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4760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4760A
CN1904760A CNA2006101090570A CN200610109057A CN1904760A CN 1904760 A CN1904760 A CN 1904760A CN A2006101090570 A CNA2006101090570 A CN A2006101090570A CN 200610109057 A CN200610109057 A CN 200610109057A CN 1904760 A CN1904760 A CN 1904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cell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tension force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90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4760B (zh
Inventor
加藤笃司
森敬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04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4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04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47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4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relating to band, e.g.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35Handling of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215/00139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transfer unit

Abstract

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防止带被偏移或者从带单元分离。当带单元从主体外壳分离时,张力辊由固定构件固定在向外凸出的位置。从而,传送带被拉伸,使其可被防止偏移或分离。当带单元被安装在主体外壳中时,张力辊通过固定构件的固定由释放凸出释放,并且适当的操作张力由设置在主体外壳一侧的卷弹簧给予传送带。

Description

图象形成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互引用
本申请要求对于2005年7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216178的优先权。该优先权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激光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特别是涉及配备可分离的带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的一种诸如激光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使用用于传送纸张的带进行中间转印等。一般地,这种类型的带(以带单元的形式)能从设备的主体分离,为的是在预定的使用周期之后能够进行带的更换和维修。
正常情况下,带单元配备包括卷弹簧或类似物的张力给予部件。张力给予部件通过在向外方向推动张力辊给予带张力。张力辊支撑带并且能在内外方向上改变位置。
作为与其的对比,日本专利公开公报No.2001-209294揭示一种设备,其中张力给予部件设置在设备的主体一侧上。该张力给予部件被构造成将预定的张力给予带。这是当带单元安装在设备主体中时张力给予部件推动张力辊的结果。在该设备中,因为张力给予部件不设置在带单元内,带单元的结构被简化。
在诸如先前被说明的日本专利公开公报No.2001-209294的结构中,带通常由诸如聚酰胺-酰亚胺的硬材料制成。因此,带的外围长度的变化相对较小。结果,对于张力辊而言拥有相对较小的可移动范围便已足够。甚至当带单元从设备主体上分离时带也不会明显松弛。
然而近来由于对更长的耐用性的需求,由比常规的传送带更柔软的材料制成的带的使用增多。虽然这种带的类型提供比诸如聚酰胺-酰亚胺的常规传送带的材料更长的耐久性,但带由于热膨胀引起的带延长和带外围长度的变化也有增加。
当由这种柔软材料制成的带被尝试使用在先前说明的日本专利公开公报No.2001-209294揭示的设备中时,为了与带外围长度的变化相一致,张力辊的可移动范围必须增加。结果产生这样的问题,当带单元从设备主体上分离时,带的松弛增加。因此,带易于沿着宽度方向(辊的轴向)偏移并且与带单元分离。
                            发明内容
至少本发明的一些方面涉及防止带偏移或者从带单元分离的问题。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带单元,该带单元具有带,支撑拉伸状态的带的多个辊,和可转动地支撑辊的框架。此外,具有在其中可分离地安装有所述带单元的设备主体,且该设备主体具有张力给予装置,当安装带单元时,该张力给予装置给予所述带操作张力。
所述带单元设置有定形构件,该定形构件布置在带的内表面一侧,并构成为相对于带在张力产生方向(如里外方向)上改变位置。该定形构件在带单元从设备主体分离的状态下通过向外突出而拉伸带。由于当带单元从设备主体分离时带通过向外突出的定形构件被拉伸,带的偏移或分离是可以被抑制的。
根据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如上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导向肋以凸出的状态设置在带的内表面上。该导向肋与辊接合以抑制带歪斜。
在用以防止带歪斜的导向肋被设置在带的内表面的情况下,例如,在带单元或类似物的更换中,在张力没有被给予带的状态下,当传送带松弛并在轴向(水平方向)上偏移时,存在导向肋越过辊并且掉落的危险。
如果在导向肋没有被合适定位的状态下安装带单元,并且操作张力由张力给予装置给予带,在带直接接触辊表面的区域和带经由肋接触辊表面的区域之间的边界上产生带外表面水平的差异。这可能引起在带的该部分中产生应力集中并且随后破坏带的可能性。
相反,根据本结构,由于当带单元从设备主体分离时带由定形构件的向外突出被拉伸,导向肋与辊接合的状态被保持。结果,先前描述的应力集中和对带的可能的破坏被防止。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可分离地安装到设备主体的带单元。该带单元包括带,支撑拉伸状态的带的多个辊,和可转动地支撑辊的框架。图像形成设备也包括张力给予装置,在被安装状态下该张力给予装置给予带单元的的带操作张力。
带单元也包括沿着带的内表面一侧定位的多个定形构件。当带单元从设备主体分离时,该多个定形构件给予带张力。该多个定形构件通过相对于带的周边在内外方向上变化位置而给予张力。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说明性实施例将参照以下附图进行详尽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示意性构造的侧截面图;
图2是激光打印机处在带单元与其分离的状态的侧截面图;
图3A是显示传送带正常伸展的状态的带单元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3B是显示传送带已经与辊分离的状态的带单元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4是显示带单元在安装前的状态的侧截面俯视图;
图5是显示带单元在安装后的状态的侧截面俯视图;
图6A是显示带单元在安装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6B是显示带单元在安装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7是显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带单元在安装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截面图;
图8是显示图7的带单元在安装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截面图;
图9是显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带单元在安装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截面图;
图10是显示图9的带单元在安装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截面图;
图11是显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示意性结构的侧截面图;
图12是激光打印机处在图11的带单元与其分离的状态的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将参考图1到图6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结构)
图1是显示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说明性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1的示意性结构的侧截面图。
图2是激光打印机1的显示处理盒26和带单元15与其分离的状态的侧截面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图1中的右侧作为前侧。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是直接转印型串列彩色激光打印机,该彩色激光打印机包括基本矩形的主体外壳2(相应于设备主体的实例)。顶盖3设置在主体外壳2的顶表面。顶盖3能够开闭。如图2所示,通过打开顶盖3可以更换位于主体外壳2内部的处理盒26和/或带单元15。在顶盖3的上表面形成在图像形成后在其上堆叠纸张4的排出盘5。
在能够朝激光打印机1的前部抽出的情况下,纸张供给盘7安装在主体外壳2的下部。用来形成图像的纸张4被装载在纸张供给盘7中。压纸板9和弹簧8设置在纸张供给盘7中。通过弹簧8的推动,压纸板9能够倾斜以致升高纸张4的前端侧。
拾取辊10和分离垫11设置在纸张供给盘7的前端的上部位置。通过未显示的弹簧的推动,分离垫11压靠在拾取辊10上。此外,一对纸张馈入辊12设置在拾取辊10前上方的倾斜位置上。一对套准辊13进一步设置在该对纸张馈入辊12的上方。
纸张供给盘7中最上方的纸张4被压纸板9压向拾取辊10。当纸张4被夹在拾取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时,通过拾取辊10的旋转,最上方的纸张4被分离成单一的纸张。从拾取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传送出的纸张4由纸张馈入辊12向套准辊13馈送。在套准辊13处,纸张4在规定的时刻被传送到带单元15上。
带单元15位于套准辊13的后方并且可从主体外壳2分离。带单元15包括被水平悬挂在一对辊16和17之间的传送带18。每个辊16和17在分离的情况下被分别设置在带单元15的前部和后部。在一对辊16和17中,后侧的辊是被未显示的电动机的动力旋转驱动的驱动辊17。前侧的辊如后所述是用于给予传送带18张力的张力辊16(相应于定形构件的实例)。
传送带18是由诸如聚碳酸酯的树脂材料制成的带。如图1所示,由于驱动辊17的旋转驱动,传送带18以循环方式以逆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18的运动传送被传送到其上表面的纸张4。
四个转印辊19设置在传送带18的内表面一侧,面对如后所述的处理盒26的感光鼓31(相应于图形承载装置的实例)。四个转印辊19在前后方向沿直线以固定间隔设置。传送带18被夹在每个转印辊19和相应的感光鼓31之间。在转印时刻,转印偏压施加于相关的转印辊19和相应的感光鼓31之间。带单元15的结构下文将详述。
清洁辊21设置在带单元15的下侧,用于去除可能粘上传送带18的纸张粉末和色粉或类似物。清洁辊21由包括硅的泡沫材料设置在金属制成的轴材料周围的结构组成。清洁辊21设置成与设置在带单元15内的金属支持辊22相对,因此夹住传送带18。当在清洁辊21和支持辊22之间施加预定的偏压时,位于传送带18上的任何色粉和类似物被电吸引向清洁辊21一侧。
金属收集辊23设置成接触清洁辊21并且去除可能粘附到其表面的任何色粉和类似物。此外,刀片24设置成接触收集辊23,为的是刮除粘附到其表面的任何色粉和类似物。
对应于品红,黄,青绿和黑色的四个处理盒26在可分离的情况下以前后方向分别并排设置在带单元15上方。在处理盒26的顶部设置扫描部27,扫描部27整体附接到顶盖3上。基于预定的图像数据,扫描部27通过高速扫描将用于每种颜色的激光束L照射到相应的感光鼓31的表面。
处理盒26包括框架形的盒框架30,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32和设置在盒框架30底部的感光鼓31,以及可分离地安装到盒框架30上的显影盒34。
感光鼓31包括接地的金属鼓主体。感光鼓31通过在其表面涂覆聚碳酸酯及类似物制成的正向充电的感光层而形成。
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32设置成在感光鼓31后侧斜上方的位置面向感光鼓31。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32距离感光鼓31指定的间隔以便不与其接触。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32被设置来通过从诸如钨的材料制成的充电丝中产生电晕放电均匀地正向充电感光鼓31的表面。
显影盒34形成为基本盒形。在显影盒34的内侧,色粉容纳腔38设置在其上部。供给辊39,显影辊40和层厚度调节片41设置在其下部。每个显影盒34的色粉容纳腔38分别充满作为显影剂的黄,品红,青绿和黑色的每一种颜色的正向充电的无磁性单成分色粉。搅拌器42设置在每个色粉容纳腔38中用于搅拌色粉。
供给辊39通过在金属辊轴上涂覆传导性泡沫材料而形成。显影辊40通过在金属辊轴上涂覆传导性橡胶材料而形成。从色粉容纳腔38释放出的色粉通过供给辊39的旋转供给到相应的显影辊40。在这一时刻色粉通过供给辊39和显影辊40之间的摩擦被正向充电。此外,随着显影辊40旋转,供给到显影辊40上的色粉进入层厚度调节片41和显影辊40之间的空间。色粉在这一时刻由于摩擦被进一步彻底充电并且在显影辊40的表面被维持成具有指定厚度的薄层。
在旋转时,感光鼓31的表面最初通过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32均匀地正向充电。其后,感光鼓31的表面由来自扫描部27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曝光,由此在其上形成对应于将在纸张4上形成的图像的静电潜像。
随后,当携带在显影辊40上的正向充电的色粉通过显影辊40的旋转面向(面对)并接触感光鼓31时,色粉被供给到在感光鼓31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因此,在感光鼓31上的静电潜像可显现,并且通过反转显影形成的色粉图像携带在感光鼓31的表面。
其后,携带在每个感光鼓31上的色粉图像由于负转印偏压被依次转印到纸张4上。当被传送带18传送的纸张4经过相应的转印辊19和感光鼓31之间的每个转印位置时,负转印偏压施加到转印辊19上。色粉图像以这种方式被转印在其上的纸张4随后被传送到定影装置43。
在主体外壳2内,定影装置43设置在传送带18的下游(相对于传送方向)。定影装置43包括被旋转驱动的加热辊44。加热辊44包括诸如卤素灯的热源。压力辊45以面向并且压靠加热辊44的方式设置在加热辊44的下方。压力辊45与加热辊44的旋转驱动一致地旋转。
在定影装置43中,当携带四种颜色的色粉图像的纸张4被加热辊44和压力辊45压缩并传送时,色粉图像通过加热纸张4被定影在纸张4上。其后,纸张4(色粉图像通过加热已被定影到其上)被传送到设置在主体外壳2上部的排出辊47。纸张4被以倾斜的方式设置在定影装置43下游(相对于传送方向)和上方的传送辊46传送。纸张4通过排出辊47被排向上述排出盘5。
(带单元的结构)
图3A和图3B是显示带单元15前端部的放大图的俯视截面图。图4是显示带单元15安装在主体外壳2内之前的状态的侧截面图,图5是显示带单元15安装在主体外壳2内之后的状态的侧截面图。图6A和图6B是显示在主体外壳2内安装带单元15之前和之后的固定构件55的运动的侧截面图。
如图4所示,带单元15包括合成树脂制成的作为矩形平板形单元形成的带框架50(对应于框架的实例)。带框架50包括一对被分别设置在带框架50的左右两侧的侧壁50A。轴承装置17A安装在上述驱动辊17的轴的每一端并且支撑在每个侧壁50A的后部。轴承装置17A在可旋转的情况下支撑驱动辊17。
滑动构件51设置在每个侧壁50A的前端部。滑动构件51能前后滑动。轴承装置16A安装在张力辊16的轴的每一端上并且由滑动构件51支撑。结果,张力辊16在可旋转的情况下被支撑并且能在预定的范围内在前后方向上改变位置。
如图3A所示,圆柱形的导向环52设置在张力辊16和驱动辊17的每一端上。圆柱形的导向环52的外表面制成阶梯状。导向肋53以凸出的方式沿着传送带18周边设置在其内表面上的两侧端。
在张力辊16处在靠近外侧的位置(即位于远离驱动辊17)的状态下,传送带18被紧紧地悬挂在两个辊16和17之间。在这种状态下,每个导向肋53与张力辊16和驱动辊17的导向环52的外表面相接合用于防止传送带18的歪斜(即水平或轴向上的偏移)。
此外,如图3B所示,当张力辊16处在靠近内侧的位置时(即位于较接近驱动辊17)并且松弛已经在传送带18上产生时,导向肋53可以浮在辊16和17的导向环52上方并且与其脱离接合。在这时,传送带18进入易于水平(即沿着辊16和17的轴向)移动的状态。
如图6A所示,在带框架50中,固定构件55(相应于固定装置的实例)设置在侧壁50A的前端部。该固定构件固定张力辊16的位置。固定构件55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整体由在水平方向(即基本平行于辊16的轴向)延伸的安装轴55A,以基本扇形从安装轴55A向前方延伸的扇形部55B,和从扇形部55B的下端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导向轴55C组成。
固定构件55可转动地支撑在安装轴55A的周围。导向轴55C经过设置在每个侧壁50A中的凹槽56。固定构件55能在从导向轴55C位于凹槽56下端的固定位置(如图6A所示)到导向轴55C位于凹槽56上端的释放位置(如图6B所示)的范围内变化位置。
当固定构件55处在固定位置时,扇形部55B的引导端与滑动构件51的后侧相接合,为的是将张力辊16固定在朝向前端的位置。处在这种状态下,传送带18没有任何大量松弛地悬挂在辊16和17之间(定形到带单元15上)。
当固定构件55处在释放位置时,扇形部55B从滑动构件51的后部向上后退。然后张力辊16进入能在前后方向上改变位置的状态。弹簧57设置在安装轴55A的周围。固定构件55通过弹簧57被持续向固定位置推动。
辊轴通过孔58设置在带框架50的每个侧壁50A中。转印辊19的辊轴19A通过辊轴通过孔58延伸。辊轴通过孔58形成为几乎矩形。辊轴通过孔58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尺寸被构造成大于辊轴19A的直径。在带单元15从主体外壳2分离的情况下,辊轴19A能在辊轴通过孔58的界限内在直径方向上(垂直和前后方向)改变位置。
(主体外壳2内的结构)
金属制成的主体框架(未显示)设置在主体外壳2内。如图4所示,单元支撑部59和60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用于支撑每对驱动辊17和张力辊16的两端。在带单元15的左右两侧,单元支撑部59和60被成对设置在主体框架的前方和后方。如横截面透视图所示,在后侧的单元支撑部60形成为基本上是开口向上的字母C形。在其开口处,形成为横截面图所示成V形的并可弹性变形的闭锁件61以闭锁件61向里(即图4和5中向右)凸出的状态设置。
如图5所示,安装在驱动辊17每端的轴承装置17A插入单元支撑部60中。驱动辊17被相应的闭锁件61通过每个轴承装置17A的闭锁保持在定位状态。在前侧,单元支撑部59形成为使其上表面沿着前后方向建立固定高度的平面。张力辊16在它通过安置两个安装在张力辊16每端的轴承装置16A在高度方向上被定位的状态下被支撑在相应的单元支撑部59上。
一对杠杆70设置在主体外壳2内。杠杆70能围绕转动轴71转动。一对在顺时针方向上推动各自的杠杆70的卷弹簧72(如图4和5所示)(杠杆70和卷弹簧72对应于张力给予装置的实例)也设置在主体外壳2内。
当张力辊16的轴承装置16A被安置在前单元支撑部59上时,轴承装置16A将杠杆70的顶端压向后部。结果,相应的卷弹簧72被置于延伸的状态。轴承装置16A通过其弹性恢复力被朝前方推动,从而给予传送带18张力。
另外,如图6A所示,释放凸出73(对应于固定释放装置的实例)设置在主体外壳2内。当安装带单元15时,释放凸出73向上侧(即释放位置侧)移动固定构件55的导向轴55C。
在主体外壳2内的主体框架中,轴承构件63被设置在相应于每个转印辊19的左右两侧部。轴承构件63用于支撑转印辊19的辊轴19A。每个轴承构件63包括具有朝上开口的凹槽形的轴承凹槽64。
通过把辊轴19A的一端从上方插入轴承凹槽64,辊轴19A能在可自由旋转的情况下被支撑。在轴承凹槽64开口的边缘形成导向表面65用于辅助导向辊轴19A进入轴承凹槽64。
每个轴承构件63被设置成能在垂直方向上改变位置。另外,每个轴承构件63被保持在横向和纵向方向上相对于主体框架的定位状态下。弹簧66设置在每个轴承构件63的下侧并且以朝上的方向推动相应的轴承构件63。
(当附接和分离带单元时的操作)
当更换传送带18或类似物时,如图2所示,带单元15在顶盖3打开并且处理盒26被移去的状态下从主体外壳2内取出。如图6A所示,当带单元15从主体外壳2内移去时,固定构件55由于弹簧57的推动移动到固定位置,并且闭锁到滑动构件51的后侧。结果,张力辊16被固定在向前方突出的位置。因此,传送带18在两辊16和17之间在几乎没有任何松弛的状态下被拉伸。
如图4所示,为了从分离状态将带单元15安装到主体外壳2内,带单元15被在基本水平的位置降低。在驱动辊17两端的轴承装置17A被推入单元支撑部60的内部。另外,在张力辊16两端的轴承装置16A被安置在单元支撑部59上。结果,如图5所示,带单元15通过前后单元支撑部59和60保持在基本水平的位置。
在此过程中,每个转印辊19的辊轴19A通过各自的导向表面65导向,以便于将辊轴19A的两端插入轴承构件63的相应的轴承凹槽64。从而,每个转印辊19被相对于前后方向定位。
因为轴承装置16A向后推动杠杆70的顶端,并且此后通过卷弹簧72的弹性恢复力被朝前推动,传送带18被预定的操作张力拉伸。此后,当处理盒26被安装在带单元15上方时,因为转印辊19被感光鼓31朝下推动(反抗弹簧66的推动力),转印辊19也相对于垂直方向被定位。
(图像形成设备的该实施例的优点)
根据上述本说明性的实施例,当带单元15从主体外壳2分离时,由于传送带18被张力辊16朝外的突出拉伸,传送带18的偏移或者无意中的分离可被防止。此外,通过使用固定构件55将张力辊16固定在朝外突出的位置,传送带18被保持在被拉伸的状态。
当带单元15安装在主体外壳2中时,张力辊16由于固定构件55的固定由释放凸出73释放。因此,通过设置在主体外壳2一侧上的卷弹簧72,适合的操作张力能被施加于传送带18上。
此外,由于释放凸出73随着在主体外壳2中安装带单元15的操作释放张力辊16的固定(由于固定构件55),当安装带单元15时不要求释放张力辊16的固定的独立的操作,从而提高了可操作性。结果,当带单元15从主体外壳2分离时,由于诸如张力辊16的现有的部件包括向外突出的用于拉伸传送带18的定形构件,带单元15的结构被简化。
然而,当用于歪斜防止的导向肋53设置在传送带18的内表面时,如果传送带18在水平方向(即在辊的轴向)上松弛和偏移,则存在导向肋越过导向环52并且落下的危险。如果带单元15处在这一状态下被安装并且操作张力通过卷弹簧72给予传送带18,在传送带18直接接触辊表面的区域和传送带18经由导向肋53之一接触辊表面的区域之间的边界上会产生传送带18表面水平的差异。这将导致产生破坏传送带18的应力集中的可能性。
相反,根据现在的结构,可以防止或阻制上述对传送带18的破坏。当带单元15从主体外壳2分离时,由于传送带18通过张力辊16的向外突出被拉伸,导向肋53与导向环52相接合的状态被保持。
<另一说明性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将在下文参照图7和8进行说明。
图7是显示根据该实例结构带单元80从主体外壳2分离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截面图。图8是显示带单元80安装在主体外壳2中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截面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主要说明相对于先前实施例的结构差异。具有和先前实施例相同功能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对这些部件的重复说明被省略。
代替先前实施例的固定构件55和弹簧57,当前实施例的带单元80包括用于在向外方向上推动支持辊22(相对于定形构件的实例)的推动装置81。两个推动装置81被成对设置在支持辊22左右两端上的位置。每个推动装置81分别由第一支撑构件82,第二支撑构件83,弹簧84和弹簧85组成。
第一支撑构件82在其能围绕安装轴82A转动到带框架50的下方位置的状况下设置。第一支撑构件82由弹簧84在向下的方向(即如图7和8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推动。
第二支撑构件83的一端在其能围绕第一支撑构件82的安装轴82A转动的状况下设置。第二支撑构件83的另一端(即自由端一侧)在可自由转动的状况下支撑支持辊22。第二支撑构件83通过设置在第一支撑构件82和第二支撑构件83之间的弹簧85被在向下的方向(即如图7和8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上推动。在外力没有施加于第二支撑构件83的状态下,第二支撑构件83和第一支撑构件82的制动部82B接触抵靠。
处在带单元80从主体外壳2分离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支持辊22被保持在其由于推动装置81而比带框架50的下侧进一步向下突出的位置。此外,支持辊22由于弹簧84的推动而压靠传送带18的内表面。传送带18从而处于其没有任何大量松弛的被拉伸状态。
此时,支撑张力辊16上的轴承装置16A的滑动构件51被传送带18压到它们的移动范围的最后端的位置。当带单元80被安装在主体外壳2中时,使通过推动装置81给予传送带18的张力小于通过卷弹簧72给予的操作张力。推动装置81的张力至少是使传送带18不过多地松弛的大小。即,推动装置81的大小使导向肋53不从导向环52升离。
当在主体外壳2中安装带单元80时,清洁辊21(设置在主体外壳2内侧)经由传送带18接触抵靠支持辊22。在安装过程期间清洁辊21的接触向上推支持辊22。此外,类似于带单元80的安装操作,设置在主体外壳2内的推动释放凸出86(对应于推动释放装置的实例)接触抵靠第一支撑构件82的下端并且向上推第一支撑构件82。
如图8所示,当带单元80被安装在规定位置时,相对于带框架50的底部,支持辊22进入其几乎撤向上侧的状态。作为弹簧85推动的结果,支持辊22压靠清洁辊21。此外,相对于传送带18,推动装置81的推动被释放。如上所述,由于张力辊16的轴承装置16A接收卷弹簧72的弹性恢复力并且被朝前侧推动,预定的操作张力被给予传送带18。
根据该当前的实施例,由于支持辊22通过推动装置81被朝外推动,张力被给予传送带18,以至于当传送带80被移去时传送带18仍保持在拉伸状态。
由于通过推动装置81给予传送带18的张力弱于通过设置在主体外壳2一侧上的卷弹簧72给予的操作张力,对比于所设置的推动装置给予带单元80的张力相等于卷弹簧72的操作张力的情况,带单元80的结构能被简化。更具体地说,例如,带框架50的刚硬度可被减少,因此能够使带单元80小型化。
由于当带单元80安装在主体外壳2中时产生自推动装置81的推动被推动释放凸出86释放,适当的操作张力通过卷弹簧72被给予传送带18。此外,由于随着安装带单元80的操作推动释放凸出86释放推动装置81的推动,就不要求释放推动的独立操作。因此提高了图像形成设备的可操作性。由于当带单元80从主体外壳2分离时向外突出的用于拉伸传送带18的定形构件由现有的部件(即支持辊22)而不是专用的部件组成,带单元80的结构被简化。
在该实施例中,朝向带外侧的产生自弹簧84的推动由通过推动释放凸出86推到带单元80内侧的第一支撑构件82释放。此外,支持辊22被弹簧85和第二支撑构件83朝清洁辊21推动。虽然基于空间和所要求的负载之间的关系弹簧84的推动力小于卷弹簧72的推动力,这只是简单地因为不要求大的推动力。应当理解并没有要求推动力小的主动原因。
<另一说明性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设备的另一说明性的实施例将参考图9和10进行说明。
图9是显示带单元90根据该实施例从主体外壳2分离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截面图。图10是显示带单元90安装在主体外壳2中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截面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主要说明相对于先前实施例的结构差异。具有和先前实施例相同功能的部件通过相同的符号表示。对这些部件的重复说明被省略。
代替先前实施例的固定构件55和弹簧57,本说明性实施例的带单元90包括用于在向外方向推动各自的转印辊19(相对于定形构件的实例)的推动装置91。推动装置91设置在每个转印辊19的左右两端的位置。每个推动装置91分别由第一支撑构件92,第二支撑构件93,弹簧94和弹簧95构成。
第一支撑构件92被设置来使其能围绕设置在带框架50中的转动轴92A转动。第一支撑构件92被弹簧94朝上(即如图9,10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推动。第一支撑构件92包括在安装轴92A下方侧向(即水平)延伸的导向销925。
安装轴93A设置在第二支撑构件93的一端并且在第一支撑构件92的安装轴92A下方设置为可旋转状况。第二支撑构件93的另一端(即自由端侧)以可自由转动的状况支撑转印辊19。第二支撑构件93通过设置在第一支撑构件92和第二支撑构件93之间的弹簧95被朝上(即如图9和10所示的逆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推动。第二支撑构件93在外力没有施加于第二支撑构件93的状态下接触抵靠第一支撑构件92的制动部92C。
能前后滑动的链接杠杆97(相应于推动释放装置的实例)设置在主体外壳2中。操作部97A以凸出的方式设置在链接杠杆97前端的下表面上。在链接杠杆97的顶表面上,以能够接合每个第一支撑构件92的导向销92B的状况设置销接合部97B。销接合部97B可从前后方向容纳相应的导向销92B。
如图9所示,在带单元90从主体外壳2分离的状态下,转印辊19被保持在由于推动装置91而比带框架50的顶表面进一步向上突出的位置。此时,由于相应的弹簧94的推动,每个转印辊19压靠传送带18的内表面。结果,传送带18没有任何过多松弛地被伸展。还有,支撑张力辊16的轴承装置16A的滑动构件51通过传送带18被压向其移动范围的后端位置。
当带单元90被安装在主体外壳2中的正常位置时,每个导向销92B与各自的链接杠杆97的销接合部97B相接合。此后,当操作力施加于操作部97A以至于使链接杠杆97向后滑行时,每个导向销92B移动至后侧。结果,第一支撑构件92和第二支撑构件93围绕安装轴92A向下转动。转印辊19下降而撤回至几乎完全在带框架50的顶表面的下面(例如转印辊19的顶端可以在带框架50的顶表面上方稍许突出)。
因此,来自推动装置91的推动相对于传送带18被释放。由于张力辊16接收卷弹簧72的弹性恢复力并且被推向前侧,预定的操作张力被给予传送带18。此后,当处理盒26被安装在带单元90上方时,每个转印辊19被相应的感光鼓31向下推到预定的程度。此外,转印辊19由于弹簧95的推动被推压而与感光鼓31接触。
如前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定形构件由诸如转印辊19的现有的部件而不是专用的部件构成,带单元90的结构被简化。
<另一说明性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设备的另一说明性的实施例将参考图11和12进行说明。
图11是显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激光打印机100的示意性结构的侧截面图。图12是显示激光打印机100在处理盒26和带单元101从中分离的状态下的侧截面图。在以下说明中,在图11和12中的右侧作为前侧。
本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100是采用使用中间转印带106的中间转印方式的串联型彩色激光打印机。在下文的叙述中,具有和先前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通过相同的符号表示。对这些部件的重复说明被省略。
激光打印机100包括可从主体外壳2分离的带单元101。带单元101包括由绝缘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带框架102。当从侧面观看时带框架102形成基本三角形的形状。
驱动辊103,张力辊104(相应于定形构件的实例)和被驱动辊105分别设置在带框架102的前端,后端和下端。中间转印带106由辊103,104和105拉伸。在带单元101下方,二级转印辊117设置成面向在带框架102下端的被驱动辊105,使中间转印带106被夹在二级转印辊117和被驱动辊105之间。激光打印机100被构造成使二级转印偏压施加在二级转印辊117和被驱动辊105之间。
激光打印机100被构造成使分别由四个感光鼓31产生的色粉图像的四种颜色暂时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6上。此后,当纸张4经过二级转印辊117被推压而与中间转印带106接触的位置时,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6上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纸张4上。
在带框架102的后端设置能前后滑动的滑动构件107。被安装在张力辊104的轴两端的轴承装置104A由滑动构件107支撑。滑动构件107由弹簧108在朝外(后)的方向推动。
在带单元101安装在主体外壳2中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由于张力辊104从卷弹簧72和弹簧108接收推动力以至于在朝外方向被推动,传送带18通过预定的操作张力被拉伸。
此外,在带单元101从主体外壳2分离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因为张力辊104由于弹簧108的朝外推动朝外突出,传送带18被保持在没有大量松弛地被拉伸的状态下。此时,当在主体外壳2中安装带单元101时,通过弹簧108给予传送带18的张力被设计成小于通过卷弹簧72给予的操作张力。因此,对比于所设置的推动装置给予带单元101的张力相等于卷弹簧72的操作张力的情况,带框架102的刚硬度能被减少。结果,能够使带单元101小型化。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局限于通过先前的说明和附图描述的实施例。例如,下列示例性的实施例也被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除了以下的描述,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而不背离发明的精神和主题。
(1)在每个先前描述的实施例中,定形构件由诸如张力辊的现存部件构成。然而,定形构件也可以由为此目的特别设置的部件构成。
(2)在每个先前描述的实施例中,带单元的带被构造为传送带或中间转印带。然而,本发明也可应用于该带被构造为感光带的图像形成设备。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带单元,该带单元包括带,支撑所述带的多个辊,和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辊的框架;以及
设备主体,所述带单元可分离地安装在该设备主体中;
其中所述带单元包括:
定形构件,该定形构件布置在所述带的内表面一侧且构造成当带单元从所述设备主体分离时给予所述带张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包括:
张力给予装置,在安装状态下该张力给予装置给予所述带单元的所述带操作张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单元包括:
推动装置,该推动装置在所述带单元从所述设备主体分离的状态下通过产生将向外的力施加到所述定形构件上的推动来给予所述带张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通过所述推动装置给予所述带的张力小于通过所述张力给予装置给予所述带的操作张力。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设备主体包括:
推动释放装置,该推动释放装置在所述带单元被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中的状态下释放通过所述推动装置产生的推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随着在设备主体中安装所述带单元的操作,所述推动释放装置释放通过所述推动装置产生的推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单元包括:
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构造成在所述带单元从所述设备主体分离的状态下将所述定形构件固定在向外突出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包括:
固定释放装置,该固定释放装置在所述带单元被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中的状态下释放所述固定装置的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随着在设备主体中安装所述带单元的操作,所述固定释放装置释放通过固定装置的固定。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形构件包括:
张力辊,该张力辊在所述带单元被安装在设备主体中的状态下经由张力给予装置给予所述带操作张力。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形构件包括:
转印辊,该转印辊布置成与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的图像承载装置相对,以使所述带被定位在所述转印辊和所述图像承载装置之间;以及
其中所述转印辊通过在所述图像承载装置和所述转印辊之间施加转印偏压转印携带在图像承载装置上的显影剂图像。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包括:
清洁辊,该清洁辊抵靠接触所述带的外表面;以及
其中所述定形构件包括清洁器支持辊,该清洁器支持辊布置成与所述清洁辊相对以将所述带定位在所述清洁器支持辊和所述清洁辊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包括:
在内表面上的凸出的导向肋,该凸出的导向肋与所述辊相接合以阻止传送带歪斜。
1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可分离地安装到设备主体带单元,该带单元包括带,支撑拉伸状态的所述带的多个辊,和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辊的框架,并且也包括在安装状态下给予所述带单元的所述带操作张力的张力给予装置,其中所述带单元包括:
多个定形构件,该多个定形构件沿着所述带的内表面一侧定位,且当所述带单元从设备主体分离时,该定形构件给予所述带张力。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定形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转印辊,当所述带单元和多个显影盒处于安装状态时,该转印辊经由所述带被定位成与相对应的多个显影盒之一的感光鼓相对。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定形构件中的每一个都经由多个相对应的推动装置给予所述带张力;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操作部,当所述带单元被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时,该操作部接合所述多个推动装置中的每个;以及
其中所述操作部被促动以释放由所述多个推动装置产生的张力。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推动装置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
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构件都产生接触力;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产生张力;以及
其中所述接触力在每个所述转印辊和相对应的多个显影盒中的每一个的感光鼓之间挤压所述带。
18.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分离地安装在设备主体中的带单元,该带单元包括带,支撑拉伸状态的所述带的多个辊,和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辊的框架,其中所述带单元包括:
定形构件,该定形构件布置在所述带的内表面一侧,且构成为当所述带单元从设备主体分离时,该定形构件能给予所述带张力;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张力给予装置,当所述带单元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时,该张力给予装置给予所述带单元的所述带操作张力;
其中所述定形构件是支持辊,该支持辊通过由推动装置的推动产生的在张力产生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带的位置改变而给予张力。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推动释放装置,当所述带单元附接到所述设备主体时,该推动释放装置释放张力。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包括:
在内表面上的凸出的导向肋,该凸出的导向肋与所述辊接合以导向所述带。
CN2006101090570A 2005-07-26 2006-07-25 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047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16178 2005-07-26
JP2005216178A JP4591254B2 (ja) 2005-07-26 2005-07-26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16178 2005-07-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4760A true CN1904760A (zh) 2007-01-31
CN1904760B CN1904760B (zh) 2010-12-01

Family

ID=37203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905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04760B (zh) 2005-07-26 2006-07-25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57672B2 (zh)
EP (1) EP1748321B1 (zh)
JP (1) JP4591254B2 (zh)
CN (1) CN1904760B (zh)
AT (1) ATE556359T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4420A (zh) * 2009-09-02 2011-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带单元
CN102540825A (zh) * 2010-12-09 2012-07-04 株式会社理光 带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7329B2 (ja) * 2006-03-29 2012-03-1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ベルトユニット装着装置
JP2008145502A (ja) * 2006-12-06 2008-06-26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04066A (ja) * 2007-10-25 2009-05-14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761168B2 (ja) * 2007-10-29 2011-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78664B2 (ja) * 2008-02-26 2012-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15858B2 (ja) * 2008-03-26 2011-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02408B2 (ja) * 2009-08-31 2014-0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用ローラ、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装置のローラ交換補助具、定着装置のローラ交換方法
JP5040989B2 (ja) 2009-12-28 2012-10-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15011B2 (ja) * 2010-03-25 2014-10-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915244B2 (ja) * 2012-02-21 2016-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112781B2 (ja) * 2012-06-01 2017-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85919B2 (ja) * 2012-08-27 2015-09-30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27353A (ja) * 2013-08-22 2016-0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11535455B1 (en) 2021-08-06 2022-12-27 Dorner Mfg. Corp. Tensioning device for an endless belt convey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9462A (ja) * 1981-10-05 1983-04-08 Ricoh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S5865674A (ja) * 1981-10-16 1983-04-19 Ricoh Co Ltd プリンタ
US4563077A (en) * 1983-01-04 1986-01-07 Ricoh Company, Ltd. Removable belt mechanism for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983698B2 (ja) * 1991-07-12 1999-11-29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ベルト駆動装置
JPH0695234B2 (ja) * 1992-06-15 1994-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41014A (ja) 1995-03-03 1996-09-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3666006B2 (ja) 1998-03-24 2005-06-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768675B2 (ja) * 1998-05-12 2006-04-1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ベルト装置
JP2000231275A (ja) 1999-02-09 2000-08-22 Fuji Xerox Co Ltd 中間転写ベルト支持装置
JP3783459B2 (ja) 1999-03-29 2006-06-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84607A (ja) 1999-03-29 2000-10-13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42680A (ja) * 1999-06-14 2001-09-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該装置に用いるユニット装置、並びにベルト装置
JP2001209294A (ja) * 2000-01-25 2001-08-03 Hitachi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045395B2 (ja) * 2000-09-11 2008-02-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560428B2 (en) * 2001-10-10 2003-05-06 Xerox Corporation Tensioning and detensioning assembly
JP2003208039A (ja) 2002-01-17 2003-07-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17921A (ja) * 2004-06-30 2006-01-1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321501B2 (ja) * 2005-06-29 2009-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4420A (zh) * 2009-09-02 2011-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带单元
CN102004420B (zh) * 2009-09-02 2013-05-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带单元
CN102540825A (zh) * 2010-12-09 2012-07-04 株式会社理光 带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929774B2 (en) 2010-12-09 2015-01-06 Ricoh Company, Ltd.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same
CN102540825B (zh) * 2010-12-09 2015-10-14 株式会社理光 带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57672B2 (en) 2011-06-07
US20070025762A1 (en) 2007-02-01
EP1748321B1 (en) 2012-05-02
ATE556359T1 (de) 2012-05-15
JP4591254B2 (ja) 2010-12-01
CN1904760B (zh) 2010-12-01
JP2007033807A (ja) 2007-02-08
EP1748321A1 (en) 2007-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04760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154891C (zh) 处理盒,负载产生部件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2867399Y (zh) 成像设备和成像单元
CN1214299C (zh) 处理盒、成像设备和使显影元件与感光鼓分离的分离机构
CN1261831C (zh) 带传送装置以及采用该带传送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90768C (zh) 显影盒及使用该显影盒的电摄影成像设备
CN2840115Y (zh) 成像装置和带单元
CN1324412C (zh) 成像设备
CN1920681A (zh) 成像设备
CN171308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920693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04255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盒
CN1722013A (zh) 成像装置
CN1940761A (zh) 显影装置
CN1743978A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667526A (zh) 成像设备、可安装于其上的单元及分离构件
CN1677279A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770043A (zh) 成像设备
CN1862416A (zh) 处理盒,盒,图像携带体盒,显影盒,色粉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046647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显影剂盒
CN1641491A (zh) 转印装置
CN1661484A (zh) 电摄影成像设备、盒以及处理盒
CN1773389A (zh) 显影单元驱动装置和具有该显影单元驱动装置的成像装置
CN1815386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301445C (zh) 纸张分离器和处理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