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6876A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6876A
CN1776876A CNA2005101233137A CN200510123313A CN1776876A CN 1776876 A CN1776876 A CN 1776876A CN A2005101233137 A CNA2005101233137 A CN A2005101233137A CN 200510123313 A CN200510123313 A CN 200510123313A CN 1776876 A CN1776876 A CN 1776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ubstrate
arc chamber
barrier rib
plasma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233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1046C (zh
Inventor
许民
崔勋永
崔荣镀
水田尊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76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6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10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104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6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inside or on the side face of the spac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6Address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8Dielectric or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40Layers for protecting or enhancing the electron emission, e.g. MgO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01J2211/24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6Address electrodes
    • H01J2211/26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01J2211/361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characterized by the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对向放电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能够提高发光效率同时降低放电点火电压。该PDP可包括以预定的间隔与相对的第二基板分开的第一基板。多个放电室可被限定在具有这个间隔的基板之间。具有朝每个放电室内部突出的突出部分的寻址电极可在第一基板上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电极可沿第二方向排列在放电室的两边上,并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寻址电极分开,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排列在第一电极之间并基本平行于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可穿过每个放电室。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从第一基板在朝第二基板的方向上凸出。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发光效率同时降低放电点火电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中,有三电极表面放电型结构。三电极表面放电型结构包括具有维持电极、扫描电极的基板和相隔预定距离并具有寻址电极的另一基板,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形成在同一表面上,寻址电极垂直于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排列。另外,放电气体注入在基板之间。放电是否发生由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间的放电来确定,该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分别与线连接并独立控制。由位于同一表面上的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来执行显示屏幕图像的维持放电。
PDP利用辉光放电来产生可见光,从发生辉光放电到可见光到达人的眼睛要执行几个步骤。即,如果发生辉光放电,则产生由电子和气体的碰撞激发的等离子体,然后从被激发的等离子体产生紫外线。紫外线撞击放电室中的磷光体层,从而产生可见光,可见光穿过透明的基板到达人的眼睛。通过这些步骤,施加到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的输入能量损失很大。
通过将高于放电点火电压的电压施加到两个电极来产生辉光放电。即,为了促使这个放电发生,需要很高的电压。如果发生放电,则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分布由于邻近于阳极和阴极的介电层中产生的空间电荷效应而扭曲。阴极鞘层区和阳极鞘层区形成在电极之间。邻近于阴极的阴极鞘层区消耗大部分施加到用于放电的两个电极的电压。邻近于阳极的阳极鞘层区消耗另外部分的电压。形成在阳极区和阴极区之间的正柱区几乎没有消耗任何电压。在阴极鞘层区中,电子加热效率取决于在介电层上形成的MgO保护膜的二次电子系数,在正柱区,大部分输入能量被加热电子所消耗。
当处于激发态的氙(Xe)气跃迁到基态时,产生用于撞击磷光体层并发射可见光的真空紫外线。通过Xe气和电子的碰撞来产生激发态的Xe。因此,为了增加输入能量用于产生可见光的比率(即,发光效率),必须增加氙(Xe)气和电子的碰撞。另外,为了增加氙(Xe)气和电子的碰撞,必须增加电子加热效率。
在阴极鞘层区,大部分输入能量被消耗,而电子加热效率低,但是,在正柱区,输入能量几乎不被消耗,而电子加热效率很高。因此,通过增加正柱区(放电间隙)的长度或面积,可获得高发光效率。
此外,众所周知,被消耗的电子的比率根据横穿放电间隙(正柱区)的电场E对气体密度n的比E/n的变化而改变,在同一比率E/n下,电子消耗率按氙激发(Xe*)、氙离子(Xe+),氖激发(Ne*)和氖离子(Ne+)的顺序增加。另外,众所周知,在同一比率E/n下,电子能量随氙(Xe)的分压的增加而下降。如果氙(Xe)的分压增加,则在氙激发(Xe*)、氙离子(Xe+),氖激发(Ne*)和氖离子(Ne+)中,用于激发氙(Xe)所消耗的电子增加,从而提高发光效率。
如上所述,增加正柱区的面积可增加电子加热效率。另外,提高氙(Xe)的分压增加了电子中被消耗用于氙激发(Xe*)的电子加热比率。因此,通过增加正柱区的面积和长度以及氙(Xe)的分压,电子加热效率提高,从而提高了发光效率。
然而,问题在于,增加正柱区的面积或长度以及氙(Xe)的分压提高了放电点火电压并增加了PDP的制造成本。
因此,为了提高发光效率,需要在保持低的放电点火电压的同时增加正柱区的面积或长度以及氙(Xe)的分压。
对于给定的放电间隙距离和给定的压力,表面放电结构所需的放电点火电压高于对向放电结构所需的放电点火电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通过设置对向放电结构可提高发光效率,同时减小放电点火电压。
一种由本发明提供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预定间隔彼此相对地设置,并设置有限定在形成于基板间的空间中的多个放电室。寻址电极可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电极可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中沿第二方向排列在每个放电室的两边并且与寻址电极分开,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第二电极穿过放电室,并在第一电极之间平行地排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远离第一基板的方向上朝第二基板凸出,并且穿过放电室彼此相对地排列,寻址电极具有朝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放电室的内部突出的突出部分。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和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结合在说明书中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和放电室的结构的局部平面图。
图3是沿线III-III截取的图1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装配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结构的局部透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放电室和黑层之间的关系的局部平面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和放电室的结构的局部平面图。
图9是沿线IX-IX截取的图7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装配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结构的局部透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放电室和黑层之间的关系的局部平面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和放电室的结构的局部平面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和放电室的结构的局部平面图。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和放电室的结构的局部平面图。
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和放电室的结构的局部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不应被理解为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此外,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使本公开是彻底的和完全的,并将本发明的构思全部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省略了与描述无关的部分。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和放电室的结构的局部平面图,图3是沿线III-III截取的图1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装配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参照这些图,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包括第一基板10(下文中,称为‘后基板’)和第二基板20(下文中,称为‘前基板’),两者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地设置,通过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间限定多个放电空间来形成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另外,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被第一障肋16(下文中,称为‘后障肋’)和第二障肋26(下文中,称为‘前障肋’)限定。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内形成用于吸收真空紫外线并发射可见光的磷光体层19和磷光体层29,放电气体(例如,含氙(Xe)和氖(Ne)的混合气体)填充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中,以通过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真空紫外线。
第一障肋16和第二障肋26位于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间。后障肋16邻近于后基板10朝前基板20突出,前障肋26邻近于前基板20朝后基板10突出。另外,前障肋26与后障肋16相对应。
后障肋16限定邻近于后基板10的多个放电空间,从而形成放电室18,前障肋26限定邻近于后基板20的多个放电空间,从而形成放电室28。在两侧彼此相对的放电空间充分结合以形成放电室。在本发明中,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没有具体限定,但是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指由两个放电空间形成的一个放电空间。优选地,由放电室18的后障肋16形成的放电空间在面积和/或容积上小于由放电室28的前障肋26形成的放电空间。制造具有这种结构的PDP可提高可见光从放电室18、放电室28到基板10的前面的透射率。
后障肋16和前障肋26可以形成比如矩形或六边形等各种形状的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矩形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
后障肋16可包括形成在后基板10上的第一障肋构件16a,前障肋26可包括形成在前基板20上的第二障肋构件26a。即,第一障肋构件16a在第一方向(下文中,称为‘寻址电极的纵向’或‘y轴方向’)上延伸,第二障肋构件26a与第一障肋构件16a相对应,并在寻址电极延伸的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后障肋16还包括与第一障肋构件16a交叉的第三障肋构件16b,前障肋26还包括对应于第三障肋构件16b并与第二障肋构件26a交叉的第四障肋构件26b。
因此,第一障肋构件16a和第三障肋构件16b在后基板10的一侧将放电室18限定成独立的放电空间,第二障肋构件26a和第四障肋构件26b将前基板20的面上的放电室28限定成独立的放电空间。
磷光体层19和磷光体层29分别形成在由后障肋16和前障肋26限定的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内。即,磷光体层19和磷光体层29包括在放电室18内形成在后基板10上的第一磷光体层19和在放电室28内形成在前基板20上的第二磷光体层29,放电室28与放电室18相对。因此,在实质上是一个放电室的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两面上产生可见光,提高了发光效率。
因为由后障肋16形成的放电室18和由前障肋26形成的放电室28实质上结合成一个放电室,所以优选地,形成在放电室28和放电室18内的第一磷光体层19和第二磷光体层29由相同颜色的磷光体材料形成,以使通过由气体放电产生的真空紫外线的撞击来产生相同颜色的可见光。
第一磷光体层19可形成在放电室18中的第一障肋构件16a、第三障肋构件16b的内表面和放电室18中的后基板10的表面上,第二磷光体层29可形成在放电室28中的第二障肋构件26a、第四障肋构件26b的内表面和放电室28中的前基板20的表面上。
另一方面,可通过在后基板10上形成介电层(未示出)、形成后障肋16并在介电层上涂覆磷光体材料来形成第一磷光体层19。可选择地,可通过在后基板10上形成后障肋16并涂覆磷光体材料来形成第一磷光体层19,而没有在后基板10上形成介电层。
相似地,可通过在前基板20上形成介电层、形成前障肋26并在介电层上涂覆磷光体材料来形成第二磷光体层29。可选择地,可通过在前基板20上形成前障肋26并涂覆磷光体材料来形成第二磷光体层29,而没有在前基板20上形成介电层。
此外,可以将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蚀刻成与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形状相对应,然后在其上涂覆磷光体材料来分别形成第一磷光体层19和第二磷光体层29。后障肋16和后基板10可由同种材料构成,前障肋26和前基板20可由同种材料构成。
在维持放电之后,在放电室18中,第一磷光体层19吸收真空紫外线以产生朝向前基板20的可见光,在放电室28中,第二磷光体层29吸收真空紫外线以产生朝向前基板20的可见光。另外,因为第二磷光体层29透射可见光,所以优选地,形成在后基板10上的第一磷光体层19的厚度t1大于形成在前基板20上的第二磷光体层29的厚度t2(t1>t2)。因此,使得真空紫外线的损失最小,从而提高了发光效率。
真空紫外线撞击第一磷光体层19和第二磷光体层29。为了通过等离子体放电来产生真空紫外线以显示图像,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间设置有相应于每个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寻址电极12、第一电极31(“维持电极”)和第二电极32(“扫描电极”)。
寻址电极12相对于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的z轴方向,在后障肋16和前障肋26之间沿y轴方向延伸。即,寻址电极12沿平行于第一障肋构件16a的方向(y轴方向)延伸。另外,寻址电极12以相应于放电室18的间隔彼此平行地排列在x轴方向上。
寻址电极12被设置以沿在与寻址电极12交叉的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边界穿过。即,如图2所示,因为寻址电极12与第一障肋构件16a的中心相对应,所以其宽度的一半对应于在x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
另一方面,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相对于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的z轴方向,形成在组成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后障肋16和前障肋26之间。另外,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沿与寻址电极12交叉的方向(x轴方向)平行地形成,同时与寻址电极12隔开。维持电极31排列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边上,扫描电极32穿过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中心,并平行地排列在维持电极31之间。
另外,如图3所示,维持电极31位于形成在后基板10上的第三障肋构件16b和形成在前基板20上的第四障肋构件26b之间。此外,在垂直于前基板20和后基板10的方向(z轴方向)上,维持电极31的剖面和第三障肋构件16b、第四障肋构件26b的剖面具有中心对称直线L。因此,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中,在一个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之间以及在另一个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之间产生维持放电。
因此,优选地,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中,在一个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之间以及在另一个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之间能够产生寻址放电。
为此,寻址电极12包括朝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中心突出的突出部分12a。突出部分12a在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之间突出。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将施加到寻址电极12的寻址脉冲施加到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并与扫描电极32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中以短间隙来形成放电间隙。因此,降低了寻址放电电压。
如图4所示,为了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两边都产生寻址放电,优选地,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中形成两个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即,在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中,在一个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之间以及在另一个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之间分别设置突出部分12a。因此,在扫描电极32的两边都产生寻址放电。
即,维持电极31在第三障肋构件16b和第四障肋构件26b之间以平行于第三障肋构件16b和第四障肋构件26b的方向(x轴方向)延伸,扫描电极32在第一障肋构件16a和第二障肋构件26a之间以交叉于第一障肋构件16a和第二障肋构件26a的方向(x轴方向)延伸。具体地讲,维持电极31成对地排列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两边上,扫描电极32穿过扫描电极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中心。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维持电极31一个接一个地位于第三障肋构件16b和第四障肋构件26b之间,所以维持电极31可以是用于限定在寻址电极12的纵向(y轴方向)上彼此邻近的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参考。另外,维持电极31沿在寻址电极12的纵向上彼此邻近的一对放电室18的边界穿过,因而参与两个放电室18的维持放电。
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12一起参与寻址阶段的寻址放电,以选择将被选通的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参与放电维持阶段的维持放电,以显示屏幕图像。即,维持脉冲在放电维持阶段被施加到维持电极31,维持脉冲在放电维持阶段被施加到扫描电极32,扫描脉冲在寻址阶段被施加到扫描电极32。然而,因为每个电极可根据所施加的信号电压执行其它的功能,所以本发明不限于这个配置。
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设置在基板10和基板20之间,以将实质上是一个放电室的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限定成两部分。这种对向放电结构可将维持放电的放电点火电压进一步减小到一个值,这个值小于利用表面放电结构所获得的放电点火电压。
另外,为了在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的更宽的区域内产生对向放电,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分别包括在对应于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部分处在垂直于后基板10的方向(z轴方向)上扩展的扩展部分31b和32b。另外,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包括在与在x轴方向上彼此邻近的一对放电室的边界对应的部分处的窄部分31c和32c。扩展部分31b和32b具有垂直长度hv大于水平长度hh的剖面结构。在扩展部分31b和32b形成的对向放电产生强真空紫外线,这些强真空紫外线撞击以宽的区域形成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中的磷光体层19和磷光体层29,并通过该撞击产生大量可见光。
如图4所示,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在与寻址电极12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另外,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包括扩展部分31b、32b和窄部分31c、32c,扩展部分31b、32b在垂直于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的方向上形成,窄部分31c、32c形成于与在与寻址电极12交叉的方向上彼此邻近的一对放电室的边界相对应的地方。因此,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被以直线平滑地穿过寻址电极12而形成,不干扰包括突出部分12a的寻址电极12。
另外,如图3所示,寻址电极12的突出12a和后基板10之间的距离h1可等于维持电极31和后基板10之间的距离h2及扫描电极32和后基板10之间的距离h3。因此,在扫描电极32的两边,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12的突出12a执行对向放电。寻址电极12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t3可小于维持电极31的厚度t4和扫描电极32的厚度t5。因此,寻址电极12不妨碍维持放电,因而提高了发光效率。
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中形成对向放电,因而减小了放电点火电压。另外,因为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两边都产生了维持放电,所以提高了发光效率。
优选地,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12由具有优良导电性的金属电极形成。
介电层34、35形成在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12的外表面上。介电层34、35储存壁电荷并形成电极的绝缘结构。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12可通过TFCS(厚膜陶瓷板)法制造。即,包括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12的电极部分单独制作,然后结合到后基板10上,在后基板10上形成有障肋16。
MgO保护膜36可形成在介电层34、35的表面上,介电层34、35覆盖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12。具体地讲,MgO保护膜36可形成在暴露于等离子体放电的部分,等离子体放电在放电室18的放电空间中产生。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12形成在前基板20和后基板10之间,而不是形成在前基板20和后基板10上,所以涂覆在介电层34、35上的MgO保护膜36可由具有非可见光透射特性的MgO组成,介电层34、35覆盖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12。非可见光透射MgO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比可见光透射MgO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大得多,因而能进一步减小放电点火电压。
另一方面,因为维持电极31与第三障肋构件16b和第四障肋构件26b对应地设置在第三障肋构件16b和第四障肋构件26b之间,形成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两边(y轴方向的两边),扫描电极32穿过维持电极31之间的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寻址电极12与第一障肋构件16a和第二障肋构件26a对应地设置在第一障肋构件16a和第二障肋构件26a之间,形成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另外两边(x轴方向的两边),所以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邻近于扫描电极32放置以在寻址阶段选择一个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更具体地讲,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邻近于参与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寻址放电的扫描电极32放置,并与维持电极31分开,从而通过施加到寻址电极12的寻址脉冲和施加到扫描电极32的扫描脉冲来选择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即,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可偏向扫描电极32形成。
即,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与扫描电极32之间的距离d1可小于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与维持电极31之间的距离d2(d1<d2)(见图2)。另外,因为寻址电极12被具有相同介电常数的介电层35包围,所以形成了相同的红(R)、绿(G)、蓝(B)放电点火电压和高的电压容限。此外,因为维持电极31放置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两边上并且寻址放电在扫描电极32和寻址电极12之间产生,所以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与扫描电极32之间的距离d1可大于或等于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与维持电极31之间的距离d2(d1≥d2)。
另一方面,用于吸收外光以提高对比度的黑层37可形成在前基板20上,如图5所示。黑层37形成在前基板20的表面上,然后被第二磷光体层29覆盖,如图3所示。可选择地,在第二磷光体层29被形成在前基板20上之后,可在第二磷光体层29上形成黑层(未示出)。
优选地,黑层37以与寻址电极12、维持电极31和扫描电极32的平面图案相对应的形状邻近于前基板20形成的。通过在可见光被上述电极阻挡的位置形成黑层37,可防止除了被电极阻挡的可见光之外的透过前基板20的可见光的其它阻挡。
另外,因为一对维持电极31排列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两边上,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排列在寻址电极12的纵向(y轴方向)上,扫描电极32放置在维持电极31之间,所以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维持电极31的排列被相对于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按次序地放置,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在寻址电极12的纵向上连续地排列。
此时,因为寻址电极12包括突出部分12a,所以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维持电极31的排列基本变为维持电极31、寻址电极12、扫描电极32、寻址电极12、维持电极31的排列。
另外,在维持电极31、扫描电极32、维持电极31的排列中,维持电极31可被公共地连接,或者偶数的维持电极31和奇数的维持电极31可被分别地公共连接。在后面的情况下,可提高分辨率。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因为下面描述的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似或相同,所以将省略相同的部分,只描述不同的部分。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后障肋216由第一障肋构件组成,第一障肋构件在平行于寻址电极12的方向上形成,前障肋226由第二障肋构件组成,第二障肋构件在平行于寻址电极12的方向上形成。因此,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被以条形形状形成,该条形形状在寻址电极12延伸的方向(y轴方向)上连续地连接。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和放电室的结构的局部平面图。图9是沿线IX-IX截取的图7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装配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结构的局部透视图。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放电室和黑层之间的关系的局部平面图。这些附图分别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1到图5。
在第三实施例中,分别对维持电极331、扫描电极332设置了突出部分331a、332a。即,突出部分331a、332a朝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中心突出。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和扫描电极332的突出部分332a形成更短的间隙,因而以低电压产生寻址放电。另外,维持电极331的突出部分331a和扫描电极332的突出部分332a在维持放电的初始阶段形成更短的间隙,因而以低电压产生维持放电。另外,与维持放电的初始阶段相比,可执行长间隙放电,并且在放电室18和放电室28的两边产生维持放电。因此,提高了发光效率。
与第一实施例相似,黑层337的形状可与寻址电极12、维持电极331和扫描电极332的平面图案相对应,优选地,黑层337的形状与维持电极331的突出部分331a和扫描电极332的突出部分332a的平面图案相对应。
图12示出了第四实施例。除了第三实施例的结构之外,还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五障肋构件16c和第六障肋构件26c,扫描电极332置于第五障肋构件16c和第六障肋构件26c之间。即,扫描电极332平行地放置在第五障肋构件16c和第六障肋构件26c之间,后障肋16由第一障肋构件16a、第三障肋构件16b和第五障肋构件16c组成,前障肋26由第二障肋构件26a、第四障肋构件26b和第六障肋构件26c组成.因此,第一磷光体层419形成在第一障肋构件16a、第三障肋构件16b和第五障肋构件16c的内表面上,第二磷光体层429形成在第二障肋构件26a、第四障肋构件26b和第六障肋构件26c的内表面上,因而,磷光体层19、29的区域更宽,进一步提高了发光效率。另外,后基板10的放电室18被划分成两个放电空间18a、18b,前基板20的放电室28被划分成两个放电空间28a、28b。
图13到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到第八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和放电室的结构的局部平面图。
这些附图表明,因为对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设置了突出部分,所以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维持电极31的突出部分31a和扫描电极32的突出部分32a可以各种形状和尺寸形成。
在图13的实施例中,维持电极531的突出部分531a和扫描电极532的突出部分532a以相同长度在一个方向(y轴方向)上突出,并且寻址电极512的突出部分512a在其间突出。突出部分512a、531a、532a位于y轴方向的同一直线上。
在图14的实施例中,维持电极631的突出部分631a和扫描电极632的突出部分632a以相同长度在一个方向(y轴方向)上突出,并且寻址电极612的突出部分612a在其间突出。此时,寻址电极612的突出部分612a的形成方式为突出部分612a不在由突出部分631a、632a形成的y轴方向的直线上。
在图15的实施例中,关于y轴方向的突出部分长度,一个放电室的一个维持电极731的突出部分731a长,在维持电极731的另一边上的另一突出部分731a短。与长突出部分731a相对的扫描电极732的一个突出部分732a短,在扫描电极732的另一边上的另一突出部分732a长。寻址电极712的突出部分712a的形成方式为突出部分712a不在由突出部分731a、732a形成的y轴方向的直线上。
在图16的实施例中,关于y轴方向的突出部分长度,一个放电室的一个维持电极831的突出部分831a长,在维持电极831的另一边上的另一突出部分831a短。与长突出部分831a相对的扫描电极832的一个突出部分832a短,在扫描电极832的另一突出部分832a长。寻址电极812的突出部分812a的形成方式为突出部分812a不在由突出部分831a、832a形成的y轴方向的直线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电极包括在后基板和前基本之间,维持电极放置在放电室的两边上,扫描电极放置在维持电极之间,具有对向放电结构,磷光体层分别形成在后基板和前基板上。因此,可降低放电点火电压,并且在放电室的两侧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提高了发光效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对向放电结构中,寻址电极的突出部分排列在两边,扫描电极置于突出部分之间,因而可引发由寻址电极的突出和扫描电极之间的短间隙而导致的寻址放电,并能进一步降低寻址放电电压。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对向放电结构中包括扫描电极的突出部分和维持电极的突出部分,因而被放电维持阶段初,通过短间隙将放电点火电压降低,并且在产生放电之后维持放电可由长间隙引发。因此,提高了发光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形。因而,本发明意图覆盖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形,只要它们落入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

Claims (29)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且分隔地设置,并设置有限定在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中的多个放电室;
寻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中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中沿第二方向排列在每个放电室的两边上并且与所述寻址电极绝缘,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
第二电极,穿过每个放电室,并排列在所述第一电极之间且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具有扩展部分和窄部分,所述扩展部分在与每个放电室对应的部分处沿基本垂直于第一基板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窄部分位于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邻近的一对放电室的边界相对应的部分,
其中,所述寻址电极具有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朝每个放电室的内部突出的突出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寻址电极沿着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邻近的一对放电室的边界穿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电极沿着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邻近的一对放电室的边界穿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包括朝每个放电室的中心突出的突出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由金属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放电室中,所述寻址电极的突出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寻址电极的突出部分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寻址电极的突出部分和第一基板表面之间的距离近似等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之间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寻址电极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极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寻址电极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寻址电极的外表面上的介电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形成在所述介电层的外表面上的保护膜。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形成在每个放电室中的磷光体层,所述磷光体层包括:
第一磷光体层,形成在所述放电室的所述第一基板上;
第二磷光体层,形成在所述放电室的所述第二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二磷光体层的磷光体材料的颜色和所述第一磷光体层的磷光体材料的颜色相同。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磷光体层比所述第二磷光体层厚。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
黑层,具有与所述寻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平面图案相对应的形状,其中,所述黑层邻近于所述第二基板。
15、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且分隔地设置,并设置有限定在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中的多个放电室;
第一障肋层,用于限定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多个第一放电空间,所述第一障肋层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障肋构件、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障肋构件交叉的多个第三障肋构件和形成于所述第三障肋构件之间的多个第五障肋构件,所述第三障肋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邻近并基本平行;
第二障肋层,用于限定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多个第二放电空间,所述第二放电空间与所述第一放电空间相面对,所述第二障肋层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二障肋构件、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障肋构件交叉的多个第四障肋构件和形成于所述第四障肋构件之间的多个第六障肋构件,所述第四障肋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邻近并基本平行,
其中,每个所述放电室由一对相对的第一放电空间和第二放电空间以及由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障肋构件限定;
寻址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障肋层上并沿在所述第一障肋层上的所述第一障肋构件延伸;
第一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障肋层上并沿在所述第一障肋层上的所述第三障肋构件延伸,并且与所述寻址电极绝缘;
第二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障肋层上并沿在所述第一障肋层上的所述第五障肋构件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被穿过所述放电室彼此相对地排列,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包括朝每个放电室的所述中心突出的突出部分,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具有扩展部分和窄部分,所述扩展部分在与每个放电室对应的部分处沿基本垂直于第一基板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窄部分位于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邻近的一对放电室的边界相对应的部分,
其中,所述寻址电极具有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朝每个放电室的内部突出的突出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由金属形成。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放电室中,所述寻址电极的突出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寻址电极的突出部分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距离。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寻址电极的突出部分和第一基板表面之间的距离近似等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之间的距离。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寻址电极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极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寻址电极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电极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由所述第二障肋层形成的每个所述第二放电空间的面积大于由所述第一障肋层形成的每个所述第一放电空间的面积。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寻址电极的外表面上的介电层。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形成在所述介电层的外表面上的保护膜。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形成在每个放电室中的磷光体层,所述磷光体层包括:
第一磷光体层,形成在所述放电室的所述第一基板上;
第二磷光体层,形成在所述放电室的所述第二基板上,并且所述第二磷光体层的磷光体材料的颜色和所述第一磷光体层的磷光体材料的颜色相同。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磷光体层比所述第二磷光体层厚。
2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
黑层,具有与所述寻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平面图案相对应的形状,其中,所述黑层邻近于所述第二基板。
27、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且分隔地设置,并设置有限定在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中的多个放电室;
寻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中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一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中沿第二方向排列在每个放电室的两边上并且与所述寻址电极绝缘,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
第二电极,穿过每个放电室,并排列在所述第一电极之间且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穿过所述放电室彼此相对地排列,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具有扩展部分和窄部分,所述扩展部分在与每个放电室对应的部分处沿基本垂直于第一基板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窄部分位于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邻近的一对放电室的边界相对应的部分,
其中,所述寻址电极具有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朝每个放电室的内部突出的突出部分,
其中,在放电维持阶段被施加维持脉冲的第一电极对之一放置在所述放电室的一边上,所述第一电极对中的另一个放置在所述放电室的另一相对的边上,在放电维持阶段被施加维持脉冲和在寻址阶段被施加扫描脉冲的所述第二电极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排列顺序包括所述第一电极对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对中的另一个。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寻址电极的所述突出部分在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对中的一个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及形成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对中的另一个之间的空间中,
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排列顺序包括所述第一电极对中的一个、一个或多个所述寻址电极的突出部分、所述第二电极、另外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寻址电极的突出部分和所述第一电极对中的另一个。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重复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顺序,所述顺序包括所述第一电极对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对中的另一个,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对中的第一电极被公共地连接,或者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对中的偶数第一电极被公共地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对中的奇数第一电极被公共地连接。
CNB2005101233137A 2004-11-17 2005-11-17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10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93921 2004-11-17
KR1020040093921A KR100637466B1 (ko) 2004-11-17 2004-11-17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6876A true CN1776876A (zh) 2006-05-24
CN100521046C CN100521046C (zh) 2009-07-29

Family

ID=35976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331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1046C (zh) 2004-11-17 2005-11-17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304433B2 (zh)
EP (1) EP1659609B1 (zh)
JP (1) JP2006147556A (zh)
KR (1) KR100637466B1 (zh)
CN (1) CN100521046C (zh)
DE (1) DE602005007681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99627B1 (ko) * 2005-01-20 2006-07-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84727B1 (ko) * 2005-06-27 2007-02-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927714B1 (ko) * 2006-06-30 2009-11-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080011570A (ko) * 2006-07-31 2008-02-0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8559A (ja) * 1994-11-11 1996-05-31 Hitachi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705599B2 (ja) * 1994-12-15 1998-01-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WO2000005740A1 (fr) 1998-07-21 2000-02-03 Hitachi, Ltd. Tube a decharge pour afficheur et procede de commande d'un tel tube
CN1279564C (zh) * 1998-09-08 2006-10-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显示屏和包括粘结剂涂覆方法的所述显示屏的制造方法
JP2000357462A (ja) * 1998-10-23 2000-12-26 Sony Corp 平面型プラズマ放電表示装置と駆動方法
JP2001236894A (ja) * 1999-12-16 2001-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1307642A (ja) 2000-04-20 2001-11-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3208851A (ja) * 2002-01-15 2003-07-25 Noritake Co Ltd Ac型ガス放電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91811B2 (ja) * 2001-10-02 2007-03-14 株式会社ノリタケ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ド Ac型ガス放電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59913B2 (ja) * 2001-10-30 2005-06-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57220B2 (ja) 2001-11-19 2005-06-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53171B2 (ja) * 2002-03-18 2006-03-08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ズマパテントライセンシング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3088297A1 (fr) * 2002-04-17 2003-10-2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Panneau d'affichage a plasma a decharge de surface
KR100469696B1 (ko) * 2002-06-10 2005-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4311274A (ja) * 2003-04-09 2004-11-0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EP1517349A3 (en) * 2003-09-18 2008-04-09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imited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KR100578878B1 (ko) * 2004-04-29 2006-05-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90104B1 (ko) * 2004-05-31 2006-06-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26022B1 (ko) * 2004-10-19 2006-09-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81942B1 (ko) * 2004-10-25 2006-05-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708652B1 (ko) * 2004-11-12 2007-04-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581952B1 (ko) * 2004-11-29 2006-05-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12350B1 (ko) * 2005-05-30 2006-08-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스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59609A1 (en) 2006-05-24
CN100521046C (zh) 2009-07-29
US7304433B2 (en) 2007-12-04
US20060103312A1 (en) 2006-05-18
KR100637466B1 (ko) 2006-10-23
KR20060053524A (ko) 2006-05-22
JP2006147556A (ja) 2006-06-08
EP1659609B1 (en) 2008-06-25
DE602005007681D1 (de) 2008-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86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314070C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CN176389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00346441C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77687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156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83400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76712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76875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US7667403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a color filter layer
CN1702813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97666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78340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1650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38367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862752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815670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87021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32090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US8288948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barrier walls with base portions and protruding portions
CN1808677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783398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0103464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90914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
CN187020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9

Termination date: 2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