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7378B - 热泵循环 - Google Patents

热泵循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7378B
CN111247378B CN201880067708.5A CN201880067708A CN111247378B CN 111247378 B CN111247378 B CN 111247378B CN 201880067708 A CN201880067708 A CN 201880067708A CN 111247378 B CN111247378 B CN 111247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efrigerant
compressor
heat exchange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77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7378A (zh
Inventor
小佐佐铁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247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7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7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7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2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fluid
    • F24F12/003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fluid using a heat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2Heat pumps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4Arrangement of shut-off valves for disconnecting a part of the refrigerant cycle, e.g. an outdoor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se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2Pressure sensors near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21/00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321/02Details of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s;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s
    • F25B2321/025Removal of heat
    • F25B2321/0252Removal of heat by liquids or two-phase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25B2400/0409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for the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25B2400/0411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for the expansion valve or capillary tub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5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with parallel compres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 F25B27/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using waste heat, e.g. from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3Suction press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5Pressures of the conden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1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suction side of the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热泵循环具备压缩机(11)、热交换器(12)、气液分离器(17)、室外热交换器(15)。热泵循环具备:主回路(10),该主回路将压缩机、热交换器、气液分离器、室外热交换器连接而供制冷剂流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以及排热回收回路(30),该排热回收回路形成不经由室外热交换器而经由排热回收热交换器到达压缩机的流路。热泵循环具备膨胀阀(32),该膨胀阀在排热回收回路中设置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的上游,且使制冷剂膨胀以使得制冷剂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中从液相变成气相。由此,能够提供热交换效率较高的热泵循环。

Description

热泵循环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在2017年10月1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200416号,通过参照而将该发明内容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的发明涉及热泵循环。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热泵循环,通过进行将气液分离器所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引导到设置于压缩机的中间压端口的气体喷射,从而降低了电动压缩机的消耗电力。要求在热泵循环中,以较小的消耗电力供给空调用的热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1005号公报
在以往技术的结构中,通过使气液分离器所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而降低消耗电力,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在该情况下,能够返回到压缩机的气相制冷剂限于气液分离器所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在上述的观点中、或者在未提及的其他的观点中,热泵循环被要求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热交换效率较高的热泵循环。
这里所公开的热泵循环具备:压缩机,该压缩机压缩制冷剂;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使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将在热交换器中流出的制冷剂分离成气相和液相;室外热交换器,该室外热交换器使在气液分离器中流出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主回路,该主回路将压缩机、热交换器、气液分离器、室外热交换器连接而形成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排热回收热交换器,该排热回收热交换器使排出热的热源与由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液相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排热回收回路,该排热回收回路形成供液相的制冷剂从气液分离器流出且不经由室外热交换器而经由排热回收热交换器到达压缩机的流路;以及膨胀阀,该膨胀阀在排热回收回路中设置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的上游,使制冷剂膨胀以使得所述制冷剂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中从液相变成气相。
根据所公开的热泵循环,能够使用由排热回收热交换机从热源回收的排热而使液相的制冷剂相变化为气相,然后返回到压缩机。即,与仅使用气液分离器所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而进行气体喷射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更多的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因此,能够抑制气液分离器内的气液二相制冷剂的干燥度较高的状态。因此,通过使干燥度较低的制冷剂在热泵循环中循环,能够提供热交换效率较高的热泵循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热泵循环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关于热泵循环的控制的框图。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泵循环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泵循环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热泵循环的制热运转中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热泵循环的制冷运转中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热泵循环的结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有时在各方式中对与之前的方式中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方式中仅说明结构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关于结构的其他的部分,能够应用之前说明的其他的方式。不仅是在各实施方式中指明可具体地组合的部分彼此的组合,只要组合没有特别地产生障碍,即使不指明也能够将实施方式彼此部分地组合。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多个实施方式中,有时对功能上和/或构造上对应的部分和/或相关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或者百位以上不同的参照符号。关于对应的部分和/或相关联的部分,能够参照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中,热泵循环1具备压缩机11、制热用热交换器12、制冷用热交换器13、室外热交换器15、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热泵循环1提供将压缩机11和各热交换器12、13、15、31连接而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回路。热泵循环1搭载于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装置。热泵循环1搭载于例如车辆,而用于进行车室内的空调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热泵循环1能够实施制冷运转、制热运转、除湿运转这样的空调运转。制热用热交换器12提供热交换器的一例。
制冷剂回路具备主回路10、排热回收回路30、旁通回路40。主回路10从制冷剂的流动的上游开始依次将压缩机11、制热用热交换器12、室外热交换器15、制冷用热交换器13串联地连接而形成环状。
压缩机11是二级压缩机。即,在压缩机11的内部设置有低级侧和高级侧这两个压缩机构。压缩机11具备喷出端口11a、中间压端口11b、吸入端口11c这三个端口。压缩机11从吸入端口11c吸入气相制冷剂,由低级侧的压缩机构进行压缩。然后,由高级侧的压缩机构进一步压缩而从喷出端口11a喷出气相制冷剂。即,制冷剂被压缩机11压缩,从而低温低压的气相制冷剂成为高温高压的气相制冷剂。
在压缩机11中,在进行气体喷射的情况下,从中间压端口11b取入向室外热交换器15流入之前的气相制冷剂。由此,使由低级压缩机构压缩的气相制冷剂与从中间压端口11b取入的气相制冷剂合流而由高级压缩机构压缩。由此,能够使压缩机11的制冷剂循环量增加,使制热用热交换器12的制热效果上升。
在主回路10中,在制热用热交换器12与室外热交换器15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器17。在主回路10中,在制冷用热交换器13与压缩机11之间设置有储液器18。气液分离器17是将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混合存在的制冷剂分离成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的装置。储液器18是与气液分离器17同样地将制冷剂分离成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进一步仅使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向压缩机11流动的装置。
制热用热交换器12、制冷用热交换器13和室外热交换器15是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制热用热交换器12和制冷用热交换器13使空调用的室内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加热或者冷却室内空气。室外热交换器15使室外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冷却或者加热制冷剂。热交换器12、13、15是在两个集管之间平行地形成多个制冷剂流路的并流型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2、13、15是作为制冷剂的流路的制冷剂管的流路面积小且扁平的扁平管。热交换器12、13、15在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管的内部形成有增加与制冷剂的接触面积的内翅片。热交换器12、13、15不限于并流型的热交换器。例如也可以使用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弯折型的热交换器。
在主回路10中,在制热用热交换器12与气液分离器17之间设置有高压侧膨胀阀22。在主回路10中,在室外热交换器15与制冷用热交换器13之间设置有制冷用膨胀阀23。高压侧膨胀阀22和制冷用膨胀阀23是使制冷剂在较窄的流路中流动、对制冷剂的流动施加较大的压力损失量而产生压力差的装置。即,是通过使膨胀阀22、23成为节流状态而使制冷剂管中的流路变窄从而使膨胀阀22、23的下游侧的压力减压的装置。膨胀阀22、23是从全开状态到全闭状态为止能够任意地调整节流量的阀装置。高压侧膨胀阀22是控制由制热用热交换器12的高压侧压力即由制冷剂冷凝温度决定的制热的吹出空气温度的阀装置。高压侧膨胀阀22是具有如下的特征的膨胀阀,对阀流路部的节流程度进行可变控制,以使高压压力传感器39所检测出的高压压力成为目标高压压力。制冷用膨胀阀23是对表示制冷用热交换器13的出口制冷剂状态的压力和温度进行检测并控制阀开度的一般的膨胀阀,是能够调整为任意的阀开度的电子控制阀。制冷用膨胀阀23也可以是不需要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自完成方式的机械式膨胀阀。作为机械式膨胀阀,也可以使用外部均压式膨胀阀和内部均压式膨胀阀中的任意的方式。
在主回路10中,在气液分离器17与室外热交换器15之间设置有低压侧节流阀25。低压侧节流阀25是使制冷剂回路中的流路变窄而对低压侧节流阀25的下游侧的压力进行减压的装置。低压侧节流阀25是节流量被固定的阀装置。即,低压侧节流阀25是无法任意地控制节流量的阀装置。
在主回路10中,在能够绕过制冷用膨胀阀23和制冷用热交换器13的回路设置有制冷用开闭阀24。在主回路10中,在能够绕过低压侧节流阀25的回路设置有低压侧开闭阀26。制冷用开闭阀24和低压侧开闭阀26是通过进行制冷剂回路的开闭控制而变更制冷剂流动的流路的阀装置。在开闭阀24、26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制冷剂通过开闭阀24、26。另一方面,在开闭阀24、26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制冷剂无法通过开闭阀24、26。也可以控制为使开闭阀24、26为节流状态,使一部分的制冷剂能够通过开闭阀24、26,由此使制冷剂同时向多个流路流动。
排热回收回路30将气液分离器17和压缩机11连接,而不经由室外热交换器15。排热回收回路30与气液分离器17中存积有液相的制冷剂的液相存积部连接。排热回收回路30从制冷剂的流动的上游起具备排热回收膨胀阀32、排热回收开闭阀33、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其中,在排热回收膨胀阀32与排热回收开闭阀33的位置关系上,也可以将任一方配置在上游。
排热回收膨胀阀32是通过对在排热回收回路30中流动的液相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其膨胀从而容易蒸发的阀装置。排热回收膨胀阀32是将从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流出的制冷剂保持在恒定的过热度的阀装置。换言之,通过调节排热回收膨胀阀32的开度,而将从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量保持为大致恒定。因此,抑制制冷剂以液相的状态返回到压缩机11的中间压端口11b。即,排热回收膨胀阀32抑制在压缩机11中引起液体回流现象。另外,排热回收膨胀阀32抑制具有过大的过热度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1的中间压端口11b。排热回收膨胀阀32是进行能够避免压缩机11的液体压缩、温度的异常上升且能够高效率地运转的控制的阀装置。排热回收膨胀阀32是能够调整为任意的阀开度的电子控制阀。排热回收膨胀阀32也可以是如下的机械式膨胀阀,取代电子控制式而不需要排热回收温度传感器36、排热回收压力传感器35,对这样的自完成型的应用了物理现象的机械式的力进行变换而控制阀开度。也可以使用外部均压式膨胀阀和内部均压式膨胀阀中的任意的方式。排热回收开闭阀33是控制液相制冷剂是否在排热回收回路30中流动的阀装置。排热回收膨胀阀32提供膨胀阀的一个方案。
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是回收从热源排出的热的热交换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使由热源加热后的热交换介质与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这里,热交换介质为例如空气。但是,作为从热源传递热的热交换介质,不限于空气,也可以使用水、油或者制冷剂。或者,也可以使用热传导性良好的金属板等而使热源的热传递给热交换介质。
作为由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进行热交换的热源,能够使用例如压缩机11。并且,在将热泵循环1搭载于汽油车的情况下,作为热源,能够使用发动机等发热部件。或者,也可以将从发动机排出的高温的排气作为热源。另外,在将热泵循环1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的情况下,作为热源,能够使用电池、驱动马达、发电机、逆变器、大电力输出控制模块(PCU)等发热部件。热源不限于一个,也可以从多个热源回收排热。
旁通回路40形成不经由室外热交换器15地将气液分离器17和排热回收回路30连接而到达压缩机11的流路。旁通回路40与气液分离器17中存积有气相的制冷剂的气相存积部连接。旁通回路40与排热回收回路30构成为由合流部42连接而供气相制冷剂合流。合流部42在排热回收回路30中设置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与压缩机11之间。除此之外,也可以是,作为使旁通回路40与排热回收回路30合流的部位,使排热回收膨胀阀32处于上游侧,使排热回收开闭阀33处于下游侧,在它们之间的排热回收回路30连接旁通回路40而使液相制冷剂与气相制冷剂合流。在该情况下,通过使排热回收开闭阀33为全闭,能够停止气体喷射。因此,适用于需要无气体喷射工作功能的运转模式的系统。在旁通回路40中,设置有旁通节流阀41。旁通节流阀41是抑制大量的气相制冷剂一次性流过旁通回路40的阀装置。旁通节流阀41提供旁通减压阀。
在排热回收回路30中,在合流部42与压缩机11之间设置有排热回收压力传感器35和排热回收温度传感器36。排热回收压力传感器35是对在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测定的传感器。排热回收温度传感器36是对在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测定的传感器。换言之,排热回收压力传感器35和排热回收温度传感器36是对制冷剂的状态量进行测定的传感器。排热回收压力传感器35和排热回收温度传感器36设置在中间压端口11b的正前方。排热回收压力传感器35和排热回收温度传感器36提供传感器的一例。
在图2中,控制部(ECU)50被输入来自热泵循环1的传感器等的信号。控制部50进行决定热泵循环1的控制内容的运算处理。从控制部50输出控制热泵循环1的信号。排热回收压力传感器35和排热回收温度传感器36与控制部50连接。即,通过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而成为气相制冷剂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的状态量被输入控制部50。高压压力传感器39与控制部50连接。即,通过制热用热交换器12后的制冷剂的压力被输入控制部50。
压缩机11、膨胀阀22、23、32及开闭阀24、26、33与控制部50连接。即,压缩机11的驱动由控制部50控制。换言之,控制部50进行压缩机11的接通断开控制和输出的强弱控制。膨胀阀22、23、32的开度由控制部50控制。开闭阀24、26、33的开闭的状态由控制部50控制。
在图1中,从压缩机11喷出的高温高压的气相制冷剂在与喷出端口11a连接的主回路10中流动而流入制热用热交换器12。在制热用热交换器12中,高温高压的气相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成为液相制冷剂。即,在制冷剂流过制热用热交换器12的过程中对室内空气赋予制冷剂所具有的能量而加热室内空气。制热用热交换器12是使气相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制冷剂的冷凝器。
关于在制热用热交换器12中流出的液相制冷剂,通过高压侧膨胀阀22的阀开度的调节来控制高压压力即制热用热交换器12的冷凝温度,并且在下游侧由于节流效果而被减压从而膨胀。由此,在制热用热交换器12中流出的高压的液相制冷剂被减压,而变化为中间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高压侧膨胀阀22是使高压的制冷剂减压到中间压的减压装置。
由高压侧膨胀阀22减压而变化为气液二相的制冷剂流入气液分离器17。在气液分离器17中,将制冷剂分离成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这两个状态。其中,在气液分离器17中,由于液相制冷剂的液面与气相制冷剂接触,因此气相制冷剂进入液相制冷剂中并混合,由此气液二相制冷剂的干燥度会变高。在气液分离器17设置有进入主回路10的流路、进入排热回收回路30的流路、进入旁通回路40的流路这三个流路。关于制冷剂进入排热回收回路30的情况和进入旁通回路40的情况,后述说明。
由气液分离器17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通过主回路10而朝向室外热交换器15前进。朝向室外热交换器15的流路被分为通过低压侧节流阀25的流路和通过低压侧开闭阀26的流路这两个流路。在制冷运转、除湿运转的情况下,使低压侧开闭阀26为全开状态。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使低压侧开闭阀26为全闭状态。这里,在低压侧开闭阀26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液相制冷剂通过低压侧开闭阀26而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5。另一方面,在低压侧开闭阀26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液相制冷剂通过低压侧节流阀25而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5。液相制冷剂在通过低压侧节流阀25的过程中被减压。即,低压侧节流阀25是使制冷剂的压力减压并使制冷剂膨胀的减压装置。
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5的液相制冷剂在流过室外热交换器15的过程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维持液相制冷剂的状态,温度降低。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在室外热交换器15中液相制冷剂被室外空气加热而蒸发为气相制冷剂。也可以具备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向室外热交换器15吹出室外空气而促进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
流过室外热交换器15的变化为较低温度的制冷剂朝向制冷用热交换器13流动。在制冷运转、除湿运转的情况下,制冷用开闭阀24为全闭状态,液相制冷剂在制冷用膨胀阀23和制冷用热交换器13中流动。在室外热交换器15中稍微减压、温度降低的液相制冷剂由制冷用膨胀阀23进一步减压而膨胀。由此,容易使液相制冷剂的压力降低而蒸发。然后,流过制冷用膨胀阀23的低温低压的液相制冷剂流入制冷用热交换器13。在制冷用热交换器13中,低温低压的液相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成为气相制冷剂。即,在制冷剂在制冷用热交换器13中流动的过程中从室内空气夺走能量而冷却室内空气。制冷用热交换器13是使液相制冷剂蒸发成气相制冷剂的蒸发器。在制冷用热交换器13中蒸发的气相制冷剂流入储液器18。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制冷用开闭阀24为全开状态,气相制冷剂不流过制冷用膨胀阀23和制冷用热交换器13而流过制冷用开闭阀24向储液器18流入。
流入到储液器18的气相制冷剂在储液器18中分离成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仅气相制冷剂被从吸入端口11c吸入而由压缩机11压缩。在热泵循环1中,制冷剂像上述那样在主回路10中循环而重复一系列的循环。
关于在气液分离器17中制冷剂进入排热回收回路30的情况下的流动,以下进行说明。由气液分离器17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通过排热回收回路30而流入排热回收膨胀阀32。液相制冷剂由排热回收膨胀阀32减压而膨胀。换言之,排热回收膨胀阀32是容易使液相制冷剂减压而蒸发的减压装置。由排热回收膨胀阀32减压后的液相制冷剂进入排热回收开闭阀33。
排热回收开闭阀33对排热回收回路30的流路进行开闭。即,在全开状态下,成为液相制冷剂能够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中流动的状态,在全闭状态下,成为液相制冷剂无法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中流动的状态。在进行压缩机11的气体喷射的量变少的情况下,使排热回收开闭阀33为全闭状态。另外,在能够利用排热回收膨胀阀32实现全闭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排热回收开闭阀33。
通过排热回收开闭阀33后的液相制冷剂流入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使从热源排出的热与液相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从液相制冷剂相变化为气相制冷剂。即,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是从排热夺走能量而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换言之,与室外热交换器15中从室外空气回收的热不同,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回收来自热源的排热。此时,制冷剂从排热回收由于从液相向气相的相变化引起的潜热所对应的大量的热和由于制冷剂的温度变化引起的显热所对应的少量的热。蒸发后的气相制冷剂通过合流部42而被取入中间压端口11b。
被取入中间压端口11b之前的制冷剂状态为在排热回收回路30与旁通回路40合流的后述的合流部42混合后的气相制冷剂。气相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的状态量由排热回收压力传感器35和排热回收温度传感器36进行测定。控制部50在检测到排热回收压力传感器35所测定的制冷剂压力为异常高的压力的情况下,使排热回收开闭阀33为全闭状态,仅使气液分离器17的气相制冷剂以气体方式喷射到中间压端口11b。控制部50在检测到排热回收温度传感器36所测定的制冷剂温度为异常的高温的情况下,判断为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中流动的液相制冷剂不足。在该情况下,控制为提高排热回收膨胀阀32的开度,而使更多的液相制冷剂向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循环。
在不是异常时而是通常的控制中,使用压力和温度的检测值而始终对气相制冷剂状态即过热量进行运算处理而进行识别。进行对排热回收膨胀阀32的阀开度进行调节的控制,以使该过热量收敛于预先设定的适当的过热量的目标值的范围内。
与所测定的压力和温度对应地,基于预先作为特性图而存储的包含过热量的控制目标值在内的信息,而控制排热回收膨胀阀32、排热回收开闭阀33的开度。通过该控制,使适当的气相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11的中间压端口11b,从而压缩机11的液体制冷剂压缩消失。另外,不会在压缩机11中吸入过大的过热度的制冷剂。因此,有助于压缩机11的高效率化和制冷剂循环流量增加。这里,特性图也可以是相对于制热运转、制冷运转等运转模式、制冷剂压力、制冷剂温度、热源温度等信息而将控制部50的控制对象的控制内容图表化的图。即,也可以相对于运转模式、制冷剂的状态量等信息而将压缩机11的输入、膨胀阀22、23、32的开度、开闭阀24、26、33的开度等控制内容图表化。控制部50根据当前的使用条件而自动地进行最佳的输出控制。另外,也可以具备检测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基于外部空气温度进行控制。特别是在夏季等外部空气温度较高、不需要制热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排热回收开闭阀33为全闭状态等。
关于利用气液分离器17使制冷剂进入旁通回路40的情况下的流动,以下进行说明。由气液分离器17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通过旁通回路40而通过旁通节流阀41。气相制冷剂在通过旁通节流阀41的过程中被减压。旁通节流阀41是使气相制冷剂的压力减压的单元,是调节气相制冷剂的流量的单元。
通过旁通节流阀41后的气相制冷剂在合流部42中与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中成为气相的制冷剂合流而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气相制冷剂被从中间压端口11b取入压缩机11。
由于气液分离器17内的气相制冷剂不经由室外热交换器15地返回到压缩机11,因此能够降低气液分离器17的内部的气液二相制冷剂的干燥度。即,通过使处于气液分离器17的内部的气相制冷剂向旁通回路40流动、抽出,从而干燥度变小,在室外热交换器15和排热回收回路30中流动的制冷剂能够以液相制冷剂送入。
因此,在制热运转中,在主回路10的室外热交换器15中制冷剂蒸发时,室外热交换器15的入口侧的制冷剂的比焓变小。即,室外热交换器15的入口与出口的焓差变大,能够从外部空气等室外空气热源吸热的热量增加,制热性能提高。即,通过使比焓较低的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5,能够提高热泵循环1的热交换效率。另外,能够抑制气相制冷剂进入室外热交换器15的咬入,因此能够使室外热交换器15的热交换的性能稳定。
另一方面,在排热回收回路30中,流入排热回收膨胀阀32的制冷剂为液相制冷剂,能够降低气体气泡的咬入。因此,首先,能够供给大量的制冷剂流量,能够将大量的排出热量作为制热较大的热源而再利用。并且,流入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的制冷剂流量稳定。即,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的出口处的制冷剂压力和制冷剂温度的检测性能提高。因此,基于排热回收膨胀阀32的控制而流入压缩机11的中间压端口11b的气相制冷剂的过热量的值稳定。
另外,在排热回收回路30中得到较大的制热热源。与此对应地,能够减少利用室外空气得到的制热热源的量。由此,能够减少在主回路10中循环的制冷剂流量。因此,能够降低从室外热交换器15到压缩机11的吸入端口11c为止的制冷剂流路区间的压力损失量。即,由于压缩机11的吸入压力上升,因此即使在以相同的输入对压缩机11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压缩机11的制冷剂喷出量也增加。换言之,能够降低压缩机11的输入。该压缩机11的节省动力化的效果不会与基于气体喷射的制热性能提高相抵消,作为协同效果而发挥。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使气液分离器17的液相制冷剂的一部分向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流动,同时使积留在气液分离器17的气相制冷剂迂回到旁通回路40,作为气相制冷剂而返回到压缩机11。因此,能够降低积留在气液分离器17内的液相制冷剂积留量,气液分离器17的内容量可以较小,能够实现小型化。另外,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中,由于液相制冷剂积极地流动且向气相制冷剂的状态变化而产生能够压倒性地进行较大的热交换的潜热,通过利用与潜热对应的热变化,并高效地回收排热,能够使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小型化。换言之,能够将热泵循环1小型化。
合流部42位于排热回收回路30中的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的下游。因此,气相制冷剂不会进入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的入口侧。换言之,能够抑制流入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的制冷剂的干燥度变高。因此,能够提高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中的热交换效率,而高效地回收来自热源的排热。换言之,能够高效地进行热源的冷却。
排热回收回路30与中间压端口11b连接。因此,能够使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中相变化为气相的气相制冷剂返回到中间压而再次压缩。即,不经由室外热交换器15、制冷用热交换器13等压力损失较大的部件,能够通过排热回收效果和气体喷射效果的协同效果而增加在制热用热交换器12中循环的制冷剂量。因此,能够使制热用热交换器12中的制热效果上升。
控制部50基于排热回收压力传感器35、排热回收温度传感器36的检测结果而控制排热回收膨胀阀32的开度。因此,能够与压力、温度这样的当前的状态量对应地,控制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中流动的液相制冷剂的量。因此,能够抑制对中间压端口11b施加异常的压力等而使热泵循环1产生不良情况。另外,即使在来自热源的排热非常多,需要较多的流过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的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流过适当量的制冷剂。即,能够适当地冷却热源。
能够利用来自电池、驱动马达等发热部件的排热而进行空调运转。因此,在将热泵循环1应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制热用的电加热器所消耗的能量。即,能够降低制热运转中消耗的电能,延长行驶距离。另外,即使在外部空气温度较低的冬季、寒冷地区,也容易稳定地发挥较高的制热能力。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以之前的实施方式为基础方式的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中,排热回收回路30以经由储液器18被吸入压缩机211的吸入端口211c的方式被连接。另外,气液分离器17具备液面水平传感器261。
在图3中,排热回收回路30被设置为将主回路10中的气液分离器17和储液器18连接。即,排热回收回路30与储液器18的气相存积部即上部区域连接。因此,从气液分离器17流出到排热回收回路30的制冷剂的气相制冷剂经由储液器18被吸入压缩机211而被压缩。另外,从气液分离器17流出到旁通回路40的制冷剂在与排热回收回路30合流之后,经由储液器18被吸入压缩机211而被压缩。压缩机211是没有位于中间压的端口的单级压缩机。即,是利用一个压缩机构进行压缩的压缩装置。压缩机211提供单级压缩机。
在旁通回路40设置有旁通减压阀241。旁通减压阀241是使制冷剂在较窄的流路中流动、对制冷剂的流动施加较大的压力损失量而产生压力差的装置。即,是通过使旁通减压阀241为节流状态,从而使制冷剂管中的流路变窄而使旁通减压阀241的下游侧的压力进行减压的装置。旁通减压阀241是从全开状态到全闭状态为止能够任意地调整节流量的阀装置。
气液分离器17具备液面水平传感器261。液面水平传感器261设置于气液分离器17的内部,是测定液相制冷剂的液面处于何种程度的高度的传感器。即,如果液面水平较高则处于在气液分离器17的内部液相制冷剂较多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液面水平较低则处于在气液分离器17的内部液相制冷剂较少的状态。液面水平传感器261与控制部50连接。即,液面水平传感器261所测定的液面水平被输入控制部50。
在液面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处于液相制冷剂容易向主回路10和排热回收回路30流动的状态。其中,处于液相制冷剂也容易向旁通回路40流动的状态。这里,为了避免由于液体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211而引起的液体制冷剂压缩,控制部50增大能够任意地调节阀开度的旁通减压阀241的节流量而减小旁通回路40的流路。由此,避免压缩机211中的液体压缩,被吸入压缩机211的吸入端口211c的制冷剂始终保持为气相制冷剂。换言之,由于在被吸入压缩机211之前被控制为适当的过热量,因此压缩机211能够维持高效率的运转。
在液面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处于混有气体气泡的气液二相制冷剂容易向主回路10和排热回收回路30流动的状态。控制部50减小旁通减压阀241的节流量而增大旁通回路40的流路。由此,从气液分离器17的内部大量地抽出气相制冷剂。换言之,气相制冷剂向旁通回路40流出而被吸入压缩机211。由此,气液分离器17的内部的液相制冷剂的液面水平上升,向主回路10和排热回收回路30流出的制冷剂的干燥度变小。因此,各个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流量增加,室外空气热源和排热回收热源增加,制热性能提高。
如上所述,控制部50基于液面水平传感器261所测定的液面水平,而进行旁通减压阀241的控制。由此,抑制成为液面水平异常高的状态、成为异常低的状态。换言之,控制部50控制旁通减压阀241,以使液面水平收敛在适当的范围内。除了与液面水平对应地控制旁通减压阀241之外,控制部50也可以控制高压侧膨胀阀22、排热回收膨胀阀32。或者,也可以控制压缩机211的输入的大小,而控制为使液面水平收敛在适当的范围内。另外,也可以基于排热回收压力传感器35、排热回收温度传感器36所测定的制冷剂的状态量而控制旁通减压阀241的开度。
排热回收压力传感器35和排热回收温度传感器36设置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与合流部42之间。即,根据压力和温度的状态量,来检测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中流出的制冷剂是保持液相制冷剂的状态通过、还是过热量过大而成为高温的密度较低的气相制冷剂通过。
控制部50在判断为过热量过小而保持液相制冷剂的状态通过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从而液相制冷剂流入压缩机211的情况下,使排热回收膨胀阀32节流、减小流路。由此,将流入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的液相制冷剂的量减少到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中能够将液相制冷剂完全地相变化为气相制冷剂的量。换言之,控制部50控制排热回收膨胀阀32的开度,使得不会引起由于保持液相制冷剂的状态通过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而液相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1的液体回流现象。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过热量过大而成为高温的密度较低的气相制冷剂流入到压缩机211的情况下,打开排热回收膨胀阀32,而增大流路。由此,控制为增加液相制冷剂流入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的量而减小过热度。
在通常控制中,使用压力和温度的检测值而始终对气相制冷剂的状态、即过热量进行运算处理而进行识别。进行调节排热回收膨胀阀32的阀开度的控制,以使该过热量成为预先设定的适当的过热量的目标值。通过使进行了适当地控制的气相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211的吸入端口211c,从而压缩机211中的液体制冷剂压缩消失。并且,具有过大的过热度的制冷剂被吸入、由于异常高温工作而导致的品质耐力强度上的不良情况消失。并且,有助于压缩机211的高效率化和制冷剂循环流量增加。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液面水平传感器261所测定的液面越低则越打开旁通减压阀241而增加在旁通回路4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另一方面,液面水平传感器261所测定的液面越高则使旁通减压阀241越节流,减少在旁通回路4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量。这样,与液面水平的高度对应地控制在旁通回路4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量。关于热泵循环,通常由于使用环境的空气温度等热负荷条件的不同,而循环制冷剂流量、制冷剂高低压压力的平衡压力始终变动,伴随着该变化,气液分离器17内的制冷剂液面水平、气液混合存在的起泡区域的宽度变动。因此,在制冷剂通路的大小被固定的旁通节流阀41的情况下,需要设定与使用环境对应的适当的节流量。取而代之,通过控制在旁通回路40中流动的制冷剂量,能够对应于使用环境的变化而得到稳定的气液分离性能和恒定高度的液面水平控制。因此,在宽广范围的使用环境下,能够在主回路10和排热回收回路30中流过干燥度较小的制冷剂,得到较高的排热回收性能和制热性能。另外,不需要单独的节流量设定,通用性增加。此外,有助于气液分离器17的小型化。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以之前的实施方式为基础的方式的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合流部342设置在排热回收膨胀阀32与排热回收开闭阀33之间。另外,压缩机311具备低级侧压缩机311a和高级侧压缩机311b。
在图4中,合流部342设置在排热回收膨胀阀32与排热回收开闭阀33之间。因此,制冷剂以液相制冷剂与气相制冷剂混合而成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的状态、即气液二相制冷剂的状态流入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气液二相制冷剂由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加热而相变化为气相制冷剂,而返回到压缩机311。
合流部342位于排热回收开闭阀33的上游。因此,通过使排热回收开闭阀33为全闭状态,能够切断制冷剂在排热回收回路30和旁通回路40双方的回路中的流通。即,能够停止朝向压缩机311的气体喷射,而按照通常的循环使热泵循环1运转。
压缩机311是将低级侧压缩机311a和高级侧压缩机311b串联地排列而构成的。低级侧压缩机311a将通过储液器18后的低压的气相制冷剂压缩到中间压。高级侧压缩机311b将由低级侧压缩机311a压缩后的中间压的气相制冷剂压缩到高压。即,压缩机311是将气相制冷剂进行二阶段地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相制冷剂的装置。低级侧压缩机311a的出口与高级侧压缩机311b的入口由制冷剂管连接。
排热回收回路30与将低级侧压缩机311a和高级侧压缩机311b相连的制冷剂管连接。因此,从气液分离器17通过了排热回收回路30或者旁通回路40的制冷剂以气相制冷剂的状态与低级侧压缩机311a与高级侧压缩机311b之间的中间压的状态的气相制冷剂合流。然后,由高级侧压缩机311b压缩成高压而流入制热用热交换器12。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合流部342位于排热回收回路30中的排热回收膨胀阀32与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之间。因此,能够使用气液二相制冷剂而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中进行热交换而成为气相制冷剂。换言之,即使在通过旁通回路40的过程中从气相制冷剂变化为液相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中相变化为气相制冷剂。即,能够抑制气液分离器17的制冷剂以液相制冷剂的状态被取入中间压端口11b而引起液体回流现象。
压缩机311具备低级侧压缩机311a和高级侧压缩机311b而构成。因此,不用连接排热回收回路30和旁通回路40而容易使各个回路以返回到压缩机311的中间压的方式合流。即,在利用压缩机311进行气体喷射的情况下,能够将使多个制冷剂管与中间压的制冷剂管连接时的制冷剂管的布局的自由度确保得高。
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以之前的实施方式为基础的方式的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热运转和制冷运转中使用四通阀471而使在主回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为相反方向。
在图5中,四通阀471与压缩机11的出口、室内热交换器412的入口、室外热交换器15的出口、储液器18的入口连接。四通阀471是对制冷剂的流动的流路进行切换的阀装置。四通阀471与控制部50连接。四通阀471是通过控制部50来控制流路的切换的切换阀。
室内热交换器412是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412在热泵循环1的制热运转时加热室内空气。另一方面,室内热交换器412在热泵循环1的制冷运转时冷却室内空气。室内热交换器412提供热交换器的一例。
气液分离器17具备蓄积气相制冷剂的上部区域和蓄积液相制冷剂的下部区域。主回路10在气液分离器17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具备与上部区域连接的制冷剂回路和与下部区域连接的制冷剂回路。在接近室内热交换器412的一侧的主回路10内,与气液分离器17的上部区域连接的制冷剂回路是第一制冷剂管480a。在接近室内热交换器412的一侧的主回路10内,与气液分离器17的下部区域连接的制冷剂回路是第二制冷剂管480b。在接近室外热交换器15的一侧的主回路10内,与气液分离器17的上部区域连接的制冷剂回路是第三制冷剂管480c。在接近室外热交换器15的一侧的主回路10内,与气液分离器17的下部区域连接的制冷剂回路是第四制冷剂管480d。
在第一制冷剂管480a设置有第一止回阀481a,该第一止回阀将沿从气液分离器17朝向室内热交换器412的方向流动的制冷剂切断。在第二制冷剂管480b设置有第二止回阀481b,该第二止回阀将沿从室内热交换器412朝向气液分离器17的方向流动的制冷剂切断。在第三制冷剂管480c设置有第三止回阀481c,该第三止回阀将沿从气液分离器17朝向室外热交换器15的方向流动的制冷剂切断。在第四制冷剂管480d设置有第四止回阀481d,该第四止回阀将沿从室外热交换器15朝向气液分离器17的方向流动的制冷剂切断。
在室内热交换器412与气液分离器17之间设置有高压压力传感器439和室内膨胀阀422。在气液分离器17与室外热交换器15之间设置有室外膨胀阀425。室内膨胀阀422和室外膨胀阀425是能够切换成全开状态、限制流路的节流状态、全闭状态的阀装置。
在制热运转时,四通阀471将压缩机11的出口和从室内热交换器412延伸的制冷剂管连通。另外,四通阀471将从室外热交换器15延伸的制冷剂管和储液器18的入口连通。室内膨胀阀422处于从全开稍微节流的状态。即,室内膨胀阀422为了使刚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12后的制冷剂压力成为目标的高压压力而相比于全开状态处于节流的状态。室外膨胀阀425为了使在室外热交换器15中制冷剂容易蒸发而处于节流的节流状态。
关于制热运转时的在主回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以下进行说明。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经由四通阀471而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12。此时,高温高压的气相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412中冷凝,对室内热交换器412周围的室内空气赋予热而进行加热。热泵循环1通过该加热而对室内空间进行制热。液相制冷剂通过从全开稍微节流的状态的室内膨胀阀422。然后,由室内膨胀阀422稍微减压而变化为气液二相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制冷剂管480a而流入气液分离器17。此时,通过第二止回阀481b而切断制冷剂的流动,因此制冷剂无法在第二制冷剂管480b中流动。
流入气液分离器17的被减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的最上部的气相制冷剂被抽出,经由旁通回路40,进行返回到压缩机11的气体喷射。由此,蓄积在下部区域的制冷剂的干燥度变小,比焓变小。即,在变化为产生较大的冷冻效果的制冷剂的状态下通过第四制冷剂管480d。此时,由于通过第三止回阀481c而切断制冷剂的流动,因此制冷剂无法在第三制冷剂管480c中流动。在气液分离器17中流出而比焓变小的液相制冷剂通过节流状态的室外膨胀阀425而被减压,成为容易蒸发的状态。然后,液相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5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从室外空气夺走热而蒸发。在室外热交换器15中,由于气体喷射效果而从室外空气的吸热量增加。
在室外热交换器15中蒸发的气相制冷剂通过四通阀471而被引导到储液器18。气相制冷剂被从储液器18吸入到吸入端口11c而再次由压缩机11压缩。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重复上述的循环,并且一部分的制冷剂不经由室外热交换器15而被气体喷射到中间压端口11b。通过该气体喷射,在室外热交换器15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干燥度变低,而提高作为热泵循环1整体的热交换效率。
在图6中,制冷运转时的四通阀471将压缩机11的出口和从室外热交换器15延伸的制冷剂管连通。另外,四通阀471将从室内热交换器412延伸的制冷剂管和储液器18的入口连通。室内膨胀阀422处于节流状态。室外膨胀阀425处于从全开稍微节流的状态。
关于制冷运转时的在主回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以下进行说明。从压缩机11喷出的制冷剂经由四通阀471而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5。此时,高温高压的气相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5中冷凝,而向室外热交换器15周围的室外空气散热。冷凝后的液相制冷剂通过从全开稍微节流的状态的室外膨胀阀425。然后,稍微减压而变化为气液二相的制冷剂通过第三制冷剂管480c而流入气液分离器17。流入到气液分离器17的气液二相制冷剂的最上部的气相制冷剂被抽出,经由旁通回路40而返回到压缩机11。通过该气体喷射,蓄积在下部区域的制冷剂的干燥度变小、比焓变小。即,积留在气液分离器17的下部区域的制冷剂变化为产生更大的冷冻效果的制冷剂。此时,通过第四止回阀481d而切断制冷剂的流动,因此制冷剂无法在第四制冷剂管480d中流动。
在气液分离器17的内部比焓变小的液相制冷剂通过第二制冷剂管480b。此时,通过第一止回阀481a而切断制冷剂的流动,因此制冷剂无法在第一制冷剂管480a中流动。在气液分离器17中流出的液相制冷剂通过节流状态的室内膨胀阀422而被减压,而成为容易蒸发的状态。然后,液相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412中与空调用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室内空气夺走热而蒸发。在室内热交换器412中,由于气体喷射效果而从室外空气的吸热量增加。热泵循环1通过该冷却而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
在室内热交换器412中蒸发的气相制冷剂通过四通阀471而被引导到储液器18。气相制冷剂被从储液器18吸入到吸入端口11c而由压缩机11压缩。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重复上述的循环,并且一部分的制冷剂不经由室内热交换器412而被气体喷射到中间压端口11b。通过该气体喷射,在室内热交换器412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干燥度变低,提高作为热泵循环1整体的热交换效率。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控制四通阀471以改变在制热运转时和制冷运转时在主回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因此,能够将一个室内热交换器412作为加热装置或者冷却装置来使用而进行制热运转或者制冷运转。即,与使用制冷专用的热交换器和制热专用的热交换器这两个热交换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热泵循环1的尺寸小型化。
第五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以之前的实施方式为基础的方式的变形例。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排热回收膨胀阀532,使用机械式的膨胀阀。另外,具备主压缩机511a和排热回收压缩机511b。
在图7中,排热回收回路30具备排热回收膨胀阀532。排热回收膨胀阀532是使用了作为压敏部件的隔膜的机械式的阀装置。隔膜将内部划分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这两个空间。在第一空间中封入了压力与温度对应地变化的介质。第一空间与感温筒535连通,该感温筒与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的下游侧的制冷剂配管接触地设置。即,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中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向第一空间内部的介质传递。由此,与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中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对应地,介质的体积发生变化而使第一空间内部的压力发生变化。第二空间与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的下游侧的制冷剂配管连通。由此,与在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中流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对应地,第二空间内部的压力发生变化。
在隔膜连结有对排热回收膨胀阀532的阀体进行驱动的阀棒。因此,根据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的蒸发压力与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的出口处的与制冷剂的温度对应的压力的差压,自动地调整排热回收膨胀阀532的节流量。换言之,利用隔膜的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的压力差而自动地调整排热回收膨胀阀532的节流量。即,排热回收膨胀阀532是利用介质的体积变化而机械性地调整阀开度的机械式膨胀阀。排热回收膨胀阀532提供膨胀阀。
压缩机511具备主压缩机511a和排热回收压缩机511b。主压缩机511a是吸入并压缩经由室外热交换器15的制冷剂的压缩机。换言之,主压缩机511a是使制冷剂在主回路10中循环的压缩装置。排热回收压缩机511b是吸入并压缩通过排热回收回路30后的制冷剂和通过旁通回路40后的制冷剂的压缩装置。换言之,排热回收压缩机511b是使制冷剂在排热回收回路30和旁通回路40中循环的压缩机。
在使热泵循环1运转时,分别独立地控制主压缩机511a和排热回收压缩机511b。即,与空调运转的强度对应地调整主压缩机511a的强度,并且在制热运转时使排热回收压缩机511b为强运转,在制冷运转时使排热回收压缩机511b为弱运转。由此,控制在制热用热交换器12中流动的制冷剂量和在制冷用热交换器13中流动的制冷剂量。即,通过使排热回收压缩机511b为强运转,从而增加不经由制冷用热交换器13而循环的制冷剂量,提高制热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使排热回收压缩机511b为弱运转,从而增加经由制冷用热交换器13而循环的制冷剂量,提高制冷能力。
在从热源排出的热较多的情况下,延长排热回收压缩机511b的运转时间等而提高运转率,从热源回收较多的排热。另一方面,在从热源排出的热较少的情况下,缩短排热回收压缩机511b的运转时间等而降低运转率。
也可以是,在制热运转时,在停止主压缩机511a的状态下,对排热回收压缩机511b进行驱动,而使制冷剂仅在不经由室外热交换器15等的回路中循环。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使制冷剂在不经由室外热交换器15等的较短的路径中循环,因此能够降低在制冷剂循环中产生的压力损失。该运转在外部空气温度极低的情况下等、利用室外热交换器15从室外空气得到的热较少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15上结霜等而室外热交换器15的热交换效率降低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在该情况下,通过确保制冷剂不在室外热交换器15中流动的时间,利用室外空气的热使室外热交换器15的霜融化。由此,消除室外热交换器15的热交换效率的降低。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作为排热回收膨胀阀532,使用机械式的膨胀阀。换言之,排热回收膨胀阀532在没有来自外部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调整阀开度。因此,不需要通过控制部50来控制流入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的制冷剂的减压量。即,能够根据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的下游侧的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而自动地使排热回收膨胀阀532成为适当的节流量。因此,能够削减控制部50的控制对象,而使控制内容简单化。另外,不需要用于发送接收控制信号的信号线。
压缩机511除了使制冷剂在经由室外热交换器15的主回路10中循环的主压缩机511a之外,还具备排热回收压缩机511b。因此,能够在使排热回收压缩机511b与主压缩机511a独立的状态下对排热回收压缩机511b进行控制,该排热回收压缩机使制冷剂在排热回收回路30和旁通回路40中循环。因此,容易与空调模式等空调条件的差异对应地,以使压缩机511处于最佳的条件的方式进行控制。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的发明不限于例示的实施方式。发明包含例示的实施方式和基于这些实施方式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变形方式。例如,发明不限于实施方式中所示的部件和/或要素的组合。发明能够通过多种组合来实施。发明可以具有能够添加于实施方式的添加的部分。发明包含省略了实施方式的部件和/或要素的内容。发明包含一个实施方式与其他的实施方式之间的部件和/或要素的替换、或者组合。
虽然参照实施例来记载本发明,但理解为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上述实施例和构造。具体地,本发明包含各种变形例和均等范围内的变形。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各种要素通过各种组合和方式而示出,但包含比这些要素更多的要素或者更少的要素、或者它们中的仅一个要素的其他的组合和方式也进入本发明的范围和思想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11、211、311、511),该压缩机压缩制冷剂;
热交换器(12、412),该热交换器使从所述压缩机喷出的所述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气液分离器(17),该气液分离器将在所述热交换器中流出的所述制冷剂分离成气相和液相;
室外热交换器(15),该室外热交换器使在所述气液分离器中流出的液相的所述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主回路(10),该主回路形成将所述压缩机、所述热交换器、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连接而供所述制冷剂流动的流路;
排热回收热交换器(31),该排热回收热交换器使排出热的热源与由所述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液相的所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排热回收回路(30),该排热回收回路形成供液相的所述制冷剂从所述气液分离器流出且不经由所述室外热交换器而经由所述排热回收热交换器到达所述压缩机的流路;
膨胀阀(32、532),该膨胀阀在所述排热回收回路中设置在所述排热回收热交换器的上游,且使所述制冷剂膨胀以使得所述制冷剂在所述排热回收热交换器中从液相变成气相;
排热回收开闭阀(33),该排热回收开闭阀设置于所述排热回收回路,且控制液相制冷剂是否在所述排热回收回路中流动;
旁通回路(40),该旁通回路形成供气相的所述制冷剂从所述气液分离器流出并达到所述压缩机的流路;
旁通减压阀(41、241),该旁通减压阀设置于所述旁通回路,且使通过所述旁通回路的所述制冷剂减压;
排热回收温度传感器(36),该排热回收温度传感器在所述排热回收回路中设置在所述排热回收热交换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且对所述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50),该控制部基于所述排热回收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和所述旁通减压阀的开度,以使由所述排热回收温度传感器测定出的制冷剂温度越高,则在所述排热回收回路流动的制冷剂的量越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
该热泵循环具备合流部(42),该合流部使所述旁通回路与所述排热回收回路合流,
所述合流部位于所述排热回收回路中的所述排热回收热交换器的下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
该热泵循环具备合流部(342),该合流部使所述旁通回路与所述排热回收回路合流,
所述合流部位于所述排热回收回路中的所述膨胀阀与所述排热回收热交换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
该热泵循环具备液面水平传感器(261),该液面水平传感器对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面进行检测,
所述液面水平传感器所测定的液面越高,则越使所述旁通减压阀(241)节流而减少在所述旁通回路中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所述液面水平传感器所测定的液面越低,则越打开所述旁通减压阀而增加在所述旁通回路中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为二级压缩机(11),
所述排热回收回路与所述二级压缩机的中间压端口(11b)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311)具备低级侧压缩机(311a)和高级侧压缩机(311b),
所述排热回收回路与将所述低级侧压缩机和所述高级侧压缩机相连的制冷剂回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具备:主压缩机(511a),该主压缩机使所述制冷剂在所述主回路中循环;以及
排热回收压缩机(511b),该排热回收压缩机使所述制冷剂在所述排热回收回路中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为单级压缩机(211),
流过所述排热回收回路的所述制冷剂被从所述单级压缩机的吸入端口(211c)吸入所述单级压缩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
该热泵循环具备四通阀(471),该四通阀在制热运转时和制冷运转时改变在所述主回路中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CN201880067708.5A 2017-10-16 2018-09-10 热泵循环 Active CN1112473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0416 2017-10-16
JP2017200416A JP6852642B2 (ja) 2017-10-16 2017-10-16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
PCT/JP2018/033342 WO2019077906A1 (ja) 2017-10-16 2018-09-10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7378A CN111247378A (zh) 2020-06-05
CN111247378B true CN111247378B (zh) 2022-09-13

Family

ID=6617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7708.5A Active CN111247378B (zh) 2017-10-16 2018-09-10 热泵循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0170B2 (zh)
JP (1) JP6852642B2 (zh)
CN (1) CN111247378B (zh)
DE (1) DE112018004555T5 (zh)
WO (1) WO20190779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09276A1 (de) * 2016-05-30 2017-11-30 Robert Bosch Gmbh Abwärmerückgewinnungssystem mit einem Arbeitsfluidkreislauf
CN107560117A (zh) * 2017-08-22 2018-0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870570B2 (ja) 2017-10-26 2021-05-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熱管理システム
DE102019201427B4 (de) * 2019-02-05 2022-01-13 Audi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ältemittelkreislaufs einer Kälteanlage eines Fahrzeugs
FR3111416B1 (fr) * 2020-06-12 2022-07-08 Clauger Desurchauffeur de fluide frigorigene sous forme gazeuse et installation mettant en œuvre un cycle frigorifique associee
JP7501257B2 (ja) * 2020-09-09 2024-06-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電子機器及び冷却方法
US11686513B2 (en) * 2021-02-23 2023-06-27 Johnson Controls Tyco IP Holdings LLP Flash gas bypas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 HVAC system
CN113573543B (zh) * 2021-06-10 2023-09-29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复合制冷系统和数据中心
CN113865013B (zh) * 2021-10-28 2022-08-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负荷调节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263279A (zh) * 2021-12-13 2023-06-1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油井场采出液加热用空气源热泵装置及方法
KR102417161B1 (ko) * 2021-12-21 2022-07-05 대한공조(주) 고압용 만액식 증발 구현이 가능한 냉동사이클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처리 설비
CN115200268A (zh) * 2022-06-10 2022-10-18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循环系统、空调及车辆
CN115183404B (zh) * 2022-07-11 2024-06-0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7456A (ja) * 2003-11-13 2005-06-09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225935A (zh) * 2013-04-22 2013-07-31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装置、空气源热回收系统及冷水机组和热泵机组
CN105202810A (zh) * 2015-10-26 2015-12-30 天津商业大学 两级节流完全冷却二氧化碳制冷/热泵综合实验台
WO2016104147A1 (ja) * 2014-12-26 2016-06-30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冷凍又は空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86540A (ja) 1984-10-02 1986-05-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冷凍冷房装置
JPS61153458A (ja) * 1984-12-27 1986-07-12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ガスインジエクシヨン方式空気調和機
JPH0979667A (ja) 1995-09-19 1997-03-28 Denso Corp ガスインジェクション式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H0989389A (ja) * 1995-09-21 1997-04-04 Denso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0800940A3 (en) * 1996-04-10 2001-06-06 Denso Corporatio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JPH09328013A (ja) * 1996-04-10 1997-12-22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799748B2 (ja) 1996-08-06 2006-07-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DE60031808T2 (de) 1999-07-26 2007-09-20 Denso Corp., Kariya Kühlkreisvorrichtung
JP4061820B2 (ja) 1999-10-20 2008-03-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3890870B2 (ja) * 2000-09-08 2007-03-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機
JP3798254B2 (ja) 2001-03-29 2006-07-19 北海道瓦斯株式会社 空調方法、ヒートポンプおよび空調装置
JP2003254661A (ja) 2002-02-27 2003-09-10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3841039B2 (ja) 2002-10-25 2006-11-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5134080A (ja) 2003-10-31 2005-05-26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2005214510A (ja) 2004-01-29 2005-08-11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4459776B2 (ja) 2004-10-18 2010-04-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室外機
JP2007051788A (ja) 2005-08-15 2007-03-01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2007178042A (ja) 2005-12-27 2007-07-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超臨界蒸気圧縮式冷凍サイク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冷暖房空調設備と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JP2009079863A (ja) 2007-09-27 2009-04-1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冷凍装置
JP5317579B2 (ja) 2008-08-20 2013-10-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4906894B2 (ja) 2009-08-21 2012-03-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室外機
JP5423528B2 (ja) 2010-03-29 2014-02-19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
JP5533207B2 (ja) 2010-05-06 2014-06-25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
JP5488185B2 (ja) 2010-05-10 2014-05-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556499B2 (ja) 2010-08-18 2014-07-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二段昇圧式冷凍サイクル
DE102010042122B4 (de) * 2010-10-07 2019-02-28 Audi Ag Kühlvorrichtung eines Fahrzeuges
JP5780166B2 (ja) 2011-02-11 2015-09-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
JP5510367B2 (ja) 2011-03-08 2014-06-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821756B2 (ja) 2011-04-21 2015-11-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510418B2 (ja) 2011-09-05 2014-06-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772764B2 (ja) 2011-10-05 2015-09-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統合弁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
JP5768784B2 (ja) 2011-10-05 2015-08-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統合弁
JP5920178B2 (ja) 2011-12-05 2016-05-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
JP2013203221A (ja) 2012-03-28 2013-10-07 Denso Corp 車両用の空調装置
JP5729359B2 (ja) 2012-07-09 2015-06-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4029237A (ja) 2012-07-31 2014-02-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2段圧縮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5967022B2 (ja) 2012-11-16 2016-08-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920272B2 (ja) 2013-03-29 2016-05-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統合弁
JP6079474B2 (ja) 2013-06-25 2017-02-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ヒートポンプ用差圧弁
JP6079475B2 (ja) 2013-06-26 2017-02-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ヒートポンプ用差圧弁
JP6094401B2 (ja) 2013-06-28 2017-03-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ヒートポンプ用統合弁
JP6011493B2 (ja) 2013-08-28 2016-10-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統合弁、駆動システム
JP6207958B2 (ja) 2013-10-07 2017-10-04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6015636B2 (ja) 2013-11-25 2016-10-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6167891B2 (ja) 2013-12-18 2017-07-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装置。
JP6225709B2 (ja) 2014-01-07 2017-11-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装置
JP6119616B2 (ja) 2014-01-14 2017-04-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
JP6295676B2 (ja) 2014-01-21 2018-03-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
JP6097234B2 (ja) 2014-02-14 2017-03-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2015191703A (ja) 2014-03-27 2015-11-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温度調節装置
JP6388260B2 (ja) 2014-05-14 2018-09-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US20160005042A1 (en) * 2014-07-02 2016-01-07 Mistral Mobile Host card emulation out-of-bound device binding verification
JP6441000B2 (ja) * 2014-08-27 2018-12-19 株式会社Nttファシリティーズ 蒸気圧縮式冷凍サイクル
JP2016049915A (ja) 2014-09-01 2016-04-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EP3201539B1 (en) * 2014-10-01 2021-10-20 Danfoss A/S A method, a controller and a system for estimating loss of refrigerant charge in an rvcs system
JPWO2016059696A1 (ja) * 2014-10-16 2017-05-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1694603B1 (ko) * 2015-01-12 2017-0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JP6390437B2 (ja) 2015-01-15 2018-09-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394505B2 (ja) 2015-06-01 2018-09-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
JP2017200416A (ja) 2016-04-25 2017-11-02 株式会社空 回転電機
US20200103151A1 (en) * 2017-03-28 2020-04-02 Danfoss A/S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a suction line liquid separat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7456A (ja) * 2003-11-13 2005-06-09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225935A (zh) * 2013-04-22 2013-07-31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装置、空气源热回收系统及冷水机组和热泵机组
WO2016104147A1 (ja) * 2014-12-26 2016-06-30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冷凍又は空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5202810A (zh) * 2015-10-26 2015-12-30 天津商业大学 两级节流完全冷却二氧化碳制冷/热泵综合实验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20170B2 (en) 2022-05-03
DE112018004555T5 (de) 2020-05-28
CN111247378A (zh) 2020-06-05
US20200232673A1 (en) 2020-07-23
JP6852642B2 (ja) 2021-03-31
WO2019077906A1 (ja) 2019-04-25
JP2019074250A (ja)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47378B (zh) 热泵循环
JP5951109B2 (ja) 暖房能力増強用付加ユニット付き空気調和装置
KR101155496B1 (ko) 히트펌프식 급탕장치
US7716934B2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US9352634B2 (en) Air conditioner for a vehicle using a composite heat exchanger
CN102419024B (zh) 制冷循环装置和热水采暖装置
CN103597296B (zh) 制冷循环
US20150121939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US20200353795A1 (en) Heat pump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1577621A2 (en) Refrigerating machine
US20190241044A1 (en) Heat pump cycle apparatus
US20170089617A1 (en) Gas heat-pump system
JP4408413B2 (ja) 冷凍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US8650904B2 (en) Ejector-type refrigerant cycle device
KR101321549B1 (ko) 히트 펌프
US11267318B2 (en) Vapor injection heat pump system and controls
US20220136747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US2022004988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working fluid in hvacr systems
KR20210126361A (ko) 베이퍼 인젝션 히트펌프 시스템
JP4831030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1923770B1 (ko) 엔진 구동식 공기 조화 장치
JP2006234321A (ja) 室外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10038408A (ja) 室外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1662125B2 (en) Combined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ing system and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1155471B1 (ko) 히트펌프식 급탕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