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1214A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1214A
CN1591214A CNA2004100644594A CN200410064459A CN1591214A CN 1591214 A CN1591214 A CN 1591214A CN A2004100644594 A CNA2004100644594 A CN A2004100644594A CN 200410064459 A CN200410064459 A CN 200410064459A CN 1591214 A CN1591214 A CN 1591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oncentration
rotatable phase
processing system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644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4448C (zh
Inventor
富田教夫
山本昌延
高京介
原田吉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91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1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44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444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5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38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 G03G2215/0141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carried by a transport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58Colour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64Uniformity control of the toner density at separate colour transf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可以使色偏少的优质图像的形成稳定进行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在转印带(7)上转印形成于作为基准的感光鼓(3)的基准块图像,在上述基准块图像上叠加转印形成于校正的感光鼓(3)的校正块图像。使用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上述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基于检测出的浓度平均值求得控制校正的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基于该校正值进行旋转相位控制。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更为详细的说,涉及一种自动调整图像载体的旋转不均的相位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旋转鼓的旋转不均的相位是当把形成于图像载体和转印载体上的色彩成分图像叠加形成多色图像时产生多色图像的色偏的原因,以及涉及用于自动校正上述多色图像的色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数字彩色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把输入的图像数据分解为各个色彩成分实施图像处理,其后,把每种色彩成分的图像叠加形成多色图像。但是,当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各个色彩成分的图像没有被正确叠加时,形成的多色图像会产生色偏。因此导致画质的降低。
此外,以往为了提高多色图像的形成速度而对每种色彩成分设置图像形成部的串联式图像形成装置已被公知。该串联式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各图像形成部形成各个色彩成分的图像,通过把上述各个色彩成分的图像顺次叠加而形成多色图像。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图像形成部的图像载体(感光鼓)的旋转动作分别不同,因此在各个色彩成分的图像的转印位置容易产生偏差。
上述串联式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分别对应各个色彩而不同的写入装置在分别对应各个色彩而不同的图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影,基于该静电潜影进行显影,从而形成叠加于记录介质上的各个色彩成分的图像。因此,由于各自的图像载体的旋转轴(芯)偏移、图像载体的表面速度不固定,即产生旋转不均时,容易发生由旋转不均引起的色偏。因此,在上述串联式图像形成装置中多色图像的色偏成为一个大问题。
因此,图像形成装置通过进行同步各个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的调整,消除各个图像载体的旋转不均,从而形成少色偏的良好的多色图像。通过在各个图像形成站(ステ一シヨン)形成色偏校正用的图像并输出、目测检验输出的图像形成物,进行同步上述旋转相位的调整。基于目测检验求得用于同步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的校正值,以便使色偏最少,通过把求得的校正值输入操作部进行调整。此外,在制造图像形成装置后的调整时、或进行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制造以及零件更换等的维护后、图像形成操作长时间处于停止状态时的形成多色图像之前进行该调整。
此外,为了防止上述多色图像的色偏,在形成图案图像之后检测出其浓度,进行图像载体的旋转的控制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进行记录开始信号的时序的控制的图像形成装置已被公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专利文献1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多个图像载体上以相等的时间间隔设置多个规定的线条,形成图像图案,使用光学传感器单元检测图像图案的色粉浓度,基于检测结果分别检测多个图形载体上产生的旋转不均。基于检测出的旋转不均,通过控制各自图形载体的旋转,以使多个图像载体上分别产生的旋转不均的相位相等,防止色偏的发生。
此外,专利文献2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预先使各感光鼓中的驱动不均的相位偏移,通过偏移相位,即使将各图像形成站相对应的转印位置间的距离缩短得小于感光鼓的周长,通过使各感光鼓间的驱动不均对于通过转印的位置的转印材料相同,防止由驱动不均的影响引起的色偏。
此外,专利文献3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测定形成于作为基准的色彩成分的图像形成部的感光鼓上的、被转印到转印传送带上的图案图像,与由要调整的色彩成分的图像形成部形成的、被转印的图案图像的重叠部分的图像浓度,通过推迟或提前要调整的色彩成分的激光扫描器的记录开始信号来校正色偏,从而使该测定值进入图案图像恰好重合的理想状态的浓度值的允许范围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21749号公报(2000年8月1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37424号公报(2000年5月16日公开);美国专利No.6,360,070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81744号公报(2000年3月21日公开)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每个成像单元求得各自的图像载体的旋转不均,从设置于每个色彩的基准图案和得到的旋转不均的信息控制各自的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因此,旋转不均的相位得自于每个图像载体,有需要进行计算等的装置的问题。
此外,当求由于求每个成像单元的各图像载体单独的旋转不均而形成的图案图像的浓度差的时候,由于旋转不均产生的图案图像的密度非常小,检测浓度差很困难。并且,由于在每个成像单元必须形成图案图像,存在必须在与各色彩(C,M,Y,K)相对应的四个位置形成图案图像的问题。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预先使各感光鼓中的驱动不均的相位偏移大约60度,不是通过在每个色彩成分处形成图案等检测其浓度来检测感光鼓的驱动不均。因此,有难于高精度的控制旋转相位的问题。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对于形成于基准的图像载体的基准图像,一边改变形成于作为校正对象的其他的图像载体的图案的形成时序一边重叠形成图案,不考虑相位偏差。因此,当各图像载体的旋转操作产生相位偏差的时候,有不能很好的进行色偏调整以及调整时产生误差且调整时间变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在形成于作为基准的图像载体上的图案和形成与其他图像载体上的图案重叠的状态下测定图案浓度、基于该测定结果控制感光鼓的旋转相位,从而可以使少色偏的优质图像的形成稳定进行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基于图像数据形成互不相同各色彩成分的图像的多个图像载体;通过向副扫描方向移动使形成于上述各图像载体的互不相同色彩成分的图像顺次被叠加的转印载体;使上述互不相同色彩成分的图像叠加而成的图像作为组图像,对于上述互不相同的色彩成分的图像分别在不同的位置叠加形成的多个组图像,检测每个组图像的各浓度平均值的浓度检测装置;基于上述浓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各浓度平均值求得用于使各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相同的校正值的校正值计算装置;基于上述校正值控制各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的旋转相位控制装置。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基于图像数据在多个图像载体上形成互不相同各色彩成分图像的图像形成工序;在向副扫描方向移动的转印载体上使形成于上述各图像载体的互不相同的色彩成分的图像顺次叠加的图像叠加工序;使上述互不相同的色彩成分的图像叠加而成的图像作为组图像,对于上述互不相同的色彩成分的图像分别在不同的位置叠加形成的多个组图像,用浓度检测装置检测每个组图像的各浓度平均值的浓度检测工序;基于上述浓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各浓度平均值求得用于使各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相同的校正值的校正计算工序;基于在上述校正计算工序中求得的校正值控制各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的旋转相位控制工序。
根据上述构成,检测由互不相同的色彩成分叠加而成的组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基于该各浓度平均值求得用于使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相同的校正值。通过基于该校正值控制各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使各图像载体旋转不均的相位同步成为可能,可以使少色偏的优质的图像的形成稳定进行。
此外,由于图像形成装置自身判断求得校正值的计算,与人目视判断输出的图像形成物时相比较可以求得偏差少的校正值,同时由于可以减少操作工序,因此可以马上求得正确的校正值。
本发明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下述说明应该十分明了。此外,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说明变得明了。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的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的各构成部分简要结构的框图。
图3为表示本实施的其他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剖面图。
图4为表示形成于本实施的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带上的色粉图像的剖面图。
图5为表示本实施的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准块( 图像以及校正块图像的图。
图6为表示在本实施的方式的基准块图像上形成校正块图像的图案的图。
图7(a)为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准检测传感器检测浓度平均值的大致方法的剖面图,图7(b)为表示配准检测传感器的简要结构的透视图。
图8(a)以及图8(b)为表示照射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转印带上的光以及通过转印带反射的反射光的剖面图。
图9为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的方式的配准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浓度平均值的图表。
图10为表示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校正的感光鼓的旋转相位偏移45度、形成基准块图像以及校正块图像的图案的图。
图11为表示用于控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感光鼓的旋转相位的结构的简要结构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感光鼓的旋转相位控制和色彩配准校正的流程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感光鼓的旋转相位控制和色彩配准校正的其他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13对本发明实施的一个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的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100对应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在规定的纸张(记录纸)上形成多色以及单色图像。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除了具有用于校正多色图像的色偏的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控制结构,还具有如图1所示,送纸盘10、排纸盘(15、33)以及定影单元12。另外,就校正上述多色图像的色偏的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控制结构将在下面进行阐述。
上述送纸盘10为存放记录图像的记录纸的托盘。上述排纸盘(15、33)是用于放置记录图像的记录纸的托盘。排纸盘15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上部,在该排纸盘15上正面向下放置打印过的记录纸。排纸盘33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侧面,在该排纸盘33上正面向上放置打印过的记录纸。
上述定影单元12具有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上述加热辊31基于由未图示的温度检测器检测的温度,被设定为规定的温度。此外,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夹着转印了色粉图像的记录纸旋转。因此,通过加热辊31的热量把色粉图像热压附在记录纸上。
接下来就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用于校正多色图像的色偏的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控制结构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作为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控制结构的图像形成站、转印传送带单元8、配准检测传感器(浓度检测装置)21、温湿度传感器22以及控制部(校正值计算装置、旋转相位控制装置、色彩叠加控制装置、调整装置)23。
上述图像形成站使用黑色(K)、青色(C)、品红色(M)以及黄色(Y)的各个色彩形成多色图像。此外,上述图像形成站中为了形成对应于上述各色彩的四种潜影,具有与各色彩对应的曝光单元(1a、1b、1c、1d)、显影器(2a、2b、2c、2d)、感光鼓(3a、3b、3c、3d)、清洁单元(4a、4b、4c、4d)、以及带电器(5a、5b、5c、5d)。另外,上述a、b、c以及d分别与黑色(K)、青色(C)、品红色(M)以及黄色(Y)相对应。
另外,以下,对应于各色彩设置的上述四个部件中,除去指定与特定的色彩相对应的部件的情况,对各色彩设置的部件统称为曝光单元1、显影器2、感光鼓3、清洁单元4、带电器5。
上述曝光单元1为具备阵列状排列发光元件的EL或LED等的写入头、或者具备激光照射部和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另外,本实施的方式中,如图1所示使用LSU。此外,上述曝光单元1通过对应输入的图像数据曝光感光鼓3,在感光鼓3上形成对应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影。
上述显影器2通过上述各色彩的色粉使形成于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影显影化。
上述感光鼓3(图像载体)被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中心部分。此外,在感光鼓3的表面形成与输入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影以及色粉图像。
上述清洁单元4除去以及回收在形成于感光体3的表面的静电潜影被显影且显影化的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等上以后残留在感光鼓3上的色粉。
上述带电器5使感光鼓3的表面均一的带有规定的电位。使用与感光鼓3接触的辊型或刷型的带电器作为该带电器5。此外,可以使用与感光鼓3不接触的充电型等的带电器作为上述带电器5。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充电型的带电器。
上述转印传送带单元8被配置于感光鼓3的下方。此外,上述转印传送带单元8具有转印带7(转印载体)、转印带驱动辊71、转印带张力辊73、转印带从动辊(72、74)、转印辊(6a、6b、6c、6d)以及转印带清洁单元9。以下,对应各色彩的四个转印辊(6a、6b、6c、6d)统称为转印辊6。
上述转印带驱动辊71、转印带张力辊73、转印辊6以及转印带从动辊(72、74)等架设着转印带7,使该转印带7沿箭头B方向旋转驱动。
上述转印辊6被可旋转的支撑于转印带单元8的外罩。此外,转印辊6以直径8~10mm的金属轴作为基体材料,其表面用EPDM或聚氨酯泡沫等导电性的弹性材料覆盖。此外,通过使用上述导电性的弹性材料可以对记录纸均一的施加和色粉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由此,形成于感光鼓3上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转印带7上或吸附在转印带7上被传送的记录纸上。
用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合体和乙烯乙四氟聚合体等形成上述转印带7。此外,该转印带7被设置为与感光鼓3接触。并且,在上述转印带7或吸附在转印带7上被传送的记录纸上,通过顺次转印形成于感光鼓3上的各色彩的色粉图像,形成多色彩的色粉图像。此外,上述转印带7厚度为约100μm-150μm,通过使用薄膜形成环状。此外,上述转印带7不透明,呈黑色。
上述转印带清洁单元9除去以及回收由于直接转印到转印带7而附着的,旋转相位控制用的色粉以及处理控制用的色粉。此外,转印带清洁单元9除去以及回收由于与感光鼓3的接触而附着在转印带7上的色粉。
上述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通过上述图像形成站形成于转印带7上的块图像的浓度。因此,配准检测传感器21被设置在转印带7通过了图像形成站之后的位置,且在到达转印带清洁单元9之前的位置。
上述温湿度传感器22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以及湿度。该温湿度传感器22被配置在无剧烈的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的处理部的附近。
控制部23基于通过上述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出的块图像的浓度和通过上述温湿度传感器22检测出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用于维持良好画质的处理控制和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控制。此外,控制部23还控制涉及图像形成的各结构的一系列操作。
此外,上述转印带7通过转印带驱动辊71、转印带张力辊73、转印带从动辊(72、74)以及转印辊6旋转驱动。因此,各色彩成分的色粉图像,在转印带7或吸附在转印带7上传送的记录纸上,顺次叠加转印,形成多色彩的色粉图像。另外,在转印带7上形成多色彩的色粉图像时,进一步把该多色彩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纸上。
此外,图2为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涉及校正多色图像的色偏的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控制的结构中、涉及控制部23的各构成部的简要构成的框图。
上述旋转相位控制的构成部具有控制部23、连接于该控制部23的写入部40、转印部41、显影部42、带电部43、驱动电动机44、感光鼓位置检测传感器45、配准检测传感器21、温湿度传感器22、计数器46、计时器47、操作部48、校正值存储部49以及图案数据存储部50。
上述控制部23进行数据处理、向上述各部分等发送控制信号。此外,上述写入部40主要指曝光单元1,是在感光鼓3上形成静电潜影的部分。上述转印部41主要指转印辊6,是在转印带7或记录纸上转印色粉图像的部分。上述显影部42主要指显影器2,是使形成于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影显影化的部分。上述带电部43主要指带电器5,是使感光鼓3带电的部分。上述驱动电动机44是用于使感光鼓3旋转的驱动源和传递机构。感光鼓位置检测传感器45检测感光鼓3的基准标记的通过时序,且检测感光鼓3相对感光鼓位置检测传感器45处在什么位置(角度)。计数器46是统计感光鼓3的转数以及/或图像形成的实行次数的部分。计时器47是统计控制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期间的时间的部分,在接通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电源之后,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控制进行时启动,每次进行以后的旋转相位控制都要复位。操作部48是为了设定进行何种控制的部分。校正值存储部49是用于存储基于配准检测传感器21以及温湿度传感器22检测出的值计算的、用于控制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的校正值的部分。图案数据存储部50是存储在转印带7上形成下述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时的形成图案的部分。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控制的时候,由上述图像形成站形成的各色彩成分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转印带7上。此时,以各色彩的色粉图像中任意一种色彩成分的色粉图像作为基准色粉图像时,首先,把该基准色粉图像(基准图像)转印到转印带7上。然后,在上述基准图像上转印作为旋转相位控制的对象的其他色彩成分的色粉图像(校正图像),形成组图像。但是,当形成基准色粉图像的感光鼓与作为旋转相位控制的对象的其他感光鼓相比,位于副扫描方向的更下游侧时,与之相反在作为旋转相位控制的对象的其他色粉图像(校正图像)上形成基准色粉图像(基准图像)。另外,以下把上述基准图像称为基准块图像,把上述校正图像称为校正块图像。
在此,就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一系列的图像形成的操作进行说明。
把图像数据输入到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00,对应输入的图像数据,曝光单元1使感光鼓3的表面曝光,在该感光鼓3上形成静电潜影。
上述静电潜影通过显影器2被显影成色粉图像。另一方面,存放在送纸盘10上的记录纸通过拾取辊16,一张张被分开而传送到用纸传送路径S,暂时保持在阻力辊14处。阻力辊14基于未图示的阻挡前检测开关的检测信号,控制传送时序,以便使感光鼓3上的色粉图像的前端与记录纸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前端一致,使记录纸与感光鼓3的旋转同步向转印带7传送。记录纸被吸附在转印带7上传送。
将色粉图像从感光鼓3向记录纸的转印,是通过转印带7由与感光鼓3相向设置的转印辊6进行的。在转印辊6处施加具有和色粉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由此,在记录纸上形成色粉图像。在通过转印带7传送的记录纸上顺次叠加对应各色彩的四种色粉图像。
其后,记录纸被传送至定影单元12,通过热加压把色粉图像固定在记录纸上。然后通过传送切换导向器34进行传送路径的切换,传送到排纸盘33或经过用纸传送路径S’传送到排纸盘15。
向记录纸的转印一结束,就通过清洁单元4进行残留于感光鼓3的色粉的回收、除去。此外,转印带清洁单元9进行附着于转印带7的色粉的回收、除去,结束一系列的图像形成动作。
另外,本实施的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在转印带7上保持记录纸、在记录纸上叠加形成于各感光鼓的色粉图像的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但是,并不仅限于此。如图3所示,也可以是在转印带7上叠加转印形成于各感光鼓3的色粉图像,其后一起再次转印到记录纸上而形成多色图像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00。
图4为表示当以黑色(K)的色彩成分的色粉图像作为基准块图像、在该基准块图像上转印作为校正块图像的例如青色(C)的色彩成分的色粉图像的时候、形成于转印带7上的色粉图像的说明图。
上述转印带7如上所述,通过设置于转印传送带单元8的转印带驱动辊71等旋转驱动。因此,如图4所示,形成于转印带7上的基准块图像以及校正块图像一到达配准检测传感器21的位置,就通过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转印带7上的基准块图像以及校正块图像的浓度的平均值(以下,称为浓度平均值)。
更为详细的说,上述配准检测传感器21向转印带7照射光,检测由该转印带7上反射的反射光。由此,检测基准块图像以及校正块图像的浓度平均值。然后,基于该检测结果,曝光单元1校正曝光的时序,且校正向感光鼓3上写入的时序。即,通过控制部23控制涉及图像形成的各构成部分,从而能够良好的维持有关浓度的画质(称该控制为“处理控制”)。
处理控制具体地说就是基于上述浓度平均值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对带电器5的栅偏置电压、显影器2的显影偏置电压、转印带单元8的转印偏置电压、曝光单元1的输出以及图像处理部的中间色调工作台等的控制,由此,可以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
另外,如图4所示,上述配准检测传感器21,照射光的出射位置以及反射光的检测位置相对转印带7的传送方向平行设置,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镜子等,使照射光的出射位置以及反射光的检测位置相对转印带7的传送方向垂直设置。
此外,上述配准检测传感器21不只检测用于上述处理控制的浓度平均值,也用于检测下述本发明的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控制的浓度平均值。
此外,本实施的方式中,进行图像形成的处理速度被设定为100mm/sec,上述配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以2msec的取样周期而进行。
接下来就由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控制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像形成的时候,感光鼓3旋转,在转印带7上形成静电潜影,但是感光鼓3的旋转速度并不恒定,即有很多旋转不均。该旋转不均主要是由于感光鼓3的离心引起的。此外,上述旋转不均与感光鼓3的每次旋转周期对应,且该感光鼓3的圆周速度表示如正弦曲线所示的速度变化。这是就全部感光鼓3a~3d而言的。本发明的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控制是用于同步各感光鼓3a~3d的各旋转不均的相位的控制。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黑色(K)的色粉图像作为基准块图像、使用青色(C)的色粉图像作为校正块图像进行说明。但是,作为基准块图像以及校正块图像使用的色粉图像的色彩不仅限于此,还可以使用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中的任意色彩。
通过在转印带7上形成由向相对转印带7的传送方向(以下称为副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以下称为主扫描方向)延伸,且排列在副扫描方向的多个线条构成的基准块图像以及校正块图像,进行本实施方式的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控制。以下,把构成基准块图像的各线条称为基准线、把构成校正块图像的线条称为校正线。
图5为表示基准块图像(K)以及校正块图像(C、M、Y)的图。如图5所示,基准块图像以及校正块图像都是由相同线条宽度的线条以相同间距形成的组图案(图案图像)构成。具体地说,被设定为在副扫描方向以线条间隔m形成多个由相同的线条宽度n构成的基准线以及校正线。即,基准块图像以及校正块图像由同样的组图案构成,在各色彩的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一致的情况下,被设定为叠加形成基准块图像以及校正块图像的时候,完全重合。
为了控制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首先,在转印带7上形成上述基准块图像后,在该基准块图像上形成校正块图像。图6为表示在基准块图像上形成校正块图像的图案的图。由于感光鼓3的旋转有旋转不均,因此即使以相同的间距行成相同线条宽度的线条也会在形成的图案图像的线条间隔处产生不均。因此,当形成基准块图像的感光鼓和形成校正块图像的感光鼓的旋转相位不同的时候,即使在叠加形成同样的组图案时,每条线的重合比率不同。即,考虑到线条间隔的不均各块图像的位置不完全相同,在叠加行成的时候重叠合成的每条线的粗细不同。例如,如图6所示,当对应黑色(K)的感光鼓3a的旋转相位和对应青色(C)的感光鼓3b的旋转相位偏移180度(图6中的(i))或偏移90度(图6中的(ii))的时候,形成的图案每条线的重合比率不同,每条线的粗细也各异。另一方面,当对应黑色(K)的感光鼓3a的旋转相位和对应青色(C)的感光鼓3b的旋转相位相一致的时候,基准线和校正线完全重合(图6中的(iii))或者是相同形状的组图案在偏移的状态下重合(图6中的(iv))。即,若把由基准线和校正线形成的线条作为一条线,则相对于当各感光鼓的旋转相位偏移的时候形成的线条的粗细每条线不同,当各感光鼓的旋转相位一致的时候形成的线条的粗细全部相同。另外,当各感光鼓的旋转相位一致的时候,在基准线和校正线不完全重合、在偏移的状态下形成线条时会出现色偏。这种情况下,通过进行下述色彩配准校正可以使之成为完全重合的状态。
然后,通过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包含形成于转印带7上的基准线和校正线的区域的浓度平均值。配准检测传感器21利用在配准检测传感器21的读取范围内从包含形成于转印带7上的基准线和校正线的区域中反射的反射光中,从转印带7反射的反射光的光量和从基准线以及校正线反射的反射光的光量之差检测浓度平均值。本实施方式的配准检测传感器21的读取范围是直径约为10mm的圆形区域,可以使由微小的振动引起色偏的检测误差平均化。
例如,被设定为线条宽度n由四点构成的、基准线以及校正线的间隔m以七点在副扫描方向形成多个的时候,当图像形成的析像度为600dpi时,线条间距约为0.0423mm,组图案的间距为11个线条间距即0.465mm,因此配准检测传感器21同时读取约21组的组图案,得到的读取信号为自然地平均化了的浓度值,即使不进行用于平均化的计算处理也没有问题。
其中,包含成为配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对象的上述基准线以及校正线的区域的浓度平均值根据转印带7上的基准线和校正线的叠加的状态而不同。即,对应基准线和校正线的叠加状态的程度,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的反射光的检测值发生变化。即,配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结果根据把形成于转印带7的表面的基准线和校正线合并起来的面积而变化。上述面积最小的时候,即基准线和校正线完全重合的时候,从配准检测传感器21发出的光中,由基准线和校正线吸收的光的光量最小。即,从转印带7的反射光的光量最大。因此,作为配准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值的浓度平均值变高。另外,代替上述转印带7而使用透明的转印带的时候,不使用反射型的配准检测传感器21而使用透过型的配准检测传感器可以进行同样的检测。
图7(a)为表示由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上述浓度平均值的大致方法的图。如图7(a)所示,配准检测传感器21具有发光部51和受光部52。从发光部51发射的光在包含了形成于转印带7上的基准线以及校正线的区域被反射,由受光部52接受该反射光。然后,基于接受光的光量检测浓度平均值。受光部52具有在包含了形成于转印带7上的基准线以及校正线的区域反射的光中,接受单向反射的反射光的单向反射光受光部52a,和接受漫反射的反射光的漫反射光受光部52b。受光部52分别接受到以不同角度反射的光,在接受单向反射的直接光的位置设置单向反射光受光部52a,在未射入直接光的位置设置漫反射光受光部52b。即,为了可以分别受到单向反射光和漫反射光而在不同的角度设置。这是为了在进行处理控制的时候,使上述单向反射光受光部52a有作为无彩色(黑色)用的功能,漫反射光受光部52b有作为彩色(青色等)用的功能,也是为了在本实施的方式中可以把该配准检测传感器21用于处理控制、色彩配准控制、旋转相位控制。但是,在进行色彩配准控制和本发明的旋转相位控制的时候可以使用任意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接受单向反射光的一方。图7(b)不是如图7(a)所示的在一个传感器箱中单向反射光受光部52a和漫反射光受光部52b一体构成的特殊的传感器,而是使用发光部和受光部分别设置在各自的传感器箱中的通用的传感器,在基板上以不同角度安装同样的传感器,使之一个为单向反射光用的传感器53a、另一个为漫反射光用的传感器53b构成的例子。
如上所述,从配准检测传感器21的发光部51发射的光在包含了形成于转印带7上的基准线以及校正线的区域被反射,反射光射入到受光部52。此时,如图8(a)所示,从发光部51发射的光照射在转印带7上的一定的范围内。该一定的范围是包含转印带7上的基准线以及校正线的区域,称为照射范围D。因此,从发光部51发射的光在照射范围D内的基准线、校正线以及转印带7处被反射。图8(a)中,在基准线(黑色)处反射的反射光用虚线表示,校正线(青色)处反射的反射光用点划线表示,转印带7处反射的反射光用双点划线表示。此外,各反射光的箭头长度表示反射光的强度,则转印带7处反射的反射光最强,其次为校正线处反射的反射光,在基准线处反射的反射光最弱。上述反射光中,在基准线处反射的反射光射入单向反射光受光部52a,校正线处反射的反射光射入漫反射光受光部52b,从而检测浓度平均值。
图8(b)表示基准线和校正线完全重合的状态。该情况下,由于没有从基准线的反射光,因此从发光部51发射的光的反射光由在校正线处反射的反射光(点划线)和转印带7处反射的反射光(双点划线)构成。此外,由于没有从基准线的反射光,因此从转印带7的反射光的强度最大。
图9为表示使用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出的浓度平均值的图表。图9所示的图表中的(i)~(iv)分别对应于图6中的(i)~(iv)。即,作为基准的感光鼓3a和校正的感光鼓3b的旋转相位偏移的时候((i)、(ii)),检测出的浓度平均值周期性变化。这是由于各感光鼓3a、3b的旋转相位偏移,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没有均等的叠加,如图6(i)、(ii)所示,由于基准线和校正线的叠加每条线均不同,因此反射光的光量周期性变化。
另一方面,各感光鼓3a、3b的旋转相位一致的时候((iii)、(iv)),检测出的浓度平均值在感光鼓3a、3b旋转一周的期间内基本一定。这是由于如图6(iii)、(iv)所示,基准线和校正线完全重合或相同形状的组图案在偏移的状态下叠加,来自各线条的反射光的光量基本一定。即,本发明的感光鼓的旋转相位控制,在叠加形成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后,可以控制通过配准检测传感器21测定浓度的结果如图9(iii)和(iv)所示时各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另外,图9中的(iii)以及(iv)中浓度平均值的大小的不同是由于是完全重合还是偏移叠加,出现色偏的时候,由于线条面积大而使反射光的光量减少,浓度平均值变小。
然后,作为基准(与黑色(K)对应)的感光鼓3a的旋转相位不变,使校正(与青色对应)的感光鼓3b的旋转相位偏移规定的角度之后,形成上述基准块图像以及校正块图像进行浓度平均值的测定。使校正的感光鼓3b的旋转相位各自偏移规定的角度到校正的感光鼓3b旋转一周为止进行该浓度平均值的测定。
图10为作为一例使校正的感光鼓3b的旋转相位各自偏移45度形成基准块图像以及校正块图像的图。如图10所示,由于使校正的感光鼓3b的旋转相位偏移,形成的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形的叠加状态不同。即,校正的感光鼓3b的旋转相位偏移的同时,检测的浓度平均值也变化。图10中,校正的感光鼓3b的旋转相位偏移0度(360度)的状态,表示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完全重合的例子。
然后,基于通过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出的浓度平均值求得用于旋转相位控制的校正值。校正值是用于控制相对于作为基准的感光鼓的旋转相位,同步旋转不均的相位的校正感光鼓的旋转相位的校正数据。为了求得校正值,首先,控制部23比较如上述图10所示的感光鼓的旋转相位各自偏移规定角度时的各浓度平均值,特定浓度平均值的振幅最小的旋转相位。上述浓度比平均值的振幅为浓度平均值的最高浓度值和最低浓度值的差的大小。然后,控制部23基于形成该振幅最小的校正块图像的条件(旋转相位)计算校正值。即,对于各旋转相位检测出的浓度平均值中,最高浓度值和最低浓度值的差最小的旋转相位就是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的偏差量最小的旋转相位,因此,控制部23基于该旋转相位最一致的状态计算校正的感光鼓3b的旋转相位的校正值。把算出的校正值存储到校正值存储部49。再次计算校正值的时候,更新为算出的更为合适的校正值。并且,用于计算上述校正值的一系列的处理对于校正的全部的感光鼓也同样进行。即,对于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品红色(M)的感光鼓3c以及对应于黄色(Y)的感光鼓3d也同样进行。由此,可以校正由感光鼓的旋转不均引起的色偏。
另外,校正值的计算方法并不限于上述方法,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为了控制感光鼓的旋转相位预先设定容许的浓度平均值的振幅(最高浓度值和最低浓度值之差)。控制部23对使校正的感光鼓3b的旋转相位偏移规定角度每次测定浓度平均值时检测出的浓度平均值的振幅是否在设定的浓度平均值的振幅以下进行判别。当判别结果为振幅以下的时候,控制部23基于该旋转相位计算校正的感光鼓3b的旋转相位的校正值。当判别结果为比振幅大的时候,则使再度校正的感光鼓3b的旋转相位偏移规定角度并测定浓度平均值,而后进行与设定的浓度平均值的振幅的比较。并且,进行到检测到浓度平均值的振幅在设定的浓度平均值的振幅以下的旋转相位为止。用于计算该校正值的一系列的处理对于校正的全部的感光鼓(即,本实施方式中的品红色(M)的感光鼓3c以及黄色(Y)的感光鼓3d)也同样进行。
另外,用于计算上述校正值的基准块图像以及校正块图像,优选的是,各感光鼓旋转一周形成,但是,感光鼓至少旋转二分之一转形成也可以。如图9所示,基准块图像以及校正块图像的浓度平均值在感光鼓旋转一周的期间内至少具有两个表示最高浓度的峰值和表示最低浓度的峰值。即,通过使感光鼓旋转二分之一以上,至少各含有一个浓度平均值的最高浓度的峰值和最低浓度的峰值。
计算上述校正值的时候,为了比较浓度平均值的振幅,至少要各检测一个表示最高浓度的峰值和一个表示最低浓度的峰值。因此,可以使感光鼓旋转二分之一以上形成基准块图像以及校正块图像,通过检测浓度平均值计算上述校正值。
接下来对使用上述算出的校正值,控制部23控制各感光鼓3a~3d的旋转相位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11为表示用于使用上述校正值控制感光鼓3a~3d的旋转相位的结构的简要结构图。如图11所示,各感光鼓3a~3d被连接于各个驱动电动机44a~44d,通过各驱动电动机44a~44d的驱动而旋转。驱动电动机44a~44d例如由步进电动机构成。此外,在各感光鼓3a~3d上设置感光鼓位置检测传感器45a~45d。另外,在以下,对应于各色彩的四个驱动电动机(44a、44b、44c、44d)、感光鼓位置检测传感器(45a、45b、45c、45d)总称为驱动电动机44、感光鼓位置检测传感器45。
各感光鼓位置检测传感器45相对于各个感光鼓3的转印位置被安装在相同的位置。感光鼓位置检测传感器45通过检测感光鼓3的基准标记位置来检测感光鼓3的旋转位置。从感光鼓位置检测传感器45的输出被送到控制部23,控制部23基于该输出控制各驱动电动机44。控制部23基于从感光鼓位置检测传感器45的检测结果,使各感光鼓3在图像形成结束时确实地停止在各自的停止位置,并且在图像形成开始时使各感光鼓3的旋转同时开始,来控制驱动电动机44。
在进行图像形成的时候,各感光鼓3具有同时开始旋转同时停止旋转的构成。因此,可以通过在各感光鼓3停止的时候控制使之停止在各感光鼓3的停止位置(旋转开始位置),使感光鼓3在图像形成时在各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处于被控制的状态(各自偏移规定角度的状态)旋转。
即,为了同步各图像形成站的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在于平常的旋转相位相一致的状态下进行图像形成,在图像的形成结束使各感光鼓3停止的时候,基于存储的校正值,使用感光鼓位置检测传感器45控制各感光鼓3的停止位置(该控制称为“相位同步停止控制”)。此时,各感光鼓3在下一次旋转时旋转相位一致直接旋转的状态下停止。进行图像形成的时候,控制从该停止状态使各感光鼓3的旋转同时开始,同时从各感光鼓3的旋转加快到到达恒定的转数为止维持旋转相位一致的状态(该控制称为“相位维持控制”)。对于各感光鼓3使用独立设置的驱动电动机44进行上述相位同步停止控制以及相位维持控制。由于驱动电动机44由步进电动机构成,对于感光鼓3的旋转加快时、旋转减慢时以及稳态旋转时的全部,可以使各感光鼓3以相同的旋转模式旋转,因此即使不使用复杂的机构也可以容易的实现控制。
另外,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控制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感光鼓3在各个旋转相位不一致的状态停止的时候,各感光鼓3的旋转开始之后,使用感光鼓位置检测传感器45检测各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在开始图像形成之前,基于存储的校正值,通过对于基准的感光鼓的旋转相位同步其他感光鼓的旋转相位进行控制也可以(该控制称为“相位同步旋转控制”)。此时,若使用各驱动电动机45进行各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控制也可以。
根据上述,可以在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的状态形成图像。但是,即使在此时,也有在K、C、M、Y各色彩偏移的状态下形成图像的情况(即,如图6(iv)所示,相同形状的组图案的基准块图像和校正块图像偏移叠加的状态)。这时,通过进行调整各色彩的配准的色彩配准校正,可以形成各色彩完全重合的图像。以下,就色彩配准校正进行说明。
可以使用用于控制上述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形成的基准块图像以及校正块图像和相同的块图像进行色彩配准校正。还有,使在上述基准块图像上形成校正块图像的时序各自偏移规定量,使用配准检测传感器21检测各浓度平均值。由于色偏越小浓度平均值越大、色偏越大浓度平均值越小,比较上述各浓度平均值,基于形成浓度平均值最大的校正块图像的条件,控制形成校正色偏的对象的色彩的时序。并且,对于校正色偏的全部的色彩同样的进行上述工序。
上述感光鼓的旋转相位控制和色彩配准校正可以作为一系列的操作成组进行,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操作单独进行。成组进行的时候,感光鼓的旋转相位控制结束之后进行色彩配准校正时,由于可以在各感光鼓的旋转不均的相位一致的状态下进行色彩配准校正,因此可以形成更为良好的图像。此外,进行感光鼓的旋转相位控制之前进行色彩配准校正时,可以在色偏减小的状态下进行感光鼓的旋转相位控制。
图12为表示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进行的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控制和色彩配准校正的流程图。
首先,基于在校正值存储部49已经存储的校正值,进行各感光鼓3的相位同步旋转控制(S1)。然后,在作为基准的感光鼓3a处形成基准块图像并转印到转印带7上(S2),在求得校正值的感光鼓3b处形成校正块图像并转印到转印带7上的基准块图像之上(S3)。并且,使用配准检测传感器21测定基准块图像和基准校正图像叠加后的图案的浓度(S4)。然后,使求得校正值的感光鼓3b的旋转相位偏移规定的量(S5)。然后判别该感光鼓3b的旋转相位是否偏移了旋转一周的程度(S6),旋转一周程度的偏移未结束时再次进行上述S2~S5,不再偏移时进入S7。
S7中,比较使旋转相位偏移规定量而测定的各浓度,求得浓度测定值的振幅(最高浓度值和最低浓度值之差)最小的旋转相位。并且,基于该旋转相位求得校正值,更新存储的校正值。然后判别是否已经求出作为求得校正值的对象的其他感光鼓3c、3d的校正值(S8),没有求出的时候,切换到求得校正值的下一个感光鼓3c或3d(S9),进行S2~S8。通过S8判别出已经求出全部的感光鼓3b~3d的校正值的时候进入S10。
S10中,判别是否被指示进行色彩配准校正。其结果为有指示的时候进行色彩配准校正(S11),其后进入S12。无指示的时候直接进入S12。S12中,基于已经求出的校正值使全部的感光鼓3停止。
图13为表示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进行的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控制和色彩配准校正的和图12不同的流程图。
首先,基于在校正值存储部49已经存储的校正值进行各感光鼓3的旋转相位控制(S21)。然后,在作为基准的感光鼓3a处形成基准块图像并转印到转印带7上(S22),在求得校正值的感光鼓3b处形成校正块图像并转印到转印带7上的基准块图像之上(S23)。并且,使用配准检测传感器21测定基准块图像和基准校正图像叠加后的图案的浓度(S24)。然后判别通过S24测定的浓度值的振幅(最高浓度值和最低浓度值之差)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值以下(S25)。其结果不在设定的值以下时,使求得校正值的感光鼓3b的旋转相位偏移规定的量(S26),进行S22~S25。S25中的判别结果在设定的值以下时,进入S27。
S27中,基于通过S25判别出在设定的值以下的旋转相位求得校正值,更新存储的校正值,进入S28。S28中,判别是否已经求出作为求得校正值的对象的其他的感光鼓3c、3d的校正值,没有求出的时候,切换到求得校正值的下一个感光鼓3c(S29),进行S22~S28。通过S28判别出已经求出全部的感光鼓3b~3d的校正值的时候进入S30。
S30中,判别是否被指示进行色彩配准校正。其结果为有指示的时候进行色彩配准校正(S31),其后进入S32。无指示的时候直接进入S32。S32中,基于已经求出的校正值使全部的感光鼓3停止。
优选的是,在图像形成装置组装制造后、在实际中使用的场所设置后、零件更换后、维护后等进行本发明的感光鼓的旋转相位控制,求得校正值并存储到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感光鼓的旋转相位控制可以在接通图形形成装置的电源、实施图像形成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每经过规定时间进行。每经过规定时间进行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设定为:例如接通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后每经过两个小时进行等。另外,也可以在每完成规定的图像形成张数后进行,这时,可以适当的设定为:统计图像形成张数,每到达例如1000张后进行等。
此外,优选的是,技术服务人员或管理者(用户)在感光鼓或显影单元等处理单元更换等维护后形成的图像的色偏明显的时候,可以从操作部强制的进行本发明的感光鼓的旋转相位控制。
但是,上述电源接通时的旋转相位控制以及强制的旋转相位控制以外的情况,当达到进行旋转相位控制的条件的时候也可以立即进行旋转相位控制,但是,优选的是,进行延迟旋转相位控制时序的控制,以便在连续形成图像等情况下不中断图像形成、在正在进行中的图像形成作业结束后且下一个图像形成作业开始前进行。
另外,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温湿度传感器由于是检测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和湿度的,因此多设置在没有剧烈的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处理部附近。因此,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湿度超过预先设定的温度、湿度的时候或检测出剧烈的温度、湿度的变化的时候等也可以进行旋转相位控制。
此外,不只技术服务人员和管理者根据需要可以容易地实施感光鼓的旋转相位控制,这时,还可以减少形成旋转相位控制用的图像(用于求得校正值的检测用图像)的次数,利于经济性。
另外,上述处理控制、感光鼓的旋转相位控制以及色彩配准校正可以分别单独进行,也可以成组进行。成组进行的时候,以什么顺序进行都可以,但是优选的是,最先进行控制图像形成用的色粉浓度变为预先设定的浓度的处理控制,接着进行感光鼓的旋转相位控制后,最后进行色彩配准校正。通过以该顺序进行,可以进行高精度的有效的图像的调整。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加入上述构成,上述互不相同的色彩成分的图像为向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线条图像在副扫描方向上以规定的数量规定的间隔多个形成的图案图像,优选的是,为使用同样的图像数据形成的同样的图案。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加入上述构成,上述互不相同的色彩成分的图像为向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线条图像在副扫描方向上以规定的数量规定的间隔多个形成的图案图像,优选的是,为使用同样的图像数据形成的同样的图案。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互不相同的各色彩成分的各图像为使用相同的图像数据形成的相同的图案,因此通过叠加形成互不相同的各色彩成分的图案,可以容易的发现由图像载体的旋转不均产生的各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的偏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加入上述构成,优选的是,上述组图像通过在转印载体上转印形成于作为基准的图像载体的互不相同的各色彩成分的图像,并在该转印的图像上叠加转印形成于控制旋转相位的图像载体的互不相同的各色彩成分的图像。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测定在形成于作为基准的图像载体上的图像上叠加了形成于控制旋转相位的图像载体的图像的组图像的浓度,因此组图像的密度变大,容易检测组图像的浓度差,可以进行稳定的旋转相位控制。此外,作为基准的图像载体和控制旋转相位的图像载体的旋转不均的相位关系,即使不进行运算也可以通过测定组图像的测定值来得到。并且,由于叠加形成两种色彩的图像,因此例如在KCMY四种色彩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KC、KM、KY三种组图像都可以。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加入上述构成,优选的是,上述浓度检测装置通过接受规定区域内的上述组图像以及转印载体处反射的反射光并检测该反射光的光量的变化来检测浓度平均值。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加入上述构成,优选的是,上述浓度检测装置通过接受规定区域内的上述组图像以及转印载体处反射的反射光并检测该反射光的光量的变化来检测浓度平均值。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使用接受到来自规定区域内(浓度检测装置可以测定的区域内)的组图像和转印载体的反射光并检测其光量的变化的浓度检测装置,因此可以进行较大的区域内的浓度检测。因此,作为浓度检测装置,不需要使用检测细线等分析能力高的高价的,可以使用低价格的检测器。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加入上述构成,优选的是,上述浓度检测装置通过接受透过规定区域内的上述组图像以及转印载体的透过光并,检测该透过光的光量的变化来检测浓度平均值。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加入上述构成,优选的是,上述浓度检测装置通过接受透过规定区域内的上述组图像以及转印载体的透过光并检测该透过光的光量的变化来检测浓度平均值。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使用接受到从规定区域内(浓度检测装置可以测定的区域内)的组图像和转印载体的透过光并检测其光量的变化的浓度检测装置,因此可以进行较大的区域内的浓度检测。因此,作为浓度检测装置,不需要使用检测细线等分析能力高的高价的,可以使用低价格的检测器。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加入上述构成,优选的是,进行上述图像形成处理和浓度检测处理后,使控制旋转相位的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偏移规定角度进行再次图像形成处理和浓度检测处理,到上述旋转相位的偏移角度为360度为止返回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和浓度检测处理后,求得通过上述各浓度检测工程检测出的每个浓度平均值的最高浓度值和最低浓度值之差,基于该差最小的浓度平均值的旋转相位的偏移角度求得校正值。
根据上述构成,一边偏移旋转相位到360度,即图像载体旋转一周为止一边形成图像,使用浓度检测装置进行浓度平均值的检测。即,图像形成的时序不变,改变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形成图像。由此,可以确实的检测由于通常在旋转一周的周期变动的图像载体的旋转操作或偏芯等原因产生的旋转不均的相位一致的条件。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加入上述构成,优选的是,求得通过上述浓度检测处理检测出的浓度平均值的最高浓度值和最低浓度值之差,在上述差值到预先设定的值以下之前使控制旋转相位的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偏移规定角度进行再度图像形成处理和浓度检测处理,基于上述差值为预先设定的值以下的浓度平均值的旋转相位的偏移角度求得校正值。
根据上述构成,求得作为基准的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和控制旋转相位的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一致的条件,基于该旋转相位的条件进行旋转相位控制。即,从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一致的状态的浓度平均值决定容许的最高浓度值和最低浓度值之差,将此预先设定,而后与进行旋转相位控制时求得的最高浓度值和最低浓度值之差相比较。比较的结果在容许范围内的时候,由于明白了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一致,因此这以后,无需偏移旋转相位进行图像形成以及浓度检测,基于此时的旋转相位的条件进行旋转相位控制。由此,可以节约时间和显影剂。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加入上述构成,优选的是,进而具备控制上述组图像的不同色彩成分的叠加的色彩叠加控制装置,同时具备调整使上述旋转相位控制和色彩叠加控制作为一系列的操作进行或各自作为单独的操作进行的调整装置也可以。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加入上述构成,优选的是,进而具有控制上述组图像的互不相同的色彩成分的叠加的色彩叠加处理,上述旋转相位控制处理和色彩叠加控制处理可以作为一系列的操作进行也可以各自作为单独的操作进行。并且,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优选的是,在进行上述旋转相位控制处理之后进行色彩叠加控制处理。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具备调整使旋转相位控制和色彩叠加控制作为一系列的操作进行或各自作为单独的操作分别进行的调整装置,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必要的控制,可以进行控制时间缩短高精度的稳定的控制。
并且,上述旋转相位控制和色彩重叠控制作为一系列的操作成组进行的时候,如果先进行旋转相位控制,由于能够进行各个图像载体的旋转不均的相位一致的状态下稳定的图像形成,因此后进行的色彩重叠控制可以高精度的进行。此外,如果先进行色彩叠加控制,则可以在减小叠加形成的图像的偏差的状态下进行旋转相位控制。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加入上述构成,优选的是,为了进行上述旋转相位控制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和为了进行上述色彩叠加控制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为相同的图像数据。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加入上述构成,优选的是,在上述旋转相位控制处理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和在上述色彩重叠控制处理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为相同的图像数据。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使用于进行旋转相位控制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和用进行色彩叠加控制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为相同的图像数据,无需分别存储各个控制用的各自的图像数据,可以减少存储图像数据的部分的存储容量。此外,还可以同时进行这两种控制。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加入上述构成,优选的是,上述浓度检测装置用于为了良好的维持图像的画质的处理控制、上述旋转相位控制和色彩重叠控制。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加入上述构成,优选的是,进而具有为了良好的维持图像的画质的处理控制处理,上述浓度检测装置用于上述旋转相位控制处理、色彩重叠控制处理和处理控制处理。
根据上述构成,作为用于处理控制、旋转相位控制和色彩重叠控制可以兼用一个浓度检测装置使用,无需独立设置各自的浓度检测装置。此外,由于可以使用测定包含了组图像和转印载体的较大的区域的浓度的方式的浓度检测装置,无需使用高分析能力的浓度检测装置,可以使用低价格的浓度检测装置,可以降低图像形成装置的成本。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加入上述构成,优选的是,向上述图像的副扫描方向的形成范围为上述图像载体的周长的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
起因于图像载体的旋转不均上升的色偏的大小具有图像载体的二分之一转的周期。因此,为了求得校正值形成的图像的度扫描方向的形成范围有图像载体的周长的至少二分之一以上是可以的,且为了增加准确性可以以旋转一周的长度形成。
因此,根据上述构成,不只可以校正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由于根据形成图像的范围为了形成图像的色粉的使用量变化,因此如果使形成图像的范围为图像载体的二分之一转以上,可以使形成图像的范围变窄,可以节约色粉的使用量。
发明的详细的说明的方案中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彻底明了,并不只限于该具体例狭义地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记载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实施。

Claims (2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于图像数据形成互不相同色彩成分的图像的多个图像载体(3);
转印载体(7),通过向副扫描方向移动,使形成于所述各图像载体(3)上的互不相同色彩成分的图像顺次被叠加;
浓度检测装置(21),所述互不相同色彩成分的图像叠加而成的图像作为组图像,对于所述互不相同色彩成分的图像分别在不同位置叠加形成的多个组图像,检测每个组图像的各浓度平均值;
校正值计算装置(23),基于所述浓度检测装置(21)检测出的各浓度平均值,求得用于使各图像载体(3)的旋转相位相同的校正值;和
基于所述校正值控制各图像载体(3)的旋转相位的旋转相位控制装置(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互不相同色彩成分的图像是向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线条图像在副扫描方向上以规定数量、规定间隔形成多个的图案图像,且是使用同样的图像数据形成的同样的图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图像是通过在转印载体(7)上转印在作为基准的图像载体(3)上形成的互不相同各色彩成分的图像,并在该转印的图像上叠加转印在控制旋转相位的图像载体(3)上形成的互不相同各色彩成分的图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浓度检测装置(21)通过接受由规定区域内的所述组图像以及转印载体(7)反射的反射光并检测该反射光的光量的变化来检测浓度平均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浓度检测装置(21)通过接受透过规定区域内的所述组图像以及转印载体(7)的透射光并检测该透射光的光量的变化来检测浓度平均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所述组图像的不同色彩成分的叠加的色彩叠加控制装置(23),
同时具备调整使所述旋转相位控制和色彩叠加控制以一系列操作来进行或以各自单独操作来进行的调整装置(2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进行所述旋转相位控制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和用于进行所述色彩叠加控制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是相同的图像数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浓度检测装置(21)在用于维持良好的图像画质的处理控制、所述旋转相位控制和色彩重叠控制中被使用。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在副扫描方向的形成范围为所述图像载体(3)的周长的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于图像数据在多个图像载体(3)上形成互不相同色彩成分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工序;在向副扫描方向移动的转印载体(7)上,使形成于所述各图像载体(3)上的互不相同色彩成分的图像顺次叠加的图像叠加工序;
所述互不相同色彩成分的图像叠加而成的图像作为组图像,对于所述互不相同色彩成分的图像分别在不同的位置叠加形成的多个组图像,用浓度检测装置(21)检测每个组图像的各浓度平均值的浓度检测工序;基于所述浓度检测装置(21)检测出的各浓度平均值,求得用于使各图像载体(3)的旋转相位相同的校正值的校正值计算工序;和
基于在所述校正值计算工序中求得的校正值控制各图像载体(3)的旋转相位的旋转相位控制工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互不相同色彩成分的图像为向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线条图像在副扫描方向上以规定数量、规定间隔形成多个的图案图像,且是使用同样的图像数据形成的同样的图案。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浓度检测装置(21)通过接受由规定区域内的所述组图像以及转印载体(7)反射的反射光并检测该反射光的光量的变化来检测浓度平均值。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浓度检测装置(21)通过接受透过规定区域内的所述组图像以及转印载体(7)的透射光并检测该透射光的光量的变化来检测浓度平均值。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图像形成工序和浓度检测工序后,使控制旋转相位的图像载体(3)的旋转相位偏移规定角度,再次进行图像形成工序和浓度检测工序,
到所述旋转相位的偏移角度为360度为止反复进行图像形成工序和浓度检测工序,
求得通过所述各浓度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每个浓度平均值的最高浓度值和最低浓度值之差,基于该差最小的浓度平均值的旋转相位的偏移角度求得校正值。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求得通过所述浓度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浓度平均值的最高浓度值和最低浓度值之差,
在所述差值到预先设定的值以下之前,使控制旋转相位的图像载体(3)的旋转相位偏移规定角度,再次进行图像形成工序和浓度检测工序,
基于所述差值为预先设定的值以下的浓度平均值的旋转相位的偏移角度求得校正值。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控制所述组图像的互不相同色彩成分的叠加的色彩叠加控制工序,所述旋转相位控制工序和色彩叠加控制工序以一系列的操作进行,或以各自单独的操作进行。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旋转相位控制工序之后进行色彩叠加控制工序。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相位控制工序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和在所述色彩重叠控制工序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为相同的图像数据。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维持良好的图像画质的处理控制工序,
所述浓度检测装置(21)在所述旋转相位控制工序、色彩重叠控制工序和处理工序中被使用。
20.如权利要求10~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在副扫描方向的形成范围为所述图像载体(3)的周长的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
2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图像形成工序和浓度检测工序后,使控制旋转相位的图像载体的旋转相位偏移规定角度,再次进行图像形成工序和浓度检测工序,
到所述旋转相位的偏移角度为360度为止,反复进行图像形成工序和浓度检测工序,
对所述每个偏移角度求得通过所述浓度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浓度平均值的最高浓度值和最低浓度值之差,基于该差为最小值的偏移角度求得校正值。
2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求得通过所述浓度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浓度平均值的最高浓度值和最低浓度值之差,
在所述差值到预先设定的值以下之前,使控制旋转相位的图像载体(3)的旋转相位偏移规定角度,再次进行图像形成工序和浓度检测工序,
基于所述差值为预先设定的值以下的偏移角度求得校正值。
CNB2004100644594A 2003-08-26 2004-08-26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44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08888A JP2005070117A (ja) 2003-08-26 2003-08-26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色ずれ補正方法
JP208888/2003 2003-08-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1214A true CN1591214A (zh) 2005-03-09
CN100414448C CN100414448C (zh) 2008-08-27

Family

ID=34209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445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4448C (zh) 2003-08-26 2004-08-26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39833B2 (zh)
JP (1) JP2005070117A (zh)
CN (1) CN100414448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0571C (zh) * 2006-04-14 2010-01-13 夏普株式会社 色彩配准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105662B (zh) * 2006-07-13 2010-06-09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09192A (zh) * 2012-03-14 2013-09-18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5131349A (zh) * 2022-08-30 2022-09-30 新泰市中医医院 基于内分泌试纸彩色直方图的白平衡调节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7080A (ja) * 2003-03-20 2004-10-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192646B2 (ja) * 2003-03-25 2008-12-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203433B2 (en) * 2003-06-25 2007-04-10 Ricoh Company, Lt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mount of toner deposit and controlling density of image, method of forming misalignment correction pattern,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misalignment of image
JP4222259B2 (ja) * 2004-06-02 2009-02-1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31601B2 (ja) * 2005-08-18 2011-1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865283B2 (ja) * 2005-09-13 2012-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複数の像担持体の位相合わせ方法
JP4282649B2 (ja) * 2005-09-28 2009-06-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調整方法
JP4820141B2 (ja) * 2005-10-06 2011-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像担持体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65576B2 (ja) * 2005-11-22 2011-09-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補正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
CN100458597C (zh) 2005-12-09 2009-02-0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JP4778807B2 (ja) 2006-02-17 2011-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036200B2 (ja) * 2006-03-17 2012-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928148B2 (ja) * 2006-04-10 2012-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944505B2 (ja) * 2006-06-14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270049B2 (en) 2006-08-01 2012-09-18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resolu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spatial variance of color separation misregistration
US7894109B2 (en) 2006-08-01 2011-02-22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spatial variance of color separation misregistration
US8274717B2 (en) * 2006-08-01 2012-09-25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color separation misregistration
JP4255485B2 (ja) * 2006-08-11 2009-04-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の異常検出方法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965961B2 (ja) * 2006-10-12 201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826095B2 (en) * 2007-01-16 2010-11-02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color separation misregistration utilizing frequency-shifted halftone patterns that form a moiré pattern
JP5255212B2 (ja) * 2007-02-15 2013-08-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レーザ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044986B2 (en) * 2007-03-12 2011-10-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8078076B2 (en) * 2007-03-19 2011-12-1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controls width of correction pattern
JP4058648B1 (ja) * 2007-03-30 2008-03-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7630672B2 (en) * 2007-05-21 2009-12-08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d correcting color separation registration errors in a multi-color printing system
US8228559B2 (en) * 2007-05-21 2012-07-2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color separation misregistration utilizing a broadband multi-channel scanning module
JP5481863B2 (ja) * 2008-01-28 2014-04-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位置ずれ量検出装置、位置ずれ量検出方法および位置ずれ量検出プログラム
JP5448350B2 (ja) * 2008-02-22 2014-03-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9223083A (ja) * 2008-03-18 2009-10-0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655114B2 (ja) * 2008-06-19 2011-03-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13817B2 (en) * 2008-09-29 2012-07-0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ransfer print voltage adjustment based on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transfer feedback voltage
US7817929B2 (en) * 2008-09-29 2010-10-1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selected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image forming device based on select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o improve color registration
JP4661950B2 (ja) * 2008-11-28 2011-03-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255181B2 (en) * 2009-01-12 2012-08-28 Xerox Corporation Correcting tilt-induced cyclic variations in signals from radially arrayed spectrophotometer sensors
JP2010179604A (ja) * 2009-02-06 2010-08-1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164905B2 (ja) * 2009-03-31 2013-03-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038009A1 (en) * 2009-08-13 2011-02-17 Brian Edward Cooper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pensating Imaging Defect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13889B2 (ja) * 2010-02-23 2013-06-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64972B2 (ja) * 2011-02-25 2015-08-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補正値算出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KR20120127052A (ko) * 2011-05-13 2012-1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칼라 레지스트레이션 보정 방법
JP2013025185A (ja) * 2011-07-22 2013-02-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049291B2 (ja) * 2012-04-19 2016-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66743B2 (ja) 2012-08-03 2016-08-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436609B2 (ja) * 2012-09-06 2018-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38979B2 (ja) * 2013-01-29 2016-01-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56729B2 (ja) * 2013-04-04 2017-07-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82068B2 (ja) * 2013-09-11 2018-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位置ずれ検知装置、位置ずれ検知方法
JP5995010B2 (ja) * 2014-02-28 2016-09-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濃度ムラ補正方法
JP6945998B2 (ja) * 2016-12-21 2021-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888300B2 (ja) * 2017-01-06 2021-06-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集積回路および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5236A (ja) * 1994-09-16 1996-04-02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5909235A (en) * 1995-05-26 1999-06-01 Xerox Corporation Wide area beam senso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registration calibration in a color printer
JPH09146329A (ja) * 1995-11-20 1997-06-0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198549B1 (en) * 1997-07-31 2001-03-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program, and print pattern for performing registration calibration for printers by measuring density
JP3266849B2 (ja) * 1998-03-20 2002-03-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0985980B1 (en) * 1998-09-07 2010-02-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0187428A (ja) * 1998-12-22 2000-07-04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DE69938215T2 (de) 1998-11-02 2009-03-19 Sharp K.K. Bilderzeugungsgerät
JP2000221749A (ja) 1999-02-02 2000-08-11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674998B2 (en) * 2000-10-02 2004-01-06 Intersil America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phase error between differential signals
JP4810022B2 (ja) * 2001-09-03 2011-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898381B2 (en) * 2001-11-09 2005-05-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7443535B2 (en) * 2002-03-25 2008-10-28 Ricoh Company, Limited Misalignment correction pattern formation method and misalignment correction method
JP4004904B2 (ja) * 2002-09-17 2007-11-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色重ね調整方法
JP4301788B2 (ja) * 2002-09-25 2009-07-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調整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59888B2 (ja) * 2003-02-14 2009-04-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調整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162171B2 (en) * 2003-08-22 2007-01-09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system and software program for correcting positional color misalignment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0571C (zh) * 2006-04-14 2010-01-13 夏普株式会社 色彩配准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105662B (zh) * 2006-07-13 2010-06-09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09192A (zh) * 2012-03-14 2013-09-18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US9188924B2 (en) 2012-03-14 2015-11-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3309192B (zh) * 2012-03-14 2015-12-02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5131349A (zh) * 2022-08-30 2022-09-30 新泰市中医医院 基于内分泌试纸彩色直方图的白平衡调节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14448C (zh) 2008-08-27
US20050047834A1 (en) 2005-03-03
US7239833B2 (en) 2007-07-03
JP2005070117A (ja) 2005-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9121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校正方法
US723671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79692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5721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2315C (zh) 光束位置控制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310102C (zh) 图像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78290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方法,及实行该方法的程序
US815028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nimizing non-uniformities in output images using halftone correction patches
CN1673885A (zh) 能够用透明或白色调色剂优化图像的光泽度的成像设备
CN1991437A (zh) 光写入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壳体成形方法
CN177653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CN10107510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控制其图像密度的方法
CN1873555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控制图像形成设备的方法
CN1577146A (zh) 成像设备、程序和位置误差校正方法
US7978213B2 (en) Focus adjustment method of LED print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641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当該装置における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US2010018945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0104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therein
CN1924722A (zh) 成像装置
CN1254719C (zh) 图像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EP250607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adjusting method
JP34965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47445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can selectively switch between two transfer rollers
JPH102888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341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