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7475A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7475A
CN102437475A CN201110249452XA CN201110249452A CN102437475A CN 102437475 A CN102437475 A CN 102437475A CN 201110249452X A CN201110249452X A CN 201110249452XA CN 201110249452 A CN201110249452 A CN 201110249452A CN 102437475 A CN102437475 A CN 102437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surface
closure
curved surface
lock arm
incl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94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7475B (zh
Inventor
铃木雅和
樱井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37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7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7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7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20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nections not cover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16B2200/69Redundant disconnection blocking means
    • F16B2200/71Blocking disengagement of catches or key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其目的是:即使在使锁定臂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执行连接操作时,也能提供良好的操作感。在连接两个壳体(10,30)的过程中,锁定臂(36)通过与锁定部(16)的引导表面(17)滑动接触而沿着与这两个壳体(10,30)的连接方向交叉的解锁方向弹性变形。该引导表面(17)包括第一引导表面(17A)和第二引导表面(17B),该第一引导表面(17A)布置在与第二壳体(30)的连接方向上的前侧区域中,该第二引导表面(17B)布置在沿着与第二壳体(30)的连接方向位于第一引导表面(17A)后方的区域中并具有陡峭区域(22),该陡峭区域(22)相对于这两个壳体(10,30)的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倾斜角度。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公报No.2008-130324公开了如下一种连接器:其设置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包括锁定部,该第二壳体能连接至第一壳体并包括可弹性变形的锁定臂,在连接这两个壳体的过程中,该锁定臂由于与锁定部的干涉而弹性变形,而当两个壳体达到正确连接状态时,该锁定臂弹性地返回从而与锁定部接合,由此将这两个壳体锁定在连接状态下。 
该锁定部形成有相对于这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倾斜的引导表面,并且在连接这两个壳体的过程中,锁定臂通过与该引导表面滑动接触而弹性变形。当解锁两个壳体时,形成在该锁定臂上的操作部被按压,从而使该锁定臂弹性变形并使其从锁定部脱离。 
当连接这两个壳体时,操作者可能在握持着第二壳体时错误地按压操作部而使锁定臂弹性变形,并在该状态下开始连接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并非是出于解锁的目的而有意按压该操作部。因此,锁定臂的弹性变形量比解锁所需的变形量小,并且在该连接操作过程中,锁定臂与引导表面的中间部分接触。 
锁定臂在与引导表面滑动接触的同时进一步弹性变形,之后该锁定臂弹性返回。由于锁定臂在与引导表面滑动接触期间的弹性变形量小于在锁定臂不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正确开始该连接操作时的弹性变形量,所以由锁定臂的弹性变形引起的连接阻力的变化(其增大的方式) 也小。操作者基于由锁定臂的弹性变形引起的连接阻力的变化而感受该连接操作的进行过程。连接阻力的变化越大,越容易感受到该连接操作的进行过程,并且更能增强操作感。 
因此,对于日本未审专利公报No.2008-130324中公开的连接器来说,当在锁定臂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执行连接操作时,连接阻力的变化小。因此,存在操作感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形而开发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即使在使锁定臂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执行连接操作时,也能提供良好的操作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能够沿着连接方向连接至配合连接器的第二壳体,并且该第一壳体包括锁定部,以与设置在第二壳体处的锁定臂接合;其中:所述锁定部形成有相对于上述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倾斜的引导表面,从而在连接这两个壳体的过程中,所述锁定臂通过与该引导表面滑动接触而沿着与这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交叉的解锁方向弹性变形;并且,所述引导表面包括第一引导表面和第二引导表面,该第一引导表面布置在与第二壳体的连接方向上的前侧区域中,该第二引导表面布置在沿着与第二壳体的连接方向位于第一引导表面后方的区域中并具有陡峭区域,该陡峭区域相对于这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引导表面的倾斜角度。 
根据一特定实施例,所述锁定部的外表面或上表面大致是与连接方向平行的平坦表面。 
特别地,所述第一引导表面相对于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大约45°。 
更特别地,所述第二引导表面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引导表面的后端直接相连,并且/或所述第二引导表面的后端与所述锁定部的上表面直接相连。 
更特别地,所述第二引导表面包括陡峭斜面以及弧形表面或弯曲表面。 
更特别地,所述弧形表面或弯曲表面包括陡峭弯曲表面和缓和弯曲表面,其中所述陡峭弯曲表面是所述弧形表面的如下区域:在该区域中,所述陡峭弯曲表面的切线相对于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引导表面的倾斜角度。 
更特别地,所述陡峭弯曲表面的曲率在该陡峭弯曲表面的整个区域上是恒定的,并且/或所述陡峭弯曲表面的前端呈切线状地与所述陡峭斜面相连。 
更特别地,所述缓和弯曲表面是所述弧形表面的下述区域,在该区域中,所述缓和弯曲表面的切线相对于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引导表面的倾斜角度。 
更特别地,所述缓和弯曲表面的曲率在该缓和弯曲表面的整个区域上是恒定的,并且/或所述缓和弯曲表面的曲率等于所述陡峭弯曲表面的曲率。 
更特别地,所述缓和弯曲表面的前端呈切线状地与所述陡峭弯曲表面的后端相连,并且/或其中,所述缓和弯曲表面的后端呈切线状地与所述锁定部的上表面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或其特定实施例的连接器以及能够沿着 连接方向与该连接器连接的配合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锁定臂,并且该锁定臂能够沿着与所述连接方向交叉的锁定方向弹性变形;并且,当上述两个壳体达到正确连接状态时,所述锁定臂朝向锁定位置弹性返回从而与所述锁定部接合,由此将上述两个壳体锁定在连接状态下。 
根据一特定实施例,在所述锁定臂上形成有操作部,在解锁上述两个壳体时,该操作部受到按压,由此,该锁定臂沿所述解锁方向弹性变形,从而与所述锁定部脱离。 
特别地,在连接上述两个壳体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引导表面的与锁定臂的滑动接触区域仅限于所述陡峭区域。 
更特别地,所述锁定臂形成有锁定孔或锁定凹口,所述锁定臂的位于该锁定孔前方的部分用作滑动接触部,并且,该滑动接触部的后表面用作与连接方向大致垂直的锁定表面。 
更特别地,在所述锁定臂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滑动接触部的滑动接触斜面相对于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引导表面的倾斜角度,并且/或小于所述陡峭斜面的倾斜角度,其中所述滑动接触斜面的倾斜角度优选小于大约50°。 
根据另一特定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具有锁定部;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能够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以及锁定臂,该锁定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并且能够沿着与该锁定臂和第一壳体的连接方向交叉的解锁方向弹性变形;其中,所述锁定部形成有相对于上述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倾斜的引导表面;在连接这两个壳体的过程中,所述锁定臂通过与所述引导表面滑动接触而沿着与这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交叉的解锁方向弹性变形;当这两个壳体达到正确连接状态时,所述锁定臂弹性返回至锁 定位置从而与所述锁定部接合,由此将这两个壳体锁定在连接状态下;在解锁这两个壳体时,形成在所述锁定臂上的操作部被按压,由此,所述锁定臂沿着解锁方向弹性变形,从而与所述锁定部脱离;并且,所述引导表面包括第一引导表面和第二引导表面,该第一引导表面布置在与第二壳体的连接方向上的前侧区域中,该第二引导表面布置在沿着与第二壳体的连接方向位于第一引导表面后方的区域中并具有陡峭区域,该陡峭区域相对于这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引导表面的倾斜角度。 
如果在所述操作部被按压且所述锁定臂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执行连接操作,则所述锁定臂在不接触所述第一引导表面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二引导表面接触。因为所述第二引导表面相对于这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较大,所以,由于所述锁定臂与第二引导表面的接触,连接阻力突然增大,并且在所述锁定臂与第二引导表面滑动接触的过程中,连接阻力也突然增大。由于操作者能够通过连接阻力的这种突然变化而清楚地感受到连接操作的进行过程,所以即使在使锁定臂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执行连接操作时,也能获得良好的操作感。 
如果在所述锁定臂不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连接这两个连接器,则所述锁定臂与第一引导表面滑动接触,之后,所述锁定臂与第二引导表面滑动接触,从而增大弹性变形量。同样在该情况下,由于在所述锁定臂与第二引导表面滑动接触的过程中连接阻力突然增大,所以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感。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锁定部的多个外表面中,把位于前侧的、在该连接操作期间面向第二壳体并且相对于这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倾斜的表面定义为所述引导表面,并且该引导表面也包括在连接这两个壳体的过程中不与所述锁定臂直接接触的区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应该理解,尽管分别描述了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操作的中间状态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操作的、从图1所示的状态继续前进的中间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操作结束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第一壳体的正视图, 
图7是第一壳体的平面图, 
图8是第二壳体的正视图,并且 
图9是第二壳体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参照图1至图9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设置有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该第二壳体30能够连接至第一壳体10。 
如图1至图3、图6和图7所示,第一壳体10包括端子保持部11和从该端子保持部11的前端(图1至图3中的右侧端部)的外周延伸的插座12(尤其为大致矩形或多边形管的形式)。一个或多个、尤其为多个的阳性端子接头13被保持在端子保持部11中,并且,位于该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13的各自末端上的一个或多个突片14从端子保持部11大致向前突出,从而被插座12至少部分包围。 
特别地,插座12由四个板部构成。在这些板部中,上板部15的 上表面(外表面)尤其是与两个壳体10、30的连接方向CD(在下文中称为连接方向CD)平行的平坦表面,并且,上板部15整体或一体地形成有从该上表面向上(从插座12向外)突出的锁定部16。锁定部16的前表面(图1至图5中的、在连接两个壳体10、30时大致面向第二壳体30的右侧表面)用作引导表面17,该引导表面17用于在沿着连接方向CD连接两个壳体10、30的过程中、使稍后描述的锁定臂36沿偏转方向或解锁方向UD弹性变形。锁定部16的后表面(图1至图5中的与所述前表面相反的左侧表面)用作锁止表面18,该锁止表面18基本垂直于连接方向CD。特别地,锁定部16的外表面或上表面19基本是与连接方向CD平行的平坦表面。 
如图4和图5放大地示出的,引导表面17由第一引导表面17A和第二引导表面17B组成或者包括第一引导表面17A和第二引导表面17B。特别地,第一引导表面17A基本是形成于引导表面17的在与第二壳体30的连接方向CD上的前侧区域(图4和图5中的右侧区域)中的平坦表面,并且第一引导表面17A相对于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α小于大约45°(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为大约30°)。第一引导表面17A的沿竖直方向或径向向外方向(锁定部16从上板部15突出的突出方向,其垂直于连接方向CD)的形成范围或突出距离小于锁定部16的整个高度区域或突出距离的大约2/3(尤其为大约1/2)。此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前端以钝角与插座12的上板部15相连。 
第二引导表面17B布置在沿着与第二壳体30的连接方向CD位于第一引导表面17A后方的区域中,第二引导表面17B的前端尤其与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后端直接相连,和/或第二引导表面17B的后端尤其与锁定部16的上表面19直接相连。此第二引导表面17B具有陡峭区域22,该陡峭区域22相对于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β大于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倾斜角度α。特别地,第二引导表面17B由陡峭斜面20和弧形表面或弯曲表面21组成。 
特别地,陡峭斜面20是平坦表面,其相对于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β大于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倾斜角度α,并且陡峭斜面20的倾斜角度β大于大约45°(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为大约60°)。陡峭斜面20的前端以钝角与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后端相连,并且引导表面17的形成该第一引导表面17A及陡峭斜面20的区域是凹进的。陡峭斜面20的沿竖直方向的形成区域或突出距离大于第二引导表面17B的整个高度区域的大约1/3(尤其为大约1/2)。 
特别地,弧形表面或弯曲表面21由陡峭弯曲表面21A和缓和弯曲表面21B组成。陡峭弯曲表面21A是弧形表面21的如下区域:在该区域中,陡峭弯曲表面21A的切线(未示出)相对于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倾斜角度α。特别地,陡峭弯曲表面21A的曲率在该陡峭弯曲表面21A的整个区域上是恒定的,并且/或陡峭弯曲表面21A的前端尤其呈切线状地(平滑地)与陡峭斜面20相连。 
另一方面,缓和弯曲表面21B是弧形表面21的如下区域:在该区域中,缓和弯曲表面21B的切线(未示出)相对于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倾斜角度α。缓和弯曲表面21B的曲率在该缓和弯曲表面21B的整个区域上至少部分是恒定的,并且/或该缓和弯曲表面21B的曲率等于陡峭弯曲表面21A的曲率。特别地,缓和弯曲表面21B的前端呈切线状地(平滑地)与陡峭弯曲表面21A的后端相连,并且/或缓和弯曲表面21B的后端尤其呈切线状地(平滑地)与锁定部16的上表面19相连。 
如上所述,第二引导表面17B的包括陡峭斜面20和陡峭弯曲表面21A的区域是陡峭区域22,该陡峭区域22相对于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β大于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倾斜角度(α)。在连接两个壳体10、30的过程中,第二引导表面17B的与锁定臂36的滑动接触区域仅限于陡峭区域22。 
在本实施例中,在锁定部16的多个外表面中,把位于前侧的、在该连接操作期间面向第二壳体30并且相对于连接方向CD倾斜的表面定义为引导表面17,并且该引导表面17中也包括在连接两个壳体10、30的过程中不与锁定臂36直接接触的区域。 
如图1至图3、图8和图9所示,第二壳体30包括(尤其大致块状的)端子容纳部31和管状装配部32,该管状装配部32连接至端子容纳部31(尤其连接至端子容纳部31的外周),尤其以悬臂的形态大致向前(在图1至图3中向左)延伸,并且/或至少部分包围端子容纳部31(尤其基本在整个外周上)。在连接两个壳体10、30时,端子容纳部31至少部分装配到插座12中。一个或多个、尤其为多个的阴性端子接头33至少部分容纳在端子容纳部31中,并且在端子容纳部31的前表面中形成有进入口,以在连接两个壳体10、30时允许各个突片14至少部分进入端子容纳部31中从而与阴性端子接头33连接。在端子容纳部31与管状装配部32之间形成有连接空间35,该连接空间35大致向前敞口,并且在连接两个壳体10、30时,插座12至少部分装配到该连接空间35中。 
锁定臂36至少部分容纳在连接空间35的与端子容纳部31的上表面或外表面及管状装配部32的上壁部或外壁部大致面对的外侧部或上侧部中。锁定臂36是由支撑部37、臂部38和操作部39组成的整体或一体式组件,该支撑部37从端子容纳部31的上表面(外表面)向上或向外突出,该臂部38从支撑部37的上端(突出端或远端)以悬臂的形态大致向前(或者基本沿着连接方向CD)延伸,该操作部39从支撑部37的上端以悬臂的形态大致向后延伸。由于锁定臂36自身的刚度,锁定臂36通常保持在图1、图3和图4所示的锁定位置,并且如图2和图5所示,锁定臂36能够以支撑部37的上端为支撑点、沿解锁方向UD(与连接方向CD交叉的方向)大致像跷跷板一样弹性变形。 
当锁定臂36保持在锁定位置时,臂部38的延伸方向和操作部39的延伸方向均大致平行于连接方向CD,并且臂部38和操作部39连接成直线。在锁定臂36沿解锁方向UD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臂部38和操作部39相对于连接方向CD倾斜,臂部38的前端部向上或向外(与连接方向CD交叉并且离开端子容纳部31的方向)移位,而操作部39向下或向内移位。 
锁定臂36的臂部38形成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锁定孔或锁定凹口40。臂部38的位于锁定孔40前方的部分、即位于插座12的前端部的部分用作滑动接触部41。滑动接触部41的后表面(即锁定孔40的前侧内表面)用作与连接方向CD大致垂直的锁定表面42。如图4和图5中放大地示出的,滑动接触部41的前表面(在连接两个壳体10、30时与第一壳体10及引导表面17面向的表面)的上侧(解锁时的移位方向)区域用作与连接方向CD大致垂直的面向表面(facing surface)43。滑动接触部41的前表面的下侧区域用作滑动接触斜面44,特别地,该滑动接触斜面44是相对于连接方向CD倾斜的平坦表面。臂部38(滑动接触部41)的下表面与滑动接触斜面44成钝角,并且该下表面和滑动接触斜面44经由滑动接触弯曲表面45而平滑地相连。此外,滑动接触斜面44和面向表面43尤其经由弧形表面或弯曲表面46而呈切线状地(平滑地)相连。 
如图4所示,在锁定臂36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滑动接触斜面44相对于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γ小于大约50°(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为大约35°)。该滑动接触斜面44的倾斜角度γ大于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倾斜角度α,并且/或小于陡峭斜面20的倾斜角度β(即陡峭区域22中的最大倾斜角度)。此外,在锁定臂36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滑动接触斜面44的沿竖直方向的形成区域大于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形成区域。因此,如图4所示,当臂部38的下表面与插座12的上板部15的上表面接触或者接近地面向该上表面时,滑动接触斜面44的上端比第一引导表面17A的上端高,并且位于与陡峭斜面20相 对应的高度。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当在连接两个壳体10、30的过程中将插座12至少部分装配到连接空间35中时,如图1和图4所示,滑动接触弯曲表面45或滑动接触斜面44的底端与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前端(底端)接触。此时,滑动接触斜面44不与第一引导表面17A或第二引导表面17B接触并且与两个引导表面17A、17B间隔开。此外,弧形表面46和面向表面43尤其与第二引导表面17B间隔开。 
随着连接操作从该状态继续进行,滑动接触弯曲表面45与第一引导表面17A滑动接触,因此,锁定臂36沿解锁方向UD弹性变形。此时,由于第一引导表面17A相对于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α较小,所以由第一引导表面17A与滑动接触弯曲表面45的接触而引起的连接阻力较小。在此期间,弧形表面46逐渐接近第二引导表面17B,并且滑动接触斜面44相对于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加。 
当该连接操作进一步进行并且滑动接触弯曲表面45到达第一引导表面17A的中间部分时,滑动接触斜面44与陡峭弯曲表面21A接触。之后,随着该连接操作的继续进行,如图5所示,滑动接触弯曲表面45与第一引导表面17A分离,滑动接触斜面44与陡峭弯曲表面21A滑动接触,并且锁定臂36由于该滑动接触而进一步沿解锁方向UD弹性变形。由于陡峭弯曲表面21A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倾斜角度α,所以当锁定臂36在引导表面17上的滑动接触区域从第一引导表面17A转变为陡峭区域22时,由滑动接触斜面44与陡峭弯曲表面21A的滑动接触而引起的连接阻力突然增大。由于锁定臂36的弹性变形的变化量也突然增大,所以由锁定臂36的弹性恢复力引起的连接阻力也突然增大。对于操作者来说,连接阻力的这些突然增大(变化)是感测该连接操作过程的良好指示。 
在滑动接触斜面44经过陡峭弯曲表面21A之后,滑动接触弯曲表 面45与陡峭弯曲表面21A滑动接触。滑动接触弯曲表面45在经过陡峭弯曲表面21A之后与缓和弯曲表面21B滑动接触。此后,锁定臂36的滑动接触部41依次与缓和弯曲表面21B及锁定部16的上表面19滑动接触。特别地,由于缓和弯曲表面21B相对于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较小(即小于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倾斜角度α),并且/或锁定部16的上表面19大致平行于连接方向CD,所以由锁定臂36的滑动接触而引起的连接阻力小。此外,由于在滑动接触部41与缓和弯曲表面21B及锁定部16的上表面19滑动接触期间、锁定臂36的弹性变形量几乎不变化,所以连接阻力不会由于锁定臂36的弹性变形量增大而增大。因此,能够一下子进行两个壳体10、30的连接操作,并且两个壳体10、30可靠地达到正确连接状态。 
当两个壳体10、30达到正确连接状态时,如图3所示,滑动接触部41完全越过锁定部16,因此锁定臂36朝向锁定位置弹性返回或者弹性返回到锁定位置,锁定孔或锁定凹口40与锁定部16接合,并且锁止表面18与锁定表面42接近地彼此面对从而能够彼此接合。通过锁定部16与锁定臂36的这种锁定作用,两个壳体10、30锁定在正确连接状态下。 
当把锁定在该连接状态下的两个壳体10、30分离时,按压所述操作部39的上表面以使锁定臂36沿解锁方向UD弹性变形,并且使锁定孔40位于锁定部16上方。由于以此方式解除了锁定部16与锁定臂36的锁定状态,所以之后可以在维持该解锁状态的情况下拉动两个壳体10、30并使它们彼此分离。 
在上述情况下,在操作者不接触锁定臂36、即锁定臂36保持在锁定位置的情况下连接两个壳体10、30。然而,在连接两个壳体10、30时,操作者可能在握持着第二壳体30时错误地按压该操作部39而使锁定臂36沿解锁方向UD弹性变形,并在该状态下开始连接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是出于解锁目的而有意按压该操作部39,所以 锁定臂36的弹性变形量比解锁所需的弹性变形量小,并且如图2和图5所示,在该连接操作期间,锁定臂36与引导表面17的中间部分接触。 
即,锁定臂36的滑动接触斜面44在不接触第一引导表面17A的情况下与第二引导表面17B的陡峭弯曲表面21A接触。换句话说,该陡峭弯曲表面21A变成了引导表面17的与锁定臂36首先接触的区域。由于在滑动接触斜面44与陡峭弯曲表面21A接触之前,锁定臂36的弹性变形量并未变化,所以操作者不会感受到由锁定臂36的弹性变形量的变化(突然增大)而引起的连接阻力的增大。 
当滑动接触斜面44与陡峭弯曲表面21A接触时,连接阻力立即增大。即,由于陡峭弯曲表面21A相对于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较大,所以连接阻力在滑动接触斜面44与陡峭弯曲表面21A滑动接触的瞬间突然增大,并且连接阻力还由于滑动接触斜面44与陡峭弯曲表面21A的滑动接触而突然增大。此外,特别地,由于锁定臂36的弹性变形量也由于滑动接触斜面44与陡峭弯曲表面21A的滑动接触而突然增大,所以连接阻力也由于弹性变形量的这种增大而突然增大。 
由于连接阻力的这些突然增大,操作者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该连接操作的进行过程(即锁定臂36与锁定部16的接触)。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使锁定臂36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执行连接操作时,也能获得良好的操作感。 
因此,为了在使锁定臂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执行连接操作时也能提供良好的操作感,在连接两个壳体10、30的过程中,锁定臂36通过与锁定部16的引导表面17滑动接触而沿着与两个壳体10、30的连接方向CD交叉的解锁方向UD弹性变形。引导表面17包括第一引导表面17A和第二引导表面17B,该第一引导表面17A布置在与第二壳体30的连接方向CD上的前侧区域中,该第二引导表面17B布置在沿着与第二壳体30的连接方向CD位于第一引导表面17A后方的区域中并 具有陡峭区域22,该陡峭区域22相对于两个壳体10、30的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倾斜角度。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文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引导表面尤其是大致平坦表面,并且/或第一引导表面相对于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尤其在该第一引导表面的整个区域上是大致恒定的,但第一引导表面的倾斜角度也可以在整个区域上不是恒定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引导表面的整个区域或部分区域可以是弯曲表面。 
(2)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引导表面的弧形表面或弯曲表面的曲率尤其在其整个区域上是大致恒定的,但该弧形表面或弯曲表面也可以形成为使得其曲率在锁定臂的滑动接触方向上(前后方向)是变化的。 
(3)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引导表面尤其仅有一部分是弧形表面或弯曲表面,并且/或该弧形或弯曲表面相对于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在锁定臂的滑动接触过程中逐渐变化,但第二引导表面的整个区域可以都是弧形表面或弯曲表面,或者是具有大致恒定的倾斜角度的大致平坦表面。当第二引导表面的整个区域都是弧形表面或弯曲表面时,第二引导表面的曲率可以在该第二引导表面的整个区域上是恒定或不是恒定的。 
(4)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引导表面与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上壁部的上表面)尤其以钝角相连,但它们也可以经由弯曲表面而平滑地相连。 
(5)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尤其通过在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上使第一引导表面和第二引导表面相连来形成所述引导表面,但该引导表面中的第一引导表面和第二引导表面可以经由与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平行的平面而在前后两侧分离。 
(6)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连接两个壳体的过程中锁定臂尤其仅与第二引导表面的弧形表面滑动接触,但锁定臂也可以与陡峭斜面及弧形表面这二者滑动接触。 
(7)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锁定部尤其朝向第一壳体的外表面突出,但锁定部也可以从构成第一壳体的板部向内突出。 
(8)在上述实施例中,锁定部尤其是凸块。代替地,构成第一壳体的板部的一部分可以被切除而沿厚度方向贯穿,并且板部的未被切除的其余部分可以用作锁定部。在这种情况下,锁定部处于该板部的厚度范围内。 
(9)在上述实施例中,特别地,通过使要与锁定部接触的臂部形成为从支撑部以悬臂的形态朝向第一壳体延伸并且使操作部形成为从支撑部以悬臂的形态朝向与第一壳体相反的一侧延伸,锁定臂被形成为像跷跷板一样弹性变形(倾斜变形)。然而,锁定臂也可以形成为使得要与锁定部接触的臂部大致从支撑部以悬臂的形态朝向与第一壳体相反的一侧延伸,并且操作部形成在该臂部的延伸端上。 
(10)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引导表面相对于所述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至少部分为大约30°,但该倾斜角度也可以大于30°或小于30°。 
(11)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引导表面的陡峭斜面相对于所述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至少部分为大约60°,但该倾斜角度 也可以大于60°或小于60°。 
(12)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滑动接触斜面相对于所述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的倾斜角度至少部分为大约35°,但该倾斜角度也可以大于35°或小于35°。 
(13)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锁定臂的滑动接触斜面与臂部(滑动接触部)的下表面尤其经由滑动接触弯曲表面而平滑地相连,但它们也可以彼此以钝角相连。 
附图标记列表 
10    第一壳体 
16    锁定部 
17    引导表面 
17A   第一引导表面 
17B   第二引导表面 
22    陡峭区域 
30    第二壳体 
36    锁定臂 
39    操作部。 

Claims (16)

1.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10),所述第一壳体(10)能够沿着连接方向(CD)连接至配合连接器的第二壳体(30),并且所述第一壳体(10)包括锁定部(16),以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30)处的锁定臂(36)接合,其中:
所述锁定部(16)形成有相对于上述两个壳体(10,30)的连接方向(CD)倾斜的引导表面(17),从而在连接所述两个壳体(10,30)的过程中,所述锁定臂(36)通过与所述引导表面(17)滑动接触而沿着与所述两个壳体(10,30)的连接方向(CD)交叉的解锁方向(UD)弹性变形;并且
所述引导表面(17)包括第一引导表面(17A)和第二引导表面(17B),所述第一引导表面(17A)布置在与所述第二壳体(30)的连接方向(CD)上的前侧区域中,所述第二引导表面(17B)布置在沿着与所述第二壳体(30)的连接方向(CD)位于所述第一引导表面(17A)后方的区域中并具有陡峭区域,所述陡峭区域相对于所述两个壳体(10,30)的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β)大于所述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倾斜角度(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部(16)的上表面(19)是与所述连接方向(CD)平行的平坦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引导表面(17A)相对于所述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α)小于大约4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引导表面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后端直接相连,并且/或所述第二引导表面的后端与所述锁定部(16)的上表面(19)直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引导表面(17B)包括陡峭斜面(20)以及弧形表面或弯曲表面(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弧形表面或弯曲表面(21)包括陡峭弯曲表面(21A)以及缓和弯曲表面(21B),其中所述陡峭弯曲表面(21A)是所述弧形表面(21)的如下区域:在该区域中,所述陡峭弯曲表面(21A)的切线相对于所述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倾斜角度(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陡峭弯曲表面(21A)的曲率在所述陡峭弯曲表面(21A)的整个区域上是恒定的,并且/或所述陡峭弯曲表面(21A)的前端呈切线状地与所述陡峭斜面(20)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缓和弯曲表面(21B)是所述弧形表面(21)的如下区域:在该区域中,所述缓和弯曲表面(21B)的切线相对于所述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倾斜角度(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缓和弯曲表面(21B)的曲率在所述缓和弯曲表面(21B)的整个区域上是恒定的,并且/或所述缓和弯曲表面(21B)的曲率等于所述陡峭弯曲表面(21A)的曲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缓和弯曲表面(21B)的前端呈切线状地与所述陡峭弯曲表面(21A)的后端相连,并且或所述缓和弯曲表面(21B)的后端呈切线状地与所述锁定部(16)的上表面(19)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缓和弯曲表面(21B)的前端呈切线状地与所述陡峭弯曲表面(21A)的后端相连,并且或所述缓和弯曲表面(21B)的后端呈切线状地与所述锁定部(16)的上表面(19)相连。
12.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以及能够沿着连接方向(CD)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配合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第二壳体(30)上设置有锁定臂(36),并且所述锁定臂(36)能够沿着与所述连接方向(CD)交叉的解锁方向(UD)弹性变形;并且
当所述两个壳体(10,30)达到正确连接状态时,所述锁定臂(36)朝向锁定位置弹性返回从而与所述锁定部(16)接合,由此将所述两个壳体(10,30)锁定在连接状态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在所述锁定臂(36)上形成有操作部(39),在解锁所述两个壳体(10,30)时,所述操作部(39)受到按压,由此,所述锁定臂(36)沿所述解锁方向(UD)弹性变形,从而与所述锁定部(16)脱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在连接所述两个壳体(10,30)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引导表面(17B)的与所述锁定臂(36)的滑动接触区域仅限于所述陡峭区域(22)。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锁定臂(36)形成有锁定孔或锁定凹口(40),
所述锁定臂(36)的位于所述锁定孔或锁定凹口(40)前方的部分用作滑动接触部(41),并且
所述滑动接触部(41)的后表面用作与所述连接方向(CD)大致垂直的锁定表面(42)。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在所述锁定臂(36)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滑动接触部(41)的滑动接触斜面(44)相对于所述连接方向(CD)的倾斜角度(γ)大于所述第一引导表面(17A)的倾斜角度(α),并且/或小于所述陡峭斜面(20)的倾斜角度(β),其中所述滑动接触斜面(44)的倾斜角度(γ)小于大约50°。
CN201110249452.XA 2010-09-03 2011-08-26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1024374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7649 2010-09-03
JP2010197649A JP5569267B2 (ja) 2010-09-03 2010-09-03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7475A true CN102437475A (zh) 2012-05-02
CN102437475B CN102437475B (zh) 2015-10-21

Family

ID=44508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9452.XA Active CN102437475B (zh) 2010-09-03 2011-08-26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49313B2 (zh)
EP (1) EP2426790A1 (zh)
JP (1) JP5569267B2 (zh)
KR (1) KR101251097B1 (zh)
CN (1) CN1024374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6783A (zh) * 2013-11-19 2014-02-26 浩亭(珠海)制造有限公司 公连接器、母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0132B2 (ja) * 2011-06-03 2015-06-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CN103797657B (zh) * 2011-07-25 2016-04-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JP6601242B2 (ja) * 2016-01-29 2019-11-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800921B2 (ja) 2018-08-01 2020-12-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19127134A1 (de) * 2019-10-09 2021-04-15 Perinet GmbH Stecker für ein Internet-of-Things Gerä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5398A (en) * 1987-11-06 1990-05-15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JPH11297423A (ja) * 1998-04-08 1999-10-29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US6579113B2 (en) * 2000-06-01 2003-06-17 Yazaki Corporation Inertial locking connector
CN1658442A (zh) * 2003-12-05 2005-08-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锁定结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EP1703599A1 (en) * 2005-03-14 2006-09-2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connection detecting connector and a connection detecting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8130324A (ja) * 2006-11-20 2008-06-05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2319Y2 (ja) 1991-03-13 1997-01-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991911B2 (ja) * 2002-07-17 2007-10-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357194B4 (de) * 2002-12-12 2010-04-1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Yokkaichi Verbinderanordnung
JP4752606B2 (ja) * 2006-05-15 2011-08-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8027760A (ja) * 2006-07-21 2008-02-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嵌合検知機能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JP2008235070A (ja) * 2007-03-22 2008-10-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5398A (en) * 1987-11-06 1990-05-15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JPH11297423A (ja) * 1998-04-08 1999-10-29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US6579113B2 (en) * 2000-06-01 2003-06-17 Yazaki Corporation Inertial locking connector
CN1658442A (zh) * 2003-12-05 2005-08-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锁定结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EP1703599A1 (en) * 2005-03-14 2006-09-20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connection detecting connector and a connection detecting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8130324A (ja) * 2006-11-20 2008-06-05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6783A (zh) * 2013-11-19 2014-02-26 浩亭(珠海)制造有限公司 公连接器、母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03606783B (zh) * 2013-11-19 2015-09-02 浩亭(珠海)制造有限公司 公连接器、母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57928A1 (en) 2012-03-08
JP5569267B2 (ja) 2014-08-13
US8449313B2 (en) 2013-05-28
CN102437475B (zh) 2015-10-21
EP2426790A1 (en) 2012-03-07
KR20120024467A (ko) 2012-03-14
KR101251097B1 (ko) 2013-04-04
JP2012054186A (ja) 201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95618B1 (ko) 커넥터,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그 접속 방법
CN102437475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KR101002380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 방법
US2006029292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20156917A1 (en) Connector
CN102623830B (zh) 连接器
US20110212656A1 (en) Terminal fitting
JP2006339154A (ja) ロックレバー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KR101411202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KR20180113925A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JP2011249169A (ja) 端子金具
JP2018060668A (ja) コネクタ
US20220278488A1 (en) Connector
KR102701665B1 (ko) 회로 기판용 커넥터 장치
KR101676884B1 (ko) 커넥터
US11962106B2 (en) Connector
US8827737B2 (en) Split connector
US11417990B2 (en) Connector that includes assembly detecting portion
US20200153145A1 (en) Connector
EP3024097A1 (en)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US6659785B2 (en) Connector
JP2007305484A (ja) コネクタ
US10164363B2 (en) Double-sided card edge connector
JP2016178076A (ja) コネクタ
US10938156B2 (en) Split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