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58442A - 连接器锁定结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锁定结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58442A
CN1658442A CN2004100979193A CN200410097919A CN1658442A CN 1658442 A CN1658442 A CN 1658442A CN 2004100979193 A CN2004100979193 A CN 2004100979193A CN 200410097919 A CN200410097919 A CN 200410097919A CN 1658442 A CN1658442 A CN 1658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lock
lock arm
connector
un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979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44032C (zh
Inventor
市田清文
深津幸弘
丰田幸博
冈安恭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658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8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40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403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886Sliding and swinging
    • Y10T292/0887Operating means
    • Y10T292/089Lever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在锁定强度上增加并同时在解锁力上减小,此外还使锁感稳定。配合部14设计成从阳性外壳10的上表面突出。在阴性外壳20中,锁定臂33具有可与设置在其引导端上配合部14配合的锁定部35,该锁定臂33设置成可以把基端36作为支撑点而弹性倾斜,同时以支点部42作为支撑点象杠杆一样弹性倾斜的解锁臂40与锁定臂33分开设置。解锁臂40的前侧形成为这样的框架,从而围绕在锁定臂33的引导端,同时突出件48形成在锁定部35的相对左右表面上,而解锁件49如此形成在解锁臂40的左右框架件41内表面上,从而朝向突出件48后侧。该锁定臂33的锁定部35通过按压操作部44而抬起以使解锁臂40倾斜,从而解除了锁定状态。

Description

连接器锁定结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锁定结构的一个实例在例如第H08-222312号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文件中可得知。如图36所示,阴性外壳1带有能进行跷跷板式弹性变形的锁定臂2,其中锁定部5与设置在配套阳性外壳3上的配合部4配合,其中该锁定部5设置在锁定臂2前端,同时操作部6设置在锁定臂2后端。在把阴性和阳性外壳1、3连接时,在连接操作的中间阶段,锁定部5移动到配合部4上,同时锁定臂2围绕支点部7弹性倾斜。当两个外壳1、3彼此正确地连接时,该锁定部5穿过配合部4,同时锁定臂2返回到其初始位置,以使锁定部5与配合部4的后表面配合,借此两个外壳1、3锁定在其正确的锁定状态。另一方面,当操作部6在该锁定状态被下压以迫使锁定臂2倾斜,其方式为使其前侧向上,锁定部5与配合部4脱离配合,从而使两个外壳1、3彼此分开。
在上述锁定结构中,为了增加锁定力即锁定强度,需要通过加厚支点部7来增加该锁定臂2的支点部7的刚度。然而,这导致需要较大力来迫使锁定臂2倾斜,以消除锁定状态。相反,如果减少解锁力是优选的,则导致很差的锁定强度。这样,就存在着在锁定强度增加和在解锁力上减少的矛盾问题。
在进行锁定时,锁定部5与配合部4的后表面配合,同时该锁定臂2弹性回复。此时,在撞击或者配合配套阳性外壳3上紧靠配合部4后面的部分时,通过使锁定部5形成撞击的声音或者咔哒的感觉,提供所谓的锁感。然而,如果锁定臂2为杠杆形状,则当手指或者其他部件与锁定臂2的后端(在操作部6的侧部)接触时,锁定臂2在力作用下恢复的功能有时没有了。这样,在有些情况下不能得到足够的锁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而开发,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在锁定强度上增加同时在解锁力上减小,特别还使锁感稳定。
通过独立权利要求中的特征来解决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为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包括:
设置在可彼此连接的一对阳性和阴性连接器外壳中的一个上的配合部;
至少一个锁定臂,该锁定臂具有可与配合部合的锁定部,并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设置在另一连接器外壳上;以及
可弹性变形并与另一连接器外壳中的锁定臂分开设置的解锁臂,该解锁臂包括解锁部和操作部;
当解锁臂通过操作该操作部而变形时,锁定臂弹性变形,借此锁定部可与配合部脱离配合。
当两个外壳连接时,锁定部在配合部上面移动,同时只有锁定臂弹性变形(或者以其基端作为支撑部倾斜),同时解锁臂大致在其初始位置。当两个外壳大致正确连接时,由于锁定部穿过该配合部,锁定部与配合部后表面配合,同时锁定臂至少部分朝其初始位置回复或者回复到其初始状态。以这种方式,两个外壳锁定在其大致正确的连接状态。
在把彼此连接的两个外壳分离的情况中,在解锁臂另一端的操作部被操作或者按压,以使解锁臂变形或者倾斜,并使解锁臂一端抬高,借此,解锁部推动或者推进该锁定臂的引导端,使锁定部与配合部后表面分离。结果,消除了锁定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大致象跷跷板一样可变形或者可倾斜的解锁臂可与锁定臂分开设置或者分开操作,同时锁定臂的锁定部向上推动或者推进,以通过利用由使解锁臂变形或者倾斜操作导致的杠杆作用而解除锁定状态。这样,解锁可平稳和可靠地进行,同时增加了锁定力。
换句话说,可实现在锁定强度上增加和在解锁力是减小。
设置锁定部的锁定臂的引导端以及设置解锁部的解锁臂的一端是分开的。
如果锁定臂的引导端和解锁臂的一端彼此一体或者整体地连接,如果在两个外壳正确连接时锁定臂试图返回,则该解锁臂更用来拉动锁定臂。这样就减小了锁定部撞击到配合连接器外壳上表面的力,借此,撞击声音更柔和,或者可得到咔哒感觉,即锁感变得很差。
鉴于此,根据本发明,锁定臂的引导端和解锁臂的一端是分开的。这样,当两个外壳连接时,只有锁定臂变形或者倾斜,同时当两个外壳正确连接时,只有锁定臂至少部分返回。这样,优选的是,该锁定部可用力撞击到配合的连接器外壳上表面上,借此提供了较大的撞击声音,同时可得到可靠的咔哒感觉,即稳定锁感。
根据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解锁部设置在解锁臂的一端,并朝向锁定臂引导端的后侧上,同时操作部设置在解锁臂的另一端。
根据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包括:
设置在可彼此连接的一对阳性和阴性连接器外壳中之一的配合部;
具有与配合部配合并设置在其引导端的锁定臂,该锁定臂以基端作为支撑点可弹性变形或倾斜的方式设置另外的连接器外壳上;以及
可大致象跷跷板一样弹性变形或倾斜并与另外连接器外壳中锁定臂分开设置的解锁臂,该解锁臂包括设置在一端并朝向锁定臂引导端后侧的解锁部和设置在另一端的操作部;
当解锁臂通过按压该操作部倾斜时,锁定臂的引导端可弹性抬高,借此锁定部可与配合部分开。
如上所述,解锁臂可大致象跷跷板一样变形或者倾斜,该解锁臂与锁定臂分开设置或者分开操作,同时通过利用由对解锁臂变形和倾斜操作而导致的杠杆作用,锁定臂的锁定部向上推动或者推进,以解除该锁定状态。这样,可平稳和可靠地进行解锁,同时优选的是,通过使锁定臂的基端变厚以增强其刚度,增加了锁定力,即锁定强度。通过优选的是使解锁臂的支点部变窄直到必要且最小的程度,该解锁臂可用较小力变形或者倾斜。
另外,由于锁定臂具有所谓的悬臂形状,当在锁定臂象跷跷板形状的情况中,因手指或者其他部件与锁定臂的与锁定部相对端部接触导致的在锁定臂返回力上减小得到避免。这也导致稳定的锁感。
优选的是,锁定臂的引导端和解锁臂的一端相对于与配合的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方向大致向前延伸。
此外优选的是,解锁臂的一端形成为这样的框架,从而至少部分围绕在锁定臂的引导端。
再优选的是,解锁部如此在解锁臂的每个侧框架件上,从而可与锁定臂引导端的对应之一的后表面配合。
最优选的是,锁定臂的引导端和解锁臂的一端均相对于与配合的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方向向前延伸。
解锁臂的一端形成为如此的框架,从而围绕锁定臂的引导端,以及解锁部如此在解锁臂的每个左右框架件上,从而可与锁定臂引导端左右边缘对应之一配合。
在解除两个外壳锁定状态的情况中,当在解锁臂另一端的操作部被按压或者操作时,设置在解锁臂一端侧(左右)框架件上的解锁部从后侧推动锁定臂的引导端。结果,锁定部与配合部的后表面脱开。
特别是,由于解锁臂的一端形成为这样的框架,从而至少部分围绕在锁定臂引导端,最大靠近锁定臂引导端的位置可向上推动。这样,可用甚至较小力来实现解锁。
根据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锁定臂的引导端形成为如此的框架,从而至少部分围绕在解锁臂的一端。
优选的是,解锁部如此形成在解锁臂一端的每个侧边缘上,从而可与在锁定臂引导端侧框架件中对应之一的后表面配合。
最优选的是,锁定臂的引导端和解锁臂一端两者均相对于与配合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方向向前延伸。
锁定臂的引导端形成为如此的框架,从而围绕解锁臂一端,以及解锁部如此形成在解锁臂一端的每个左右边缘上,从而与在锁定臂引导端的左右框架对应之一的后表面配合。
由于锁定臂的引导端形成为如此框架,从而至少部分围绕解锁臂的一端,该锁定部可设定成与锁定臂相比较宽。这样,可确保在与配合连接器外壳的配合部有较大配合区域,从而提高了锁定强度。
根据发明的另外优选实施例,锁定臂的引导端相对于与配合连接器外壳连接方向大致向后或者相对延伸,以及解锁臂的一端相对于与配合连接器外壳连接方向大致向前或者在该连接方向延伸,从而被带到大致与锁定臂端部或者引导端邻接抵靠的位置上。
由于锁定臂相对于连接方向向后延伸,当两个外壳连接时,该锁定臂就可从基端朝引导端连续移动到配合的配合部上。这样,当连接逐渐进行时,来自锁定臂的连接力逐渐减小同时可以较少的阻力感觉来平稳进行连接操作。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该组件包括一对可彼此连接的阳性和阴性连接器外壳和根据本发明或者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锁定结构。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特别利用根据本发明或者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锁定结构的部件,该连接器可与配合的连接器配合,该连接器具有的连接器外壳包括:
至少一个锁定臂,该锁定臂具有与设置在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连接器外壳上的配合部配合的锁定部,该锁定臂以可弹性变形或倾斜的方式设置另外的连接器外壳上;以及
可弹性变形以及与锁定臂分开设置的解锁臂,该解锁臂包括解锁部和操作部。
当解锁臂通过操作该操作部变形或倾斜时,锁定臂可弹性变形,借此锁定部可与配合部分开。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解锁部设置在解锁臂一端并朝向锁定臂引导端的后侧,同时操作部设置在解锁臂的另一端。
在阅读下面对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和附图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应当理解的是,尽管这些实施例分开描述,但单个的特征可结合到另外的实施例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阳性外壳和阴性外壳连接状态的平面图。
图2为示出了图1中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3为阳性外壳的正视图。
图4为阴性外壳的正视图。
图5为阴性外壳的后视图。
图6为阴性外壳的锁定机构的透视图。
图7为沿着图1中a-a线的剖面图。
图8为示出了两个外壳连接操作的纵向剖面图。
图9为示出了连接的中间阶段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图10为示出了完全连接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11为示出了解锁臂被下压状态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图12为示出了分离的中间阶段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图13为示出了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阳性和阴性外壳连接前状态的平面图。
图14为示出了图13中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15为阳性外壳的正视图。
图16为阴性外壳的正视图。
图17为阴性外壳的后视图。
图18为阴性外壳的锁定机构的透视图。
图19为沿着图13中a-a线的剖面图。
图20为沿着图13中c-c线的剖面图。
图21为示出了连接中间阶段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图22为示出了完全连接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23为示出了解锁臂下压状态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图24为示出了分离中间阶段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图25为示出了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阳性和阴性外壳连接前状态的平面图。
图26为示出了图25中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27为阳性外壳的正视图。
图28为阴性外壳的正视图。
图29为阴性外壳的正视图。
图30为阴性外壳锁定机构的透视图。
图31为沿着图25中d-d线的剖面图。
图32为示出了连接中间阶段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图33为示出了完全连接状态的纵向剖面图。
图34为示出了解锁臂下压状态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图35为示出了分离中间阶段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图36为现有技术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到12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彼此可沿着图1和2所示连接方向CD连接的阳性连接器外壳10(下文称为“阳性外壳”)和阴性连接器外壳20(下文称“阴性外壳”)。在下面描述中,将连接的相应外壳10、20的侧部称为前侧。
优选的是,如图3所示,该阳性外壳10直接连接或者将连接到一个设备上,并基本上优选的是管形,该管子具有在侧向上较长的横截面,并整体或者一体地从设备主体11的外壁伸出,该主体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一个或者多个,例如三个翼片形阳性端子12,沿着横向方向TD以特定(预定或者可预定的)间隔,至少部分地基本上并排从阳性外壳10的后表面伸出。
阴性外壳20同样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并构造成插座22形成在端子容纳部21前侧周围,该端子容纳部21为具有横向较长横截面的块体。该端子容纳部21可至少部分装配到配套阳性外壳10内,而插座22可至少部分装配在阳性外壳10周围。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空腔23大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该空腔23以基本上与端子容纳部21内阳性端子12相同的间隔大致并排地形成。锁定部24形成在每个空腔23的侧(底)表面上。
另外,可与阳性端子12连接的阴性端子25与防水弹性橡胶柱塞27一起固定或者将固定到导线26一端。
该阴性端子25在插入方向ID,优选的是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空腔23内。如图8所示,当该阴性端子25插入到大致正确位置、同时使锁定部24弹性变形时,该阴性端子25(部分)由弹性(至少部分)回复的锁定部24锁定。尽管在这里没有描述详细结构,但优选的是,阴性端子25通过前型的保持件28双重锁定,其中该保持件28安装在端子容纳部21的前表面上。优选的是,该保持件28还具有保持密封圈29的功能,其中该密封圈29安装在或安装到端子容纳部21基端的外圆周表面上,以在两个外壳10、20之间提供密封。
接着,描述两个外壳10、20的锁定结构。在阳性外壳10的侧向(上)表面上,配合部14在中间位置的位置(优选的是大致在宽度中心)上突出,并大致靠近前端。该配合部14的前表面形成斜向或倾斜引导表面14A,而其后表面形成为大致垂直的配合表面14B(优选的是与连接方向C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的是大致垂直于连接方向CD布置)。
一个或者更多引导壁15形成在阳性外壳10侧(上)表面的配合部14的大致相对侧。
阴性外壳20的插座22的侧(上)表面略微升起,以形成弧形或者弯曲或者桥形部30,其中具有开口后端的窗孔31形成在弧形部30的除了其前部之外的侧(上)表面上,并大致延伸到端子容纳部21后表面的位置上。
锁定臂33设置在该窗孔31内。优选的是,该锁定臂33构造成使得一对臂34的引导端通过一个锁定部35连接,且优选的是,相应的臂34在后侧(沿着宽度和/或纵向方向)较大,即具有较厚的基端36(即具有较大横截面的基端36),该基端36大致在插座22后表面的位置从端子容纳部21的侧(上)表面一体或者整体地竖立,同时该臂34弯曲以向前或者大致沿着连接方向CD延伸。优选的是,两个臂34向上延伸到窗孔31前边缘前面特定(预定或者可预定的)距离的位置,同时大致平行地保持略微大于阳性外壳10的配合部14宽度的间隔。如上所述,锁定部35越过两个臂34的延伸端,从而以桥状方式把这些延伸端连接起来。锁定部35前表面的底部为圆形或者倾斜,以成为引导表面35A。
简单地说,锁定臂33为从端子容纳部21侧(上)表面向前延伸的悬臂形式,并可在变形方向LADD弹性倾斜或者变形(大致朝向及远离阳性外壳10,或者向上及向下),其中基端36作为支撑点,以提升其前侧。阳性外壳10的配合部14可至少部分装配到其中的锁定槽38形成在两个臂34之间,同时该锁定槽38的前表面,即暴露于锁定槽38的锁定部35的后表面形成为锁定表面35B,以大致面向或者对应于配合部14的配合表面14B。
用于通过锁定臂33解除锁定的解锁臂40与锁定臂33分开设置在或者对应设置在阴性外壳20的窗孔31中。同样如图6所示,优选的是,解锁臂40为大致矩形框架形式,以至少部分围绕锁定臂33。当从前面观察时侧向(左和右)框架件41这样隔开,从而至少部分地装配在阳性外壳10的引导壁15内部,同时侧向(左和右)框架件41的底部表面(大致朝向连接器外壳20的侧(上)表面的表面)经由支点部42一体或者整体地连接到端子容纳部21的上表面上。优选的是,这些支点部42具有较小的厚度或者宽度或者横截面(沿着宽度和/或者纵向),即比锁定臂33的基端36更薄,并位于大致对应于锁定臂33的基端36前部(优选的是大致前半部分)的位置上。
解锁臂40的后框架为平放或者扁平或者大致平行于端子容纳部21侧(上)表面的宽板形式,并作为可通过手指等按压的操作部44。在前框架件45侧(下)表面的中间部分(优选的是大致宽度中心)上形成退出槽46,该退出槽46用于使阳性外壳10的配合部14的至少部分进入。
简单地说,解锁臂40可利用作为支撑点的支点部42而弹性倾斜或者变形,从而通过按压操作部44,在变形方向UADD上或者从端子容纳部21侧(上)表面提升该前框架件45。
如图7所示,一个或者更多突出件48形成在锁定臂33引导端的锁定部35侧(左和右)表面上,从而沿着厚度方向在大致上部(优选的是大致上半部区域)突出。
另一方面,一个或者更多解锁件49形成在解锁臂40侧(左和右)框架件41的朝向解锁件49的内表面上,从而沿着锁定臂33和/或解锁臂40的厚度方向ATD在大致下部(优选的是大致下半部)区域突出。该解锁件49在对应的突出件48下面滑动。
下面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
在一个或者更多阴性端子25至少部分安装到阴性外壳20上后,如图8箭头所示,该阴性外壳20沿着连接方向CD与阳性外壳10连接。该阴性外壳20如此连接,使解锁臂40优选的是大致沿着两个引导壁15内侧移动。当进行该连接时,配合部14至少部分穿过解锁臂40的退出槽46进入,同时引导表面14A大致与锁定臂33的锁定部35的引导表面35A接触,借此如图9所示,该锁定部35移动到配合部14上,同时该锁定臂33在变形方向LADD弹性变形或者以基端36作为支点倾斜。当该锁定臂33倾斜时,优选的是,该突出件48只从解锁件49向上或向下退出。这样,只有锁定臂33倾斜,而解锁臂40大致停留在其初始位置。
如图10所示,当阴性外壳20连接到达大致正确位置时,该锁定部35以过配合部14,借此该配合部14至少部分嵌入到锁定槽38内,使其配合表面14B与锁定面35B配合,同时锁定臂33朝初始状态返回或者大致返回到初始状态。这样两个外壳10、20锁定在其正确的连接状态。
另一方面,在为维修或者其他目的把两个外壳10、20分离时,如图11箭头所示,解锁臂40的操作部44从图10所示状态被按压或者操作,从而使解锁臂40在变形方向UADD倾斜或者变形,以提升该前框架件45或者使其移动离开插座22。这样,解锁件49向上推动或者推进突出件48,以向上移动锁定臂33的锁定部35,从而使锁定臂33倾斜或者变形。
以这种方式,锁定部35与或者可与该配合部14分开。如图12所示,如果阴性外壳20在这种状态下向后拉动,则可从阳性外壳10中拉出(参见图8),同时基端36越过配合部14上面。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可大致象跷跷板一样大致倾斜的解锁臂40与锁定臂33分开设置,同时锁定臂33的锁定部35通过利用由使解锁臂40倾斜的操作导致的杠杆作用而向上推动,从而解除了锁定状态。这样,解锁可平稳和可靠地完成,同时通过使锁定臂33的基端36变厚而增加了锁定力,即增加锁定强度,以增强其刚度。优选的是,通过使解锁臂40的支点部42变窄(优选的是比基端36更小),直到必要且最小的程度,该解锁臂40可以较小的力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锁定臂33的锁定部35和解锁臂40的前框架件45分开或者作为可分开操作或者分离部件设置。如上所述,当两个外壳10、20通过使锁定臂33倾斜而连接并达到其大致正确连接状态时,该锁定臂33可弹性回复以把外壳10、20锁定在一起。当锁定臂33至少部分回复时,优选的是,例如通过锁定部35在其引导端撞击阳性外壳10上表面上靠近配合部14或者紧挨其后面的一部分,产生了撞击声音或者咔哒感觉,即所谓锁感。
在这里,如果锁定臂33的锁定部35和解锁臂40的前框架件45一体连接,则在两个外壳10、20的正确连接后锁定臂33试图返回时,解锁臂40更会拉动锁定臂33。这就减小了锁定部35撞击配套阳性外壳10上表面的力,借此撞击声音可变得更柔和,或者没有得到咔哒感觉,即锁感变得很差。
鉴于此,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锁定臂33的锁定部35和解锁臂40的前框架件45是分开的。这样,当两个外壳10、20连接时,只有锁定臂33倾斜,同时当两个外壳10、20大致正确连接时,只有锁定臂33至少部分返回。这样,优选的是,锁定部35可利用力撞击配套阳性外壳10的上表面,从而形成较大的撞击声音和可靠的咔哒感觉,即可得到稳定的锁感。
另外,由于解锁臂40的一个或者更多解锁件49使一个或者更多相应的突出件48提升,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该突出件48设置在靠近锁定臂33引导端的位置上,可更有效地利用杠杆作用,同时可通过较小的操作力来实现解锁。
因此,为了实现在锁定强度上增加和在解锁力上降低,并另外使锁感稳定,配合部14设计为从阳性外壳10的侧(上)表面伸出。在阴性外壳20内,锁定臂33具有可与设置在引导端部上的配合部14配合的锁定部35,该锁定臂33设计成在变形方向上弹性变形,或者以基端36作为支点倾斜,同时,解锁臂40可在变形方向UADD(优选的是,与变形方向LADD大致平行)弹性变形,或者利用一个或者更多支点部42作为支撑点大致象跷跷板一样倾斜,该解锁臂40设置成可与锁定臂33分离设置或者可分离地操作。该解锁臂40的前侧形成为这样的框架,从而至少部分围绕锁定臂33的引导端,同时一个或者更多突出件48形成在锁定部35的侧(优选的是相对的左和右)表面,同时一个或者更多相应的解锁件49如此形成在解锁臂40的侧(左和右)框架件41的内表面上,以致于大致面向突出件48的后侧。该锁定臂33的锁定部35通过按压或者操作操作部44来提升,从而使解锁臂40倾斜或者变形,因此解除了锁定状态。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3到24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在第二实施例中的锁定和解锁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大致描述如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那些类似或者相同功能或者形状的阳性外壳10A和阴性外壳20A的部件通过用相同参考数字来标识而或者只概述,或者根本不描述。
在图13和14中,配合部16形成在阳性外壳10A的侧(上)表面上,以在中间位置(优选的是大致在宽度中心)的位置上伸出,以及/或者沿着前后方向从该中间位置(优选的是大致中间位置)向前略微隔开。配合部16的前表面形成为倾斜引导表面16A,同时其后表面形成为配合表面16B,该表面与连接方向C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的是大致垂直于连接方向CD布置。特别是,该配合部16大于第一实施例中配合部14宽度的两倍,优选的是略小于三倍。优选的是,一个或者更多引导壁17形成在配合部16(优选的是基本上相对)侧部的几乎整个长度上。
锁定臂53设置在形成于阴性外壳20A的弧形弯曲或者桥形部30的窗孔31A中。该锁定臂53构造成使得一对臂53的引导端或者端部通过锁定部55连接,同时优选的是,相应臂54在后侧较大,即使基端56较厚(沿着宽度和/或纵向)或者具有较大横截面,优选的是,在大致插座22后表面后面的位置上,从端子容纳部21侧(上)表面整体或者一体竖立或者突出,同时弯曲以向前或者大致平行于连接方向CD延伸。优选的是,两个臂54向上大致延伸到在窗孔31A前边缘前面一点的位置上,同时大致保持以一定间隔平行,优选的是,该间隔略微大于阳性外壳10A的配合部16的宽度。如上所述,该锁定部55横跨或者桥接两个臂54的延伸端或者端部,以把这些延伸端部连接起来。锁定部55的前表面底端为圆形或者倾斜,以成为引导表面55A。该锁定臂53至少部分嵌入到在阳性外壳10A的引导壁17之间限定的空间内。
该锁定臂53为悬臂形式,该悬臂从端子容纳部21的侧(上)表面大致向前延伸,并可在变形方向LADD或者大致向上和向下或者大致朝向和远离端子容纳部21弹性地倾斜以提升其前侧,同时以基端56作为支撑点。阳性外壳10A的配合部16至少部分嵌入其中的锁定槽58形成在两个臂54之间,同时锁定槽58的前表面,即暴露于锁定槽58的锁定部55的后表面形成为锁定表面55B,以大致面向配合部16的配合表面16B。
在阴性外壳20的窗孔31A或者对应于该窗孔31A,用于解除通过锁定臂53锁定的解锁臂60与锁定臂53分开设置(或者分开操作)。如图18所示,解锁臂60具有这样窄而长的形状,从而至少部分嵌入到锁定臂53的锁定槽58内,同时如图14所示,沿着纵向设置在解锁臂60的侧(下)表面(或者大致面向端子容纳部21的表面)中间位置的支点部62连接到端子容纳部21的相应侧(上)表面上。该支点部62设置在对应于锁定臂53的基端56的前部的位置(优选的是大致前半部)上。
该解锁臂60的前端定位在锁定槽58前边缘前方或者附近,从而留出上述配合部16至少部分嵌入的空间,同时其后端位于端子容纳部21后表面附近。优选的是,大致为宽板形式的操作部64大致水平安装在解锁臂60后端的侧(上)表面上。该操作部64的相对端通过一个或者更多支腿件65连接并支撑,其中该支腿件从端子容纳部21的侧(上)表面竖立或者伸出,并向后弯曲。
因此,解锁臂60可在变形方向UADD上弹性倾斜,其中支点部62作为支撑点,从而通过对操作部64进行按压而提升其前端,同时使支腿件65弯曲或并行。
如图19和20所示,一个或者更多突出件68形成在锁定臂53的锁定槽58相对侧面上,以沿着厚度方向ATD在对应于解锁臂60前端的区域上部或者外部(优选的是大致上半部)突出。
另一方面,解锁件69形成在解锁臂60前端的侧(左和右)表面上,从而沿着厚度方向ATD在大致内部或下部(优选的是大致下半区域)上突出。该解锁件69在该对应的突出件68下面滑动或者与之配合。
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功能如下。
沿着如图14箭头所示方向,一个或者更多阴性端子25至少部分安装到其中的阴性外壳20A与阳性外壳10A连接。该阴性外壳20A连接成沿着两个引导壁17的内侧移动锁定臂53。当连接进行时,配合部16进入,同时该引导表面16A与锁定臂53的锁定部55的引导表面55A大致接触,借此,如图21所示,锁定部55移动到配合部16上,同时锁定臂53以基端56作为支撑点在变形方向LADD弹性变形或者倾斜。当锁定臂53倾斜时,突出件68只从解锁件69向上或向下退出。这样,只有锁定臂53倾斜,而解锁臂60大致留在其初始位置。
当阴性外壳20A连接到达大致正确位置时,锁定部55经过该配合部16,如图22所示,借此该配合部16至少部分嵌入到该锁定槽58内,以使其配合表面68B与锁定表面58B充分配合,同时锁定臂53朝初始位置回复或者回复到初始状态。这样,两个外壳10A、20A锁定在其大致正确的连接状态下。
在为了维修或者其他目的而分开两个外壳10A时,如图23箭头所示,解锁臂60的操作部64从图22所示的状态中被或者可被按压或者操作,从而使解锁臂60在变形方向ULDD倾斜或者变形,以使其前端上升。这样,解锁件69推动或者配合该突出件68直到向上或者在变形方向ALDD(ULDD)移动锁定臂53的锁定部55。
以这种方式,锁定部55与配合部16脱离配合。如果在该状态下向后拉阴性外壳20A,则如图24所示,可拉出阳性外壳10A(参见图14),同时锁定部55越过配合部16上部。
同样在第二实施例中,可大致象跷跷板一样倾斜的解锁臂60与锁定臂53分开设置,同时通过利用因使解锁臂60倾斜操作而导致的杠杆作用,锁定臂53的锁定部55向上推动,或者在解锁方向变形,从而解除锁定状态。这样,解锁可平稳和可靠地进行,同时通过加厚锁定臂53的基端56而增加其刚性,提高了锁定力即锁定强度。通过优选的是使解锁臂60的支点部62变窄,直到必要且最小的程度,该解锁臂60可以较小的力倾斜。
由于锁定臂53的锁定部55和解锁臂60的前端同样分开或者分开操作用于锁定/解锁,因此当两个外壳10A、20A连接时只有锁定臂53倾斜,而当两个外壳10A、20A正确连接时,只有锁定臂53至少部分返回。这样,优选的是,锁定部55可用力撞击到配套阳性外壳10A的侧(上)表面上,从而形成较大撞击声或者提供咔哒感觉。换句话说,可得到稳定的锁感。
优选的是,由于锁定臂53的引导端形成为这样的框架,从而至少部分围绕在解锁臂60的前端,该锁定臂53可设定成具有较宽的锁定部55。与形成在该配套阳性外壳10A上的较宽配合部16一起,可确保配合的较大区域,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锁感。
(第三实施例)
图25到3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在该第三实施例中,锁定和解锁结构进一步变化。在下面只描述这种变化。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那些类似或者相同功能或者形状的阳性外壳10B和阴性外壳20B的部件通过用相同参考数字来标识而或者只概述,或者根本不描述。
在图25和26中,配合部18形成在中间位置(优选的是大致在宽度中心)上,并优选的是非常靠近在阳性外壳10B侧(上)表面上的前端。优选的是,该配合部18与第一实施例中同样较窄,其中其前表面形成为引导表面18A,其后表面形成为配合表面18B,该表面与连接方向CD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的是大致垂直于连接方向CD布置。尽管一个或者更多引导壁19形成在配合部18的(优选的是大致相对)侧部上,但它们只在配合部18后面的区域中延伸。该引导壁19至少部分地装配在阴性外壳20B的30的侧壁中。
具有开口后端的窗孔31B形成在阴性外壳20上除了其前部之外的弧形或者弯曲或者桥形部30上,其中通过具有较窄的前侧和较宽的后侧,该窗孔31B具有阶梯或狭窄的结构。锁定臂73至少部分设置在窗孔31B上。该锁定臂73通过用锁定部75把一对臂74的引导端或者端部连接起来而形成。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不同,该臂74相对较短,并相对于连接方向CD与配套阳性外壳10B向后延伸,更具体地说,该一对相对较短臂74从窗孔31B较窄部的前边缘向后倾斜延伸,同时大致以略微宽于阳性外壳10B的配合部18宽度的间隔平行保持,而锁定部75连接在两个臂74延伸端之间。该锁定部75的后表面(图26中的右表面)的宽度中间部(优选的是大致中央部)形成为锁定表面75B,该锁定表面75B可与配合部18的配合表面18B配合。在两个臂74之间限定有配合部18大致沿着或者在其中移动的退出槽78,同时与锁定表面75B相对并大致暴露于退出槽78的表面具有圆形或者倾斜的底端以形成引导表面。
换句话说,锁定臂73这样形成,使相对较短的悬臂式臂74从弧形部30的窗孔31B的前边缘向下或者向内或者朝端子容纳部21倾斜延伸,并可利用基端76作为支撑点弹性倾斜或者在变形方向LADD变形,以大致沿着垂直方向移动臂74的引导端。
另外,在阴性外壳20B的窗孔31B内或者在窗孔31B上,用于解除由锁定臂73而形成的锁定的解锁臂80与锁定臂73分开设置或者分开操作。同样如图30所示,该解锁臂80优选的是带有较宽和较浅沟槽的元件,并平放成使其沟槽朝下或者朝内,并大致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延伸,而一个或者多个支点部82沿着纵向设置在侧壁81的侧(下)表面的中间位置上,这些支点部连接到端子容纳部21的相应的侧(上)表面上。优选的是,该支点部82设置在插座22后表面的位置上。
解锁臂80的前端大致上邻接并抵靠在锁定臂73的引导端,其后端位于端子容纳部21后表面附近。优选的是,大致宽板形式的操作部84横放在解锁臂80后端的侧(上)表面。
因此,该解锁臂80可利用支点部82作为支撑点在变形方向ULDD弹性倾斜或变形,从而抬高其前端,或者通过按压或者操作该操作部84而使其远离端子容纳部21。
如图31所示,一个或者更多突起77如此形成在锁定臂73的锁定部75的后表面,从而从锁定表面75B相对侧部向后突出,同时一个或者更多突出件88在略微较高位置从两个突起77下外侧表面向外突出。
另一方面,在解锁臂80的前端形成凹部90,包括突出件88的锁定臂73的两个突起77可嵌入该凹部90中用于退出目的,同时解锁件89从该凹部90的左右壁底端向外突出,并设置成在相应的突出件88下面滑动。
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功能如下。
如图26中箭头所示,一个或者更多阴性端子25至少部分安装在其中的阴性外壳20B与阳性外壳10连接。该阴性外壳20B在连接方向CD连接,从而大致沿着两个引导壁19的外侧移动30的侧(左右)壁。当连接进行时,配合部18至少部分进入到锁定臂73的退出槽78内,同时引导表面18A大致与锁定臂73中锁定部75的锁定表面75A接触,借此,锁定部75移动到配合部18上,同时如图32所示,锁定臂73利用基端76作为支撑点在变形方向ALDD或者倾斜。当锁定臂73倾斜或者变形时,该突出件88只至少部分从解锁件89中向上或者向外退出。这样,只有锁定臂73倾斜,而解锁臂80停留在大致其初始位置。
当阴性外壳20B连接到达正确位置时,锁定部75越过配合部18,借此锁定部75与配合部18的后表面配合,同时该锁定臂73至少部分朝其初始位置回复或者回复到初始状态,而通过锁定表面75B和配合部18的配合表面18B的配合,两个外壳10B、20B锁定在它们大致正确连接状态。
在把两个外壳10B、20B分开时,如图33箭头所示,解锁臂80的操作部84从图33所示的状态被或可被按压或操作,从而使解锁臂80在变形方向ULDD倾斜或者变形,以使其前端提升。这样,解锁件89向上推动突出件88,以使锁定臂73的锁定部75向上或向外移动,从而使锁定臂73在变形方向ALDD或者大致垂直地变形。
以这种方式,锁定部75与配合部18分开,如果阴性外壳20B在此状态下被向后拉,则如图35所示,可从阳性外壳10B中拉出(参见图26),同时锁定部75越过配合部18上部。
同样在第三实施例中,可大致象跷跷板一样倾斜的解锁臂80与锁定臂73分开设置,同时通过利用对解锁臂80的倾斜操作导致的杠杆作用,锁定臂73的锁定部75向上或者向外推动,从而解除了锁定状态。这样,解锁可平稳和可靠地实现,同时,通过使锁定臂73形成得相对较短并直接从弧形部30的窗孔31B前边缘延伸而增强其刚度,从而增加了锁定力即锁定强度。通过使解锁臂80的支点部82变窄直到必要并且最小的程度,该解锁臂80可以较小的力倾斜。
由于在锁定/解锁过程中,锁定臂73的锁定部75和解锁臂80的前端同样地分离或分离操作,当两个外壳10B、20B连接时,只有锁定臂73倾斜,同时当两个外壳10B、20B正确连接时,只有锁定臂73返回。这样,优选的是,锁定部75可用力撞击到配合的阳性外壳10B的上表面,从而形成了较大撞击声音或者提供了咔哒感觉。换句话说,可得到稳定的锁感。
在第三实施例中,由于锁定臂73相对于连接CD方向大致向后延伸,当两个外壳10、20连接时,该锁定臂73连续地从其基端朝引导端移动到配套的配合部18。这样,当连接逐渐进行时,来自锁定臂73的反作用力逐渐减小,因此,可在较小阻力感觉下平稳地进行连接操作。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和示出的实施例。例如,下面实施例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内。除了下面的实施例,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变化。
(1)在上面实施例中,尽管锁定臂和解锁臂均设置在阴性外壳内,但这两个臂也可设置在阳性外壳内。
(2)本发明不限于直接连接到设备上的连接器,而同样可用在导线-导线连接器上。
(3)本发明同样可用于水密和非水密连接器上。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包括:
设置在可彼此连接的一对阳性和阴性连接器外壳(10、20;10A、20A;10B、20B)中的一个(10;10A;10B)上的配合部(14;16;18);
至少一个锁定臂(33;53;73),该锁定臂具有可与配合部(14;16;18)配合的锁定部(35;55;75),并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设置在另一连接器外壳(20;20A;20B)上;以及
可弹性变形并与另一连接器外壳(20;20A;20B)中的锁定臂(33;53;73)分开设置的解锁臂(40;60;80),该解锁臂(40;60;80)包括解锁部(49;69;89)和操作部(44、64;84);
当解锁臂(40;60;80)通过操作该操作部(44、64;84)而变形时,锁定臂(33;53;73)弹性变形,借此锁定部(35;55;75)可与配合部(14;16;18)脱离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解锁部(49;69;89)设置在解锁臂(40;60;80)的一端上,并面向锁定臂(33;53;73)引导端的后侧,且操作部(44;64;84)设置在解锁臂(40;60;80)的另一端上。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锁定臂(33;53)的引导端和解锁臂(40;60)的一端两者都相对于与配套连接器外壳(10;10A)的连接方向大致向前延伸。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解锁臂(40)的一端形成这样的框架,从而至少部分围绕锁定臂(33)的引导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解锁部(49)这样形成在解锁臂(40)的每个侧框架件(41)上,使得可与锁定臂(33)引导端的对应的一个侧边缘的后表面配合。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到3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锁定臂(53)的引导端形成为这样的框架,从而至少部分围绕解锁臂(60)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解锁部(69)如此形成在解锁臂(60)一端的每个侧边缘上,从而可与位于锁定臂(53)引导端的对应一个侧框架件(54)的后表面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锁定臂(73)的引导端大致相对于与配套连接器外壳(10B)的连接方向(CD)向后延伸,以及
解锁臂(80)的该一端大致相对于与配套连接器外壳(10B)的连接方向(CD)向前延伸,以与锁定臂(73)端部或者引导端大致抵靠邻接。
9.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一对可彼此连接的阳性和阴性连接器外壳(10、20;10A、20A;10B、20B),以及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
10.可与配套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外壳(20;20A;20B),包括:
至少一个锁定臂(33;53;73),该锁定臂具有与设置在配套连接器的配合连接器外壳(10;10A;10B)上的配合部(14;16;18)配合的锁定部(35;55;75),该锁定臂(33;53;73)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设置另一连接器外壳(20;20A;20B)上;以及
可弹性变形并与锁定臂(33;53;73)分开设置的解锁臂(40;60;80),该解锁臂(40;60;80)包括解锁部(49;69;89)和操作部(44、64;84);
当解锁臂(40;60;80)通过操作该操作部(44、64;84)而变形时,锁定臂(33;53;73)弹性变形,借此锁定部(35;55;75)可与配合部(14;16;18)脱离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解锁部(49;69;89)设置在解锁臂(40;60;80)的一端上,并面向锁定臂(33;53;73)引导端的后侧,且操作部(44;64;84)设置在解锁臂(40;60;80)的另一端上。
CNB2004100979193A 2003-12-05 2004-12-06 连接器锁定结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403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07596A JP4107230B2 (ja) 2003-12-05 2003-12-05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JP2003407596 2003-1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8442A true CN1658442A (zh) 2005-08-24
CN100344032C CN100344032C (zh) 2007-10-17

Family

ID=34510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791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4032C (zh) 2003-12-05 2004-12-06 连接器锁定结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7033201B2 (zh)
JP (1) JP4107230B2 (zh)
CN (1) CN100344032C (zh)
DE (1) DE102004058746B4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2428B (zh) * 2006-11-24 2010-06-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锁定构造、设置有锁定构造的连接器及解除锁定的方法
CN102437475A (zh) * 2010-09-03 2012-05-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01589520B (zh) * 2007-01-26 2012-07-04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包含锁定装置的插接连接器
CN103703632A (zh) * 2011-07-25 2014-04-0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杠杆型连接器
CN107666075A (zh) * 2016-07-28 2018-02-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963681A (zh) * 2017-05-18 2018-12-07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10418752B2 (en) 2017-05-18 2019-09-17 Molex, Llc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12005445A (zh) * 2018-06-19 2020-11-2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7230B2 (ja) * 2003-12-05 2008-06-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JP4432797B2 (ja) * 2005-02-23 2010-03-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229306B2 (en) * 2005-05-19 2007-06-1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JP4508098B2 (ja) * 2005-12-20 2010-07-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7200767A (ja) * 2006-01-27 2007-08-09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US7232329B1 (en) * 2006-07-05 2007-06-19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unitary latch
US7351117B1 (en) * 2006-11-06 2008-04-0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pre-staging and final staging contact configurations
JP4816461B2 (ja) * 2007-01-10 2011-11-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嵌合検知コネクタ
DE102007004065B4 (de) * 2007-01-26 2010-01-28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Stecker
JP2008270127A (ja) * 2007-04-25 2008-11-0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US7682181B1 (en) * 2008-09-09 2010-03-2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atch securing member
JP5227825B2 (ja) * 2009-02-04 2013-07-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399800B2 (ja) * 2009-07-17 2014-01-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防水構造
DE102009057688A1 (de) * 2009-12-09 2011-06-16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Elektrischer Nullkraftsteckverbinder
DE102010040607A1 (de) * 2010-09-13 2012-03-15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Verfahren zum Bestücken einer Kontaktkammer eines Kontaktgehäuses, Kontaktgehäuse, elektrischer Steck- oder Gegenverbinder sowie konfektionierte elektrische Leitung
JP5636938B2 (ja) * 2010-12-15 2014-12-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2129076A (ja) * 2010-12-15 2012-07-0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US8882528B2 (en) 2010-12-15 2014-11-1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CN102646895B (zh) * 2011-02-16 2014-08-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
JP5730132B2 (ja) * 2011-06-03 2015-06-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6106443B2 (ja) * 2013-01-28 2017-03-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部材及びシール構造
JP6301448B2 (ja) 2013-04-05 2018-03-28 ノボ・ノルデイスク・エー/エス 薬剤送達装置及び記録モジュールアセンブリ
JP6633824B2 (ja) * 2014-03-31 2020-01-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6033757A1 (en) * 2014-09-03 2016-03-10 Micro Motion, Inc. Connector with latch
JP2016105353A (ja) * 2014-12-01 2016-06-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JP6249998B2 (ja) * 2015-07-06 2017-12-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20170207590A1 (en) * 2016-01-15 2017-07-20 J.S.T. Corporation Hermaphroditic connector system
JP2018181787A (ja) * 2017-04-21 2018-11-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9282467U (zh) * 2018-11-30 2019-08-20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端子保持架、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JP7025373B2 (ja) * 2019-06-11 2022-02-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ハウジング
JP2021005518A (ja) 2019-06-27 2021-01-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19250B2 (ja) * 2020-07-27 2023-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56155B2 (ja) * 2020-09-30 2023-04-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0318A (en) * 1933-05-22 1935-05-07 James H Cannon Cord connecter
JP2597289Y2 (ja) * 1993-11-08 1999-07-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機構を備えた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JPH08222312A (ja) 1995-02-17 1996-08-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US5638474A (en) * 1995-08-30 1997-06-1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nti-snag latch assembly for a connector
JPH11185874A (ja) * 1997-12-19 1999-07-09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アーム保護構造
US6174190B1 (en) * 1999-10-26 2001-01-16 Keith Frank Tharp Connector having a slide rail latch release
US6254418B1 (en) * 2000-08-16 2001-07-03 The Jpm Company Latch release
JP3609379B2 (ja) * 2002-01-31 2005-01-1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ロック機構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US6638096B1 (en) * 2002-08-23 2003-10-28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latching mechanism
US6796845B2 (en) * 2003-01-09 2004-09-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odular connector anti-snag enhancement
JP4107230B2 (ja) * 2003-12-05 2008-06-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2428B (zh) * 2006-11-24 2010-06-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锁定构造、设置有锁定构造的连接器及解除锁定的方法
CN101589520B (zh) * 2007-01-26 2012-07-04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包含锁定装置的插接连接器
CN102437475A (zh) * 2010-09-03 2012-05-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02437475B (zh) * 2010-09-03 2015-10-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03703632A (zh) * 2011-07-25 2014-04-0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杠杆型连接器
CN107666075B (zh) * 2016-07-28 2019-09-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666075A (zh) * 2016-07-28 2018-02-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963681A (zh) * 2017-05-18 2018-12-07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08963681B (zh) * 2017-05-18 2019-08-06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10418752B2 (en) 2017-05-18 2019-09-17 Molex, Llc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12005445A (zh) * 2018-06-19 2020-11-2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
US11336056B2 (en) 2018-06-19 2022-05-17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device, connector and mating connector
CN112005445B (zh) * 2018-06-19 2022-05-1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107230B2 (ja) 2008-06-25
US20060057881A1 (en) 2006-03-16
US7156684B2 (en) 2007-01-02
CN100344032C (zh) 2007-10-17
DE102004058746A1 (de) 2005-08-18
JP2005166604A (ja) 2005-06-23
US20060079110A1 (en) 2006-04-13
US7160134B2 (en) 2007-01-09
DE102004058746B4 (de) 2012-02-16
US20050082840A1 (en) 2005-04-21
US7033201B2 (en) 2006-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4032C (zh) 连接器锁定结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280950C (zh) 连接器
CN1175102A (zh) 连接器
CN1126207C (zh) 具有弹簧机构的连接器
CN1855644A (zh) 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917295A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组装方法
CN1764017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694315A (zh) 连接器及其装配/分解方法
CN1253973C (zh) 连接器
CN1756005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684312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01055955A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716708A (zh) 连接器
CN1815819A (zh) 连接器、连接器测试设备及方法
CN1578012A (zh) 连接器
CN1993867A (zh) 连接器
CN1466247A (zh) 连接器、断开夹具以及一种方法
CN1961157A (zh) 卡子
CN1756000A (zh) 一种端子接头以及使用这种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CN1651703A (zh) 玻璃导槽结构
CN101052321A (zh) 带扣
CN1815816A (zh) 端子接头、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及形成该端子接头的方法
CN1819353A (zh) 端子接头及其形成方法
CN101034774A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组装连接器的方法
CN1375893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7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