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5146A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和存储器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和存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5146A
CN113675146A CN202110918663.1A CN202110918663A CN113675146A CN 113675146 A CN113675146 A CN 113675146A CN 202110918663 A CN202110918663 A CN 202110918663A CN 113675146 A CN113675146 A CN 113675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orming
bit line
substrate
to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186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75146B (zh
Inventor
宛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21109186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75146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7214 priority patent/WO202301564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675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5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75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5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0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和存储器,该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衬底内具有多条字线结构和有源区,衬底上具有位线连接柱,位线连接柱位于字线结构间隔区域的上方;位线结构通过位线连接柱与有源区连接;在衬底上形成第一牺牲层,第一牺牲层包括碳层;在第一牺牲层上形成第一沟槽,第一沟槽垂直于位线结构,第一沟槽暴露衬底;形成第一介质层,第一介质层填充第一沟槽及覆盖第一牺牲层的顶面;平坦化第一介质层,暴露第一牺牲层的顶面;去除第一牺牲层,在相邻第一介质层之间形成暴露衬底的第三沟槽;形成电容接触金属层,电容接触金属层填充第三沟槽及覆盖第一介质层的顶面,电容接触金属层的底部与有源区完全连接。

Description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和存储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器件制造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和存储器。
背景技术
动态随机存储器(英文: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DRA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汽车等电子产品中的半导体存储器。随着科技的发展,集成电路器件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DRAM的关键尺寸也越来越小,难度也越来越大,未来DRAM制程技术将在10-15nm左右,这对产品电性要求非常严格。在电容连接接触窗蚀刻制程中常遇见接触窗底部的介质层(SiN)刻蚀不充分,这样后面沉积的多晶硅(poly)不能和有源区充分接触,这样会增大接触的阻值。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和存储器,通过形成位线结构后在有源区表面沉积第一牺牲层,第一牺牲层采用碳层,相比于用氧化硅层或氮化硅层,由于碳层更易去除,比用氧化硅层或氮化硅层更不容易形成残留物,这样在后面的制程中得到的电容接触金属层和有源区充分接触,可增大与有源区的接触面积,减小电容接触窗的阻值,提高电性能。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内具有多条字线结构和有源区,所述衬底上具有位线连接柱,所述位线连接柱位于所述字线结构间隔区域的上方;形成位线结构,所述位线结构通过所述位线连接柱与所述有源区连接;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牺牲层,使得所述第一牺牲层的顶面和所述位线结构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牺牲层包括碳层;在所述第一牺牲层上形成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垂直于所述位线结构,所述第一沟槽暴露所述衬底;形成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填充第一沟槽及覆盖所述第一牺牲层的顶面;平坦化所述第一介质层,且暴露所述第一牺牲层的顶面;去除所述第一牺牲层,在相邻所述第一介质层之间形成暴露所述衬底的第三沟槽;形成电容接触金属层,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填充所述第三沟槽及覆盖所述第一介质层的顶面,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的底部与所述有源区完全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牺牲层包括:在形成位线结构之后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牺牲层,平坦化所述第一牺牲层,使得所述第一牺牲层的顶面和所述位线结构的顶面平齐。
可选的,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牺牲层还包括:在平坦化的所述第一牺牲层的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堆叠形成第二牺牲层和第二掩膜层;在所述第二掩膜层上形成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垂直于所述位线结构,所述第二沟槽暴露所述第二牺牲层。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掩膜层和所述第二沟槽的内壁上形成第三牺牲层,所述第三牺牲层覆盖所述第二掩膜层和所述第二沟槽;去除所述第二掩膜层顶面及所述第二沟槽底部的所述第三牺牲层,形成所述第二掩膜层的侧墙层;去除所述第二掩膜层。
可选的,以所述侧墙层为掩膜依次向下刻蚀所述第二牺牲层和所述第一牺牲层,形成所述第一沟槽;去除所述侧墙层;去除所述第二牺牲层,在所述第一牺牲层上形成所述第一沟槽。
可选的,形成电容接触金属层之后包括:形成电容接触窗,去除所述第一介质层顶部的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暴露所述第一介质层的顶面。
可选的,采用氧气干法刻蚀工艺去除所述第一牺牲层。
可选的,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包括多晶硅层。
可选的,形成位线结构包括: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隔离介质层,平坦化所述第一隔离介质层,使得第一隔离介质层的顶面和位线连接柱的顶面平齐;在第一隔离介质层的顶面和位线连接柱的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堆叠形成导电层、第二隔离介质层、第一掩膜层和第一光刻胶层,以第一光刻胶层的图案显影依次向下刻蚀第一掩膜层、第二隔离介质层、导电层和第一隔离介质层,去除第一光刻胶层和第一掩膜层,形成位线结构。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采用上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制备得到。
可选的,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内具有多条字线结构和有源区,所述衬底上具有位线连接柱,所述位线连接柱位于所述字线结构间隔区域的上方;位线结构,所述位线结构通过所述位线连接柱与所述有源区连接;电容接触窗,所述电容接触窗位于衬底上,其包括第一介质层和电容接触金属层,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之间构成的第三沟槽内,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的底部与所述有源区完全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的底部与所述有源区连接的接触面积至少为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顶部的截面积的90%。
可选的,所述位线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隔离介质层、导电层和第二隔离介质层,所述位线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层和所述有源区连接。
可选的,所述导电层包括钨层。
可选的,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包括多晶硅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或者碳氮化硅。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器,包括上述的半导体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形成位线结构后在有源区表面沉积第一牺牲层,第一牺牲层采用碳层,相比于用氧化硅层或氮化硅层,由于碳层更易去除,比用氧化硅层或氮化硅层更不容易形成残留物,这样在后面的制程中得到的电容接触金属层和有源区充分接触,可增大与有源区的接触面积,减小电容接触窗的阻值,提高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半导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1剖视图;
图4-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制作位线结构的过程中主要的工艺截面示意图,且图4-图7是图2的B-B1剖视图;
图8-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制作半导体结构的过程中主要的工艺截面示意图,且图8-图20是图2的C-C1剖视图;
图21是图20的俯视图;
图22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0-衬底;110-沟槽隔离结构;120-有源区;130-字线结构;140-位线连接柱;150-位线结构;
101-第一隔离介质层;102-导电层;103-第二隔离介质层;104-第一掩膜层A;105-第一掩膜层B;106-第一光刻胶层;
201-第一牺牲层;210-第一沟槽;
301-第二牺牲层;302-第二掩膜层;303-第二光刻胶层;310-第二沟槽;
401-第三牺牲层;402-侧墙层;
501-第一介质层;510-第三沟槽;
601-电容接触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申请的概念。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电阻称为第二电阻,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电阻称为第一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两者都是电阻,但其不是同一电阻。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图1是相关技术中半导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多晶硅层11的底部不能和有源区充分接触,接触面积小,这样增大了接触的阻值。
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22,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内具有多条字线结构和有源区,所述衬底上具有位线连接柱,所述位线连接柱位于所述字线结构间隔区域的上方。
S20、形成位线结构,所述位线结构通过所述位线连接柱与所述有源区连接。
S30、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牺牲层,使得所述第一牺牲层的顶面和所述位线结构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牺牲层包括碳层。
S40、在所述第一牺牲层上形成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垂直于所述位线结构,所述第一沟槽暴露所述衬底。
S50、形成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填充第一沟槽及覆盖所述第一牺牲层的顶面;平坦化所述第一介质层,且暴露所述第一牺牲层的顶面。第一介质层的材料包括碳氮化硅或氮化硅,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以及原子层沉积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来形成第一介质层。
S60、去除所述第一牺牲层,在相邻所述第一介质层之间形成暴露所述衬底的第三沟槽。
S70、形成电容接触金属层,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填充所述第三沟槽及覆盖所述第一介质层的顶面,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的底部与所述有源区完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简单、易操作,通过形成位线结构后在有源区表面沉积第一牺牲层,第一牺牲层采用碳层,相比于用氧化硅层或氮化硅层,由于碳层更易去除,比用氧化硅层或氮化硅层更不容易形成残留物,这样在后面的制程中得到的电容接触金属层和有源区充分接触,可增大与有源区的接触面积,减小电容接触窗的阻值,提高电性能。
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30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牺牲层包括:步骤S31在形成位线结构之后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牺牲层,平坦化所述第一牺牲层,使得所述第一牺牲层的顶面和所述位线结构的顶面平齐。
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30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牺牲层还包括步骤S32:在平坦化的所述第一牺牲层的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堆叠形成第二牺牲层、第二掩膜层和第二光刻胶层;在所述第二掩膜层和第二光刻胶层上形成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垂直于所述位线结构,所述第二沟槽暴露所述第二牺牲层。在第二掩膜层上可形成第二光刻胶层,可利用网格孔的光刻成像的工艺在第二掩膜层上形成第二沟槽。第二牺牲层可包括氮化硅层,第二掩膜层可包括氮氧化硅层。
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32之后包括步骤S33:在所述第二光刻胶层的顶面上和所述第二沟槽的内壁上形成第三牺牲层,所述第三牺牲层覆盖所述第二光刻胶层、第二掩膜层和所述第二沟槽;去除所述第二光刻胶层顶面及所述第二沟槽底部的所述第三牺牲层,形成侧墙层;去除所述第二光刻胶层和第二掩膜层。第三牺牲层可包括氧化硅层。
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33之后包括步骤S34:以所述侧墙层为掩膜依次向下刻蚀所述第二牺牲层和所述第一牺牲层,形成所述第一沟槽;去除所述侧墙层;去除所述第二牺牲层,在所述第一牺牲层上形成所述第一沟槽。
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70形成电容接触金属层之后包括步骤S80:形成电容接触窗,去除所述第一介质层顶部的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暴露所述第一介质层的顶面。
可选的实施例中,采用氧气干法刻蚀工艺去除所述第一牺牲层。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包括多晶硅层。
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20形成位线结构包括:
步骤S21: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隔离介质层,平坦化所述第一隔离介质层,使得第一隔离介质层的顶面和位线连接柱的顶面平齐。
步骤S22:在第一隔离介质层的顶面和位线连接柱的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堆叠形成导电层、第二隔离介质层、第一掩膜层和第一光刻胶层,以第一光刻胶层显影依次向下刻蚀第一掩膜层、第二隔离介质层、导电层和第一隔离介质层,去除第一光刻胶层和第一掩膜层,形成位线结构。
图2~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容结构的形成方法中各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图2~图21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进行详细的阐述。
参考图2和图3,提供衬底100,作为示例,衬底100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单晶硅衬底、多晶硅衬底、氮化镓衬底或蓝宝石衬底。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底100优选为单晶硅衬底或多晶硅衬底。更为优选地,所述衬底100可以是硅衬底或轻掺杂的硅衬底,譬如N型多晶硅衬底或P型多晶硅衬底。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3,衬底100上形成有延伸至衬底100内的沟槽隔离结构110,沟槽隔离结构110具体可通过在衬底100内开设隔离深槽并在隔离深槽内填充隔离材料所形成。具体的,沟槽隔离结构110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等隔离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实施例中,沟槽隔离结构110包括氧化硅。通过沟槽隔离结构110在衬底100上划分出多个独立的区域以形成有源区120。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多个连通沟槽沿X轴方向并列间隔分布,各连通沟槽沿Y轴方向横向延伸,同一连通沟槽沿Y轴方向横向穿透衬底100和沟槽隔离结构110,X轴方向不同于Y轴方向,即X轴方向与Y轴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180°,可选的实施例中,X轴垂直于Y轴。具体的可在连通沟槽内形成字线结构130,从而通过同一字线结构130同时控制多个有源区120的通断。在形成埋入式字线结构130时,首先在有源区120的基础上填上二氧化硅层,之后在该二氧化硅层表面蚀刻出沟槽,以形成埋入式字线结构130。在字线结构的表面形成有一层绝缘层,该绝缘层可以是氮化硅(图中未示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埋入式字线结构130是埋入在衬底100内部的,俯视图中应该看不到,图2中为了便于理解埋入式字线结构130在衬底100中的形状位置,所以标注出了埋入式字线结构130。
在一实施例中,在有源区120上形成位线连接柱140,位线连接柱140高于衬底100。在衬底100上形成位线结构,参考图3-图6,形成位线结构包括在衬底100上先沉积第一隔离介质层101,回刻后使得第一隔离介质层101的顶面和位线连接柱140的顶面平齐,然后在第一隔离介质层101的顶面和位线连接柱的顶面的平面上由下至上依次堆叠形成导电层102、第二隔离介质层103和第一掩膜层,第一掩膜层可为单层,也可为多层,可根据工艺要求进行不同的选择。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掩膜层具有叠设的第一掩膜层A104和第一掩膜层B105,在第一掩膜层B105上涂覆光刻胶,形成第一光刻胶层106,然后利用激光器通过光罩照射第一光刻胶层106引起曝光区域的光刻胶发生化学反应;再通过显影技术溶解去除曝光区域或未曝光区域的光刻胶(前者称正性光刻胶,后者称负性光刻胶),将光罩上的图形S1转移到第一光刻胶层106。依次以第一光刻胶层106、第一掩膜层B105、第一掩膜层A104、第二隔离介质层103和导电层102为蚀刻阻挡层,蚀刻下一层,将光刻定义出的图形S1依次转移下去,直至将导电层102和第一隔离介质层101蚀刻,并将衬底100的顶面暴露,并去除第一光刻胶层106、第一掩膜层B105和第一掩膜层A104;由此形成位线结构150。位线结构150包括第一隔离介质层101、导电层102和第二隔离介质层103,导电层102通过位线连接柱140与有源区连接。其中,第一隔离介质层101、第二隔离介质层103和第一掩膜层B105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或者碳氮化硅。导电层102的材料包括钨或钛等导电材料。第一掩膜层A104的材料包括氧化硅。位线结构沿X轴方向延伸,可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位线结构150垂直于字线结构130。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牺牲层201上形成第一沟槽210的具体步骤包括:
首先,参考图7,利用沉积工艺在衬底100上沉积牺牲材料以形成第一牺牲层201,其可覆盖位线结构的顶面。具体的,可采用碳材料制作所述第一牺牲层201,其中沉积工艺可以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低压CVD(LPCVD)、等离子体增强CVD(PECVD)、原子层沉积(ALD)以及等离子体增强ALD(PEALD)。平坦化所述第一牺牲层,使得所述第一牺牲层的顶面和所述位线结构的顶面平齐。作为示例,以位线结构150为研磨截止层,采用化学机械研磨工艺等平坦化工艺去除位于位线结构150顶面的第一牺牲层201,暴露位线结构150的顶面。
本实施例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形成所述碳层。作为示例,将如图6所示的衬底100置于反应腔室之后,传输CH4等碳基气体至所述反应腔室内,CH4等碳基气体在低温、低压、真空的条件下经过交变电场,通过设置合适的射频电压,使得CH4等碳基气体发生等离子体反应分解成碳层,反应如下所示:
CH4→CH3·+H
CH4→CH2·+2H
CH4→CH·+3H
CH4→C·+4H
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分子质量较轻的CH3·、CH2·、CH·、C·等含碳自由基基团沉积在衬底100上,形成碳层,且碳层覆盖位线结构的顶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低压是指压力在2毫托到100毫托之间。所述低温是指温度在20℃到40℃之间。
本实施例是以CH4作为反应气体生成碳层为例进行说明,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的烃类气体来形成碳层,例如C2H6、C2H2等。
其次,参考图8,在平坦化的第一牺牲层201的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堆叠形成第二牺牲层301和第二掩膜层302。第二牺牲层301的材料可包括氮化硅,第二掩膜层302的材料可包括氮氧化硅。可在第二掩膜层302的顶面涂覆第二光刻胶层303,然后利用激光器通过光罩照射第二光刻胶层303引起曝光区域的光刻胶发生化学反应;再通过显影技术溶解去除曝光区域或未曝光区域的光刻胶(前者称正性光刻胶,后者称负性光刻胶),将光罩上的图形S2转移到第二光刻胶层303。参考图9-图10,依次以第二光刻胶层303、第二掩膜层302和第二牺牲层301为蚀刻阻挡层,刻蚀下一层,将光刻定义出的图形S2依次转移下去,并将第二牺牲层301的顶面暴露,由此在刻蚀后的第二光刻胶层303和第二掩膜层302上形成第二沟槽310,第二沟槽310垂直于所述位线结构150,所述第二沟槽暴310露所述第二牺牲层301。
再次,参考图11-图12,在所述第二光刻胶层303的顶面上和所述第二沟槽310的内壁上形成第三牺牲层401,所述第三牺牲层401覆盖所述第二光刻胶层303、第二掩膜层302和所述第二沟槽310;去除所述第二光刻胶层303顶面及所述第二沟槽310底部的所述第三牺牲层401,形成侧墙层402;去除所述第二光刻胶层303和第二掩膜层302。第三牺牲层401的材料可包括氧化硅。以第二光刻胶层303和第二牺牲层301为蚀刻阻挡层,刻蚀第三牺牲层401,即利用刻蚀工艺去除所述第二光刻胶层303顶面及第二沟槽310底部的第三牺牲层401,剩余的第三牺牲层401形成侧墙层402,侧墙层402位于第二沟槽310的侧壁。参考图13,然后以侧墙层402和第二牺牲层301为蚀刻阻挡层,采用湿法刻蚀工艺或干法刻蚀工艺刻蚀掉第二光刻胶层303和第二掩膜层302。
最后,参考图14-图15,以所述侧墙层402为掩膜依次向下刻蚀所述第二牺牲层301和所述第一牺牲层201,在第二牺牲层301和所述第一牺牲层201上形成所述第一沟槽210;去除所述侧墙层402;去除所述第二牺牲层301,在所述第一牺牲层上形成所述第一沟槽210。以所述侧墙层402为掩膜,依次以侧墙层402、第二牺牲层301和第二隔离介质层103为蚀刻阻挡层,采用湿法刻蚀工艺或干法刻蚀工艺刻蚀第二牺牲层301和第一牺牲层201,在第二牺牲层301和所述第一牺牲层201上形成所述第一沟槽210;第一沟槽210的底部露出所述衬底100。去除所述侧墙层402和第二牺牲层301可采用湿法刻蚀工艺或干法刻蚀工艺。
参考图16-图17,在衬底100上沉积第一介质层501,第一介质层501填充第一沟槽210及覆盖所述第一牺牲层201的顶面;平坦化所述第一介质层501,且暴露所述第一牺牲层201的顶面。第一介质层501的材料包括碳氮化硅或氮化硅,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以及原子层沉积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来形成第一介质层501。作为示例,以第一牺牲层201为研磨截止层,采用化学机械研磨工艺等平坦化工艺去除位于第一牺牲层201顶面的第一介质层501,暴露第一牺牲层201的顶面。
参考图18,去除所述第一牺牲层201,可采用氧气干法刻蚀工艺,在相邻所述第一介质层501之间形成暴露所述衬底100的第三沟槽510。在图16中第一牺牲层201的位置形成第三沟槽510,参考图17。
参考图19,形成电容接触金属层601,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601填充所述第三沟槽510及覆盖所述第一介质层501的顶面,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601的底部与所述有源区完全连接。
图21是图20的俯视图;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埋入式字线结构130是埋入在衬底100内部的,俯视图中应该看不到,图21中为了便于理解埋入式字线结构130在衬底100中的形状位置,所以标注出了埋入式字线结构130。参考图20-图21,形成电容接触窗,去除所述第一介质层501顶部的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601,暴露所述第一介质层501的顶面。作为示例,以第一介质层501为研磨截止层,采用化学机械研磨工艺等平坦化工艺去除位于第一介质层501顶面的电容接触金属层601,暴露第一介质层501的顶面,形成电容接触窗。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回刻工艺去除位于第一介质层501顶面的电容接触金属层601,以使电容接触金属层601的顶面与第一介质层501的顶面平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通过形成位线结构后在有源区表面沉积第一牺牲层,第一牺牲层采用碳层,尤其是第三沟槽510底部的碳层更易去除,沉积的电容接触金属层601与有源区的接触面积更大,电性能更好,阻值更低。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采用上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制备得到。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100,所述衬底100内具有多条字线结构130和有源区120,衬底100上具有位线连接柱140,所述位线连接柱140位于所述字线结构130间隔区域的上方;位线结构150,所述位线结构通过所述位线连接柱与所述有源区连接;电容接触窗,所述电容接触窗位于衬底100上,其包括第一介质层501和电容接触金属层601,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之间构成的第三沟槽510内,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的底部与所述有源区完全连接。所述电容接触窗的顶面与所述位线结构150的顶面可平齐,也可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位线结构150与电容接触金属层601之间由第一介质层501隔离。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的底部与所述有源区连接的接触面积至少为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顶部的截面积的90%。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位线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隔离介质层、导电层和第二隔离介质层,所述位线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层和所述有源区连接。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包括钨层。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包括多晶硅层。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或者碳氮化硅。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器,包括上述的半导体结构。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7)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内具有多条字线结构和有源区,所述衬底上具有位线连接柱,所述位线连接柱位于所述字线结构间隔区域的上方;
形成位线结构,所述位线结构通过所述位线连接柱与所述有源区连接;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牺牲层,使得所述第一牺牲层的顶面和所述位线结构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牺牲层包括碳层;
在所述第一牺牲层上形成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垂直于所述位线结构,所述第一沟槽暴露所述衬底;
形成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填充第一沟槽及覆盖所述第一牺牲层的顶面;
平坦化所述第一介质层,且暴露所述第一牺牲层的顶面;
去除所述第一牺牲层,在相邻所述第一介质层之间形成暴露所述衬底的第三沟槽;
形成电容接触金属层,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填充所述第三沟槽及覆盖所述第一介质层的顶面,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的底部与所述有源区完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牺牲层包括:
在形成位线结构之后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牺牲层,平坦化所述第一牺牲层,使得所述第一牺牲层的顶面和所述位线结构的顶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牺牲层还包括:
在平坦化的所述第一牺牲层的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堆叠形成第二牺牲层、第二掩膜层和第二光刻胶层;
在所述第二掩膜层和第二光刻胶层上形成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暴露所述第二牺牲层,所述第二沟槽垂直于所述位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光刻胶层的顶面上和所述第二沟槽的内壁上形成第三牺牲层,所述第三牺牲层覆盖所述第二光刻胶层、第二掩膜层和所述第二沟槽;
去除所述第二光刻胶层顶面及所述第二沟槽底部的所述第三牺牲层,形成侧墙层;
去除所述第二光刻胶层和第二掩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侧墙层为掩膜依次向下刻蚀所述第二牺牲层和所述第一牺牲层,形成所述第一沟槽;
去除所述侧墙层;
去除所述第二牺牲层,在所述第一牺牲层上形成所述第一沟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电容接触金属层之后包括:
形成电容接触窗,去除所述第一介质层顶部的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暴露所述第一介质层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氧气干法刻蚀工艺去除所述第一牺牲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包括多晶硅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位线结构包括: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隔离介质层,使得第一隔离介质层的顶面和位线连接柱的顶面平齐;
在第一隔离介质层的顶面和位线连接柱的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堆叠形成导电层、第二隔离介质层、第一掩膜层和第一光刻胶层,以第一光刻胶层的图案显影依次向下刻蚀第一掩膜层、第二隔离介质层、导电层和第一隔离介质层,去除第一光刻胶层和第一掩膜层,形成位线结构。
10.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制备得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内具有多条字线结构和有源区,所述衬底上具有位线连接柱,所述位线连接柱位于所述字线结构间隔区域的上方;
位线结构,所述位线结构通过所述位线连接柱与所述有源区连接;
电容接触窗,所述电容接触窗位于所述衬底上,所述电容接触窗包括第一介质层和电容接触金属层,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之间构成的第三沟槽内,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的底部与所述有源区完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的底部与所述有源区连接的接触面积至少为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顶部的截面积的90%。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线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隔离介质层、导电层和第二隔离介质层,所述位线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层和所述有源区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括钨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接触金属层包括多晶硅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或者碳氮化硅。
17.一种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结构。
CN202110918663.1A 2021-08-11 2021-08-11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和存储器 Active CN1136751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8663.1A CN113675146B (zh) 2021-08-11 2021-08-11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和存储器
PCT/CN2021/117214 WO2023015647A1 (zh) 2021-08-11 2021-09-08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和存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8663.1A CN113675146B (zh) 2021-08-11 2021-08-11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和存储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5146A true CN113675146A (zh) 2021-11-19
CN113675146B CN113675146B (zh) 2023-05-19

Family

ID=78542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18663.1A Active CN113675146B (zh) 2021-08-11 2021-08-11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和存储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75146B (zh)
WO (1) WO202301564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0702A (zh) * 2022-08-15 2022-09-13 睿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CN115942744A (zh) * 2023-02-15 2023-04-07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CN117529103A (zh) * 2024-01-03 2024-02-06 长鑫新桥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WO2024077826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7529103B (zh) * 2024-01-03 2024-05-10 长鑫新桥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4594B (zh) * 2023-02-09 2023-07-21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16171043B (zh) * 2023-04-24 2023-07-07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90490B (zh) * 2023-06-02 2023-10-17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3462A (en) * 1997-01-22 1998-07-2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of making an external contact to a MOSFET drain for testing of stacked-capacitor DRAMS
US20150179651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970351A (zh) * 2018-09-29 2020-04-07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存储器电容接点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12563272A (zh) * 2019-09-25 2021-03-26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存储器制备方法
CN112992905A (zh) * 2021-03-24 2021-06-18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器件电容接点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35873A (zh) * 2021-03-08 2021-06-25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33785B1 (ko) * 2012-12-24 2019-10-17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매몰 금속실리사이드층을 갖는 반도체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896076A (zh) * 2018-09-13 2020-03-20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53825B (zh) * 2021-03-09 2022-03-01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3462A (en) * 1997-01-22 1998-07-2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of making an external contact to a MOSFET drain for testing of stacked-capacitor DRAMS
US20150179651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970351A (zh) * 2018-09-29 2020-04-07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存储器电容接点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12563272A (zh) * 2019-09-25 2021-03-26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存储器制备方法
CN113035873A (zh) * 2021-03-08 2021-06-25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12992905A (zh) * 2021-03-24 2021-06-18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器件电容接点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0702A (zh) * 2022-08-15 2022-09-13 睿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WO2024037118A1 (zh) * 2022-08-15 2024-02-22 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WO2024077826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42744A (zh) * 2023-02-15 2023-04-07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CN115942744B (zh) * 2023-02-15 2023-08-04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CN117529103A (zh) * 2024-01-03 2024-02-06 长鑫新桥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7529103B (zh) * 2024-01-03 2024-05-10 长鑫新桥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5146B (zh) 2023-05-19
WO2023015647A1 (zh) 202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75146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和存储器
JP5089262B2 (ja) 非晶質カーボン層を利用したシリンダー型キャパシターの製造方法
US8691680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memory device with buried digit lines and buried word lines
TWI571915B (zh) 電容器下電極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裝置
CN209785930U (zh) 电容器、dram单元和存储器
KR20210022109A (ko) 새로운 3d nand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형성 방법
CN111834338A (zh) 电容器及其形成方法、dram单元和存储器
CN108461449B (zh) 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JP2010153418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2652623A (zh) 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
CN111199875A (zh) 图形化硬掩膜层制备方法、电容器阵列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23540A (zh)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CN111900167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KR100537204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캐패시터 제조방법
KR20040069809A (ko) 박막 커패시터 제조 방법
WO2022007600A1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KR20080001952A (ko) 스토리지 커패시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WO2023221311A1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KR101036451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스토리지 노드 형성 방법
JP4392977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4373755A (zh) 半导体器件、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7425337A (zh) 一种3d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3517273A (zh) 电容器阵列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半导体存储器件
CN116133384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4256136A (zh) 接触窗结构、金属插塞及其形成方法、半导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