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4564A - 定影装置和采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和采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4564A
CN1914564A CNA2005800034492A CN200580003449A CN1914564A CN 1914564 A CN1914564 A CN 1914564A CN A2005800034492 A CNA2005800034492 A CN A2005800034492A CN 200580003449 A CN200580003449 A CN 200580003449A CN 1914564 A CN1914564 A CN 1914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arent motion
separating plate
motion body
offset medium
lead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34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1350C (zh
Inventor
佐藤雅彦
岩谷直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14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4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13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135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32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additional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71/00Sheet feeding or delivering
    • Y10S271/90Stripp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定影装置包括:i)两个表面运动体,至少其中一个被驱动使得所述表面运动体互相接触,形成辊隙,且互相接触的表面运动体的表面在同一方向运动,和ii)设置成用来加热至少其中一个表面运动体的热源。其表面上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介质被放置在辊隙内,使得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在转印介质上。所述定影装置还包括分离板,设置成用来从表面运动体上移除转印介质,所述转印介质在其经过辊隙之后未被从表面运动体上分离。在表面运动体侧,分离板的前端部的温度升高优先于分离板其他部分的温度升高。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和采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和采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成像装置中,图像载体上的潜像通过显影装置提供的调色剂显影,使得潜像作为可见图像形成在图像载体上。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装置转印到转印介质上,使得通过定影装置将之固定在转印介质上。定影装置,例如,包括加热器,定影辊子和压力辊子。加热器作为热源设置在定影装置内侧。定影辊子用作可旋转的表面运动体。压力辊子以指定的压力与定影辊子的表面接触且用作另一可旋转的表面运动体。定影辊子和压力辊子形成辊隙部分。利用辊隙部分,调色剂图像被热和压力定影在转印介质上。其上具有被辊隙部分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介质通过排出路径排送出去。另一方面,经过辊隙部分后,由于纸张的刚性或定影辊子或压力辊子的弯曲而不能从定影辊子或压力辊子上分离的转印介质,通过其前端部(head endpart)设置在所述辊隙部分附近的分离板强行从定影辊子或压力辊子上分离从而被排送出去。
通常,转引介质包含水分。包含在转印介质内的水分通过被辊隙部分加热转印介质变成蒸汽从而被从转印介质上排出。从转印介质排出的蒸汽如果与温度较低的分离板接触会冷凝。因为分离板的前端部设置在辊隙部分的附近,所述前端部与转印介质接触的概率就会高于分离板的其他部分与转印介质接触的概率。因此,如果冷凝水产生在分离板的前端部,转引介质可能被黏附在分离板的前端部上,以致造成卡纸。
已经存在有几种方案来解决冷凝水的问题。
例如,日本未审公开专利申请No.2003-202767提出一种定影装置,该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分离板的前端部设置有凹口用来使产生自转印介质的蒸汽排出。因为该凹口部分使得产生自转印介质的蒸汽可以排出,防止了冷凝水黏附在分离板的前端部。但是,在日本未审公开专利申请No.2003-202767中讨论的定影装置中,如果未从用于使产生自转印介质的蒸汽排出的凹口排出的蒸汽黏附在分离板的前端部,则在分离板的前端部还会产生冷凝水。
日本未审公开专利申请No.6-43772提出一种定影装置,该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分离板由低比热的薄金属或高导热率的材料制成,分离板因为接触被加热至高温的转印介质而被加热,且分离板的温度升到冷凝水无法产生的温度。在该定影装置中,通过加热分离板防止了冷凝水黏附在分离板的前端部上。
但是,在日本未审公开专利申请No.6-43772中讨论的定影装置,需要用很长时间来使得分离板的前端部的温度升高到冷凝水无法产生的温度。因此,在前端部的温度升高到冷凝水无法产生的温度之前,冷凝水会黏附在分离板的前端部上。特别是,当定影装置处于自然状态很长时间使得定影装置已经冷却时,分离板的温度是较低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已经加热至高温的转印介质与分离板接触,前端部的温度可能尚未升高到冷凝水无法产生的温度,从而冷凝水可能黏附在分离板的前端部上。
另外,在日本未审公开专利申请No.6-43772中讨论的定影装置中,因为整个分离板的温度依靠转印介质的热量均匀升高,需要很长时间使得分离板的前端部的温度依靠转印介质的热量升高到冷凝水无法产生的温度。
发明内容
因此,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颖并有用的定影装置和采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这里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和成像装置,其中在分离板的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的温度可以立即升高到冷凝无法发生的温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一种定影装置得以实现,包括:
两个表面运动体,至少其中一个被驱动使得所述表面运动体互相接触,形成辊隙,且互相接触的表面运动体的表面在同一方向运动;和
设置成用来加热至少其中一个表面运动体的热源;
其中,表面上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介质被放置于辊隙内,使得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在转印介质上;
所述定影装置还包括分离板,在转印介质在其经过辊隙之后未从表面运动体上分开的情况下,该分离板被设置成用来从所述表面运动体上移除所述转印介质;以及
分离板的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的温度升高优先于分离板其他部分的温度升高。
本发明的实施例也通过这样一种成像装置得以实现,包括: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该部分被设置成用来在转印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和
定影部分,该部分被设置成用来在转印介质上定影调色剂图像;
其中,所述定影部分包括:
两个表面运动体,至少其中一个被驱动使得所述表面运动体互相接触,形成辊隙,且互相接触的表面运动体的表面在同一方向运动;和
设置成用来加热至少其中一个表面运动体的热源;
其中,表面上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介质被放置于辊隙内,使得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在转印介质上;
定影装置还包括分离板,该分离板被设置成用来从表面运动体上移除转印介质,所述转印介质在其经过辊隙后未被从表面运动体上分开;
在表面运动体一侧,分离板的前端部的温度升高优先于分离板其他部分的分度升高。
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加热到高温的转印介质的热量导致的分离板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分离板前端部的温度升高比分离板其他部分的温度升高具有更高的优先权。由此,与传统的温度升高均匀的分离板的温度相比,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分离板的前端部的温度被加热到高温的转印介质加热更快地升高到冷凝无法发生的温度。这样的结果是,即使当所述装置被保持在自然状态很长时间使得分离板被冷却,也可能立即将分离板的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的温度升高到冷凝无法发生的温度,使得卡纸的发生得以避免。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经由下述与附图一同提供的详细说明将变得更加清楚明白。
附图简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形成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的处理盒的示意图;
图3是定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经过定影装置之前和之后的转印介质的传送部分的示意图;
图5是分离板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分离板的周边结构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转印装置的侧面和加强部件的布置之间关系的视图;
图8(a)示出从压力辊子的加热部分产生的热量沿轴线方向不同的一种实例的视图,和图8(b)是示出从压力辊子的加热部分产生的热量沿轴线方向不同的另一种实例的视图;
图9(a)是示出具有由另一元件形成的水蒸气接收部分的结构的分离板的剖视图,且图9(b)是示出具有由另一元件形成的水蒸气接收部分的结构的分离板的周边结构的透视图;和
图10是示出其中水蒸气接收部分由冲压过程形成的实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10现在给出本发明的说明和相关技术的缺陷的详细内容,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
更具体来说,彩色激光打印机(下称“打印机”)作为本发明讨论的成像装置的示例。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示意图。在该打印机中,用于四种颜色黄、洋红、青和黑的四个成像部分水平布置形成串列成像部分。在所述串列成像部分中,成像部分,即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101Y、101C、101M和101K从图1左侧依次布置。这里,Y、M、C和K分别代表颜色元件黄、洋红、青和黑。在所述串列成像装置中,成像装置101Y、101C、101M和101K具有的结构是充电装置,显影装置10Y、10C、10M和10K,感光体清洁装置,以及其他装置分别设置在鼓形感光体21Y、21C、21M和21K周围。调色剂瓶2Y、2C、2M和2K布置在打印机的上部。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分别提供到调色剂瓶2Y、2C、2M和2K中。指定量的每种颜色的调色剂从相应的调色剂瓶2Y、2C、2M和2K通过传送部分(未示出)分别提供给显影装置10Y、10C、10M和10K。
光学记录单元9作为潜像形成部分设置在串列成像部分的下部。所述光学记录单元9包括光源、多边形反射镜、f-θ透镜、反射镜以及其他部分。所述光学记录单元9基于图像数据扫描激光并且将激光辐射到每个感光体21的表面上。
中间转印带1作为中间转印体设置在串列成像部分正上方。中间转印带1围绕并被张紧在支撑辊子1a和1b上。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马达(图1未示出)连接在用作驱动辊子的支撑辊子1a的旋转轴上。当驱动马达被驱动时,中间转印带1在图1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使得从动支撑辊子1b旋转。初级转印装置11Y、11C、11M和11K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的内部,用以将形成在感光体21Y、21C、21M和21K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上。
次级转印辊子5作为次级转印装置设置在较之初级转印装置11Y、11C、11M和11K在中间转印装置的驱动方向更下游的位置。中间转印带1设置在支撑辊子1B和次级转印辊子5之间且支撑辊子1B用作推动元件。打印机还具有馈纸盒8、馈纸辊子7和阻尼辊子6以及其他部分。另外,定影装置4配置成在转印介质S上定影图像并且排纸辊子3在转印介质S移动方向上设置在次级转印辊子5的下游,所述转印介质S上有被次级转印辊子5转印的图像。
接着,讨论打印机的动作。感光体21Y、21C、21M和21K被成像部分转动且感光体21Y、21C、21M和21K的表面分别被充电装置17Y、17C、17M和17K充电。然后,包含图像数据的激光记录光从光学记录单元9辐射出来,使得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体21Y、21C、21M和21K上。此后,相应的调色剂通过显影装置10Y、10C、10M和10K黏附,且静电潜像显现出来。结果是,黄色、青色、洋红和黑色的单色图像分别形成在感光体21Y、21C、21M和21K上。驱动辊子1a由于驱动马达(图1未示出)的旋转而转动,使得从动辊子1b和次级转印辊子5从动转动,从而中间转印带1被转动和传送。可见图像依次被初级转印装置11Y、11C、11M和11K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上。结果是,合成彩色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上。残余调色剂被清洁装置从图像被转印的感光体21Y、21C、21M和21K上除去,使得感光体21Y、21C、21M和21K准备好形成下一副图像。
与图像形成相协调,转印介质S的前部端被馈纸辊子7从馈纸盒8中取出,使得转印纸S被传送到阻尼辊子并且停留一会儿。
与图像形成操作相协调,转印介质S被传送至次级转印辊子5和中间转印带1之间。转印介质3被置于次级转印辊子5和中间转印带1之间,使得次级转印辊子5和中间转印带1形成次级转印辊隙。中间转印带10上的调色剂图像被次级转印辊子5转印(次级转印)至转印介质S之上。
图像转印至其上的转印介质S被送到定影装置4。热量和压力被定影装置4施加在转印介质S上,使得转印图像被定影在转印介质S上。此后,转印介质S被排送出成像装置外。另一方面,图像被转印后遗留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残余调色剂被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12除去,使得成像机准备通过串列成像部分形成下一副图像。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101Y、101C、101M和101K设置成一体且作为处理盒可以从打印机主体上拆除。所述处理盒可以从打印机主体的前方沿导轨拉出。通过向打印机主体深度侧推动所述处理盒,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可以设置在预定位置。
调色剂图像成像部分101Y、101C、101M和101K的处理盒具有相同的结构并实施相同动作。在以下解释中,省略标记Y、C、M和K且将详细讨论成像装置的处理盒。图2是图1所示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101的处理盒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作为充电装置的充电辊子17、显影装置10、作为感光体清洁装置的羽刷36、清洁刮片33和其他装置布置在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感光体21的周围。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内,充电辊子17布置得在垂直方向上低于感光体21。另外,作为电荷清除辊子的清洁辊子18设置在充电辊子17下方。清洁辊子18可旋转的接触并清洁充电辊子17的表面。另外,感光清洁装置包括羽刷37、清洁刮片33和用于将来自感光体21的废弃的调色剂排出处理盒外的废弃调色剂传送卷盘(coil)34。
图3是定影装置4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定影装置4具有的结构是作为表面运动体的环状定影带43围绕加热辊子42和定影辊子41。
定影带43的后表面被加热,使得定影带43的温度升高到140-180℃的范围内。因此,优选的采用耐热和结实的材料(低热传导率)制作定影带。定影带43具有多层结构,其中弹性层形成在圆柱形片基上,所述片基由耐热树脂诸如聚酰亚胺制成并且释放层形成在弹性层上。所述片基可以由耐热和具有良好机械强度的材料制成。除耐热树脂诸如聚酰亚胺外,所述片基可以由诸如Ni或SUS的金属制成。为了获得稳定定影性,定影带43的弹性层可以由这样的材料制成,通过它热量和压力可以被施加到调色剂和转印介质上。例如,硅橡胶或氟橡胶可以用来制作定影带43的弹性层。定影带43的释放层用来防止形成在转印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部分偏移。因此,优选的用具有良好调色剂释放性的材料制作定影带43的释放层。例如,作为定影带43的释放层的材料,可以采用氟化物树脂比如聚四氟乙烯(PEFE),四氟乙烯和全氟烷氧基乙烯(PFA)的共聚物,氟化乙丙稀(FEP)或由这些材料混合的材料。用这种材料制成的释放层可以通过在弹性层上采用刷底剂和烘烤的方式施加这类材料而获得。
本实施例的定影带的片基的厚度约50-90μm。本实施例的定影带43的弹性层的厚度约100-300μm。本实施例的定影带43的释放层厚度约20-50μm。
在加热辊子42中,热源44诸如卤素灯安装在由金属诸如铝或铁制成的芯棒内。定影带43的内侧被热源44的辐射热加热。优选的,加热辊子42的芯棒的厚度较小。但是,因为芯棒受到定影带43的张力,如果芯棒用铝制成的话,需要使其厚度等于或大于0.4mm。另外,如果芯棒用铁制成的话,需要使其厚度等于或大于0.2mm。此外,可以在芯棒的内部施加使得来自热源44的热量容易被其吸收的颜色诸如黑色。
此外,热敏电阻48布置在加热辊子42上作为温度传感器元件。基于热敏电阻48检测到的温度,控制加热部分44以获得设定的温度。
定影辊子41具有的结构是其中弹性层诸如硅橡胶形成在由具有高刚性诸如金属,例如铝或铁的,或具有高机械强度的树脂制成的芯棒上。最优的是采用海绵橡胶作为定影辊子的弹性层的材料。通过使用海面橡胶可使得弹性层具有等于或小于50HS(Asker C)的较低的硬度,使定影带的附加部分可以做得较小。另外,因为海绵橡胶比一般橡胶具有较低的热传导率,定影带的散热可能有困难。
张力辊子47设置在定影辊子41和加热辊子42之间的中间位置。所述张力辊子与定影带43接触。张力辊子47由于弹簧47a的弹性力向内侧挤压定影带43。因此,定影带被赋予张力。张力辊子47具有的结构是其中由高刚性材料诸如金属制成的芯棒被具有一定程度弹性诸如耐热带或硅橡胶的材料覆盖。由于采用耐热带或硅橡胶覆盖所述芯棒,可能防止定影带43在受到挤压时被破坏,从而可以保证均匀的推动压力。另外,与仅具有芯棒的张力辊子相比较,张力辊子47的热传导率可相对减小。因此,可能防止热量从定影带43通过张力辊子47辐射。在本实施例中,张力辊子47与定影带的外圆周表面接触,使得定影带43被推向内侧,因此,定影带被赋予张力。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本示例。例如,张力辊子47可以与定影带43的内圆周表面相接触,使得定影带43可以被向外推,因此,定影带43被赋予张力。另外,定影辊子41或加热辊子可以用作张力辊子。在这种情况下,定影带43被可移动的定影辊子41或加热辊子42向外推动,因此向定影带43赋予张力。
另外,定影装置4包括用作另一表面运动体的施压辊子45。施压辊子45通过激励装置诸如弹簧(图3未示出)经由定影带43向定影辊子41施加压力以形成定影辊隙。施压辊子45具有的结构是其中由硅橡胶制成的弹性层形成在由高刚性材料例如金属制成的芯棒上。所述弹性层可以被具有良好释放能力的元件诸如PFA管覆盖。通过使橡胶层的硬度保持较高或者使得弹性层的厚度较小,可以使得施压辊子45的硬度制成比定影辊子41的硬度大。如果施压辊子45的硬度大于定影辊子41的硬度,定影辊子41的表面会发生凹陷,使得定影辊隙沿施压辊子45的轴线方向弯曲(向施压辊子45凹陷)。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具有的结构是其中位于转印介质的定影带一侧的表面上的图像可以被定影。被定影辊隙加热并熔化的调色剂黏附在定影带43上且转印介质容易黏附在定影带43上。但是,因为定影辊隙是沿施压辊子45的轴线弯曲的,则被定影辊隙传送的转印介质也是沿施压辊子的轴线方向弯曲的。因此,由于转印介质在定影辊隙的出口处沿施压辊子运动,则连同调色剂在一起转印介质可以容易的从定影带43处释放。特别地,由于彩色图像比黑白图像在转印介质上具有更多的调色剂,因此彩色图像易于黏附在定影带上。但是,如以上讨论的那样,通过使施压辊子45的硬度大于定影辊子41的硬度,即使在彩色图像的情况下,也不易让转印介质黏附在定影带43上。
施压辊子45由驱动部分旋转(未示出),使得定影辊子41从动旋转。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用于驱动施压辊子45的所述驱动部分,但是所述驱动部分可以用来驱动定影辊子41,使得施压辊子45从动旋转。
释放剂施加辊子49设置在定影装置4中,防止熔化的调色剂黏附在定影带43上。释放剂施加辊子49挤压定影带43从而与定影带43一起旋转,且因此释放剂被施加到定影带43上。释放剂施加辊子49由具有渗透性的材料诸如海绵制成。释放剂施加辊子49的内部充满硅油,例如,作为释放剂。提供了清洁辊子50,以用来挤压释放剂施加辊子49并清除黏附在释放剂施加辊子49上的纸屑或类似物。清洁辊子50的表面具有例如刷形结构。清洁辊子50与释放剂施加辊子49一起旋转。所述刷可以由导电材料制成,使得黏附在释放剂施加辊子49上的纸屑能通过静电移除。
具有前端部101的分离板100设置在定影辊隙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防止纸张缠绕定影带43。下面将讨论分离板100的详细结构。前端部101的前端不与定影带43接触。长度等于或小于1mm的缝隙形成在前端部101的前端和定影带43之间。在前端部101的前端与定影带43接触的情况下,定影带43可能被前端部101的前端损坏。在前端部101的前端与定影带43之间的缝隙大于1mm的情况下,从定影辊隙排出的转印介质卡在前端部101的前端和定影带43之间,则发生卡纸。另外,转印介质黏附在定影带43上的时间越长,图像越容易产生不均匀性。因此,优选的,一旦转印介质从定影辊隙处出来,就通过前端部101的前端将转印介质从定影带43上分离开。因此,优选的将前端部101的前端设置的更加靠近定影辊隙。
接着,讨论转印介质在经过定影装置之前和之后的传送路径。图4示出转印介质的传送部分经过定影装置之前和之后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自中间转印带1被次级转印辊子5转印到转印介质上,所述转印介质沿入口引导板51进入定影辊隙。从定影辊隙出来(排出)的转印介质被前端部101从定影带43上分离开。分离开的转印介质沿着分离板100被传送辊子3传送,从而被排送到纸张排出盘(未示出)。
接着,参照图5和6讨论分离板100。图5是分离板100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了分离板100的周围结构的透视图。如图5所示,分离板100包括前端部101和引导部分102。如图5所示,前端部101具有的结构是其中前端部101的前端的厚度等于或小于0.2mm。当本实施例的前端部101的前端的厚度较小时,整个前端部101的厚度也较小。在前端部101的前端的厚度等于或小于0.2mm的情况下,前端部101的前端可以布置得更靠近定影辊隙。在前端部101的前端的厚度等于或小于0.2mm的情况下,由于来自转印介质的热量或转印带43的辐射热,可能升高前端部101的温度至诸如40℃或更高,在此温度水蒸汽不会黏附在前端部101上。前端部101可以这样形成,即分离板100的前端的厚度等于或小于0.2mm或厚度等于或小于0.2mm的分开的板黏附而形成。
引导部分102具有的功能是引导从定影辊隙出来的转印介质。壳体安装部分103设置在引导部分102的两侧表面上。这些壳体安装部分103与定影装置的壳体(未示出)连接。定位部分106设置在引导部分102的两端,使得位于定影带43和前端部101的前端之间的间隙得以保持。定位部分106设置在引导部分102处,从而使之与定影带的转印介质非接触区域相接触,使得定影带43和前端部101的前端之间的间隙得以可靠保持。
引导部分102具有热传导限制部分。所述热传导限制部分具有的结构是其中从前端部101到引导部件103的热传导被限制,使得前端部101的温度易于升高。更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多个凹口部分102a设置在引导部分102处且具有矩形结构,用作热传导限制部分。即,从前端部101到引导部分103的热传导通过由凹口部分102a设置在引导部分103和前端部101之间的大缝隙限制。
热传导限制部分不局限于凹口部分。例如,引导部分和前端部可以设置成分离的元件并且引导部分和前端部可以通过作为热传导限制部分的热绝缘材料连在一起。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热绝缘材料防止前端部的热量传导到引导部分。这样的结果是,前端部的温度能立即升高到冷凝无法产生的温度。
多个用来加强前端部101的加强部件102b设置在凹口部分102a之间。加强部件102b加强前端部101,从而防止具有薄板形结构的前端部101变形。优选的是,加强部件102b面向打印机可用尺寸的转印介质的两端。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如图7所示,加强部件102b设置在四个位置,即面向打印机最小可用尺寸的转印介质的两端的位置和面向打印机最大可用尺寸的转印介质的两端的位置。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中,转印介质的中心通过定影带43的中心。如图7所示,加强部件102b以定影带43的中心为中心对称设置。
当转印介质的前端从转印辊隙排出时,前端可能不稳定,例如弯曲。因此,转印介质的前端不能总是与前端部101接触。转印介质的前端可能与位于前端部101上面的引导部分相接触。但是,即使转印介质与引导部分接触,转印介质的前端也会与位于面向打印机最小可用尺寸的转印介质的两端的加强部件102b相接触。因此,仍可以从定影带分离转印介质并保持转印介质的传送能力。
优选的,加强部件102b的轴线方向的宽度设置成对应于被传送的转印介质的定位间隙。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情况下,由于传送辊子或类似物的结构和定位精度,加强部件102b的轴线方向宽度设置成使得约为±3mm的转印介质的定位间隙可以接受。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情况下,加强部件102b的轴线方向的宽度设置成等于或大于6mm。
另外,因为热量被传导至加强部件102b,前端部101的加强部件102b附近的温度比其他部分较难升高。但是,通过在面向转印介质端部的位置设置加强部件102b,可能促使前端部101的加强部件的附近的温度升高。原因如下所述。
如上述讨论的内容,前端部101的温度由于转印介质的热量和定影带43的辐射热而升高。由于转印介质的热量,与转印介质接触的前端部的温度比不与转印介质相接触的部分的温度容易升高。另一方面,由于定影带43的辐射热,不与转印介质相接触的前端部的温度比与转印介质相接触的部分的温度升高容易。这是因为不与定影带的转印介质接触的部分的热量不会被转印介质吸收,因此不与定影带43的转印介质接触的部分的温度高于与转印介质接触的部分的温度。于是,由于定影带43的辐射热,不与转印介质接触的前端部的温度比与转印介质接触的前端部的温度容易升高。
前端部101的面向转印介质的端部的部分由于温度高于定影带43的侧部辐射热和接触转印介质而受到温度升高的影响。因此,前端部101的面向转印介质的端部的部分的温度比前端部101的其他部分的温度容易升高。加强部件102b设置在温度容易升高的前端部101的面向转印介质的端部的位置,使得可能防止加强部件的附近的温度由于加强部件102b热吸收而导致的温度升高困难。
另外,如图8所示,设置在施压辊子45内部的热源45a的热量在轴线方向变化,使得施压辊子45的面向加强部件102b的部份的温度高于其他部分。例如,如图8-(a)所示,在施压辊子45的面向加强部件102b的位置的镍铬合金导线形成的线圈间隙比其他部分处要狭窄。另外,如图8-(b)所示,设置有2个热源45a。热源45a-1均匀加热整个施压辊子45,另一热源45a-2仅加热施压辊子45的面向加强部件102b的部分。在此结构的情况下,施压辊子45的面向加强部分102b的部分的温度高于其他部分的温度。这样的结果是,由于施压辊子45的辐射热造成前端部101的加强部件附近的温度比其他部分的温度容易升高。因此,即使前端部101在加强部件附近的热量被加强部件吸收,热量也可以由温度高于其他部分的施压辊子的辐射热补偿。这样的结果是,可防止在升高前端部101的连接部分的附近的温度中所面临的困难。另外,虽然如图8所示例子中设置在施压辊子45内部的热源45a的热量在轴线方向变化,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例如,为了使定影带43的面向加强部件102b的部分的温度比其他部分的温度高,使得设置在加热辊子42内部的热源44产生的热量可以在轴线方向变化。
另外,如图5所示,水蒸气接收部分105设置在分离板100的引导部分102上。所述水蒸气接收部分105相对于连接引导部分102和前端部101的虚线向定影辊子46一侧倾斜。通过向定影辊子一侧倾斜水蒸汽接收部分105,可能在距分离板100的转印介质引导面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设置水蒸汽接收部分105。因此,可能防止黏附在水蒸汽接收部分105的水蒸汽黏附在转印介质上。另外,通过向定影辊子一侧倾斜水蒸汽接收部分105,可能防止由于来自转印介质的水蒸汽黏附在感光体、曝光装置的透镜或类似物上造成对图像的不良影响。另外,通过向定影辊子一侧倾斜水蒸汽接收部分105,水蒸汽接收部分105的前端部布置得比前端部101更远离转印介质引导面。在此结构的情况下,可能防止冷凝在水蒸汽接收部分105的水蒸汽变成水滴从而滴落在前端部101上。在转印介质的水蒸汽黏附在加强部件上的情况下,因为加强部件的区域的尺寸大小,转印介质的水蒸汽不会增加,从而防止冷凝现象。
如图5所示的水蒸汽接收部分105采用与引导部分102相同的金属制成并与引导部件102形成一体。但是,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水蒸汽接收部分105可以与引导部件102分开设置,如图9所示。另外,如图9所示的水蒸汽接收部分105由热传导率低于前端部101的树脂制成。因此,由于定影装置内部的热量导致的水蒸气接收部分105的温度升高难于发生。因此,来自转印介质的水蒸汽可以容易地冷凝在水蒸汽接收部分105上。因此,与采用与引导部分102相同的金属制成的水蒸汽接收部分相比,可以收集更多来自转印介质的水蒸汽。
另外,如图10所示,水蒸汽接收部分105可以通过冲压过程形成。在此情况下,通过使前端部的前端变薄使得热容量变小,使得分离板的前端部的温度比其他部分的温度容易升高。前端部和引导部分可以分开制成并且前端部可以通过热绝缘元件设置在引导部分上,使得前端部向由冲压过程形成的水蒸汽接收部分的热传导被阻止。这样的结果是,前端部的温度能良好升高。
根据上述讨论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两个表面运动体,至少其中一个被驱动,使得所述表面运动体互相接触,形成辊隙,且互相接触的所述表面运动体的表面在同一方向上运动;和
设置成用来加热至少一个表面运动体的热源;
其中其表面上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介质放置于所述辊隙内,使得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在转印介质上;
所述定影装置还包括用来从表面运动体上移除转印介质的分离板,所述转印介质在其穿过辊隙后未被从表面运动体上分离开;和
在表面运动体的一侧,分离板的前端部的温度升高优先于分离板其他部分的温度升高。
根据本定影装置,由于加热至高温的转印介质,可以使前端部的温度立即升高到冷凝无法发生的温度。因此,可防止卡纸。
分离板可具有的结构是其中,分离板的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的热容量比分离板的其他部分的热容量小。
根据上述定影装置,分离板的前端部的温度可以比分离板的其他部分的温度升高得快。
所述分离板可以包括用来限制分离板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热量向分离板其他部分传导的热传导限制部分。
如果前端部的热容量较低并且前端部的温度比分离板的其他部分的温度升高更快,使得前端部的温度比分离板其他部分的温度更高,就会产生前端部向分离板的其他部分的热传导。但是,根据上述定影装置,分离板包括用来限制分离板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热量向分离板的其他部分传导的热传导限制部分。这样的结果是,即使前端部的温度高于分离板的其他部分的温度,前端部的热量也不会传导到分离板的其他部分。因此,可以使前端部的温度立即升高到冷凝无法发生的温度。
所述分离板可以包括用来在表面运动体一侧加强前端部的加强部件;和
所述加强部件可以面向表面运动体的一部分,所述部分的温度高于表面运动体沿轴线方向的表面平均温度,位于面对分离板的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的位置。
前端部的热量传导到加强部件。因此,相比于没有设置加强部件的部分,设置了加强部件的部分的温度升高到冷凝无法发生的温度的速度较低。结果是,冷凝可以发生在前端部设置有加强部件的部分。但是,根据上述结构,相比于没有设置加强部件的部分,在设置有加强部件的部分接收的来自表面运动体的辐射热量可能较大。这样的结果是,在设置有加强部件的部分,被加强部件吸收的热量可以被来自表面运动体的辐射热而补偿。因此,相比于没有设置加强部件的部分,设置有加强部件的部分的温度升高到冷凝无法发生的温度的速度较快。因而,可能防止在前端部设置有加强部件的部分发生冷凝。
在轴线方向热源的热量可能变化,使得面向加强部件的表面运动体的部分的温度高于表面运动体沿轴线方向的表面平均温度。
根据上述定影装置,面向加强部件的表面运动体的部分的温度可能高于表面运动体沿轴线方向的表面平均温度。
加强部件可以设置在面向被传送的转印介质的端部的位置。
由于转印介质的热量,在前端部处,与转印介质接触的部分的温度相比于不与转印介质接触的部分容易升高。另一方面,由于表面运动体的辐射热,面向转印介质的部分的温度前端部比面向转印介质的部分的温度更容易升高。这是因为不与表面运动体的转印介质接触的部分热量没有被转印介质吸收,因此不与转印介质接触的部分的温度高于与转印介质接触的部分的温度。因而,由于表面运动体的辐射热,不面向转印介质的部分的温度比前端部面向转印介质的端部的部分的温度容易升高。因此,前端部面向转印介质端部的部分受到表面温度较高的侧面的辐射热和接触转印介质这两方面引起的温度升高的影响。通过在面向被传送的转印介质的端部的位置设置加强部件,被加强部件吸收的热量被表面温度较高的辐射热和转印介质的热量补偿。因此,相比于未设置加强部件的部分,设置加强部件的部分的温度升高达到冷凝无法产生的温度的速度较快。
分离板可以包括水蒸气接收部分用以接收产生自转印介质的水蒸气;和
水蒸汽接收部分可以设置在使得冷凝在水蒸汽接收部分的水蒸汽不会在表面运动体一侧滴落到前端部上的位置处。
根据上述定影装置,通过设置水蒸汽接收部分并使得产生自转印介质的水蒸汽冷凝在水蒸汽接收部分,可以防止产生自转印介质的水蒸汽冷凝在设置在排出路径上的引导元件上或冷凝在感光体上。另外,通过将水蒸汽接收部分设置在使得冷凝在水蒸汽接收部分的水蒸汽不会滴落到前端部上的位置,可防止水滴落到前端部。因此,可防止由于水黏附在前端部导致转印介质黏附在前端部从而发生卡纸。
水蒸汽接收部分可以设置在与在表面运动体处的前端部分开、远离转印介质的传送表面的位置处。
根据上述定影装置,可能防止转印介质与水蒸汽接收部分接触。因此,可防止转印介质由于冷凝水黏附在水蒸汽接收部分而被沾污以及防止由于转印介质黏附到水蒸汽接收部分而发生卡纸。
水蒸汽接收部分可以采用低热传导率的材料制成。
根据上述定影装置,水蒸气接收部分的温度升高较为困难,因此水蒸汽接收部分的温度可以保持在从转印介质产生的水蒸气可以冷凝的温度。因此,可以防止来自转印介质的水蒸汽在感光体上冷凝。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能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用来在转印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和
定影部分,用来在转印介质上定影调色剂图像;
其中定影部分包括:
两个表面运动体,至少其中一个被驱动,使得所述表面运动体互相接触,形成辊隙,且互相接触的表面运动体的表面在同一个方向上运动;和
用来加热至少一个表面运动体的热源;
其中,其表面上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介质放置于辊隙之间,使得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在转印介质上;
所述定影装置还包括分离板,用来从表面运动体上移除转印介质,所述转印介质在经过辊隙后未被从表面运动体上分离开;和
在表面运动体侧,分离板的前端部的温度升高优先于分离板的其他部分的温度升高。
根据上述成像装置,可能防止卡纸。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而是在不背离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变动和修改。
本专利申请基于2004年11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为2004-347677的优先权专利申请,其全文通过引用而结合于此。

Claims (18)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两个表面运动体,至少其中一个被驱动使得所述表面运动体互相接触,形成辊隙,且互相接触的表面运动体的表面在同一方向上运动;和
设置成加热至少其中一个表面运动体的热源;
其中,其表面上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介质放置于所述辊隙内,使得所述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在所述转印介质上;
所述定影装置还包括分离板,该分离板设置成从表面运动体上移除转印介质,所述转印介质是在其经过辊隙后未从表面运动体上分离的转印介质;和
分离板的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的温度升高优先于分离板其他部分的温度升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分离板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分离板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的热容量小于分离板其他部分的热容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分离板包括热传导限制部分,该部分设置成限制分离板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热量向分离板的其他部分传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分离板包括加强部件,设置成加强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和
加强部件面向表面运动体的一部分,所述表面运动体的该部分的温度高于表面运动体沿轴线方向的表面平均温度,处于面对分离板的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的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热源的热量沿轴线方向变化,使得面向加强部件的表面运动体的部分的温度高于表面运动体沿轴线方向的表面平均温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加强部件设置在面向被传送的转印介质的端部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分离板包括水蒸气接收部分,该水蒸汽接收部分设置成用来接收产生自转印介质的水蒸汽;和
水蒸汽接收部分设置在使得在水蒸汽接收部分接收到的冷凝水不会滴到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上的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水蒸汽接收部分设置在与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分开、远离转印介质的传送表面的位置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水蒸汽接收部分采用低热传导率的材料制成。
10.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设置成在转印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和
定影部分,设置成在转印介质上定影所述调色剂图像;
其中定影部分包括:
两个表面运动体,至少其中一个被驱动使得所述表面运动体互相接触,形成辊隙,且互相接触的表面运动体的表面在同一方向上运动;和
热源,设置成用来加热至少其中一个表面运动体;
其中,其表面上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介质被放置于辊隙内,使得所述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在转印介质上;
定影部分还包括分离板,该分离板设置成从表面运动体上移除转印介质,所述转印介质是在其经过辊隙后未被从表面运动体上分离的转印介质;
所述分离板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的温度升高优先于分离板其他部分的温度升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分离板具有这样的结构,即:该分离板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的热容量低于分离板其他部分的热容量。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分离板包括热传导限制部分,该部分设置成限制分离板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热量向分离板的其他部分传导。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分离板包括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设置成加强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和
所述加强部件面向表面运动体的一部分,所述部分的温度高于表面运动体沿轴线方向的表面平均温度,处于面对分离板的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热源沿轴线方向的热量变化,使得面向加强部件的表面运动体的部分的温度高于表面运动体沿轴线方向的表面平均温度。
15.如权利要求10的成像装置,其中,
加强部件设置在面向被传送的转印介质的端部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分离板包括水蒸汽接收部分,该水蒸气接收部分设置成接收产生自转印介质的水蒸汽;和
水蒸汽接收部分设置在使得在水蒸汽接收部分冷凝的水蒸汽不会滴落到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上的位置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水蒸汽接收部分设置在与在表面运动体一侧的前端部分分离开、远离转印介质的传送表面的位置处。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水蒸汽接收部分采用低热传导率的材料制成。
CNB2005800034492A 2004-11-30 2005-11-17 定影装置和采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 Active CN1005413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47677A JP4264410B2 (ja) 2004-11-30 2004-11-30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7677/2004 2004-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4564A true CN1914564A (zh) 2007-02-14
CN100541350C CN100541350C (zh) 2009-09-16

Family

ID=36564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34492A Active CN100541350C (zh) 2004-11-30 2005-11-17 定影装置和采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466949B2 (zh)
EP (1) EP1817641B1 (zh)
JP (1) JP4264410B2 (zh)
KR (1) KR100801523B1 (zh)
CN (1) CN100541350C (zh)
AU (1) AU2005310749B2 (zh)
DE (1) DE602005023045D1 (zh)
WO (1) WO200605951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9502A (zh) * 2013-03-12 2014-09-17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843020A (zh) * 2015-02-04 2016-08-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7086B2 (ja) 2006-06-12 2012-06-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81419B2 (ja) * 2006-09-01 2012-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の設計方法、電子写真記録装置の設計方法
JP2008164903A (ja) * 2006-12-28 2008-07-17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080094572A (ko) * 2007-04-19 2008-10-23 미쓰미덴기가부시기가이샤 구동 장치
US7956513B2 (en) * 2007-04-20 2011-06-0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Method of driving a driving device
US7759634B2 (en) * 2007-04-24 2010-07-20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osition detecting device capable of improving detection accuracy
US8244168B2 (en) * 2007-06-25 2012-08-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ovable transfer device
US8107864B2 (en) * 2007-10-24 2012-01-31 Ricoh Company, Limited Separating member,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77412B2 (ja) * 2008-09-19 2013-04-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64411B2 (ja) * 2009-07-29 2014-04-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21776B2 (ja) * 2009-08-24 2014-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1905B2 (ja) * 2009-09-01 2013-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690B2 (ja) * 2009-09-10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66005B2 (ja) 2009-09-10 2013-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9160B2 (ja) * 2009-09-10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4767A (ja) * 2009-09-15 2011-03-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6958B2 (ja) 2009-09-15 2013-10-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977B2 (ja) 2009-11-30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3264B2 (ja) * 2010-01-13 2014-0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00276B2 (en) * 2010-01-27 2013-12-03 Ricoh Company, Limited Heat conduction uni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45188B2 (ja) * 2010-02-07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5189B2 (ja) 2010-02-0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4981B2 (ja) 2010-02-25 2014-08-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18913B2 (ja) 2010-03-04 2014-0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278B2 (ja) 2010-03-10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33386B2 (ja) 2010-03-10 2014-1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8553B2 (ja) 2010-03-12 2014-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406B2 (ja) * 2010-03-16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7183A (ja) 2010-03-18 2011-10-06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9526B2 (ja) * 2010-03-18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4516B2 (ja) * 2010-05-11 2014-09-0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99999B2 (ja) 2010-08-31 2014-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73502B2 (ja) * 2010-08-31 2014-08-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
JP5625865B2 (ja) 2010-12-16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9820B2 (ja) 2010-12-17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0750B2 (ja) 2011-01-07 2014-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制御方法
JP5825545B2 (ja) 2011-01-11 2015-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85295A (ja) 2011-03-04 2012-09-27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8507B2 (ja) 2011-03-17 2015-08-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75362B2 (en) 2011-06-28 2015-07-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user using endless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70828B2 (ja) * 2012-01-19 2016-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分離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3511B6 (ja) 2012-01-23 2023-1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64463A (ja) 2012-02-09 2013-08-2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9311B2 (ja) 2012-02-09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5857A (ja) 2012-03-22 2013-09-30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6570B2 (ja) * 2012-03-23 2014-07-0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8706B2 (ja) * 2012-07-26 2016-09-28 カシオ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87640A (ja) * 2013-10-31 2015-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1064A (en) * 1987-12-29 1989-04-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nformable pad skive
JPH0643772A (ja) * 1992-02-14 1994-02-18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の用紙排出装置
US5241354A (en) * 1992-04-14 1993-08-31 Eastman Kodak Company Symmetrically flexible sheet stripping apparatus
JPH06274057A (ja) 1993-03-23 1994-09-30 Toshiba Corp 定着装置
GB2279039B (en) * 1993-06-01 1997-03-12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Fu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using ton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JP3220585B2 (ja) * 1993-12-28 2001-10-22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用紙分離装置
JPH07315623A (ja) 1994-05-31 1995-12-05 Fuji Xerox Co Ltd 用紙搬送装置
US5532810A (en) * 1994-11-08 1996-07-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Fuser roller skive mechanism having anti-gouging skive fingers
JP3184749B2 (ja) * 1995-10-19 2001-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熱定着装置
JP2828097B2 (ja) * 1997-07-23 1998-11-25 東レ株式会社 定着ロール用用紙分離爪
JP3622526B2 (ja) * 1997-10-16 2005-02-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0089594A (ja) 1998-09-09 2000-03-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0231293A (ja) 1999-02-09 2000-08-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15841A (ja) * 2000-02-03 2001-08-10 Nt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用分離爪
EP1184745B1 (en) * 2000-08-31 2010-11-17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system
US6564030B2 (en) 2000-12-13 2003-05-13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nted skive assembly for a fuser station in an image-forming machine
JP4353678B2 (ja) * 2001-06-01 2009-10-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6795676B2 (en) * 2001-06-01 2004-09-21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wrapping avoidable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843796B2 (ja) * 2001-10-11 2006-11-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剥離装置
JP2003122173A (ja) * 2001-10-12 2003-04-25 Ntn Corp 剥離部材
JP3979918B2 (ja) * 2001-11-01 2007-09-1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定着装置
JP4099098B2 (ja) 2002-05-31 2008-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7092665B2 (en) * 2002-12-05 2006-08-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an exfoliating member and a restricting member
JP2004205750A (ja) * 2002-12-25 2004-07-22 Seiko Epson Corp 定着装置
JP2004205748A (ja) 2002-12-25 2004-07-22 Seiko Epson Corp 定着装置
JP2004205749A (ja) * 2002-12-25 2004-07-22 Seiko Epson Corp 定着装置
US6782228B1 (en) * 2003-01-30 2004-08-24 Xerox Corporation Intermittent stripper fingers and baffle for stripping copy media from a heated fuser roll
US20050008408A1 (en) * 2003-07-11 2005-01-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077515A (ja) * 2003-08-28 2005-03-24 Ricoh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の定着装置
JP4439885B2 (ja) 2003-11-25 2010-03-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9461A (ja) 2003-12-25 2005-07-14 Ricoh Co Ltd ベルト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いて使用するトナー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9502A (zh) * 2013-03-12 2014-09-17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494896B2 (en) 2013-03-12 2016-11-15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with separation plat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of
CN104049502B (zh) * 2013-03-12 2017-03-01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843020A (zh) * 2015-02-04 2016-08-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843020B (zh) * 2015-02-04 2018-05-2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64410B2 (ja) 2009-05-20
US7466949B2 (en) 2008-12-16
WO2006059518A1 (en) 2006-06-08
AU2005310749B2 (en) 2009-01-29
AU2005310749A1 (en) 2006-06-08
KR100801523B1 (ko) 2008-02-12
EP1817641A1 (en) 2007-08-15
DE602005023045D1 (de) 2010-09-30
KR20070046781A (ko) 2007-05-03
JP2006154560A (ja) 2006-06-15
EP1817641A4 (en) 2009-07-01
EP1817641B1 (en) 2010-08-18
CN100541350C (zh) 2009-09-16
US20070166083A1 (en) 2007-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4564A (zh) 定影装置和采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装置
US8971779B2 (en) Fixing device with suppor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9256176B2 (en) Fixing belt, fix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ixing belt
US8886101B2 (en) Fixing device capable of enhancing durability of endless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9046832B2 (en) Fixing device having heat shiel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9618886B2 (en) NIP formation assembly,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10164905A1 (en) Fixing Device
CN193266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834799A (zh) 冷却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9146508B2 (en)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method
CN1661493A (zh) 具有检测记录材料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的成像设备
US20110286775A1 (en)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heat generation belt
CN1752868A (zh) 使墨粉定影到转印材料上的装置
US20100098468A1 (en) Fu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JP51299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237414C (zh) 影像加热设备
CN101059679A (zh)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和带有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75155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複合装置
CN1940771A (zh)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JP7302304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884365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62267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1448988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372355B2 (en) Fixing device having thermal equaliz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4634830B2 (ja) 定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