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5710A - 弯曲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弯曲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55710A
CN1455710A CN01815484A CN01815484A CN1455710A CN 1455710 A CN1455710 A CN 1455710A CN 01815484 A CN01815484 A CN 01815484A CN 01815484 A CN01815484 A CN 01815484A CN 1455710 A CN1455710 A CN 1455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bend
workpiece
mould
checkou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15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2366C (zh
Inventor
松元正照
滝沢丰
柳川耕一
羽田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ad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ad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705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8369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4033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4300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mad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ad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55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5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236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236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00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 B21D5/04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on brakes making use of clamping means on one side of the work
    • B21D5/042With a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bending bla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00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 B21D5/02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on press brakes without making use of clam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00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 B21D5/02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on press brakes without making use of clamping means
    • B21D5/0209Tool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00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 B21D5/02Bending sheet metal along straight lines, e.g. to form simple curves on press brakes without making use of clamping means
    • B21D5/0272Deflection compensa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72/00Metal deforming
    • Y10S72/702Overbending to compensate for springb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弯曲设备中使用的弯曲方法及其设备,在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的检测装置主体(29)中,具有第一结合件(39)的销轴(35)通常在模具D槽部的大致中心部由第一弹簧(41)向上偏置。在检测装置主体(29)中,具有第二结合件(61)和(63)的转动件支撑件(47)通常由偏置力小于第一弹簧(41)偏置力的第二弹性体(49)偏置。两个转动件(51)位于并装在转动件支撑件(47)上部的模具D槽宽方向两侧。通过旋转连接件(43)阻挡销轴(35),使其前端低于模具上表面,旋转连接件(43)与第一结合件(39)和第二结合件(61)和(63)结合,而两转动件(51)位于模具上表面以下。

Description

弯曲方法及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弯曲设备如压弯机中的弯曲方法及其设备,特别涉及在具有角度检测装置的弯曲设备中的弯曲方法及其设备,该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弯曲工件的弯曲角。
背景技术
通常,压弯机广泛用于弯曲板形工件,并且当制造被加工产品时,要求形成高精度的弯曲角度和工件凸缘尺寸。为此,需要一种弯曲设备,该弯曲设备具有角度检测装置,用于即时而精确地测量工件的弯曲角度。
公开号为No.6-238343(1994年)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上述角度检测装置301,如图1所示,该装置具有呈半圆形平盘形状的测量盘303,其所检测工件的厚度小于其平面宽度。测量盘303安装在模压模具305的V形槽部307的盘支撑部309上,以便转过限定的角度。
模具305具有位于V形槽部307一面上的横向槽211,使得测量盘303能够穿过槽211,测量盘303线性边缘部的中部315能够在V形槽部307附近的槽311内部位置和槽311外部位置之间移动。
设置安装测量盘303的盘支撑部309以便通过测量盘303的线性边缘部313与弯曲的工件W接触。工件支撑部309具有检测测量盘303角度位置的元件,测量盘303采用如电、光或液压元件和用于提供被检测信号的元件。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测量盘303设置在模具305的V形槽部307上,模具305具有容置测量盘303的槽311。为此,模压条件改变工件形状并且板厚度和类似尺寸要求V形槽形状不同,因此根据不同模压条件而每次换装模具时,必须设置测量盘303。
此外,由于在模具305的V形槽部307的一面设有一个测量盘303,因此为了检测工件W的弯曲角度,弯曲角度检测装置301应该设置在至少两个地方。
此外,由于测量盘303由模具305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当横向将工件W移入以便在模具305的上表面滑动时,会有工件W与测量盘303之间发生冲突的问题。
此外,由于测量盘303单独操作以便跟随工件W滑动,因此其弯曲角度检测部变得复杂。
同时,另一种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即,压弯机广泛用于弯曲板形工件,需要高精度弯曲以便制造具有高质量的加工工件。顺便提一下,高精度是指弯曲角度和弯曲工件凸缘尺寸的精度。在实际弯曲中,安装有冲头的上工作台是往复运动的,通过冲头和安装在下工作台上的模具的合作而弯曲工件。其中,检测工件角度的角度传感器沿模具的纵向安装在压弯机上。
当进行弯曲时,操作者通过固定在上工作台上的刻度盘读取角度传感器的位置,操作者使用十位键将读取值输入控制装置。
此外,其它的压弯机具有沿模具纵向移动的角度传感器,当弯曲工件时,通过控制装置自动移动角度传感器,以便自动检测工件的弯曲角度。
在前一种现有技术中,当操作者通过上工作台的刻度盘读取安装在压弯机上的角度传感器的位置时,操作者读取距离左端参考位置的以mm为单位值,记录该值并将其传递给控制装置,以便采用十位键输入记录并读取的数值。为此,带来一个问题,即比较麻烦的输入操作和误输入。其中,由于角度传感器如果最多设置在三个位置,所以上述操作应该重复三次,这样对与操作者来说操作起来很麻烦。
在后一种技术中,尽管通过控制装置自动移动角度传感器,但是如果由于在自动预定的位置具有孔或类似结构而不能测量弯曲角度时,则带来一个问题,即应该通过使用十位键输入角度传感器的位置并且应该调节角度传感器的位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了本发明,其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弯曲设备,该设备具有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其不依赖于模压条件如模具的槽宽度和槽肩部的R,其中测量工件弯曲角度的盘退在模具上表面下面以便在将工件移入时不与工件冲突,并且根据弯曲角度移动以便与工件的直线部形成接触,同时避免检测工件角度时的弯曲R部,并且能使用至少一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精确检测工件的弯曲角度并弯曲工件。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弯曲方法及其设备,它能检测角度传感器的位置,不需要操作者采用键来进行输入,从而取消了设置操作并避免了误输入,并且能实时检测工件的弯曲角度以便精确弯曲工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一第一方面的弯曲设备,其用于往复移动安装有冲头的上工作台和安装有模具的下工作台之一,以便根据所述冲头和沿所述冲头纵向延伸并对应所述冲头的多个模具的合作来弯曲工件,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设置在相邻组合模具之间,用于检测所述工件的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主体,能将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插入所述相邻组合模具的间隙内并可从所述相邻组合模具中卸下;一升起件,通常由检测装置中的第一弹性体使其向上偏置,并由处于所述组合模具槽部大致中心的所述工件弯曲部对其加压,所述升起件具有一第一结合件;一个转动件支撑件,通常由在检测装置主体左右侧的两个第二弹性体使其向上偏置,所述两个第二弹性体的偏置力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体,所述转动件支撑件具有第二结合件;两个转动件,装在所述转动件支撑件上部的所述组合模具槽宽方向的两侧,并具有与所述工件进行接触的工件接触部;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结合件结合,以便使升起件上端停止在低于所述组合模具上表面的位置,并与所述第二结合件的结合凹部结合,以便使所述两转动件的所述工件接触部位于所述模具上表面下面,所述连接件旋转设置于检测装置主体;以及弯曲角度运算器,用于将所述两转动件的转动量转换成所述工件的弯曲角度。
因此,在开始弯曲之前,由于两转动件退到组合模具上表面以下,因此当将工件移动到模具上时,可以避免工件和转动件之间发生冲突。
如果进行弯曲,当工件的弯曲线性部克服第一弹性体的偏置力而向下推动升起件时,则第一结合件下降,因此连接件转动,使得第二结合件由于第二弹性体的偏置力作用而升起。由于第二结合件升起,转动件支撑件升起并且两转动件的工件接触部紧靠工件,两转动件跟随工件的弯曲角度以便旋转。为此,通过弯曲角度运算器将转动角度转换成工件的弯曲角度,从而即时而精确地进行检测。
由于两转动件设置在转动件支撑件上,因此通过至少一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检测工件的弯曲角度。此外,由于转动件的操作仅仅是旋转,因此作为角度检测部的转动件机构得到简化,并且通过两个转动件检测弯曲角度,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
此外,由于由两转动件构成的跟随机构是如弹簧件的第二弹性体,该机构灵活而准确地响应工件的移动。
根据第二方面的一种弯曲设备,用于往复移动安装有冲头的上工作台和安装有模具的下工作台之一,以便根据所述冲头与沿所述冲头纵向延伸并对应所述冲头的多个相邻组合模具的合作来弯曲工件,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设置在相邻组合模具之间,用于检测所述工件的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主体,能将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插入所述相邻组合模具的间隙内并从所述相邻组合模具中卸下;一升起件,通常由检测装置主体中的一第一弹性体使其向上偏置,并由处于所述组合模具槽部大致中心的所述工件弯曲部对其加压,所述升起件具有连接结合件;一减震缓冲件,设置在该升起件的外围侧以便自由地升降;导向件,通常分别由所述减震缓冲件左右侧的两个减震弹性体使其向上偏置;连接件,其中其一端与根据所述升起件下降的所述连接结合件结合而另一端与所述减震缓冲件下表面结合,以便升起所述减震缓冲件,并且所述连接件旋转设置在所述检测装置主体上;一个转动件支撑件,与所述导向件成一体;两个转动件,装在所述转动件支撑件上部的所述组合模具槽宽方向的两侧,并具有与所述工件进行接触的工件接触部;以及弯曲角度运算器,用于将所述两转动件的转动量转换成所述工件的弯曲角度。
因此如果进行弯曲,当工件的弯曲线性部克服第一弹性体的偏置力而推动升起件时,连接结合件下降而与连接件一端结合,向下压连接件而使其转动,连接件的另一端升起,使得减震缓冲件升起。由于减震缓冲件通过两减震弹性体使转动支撑件与导向件一起升起,因此两转动件的工件接触部紧靠工件。
弯曲时升起件的下降速度即减震缓冲件的升起速度不同于工件的翘起速度,但是由于两减震弹性体起减震作用并且两转动件跟随工件的弯曲角度进行转动,通过弯曲角度运算器将其转动角度转换成工件的弯曲角度,以便得以即时和精确地检测。
此外,与第一方面相同,由于两转动件设置在转动件支撑件上,因此通过至少一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检测工件的弯曲角度。此外,由于转动件的动作仅仅是旋转,因此作为角度检测部的转动件机构得到简化,并且通过两个转动件检测弯曲角度,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
此外,由于由两转动件构成的跟随机构是如弹簧件的减震弹性体,因此该跟随机构灵活而准确地响应工件的移动。
根据第三方面,在基于第一和第二方面的弯曲设备中,所述两转动件转轴之间的间隙宽于所述组合模具的槽宽。
因此,由于在组合模具槽宽外部检测并且在避免工件弯曲R部的线性部上测量工件的弯曲角度,因此可精确检测弯曲角度并降低检测误差。弯曲角度检测装置是独立的装置,不依赖于模具条件,如组合模具的槽宽和肩部的R。
根据第四方面,在基于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一弯曲设备中,两转动件呈具有所述弧形直线型工件接触部的半圆形状。
因此,该转动件可方便地进行旋转,并且其结构简单,线性工件接触部易于跟随工件的线性部。
根据第四方面,在基于第二方面的弯曲设备中,进一步包括止挡部,设置在所述导向件上,用于沿一个方向恒定限制一间隙,所述方向是由于所述两减震弹性体的偏置力而使所述导向件和所述减震缓冲件彼此抵抗的方向。
因此,在弯曲完成后,由于升起件由第一弹性体升起,并且在两减震弹性体偏置力作用下向下推动减震缓冲件,连接件转动以便返回到其初始位置。此时,当连接件返回到大致水平位置时,由止挡部限制向下推动减震缓冲件的减震弹性体偏置力,由此防止连接件卡住减震缓冲件。
为了实现第二目的,提供基于第六方面的弯曲方法,所述弯曲方法用于往复移动安装有冲头的上工作台和通过模座安装有模具的下工作台之一,以便根据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具的合作来弯曲工件,包括步骤:预先布置两导轨电极,所述两导轨电极由沿所述模座纵向的电阻导轨电极和接地导轨电极构成;设置多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处于沿所述模座纵向的合适位置的所述工件弯曲角度;使所述多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与所述两个导轨电极进行接触;在所述弯曲过程中使所述两个导轨电极导电,以便检测从所述模座参考位置至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的所述电阻导轨电极的电阻值;根据所述电阻值计算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的位置;利用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实时检测所述工件的弯曲角度;以及进行弯曲,使得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中所述工件的所述弯曲角度达到一目标值。
因此,由于沿模座纵向合理布置的多个角度检测装置被自动检测,并且由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工件的弯曲角度,因此在弯曲过程中实时检测工件的弯曲状态并且可方便地调节冲头和模具之间的间隙,由此使加工的工件具有高精度的弯曲角度。
其中由于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的位置是自动检测到的,节省了通常需要读取的时间,并避免操作者手动输入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位置的误操作。
根据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弯曲方法,所述弯曲方法往复移动安装有冲头的上工作台和通过模座安装有模具的下工作台之一,以便根据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具的合作来弯曲工件,包括步骤:预先将电阻线和电线沿所述下工作台纵向大致平行地布置在覆盖体中,以便使其通常不彼此接触;设置多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处于沿所述模座纵向的合适位置的所述工件弯曲角度;在弯曲过程中,使所述电阻线和所述电线进行导电;从外部推动所述多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从而使所述电阻线和所述电线彼此接触;利用上述步骤中形成的电流将由所述下工作台的参考位置至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的电阻值转换成距离;采用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实时检测所述工件的弯曲角度;以及进行弯曲,使得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中所述工件的所述弯曲角度达到目标值。
因此,以这样的方式通过简单的手动输入来检测沿模座纵向合适设置的多个角度检测装置位置,即,在外部推动电阻线和电线以便使其彼此接触。节省了操作者读取和通过操作器手动输入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位置所需的时间,并且避免了手动输入的误输入。此外,由于通过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工件的弯曲角度,因此在弯曲过程中可实时检测工件的弯曲状态并可方便地调节冲头和模具之间的间隙,因此使加工的工件具有高精度的弯曲角度。
根据第八方面,在基于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弯曲方法中,调节凸起(crowning)量,从而将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中所述工件的弯曲角度加工成均匀一致。
因此根据压头驱动量(补偿量)细微而且精确地调节冲头和模具之间的间隙,以便获得工件的精确行进角度(go-angle)和凸起量,使得加工出具有高精度弯曲角度的工件。
根据第九方面的弯曲设备,用于往复移动安装有冲头的上工作台和通过模座安装有模具的下工作台之一,以便根据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具的合作来弯曲工件,包括:两导轨电极,由沿所述模座纵向设置的电阻导轨电极和接地导轨电极构成;多个检测所述工件弯曲角度的弯曲角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沿所述模座纵的合适位置,以便与所述两导轨进行接触;一位置计算器,在进行所述弯曲过程中使所述两导轨进行导电,以便测量所述电阻导轨电极的电阻值并根据测量的电阻值计算所述模座参考位置至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的距离;以及一个比较判断器,由通过所述位置计算器获得的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位置和通过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实时检测的所述工件所述弯曲角度来检测所述工件的弯曲状态,其中在所述上述结构中,所述比较判断装置将所述工件的所述检测弯曲状态与目标角度比较并判断比较结果,以便发出指令,所述指令用于调节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具之间的间隙,从而进行合适的弯曲。
因此,其中的功能与第六方面的功能相同,由于可自动检测到沿模座纵向合理设置的多个角度检测装置位置,并且通过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工件的弯曲角度,因此在弯曲过程中实时检测工件的弯曲角度并方便地调节冲头和模具之间的间隙,因此使工件具有高精度的弯曲角度。
其中,由于可自动检测角度检测装置的位置,因此节省了通常操作者读取和通过操作器手动输入弯曲角度检测装置所需的时间,并且还避免了手动输入的误输入。
根据第十方面的弯曲设备,用于往复移动安装有冲头的上工作台和通过模座安装有模具的下工作台之一,以便根据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具的合作来弯曲工件,包括:一位置检测装置,构成所述位置检测器使得电阻线和电线大致平行布置在向所述下工作台纵向延伸的覆盖体中,从而使所述电阻线和所述电线通常不彼此接触;多个检测所述工件弯曲角度的弯曲角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沿所述模座纵的合适位置;一位置计算器,根据在所述弯曲过程中电阻线和电线电流进行导电时的电流,计算从所述下工作台的参考位置至所述电阻线和所述电线之间的所述接触位置的距离,所述多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受到外部推动以使所述电阻线和所述电线彼此进行接触;以及一比较判断器,由通过所述位置计算器获得的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位置和通过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实时检测的所述弯曲角度来检测所述工件的弯曲状态,其中在所述上述结构中,所述比较判断装置将所述工件的所述检测弯曲状态与目标角度进行比较,判断比较结果并发出指令,以便调节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具之间的间隙,从而进行合适的弯曲。
因此,其中的功能与第二方面的功能相同,以这样的方式通过简单的手动输入来检测沿模座纵向合适设置的多个角度检测装置检测的位置,即,在外部推动电阻线和电线以便使其彼此接触。节省了操作者读取和手动输入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位置通常所需的时间,并且避免了手动输入的误输入。此外,由于通过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工件的弯曲角度,并在弯曲过程中实时检测工件的弯曲状态,方便地调节了冲头和模具之间的间隙,因此使加工的工件具有高精度的弯曲角度。
根据第十一方面,在根据第九和第十方面的弯曲设备中,其中每个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包括:一个装置底座,可以插入所述相邻组合模具之间的间隙内并由其中拆下;一个接触支撑板,通常通过弹簧将其向上偏置在所述装置底座的上部;两半圆形旋转接触件,装在所述接触支撑板上部模具槽部中心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双侧部,线性比例尺,通过线性件受到偏置而得以受到自由拉动,其一端固定并卷绕在所述转动件接触件的外围面,使得所述两转动件接触件的弧形部通常与所述模具上表面平行并与所述模具上表面平接;以及检测所述线性比例尺移动量的比例尺移动量检测装置。
因此,由于弯曲角度检测装置能够连接到组合模具的要求位置并从该要求的位置上卸下,两旋转接触件根据工件的弯曲而旋转,因此线性比例尺通过线性件移动,其移动量由比例尺移动量检测装置检测,从而将移动量实时转换成工件的弯曲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压弯机的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用于读取图3中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电极转数的装置的正视图。
图5是使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6是控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7A、7B、8C和8B是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9E和9F是接着图8D的工作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的正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的部分右侧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压弯机的整机透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II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角度传感器装置的位置检测原理的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角度传感器装置的放大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角度传感器装置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17是控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压弯机的整机透视图。
图19是图18中所示IX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对作为压弯机的液压压弯机的解释来说明本发明弯曲方法及其设备的实施例。
参照图2,尽管本实施例压弯机1指的是下降型液压压弯机,但是也可以使用上升型上升压弯机,或者非液压型而是如曲柄压力机的机械压弯机。
通过多个中间板3,将下降型液压压弯机1安装并固定于上工作台5的下表面,上工作台5作为自由上下移动的可移动工作台即压头,冲头P以等间距设置在中间板3上。模具D通过模座9安装并固定在作为固定工作台的工作台7的上表面上。因此,上工作台5下降,通过冲头P和模具D的合作使板型工件W在冲头P和模具D之间弯曲。
图2所示左右侧架11和13的上部包括一主体架,并分别具有左轴向和右轴向液压缸15和17,左轴向和右轴向液压缸15和17的活塞杆19的下端与上工作台5连接。
此外,下工作台7固定于左右侧架11和13的下部,下工作台7的中心部具有槽部21,槽部21分别具有两个凸起缸23和25(液压缸)作为凸起装置。控制凸起缸23和25的活塞压力,以便调节下工作台7中部的偏移量。
如图5所示,组成本实施例的模具D,以便将组合模具Ds组合而使其得以连接,并且将其安装在模座9上。
由操作者完成布置工作,当根据工件W的形状和长度而安装冲头P和模具D时,图3所示用于检测工件W弯曲角度的至少一个或需要的多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27被安装在相邻组合模具Ds之间的间隙中,相邻的组合模具Ds沿纵向设置在模座9的合适位置上。
参照图3和5,构成本发明主要部分的第一实施例弯曲角度检测装置27具有可拆卸设置在相邻的组合模具Ds之间间隙处的检测装置主体29,检测装置主体29下部的底部31可以连接于模座9并可从模座9上拆下,例如,作为升起件的销轴35由导向部37引导,其大致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29上部的支撑部33的中心部以便得以上下移动。销轴35的下部具有第一结合件39,如图1所示,结合件39具有向左右凸出的结合部,通过如作为第一弹性体的第一弹簧41使销轴35通常相对于检测装置主体29偏向上方。
其中,销轴35大致设置在模具D的V形槽宽度的中心部,使得其前端能够受到要被弯曲工件W的弯曲部的推压。
此外,检测装置主体29的支撑部33具有连接件43,如图3所示,这些连接件43分别位于销轴35的左右侧,并与第一结合件39的上表面,使得连接件43能够通过连轴45自由转动。例如设置用于停止连接件转动的一止挡件(未示),使得通过连接件43使销轴35的前端通常停止在组合模具Ds上表面稍微靠下的位置。
此外,检测装置主体29的底部31上,检测装置主体29具有板型转动件支撑件47,支撑件47上部具有V形槽部47A,以便得以上下移动而处于通过如两第二弹簧49使转动件支撑件47通常偏向上的状态下,第二弹簧49作为第二弹性体设置在第一弹簧41的左右侧。
两大致半圆形转动件51通过转轴53装在转动件支撑件47的V形槽部47A左右上部。其中,转动件51的弧形直线部是与工件凸缘部的直线部进行接触的工件接触部55,工件接触部55跟随要受到弯曲的工件以便检测弯曲角度。两转动件51的转轴53之间的间隙宽于组合模具Ds的V形槽。
此外,如图3所示,在绕转轴53的同心圆上,转动件51具有槽57,插入到槽57中的导向销59自转动件支撑件47上伸出。因此,转动件51分别由导向销59导向,以便能够稳定旋转。
特别是,作为第二结合件的左右结合件61和63与转动件支撑件47安装成一体,以便得以与检测装置主体29的支撑部33左右侧相对,分别通过左右结合件61和63由设置在底部31上的两个左右第二弹簧49使转动件支撑件47通常偏向上。其中,两第二弹簧49的总偏置力小于第一弹簧41的偏置力。
此外,与连接件43结合的结合凹部65分别设置在左右结合件61和63上。即,在图3中,通过销轴35的第一结合件39由第一弹簧41使连接件43的中心通常关于连轴45偏向上。通过左右结合件61和63的结合凹部65由第二弹簧49使图3中连接件43的左右外侧通常偏向上。由于第一弹簧41的偏置力较大,因此销轴35通常位于上升端,通过连接件43对左右结合件61和63施加压力,以便使其位于下降端,换句话说,转动件支撑件47位于下降端。
此时,压弯机1处于开始弯曲前的状态,即销轴35的前端位于销轴35上升端处的模具D上表面稍微偏下的位置,两左右转动件51的工件接触部55退回到转动件支撑件47下端的组合模具Ds上表面下面。
其中,如图5所示,销轴35、第一弹簧41、两第二弹簧49、转动件支撑件47和两转动件51以及检测装置主体29可以插入相邻的组合模具Ds之间的间隙内并可从其中拆下。
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座67设置在组合模具Ds的外侧并与检测装置主体29中的转动件支撑件47安装成一体。拉簧69的一端安装在辅助座67的下端,线性比例尺71固定在拉簧69的另一端,作为线性元件的金属丝73的一端从线性比例尺71上端通过多个轮75固定于转动件51的外圆周表面,使金属丝73的1/4和一半卷绕在转动件51的外圆周面上。另一转动件51具有相同结构,图4示出了金属丝73和多个轮75,但是由于金属丝73的相位是由一个转动件51的另一根金属丝73相位进行变换,因此转动件53彼此不冲突。图4中位于中部的轮75安装在导向部37的外部,即在图4中相对于纸面的这一侧。
因此,由于两转动件51通常受到拉簧69拉力作用而被向下拉,通过导向销59和槽57将其阻挡,使得正常状态下转动件51的弧形部水平地放置。
此外,读取头77作为用于检测线性比例尺71移动量的比例尺移动量检测装置,分别安装在辅助座67中的线性比例尺71附近,读取头7与控制装置79连接,如图6所示。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当通过冲头P和组合模具Ds的合作而弯曲工件W时,两转动件51根据工件的弯曲状态转动。因此克服拉簧69的偏置力而拉动金属丝73,使得线性刻度尺71上升。由读取头77读取线性刻度尺71的移动量,从而检测转动件51的转动量,由控制装置79计算工件W的弯曲角并瞬时检测。
参照图5,与控制装置79连接的检测线81布置在模座9的下部。由于与读取头77连接的信号线终端83设置在弯曲角度检测装置27的检测装置主体29的下部,以便能够与检测线81进行接触,弯曲角度检测装置27可以插入和方便安装到具有合适间距的相邻组合模具Ds之间的间隙内,以便能够测量沿工件W纵向的至少一部分、合乎需要的多部分的角度。
参照图6,在控制装置79中,作为一中央处理器的CPU 85与输入装置87、作为CRT显示的显示器89和用于存储输入数据的存储器91相连,输入装置87作为弯曲条件输入工具用于输入如工件W的材料、板厚、工件形状、模压状态、目标弯曲角度和加工程序的数据。
此外,CPU 85与弯曲角度运算器93相连,用于根据来自读取头77的信号来计算弯曲角度,读取头77读取相应弯曲角度检测装置27的线性比例尺71的移动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弯曲角度检测装置27的动作。
步骤S1(在对工件W定位的时候,工件W的角度是180°)
参照图7A,当工件W设置在组合模具Ds上并与靠规95的平接部紧靠以便得以如上所述进行定位,销轴35受到第一弹簧41偏置力的作用而位于升起端,销轴35的端部稍微低于模具D的上表面,通过销轴35的第一结合件39、连接件43和左右结合件61和63的结合凹部65,克服第二弹簧49的偏置力而下压转动件支撑件47。为此,两转动件51的工件接触部55由模具D的上表面向下退大约0.5mm。因此,在开始弯曲之前,当将工件W移动到组合模具Ds上时,工件W不与两转动件51冲突,使得工件W平稳定位。
同样地,当转动件51的工件接触部55位于组合模具Ds的上表面以上时,工件W与转动件51冲突,这样当工件W在组合模具Ds上滑动时,不能紧靠靠规95的平接部。
步骤S2(在开始弯曲时,工件W的角度为170°左右)
参照图7B,当冲头P开始下降而进行弯曲时,工件W的弯曲线性部克服弹簧41偏置力作用而向下推销轴35,第一结合件39下降。为此,连接件43转动,从而通过第二弹簧49弹力的作用使左右结合件63升起。因此,由于左右结合件63升起,转动件支撑件47升起。当工件W的弯曲角大约为170°时,工件W将销轴35推进0.01mm,即所谓的推进长度为0.01mm,但是由于转动件51的工件接触部55中部还没有与工件W形成接触,因此没有到检测工件W的弯曲角。这是接近阶段。
步骤S3(在开始弯曲的时候,工件W的角度为大约160°)
参照图8C,当冲头P进一步下降时,工件W的弯曲线性部与销轴35的前端面进行接触,当将销轴35推进大约0.5mm时,连接件43由于第一结合件39下降而进一步转动,转动件支撑件47由于第二弹簧49的偏置力而上升。升起的量为0.5mm。但是,当推进长度是0.5mm并且升起的量为0.5mm时,转动件51的工件接触部55与模具D的上表面齐平,并且由于转动件51不跟随工件W凸缘部的线性部移动,转动件51和工件W之间的接触与步骤S2一样不充分,使得不能通过转动件51检测工件的角度。这是接近阶段。
步骤4(在开始弯曲时,工件W的角度大约为150°)
参照图8D,当冲头P进一步下降,通过工件W的弯曲线性部将销轴35的前端面推进大约0.9mm,转动件支撑件33总共升起0.9mm,使得两转动件51的工件接触部55还伸出到模具以上。因此,由于转动件完全跟随并接触工件W凸缘部的线性部接触以便得以旋转,通过弯曲角运算器93计算旋转角,以便检测工件的弯曲角。这是弯曲角检测阶段。
步骤S5(在开始弯曲时,工件W的角度是大约120°)
参照图9E,尽管冲头P进一步下降并且通过工件W的弯曲线性部使销轴35的前端面向下推进2.2mm,但是在工件W推力作用下通过转动件51向下推转动件支撑件33,以便将其升起1.2mm。但是,转动件51的外部进一步旋转以便向上移动到组合模具Ds上表面上,转动件51跟随工件W的凸缘部翘起,作为转动件51的工件接触部55的弧形线性部与工件W的线性部进行接触,使得精确计算工件W的弯曲角度。这是弯曲角度检测阶段。
步骤6(最终弯曲的时间,工件角度为90°左右)
参照图9F,尽管冲头P进一步下降,销轴35的前端面由工件W的弯曲线性部向下推进3.4mm,但是在工件W推力作用下通过转动件51向下压转动件支撑件33以便得以仅升起1.6mm。但是,转动件51的外部进一步旋转以向上移动到模具的上表面,与步骤S5相同,转动件51跟随工件W的凸缘部翘起,作为转动件51的工件W接触部的弧形线性部与工件W的线性部进行接触,从而可精确计算工件W的弯曲角度。
在完成弯曲后,当从组合模具Ds上去除工件W时,由于第一弹簧41的偏置力作用使销轴35升起,以便返回到升起端的起始点。此后,由于销轴35的第一结合件39升起,连接件43向弯曲时的转动方向的相反方向转动。为此,与连接件43结合的左右结合件61和63克服第二弹簧49的偏置力而下移,以便返回到下端的初始位置。即,返回到图7A所示的状态。
如上所述,由于在转动件支撑件47上设置两个转动件51,因此由至少一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27检测弯曲角度。此外,由于转动件51的动作仅仅是旋转,因此作为角度检测部分的转动件51结构可简化,并通过两个转动件51进行测量,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
此外,由于通过两转动件51的工件W翘起跟随机构是弹簧件如第一和第二弹簧41和49,转动件51灵活而即时地响应工件W的移动。尽管由于模具肩部R滑动状态不同而使工件W不稳定地弯成某一斜度,但是由于两个转动件51设置在一个转动件支撑件47上,因此两个转动件51在弯曲工件W的过程中跟随该斜度。为此将每个转动件51与弯曲角度检测装置27组装而不使它们分离。
因此,即使在用具有不对称角度V形槽的模具,模具或类似物中设置不同V形槽肩部的R进行弯曲时,也可以方便而精确地检测工件的弯曲角度。
此外,由于两转动件51的转轴53之间的间隙比组合模具Ds的槽宽更宽,因此在组合模具Ds的槽宽外侧上检测工件W的弯曲角度,检测包括弯曲R部的工件W凸缘部的线性部,从而可精确进行测量并降低检测误差。因此,弯曲角度检测装置27不依赖于模压状态如分离模具Ds的槽宽,即槽肩的R是独立的。
此外,由于转动件51具有半圆形并且具有弧形直线型工件接触部55,转动件51容易旋转,使得结构简化,并且直线工件接触部55容易跟随工件W的直线部。
参照图10和11,说明构成本发明主要部分的第二实施例弯曲角度检测装置97,相同部件采用第一实施例中弯曲角度检测装置27的相同标号表示。
在弯曲角度检测装置97中,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检测装置主体99可以插入相邻的组合模具Ds之间的间隙内并可由其中卸下,并且它可以连接到模座9上/从模座9上卸下。检测装置主体99的上支撑部101大致中心通过导向部105设置有作为升降部件的销轴103,使得销轴103可上下移动。此外,设置销轴103,使得其前端受到工件W弯曲部的按压。
如图10所示,销轴103的下部具有连接结合件109,该连接结合件109具有如锥形加压部107作为左右侧的结合部,通过作为第一弹性体的第一弹簧11的作用,使销轴103通常受到相对于检测装置主体99的向上偏压。但是销轴103的前端停止在稍微低于组合模具Ds上表面的位置。
在图10中,分别设置在左右侧具有凸缘部113的减震缓冲件115以便滑动销轴103的外圆周表面并自由升降。在减震缓冲件115的左右凸缘部113上,通常受到作为两减震弹性体的减震弹簧117偏压的导向件119分别设置在左右侧上。
如图11所示,导向件119分别具有槽部121,减震缓冲件15的凸缘部113分别进入槽部内,减震弹簧117设置在凸缘部113和导向件119槽部121的上表面之间。因此,由于减震弹簧117而使偏置力向着其推力方向作用在凸缘部113和减震缓冲件115导向件119上,但是槽部121的内部具有台阶部123作为止挡部以便稳定保持限制沿推力方向的减震缓冲件115和导向件119之间间隙。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两左右导向件119具有与其成一体的转动件支撑件47。转动件支撑件47呈板形,如图8和9所示,上部具有大致V形槽部47A。
转动件支撑件47分别采用转轴53在V形槽部47A的左右上部上支撑有两大致半圆形转动件51。其中,由于在转动件51跟随要被弯曲的工件之后用于检测弯曲角度的弯曲角度运算器93及其功能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此外,检测装置主体99的支撑部101具有连接件125,在图8中该连接件125设置在销轴103的左右侧上,其一端与连接结合件109的锥形加压部107结合,使得连接件125通过连轴127自由转动。减震缓冲件115的凸缘部113下表面设置在两左右连接件125的另一端。
因此,包括左右连接件125另一端的上表面通常处于大致水平状态,转动件支撑件47与导向件119成一体,其中减震缓冲件115的凸缘部113通过减震弹簧117装在槽部121内,该转动件支撑件47由两左右连接件125的上表面升起。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当工件W设置在组合模具Ds上时,通过第一弹簧111的偏置力作用使销轴103位于升起端,使得销轴103的前端稍微低于组合模具Ds上表面的下部。
随着冲头P开始下降并且通过冲头P和组合模具Ds的合作而弯曲工件W时,工件W的弯曲直线部克服第一弹簧111弹力向下推动销轴103时,连接结合件109下降,锥形加压部107向下压连接件125的一端,连接件125的另一端向升起的方向转动。因此由于连接件125的另一端而使减震缓冲件115升起,与导向件119成一体的转动件支撑件47通过减震弹簧117而升起。
其中,在通过连接结合件109的锥形加压部107使连接件125转过如图10中实线所示的恒定角度后,连接件125在连接结合件109的外周直线部上滑动,即进行“滑动移动”。为此,连接件125保持在恒定上升量而与销轴103的推动长度即下降量无关。
当转动件支撑件47上升时,两转动件51的工件接触部55紧靠工件W的凸缘部,以便根据工件W的弯曲状态而转动。
此时,在转动件51紧靠工件W后,当连接件125升起减震缓冲件115时,两减震弹簧117起减震作用。即工件W的弯曲直线部根据弯曲的进行而向下推动销轴103,换句话说,通过连接件125升起的减震缓冲件115的升起速度不同于工件W凸缘部的翘起速度,但是两减震弹簧17起减震作用,以便吸收升起之差。为此,两转动件51牢牢地跟工件W的随弯曲角度以便进行旋转。
通过弯曲角度运算器27将两转动件的旋转角度转换成工件W的弯曲角度,以便与第一实施相同而得以即时而精确地检测。
在完成弯曲后,当去除工件W后,销轴103由第一弹簧111升起,通过两缓冲弹簧117的偏置力将减震缓冲件115向下推动,以便两连接件125转向返回最初位置的方向上。
此时,在连接件125返回大致水平位置时,由台阶部123限制将减震缓冲件115向下推动的减震弹簧117偏置力,使得向下推动连接件125的力被减震缓冲件115阻挡。如图11所示,由于在减震缓冲件115凸缘部113下表面和连接件125上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A,防止了连接件125与减震缓冲件115发生冲突。
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点在于,由于通过利用连接件125的力矩作用使销轴103的下降动作能加大转动件支撑件47的上升宽度,因此不需要第一实施例的两个第二弹簧49,从而不需要进一步增强第一弹簧111的偏置力。结果,第一弹簧111的尺寸可以显著缩小。因此,其优点是整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97可以缩小。
顺便提及,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为了使销轴103返回到最初位置而要求第一弹簧111偏置力大于左右第二弹簧49的偏置力,因此第一弹簧111的尺寸必须增大。
如上所述,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中,由于由两个转动件构成的随动机构是弹簧件如第二弹簧49和减震弹簧117,因此随动机构以灵活而即时地响应工件W凸缘部的翘起动作。
因此,作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通过说明作为压弯机的液压压弯机而说明弯曲设备中的弯曲方法及其弯曲设备。
参照图2和12,本实施例压弯机201指下降型液压压弯机,但是可以使用非液压型的上升型压弯机或如曲柄压力机的机械压弯机。
下降型液压压弯机1通过使冲头等间距设置的多个中间板3安装并固定在上工作台5的下表面,上工作台5作为可移动工作台进行上下移动,即压头。模具D通过模座9安装并固定于作为固定工作台的下工作台7的上表面。因此,上工作台5下降,通过冲头P和模具D的合作而使作为板材料的工件W在冲头P和模具D之间弯曲。
图2中,左轴向和右轴向液压缸15和17设置在构成主体架的左右侧架11和13的上部,上工作台5连接左轴向和右轴向液压缸15和17的活塞杆19下端。
此外,下工作台7固定于左右侧架11和13的下部,槽部21设置在下工作台7的中心部,凸起缸23和25(液压缸)作为凸起装置分别设置在槽部21内。控制凸起缸23和25的活塞压力,以便调节下工作台7中心部的偏移量。
如图2和13所示,下工作台7连接多个组合模座9,以便构成网状模座227。由电阻导轨电极(电源)229和铜导轨电极231构成的两导轨电极大致平行布置在的网状模座227下部,以便构成位置检测装置233的一部分。对于模座9的接合,由连接电缆235使相邻模座9的电阻导轨电极229彼此连接,使相邻模座9的铜导轨电极231彼此连接。其中,电阻导轨电极229的一端侧和铜导轨电极231的一端侧通过NC装置或类似装置与控制装置237相连。
此外,如图16所示构成本实施例的模具D,使组合模具Ds组合并连接,模具D安装在网状模座227上。
当操作者以这样一种方式安排加工时,即操作者根据工件W的形状和长度安装冲头P和模具D时,如图15所示的多个角度传感器装置239作为检测工件W弯曲角度的多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即在本实施例中的三个角度传感器装置239沿网形模座227的纵向设置在合适位置并且安装在相邻组合模具Ds之间的间隙内。
此时,如图12所示,安装角度传感器装置239以便与电阻导轨电极229和铜导轨电电极进行接触。
参照图15和16,角度传感器装置239由装置底座241、接触支撑板245和半圆形旋转接触件247构成,装置底座241可以插入相邻组合模具Ds之间的间隙并可从其中卸下,通过压缩弹簧243使呈V形的接触支撑板245通常在装置座241的上部向上偏置,半圆形旋转接触件247装在接触支撑板245V形上部的两侧。如图16所示,两压缩弹簧243、接触支撑板245和半圆形旋转接触件247以及装置底座241可以插入相邻的组合模具Ds之间并可从其中卸下。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底座249安装在装置底座241上以便位于组合模具Ds外部。拉簧251的一端安装在辅助底座249的下部,线性比例尺253固定于拉簧251的另一端,呈现这样一种状态,即,从线性比例尺253上端通过多个轮257使作为线性元件的金属丝255的1/4和一半卷绕在旋转接触件247的外圆周表面上,金属丝255的一端固定于旋转接触件247的外圆周表面。另一旋转接触件247具有相同结构,在图15中,金属丝255和多个轮257由点划线表示。
因此,由于拉簧251通常将两个旋转接触件247向下拉,在正常状态,它们由未示出的止挡件阻挡,从而使旋转接触件247的弧形部位于水平状态。在正常状态,旋转接触件247弧形部处于与模具D上表面大致相同或稍微高于模具D上表面的位置。
此外,读取头259作为检测线性比例尺253移动量的比例尺移动量检测装置,安装在辅助底座249中的每个线性比例尺253附近,读取头259与控制装置237相连。
根据上述结构,当通过冲头P和模具D的合作而弯曲工件W时,两旋转接触件247根据工件W的弯曲状态转动,因此金属丝255克服向下的拉簧251的偏置力,从而使线性比例尺253升起。线性比例尺253的移动量由读取头259读取,从而检测旋转接触件247的旋转量,通过控制装置237计算工件W的弯曲角度。
在网状模座227的底部,如图16所示,布置与控制装置237电连接的检测线261以及上述电阻导轨电极229和铜导轨电极231。此外由于与读取头259连接的信号线路终端263设置在角度传感器装置239的装置底座241下部,从而能够与检测线261接触,角度传感器装置239可以插入和方便地安装在具有合适间距的相邻组合模具Ds之间的间隙内,从而能够测量沿工件W纵向的工件W多个位置的角度。其中,可以与电阻导轨电极229和铜导轨电极231接触的接线终端265也设置在装置底座241的下部。
参照图17,在控制装置237中,CPU267作为中央处理器与作为弯曲状态输入装置的输入装置269、显示器271和存储器273进行电连接,输入装置用于输入如工件W的材料、厚度、加工形状、模压状态、目标弯曲角度和加工程序的数据,显示器271可以是CRT显示器,存储器273用于存储输入数据。
此外,CPU267与第一预算器275连接,在弯曲时,第一运算器275作为位置计算装置与电阻导轨电极229和铜导轨电极(接地导轨电极)231进行电连接,以便计算从网状模座227参考位置至角度传感器装置239的距离,并与第二运算器277电连接,第二运算器277用于根据来自读取头259的信号计算弯曲角度,读取头259读取角度传感器装置239的线性比例尺253移动量。
此外,CPU267比较判断器279连接,比较判断器279用于从由第一运算器275获得的角度传感器装置239位置和由角度传感器装置239实时检测的工件W弯曲角度来检测工件W检测弯曲状态,比较并判断检测的工件W弯曲状态和目标角度,以便发出调节冲头P和模具D之间间隙的命令,从而实现合适的弯曲。
下面说明位置检测原理,其中由第一运算器275计算角度传感器装置239的位置。
参照图14,当角度传感器装置239与电阻导轨电极229和铜导轨电极231接触并接通电源时,实现与控制装置237的连接。
在电阻导轨电极229和铜导轨电极231上加电压Ep。分流电阻Rs连在控制装置237的电阻导轨电极229上,电压Es加在分流电阻Rs。角度传感器装置239的内部与电阻R1连接。
由于电阻导轨电极229的电阻很低,约为1Ω/m,由电阻导轨电极229的电阻Rx可计算由网状模座227的参考位置至角度传感器装置239的距离Lx。
在控制装置237中,将用于请求电阻R1接通的信息包传送到其位置要求被检测的角度传感器装置239。当角度传感器装置239接收到信息包时,电阻R1仅接通一段时间。在控制装置237中,在电阻R1接通的时间内测量电压Es和电压Ep。
因此,在控制装置237中,传送请求断开R1的信息包。以此方式,将接通和断开的信息包传送到要求的角度传感器装置239,以便测量分流电阻Rs和电阻R1。
根据下述方程(1)通过使用电压Es、电压Ep和分流电阻Rs及电阻R1的测量结果来计算电阻Rx。
Rx=Rs(Ep/Es-1)-R1            (1)
当电阻导轨电极229的电阻为1Ω/m时,由网状模座227的参考位置至角度传感器装置239的距离Lx由以上述方式获得的Rx变为Rx/1(单位:m)。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操作者将组合模具Ds组合起来并根据安排加工时工件W的弯曲信息布置模具D,在该实施例中,三个角度传感器装置239设置沿网状模座227纵向设置在其合适位置上。三个角度传感器装置239的装置底座241下接线终端265与网状模座227底部的电阻导轨电极229和铜导轨电极231进行接触,装置底座241下部的信号线终端263也与网状模座227底部上的检测线261进行接触。
根据上述过程,在控制装置237中,可自动检测角度传感器装置239的位置。
此外,工件W位于并固定在模具D上,冲头P下降而使工件W弯曲。通过角度传感器装置239实时测量工件W的弯曲角度和斜度,以便在弯曲中将其传送给控制装置237。
在控制装置237中,由角度检测装置239接收到的弯曲角度由比较判断器279来进行判断,判断弯曲角度是否达到目标角度。
如果分布多个角度传感器装置239的弯曲角度,作为凸起装置的凸起缸23和25的活塞压力受到控制,并且对下工作台7的偏移量进行调节,使得冲头P和模具D之间的间隙得到精确调节。
此外,当工件W的弯曲角度没有达到目标角度时,左轴向和右轴向液压缸15和17受到控制并且上工作台5的冲程受到控制,从而传送冲头P和模具D之间的最小单位间隙。当弯曲角度达到目标角度时,弯曲结束。
因此,自动检测通过安排加工而布置的角度传感器装置239的位置,并且实时通过角度传感器装置239检测工件W的弯曲角度,实时检测工件W的弯曲状态。为此,为了冲出精确的角度而计算压头驱动量(补偿量)和凸起量。因此,由于可以根据计算的压头驱动量(补偿量)和凸起量而精确调节冲头P和D间隙,因此可以加工出具有高精度弯曲角度的产品。
其中,由于自动检测到安装角度传感器装置239的下工作台7位置,因此节省了操作者通常需要读取和手动输入角度传感器装置39位置的时间。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弯曲方法及其装置。类似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该实施例中的部件由相同标号表示。
即使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即不自动检测本实施例中角度传感器装置239的位置,也可以由操作者通过简单手动输入对其进行检测。
参照图18和19,铜线281(对应铜导轨电极231)和电阻线283(对应电阻导轨电极229)平行布设在下工作台7模具D附近位置,以便面对下工作台7的纵向,而不在覆盖体285中彼此接触。
与上述实施例的铜导轨电极231和电阻导轨电极229相同,铜线281和电阻线283的一端侧与控制装置237电连接。
因此,如图19所示,操作者用手指向着另一方向压对应铜线281和电阻线283之一的覆盖体285的一个位置,使得铜线281和电阻线283短路。此时,根据短路位置的电流在铜线281和电阻线283中流过。由于通过控制装置237检测到该电流,并计算由铜线281和电阻线283的一端侧的参考位置至短路位置的电阻值R×1,因此当假定电阻线283的电阻为1Ω/m时,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根据以上述方式获得的R×1,由参考位置至短路位置的距离L×1变成R×1/1(单位:m)。
因此,如图18和19所示,操作者通过手指推动角度传感器装置239位置中的覆盖体285,该位置是要求检测的位置,使得铜线281和电阻线283短路,由此方便地获得由参考位置至角度传感器装置239位置的距离,并方便地输入角度传感器装置239的位置。本实施例其他部件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自动检测角度传感器239装置239的位置,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简单的手动输入来检测位置,但是它们的功能和效果都是大致相同的。
其中,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多个实施例,可以作出适当的改进和改变以便以其它实施例来实现本发明。例如,上工作台在上述实施例中上下移动,但是下工作台也可以上下移动以实现弯曲。

Claims (13)

1.一种弯曲设备,所述弯曲设备往复移动安装有冲头的上工作台和安装有模具的下工作台之一,从而根据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具的合作来弯曲工件,所述模具是沿所述冲头纵向延伸并对应所述冲头的多个相邻组合模具,该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设置在相邻组合模具之间,用于检测所述工件的弯曲角度;
一个检测装置主体,能将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插入所述相邻组合模具的间隙内并可以从所述相邻组合模具中卸下;
一个升起件,通常由检测装置主体中的第一弹性体使其向上偏置,并由处于所述组合模具槽部大致中心处的所述工件弯曲部对其加压,所述升起件具有一第一结合件;
一个转动件支撑件,通常由在检测装置主体左右侧的两个第二弹性体使其向上偏置,所述两个第二弹性体的偏置力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体,所述转动件支撑件具有一个第二结合件;
两转动件,其装在所述转动件支撑件上部的所述组合模具槽宽方向的两侧,并具有与所述工件进行接触的工件接触部;
连接件,其与所述第一结合件结合从而使升起件上端停止在低于所述组合模具上表面的位置,并与所述第二结合件的结合凹部结合,从而使所述述两转动件的所述工件接触部位于所述模具上表面之下,所述连接件旋转设置于检测装置主体;以及
一个弯曲角度运算器,用于将所述两转动件的转动量转换成所述工件的弯曲角度。
2.一种弯曲设备,所述弯曲设备往复移动安装有冲头的上工作台和安装有模具的下工作台之一,根据根据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具的合作来弯曲工件,所述模具是沿所述冲头纵向延伸并对应所述冲头的多个相邻组合模具,该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设置在相邻组合模具之间,用于检测所述工件的弯曲角度;
一个检测装置主体,能将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插入所述相邻组合模具的间隙内并可以从所述相邻组合模具中卸下;
一个升起件,通常由检测装置主体中的第一弹性体使其向上偏置,并由处于所述组合模具槽部大致中心处的所述工件弯曲部对其加压,所述升起件具有一个连接结合件;
一个减震缓冲件,设置在升起件的外围侧从而自由地升降;
导向件,通常分别由所述减震缓冲件左右侧的两个减震弹性体使其向上偏置;
连接件,其中其一端与根据所述升起件而下降的所述连接结合件结合而另一端与所述减震缓冲件下表面结合,从而升起所述减震缓冲件,并且所述连接件旋转设置在所述检测装置主体上;
一个转动件支撑件,与所述导向件成一体;
两个转动件,装在所述转动件支撑件上部的所述组合模具槽宽方向的两侧,并具有与所述工件进行接触的工件接触部;以及
一弯曲角度运算器,用于将所述两转动件的转动量转换成所述工件的弯曲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设备,其中所述两转动件转轴之间的间隙宽于所述组合模具的槽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曲设备,其中所述两转动件转轴之间的间隙宽于所述组合模具的槽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曲设备,其中所述转动件呈半圆形状,所述工件接触部呈弧形直线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曲设备,进一步包括止挡部,其设置在所述导向件上,用于沿一个方向恒定限制一间隙,所述方向是由于所述两减震弹性体偏置力而使所述导向件和所述减震缓冲件彼此抵抗的方向。
7.一种弯曲方法,所述弯曲方法往复移动安装有冲头的上工作台和通过模座安装有模具的下工作台之一,从而根据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具的合作来弯曲工件,包括步骤:
预先布置两导轨电极,所述两导轨电极由沿所述模座纵向的电阻导轨电极和接地导轨电极构成;
沿所述模座纵向的合适位置设置多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工件弯曲角度;
使所述多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与所述两个导轨电极进行接触;
在进行弯曲的过程中使所述两个导轨电极导电,从而检测从所述模座一参考位置至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的所述电阻导轨电极的电阻值;
根据所述电阻值计算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的位置;
利用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实时检测所述工件的弯曲角度;以及
进行弯曲,从而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中所述工件的所述弯曲角度达到目标值。
8.一种弯曲方法,所述弯曲方法往复移动安装有冲头的上工作台和通过模座安装有模具的下工作台之一,从而根据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具的合作来弯曲工件,包括步骤:
预先将一电阻线和一电线沿所述下工作台纵向大致平行地布置在一覆盖体中,从而使其通常不彼此接触;
沿所述模座纵向的合适位置设置多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工件弯曲角度;
在弯曲过程中,使所述电阻线和所述电线进行导电;
在外部推动所述多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从而使所述电阻线和所述电线彼此接触;
利用上述步骤中形成的电流将从所述下工作台的参考位置至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的电阻值转换成距离;
利用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实时检测所述工件的弯曲角度;以及
进行弯曲,使得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中所述工件的所述弯曲角度达到目标值。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弯曲方法,其中调节凸起量,从而将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中所述工件的弯曲角度制成均匀一致。
10.一种弯曲设备,用于往复移动安装有冲头的上工作台和通过模座安装有模具的下工作台之一,从而根据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具的合作来弯曲工件,该设备包括:
两导轨电极,由沿所述模座纵向的电阻导轨电极和接地导轨电极构成;
多个检测所述工件弯曲角度的弯曲角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沿所述模座纵向的合适位置,以便与所述两导轨进行接触;
一位置计算器,在进行弯曲过程中使所述两导轨进行导电,从而测量所述电阻导轨电极的电阻值并根据测量的电阻值计算所述模座参考位置至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的距离;以及
一比较判断器,由通过所述位置计算器获得的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位置和通过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实时检测的所述工件所述弯曲角度来检测所述工件的弯曲状态,
其中在所述上述结构中,所述比较判断器将所述工件的所述检测弯曲状态与一目标角度比较并判断比较结果,从而发出指令,所述指令用于调节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具之间的间隙,从而进行合适的弯曲。
11.一种弯曲设备,用于往复移动安装有冲头的上工作台和通过模座安装有模具的下工作台之一,从而根据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具的合作来弯曲工件,该设备包括:
一位置检测装置,构成所述位置检测器使得电阻线和电线大致平行布置在向所述下工作台纵向延伸的一覆盖体中,从而使所述电阻线和所述电线通常不彼此接触;
多个检测所述工件弯曲角度的弯曲角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沿所述模座纵向的合适位置;
一位置计算器,根据在所述弯曲过程中电阻线和电线电流进行导电时的电流,计算从所述下工作台的参考位置至所述电阻线和所述电线之间的所述接触位置的距离,所述多个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受到外部推动以使所述电阻线和所述电线彼此进行接触;以及
一个比较判断器,由通过所述位置计算器获得的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位置和通过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实时检测的所述弯曲角度来检测所述工件的弯曲状态,
其中在所述上述结构中,所述比较判断器将所述工件的所述检测弯曲状态与一目标角度比较,判断比较结果并发出指令,从而调节所述冲头和所述模具之间的间隙,以进行合适的弯曲。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弯曲设备,其中每个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包括:
一装置底座,可插入所述相邻组合模具之间的间隙内并由其中拆下;
一接触支撑板,通常通过弹簧将其向上偏置在所述装置底座的上部;
两半圆形旋转接触件,其装在所述接触支撑板上部所述模具槽部中心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双侧部;
线性比例尺,通过线性件受到偏置而得以受到自由拉动,其一端固定并卷绕在所述转动件接触件的外围面,使得所述两转动件接触件的弧形部通常与所述模具上表面平行并与所述模具上表面平接;以及
检测所述线性比例尺移动量的比例尺移动量检测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弯曲设备,其中每个所述弯曲角度检测装置包括:
一装置底座,可插入所述相邻组合模具之间的间隙内并由其中拆下;
一接触支撑板,通常通过弹簧将其向上偏置在所述装置底座的上部;
两半圆形旋转接触件,其装在所述接触支撑板上部所述模具槽部中心的所述模具宽度方向的双端;
线性比例尺,通过线性件受到偏置而得以受到拉动,其一端固定并卷绕在所述两旋转接触件的外围面,使得所述两旋转接触件的弧形部通常与所述模具上表面平行并与所述模具上表面平接;以及
检测所述线性比例尺移动量的比例尺移动量检测装置。
CNB018154840A 2000-08-11 2001-08-08 弯曲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236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4545/00 2000-08-11
JP2000244545 2000-08-11
JP244545/2000 2000-08-11
JP270580/00 2000-09-06
JP270580/2000 2000-09-06
JP2000270580A JP4683698B2 (ja) 2000-09-06 2000-09-06 曲げ加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0403383A JP4643001B2 (ja) 2000-08-11 2000-12-28 曲げ加工装置
JP403383/00 2000-12-28
JP403383/2000 2000-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5710A true CN1455710A (zh) 2003-11-12
CN1262366C CN1262366C (zh) 2006-07-05

Family

ID=27344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1548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2366C (zh) 2000-08-11 2001-08-08 弯曲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959573B2 (zh)
EP (1) EP1319450B1 (zh)
KR (1) KR100527822B1 (zh)
CN (1) CN1262366C (zh)
DE (1) DE60134243D1 (zh)
TW (1) TW544346B (zh)
WO (1) WO2002013987A1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7888A (zh) * 2012-12-24 2013-03-27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角位移传感器实时测量折弯机折弯角度的测量装置
CN103316961A (zh) * 2013-07-11 2013-09-25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自动测量折弯角度的装置
CN103962457A (zh) * 2014-05-20 2014-08-06 安徽联盟模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折弯机下模具、叠片式组合无压痕折弯下模装置
CN104438853A (zh) * 2014-12-14 2015-03-25 马鞍山市国菱机械刃模有限公司 一种无压痕折弯机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04582867A (zh) * 2012-06-18 2015-04-29 特鲁普机械奥地利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包括角度检测装置的压弯机以及用于确定弯曲角的方法
CN104624812A (zh) * 2015-03-04 2015-05-20 芜湖新联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用腰形孔加强圈组件加工模具
CN105964741A (zh) * 2016-05-27 2016-09-28 中山市甜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折框机构及折框机
CN106393770A (zh) * 2016-10-27 2017-02-15 安徽新荣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自抱紧式冲压装置
CN106563715A (zh) * 2016-11-03 2017-04-19 山东大学 板料电致塑性多功能v形弯曲模具和系统
CN107081353A (zh) * 2017-06-23 2017-08-22 四川宇桥铁塔有限公司 折弯角度可调式钣件冲压装置
CN107107142A (zh) * 2014-11-10 2017-08-29 特鲁普机械奥地利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压弯机和/或装载设备
CN110102610A (zh) * 2019-05-31 2019-08-09 武树军 一种折弯机电动平衡调节装置
US10596615B2 (en) 2014-11-12 2020-03-24 Trumpf Maschinen Austria Gmbh & Co. Kg. Bending press and/or feeding device for a bending press with a bending tool transfer device
CN111014366A (zh) * 2020-03-09 2020-04-17 山东炎黄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薄板折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112458A (zh) * 2019-12-31 2020-05-08 东莞盛翔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模具调节系统以及模具调节方法
CN113924176A (zh) * 2019-06-07 2022-01-11 株式会社天田集团 弯曲加工系统
CN115446163A (zh) * 2022-11-10 2022-12-09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v型板材加工用弯曲成型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9428B1 (en) * 1999-12-28 2004-12-07 Elias R. Quintos Method for compact disc presentation of video movies
US7426789B2 (en) * 2001-12-31 2008-09-23 Engineered Devices & Solutions, Llc Universal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4582621B2 (ja) * 2003-06-23 2010-11-17 株式会社アマダ 曲げ加工装置
US7454943B2 (en) * 2003-07-15 2008-11-25 Tooling Innovations, Inc. Articulated bending brake for sheet metal forming
JP2006205256A (ja) * 2004-12-27 2006-08-10 Amada Co Ltd ワークの曲げ角度検出装置およびワークの曲げ加工機
US8159550B2 (en) * 2006-06-22 2012-04-17 Apple Inc. Presenting images as mosaics
US8180114B2 (en) * 2006-07-13 2012-05-15 Northrop Grumman Systems Corporation Gesture recognition interface system with vertical display
DE102010012063A1 (de) * 2010-03-19 2011-09-22 Sms Meer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Schlitzrohren aus Blechtafeln auf einer Rohrbiegepresse und Rohrbiegepresse
CN102248037A (zh) * 2011-05-31 2011-11-23 苗朋飞 一种折弯机定位装置
GB201114438D0 (en) * 2011-08-22 2011-10-05 Airbus Operations Lt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longate component
KR101379438B1 (ko) * 2012-04-19 2014-03-28 김경효 벤딩 설비의 실시간 곡률 보정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AT514769B1 (de) * 2013-09-02 2015-05-15 Trumpf Maschinen Austria Gmbh Biege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iegen eines Blechwerkstückes
AT515231B1 (de) * 2014-01-09 2015-09-15 Trumpf Maschinen Austria Gmbh Unterwerkzeug einer Biegepresse mit einer Biegewinkelmessvorrichtung
CN105081081B (zh) * 2014-05-21 2017-05-10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钣金门壳的镶块结构及其模具
CN105437524A (zh) * 2014-05-27 2016-03-30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感应装置的电极层折弯装置
KR101748964B1 (ko) 2015-12-08 2017-06-20 김대희 소재 절곡기
CN106378367A (zh) * 2016-08-25 2017-02-08 河南飞龙(芜湖)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手动折弯机
US10421109B2 (en) * 2016-11-02 2019-09-24 Flight Corporation Step-bending die device
CN106312341B (zh) * 2016-11-11 2017-12-08 北京工业大学 用于刀具刃口加工的工装夹具、装置及方法
KR101973082B1 (ko) * 2017-05-26 2019-04-26 이문희 차량 현가장치용 유자형 부품 굽힘 장치
KR101957883B1 (ko) * 2017-11-30 2019-03-13 송승호 장방형 패널 절곡 장치
CN108453157A (zh) * 2018-01-15 2018-08-28 江阴协圣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弯模具及包含其的自动化折弯设备
KR101909965B1 (ko) * 2018-05-10 2018-10-19 (주)경남금속 각도 교정 장치
JP7081690B2 (ja) * 2019-01-17 2022-06-07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プレス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レスライン
CN112893532B (zh) * 2021-02-20 2023-07-14 陕西得龙金属加工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钣金多角度折弯装置
CN113145695B (zh) * 2021-03-09 2022-07-26 陕西凯盛航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维护的航空零部件生产用弯曲装置
CN113083951B (zh) * 2021-03-17 2023-01-17 深圳市同德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端装备用铁皮折弯设备
CN113020341B (zh) * 2021-04-25 2023-04-18 淄博汇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端装备制造用钣金外壳折弯设备
CN114210781B (zh) * 2021-11-29 2023-09-05 江苏盛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蜂窝板芯材生产的折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105266A (nl) 1981-11-20 1983-06-16 Safan Maschf B V Inrichting voor het bepalen van de buighoek van een plaat bij het buigen daarvan in een kantpers.
US4571834A (en) 1984-02-17 1986-02-25 Orthotronics Limited Partnership Knee laxity evaluator and motion module/digitizer arrangement
US4766675A (en) 1986-06-10 1988-08-30 Liu Bao Shen Angle measuring instrument
JPS63157722A (ja) 1986-12-19 1988-06-30 Toyo Koki:Kk 曲げ加工装置
US4864509A (en) * 1987-09-29 1989-09-05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a press brake
JPH0230327A (ja) 1988-07-15 1990-01-3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プレスブレーキのストローク制御装置
US5148693A (en) 1989-11-14 1992-09-22 Amada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detecting folding angles of a metal sheet during the folding and a method for folding of a metal sheet
JPH0713847Y2 (ja) * 1990-02-16 1995-04-05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プレスブレーキの曲げ角度検出装置
CH689613A5 (fr) 1992-10-20 1999-07-15 Beyeler Machines Sa Dispositif de mesure de l'angle de pliage d'une tôle dans une presse.
JP2630720B2 (ja) 1992-11-06 1997-07-16 丸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板材の折曲げ角検出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プレス機械の運転方法
IT1260892B (it) * 1993-02-23 1996-04-29 Prima Ind Spa Dispositivo per misurare l'angolo di un pezzo, in particolare l'angolodi piegatura di un pezzo di lamiera.
JP2752898B2 (ja) 1993-06-16 1998-05-18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V曲げ加工におけるスプリングバック角度計測装置
JP2760371B2 (ja) 1994-06-13 1998-05-28 株式会社アマダメトレックス 板材折曲げ加工機の金型
JP3797718B2 (ja) 1996-10-14 2006-07-19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プレスブレーキ
JP3338317B2 (ja) * 1996-12-04 2002-10-28 株式会社アマダ 板材折曲げ加工機の金型
JP4118975B2 (ja) 1997-04-14 2008-07-16 株式会社アマダ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センター ワーク傾き角度測定方法およびワーク曲げ角度測定方法並びにワーク傾き量測定装置,ワーク曲げ角度測定装置
ES2172009T3 (es) * 1997-06-20 2002-09-16 Luciano Gasparini Prensa plegadora de hoja metalica.
JP4316695B2 (ja) 1998-02-20 2009-08-19 株式会社アマダ電子 曲げ角度測定装置
SE518599C2 (sv) 1998-06-26 2002-10-29 Pullmax Ursviken Ab Anordning för vinkelmätning
JP2000140944A (ja) 1998-11-05 2000-05-23 Amada Co Ltd スプリングバック量算出方法および折曲げ加工装置
KR100519521B1 (ko) * 1999-10-07 2005-10-05 무라타 기카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굽힘기계 및 그 운전방법
ES2241566T3 (es) 2000-01-24 2005-11-01 Bystronic Laser Ag Procedimiento de regulacion de la carrera de una prensa plegadora.
JP3801466B2 (ja) * 2001-07-17 2006-07-26 株式会社東洋工機 曲げ加工方法および曲げ加工装置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2867A (zh) * 2012-06-18 2015-04-29 特鲁普机械奥地利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包括角度检测装置的压弯机以及用于确定弯曲角的方法
CN104582867B (zh) * 2012-06-18 2016-08-24 特鲁普机械奥地利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包括角度检测装置的压弯机以及用于确定弯曲角的方法
CN102997888A (zh) * 2012-12-24 2013-03-27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角位移传感器实时测量折弯机折弯角度的测量装置
CN103316961A (zh) * 2013-07-11 2013-09-25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自动测量折弯角度的装置
CN103316961B (zh) * 2013-07-11 2015-09-09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自动测量折弯角度的装置
CN103962457A (zh) * 2014-05-20 2014-08-06 安徽联盟模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折弯机下模具、叠片式组合无压痕折弯下模装置
US10507505B2 (en) 2014-11-10 2019-12-17 Trumpf Maschinen Austria Gmbh & Co. Kg. Bending press and/or loading device
CN107107142A (zh) * 2014-11-10 2017-08-29 特鲁普机械奥地利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压弯机和/或装载设备
US10596615B2 (en) 2014-11-12 2020-03-24 Trumpf Maschinen Austria Gmbh & Co. Kg. Bending press and/or feeding device for a bending press with a bending tool transfer device
CN104438853A (zh) * 2014-12-14 2015-03-25 马鞍山市国菱机械刃模有限公司 一种无压痕折弯机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38853B (zh) * 2014-12-14 2016-08-17 马鞍山市国菱机械刃模有限公司 一种无压痕折弯机模具的制造方法
CN104624812A (zh) * 2015-03-04 2015-05-20 芜湖新联造船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用腰形孔加强圈组件加工模具
CN105964741A (zh) * 2016-05-27 2016-09-28 中山市甜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折框机构及折框机
CN106393770A (zh) * 2016-10-27 2017-02-15 安徽新荣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自抱紧式冲压装置
CN106563715A (zh) * 2016-11-03 2017-04-19 山东大学 板料电致塑性多功能v形弯曲模具和系统
CN107081353A (zh) * 2017-06-23 2017-08-22 四川宇桥铁塔有限公司 折弯角度可调式钣件冲压装置
CN110102610A (zh) * 2019-05-31 2019-08-09 武树军 一种折弯机电动平衡调节装置
CN113924176A (zh) * 2019-06-07 2022-01-11 株式会社天田集团 弯曲加工系统
CN113924176B (zh) * 2019-06-07 2023-08-15 株式会社天田集团 弯曲加工系统
CN111112458A (zh) * 2019-12-31 2020-05-08 东莞盛翔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模具调节系统以及模具调节方法
CN111112458B (zh) * 2019-12-31 2021-08-27 东莞盛翔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模具调节系统以及模具调节方法
CN111014366A (zh) * 2020-03-09 2020-04-17 山东炎黄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薄板折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446163A (zh) * 2022-11-10 2022-12-09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v型板材加工用弯曲成型组件
CN115446163B (zh) * 2022-11-10 2023-03-14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v型板材加工用弯曲成型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30045783A (ko) 2003-06-11
TW544346B (en) 2003-08-01
EP1319450B1 (en) 2008-05-28
KR100527822B1 (ko) 2005-11-09
DE60134243D1 (de) 2008-07-10
US20040035178A1 (en) 2004-02-26
CN1262366C (zh) 2006-07-05
US6959573B2 (en) 2005-11-01
EP1319450A1 (en) 2003-06-18
EP1319450A4 (en) 2006-02-15
WO2002013987A1 (fr) 2002-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2366C (zh) 弯曲设备
CN1259889A (zh) 金属板材折弯机
CN101767292B (zh) 数控机床刀具补偿系统及方法
CN101295572B (zh) 一种电阻式应变片自动调阻机
CN1394704A (zh) 弯板机的弯曲加工方法
CN102615309B (zh) 组合式镗杆的多孔镗床
CN205450411U (zh) 一种手机镜头组装设备
CN1159972A (zh) 无主轴切削方式的旋板机中单层板切削方法以及该旋板机
CN201604322U (zh) 平台移动式数控转塔冲床
CN114279387B (zh) 一种监测电弧增材制造堆积高度与上表面平整度的装置及方法
CN101028718A (zh) 穿孔装置
CN1861397A (zh) 网版印刷装置
CN1546947A (zh) 轧制过程预测钢板厚度的方法
CN1292309A (zh) 弯曲机械及其运转方法
CN1449881A (zh) 透镜加工设备
CN1280064C (zh) 工件的机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CN1077310C (zh) 薄膜元件的自动研磨方法和利用这方法的研磨装置
CN206952579U (zh) 电子产品金属件用cnc中心定位底座
JP2010099730A (ja) プレス機
CN113058883B (zh) 一种多工位集成联动式自动化检测机构
CN100350259C (zh) 电子部件试验装置
CN1890069A (zh) 修整设备及修整方法
CN1574058A (zh) 弹簧载荷修正方法及装置
TWI442673B (zh) Lead embedding device and lead embedding method
CN205792078U (zh) 一种汽车散热风扇电机的转子间隙调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05

Termination date: 201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