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5121A - 头部保护气囊和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头部保护气囊和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5121A
CN1445121A CN03120487A CN03120487A CN1445121A CN 1445121 A CN1445121 A CN 1445121A CN 03120487 A CN03120487 A CN 03120487A CN 03120487 A CN03120487 A CN 03120487A CN 1445121 A CN1445121 A CN 1445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head
air
gas
gas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20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9935C (zh
Inventor
田中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45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5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993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993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2Curtain-type airbags deploying mainly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their top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60R2021/23316Inner seams, e.g. creating separate compartments or used as tether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roof frames or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部保护气囊,适用于在气囊鼓出支梁罩体时,不会或者几乎不会进行充气,因此可非常顺利地把该气囊鼓出支梁罩体,还提供一种带有这种气囊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一种头部保护气囊(1),在气囊(1)的前部设有一三角形的第一气腔(18)。第一气腔(18)通过第一、第二气体通道(21、22)与气体入口(16)连接。启动充气机(17)时,气体首先通过气体入口(16)主要流入第一气体通道(21),使气囊1拉动并打开B支梁(37)上面的顶部装饰物(36B),并随后开始展开到车辆驾驶室。由第一气体通道(21)和第一气体通道(21)周围的区域推动第一气腔(18),从而撕破A支梁(31)的装饰物(36A),并鼓出装饰物(36A)。在此之后,对第一气腔(18)进行充气。

Description

头部保护气囊和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护乘车人头部的保护气囊,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车辆受到侧部撞击或翻车的情况下,可进行充气而膨胀至侧门窗口处的气囊。
现有技术
通常情况下,沿由车辆驾驶室的顶部和侧部构成的角落设置用于保护乘车人头部的气囊,而且适于通过气体入口引入的气体对该气囊进行充气,而膨胀至侧门窗口处。
大多数这种类型的头部保护气囊沿顶部侧轨设置在A支梁上。在这些头部保护气囊中,有一种类型的气囊不能对沿A支梁的部分进行充气,一种类型的气囊可对沿A支梁的部分进行充气。就象后部这种类型的气囊那样,本发明所涉及的这种类型的头部保护气囊可对沿A支梁的部分进行充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带有这种头部保护气囊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图6(a)-6(c)和图7表示传统头部保护气囊的结构(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号H10-291457),这种气囊能够对沿A支梁的部分进行充气。图6(a)的透视图表示由于引入气体而处于充气状态的气囊,图6(b)和6(c)分别是沿图6(a)的线B-B和C-C剖开的剖视图。图7的视图表示在车辆驾驶室内部充气状态下的气囊。
气囊41包括沿其周边彼此叠加并结合在一起的两层薄片42、43,构成垂直延伸的气室(气腔)51-59。
气室51-59的上部与沿气囊41的上缘延伸的上部气室60流体相通。在薄片42内设有一开口60a,可使气体输送到上部气室60。相邻气室51-59之间的部分限定成网格61-68,不能使气体进入这些网格。
通过向上拉伸气囊的下缘可把气囊41折叠起来,并可环绕顶部侧轨,即由车辆70的顶部71和侧部、A支梁78和C支梁79构成的角落,安装气囊。利用诸如支梁装饰物和顶部装饰物(未示出)之类的合适外罩盖住气囊41。
具有上述结构的气囊41有如下作用。当车辆70受到侧部撞击或者翻到时,气体通过气孔60a进入上部气室60。气体对上部气室60和垂直气室51-59充气,从而使气囊41推动并打开上述外罩,并膨胀到侧门窗口之上。气囊41位于乘客头部和车辆侧部之间,因此可保护乘客的头部。当窗口打开时,气囊护住乘客的身体,不使其被抛到车辆之外。
发明内容
在适用于沿支梁对某一部分进行充气的传统头部保护气囊中,要在罩体内开始对气囊充气,气囊推动并打开罩体,因而气囊要展开到车辆驾驶室。所以,罩体必须打开地非常大,才能使正在膨胀的气囊通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头部保护气囊,可沿支梁对某一部分进行充气,但在气囊鼓出支梁罩体之前,不会或者几乎不会进行充气,因此可非常顺利地把该部分鼓出支梁罩体,而且还提供一种带有这种气囊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是一种设置成可沿至少一个支梁和一个顶部侧轨延伸的头部保护气囊,包括:一个或多个沿所述支梁延伸的第一气腔,一个或多个沿所述顶部侧轨延伸的第二气腔,其中,只是在与所述第一气腔的支梁侧部相对的部位,把用于将气体充入所述第一气腔的通道连接到所述第一气腔。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包括上述头部保护气囊和用于把气体充入所述头部保护气囊的气体供应部件。
在该头部保护气囊和气囊装置中,在把气体引入气囊使气囊膨胀时,只是通过与第一气腔的支梁侧部相对的部位连接的气体通道把气体引入沿支梁延伸的第一气腔内部。在此情况下,在对第一气腔进行充气之前,利用气体对气体通道进行充气。一直到气体通道充满气了,气囊才推动并打开罩体,进而开始展开到车辆驾驶室内。因此,可利用包括已充气的气体通道在内的部分推动第一气腔,进而在第一气腔开始充气或者在该气腔只充气一点点之前,第一气腔打开支梁罩体,并鼓出来进入车辆驾驶室。由于没有充气或者几乎没充气的第一气腔的体积仍然很小,因此第一气腔可非常顺利地鼓出,所受到的支梁罩体的干扰很小。之后,引入的气体可顺利地对鼓出罩体的第一气腔进行充气,且不会受到支梁罩体的任何限制。
所述气体通道最好包括:一从所述头部保护气囊的上部基本垂直延伸到其下部的第一气体通道、以及一沿所述头部保护气囊的下侧延伸并把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连接到所述第一气腔的第二气体通道。
在这种头部保护气囊中,在垂直延伸的第一气体通道充气并向下展开之后,就对第二气体通道进行充气,从而把第一气腔鼓出支梁罩体外。
在此情况下,最好沿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气腔。对于这种头部保护气囊,当对气囊的第一气体通道进行充气以使其向下展开时,已充气的第一气体通道向下拉动第二气腔。因此,可顺利地对第二气腔进行充气。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气腔最好基本上呈三角形结构,其一边沿所述支梁延伸,所述气体通道与包括该三角形结构的所述一边的相对一角在内的部分连接。由于三角形第一气腔在该三角形结构的顶点(上述角)处开始鼓出支梁罩体,因此支梁罩体施加在第一气腔上的阻力非常小。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从车辆驾驶室看去的前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
图2的视图表示该头部保护气囊的展开过程。
图3的视图表示该头部保护气囊的展开过程。
图4的视图表示该头部保护气囊的展开过程。
图5是从车辆驾驶室看去的前视图,表示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头部保护气囊。
图6(a)-6(c)所示的视图表示现有的头部保护气囊。
图7的视图表示现有的头部保护气囊。
附图中的参考标记
1、  1A                      头部保护气囊
16、 16A                     气体入口
17、 17A                     充气机
18、 18A、23C                第一气腔
21、 21A                     第一气体通道
22、 22A、22B                第二气体通道
36A、36B、36C                装饰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从车辆驾驶室看去的前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图2-4所示的视图表示该头部保护气囊的展开过程。在下面的说明中,纵向方向是指安装头部保护气囊的车辆的纵向方向(前后方向)。
本实施例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以下有时也简称为“气囊”)1折叠安装,通过车辆30的顶部侧轨32从A支梁31延伸至B支梁33。气囊1的展开状态基本上呈梯形结构,因此它可以充气成幕帘形状,沿车辆驾驶室的侧表面从顶部侧轨32和各个支梁31、33延伸到前门板34和后门板35的上缘附近,从而在车辆受到侧部撞击或者翻到的情况下,可盖住车辆驾驶室侧面的上半部分。
也就是说,气囊1设有一沿A支梁31延伸的前侧1a、一沿门板34、35的上缘延伸的下侧1b、一沿B支梁33延伸的后侧1c、以及一沿顶部侧轨32延伸的上侧1d,其中,下侧1b长于上侧1d,因此气囊1基本上呈梯形结构。
气囊1包括通过接缝彼此连接起来的两个薄片,该接缝包括一环绕其周边(某些部分向薄片内部延伸)延伸的线形接缝2、在周边内侧延伸的线形接缝3-7、以及用于对线形接缝3-7的端部周边区域进行加固的环形接缝8-14。这样设计的气囊1可通过向薄片之间充入气体而使其膨胀起来。需要指出的是,可采用诸如缝合、粘合和焊接等任何一种接缝方式制成线形接缝2-7和环形接缝8-14。
气囊1在其上侧1d的纵向方向上,设有从中部延伸的L形凸起15。在凸起15内设有一空气入口16,以便把气体充入气囊1。一气体发生器(充气机)17与气体入口16连接,可对气囊1进行充气。
线形接缝2包括一沿气囊1的前侧1a延伸的前部2a、一沿其下侧1b延伸的下部2b、一沿其后侧1c延伸的后部2c、以及一沿其上侧1d延伸的上部2d。
线形接缝3延伸到与环形接缝8连接,该接缝8位于由气囊1的前侧1a和上侧1d构成的角落附近。在该角落处,环形接缝8与线形接缝2邻接或者非常靠近。
线形接缝3呈U形,包括:一从环形接缝8对角延伸到气囊1的背部下侧的前部3a;一作为前部3a的延续部分的中部3b,该中部3b在气囊1垂直方向上的大约中部位置基本上沿纵向方向延伸;以及一从中部3b向气囊上侧1d的纵向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延伸并与环形接缝9连接的后部3c。
线形接缝3的中部3b与沿气囊下侧1c延伸的线形接缝2隔开,从而在线形接缝2和线形接缝3的中部3b之间形成第二气体通道22。该第二气体通道22在气囊1的下部沿线形接缝2的下部2b在纵向方向上延伸。
基本上呈三角形结构的第一气腔18由沿背部下侧对角延伸的线形接缝3的前部3a、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线形接缝2的下部2b前侧部分以及沿A支梁31延伸的线形接缝2的前部2a形成。在与第一气腔18的线形接缝前部2a相对的角落处,也就是说,在第一气腔18的后侧和下侧之间的角落处,三角形第一气腔18连接第二气体通道22。
在第一气腔18内部,形成一基本上呈三角形结构的线形接缝4,该三角形结构与第一气腔18相似,并比第一气腔18的轮廓小。由线形接缝4形成的内部区域19是不能充入气体的不可膨胀部分。该不可膨胀部分的作用是防止气囊充气时其厚度太厚。线形接缝4延伸成环形,从环形接缝10开始再回到环形接缝10。
在线形接缝3的后部3c和线形接缝6之间形成第一气体通道21。第一气体通道21的上部面对上述气体入口16,而第一气体通道21的下部连接第二气体通道22。第一气体通道21在气囊1纵向方向中部的垂直方向上延伸。
沿第一气体通道21的前侧构成第二气腔20a。在线形接缝3和线形接缝5之间形成类似U形的第二气腔20a。在此实施例中,在环形接缝9前部,与环形接缝9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面(高度)上,设有两个环形接缝11和12。在环形接缝11和12之间,形成延伸成类似U形的线形接缝5。
把线形接缝6基本上形成C形,作为线形接缝2下部2b的延续部分,在气囊纵向方向的中部向上延伸,并且向着环形接缝13向后弯曲。
线形接缝2的下部2b在气囊1的中部和后部之间基本上延伸成Ω形,并且返回到气囊1的下侧1b附近。由Ω形的线形接缝2的下部2b形成并环绕区域24是不能充入气体的不可膨胀部分。在该区域24和第一气体通道21之间形成一气腔23a,在该区域24和线形接缝7之间形成一气腔23b,并在线形接缝7和线形接缝2的后部2c之间形成一气腔23c。
线形接缝7从线形接缝2的后部2c下端附近分开,并向上延伸到环形接缝14。
环形接缝11、12、9、13、14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面(高度)上,从而在这些接缝11、12、9、13、14和线形接缝2的上部2d之间形成一沿气囊1的上侧1d延伸的狭窄气体通道。
通过向上拉伸气囊的下缘可把气囊1折叠起来,并可环绕顶部侧轨32、A支梁31和C支梁33安装该气囊。利用诸如支梁装饰物和顶部装饰物(未示出)之类的合适外罩盖住气囊41。
具有上述结构的气囊1有如下作用。当车辆受到侧部撞击或者翻倒时,启动充气机17向气囊1内部充气。来自于充气机17的气体通过气体入口16主要流入第一气体通道21,从而如图3所示,对气囊1纵向方向的中部进行充气。之后,气囊1推动并打开B支梁37上方的顶部装饰物36B,这样就可在车辆驾驶室内部开始展开气囊。
在沿B支梁从图3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展开气囊1的中部之后,气体流入第二气体通道22,从而也对气囊1的下缘部分充气。在对第二气体通道开始充气的同时,气囊1已充气的部分,即第二通道部分22和环绕第二气体通道22的区域,拖动气囊1的第一气腔18的周边部分,从而冲破A支梁的装饰物36A,并从装饰物36中露出来。来自于第二气体通道22的气体充入被这样推出来的第一气腔18,从而对第一气腔18进行充气。
如上所述,在此实施例中,在把第一气腔18鼓出装饰物36之后,可对第一气腔18进行充气。当第一气腔18鼓出A支梁装饰物36A时,不对或者几乎不对第一气腔18进行充气,因此第一气腔18的体积仍然很小。因此,由A支梁装饰物36A施加在第一气腔18上的摩擦阻力非常小,从而可非常顺利地把第一气腔18从装饰物36A中拖出来。另外,需要装饰物36A形成一较小的开口,可通过这一开口把气囊1鼓出来,因而装饰物36A的结构很简单。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气腔18呈三角形结构,其中一侧沿A支梁31延伸,并且在沿A支梁31侧部的相对角落处与第二通道22连接。当对第二气体通道22充气时,第一气腔18在其角落侧开始伸出装饰物36A。因此,当把第一气腔18扯出装饰物36A时,由装饰物36A施加在第一气腔18上的阻力非常小,从而可顺利地使第一气腔18展开。
当气体充入第一气体通道21,使气囊1的中部如图3所示向下充气时,靠近第一气体通道21的第一气腔20a和气腔23a也被充气的第一气体通道21拉动,并由此鼓出装饰物36B。由于这些气腔20a、23a都主要在装饰物36B的外部充气,因此,气囊1推动并打开装饰物36B以便从装饰物36B中出来的活动也很顺利。
在此实施例中,由于也由已经充气或者正在充气的第一气体通道21拉动气腔23b和23c,因此,在气腔开始充气或者气腔少量充气之前,把气腔23b和23c从装饰物36B、36C中拉出,并进入车辆驾驶室。这些气腔的运动也是顺利的。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只是沿A支梁31把三角形的第一气腔18设置在气囊1的前部,然而也可沿C支梁33把三角形的第一气腔设置在气囊的后部。
图5表示设有这种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气囊1A。气囊1A具有设于其前部和后部的三角形气腔18A、23C。在气腔18A、23C的中心,分别由线形接缝4’、4”构成不能充气的三角形区域19’、24’。分别由线形接缝3’、3”形成气腔18A、23C。线形接缝3’、3”分别连接到设在气囊上部的前、后角落的环形接缝8’、14’。第一气体通道21A设于线形接缝3’、3”之间。第二气体通道22A、22B设于线形接缝3’、3”和沿气囊周边延伸的线形接缝2’的下部之间,该气体通道22A、22B与第一气体通道21A连接,并纵向延伸。
线形接缝3’、3”呈U形。U形线形接缝5’、5”分别形成在U形线形接缝3’、3”内部。第二气腔20A、23A分别设于线形接缝3’、3”和线形接缝5’、5”之间。
进一步地,气腔20B、23B设于线形接缝5’、5”内部。气囊1A在其前端和后端通过凸起26连接到A支梁和C支梁。
还是在此实施例中,充气机17A的气体通过基本上设于气囊纵向方向中部的气体入口16A进入,并流入第一气体通道21A,开始对气囊1A充气,如图3所示,并从A支梁和B支梁的装饰物内快速地将第一气腔18A、23C拉出。由于拉出的时候,气腔18A、23C还没有充气或者几乎没有充气,因此可通过装饰物的小缝顺利地拉出气腔18A、23C。
上述实施方式都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可改变第二气腔的形状和位置。甚至第一气腔的形状也不局限于三角形,并可以是大致的梯形、半圆形或者正方形。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其形状与第一气腔类似并比第一气腔较小的线形接缝设于第一气腔内部,而且线形接缝的内部区域是不能充气的部分,线形接缝的形状仍然不局限于与第一气腔的形状类似。而且,可省略不能充气的部分。
尽管为了增强形成第一和第二气腔、第一和第二气体通道的线形接缝端部周围区域,在线形接缝的端部设有环形接缝,通过把线形接缝的端部连接到另一线形接缝的中部并通过把这些线形接缝端部连接起来,而可以省略环形接缝。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气体通道基本上设于气囊纵向方向的中部,仍然不能把第一气体通道的位置局限于此。进一步地,可设置两个第一气体通道,将其置于气囊纵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在此情况下,最好是沿带有诸如导气管之类的气体分配装置的气囊的上侧设置气囊,这种导气管设有与各第一气体通道的上部连接的气体出口。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把气体入口基本上设置在气囊上侧纵向方向的中部,仍然不能将气体入口的位置局限于此。可把与气体入口连接的充气机设置在任何位置,例如车辆的顶部侧轨或者C支梁处。当把充气机设置在C支梁内部时,用于引导气体的导气管可连接到充气机,从而可把气体从充气机引入第一气体通道。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把两个薄片连接起来而制成该头部保护气囊,制作气囊的方法仍然不能局限于这些。例如,可使用通过所谓的“中空编织”或“提花编织”方法而初纺成的信封形状的基布制成该气囊。在此情况下,通过在气囊周边内部编织接缝并沿气囊周边进行编织,而不是利用线形接缝来缝合气囊相对的表面而对气囊内部进行分割,可在气囊内部形成第一、第二气腔和第一、第二气体通道。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当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工作时,头部保护气囊可顺利地鼓出诸如装饰物之类的内体。

Claims (5)

1.一种头部保护气囊,沿至少一个支梁和顶部侧轨延伸设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沿所述支梁延伸的第一气腔,以及
一个或多个沿所述顶部侧轨延伸的第二气腔,
其中,仅在与所述第一气腔支梁一侧相对的部位,用于将气体引入所述第一气腔的通道与所述第一气腔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通道包括:
第一气体通道,从所述头部保护气囊的上部基本垂直延伸到其下部,以及
第二气体通道,沿所述头部保护气囊的下侧延伸,并把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连接到所述第一气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气腔。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腔基本呈三角形结构,其一边沿所述支梁延伸,所述气体通道与这样的部分连接,该部分包括与该三角形结构的所述一边相对的一角。
5.一种头部保护气囊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头部保护气囊,以及用于把气体充入所述头部保护气囊的气体供应部件。
CNB031204872A 2002-03-19 2003-03-19 头部保护气囊和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993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6617/2002 2002-03-19
JP2002076617A JP3922057B2 (ja) 2002-03-19 2002-03-19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及び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5121A true CN1445121A (zh) 2003-10-01
CN1299935C CN1299935C (zh) 2007-02-14

Family

ID=28035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2048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9935C (zh) 2002-03-19 2003-03-19 头部保护气囊和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71665B2 (zh)
EP (1) EP1350687B1 (zh)
JP (1) JP3922057B2 (zh)
CN (1) CN1299935C (zh)
DE (1) DE60315537T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2707C (zh) * 2004-12-27 2008-03-05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N100447022C (zh) * 2003-12-02 2008-12-31 高田株式会社 头部保护气囊、气囊装置和车辆
CN105564359A (zh) * 2015-12-11 2016-05-11 李金秀 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
CN109383440A (zh) * 2017-08-09 2019-02-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7348B2 (en) * 2003-12-08 2009-10-0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utomotive airbag device
JP4368191B2 (ja) * 2003-12-25 2009-11-18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419696B2 (ja) * 2004-06-14 2010-02-24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060208466A1 (en) * 2005-03-18 2006-09-21 Takata Restraint Systems, Inc. Curtain airbag bottom fill
GB2428408B (en) * 2005-07-20 2007-06-20 Nissan Technical Ct Europ Ltd Vehicle airbag system
JP4516523B2 (ja) * 2005-12-28 2010-08-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06006865B4 (de) * 2006-02-15 2012-01-1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assack-Einheit
JP2008007065A (ja) * 2006-06-30 2008-01-17 Nippon Plast Co Ltd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453722B2 (ja) * 2007-06-13 2010-04-21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992783B2 (ja) * 2008-03-24 2012-08-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
JP5136392B2 (ja) * 2008-12-25 2013-02-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267423B2 (en) * 2009-03-31 2012-09-18 Tk Holdings Inc. Airbag
US8376401B2 (en) 2010-01-27 2013-02-19 Tk Holdings Inc. Airbag
JP5593923B2 (ja) * 2010-07-28 2014-09-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窓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12017987A1 (ja) * 2010-08-06 2012-02-09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KR101655472B1 (ko) * 2010-08-18 2016-09-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커튼에어백 쿠션 및 이를 이용한 커튼에어백 모듈
US8807595B2 (en) * 2010-09-13 2014-08-1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Curtain airbag
JP5594212B2 (ja) * 2011-03-30 2014-09-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334270B2 (ja) * 2011-05-24 2013-11-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356834B1 (en) * 2011-08-29 2013-01-22 Yaw Shin Liao Airbag with bent head portion and a repeated sealing and filling effect
DE102011087449B4 (de) * 2011-11-30 2019-04-2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Vorhangairbag für ein Fahrzeug
JP2014024415A (ja) * 2012-07-25 2014-02-06 Nippon Plast Co Ltd エアバッグ
US9272682B2 (en) 2013-11-26 2016-03-01 Autoliv Asp, Inc. Wrap around side impact airbag systems and methods
JP6060913B2 (ja) * 2014-01-28 2017-01-1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DE202014003584U1 (de) * 2014-04-30 2015-07-31 Trw Automotive Gmbh Aufblasbarer Gassack zum Schutz einer Person, Gassackmodul, Fahrzeugteile und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mit einem solchen Gassack
US10836342B2 (en) * 2017-10-31 2020-11-17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for head protection
CN109487851A (zh) * 2018-11-06 2019-03-19 马鞍山沐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机安全驾驶室
CN109469148A (zh) * 2018-11-07 2019-03-15 马鞍山沐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挖掘机的驾驶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0484B2 (ja) 1997-04-18 2005-08-10 タカタ株式会社 自動車乗員頭部の保護バッグ及び保護バッグを備えた安全装置
JP3082140B1 (ja) 1999-04-15 2000-08-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拘束装置
DE19942886A1 (de) * 1999-09-08 2001-03-15 Volkswagen Ag Aufprall-Schutzvorrichtung
JP2001106014A (ja) 1999-10-14 2001-04-17 Toyota Motor Corp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1163161A (ja) 1999-12-06 2001-06-19 Toyota Motor Corp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1163158A (ja) 1999-12-06 2001-06-19 Toyota Motor Corp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399936B2 (ja) 1999-12-24 2010-01-2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1233155A (ja) 2000-02-24 2001-08-28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527296B2 (en) * 2000-03-17 2003-03-04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Inflatable side curtain
US6471240B2 (en) * 2000-03-17 2002-10-29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Inflatable side curtain
JP2001260796A (ja) 2000-03-23 2001-09-26 Takata Corp 自動車乗員頭部の保護装置
JP2002178871A (ja) 2000-04-21 2002-06-26 Takata Corp 自動車乗員頭部の保護バッグ及び保護装置
JP2002046567A (ja) 2000-07-31 2002-02-12 Toyoda Gosei Co Ltd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エアバッグ
DE20014706U1 (de) 2000-08-25 2001-01-04 Trw Repa Gmbh Fahrzeuginsassen-Schutzvorrichtung mit Seitengassack
US6409211B1 (en) * 2000-10-10 2002-06-25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Inflatable side curtain
JP3584903B2 (ja) * 2000-12-27 2004-11-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7022C (zh) * 2003-12-02 2008-12-31 高田株式会社 头部保护气囊、气囊装置和车辆
CN100372707C (zh) * 2004-12-27 2008-03-05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N105564359A (zh) * 2015-12-11 2016-05-11 李金秀 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
CN105564359B (zh) * 2015-12-11 2018-01-26 李金秀 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
CN109383440A (zh) * 2017-08-09 2019-02-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50687A1 (en) 2003-10-08
CN1299935C (zh) 2007-02-14
DE60315537T2 (de) 2008-05-08
DE60315537D1 (de) 2007-09-27
JP3922057B2 (ja) 2007-05-30
US6971665B2 (en) 2005-12-06
EP1350687B1 (en) 2007-08-15
US20030222437A1 (en) 2003-12-04
JP2003267179A (ja) 200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9935C (zh) 头部保护气囊和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N1185123C (zh) 乘员约束保护系统
CN1903620A (zh) 气囊装置
US7758068B2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CN1191952C (zh) 气囊及气囊的展开方法
CN1309594C (zh) 外展式气囊装置
US7401805B2 (en) Curtain air bag module
US6758492B2 (en) Curtain air bag including inflatable perimeter gas channel
CN1903618A (zh) 气囊装置
US7434831B2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CN1394774A (zh) 车辆用侧气囊及其折叠方法
WO2015059977A1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及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1068700A (zh) 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CN1751916A (zh) 窗帘气囊装置和车辆
JPH05213135A (ja) 膨張可能な車載エアバッグとその形成方法
CN1621280A (zh) 头部保护气囊
CN1903619A (zh) 气囊装置
CN1463232A (zh) 整体编织气囊
CN101300158B (zh) 车辆乘员约束装置
CN101767568B (zh) 气囊装置
US6213499B1 (en) Side air bag system
US20060208466A1 (en) Curtain airbag bottom fill
CN101927747B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MX2014013702A (es) Bolsa de aire de cortina lateral para vehiculo que tiene una extension inflable.
CN1299936C (zh) 头部保护气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14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