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25257B -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25257B
CN109225257B CN201811203761.1A CN201811203761A CN109225257B CN 109225257 B CN109225257 B CN 109225257B CN 201811203761 A CN201811203761 A CN 201811203761A CN 109225257 B CN109225257 B CN 109225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atalyst
taking
nitrogen
monatomic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037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25257A (zh
Inventor
张志荣
冯晨
刘春晓
周仕明
曾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81120376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252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25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25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25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25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89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noble metals
    • B01J23/8913Cobalt and noble me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76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metals, oxides or hydroxid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J23/02 - B01J23/36
    • B01J23/825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metals, oxides or hydroxid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J23/02 - B01J23/36 with gallium, indium or thall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76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metals, oxides or hydroxid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J23/02 - B01J23/36
    • B01J23/835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metals, oxides or hydroxid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J23/02 - B01J23/36 with germanium, tin or l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7/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sulfur, selenium, tellurium, phosphorus or nitrogen; Catalysts comprising carbon compounds
    • B01J27/02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Compounds thereof
    • B01J27/04Sulfides
    • B01J27/047Sulfides with chromium, molybdenum, tungsten or polonium
    • B01J27/051Molybdenum
    • B01J27/0515Molybdenum with iron group metals or platinum group me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7/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sulfur, selenium, tellurium, phosphorus or nitrogen; Catalysts comprising carbon compounds
    • B01J27/24Nitrogen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5/00Electropl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Pretreatment or after-treatment of workpieces
    • C25D5/18Electroplating using modulated, pulsed or reversing curr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tallurgy (AREA)
  • Catalysts (AREA)
  • Electrodes For Compound Or Non-Metal Manufa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金属原子均匀地负载在纳米衬底材料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在包含金属盐的电解质溶液中,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电化学沉积,以负载有纳米衬底材料的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进行线性伏安扫描,使金属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到纳米衬底材料上,得到所述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所述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基于电沉积构筑单原子结构,通过电沉积方法快速、高效、可控地沉积单原子,且阴阳极沉积均可实现,获得的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在催化和粒子物理领域中的普遍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兴的单原子结构是将单个金属原子相互独立地沉积在衬底材料上得到,作为连接均相催化和异相催化的桥梁,具有原子利用率高、金属活性中心配位不饱和、与衬底协同作用等一系列特点,尤其在催化领域独树一帜。目前,单原子催化剂在一系列反应,如水煤气转换、加氢、电解水、氧还原等反应中表现出卓越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并且通过设计单原子催化剂可以有效降低金属的负载量,提高原子利用率,节约成本。此外,单原子催化剂中的单原子结构也为粒子物理关于原子模型的研究提供了平台。然而,目前合成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普遍存在负载量过低、稳定性差、工序复杂、合成可控性差等问题,研发便捷、有效的单原子催化剂合成方法在催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电沉积技术以电力为驱动力,将特定原子沉积到衬底表面得到所需结构,是一种传统但简单有效、污染小、组分和结构灵活可调的合成技术。电沉积多用来制备薄膜、超晶格、纳米颗粒、纳米团簇等结构,这些都是通过调节原料物种浓度、沉积电位和沉积时间,从而控制晶体成核、生长过程来实现的,因此理论上在原料物种浓度极低、沉积时间较短的条件下,可以实现纳米晶尺寸的连续可调,这将为单原子结构的制备提供重要思路。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基于电沉积构筑单原子结构,通过电沉积方法快速、高效、可控地沉积单原子,且阴阳极沉积均可实现,获得的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在催化和粒子物理领域中的普遍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金属原子均匀地负载在纳米衬底材料表面构成。
优选地,所述金属原子为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钼、钌、铑、钯、银、铱、铂、金、铟或锡。
优选地,所述纳米衬底材料为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氮掺杂多孔碳或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
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一种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常温下将摩尔体积比为3-4mmol:9-12mmol:10-13mmol:20-25mL:150-200mL的氯化钴、氯化钠、六亚甲基四胺、乙醇、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在85-95℃下水解1.5-2.5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离心分离的转速为10000-15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5-10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乙醇超声洗涤1-3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室温干燥后,得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
氮掺杂多孔碳同样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一种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常温下将摩尔体积比为5-6mmol:43-46mmol:150-200mL的硝酸锌、2-甲基咪唑和甲醇混合搅拌20-30h后,离心分离,离心转速为10000-15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5-10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甲醇超声洗涤1-3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ZIF-8粉末;将ZIF-8粉末在氮气氛围下烧结,烧结的温度是800-1000℃,烧结的时间是1.5-2.5h,冷却至室温,得到氮掺杂多孔碳。
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也是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一种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常温下将摩尔体积比为6-8mmol:25-30mmol:30-40mL的钼酸铵、硫脲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在200-230℃下水热反应15-20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离心转速为10000-15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5-8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乙醇超声洗涤1-3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
优选地,所述金属原子与纳米衬底材料的质量比为0.5-3.5:95-105。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包含金属盐的电解质溶液中,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电化学沉积,以负载有纳米衬底材料的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进行线性伏安扫描,使金属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到纳米衬底材料上,得到所述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
优选地,所述金属盐为三氯化钒、三氯化铬、硫酸锰、三氯化铁、二氯化钴、三氯化镍、二氯化铜、硝酸锌、钼酸铵、三氯化钌、六氯铑酸钠、四氯钯酸钠、硝酸银、四氯化铱、六氯铂酸、四氯金酸、氯化铟或四氯化锡。
所述电解质溶液中还包含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和去离子水的质量体积比为56-57mg:0.8-1.2mL;氢氧化钾和金属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为95-105:0.01-0.03。
优选地,所述电化学沉积为阴极电化学沉积,阴极电化学沉积的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V,扫描速度为4.8-5.2mV/s,扫描次数为8-12次;优选地,所述电化学沉积为阳极电化学沉积,阳极电化学沉积的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V,扫描速度为4.8-5.2mV/s,扫描次数为8-12次。
优选地,进行电化学沉积时,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300-1500r/min。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线性伏安扫描完成后,取出工作电极,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所述催化剂,用去离子水浸泡后取出,再换新去离子水浸泡,重复上述过程;优选地,浸泡时间为1-2min;更优选地,重复次数为4-5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是将金属原子(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钼、钌、铑、钯、银、铱、铂、金、铟、锡)相互独立、均匀地电沉积到纳米衬底材料(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氮掺杂多孔碳、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上,得到一类具有单原子结构的催化剂。该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既减小了贵金属用量,又提高了原子利用率,又可根据应用需求通过与衬底的相互作用调控单原子的电子结构,这种简单可控地合成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方法在催化和粒子物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7中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A)铱、(B)钌、(C)铑、(D)钯、(E)银、(F)金、(G)铂单原子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高角环形暗场像;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5、8-9中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A)铱、(B)钌、(C)铑、(D)钯、(E)银、(F)铟、(G)锡单原子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高角环形暗场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0-16中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A)铱、(B)钌、(C)钼、(D)钴、(E)镍、(F)铁、(G)锌单原子的氮掺杂多孔碳负载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高角环形暗场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0-11、17-21中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A)铱、(B)钌、(C)钒、(D)铬、(E)锰、(F)钴、(G)铜单原子的氮掺杂多孔碳负载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高角环形暗场像;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2中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金属铂单原子的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负载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高角环形暗场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铱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制成浓度为4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1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100μL浓度为0.1mol/L的四氯化铱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四氯化铱的电解质溶液,且铱的浓度为0.1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5mV/s的扫描速度,且阴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V或者阳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10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400r/min,使铱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用去离子水浸泡1.5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4次,干燥,分别得到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铱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和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铱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该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铱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都为2%。
上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3.7mmol氯化钴、10mmol氯化钠、12mmol六亚甲基四胺、20mL乙醇、180mL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在90℃下水解2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离心分离的转速为11000r/min,时间为6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乙醇超声洗涤1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室温干燥后,得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
实施例2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钌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制成浓度为4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1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200μL浓度为0.1mol/L的三氯化钌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三氯化钌的电解质溶液,且钌的浓度为0.2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扫描速度为4.8mV/s,且阴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V或者阳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12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500r/min,使钌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用去离子水浸泡1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5次,干燥,分别得到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钌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和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钌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所得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钌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都为3%。
上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3mmol氯化钴、12mmol氯化钠、10mmol六亚甲基四胺、25mL乙醇、150mL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在85℃下水解2.5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离心分离的转速为10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10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乙醇超声洗涤1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室温干燥后,得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
实施例3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铑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制成浓度为4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1.27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400μL浓度为0.1mol/L的六氯铑酸钠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六氯铑酸钠的电解质溶液,且铑的浓度为0.4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扫描速度为5.2mV/s,且阴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V或者阳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8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300r/min,使铑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用去离子水浸泡2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4次,干燥,分别得到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铑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和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铑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所得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铑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都为3.55%。
上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3.8mmol氯化钴、11mmol氯化钠、12mmol六亚甲基四胺、22mL乙醇、160mL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在90℃下水解2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离心分离的转速为12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8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乙醇超声洗涤2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室温干燥后,得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
实施例4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钯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制成浓度为4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0.83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80μL浓度为0.1mol/L的四氯钯酸钠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四氯钯酸钠的电解质溶液,且钯的浓度为0.08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扫描速度为5mV/s,且阴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V或者阳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10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500r/min,使钯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用去离子水浸泡1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5次,干燥,分别得到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钯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和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钯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所得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钯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都为0.47%。
上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4mmol氯化钴、10mmol氯化钠、12mmol六亚甲基四胺、25mL乙醇、190mL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在92℃下水解1.8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离心分离的转速为14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9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乙醇超声洗涤2.5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室温干燥后,得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
实施例5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银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制成浓度为4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纳米衬底材料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1.2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100μL浓度为0.1mol/L的硝酸银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硝酸银的电解质溶液,且银的浓度为0.1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扫描速度为5mV/s,且阴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V或者阳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10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400r/min,使银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用去离子水浸泡2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4次,干燥,可分别得到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银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和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银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所得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银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都为1.5%。
上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3.5mmol氯化钴、11mmol氯化钠、12mmol六亚甲基四胺、25mL乙醇、190mL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在90℃下水解2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离心分离的转速为11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5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乙醇超声洗涤2.5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室温干燥后,得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
实施例6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金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制成浓度为4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1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100μL浓度为0.1mol/L的四氯金酸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四氯金酸的电解质溶液,且金的浓度为0.1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扫描速度为5mV/s,且阴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8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300r/min,使金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用去离子水浸泡2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4次,干燥,得到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金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所得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金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为2%。
上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3.7mmol氯化钴、10mmol氯化钠、12mmol六亚甲基四胺、20mL乙醇、180mL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在90℃下水解2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离心分离的转速为11000r/min,时间为6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乙醇超声洗涤1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室温干燥后,得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
实施例7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铂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制成浓度为4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氢氧化钴二维纳米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0.9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300μL浓度为0.1mol/L的六氯铂酸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六氯铂酸的电解质溶液,且铂的浓度为0.3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扫描速度为5.1mV/s,且阴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10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400r/min,使铂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用去离子水浸泡1.5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5次,干燥,可得到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铂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所得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铂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为3%。
上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4mmol氯化钴、9mmol氯化钠、13mmol六亚甲基四胺、20mL乙醇、200mL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在90℃下水解2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离心分离的转速为12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5-10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乙醇超声洗涤2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室温干燥后,得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
实施例8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铟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制成浓度为4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1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100μL浓度为0.1mol/L的氯化铟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氯化铟的电解质溶液,且铟的浓度为0.1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扫描速度为5mV/s,且阳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8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300r/min,使铟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用去离子水浸泡2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4次,干燥,得到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铟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所得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铟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为1.6%。
上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3.7mmol氯化钴、10mmol氯化钠、12mmol六亚甲基四胺、20mL乙醇、180mL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在90℃下水解2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离心分离的转速为11000r/min,时间为6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乙醇超声洗涤1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室温干燥后,得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
实施例9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锡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制成浓度为4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氢氧化钴二维纳米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0.9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300μL浓度为0.1mol/L的四氯化锡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四氯化锡的电解质溶液,且锡的浓度为0.3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扫描速度为5.1mV/s,且阳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10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400r/min,使锡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用去离子水浸泡1.5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5次,干燥,得到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锡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所得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锡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为2.8%。
上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4mmol氯化钴、9mmol氯化钠、13mmol六亚甲基四胺、20mL乙醇、200mL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在90℃下水解2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离心分离的转速为12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8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乙醇超声洗涤2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室温干燥后,得到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
将实施例1-7制备的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A)铱、(B)钌、(C)铑、(D)钯、(E)银、(F)金、(G)铂单原子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以便成像,结果如图1所示;将实施例1-5、8-9制备的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A)铱、(B)钌、(C)铑、(D)钯、(E)银、(F)铟、(G)锡单原子的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以便成像,结果如图2所示。即阴阳极沉积均可得到单个金属原子相互独立地沉积在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上的单原子催化剂。
实施例10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铱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氮掺杂多孔碳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氮掺杂多孔碳制成浓度为8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氮掺杂多孔碳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1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100μL浓度为0.1mol/L的四氯化铱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四氯化铱的电解质溶液,且铱的浓度为0.1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5mV/s的扫描速度,且阴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V或者阳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10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400r/min,使铱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氮掺杂多孔碳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氮掺杂多孔碳,用去离子水浸泡1.5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4次,干燥,分别得到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铱的氮掺杂多孔碳和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铱的氮掺杂多孔碳,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该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铱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都为1%。
上述氮掺杂多孔碳同样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5.6mmol硝酸锌、45mmol 2-甲基咪唑和160mL甲醇混合搅拌24h后,离心分离,离心转速为11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6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甲醇超声洗涤1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ZIF-8粉末;将ZIF-8粉末在氮气氛围下烧结,烧结的温度是900℃,烧结的时间是2h,冷却至室温,得到氮掺杂多孔碳。
实施例11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钌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氮掺杂多孔碳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氮掺杂多孔碳制成浓度为8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氮掺杂多孔碳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1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200μL浓度为0.1mol/L的三氯化钌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三氯化钌的电解质溶液,且钌的浓度为0.2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4.8mV/s的扫描速度,且阴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V或者阳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10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500r/min,使钌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氮掺杂多孔碳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氮掺杂多孔碳,用去离子水浸泡1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4次,干燥,分别得到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钌的氮掺杂多孔碳和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钌的氮掺杂多孔碳,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该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钌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都为1.6%。
上述氮掺杂多孔碳同样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5mmol硝酸锌、46mmol 2-甲基咪唑和150mL甲醇混合搅拌30h后,离心分离,离心转速为10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10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甲醇超声洗涤1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ZIF-8粉末;将ZIF-8粉末在氮气氛围下烧结,烧结的温度是1000℃,烧结的时间是1.5h,冷却至室温,得到氮掺杂多孔碳。
实施例12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钼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氮掺杂多孔碳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氮掺杂多孔碳制成浓度为8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氮掺杂多孔碳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1.27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400μL浓度为0.1mol/L的钼酸铵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钼酸铵的电解质溶液,且钼的浓度为0.4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5.2mV/s的扫描速度,且阴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8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300r/min,使钼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氮掺杂多孔碳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氮掺杂多孔碳,用去离子水浸泡2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4次,干燥,得到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钼的氮掺杂多孔碳,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该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钼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为2.2%。
上述氮掺杂多孔碳同样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6mmol硝酸锌、43mmol 2-甲基咪唑和200mL甲醇混合搅拌20h后,离心分离,离心转速为15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5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甲醇超声洗涤3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ZIF-8粉末;将ZIF-8粉末在氮气氛围下烧结,烧结的温度是800℃,烧结的时间是2.5h,冷却至室温,得到氮掺杂多孔碳。
实施例13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钴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氮掺杂多孔碳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氮掺杂多孔碳制成浓度为8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氮掺杂多孔碳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0.83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80μL浓度为0.1mol/L的二氯化钴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二氯化钴的电解质溶液,且钴的浓度为0.08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5mV/s的扫描速度,且阴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10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500r/min,使钴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氮掺杂多孔碳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氮掺杂多孔碳,用去离子水浸泡1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5次,干燥,得到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钴的氮掺杂多孔碳,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该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钴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为0.5%。
上述氮掺杂多孔碳同样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5.5mmol硝酸锌、44mmol 2-甲基咪唑和180mL甲醇混合搅拌25h后,离心分离,离心转速为12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7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甲醇超声洗涤2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ZIF-8粉末;将ZIF-8粉末在氮气氛围下烧结,烧结的温度是900℃,烧结的时间是2h,冷却至室温,得到氮掺杂多孔碳。
实施例14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镍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氮掺杂多孔碳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氮掺杂多孔碳制成浓度为8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氮掺杂多孔碳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1.2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100μL浓度为0.1mol/L的三氯化镍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三氯化镍的电解质溶液,且镍的浓度为0.1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5mV/s的扫描速度,且阴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10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400r/min,使镍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氮掺杂多孔碳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氮掺杂多孔碳,用去离子水浸泡2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4次,干燥,得到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镍的氮掺杂多孔碳,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该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镍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为0.9%。
上述氮掺杂多孔碳同样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5.3mmol硝酸锌、44mmol 2-甲基咪唑和180mL甲醇混合搅拌24h后,离心分离,离心转速为13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8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甲醇超声洗涤1.5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ZIF-8粉末;将ZIF-8粉末在氮气氛围下烧结,烧结的温度是900℃,烧结的时间是2h,冷却至室温,得到氮掺杂多孔碳。
实施例15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铁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氮掺杂多孔碳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氮掺杂多孔碳制成浓度为8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氮掺杂多孔碳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1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100μL浓度为0.1mol/L的三氯化铁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三氯化铁的电解质溶液,且铁的浓度为0.1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5mV/s的扫描速度,且阴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V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8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300r/min,使铁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氮掺杂多孔碳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氮掺杂多孔碳,用去离子水浸泡2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4次,干燥,分别得到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铁的氮掺杂多孔碳,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该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铁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为0.9%。
上述氮掺杂多孔碳同样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6mmol硝酸锌、46mmol 2-甲基咪唑和200mL甲醇混合搅拌20h后,离心分离,离心转速为15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5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甲醇超声洗涤3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ZIF-8粉末;将ZIF-8粉末在氮气氛围下烧结,烧结的温度是800℃,烧结的时间是1.5h,冷却至室温,得到氮掺杂多孔碳。
实施例16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锌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氮掺杂多孔碳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氮掺杂多孔碳制成浓度为8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氮掺杂多孔碳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0.9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300μL浓度为0.1mol/L的硝酸锌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硝酸锌的电解质溶液,且锌的浓度为0.3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5mV/s的扫描速度,且阴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10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400r/min,使锌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氮掺杂多孔碳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氮掺杂多孔碳,用去离子水浸泡1.5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4次,干燥,得到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锌的氮掺杂多孔碳,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该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锌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为1.8%。
上述氮掺杂多孔碳同样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5mmol硝酸锌、43mmol 2-甲基咪唑和150mL甲醇混合搅拌30h后,离心分离,离心转速为10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10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甲醇超声洗涤1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ZIF-8粉末;将ZIF-8粉末在氮气氛围下烧结,烧结的温度是900℃,烧结的时间是2h,冷却至室温,得到氮掺杂多孔碳。
实施例17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钒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氮掺杂多孔碳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氮掺杂多孔碳制成浓度为8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氮掺杂多孔碳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1.27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400μL浓度为0.1mol/L的三氯化钒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三氯化钒的电解质溶液,且钒的浓度为0.4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5.2mV/s的扫描速度,且阳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8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300r/min,使钒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氮掺杂多孔碳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氮掺杂多孔碳,用去离子水浸泡2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4次,干燥,得到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钒的氮掺杂多孔碳,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该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钒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为1.9%。
上述氮掺杂多孔碳同样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6mmol硝酸锌、43mmol 2-甲基咪唑和200mL甲醇混合搅拌20h后,离心分离,离心转速为15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5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甲醇超声洗涤3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ZIF-8粉末;将ZIF-8粉末在氮气氛围下烧结,烧结的温度是800℃,烧结的时间是2.5h,冷却至室温,得到氮掺杂多孔碳。
实施例18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铬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氮掺杂多孔碳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氮掺杂多孔碳制成浓度为8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氮掺杂多孔碳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0.83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80μL浓度为0.1mol/L的三氯化铬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三氯化铬的电解质溶液,且铬的浓度为0.08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5mV/s的扫描速度,且阳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10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500r/min,使铬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氮掺杂多孔碳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氮掺杂多孔碳,用去离子水浸泡1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5次,干燥,得到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铬的氮掺杂多孔碳,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该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铬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为0.6%。
上述氮掺杂多孔碳同样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5.5mmol硝酸锌、44mmol 2-甲基咪唑和180mL甲醇混合搅拌25h后,离心分离,离心转速为12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7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甲醇超声洗涤2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ZIF-8粉末;将ZIF-8粉末在氮气氛围下烧结,烧结的温度是900℃,烧结的时间是2h,冷却至室温,得到氮掺杂多孔碳。
实施例19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锰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氮掺杂多孔碳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氮掺杂多孔碳制成浓度为8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氮掺杂多孔碳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1.2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100μL浓度为0.1mol/L的硫酸锰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硫酸锰的电解质溶液,且锰的浓度为0.1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5mV/s的扫描速度,且阳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10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400r/min,使锰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氮掺杂多孔碳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氮掺杂多孔碳,用去离子水浸泡2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4次,干燥,得到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锰的氮掺杂多孔碳,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该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锰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为1%。
上述氮掺杂多孔碳同样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5.3mmol硝酸锌、44mmol 2-甲基咪唑和180mL甲醇混合搅拌24h后,离心分离,离心转速为13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8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甲醇超声洗涤1.5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ZIF-8粉末;将ZIF-8粉末在氮气氛围下烧结,烧结的温度是900℃,烧结的时间是2h,冷却至室温,得到氮掺杂多孔碳。
实施例20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钴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氮掺杂多孔碳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氮掺杂多孔碳制成浓度为8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氮掺杂多孔碳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1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100μL浓度为0.1mol/L的二氯化钴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二氯化钴的电解质溶液,且钴的浓度为0.1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5mV/s的扫描速度,且阳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8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300r/min,使钴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氮掺杂多孔碳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氮掺杂多孔碳,用去离子水浸泡2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4次,干燥,得到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钴的氮掺杂多孔碳,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该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钴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为0.8%。
上述氮掺杂多孔碳同样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6mmol硝酸锌、46mmol 2-甲基咪唑和200mL甲醇混合搅拌20h后,离心分离,离心转速为15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5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甲醇超声洗涤3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ZIF-8粉末;将ZIF-8粉末在氮气氛围下烧结,烧结的温度是800℃,烧结的时间是1.5h,冷却至室温,得到氮掺杂多孔碳。
实施例21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铜原子均匀地负载在氮掺杂多孔碳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氮掺杂多孔碳制成浓度为8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氮掺杂多孔碳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0.9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300μL浓度为0.1mol/L的二氯化铜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二氯化铜的电解质溶液,且铜的浓度为0.3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5mV/s的扫描速度,且阳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10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400r/min,使铜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氮掺杂多孔碳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氮掺杂多孔碳,用去离子水浸泡1.5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4次,干燥,得到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铜的氮掺杂多孔碳,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该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铜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为1.3%。
上述氮掺杂多孔碳同样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5mmol硝酸锌、43mmol 2-甲基咪唑和150mL甲醇混合搅拌30h后,离心分离,离心转速为10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10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甲醇超声洗涤1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ZIF-8粉末;将ZIF-8粉末在氮气氛围下烧结,烧结的温度是900℃,烧结的时间是2h,冷却至室温,得到氮掺杂多孔碳。
将实施例10-16制备的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A)铱、(B)钌、(C)钼、(D)钴、(E)镍、(F)铁、(G)锌单原子的氮掺杂多孔碳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以便成像,结果如图3所示;将实施例10-11、17-21制备的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A)铱、(B)钌、(C)钒、(D)铬、(E)锰、(F)钴、(G)铜单原子的氮掺杂多孔碳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以便成像,结果如图4所示;即阴阳极沉积均可得到单个金属原子相互独立地沉积在氮掺杂多孔碳上的单原子催化剂。
实施例22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铂原子均匀地负载在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表面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
将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制成浓度为8mg/mL的均一墨水,取5μL该均一墨水均匀负载到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上,将该负载有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的玻碳电极在三电极体系中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向100mL浓度为1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加入100μL浓度为0.1mol/L的六氯铂酸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包含六氯铂酸的电解质溶液,且铂的浓度为0.1mmol/L,使用上海辰华公司CHI 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5mV/s的扫描速度,且阴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V或者阳极沉积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V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线性伏安扫描10次,扫描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400r/min,使铂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在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上,再取出工作电极,放入超声仪中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用去离子水浸泡1.5min,取出后不断换新的去离子水重复上述浸泡过程4次,干燥,分别得到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铂的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和阳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铂的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即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且该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中铂单原子中金属原子质量分数为1%。
上述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方法制备得到,例如:常温下将6.3mmol钼酸铵、30mmol硫脲和35mL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在220℃下水热反应18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离心转速为11000r/min,离心分离的时间为6min,将分离所得产物用乙醇超声洗涤1min,再重复上述离心分离和洗涤的过程,真空干燥过夜,得到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
将实施例22制备的阴极沉积所得表面负载有金属铂单原子的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以便成像,结果如图5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是由单分散金属原子均匀地负载在纳米衬底材料表面构成;
其中,所述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包含金属盐的电解质溶液中,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电化学沉积,以负载有纳米衬底材料的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石墨棒作为对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进行线性伏安扫描,使金属原子单分散、均匀地沉积到纳米衬底材料上,得到所述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
其中,所述金属盐为三氯化钒、三氯化铬、硫酸锰、三氯化铁、二氯化钴、三氯化镍、二氯化铜、硝酸锌、钼酸铵、三氯化钌、六氯铑酸钠、四氯钯酸钠、硝酸银、四氯化铱、六氯铂酸、四氯金酸、氯化铟或四氯化锡;
所述电解质溶液中还包含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和去离子水的质量体积比为56-57mg:0.8-1.2mL,且氢氧化钾和金属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为95-105:0.01-0.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原子为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钼、钌、铑、钯、银、铱、铂、金、铟或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衬底材料为氢氧化钴二维纳米薄片、氮掺杂多孔碳或硫化钼二维纳米薄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原子与纳米衬底材料的质量比为0.5-3.5:95-1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沉积为阴极电化学沉积,阴极电化学沉积的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0.3-0.1 V,扫描速度为4.8-5.2mV/s,扫描次数为8-12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沉积为阳极电化学沉积,阳极电化学沉积的扫描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为1.3-1.8 V,扫描速度为4.8-5.2mV/s,扫描次数为8-12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进行电化学沉积时,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搅拌电解质溶液,搅拌速率为1300-1500r/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线性伏安扫描完成后,取出工作电极,超声后从工作电极上剥离出所述催化剂,用去离子水浸泡后取出,再换去离子水重新浸泡,重复上述过程;浸泡时间为1-2min;重复次数为4-5次。
CN201811203761.1A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225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3761.1A CN109225257B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3761.1A CN109225257B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25257A CN109225257A (zh) 2019-01-18
CN109225257B true CN109225257B (zh) 2021-07-27

Family

ID=65052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03761.1A Active CN109225257B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252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9093B (zh) * 2019-03-07 2022-02-22 陕西理工大学 一种二硫化钼负载Ir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967125B (zh) * 2019-03-20 2020-06-30 浙江大学 单分散的金属-单宁酸包覆活化碳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967094A (zh) * 2019-04-15 2019-07-05 湖南大学 一种单原子铂掺杂的纳米多孔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404559A (zh) * 2019-09-04 2019-11-0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PdNi/卡博特炭黑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在电催化析氢中的应用
CN110642245B (zh) * 2019-09-29 2020-09-11 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金属单原子掺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12768712B (zh) * 2019-10-21 2022-04-19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一种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含有复合物的催化剂和一种电化学中和能电池
CN111001405A (zh) * 2019-11-20 2020-04-1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催化析氢反应的铱铑纳米片组合体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72150B (zh) * 2020-01-21 2022-10-28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铁单原子纳米酶反应器的制备及其在合成α-酮戊二酸中的应用
CN111197173B (zh) * 2020-02-07 2022-03-18 复旦大学 非贵金属单原子掺杂的二维材料的电镀制备方法
CN111326754B (zh) * 2020-03-10 2021-05-1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梭形铂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1672513B (zh) * 2020-04-24 2023-04-07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碳基底负载不同形貌的镍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12023940B (zh) * 2020-09-04 2022-11-01 安徽熵卡科技有限公司 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及电极
CN112774697B (zh) * 2020-09-07 2022-09-23 南京大学 一种单原子金属-硫化钼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023934B (zh) * 2020-10-09 2022-12-27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铜铟双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2264047B (zh) * 2020-11-13 2022-03-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电解水析氧的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473673B (zh) * 2020-11-30 2021-06-15 山西鸿福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镍基甲烷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70078B (zh) * 2021-03-15 2023-02-28 青岛创启新能催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掺杂有稀土元素的有机储氢介质加氢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73472B (zh) * 2021-06-16 2023-04-25 西北大学 聚吡咯/铑纳米颗粒复合柔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30566A (zh) * 2021-06-24 2021-09-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铁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电解水析氧反应中的应用
CN113921804B (zh) * 2021-10-11 2022-12-27 燕山大学 一种单原子锰催化剂的电化学制备方法
CN114134533B (zh) * 2021-12-03 2023-06-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氧空位锚定的铱单原子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045524B (zh) * 2021-12-03 2023-04-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铱单原子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481160B (zh) * 2022-01-26 2022-12-27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CNT-Zn单原子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592213B (zh) * 2022-04-08 2024-01-30 中南大学 单原子金属掺杂α-氢氧化钴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25521A (zh) * 2022-04-08 2022-05-24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贵金属单原子分散于非贵金属基底表面的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5337933B (zh) * 2022-07-11 2024-03-22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高效光催化还原co2的锡掺杂带有氧空位的四氧化三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613047A (zh) * 2022-08-31 2023-01-17 重庆大学 一种生长在碳纸上的镍基偏磷酸盐负载Ir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6083A (zh) * 2009-07-31 2010-01-13 重庆大学 一种高催化剂利用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3638925A (zh) * 2013-11-15 2014-03-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用核壳结构催化剂及其脉冲电沉积制备方法
CN104907068A (zh) * 2015-05-29 2015-09-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阶梯状Pt-Au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6362766A (zh) * 2016-08-04 2017-02-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Rh/CoO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8075141A (zh) * 2016-11-18 2018-05-2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直接制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铂单原子层催化层的方法
CN108246316A (zh) * 2018-03-16 2018-07-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Pt/MoS2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6083A (zh) * 2009-07-31 2010-01-13 重庆大学 一种高催化剂利用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3638925A (zh) * 2013-11-15 2014-03-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用核壳结构催化剂及其脉冲电沉积制备方法
CN104907068A (zh) * 2015-05-29 2015-09-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阶梯状Pt-Au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6362766A (zh) * 2016-08-04 2017-02-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Rh/CoO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8075141A (zh) * 2016-11-18 2018-05-2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直接制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铂单原子层催化层的方法
CN108246316A (zh) * 2018-03-16 2018-07-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Pt/MoS2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M综述:碳基单原子催化剂在电化学能量转换与储存方面的应用;张君博;《能源学人》;20180830;全文 *
High performance platinum single atom;Jing Liu et.al;《NATURE COMMUNICATIONS》;20170724;全文 *
MoS2 supported single platinum atoms and their superior catalytic activity for CO oxidation: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Chunmiao Du et.al;《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51029;第3卷;全文 *
Single-Atom Catalysts:Synthetic Strategies and Electrochemical Applications;Yuanjun Chen et.al;《Joule 2》;2018071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25257A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25257B (zh) 一种负载型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US11524280B2 (en) Low-platinum catalyst based on nitride nanoparticle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Guo et 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derived bimetallic NiFe selenide electrocatalysts with multiple phases for efficient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Wang et al. Core–shell-structured low-platinum electrocatalysts for fuel cell applications
CN109225301B (zh) 一种Ir/Co0.8Fe0.2Se2-NF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3005469B (zh) 一种钌负载无定型的氢氧化镍/磷化镍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an et al. Ti/PbO2+ nano-Co3O4 composit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electrocatalysis of O2 evolution in alkaline solution
CN108465476A (zh) 用于非均相体系还原二氧化碳的电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201662B (zh) 碳载单原子金属催化剂的电化学制备方法
CN109100402B (zh) 一种沉积铂单原子的方法、复合物与应用
CN109576730B (zh) 一种铁修饰的四氧化三钴纳米片阵列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108004B (zh) 一种钌基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lias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i-P-Ag composite coating as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 for alkalin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CN113718281A (zh) 一种石墨烯量子点/MXene纳米片二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 et al. Pd-on-NiCu nanosheets with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s for methanol oxidation
Wang et al. Palygorskite promoted PtSn/carbon catalysts and their intrinsic catalytic activity for ethanol oxidation
CN112007670A (zh) 一种非晶纳米颗粒析氧催化剂
US9023751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atalyst
CN113981469A (zh) 一种有机配体修饰的过渡金属层状氢氧化物电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881965A (zh) 一种以生物质碳源为模板负载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ui et al. Facile synthesis of Ternary Au@ PdNi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with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ethanol oxidation reaction
Zhou et al. Fabrication of amorphous FeCoNiCuMnPx high-entropy phosphide/carbon composites with a heterostructured fusiform morphology for efficient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Lu et al. The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5-hydroxymethylfurfural on copper nanocrystalline/carbon hybrid catalysts: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
KR20220101460A (ko) 코어-쉘 구조의 구리-이리듐을 포함하는 산소발생반응용 촉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9261979B (zh) 一种铂-金纳米笼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剂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