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6415A - 具有通信能力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通信能力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6415A
CN1596415A CNA038016338A CN03801633A CN1596415A CN 1596415 A CN1596415 A CN 1596415A CN A038016338 A CNA038016338 A CN A038016338A CN 03801633 A CN03801633 A CN 03801633A CN 1596415 A CN1596415 A CN 1596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rd
antenna
framework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16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88304C (zh
Inventor
秋保启
冈崎裕
後藤一夫
菊地章浩
泽田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96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6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830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830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01Q7/06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with cor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71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means for minimising adverse effects on the data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minimising Eddy currents induced in a proximate metal or otherwise electromagnetically interfering obj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33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near field type, inductive coi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34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far field type, e.g. HF types or dipo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G06K7/1037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being moveable
    • G06K7/1038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being moveable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of the portable or hand-handheld type, e.g. incorporated in ubiquitous hand-held devices such as PDA or mobile phone, or in the form of a portable dedicated RFID read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0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 H01Q1/221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used in interrogator/reader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01Q7/04Screened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通信能力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容纳电子元件的金属框体(122),配置在框体内、与内置天线部分(115)并具有通信功能的IC卡(110)进行通信的通信用天线部分(90)。当IC卡接近框体时,内置在IC卡内天线部的一部分相对于通信用天线部分的一部分,在避免了IC卡一侧的天线部分的另一部分相对于框体122的位置处设置通信用天线部分,从而抑制IC卡一侧的天线部分的感应的减少。

Description

具有通信能力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相对于感应耦合电磁场的非接触型IC卡进行数据的写入和读出的通信功能的电子装置。
本申请以在日本2002年9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2-284177、2003年1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3-025288为基础,要求以其为优先权,通过参照这些申请,在本申请中进行引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铁道自动检票机、建筑物的进出口的保安系统、电子货币系统等领域中,开始引入使用非接触式的IC卡和IC标签的所谓RFID(射频识别)系统。此RFID系统如图1模式所示,由非接触式IC卡100、相对于此IC卡100,进行数据写入和读出的读写器101构成。在此RF系统中,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从读写器101一侧的环形天线102一发射磁力线,发射的磁力线通过感应耦合与IC卡100一侧的环形天线103磁耦合,在IC卡100和读写器101之间进行通信。
在这样的RFID系统中,像现有的接触型IC卡系统那样,节省了相对于读写器一边装填IC卡,一边使其接触金属接点的时间,能简单且高速地执行数据的写入和读出。
在这样的RFID系统中,由于通过电磁感应从读写器101向IC卡100供给了所必需的功率,在IC卡内没必要带有电池等电源,能提供可简化结构,低价格的可靠性高的IC卡。
在上述的RFID系统中,为了确保在IC卡100和读写器101之间的可充分通信的范围,有必要在读写器101一侧设置能发射带有某一程度磁场强度的电磁场的环形天线102。
一般地,读写器101用的环形天线102由如图2所示的平面状卷绕导线的环形线圈200构成,此环形线圈200具有夹持其中心部相对的各圈线圈之间的间隔和线宽度相等的对称的形状。再有,作为这些具体例子,列举出,连接在读/写模块91的本体侧天线90(例如,参照特开平10-144048号公报)和读写装置RW2的AG1、AG2、AG3(例如参照特开2001-331829号公报)等。
因此,在具有如此对称形状的读写器101用环形天线102中,形成如图3所示的对称的磁场分布。
用图4表示利用此环形天线102在IC卡100中感应的电流强度与卡的位置依赖关系,在夹持环形线圈200中心部分而相对的位置,形成有2个可通信的区域S1′、S2′。具体地,与可通信区域S1′中从读写器101一侧的环形天线102和IC卡100一侧的环形天线103彼此面对的四个边产生的磁场为在各自位置处感应耦合的理想耦合状态不同,在此可通信区域S1′的外侧时,在读写器101一侧的环形天线102产生的磁场方向反转的中央区域,与IC卡100一侧的环形天线103交错的磁场彼此抵消,因此感应电流在通信所需电平以下。而且,朝向外侧时,读写器101一侧的环形天线102和C卡100一侧的环形天线103的四边中,由于仅有一边彼此耦合,就形成了与可通信区域S1′相比感应电流小且狭窄的可通信区域S2′。
再有,在图4中,横坐标轴原点O表示读写器101一侧的环形天线102的中心位置,正方向表示IC卡100从原点O指向外侧的方向。另一方面,纵轴表示读写器101一侧的环形天线102的磁场因电磁感应在IC卡100一侧的环形天线103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强度,超过用图4中虚线s′表示的数值的区域就是可通信区域。
这里,在IC卡100一侧的环形天线103和读写器101一侧的环形天线102的中心位置相同的部位,即从原点O向外侧可通信区域S1′越连续宽广,使用上就变得越方便。
在上述现有的环形线圈200中,从原点O向外侧时,一旦脱离到可通信区域S1′之外,进入到到不可通信区域,并且通过再向外侧而再次进入可通信区域S2′。从实用观点看,希望可通信区域S1′和可通信区域S2′之间没有不可通信区域,换句话说,期望仅仅加宽可通信区域S1′。
这种读写器101用的环形天线102由于涡流的影响等,就不能还安装在Mg合金等的金属制造的框体上来使用。由此,如图5中所示,在使用金属制造的框体300的情况下,为在此框体300和环形线圈200之间插入磁体底座301,此环形线圈200之上配置有作为保护材料的聚碳酸酯等树脂底座302的结构。在此情况下,读写器101用的环形天线102相对于IC卡100不能有效地放射电磁场、产生所谓的上述IC卡100和读写器101的可通信范围变狭窄的问题。
如图6中所示,在由合成树脂形成框体400的情况下,为了在电子电路中不产生电磁感应噪音,在位于合成树脂的框体400之内的电路基板401和环形天线102之间有必要配置衬垫402,但这样增大了厚度。现有读写器101用的环形天线102与IC卡100一侧的环形天线103具有大致相同的大小。在这种现有的读写器101用的环形天线102中,小型化和薄型化就很困难。
存在上述技术的困难性的同时,例如在构成可便携式小型电子装置的合成树脂的框体和金属制造的框体中,有时要装载上述读写器101。在此情况下,需要与IC卡100的外形相同或比其小且薄型的读写器用的环形天线102。
上述可便携式小型电子装置不同于固定设置型的电子装置,由于存在装置大小的制约,即使在装配空间上下工夫,在降低以环形天线102放射的电磁场对邻近内部配置的电子电路基板等产生的影响,以减少因金属框体对环形天线102产生的影响为目的方面,确保此内部空间也受到大的制约。因此,期望提出一个降低金属框体对环形天线102产生的影响和环形天线102本身放射电磁场的对电子电路基板等产生的影响的新方法。
此外,可便携式小型电子装置需要高效率的元件结构,其强烈要求低耗电能力、没有增大环形天线102的驱动电流的余量、即使小的驱动电流也能确保充分的磁场强度。
进一步地,可便携式小型电子装置有如下的可便携式小型电子装置的特有要求:根据设置场所的限制和与进行构成操作部的键盘等其它功能的场所的位置关系,所希望的R/W101的发送接收位置就不必处于环形天线102的中心,可考虑使用方便,自由设定发送接收位置。
但是,作为使用空间配置以外的方法降低因金属框体对环形天线102的影响的现有技术,有使用板状磁性材料降低金属体的影响的IC标签·天线(例如,参照特开2001-331772号公报)和通过使用磁性材料使天线磁场偏转,降低金属体影响的卡负载·天线(例如,参照特开2002-123799号公报)。
上述现有技术的任何一个在使用功率和设置场所在材料以及空间上受限制的可便携式小型电子装置中,却难以实现最适合的小型而且薄型的R/W用的环形天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的新型的具有通信能力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降低构成装置本体的框体的材料的影响、使写入和/或读出信息的能够正确接收发送的,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的再有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装置本身可小型化和高性能化的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装置包括:容纳电子元件的框体,以及在上述框体中配置的、和内置环形天线的具有通信功能的IC卡进行通信的通信用天线部分;当IC卡接近框体时,内置于IC卡的天线部分的一部分面对通信用天线部分的一部分,并且在避免内置于IC卡的天线部分的其它部分与上述框体相面对的位置处配置通信用天线部分。这里,在IC卡一侧的天线部分中,采用由环形线圈构成的环形天线。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框体是金属制造的,至少与配置上述天线部分同时,与IC卡的一部分相对的区域的宽度比按至少有短边和长边的长方形形状形成的IC卡的长边方向的长度还要短。
构成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框体中,设置有显示在此框体设置的天线部分的位置的指标部。
在框体的面对IC卡的区域中,设置有决定面对IC卡的框体的位置的位置决定部。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当内置天线部分的具有通信功能的IC卡接近框体,即置于框体上时,仅有IC卡中内置的天线部分的一部分面对框体一侧的通信用天线部分的一部分,防止了进行向IC卡写入或读出的信息的接收发送的通信特性劣化。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由本发明得出的具体优点,通过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的实施形态的说明,可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RFID系统的模式图。
图2是表示现有R/W用的环形天线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由现有R/W用的环形天线引起的磁场分布的模式图。
图4是利用感应电流特性表示通过现有R/W用的环形天线与IC卡通信的性能的特性图。
图5是表示在金属框体中配置现有R/W用的环形天线的情况下的磁场分布的模式图。
图6是表示在树脂框体内配置现有R/W用的环形天线的情况下的磁场分布的模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采用的RFID系统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平面非对称型环形天线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由平面非对称型环形天线引起的磁场分布的模式图。
图10是表示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由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引起的磁场分布的模式图。
图12是表示磁性体薄片的相对磁导率与通信范围的关系特性图。
图13是表示磁性体薄片的Ms·t与通信距离的关系特性图。
图14是在合成树脂制造的框体的情况下,利用感应电流特性表示通过平面对称型环形天线、平面非对称型环形天线及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与IC卡通信的能力的特性图。
图15是在金属制造的框体的情况下,利用感应电流特性表示通过上述环形天线与IC卡通信的能力的的特性图。
图16是在没有配置磁性体薄片的情况下,利用感应电流特性表示的通过上述各环形天线与IC卡通信的能力的特性图。
图17是在配置有磁性体薄片的情况下,利用感应电流特性表示通过上述各环形天线与IC卡通信的能力的特性图。
图18是表示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9是表示在通信终端装置中配置的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的剖面图。
图20是表示由在通信终端装置中配置的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引起的磁场分布的模式图。
图21是表示磁性体薄片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挤压成形机器的模式图。
图23是表示涂覆装置的模式图。
图24A表示磁性体薄片的平面图,图24B表示磁性体薄片的剖面图。
图25表示环形天线的平面图。
图26是表示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的平面图。
图27是表示在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中磁性体薄片柔软的情况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28是表示在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中磁性体薄片硬化的情况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29是表示作为采用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和采用于该通信终端装置中的IC卡的斜视图。
图30是表示将IC卡接近适用于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31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其它实例的通信终端装置和IC卡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32是表示将IC卡接近采用本发明的另一个其它实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33是表示将IC卡接近采用本发明的再一个其它实例的通信终端装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中的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装置。
首先,说明在本发明的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装置中使用的天线装置。此天线装置采用于具有如图7中所示结构的RFID系统。如图7中所示,RFID系统由非接触型IC卡1和对该IC卡1进行数据的写入和读出的读写器50(以下,称为R/W)构成。
IC卡1是没有内置例如以ISO7810为标准的电池等的电源的所谓无电池的IC卡。此IC卡形成为长方形形状,该长方形形状具有与所谓的信用卡相同的尺寸、即具有能手持的大小范围的短边和长边。此IC卡1在其内部设置的基板上具有与电磁场耦合发送接收数据的环形天线2和集成有用于进行数据的写入和读出的各种处理的电子电路以及存储器的IC(集成电路)3。
环形天线2由将导线卷绕成平面形状的环形线圈4构成,和与此环形线圈4并联连接的电容器5一起共同构成振荡电路。此环形天线2与从后述的R/W50一侧的环形天线中放射出的电磁场相耦合,将耦合的电磁场转换为电信号之后,供给IC。
IC3包括:将从环形线圈4供给的电信号整流平滑的整流电路6、将从整流电路6供给的电信号转换为直流功率的调整器7、抽取从整流电路6供给的电信号的高频成分的HPF(高通滤波器)8、将从HPF8中输入的高频成分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电路9、对应于从此解调电路9供给的数据进行数据的写入和读出控制的定序器10、将从解调电路9供给的数据进行存储的存储器11、将利用环形线圈4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的调制电路12。
整流电路6由二极管13、电阻14和电容器15构成。其中二极管13的正极端子连接到环形线圈4和电容器5的一端、二极管13的负极端子连接到电阻14和电容器15的一端、电阻14和电容器15的另一端连接到环形线圈14和电容器5的另一端。此整流电路6将从环形线圈4供给的电信号进行整流平滑后的电信号输出到调整器7和HPF8。
调整器7与上述整流电路6的二极管13的负极端子、电阻14和电容器15的一端相连接。此调整器7抑制从整流电路6供给的电信号的电压变动(数据成分)、使其稳定之后,作为直流功率提供给定序器10。由此,就抑制了作为定序器10等误动作的原因、例如因IC卡1的位置的变动而产生的电压变动以及因通过IC卡1的内部消耗电能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压变动。
HPF8由电容器16和电阻17构成、提取从上述整流电路6供给的电信号的高频成分,输出到解调电路9。
解调电路9与上述HPF8的电容器16的另一端和电阻17的一端连接,将从此HPF8输入的高频成分信号进行解调,输出到定序器10。
定序器10内部具有ROM(只读存储器)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并与上述解调电路9连接。此定序器10将从解调电路9输入的信号(命令)存储到RAM、通过ROM中内置的程序对其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根据需要将保存在存储器11中的数据读出,或者将从解调电路9供给的数据写入到存储器11。此定序器10为了返回对应应答的命令、而生成应答信号并供给到调制电路12。
存储器11由不需要功率来保持数据的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组成、并与上述定序器10连接。此存储器11根据定序器10的解析结果、将从解调电路9供给的数据进行存储。
调制电路12由电感18和FET(场效应晶体管)19的串联电路构成,其中电感18的一端连接到上述整流电路6的二极管13的负极端子、电感18的另一端与FET19的漏极端子连接、FET19的源极端子连接到接地点、FET19的栅极端子与定序器10连接。此调制电路12与构成上述振荡电路的环形线圈4并联连接、采用对应于来自定序器10的信号使FET19进行开关动作、改变电感18相对于环形线圈4的负载的所谓的附加调制方式。
相对于此,R/W50的结构具有:进行发送接收的数据控制的控制电路51、进行数据调制和解调的调制电路52和解调电路53、与电磁场耦合,并发送接收数据的环形天线54。
控制电路51,例如利用来自外部的指令和内置的程序,生成各种控制用的控制信号,控制调制电路52和解调电路53的同时、生成对应于指令的发送信号数据并供给调制电路52。此外,控制电路51根据来自解调电路53的应答数据生成再生数据、向外部进行输出。
发射机调制从控制电路51输入的发送数据,调制电路52将此调制信号供给环形天线54。
解调电路53解调来自环形天线54的调制波,将此解调数据供给控制电路51。
环形天线54由将导线卷绕成平面状的环形线圈组成,放射对应于通过调制电路52供给的调制波的电磁场的同时,检测IC卡1一侧的环形线圈4的负载的变动。再有,在环形天线54中,对应于R/W50的天线驱动电路方式,也存在并联或串联连接振荡用的电容器的情况。
在如上结构的RFID系统中,对于IC卡1给出规定的数据的写入指令,根据此指令,生成用于R/W50的控制电路51写入的命令信号的同时,生成对应于指令的发送数据(写入数据),并供给调制电路52。调制电路52根据输入的信号,调制振荡信号的振幅,供给环形天线54。环形天线54放射对应于输入的调制信号的电磁波。
在此,由IC卡1的环形线圈4和电容器5构成的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设定为对应于来自R/W50的振荡频率(载波频率)的数值,例如13.56MHz。因此,此振荡电路利用振荡动作接收放射的电磁场,将接收的电磁场转换为电信号之后,供给IC3。转换的电信号输入到整流电路6,利用此整流电路6进行整流平滑之后,供给调整器7。并且,当此调整器7抑制了从整流电路6供给的电信号的电压变动(数据成分)并使其稳定化之后,作为直流功率供给定序器10。
通过整流电路6整流平滑的信号通过调制电路12供给HPF8,提取高频成分之后,供给解调电路9。此解调电路9将输入的高频成分进行解调,供给定序器10。定序器10将从解调电路9输入的信号(命令)存储到RAM、根据在ROM中内置的程序对其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的结果、将从解调电路9供给的写入数据写入到存储器11。
另一方面,定序器10在从解调电路9输入的信号(命令)为读出指令的情况下,从存储器11读出对应于该指令的读出数据。此外,定序器10对应于读出数据,使调制电路12的FET19进行开关动作。即,在调制电路12中,一旦FET19导通。环形线圈4就并联连接到电感18,,一旦FET19截止,就解除电感18与环形线圈4的并联连接。其结果,与该IC卡1一侧的环形天线2磁耦合的R/W50一侧的环形天线54的电感就会对应于读出数据发生变化。因此,环形天线54的端子电压就按照该电感的变化而相应地改变,利用解调电路53解调该变化部分,R/W50就可以接收读出数据。
如上所述,通过在IC卡1和R/W50之间进行通信,对于IC卡1,通过非接触式进行R/W50对数据的写入和读出。
但是,上述R/W50一侧的环形天线54采用如图8中所示的结构的天线装置80。该天线装置80具有:用于感应耦合电磁场的环形线圈81、与该环形线圈81的面对IC卡1的主表面相反侧面的主表面相对配置的磁性体薄片82。
环形线圈81由例如环氧树脂和云母等具有可弯曲性的绝缘膜形成或经蚀刻在基板83两面上形成的电解铜等的导电金属箔膜等而形成。该环形线圈81的制造方法不限于上述实例,例如还可以采用银浆等导体浆印刷形成作为环形线圈81的导体图形,或还可通过溅射金属靶在基板上形成作为环形线圈81的导体图形。
环形线圈91可做成使夹持其中心部分的相互面对的各卷线圈之间的间隔和线宽在某一方向上不同的非对称的形状。就是说,该环形线圈81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图8中的箭头Z所示的上下方向),该各卷线圈之间的间隔和线宽变窄的下边部分81a和该各卷线圈之间的间隔和线宽变宽的上边部分81b。
另一方面,为了在该主表面内容纳环形线圈81,将磁性体薄片82形成为比环形线圈81更大的矩形形状。该天线装置80具有在与环形线圈81的面对IC卡1的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粘贴有磁性体薄片82的结构。
此时,如图9中所示,用天线装置80的图8中箭头Z所示的一个方向的磁场分布,在环形线圈81的各卷线圈之间的间隔和线宽变宽的上边部分81b处增强。也就是说,该天线装置80的磁场分布不同于图3中所示的对称磁场分布、成为非对称的磁场分布。
本发明的天线装置80,将环形线圈81作成非对称形状,通过控制由该环形线圈81而引起的放射磁场的分布,能够使上述IC卡1和R/W50的可通信范围扩大的同时,还能够使可通信位置在一个方向上产生位移。在该天线装置80中,由于能够使环形线圈81的大小比IC卡1一侧的环形线圈4更小、所以使进一步小型化成为可能。
通过面对与环形线圈81的和IC卡1相对的表面相对侧面的表面配置磁性体薄片82,本发明的天线装置80仅能使环形线圈81的面对IC卡1的侧面的磁场分布增强。因此,通过增强磁场强度,该天线装置80就能够进一步扩宽IC卡1和R/W50的可通信范围。
在上述R/W50中使用的环形天线54也可以使用如图10中所示的结构的天线装置90。
如图10中所示的天线装置90具有:用于感应耦合电磁场的环形线圈91,在贯通该环形线圈91的中心部分的状态下重合的磁性体薄片92。
环形线圈91由例如环氧树脂和云母等有可弯曲性的绝缘膜或蚀刻在基板93两面上形成的电解铜等的导电金属箔膜等而形成。该环形线圈91的制造方法不限于上述实例,也可以采用例如银浆等导体浆印刷作为环形线圈91的导体图形形成,或还可以通过溅射金属靶在基板上形成作为环形线圈91的导体图形。
环形线圈91可作成夹持其中心部分,即相互面对的各卷线圈之间的间隔和线宽在同一方向不同的非对称形状。也就是说,该环形线圈91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图10中的箭头Z所示的上下方向),该各卷线圈之间的间隔和线宽变窄的下边部分91a和该各卷线圈之间的间隔和线宽变宽的上边部分91b。此外,在环形线圈91的中心部分,设置有用于贯通磁性体薄片92的贯通孔94。
另一方面,磁性体薄片92具有:沿环形线圈91的一个方向上比构成该环形线圈91的卷绕线圈的最外侧的宽度更宽的矩形形状的宽大部分92a,从该宽大部分92a的下端中央部分向下方延长的,比延长的环形线圈91的卷绕线圈的最内侧的宽度更窄的矩形形状的狭窄部分92b。就是说,在该磁性体薄片92中,为了在该平面内容纳环形线圈91的上边部分91b,宽大部分92a形成为比环形线圈91更大的矩形形状。另一方面,为了贯通环形线圈91的贯通孔94、具有充分的宽度,且在该平面内容纳环形线圈91的下边部分91a,所以狭窄部分92b就成为比该环形线圈91更小的矩形形状。
该天线装置90具有一种结构:在磁性体薄片92的狭窄部分92b从与面对IC卡1的表面的相反一侧的侧面向面对IC卡1的侧面、贯通环形线圈91的贯通孔94的状态,磁性体薄片92沿一个方向被粘贴到环形线圈91。因此,面对在环形线圈91的卷绕线的间隔变窄的下边部分91a中、狭窄部分92b的一个侧面与环形线圈91的面对IC卡1的表面相面对,在环形线圈91的卷绕线的间隔变宽的上边部分91b中、宽大部分92a的另一个侧面与和环形线圈91的面对IC卡1的主表面相反一侧的表面相面对,这样配置该磁性体薄片92。
在此情况下,如图11中所示,利用天线装置90形成的图10中箭头Z所示的一个方向的磁场分布就成为非对称的磁场分布,其在环形线圈91的卷绕圈间隔和线宽变宽的上边部分91b处增强。
因此,天线装置90,设环形线圈91为非对称形状、通过控制由环形线圈91引起的放射的磁场分布,在扩展上述IC卡1和R/W50的可通信范围的同时,在一个方向上能使可通信位置产生位移。由于该天线装置90,能使环形线圈91的大小比IC卡1一侧的环形线圈4更小、使进一步小型化成为可能。
在环形线圈91的卷绕线间隔变窄的下边部分91a中,通过磁性体薄片92的狭窄部分92b相对于环形线圈91的与IC卡1相面对的表面,在环形线圈91的卷线间隔变宽的上边部分91b,磁性体薄片92的宽大部分92a相对于与环形线圈91的面对IC卡1的表面相反一侧的表面来配置该天线装置90,在环形线圈91的面对IC卡1的表面中,仅能使环形线圈91的卷绕线间隔和线宽变宽的上边部分91b的磁场分布增强。此外,通过增强环形线圈91的卷绕线间隔和线宽变宽了的上边部分91b的磁场强度,天线装置90就能够使IC卡1和R/W50的可通信范围在1处变得更宽。
但是,由于设在磁性体薄片82、92的面内方向中的通信频率的实际相对磁导率μ’为20以上、设磁性体薄片82、92的饱和磁化Ms与厚度t之积Ms·t为6emu/cm2以上,上述天线装置80、90就能够扩宽IC卡1和R/W50的可通信范围。
具体地,在调查磁性体薄片82、92的通信频率下的实际相对磁导率μ’与通信范围的关系时,得到如图12中所示的测量结果。也就是说,为了扩宽这些天线装置80、90的可通信范围,优选磁性体薄片82、92的相对磁导率μ’为20以上,更优选通过磁性体薄片82、92的相对磁导率μ’为30以上,就能进一步扩宽IC卡1和R/W50的可通信范围。
在调查磁性体薄片82、92的饱和磁化Ms与厚度t的积Ms·t与通信距离的关系时,得到如图13中所示的测量结果。为了延伸这些天线装置80、90的通信距离,优选磁性体薄片82、92的饱和磁化Ms与厚度t之积Ms·t为6emu/cm2以上,更加优选为10emu/cm2以上。这种磁性体薄片82、92优选其矫顽力Hc为10Oe以下。
上述天线装置80、90特征在于,对应于所需通信范围,设定磁性体薄片82、92的相对磁导率μ’和磁性体薄片82、92的饱和磁化Ms与厚度t之积Ms·t,通过优化这些磁性体薄片82、92的相对磁导率μ’及饱和磁化Ms与厚度t之积Ms·t,就进一步扩宽IC卡1和R/W50的可通信范围。
通过提高通信性能,这些天线装置80、90就能够使环形线圈81、91的大小比IC卡1一侧的环形线圈4更小。就可使采用这种天线装置80、90的R/W等电子装置的整体厚度在1mm以下,使更加小型化及薄型化成为可能。
再有,上述天线装置80、90不限制于使环形线圈81、91的各卷绕线之间的间隔和线宽同时不同,例如也可以仅使环形线圈81、91的各卷绕线之间的间隔不同。此外,使环形线圈81、91为非对称形状的一个方向可设定为想扩宽放射磁场分布的任何方向。例如,在与上述Z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也可成为使环形线圈81、91的各卷线之间的间隔和线宽不同的非对称形状,在此Z方向和与Z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也成为使环形线圈81、91的各卷线之间的间隔和线宽不同的非对称形状。
如此,按照使环形线圈81、91成为非对称形状的方向,上述天线装置80、90就能够控制环形线圈81、91的放射磁场分布,并且能够任意地调整R/W50相对于IC卡1的读出和写入位置。
其次,对于上述图8中所示的天线装置80(以下,称为平面非对称型环形天线。)、图10中所示的另一天线装置90(以下,称为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和图2中所示的现有天线装置200(以下,称为平面对称型环形天线。),分别比较在图14中所示使用合成树脂形成的框体上配置的情况和在图15中所示的金属形成的框体上配置的情况的通信性能。
再有,即使在为了进行比较采用的现有的天线装置200中,也是在与面对IC卡表面相反一侧的表面配置有磁性体薄片的结构。
再有,图14和图15表示通过R/W一侧配置的各个环形天线80、90、200在IC卡中感应的电流强度与卡位置依赖关系的特性图,横轴的原点O表示R/W一侧的各个环形天线80、90、200的中心位置,正方向表示IC卡从原点O指向外侧的方向。另一方面,纵轴表示因电磁感应使R/W一侧的各个环形天线80、90、200的磁场在IC卡一侧的环形天线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强度,图中用虚线s表示的数值以上的区域是可通信区域。再有,在图14和图15中,细线A表示平面对称型环形天线200的特性,中粗线B表示平面非对称型环形天线80的特性,粗线C表示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的特性。
在将各个环形天线80、90、200用于合成树脂制造的框体的情况下,如图1 4中A所示,表明现有平面对称型环形天线200形成了2个可通信区域S1’、S2’,且每个可通信范围变得狭窄。与此相反,如图14中B所示,表明本发明的平面非对称型环形天线80就形成了2个可通信区域S1、S2,且可通信区域S1的范围变得非常宽广。此外,如图14中C所示,表明本发明的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仅在从其中央开始的一个场所形成可通信区域S,此可通信范围S与其他的相比是范围最广的。由此,仅在一个地方形成了可通信区域S,由于是通过利用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结构,形成了图11的磁场分布所示的单一放射磁场。再有,在图9中,描述了非对称相位方向的放射磁场。
另一方面,在将各个环形天线80、90、200用于金属制造的框体的情况下,如图15中所示,由于这种金属制造的框体的影响,与适用于合成树脂制造的框体相比,任何环形天线80、90、200的可通信范围都变窄,与现有平面对称型环形天线200相比,本发明的平面非对称型环形天线80和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的一方,感应电流的减小变小、表明因框体材质产生的影响减少。
如上所述,通过连续地加宽从原点O向外侧的可通信区域S1、S,平面非对称型环形天线80和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就能够提高其通信能力。特别地,在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中,由于能够在1个地方加大扩宽可通信区域S、使用很方便,而且与平面非对称型环形天线80相比、还能够减少阻抗、有利于降低消耗功率。
在这种平面非对称型环形天线80和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中,能够减少因构成框体的材料的性质带来的影响,与现有的平面对称型环形天线200相比,能够扩大可通信范围。
然后,就上述各个环形天线80、90、200而言,将在与面对IC卡的表面相反一侧的表面上未配置磁性体薄片的情况与配置有磁性体薄片的情况进行通信性能的比较。在图16和图17中示出了其结果。图16和图17表示由在R/W一侧配置的各个环形天线80、90、200在IC卡中感应的电流强度与卡位置的依赖关系的特性图,横轴的原点O表示R/W一侧的各个环形天线80、90、200的中心位置,正方向表示IC卡从原点O指向外侧的方向。另一方面,纵轴表示因电磁感应,R/W一侧的各个环形天线80、90、200的磁场在IC卡一侧的环形天线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强度。并且,图16示出了配置有磁性体薄片的情况的特性,图17示出了没有配置磁性体薄片的情况的特性。在图16和图17中,细线A表示平面对称型环形天线200的特性,中粗线B表示平面非对称型环形天线80的特性,粗线C表示立体非对称型90的特性。
如图16和图17中所示,各个环形天线80、90、200的任何一个中,与没有配置磁性体薄片的情况相比,配置有磁性体薄片的情况下增强了磁场强度,其结果表明能够增强感应电流强度。由此,在与环形天线的面对IC卡的主表面上相反一侧的主表面上配置磁性体薄片,由于磁场强度的增加,从而可提高IC卡一侧的环形天线的感应电流,在实现R/W的可通信范围的扩大和降低消耗功率上非常有效。
其次,举例说明将上述RFID系统适用于如图18中所示的通信终端装置70的实例。该通信终端装置70采用上述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来作为R/W50使用的环形天线54。
该通信终端装置70是称作PDA(个人数字助理)的用户可手持的小型电子装置,具有在一个模块内集成了例如信息通信功能、存储功能和照相机功能等的结构。
通信终端装置70具有本体部71和显示屏部72,通过铰链机械部73、相对于本体部71可开关地安装有显示屏部72。在本体部71中,设置有由用于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按钮等构成的输入部74,在该输入部74的下方,配置有上述R/W50的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
在本体部7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各部分的微型计算机(CPU)。另一方面,在显示屏部72中,设置有由液晶显示屏构成的显示部75,在CPU的控制下,输入显示部74的操作状态,R/W50从IC卡1读出的数据等。在铰链机械部73中,装载有CCD照相机76、操作输入部74,就能够将通过该CCD照相机76摄影的图像在显示部75中进行显示。
如图19中所示,为了确保实现小型、重量轻薄型化情况下的刚性,通信终端装置70,使用由镁(Mg)合金等金属形成的框体77构成本体部71。在该金属制造的框体77之内,配置有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配置该天线90,以便在框体77内部形成的天线容纳凹部77a中容纳该天线90。将作为保护材料的聚碳酸酯等树脂构件78覆盖在天线容纳凹部77a中容纳的天线90,防止其脱落。再有,框体77不限于这种的金属制造的物质,还可以利用例如高刚性的合成树脂等非金属材料来形成。
这里,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配置环形线圈91,使得上述某一方向为IC卡1的扫描方向。从与该通信终端装置70的输入部74相反一侧、即环形天线90的环形线圈91的卷绕线间隔和线宽变窄的下边部分91a扫描IC卡1。
此情况下,如图20中所示,由于由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产生的磁场分布在环形线圈91的卷线间隔和线宽变宽的上边部分91b变强,通过使环形线圈91的卷绕线间隔和线宽变宽的上边部分91b的磁场分布增强,从而使在一个地方使IC卡和R/W50的可通信范围S变大扩宽成为可能。
因此,在该通信终端装置70中,就能够扩大IC卡和R/W50的可通信范围,即使从与输入部74相反一侧扫描IC卡1的情况下,由于不限制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的设置位置,因此对于IC卡1就能够适当地进行数据的写入和读出。
即使在构成本体部71的框体77由金属形成的情况下,由于通信终端装置70配置有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就能够抑制IC卡和R/W50的可通信范围IC卡和R/W50的可通信范围变窄。
而且,由于通信终端装置70可以使R/W50一侧的环形天线90比IC卡1一侧的环形天线2更小,就能够使该装置更加小型化,降低消耗功率。
然后,对装载在上述通信终端装置70的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例进行说明。
根据如图21中所示的流程图所示顺序制造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
在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的制造中,首先制造磁性体薄片92。当制造磁性体薄片92时,首先,在步骤S1中,制造在由橡胶类树脂形成的粘合剂中混合了磁性粉、溶剂和添加物的磁性涂料。在此,采用含有96重量%的Fe、3重量%的Cr、0.3重量%的Co以及其它磁性材料的Fe类磁性材料来作为磁性粉。
此后,在步骤S2中,过滤该磁性涂料,制成从粘合剂中除去规定粒径以上的磁性粉的磁性涂料。
然后,在步骤S3中,采用图22中所示的挤压成形机器,一边从一对辊97a、97b之间挤压出在贮液部95中贮存的磁性涂料96,一边按规定厚度制作长条状的磁性体薄片92。
然后,在步骤S4中,干燥长条状的磁性体薄片92,从该磁性体薄片92中除去粘合剂。
然后,在步骤S5中,采用图23中所示的涂覆装置,一边将带状磁性体薄片92插入一对辊98a、98b之间,一边在磁性体薄片92a的一侧表面上涂覆粘接剂99。
然后,在步骤S6中,按照规定形状对带状磁性体薄片92进行模拉拔施压。
如上所述,制造了图24A和图24B中所示的磁性体薄片92。
然后,如图25中所示,准备上述环形线圈91。如上所述,蚀刻在聚酰亚胺和云母等具有可弯曲性的绝缘膜或基板93的两个表面上形成的电解铜等导体金属箔膜等,以便形成该环形线圈91。该环形线圈91的制造方法不限于上述实例,也可以采用例如银浆等导体浆,印刷作为环形线圈91的导体图形、或也可以通过溅射金属靶在基板上形成作为环形线圈91的导体图形来形成。在环形线圈91的中心部分,形成用于贯通磁性体薄片92的贯通孔94。
然后,如图26中所示,在环形线圈91的贯通孔94中,贯通磁性体薄片92的狭窄部分92b、沿一个方向粘贴环形线圈91和磁性体薄片92。此时,磁性体薄片92将涂覆有粘接剂99的表面面对环形线圈91的与IC卡1相对的表面。在环形线圈91的卷绕线间隔变窄的下边部分91a中,将狭窄部分92b粘贴到环形线圈91的与IC卡1面对的主表面。由此,在环形线圈91的卷绕线间隔变宽的上边部分91b中,可将宽广部分92a粘贴到上述通信终端装置70的天线容纳凹部77a。
经过上述这样的工艺,就能够制造出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由此,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具有,通过使磁性体薄片92以贯通环形天线91的贯通孔94的状态进行重叠,通过粘接剂99粘贴而容易制造的结构。
如图27中所示,磁性体薄片92优选具有比较柔软的柔性材料。此情况下,利用磁性体薄片92的变形,就能够抑制环形线圈91的下边部分91a和上边部分91b的变形,并能够使该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的整体厚度T1变薄。与此相反,如图28中所示,当磁性体薄片92坚硬的情况下,环形线圈91的下边部分91a和上边部分91b的变形就增大,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的整体厚度T2就会变厚。
但是,如上所述,为与内置采用平面非对称型环形天线80或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等的天线部分,如上所述包括环形天线,通过感应耦合构成的非接触型的IC卡之间进行信息接收而构成的电子装置中、例如在上述这样的通信终端装置中,构成内置天线部分的装置本体的框体由镁合金、铝、不锈钢、铁等金属形成时,当将IC卡接近该金属制造的框体时,IC卡不能正常操作。也就是说,当在通信终端装置一侧和IC卡一侧分别采用作为利用了空心型线圈的环形天线的环形天线的情况下,通信终端装置的框体为金属制造时,由于,减少了在IC卡中设置的环形天线的电感,共振频率上升,就担心在通信终端装置和IC卡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通信。阻碍该通信功能的电感的减少,原因是从IC卡的环形天线发出的电波在金属制造的框体中会产生涡流。特别地,在内置有上述这样的读写器的便携式小型通信终端装置的这种电子装置中,由于不能增大构成装置本体的框体,就不能增大构成安装在此框体中的天线部分的环形天线,其结果,为了在便携式小型通信终端装置和IC卡之间进行信息发送接收,必然有必要使IC卡紧密接触或接近金属制造的框体,受金属制造的框体的影响就会变得显著,由于电感显著地减少,在通信终端装置和IC卡之间就不能进行通信。
因此,本发明构成按小型、可便携式的尺寸形成的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装置,例如既实现通信终端装置的薄型化和小型化,又确保构成装置本体的框体的强度、能在与具备通信功能的IC卡之间确实进行通信的电子装置。
以下,举例说明将本发明适用于作为按小型、可便携式的尺寸形成的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例子。
本发明能适用于上述图18中所示那样的通信终端装置70,更具体地,适用于如图29中所示的结构的具有通信功能的通信终端装置121。如图29所示,该通信终端装置121包括由构成以矩形形状形成的装置本体的金属制造的框体122。采用镁合金的成型体、良好导电性的非磁性铝板、黄铜板、或非磁性不锈钢板、铁板等金属板来形成框体122。在框体122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显示部123。显示部123由液晶显示屏构成,并设置在位于框体122的一个侧面的位置处。该显示部123由液晶显示屏构成,显示通过该通信终端装置121处理的信息和处理的内容等。
在框体122的一个侧面的中央部分设置有输入部125,该输入部125由用于进行各种操作的多个操作按钮124等构成。
在框体122的与设置有显示部123的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处,设置有装载与该通信终端装置121之间进行信息通信的IC卡110的卡承载部126,在框体122的设置有显示部123和输入部125的一侧表面上设置卡承载部126。在框体122的与卡承载部126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如上述图8中所示那样结构的平面非对称型环形天线80或如图9中所示那样结构的按图10使用所示的所构成的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图29中所示的通信终端装置121采用图10中所示的环形天线90作为通信用天线部。参照上述各个环形天线80、90的说明,省略对通信用天线部的具体结构的更加详细的说明。
并且,在框体122内部设置有相对于IC卡110进行数据的写入和读出的读写器(R/W)、控制构成该通信终端装置121的各部分的控制部。控制部例如根据从输入部125输入的操作指令信号等,在显示部123中显示通过R/W从IC卡110读出的数据等。
这里,更加具体地说明在与通信终端装置121之间进行信息发送接收的IC卡110。按与JIS规格标准的识别卡相同的尺寸,形成在这里使用的IC卡110。如图29和图30中所示,以长方形形状形成IC卡110,其长边方向的长度L1为86mm,短边方向的宽度W1为54mm,厚度D1为0.76mm。在以构成IC卡110的合成树脂为主构成材料而构成的卡本体111之中,内置存储器、IC112和其它电子元件,存储器记录与通信终端装置121之间发送接收的信息IC112具有控制通信的控制电路。
在卡本体111中,设置有与构成通信终端装置121一侧的通信用天线部的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之间进行通信的天线部115。在矩形形状的卡本体111的外侧周围、即沿卡本体111的相对的一方和另一方长边111a、111b以及相面对的一方和另一方的短边111c、111d以矩形形状卷绕导电的线圈,来形成IC卡110的天线部115、作为环形天线。就是说,形成在IC卡110中设置的天线部115,作为具有沿卡本体111的各长边111a、111b的长边部分115a、115b和沿各短边111c、111d的短边部分115c、115d的矩形形状。
再有,在以长方形形状形成的IC卡110中,构成为使沿卡本体111的任一个长边111a、111b的任一个长边部分115a、115b接近通信用天线部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短边部分115c、115d不必沿另一个的短边111c、111d,只要向这些边倾斜就可以。
在IC卡110中设置的天线部115使构成各长边部分115a、115b的卷线间隔和线宽可以为非对称型。也就是说,通过增大一个长边部分111a的卷线的宽度和间隔,通过控制利用天线部115形成的放射磁场分布,也可以进一步扩大与通信终端装置121的可通信范围。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121,具有以如上所述大小的长方形形状形成的卡本体111,当沿该卡本体11的外侧周围设置天线部115的IC卡110面对接近在框体122的表面上设置的卡承载部126时,仅在天线部115的任一个长边部分115a、115b一侧重合的位置处配置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
再有,在框体122的表面上构成的卡承载部126中,设置表示在框体122内配置的立体非对称型环形天线90的位置,并且,显示IC卡110的接近位置的指标部127。指标部127在框体122的表面上通过印刷形成,或者在框体122的一部分上经实施刻印来设置。指标部127不限于标记和图形,还可以是通过表示作为接近IC卡110的任一个长边111a、111b的位置处的文字等来构成。
这里,更加具体地说明在通信终端装置121的框体122内设置的环形天线90的位置,当该环形天线90接近IC卡110的任一个长边111a、111b以对应于指标部127时,如图30中所示,从离开框体122的一个端部122a突出的位置处设置IC卡110一侧的天线部115的任一个长边部分115a、115b。此时,IC卡110一侧的天线部115的任何的另一个长边部分115a、115b就面对环形天线90。
就是说,如图30中所示,在离开框体122的一个端部122a的比IC卡110的短边11 1c、111d的宽度W1更小的区域内配置通信终端装置121一侧的环形天线90。
在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121中,IC卡110通过使任一个长边111a、111b接近靠近指标部127,进而靠近卡承载部126上部时,呈现出IC卡110一侧的天线部115的任一个长边部分115a、115b就面对环形天线90,另一个长边部分115a、115b向金属制造的框体122的外部突出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121中,当使IC卡110接近框体122时,在IC卡110一侧的天线部115中,就能获得不面对金属制造的框体122的长边部分115a、115b。其结果,进行向在与IC卡110之间不受到金属制造的框体122的影响的IC卡110中进行写入、或者从上述IC卡110读出的信息的发送接收通信。
也就是说,由于能在不面对环形天线90和IC卡110的金属制造的框体122的长边部分115a、115b之间,实现通信终端装置121和IC卡110之间的通信,就能够防止因金属制造的框体122而引起的电感的减少,能够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121中,为了与IC卡110之间更进一步确实进行通信,希望将设置有金属制造的框体122的环形天线90的部分的宽度W2作得比IC卡11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L1更小。利用如此结构的框体122,当使IC卡110接近卡承载部126、将天线部115的任一长边部分115a、115b与环形天线90重叠并相对时,由于能将天线部115的短边部分115c、115d面向框体122一侧的方向上突出来配置的,因此就能够进一步确实防止因金属制造的框体122引起的电感的减少。
在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121中,在卡承载部126一侧设置位置确定部130,使得IC卡110将天线部115的任一长边部分115a、115b与环形天线90重叠,将任另一长边部分115a、115b处于与金属制造的框体122不重叠的位置,从而使其接近卡承载部126的上部。如图31中所示,位置确定部130由作为卡承载部126的IC卡110的与环形天线90相重合的一侧的任一长边111a、111b一侧突出出来的台阶部构成。
通过设置规定IC卡110对于这种通信终端装置121的接近位置的位置确定部130,就能正确决定IC卡110一侧的天线部115与环形天线90的位置关系,由于能够确实地获得天线部115的与金属制造的框体122不重叠的部分,因此就能进一步确实防止因金属制造的框体122引起的电感的减少。
并且,如图32中所示,在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121中,还可以在金属制造的框体122的一边角部分设置与IC卡110之间进行通信的环形天线90。在此情况下,如图32中所示,配置IC卡110,以便覆盖配置了环形天线90的金属制造的框体122的边角部分。设这种金属制造的框体122为矩形形状、并通过在矩形形状的框体122的边角部分配设环形天线90可将IC卡110配置在卡承载部126中,以便将天线部115的任一长边部分115a、115b与环形天线90重叠,在另一长边部分115a、115b与金属制造的框体122不重叠,与上述通信终端装置121相同,抑制了因金属制造的框体122引起的电感的减少,使确实通信成为可能。
并且,在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装置121中使用的IC卡110并不只限于上述那样的矩形形状,也可以是如图33中所示的圆形。该IC卡110也可以包括沿圆盘状的卡本体141的外周边缘卷绕导线的圆环形的天线部145。即使在此情况下,当使圆形的IC卡110接近金属制造的框体122时,在只与圆环形的天线部145的一部分重叠使其他部分处于金属制造的框体122的外方以外的位置处设置配置在通信终端装置121中的环形天线90。在该通信终端装置121中,设置表示在金属制造的框体122内配置的环形天线90的位置、表示接近IC卡110的四周边缘的位置的指标部127。
再有,本发明并不限于参照附图说明的上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置换或类似改变的工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由于在利用金属制造框体的同时,限制了此金属制的框体的影响,从而能与IC卡110之间进行通信,可确实地接受发送在IC卡写入或从上述IC卡读取的信息。

Claims (17)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电子元件的框体,以及
在上述框体中配置的、和内置天线部分的IC卡进行通信的通信用天线部分;
当上述IC卡接近上述框体时,内置于上述IC卡的天线部分的一部分面对上述通信用天线部分的一部分,并且在避免内置于上述IC卡的天线部分的其它部分面对上述框体的位置处配置上述通信用天线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框体是金属制造的。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框体的端部配置上述通信用天线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端部的面对上述IC卡的区域中,设置有决定上述IC卡的面对上述框体的位置的位置决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IC卡的天线部分是环形天线。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IC卡是正方形,沿该IC卡的四周配置上述环形天线,该环形天线的一边与上述通信用天线部分重叠,在与上述一边相对的另一边,不与上述框体重叠的位置处配置上述通信用天线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IC卡是长方形,上述框体至少配置上述天线部分,同时与上述IC卡的一部分相对的区域的宽度比上述IC卡的长边方向的长度还要短。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上述框体的一个端部开始的比上述IC卡的上述短边的宽度小的区域内配置上述通信用天线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通信用天线部分具有用于进行感应耦合的环形线圈。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线圈比感应耦合的上述IC卡天线部分更小。
11、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线圈具有磁性体。
12、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与上述环形线圈的面对上述IC卡的主表面相反侧面的主表面,配置上述磁性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磁性体设定为该磁性体的相对磁导率比为μ′、它的饱和磁化Ms与厚度之积为Ms·t。
14、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线圈以平面形状卷绕导线的同时,作成使夹持其中心部分的,且彼此面对的各个卷线之间的间隔不同的非对称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IC卡被扫描的方向上,上述环形线圈使上述各个卷线之间的间隔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贯通上述环形线圈的中心部分并在上述环形线圈的各个卷线之间的间隔变窄的一侧中,将其一侧主表面面对与上述环形线圈的和上述IC卡面对的主表面相反的一侧的主表面配置上述磁性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磁性体在上述环形线圈的各个卷线之间的间隔的变窄一侧处比上述环形线圈更小、在上述环形线圈的各个卷线之间的间隔的变宽一侧处比上述环形线圈更大。
CNB038016338A 2002-09-27 2003-09-05 具有通信能力的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830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84177 2002-09-27
JP284177/2002 2002-09-27
JP25288/2003 2003-01-31
JP2003025288A JP4232474B2 (ja) 2002-09-27 2003-01-31 通信機能付き電子機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79032A Division CN101256638B (zh) 2002-09-27 2003-09-05 具有通信能力的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6415A true CN1596415A (zh) 2005-03-16
CN100388304C CN100388304C (zh) 2008-05-14

Family

ID=3204464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163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8304C (zh) 2002-09-27 2003-09-05 具有通信能力的电子装置
CN20081008790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6638B (zh) 2002-09-27 2003-09-05 具有通信能力的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790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6638B (zh) 2002-09-27 2003-09-05 具有通信能力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050007B2 (zh)
EP (1) EP1445730B1 (zh)
JP (1) JP4232474B2 (zh)
CN (2) CN100388304C (zh)
DE (1) DE60317158T2 (zh)
WO (1) WO2004029870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6985A (zh) * 2008-03-06 2008-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终端设备近场通信天线的安装方法及天线保护装置
CN102687338A (zh) * 2009-12-24 2012-09-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及便携终端
CN103518289A (zh) * 2011-09-09 2014-01-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CN104657697A (zh) * 2010-08-12 2015-05-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通信终端装置
CN105514616A (zh) * 2006-08-08 2016-04-20 泰科消防及安全有限公司 薄膜eas和rfid天线
CN108074486A (zh) * 2016-11-16 2018-05-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传感器的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140950A (zh) * 2015-08-20 2018-06-08 阿莫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单元及包括其的无线电力传送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29417B9 (fr) * 2002-11-21 2006-10-25 Optosys SA Lecteur et transpondeur en boîtiers
JP4539038B2 (ja) * 2003-06-30 2010-09-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
JP3982476B2 (ja) * 2003-10-01 2007-09-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US7508305B2 (en) * 2003-12-26 2009-03-2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acking material, tag, certificate, paper money, and securities
JP4232026B2 (ja) * 2004-02-27 2009-03-04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複合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移動体
US7362285B2 (en) * 2004-06-21 2008-04-22 Lutron Electronics Co., Ltd. Compact radio frequency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ntenna and control device employing same
JP4597629B2 (ja) * 2004-10-08 2010-12-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保持体のアクセス装置及びこのアクセス装置を組み込んだ電子機器
DE202004016751U1 (de) * 2004-10-28 2005-01-27 Pro-Micron Gmbh & Co. Kg Modular Systems Transpondersystem
JP4649183B2 (ja) * 2004-11-30 2011-03-09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端末
JP2006295672A (ja) * 2005-04-13 2006-10-26 Nec Engineering Ltd 非接触通信用ケーブル及び非接触データ通信装置
JP4189683B2 (ja) * 2005-05-31 2008-12-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ンテナコイル、通信基板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ド型無線機
JP2006339757A (ja) * 2005-05-31 2006-12-14 Denso Corp アンテナコイル、通信基板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ド型無線機
JP4556994B2 (ja) * 2007-12-07 2010-10-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遠隔操作装置
JP4304231B1 (ja) * 2008-02-06 2009-07-29 株式会社大洋 非接触icカード用通信制御体および非接触icカードホルダ
US8599072B2 (en) * 2008-06-10 2013-12-03 Apple Inc. Antennas
JP5100576B2 (ja) * 2008-08-29 2012-12-19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装置及びアンテナ
CN102405556B (zh) * 2009-04-21 2013-04-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及其谐振频率设定方法
EP2482381A4 (en) * 2009-09-25 2013-11-1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ANTENNA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JP5299518B2 (ja) * 2009-11-04 2013-09-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10020556B2 (en) * 2009-11-19 2018-07-10 Nokia Technologies Oy Deformable apparatus
CN104966891A (zh) 2009-12-24 2015-10-0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及便携终端
JP5525035B2 (ja) 2010-03-12 2014-06-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システム、電子回路デバイス、および無線通信デバイス
JP5135450B2 (ja) * 2010-03-31 2013-02-06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通信装置
US8638268B2 (en) * 2010-09-30 2014-01-28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il antenna and antenna structure
CN105226382B (zh) * 2010-10-12 2019-06-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及终端装置
FR2966267A1 (fr) 2010-10-19 2012-04-20 Inside Contactless Appareil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en champ proche par couplage inductif
KR101374302B1 (ko) * 2011-02-15 2014-03-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라타 세이사쿠쇼 안테나 장치 및 통신단말장치
US9155172B2 (en) 2011-05-13 2015-10-06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Load control device having an electrically isolated antenna
JP2013042376A (ja) * 2011-08-16 2013-02-28 Tyco Electronics Japan Kk 携帯機器内蔵アンテナ構造
WO2013069465A1 (ja) 2011-11-09 2013-05-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3115648A (ja) * 2011-11-29 2013-06-10 Dexerials Corp アンテナ装置、通信装置
JP5284449B2 (ja) 2011-11-29 2013-09-11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CN104584323B (zh) * 2012-08-23 2019-06-21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229853B (zh) * 2013-05-13 2018-02-16 阿莫技术有限公司 Nfc天线模块及由其组成的携带终端
US20150097735A1 (en) * 2013-10-04 2015-04-0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Antenn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FR3014577B1 (fr) * 2013-12-09 2017-05-26 Oberthur Technologies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contre une utilisation non autorisee d'un systeme electronique comprenant une antenne
WO2016037151A1 (en) * 2014-09-04 2016-03-10 Vorbeck Materials Corp. Printe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ntennas
JP2016158208A (ja) * 2015-02-26 2016-09-01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249141B2 (ja) 2015-08-03 2017-12-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DE102016004448A1 (de) * 2016-04-12 2017-10-12 Giesecke+Devrient Mobile Security Gmbh Lageinformation einer Spule
JP2017208790A (ja) * 2016-05-23 2017-11-24 Tdk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携帯無線機器
KR101872399B1 (ko) * 2017-12-29 2018-06-28 에이큐 주식회사 인서트 구조를 갖는 콤보 안테나
WO2018055999A1 (ja) * 2016-09-23 2018-03-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
KR101897511B1 (ko) * 2018-05-23 2018-09-12 에이큐 주식회사 인서트 구조를 갖는 콤보 안테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745A (ja) 1994-06-24 1996-01-19 Seiko Instr Inc Icカードシステム
JPH09284038A (ja) * 1996-04-17 1997-10-31 Nhk Spring Co Ltd 非接触データキャリアのアンテナ装置
JP3673033B2 (ja) * 1996-09-30 2005-07-20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
JPH10157353A (ja) * 1996-11-27 1998-06-16 Toshiba Corp 無線カー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261055A (ja) * 1997-03-21 1998-09-29 Toshiba Corp 無線式携帯端末装置
JPH11203422A (ja) 1998-01-16 1999-07-30 Shinko Electric Co Ltd Icカード読取装置
TW513673B (en) * 1998-07-31 2002-12-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 portable device with a dual operatio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 terminal apparatus, and a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JP2000068891A (ja) * 1998-08-24 2000-03-03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JP3180086B2 (ja) * 1998-08-31 2001-06-25 株式会社シーメディア 携帯通信装置、情報伝達システム及び方法、携帯通信装置で利用可能な非接触icメディア
JP2000162314A (ja) * 1998-11-26 2000-06-1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移動体検出装置
JP2001028510A (ja) * 1999-07-13 2001-01-30 Yoshikawa Rf System Kk データキャリア用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ータキャリア
JP2001056847A (ja) 1999-08-20 2001-02-27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Id用タグ
JP2001167211A (ja) 1999-12-07 2001-06-22 Hitachi Ltd Icカード用端末
JP4362912B2 (ja) 1999-12-08 2009-11-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Icカード
JP4339477B2 (ja) * 2000-01-24 2009-10-0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カード接続用アダプタ
JP4556081B2 (ja) * 2000-10-13 2010-10-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ード処理装置、およびカード取引端末装置
US7167604B2 (en) * 2002-08-07 2007-01-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ortable document scan accessory for use with a wireless handheld communications device
JP4273734B2 (ja) * 2002-09-25 2009-06-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JP3975918B2 (ja) * 2002-09-27 2007-09-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US7181649B2 (en) * 2003-05-09 2007-02-20 Stmicroelectronics, Inc.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smart card having enhanced testing features and related system,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s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4616A (zh) * 2006-08-08 2016-04-20 泰科消防及安全有限公司 薄膜eas和rfid天线
CN105514616B (zh) * 2006-08-08 2021-04-13 泰科消防及安全有限公司 薄膜eas和rfid天线
CN101246985A (zh) * 2008-03-06 2008-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终端设备近场通信天线的安装方法及天线保护装置
CN102687338A (zh) * 2009-12-24 2012-09-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及便携终端
US8718727B2 (en) 2009-12-24 2014-05-0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enna having structure for multi-angled recep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antenna
CN102687338B (zh) * 2009-12-24 2015-05-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及便携终端
CN104657697B (zh) * 2010-08-12 2017-10-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通信终端装置
CN104657697A (zh) * 2010-08-12 2015-05-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通信终端装置
CN103518289B (zh) * 2011-09-09 2016-01-2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US9627764B2 (en) 2011-09-09 2017-04-18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CN103518289A (zh) * 2011-09-09 2014-01-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装置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CN108140950A (zh) * 2015-08-20 2018-06-08 阿莫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单元及包括其的无线电力传送模块
US10658740B2 (en) 2015-08-20 2020-05-19 Amotech Co., Ltd. Antenna unit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module including same
CN108074486A (zh) * 2016-11-16 2018-05-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传感器的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88304C (zh) 2008-05-14
CN101256638B (zh) 2010-09-08
US7050007B2 (en) 2006-05-23
JP2004164547A (ja) 2004-06-10
EP1445730B1 (en) 2007-10-31
JP4232474B2 (ja) 2009-03-04
DE60317158T2 (de) 2008-08-07
EP1445730A1 (en) 2004-08-11
US20050040997A1 (en) 2005-02-24
EP1445730A4 (en) 2006-08-23
DE60317158D1 (de) 2007-12-13
WO2004029870A1 (ja) 2004-04-08
CN101256638A (zh) 2008-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96415A (zh) 具有通信能力的电子装置
CN1610923A (zh) 天线装置以及使用天线装置的通信装置
US11616395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hargeable communication module
CN1083180C (zh) 短距离通信天线以及制造和使用短距离通信天线的方法
CN1291556C (zh) 中继设备和通信系统
US20170310148A1 (en) Mobile terminal
CN1596414A (zh) 天线装置和使用这种天线装置的通信装置
CN1839515A (zh) 具有非接触读取器和/或写入器的信息处理装置以及磁耦合用的环形天线
EP3322028A1 (en) Wireless antenna for wireless charging and nfc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terminal to which same is applied
US20140306656A1 (en) Non-contact charging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provided with same
CN1842938A (zh) 磁芯构件、天线模块和配备该天线模块的便携信息终端
CN1846330A (zh) 磁芯部件、天线模块、以及具有其的便携式通信终端
CN101046854A (zh) 射频识别标签及其制造方法
CN1893183A (zh) 天线及安装有天线的射频识别标签
CN1118147C (zh) 天线装置和卡式存储媒体
US20150326055A1 (en) Mobile terminal
EP2693562B1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14526873A (ja) コイル技術
JP2011066759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通信装置
CN1188836C (zh) 记录或重放设备
CN106910986B (zh) 一种多谐振超宽带nfc天线系统
CN1842808A (zh) 集成电路卡及其制造方法
KR102136780B1 (ko) Rfid 태그 라벨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206712013U (zh) Nfc天线
WO2015170612A1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14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