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4145B - 轮胎硫化系统、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及轮胎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轮胎硫化系统、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及轮胎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4145B
CN113474145B CN201980092343.6A CN201980092343A CN113474145B CN 113474145 B CN113474145 B CN 113474145B CN 201980092343 A CN201980092343 A CN 201980092343A CN 113474145 B CN113474145 B CN 1134741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pci
vulcanized
green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23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4145A (zh
Inventor
岩本智行
福田英树
日根野义克
奥富直人
初鹿野彰彦
福井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chinery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chinery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chinery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74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4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33After-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vulcanising tyres
    • B29D30/0643Cooling during post cure inflation; Post cure inflators us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16Handling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supplying, storing, conve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03Loading or unloading the pr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06Vulcanising moulds not integral with vulcanising pr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16Handling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supplying, storing, conveying
    • B29D2030/0022Handling green tyres, e.g. transferring or storing between tyre manufacturing ste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16Handling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supplying, storing, conveying
    • B29D2030/0027Handling cured tyres, e.g. transferring or storing after vulcaniz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轮胎硫化系统(100)在模具(12)打开的打开位置在通过轮胎悬吊部(14A)悬吊硫化完毕轮胎(T1)的状态下,通过轮胎输送装置(80)将生胎(T2)搬入下模具(11B)。该轮胎输送装置(80)在生胎(T2)被搬入了下模具(11B)的状态下,接收由轮胎悬吊部(14A)悬吊的硫化完毕轮胎(T1)并搬出。

Description

轮胎硫化系统、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及轮胎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硫化系统、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及轮胎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的轮胎硫化系统:为了提高硫化模具的更换作业效率,在模具开闭工位的一侧,配置使轮胎出入的轮胎移载装置,在模具开闭工位的另一侧,配置更换模具的模具出入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891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这样的轮胎硫化系统中,通过轮胎移载装置进行生胎的搬入及硫化完毕轮胎的搬出这两方。具体而言,在将硫化完毕轮胎从模具搬出并放置在放置台后,从放置台接收生胎并搬入模具。即,在打开模具的过程中,为了轮胎的搬入搬出,需要使轮胎移载装置在模具与外部之间往复两次。因此,存在从生胎的搬入到硫化完毕轮胎的搬出的时间变长这样的课题。并且,由于打开模具的时间变长,因此存在从模具的散热导致能量损失变大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模具更换的作业效率降低,并且能够缩短模具的打开时间而降低能量损失的硫化系统、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及轮胎输送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轮胎硫化系统对生胎进行硫化来制造硫化完毕轮胎。该轮胎硫化系统具备:上模具、下模具、上支撑部、下支撑部、轮胎悬吊部、升降机构及轮胎输送装置。下模具与上述上模具一起构成模具。上支撑部支撑上述上模具。下支撑部支撑上述下模具。轮胎悬吊部设置于上述上支撑部,能够悬吊硫化完毕轮胎。升降机构使上述上支撑部和上述下支撑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能够切换为上述上模具与上述下模具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打开位置和上述上模具与上述下模具关闭的闭合位置。轮胎输送装置在上述打开位置通过上述轮胎悬吊部悬吊上述硫化完毕轮胎的状态下,将上述生胎搬入上述下模具。轮胎输送装置在上述生胎被搬入了上述下模具的状态下,接收并搬出由上述轮胎悬吊部悬吊的上述硫化完毕轮胎。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在打开模具时,能够使硫化完毕轮胎与上模具一起向上方移动,而能够形成悬吊的状态。而且,能够在悬吊该硫化完毕轮胎的状态下,通过轮胎输送装置将生胎搬入下模具。另外,轮胎输送装置能够在生胎被搬入了下模具的状态下,接收并搬出由轮胎悬吊部悬吊的硫化完毕轮胎。由此,在打开模具期间,不需要轮胎输送装置到放置台取生胎或将硫化完毕轮胎放置在放置台。因此,能够使用一个轮胎输送装置而缩短模具打开的时间。另外,由于能够使用一个轮胎输送装置,因此只要仅在模具的一侧配置轮胎输送装置即可,所以能够在模具的另一侧确保空间。
因此,能够抑制模具更换的作业效率降低,并且能够缩短模具的打开时间而降低能量损失。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第一方式涉及的轮胎输送装置也可以具备:把持机构、径向调整部及移动机构。把持机构能够利用呈环状地配置的多个把持部把持上述生胎及上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各胎圈。径向调整部使上述多个把持部沿着上述生胎及上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径向移动。移动机构使上述把持机构移动。上述把持部具备:基部、卡合爪及外侧面支撑部。基部从上述径向调整部突出地延伸。卡合爪设置于上述基部的前端。卡合爪能够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卡合于上述胎圈。外侧面支撑部配置于比上述卡合爪靠近上述基部的基端的一侧。外侧面支撑部能够支撑上述轮胎的宽度方向外侧面。
在第二方式中,由于把持机构的把持部具有卡合爪,因此在从上方把持生胎进行输送时,能够使由把持部把持的生胎的姿势稳定。在第二方式中,此外,把持机构的把持部具备外侧面支撑部。因此,在通过把持机构从下方接收悬吊于悬吊部的硫化完毕轮胎并把持时,能够通过外侧面支撑部从下方支撑硫化完毕轮胎的下方的外侧面。因此,能够利用一个把持机构更稳定地进行生胎的搬入及硫化完毕轮胎的搬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第二方式涉及的输送装置还可以具备旋转机构,上述旋转机构使上述把持机构在从上方把持上述生胎的姿势与从下方接收上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姿势之间上下翻转。
在第三方式中,轮胎输送装置具备旋转机构。因此,在将生胎搬入下模具后,仅通过旋转机构使把持机构上下翻转,就能够设为接收硫化完毕轮胎的姿势。由此,轮胎输送装置在将生胎搬入下模具后,能够迅速地接收硫化完毕轮胎。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模具打开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涉及的轮胎硫化系统也可以具备:PCI装置、PCI移动部及生胎放置部。PCI装置进行上述硫化完毕轮胎的硫化后充气。PCI移动部使上述PCI装置在将上述硫化完毕轮胎交接到上述PCI装置的第一位置与进行硫化后充气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生胎放置部载置即将进行硫化处理的上述生胎。上述轮胎输送装置在第一位置将上述硫化完毕轮胎交接到上述PCI装置,然后接收被载置于上述生胎放置部的生胎并将该生胎向上述模具搬入。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在第一位置将硫化完毕轮胎交接到PCI装置,通过PCI移动部使PCI装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后进行硫化后充气。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硫化完毕轮胎向第一位置上的PCI装置的交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第四方式涉及的PCI移动部也可以使完成了硫化后充气的上述PCI装置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通过轮胎输送装置将在第一位置完成了硫化后充气的硫化完毕轮胎从第一位置顺畅地搬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第四或第五方式涉及的轮胎输送装置也可以在所述模具打开之前,接收被载置于第二位置的上述生胎放置部的生胎并使该生胎待机。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在模具打开的定时将生胎迅速地搬入模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第四至第六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涉及的轮胎硫化系统也可以具备两组PCI线,上述PCI线由上述PCI移动部、上述PCI装置及上述生胎放置部构成。在该情况下,上述轮胎输送装置也可以从上述两组PCI线的生胎放置部交替地搬出上述生胎,并且向上述两组PCI线的上述PCI装置交替地搬入上述硫化完毕轮胎。
由此,能够在两组PCI线中并行地进行硫化后充气。因此,能够抑制硫化后充气的等待时间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通过将生胎搬入由上模具和下模具构成的模具而进行硫化来制造硫化完毕轮胎。轮胎制造方法包含:硫化工序、打开工序、搬入工序及搬出工序。在硫化工序中,关闭上述模具而对生胎进行硫化。在打开工序中,使硫化完毕轮胎和上述上模具相对于上述下模具相对地向上方离开而打开上述模具,并且悬吊上述硫化完毕轮胎。在搬入工序中,在悬吊上述硫化完毕轮胎的状态下,将其他生胎搬入上述下模具。在搬出工序中,在其他生胎被搬入了上述下模具的状态下,搬出悬吊的上述硫化完毕轮胎。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第八方式涉及的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包含:轮胎输送安装工序、第一PCI装置移动工序及PCI工序。在轮胎输送安装工序中,将进行了硫化处理的上述硫化完毕轮胎输送到在第一位置待机的PCI装置。在第一PCI装置移动工序中,使安装有上述硫化完毕轮胎的上述PCI装置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在PCI工序中,通过上述PCI装置在第二位置进行上述硫化完毕轮胎的硫化后充气。
由此,能够在第一位置将硫化完毕轮胎交接到PCI装置,并通过PCI移动部使PCI装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后进行硫化后充气。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硫化完毕轮胎向第一位置上的PCI装置的交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式,在第九方式涉及的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包含第二PCI装置移动工序、轮胎搬出工序。在第二PCI装置移动工序中,使完成了硫化后充气的所述PCI装置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在轮胎搬出工序中,在第一位置从上述PCI装置搬出硫化完毕轮胎。
由此,能够将在第一位置完成了硫化后充气的硫化完毕轮胎从第一位置顺畅地搬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在第九或第十方式涉及的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包含加热工序。在加热工序中,与上述PCI工序并行地利用通上述硫化后充气而排出的上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废热来对生胎进行加热。在该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模具打开之前,接收加热后的上述生胎并使该生胎待机。
由此,能够在PCI工序中对生胎进行加热。因此,能够有效利用PCI工序的时间,例如,能够抑制生胎的温度根据季节而产生偏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在第九至第十一方式中任一个方式涉及的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是使用第一PCI装置和第二PCI装置作为上述PCI装置,上述第一PCI装置和上述第二PCI装置分别在不同的第二位置进行硫化后充气,并且分别在共同的第一位置进行上述硫化完毕轮胎的交接及搬出。在该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中,此外,可以交替地进行上述第一PCI装置的硫化后充气和上述第二PCI装置的硫化后充气。
能够利用第一PCI装置和第二PCI装置并行地进行硫化后充气。因此,能够抑制硫化后充气的等待时间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轮胎输送装置具备:把持机构、径向调整部及移动机构。把持机构能够利用呈环状地配置的多个把持部把持上述生胎及上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各胎圈。径向调整部使上述多个把持部沿着上述生胎及上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径向移动。移动机构使上述把持机构移动。上述把持部具备:基部、卡合爪及外侧面支撑部。基部从上述径向调整部突出地延伸。卡合爪设置于上述基部的前端。卡合爪能够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卡合于上述胎圈。外侧面支撑部配置于比上述卡合爪靠近上述基部的基端的一侧。外侧面支撑部能够支撑上述轮胎的宽度方向外侧面。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轮胎硫化系统、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及轮胎输送装置,能够抑制模具更换的作业效率降低,并且能够缩短模具的打开时间而降低能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硫化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从图1中的II方向观察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输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手部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手部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与图6的硫化处理并行地进行的PCI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利用图7的第一PCI装置进行的PCI处理的子例程的流程图。
图9利用是图7的第二PCI装置进行的PCI处理的子例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手部将生胎搬入下模具的工序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手部从上模具搬出硫化完毕轮胎的工序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胎硫化系统及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硫化系统及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对未硫化的生胎进行硫化来制造硫化完毕轮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硫化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从图1中的II方向观察的图。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两个轮胎硫化系统100并设为一体的情况。上述两个轮胎硫化系统100除了硫化机10之外,以边界线K为基准对称地配置。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两个轮胎硫化系统100中的一方进行说明。
轮胎硫化系统100具备:硫化机10、PCI装置20、拆装部30、PCI移动部50、生胎放置部60、轮胎搬入搬出台70及轮胎输送装置80。
如图2所示,硫化机10具有能够上下开闭的模具12。硫化机10通过对搬入到模具12的生胎进行加热压缩,而成形硫化完毕轮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例示中,使用容器型的模具12。模具12具备能够上下分离的上模具11A、下模具11B。
硫化机10具备:基座部(下支撑部)13、垫板(上支撑部)14及气缸(升降机构)15。基座部13从下方支撑下模具11B。垫板14从上方支撑上模具11A。气缸15使垫板14进行升降。即,通过利用气缸15使垫板14进行升降,能够使上模具11A进行升降。另外,在图2中,示出为了更换模具12,而垫板14与上模具11A分离的状态。
当打开该硫化机10的模具12时,对硫化完毕轮胎的胎面部进行成形的胎面模具(未图示)残留在下模具11B。此外,当打开该硫化机10的模具12时,对硫化完毕轮胎的上侧侧壁进行成形的上侧的侧壁模具(未图示)与垫板14一起上升。在该垫板14的中央,设置有能够悬吊硫化完毕轮胎T1的悬吊部14A(参照图10;后述)。通过该悬吊部14A,在打开模具12时,能够使硫化完毕轮胎T1与垫板14一起上升。另外,在图10、图11中,为了图示方便,省略了胎面模具和侧壁模具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悬吊部14A在硫化完毕轮胎T1的轴线方向上下降到硫化完毕轮胎T1的上侧的胎圈与下侧的胎圈之间。并且,悬吊部14A使收纳在其内部的卡定片14Aa摆动而展开。由此,使卡定片14Aa大于胎圈直径。因此,通过使悬吊部14A上升,卡定片14Aa钩挂在硫化完毕轮胎T1的上侧的胎圈周围,能够悬吊硫化完毕轮胎T1。另外,只要是能够使硫化完毕轮胎T1与上模具11A一起上升的结构即可,悬吊部14A的结构可以是任意的结构。
PCI装置20进行硫化完毕轮胎T1的硫化后充气(以下,简称为PCI处理)。具体而言,在对硫化后成为高温状态的硫化完毕轮胎T1的内部施加了压力的状态下进行冷却。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PCI装置20以使硫化完毕轮胎T1的轴线O1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势进行PCI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一个轮胎硫化系统100,设置有两个PCI装置20。这些PCI装置20分别独立地设置,具有用于向硫化完毕轮胎T1的内部供给压缩空气的装置(未图示)。PCI装置20具备下轮辋21、上轮辋(上盖)22,分别闭合硫化完毕轮胎T1的上下的各胎圈。在拆装硫化完毕轮胎T1时,拆下上轮辋22。这些PCI装置20能够分别通过PCI移动部50而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拆装部30将上轮辋22从PCI装置20进行拆装。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一个轮胎硫化系统100,设置有一个拆装部30。拆装部30对配置在拆装上轮辋22的第一位置P1(参照图1)的PCI装置20进行上轮辋22的拆装。该拆装部30使从PCI装置20搬出硫化完毕轮胎T1时拆下的上轮辋22向远离硫化机10的方向D1移动并保持该上轮辋22。另一方面,拆装部30在向PCI装置20安装硫化完毕轮胎T1时,使上轮辋22与方向D1相反地向靠近硫化机10的方向D2移动而向PCI装置20安装该上轮辋22。由此,PCI装置20成为能够对硫化完毕轮胎T1进行PCI处理的状态。
PCI移动部50使PCI装置20在通过拆装部30安装上轮辋22的第一位置P1与进行PCI处理的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上轮辋22的第一位置P1,对PCI装置20安装硫化完毕轮胎T1,并且安装上轮辋22。
PCI移动部50使完成了硫化完毕轮胎T1的PCI处理的PCI装置20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在此,上述拆装部30从移动到第一位置P1的PCI装置20拆下上轮辋22。本实施方式的PCI移动部50能够使用无杆气缸等致动器。该PCI移动部50具备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引导PCI装置20的管51。
生胎放置部60配置于移动到第二位置P2的PCI装置20的上方。换言之,在生胎放置部60的下方的空间,进行上述PCI处理。生胎放置部60形成为能够载置即将进行硫化处理的生胎T2。在本实施方式的生胎放置部60,以使轴线O2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势载置生胎T2。
本实施方式的生胎放置部60形成为具有向上方开口的上部开口61的箱状。该生胎放置部60由腿部62从下方支撑。本实施方式的腿部62形成为包围配置于第二位置P2的PCI装置20的箱状,在靠近第一位置P1的一侧具有开口部63。PCI装置20经由该开口部63而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生胎放置部60中,构成为配置于其下方的PCI装置20进行的PCI处理的废热传递到载置于生胎放置部60的生胎T2。由此,即使在轮胎硫化系统100的设置场所的室温等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生胎T2的温度变得过低。
如图1所示,在一个轮胎硫化系统100中,设置有两组PCI线L1、L2。这些PCI线L1、L2分别由一个PCI装置20、一个PCI移动部50及一个生胎放置部60构成。两组PCI线L1、L2所具备的各个生胎放置部60在图1的俯视时在以轮胎输送装置80为中心的周向上,以拆装部30的位置(换言之,第一位置P1)为基准,相互配置在相反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PCI线L1与边界线K平行地延伸,PCI线L2在与边界线K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俯视时呈L字状地配置的情况。
轮胎搬入搬出台70形成为能够分别暂时载置搬入轮胎硫化系统100的生胎T2及从轮胎硫化系统100搬出的硫化完毕轮胎T1。该轮胎搬入搬出台70在轮胎硫化系统100内,在边界线K的延伸方向上配置在离硫化机10最远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两个轮胎硫化系统100的轮胎搬入搬出台70一体地形成。
该轮胎搬入搬出台70在比生胎放置部60的载置面60a靠上方处具有能够载置生胎T2及硫化完毕轮胎T1的载置面70a。该载置面70a在俯视时沿着与边界线K垂直的方向延伸,硫化完毕轮胎载置部70b和生胎载置部70c在载置面70a的延伸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各设置有两个。另外,例示了在载置面70a的延伸方向上,生胎载置部70c配置在比硫化完毕轮胎载置部70b靠外侧处的情况,但不限于该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搬入搬出台70的下方的空间,配置有上述拆装部30。
轮胎输送装置80将配置于生胎放置部60的生胎T2搬入硫化机10,并且将利用硫化机10进行了硫化处理的硫化完毕轮胎T1搬出。具体而言,轮胎输送装置80将从硫化机10搬出的硫化完毕轮胎T1在第一位置P1交接到PCI装置20。而且,轮胎输送装置80在第二位置P2接收载置于生胎放置部60的生胎T2并将其搬入硫化机10。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输送装置80由所谓的机械手构成。
轮胎输送装置80从通过拆装部30拆下了上轮辋22的PCI装置20拆下完成了PCI处理的硫化完毕轮胎T1,将该硫化完毕轮胎T1载置于轮胎搬入搬出台70的硫化完毕轮胎载置部70b。
轮胎输送装置80将硫化完毕轮胎T1交接到PCI装置20后,将新的生胎T2输送到PCI线L1或PCI线L2的生胎放置部60。在此,新的生胎T2相对于轮胎搬入搬出台70的生胎载置部70c,从轮胎硫化系统100外部被依次补充。另一方面,载置于轮胎搬入搬出台70的硫化完毕轮胎载置部70b的硫化完毕轮胎T1被向轮胎硫化系统100的外部依次搬出。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硫化系统100为相对于一个轮胎输送装置80具备两组PCI线L1、L2的结构。因此,轮胎输送装置80使生胎T2从两组PCI线L1、L2的两个生胎放置部60交替地搬出,并且对于两组PCI线L1、L2的两个PCI装置20交替地搬入硫化完毕轮胎T1。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输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轮胎输送装置80具备与一般的机械手相同的结构。如图3所示,轮胎输送装置80具备:基座部81、臂部82及手部83。
臂部82被支撑于基座部81,具有能够分别绕第一轴JO1至第六轴JO6转动或摆动的第一关节部J1至第六关节部J6。臂部82通过利用多个致动器(未图示)使第一关节部J1至第六关节部J6分别动作,而能够使手部83移动,并且能够将手部83保持为各种姿势。另外,臂部82与手部83之间的第六关节部J6(旋转机构)能够使手部83绕第六轴JO6转动而至少使其上下翻转。另外,以臂部82具有第一轴JO1至第六轴JO6这六个轴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六个轴以上即可。
上述硫化机10、第一位置P1及第二位置P2在图1所示的一个轮胎硫化系统100中,分别在以轮胎输送装置80的基座部81为中心的周向上排列配置。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手部的俯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手部的侧视图。
如图3至图5所示,手部83构成为能够把持生胎T2及硫化完毕轮胎T1的各胎圈。手部83具备:把持机构84、径向调整部85及移动机构86。另外,在手部83上也可以设置检测成为把持对象的硫化完毕轮胎T1或生胎T2的检测装置(未图示)。
把持机构84具备呈环状地配置的多个把持部87。把持机构84构成为能够通过这些多个把持部87从内周侧把持生胎T2及硫化完毕轮胎T1的各胎圈。
如图5所示,把持部87具备:基部88、卡合爪89及外侧面支撑部90。
基部88从径向调整部85突出延伸。具体而言,基部88从径向调整部85沿着把持机构84的中心轴线O3向同一方向(在图5中为下方)突出。本实施方式的基部88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平板状(换言之,为带状)。在图4所示的俯视时,这些基部88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分别配置在以中心轴线O3为中心的同一假想圆上。并且,在图4的俯视时,这些基部88沿着上述假想圆的切线方向延伸。
如图5所示,卡合爪89设置于基部88的前端。卡合爪89形成为能够与生胎T2及硫化完毕轮胎T1的胎圈卡合。卡合爪89能够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与分别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的一对胎圈中的任一个胎圈卡合。本实施方式的卡合爪89以相对于基部88倾斜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卡合爪89以在中心轴线O3的延伸方向上随着远离基部88(换言之,移动机构86)而分别配置在以中心轴线O3为中心的径向外侧的方式倾斜。
外侧面支撑部90支撑生胎T2及硫化完毕轮胎T1的宽度方向外侧面(换言之,包含侧壁的部分)。外侧面支撑部90配置在比卡合爪89靠近基部88的基端的一侧。外侧面支撑部90从基部88向以中心轴线O3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突出。外侧面支撑部90在其前端具备倾斜部91。倾斜部91以随着靠近前端而在中心轴线O3方向上靠近移动机构86的方式倾斜。
本实施方式的外侧面支撑部90形成为具有与基部88相同的宽度尺寸的平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手部83设为使卡合爪89配置于最上方的姿势的情况下(使图5的手部83上下翻转的姿势的情况),外侧面支撑部90能够从下方支撑硫化完毕轮胎T1的下侧的宽度方向外侧面(参照图11)。此时,基部88成为插入到胎圈的径向内侧的状态。
径向调整部85将多个把持部87支撑为能够在生胎T2及硫化完毕轮胎T1的径向上滑动。
如图4所示,径向调整部85具备第一环部件85A、多个滑块85B。
第一环部件85A形成为以中心轴线O3为中心的环状。该第一环部件85A将滑块85B支撑为在以中心轴线O3为中心的径向上滑动自如。另外,在图5所示的一例中,通过形成于第一环部件85A的凹槽对滑块85B滑动自如地进行引导(参照图5)。
多个滑块85B形成为在以中心轴线O3为中心的径向上延伸的俯视长方形。上述基部88从这些滑块85B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延伸。在这些滑块85B上分别具备在中心轴线O3方向上向与第一环部件85A相反侧突出的凸轮从动部85C。
移动机构86使把持机构84移动。具体而言,移动机构86使把持机构84在以中心轴线O3为中心的径向上位移。如图4、图5所示,移动机构86具备:第二环部件86A、多个辊部86B、致动器86C。
第二环部件86A形成为直径比上述第一环部件85A大的环状。该第二环部件86A具备对上述凸轮从动部85C进行引导的多个滑动孔86h。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孔86h在绕中心轴线O3的周向上,以从一方越靠近另一方则越配置于径向外侧的方式延伸。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孔86h呈径向内侧稍微凹陷的弧状地延伸。
辊部86B以从第二环部件86A在中心轴线O3方向上向第一环部件85A侧突出的方式设置。这些辊部86B形成为能够绕沿着中心轴线O3方向延伸的中心轴旋转。这些辊部86B分别允许第一环部件85A的外周缘绕中心轴线O3的旋转,并且限制相对于第二环部件86A向中心轴线O3方向的相对位移。
致动器86C使第二环部件86A相对于第一环部件85A绕中心轴线O3相对旋转。致动器86C由例如液压缸或气缸等构成。致动器86C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一端部与第一环部件85A连接,另一端部与第二环部件86A连接。
即,根据具备上述的结构的手部83,通过使致动器86C伸缩,能够使第一环部件85A相对于第二环部件86A绕中心轴线O3相对旋转。这样,通过使第一环部件85A相对于第二环部件86A相对旋转,凸轮从动部85C沿着滑动孔86h移动。由此,滑块85B在以中心轴线O3为中心的径向上移动,把持部87在以中心轴线O3为中心的径向上移动。
在利用把持机构84从上方把持生胎T2及硫化完毕轮胎T1时,例如,使把持部87的卡合爪89在中心轴线O3方向上配置在一对胎圈之间,并使把持部87向径向外侧移动即可。由此,基部88成为与胎圈的内周抵接的状态。由此,在使手部83上升时,卡合爪89与胎圈的内周卡合,能够抬起生胎T2及硫化完毕轮胎T1来进行输送。
另一方面,在通过把持机构84从下方接收硫化完毕轮胎T1时,例如,使卡合爪89插入胎圈的径向内侧,使硫化完毕轮胎T1的下侧的宽度方向外侧面抵接在外侧面支撑部90上。并且,只要使把持部87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使基部88与胎圈的内周缘抵接即可。由此,能够从下方支撑硫化完毕轮胎T1来进行输送。
另外,在利用把持机构84从下方支撑硫化完毕轮胎T1的状态下,若使手部83绕第六轴JO6上下翻转,则能够形成从上方把持硫化完毕轮胎T1的状态。另外,对利用把持机构84从下方支撑硫化完毕轮胎T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输送生胎T2时,也可以利用把持机构84从下方进行支撑。
(硫化系统的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硫化系统100具备上述的结构。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硫化系统100的动作即硫化完毕轮胎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硫化系统100的动作由控制装置(未图示)自动控制。在该硫化完毕轮胎制造方法的说明中,从硫化机10的硫化处理结束而打开了硫化机10的模具的状态开始,但不限于该开始位置。在该硫化完毕轮胎制造方法的说明中,进一步仅对两组轮胎硫化系统10中一个轮胎硫化系统100的动作进行说明。上述两组轮胎硫化系统100例如可以在相同时刻进行相同的工序,或者也可以相互错开地进行消耗电力的峰值较大的工序。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与图6的硫化处理并行地进行的PCI处理的流程图。图8是利用图7的第一PCI装置进行的PCI处理的子例程的流程图。图9是利用图7的第二PCI装置进行的PCI处理的子例程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手部将生胎搬入下模具的工序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手部从上模具搬出硫化完毕轮胎的工序的侧视图。
首先,在硫化机10的模具即将打开之前,接下来进行硫化处理的生胎T2通过轮胎输送装置80在硫化机10的附近待机。
如图6所示,从该状态起进行将生胎T2向下模具11B搬入的工序(步骤S01)。在该工序中,首先,打开硫化机10的模具12。此时,如图10所示,由悬吊部14A卡定的硫化完毕轮胎T1与上模具11A一起向上方移动而从下模具11B分离。接着,通过轮胎输送装置80将生胎T2配置在硫化完毕轮胎T1与下模具11B之间。此时,手部83成为从上方把持生胎T2的状态。在此,进行生胎T2的中心与下模具11B的中心的对位。然后,通过轮胎输送装置80使生胎T2下降,将生胎T2向下模具11B的内部搬入。并且,解除手部83对生胎T2的把持,并使手部83上升。
接着,进行将硫化完毕轮胎T1从硫化机10搬出的工序(步骤S02)。在该工序中,首先,使手部83的姿势上下翻转。并且,如图11所示,将把持机构84插入硫化完毕轮胎T1的胎圈内周侧。接着,解除悬吊部14A的把持。由此,成为把持机构84的外侧面支撑部90从下方支撑硫化完毕轮胎T1的宽度方向外侧面的状态。并且,以使把持部87的基部88与胎圈接触的方式调整把持部87的径向位置。然后,将硫化完毕轮胎T1向硫化机10的外部搬出。另外,使手部83的姿势上下翻转可以在硫化机10的内部进行,也可以在硫化机10的外部进行。
接着,进行闭合模具12的工序(步骤S03)。为此,使上模具11A下降。
然后,进行对生胎T2进行硫化处理的工序(步骤S04;硫化工序)。为此,例如,使预先插入生胎T2的内部的气囊(未图示)膨胀,使用加热器或高温蒸汽等对生胎T2进行加压及加热。
并且,在硫化处理完成后,进行打开模具12的工序(步骤S05)。在打开该模具12的工序中,使气囊(未图示)收缩,通过悬吊部14A卡定模具12内部的硫化完毕轮胎T1。并且,使垫板14上升,使硫化完毕轮胎T1与上模具11A一起从下模具11B向上方离开。
在此,硫化机10进行的闭合模具的工序(步骤S03)以后的工序(从步骤S03到步骤S05)与从模具12取出的硫化完毕轮胎T1的PCI处理并行地进行。
如图7所示,轮胎输送装置80将从硫化机10搬出的硫化完毕轮胎T1向第一位置P1输送(步骤S11)。此时,轮胎输送装置80使手部83上下翻转,进行将硫化完毕轮胎T1从上方向PCI装置20交接的准备。
在此,在第一位置P1,PCI线L1、L2中的任一方的PCI装置20待机。在以下的说明中,将PCI线L1的PCI装置20称为第一PCI装置20A,将PCI线L2的PCI装置20称为第二PCI装置20B。
在本实施方式中,向第一PCI装置20A的交接和向第二PCI装置20B的交接交替地进行。
当在第一位置P1待机的PCI装置20是第一PCI装置20A的情况(在步骤S12中为是)下,进行第一PCI装置20A的PCI处理(步骤S13),并返回图6的硫化处理的主流程。
另一方面,当在第一位置P1待机的PCI装置20是第二PCI装置20B的情况下,进行第二PCI装置20B的PCI处理(步骤S14),并返回图6的硫化处理的主流程。
如图8所示,在第一PCI装置20A的PCI处理中,首先,通过轮胎输送装置80从轮胎搬入搬出台70向生胎放置部60输送并载置生胎T2(步骤S20)。此时,同时并行地通过轮胎输送装置80将上轮辋22安装于第一PCI装置20A(步骤S21;轮胎输送安装工序)。并且,使第一PCI装置20A从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移动(步骤S22;第一PCI装置移动工序)。另外,通过步骤S11和步骤S21的组合及步骤S11和步骤S31的组合,构成本发明的轮胎输送安装工序。
接着,利用第一PCI装置20A进行PCI处理(步骤S23;PCI工序)。此时,在第二位置P2,载置于第一PCI装置20A的上方的生胎放置部60的生胎T2被从第一PCI装置20A排出的废热加热(加热工序)。
当第一PCI装置20A中的PCI处理完成时,使第一PCI装置20A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P1移动(步骤S24;第二PCI装置移动工序)。并且,从配置于第一位置P1的第一PCI装置20A拆下上轮辋22(步骤S25),通过轮胎输送装置80将硫化完毕轮胎T1向轮胎搬入搬出台70搬出(步骤S26;轮胎搬出工序)。
然后,通过轮胎输送装置80将载置于PCI线L1的生胎放置部60的生胎T2输送到硫化机10的附近并使其待机(步骤S27),并返回PCI处理的主流程。当硫化机10的模具12打开后,该待机的生胎T2立即被搬入下模具11B(步骤S01)。
另一方面,在第二PCI装置20B的PCI处理中,如图9所示,进行与上述的第一PCI装置20A的PCI处理相同的工序。该第二PCI装置20B的PCI处理在第一PCI装置20A配置于第二位置P2进行PCI处理时,移动到第一位置P1进行硫化完毕轮胎T1的安装及拆卸。即,相对于第一PCI装置20A和第二PCI装置20B的硫化完毕轮胎T1的搬入交替地进行。相同地,载置于PCI线L1的生胎放置部60的生胎T2的搬出和载置于PCI线L2的生胎放置部60的生胎T2的搬出交替地进行。
在第二PCI装置20B的PCI处理中,首先,通过轮胎输送装置80从轮胎搬入搬出台70向生胎放置部60输送并载置生胎T2(步骤S30)。此时,同时并行地通过轮胎输送装置80将上轮辋22安装于第二PCI装置20B(步骤S31)。并且,使第二PCI装置20B从第一位置P1向第二位置P2移动(步骤S32)。
接着,利用第二PCI装置20B进行PCI处理(步骤S33)。此时,在第二位置P2,载置于第二PCI装置20B的上方的生胎放置部60的生胎T2被从第二PCI装置20B排出的废热加热(加热工序)。
当第二PCI装置20B中的PCI处理完成后,使第二PCI装置20B向第一位置P1移动(步骤S34)。并且,从配置于第一位置P1的第二PCI装置20B拆下上轮辋22(步骤S35),通过轮胎输送装置80将硫化完毕轮胎T1向轮胎搬入搬出台70搬出(步骤S36)。
然后,通过轮胎输送装置80将载置于PCI线L2的生胎放置部60的生胎T2输送到硫化机10的附近并使其待机(步骤S37),返回PCI处理的主流程。当硫化机10的模具12打开时,该待机的生胎T2立即被搬入下模具11B(步骤S01)。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在第一位置P1将硫化完毕轮胎T1交接到PCI装置20,安装上轮辋22,在通过PCI移动部50使PCI装置20移动到第二位置P2之后进行PCI处理。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硫化完毕轮胎T1向PCI装置20的交接。另外,能够有效利用生胎放置部60的下方的空间作为进行PCI处理的空间。
而且,进行PCI处理的硫化完毕轮胎T1的热量传递到载置于配置在硫化完毕轮胎T1的上方的生胎放置部60的生胎T2。因此,能够抑制生胎T2的温度过度降低。因此,能够抑制硫化完毕轮胎T1的品质产生偏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此外使完成了PCI处理的PCI装置20从第二位置P2移动到第一位置P1,拆下上轮辋22,将硫化完毕轮胎T1向轮胎搬入搬出台70搬出。因此,能够顺畅地搬出完成了PCI处理的硫化完毕轮胎T1。
在本实施方式中,此外在将载置于生胎放置部60的生胎T2搬入硫化机10后,将硫化完毕轮胎T1向PCI装置20交接。因此,能够在生胎T2的温度下降前将生胎T2搬入硫化机。
在本实施方式中,此外在轮胎输送装置80将硫化完毕轮胎T1交接到PCI装置20后,将新的生胎T2输送到PCI线L(L1、L2)的生胎放置部60。因此,能够利用在第一位置P1接收了硫化完毕轮胎T1的PCI装置20通过PCI移动部50移动到第二位置P2的时间,通过轮胎输送装置80将新的生胎T2搬入生胎放置部60。
在本实施方式中,此外,生胎放置部60以拆装部30为基准相互配置在相反侧。因此,能够将两组PCI线L1、L2的各第一位置P1设定在配置有拆装部30的位置。而且,能够利用两组PCI线L1、L2并行地进行PCI处理。因此,能够设置多个PCI线L1、L2,并且轮胎输送装置80能够在通过拆装部30相对于各个PCI线L1、L2拆装上轮辋22的位置交接及接收硫化完毕轮胎T1。
在本实施方式中,此外,轮胎输送装置80从两组PCI线L1、L2的生胎放置部60交替地搬出生胎T2。此外,轮胎输送装置80相对于两组PCI线L1、L2的第一PCI装置20A、第二PCI装置20B,交替地搬入硫化完毕轮胎T1。因此,能够将生胎T2顺畅地搬入硫化机10。此外,能够对从硫化机10搬出的硫化完毕轮胎T1顺畅地进行PCI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此外,在打开模具12时,使硫化完毕轮胎T1与上模具11A一起向上方移动,形成为悬吊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此外,在悬吊该硫化完毕轮胎T1的状态下,通过轮胎输送装置80将生胎T2搬入下模具11B。另外,轮胎输送装置80在生胎T2被搬入到下模具11B的状态下,接收由悬吊部14A悬吊的硫化完毕轮胎T1并将其搬出。
由此,在打开模具12期间,不需要轮胎输送装置80到生胎放置部60取生胎T2或将硫化完毕轮胎T1放置在第一位置P1。因此,在一个轮胎硫化系统100中,能够使用一个轮胎输送装置80缩短模具12打开的时间。另外,由于能够使用一个轮胎输送装置80,因此只要仅在模具12的一侧配置轮胎输送装置80即可,所以能够在模具12的另一侧确保例如用于进行模具更换的空间。
因此,能够抑制模具更换的作业效率降低,并且能够缩短模具的打开时间而降低能量损失。
在本实施方式中,此外,把持机构84的把持部87具有卡合爪89。因此,在从上方把持生胎T2并进行输送时,能够使由把持部87把持的生胎T2的姿势稳定。
而且,把持机构84的把持部87具备外侧面支撑部90。因此,在通过把持机构84从下方接收并把持悬吊于悬吊部14A的硫化完毕轮胎T1时,能够通过外侧面支撑部90从下方支撑硫化完毕轮胎T1的下方的宽度方向外侧面。因此,能够利用一个把持机构84更稳定地进行生胎T2的搬入及硫化完毕轮胎T1的搬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此外,轮胎输送装置80具备第六关节部J6。因此,在将生胎T2搬入下模具11B后,仅通过第六关节部J6使手部83上下翻转,就能够设为接收硫化完毕轮胎T1的姿势。由此,轮胎输送装置80在将生胎T2搬入下模具11B后,能够迅速地接收硫化完毕轮胎T1。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模具12的打开时间,能够进一步降低能量损失。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包含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了各种变更的实施方式。即,在实施方式中列举的具体的形状、结构等仅是一例,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相对于一个轮胎硫化系统100设置两组PCI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两组。例如,也可以相对于一个轮胎硫化系统100,设置一组的一个PCI线或设置三组以上的PCI线。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第二位置P2对生胎T2进行加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生胎T2的加热只要根据需要进行即可,例如,也可以不进行生胎T2的加热。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轮胎输送装置80能够通过第六关节部J6使手部83上下翻转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对于一个手部83,上下对称地设置两个把持机构8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具有卡合爪89和外侧面支撑部90的把持机构84从上方把持生胎T2或者从下方支撑硫化完毕轮胎T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是能够把持生胎T2、硫化完毕轮胎T1的构造,就可以是任意的构造。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轮胎硫化系统、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及轮胎输送装置,能够抑制模具更换的作业效率降低,并且能够缩短模具的打开时间而降低能量损失。
附图标记说明
10 硫化机
11A 上模具
11B 下模具
12 模具
13 基座部
14 垫板
14A 悬吊部
14Aa 卡定片
15 气缸
20 PCI装置
20A 第一PCI装置
20B 第二PCI装置
21 下轮辋
22 上轮辋(上盖)
26 步骤
30 拆装部
36 步骤
50 PCI移动部
51 管
60 生胎放置部
60a 载置面
61 上部开口
62 腿部
63 开口部
70 轮胎搬入搬出台
70a 载置面
70b 硫化完毕轮胎载置部
70c 生胎载置部
80 轮胎输送装置
81 基座部
82 臂部
83 手部
84 把持机构
85 径向调整部
85A 第一环部件
85B 滑块
85C 凸轮从动部
86 移动机构
86A 第二环部件
86B 辊部
86C 致动器
86h 滑动孔
87 把持部
88 基部
89 卡合爪
90 外侧面支撑部
91 倾斜部
100 轮胎硫化系统
J1 第一关节部
J6 第六关节部
K 边界线
L1、L2 PCI线
O1、O2 轴线
O3 中心轴线
P1 第一位置
P2 第二位置
T1 硫化完毕轮胎
T2 生胎。

Claims (12)

1.一种轮胎硫化系统,对生胎进行硫化来制造硫化完毕轮胎,
所述轮胎硫化系统具备:
上模具;
下模具,与所述上模具一起构成模具;
上支撑部,支撑所述上模具;
下支撑部,支撑所述下模具;
轮胎悬吊部,设置于所述上支撑部,能够悬吊硫化完毕轮胎;
升降机构,使所述上支撑部和所述下支撑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能够切换为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打开位置和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关闭的闭合位置;及
轮胎输送装置,在所述打开位置通过所述轮胎悬吊部悬吊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状态下,将所述生胎搬入所述下模具,在所述生胎被搬入了所述下模具的状态下,接收并搬出由所述轮胎悬吊部悬吊的所述硫化完毕轮胎,
所述轮胎输送装置具备:
把持机构,能够利用呈环状地配置的多个把持部把持所述生胎及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各胎圈;及
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使所述把持机构在从上方把持所述生胎的姿势与从下方接收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姿势之间上下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硫化系统,其中,
所述轮胎输送装置还具备:
径向调整部,对所述多个把持部以能够沿着所述生胎及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径向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撑;及
移动机构,使所述把持机构移动,
所述把持部具备:
基部,从所述径向调整部突出地延伸;
卡合爪,设置于所述基部的前端,能够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卡合于所述胎圈;及
外侧面支撑部,配置于比所述卡合爪靠近所述基部的基端的一侧,能够支撑所述轮胎的宽度方向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硫化系统,其中,
所述轮胎硫化系统具备:
PCI装置,进行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硫化后充气;
PCI移动部,使所述PCI装置在将所述硫化完毕轮胎交接到所述PCI装置的第一位置与进行硫化后充气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及
生胎放置部,载置即将进行硫化处理的所述生胎,
所述轮胎输送装置在第一位置将所述硫化完毕轮胎交接到所述PCI装置,然后接收被载置于所述生胎放置部的生胎并将该生胎向所述模具搬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硫化系统,其中,
所述PCI移动部使完成了硫化后充气的所述PCI装置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硫化系统,其中,
所述轮胎输送装置在所述模具打开之前,接收被载置于第二位置的所述生胎放置部的生胎并使该生胎待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硫化系统,其中,
所述轮胎硫化系统具备两组PCI线,所述PCI线由所述PCI移动部、所述PCI装置及所述生胎放置部构成,
所述轮胎输送装置从所述两组PCI线的生胎放置部交替地搬出所述生胎,并且向所述两组PCI线的所述PCI装置交替地搬入所述硫化完毕轮胎。
7.一种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通过将生胎搬入由上模具和下模具构成的模具而进行硫化来制造硫化完毕轮胎,
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的工序:
硫化工序,关闭所述模具而对生胎进行硫化;
打开工序,使硫化完毕轮胎和所述上模具相对于所述下模具相对地向上方离开而打开所述模具,并且悬吊所述硫化完毕轮胎;
搬入工序,在悬吊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状态下,将由把持机构从上方把持的其他生胎搬入所述下模具;及
搬出工序,在其他生胎被搬入了所述下模具的状态下,使所述把持机构上下翻转,通过所述把持机构从下方接收悬吊的所述硫化完毕轮胎并搬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的工序:
轮胎输送安装工序,将进行了硫化处理的所述硫化完毕轮胎输送到在第一位置待机的PCI装置;
第一PCI装置移动工序,使安装有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所述PCI装置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及
PCI工序,通过所述PCI装置在第二位置进行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硫化后充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的工序:
第二PCI装置移动工序,使完成了硫化后充气的所述PCI装置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及
轮胎搬出工序,在第一位置从所述PCI装置搬出硫化完毕轮胎。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包含与所述PCI工序并行地利用通过所述硫化后充气而排出的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废热来对生胎进行加热的加热工序,
在所述模具打开之前,接收加热后的所述生胎并使该生胎待机。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其中,
使用第一PCI装置和第二PCI装置作为所述PCI装置,交替地进行所述第一PCI装置的硫化后充气和所述第二PCI装置的硫化后充气,其中,所述第一PCI装置和所述第二PCI装置分别在不同的第二位置进行硫化后充气,并且分别在共同的第一位置进行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搬入及搬出。
12.一种轮胎输送装置,具备:
把持机构,能够利用呈环状地配置的多个把持部把持生胎及硫化完毕轮胎的各胎圈;
径向调整部,使所述多个把持部沿着所述生胎及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径向移动;
移动机构,使所述把持机构移动;及
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使所述把持机构在从上方把持所述生胎的姿势与从下方接收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姿势之间上下翻转,
所述把持部具备:
基部,从所述径向调整部突出地延伸;
卡合爪,设置于所述基部的前端,能够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卡合于所述胎圈;及
外侧面支撑部,配置于比所述卡合爪靠近所述基部的基端的一侧,能够支撑所述生胎及所述硫化完毕轮胎的宽度方向外侧面。
CN201980092343.6A 2019-02-20 2019-02-20 轮胎硫化系统、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及轮胎输送装置 Active CN1134741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6259 WO2020170354A1 (ja) 2019-02-20 2019-02-20 タイヤ加硫システム、加硫済み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イヤ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4145A CN113474145A (zh) 2021-10-01
CN113474145B true CN113474145B (zh) 2023-05-05

Family

ID=72144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2343.6A Active CN113474145B (zh) 2019-02-20 2019-02-20 轮胎硫化系统、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及轮胎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61512A1 (zh)
EP (1) EP3912782A4 (zh)
JP (1) JP7113131B2 (zh)
CN (1) CN113474145B (zh)
WO (1) WO2020170354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4318A (zh) * 2014-01-22 2016-09-07 三菱重工机械科技株式会社 卸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0885A (en) * 1993-09-14 1998-10-13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Tire vulcanizing system
JPH07227850A (ja) * 1994-02-15 1995-08-29 Kobe Steel Ltd タイヤ加硫機工場におけるグリーンタイヤ搬送システム
EP0712704A3 (en) * 1994-11-16 1996-11-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Tire vulcanization mold assembly
JP3245011B2 (ja) * 1995-07-20 2002-01-0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設備の生タイヤ供給設備
JP2003089119A (ja) 2001-09-19 2003-03-25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加硫システム
ES2326840T3 (es) * 2001-08-10 2009-10-2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on de neumaticos.
JP4021725B2 (ja) * 2002-08-12 2007-12-12 株式会社市丸技研 タイヤ加硫装置
US8567453B2 (en) * 2009-12-09 2013-10-29 Android Industries Llc Apparatus, methods, components, and systems for assembling and/or inflating a tire-wheel assembly
JP5968249B2 (ja) * 2013-02-22 2016-08-10 三菱重工マシナリ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機のアンローディング装置、及び、タイヤ加硫機
JP5698287B2 (ja) * 2013-03-07 2015-04-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生タイヤの形状矯正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6036921A (ja) * 2014-08-05 2016-03-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バーチカルローダーおよび該バーチカルローダーを用いたグリーンタイヤの移送方法
JP6372035B2 (ja) * 2014-09-12 2018-08-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装着機構
JP6809104B2 (ja) * 2016-10-04 2021-01-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装置、及びタイヤ加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4318A (zh) * 2014-01-22 2016-09-07 三菱重工机械科技株式会社 卸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170354A1 (ja) 2021-12-23
CN113474145A (zh) 2021-10-01
EP3912782A4 (en) 2022-01-19
US20220161512A1 (en) 2022-05-26
EP3912782A1 (en) 2021-11-24
WO2020170354A1 (ja) 2020-08-27
JP7113131B2 (ja) 2022-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72824B1 (ko) 타이어 제조 방법
JP449320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4437330B2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
JP2007098801A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
CN113474145B (zh) 轮胎硫化系统、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及轮胎输送装置
CN113474144B (zh) 轮胎硫化系统及硫化完毕轮胎的制造方法
EP0468345B1 (en) Vehicle tire loading-unloading and stabilizing device
JP5705762B2 (ja) タイヤ加硫機、および、タイヤ加硫設備
JP3009567B2 (ja) タイヤ加硫設備
JP2703170B2 (ja) タイヤ加硫設備
JP3865503B2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およびタイヤ加硫装置の金型交換方法並びにタイヤ加硫方法
JP3865500B2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およびタイヤ加硫装置のモールド交換方法並びにタイヤ加硫方法
JP4571348B2 (ja) タイヤ加硫システム
JP5366701B2 (ja) ポストキュアインフレータのリム交換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2337148A (ja)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加硫システム
JP4571347B2 (ja) タイヤ加硫システム
JP3340560B2 (ja) 加硫済タイヤの搬送方法
BRPI0520301B1 (pt)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vulcanização de pneus para rodas de veículo
JP4623892B2 (ja) タイヤ加硫システム
JP2750192B2 (ja) ブラダレスタイヤ加硫機のグリーンタイヤ装着方法
JP2002273734A (ja) タイヤ加硫ステーションおよびタイヤ加硫システム
JP2003089119A (ja) タイヤ加硫システム
JP2003053734A (ja) タイヤ加硫システム
JP2001322126A (ja) タイヤ加硫機の中心機構
JPH11245229A (ja) タイヤ加硫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