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6502A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6502A
CN1716502A CNA2005100801392A CN200510080139A CN1716502A CN 1716502 A CN1716502 A CN 1716502A CN A2005100801392 A CNA2005100801392 A CN A2005100801392A CN 200510080139 A CN200510080139 A CN 200510080139A CN 1716502 A CN1716502 A CN 1716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barrier rib
substrate
plasma display
rib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801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64032C (zh
Inventor
许民
崔勋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16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6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40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403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6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inside or on the side face of the spac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6Address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8Dielectric or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40Layers for protecting or enhancing the electron emission, e.g. MgO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01J2211/24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8Auxiliary electrodes, e.g. priming electrodes or trigger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能够实现高密度、高亮度显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该PDP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互相面对并适合于限定被隔开为多个放电室的空间;寻址电极,安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互相平行地延伸;荧光层,安置在多个放电室内;和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安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在与寻址电极交叉的方向延伸,可选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安置成在寻址电极延伸的方向对应于相邻放电室之间的边界;和第三电极,安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通过放电室的内部空间;其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中至少一个具有突出在放电室内部空间内的突起。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具有能够实现高密度、高亮度显示的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是使用等离子体放电的显示设备。由等离子体放电发射的真空紫外线(VUV)光激发荧光层,而荧光层发射可见光。可见光用来显示图像。最近,PDP已经被实现为具有屏幕尺寸60英寸或更宽并且厚度为10cm或更薄的薄宽屏幕设备。此外,由于PDP象CRT一样是主动发光设备,所以PDP具有极好的色彩再现性。此外,PDP没有与其可视角度相关的图像失真。而且,PDP能由比制造LCD方法更简单的方法制造,所以,PDP能被以低生产成本和高生产率生产。因此,PDP被期望是适合于工业和家庭TV的下一代显示设备。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发展了各种PDP结构。三电极表面PDP已经被广泛使用。在三电极表面放电PDP中,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两个电极布置在一块基板上,一个寻址电极在与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交叉的方向布置在另一块基板上。该两块基板互相分开以形成放电空间。放电空间用放电气体填充。在三电极表面放电PDP中,放电的出现由寻址放电确定。具体地说,在单独控制的扫描电极和与扫描电极相对的寻址电极之间进行表面放电产生寻址放电,在布置在同一基板上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进行表面放电产生涉及明度的维持放电。
PDP使用辉光放电以产生可见光。辉光放电产生可见光有几个步骤。首先,辉光放电发射电子,然后电子与放电气体碰撞以激发放电气体。接着,激发的放电气体发射出紫外线(UV)光。UV光轰击放电室内的荧光层以激发荧光层。然后,激发的荧光层发射出可见光。最后,可见光穿过透明的基板被人的眼睛看见。在这一系列步骤中,较大量输入能量丢失。
在低气压(<1atm)下,通过将比放电点火电压大的电压施加在两个电极之间以产生辉光放电。放电点火电压是放电气体类型、外界气压和电极之间距离的函数。对于AC辉光放电,除上述三个变量外,放电点火电压还与置于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介质电容和所提供电压的频率有关。电容是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电极的面积以及介电材料厚度的函数。
为了引发辉光放电需要提供高电压。一旦发生放电,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分布由于在阳极鞘区和阴极鞘区(即靠近阳极和阴极的区域)产生的空间电荷的差别而具有弯曲的形状。大部分电压在阳极鞘区和阴极鞘区处,此外,较小量电压在正柱区域。特别地,人们知道在PDP辉光放电中在阴极鞘区的电压远远比在阳极鞘区的电压高。
荧光层发射出的可见光由VUV光撞击在荧光层上引起。当在放电气体中的Xe的能量状态从激发态变化到基态时产生VUV光。激发态Xe由激发的电子与基态Xe碰撞而引起。因此,为了增加发光效率(即可见光产生的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率),必需增加电子热效率(即电子热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率)。
正柱区域的电子热效率比阴极鞘区的电子热效率高。因此,PDP的发光效率通过加宽正柱区域能够增加。此外,由于鞘区在给定压力下具有固定厚度,所以为了增加发光效率必需加长放电距离。
在三电极PDP中,放电在放电室的中部区域(即距两个电极最近的区域)开始。这是因为在放电室中部区域放电点火电压低。放电点火电压是气压和电极之间距离乘积的函数。此外,PDP的操作范围是帕邢(Paschen)曲线中最小值的右边部分。一旦发生放电,就生成空间电荷,使放电能在比放电点火电压低的电压下维持。此外,在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随着时间逐渐减小。在放电发生之后,离子和电子聚集在放电室中部区域使电场减弱。最后,在该区域的放电消失。
阳极和阴极点随着时间移向没有表面电荷的区域(即两电极边缘)。由于两电极之间的电压随着时间减小,所以强放电发生在放电室中部区域(具有低发光效率),弱放电发生在放电室边缘(具有高发光效率)。因此,在这种三电极PDP中,电子热效率降低使发光效率降低。
为了克服这种三电极PDP的缺点,已经考虑加长显示电极之间距离的方法。这种方法存在增加放电点火电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能增加发光效率和降低放电点火电压并通过添加布置在参与维持放电的电极之间的附加电极以产生作为面放电的维持放电。
为了达到目的,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互相面对并适合于限定被隔开为多个放电室的空间;寻址电极,安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互相平行地延伸;荧光层,安置在多个放电室内;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安置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沿着与寻址电极交叉的方向延伸,可选地,安置成在寻址电极延伸的方向对应于相邻放电室之间的边界;和第三电极,安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穿过放电室的内部空间;其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中至少一个具有突出在放电室内部空间内的突起。
PDP优选地还包括适合于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隔开为多个放电室的障肋;障肋包括:第一障肋单元,安置在与寻址电极平行的方向;和第二障肋单元,安置在与寻址电极交叉的方向。
障肋优选地还包括在与第二障肋单元平行的方向安置在相邻第二障肋单元之间的辅助障肋单元。
荧光层优选地安置在辅助障肋单元的侧壁上。
辅助障肋单元横截面的高度优选地比第二障肋单元横截面的高度小。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优选地包括突起,突起突出向第三电极,安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侧壁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中部位置。
PDP优选地还包括适合于环绕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及其相应突起的介电层。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优选地具有突起,突起突出向第三电极,安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侧壁上靠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一个。
PDP优选地还包括适合于环绕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及其相应突起的介电层。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二障肋单元的横截面优选地分别具有相同的对称中心线。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横截面在与基板垂直方向的高度优选地比其在与基板平行方向的宽度长。
PDP优选地还包括安置在暴露于放电室内部空间内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至少一个侧表面的保护层。
保护层优选地不透过可见光。
PDP优选地还包括环绕第三电极的介电层。
第三电极及其相应的辅助障肋单元优选地具有相同的对称中心线。
第三电极优选地结合在辅助障肋单元上。
第三电极可优选地包括安置在辅助障肋单元之上的浮动电极。
在与基板垂直方向第三电极横截面的高度优选地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横截面的高度小。
优选地,第三电极在与基板垂直方向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突起对应地布置。
优选地,第三电极对应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侧壁上的突起布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中部位置。
优选地,第三电极对应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侧壁上的突起靠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布置。
PDP优选地还包括安置在暴露于放电室的内部空间内的第三电极至少一个侧表面上的保护层。
保护层优选地不透过可见光。
障肋优选地还包括:第三障肋单元,与第一障肋单元对应地布置并向第一基板突出;和第四障肋单元,与第二障肋单元对应地布置并向第一基板突出;其中第三和第四障肋单元布置在第二基板上。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优选地布置在相应的互相面对的第二和第四障肋单元之间,其中,第三电极布置在互相交叉的辅助障肋单元和第三障肋单元之间。
荧光层优选地布置在被第三和第四障肋单元隔开的第二基板的区域上。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在辉光放电中提供给阳极和阴极之间电压分布的曲线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PDP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PDP电极和放电室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是图2中装配好的PDP沿IV-IV线的局部截面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DP的局部平面图;和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PDP的局部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在辉光放电中提供给阳极和阴极之间电压分布的曲线图。
为了引发辉光放电需要提供高电压。一旦放电发生,由于在阳极鞘区和阴极鞘区(即距阳极和阴极近的区域)产生的空间电荷的差别,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分布具有图1中表示的弯曲形状。如图1中表示,大部分电压在阳极鞘区和阴极鞘区。此外,相对小量电压在正柱区域。特别地,人们知道在PDP辉光放电中在阴极鞘区的电压远远比在阳极鞘区的电压高。
参照附图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实现本发明,本发明不应该解释为受到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的限制;更适当地说,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该公开彻底和完全,并充分地将本发明的构思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所有图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部件而省略了对其的重复描述。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PDP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PDP电极和放电室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图4是图2中装配好的PDP沿IV-IV线的局部截面视图。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PDP包括第一基板10(在下文中指后基板)和第二基板20(在下文中指前基板)。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互相面对并隔开预定间隔以提供放电空间。放电空间被障肋16和26隔开以限定多个放电室18。荧光层设置用以涂覆障肋16的侧壁和放电室18的底表面。荧光层19吸收VUV光然后发射可见光。放电空间的放电室18由放电气体填充。例如,放电气体是Xe和Ne的混和气体。
寻址电极12在图中y方向互相平行地布置在后基板10的内表面上。介电层14布置在后基板10的内表面上以覆盖寻址电极12。相邻寻址电极12互相分开预定距离,即相邻放电室18之间在x方向的距离。
障肋16和26包括从后基板10向前基板20突出的后基板障肋16和从前基板20向后基板10突出的前基板障肋26。
后基板障肋16布置在介电层14上,介电层14布置在后基板10上。后基板障肋16包括沿与寻址电极12平行方向延伸的第一障肋单元16a和沿与第一障肋单元16a交叉方向延伸的第二障肋单元16b,以将放电室18限定为独立的放电空间。前基板障肋26包括与第一障肋单元16a对应的第三障肋单元26a和与第二障肋单元16b对应的第四障肋单元26b。第三障肋单元26a和第四障肋单元26b互相交叉以限定与放电室18对应的区域28。
此外,辅助障肋单元17也在与第二障肋单元16b平行的方向布置在两相邻障肋单元16b之间。即辅助障肋17和第二障肋单元16b沿寻址电极12的纵向方向(图中y方向)交替地布置。因此,辅助障肋单元17布置在后基板10上以将放电室18隔开为两个区域18a和18b。
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与第二障肋单元16b对应地布置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间并沿与第二障肋单元16b平行的方向(图中x方向)延伸。更具体地,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交替地布置在第二障肋单元16b的顶表面以在寻址电极12的纵向方向(图中y方向)将放电室18隔开。
此外,第三电极33布置在相邻的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之间。即第三电极在与辅助障肋单元17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与布置在第二障肋单元16b之间的辅助障肋单元17对应。第三电极33布置成跨过放电室18的内部空间而穿过第一障肋单元16a。
第三电极33与第一电极31或第二电极32一起在重置期期间参与放电。第三电极33与寻址电极12一起在寻址期期间参与放电以选择将被显示的放电室18。成对的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一起在维持期期间参与放电以将图像显示在屏幕上。根据提供的信号电压这些电极能具有不同的功能。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参照图3,每个放电室18被辅助障肋单元17和第三电极33分为两个区域18a和18b。在维持期,在每个区域18a和18b中,维持放电发生在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之间。由于跨过放电室18布置的第三电极33具有支持布置在第三电极33两侧的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之间的维持放电产生的功能,所以可以减小放电点火电压。
此外,在放电室18中,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具有分别向第二电极32和第一电极31突出的突起31a和32a。可选地,突起31a仅能设置在第一电极31上。同样,突起32a仅能设置在第二电极32上。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之间的放电间隙由于突起31a和32a而被进一步减小,使得能够降低放电点火电压。此外,在放电发生之后第三电极33加长了放电路径使得能够进一步增加发光效率。虽然在该实施例中突起31a和32a仅被设置在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上,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突起能被设置在第三电极33上。
参照图4,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以及相应的第二障肋16b的横截面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对称中心线L。因此,每个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能参与沿寻址电极12的纵向方向(图中y方向)互相相邻的放电室18的放电。此外,第三电极33和相应的辅助障肋单元17的横截面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对称中心线L。因此,每个第三电极33能参与放电室18的两个区域18a和18b的放电。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的横截面在与基板10和20垂直方向的高度h1比其在与基板10和20平行方向的宽度w1长。虽然第三电极33具有与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对应的形状(见图4),但第三电极33在与基板10和20垂直方向的高度h2与其在与基板10和20平行方向的宽度w2大约相等(见图5和图6)。第三电极33的横截面宽度w2和高度h2优选地比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的横截面宽度w1和高度h1小。即第三电极33的横截面面积比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的横截面面积小。第三电极33能在与基板10和20垂直方向(图中z方向)与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的各种高度h1对应地形成。为了通过在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之间容易地产生面放电以获得高发光效率,在与基板10和20垂直的方向,第三电极33的高度h2优选地比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的高度h1小。因此,在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之间的面放电的障碍最小化,这样能够阻止发生在面对寻址电极12的表面上的寻址放电,而能够在面对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的表面上产生寻址放电。
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以及相应的突起31a和32a由介电层34环绕。此外,第三电极33也由介电层35环绕。通过使用厚膜陶瓷片(TFCS)法能形成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31、32、33。更具体地,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31、32、33的电极部分能被分别形成,然后,装配到形成有障肋的后基板10上。这些电极由陶瓷材料涂覆。
突起31a和32a能沿与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垂直的方向布置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间的各种位置上。在该实施例中,突起31a和32a更靠近后基板10地布置。另外,突起31a和32a能布置在更靠近前基板20或布置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间的中部位置。
MgO保护层36能布置在介电层34和35上。特别地,MgO保护层36能形成于部分放电室18内并暴露在放电室18内的等离子体放电中。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31、32、33不布置在前基板20上,所以涂覆在覆盖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31、32、33的介电层34和35上的保护层36能由不透过可见光的MgO制成。不透过可见光的MgO具有比透过可见光的MgO更高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放电点火电压。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三电极33与辅助障肋单元17对应地布置,所以能以稳定的结构支持放电室18中的第三电极并能阻止在寻址电极12和第三电极33底表面之间发生寻址放电。因此,寻址放电能在寻址电极12和第三电极33侧壁之间产生。
设置有介电层34和MgO保护层36的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在与第二障肋16b和第四障肋26b平行的方向布置在第二障肋16b和第四障肋26b之间。另一方面,设置有介电层35和MgO保护层36的第三电极33在与辅助障肋单元17平行的方向且与第三障肋单元26a交叉的方向布置在辅助障肋单元17和第三障肋单元26a之间。
此外,为了布置第三电极33和辅助障肋17,可在部分第一障肋单元16a上形成有槽,并且设置有介电层35和MgO保护层36的第三电极33能被插入第一障肋单元16a上的槽内。第三电极33和后基板10之间的距离能与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到后基板10之间的距离相等。此外,环绕第三电极33的介电层35顶表面能与第一障肋单元16a顶表面相匹配。此外,第三电极33能被布置成通过第一障肋单元16a。
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优选地由高导电金属材料制造。
另一方面,荧光层29形成于被第三障肋单元26a和第四障肋单元26b隔开的前基板20的区域上。在介电层涂覆在前基板20上并且前基板障肋26布置在介电层上之后,荧光层29涂覆在剩余的介电层上。另一种方案是,介电层可以是不加涂层的。在前基板障肋26已经被布置在前基板20上之后,荧光层29能涂覆在前基板20上。此外,根据放电室18的形状在前基板20已经被蚀刻之后,荧光层29能被涂覆在其上面。前基板障肋26由与前基板20材料相同的材料制造。
形成于前基板20上的荧光层29被用来吸收VUV光(在从放电室18到前基板20的方向从等离子体放电发出)然后发射可见光。荧光层29需要透过可见光。因此,布置在前基板20上的荧光层29的厚度能比布置在后基板10上的荧光层19的厚度小。
根据这种结构,使VUV光的损耗最少,并能提高发光效率。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辅助障肋单元17也布置在后基板10上并且荧光层19还布置在辅助障肋单元17的侧表面上,所以能够增加荧光层19受VUV光轰击的面积。因此,能够增加从PDP发射的可见光。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例子,第三电极33在与基板10和20垂直的方向(图中z方向)的高度设计成与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的高度相等。
图5和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PDP的局部平面视图。
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突起312a和322a布置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间的第一电极312和第二电极322侧壁的中部位置。第三电极332在与基板10和20垂直的方向布置在与突起312a和322a对应的位置。
在图5中,辅助障肋单元17的高度与第二障肋单元16b的高度相等。在图6中,辅助障肋单元173的高度比第二障肋单元16b的高度小。
在图5和图6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由于介电层352和MgO保护层362布置在第三电极332的顶表面上或布置在其顶表面和底表面上,所以在寻址放电期间能够聚集大量壁电荷能够进一步减小了放电点火电压。此外,由于在图6的第三实施例中辅助障肋单元173的高度比图5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小,所以在第一电极312和第二电极322之间的面放电障碍被最小化使得产生面放电更加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PDP,参与维持放电的电极互相面对地布置在放电室的两侧,参与重置和寻址放电的电极布置在参与维持放电的电极之间,从而能够产生作为面放电的维持放电。此外,用于引起放电的电极之间的间隙能被缩短从而能够减小放电点火电压。此外,在放电发生之后,在参与维持放电的电极之间的间隙能被加长能够增加发光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PDP,参与重置和寻址放电的电极高度比参与维持放电的电极的高度小,参与重置和寻址放电的电极的顶表面、底表面和侧壁均由介电层和MgO保护层环绕使得大量壁电荷能聚集。结果,能更加容易地引起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PDP,突起布置在参与维持放电的电极上或布置在参与重置和寻址放电的电极上,使得电极之间的间隙进一步被缩短。结果,能够进一步减小放电点火电压。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和变型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和例子,而是能进行各种形式上的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详细的描述以及附图的范围。

Claims (26)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互相面对并适合于限定被隔开为多个放电室的空间;
寻址电极,安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互相平行地延伸;
荧光层,安置在所述多个放电室内;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安置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沿着与寻址电极交叉的方向延伸,可选地,安置成在寻址电极延伸的方向对应于相邻放电室之间的边界;和
第三电极,安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穿过放电室的内部空间;
其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中至少一个具有突出在放电室内部空间内的突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适合于将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隔开为多个放电室的障肋;所述障肋包括:
第一障肋单元,安置在与寻址电极平行的方向;和
第二障肋单元,安置在与寻址电极交叉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障肋还包括在与第二障肋单元平行的方向安置在相邻第二障肋单元之间的辅助障肋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荧光层安置在辅助障肋单元的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辅助障肋单元横截面的高度比第二障肋单元横截面的高度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包括突起,所述突起突出向所述第三电极,安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侧壁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中间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具有突起,所述突起突出向第三电极,安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侧壁上靠近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一个。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还包括适合于环绕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及其相应突起的介电层。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还包括适合于环绕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及其相应突起的介电层。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对应的所述第二障肋单元的横截面分别具有相同的对称中心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横截面在与所述基板垂直方向的高度比其在与所述基板平行方向的宽度长。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安置在暴露于放电室内部空间内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至少一个侧表面的保护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保护层不透过可见光。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环绕所述第三电极的介电层。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及其相应的辅助障肋单元具有相同的对称中心线。
1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电极结合在所述辅助障肋单元上。
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包括安置在辅助障肋单元之上的浮动电极。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与所述基板垂直方向所述第三电极横截面的高度比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横截面的高度小。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在与所述基板垂直的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突起对应地布置。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侧壁上的突起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中部位置。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侧壁上的突起,靠近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一个布置。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安置在暴露于放电室的内部空间内的所述第三电极至少一个侧表面上的保护层。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保护层不透过可见光。
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障肋还包括:
第三障肋单元,与所述第一障肋单元对应地布置并向第一基板突出;和
第四障肋单元,与所述第二障肋单元对应地布置并向第一基板突出;
其中第三和第四障肋单元布置在第二基板上。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布置在相应的互相面对的所述第二和第四障肋单元之间,其中,所述第三电极布置在互相交叉的所述辅助障肋单元和所述第三障肋单元之间。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荧光层布置在被所述第三和第四障肋单元隔开的所述第二基板的区域上。
CNB2005100801392A 2004-06-30 2005-06-30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403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50686 2004-06-30
KR1020040050686A KR100590088B1 (ko) 2004-06-30 2004-06-30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6502A true CN1716502A (zh) 2006-01-04
CN100364032C CN100364032C (zh) 2008-01-23

Family

ID=35513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013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4032C (zh) 2004-06-30 2005-06-30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01375A1 (zh)
JP (1) JP2006019267A (zh)
KR (1) KR100590088B1 (zh)
CN (1) CN10036403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36975A (ja) * 2005-01-31 2006-09-07 Samsung Sdi Co Ltd ガス放電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684757B1 (ko) * 2005-06-27 2007-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9253B2 (ja) * 1990-11-28 2002-02-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型表示装置の階調駆動方法及び階調駆動装置
US6097357A (en) * 1990-11-28 2000-08-01 Fujitsu Limited Full color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device
KR930011646B1 (ko) * 1991-08-24 1993-12-16 삼성전관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소자
EP0764931B1 (en) * 1991-12-20 1999-07-28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display panel
DE69318196T2 (de) * 1992-01-28 1998-08-27 Fujitsu Ltd Plasma Farbanzeige-Vorrichtung von Oberflächenentladungs-Typ
JP3025598B2 (ja) * 1993-04-30 2000-03-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駆動装置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JP2891280B2 (ja) * 1993-12-10 1999-05-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平面表示装置の駆動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JP3163563B2 (ja) * 1995-08-25 2001-05-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24587B2 (ja) * 1998-06-18 2003-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KR100326535B1 (ko) * 1999-02-09 2002-03-25 구자홍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전극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304906B1 (ko) * 1999-02-24 2001-09-26 구자홍 플로팅 전극을 가진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154970C (zh) * 1999-03-02 2004-06-23 三星Sdi株式会社 具有辅助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US7227513B2 (en) * 1999-11-15 2007-06-05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RE39488E1 (en) * 1999-11-24 2007-02-13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US6819307B2 (en) * 2000-02-03 2004-11-16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2002270100A (ja) * 2001-03-12 2002-09-20 Sony Corp プラズマ放電表示装置
JP2002287694A (ja) * 2001-03-26 2002-10-04 Hitachi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駆動回路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177969B2 (ja) * 2001-04-09 2008-1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6906689B2 (en) * 2001-04-18 2005-06-14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TW493193B (en) * 2001-05-30 2002-07-01 Acer Display Tech Inc AC plasma display panel
CN1165031C (zh) * 2001-07-02 2004-09-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交流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US7067979B2 (en) * 2001-10-02 2006-06-27 Noritake Co., Limited Gas-discharge display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03208850A (ja) 2002-01-15 2003-07-25 Noritake Co Ltd 平板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08848A (ja) * 2002-01-16 2003-07-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表示装置
EP1361594A3 (en) * 2002-05-09 2005-08-31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515838B1 (ko) * 2003-07-29 2005-09-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20050225245A1 (en) * 2004-04-09 2005-10-13 Seung-Beom Seo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918412B1 (ko) * 2004-05-13 2009-09-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50119775A (ko) * 2004-06-17 2005-12-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회로장치
US7649318B2 (en) * 2004-06-30 2010-01-19 Samsung Sdi Co., Ltd. Design for a plasma display panel that provides improved luminance-efficiency and allows for a lower voltage to initiate discharge
US7473496B2 (en) * 2004-11-04 2009-01-0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for repairing opaque defects in photolithography mas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90088B1 (ko) 2006-06-14
KR20060001548A (ko) 2006-01-06
US20060001375A1 (en) 2006-01-05
JP2006019267A (ja) 2006-01-19
CN100364032C (zh) 2008-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88043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enhancing a bright room contrast
CN18086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643562A (zh) 具有沟槽放电单元的等离子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4428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6389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US7750568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PDP) having a reflection preventive layer
CN1838366A (zh) 等离子显示器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773657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975975A (zh) 等离子显示板以及包括该等离子显示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JP2006059805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581408A (zh) 具有改进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222978C (zh) 一种具有不同宽度分割壁的等离子显示屏
CN171650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US7378795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CN1753136A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其制造方法及阻挡壁
CN177687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83400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78340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76875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US20060186813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CN1862752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73798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CN1808677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US20060197450A1 (en) Dielectric layer structure and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EP2219202B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