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3400A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3400A
CN1783400A CNA2005101260134A CN200510126013A CN1783400A CN 1783400 A CN1783400 A CN 1783400A CN A2005101260134 A CNA2005101260134 A CN A2005101260134A CN 200510126013 A CN200510126013 A CN 200510126013A CN 1783400 A CN1783400 A CN 1783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rc chamber
addressing
plasma display
addressing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260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1047C (zh
Inventor
许民
崔荣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83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3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10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104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6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inside or on the side face of the spac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 G09G3/29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address dischar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using surface discharge panels
    • G09G3/298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using surface discharge panels using non-standard pixel electrod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6Address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01J2211/24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6Address electrodes
    • H01J2211/26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Gas Discharge Displ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降低放电点火电压并缩短重置周期和寻址周期以提高发光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和第二基板,彼此面对布置并在其间具有预定空间,并且具有限定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中的多个放电室;多个荧光体层,形成在各放电室内;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它们的形成方式为,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对应于各放电室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各第一和第二显示电极彼此面对并在它们之间具有空间,以在第三方向上从第一基板向第二基板扩展;第一和第二寻址电极,它们的形成方式为,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三方向上彼此分开。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能够降低放电点火电压并缩短重置周期和寻址周期以提高灰阶再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典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下,称作PDP)的一个例子为三电极表面放电式PDP。三电极表面放电式PDP包括:第一基板,具有在第一(或横向)方向上延伸的与扫描电极共面的维持电极;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分开一定的距离,具有在第二(或竖向)方向上延伸的寻址电极;放电气体,密封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与PDP的放电室有关并且被单独控制的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的放电确定PDP的放电室是否放电,然后,通过在第一基板上布置的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来执行显示图像的维持放电。
PDP利用辉光放电来产生可见光,在辉光产生后,到达人眼以前要经历几个过程。换而言之,当辉光放电发生时,电子和气体相互碰撞产生激发气体,所述激发气体产生紫外(UV)光,UV光与放电室中的荧光体碰撞,从而产生可见光。此外,可见光接着穿过前透明基板传播,以到达人眼。通过上述过程,大大损失了向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施加的输入功率。
更详细地讲,在两个电极(例如,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之间施加高于放电点火电压的电压,产生辉光放电。具体地讲,为了开始放电,需要非常高的电压。一旦放电发生了,由于在阴极和阳极周围的介电层中产生的空间放电效应导致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压分布处于扭曲的状态。换而言之,在两个电极之间,存在:阴极鞘层区,在阴极周围,其中,消耗了向两个电极施加的大部分电压,用于放电;阳极鞘层区,在阳极周围,其中,消耗了一部分电压;正柱区,在前面的两个区之间形成,其中,消耗了少量的电压。阴极鞘层区中的电子加热效率取决于在介电层的表面上形成的氧化镁(MgO)保护层的二次电子系数,在电子加热过程中,消耗了正柱区中的大部分输入能量。
当激发态的氙(Xe)气跃迁到基态时,产生与荧光体碰撞以发射可见光的真空紫外光(或真空紫外线),由于Xe气和电子的碰撞而导致Xe被激发。因此,为了增加相对于输入能量的产生可见光的比率(即,发光效率),应该增加电子加热效率,以增加Xe气和电子之间的碰撞。
在阴极鞘层区内,消耗了大部分输入能量,但是电子加热效率低,而在正柱区内消耗了很少的输入能量,电子加热效率却很高。因此,利用正柱区(放电间隙)能获得高的发光效率。
另外,根据气体密度n与在放电间隙(正柱区)之间施加的电场E的比率的变化,相对于已消耗的电子与全部电子的比率,可以得知,在相同比率(E/n)时,电子消耗比率按氙激发(Xe*)、氙离子(Xe+)、氖激发(Ne*)和氖离子(Ne+)的顺序增加。另外,在相同比率E/n下,当Xe的分压增加时,电子能量降低。换而言之,当电子能量降低时,Xe的分压增加,另外,当Xe的分压增加时,Xe激发消耗的电子相对于在上述氙激发(Xe*)、氙离子(Xe+)、氖激发(Ne*)和氖离子(Ne+)中消耗的电子中的其它部分的比率增加,从而提高了发光效率。
如上所述,正柱区的增加引起电子加热效率增加。另外,Xe的分压增加引起Xe激发(Xe*)中消耗的加热电子与所有电子的比率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电子加热效率,所以进一步提高了发光效率。
然而,正柱区的增加和Xe分压的增加都增加了放电点火电压,并且由于PDP的制造成本增加而存在问题。
因此,在实现正柱区的增加和Xe分压的增加以提高发光效率时,需要降低放电点火电压。
同样,可以得知,当放电间隙之间的距离和用于每种结构的Xe压力都相同时,表面放电结构所需的放电点火电压低于对向放电结构所需的放电点火电压。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放电点火电压并缩短重置周期和寻址周期以提高灰阶再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彼此面对地布置,并在其间具有预定空间,并且具有限定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中的多个放电室;多个荧光体层,形成在各放电室内;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它们的形成方式为,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对应于各个放电室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彼此面对,并在其间具有空间,以在第三方向上从第一基板向第二基板扩展;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它们的形成方式为,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三方向上彼此分离。
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可包括:第一障肋层,与第一基板相邻,并且适用于限定多个第一放电空间;第二障肋层,与第二基板相邻,并且适用于限定多个第二放电空间,所述多个第二放电空间面向由第一障肋层限定的各第一放电空间。相对的成对的放电空间可限定各放电室。在一个实施例中,由第二障肋层形成的放电空间形成有比由第一障肋层形成的放电空间更大的体积。
第一显示电极、第二显示电极和第一寻址电极、第二寻址电极可布置在第一障肋层和第二障肋层之间。
另外,第一障肋层可包括第一障肋构件,其形成方式为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障肋层可包括第二障肋构件,其形成方式为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另外,第一障肋层可包括第三障肋构件,其形成方式为与第一障肋构件交叉;第二障肋层可包括第四障肋构件,其形成方式为与第二障肋构件交叉。
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的形成方式可为,在第一障肋层的第一障肋构件和第二障肋层的第二障肋构件之间沿着第一障肋构件延伸。另外,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可被布置为在第一方向上穿过一对相邻放电室的边界。
第一寻址电极可被布置为,其距离第一基板比距离第二基板更近。第二寻址电极可被布置为,其距离第二基板比距离第一基板更近,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可位于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之间。
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可包括第一突出部分和第二突出部分,第一突出部分和第二突出部分向着沿第二方向连续布置的各放电室的中心交替地突出。
与被布置为沿着第二方向相邻的一对放电室对应,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可一起布置在这对放电室的同侧上。可选地,与被布置为沿着第二方向相邻的一对放电室对应,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可分别布置在这对放电室的不同侧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均由金属电极制成,从而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的每个可包括:扩展部分,与放电室中的一个对应,并且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窄部分,与沿着第一方向连续布置的放电室的边界对应,并且其宽度比扩展部分小。第一显示电极的扩展部分和第二显示电极的扩展部分可关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窄部分的中心线对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均由金属电极制成,从而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第一显示电极、第二显示电极和第一寻址电极、第二寻址电极可在它们的外表面上分别形成具有介电层的绝缘布置,并且每个介电层可包括在它的外表面上的保护层。
另外,驱动根据上述布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包括:在寻址周期期间,向被沿着第二方向相邻的放电室的第一放电室和第二放电室所共享的第二显示电极相应的第二显示电极施加扫描脉冲;对已经向其施加了扫描脉冲的第一放电室和第二放电室进行寻址。
在对第一放电室和第二放电室的寻址过程中,第一放电室和第二放电室可基本上同时被寻址。
另外,在第一放电室和第二放电室的寻址过程中,第一放电室被第一寻址电极寻址,和/或第二放电室被第二寻址电极寻址。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和放电室的布置的局部平面图;
图3是图1中示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沿着切割线III-III截取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布置的局部透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各自的驱动器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的驱动波形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放电室和黑色层之间的关系的局部平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和放电室的布置的局部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以各种方式对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修改,所有这些修改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图和描述都被认为是在本质上的解释,而不是限制性的。一部分可在图中示出,或者部分未在图中示出,因为未示出的部分对本发明的完整理解不是必要的,所以这些部分在说明书中不予讨论。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和放电室的布置的局部平面图;图3是图1中示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沿着切割线III-III截取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的布置的局部透视图。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PDP包括:第一基板10(以下,称作后基板)和第二基板20(以下,称作前基板),布置为彼此面对并在其间具有预定的间隙;放电室18、28,由利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间的第一障肋层16(以下,称作后板障肋)和第二障肋层26(以下,称作前板障肋)限定的多个放电空间形成。在放电室18、28中,设置了吸收真空紫外线的荧光体层19和29,以发射可见光,放电气体(例如,包括Xe和Ne的混合气体)放电,从而利用等离子体放电能够产生真空紫外线。
形成后板障肋16和前板障肋26,并布置在对应布置的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间。后板障肋16和后基板10相邻,并且向前基板20突出,前板障肋26与前基板20相邻,并且与后板障肋16对应向后基板10突出。
后板障肋16通过限定与后基板10相邻的多个放电空间来形成放电室18的一侧,前板障肋26通过限定与前基板20相邻的多个放电空间来形成放电室28的一侧。放电室18的所述一侧面向放电室28的所述一侧。这样,利用在两个侧部(例如,在z轴方向上)上彼此面对的放电空间,基本上形成了的一个结合的放电室18、28。除非特别指出,否则关于本发明中的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放电室18、28中的每个为通过两侧的放电空间形成到一个结合的放电室18、28中的放电空间。同样,为了提高在放电室18、28中产生的可见光的对前基板20的透过率,由后板障肋16形成的放电空间,即,放电室18的一侧形成的放电空间,在体积上小于由前板障肋26形成的放电空间,即放电室28的一侧形成的放电空间。
利用其它适合的后板障肋和前板障肋(例如,后板障肋16和前板障肋26),能以各种形状例如四边形形状或者六边形形状形成放电室(例如,放电室18、28)。因此,尽管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放电室18、28的形状为矩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参照本实施例,示出了将被形成在后基板10上的后板障肋16,根据本实施例,后板障肋16包括:第一障肋构件16a,布置为在第一方向上(例如,在y轴方向上)延伸;第三障肋构件16b,形成在后基板10上,与第一障肋构件16a交叉,以限定作为放电空间的独立的放电空间的放电室18。
前板障肋26形成在前基板20上,前板障肋26包括:第二障肋构件26a,以与第一障肋构件16a对应的形状向后基板10突出;第四障肋构件26b,以与第三障肋构件16b对应的形状向后基板10突出。因此,形成为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障肋构件26a与形成为在第二方向上(例如,在交叉方向上或者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前板障肋26的第四障肋构件26b交叉。这样,第二障肋构件26a和第四障肋构件26b在前基板20上对应于后基板10上的放电室18形成放电室28。
荧光体层19和29分别形成在由后板障肋16和前板障肋26限定的放电室18、28中。换而言之,荧光体层19和29包括:第一荧光体层19,形成在后基板10上的放电室18的一侧内;第二荧光体层29,形成在前基板20上的与放电室18对应的放电室28的一侧内,所以,荧光体层19和29在一个结合的放电室18、28的两侧上产生可见光,从而提高了发光效率。
由于通过后板障肋16形成的放电室18和与放电室18相对的通过前板障肋26形成的放电室28基本上为一个放电室18、28,所以分别形成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中的第一荧光体层19和第二荧光体层29是以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制造的荧光体,由于由气体放电产生的真空紫外线的碰撞导致所述荧光体产生相同颜色的可见光。
此时,第一荧光体层19形成在第一障肋构件16a、第三障肋构件16b的每个内表面和后基板10在放电室18中的表面上,而第二荧光体层29形成在第二障肋构件26a、第四障肋构件26b的每个内表面和后基板10在放电室18中的表面上。
另外,在后基板10的放电室18中形成的第一荧光体层19可通过在后基板10上形成介电层(未示出)、形成后板障肋16、然后在介电层上沉积荧光体材料来形成。可选地,第一荧光体层19可通过在后基板10上不形成介电层、在后基板10上形成后板障肋16、然后沉积荧光体材料来形成。
以相似的方式,在前基板20的放电室28中形成的第二荧光体层29可通过在前基板20上形成介电层、形成前板障肋26、然后在介电层上沉积荧光体材料来形成。可选地,第二荧光体层29可通过在前基板20上不形成介电层、在前基板20上形成前板障肋26、然后沉积荧光体材料来形成。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对应于放电室18、28的形状分别蚀刻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然后,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上分别沉积荧光体材料,从而形成第一荧光体层19和第二荧光体层29。在本实施例中,后板障肋16和后基板10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前板障肋26和前基板20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在前面描述的PDP中,在维持放电后,第一荧光体层19吸收放电室18中的真空紫外线,第二荧光体层29吸收放电室28中的真空紫外线,从而产生朝向前基板20的可见光。另外,第二荧光体层29允许可见光传播,所以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荧光体层19在后基板10上形成的厚度t1比第二荧光体层29在前基板20上形成的厚度t2大,即,t1>t2。这样,使真空紫外线的损失减到最小,从而能够提高发光效率。
为了通过等离子体放电产生将在上述第一荧光体层19和第二荧光体层29上碰撞的真空紫外线来显示图像,与各放电室18、28对应的第一寻址电极11、第二寻址电极12和第一显示电极31(以下,称作维持电极)、第二显示电极32(以下,称作扫描电极)设置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间。
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的形成方式是,它们彼此延伸并且与各放电室18、28对应。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交替地布置,同时,每个被与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平行的方向上的相邻的放电室18、28所共享。换而言之,使用一个放电室18、28作为基准,维持电极31被沿着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的延伸方向(例如,在x轴方向上)的一组相邻的放电室18、28所共享,扫描电极32被沿着y轴方向的另一组相邻放电室18、28所共享。因此,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的每个参与至少两个相邻放电室18、28的维持放电。
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的形成方式是,它们在与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在与后基板10垂直的方向上与后基板10(或前基板20)分开,从而参与沿着图1至图4的y轴方向的相邻放电室18、28的寻址。换而言之,参照一个放电室18、28,当布置一对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时,第一寻址电极11参与一个放电室18、28的寻址,第二寻址电极12参与与第一寻址电极11寻址的一个放电室18、28相邻的另一个放电室18、28的寻址。换而言之,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参与在y轴方向上顺序布置的放电室18、28的交替寻址。
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的形成方式是,它们在一个方向上(例如,在y轴方向上)在后板障肋16和前板障肋26之间延伸,并且彼此平行布置。能以各种方式形成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的平行布置。
在作为例子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能设置在放电室18、28的同一侧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寻址电极11更靠近后基板10形成,第二寻址电极12更靠近前基板20形成。换而言之,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的每个形成在与后基板10分开不同距离h1和h2的位置,并且在布置上互相不干扰。因此,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以这样的方式布置: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位于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之间(见图4),同时,第一寻址电极11更靠近后基板10布置,第二寻址电极12更靠近前基板20布置。
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与后基板10上的第一障肋构件16a和前基板20上的第二障肋构件26a对应,并形成在第一障肋构件16a和第二障肋构件26b之间且沿着与第一障肋构件16a和第二障肋构件26a平行的方向(例如,在y轴方向上)延伸。另外,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分别与第一障肋构件16a和第二障肋构件26a对应,并且彼此平行地布置,同时,在x轴方向上形成对应于放电室18、28的间隙。
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在将被寻址的放电室18、28的一侧上平行地布置,使得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分别包括向将被寻址的各放电室18、28的中心突出的突出部分11a和12a,从而,一个放电室18、28能利用向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施加的寻址脉冲和向各扫描电极32施加的扫描脉冲寻址。然而,存在各种实施例,其中,一个放电室18、28能被寻址,同时在多个连续放电室18、28的一侧上布置,这里的突出部分11a和12a是示例性的,它们向放电室18、28中突出并且邻近于扫描电极32布置。
尽管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在一个放电室18、28的一侧上布置,但是第一寻址电极11的突出部分11a与连续布置的奇数组的放电室18、28对应地形成,第二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与连续布置的偶数组的放电室18、28对应地形成。可选地,突出部分11a可与连续布置的偶数组的放电室18、28对应地形成,突出部分12a可与连续布置的奇数组的放电室18、28对应地形成。因为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与用于寻址操作的各扫描电极32相互影响,所以,第一寻址电极11的突出部分11a在与一个放电室18、28共享各扫描电极32的另一个放电室18、28的一侧上的中心突出;而第二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在共享同一各个扫描电极32的一个放电室18、28的一侧上的中心突出。具体地讲,突出部分11a和12a在连续布置的放电室18、28上交替地布置。
另外,由于第一寻址电极11靠近后基板10布置,所以突出部分11a作为放电室18中面向后基板10的一部分的寻址单元。另外,由于第二寻址电极靠近前基板20布置,所以,突出部分12a作为电室28中的面向前基板20的一部分放寻址单元。
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在非放电区之间即第一障肋构件16a和第二障肋构件26a之间布置,所以它们不阻挡在放电室18、28中产生的可见光,从而可由不透明材料和/或具有优良导电性的金属电极制成。突出部分11a和12a的每个在放电室18、28上的中心突出,从而可由透明电极制成,或者可分别由与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相同的材料制成。
另外,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包括分别向各放电室18、28的中心突出的突出部分11a和12a,突出部分11a和12a位于被两个放电室18、28所共享的各扫描电极32的两侧。因此,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的每个突出部分11a、12a用于施加向放电室18、28施加的寻址脉冲,当向各扫描电极32施加扫描脉冲,并向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施加寻址脉冲时,在一次扫描中执行两次寻址。换而言之,放电室18、28的两行能在同一时间通过一次扫描来寻址。另外,在放电室18、28中,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11、12之间的放电间隙能以短间隙形成,所以,突出部分11a和12a能降低寻址放电电压。
另外,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在两侧形成在构成放电室18、28的后板障肋16和前板障肋26之间,并且形成的方式为沿着与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交叉的方向(例如,在x轴方向)延伸,同时被电绝缘。维持电极31在各放电室18、28的一侧布置,扫描电极32在各放电室18、28的另一侧与维持电极31平行地布置。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交替布置,从而它们共享连续布置的相邻的放电室18、28。换而言之,参照两个放电室18、28,扫描电极32在第三障肋构件16b和第四障肋构件26b之间布置,维持电极31在两个放电室18、28的另一侧上布置,其中,所述第三障肋构件16b和第四障肋构件26b在两个放电室18、28的中间限定两个放电室18、28。应该容易理解,维持电极31也在限定另外两个相邻的放电室18、28的第三障肋构件16b和第四障肋构件26b之间布置。因此,当向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施加寻址脉冲,并向扫描电极32施加扫描脉冲时,在一次扫描中,执行两次用于选择两个相邻的放电室18、28的寻址操作,从而缩短了寻址周期。另外,当向扫描电极32施加重置脉冲时,共享扫描电极32的两个放电室18、28被重置,因而缩短了重置周期。同样,缩短了重置周期和寻址周期,所以,维持周期能变得更长,这样增加了维持脉冲的数目,并且提高了灰阶再现。
如图4中所示,形成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并且被布置为在一次扫描中,执行在y轴方向上的两个相邻的放电室18、28的两次寻址操作。第一寻址电极11的突出部分11a在共享扫描电极32的两个相邻的放电室18、28中的一个的一侧上布置,第二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在共享扫描电极32的两个相邻的放电室18、28中的另一个的一侧上布置。
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的形成方式为,沿着与第三障肋构件16b和第四障肋构件26b平行的方向(例如,在x轴方向上)在第三障肋构件16b和第四障肋构件26b之间延伸,并且在连续布置的放电室18、28中交替地布置。根据本发明,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在第三障肋构件16b和第四障肋构件26b之间布置,所以,它们能在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的纵向方向上(例如,在y轴方向上)限定相邻的放电室18、28,并且也被在这个方向上的相邻的放电室18、28所共享,从而,它们提供两个放电室18、28的维持放电操作。
寻址周期期间,扫描电极32与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一起参与寻址操作,从而起到选择用于导通的放电室18、28的作用。另外,在维持周期期间,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参与维持放电操作,并且起到使屏幕显示的作用。换而言之,在维持周期期间,向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都施加维持脉冲,在扫描周期期间,向扫描电极32(而不包括维持电极)施加扫描脉冲。然而,根据施加的信号电压,每个电极可起到不同的作用,所以本发明不限于此。
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在两个基板10和20之间布置,以与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一起基本上限定一个放电室18、28,从而形成对向放电结构。如下面更加详细的描述,本发明能降低用于这种对向放电结构的维持放电的放电点火电压。
结果,参照图4,为了在更大的区域内引起对向放电,在与每个放电室18、28对应的部分中,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分别包括在与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垂直的方向上(例如,在z轴方向上)扩展的扩展部分31b和32b。扩展部分31b和32b的形成方式是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的侧部上扩展地布置,并且在与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垂直的方向上(例如,在z轴方向上)关于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的每个纵轴方向(例如,x轴方向)对称。扩展部分31b和32b的每个包括面向放电室18、28的对向表面,并且布置为在放电室18、28之间与放电室18、28彼此面对。
另外,更加具体地参照图3,扩展部分31b和32b的每个具有这样一种布置,其中,在沿着与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垂直的方向截取的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的横截面中,竖向方向的长度hv大于横向方向的长度hh。广泛地形成在扩展部分31b和32b中的对向放电产生强烈的真空紫外线,强烈的紫外线增加了由于与横过放电室18、28中的广大区域的荧光体层19和29碰撞引起的产生光的量。
如图4中所示,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形成的方式为,沿着与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能被交替地且平滑地布置而不干扰以直线形成的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且分别包括突出部分31b和32b,同样,在与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垂直的方向上形成的扩展部分31b和32b也设置在对应的各放电室18、28中。
另外,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与在图的x轴方向上连续布置的放电室的边界对应,并且具有宽度比扩展部分31b和32b小的窄部分31a和32a。窄部分31a和32a减小了相邻放电室之间的放电干扰,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每个放电室18、28的稳定放电。
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在非放电区之间即第三障肋构件16b和第四障肋构件26b之间布置,因此不具有阻挡在放电室18、28中产生的可见光的副作用。因此,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能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和/或由具有优良导电性的金属电极制成。
另外,在与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垂直的方向上(例如,在z轴方向上),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1a和12a的高度t3的形成方式为,该高度h3小于维持电极31的高度h4和扫描电极32的高度t5,所以,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1a和12a不妨碍维持放电,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发光效率。
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在降低了放电点火电压的放电室18、28中形成对向放电,并且在共享扫描电极32的两个放电室18、28中的一次重置中执行两次重置操作。由于在上面讨论的一次扫描中也执行两次寻址操作,所以,能缩短重置周期和寻址周期。
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第一寻址电极11、第二寻址电极12在它们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介电层34和35。虽然介电层34和35积累壁电荷,但是也形成每个电极的绝缘布置。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第一寻址电极11、第二寻址电极12能以厚膜陶瓷片(TFCS)法制造。换而言之,在单独制造包括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第一寻址电极11、第二寻址电极12的电极部分之后,电极部分能被结合到在其上形成有障肋16的后基板10上。
MgO保护层36能分别在覆盖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第一寻址电极11、第二寻址电极12的介电层34和35的表面上形成。具体地讲,MgO保护层36能在暴露于放电室18、28内的放电空间中产生的等离子体放电的部分中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第一寻址电极11、第二寻址电极12在两个基板10和20之间布置,而不是在前基板20和后基板10上直接形成,所以,在介电层34和35上沉积并且覆盖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第一寻址电极11、第二寻址电极12的MgO保护层36可由具有不能透过可见光性能的MgO制成。不能透过可见光的MgO比能透过可见光的MgO具有高很多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从而能进一步降低放电点火电压。
另外,如上所述并更加具体地参照图2,维持电极31在共享扫描电极32的放电室18、28的任何一侧上布置;扫描电极32和维持电极31分别在与扫描电极32和维持电极31对应的形成放电室18、28的两侧(在y轴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三障肋构件16b和第四障肋构件26b之间布置;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在与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对应的形成放电室18、28的两侧(在x轴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一障肋构件16a和第二障肋构件26a之间布置。因此,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1a和12a的每个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形成方式为,所述突出部分11a和12a的每个在各自放电室18、28内突出的距离d1大于零,即d1>0,所以,能利用分别由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施加的寻址脉冲和由扫描电极32施加的扫描脉冲来选择两个相邻的放电室18、28。
另外,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形成方式为,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在突出部分11a、12a和扫描电极32之间的距离d2大于零,以用于与扫描电极32的对向放电。如图5中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寻址电极11从基板10和20的一侧引出并与第一(或者)偶数寻址电极驱动器11b连接,第二寻址电极12从基板10和20的另一侧引出并与第二(或者奇数)寻址电极驱动器12b连接,因此,在一次扫描中,共享扫描电极32的相邻放电室18、28能被第一寻址电极驱动器11b和第二寻址电极驱动器12b寻址两次。
如图6中所示,驱动如上所述布置的PDP的方法包括:在寻址周期期间,向被第一放电室18、28和与第一放电室18、28相邻的第二放电室18、28所共享的扫描电极32施加扫描脉冲Vsc;对已向其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一放电室18、28和第二放电室18、28进行寻址。
寻址过程包括:利用向第一寻址电极11施加的寻址脉冲Va1来对两个相邻放电室18、28中的第一放电室18、28进行寻址;利用向第二寻址电极12施加的寻址脉冲Va2来对第二放电室18、28进行寻址。因此,在上面的寻址过程中,第一放电室18、28和第二放电室18、28基本上在同一时间被寻址。
在上述扫描过程和寻址过程之前进行的重置过程中,重置过程包括,向与布置在扫描电极32的任何一侧的维持电极31相互影响的扫描电极32施加重置脉冲Vr,从而在同一时间重置两个相邻的放电室18、28。在重置周期施加的重置脉冲Vr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波形,在维持周期施加的维持脉冲Vs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波形。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中所示,黑色层37形成在前基板20上,以提高对比度。如图3中所示,黑色层37可形成在前基板20的表面上,然后用第二荧光体层29覆盖。可选地,在第二荧光体层29形成在前基板20上之后,黑色层37可形成在第二荧光体层29上(未示出)。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黑色层37以与第一寻址电极11、第二寻址电极12、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的前基板20的平面(x-y平面)方向对应的形状形成。利用这种布置,黑色层37吸收外部光,以提高对比度,而它在可见光被上面的电极11、12、31和32阻挡的位置布置,所以除了具有阻挡可见光的黑色层37的电极11、12、31和32以外,将不需要任何阻挡可见光穿过前基板20的额外的阻挡元件。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发光效率。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特定的其它实施例。下面的实施例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布置。这样,下面将不对这些特定的其它实施例进行更详细地描述,下面将仅仅更详细地描述特定差别。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后板障肋16″包括在与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一障肋构件16″a,前板障肋构件26″包括在与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二障肋构件26″a。因此,两个放电室18″、28″以条状形成,其中,放电室18″、28″在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的延伸方向上(例如,在y轴方向上)顺序连接。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平面图。本实施例具有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的其它平行布置。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分别形成在放电室18、28的两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的每个防止突出部分11′a和12′a从彼此进入到放电室18、28中的中断,并且能在与后基板10分开与图3的实施例相同或者不同的距离的位置形成。
第一寻址电极11′和第二寻址电极12′在放电室18、28的x轴方向上布置在两侧,所以,各突出部分11′a和12′a向着连续布置的放电室18、28的各自的中心交替地突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寻址电极11′的突出部分11′a和第二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在放电室18、28的不同侧部向着各自的放电室18、28的中心(例如,在x轴方向上)突出。
如上所述,在对向放电结构中,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电极在后基板和前基板之间布置,在这些电极中,维持电极在放电室的一侧上布置,而扫描电极在另一个放电室的一侧上布置。这里,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交替地布置,并且被相邻的放电室所共享。另外,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分别布置为对奇数组的放电室进行寻址和对偶数组的放电室进行寻址,所以,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的对向放电降低了放电点火电压。另外,由于扫描电极在相邻的放电室中被共享,以在同一时间来重置奇数组的放电室和偶数组的放电室,所以,缩短了重置周期,另外,由于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在同一时间对奇数组的放电室和偶数组的放电室进行寻址,所以,也能缩短寻址周期。重置周期和寻址周期的缩短延长了维持周期,从而提高了灰阶再现。
尽管已经结合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而且相反,本发明意图覆盖包含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

Claims (25)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彼此面对地布置,并在其间具有预定空间,并且具有限定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所述空间中的多个放电室;
多个荧光体层,形成在所述各放电室内;
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它们的形成方式为,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对应于所述各放电室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彼此面对,并在其间具有空间,以在第三方向上从所述第一基板向所述第二基板扩展;
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它们的形成方式为,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彼此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障肋层,与所述第一基板相邻,并且适用于限定多个第一放电空间;
第二障肋层,与所述第二基板相邻,并且适用于限定多个第二放电空间,所述多个第二放电空间面向由所述第一障肋层限定的所述各第一放电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空间和所述第二放电空间的相对的对限定各放电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电极、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一寻址电极、第二寻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障肋层和所述第二障肋层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由所述第二障肋层限定的所述第二放电空间的至少一个的体积大于由所述第一障肋层限定的所述第一放电空间的相应的放电空间的体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障肋层包括第一障肋构件,其形成方式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二障肋层包括第二障肋构件,其形成方式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障肋层还包括第三障肋构件,其形成方式为与所述第一障肋构件交叉;
所述第二障肋层还包括第四障肋构件,其形成方式为与所述第二障肋构件交叉。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和所述第二寻址电极的形成方式为,在所述第一障肋层的所述第一障肋构件和所述第二障肋层的所述第二障肋构件之间沿着所述第一障肋构件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和所述第二寻址电极被布置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穿过所述放电室的一对相邻放电室的边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寻址电极被布置为,其距离所述第一基板比距离所述第二基板更近,所述第二寻址电极被布置为,其距离所述第二基板比距离所述第一基板更近,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二显示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和所述第二寻址电极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和所述第二寻址电极包括第一突出部分和第二突出部分,所述第一突出部分和所述第二突出部分向着沿所述第二方向连续布置的所述各放电室的中心交替地突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与被布置为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一对放电室对应,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和所述第二寻址电极一起布置在所述一对放电室的同侧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和所述第二寻址电极包括第一突出部分和第二突出部分,所述第一突出部分和所述第二突出部分向着沿所述第二方向连续布置的所述各放电室的中心交替地突出。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与被布置为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一对放电室对应,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和所述第二寻址电极分别布置在所述一对放电室的不同侧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和所述第二寻址电极包括第一突出部分和第二突出部分,所述第一突出部分和所述第二突出部分向着沿所述第二方向连续布置的所述各放电室的中心交替地突出。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和所述第二寻址电极均由金属电极制成。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二显示电极的每个包括:
扩展部分,与所述放电室中的一个对应,并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
窄部分,与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连续布置的所述放电室的边界对应,并且其宽度比所述扩展部分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电极的所述扩展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电极的所述扩展部分关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窄部分的中心线对称。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均由金属电极制成。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电极、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一寻址电极、所述第二寻址电极分别包括在它们的外表面上的介电层。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介电层包括在它的外表面上的保护层。
21、一种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包括: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它们的形成方式为,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所述第二显示电极彼此面对,并且交替地布置,并共享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相邻放电室;第一寻址电极和第二寻址电极,它们的形成方式为,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三方向上从所述第一基板到所述第二基板分开,所述方法包括:
在寻址周期期间,向被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放电室的第一放电室和第二放电室所共享的所述第二显示电极的相应的第二显示电极施加扫描脉中;
对已经向其施加了所述扫描脉冲的所述第一放电室和所述第二放电室进行寻址。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放电室和所述第二放电室的所述寻址中,所述第一放电室和所述第二放电室基本上同时被寻址。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放电室和所述第二放电室的所述寻址过程中,所述第一放电室被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寻址。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放电室和所述第二放电室的所述寻址过程中,所述第二放电室被所述第二寻址电极寻址。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放电室和所述第二放电室的所述寻址过程中,所述第一放电室被所述第一寻址电极寻址,所述第二放电室被所述第二寻址电极寻址。
CNB2005101260134A 2004-11-30 2005-11-24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10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98974 2004-11-30
KR1020040098974A KR100578936B1 (ko) 2004-11-30 2004-11-30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3400A true CN1783400A (zh) 2006-06-07
CN100521047C CN100521047C (zh) 2009-07-29

Family

ID=35998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601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1047C (zh) 2004-11-30 2005-11-24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01414B2 (zh)
EP (1) EP1662536B1 (zh)
JP (1) JP4325809B2 (zh)
KR (1) KR100578936B1 (zh)
CN (1) CN100521047C (zh)
DE (1) DE602005010188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59607B1 (en) 2004-11-17 2008-08-20 Samsung SDI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669334B1 (ko) * 2005-02-01 2007-01-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방법
US20060158113A1 (en) * 2005-01-20 2006-07-20 Min Hur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KR100612288B1 (ko) 2005-02-01 2006-08-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84333A (ja) 1989-04-26 1990-11-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629982B2 (ja) 1989-11-14 1997-07-1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910013393A (ko) 1989-12-22 1991-08-08 김정배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920007176B1 (ko) 1990-09-07 1992-08-27 삼성전관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소자
US6097357A (en) * 1990-11-28 2000-08-01 Fujitsu Limited Full color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device
KR940006300B1 (ko) 1991-10-21 1994-07-14 삼성전관 주식회사 기체방전 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525939B2 (ja) 1993-07-26 2004-05-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H07111135A (ja) 1993-10-13 1995-04-25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ス放電表示パネル
JP3144987B2 (ja) 1994-05-26 2001-03-12 松下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放電型表示装置
CA2149289A1 (en) * 1994-07-07 1996-01-08 Yoshifumi Amano Discharge display apparatus
JPH08138559A (ja) 1994-11-11 1996-05-31 Hitachi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H09129138A (ja) 1995-10-30 1997-05-16 Pioneer Electron Corp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591971B2 (ja) 1996-03-19 2004-1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Ac型pdp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H1049072A (ja) 1996-08-06 1998-02-20 Hitachi Ltd ガス放電型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TW392186B (en) 1997-12-01 2000-06-01 Hitachi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using the same
JP3905624B2 (ja) 1998-01-27 2007-04-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H11306996A (ja) * 1998-02-23 1999-11-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基板
JP2000149772A (ja) 1998-11-04 2000-05-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基板
JP2000215813A (ja) 1999-01-21 2000-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交流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基板、交流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交流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交流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KR100304906B1 (ko) 1999-02-24 2001-09-26 구자홍 플로팅 전극을 가진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0331615A (ja) 1999-05-20 2000-11-30 Fujitsu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0656709B1 (ko) 1999-09-03 2006-1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6624799B1 (en) * 1999-11-18 2003-09-23 Lg Electronics Inc. Radio frequency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879689B1 (ko) 2000-01-25 2009-01-21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가스방전패널
JP3898866B2 (ja) 2000-02-09 2007-03-2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1273855A (ja) 2000-03-28 2001-10-05 Sony Corp 交流駆動型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JP2001307639A (ja) 2000-04-24 2001-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ス放電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73106B2 (en) 2000-06-01 2005-03-29 Pioneer Corporation Plasma display panel that inhibits false discharge
TW462071B (en) 2000-09-06 2001-11-01 Acer Display Tech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with high open ratio
KR100366102B1 (ko) * 2000-10-13 2002-12-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 패널
JP2002203484A (ja) 2000-12-28 2002-07-19 Sony Corp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DE10162258A1 (de) * 2001-03-23 2002-09-26 Samsung Sdi C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r Plasmaanzeige
JP4177969B2 (ja) 2001-04-09 2008-1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4675517B2 (ja) 2001-07-24 2011-04-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3059411A (ja) 2001-08-14 2003-02-28 Sony Corp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US6853136B2 (en) * 2001-08-20 2005-02-08 Samsung Sdi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delta discharge cell arrangement
JP2003086107A (ja) 2001-09-14 2003-03-20 Sony Corp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および駆動方法
US7067979B2 (en) 2001-10-02 2006-06-27 Noritake Co., Limited Gas-discharge display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3891811B2 (ja) 2001-10-02 2007-03-14 株式会社ノリタケ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ド Ac型ガス放電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27194B2 (ja) * 2001-10-26 2007-1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基板、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3657220B2 (ja) 2001-11-19 2005-06-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97564B2 (en) 2002-01-14 2005-05-24 Plasmion Displays, Llc.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trench discharge cells with one or more electrodes formed therein and extended to outside of the trench
KR100455121B1 (ko) * 2002-02-20 2004-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상판 유전체 제조방법
JP2003257321A (ja) 2002-03-06 2003-09-1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3338246A (ja) 2002-05-21 2003-11-28 Sony Corp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346665A (ja) 2002-05-27 2003-12-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FR2841378A1 (fr) 2002-06-24 2003-12-26 Thomson Plasma Dalle de decharges coplanaires pour panneau de visualisation a plasma apportant une distribution de potentiel de surface adaptee
TWI285389B (en) 2002-11-05 2007-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JP2004177825A (ja) 2002-11-28 2004-06-2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表示装置
US7151510B2 (en) * 2002-12-04 2006-12-19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Industry Foundation Method of driving plasma display panel
US7323818B2 (en) * 2002-12-27 2008-01-29 Samsung Sdi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JP2004241379A (ja) 2003-01-15 2004-08-26 Toray Ind Inc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部材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並びに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04235042A (ja) 2003-01-30 2004-08-19 Noritake Co Ltd ガス放電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02215B2 (ja) 2003-02-14 2008-06-18 株式会社ノリタケ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ド 厚膜シート電極の製造方法
JP2004273328A (ja) 2003-03-10 2004-09-30 Noritake Co Ltd Ac型ガス放電表示装置
TWI226076B (en) 2003-06-11 2005-01-01 Au Optronics Corp Plasma panel
KR100501981B1 (ko) 2003-06-16 2005-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7327083B2 (en) * 2003-06-25 2008-02-05 Samsung Sdi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US7425797B2 (en) 2003-07-04 2008-09-16 Samsung Sdi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protrusion electrode with indentation and aperture
EP1517349A3 (en) * 2003-09-18 2008-04-09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imited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KR20050049861A (ko) 2003-11-24 2005-05-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90104B1 (ko) * 2004-05-31 2006-06-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7230378B2 (en) 2004-08-12 2007-06-12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reof
KR100649209B1 (ko) * 2004-10-19 2006-11-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EP1659607B1 (en) * 2004-11-17 2008-08-20 Samsung SDI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US20060158113A1 (en) * 2005-01-20 2006-07-20 Min Hur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KR100927712B1 (ko) * 2005-03-24 2009-11-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84852B1 (ko) * 2005-09-08 2007-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5010188D1 (de) 2008-11-20
JP4325809B2 (ja) 2009-09-02
US20060114179A1 (en) 2006-06-01
KR100578936B1 (ko) 2006-05-11
CN100521047C (zh) 2009-07-29
EP1662536A1 (en) 2006-05-31
EP1662536B1 (en) 2008-10-08
JP2006156378A (ja) 2006-06-15
US7701414B2 (en) 2010-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86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6389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314070C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CN1783400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JP2006059805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301527C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76712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7687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768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KR100743065B1 (ko) 방전에 유리한 구조를 갖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82229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形成方法
CN178340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76875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JP2004296314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62131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87021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EP1701373B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PDP)
CN1808677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71650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15670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KR100820370B1 (ko) 대향 전극 구조를 갖는 면광원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6310312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20060267868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CN1925094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KR100562876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9

Termination date: 201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