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7666A - 等离子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7666A
CN1797666A CNA2005100488514A CN200510048851A CN1797666A CN 1797666 A CN1797666 A CN 1797666A CN A2005100488514 A CNA2005100488514 A CN A2005100488514A CN 200510048851 A CN200510048851 A CN 200510048851A CN 1797666 A CN1797666 A CN 1797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otuberance
bus electrode
plasma display
displa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488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97666B (zh
Inventor
金汞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797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7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97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76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01J2211/24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01J2211/323Mutual disposition of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没有透明电极仅使用总线电极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放电效率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具有:为划分放电单元而形成在下部基板上的横隔壁及纵隔壁;上述放电单元下部形成的地址电极;和在与上述下部基板相对的上部基板上形成的扫描总线电极及维持总线电极,其中,上述扫描总线电极及维持总线电极中,包括: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与上述地址电极交叉而形成的底部;和突出部,在一个放电单元中从该底部至少突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或者,上述扫描总线电极及维持总线电极包括:底部,与上述地址电极交叉形成;和突出部,在一个放电单元中从该底部至少突出一个或一个以上,该突出部被形成为:向和相对的相对总线电极的底部相反的方向突出,通过使上述扫描总线电极和维持总线电极的底部或突出部与放电单元的中央部紧密设置,降低放电开始电压,以较低的电压也可产生充分的放电,因此可降低消耗电力,并且,通过具有突出部、在放电单元整体面积上产生放电,从而可提高放电效率及发光效率,并且由于在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制造步骤中不形成透明电极,因此可减少制造步骤及制造时间,从而可降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费用。

Description

等离子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特别涉及到一种通过没有透明电极仅使用总线电极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放电效率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装置(Plasma Display Panel Device,以下称为“PDP”)是指通过He+Xe、Ne+Xe或He+Xe+Ne等惰性混合气体放电时产生的具有约147nm波长的真空紫外线(VUV)使荧光体发光,从而显示包括文字或图形的图像。这种PDP不仅易于实现薄膜化和大型化,并且在最新的技术开发中,可提供得到大幅提高的画质。特别是,三电极交流面放电型PDP,由于在放电时壁电荷积蓄在介电体的表面上,为了保护电极不受放电所产生的溅射的危害,因此具有低电压驱动及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图1是表示现有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现有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具有:上部基板10上形成的扫描电极Y及维持电极Z;下部基板20上形成的地址电极X。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分别包括:透明电极11a、12a;金属总线电极11b、12b,其具有比透明电极11a、12a的线宽小的线宽,形成在透明电极的一端。
透明电极11a、12a通常通过氧化铟锡(ITO,Indium-Tin-Oxide)形成在上部基板10上。金属总线电极11b、12b通常通过铬(Cr)、银(Ag)及铜(Cu)等导电性良好的金属形成在透明电极11a、12a上,起到降低因电阻高的透明电极11a、12a引起的电压下降的作用。这种金属总线电极11b、12b由一种金属形成,或者为了防止扩散到上部介电体层13而由二种以上的金属层形成。在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并列形成的上部基板10中,层积上部介电体层13和保护膜14。上部介电体层13中积蓄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壁电荷。保护膜14可防止因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溅射引起的对上部介电体层13的损伤,并且其由二次电子放出系数较高的物质形成,可提高二次电子的放出效率。保护膜14通常使用氧化镁(MgO)。
在形成地址电极X的下部基板20上,形成下部介电体层23和隔壁22,在下部介电体层23和隔壁22的表面上涂敷荧光体层24。地址电极X形成在与扫描电极Y及维持电极Z交叉的方向上。隔壁22和地址电极X并列地以条纹型形成,防止通过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及可视光泄漏到相邻的放电单元中。荧光体层24通过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被激励,产生红色、绿色或蓝色中的任意一种可视光线。设置在上/下部基板10、18和隔壁22之间的放电空间中注入惰性混合气体。
这种结构的现有等离子显示装置通过地址电极X和扫描电极Y之间的相向放电来选择单元,之后通过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之间的面放电来维持放电。此时,放电单元中,荧光体24通过维持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发光,从而使由荧光体产生的可视光透过上部基板而放出到单元外部。其结果是,等离子显示装置在画面上显示特定图像。
进行上述动作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根据视频数据调整单元的放电维持时间、即维持放电次数,显现影像显示所需的灰度(Gray Scale)。
图1所示的隔壁22具有图2所示的仅由纵隔壁构成的条纹型(Stripe type)或图3所示的由纵隔壁及横隔壁形成的封闭型(Closedtype)。在采用图2所示的条纹型隔壁的PDP中,其易于排气,但荧光体仅涂敷到形成在单元底面及单元两侧的隔壁22上,荧光体的涂敷面积相对较少,发光效率较低,存在垂直相邻的放电单元之间产生电干扰(交叉扭矩)的问题。在采用图3所示的封闭型隔壁的PDP中,单元通过横隔壁22b和纵隔壁22a被划分,荧光体涂敷在包围单元底面及单元的横隔壁22b及纵隔壁22a的四面,因此荧光体的涂敷面积相对较大,可提高发光效率,并防止垂直/水平相邻的放电单元间的电干扰。
但是在现有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在把电阻相对较高的透明电极11a、12a形成在上部基板10上后,在透明电极11a、12a上形成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电极11b、12b,因此需要用于形成透明电极11a、12a的真空蒸镀过程、图案形成过程、化学蚀刻步骤等多个步骤。这样一来,工艺费用增加,不仅因多个工艺引起环境问题,而且由于是利用稀有金属铟(In)来形成透明电极11a、12a,因此存在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并且,在没有上述透明电极的ITO-Less类型的现有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时,金属电极11b、12b形成在放电单元的外部轮廓上,上述金属电极间的间隔较长,因此放电距离变长,不仅放电效率下降,而且发光效率也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没有透明电极、利用总线电极而降低制造费用,并可改善总线电极的结构、提高放电效率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是包括:为划分放电单元而形成在下部基板上的横隔壁及纵隔壁;上述放电单元下部形成的地址电极;和在与上述下部基板相对的上部基板上形成的扫描总线电极及维持总线电极,上述扫描总线电极及维持总线电极中,包括: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与上述地址电极交叉而形成的底部;和突出部,在一个放电单元中从该底部至少突出二个以上。
其中,上述突出部形成为:向相对的对象总线电极的底部突出。
并且,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的突出部和维持总线电极的突出部互相平行地形成。
并且,上述突出部之间的间隔和宽度互相不对照地形成。
上述突出部形成为: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与上述地址电极重叠。
上述底部电极形成为:与上述横隔壁部分重叠。
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的突出部和维持总线电极的突出部在一个放电单元中形成互相相同的个数,上述突出部被形成为:和相对的对象总线电极的突出部交互突出。
从上述突出部的末端到相对的对象总线电极的底部为止的间隔比上述突出部的长度短。
并且,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为划分放电单元而形成在下部基板上的隔壁;在上述放电单元下部形成的地址电极;和在与上述下部基板相对的上部基板上形成的扫描总线电极及维持总线电极,上述扫描总线电极及维持总线电极包括:底部,与上述地址电极交叉形成;突出部,在一个放电单元中从该底部至少突出一个或一个以上,该突出部形成为:向和相对的对象总线电极的底部相反的方向突出。
其中,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的突出部和维持总线电极的突出部互相平行地形成。
并且,上述突出部形成得实质上小于上述底部的宽,上述突出部在与上述地址电极并列的方向上形成。
并且,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的突出部和维持总线电线的突出部在一个放电单元中形成互相相同的个数。
上述突出部由:和上述底部连接、宽度形成得较小的第一突出部;和形成比该第一突出部的宽度较大的第二突出部构成。
其中,上述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是金属电极,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的第二突出部和维持总线电极的第二突出部在一个放电单元中形成互相相同的个数。
上述等离子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形成在上述底部和上述基板之间的黑色层。
其中,上述黑色层的宽度形成得比上述底部的宽度大。
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在放电单元内部使扫描总线电极的底部和维持总线电极的底部紧密而设置,在其他放电单元空间内形成突出部,使得放电在放电单元全部面积上产生,从而可提高放电效率及发光效率。并且,通过使上述底部与放电单元中央部紧密而设置,放电间隔较短,放电开始电压较低,以较低的电压可产生充分的充电,因此具有可降低消耗电力的效果。
并且,在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制造步骤中,由于不形成透明电极,因此可减少制造步骤及制造时间,从而具有可降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费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现有的条纹型隔壁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现有的封闭型隔壁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如图4及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部基板60上形成的扫描总线电极及维持总线电极包括:底部62Y、62Z;在一个放电单元80中从该底部62Y、62Z至少突出二个以上的突出部63Y、63Z。
具体而言,下部基板68中形成:用于划分多个放电单元80的横隔壁74a及纵隔壁74b;上述放电单元80的下部形成地址电极X,在与上述下部基板68相对的上部基板60中形成扫描总线电极及维持总线电极。
在上述扫描总线电极及维持总线电极中,包括: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与上述地址电极交叉而形成的底部62Y、62Z;在一个放电单元中从上述底部62Y、62Z至少突出二个以上的突出部63Y、63Z。
即,各放电单元80中具有:上部基板60上形成的金属电极62Y、62Z,及下部基板68上形成的地址电极X。
上述底部62Y、62Z在与上述地址电极X交叉的方向上形成在下部基板68上,在上述下部基板68上,用于壁电荷积蓄的下部介电体层72覆盖上述地址电极X而形成。在上述下部介电体层72上形成用于分离放电单元80的横隔壁74a及纵隔壁74b。此时,横隔壁74a与上部基板60上形成的底部62Y、62Z并列形成,纵隔壁74b与上述横隔壁74a交叉形成。这种横隔壁74a及纵隔壁74b防止由放电生成的紫外线及由该紫外线而激励荧光体的可视光线泄漏到相邻的放电单元80而造成影响。上述下部介电体层72、横隔壁74a、及纵隔壁74b的表面涂敷荧光体76。上述荧光体76通过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被激励,产生红、绿、蓝中的任意一种可视光线。
在上述上部基板60中,形成扫描总线电极的底部62Y或维持总线电极的底部62Z,使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与上述地址电极X交叉,上述突出部63Y、63Z形成为:向相对的对象总线电极的底部62Z、62Y突出。
即,从扫描总线电极的底部62Y突出的突出部63Y向维持总线电极的底部62Z方向突出,从维持总线电极的底部62Z突出的突出部63Z向维持总线电极的底部62Y方向突出。
上述底部62Y、62Z或者突出部63Y、63Z由银(Ag)、铜(Cu)及镍(Ni)等导电性良好的金属物质形成,此时,为了防止扩散到上部介电体层64,形成铬(Cr)/金属电极62Y、62Z/铬(Cr)一样的多重层,或者由一种金属形成。
此时,上述底部62Y、62Z形成在上部基板60上,与横隔壁74a部分或全部重叠。
上述扫描总线电极或维持总线电极,在放电单元80的内部分别至少具有二个以上突出的突出部63Y、63Z。即,扫描总线电极的底部62Y上形成的突出部63Y在放电单元80的内部至少突出二个以上,维持总线电极的底部62Z上形成的突出部63Z在放电单元80的内部也至少突出二个以上。
并且,在上述一个放电单元80的内部,形成相同个数的突出部63Y、63Z。即,在放电单元80的内部如果突出二个扫描总线电极的突出部63Y,则维持总线电极的突出部63Z也在放电单元80的内部突出二个。这种突出部63Y、63Z在放电单元80的内部在互相平行的方向上突出。即,上述突出部63Y、63Z与上述地址电极X平行形成。
并且,上述突出部63Y、63Z之间的宽d1、d2对称或非对照地形成,上述突出部63Y、63Z的宽d3、d4也对称或非对照地形成。即,在扫描总线电极的突出部63Y和维持总线电极的突出部63Z之间,使其宽d1、d2互相相同,或不同地设定。
同样,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的突出部63Y的宽d3和维持电极的突出部63Z的宽d4设定得互相相同或不同。
如上所述,通过调整突出部之间的间隔或突出部的宽,在放电单元内部可适当地调整放电强度及放电位置,这样一来可进行颜色温度的调整。
并且,通过使放电单元间的上述突出部的个数不同,可调整放电单元的颜色温度。即,通过使RGB放电单元中B放电单元的突出部的个数比其他放电单元中的突出部的个数多,使得在B放电单元中产生较强的放电,可提高B放电单元的颜色温度。
并且,在上述底部62Y、62Z或者突出部63Y、63Z和上部基板之间形成黑色层,可提高暗对比度。上述黑色层由黑色相的物质构成,在不放电时使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画面进一步变暗,使其与放电时的画面的明暗差距进一步扩大,从而使画质变得鲜明。
在形成了上述底部62Y、62Z及突出部63Y、63Z的上部基板60上,形成积蓄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壁电荷的上部介电体层64。在形成了上部介电体层64的上部基板60上,形成保护膜66。
上述保护膜66防止等离子放电时产生的溅射对上部介电体层64的损伤,提高二次电子的放出效率。这种保护膜66的材料通常使用氧化镁(MgO)。
在设置于上述上部基板60及下部基板68和横隔壁74a及纵隔壁74b之间的放电空间中,注入用于气体放电的惰性气体。
这样一来,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在放电单元80内部形成突出部63Y、63Z,使得放电在放电单元80全部面积上产生,从而可提高放电效率及发光效率。并且,通过上述突出部63Y、63Z,放电间隔变短,放电开始电压较低,以较低的电压可产生充分的充电,因此可降低消耗电力。
并且,在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制造步骤中,由于不形成透明电极,因此可减少制造步骤及制造时间,从而可降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费用。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并且,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
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其他特征在于:扫描总线电极及维持总线电极包括:与地址电极X交叉形成的底部120Y、120Z;在一个放电单元中从该底部120Y、120Z至少突出一个以上的突出部121Y、121Z,该突出部形成为:向和相对的对象总线电极的底部120Z、120Y相反的方向突出。
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的突出部121Y和维持总线电极的突出部121Z和个数可以在各放电单元同样形成,或者按照各放电单元不同地形成,但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的突出部121Y和维持总线电极的突出部121Z优选在一个放电单元内以互相相同的个数形成。
并且,为了调整放电单元的结构和放电状态及颜色温度,上述突出部的个数可以按照各放电单元以不平均的个数构成。在特定的放电单元中,增加上述突出部的个数并使加强放电,可提高放电单元的颜色温度。例如为了提高颜色温度,在蓝色(B)放电单元中,可使其上述突出部的个数比其他红色(R)放电单元及绿色(G)放电单元的多。
特别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上述扫描总线电极底部120Y和维持总线电极底部120Z在放电单元的中央部中以一定间隔隔离且并列地形成,按照各总线电极,在一个放电单元中具有一个突出部。其中,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突出部121Y从上述扫描总线电极底部121Y向放电单元的外部轮廓方向突出。并且,上述维持总线电极的突出部121Z也向放电单元的外部轮廓方向突出。
即,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的突出部121Y和上述维持总线电极的突出部121Z在互相相反的方向上并列形成。并且,上述突出部121Y、121Z也可在与地址电极X并列的方向上互相突出,或者斜向突出。
上述突出部可与上述地址电极X重叠形成。
并且,上述突出部的宽d11可实质上形成得比上述底部的宽d10小。
在上述底部和上部基板之间,形成黑色层110以提高暗对比度。上述黑色层110可进一步形成得比上述底部大与一定余量相同的值。即,上述黑色层110的宽d13比上述底部的宽d10大。上述黑色层110由黑色相的物质形成。
如图8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从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维持总线电极的底部120Y、120Z突出的突出部121Y、121Z的个数为一个放电单元内二个。
其中,其他结构及动作和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9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上述突出部由以下单元构成:与上述底部120Y、120Z连接、且宽形成得较小的第一突出部121Y、121Z;宽比上述第一突出部形成得大的第二突出部122Y、122Z。
即,上述突出部的结构外的结构、动作实质上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或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上述第一突出部121Y、121Z与上述底部连接,上述第二突出部122Y、122Z与上述第一突出部121Y、121Z的另一边连接。即,如果在上述第一突出部的末端形成上述第二突出部122Y、122Z,则上述突出部整体上呈T字形态。
此时,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相比,可使放电单元整体平均地产生放电。第二突出部122Y、122Z形成在上述第一突出部121Y、121Z的中间时,整体突出部的形状为十字状。
上述第一突出部121Y、121Z或第二突出部122Y、122Z是金属电极,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的突出部的个数和形态、及上述维持总线电极的突出部的个数和形态在一个放电单元内可形成得相同。
并且,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的第二突出部122Y和上述维持总线电极的第二突出部122Z在一个放电单元内以互相相同的个数形成。但根据各放电单元的特性的不同,对应各放电单元可具有个数互相不同的突出部或第二突出部。
并且,上述突出部形成得实质上比上述底部的宽小。上述第一突出部121Y、121Z、d11与上述底部连接,宽形成得比上述底部d10小,上述第二突出部122Y、122Z、d12形成在上述第一突出部121Y、121Z的一边上,宽形成得比上述第一突出部121Y、121Z大。上述第二突出部的宽表示形成上述底部120Y、120Z的方向的宽d12、即横向宽,上述第二突出部122Y、122Z的纵向宽实质上与上述第一突出部的宽d11相同,或者实质上形成得比上述底部的宽d10小。
上述第一突出部121Y、121Z或者第二突出部122Y、122Z的一部分或全部可形成得与上述地址电极X重叠。
与上述其他实施方式一样,在上述底部和上部基板之间形成黑色层110,可提高暗对比度。上述黑色层110形成得比上述底部大与一定余量(d12-d10)相同的值。即,上述黑色层110的宽d13比上述底部的宽d10大。上述黑色层110由黑色相的物质形成。
其他结构实质上与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是:在放电单元的中央部以一定间隔并列形成的底部进行放电,放电扩散到与上述底部连接的突出部,放电的影响波及到全体放电单元。
扫描总线电极的底部和维持总线电极的底部之间的间隔变为放电间隙。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在放电单元内部使扫描总线电极的底部和维持总线电极的底部紧密设置,在其他放电单元空间内形成突出部,使得放电在放电单元全部面积上产生,从而可提高放电效率及发光效率。并且,通过使上述底部与放电单元中央部紧密设置,放电间隔较短,放电开始电压较低,以较低的电压可产生充分的充电,因此可降低消耗电力。
并且,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制造步骤中,由于不形成透明电极,因此可减少制造步骤及制造时间,从而可降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费用。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其变更也属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为划分放电单元而形成在下部基板上的横隔壁及纵隔壁;
上述放电单元下部形成的地址电极;和
在与上述下部基板相对的上部基板上形成的扫描总线电极及维持总线电极,
上述扫描总线电极及维持总线电极中,包括: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与上述地址电极交叉而形成的底部;和
突出部,在一个放电单元中从该底部至少突出二个或二个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被形成为:向相对的对象总线电极的底部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的突出部和维持总线电极的突出部互相平行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之间的间隔互相不对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的宽互相不对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被形成为: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与上述地址电极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底部电极被形成为:与上述横隔壁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的突出部和维持总线电极的突出部在一个放电单元中形成互相相同的个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被形成为:和相对的对象总线电极的突出部交互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突出部的末端到相对的对象总线电极的底部为止的间隔比上述突出部的长度短。
1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为划分放电单元而形成在下部基板上的隔壁;
在上述放电单元下部形成的地址电极;和
在与上述下部基板相对的上部基板上形成的扫描总线电极及维持总线电极,
上述扫描总线电极及维持总线电极包括:底部,与上述地址电极交叉形成;和
突出部,在一个放电单元中从该底部至少突出一个或一个以上,
该突出部被形成为:向和相对的对象总线电极的底部相反的方向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的突出部和维持总线电极的突出部互相平行地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被形成得实质上比上述底部的宽度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在与上述地址电极并列的方向上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的突出部和维持总线电线的突出部在一个放电单元中被形成互相相同的个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由:
和上述底部连接、宽度形成得较小的第一突出部;和
形成的比该第一突出部的宽度大的第二突出部,
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是金属电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总线电极的第二突出部和维持总线电极的第二突出部在一个放电单元中被形成互相相同的个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等离子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形成在上述底部和上述基板之间的黑色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黑色层的宽度形成得比上述底部的宽度大。
CN2005100488514A 2004-12-31 2005-12-31 等离子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976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118554 2004-12-31
KR2004118554 2004-12-31
KR1020040118554A KR100673437B1 (ko) 2004-12-31 2004-12-31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7666A true CN1797666A (zh) 2006-07-05
CN1797666B CN1797666B (zh) 2010-05-26

Family

ID=36639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4885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97666B (zh) 2004-12-31 2005-12-31 等离子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145613A1 (zh)
EP (1) EP1696456B1 (zh)
JP (1) JP2006190678A (zh)
KR (1) KR100673437B1 (zh)
CN (1) CN17976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11696B1 (ko) * 2006-10-26 2008-03-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811474B1 (ko) * 2006-10-27 2008-03-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304992B2 (en) * 2006-12-15 2012-11-06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a black lay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52821B2 (ja) * 1994-07-08 2002-12-0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EP1703535A3 (en) * 1997-08-19 2007-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Gas discharge panel
JPH11212515A (ja) * 1998-01-21 1999-08-06 Hitachi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H11213894A (ja) * 1998-01-23 1999-08-06 Fujitsu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0300407B1 (ko) * 1998-10-14 2001-09-06 김순택 플라즈마표시장치
US6465956B1 (en) * 1998-12-28 2002-10-15 Pioneer Corporation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748775B1 (ko) * 1999-01-22 2007-08-13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가스방전패널 및 가스방전 디바이스와 그 제조방법
JP3470629B2 (ja) * 1999-02-24 2003-11-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0285812A (ja) * 1999-03-30 2000-10-13 Hitachi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01160361A (ja) * 1999-09-21 2001-06-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基板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6603263B1 (en) * 1999-11-09 2003-08-0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C plasma display panel, plasma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AC plasma display panel
US6657396B2 (en) * 2000-01-11 2003-12-02 Sony Corporation Alternating current driven type plasma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KR100879689B1 (ko) * 2000-01-25 2009-01-21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가스방전패널
JP3587118B2 (ja) * 2000-02-24 2004-11-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4205281B2 (ja) * 2000-02-29 2009-01-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2056781A (ja) * 2000-05-31 2002-02-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2002019367A1 (en) * 2000-08-29 2002-03-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Gas discharge panel
US6787978B2 (en) * 2000-11-28 2004-09-0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JP3688213B2 (ja) * 2001-03-21 2005-08-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電極構造
JP2002298742A (ja) * 2001-04-03 2002-10-11 Ne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KR20030039524A (ko) * 2001-11-13 2003-05-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WO2003088297A1 (fr) * 2002-04-17 2003-10-2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Panneau d'affichage a plasma a decharge de surface
CN1301527C (zh) * 2002-04-18 2007-02-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FR2841378A1 (fr) * 2002-06-24 2003-12-26 Thomson Plasma Dalle de decharges coplanaires pour panneau de visualisation a plasma apportant une distribution de potentiel de surface adaptee
WO2004006279A1 (ja) * 2002-07-04 2004-01-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207747C (zh) * 2002-12-11 2005-06-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等离子体显示屏弧形电极结构
KR20040051289A (ko) * 2002-12-12 2004-06-18 현대 프라즈마 주식회사 투명전극이 없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6982525B2 (en) * 2002-12-20 2006-01-03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EP1469501A3 (en) * 2003-03-25 2006-04-19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536215B1 (ko) * 2003-08-05 2005-12-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0463096C (zh) * 2003-10-15 2009-02-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交流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US20050093445A1 (en) * 2003-11-05 2005-05-05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739048B1 (ko) * 2004-04-20 2007-07-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658316B1 (ko) * 2004-09-21 2006-1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어드레스 전극을 포함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78567A (ko) 2006-07-05
EP1696456B1 (en) 2011-10-19
JP2006190678A (ja) 2006-07-20
EP1696456A3 (en) 2009-01-21
CN1797666B (zh) 2010-05-26
KR100673437B1 (ko) 2007-01-24
EP1696456A2 (en) 2006-08-30
US20060145613A1 (en) 200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41823A (zh) 具有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4428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6389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83405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00346441C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681069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83517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574165A (zh) 交流型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形成地址电极的方法
EP1724807A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CN1797666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725423A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8156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581408A (zh) 具有改进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929077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01442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787155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CN1741230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07578A (zh) 显示装置
CN176713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01047092A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
US20030227427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CN176712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8340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19102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744263A (zh) 具有倾斜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412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