B TWI793265B (zh) 2023-02-21

Family

ID=67687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6013A TWI793265B (zh) 2018-02-23 2019-02-22 功能性層合體及使用功能性層合體的功能性透鏡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988808B2 (zh)
EP (1) EP3757663A4 (zh)
JP (1) JP7422067B2 (zh)
KR (1) KR20200124667A (zh)
CN (1) CN111727402B (zh)
MX (1) MX2020008644A (zh)
TW (1) TWI793265B (zh)
WO (1) WO201916372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3892A (zh) * 2020-06-09 2020-09-08 江苏淘镜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变色偏光树脂镜片的制造工艺
CN111633893A (zh) * 2020-06-09 2020-09-08 江苏淘镜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用多层复合变色偏光树脂镜片的制造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9125B (zh) * 2020-05-09 2022-05-10 上海伟星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弹功能的聚氨酯复合镜片的制造方法
WO2023085051A1 (ja) * 2021-11-10 2023-05-19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光学積層シート、光学物品、レンズ、眼鏡、及び光学積層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23210447A1 (ja) * 2022-04-25 2023-11-02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光学積層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物品の製造方法
WO2024018902A1 (ja) * 2022-07-21 2024-01-25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積層体、光学物品、レンズ、及び眼鏡

Family Cites Families (5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26081B2 (zh) 1974-05-13 1981-06-16
JPS5299414A (en) 1976-02-17 1977-08-20 Kubota Ltd Device for air supply and water level regulation of pressure water tan k
US4268134A (en) * 1979-03-07 1981-05-19 Corning Glass Works Lightweight laminated photochromic lenses
JPS60127923A (ja) 1983-12-15 1985-07-08 Japax Inc ワイヤカツト放電加工装置
JPS60127923U (ja) 1984-02-07 1985-08-28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フオトクロミツク積層体
JPS61236521A (ja) 1985-04-12 1986-10-21 Kureha Chem Ind Co Ltd 調光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GB8610709D0 (en) 1986-05-01 1986-06-04 Plinkington Bros Plc Photochromic lenses
JPH0745502B2 (ja) 1987-11-10 1995-05-17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新規化合物及びそれを含む組成物
JPH0410030A (ja) 1990-04-27 1992-01-14 Hitachi Ltd プログラム作成方法
JPH05195446A (ja) 1992-01-23 1993-08-03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ブルーイング方法
JPH05194616A (ja) 1992-01-23 1993-08-03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ブルーイング方法
US5312689A (en) * 1993-02-22 1994-05-17 Corning Incorporated Laminated ophthalmic lens
GB9306587D0 (en) 1993-03-30 1993-05-26 Pilkington Plc Photochromic compounds
IL115803A (en) 1994-11-03 2000-02-17 Ppg Industries Inc Indeno-naphthopyran derivatives useful for photochromic articles
US5961892A (en) 1998-09-11 1999-10-05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Polyalkoxylated naphthopyrans
JP2002131537A (ja) 2000-10-20 2002-05-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板、円偏光板、およ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105218A (ja) 2001-09-28 2003-04-09 Mitsui Chemicals Inc アザポルフィリン系色素およびその用途
WO2004041961A1 (en) 2002-11-04 2004-05-21 Polymers Australia Pty Limited Photochromic compositions and light transmissible articles
JP2005181426A (ja) 2003-12-16 2005-07-07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44429B2 (ja) 2004-02-02 2011-03-0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23254B (en) 2004-02-02 2010-04-11 Mgc Filsheet Co Ltd Light control plastic lens, coated sheet-like light control element for the lens production,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for light control plastic lens
EP1739462A4 (en) 2004-04-19 2010-11-24 Sunlux Co Ltd OPTICAL DEVICE OF POLARIZING PLASTIC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E602005019870D1 (de) 2004-04-30 2010-04-22 Advanced Polymerik Pty Ltd Photochrome zusammensetzungen und gegenstände mit polyetheroligomer
US7465415B2 (en) 2004-07-30 2008-12-16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Photochromic materials derived from ring-opening monomers and photochromic initiators
WO2006024099A1 (en) * 2004-09-02 2006-03-09 Polymers Australia Pty Limited Photochromic compounds comprising polymeric substituents and methods for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US8647538B2 (en) 2005-04-08 2014-02-11 Transitions Optical, Inc. Photochromic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photochromic moieties
JP4729354B2 (ja) 2005-07-21 2011-07-20 Mgcフィルシート株式会社 偏光調光特性を有する光制御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289257B1 (en) * 2006-07-28 2007-10-30 Yasunobu Nakagoshi Molded laminate for optical use
BRPI0715806B1 (pt) 2006-08-10 2018-09-18 Hopnic Laboratory Co Ltd lente polarizada plástica e método de produção da mesma
JP2008134618A (ja) 2006-10-26 2008-06-12 Hopunikku Kenkyusho:Kk プラスチック眼鏡レンズ
JP5778109B2 (ja) 2006-10-26 2015-09-16 株式会社ホプニック研究所 プラスチック眼鏡レンズ
CN102112528B (zh) 2008-06-05 2013-08-28 先进聚合有限公司 光致变色聚合物以及包含光致变色聚合物的组合物
GB0815109D0 (en) 2008-08-18 2008-09-24 James Robinson Ltd Polydialkylsiloxane-bridged bi-photochromic molecules
EP2496405B1 (en) * 2009-11-02 2018-08-15 Essilor International Tri-layer adhesive system for a laminated lens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same
WO2011105133A1 (ja) 2010-02-24 2011-09-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表面改質樹脂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743616B2 (ja) 2010-08-06 2015-07-01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組成物
SG187762A1 (en) 2010-08-06 2013-03-28 Tokuyama Corp Photochromic composition
BR112013003397B8 (pt) 2010-08-12 2023-05-09 Mitsui Chemicals Inc Lente e película polarizadas de plástico, e métodos para a produção das mesmas
JP5863317B2 (ja) 2010-09-29 2016-02-16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組成物
WO2012121414A1 (ja) 2011-03-08 2012-09-13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クロメン化合物
JP5967877B2 (ja) 2011-03-11 2016-08-10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組成物、および光学物品
JP5832128B2 (ja) 2011-04-18 2015-12-16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
JP5956726B2 (ja) * 2011-04-27 2016-07-27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705071B1 (en) 2011-05-03 2017-03-08 Vivimed Labs Europe Ltd Photochromic polymer
JP5743713B2 (ja) 2011-05-23 2015-07-01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積層体、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62130B2 (ja) 2011-05-23 2015-08-12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2162725A1 (en) 2011-06-03 2012-12-06 Advanced Polymerik Pty Ltd Photochromic polymers
JP5920939B2 (ja) 2011-06-23 2016-05-18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クロメン化合物
EP2824504B1 (en) 2012-03-06 2017-02-08 Mitsui Chemicals, Inc. Plastic polarizing len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JP6161893B2 (ja) 2012-12-11 2017-07-12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積層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5073814B (zh) 2013-03-20 2019-02-22 依视路国际公司 用于偏光结构和偏光镜片的基于聚氨酯的粘合剂
FR3009234B1 (fr) 2013-08-05 2017-09-29 Essilor Int Structure en couches fonctionnalisee
JP6221713B2 (ja) 2013-12-11 2017-11-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表面改質されたシクロオレフィン系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6483458B2 (ja) 2015-02-10 2019-03-13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ポリウレタンウレア樹脂、及び該ポリウレタンウレア樹脂の製造方法
JP6579938B2 (ja) 2015-03-12 2019-09-25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からなる積層体、及び該積層体を用いた物品
JP6581784B2 (ja) * 2015-03-13 2019-09-25 ホヤ レンズ タイ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HOYA Lens Thailand Ltd 眼鏡レンズおよび眼鏡
KR20180098232A (ko) 2015-12-28 2018-09-03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꾸야마 적층체 및 해당 적층체를 사용한 광학 물품
KR102197929B1 (ko) 2016-08-02 2021-01-05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꾸야마 접착성 조성물, 적층체 및 해당 적층체를 사용한 광학 물품
TWI634001B (zh) * 2016-12-27 2018-09-01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膜片、顯示面板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3892A (zh) * 2020-06-09 2020-09-08 江苏淘镜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变色偏光树脂镜片的制造工艺
CN111633893A (zh) * 2020-06-09 2020-09-08 江苏淘镜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用多层复合变色偏光树脂镜片的制造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57663A4 (en) 2022-03-23
MX2020008644A (es) 2020-09-21
EP3757663A1 (en) 2020-12-30
US20200386915A1 (en) 2020-12-10
JPWO2019163728A1 (ja) 2021-02-04
CN111727402B (zh) 2022-07-15
US11988808B2 (en) 2024-05-21
KR20200124667A (ko) 2020-11-03
CN111727402A (zh) 2020-09-29
WO2019163728A1 (ja) 2019-08-29
TWI793265B (zh) 2023-02-21
JP7422067B2 (ja)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3265B (zh) 功能性層合體及使用功能性層合體的功能性透鏡
JP6042938B2 (ja) プラスチック偏光レンズ、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偏光フィルム
JP4843677B2 (ja) プラスチック偏光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71601B1 (ko) 플라스틱 편광 렌즈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049638B2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組成物
EP3103822B1 (en)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for optical material, and optical material and plastic lens obtained from said composition
TWI712494B (zh) 層合體、以及使用該層合體之光學物品
KR102197929B1 (ko) 접착성 조성물, 적층체 및 해당 적층체를 사용한 광학 물품
JP5832128B2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レンズ
JP4614883B2 (ja) 高屈折率偏光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WO2012141250A1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組成物
JP2023113735A (ja) 偏光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偏光フィルム及び偏光レンズ
JP5616642B2 (ja) 偏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7118876B2 (ja) 積層体、該積層体からなる光学基材、および該光学基材を備えた光学物品
JP5766001B2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組成物
CN106873068A (zh) 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16206463A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積層体
WO2021172513A1 (ja) 湿気硬化型ポリウレタン組成物及び積層体
CN108603963A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JP2000047003A (ja)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WO2023176153A1 (ja) ポリチオウレタンフィルム、メガネレンズ用資材、メガネレンズ及びメガネ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KR100663075B1 (ko) 플라스틱렌즈의 황변현상 및 들뜬현상 방지용 보호막코팅방법
JP2013200514A (ja) 偏光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偏光レンズ、防眩製品および防護製品
JP2006113094A (ja) 染色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