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40115Y - 成像装置和带单元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和带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40115Y
CN2840115Y CNU200520105289XU CN200520105289U CN2840115Y CN 2840115 Y CN2840115 Y CN 2840115Y CN U200520105289X U CNU200520105289X U CN U200520105289XU CN 200520105289 U CN200520105289 U CN 200520105289U CN 2840115 Y CN2840115 Y CN 284011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cell
endless belt
photoreceptor
imaging device
electrifi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5201052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五十岚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4011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4011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7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deskewing or alig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09Transfer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44Openable part of feed pat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03G2215/00561Aligning or deskew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38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 G03G2215/0141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221/1869Cartridge holders, e.g. intermediate frames for placing cartridge parts therei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在成像装置中,带单元被可拆卸地装配在外壳中,带单元可沿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移动。当带单元被装配在外壳中时,带单元沿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在插入方向上移动到装配位置。带单元从装配位置沿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在移除方向上移动到被从外壳中拆卸下来。该带单元包含:多个辊;以及由多个辊支撑的环形带。环形带能够围绕多个辊作圆周移动。当带单元位于安装位置时,环形带的表面接触该至少一个感光构件的表面。环形带在环形带接触每个感光构件的接触位置上在带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带移动方向被从移除方向便移一定角度以使得当带单元从安装位置在移除方向上开始移动时,环形带的表面从每个感光构件上分离。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和带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如激光打印机等的成像装置,以及安装在其中的带单元。
                            背景技术
在级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中,对应于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处理盒在水平方向被平行放置。
在级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中,环形带在多个辊上以圆周方向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并从下面与每种颜色的感光鼓接触放置。纸张被带传送以依次通过带和每个感光鼓之间,且承载在每个感光鼓上的色粉图像在传送期间以重叠的方式被转印到纸张上。这确保了多色彩的图像以与形成单色图像基本相同的速度被形成在纸张上。
专利号为3439732的日本专利已经提出了一种具有带单元的成像装置。环形带被设置在带单元中、且当带单元被安装在成像装置中时从下面与感光鼓接触。该日本专利提出了一种通过首先向下移动带单元使环形带与感光鼓分离、其次通过在与环形带在其下表面上传送纸张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带单元以达到从成像装置中移除物单元的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该日本专利中所揭示的用于向下然后水平地引导带单元的运动的结构复杂并导致生产成本和整个成像装置的尺寸的增加。
考虑到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环形带可以容易地从该成像装置上被移除,该成像装置能够以低成本生产并具有小尺寸。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带单元。
为了达到上述和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含:外壳;至少一个感光构件;以及带单元。外壳限定了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并限定在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上的安装位置。插入方向和移除方向被定义为沿着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互为反向。该至少一个感光构件被装配在外壳中并在其上形成显影剂图像。带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壳中的。带单元可沿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移动。当带单元被装配在外壳中时,带单元沿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在插入方向上移动到安装位置。带单元沿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在移除方向上从案装位置移动以从外壳中被拆卸。带单元包含:多个辊;以及由多个辊支撑的环形带;环形带能够围绕多个辊作圆周移动。当带单元位于装配位置时,环形带的表面接触至少一个感光构件的表面。环形带在环形带接触每个感光构件的接触位置在带移动方向上移动。当带单元从安装位置在移除方向上开始移动时,带移动方向从移除方向偏移一定的角度以允许环形带的表面与每个感光构件分离。
采用这种结构,在带单元相对于成像装置移除的期间,不需要带单元在与沿插入/移除通道的运动方向的交叉的方向上的额外运动。因此,环形带可以被容易地从成像装置上移除。此外,可以简化用于引导带单元的结构,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成像装置可以被制成小尺寸。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地装配在成像装置中的带单元。该带单元包含:带单元框架;多个辊;以及环形带。带单元框架可以沿为包含在其上形成显影剂图像的至少一个感光构件的成像装置所限定的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移动。带单元框架可以在插入/移除通道上限定的安装位置上被安装在成像装置中。带单元框架能够沿插入/移除通道在插入方向上朝成像装置中的安装位置移动。带单元框架能够沿插入/移除通道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移除方向上从装配位置移动。多个辊由带单元框架支撑。环形带由辊支撑。环形带能够围绕多个辊作圆周移动。当带单元框架位于成像装置中的安装位置时,环形带的表面接触至少一个感光构件。环形带在带移动方向上在环形带接触每个感光鼓的接触位置上移动。当带单元从装配位置在移除方向上开始移动时,带移动方向从移除方向偏移一定角度以允许环形带的表面与每个感光构件分离。
采用这种结构,在带单元相对于成像装置移除的期间,不需要带单元在与沿插入/移除通道的运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额外运动。因此,环形带可以被容易地从成像装置移除。
                             附图说明
从阅读下面的结合附图给出的较佳实施例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侧剖视图;
图2是显示纸张供应盒从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中抽出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3是显示纸张供应盒和带单元作为一个整体从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中抽出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4是显示传送带和带清洁装置从图3所示的带单元中移除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沿图1中的V-V线的剖面图;
图6是所述带单元的仰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转印辊的左侧端部的立体图;
图8是显示图6所示中和偏压线和中和梳的连接的立体图;
图9是显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一个变型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和带单元进行描述,为了避免重复描述,附图中相似的部分和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根据优选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将参考附图1~附图8进行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前”、“后”、“上”、“下”、“左”、“右”用于定义当彩色激光打印机1处于使用状态时的方向时的各个部分。
如图1所示,彩色激光打印机1是水平级联型,其中多个成像部分17沿着基本上水平的方向排列成一线。激光打印机1具有主壳体2,其中设置有成像部5,纸张传送部4,定影部19和纸张排出部6。
成像部5用于形成色粉图像。纸张传送部分4用于传送作为记录媒介的纸张P以及用于将色粉图像作为多色图像转印至纸张上。定影单元19用于将多色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纸张排出部6用于排出其上形成多色图像的纸张P。
主壳体2作为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外壳。主壳体2具有盒形,其上部开口被纸张排出盘52所覆盖。这样,纸张排出盘52作为顶盖。纸张排出盘52为倾斜的壁状,从前向后向下倾斜。纸张排出盘52通过铰链52a可旋转地支撑在主壳体2上,且相对于主壳体2可打开及关闭。主壳体2具有前内壁2a和后内壁2b,两者都沿斜向前向上的方向延伸。如图5所示,主壳体2还具有左主壳体侧板81和右主壳体侧板82。
成像部5位于主壳体2内的上部紧挨着纸张排出盘52,且在其下方。成像部5包括四个成像部分17(17Y,17M,17C和17K)。成像部分17Y用于形成黄色色粉图像,成像部分17M用于形成洋红色色粉图像,成像部分17C用于形成青色色粉图像,成像部分17K用于形成黑色色粉图像。成像部分17Y,17M,17C和17K按此顺序以一定的距离的间隔从前至后地排列。成像部分成像部分17Y,17M,17C和17K被排列得水平地相互交叠。各成像部分17被定位得比在其后侧相邻的成像部分17稍高。
各成像部分17具有扫描单元20和处理盒30。成像部分17设置成使其扫描单元20和处理盒30在从后至前的方向上交替排列。各成像部分17Y,17M,17C和17K中的处理盒30将分别被称为处理盒30Y,30M,30C和30K。各处理盒30可从主壳体2上拆卸。
纸张传送部4位于主壳体2内下部成像部分5的下方。纸张传送部4包括:纸张供应盒70;带单元60;和电极支持座86。
纸张供应盒70可拆卸地装配在主壳体2的最下部。图1显示了纸张供应盒70设置在主壳体2的安装位置的状态。如图2所示,纸张供应盒70可在向前方向上从主壳体2的前侧抽出。
带单元60同样可拆卸地装配在主壳体2中纸张供应盒70上成像部分17下的位置。图1显示了带单元60在主壳体2中处于安装位置的状态。如图3所示,带单元60和纸张供应盒70可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在向前方向上从主壳体2的前侧抽出。
电极支持座86被装配在主壳体2中纸张供应盒70和带单元60的后侧。电极支持座86具有多个电极92,下面将参考图6进行描述。
定影部19位于主壳体2的后部。定影部19包括加热辊48和压辊49。
纸张排出部6设置在主壳体2的后侧。纸张排出部6包括:纸张排出侧的U形通道30;一对纸张排出辊51和排出盘52。
下面具体描述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细节设置。
<成像部5>
在成像部5,扫描单元20装配在主壳体2内前内壁2a和后内壁2b之间纸张排出盘52的下方的位置。各扫描单元20包括扫描器外壳26。激光二极管(图未示),多面镜22,fθ镜24,折返镜23,和镜面镜25都装配在扫描器外壳26中。
扫描器外壳26呈盒型,从侧面看大致为拉长的长方形。扫描器外壳26被定向得使其纵向基本上与前内壁2a和后内壁2b平行。因此,各扫描单元20被定位得使其纵向在向前向上倾斜的方向上延伸。换言之,扫描单元20设置为其上端以一角度向前倾斜。
处理盒30以相对于从前至后(水平)方向以与扫描单元20基本相同角度倾斜。即,处理盒30也被设置为其上端以一个角度向前倾斜。各处理盒30可通过向上旋转排出盘52从主壳体2中移除而开口装置。各处理盒30可沿平行前内壁2a和后内壁2b的方向D插入主壳体2或从主壳体2移除,此方向在水平方向(前后方向)和垂直方向都倾斜。换言之,各处理盒30以向前向上的方向插入主壳体2或从主壳体2移除。
如图3所示,各处理盒30的安装位置通过比其后侧相邻处理盒30的高预定量A而被偏置。更特别地,各处理盒30的下部具有下面将会描述的感光鼓33。处理盒30排列得使连接感光鼓33下侧的线相对于从后向前方向(水平方向)以大于0度的角度向前向上延伸。
各处理盒30包括:供应辊31,显影辊32,感光鼓33,和栅控式电晕充电器34。感光鼓33设置在处理盒30的最下的位置。感光鼓33的下侧显露在处理盒30的外部。色粉盒35被限定在处理盒30中的上部。黄色色粉,洋红色色粉,黄绿色色粉和黑色色粉分别存放在处理盒30Y,30M,30C和30K中的色粉盒35内。
感光鼓33可旋转地支撑在各处理盒30的下端。感光鼓33包括:圆柱形的主鼓体33b;沿主鼓体33b的轴中心在轴向延伸的鼓轴33a。处理盒30被装配在主壳体2上,使得鼓轴(旋转轴)33a沿主壳体2宽度方向延伸。主鼓体33b在其外表面具有聚碳酸酯或类似材料形成的具有正向充电特性的感光层。鼓轴33a固定在宽度方向侧板(右侧和左侧板)上,构型成处理盒30。鼓轴33a不能相对侧板旋转。主鼓体33b可旋转地支撑在鼓轴33a。这样,感光鼓33可旋转地支撑在处理盒30上。
在成像过程中,感光鼓33以图中顺时针方向被驱动旋转。
栅控式电晕充电器34为正向充电型,具有产生电晕放电的电线和栅。栅控式电晕充电器34设置在感光鼓33的后方。栅控式电晕充电器34对着感光鼓33但与其相隔一定距离以免相互接触。
显影辊32正对感光鼓33并被设置在其上方。显影辊32被压向感光鼓33。显影辊32具有覆盖着由弹性材料,特别是导电橡胶材料制作的辊部32b的金属辊轴32a。更特别的,显影辊32的辊部32b具有双层构型,包括:由导电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或EPDM橡胶制成的弹性辊部;和主要由聚氨酯橡胶,聚氨酯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制成的涂布层。辊轴32a可旋转的通过处理盒30的宽度方向侧板对支撑。
供应辊31被设置在显影辊32的上方并与其相对。供应辊31被压向显影辊32。供应辊31配置有覆盖有由导电泡沫材料制成的辊部31b的金属辊轴31a。辊轴31a可旋转地支撑在处理盒30的宽度方向侧壁。
色粉匣35设置在处理盒30中位于供应辊31的上部。
色粉匣35中存储的色粉为具有正向充电特性的非磁性单组分聚合色粉。在本实例中,色粉为具有大致球状的聚合色粉。聚合色粉以粘合树脂作为主要成分。采用众所周知的聚合方法,如悬浮聚合反应通过共聚聚合单体来获得各粘合树脂色粉,聚合单体的例子包括苯乙烯单体,如苯乙烯;丙烯酸单体,如丙烯酸,烃基(C1-C4)丙烯酸盐,和烃基(C1-C4)甲基丙烯酸盐。
通过在粘合树脂中添加着色剂,电荷调节剂,和蜡形成主色粉颗粒。在本实施例中,着色剂为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着色剂。本实施例中可采用的电荷调节剂包括通过离子单体和共聚单体共聚而获得的电荷调节树脂。在这个例子中,离子单体可为铵盐或其他离子功能团。共聚单体可以和离子单体共聚,同样也可以是苯乙烯单体,丙烯酸单体或其他单体。
为了增加色粉的流动性,在主色粉颗粒中添加外部添加剂,如硅土。多种无机材料粉末可作为外部添加剂。例如,金属氧化物,碳化物或金属盐粉末可作为外部添加剂使用。可作为外部添加剂使用的金属氧化物粉末包括硅土,氧化铝(矾土)氧化钛,氧化锶,氧化铈和氧化镁。
采用上述的配置,各成像部分17如下描述地进行成像过程。
激光二极管(图未示)根据图像数据发射激光束L。多面镜22沿与图1的纸张正交的扫描方向偏转激光束L。fθ镜24透射来自多面镜22的激光束L。折返镜23接收多面镜22偏转的激光束L,将其反射至相应处理盒30的感光鼓33。柱面镜25透射经折返镜23反射的激光束L。激光束L离开外壳26至与处理盒30对应的感光鼓33。
色粉匣35中存贮的色粉被供应到供应辊31。供应辊31旋转,色粉被被供应至显影辊32。当色粉从供应辊31被供应至显影辊32上时,色粉由于供应辊31和被施加显影偏压的显影辊32之间的摩擦而带上正电。
栅控式电晕充电器34被加上一个充电偏压以产生电晕放电,因此对感光鼓33的表面均匀地充正电。当感光鼓33旋转时,已经被充正电的感光鼓33的表面被扫描单元20发出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从而,对应想要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的静电潜像被形成在感光鼓33的表面。
当感光鼓33进一步旋转,承载在显影辊32表面的带正电的色粉与感光鼓33接触。此时,显影辊32上的色粉被供应到暴露在激光束中的感光鼓33上的静电潜像的低电势区。从而,色粉可选择地被承载到感光鼓33上,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视色粉图像。
<纸张传送部4>
纸张供应盒70包括:纸张供应盒框架71;纸张托盘9;分离垫3a;弹簧3b;和前传送辊13a。
如图1和5所示,纸张供应盒框架71具有:左侧板72;右侧板73;和前板74。左侧板72和右侧板73沿宽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相互面对设置。前板74悬在左侧板72和右侧板73的前端部之间。纸张供应盒框架71将纸张托盘9保持在左侧板72和右侧板73之间位于前板74的后部的位置。纸张供应盒框架71同样将分离垫3a和弹簧3b保持在左侧板72和右侧板73之间。前传送辊13a以旋转的方式悬在左侧板72和右侧板73之间。
纸张供应盒70可以从如图1所示的存储位置拉出至如图2所示的拉出位置,在拉出状态,纸张托盘9中的记录纸P可在适当时进行补充。用这种方式,纸张供应盒70可水平地通过主壳体2的前侧插入主壳体2和从主壳体2中移除。限定在成像部分17下方和纸张供应盒70上方的区域具有锥形形状,其从侧面看高度在垂直方向上向后部渐窄。因此,带单元60可大致设置在所述成像部分17盒纸张供应盒70之间的区域。
带单元60包括带单元框架61。各部件被支撑在带单元框架61上。部件包括:驱动辊36,从动辊37,传送带38,四个转印辊39,带清洁单元40,拾取辊10,纸张供应辊11,纸张供应侧U形通道12,后传送辊13b,一对校准辊14,和多个接线端91。
如图1和5所示,带单元框架61包括:左侧板65和右侧板66;底板62;和纸张引导构件64。左侧板65和右侧板66被设置为在宽度方向上相隔一定距离彼此相对。底板62悬在左侧板65和右侧板66之间。如图1和4所示,纸张导引构件64以摆动的方式悬在左侧板65和右侧板66之间底板62前端的上方。拾取辊10,纸张供应辊11,后传送辊13b,校准辊对14,驱动辊36,从动辊37,和转印辊39以旋转的方式被悬在左侧板65和右侧板66之间。
如图1所示,当带单元60以安装位置装配在主壳体2中时,转印辊39精确地位于感光鼓33的下方,使传送带38被夹在传送辊39和感光鼓33之间,终端91和电极支持座86上电极92电连接。
为了将带单元60从主壳体2中移除,如图3所示,带单元60和纸张供应盒70在向前方向作为一个整体单元而抽出。更特别的,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100被限定在主壳体2中从主壳体2的前部水平延伸。通过沿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100直线地一起移动带单元60和纸张供应盒70,带单元60和纸张供应盒70可通过主壳体2的前侧被插入主壳体2或从主壳体2中移除。
更特别地,如图5所示,左主壳体侧板81和右主壳体侧板82形成得使带单元导引83形成在其下端。带单元导引件83在宽度方向向内突出并在前后方向延伸至一个足够在从前至后方向上接收整个带单元框架61长度的长度。各带单元导引件83形成有导引部分85。导引部分85为形成在带单元导引件83上边缘的长方形切口。导引部分85在宽度方向沿带单元导引83的内侧且沿着整个带单元导引83的长度在从前至后的方向延伸。带单元导引83限定直线状插入/卸除通道100。
如图5所示,带单元60装配在主壳体2中,其左侧板65的下端部位于左主壳体侧板81的导引部分85,同时右侧板66的下端部位于右主壳体侧板82的导引部分85。左侧板65面对左主壳体侧板81,两者相隔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同时,右侧板66面对右主壳体侧板82,两者相隔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带单元60可水平地沿着导引部分85滑动。
可注意到,左侧板65和右侧板66的每一个的下端部沿宽度方向向内弯曲以形成纸张供应盒导引件67。纸张供应盒导引件67用于导引纸张供应盒框架71使纸张供应盒70能被插入主壳体2或从主壳体2中移除。
左侧板72和右侧板73的每一个具有伸展部分75。伸展部分75沿宽度方向从相应的板72或73的上端向外伸展至外侧。伸展部分75在从前至后的方向延伸。左侧和右侧板72的伸展部分可从上方被结合到左侧板65的纸张供应单元导引67件上。右侧板73的伸展部分75可从上方被接合到右侧板66的纸张供应单元导引件67上。纸张供应导引盒框架71可支撑在带单元框架61,以使纸张供应盒框架71可沿纸张供应单元导引件67水平地滑动。
当纸张供应盒框架71支持在带单元框架61上时,左侧板72相距一定的距离正对着左侧板65,同时右侧板73相距一定的距离正对着右侧板66。
当纸张供应盒70和带单元60如图1所示正确装配在各自的安装位置时,纸张传送部4被设立在主壳体2中。
在纸张传送部4中,分离垫3a通过弹簧3b的弹性力被压与纸张供应辊11接触。
纸张供应辊10和11以一次一张的方式共同分离支持在纸张盘9上的记录纸张P,并将分离后的纸张供应给传送辊13。更为具体的,纸张供应辊10作为拾取辊以传送纸张盘9的纸张堆中最上面的记录纸P至纸张供应辊11。纸张供应辊11被压向分离垫3a,一次分离并传送一张记录纸P。
前传送辊13a和后传送辊13b(称为“传送辊对13”)和校准辊14沿纸张供应侧U形通道12顺序地设置。传送辊对13和校准辊对14沿纸张供应侧U形通道12将记录纸张P从纸张供应辊11传送至带单元60和成像部分17之间的位置。
在成像部分17开始成像操作之前,校准辊14暂时停止传送记录纸张P,通过抓住其引导边缘来校准记录纸P的对准方向,并将记录纸张P送至从动辊37附近带单元60和成像部分17之间的位置。
纸张供应侧U形通道12从纸张供应辊11延伸至从动辊37。纸张供应侧U形通道12具有:限定在纸张供应辊11和传送辊13之间的上游侧部分12a;限定在传送辊13和校准辊14之间的中游部分12b;和沿纸张导引构件64限定在校准辊14和从动辊37之间的下游侧部分12c。纸张供应辊11在纸张供应侧U形通道12的上游侧部分12a向前传送纸张P。传送辊13在纸张供应侧U形通道12的中游部分12b向上传送纸张P。校准辊14在纸张供应侧U形通道12的下游侧部分12c沿着纸张导引构件64向后传送纸张P。
这样,纸张P首先在纸张供应侧U形通道12的上游侧部分12a在向前方向传送。然后,纸张P通过传送辊13在纸张供应侧U形通道12的中游部分12b向上传送。当纸张P通过校准辊14调整对准方向时,纸张P的传送方向被翻转了。然后,纸张P在纸张供应侧U形通道12的下游部分12c沿纸张导引构件64向后传送。然后,纸张P从纸张供应侧U形通道12被送出至带单元60和成像部分17之间的位置。
驱动辊36和从动辊37被支撑在带单元框架61上,其轴向与感光鼓33的轴向平行。从动辊37设置在比驱动辊36高且前方的位置。
传送带38是由导电聚碳酸酯或聚酰亚胺等其中分散有如碳等导电颗粒的材料所形成的环形带。传送带38缠绕在驱动辊36和从动辊37上。
传送带38的环路具有:设置在驱动辊36和从动辊37上侧的上侧部分38a;和下设置在驱动辊36和从动辊37下侧的下侧部分38b。上侧部分38a和下侧部分38b在高度向前逐渐增加的倾斜平面上延伸。上侧部分38a在下方接触感光鼓33。感光鼓33和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之间的接触部分下面就称为图像转印位置。
驱动辊36位于黑色处理盒30K中从感光鼓33向后向下移动的位置。从动辊37位于黄色处理盒30Y中从感光鼓33向前向下移动的位置。
在成像过程中,驱动辊36是如图1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驱动器,即,以与感光鼓33相反的方向。传送带38绕着驱动辊36和从动辊37在逆时针方向作圆周的转动。相应地,上侧部分38a在图像转印位置以与感光鼓33相同的方向移动。
四个转印辊39设置在传送带38的环路内,即,位于垂直方向上上侧部分38a和下侧部分38b之间。转印辊39悬在左侧板65和右侧板66之间以使各转印辊39可绕着各自的轴旋转并可在垂直方向滑动。转印辊39的方向被定为使其轴向与驱动辊36和从动辊37的轴向平行。相应地,转印辊39的轴向平行于感光辊33的轴向。
连续的转印辊39之间的距离与连续的感光鼓33之间的距离相等。这保证了当带单元60被装配在如图1所示的主壳体2中的安装位置时,所有转印辊39精确地位于相应的感光鼓33的下方且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被夹在两者之间。这样,转印辊39准确地位于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接触感光鼓33的图像转印位置。
各转印辊39具有覆盖有如导电橡胶材料等的弹性物质形成的辊部分39b的金属辊轴39a。
如图6所示,各转印辊39的辊轴39a的左侧和右侧端通过左侧和右侧轴承43可旋转地支撑在左侧和右侧板65和66上。左侧和右侧轴承43分别在垂直方向上可滑动地支撑在左侧和右侧板65和66上。
更特别地,与各转印辊39对应,左侧和右侧压缩弹簧44分别装配在左侧和右侧板65和66上。左侧和右侧压缩弹簧44的底部分别固定在左侧和右侧板65和66上。左侧和右侧轴承43分别装配在左侧和右侧压缩弹簧44的顶部。图7显示了左侧轴承怎样被支撑在左侧压缩弹簧44。可以看出,右侧轴承43以与图7相同的方式被支撑在右侧压缩弹簧44上。相应地,左侧和右侧轴承43分别由左侧和右侧压缩弹簧向上压。这样,整个转印辊39被向上推压抵住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相应地,当带单元60位于如图1所示的安装位置时,转印辊39抵着感光鼓33的下侧向上压传送带38以在感光鼓33和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之间形成夹捏构造(图像转印位置)。如上面所描述的,感光鼓33被排列得使连接其下侧的线相对如图3所示的从后至前的方向以一个预定的比0度大的角度向前向上延伸。相应地,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同样沿着连接感光鼓33下侧的所述直线向前向上倾斜。
可以注意到,左侧和右侧轴承43可导电,左侧和右侧压缩弹簧44同样可导电。在图像转印过程中,转印偏压通过下面将根据图7进行描述的相应的转印偏压线93左侧压缩弹簧44和左侧轴承43施加到各转印辊39上。各转印辊39以图1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以与传送带38相同的方向在其转印位置移动。
已经从纸张供应侧U形通道12排出的纸张P经传送带38从前面传送送到后面,传送带38通过驱动辊36的驱动和从动辊37的运动下圆周地运动,依次通过传送带38和成像部分17的感光鼓33之间图像转印位置。在传送的过程中,被支撑在每个成像部分17的相应的感光鼓33上的每种颜色的色粉图像被依次转印到纸张P上,因此,在纸张P上形成多种颜色的图像。
更具体的,通过首先把支撑在黄色成像部分17Y的感光鼓33的表面上的黄色色粉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然后把支撑在洋红色成像部分17M的感光鼓33的表面上的洋红色色粉图像转印到已经被转印在纸张P上的黄色色粉图像上,然后,类似地,把支撑在青色成像部分17C的感光鼓33的表面上的青色色粉图像转印到前面的色粉图像上,最后,把支撑在黑色成像部分17K的感光鼓33的表面上的黑色色粉图像转印到前面的色粉图像上。这样就形成了多种颜色的图像。
如图1所示,底板62有前区域62a和中—后区域62b,它们沿从前到后的方向布置。前区域62a面对从动辊37。中—后区域62b被设置得低于前区域62a,因此在中—后区域62b内限定了凹陷103,该凹陷103比前区域62a下沉得更低。带清洁装置40被设置在凹陷103的前部内。因此,带清洁装置40被设置在传送带38的下方、凹陷103内靠近从动辊37侧的较大空间中。
带清洁装置40有清洁盒46和清洁辊47。该清洁盒46呈盒状,并在清洁盒46面向传送带38的下侧部分38b的部分上形成有孔。清洁盒46的内部空间作为收集部分,该收集部分用于收集附着在传送带38上并被清洁辊47从传送带38上移除的物体。
清洁辊47为可旋转地支撑在在清洁盒46的孔部的金属辊,并与传送带38的下侧部分38b的下表面接触。在清洁操作中,清洁偏压经清洁偏压线94(随后将参考图6对清洁偏压线94进行介绍)被施加到清洁辊47。清洁辊47被驱动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在清洁辊47和传送带38的接触部分,清洁辊47的移动方向与传送带38的移动方向相反。
应注意到当传送带38接触感光鼓33时色粉附着到传送带38上。当纸张P接触传送带3时纸屑附着到传送带38上。当传送带38携带色粉和纸屑等物质时,在与清洁辊47相对的位置处,色粉和纸屑等物质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被清洁辊47捕获。然后,如此捕获的物质被从清洁辊47除去并被收集在清洁盒46内的收集部分中。
这样,当清洁辊47开始与传送带38的下侧部分38b的下表面接触时,清洁辊47收集已附着到传送带38表面上的色粉和纸屑。
如图1所示,电极支架86设置在主壳体2内的当带单元60被安装在图1所示的安装位置时使电极支架86面对带单元框架61的后边缘的位置上。如图6所示,多个电极92(本例中为6个)被保持在电极支架86内。多个电极92沿宽度方向排列。如图1所示,每个电极92向前延伸并有向上突起的触点92a。定位突起101在电极支架86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处从电极支架86的前表面向前突出。从图6所示的底部看定位突起101呈基本矩形状。
如图1和图6所示,定位槽102和多个接线端槽104(本例中为6个)形成在底板62的后边缘。如图1所示,每个接线端槽104由竖直壁104a和水平壁104b限定。接线端91设置在各自的接线端槽104内的带单元框架61的后边缘中。当带单元60在图1所示的安装位置处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每个接线端91作为与相应的电极92形成接触的电源供应端。
如图1所示,每个接线端92具有L形侧截面,并有竖直延伸部分91a和水平延伸部分91b。竖直延伸部分91a设置在带单元框架61内部,并沿接线端槽104的竖直壁104a的朝前表面竖直地延伸。在竖直延伸部分91a的上端,接线端91向后弯曲以便水平延伸部分91b通过竖直壁104a而从带单元框架61的内部向外突向带单元框架61的外部。水平延伸部分91b沿接线端槽104的水平壁104b的下侧表面水平地(向后地)延伸。因此,当带单元框架61在图1所示的安装位置处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每个接线端91的水平延伸部分91b的下表面能接触相应的电极92的触点92a。应注意到,每个接线端91具有被限定成水平延伸部分91b的后侧边缘的后侧边缘91c。水平延伸部分91b的下表面从后侧边缘91c向竖直延伸部分91a平滑地延伸。
后侧边缘91c和每个转印辊39之间的距离大于触点92a和相应的感光鼓33之间的距离。于是,当带单元60被从主壳体2的前侧插入到主壳体2和向后地移除时,接线端91在其后侧边缘91c处与电极92的触点92a形成接触后,转印辊39精确地到达相应的感光鼓33的下方的位置,如图1所示。
更进一步地,当带单元60被从主壳体2的前侧插入到主壳体2和向后地移除时,首先,电极92的触点92a与接线端91的水平延伸部分91b的后侧边缘91c形成接触,然后,电极92的触点92a与水平延伸部分91b的下表面保持接触地在其上滑动直至带单元60最终到达图1所示的安装位置。在该安装位置处转印辊39精确地到达相应的感光鼓33的下方的位置,并且传送带38与感光鼓33形成接触。当带单元60最终到达图1所示的安装位置时,触点92a在从后侧边缘91c向前和从水平壁104b向后的位置处与水平延伸部分91b的下表面处于接触。
因此,当带单元60被插入到主壳体2和向后地移除时,在电极92的触点92a与接线端91形成接触后,带单元60到达图1的安装位置。
另一方面,当带单元60沿向前的方向移动以从安装位置被分离时,传送带38首先从感光鼓33被分离。然后,接线端91的水平延伸部分91b与电极92的触点92a保持接触地滑动。然后,接线端91的后侧边缘91c精确地到达电极92的触点92a的上方位置。最后,接线端91的后侧边缘91c从电极92的触点92a被分离。
应注意到:后侧边缘91c和每个转印辊39之间的距离可等于触点92a和相应的感光鼓33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当带单元60被从主壳体2的前侧插入到主壳体2和向后地移除时,同时当电极92的触点92a与接线端91的后侧边缘91c开始形成接触时,带单元60到达图1的安装位置,在该安装位置转印辊39精确地到达相应的感光鼓33的下方位置,且传送带38与感光鼓33形成接触。另一方面,当带单元60沿向前的方向移动以被从安装位置分离时,当接线端91的后侧边缘91c从电极92的触点92a分离时,传送带38同时从感光鼓33分离。
如图6所示,当带单元框架61被安装到主壳体2中时定位突起101装配入定位槽102。通过把定位突起101装配入定位槽102中,能够相对主壳体2在宽度方向适当地定位带单元框架61。通过使用定位突起101作为相对主壳体2在宽度方向上定位带单元框架61的参考能够防止接线端91在宽度方向的错误定位。因此,在接线端91和相应的电极92之间实现了可靠的连接。
如图6所示,带单元框架61进一步支撑其内的、分别用于成像部分17K,17C,17M和17Y的中和梳95(neutralization combs)。每一个中和梳95沿相应的转印辊39延伸设置。中和梳95和转印辊39都设置在传送带38的环路内,即,在环形带38的上侧部分38a和下侧部分38b之间。中和梳95用于从传送带38去除电荷。每个中和梳95的上边缘部分形成有大量的如图8所示的山状突起,因而与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的下表面形成接触。
在本例中,传送带38由多条环状带构成,该多条环状带环绕在宽度方向彼此相邻地布置的驱动辊36和从动辊37。在每两条相邻的环状带之间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少许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隙(中间带隙)。
如图6所示,带单元框架61在其中进一步支撑四个转印偏压线93,清洁偏压线94和中和偏压线96。四个转印偏压线93用于给四个转印辊39供应转印偏压,清洁偏压线94用于给清洁辊47供应清洁偏压,中和偏压线96用于给中和梳95供应中和偏压。
中和偏压线96具有连接到一个接线端91的后端。因为接线端91被设置在传送带38的环的外侧,中和偏压线96经一个中间带隙穿过传送带38的下侧部分38b,进入传送带38的环路内的空间。中和偏压线96然后向前延伸,依次与用于成像部分17K,17C,17M和17Y的中和梳95连接。
如图8所示,每个中和梳95形成有通孔,中和偏压线96从该通孔穿过。中和梳95经焊料等导电材料97与中和偏压线96电连接。
每个转印偏压线93在其后端连接到除了用于中和偏压线96的接线端91的接线端91中的一个,在其前端连接到相应的转印辊39。与中和偏压线96相似,每个转印偏压线93经一个中间带隙穿过传送带38的下侧部分38b,进入传送带38的环路内的空间。每个转印偏压线93然后向前延伸,最后向左弯曲延伸。每个转印偏压线93的终端连接到左侧压缩弹簧44的底端,如图7所示。因此,转印偏压线93经相应的左侧压缩弹簧44和相应的左侧轴承43电连接到相应的转印辊39。每个转印偏压线93给相应的转印辊39施加转印偏压。
清洁偏压线94在其后端连接到除了用于转印辊39和中和偏压线96的接线端91的一个接线端91,在其前端连接到清洁辊47的右侧端。
<定影部19>
加热辊48由在其表面上形成有脱膜层的金属管构成。在加热辊48内容纳有沿加热辊48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卤素灯。卤素灯把加热辊48表面加热到固定温度。压辊49挤压接触加热辊48。其上形成有多种颜色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从传送带38送出,然后在加热辊48和压辊49之间通过。结果,多种颜色图像在压力作用下被热定影到纸张P上。
<纸张排出部6>
纸张排出侧U形通道50形成为用于传送纸张P的基本为U形的传送通道。纸张排出侧U形通道50从它的上游端部分向它的下游端部分向上延伸。纸张排出侧U形通道50的上游端部分在定影部19的附近。纸张排出侧U形通道50的下游端部分在纸张排出盘52的附近。纸张排出辊51为一对辊。纸张排出辊51被设置在纸张排出侧U形通道50的下游侧的末端且在铰链52a的上方。
从定影部分19供应来的纸张P在纸张排出侧U形通道50的上游端部分被向后传送,然后在纸张排出侧U形通道50内改变它的传送方向,然后在纸张排出侧U形通道50的下游端部分被纸张排出辊51向前输送,最后被排出到纸张排出盘52上。
如上所述,通过沿带单元引导件83的引导部分85滑动带单元框架61,带单元60能够沿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100被插入主壳体2或从主壳体2移除,通道100从前面水平地延伸,如图3所示。带单元60能够和纸张供应盒70一起插入主壳体2或从主壳体2移去。
更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带单元60和纸张供应盒70被设置成相互在水平方向部分地重叠。于是,当希望如图3所示地把带单元60从主壳体2移除时,通过向前地拉出带单元60,带单元60的下前部分就会向前推动纸张供应盒70,因此,使得带单元60和纸张供应盒70被一起从主壳体2移去。当希望把带单元60和纸张供应盒70装配进主壳体2时,通过向后推动纸张供应盒70的前表面,纸张供应盒70的上前部分就会向后推动带单元60,因此,使得带单元60和纸张供应盒70被一起装配在主壳体2中。这样,带单元60和纸张供应盒70的形成的整体单元沿与单独插入或移除纸张供应盒70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被插入主壳体2或从主壳体2移除。因此,能够通过单个操作把带单元60和纸张供应盒70插入或移除。结果,在带单元60和纸张供应盒70的插入或移去过程中操作的简易性得到了改善。
如上所述,当带单元60装配到图1的安装位置,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沿连接感光鼓33的下侧的线向前地、向上地倾斜。也就是说,上侧部分38a根据驱动辊36的驱动而移动的方向和带单元60从彩色激光打印机1抽出的水平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不等于零度。这确保当带单元60沿图3所示的向前方向从图1的安装位置移除时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之间的夹持能够同时释放。
当带单元60在图1所示的安装位置装配到主壳体2中时,每个转印辊39被压缩弹簧44向上推进,同时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被夹在转印辊39和相应的感光鼓33之间。带单元60从安装位置抽出的移动方向是水平方向,该水平方向与压缩弹簧44推进转印辊39的方向垂直。于是,当带单元60从安装位置向前移动到如图3所示的从主壳体2抽出的位置时,由于压缩弹簧44的弹性力,转印辊39向上移动了数量为B的移动量,因此,也就是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在压缩弹簧44的作用方向上向上上升数量为B个的上升量。
根据本实施例,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的上升量B和相邻的感光鼓33的下边缘之间的偏移量A之间具有这样的关系:偏移量A减去上升量B后得到值C大于零。也就是说,偏移量A大于上升量B。因此,当带单元60从安装位置向前移动到从主壳体2抽出的位置时,在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的下边缘之间形成间隙。传送带38不接触感光鼓33的下边缘。于是,能够有效地防止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之间的滑动接触,即使传送带38上升。结果,能够防止由于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之间的摩擦导致的对感光鼓33或传送带38的损伤。
因为感光鼓33沿传送带38的移动方向布置,因此通过带单元60在抽出方向上的移动,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之间的接触能够彼此同时释放。不需要在与移动方向交叉或横向方向上的带单元60的附加移动。于是,在带单元60从主壳体2移去的过程中操作的简易性得到了改善。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彩色激光打印机1是级联式的,在该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设置有多个成像部分17,为每种颜色设置一个成像部分。于是,执行每种颜色图像形成的速度与执行单色图像形成的速度基本相同,这使得可以快速地形成多色图像。因此,能够形成多种颜色的图像,同时能够保持装置的紧凑。
方向D在水平方向(前-到-后的方向)和竖直方向(传送带38传送的纸张P的厚度方向)上都倾斜,其中,处理盒30沿方向D被插入和移除。也就是说,方向D相对于向前的方向向上倾斜。因此,插入或移去处理盒30的操作的简易性得到了改善。
进一步,处理盒30盒扫描单元20沿前-到-后的方向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内交替地设置。该有效设置能够使整个装置1紧凑。
在图像转印位置处,驱动辊36设置在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从动辊37设置在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从而,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的松弛可以被防止。因此,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能够精确地传送纸张P。
通过沿图2所示的纸张供应单元引导件67滑动纸张供应盒框架71,纸张供应盒70能够从主壳体2的前面水平地插入或移除。这确保纸张供应盒70能够单独地插入主壳体2和从主壳体2移除,如图2所示。
因为带单元60和纸张供应盒70被设置成在水平方向部分地重叠,带单元60和纸张供应盒70的整体单元在竖直方向上的整个尺寸小。彩色激光打印机1在竖直方向上的整个尺寸能够被制得小。
此外,当带单元60和纸张供应盒70如图3所示地从主壳体2抽出时,在成像部分5的下方形成大空间。例如,当纸张卡在定影部19时,使用者能够通过把他/她的手从前面伸入上述大空间容易地把纸张P从主壳体2内去除。
如图3所示,插入/移去通道100水平延伸而不弯曲,带单元60能够沿从开始抽出主壳体2到完全抽出主壳体2的直线移动。此外,带单元60能够沿插入/移除通道100相对于主壳体2从安装开始到安装结束在直线上移动。因此,相对于主壳体2插入或移除带单元60的操作能够被极其容易地完成。
在如图4所示地把带单元60从主壳体2抽出后,通过向上转动纸张引导构件64,能够从带单元60一起或分立地升起传送带38和带清洁装置40,并从带单元框架61取出传送带38和带清洁装置40。这方便了传送带38和带清洁装置40的维护和更换。
根据本实施例,包括传送带38的带单元60可沿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100从主壳体2移去。此外,驱动辊36驱动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移动的方向和带单元60抽出的方向之间形成夹角使得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之间的接触通过带单元60的抽出而被释放。
也就是,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相对于向前的方向(带单元60的抽出方向)向上倾斜,上侧部分38a从它们的前下侧接触感光鼓33。这确保带单元60在向前的方向的抽出或移动能够立刻释放传送带38表面和感光鼓33之间的接触。为了把传送带38从感光鼓33分离,不需要在与水平方向横向的方向上进行任何额外的移动带单元60的操作。因此,在带单元60从主壳体2抽出的过程中操作的简易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地,当带单元60被插入主壳体2时,沿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100插入带单元60确保仅当带单元60完全安装好时传送带38的表面才与感光鼓33接触。这样,在带单元60完成了沿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的移动后传送带38才与感光鼓33接触。不需要在与水平方向交叉或横向的方向上进行额外的移动带单元60的操作。因此,在把带单元60安装入主壳体2的过程中操作的简易性也得到了改善。
这样,在带单元60相对于主壳体2插入或移除的过程中,不需要在与沿插入/移去通道100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额外地移动带单元。于是,能够简化引导带单元60的结构,以确保降低制造成本。
由于插入或抽出带单元60的方向基本是水平的,带单元60能够以简单方式插入主壳体2或从主壳体2抽出。
此外,由于带单元60在与感光鼓33的转轴33a和转印辊39的转轴39a正交的方向上抽出,在带单元60从带单元60的安装位置沿退出方向开始移动后,传送带38的表面与感光鼓33之间的接触能够立刻释放。因此,能够防止传送带38和每个感光鼓33之间的滑动接触。从而,能够防止由于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之间的摩擦导致的对感光鼓33或传送带38的损害。
感光鼓33在与带单元60的插入/移去通道100平行的方向上布置。当带单元框架61从图1的安装位置沿抽出方向开始移动时传送带38同时和感光鼓彼此分离。
由于带单元引导件83引导带单元60的移动,带单元60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从主壳体2抽出。这改善了带单元60插入和移去操作的简易性。
进一步,由于接线端91设置在安装方向下游侧上的带单元60的末端,接线端91不会暴露直至带单元60从主壳体2被完全移除。因此,能够防止使用者触摸接线端91。
此外,由于电极92在带单元60的安装方向上被设置在主壳体2中的下游侧,能够防止使用者触摸电极92。因此,能够防止接线端91和电极92被污染。
由于接线端91和电极92都沿宽度方向排列设置,当带单元60安装到主壳体2中时多个接线端91和电极92能够彼此同时实现连接。
接线端91和电极92被设置成具有如下位置关系:在带单元60安装到主壳体2的过程中,在接线端91和电极92之间实现连接的同时或之后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接触。于是,在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形成接触后,没有必要在向后的方向进一步移动带单元60以使接线端91和电极92之间实现连接。能够防止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之间的滑动接触。因此,能够防止由于传送带38和感光鼓33之间的滑动接触导致的对感光鼓33或传送带38的损害。
供纸辊11在向前的方向拾取纸张P,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在向后的方向上传送纸张P,纸张排出辊51在向前的方向上排出纸张P。于是,整个打印机1的尺寸能够被做得小。
虽然参考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内的许多替换和修改对于本行业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传送带38由多条带制成,该多条带沿宽度方向布置,且两条带之间形成有中间带隙。然而,传送带38也可由单个传送带构成而没有中间带隙。
在这种情况,在最终到达相应的转印辊39的左侧端之前,每个偏压线93被修改成首先从接线端91沿宽度方向向左延伸向传送带38的左侧边缘,然后向上弯曲通过传送带38左侧边缘和左侧板65之间的缝隙。偏压线96的修改可与偏压线93相似。
接线端91可进一步包括用于使带单元框架61电接地的接线端。
本实施例的结构能够被修改成图9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201,使得传送带38作为中间转印带。也就是,在最终把色粉从传送带38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之前,把色粉从感光鼓33临时转印到传送带38上。
更具体地,在本变化例中,在带单元60中安装有额外的转印辊139以便传送带38被夹在额外的转印辊139和从动辊37之间。额外的转印辊139被施加有转印偏压。
四种颜色的色粉图像在被向后传送时被彼此叠加在传送带38的上侧部分38a。然后,在最终到达输送带38和额外的转印辊139之间的夹持部分之前,传送带38的下侧部分38b在向前的方向传送色粉图像。色粉图像和从传送辊13供应的一张纸P彼此同时通过夹持部分,于是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纸张P上。
在上述实施例和修改例中,使用黄、洋红、青和黑四种颜色形成图像。然而,也可仅使用黄、洋红、青三种颜色、两种颜色或一种颜色形成图像。
本实用新型能够被应用于其它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具有传真功能的成像装置。
每个转印偏压线93可经压缩弹簧44连接到相应的转印辊39的右侧和左侧端。

Claims (23)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外壳,用于限定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并在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上限定安装位置,插入方向和移除方向被限定为沿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互为反向;
至少一个感光构件,装配在外壳中并在其上形成显影剂图像;以及
带单元,可拆卸地装配在外壳中,带单元可沿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移动,当将带单元装配在外壳中时带单元沿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在插入方向上移动到安装位置,要从外壳上拆卸下来,带单元沿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在移除方向上移离装配位置;
其中,该带单元包含:
多个辊;以及
由多个辊支撑的环形带,所述环形带能够围绕多个辊作圆周移动,当带单元位于安装位置时,环形带的表面接触至少一个感光构件的表面,环形带在其接触每个感光构件的接触位置上沿带移动方向移动,当带单元在移除方向上开始移离装配位置时所述带移动方向呈夹角移离移除方向使得环形带的表面与每个感光构件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带移动方向和所述移除方向之间形成不是0度的夹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基本上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多个辊被排列成使它们的轴向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每个感光构件可以绕其与多个辊的轴向基本平行延伸的轴旋转;以及
所述移除方向与所述每个感光构件的轴基本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含沿插入/移除通道引导带单元的引导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容纳记录介质并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壳中的盒,该盒能够在与带单元的移除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从外壳中抽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单元和所述盒可以从外壳一起被移除。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带单元在安装位置被安装到外壳中时,所述带单元在带单元的移除方向上具有与所述盒部分重叠的状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单元包含供电端子,所述供电端子位于带单元的在带单元的插入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端子包含沿辊的旋转轴的轴向排列的多个供电端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含多个电极,当带单元被安装在安装位置时,这些电极被连接到供电端子;
当所述带单元在插入方向上朝向外壳中的安装位置移动时,所述环形带在供电端子被连接到所述电极之后接触至少一个感光构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端子在插入方向上延伸并在插入方向上具有下游侧边缘,供电端子的下游侧边缘与环形带接触至少一个感光构件的环形带的接触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电极与至少一个感光构件之间的距离。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单元进一步包含与至少一个感光构件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转印辊;
所述供电端子包含向转印辊施加转印偏压以在朝向环形带的方向上转印每个感光构件的显影剂图像的转印偏压端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单元进一步包含:
清洁所述环形带的清洁辊;
中和所述环形带的中和单元;
支撑所述多个辊、所述至少一个转印辊、所述清洁辊和中和单元的带单元框架;
所述供电端子进一步包含下列端子至少之一:
向清洁辊提供清洁偏压以清洁环形带的清洁偏压端子;
向中和单元提供中和偏压以电中和环形带的中和偏压端子;以及
使带单元框架接地的接地端子。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感光构件包含在平行于带单元的插入/移除通道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感光构件;以及
当带单元在移除方向上开始移离安装位置时,所述环形带同时与多个感光构件分离。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每个感光构件相对于与移除方向和辊的旋转轴方向同时正交的正交方向的位置偏离移除方向上位于每个感光构件上游侧的另一个感光构件一个偏移量;以及
其中带单元进一步包含推进单元,当带单元在移除方向上移离装配位置时,该推进单元使得环形带在带单元位于安装位置时接触感光构件的环形带接触部分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移动一个移动量,该移动量小于所述偏移量。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带在其上传送记录介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壳中的与多种不同颜色一一对应的多个处理单元,所述至少一个感光构件包含分别装配在多个处理单元中的多个感光构件;
从盒中拾取记录介质、并当带单元被安装在外壳中的安装位置时将所述记录介质供应给环形带的供应单元;以及
接收由环形带传送的并形成有从感光构件转印来的显影剂图像的记录介质、并排出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被排列在通道上,沿着该通道所述环形带将记录介质从供应单元传送到排出单元,从而在记录介质上依次形成各个色彩的显影剂图像;
供应单元从盒中拾取记录介质的方向和排出单元排出记录介质的方向,与环形带通过形成图像的成像位置传送记录介质的介质传送方向基本反向。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沿相对于介质传送方向和被环形带传送的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都倾斜的方向被插入或移除,所述厚度方向与介质传送方向正交。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与所述多个处理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扫描单元;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扫描单元在介质传送方向上交替设置。
21、一种可拆卸地装配在成像装置中的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单元包含:
可以沿为包含其上形成有显影剂图像的至少一个感光构件的成像装置所限定的直线状插入/移除通道移动、并可以在插入/移除通道上限定的安装位置上被安装在成像装置中的带单元框架,所述带单元框架能够沿插入/移除通道在插入方向上朝成像装置中的安装位置移动,所述带单元框架能够沿插入/移除通道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移除方向上移离装配位置;
由所述带单元框架支撑的多个辊;以及
由所述辊支撑的环形带,所述环形带能够围绕多个辊作圆周移动,当带单元框架位于成像装置中的安装位置时,环形带的表面接触至少一个感光构件,
所述环形带在其接触每个感光鼓的接触位置移动在带移动方向上,当带单元开始在移除方向上移离安装位置时所述带移动方向呈夹角移离移除方向,允许环形带的表面与每个感光构件分离。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带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供电端子,所述供电端子位于带单元在带单元的插入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
其中所述外壳包含电极,所述供电端子在带单元被安装在安装位置时被连接到所述电极;
当所述带单元在插入方向上向外壳中的装配位置移动时,环形带在供电端子已经被连接到所述电极后接触至少一个感光构件。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感光构件包含在平行于带单元的插入/移除通道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感光构件;
其中每个感光构件相对于与移除方向和辊的旋转轴方向同时正交的正交方向的位置偏离位于移除方向上每个感光构件上游侧的另一个感光构件一个偏移量;以及
进一步包含由带单元框架支撑的推进单元,当带单元在移除方向上移离装配位置时,该推进单元使得环形带在带单元位于安装位置时接触感光构件的环形带接触部分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移动一个移动量,该移动量小于所述偏移量。
CNU200520105289XU 2004-09-29 2005-09-29 成像装置和带单元 Expired - Lifetime CN2840115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85073A JP4429856B2 (ja) 2004-09-29 2004-09-29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85073 2004-09-29
JP2004317218 2004-10-29
JP2005086332 2005-03-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40115Y true CN2840115Y (zh) 2006-11-22

Family

ID=35241235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088985A Active CN1758150B (zh) 2004-09-29 2005-09-27 图像形成装置
CNB2005101087408A Active CN100472345C (zh) 2004-09-29 2005-09-28 成像装置和带单元
CNU2005201292094U Expired - Lifetime CN2927123Y (zh) 2004-09-29 2005-09-28 图像形成装置、抽拉式卡盒和记录介质存放卡盒
CNB200510108761XA Active CN100510983C (zh) 2004-09-29 2005-09-28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成像设备与盒
CNU200520105289XU Expired - Lifetime CN2840115Y (zh) 2004-09-29 2005-09-29 成像装置和带单元
CNU20052010538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93753Y (zh) 2004-09-29 2005-09-29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成像设备与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088985A Active CN1758150B (zh) 2004-09-29 2005-09-27 图像形成装置
CNB2005101087408A Active CN100472345C (zh) 2004-09-29 2005-09-28 成像装置和带单元
CNU2005201292094U Expired - Lifetime CN2927123Y (zh) 2004-09-29 2005-09-28 图像形成装置、抽拉式卡盒和记录介质存放卡盒
CNB200510108761XA Active CN100510983C (zh) 2004-09-29 2005-09-28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成像设备与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10538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93753Y (zh) 2004-09-29 2005-09-29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成像设备与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506866B2 (zh)
EP (1) EP1643313A3 (zh)
JP (1) JP4429856B2 (zh)
CN (6) CN17581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2312B2 (en) * 2004-09-29 2008-03-11 Rohm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778567B2 (en) 2004-09-29 2010-08-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unit
JP2007293263A (ja) 2006-03-28 2007-11-08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103821B2 (ja) 2006-08-11 2012-1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11222B2 (ja) * 2006-09-27 2011-11-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引出し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39710B2 (ja) * 2007-11-26 2010-09-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86853B2 (ja) 2008-01-29 2010-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081902B2 (en) 2008-03-05 2011-12-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with detachable belt unit
JP2010009022A (ja) 2008-05-27 2010-01-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記録媒体搬送制御方法
US20100021218A1 (en) * 2008-07-22 2010-01-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carr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4793416B2 (ja) * 2008-09-09 2011-10-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11728B2 (ja) * 2008-10-29 2012-04-0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US8185016B2 (en) * 2008-12-26 2012-05-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81355B2 (ja) * 2009-06-08 2014-01-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83156B2 (ja) * 2009-09-16 2012-02-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03492B2 (ja) * 2010-02-24 2012-12-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89125B2 (ja) * 2010-03-23 2013-04-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31319B2 (ja) * 2010-06-17 2013-0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810502B2 (ja) * 2010-10-08 2015-1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RU2536803C1 (ru) * 2010-11-15 2014-12-27 Сейко Эпсон Корпорейшн Комплекс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5741255B2 (ja) * 2011-06-30 2015-07-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874619B (zh) * 2011-07-11 2015-05-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传送装置、印刷装置以及传送方法
JP5684679B2 (ja) * 2011-08-25 2015-03-1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081B2 (ja) * 2011-10-31 2016-05-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95773B2 (ja) * 2012-09-04 2016-03-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搬送装置
JP5816645B2 (ja) * 2013-02-28 2015-11-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11875B2 (ja) 2013-06-07 2017-04-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
KR102063944B1 (ko) * 2013-08-26 2020-01-08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WO2015030382A1 (en) 2013-08-26 2015-03-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vibration handling
JP6387706B2 (ja) * 2014-07-01 2018-09-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25574B2 (ja) * 2014-12-08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94415B2 (ja) * 2015-01-26 2018-09-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2215455B1 (ko) * 2015-05-22 2021-02-10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화상형성장치
JP6191733B2 (ja) * 2016-06-03 2017-09-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540739B2 (ja) * 2017-03-28 2019-07-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80250B2 (ja) * 2018-09-28 2022-1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573674B (zh) * 2018-12-10 2021-07-09 合肥菲力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胶片打印机进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55546A (en) * 1962-09-24 1964-11-03 Plastic Coating Corp Apparatus for the liquid toning of latent electrostatic images
US3512884A (en) 1967-09-16 1970-05-19 Karl M Murgas Original document transport system for a photocopy machine
US3618938A (en) 1969-12-15 1971-11-09 Pitney Bowes Inc Document-stacking device for photocopying machines
US4531823A (en) * 1981-04-17 1985-07-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Electrostatic copying machine having removable paper path
US4768063A (en) * 1983-03-28 1988-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material receiving device
JPS59220758A (ja) 1983-05-30 1984-12-12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電子写真複写機
JPS60170340U (ja) * 1984-04-20 1985-11-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複写機の用紙搬送ガイド
US4941021A (en) * 1986-01-10 1990-07-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cording material loop forming and control means
JP2578816B2 (ja) 1987-07-15 1997-02-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学的記録再生装置
JP2613063B2 (ja) 1987-09-22 1997-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5142760A (en) 1989-06-01 1992-09-01 Xerox Corporation Articulating idler roll
JPH04149569A (ja) 1990-10-13 1992-05-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750026B2 (ja) 1990-10-13 1998-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材担持手段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535528B2 (ja) 1991-03-04 2004-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308866A (ja) * 1991-04-08 1992-10-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JPH05162881A (ja) * 1991-12-13 1993-06-29 Murata Mach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H05229686A (ja) 1992-02-24 1993-09-07 Fuji Xerox Co Ltd 用紙搬送システム
JP3187522B2 (ja) * 1992-04-30 2001-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回転型現像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858187B2 (ja) * 1992-05-29 1999-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
JPH06183056A (ja) * 1992-12-17 1994-07-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双方向走査光学装置及び光走査装置
US5444515A (en) * 1993-02-23 1995-08-22 Konica Corporatio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ountable cartridge therein
US5414492A (en) 1993-03-11 1995-05-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ircuit board cover guiding recording medium
US5933697A (en) * 1994-03-24 1999-08-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url generating means
JP3304607B2 (ja) * 1994-05-11 2002-07-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転写材搬送装置
US5678122A (en) * 1995-11-21 1997-10-14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ransfer deletions
JPH09197736A (ja) 1996-01-18 1997-07-31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04083A (ja) 1996-01-25 1997-08-05 Oki Data:Kk 画像記録装置
JPH09235041A (ja) * 1996-02-29 1997-09-09 Tec Corp 用紙搬送装置
JPH09325544A (ja) * 1996-06-07 1997-12-16 Oki Data:Kk 画像記録装置
JPH10186789A (ja) * 1996-12-26 1998-07-14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94530A (ja) 1996-12-28 1998-07-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DE69822667T2 (de) * 1997-01-13 2005-01-05 Canon Finetech Inc., Mitsukaido Papierrolleneinheit und bilderzeugungsvorrichtung
US6027108A (en) * 1997-02-03 2000-02-22 Minolta Co., Ltd.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JPH10274872A (ja) 1997-03-31 1998-10-13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タンデム型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DE69824683T2 (de) * 1997-11-14 2005-07-07 Sharp K.K. Nachverarbeitungsvorrichtung für Bögen
US6206368B1 (en) * 1998-03-17 2001-03-27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Paper transport device with one roller pair
JPH11327246A (ja) 1998-05-19 1999-11-26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50310A (ja) 1999-02-26 2000-09-14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ATE303254T1 (de) * 2000-02-24 2005-09-15 Seiko Epson Corp Papierförderer und aufzeichnungsgerät derselben enthaltend
US6644187B2 (en) * 2000-04-28 2003-11-11 Tohoku Ricoh Co., Ltd. Printer and sheet conveying device therefor
JP4298135B2 (ja) 2000-05-22 2009-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34434B2 (ja) * 2000-06-01 2010-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50307A (ja) * 2000-06-07 2001-12-21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662821B2 (ja) * 2000-07-26 2005-06-2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印刷装置
US6647243B2 (en) * 2000-10-16 2003-1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treat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ounting sheet tre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400986B2 (ja) 2000-12-04 2003-04-2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722281B2 (ja) * 2001-04-25 2005-11-30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50531A (ja) * 2001-05-29 2003-02-2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708011B2 (en) * 2001-07-05 2004-03-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ystem for forming color images
KR100441543B1 (ko) * 2002-05-09 2004-07-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양면인쇄 가능한 화상형성 장치
JP3937915B2 (ja) * 2002-05-14 2007-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用紙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4115144A (ja) * 2002-09-24 2004-04-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タブ紙モード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747195B2 (ja) * 2002-11-20 2006-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155010B2 (ja) * 2002-11-22 2008-09-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04217331A (ja) * 2003-01-10 2004-08-05 Ricoh Co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1498785B1 (en) * 2003-07-18 2015-12-0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speed control of a belt
JP2006071968A (ja) * 2004-09-02 2006-03-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93263A (ja) * 2006-03-28 2007-11-08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79422A (ja) * 2008-01-30 2009-08-1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93753Y (zh) 2007-04-25
US7506866B2 (en) 2009-03-24
CN1758150B (zh) 2010-06-16
CN100510983C (zh) 2009-07-08
EP1643313A3 (en) 2007-07-04
EP1643313A2 (en) 2006-04-05
CN1758150A (zh) 2006-04-12
US20060180973A1 (en) 2006-08-17
US7862030B2 (en) 2011-01-04
CN1755533A (zh) 2006-04-05
US20090152791A1 (en) 2009-06-18
CN100472345C (zh) 2009-03-25
JP2006096527A (ja) 2006-04-13
JP4429856B2 (ja) 2010-03-10
CN1755534A (zh) 2006-04-05
CN2927123Y (zh) 2007-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40115Y (zh) 成像装置和带单元
US7555238B2 (en) Image-forming device and angularly shifted belt unit
CN2786663Y (zh) 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CN2857057Y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2867399Y (zh) 成像设备和成像单元
CN1118727C (zh) 连接件、处理卡盒和处理卡盒的装配方法
US7586508B2 (en) Image-forming device with scanner unit
CN1154884C (zh) 图象形成装置、彩色图象形成装置以及传送带组件
CN2632728Y (zh) 处理单元及影像形成设备
CN184122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37412C (zh) 成像装置及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剂供应盒
CN2779451Y (zh) 影像形成设备
CN1743978A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940761A (zh) 显影装置
CN1462911A (zh) 墨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763663A (zh) 成像装置
CN1667526A (zh) 成像设备、可安装于其上的单元及分离构件
CN2891011Y (zh) 成像装置
CN2849780Y (zh) 成像设备,处理盒和转印装置
CN1091268C (zh) 具有安装定位结构的显影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CN1831679A (zh) 处理盒,显影剂盒,和成像装置
CN2842497Y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94076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所具有的显影剂盒
CN101051195A (zh) 成像装置
CN2891012Y (zh) 成像装置中的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