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8597C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8597C
CN100458597C CNB2006101688743A CN200610168874A CN100458597C CN 100458597 C CN100458597 C CN 100458597C CN B2006101688743 A CNB2006101688743 A CN B2006101688743A CN 200610168874 A CN200610168874 A CN 200610168874A CN 100458597 C CN100458597 C CN 10045859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velocity variations
drive
detection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688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9355A (zh
Inventor
荏原康久
小林和彦
江原让
船本宪昭
繁田诚一
松田雄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9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9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85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859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8Driving control for rotary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speed control, stop position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5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58Colour regist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稳定地抑制可视像产生叠合偏移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实行速度变化检测与相位调整控制后,实行光写入时间调整控制,所述光写入调整控制是通过使得预先设定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各感光体上,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1),得到由这些调色剂图像构成的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然后根据位置检测用图像中的各调色剂图像的检测时间,调整各感光体的光写入时间。在速度变化检测中,根据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1)上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中的各调色剂图像的检测时间,以及感光体齿轮的回转角度,各感光体每回转一周,对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进行检测。在相位调整控制中,使得各驱动马达的驱动量暂时发生变化,对这些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传真机,以及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将分别形成在若干像载置体上的可视像叠合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等环状移动体,或保持在该环状移动体表面的记录介质上。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作为像载置体的若干感光体,依次从与各感光体对向的位置通过的作为环状移动体的转印带。根据电子照相程序在各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颜色互异的调色剂图像。这些调色剂图像叠合转印到保持在转印带表面,并依次从与各感光体对向的位置通过的记录纸表面。通过该叠合转印,在记录纸表面形成多色调色剂图像。
在该构成中,光学系统对各感光体进行扫描,随着该光学系统的温度变化使得光路发生变化,随着对各感光体施加的外力变化使得各感光体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由于上述原因引起转印到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发生叠合偏移。在叠合若干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细线图像中,由于各色的点产生偏移后叠合,导致细线模糊不清。另外,在白色以外的背景图像上形成文字图像场合,会导致文字图像的轮廓周边产生白影。在具有若干颜色区域的图像中,能够清楚地看见颜色互异的各区域的连接部的颜色条纹,或在该连接部出现白影。而且,在颜色区域中,还会周期性地产生带状的浓度不匀。上述这些原因能够很大地阻碍近年来用户对于高质量图像的要求。
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列举例如特许第2642351号公报(以下简称为“专利文献1”),特开平9-146329号公报(以下简称为“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发明。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进行光写入时间调整控制,抑制各色的叠合偏移。在所述光写入时间调整控制中,首先,以所定时间在各感光体上形成所定标准调色剂图像,之后,将这些标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表面,得到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接着,由光敏传感器检测该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中的各标准调色剂图像,根据该检测时间,计算各标准图像的相对位置偏移量。然后,根据该计算结果分别设定各感光体的光写入开始时间,由此,能够抑制各色的叠合偏移。
另外,即使不采用将各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叠合转印到保持在转印带表面的记录纸上的方式,采用通过中间转印带将各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纸上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光写入时间调整控制,也能够抑制各色的叠合偏移。
另一方面,产生叠合偏移的原因除了光路变换,或各感光体的相对位置变化之外,还有与感光体以相同轴线回转,并对感光体传递驱动力的感光体齿轮或联轴器等驱动传递回转部件,或感光体本身的偏心的原因。更具体地说,由于感光体或与感光体在相同轴线上回转的驱动传递部件产生偏心,导致在感光体表面,以回转轴为中心始终以最高速度回转的区域,以及始终以最低速度回转的区域相互产生180°偏移。在前者部分形成的点以比原来快的时间到达转印位置,在后者部分形成的点以比原来慢的时间到达转印位置。由于后者部分形成的点叠合在前者部分形成的点上,或前者部分形成的点叠合在后者部分形成的点上,导致产生叠合偏移。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实行速度变化检测,以检测各感光体表面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中的各调色剂图像,以及实行相位调整控制,用于调整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中的各调色剂图像相位,能够抑制上述叠合偏移。在速度变化检测中,首先,沿感光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以所定的间距排列包括若干调色剂图像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在将该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转印到转印带等上面之后,通过光敏传感器检测所述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中的各调色剂图像,根据其检测间隔,在感光体每回转一周后,检测速度变化图样,另一方面,通过由其他光敏传感器检测施加在感光体齿轮等上的标记,检测感光体成为所定回转角度的时间。由此,计算感光体成为所定回转角度的时间,以及感光体表面速度成为最大和最小时间的偏移。而且,对各感光体上产生的上述偏移进行计算。在实行所述速度图样检测控制后,每次执行打印任务时实行相位调整控制,对各感光体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差进行调整。更具体地说,通过使用光敏传感器对施加在感光体齿轮所定位置的标记进行检测等,能够掌握各感光体成为各所定回转角度的时间。然后,根据该时间,以及通过变化图样检测控制预先得到的时间差,暂时对驱动各感光体回转的若干驱动马达的驱动量进行变换,以调整各感光体上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差。通过该调整,使得以比原来时间快的时间到达转印位置的点,以及以比原来时间慢的时间到达转印位置的点同步到达转印位置,能够抑制各色调色剂图像的叠合偏移。
若干感光体的配设间距设定为感光体周长的整数倍场合,从感光体转印到记录纸等上的调色剂图像在移动到下一个转印位置期间,各感光体仅回转整数的量。因此,通过将各感光体的速度变化图样的相位差调整为零,能够使得具有适合关系的点同步到达各转印位置。与此相反,若干感光体的配设间距不是感光体周长的整数倍场合,通过以各所定时间设定各感光体间的速度变化相位差,能够使得具有适合关系的点同步到达各转印位置。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研制了一种能够进行所述光写入时间调整控制,速度变化检测,以及相位调整控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验机。通过组合上述控制,认为能够将调色剂图像的叠合偏移抑制到很小。但是,在通过实验机进行实验时,产生相当大的叠合偏移。
于是,在对发生上述叠合偏移的原因进行研究中发现以下问题,各感光体每回转一周所产生的速度变化是以感光体和驱动传递部件的偏心为起因,因此,当其被交换后,会发生大的速度变化。于是,在该实验机中,若由传感器检测到感光体的交换,则通过实行对光写入的时间进行调整的光写入调整控制,然后,通过实行速度变化检测以及相位调整控制,对产生速度变化的各感光体的相位进行调整。但是,又发现若在感光体等交换后进行上述控制,反而导致叠合偏移增大。更具体地说,在光写入时间调整控制中,根据检测到的各色调色剂图像的叠合偏移程度,决定尽可能抑制该叠合偏移的光写入时间。此时,若感光体等被交换,则由于该交换导致各感光体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差成为不适合,根据在该状态下形成的位置检测用图像检测各色调色剂图像的叠合偏移程度,决定能够尽可能抑制该叠合偏移的光写入时间,然后,实行速度变化检测与相位调整控制,若调整为适合的相位差,则以前决定的光写入时间变得不适合,导致产生更大的叠合偏移。在实验机中,由于上述原因产生了更大的叠合偏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抑制可视像的叠合偏移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若干像载置体,在回转的表面载置可视像;
若干驱动源,用于分别驱动各像载置体;
若干驱动传递回转部件,分别绕各像载置体的回转轴线回转,将所述驱动源输出的驱动力传递到对应的像载置体上;
可视像形成手段,根据图像信息在各像载置体上形成可视像;
环状移动体,使得表面环状移动,以便依次通过与各像载置体对向的位置;
转印手段,将形成在各像载置体表面的可视像转印到保持在所述环状移动体表面的记录介质上,或在转印到所述环状移动体的表面后,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图像检测手段,检测所述环状移动体上的可视像;
控制手段,进行时间调整控制,使得预先设定的可视像形成在各像载置体上,并转印到所述环状移动体的表面,得到由该可视像形成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之后,根据所述图像检测手段检测到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中的各可视像的时间,调整各像载置体上可视像的形成时间,减少所述可视像从各像载置体叠合转印到所述环状移动体或记录介质上时产生的叠合偏移;其特征在于:
设置回转角度检测手段,用于检测所述若干像载置体是否成为所定回转角度;
所述控制手段,使得预先设定的由若干可视像形成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形成在像载置体的表面,并转印到所述环状移动体上,根据所述图像检测手段检测到所述若干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中的各可视像的时间,以及所述回转角度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各像载置体实行速度变化检测,各像载置体表面每回转一周,对各像载置体上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进行检测,然后,实行相位调整控制,以对各像载置体的相位进行调整,进一步将根据所述图像信息得到的可视像形成在各像载置体上。
(2)在(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将根据图像信息得到的图像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之后,分别使得所述若干驱动源停止驱动,实行所述相位调整控制,在下一次使得所述若干驱动源进行驱动之前,预先对所述若干像载置体上的各所述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进行调整。
(3)在(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手段实行所述速度变化检测,根据所述回转角度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在所述若干像载置体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标准像载置体上开始形成所述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并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在其他像载置体上开始形成所述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将所述标准像载置体上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与所述其他像载置体上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沿与所述环状移动体表面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并进行转印,
而且,根据这些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偏移量,决定与所述其他像载置体对应的所述驱动源的停止驱动时间,以进行相位调整控制。
(4)在(3)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速度变化检测之前,实行所述时间调整控制,然后,实行所述速度变化检测以及所述相位调整控制,分别使得所述若干驱动源停止驱动,再次使得这些驱动源进行驱动,之后,再次实行所述时间调整控制。
(5)在(2)-(4)任意一项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速度变化检测之前,分别使得所述若干驱动源进行驱动,然后,以预先设定的标准时间使得这些驱动源停止驱动,而且,再次使得这些驱动源进行驱动后,实行所述速度变化检测。
(6)在(2)-(5)任意一项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根据与所述若干驱动源对应的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中的各可视像的检测时间,实行速度设定控制,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息形成可视像时,对所述若干驱动源的驱动速度进行分别设定。
(7)在(6)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在实行所述速度变化检测时,所述若干驱动源分别以相等的速度进行驱动。
(8)在(1)-(7)任意一项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图像检测手段的输出信号施加正交检波处理,并解析所述速度变化图样。
(9)在(1)-(8)任意一项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设置交换检测手段,检测所述若干像载置体中的各像载置体,或所述若干驱动传递回转部件中的各驱动传递回转部件是否被交换,检测到被交换场合,依次实行所述速度变化检测,所述相位调整控制,所述时间调整控制。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2表示本打印机的Y用处理组件的放大构成图;
图3表示Y用处理组件的斜视图;
图4表示Y用处理组件的显影组件的斜视图;
图5表示固定在本打印机的架中,作为驱动传递系统的驱动传递部;
图6表示从本打印机驱动传递部上方显示的平面图;
图7表示Y用处理组件的一端部的局部斜视图;
图8表示本打印机的Y用感光体齿轮,以及其周围结构的斜视图;
图9表示本打印机的各感光体,转印组件,以及光写入组件的侧面图;
图10表示本打印机的中间转印带的局部,以及光学传感器组件的斜视图;
图11表示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的放大图;
图12表示K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放大图;
图13表示本打印机的控制手段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14表示感光体与中间转印带相接的放大图;
图15A,15B,15C表示光学传感器组件的输出脉冲图;
图16表示用于进行正交检波处理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17A,17B表示处理组件的交换被检测到之后,在执行打印任务前实行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电子照相方式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图。该打印机包括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用四个处理卡盒组件1Y、1C、1M、1K,作为调色剂图像形成手段。该四个处理卡盒组件除了使用颜色互异的Y、C、M、K调色剂作为图像形成物质以外,其他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以用于生成Y调色剂图像的处理卡盒组件1Y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处理卡盒1Y具有感光体组件2Y以及显影组件7Y,如图3所示,处理卡盒组件1Y能够一体地相对于打印机主体装卸。另外,将该处理卡盒组件1Y从打印机主体卸下,在该状态下,如图4所示,显影组件7Y能够装卸于感光体组件(没有图示)。
在图2中,感鼓体组件2Y具有作为潜像载置体的鼓状感光体3Y,鼓清洁装置4Y,消电装置(没有图示),以及充电装置5Y等。
通过驱动手段(没有图示)驱动充电装置5Y沿图中顺时钟方向回转,使得感光体3Y的表面均一带电。更具体地说,在图2中,一边接通电源(没有图示)对充电辊6Y施加充电偏压,一边驱动其沿逆时钟方向回转,通过使得该充电辊6Y与感光体3Y相接,使得感光体3Y表面均一带电。另外,也可以使用充电刷代替充电辊6Y与感光体3Y相接,还可以通过充电器方式使得感光体3Y均一带电,使用例如栅控式电晕充电器等。从光写入装置射出激光,使用该激光对均一带电的感光体3Y表面进行曝光扫瞄,使得Y用静电潜像形成在其表面。
作为显影手段,显影组件7Y具有配设第一运送螺旋8Y的第一剂收纳部9Y,还具有配设由导磁率传感器构成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以下,简称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Y,第二运送螺旋11Y,显影辊12Y,刮板13Y等的第二剂收纳部14Y。在所述二个收纳部中,收纳由磁性载体与带负电的Y调色剂构成的Y显影剂(没有图示)。通过驱动手段(没有图示)驱动所述第一运送螺旋8Y回转,将第一剂收纳部9Y中的Y显影剂沿与图面正交的方向,从前侧朝里侧运送。然后,从设置在第一剂收纳部9Y与第二剂收纳部14Y之间的间隔壁上的连通口(没有图示)经过,进入第二剂收纳部14Y中。
通过驱动手段(没有图示)驱动第二运送螺旋11Y回转,将Y显影剂从图中所示的里侧朝前侧运送。通过固定在第二剂收纳部14Y底部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Y,对运送中的调色剂的浓度进行检测。在进行上述运送的第二运送螺旋11Y的上方配设与其平行的显影辊12Y。该显影辊12Y具有沿图中逆时钟方向回转,由非磁性管构成的显影套15Y,该显影套15Y内设磁辊16Y。由第二运送螺旋11Y运送的Y显影剂的一部分通过磁辊16Y发出的磁力吸附到显影套15Y的表面后,通过与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套15Y保持所定间隙的刮板13Y被限制层厚,然后,运送到与感光体13对向的显影区域,使得Y调色剂附着到形成在感光体3Y上的Y用静电潜像上,由此在感光体3Y上形成Y调色剂像。通过显影消费Y调色剂的Y显影剂随着显影套15Y的回转返回到第二运送螺旋11Y上,然后,运送到前侧,经过所述连通口(没有图示)返回第一剂收纳部9Y内。
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Y检测Y显影剂的导磁率,并将该检测结果作为电压信号送到控制部(没有图示)。由于Y显影剂的导磁率与调色剂的浓度相关,因此,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Y输出与Y调色剂的浓度相对应的电压值。所述控制部包括RAM,其中存储作为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Y输出电压的Y用目标值Vtref,所述RAM中还存储作为从搭载于其他显影组件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没有图示)输出的输出电压目标值的M用Vtref、C用Vtref、K用Vtref的数据。对于Y显影组件7Y,将从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Y输出的电压值与Y用Vtref进行比较,在与比较结果对应的时间驱动Y调色剂供给装置(没有图示),在第一剂收纳部9Y对Y调色剂浓度降低的Y显影剂进行供给,以补充在显影步骤消费的Y调色剂,由此,使得第二剂收纳部14Y中的Y显影剂的Y调色剂浓度维持在所定的范围内。对于其他颜色用处理组件1C、1M、1K中的显影剂实行相同的调色剂供给控制。
将感光体3Y上形成的Y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到中间转印带(在后记述)上。感光体组件2Y的鼓清洁装置4Y对经过中间转印步骤的感光体3Y表面残留的调色剂进行清除。通过消电装置对经过清洁步骤的感光体3Y表面进行消电,使得感光体3Y表面初始化,以备下一次的图像形成。对于其他颜色用处理组件1M、1C、1K,使用上述相同步骤,在感光体3Y、3C、3M、3K上形成各色用静电潜像,并中间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
在处理组件1Y、1M、1C、1K的下方配置光写入组件20。作为潜像形成手段的光写入组件20中,将根据图像信息发射的激光L分别照射到感光体3Y、3C、3M、3K上,使得Y、C、M、K用静电潜像形成感光体3Y、3C、3M、3K上。更具体地说,在光写入组件20中,由马达驱动多面镜21回转,通过多面镜21使得从光源射出的激光L偏转,通过若干光学透镜或反射镜使得所述激光L照射到感光体3Y、3C、3M、3K。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通过LDE阵列取代上述结构进行光扫描。
在光写入组件20的下方沿垂直方向叠置配设第一供纸盒31以及第二供纸盒32。在各供纸盒中,多张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P以叠置状态被收纳,最上面的记录纸P分别与第一供纸辊31a,第二供纸辊32a相接。若通过驱动手段(没有图示)驱动第一供纸辊31a朝着图中逆时钟方向回转,则第一供纸盒31中最上面的记录纸P朝着设置在供纸盒右侧,沿垂直方向延伸的供纸通道33排出。另外,在供纸通道33中配设若干对运送辊34,通过该若干对运送辊34将送入到供纸通道33的记录纸P夹持在各辊之间,一边将其从供纸通道33的图中所示下侧朝着上侧运送。
在供纸通道33的末端配设一对定位辊35。当该一对定位辊35在将运送到的记录纸P夹持在辊之间后,立即使得该两个辊暂时停止回转,然后,在适合的时间将记录纸P朝着二次转印夹持部(在后记述)送出。
在图1中,各处理组件1Y、1M、1C、1K的上方配设转印组件40,所述转印组件40对作为环形移动体的中间转印带41进行架设,并驱动其朝着图中逆时钟方向环状移动。另外,所述转印组件40还包括带清洁组件42,第一托架43,第二托架44,四个一次转印辊45Y、45C、45M、45K,二次转印背撑辊46、驱动辊47、辅助辊48、以及张力辊49等。中间转印带41一边通过所述八个辊架设,一边由驱动辊47驱动,朝着图中逆时钟方向回转。四个一次转印辊45Y、45C、45M、45K与感光体3Y、3C、3M、3K之间夹持所述中间转印带41,形成一次转印夹持部。然后,对中间转印带41的背面(带内侧的周面)施加与调色剂逆极性(例如正极)的转印偏压。中间转印带41进行环状移动,依次从Y、M、C、K用一次转印夹持部通过,在该过程中,感光体3Y、3C、3M、3K上的各调色剂图像叠合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到41的正面,由此,在该中间转印带41上形成四色叠合的调色剂图像(以下,简称为“四色调色剂图像”)。
二次转印背撑辊46与配设在中间转印带41的带外侧的二次转印辊50之间夹持中间转印带41,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如上所述,一对定位辊35的辊之间夹持记录纸P,在与中间转印带41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取得同步的时间,将记录纸P朝着二次转印夹持部运送。通过施加二次转印偏压的二次转印辊50与二次转印背撑辊46之间形成的二次转印电场和夹持压力,在二次转印夹持部中将中间转印带41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同时二次转印到记录纸P上,与记录纸P上的白色相配,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
当中间转印带41从二次转印夹持部通过后,其上附着没有转印到记录纸P上的残留调色剂。于是,通过带清洁组件42清除所述残留调色剂,所述带清洁组件42中,使得清洁板42a与中间转印带41的正面相接,由此将带上的残留调色剂刮除。
转印组件40的第一托架43随着电磁元件(没有图示)的接通/断开,以辅助辊48的回转轴线为中心,以所定的回转角度转动。本发明涉及的作为图像形成系统的打印机形成黑白图像场合,通过驱动所述电磁元件,使得第一托架43朝着图中逆时钟方向略微回转,该回转使得Y、M、C用一次转印夹持部以辅助辊48的回转轴为中心,朝着图中逆时钟方向公转,由此,使得中间转印带41离开感光体3Y、3C、3M,然后,仅驱动处理组件1K,形成黑白图像。这样,在形成黑白图像时,能够不驱动Y、C、M用处理组件,避免处理组件多余的消耗。
在图1中,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上方配设定影组件60。所述定影组件60包括加压辊61,以及定影组件62。所述定影组件62具有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带64,内部设置卤素灯等发热源的加热辊63,张力辊65,驱动辊66,以及温度传感器(没有图示)等。通过加热辊63,张力辊65以及驱动辊66架设环状定影带64,并使其朝着图中逆时钟方向环状移动。在该移动过程中,通过加热辊63对定影带64的背面进行加热,使得朝图中逆时钟方向回转的加压辊61从定影带64被加热部分的正面与其相接,由加压辊61与加热辊63形成定影夹持部。
在定影带64的外侧配设与定影带64的正面对向,且具有所定间隙的温度传感器(没有图示),对即将进入定影夹持部的定影带64的表面温度进行检测。将所述检测的结果送到定影电源电路(没有图示)。定影电源电路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对内设发热源的加热辊63,以及加压辊61进行接通/断开控制。由此,使得定影辊64表面温度保持在约140°。
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的记录纸P与中间转印带41分离后,运送到定影组件60,一边由定影夹持部夹持一边从图中下侧朝着上侧运送,在此过程中,通过定影带64被加热、加压,使得彩色调色剂图像定影。
被施加上述定影处理的记录纸P在经过一对排纸辊67之后,排出到装置外。打印机主体的架上面形成码放部68,被排出的记录纸P依次叠置在该码放部68。
转印组件40的上方配设调色剂卡盒100Y、100C、100M、100K。该调色剂卡盒100Y、100C、100M、100K将其中收纳的Y、C、M、K四种调色剂适当地供给到显影组件7Y、7C、7M、7K中。另外,该调色剂卡盒100Y、100C、100M、100K与处理组件1Y、1C、1M、1K分开,能够独立地在打印机主体装卸。
图5表示固定在打印机架中,作为驱动传递系统的主体侧驱动传递部的斜视图。图6表示从上方表示主体侧驱动传递部的平面图。
在打印机的架中设置支承板,该支承板上固定四个作为驱动源,用于驱动处理组件的驱动马达(以下简称为“驱动马达”)120Y、120C、120M、120K。所述驱动马达120Y、120C、120M、120K的回转轴上分别固定主动齿轮121Y、121C、121M、121K。在所述回转轴的下方配设显影齿轮122Y、122C、122M、122K。所述显影齿轮122Y、122C、122M、122K与突出设置在所述支承板上的固定轴(没有图示)结合并能够滑动回转,而且,具有相互在同一回转轴上回转第一齿轮部123Y、123C、123M、123K,以及第二齿轮部124Y、124C、124M、124K。与所述第一齿轮部123Y、123C、123M、123K相比,所述第二齿轮部124Y、124C、124M、124K位于驱动马达120Y、120C、120M、120K的前端侧。通过使得第一齿轮部123Y、123C、123M、123K与主动齿轮121Y、121C、121M、121K啮合,且驱动所述驱动马达120Y、120C、120M、120K回转,使得显影齿轮122Y、122C、122M、122K在其固定轴上滑动回转。
驱动马达120Y、120C、120M、120K作为驱动源,由作为直流无刷马达的一种,直流伺服马达(以下简称为“DC伺服马达”)构成。设定主动齿轮121Y、121C、121M、121K与感光体齿轮133Y、133C、133M、133K的减速比,例如设为1∶20。从主动齿轮到感光体齿轮设定为一次减速,除了能够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之外,还可以减少由于两个齿轮的啮合与偏心等因素引起传递误差。由于设定减速比较大的一次减速,因此,感光体齿轮的直径比感光体的直径大。通过使用上述大直径的感光体齿轮,使得与齿轮的各齿啮合度对应的感光体表面的齿距误差减小,使得沿副扫描方向的字出现浓度不匀(出现条纹)的现象减少。所述减速比是根据感光体的目标速度与马达特性的关系,在能够得到高效率,高回转精度(即马达损耗小,回转不匀少)的速度范围决定。
在显影齿轮122Y、122C、122M、122K的左侧配设与固定轴(没有图示)结合并滑动回转的第一中继齿轮125Y、125C、125M、125K。通过使得该第一中继齿轮125Y、125C、125M、125K与第二齿轮部124Y、124C、124M、124K啮合,接受来自显影齿轮122Y、122C、122M、122K的驱动力,在固定轴上滑动回转。第一中继齿轮125Y、125C、125M、125K沿驱动传递方向的上游侧与第二齿轮部124Y、124C、124M、124K啮合,且沿驱动传递方向的下游侧与离合器输入齿轮126Y、126C、126M、126K啮合。所述离合器输入齿轮126Y、126C、126M、126K由显影离合器127Y、127C、127M、127K支承。由控制部(没有图示)对显影离合器127Y、127C、127M、127K实行接通/断开控制,随着该控制将离合器输入齿轮126Y、126C、126M、126K的回转驱动力传递到离合器轴上,或使得离合器输入齿轮126Y、126C、126M、126K空转。所述离合器轴的先端侧固定离合器输出齿轮128Y、128C、128M、128K。若接通所述显影离合器,则所述离合器输入齿轮126Y、126C、126M、126K的回转驱动力传递到离合器轴上,使得离合器输出齿轮128Y、128C、128M、128K回转。与此相反,若断开向所述显影离合器,则即使驱动马达120Y、120C、120M、120K回转,由于离合器输入齿轮126Y、126C、126M、126K在离合器轴上空转,因此,离合器输出齿轮128Y、128C、128M、128K停止回转。
在离合器输出齿轮128Y、128C、128M、128K的左侧配设与固定轴(没有图示)结合,并能够滑动回转的第二中继齿轮129Y、129C、129M、129K。该第二中继齿轮129Y、129C、129M、129K与离合器输出齿轮128Y、128C、128M、128K啮合并回转。
在打印机主体侧,驱动传递系统分别与四个处理组件对应。所述驱动传递系统按以下顺序传递驱动:驱动马达120→主动齿轮121→显影齿轮122的第一齿轮部123→第二齿轮部124→第一中继齿轮125→离合器输入齿轮126→离合器输出齿轮128→第二中继齿轮129。
图7表示处理组件1Y一端部的局部斜视图。显影组件7Y的壳体内设有显影套15Y(参考图2),使得该显影套15Y的轴部件从壳体侧面贯穿,突出到外部。在该突出的轴部件上固定设置套上游齿轮131Y。另外,在壳体侧面设置突出的固定轴132Y,第三中继齿轮130Y与该固定轴132Y结合且能够滑动回转,并与套上游齿轮131Y啮合。
将处理组件1Y设置在打印机主体中,第三中继齿轮130Y不仅与套上游齿轮131Y啮合,还与第二中继齿轮129Y啮合。
本实施例中仅对处理组件1Y进行说明,对于其他颜色用的处理组件也与上述相同,将回转驱动力传递到各显影套,驱动各显影套回转。
在图7中,仅表示处理组件1Y的一端部,显影套15Y的另一端侧的轴部件从壳体的另一端侧面贯穿,突出到外部,在该突出部分固定套下游齿轮(没有图示)。另外,使得第一运送螺旋8Y,以及第二运送螺旋11Y的轴部件分别从壳体另一端的侧面贯穿,突出到外部,在该突出的部分(没有图示)固定第一螺旋齿轮,以及第二螺旋齿轮。若由套上游齿轮131Y传递驱动力驱动显影套15Y回转,则在另一端侧的套下游齿轮随着其回转。与该套下游齿轮啮合的第二螺旋齿轮接受驱动力,使得第二运送螺旋11Y回转,同时,与第二螺旋齿轮啮合的第一螺旋齿轮接受驱动力,使得第一运送螺旋8Y回转。在其他色用处理组件1C,1M,1K中也采用相同的结构。
这样,包括主动齿轮121,显影齿轮122,第一中继齿轮125,离合器输入齿轮126,离合器输出齿轮128,第二中继齿轮129,第三中继齿轮130,套上游齿轮131,套下游齿轮,第二螺旋齿轮,以及第一螺旋齿轮的显影齿轮组分别与各处理组件对应,构成四组。
图8表示感光体齿轮133Y与其周围结构的斜视图。在图8中,主动齿轮121Y不仅与显影齿轮122Y的第一齿轮部123Y啮合,还与作为显影齿轮的感光体齿轮133Y啮合。使得作为驱动传递部件的感光体齿轮133Y在装置主体自如回转。感光体齿轮133Y的直径比感光体的直径大。若驱动马达120Y回转,则其驱动力通过一次减速,从主动齿轮121Y传递到感光体齿轮133Y,驱动感光体回转。其他色用处理组件1C,1M,1K中也采用相同的结构。这样,在作为本图像形成系统的打印机中,包含主动齿轮121以及感光体齿轮133的潜像齿轮组分别与各处理组件对应,构成四组。
感光体的回转轴与设在打印机主体侧的感光体齿轮133通过固定在感光体回转轴端部的联轴器结合。在各色处理组件中,分别由显影马达驱动显影齿轮回转。
接着,对本打印机的特征性结构进行说明。图9表示四个感光体3Y、3C、3M、3K,转印组件40,以及光写入组件20的侧面图。在将回转驱动力传递到感光体3Y、3C、3M、3K的各感光体齿轮133Y、133C、133M、133K上施加标记134Y、134C、134M、134K。各感光体3Y、3C、3M、3K每回转一周,由光敏传感器等构成的位置传感器135Y、135C、135M、135K在所定的时间对所述标记134Y、134C、134M、134K进行检测。由此,各感光体3Y、3C、3M、3K每回转一周,能够检测到其成为所定回转角度的时间。
在转印组件40的上方,沿中间转印带41的宽度方向,以所定间隔并列设置包括两个反射型光敏传感器(没有图示)的光学传感器组件136,该光学传感器组件136与中间转印带41的上部架设面对向地设置,具有所定的间隔。
图10表示中间转印带41的局部以及光学传感器组件136的斜视图。本打印机的控制手段(没有图示)接通后,其立即或每经过所定时间实行时间调整控制(定位偏移补正的调整控制)。在该时间调整控制中,在中间转印带41沿宽度方向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分别形成由若干调色剂图像构成的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PV(图像组)。另一方面,中间转印带41的上方配设包括第一光学传感器137与第二光学传感器138的光学传感器组件136。所述第一光学传感器137与第二光学传感器138都具有作为图像检测手段的作用,以检测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PV中的各调色剂图像。更具体地说,当发光手段射出的光束通过聚光透镜后,第一光学传感器137使得该光束反射到中间转印带41表面,由受光手段接受该反射光,并根据其受光量输出电压。当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PV中的各调色剂图像从第一光学传感器137的正下面通过时,其受光量发生很大变化。因此,第一光学传感器137对调色剂图像进行检测,并使得从受光手段输出的电压值发生很大变化。同样,第二光学传感器138对形成在中间转印带41的另一端部的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PV中的各调色剂图像进行检测。另外,可以将具有能够取得用于检测调色剂图像所需反射光的LED等作为发光手段,将多数受光元件直线形排列的CCD等作为受光手段。
对分别形成在中间转印带41沿宽度方向两端部的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PV中的各调色剂图像进行检测,能够分别对各调色剂图像沿主扫描方向(由激光进行扫描的方向)的位置,副扫描方向(带移动方向)的位置,主扫描方向的倍率误差,以及主扫描方向的偏斜进行调整。
作为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PV,如图11所示,Y、C、M、K各色调色剂图像沿主扫描方向倾斜约45°,在该状态下以所定间隙沿副扫描方向排列。对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PV中的Y、C、M调色剂图像分别与K调色剂图像的检测时间差进行读取。在图11中,符号tyk、tck、tmk表示Y、C、M调色剂图像与标准色K调色剂图像的检测时间差,计算其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差,根据该计算结果能够得到各色调色剂图像沿副扫描方向的偏移量。根据该偏移量,将光写入组件20中多面镜的每隔一面,即,将一条扫描线的间距作为一个单位,通过调整感光体的光写入时间,能够抑制各色调色剂图像沿副扫描方向的叠合偏移。
本打印机中的控制手段(没有图示)还以所定的时间进行速度变化检测,各感光体每回转一周,对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进行检测。在该速度变化检测中,在中间转印带41的表面上分别形成Y、C、M、K各色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以K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为例,如图12所示,沿带移动方向以所定间距排列tk01、tk02、tk03、tk04、tk05、tk06…等若干个K调色剂图像。理论上以所定间距进行排列,但是,由于K用感光体会产生速度变化,上述K调色剂图像的实际配设间距与速度变化对应产生误差。该误差作为时间间隔误差,通过所述第一光学传感器137或第二光学传感器138读取。
在本打印机中,必须使得Y、C、M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分别与K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作为一组形成。更具体地说,将Y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的一端部,将K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一光学传感器137与第二光学传感器138,对Y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与K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同时进行检测。另外,在检测K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同时,对C或M用速度变化检测图像也进行检测。这样,在本打印机的速度变化检测中,实行以下步骤:形成Y与K两个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并由光学传感器组件对两者进行检测,形成C与K两个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并由光学传感器组件对两者进行检测,形成M与K两个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并由光学传感器组件对两者进行检测。
在图1中,形成在中间转印带41上的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和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随着带的环状移动,运送到与光学传感器组件136对向位置,且中途从与二次转印辊50对向的位置通过。此时,若二次转印辊50与中间转印带41相接,并与二次转印背撑辊46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则导致中间转印带41上的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和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与二次转印辊50相接,并转印到该辊的表面。于是,在本打印机中,在实行时间调整控制或速度变化检测之前,通过驱动辊的连接/分离机构(没有图示),使得二次转印辊50与中间转印带50分离。由此,能够避免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和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转印到二次转印辊50的表面。
图13表示本打印机中控制手段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若开始进行时间调整控制或速度变化检测,首先,通过放大电路139将从光学传感器组件136输出的信号放大,之后,通过滤波器电路140仅选择进行线检测的信号,通过A/D转换器141将该信号从模拟数据变换成数字数据。通过取样控制部142进行取样,将经过取样的数据以先进先出方式(First-In First-Out)存储到存储器电路143中。若结束时间调整控制或速度变化检测,则存储在存储器电路中的所述数据通过输入/输出(Input-Output)口,由数据总线145存储到CPU146以及RAM147中。然后,通过CPU进行运算处理,用于计算各种偏移量。所述各种偏移量是指,各色调色剂图像的位置偏移量,偏斜偏移量,各感光体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偏移量等。此外,CPU还进行各色调色剂图像的主扫描,副扫描的倍率量的运算处理。
CPU146根据所述偏移量,将用于进行各色调色剂图像的偏斜补正,主扫描方向的位置补正,副扫描方向的位置补正,倍率补正等的数据存储到驱动控制部150或写入控制部151中。所述驱动控制部150是对驱动各感光体的四个驱动马达进行控制的电路。所述写入控制部151是控制光写入组件的电路。
写入控制部151根据从CPU146发送到的数据,对各感光体沿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写入的开始位置进行调整,同时,具有能够对各色的输出频率进行非常具体地设定的装置,例如利用压控振荡器(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的时钟脉冲发生器等装置。在本打印机中,将所述输出频率作为图像时钟使用。
驱动控制部150根据从CPU146发送到的数据,计算各驱动马达的驱动控制数据,以便各感光体每回转一周,对产生速度变化后的各感光体的相位进行适合地调整。
在本打印机中,即使光学组件136的发光手段劣化,通过发光控制部152对发光手段的发光量进行控制,也能准确地捕捉到检测用图像中的调色剂图像。由此,使得从光学传感器136的发光手段发出的发光量始终成为一定。
ROM148与数据总线145连接,在该ROM148中存储用于运算各种偏移量的数字,用于进行打印动作的控制程序,以及用于进行时间调整控制或速度变化检测的程序,还存储用于进行相位调整控制(在后记述)的程序。CPU146通过地址总线145对ROM地址,RAM地址,以及各种输入/输出装置进行指定。
如上所述,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是以所定间距沿副扫描方向排列的相同颜色的若干调色剂图像。如图12所示,需要将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中的各调色剂图像的间距Ps设定为尽可能小的值,但是,该最短值是根据各调色剂图像的宽度,运算时间等的关系决定。将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沿副扫描方向(带移动方向)的长度Pa设定为感光体周长的整数倍,此时,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或对该图像进行检测时所产生的其他周期变化也需要考虑。所述其他周期变化,包括中间转印带的驱动辊每回转一周所产生的线速度变化,传递驱动的各齿轮之间的齿距误差和偏心分量,以及中间转印带10的蛇行或跨越其周方向的厚度偏差分布等各种频率分量。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检测值中叠加所有周期变化分量,仅从中检测感光体回转一周所产生的速度变化分量。
例如,除了感光体每回转一周所产生的速度变化分量之外,中间转印带的驱动辊每回转一周产生的速度变化分量多包含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中的各调色剂图像的时间间隔误差中。于是,需要充分考虑驱动辊的速度变化分量,设定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长度Pa。若设定感光体的直径为40mm,驱动辊的直径为30mm,换算成中间转印带的移动距离,感光体周期为125.7mm,驱动辊的周期为94.2mm。将该二个周期的公倍数作为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长度Pa即可,例如377mm。然后,根据长度Pa设定各调色剂图像的间隔Ps即可。通过上述设定,各感光体每回转一周,计算其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最大振幅和相位值时,能够不受驱动辊的周期变化分量影响,从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检测。在计算最大振幅和相位值时,使用的运算项,理论上能够使得驱动辊周期变化分量正好为0。同样,由于中间转印带沿周方向的厚度偏差引起周期变化分量增多场合,将长度Pa设为感光体周长的整数倍,且与中间转印带的周长最接近的值,能够降低由中间转印带的周期变化分量产生的影响。另外,对驱动辊进行驱动的辊驱动马达的周期变化分量与感光体的周期变化分量的频率差为10倍以上时,通过低通滤波器能够消除辊驱动马达的周期变化分量。
存储器电路143中的数据的各脉冲幅度对应光学传感器组件136的受光手段的受光量,互不相同。由于所述受光手段的受光量根据调色剂图像的浓度发生变化,因此,上述各脉冲幅度分别与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对应,互不相同。在时间调整控制和速度变化检测中,必须对检测用图像中的各调色剂图像进行精确地检测,因此,需要使得CPU146识别各脉冲幅度分别与各调色剂图像对应,互不相同。于是,在本打印机中,使得CPU146对脉冲的峰值进行识别,而不是对超过预先设定值的脉冲进行识别,这样,能够降低由于调色剂图像随着感光体的速度变化发生变形,导致浓度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下面通过图14,15对上述理由进行说明。
图14表示感光体3与中间转印带41相接形成一次转印夹持部的放大图。图15A表示感光体3与中间转印带41之间没有速度差时,光学传感器对被转印的检测用图像进行检测,输出脉冲图;图15B表示在一次转印夹持部中,感光体3的表面速度V0比中间转印带41的表面速度Vb快时,光学传感器检测被转印的检测用图像,输出脉冲图;图5B表示在一次转印夹持部中,当感光体3的表面速度V0比中间转印带41的表面速度Vb慢时,光学传感器检测被转印的检测用图像,输出脉冲图。
在一次转印夹持部中,感光体3与中间转印带41接触,分别以不同的速度独立移动。如图15A所示,由光学传感器组件输出与各调色剂图像对应,且分别为矩形的脉冲波。此时,各脉冲幅度的检测间隔虽然有些误差,但大致都为PaN。与此相反,感光体3的表面速度V0比中间转印带41的表面速度Vb快时,如图15B所示,各脉冲幅度的检测间隔成为比PaN短的PaH,于是,各脉冲幅度在急剧上升后慢慢下降,成为右边下摆长的形状,这是由于感光体3与中间转印带41的速度差,引起调色剂图像朝着带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变形,导致产生浓度不匀。如图15C所示,各脉冲幅度的检测间隔为比PaN长的PaL,于是,各脉冲幅度在慢慢上升后急速下降,成为左下摆长的波形,这是由于感光体3与中间转印带41的速度差,引起调色剂图像朝着带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变形,导致产生浓度不匀。
若识别超过阈值的脉冲与调色剂图像对应场合,在图15B,15C的状态中,由于调色剂图像发生变形,使得脉冲的峰值不超过阈值,恐怕不能检测出调色剂图像,以及调色剂图像中浓度最高的部分。于是,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将脉冲的峰值作为调色剂图像的检测时间。更具体地说,CPU146根据存储器电路143中的数据对各脉冲的峰值进行识别,并将该时间(数据号)数据存储到RAM147中。由此,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出时间间隔误差。
RAM147中存储的数据所反映的时间间隔误差与感光体每回转一周产生的速度变化相对应。感光体每回转一周,最高速度和最低速度的发生时间成为感光体,感光体齿轮,以及连接两者的联轴器中偏心量最大一方产生的正弦曲线到达上限和下限的时间。于是,使得该正弦曲线的图样和振幅与由位置传感器检测到标记的时间配合,作为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进行解析。作为解析方法之一,可以例举将所有数据的平均值作为0,根据变化值的零交,或峰值对变化分量的振幅与相位进行解析的方法。但是,由于检测数据受噪音的影响较大,导致误差变大,不能应用到实际中。因此,在本打印机中,采用通过正交检波处理对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振幅和相位进行解析的方法。
正交检波处理是指使用在通信领域的解调电路中的信号解析技术,是公知的技术。图16表示用于进行该正交检波处理的电路的一个例子。RAM中存储的根据从光学传感器组件输出波形得到的数据,该数据中不仅包含感光体的速度变化分量,还包含若干速度变化分量,成为单调增加的数据组,因此,将该数据组中增加的分量除去,变换成感光体的速度变化数据。所述增加分量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从所述数据组中计算出,将计算结果作为倍率补正数值。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速度变化数据进行以下处理,振荡器160以形成图11,12所示的调色剂图像基准时间的相位,以要检测的频率成份,即调整为感光体回转周期ωo的频率振荡。该频率信号直接从第一乘法器161中输出,或通过90°相位移动器162从第二乘法器163中输出。可以通过对感光体齿轮上的标记的检测信号进行测量,精确地计算感光体回转周期ωo。所述第一乘法器161将存储在RAM中的速度变化数据与从振荡器160输出的频率信号相乘。所述第二乘法器163将存储在RAM中的变换数据与从90°相位移动器162输出的频率信号相乘。通过上述计算,使得所述速度变化数据与和感光体相位分量相等(一分量)的信号,以及正交分量(Q分量)的信号分离。从所述第一乘法器161输出一分量,从所述第二乘法器163输出Q分量。第一LPF164仅使得低周波频带信号通过。在本打印机中,采用仅使得振荡周期ωo整倍数的周期量的数据通过,且使得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中具有长度Pa量的数据平滑化的低通滤波器。第二LPF165也进行相同处理。通过使得具有长度Pa量的数据平滑化,能够消除驱动辊等的回转周期分量成为0。振幅运算部166计算与二个输入(一分量与Q分量)对应的振幅at。相位运算部167计算与二个输入(一分量与Q分量)对应的相位bt。所述振幅at相当于感光体的周期变换振幅,所述相位bt相当于任意标准时间中的相位角。对主动齿轮的回转周期分量的振幅以及相位进行检测场合,将振荡周期ωo设为马达回转周期,进行上述相同处理即可。通过进行上述正交检波处理,通过变化的零交,峰值检测难以计算出的少量的速度变化数据,能够计算出速度变化数据的振幅和相位。更具体地说,对于感光体回转一周的周期,将检测用图像中的各调色剂图像的间隔设定为Ps,以便使得调色剂图像数成为4NP(NP为自然数)个,由此,即使用少数调色剂图像,也能够精确地计算出振幅和相位。使得调色剂图像数成为4NP(NP为自然数)个的原因在于,相对于变化分量,4NP个调色剂图像位置关系的差成为最大,因此,其灵敏度最高。例如调色剂图像为四个场合,由于其分别相当于变化的零交与峰值的位置,因此,检测灵敏度变高。即使四个图样的相位产生偏移,其仍然保持检测灵敏度高的位置关系。
CPU146根据经过上述解析处理得到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计算各感光体的驱动控制补正数据,并发送到驱动控制部150。所述驱动控制补正数据用于对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进行调整,以便调整各感光体的回转相位,消除各感光体的回转周期变化。
通过速度变化检测,计算出与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中的各调色剂图像对应的驱动控制补正数据,将该数据用于相位调整控制中,以便对各感光体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进行调整。通过该相位调整控制,使得各调色剂图像中变形的调色剂图像同步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在本打印机中,由于将各感光体的配设间距设为感光体周长的一倍,因此,能够使得各感光体上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同步。更具体地说,使得驱动马达的驱动量暂时发生变化,以便使得各感光体表面速度达到最高的时间与达到最低的时间完全一致,从而能够将所述变形的图样同步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
在本打印机中,每次在完成打印任务时进行所述相位调整控制。尽管可以在打印任务开始时进行相位调整控制,但是,在开始打印任务到完成第一张打印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相位调整,会导致延迟第一张纸的打印时间。于是,在打印任务结束时进行相位调整控制,这样可以避免延迟第一张纸的打印时间,在进行下一次打印任务时,能够以理想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关系,开始驱动各感光体。
但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由于机体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或被施加外力,各处理组件的位置和尺寸会发生微小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在修复纸堵塞,或进行维修保养时,若进行部件交换,移动图像形成装置等操作,则必然对处理组件施加外力。若由于所述外力,或机体内部温度发生变化,则导致由各色处理组件形成的各色调色剂图像的叠合精度不准。在本打印机中,每次在接通电源之后,立即或经过所定时间实行时间调整控制,这样能够抑制各色调色剂图像在叠合时产生偏移。
在本打印机中,通过一个共用的多面镜使得四条激光偏转,分别相对于四个感光体(1Y、1C、1M、1K)沿主扫描方向进行光扫描。在时间调整控制中,各感光体的光写入开始时间根据相当于一条线(一条主扫描线)的写入时间进行调整。例如,在二个感光体之间,沿副扫描方向(感光体表面移动方向)发生超过1/2点的叠合偏移场合,将任意一个感光体的光写入开始时间提前或延迟一条线的写入时间的整数倍。更具体地说,例如产生3/4点叠合偏移场合,将任意一个感光体的光写入开始时间提前或延迟一条线的写入时间的一倍,若产生7/4点的叠合偏移场合,则将任意一个感光体的光写入开始时间提前或延迟一条线的写入时间的二倍,由此,能够将副扫描方向的叠合偏移量抑制到1/2点以下。但是,沿副扫描方向的叠合偏移量为1/2点不到场合,若提前或延迟所述光写入开始时间,则导致增加叠合偏移的量,因此,不能进行光写入开始时间的调整。
在以往的时间调整控制中,不能对发生沿副扫描方向的叠合偏移量为1/2点不到的情况进行抑制。但是,为了满足近年用户对于高质量图像的要求,也需要抑制该情况的发生。于是,在本打印机的时间调整控制中,计算与所述叠合偏移量对应的驱动速度补正值,并存储到驱动控制部150中。根据由外部个人计算机等发送到的图像信息执行打印任务时,根据各驱动速度补正值计算驱动速度,以该驱动速度驱动各感光体。由此,在执行打印任务时,根据用户需要设定感光体间的线速度差,该线速度差对应1/2点不到的偏移量。
但是,若设定各感光体的线速度差,则感光体每回转一周,各感光体上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从目标相位发生移动。若仅打印一张纸,则不产生问题,但是,在连续打印若干张纸场合,随着打印张数的增加,相位偏移量逐渐增加,导致叠合偏移量变得相当大。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通过在操作显示部(没有图示)进行输入操作,或通过个人计算机的打印驱动器,能够选择打印速度优先于图像质量的图像质量优先模式。选择图像质量优先模式,且执行连续打印场合,每连续打印所定张数,暂时中断连续打印任务,进行相位调整控制。
这样,能够降低产生1/2点不到的叠合偏移,但是,实行速度变化检测场合,不设定各感光体间的线速度差,而是以相等的速度驱动各感光体回转。由此,能够避免由于线速度差为起因降低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检测精度。
感光体每回转一周时,其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不易受机体内部温度的变化,以及外力的影响,因此,不需要频繁地进行速度变化检测。但是,当处理组件被交换场合,会导致其感光体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发生很大变化。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仅在四个处理组件中的任意被交换时,进行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检测控制。处理组件的交换通过交换操作检测手段(没有图示)进行检测。
作为交换操作检测手段,可以列举以下检测方式,通过四个组件检测传感器80,分别对各处理组件是否被交换进行检测,根据该四个组件检测传感器80输出信号的变化判断是否进行交换。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检测方式,将安装存储组件ID号的IC印制电路板设置在各处理组件,并通过该印制电路板与控制手段连接的接点进行连接,根据组件ID号的变化,对处理组件的交换进行检测。
速度变化检测必须与时间调整控制组合实行。更具体地说,若检测到处理组件的交换,则在实行时间调整控制之后,实行速度变化检测与相位调整控制,然后,再次实行时间调整控制。在执行上述各种控制步骤(以下简称为“处理组件交换检测后过程”)的中途不加入打印任务。
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在处理组件交换检测后的过程中,若完成第一次时间调整控制,则在实行速度变化检测之前,停止各感光体的回转。此时,使得各感光体以预先设定的标准回转相位停止回转。更具体地说,从检测到形成在感光体齿轮上的标记的时间开始经过的所定时间作为标准时间,使得各感光体的驱动马达分别停止驱动。由此,各标记位于相等的回转角度,各感光体以这样的状态停止回转,从而在实行速度变化检测时,能够使得各感光体以相同的姿势开始回转。
在速度变化检测中,使得Y、C、M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分别与K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一起形成,同时对两方进行检测。其理由在于,以作为标准图像载置体的K用感光体上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为标准,使得其他感光体上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与该K用感光体上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对应。而且,为了更准确地消除中间转印带的速度分量产生的影响,更具体地说,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中,除了显示感光体速度变化之外,还显示位于光学传感器组件对向位置的中间转印带的速度变化,因此,即使将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中的各调色剂图像以严密的相等间距排列在中间转印带上,若中间转印带的速度发生变化,则导致各调色剂图像随之产生时间间隔误差,为了消除该时间间隔误差,需要同时检测作为标准的K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以及其他颜色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
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将Y、C、M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分别与K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作为一组,使得双方分别形成在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此时,根据检测到K用标记134K的时间开始形成K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开始进行光写入),并且,根据检测到K用标记的时间开始形成Y、C、M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由此,使得Y、C、M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前端与K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前端互相沿带的宽度方向位于一直线上。
这样,对Y、C、M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分别与K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偏移进行检测。仅以该相位偏移的量移动K用标记134K,与Y、C、M用标记134Y、134C、134M的回转位置,能够使得两个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对应。在实行速度变化检测之前,由于使得各标记的回转相位同步,因此,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偏移量相当于标记的优选相位偏移量。
在上述速度变化检测中,不参考Y、C、M用标记的检测时间,也能够检测到Y、C、M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与K用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偏移。但是,由处理组件的交换为起因,导致各色调色剂图像的叠合偏移量比交换前大场合,会导致检测结果与该变化的量对应发生变化。于是,在实行速度变化检测之前,实行时间调整控制,以预先降低各色调色剂图像间的叠合偏移量。
图17表示处理组件交换检测后过程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若检测到任意的处理组件被交换,则在步骤S1,实行时间调整控制。
在步骤S2,判断是否有误差(包括不能读取图像,读取值异常,补正失败等),若判断有误差(步骤S1的“是”),则进入步骤S3,若判断没有误差(步骤S1的“否”),则进入步骤S7。
在步骤S3,使得驱动控制补正数据返回交换前的数据。
在步骤S4,实行相位调整控制(使得各驱动马达停止驱动)。
在步骤S5,在操作显示部(没有图示)所述误差显示。
在步骤S6,接通各驱动马达线速度差的设定。通过该步骤,在下一次打印任务中,抑制产生1/2点不到的叠合偏移。
在步骤S7,结束控制步骤。
在步骤S7,在预先设定的标准时间,使得各驱动马达停止驱动。由此,使得各感光体齿轮的各标记位于相同的回转位置,各感光体在该状态停止回转。
在步骤S8,断开各驱动马达的线速度差设定。
在步骤S9,再次使得各驱动马达进行驱动。
在步骤S10,实行速度变化检测。
在步骤S11,判断是否有读取误差(读取的图像数与实际成为潜像的图像数不一致),若判断有读取误差(步骤S11的“是”),则返回步骤S2,若判断没有读取误差(步骤S11的“否”),则进入步骤S12。
在步骤S12,实行相位调整控制(使得各驱动马达停止驱动)。
在步骤S13,再次使得各驱动马达进行驱动。
在步骤S14,再次实行时间调整控制。由于处理组件的交换使得任意的感光体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发生变化为原因,导致各感光体的光写入开始时间变得不适合,通过第二次时间调整控制,对该不适合的光写入开始时间进行补正。
在步骤S15,判断是否产生误差,若判断有误差(步骤S15的“是”),则返回步骤S4,若判断没有有误差(步骤S15的“否”),则进入步骤S16。
在步骤S16,实行相位调整控制。
在步骤S17,接通各驱动马达线速度差的设定,然后,结束整个控制步骤。
以上,对二次转印方式的打印机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使得各感光体上的各色调色剂图像保持在作为环状移动体的纸运送带上,直接叠合转印到记录纸上的转印方式的打印机,在实行时间调整控制和速度变化检测时,将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运送带上,通过光学传感器组件进行检测即可。
在上述本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中,执行打印任务时,将根据图像信息得到的图像形成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上,然后,在进行速度变化检测中,根据检测到各感光体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时间,分别使得作为若干驱动源的驱动马达停止驱动,由此,实行相位调整控制,在各驱动马达进行下一次驱动之前,预先对作为各感光体上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进行调整。在本结构中,在开始打印任务时实行相位调整控制,能够避免延迟第一张纸的打印时间。
在速度变化检测中,由位置检测传感器135K检测标记134K的时间,从该时间开始形成K用感光体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同样,根据该时间开始形成Y、C、M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并使得作为标准像载置体的K用感光体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与Y、C、M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沿与中间转印带41的表面移动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并列转印。而且,根据这些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偏移,在相位调整控制中,决定与Y、C、M感光体对应的驱动马达的驱动停止时间。按照本构成,不用参考Y、C、M用标记134Y、134C、134M的检测时间,能够检测到Y、C、M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与K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偏移。而且,能够消除由中间转印带41的速度变化产生的时间间隔误差,从而精确地检测各感光体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
另外,在实行速度变化检测之前,实行时间调整控制,然后,实行速度变化检测与相位调整控制,在使得各驱动马达的停止运转后,再次使得各驱动马达进行驱动,然后,再次实行时间调整控制。按照本构成,即使由于处理组件的交换为原因,各色的叠合偏移量比交换前增大,也不会由于该变化量,导致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中的各调色剂图像的相位偏移检测结果发生误差,能够精确地检测相位偏移。
在实行速度变化检测之前,分别使得各驱动马达进行驱动,以预先设定的标准时间使得所述各驱动马达停止驱动,再次使得各驱动马达进行驱动后,实行速度变化检测。按照本构成,通过使得各感光体分别从所定的回转位置开始回转,进行速度变化检测,在明确地把握各感光体之间的回转相位关系的同时,检测各感光体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从而能够容易地计算出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偏移量。
在实行时间调整控制中,根据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中的各图像检测时间进行速度设定控制,对于在执行打印任务时,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速度进行分别设定。
在实行速度变化检测时,使得各驱动马达以相等的驱动速度进行驱动。按照本构成,在实行速度变化检测时驱动各感光体以相等速度回转,能够避免由于设定各感光体间的线速度差,导致降低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检测精度。
设置交换操作检测手段,以检测各处理组件,或各感光体是否经过交换操作,通过该手段检测到任意的感光体经过交换操作场合,在执行打印任务之前,实行速度变化检测与时间调整控制。按照本构成,能够抑制由于感光体的交换,导致图像叠合偏移增大。
对从作为像检测手段的光学传感器组件输出的信号施加正交检测波处理,解析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按照本构成,与零交,峰值检测等相比,能够以少的数据(图像数),高精度地检测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若干像载置体,在回转的表面载置可视像;
若干驱动源,用于分别驱动各像载置体;
若干驱动传递回转部件,分别绕各像载置体的回转轴线回转,将所述驱动源输出的驱动力传递到对应的像载置体上;
可视像形成手段,根据图像信息在各像载置体上形成可视像;
环状移动体,使得表面环状移动,以便依次通过与各像载置体对向的位置;
转印手段,将形成在各像载置体表面的可视像转印到保持在所述环状移动体表面的记录介质上,或在转印到所述环状移动体的表面后,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图像检测手段,检测所述环状移动体上的可视像;
控制手段,实行时间调整控制,使得预先设定的可视像形成在各像载置体上,并转印到所述环状移动体的表面,得到由这些可视像形成的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之后,根据所述图像检测手段检测到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中各可视像的时间,调整各像载置体上可视像的形成时间,减少所述可视像从各像载置体叠合转印到所述环状移动体或记录介质上时产生的叠合偏移;其特征在于:
设置回转角度检测手段,用于检测所述若干像载置体是否成为所定回转角度;
所述控制手段,使得预先设定的由若干可视像形成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形成在像载置体的表面,并转印到所述环状移动体上,根据所述图像检测手段检测到所述若干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中的各可视像的时间,以及所述回转角度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对所述各像载置体实行速度变化检测,各像载置体表面每回转一周,对各像载置体上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实行相位调整控制,以对各像载置体的相位进行调整,进一步将根据所述图像信息得到的可视像形成在各像载置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根据图像信息得到的图像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之后,分别使得所述若干驱动源停止驱动,实行所述相位调整控制,在下一次使得所述若干驱动源进行驱动前,预先对所述若干像载置体上的各所述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手段实行所述速度变化检测,根据所述回转角度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在所述若干像载置体中一个作为标准像载置体上开始形成所述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并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在其他像载置体上开始形成所述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将所述标准像载置体上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与所述其他像载置体上的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沿与所述环状移动体表面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并进行转印,
而且,根据这些速度变化检测用图像的相位偏移量,决定与所述其他像载置体对应的所述驱动源的停止驱动时间,以进行相位调整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速度变化检测之前,实行所述时间调整控制,然后,实行所述速度变化检测以及所述相位调整控制,分别使得所述若干驱动源停止驱动,再次使得这些驱动源进行驱动,之后,再次实行所述时间调整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2-4的任意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所述速度变化检测之前,分别使得所述若干驱动源进行驱动,然后,以预先设定的标准时间使得这些驱动源停止驱动,而且,再次使得这些驱动源进行驱动后,实行所述速度变化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2-4的任意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与所述若干驱动源对应的所述位置偏移检测用图像中的各可视像的检测时间,实行速度设定控制,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息形成可视像时,对所述若干驱动源的驱动速度进行分别设定。
7.根据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实行所述速度变化检测时,所述若干驱动源分别以相等的速度进行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图像检测手段的输出信号施加正交检波处理,并解析所述速度变化图样。
9.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交换检测手段,检测所述若干像载置体中的各像载置体,或所述若干驱动传递回转部件中的各驱动传递回转部件是否被交换,检测到被交换场合,依次实行所述速度变化检测,所述相位调整控制,所述时间调整控制。
CNB2006101688743A 2005-12-09 2006-12-08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859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57037 2005-12-09
JP2005357037 2005-1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9355A CN1979355A (zh) 2007-06-13
CN100458597C true CN100458597C (zh) 2009-02-04

Family

ID=37836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887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8597C (zh) 2005-12-09 2006-12-0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91326B2 (zh)
EP (1) EP1795973B1 (zh)
CN (1) CN100458597C (zh)
DE (1) DE602006020009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78807B2 (ja) 2006-02-17 2011-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9111A (ja) * 2006-04-03 2007-10-25 Toshiba Corp 駆動力伝達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7653332B2 (en) * 2006-04-28 2010-01-2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enhanced controlling method for reducing deviation of superimposed images
JP5101921B2 (ja) * 2006-10-04 2012-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色ずれ検出方法
JP5229604B2 (ja) * 2007-01-12 2013-07-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1296B2 (ja) * 2007-08-02 2012-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82713B2 (ja) * 2007-09-19 2012-11-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445328B2 (ja) 2009-06-02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81943A (ja) * 2009-06-03 2010-12-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879297B2 (ja) * 2009-06-15 2012-0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駆動装置
JP5472791B2 (ja) * 2009-08-24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240579B2 (ja) 2009-09-07 2013-07-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57134B2 (ja) * 2012-09-03 2017-01-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9690A (en) * 1997-06-05 2000-04-11 Fujitsu Limited Printing apparatus
US20030128995A1 (en) * 2001-12-11 2003-07-10 Hirotaka Ishii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EP1510875A1 (en) * 2003-08-20 2005-03-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phase adjusting device
US20050047834A1 (en) * 2003-08-26 2005-03-03 Norio Tomit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olor misregistration correction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US20050207799A1 (en) * 2004-03-17 2005-09-22 Joh Ebara Method of adjusting rotational phase of image carrying members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42351B2 (ja) 1987-05-19 1997-08-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5196925A (en) * 1988-05-10 1993-03-23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Compensating structure for position errors i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charge latent image
JPH09146329A (ja) 1995-11-20 1997-06-0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698509B2 (ja) 1996-01-17 2005-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186610B2 (ja) * 1996-07-08 2001-07-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84561A (ja) 1999-03-29 2000-10-13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559124B2 (ja) * 2003-07-31 2010-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色ずれ検出補正方法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518560B2 (ja) 2005-03-11 2010-08-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9690A (en) * 1997-06-05 2000-04-11 Fujitsu Limited Printing apparatus
US20030128995A1 (en) * 2001-12-11 2003-07-10 Hirotaka Ishii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EP1510875A1 (en) * 2003-08-20 2005-03-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phase adjusting device
US20050047834A1 (en) * 2003-08-26 2005-03-03 Norio Tomit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olor misregistration correction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US20050207799A1 (en) * 2004-03-17 2005-09-22 Joh Ebara Method of adjusting rotational phase of image carrying members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91326B2 (en) 2011-08-02
CN1979355A (zh) 2007-06-13
EP1795973A1 (en) 2007-06-13
EP1795973B1 (en) 2011-02-09
DE602006020009D1 (de) 2011-03-24
US20070140736A1 (en) 2007-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8597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77880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78378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8666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1931125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57610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1762903B1 (en) Phase matching of image carriers in tandem 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0744669A2 (en) Wide area beam sen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registration calibration in a color printer
CN10195757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12660A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886200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H09175687A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
JP20002845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71352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50060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12082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8207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0326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58205B2 (ja) 回転装置,感光体ドラム回転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357149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画质调整方法
US2009007351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H07199576A (ja) 色ずれ補正方法
JP3880895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094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451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04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