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4359B - 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 - Google Patents

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64359B
CN105564359B CN201510918902.8A CN201510918902A CN105564359B CN 105564359 B CN105564359 B CN 105564359B CN 201510918902 A CN201510918902 A CN 201510918902A CN 105564359 B CN105564359 B CN 1055643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rtion
gas
inclined plane
gas passage
guid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189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64359A (zh
Inventor
李金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it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91890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643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64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4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64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43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7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包括:安全气囊主体,其中部设置有气体供给口,并通过气体通道连接至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充气机,其通过一引导器将气体供给安全气囊主体;引导器,其一端与充气机的气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安全气囊主体的气体供给口连通,引导器的内部设置有三个引导管,第一引导管的靠近气体供给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气体经第一倾斜面的反射后进入第一充气部,第二引导管的气体出口正对第二充气部的进气口,第三引导管的靠近气体供给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气体依次经过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的两次反射后进入第三充气部。本发明提高了安全气囊的充气速度,从而保证乘客的安全。

Description

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气囊。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安全气囊具有很大长度的扩散器(连接线)设置在充气机的前面,以便在车辆的纵向以弯曲的形式延伸。该扩散器通过形成在气囊纵向端部(即后端部分)的气体进气口插入该气囊中。该充气机经形成在扩散器上的气体供给口(大量气体出口)将气体供给到气囊中。但该安全气囊的充气速度较慢,在车辆侧面碰撞或倾翻等情况下,并不能将安全气囊立即充满,从而对乘客的安全起到有效的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高安全气囊的充气速度,从而对乘客的安全起到有效的保护。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包括:
安全气囊主体,其中部设置有气体供给口,所述气体供给口通过气体通道连接至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所述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在充气后分布在每一车座的前方;
充气机,其通过一引导器将气体供给所述安全气囊主体;
引导器,其一端与所述充气机的气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气体供给口连通,所述引导器的内部设置有三个引导管,第一引导管的靠近所述气体供给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充气机供给的气体经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反射后经气体通道进入所述第一充气部,第二引导管的气体出口正对所述第二充气部的进气口,第三引导管的靠近所述气体供给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成设定的夹角设置,所述充气机供给的气体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的两次反射后经气体通道进入所述第三充气部;
其中,所述充气机和引导器均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上方,所述气体通道包括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和第三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进口与第一引导管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一充气部,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进口与第二引导管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二充气部,所述第三气体通道的进口与第三引导管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三气体通道的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三充气部,所述安全气囊主体设置在每一车座的前部,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相对的两个竖直侧壁和面向车座的一面的中间位置均由软保护套形成,以使得所述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在充满气体后能冲破所述软保护套,所述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均设置为弧形,且所述第二充气部的弧度大于第一充气部的弧度,第二充气部的弧度大于第三充气部的弧度,充满气体的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相互抱和在一起以与车座形成一个安全空间。
优选的是,所述的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中,三个引导管在所述引导器内部呈上中下排布,且第一引导管的长度大于第二引导管的长度2~3cm,第二引导管的长度大于第三引导管的长度1~2cm。
优选的是,所述的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中,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40度,所述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00~120度,所述第二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二引导管垂直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中,所述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在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内部呈左中右并排分布,且所述第一充气部位于所述第三充气部的左侧。
优选的是,所述的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中,所述充气机和引导器沿水平方向同心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中,所述第二充气部设置为弧形中部带有一个柄体的变形状,且柄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出口连接。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或倾翻时,所述充气机中的气体通过三个引导管分别经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和第三气体通道进入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由于与第一充气部连通的第一引导管的靠近所述气体供给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倾斜面,充气机供给的气体经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反射后直接进入所述第一充气部,而不会在气体通道经过多次弯折后才到达第一充气部,气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快速充满整个第一充气部;与此同时,第二引导管中的气体立即充入第二充气部中;另外,由于与第三充气部连通的第三引导管的靠近所述气体供给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成设定的夹角设置,充气机供给的气体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的两次反射后经气体通道顺利进入所述第三充气部,不会发生气体传输遇到阻碍,影响充气速度的现象,也能迅速充满第三充气部。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在充气的过程中,在压力的作用下均冲破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相对的两个竖直侧壁和面向车座的一面的中间位置的软保护套,并最终由于弧形的设计相互抱和在一起,将乘客限定在其设定的安全保护空间中,在提高充气速度的基础上,有效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包括:
安全气囊主体1,其中部设置有气体供给口11,气体供给口设置在安全气囊主体的中部,而不是传统的后部,以使得充气机中的气体能够迅速进入左中右三个充气部,缩短气体与三个充气部之间的距离。所述气体供给口通过气体通道连接至第一充气部12、第二充气部13和第三充气部14,所述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在充气后分布在每一车座4的前方,以将车座上的乘客保护在三者形成的安全空间中。
充气机2,其通过一引导器将气体供给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引导器通过用形成在充气机的气体出口的外螺纹部分啮合形成在引导器后端的内螺纹部分以基本上同轴关系气密地连接在充气机的一端。
引导器3,其一端与所述充气机的气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气体供给口连通。充气机的气体出口和安全气囊主体的气体供给口处均设置有一个开有三个孔洞的板体5,所述引导器的内部设置有三个引导管,每一引导管的一端均与充气机的气体出口处设置的板体的其中一个孔洞连接,每一引导管的另一端均与安全气囊主体的气体供给口处设置的板体的其中一个孔洞连接。第一引导管31的靠近所述气体供给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倾斜面311,所述充气机供给的气体经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反射后经气体通道进入所述第一充气部,即沿着左下方顺利进入第一充气部;第二引导管32的气体出口正对所述第二充气部的进气口,即气体竖直向下直接充入第二充气部;第三引导管33的靠近所述气体供给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倾斜面331和第三倾斜面332,所述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成设定的夹角设置,所述充气机供给的气体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的两次反射后经气体通道进入所述第三充气部,即沿着右下方顺利进入第三充气部。相比于气体在气体通道中经多次转折后进入充气部,将气体的转折过程限定在引导管的一端的有限空间中,提高了充气速度,且三路通道同时充气,相比于只有一个充气部和一路通道,充气更加及时,对乘客的保护更加有效。
其中,所述充气机和引导器均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上方,且顺次安装。所述气体通道包括第一气体通道15、第二气体通道16和第三气体通道17,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进口与第一引导管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一充气部,充气机提供的气体依次经过第一引导管和第一气体通道后进入第一充气部中;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进口与第二引导管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二充气部,充气机提供的气体依次经过第二引导管和第二气体通道后进入第二充气部中;所述第三气体通道的进口与第三引导管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三气体通道的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三充气部,充气机提供的气体依次经过第三引导管和第三气体通道后进入第三充气部中。所述安全气囊主体设置在每一车座的前部,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相对的两个竖直侧壁和面向车座的一面的中间位置均由软保护套形成,以使得所述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在充满气体后能冲破所述软保护套。所述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均设置为弧形,且所述第二充气部的弧度大于第一充气部的弧度,第二充气部的弧度大于第三充气部的弧度,充满气体的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相互抱和在一起以与车座形成一个安全空间。由于第二充气部的弧度大于第一充气部的弧度,第二充气部的弧度大于第三充气部的弧度,在充满气体后,第一充气部与第二充气部有部分重合,第二充气部与第三充气部有部分重合,以保证安全气囊整体构成一个闭合状,提供足够的缓冲作用。
所述的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中,三个引导管在所述引导器内部呈上中下排布,且第一引导管的长度大于第二引导管的长度2~3cm,第二引导管的长度大于第三引导管的长度1~2cm,以方便对不同位置的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同时充气。
所述的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中,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40度,所述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00~120度,以将两路气体顺利且分别反射入第一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所述第二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二引导管垂直设置,以将该路气体直接充入第二充气部中。
所述的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中,所述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在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内部呈左中右并排分布,且所述第一充气部位于所述第三充气部的左侧,以分别与三个引导管对应。
所述的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中,所述充气机和引导器沿水平方向同心设置,便于气体的传送。
所述的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中,所述第二充气部设置为弧形中部带有一个柄体131的变形状,且柄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出口连接,以使得充气后第二充气部能同时与第一充气部、第三充气部部分重叠,形成闭合的安全空间。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5)

1.一种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全气囊主体,其中部设置有气体供给口,所述气体供给口通过气体通道连接至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所述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在充气后分布在每一车座的前方;
充气机,其通过一引导器将气体供给所述安全气囊主体;
引导器,其一端与所述充气机的气体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气体供给口连通,所述引导器的内部设置有三个引导管,第一引导管的靠近所述气体供给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充气机供给的气体经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反射后经气体通道进入所述第一充气部,第二引导管的气体出口正对所述第二充气部的进气口,第三引导管的靠近所述气体供给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成设定的夹角设置,所述充气机供给的气体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的两次反射后经气体通道进入所述第三充气部;
其中,所述充气机和引导器均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上方,所述气体通道包括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和第三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进口与第一引导管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一充气部,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进口与第二引导管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二充气部,所述第三气体通道的进口与第三引导管的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三气体通道的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三充气部,所述安全气囊主体设置在每一车座的前部,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相对的两个竖直侧壁和面向车座的一面的中间位置均由软保护套形成,以使得所述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在充满气体后能冲破所述软保护套,所述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均设置为弧形,且所述第二充气部的弧度大于第一充气部的弧度,第二充气部的弧度大于第三充气部的弧度,充满气体的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相互抱和在一起以与车座形成一个安全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三个引导管在所述引导器内部呈上中下排布,且第一引导管的长度大于第二引导管的长度2~3cm,第二引导管的长度大于第三引导管的长度1~2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40度,所述第二倾斜面和第三倾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00~120度,所述第二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二引导管垂直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和第三充气部在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内部呈左中右并排分布,且所述第一充气部位于所述第三充气部的左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气部设置为弧形中部带有一个柄体的变形状,且柄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出口连接。
CN201510918902.8A 2015-12-11 2015-12-11 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 Active CN1055643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18902.8A CN105564359B (zh) 2015-12-11 2015-12-11 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18902.8A CN105564359B (zh) 2015-12-11 2015-12-11 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4359A CN105564359A (zh) 2016-05-11
CN105564359B true CN105564359B (zh) 2018-01-26

Family

ID=55875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18902.8A Active CN105564359B (zh) 2015-12-11 2015-12-11 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6435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5121A (zh) * 2002-03-19 2003-10-01 高田株式会社 头部保护气囊和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N1482975A (zh) * 2000-12-27 2004-03-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N101204943A (zh) * 2006-12-15 2008-06-25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后碰撞气囊装置
CN100406308C (zh) * 2000-12-27 2008-07-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01693541A (zh) * 2009-10-10 2010-04-14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微波辐射加热制备钛硅分子筛膜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01066A1 (en) * 2001-01-31 2002-08-01 Toshinori Tanase Head protection air ba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2975A (zh) * 2000-12-27 2004-03-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N100406308C (zh) * 2000-12-27 2008-07-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445121A (zh) * 2002-03-19 2003-10-01 高田株式会社 头部保护气囊和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N101204943A (zh) * 2006-12-15 2008-06-25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后碰撞气囊装置
CN101693541A (zh) * 2009-10-10 2010-04-14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微波辐射加热制备钛硅分子筛膜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4359A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3884B (zh) 气囊装置
CN104093606B (zh)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205113240U (zh) 帘式安全气囊装置
KR101316389B1 (ko) 차량의 루프 에어백 장치
US7934747B2 (en) Airbag, airbag device, and vehicle
US9592787B2 (en) Airbag for knee airbag apparatus
KR102005747B1 (ko) 자동차의 운전석 에어백
CN204605725U (zh) 步行者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CN104670150B (zh) 车辆的安全气囊模块
CN107284398A (zh) 用于车辆的前部气囊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41408B (zh) 气囊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KR102027924B1 (ko) 차량의 커튼 에어백
CN106143395A (zh) 安全气囊装置
CN104129443A (zh) 节能汽车
CN204548014U (zh) 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CN105564359B (zh) 及时充气的安全气囊
CN105539352B (zh) 具有快充结构的安全气囊
CN102529867B (zh) 用于汽车的集成安全气囊设备
CN205801023U (zh) 有安全气囊的汽车座椅
CN206031286U (zh) 副驾驶座气囊
CN105905065A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装置
CN209553135U (zh) 一种安装在座椅靠背内的侧气囊
CN105253099A (zh) 一种智能化汽车辅助安全装置
CN205059523U (zh) 一种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辅助安全装置
CN205186072U (zh) 一种设有口袋结构的侧气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9

Address after: 215100 4th floor, building 5, No. 892, Wusong Road, Guoxiang street,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rvey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530031 five li 17, South Road, Jiangnan District,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Patentee before: Li Jinxi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7

Address after: 213300 No. 83, Renmin Road, shezhu Town, Liyang City,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huit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00 4th floor, building 5, No.892 Wusong Road, Guoxiang street,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rvey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imely inflatable airbag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6

Pledgee: Bank of Nanjing Co.,Ltd. Changzhou Branch

Pledgor: Jiangsu huit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1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