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10191B - 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10191B
CN108710191B CN201810487416.9A CN201810487416A CN108710191B CN 108710191 B CN108710191 B CN 108710191B CN 201810487416 A CN201810487416 A CN 201810487416A CN 108710191 B CN108710191 B CN 108710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air
optical axis
lens barre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874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10191A (zh
Inventor
户川久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10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0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10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0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4Bodies collapsible, foldable or extensible, e.g. book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镜头镜筒,包括:第一透镜保持部,保持第一透镜;第一引导轴,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相平行地引导所述第一透镜保持部;第一驱动部,在所述第一引导轴的轴方向上驱动所述第一透镜保持部;第二透镜保持部,保持不同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透镜;第二引导轴,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相平行地引导所述第二透镜保持部;以及第二驱动部,在所述第二引导轴的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第二透镜保持部;一对所述第一驱动部夹持光轴且相对配置。

Description

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2年9月5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2/005638、国家申请号为201280042825.9、发明名称为“镜头组件、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头组件、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有一种搭载有致动器等非光学部件的镜头镜筒(专利文献1参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0050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镜头镜筒中的非光学部件要避开入射光的光路进行配置。因此,如果非光学部件的搭载数量增加,则会使镜头镜筒的外径变大。
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透镜保持部,保持第一透镜;一对第一引导轴,夹持第一透镜的光轴且彼此相对配置,与光轴相平行地引导第一透镜保持部;一对第一驱动部,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分别设置于与一对第一引导轴成约90度相位的位置,沿一对第一引导轴驱动第一透镜保持部;第二透镜保持部,保持不同于第一透镜的第二透镜;一对第二引导轴,夹持光轴且彼此相对,分别与一对第一引导轴相邻接配置,与光轴相平行地引导第二透镜保持部;以及第二驱动部,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设置于一对第一驱动部的任一方与一对第二引导轴中的任一方之间,沿一对第二引导轴驱动第二透镜保持部。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了一种镜头镜筒,包括:上述镜头镜筒、缩筒部,能够相对于镜头组件与光轴相平行地进退;以及缩筒驱动部,设置在一对第一驱动部中的任一方与一对第一引导轴及一对第二引导轴中的任一个之间,且设置在与设置有第二驱动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驱动缩筒部。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提供了一种拍摄装置,包括:上述镜头镜筒以及对经镜头镜筒入射的像光进行拍摄的拍摄部。
另外,上述发明内容并未列举出本发明的全部必要特征,这些特征组的子组合也有可能构成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单反相机100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为单反相机100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为多组一体组件201内部的立体图。
图4为多组一体组件201的局部后视图。
图5为多组一体组件201的后视图。
图6为第一透镜组210及第二透镜组220的立体图。
图7为第一透镜组210及第二透镜组220的后视图。
图8为表示镜头镜筒200的内部配置的立体图。
图9为表示镜头镜筒200的内部配置的立体图。
图10为表示镜头镜筒200的内部配置的后视图。
图11为表示镜头镜筒200的内部配置的立体图。
图12为表示镜头镜筒200的内部配置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镜头镜筒200的内部配置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发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以下实施方式并非对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进行限定。并且,下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组合也并非全部为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特征。
图1为镜头镜筒200的示意性剖视图。单反相机100包括镜头镜筒200及相机本体300。在图1中,装设于单反相机100上的镜头镜筒200处于伸展为全长的伸筒状态。
另外,出于简化说明的目的,在下述说明中,相对于装设在相机本体300上的镜头镜筒200,将物体侧记为单反相机100的前侧或正面侧。另外,相对于镜头镜筒200,将从物体远离的一侧记为单反相机100的后侧或背面侧。
进一步地,在下述说明中,记为周向的情形是指用与光轴X相正交的面将镜头镜筒200切开时呈现出的圆形截面的周向。还有进一步地,在下述说明中,记为径向的情形是指该圆形截面的径向。
镜头镜筒200包括由沿着光轴X配置的第一透镜组210、第二透镜组220、第三透镜组230、第四透镜组240及第五透镜组250形成的光学系统。镜头镜筒200包括:与镜头侧安装部260相结合的固定筒270、以及相对于固定筒270沿光轴X方向移动的缩筒部214。
固定筒270通过设置于后端的镜头侧安装部与相机本体300的本体侧安装部360相结合。从而成为能够将镜头镜筒200及相机本体300看成一体的单反相机100。
镜头侧安装部260及本体侧安装部360的结合能够通过预定操作来解除。从而在相机本体300中也能够装设具有相同规格的镜头侧安装部260的其他镜头镜筒200。据此,能够在单反相机100中根据拍摄意图来更换镜头镜筒200。
缩筒部214以能够沿着与光轴X相平行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固定筒270支撑。缩筒部214在驱动环217的驱动下相对于固定筒270沿光轴X方向移动,从而改变镜头镜筒200的全长。驱动环217通过由旋转致动器218驱动的驱动齿轮219而被进行旋转驱动。作为驱动缩筒部214进退的旋转致动器218,最好使用输出扭距大的直流(DC)电动机。
在处于图中所示的伸筒状态下的镜头镜筒200中,缩筒部214相对于固定筒270前进,使镜头镜筒200伸展到全长。从而在第一透镜组210与第三透镜组230之间形成供第二透镜组220移动的间隔。
第一透镜组210被第一透镜保持部212保持。第一透镜保持部212固定于缩筒部214的前端。使得第一透镜组210在缩筒部214移动时与缩筒部214共同沿光轴X方向移动。从镜头镜筒200的物体侧入射到第一透镜组210的入射光束经过缩筒部214的内侧到达第二透镜组220。
另外,第一透镜组210仅在缩筒部214进行伸筒或缩筒时发生移动。在镜头镜筒200的光学系统进行对焦或变倍时,第一透镜组210不发生移动。
第二透镜组220由第二透镜保持部222保持。第二透镜保持部222通过卡合部224与第二组引导轴226相卡合并被其支撑。由于第二组引导轴226的前端相对于第一透镜保持部212固定,因此当第一透镜保持部212移动时,被第二组引导轴226支撑的第二透镜保持部222也共同移动。
另外,第二透镜保持部222具有与丝杠229相啮合的齿条部227。丝杠229与旋转致动器228共同被收容于箱体部221中,并相对于第一透镜保持部212固定。
当旋转致动器228动作时,被第二组引导轴226引导的第二透镜保持部222相对于第一透镜保持部212沿光轴X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当镜头镜筒200的光学系统在进行变倍时,第二透镜组220相对于第一透镜组210沿光轴X方向相对移动。
第三透镜组230被第三透镜保持部232保持。第三透镜保持部232相对于单元箱体280固定。单元箱体280相对于固定筒270固定。由此,第三透镜组230无论是在镜头镜筒200在伸筒状态与缩筒状态之间进行变化时,还是在镜头镜筒200进行变倍或对焦时,均不相对于固定筒270移动。
另外,第三透镜组230包括防抖透镜234。防抖透镜234由防抖致动器238驱动并沿着与光轴X相交叉的方向移位。从而对由于镜头镜筒200的移位而产生的图像模糊进行校正。
第四透镜组240及第五透镜组250分别由第四透镜保持部242及第五透镜保持部252保持。第四透镜保持部242及第五透镜保持部252分别由单个的第四组引导轴246或第五组引导轴256支撑。
第四组引导轴246及第五组引导轴256均相对于单元箱体280固定。由此,第四透镜保持部242及第五透镜保持部252被第四组引导轴246或第五组引导轴256引导,相对于固定在单元箱体280上的第三透镜组230沿光轴X方向单独移动。从而使第四透镜组240及第五透镜组250实现镜头镜筒200的光学系统的变倍或对焦。
如此,单元箱体280直接或间接支撑第三透镜组230、第四透镜组240及第五透镜组250,形成作为包含多个透镜组的镜头组件的多组一体组件201。另外,单元箱体280还支撑光圈单元236。
相机本体300包括设置于本体侧安装部360后方的镜子单元370。在镜子单元370的下方设置有对焦光学系统380。在镜子单元370的上方设置有聚焦屏352。
在聚焦屏352的进一步上方设置有五棱镜354,在五棱镜354的后方设置有取景器光学系统356。取景器光学系统356的后端相机本体300的背面露出以作为取景器350。
在镜子单元370的后方依次设置有:快门单元310、低通滤波器332、拍摄元件330、基板320及显示部340。由液晶显示板等形成的显示部340出现在相机本体300的背面。在基板320上组装有控制部322及图像处理部324等。
镜子单元370包括:主镜371及副镜374。主镜371由被主镜转动轴373轴支撑的主镜保持部372支撑。
副镜374由被副镜转动轴376轴支撑的副镜保持部375支撑。副镜保持部375相对于主镜保持部372转动。由此,当主镜保持部372转动时,副镜保持部375也与主镜保持部372共同移位。
当主镜保持部372的前端下降时,主镜371倾斜着位于从镜头镜筒200入射的入射光束上。当主镜保持部372上升时,主镜371退避到避开入射光束的位置。
当主镜371位于入射光束上时,经过镜头镜筒200入射的入射光束被主镜371反射并被引导到聚焦屏352。聚焦屏352设置在与镜头镜筒200的光学系统共轭的位置,将镜头镜筒200的光学系统所形成的像可视化。
聚焦屏352上的像通过五棱镜354及取景器光学系统356从取景器350进行观察。此处,通过五棱镜354来对像进行观察,从而能够从取景器350观察到正立的正像。
测光传感器390设置于取景器光学系统356的上方,接收被拆分的入射光束的一部分。测光传感器390检测被拍体亮度,并由控制部322算出作为拍摄条件的一部分的曝光条件。
主镜371具有使入射光束的一部分透过的半透反射镜区域。副镜374将从半透反射镜区域入射的入射光束的一部分向对焦光学系统380反射。对焦光学系统380将入射的入射光束的一部分引导向焦点检测传感器382。从而,控制部322确定使镜头镜筒200的光学系统对焦时透镜要移动到的目标位置。
在具有如上所述的镜头镜筒200及相机本体300的单反相机100中,当释放按钮被按下一半时,焦点检测传感器382及测光传感器390变为有效,从而进入在适当的摄影条件下对被拍体的像进行拍摄的状态。接下来,当释放按钮被完全按下时,主镜371及副镜374移动到退避位置,快门单元310打开。从而使从镜头镜筒200入射的入射光束经低通滤波器332入射到拍摄元件330。
图2为单反相机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对与图1共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图示的单反相机100中,镜头镜筒200处于缩筒状态。
在处于缩筒状态下的镜头镜筒200中,缩筒部214后退并接近相机本体300。从而使保持在缩筒部214前端的第一透镜组210也后退并接近第三透镜组230。另外,由于第二组引导轴226与缩筒部214共同后退,因此,被第二组引导轴226支撑的第二透镜组220也共同后退。
进一步地,旋转致动器228和丝杠229也与第一透镜保持部212和缩筒部214共同后退。丝杠229的后端附近深入第三透镜组230、第四透镜组240及第五透镜组250的侧方而使镜头镜筒200的全长短缩。
如此,在处于缩筒状态的镜头镜筒200中,第一透镜组210、第二透镜组220及致动器291后退并填满彼此之间的间隔,将镜头镜筒200的全长短缩。从而使镜头镜筒200便于携带。
另外,第四透镜组240及第五透镜组250由于比相对于固定筒270位置固定的第三透镜组230更位于后方,因此,在镜头镜筒200从伸筒状态变为缩筒状态时也可以不进行移动。然而,当再次进行伸筒时,为了使镜头镜筒200迅速迁移到能够使用的状态,作为使镜头镜筒200进入缩筒状态的动作的一部分,也可以使第四透镜组240及第五透镜组250移动到初始位置。
图3表示将多组一体组件201中的单元箱体280内部的第四透镜组240及第五透镜组250卸下,从稍靠前方向下看到的样子的立体图。对与图1和图2共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保持着第四透镜组240的第四透镜保持部242由与光轴X相平行延伸的一对第四组引导轴245、246支持。第四组引导轴245、246以光轴X为中心大致对称配置。设置于第四透镜保持部242下部的嵌合部243具有内径与图中左侧的第四组引导轴245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嵌合孔。
据此,第四透镜保持部242的嵌合部243在与光轴X相正交的面内的移动受到第四组引导轴245的限制。换言之,通过使嵌合部243沿第四组引导轴245的轴向移动,第四透镜保持部242能够被第四组引导轴245引导着沿光轴X方向移动。
另外,设置于第四透镜保持部242上部的卡合部244具有包含与图中右侧的第四组引导轴246的外径大致相同间隔的平行面的卡合孔。使得卡合部244在与光轴X相正交的面内以能够沿至少一个方向移动的方式卡合于第四组引导轴246上。
如此,第四透镜保持部242以下侧的第四组引导轴245为主轴,以上侧的第四组引导轴246为副轴,被一对第四组引导轴245、246支撑且引导。由于一对第四组引导轴245、246相对于单元箱体280固定,因此第四透镜保持部242能够相对于单元箱体280在与光轴X平行的方向相对移动。
另外,第四透镜保持部242被未出现在图1及图2的剖面中的一对线性致动器248、249驱动。线性致动器248、249以光轴X为中心对称,在图中水平配置。
保持第五透镜组250的第五透镜保持部252由与光轴X相平行延伸的一对第五组引导轴255、256支撑。第五组引导轴255、256以光轴X为中心大致对称配置。设置于第五透镜保持部252上部的嵌合部253具有内径与图中右侧的第五组引导轴255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嵌合孔。
从而使第五透镜保持部252的嵌合部253在与光轴X相正交的面内的移动受到第五组引导轴255的限制。换言之,通过嵌合部253在第五组引导轴255的轴向上移动,使第五透镜保持部252被第五组引导轴255引导着沿光轴X方向移动。
另外,设置于第五透镜保持部252下部的卡合部254具有包含与图中左侧的第五组引导轴256的外径大致相同间隔的平行面的卡合孔。从而使卡合部254在与光轴X正交的面内以能够沿至少一个方向移动的方式卡合于第五组引导轴256上。
如此,第五透镜保持部252以上侧的第五组引导轴255为主轴,以下侧的第五组引导轴256为副轴,被一对第五组引导轴255、256支撑且引导。由于一对第五组引导轴255、256相对于单元箱体280固定,因此,第五透镜保持部252能够相对于单元箱体280在与光轴X相平行的方向上相对移动。
另外,第五透镜保持部252被未出现在图1及图2的剖面中的包含旋转致动器258及丝杠259的驱动机构驱动。旋转致动器258和与光轴X平行配置的丝杠259通过支架251而被一体化,并旋转驱动丝杠259。
丝杠259与结合于嵌合部253上的齿条部257相啮合。由此,当旋转致动器258动作时,第五透镜保持部252在与光轴X相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另外,作为旋转致动器258,最好使用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动作量的步进电动机等。
图4为图3所示的组装体的后视图。在图4中表示出第四透镜保持部242、第五透镜保持部252、第四组引导轴245、246、第五组引导轴255、256及线性致动器248、249的位置关系。对与图3共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将连接一对第四组引导轴245、246的直线P与连接一对线性致动器248、249的直线Q所成的角度中较小的角度作为角度α,角度α是近似于直角的角度。如此,第四组引导轴245、246与作为驱动部的线性致动器248、249在多组一体组件201的周向上被配置在相位为约90度的位置。另外,换言之,一对第四组引导轴245、246与一对线性致动器248、249,在多组一体组件201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配置。
据此,一对线性致动器248、249的驱动力对抗嵌合部243及卡合部244相对于一对第四组引导轴245、246的滑动摩擦并达到良好的平衡,从而高效率地驱动第四透镜组240。
另外,当将连接一对第五组引导轴255、256的直线R与上述直线P所成角度中较小的角度设为角度β时,如果角度α小于直角,则最好使角度α大于角度β。这样一来,在图中以单点划线表示的圆Z1的圆周上,第四组引导轴245、246与第五组引导轴255、256彼此接近。另外,在圆Z1的圆周上,第四组引导轴245、246及第五组引导轴255、256从线性致动器248、249离开。
进一步地,一对第四组引导轴245、246的间隔接近于一对第五组引导轴255、256的间隔,一对第四组引导轴245、246及一对第五组引导轴255、256设置于共用的圆Z1的附近。从而在图中,连接一方的第四组引导轴246与一方的第五组引导轴255的直线S和连接另一方的第四组引导轴245与另一方的第五组引导轴256的直线T大致平行。
通过这样的配置,在第四组引导轴245、246及第五组引导轴255、256与线性致动器248、249之间形成四个大空间A、B、C、D。另外,该空间A、B、C、D形成于以一对线性致动器248、249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为直径的圆Z0的内侧。
由此,这些空间A、B、C、D能够被利用且不会增大多组一体组件201的外径。能够在空间A、B、C、D中收容例如第五透镜组250的驱动部、布线、电子电路等。另外,也可以作为收容例如第二透镜组220的引导轴、驱动部、布线等或者缩筒部214的驱动部等其他部件的空间。
另外,在该圆Z1的圆周上,在一对第四组引导轴245、246中成为副轴的一方的第四组引导轴246可以设置在一对第五组引导轴255、256中成为主轴的一方的第五组引导轴255附近。同样地,在该圆Z1的圆周上,成为主轴的另一方的第四组引导轴245也可设置于成为副轴的另一方的第五组引导轴256附近。从而能够将沿圆Z1的周向设置于主轴附近的驱动部等配置在与每个透镜组互不相同的空间内。以下就上述这种空间A、B、C、D的利用进行具体地举例说明。
图5为表示将图3所示的部件组装到单元箱体280中的状态的后视图。对与图1~图4共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单元箱体280收容有:第四透镜保持部242、第五透镜保持部252、第四组引导轴245、246、第五组引导轴255、256及线性致动器248、249。线性致动器248、249被单元箱体280支撑,从而固定在相对于单元箱体280的相对位置。
第四组引导轴245、246及第五组引导轴255、256的前端与单元箱体280一体形成,相对于保持第三透镜组230的第三透镜保持部232固定。由此,由第四组引导轴245、246引导的第四透镜保持部242被一对线性致动器248、249驱动,从而相对于单元箱体280相对移动。
另外,单元箱体280在与图4所示的空间A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致动器收容部282。在致动器收容部282中收容有驱动第五透镜保持部252的旋转致动器258及丝杠259。
另外,在致动器收容部282中插入有与第五透镜保持部252的嵌合部253相结合的齿条部257。齿条部257在致动器收容部282的内部与丝杠259相啮合。据此,第五透镜保持部252被旋转致动器258驱动,被第五组引导轴255、256引导着相对于单元箱体280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单元箱体280在与图4所示的空间B及空间D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在多组一体组件201的光轴X方向上形成的一对粗槽部284、286。各个粗槽部284、286沿多组一体组件201的径向朝外侧开口。进一步地,单元箱体280在与图4所示的空间C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引导板272。引导板272沿与光轴X相平行的方向延伸。
图6为表示将镜头镜筒200内部中的第一透镜保持部212及第二透镜保持部222拔出并从斜上方向下看到的样子的立体图。对与图1及图2共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保持第一透镜组210的第一透镜保持部212在镜头镜筒200中位于最前端。因此,第一透镜保持部212在外周具有在装设遮光罩等附件时使用的外爪215。另外,第一透镜保持部212成为在镜头镜筒200中外径最大的部件。
第二透镜保持部222由一对第二组引导轴225、226支撑。图中下侧的第二组引导轴225的前端固定在设置于第一透镜保持部212的背面的凸缘部213上,与光轴X相平行朝后方延伸。设置于第二透镜保持部222下部的嵌合部223具有内径与第二组引导轴225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嵌合孔。
据此,使第二透镜保持部222的嵌合部223在与光轴X正交的面内的移动受到第二组引导轴225的限制。换言之,嵌合部223能够沿第二组引导轴225的轴向移动,第二透镜保持部222能够被第二组引导轴225引导着沿光轴X方向移动。
另外,图中上侧的第二组引导轴226的前端也固定于凸缘部213上,与光轴X相平行朝后方延伸。设置于第二透镜保持部222的上部的卡合部224具有包含与第二组引导轴225的外径大致相同间隔的平行面的卡合孔。据此,卡合部224在与光轴X相正交的面内以能够沿至少一个方向移动的方式与第二组引导轴226相卡合,从而限制围绕另一方的第二组引导轴225的旋转。
如此,第二透镜保持部222从相对于第一透镜保持部212固定的一对第二组引导轴225、226开始,以下侧的第二组引导轴225为主轴、以上侧的第二组引导轴226为副轴地被支撑并被引导。由此,第二透镜保持部222能够相对于第一透镜保持部212在与光轴X相平行的方向上相对移动。
另外,从第一透镜保持部212的凸缘部213开始,箱体部221及柔性印刷基板216朝后方延伸。正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在箱体部221中收容有旋转致动器228、丝杠229。
柔性印刷基板216是柔性的,将第一透镜保持部212与固定筒270进行电性结合,而不妨碍第一透镜保持部212的移动。从而能够为固定在相对于固定筒270移动的第一透镜保持部212上的旋转致动器228供电。
图7为表示从镜头镜筒200的后方侧看到的图6所示的组装体的样子的图。对与图6共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一对第二组引导轴225、226以光轴X为中心大致对称,在以光轴X为中心的圆的周向上也分离配置。另外,相对于图的纸面朝观察者侧延伸的箱体部221在以光轴X为中心的圆的周向上与第二组引导轴225的侧方相邻接配置。
进一步地,相对于图的纸面朝观察者侧延伸的柔性印刷基板216在以光轴X为中心的圆的周向上与箱体部221的相对侧、且与第二组引导轴225的侧方相邻接配置。其中,柔性印刷基板216被配置为比箱体部221更加远离第二组引导轴225。
图8为表示从斜后方看到的镜头镜筒200的内部配置的样子的立体图。对与图1~图7共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8中绘制出了图5所示的多组一体组件201、固定筒270以及图6及图7所示的第一透镜组210与第二透镜组220的组装体组装到镜头镜筒200中的状态。其中,第一透镜保持部212被省略了而未图示,从凸缘部213开始对后方进行了绘制。
正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在单元箱体280的内侧收容有:第五透镜组250、第五透镜保持部252、一对第四组引导轴245、246、一对第五组引导轴255、256、一对线性致动器248等。另外,在设置于单元箱体280上的致动器收容部282中收容有被支架251支撑的旋转致动器258等。
进一步地,收容有上述部件的单元箱体280被插入于固定筒270的内侧。此时,在单元箱体280的外侧形成的一对粗槽部284、286与固定筒270的内面之间,在与光轴X相平行的方向上形成有筒状的空间。单元箱体280由于不会在固定筒270的内部进行移动或进退,因此相对于固定筒270固定。
如上所述,对于固定在固定筒270上的多组一体组件201,从凸缘部213朝后方延伸的箱体部221在空间B被插通于一方的粗槽部286与固定筒270之间。从而使第一透镜保持部212能够相对于固定筒270进退而不干扰多组一体组件201。
图9为表示从斜后方看到的镜头镜筒200的内部配置的样子的立体图。对与图1~图8共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9中显示了从与图8相对的侧面看到的镜头镜筒200的内部构造的样子。从图示的视角来看,单元箱体280的另一方的粗槽部284与固定筒270之间收容有使缩筒部214进退的旋转致动器218。旋转致动器218对设置于固定筒270内侧的驱动环217进行旋转驱动。
另外,从图9的视角看到了在多组一体组件201中的空间C中插入有从凸缘部213开始朝后方延伸的引导板272的样子。引导板272在支撑为收容在箱体部221中的旋转致动器228供电的柔性印刷基板216的同时对其进行引导。
图10为表示从后方看到的图8及图9所示组装体的样子的后视图。与图8及图9相对应,省略了第一透镜保持部212的图示。对与图1~图9共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所示,在多组一体组件201中的空间A中设置有以旋转致动器258为首的第五透镜保持部252的驱动部。另外,在空间B中设置有以箱体部221为首的第二透镜保持部222的驱动部。进一步地,在空间C中设置有柔性印刷基板216及引导板272。更进一步地,在空间D设置有使缩筒部214进退的旋转致动器218。
如此,在镜头镜筒200中,在沿镜头镜筒200的周向接近配置的第四组引导轴245、246及第五组引导轴255、256与同样沿周向离开这些引导轴配置的一对线性致动器248、249之间形成的空间A、B、C、D中设置有旋转致动器218、228、258和柔性印刷基板216。从而能够搭载多个非光学部件而不增大镜头镜筒200的直径。
图11为表示将固定筒270从图8、图9及图10所示组装体拆除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对与1~图10共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1表示从稍靠前方向上看到的第一透镜保持部212及多组一体组件201的下表面的样子。可以看到在单元箱体280的下表面,与空间B中形成的粗槽部286相邻接地设置有细槽部288。在细槽部288中放入有与第一透镜保持部212的凸缘部213共同进退的第二组引导轴225的后端。据此,即使第二组引导轴225随着第一透镜保持部212的进退而进行进退,也不会干扰多组一体组件201。
图12表示从稍靠后方往上看到的第一透镜保持部212及多组一体组件201的下表面的样子。可以看到,柔性印刷基板216相对于从凸缘部213的背面开始朝后方延伸的引导板272被贴附并被支撑的样子。
另外可以看到,在单元箱体280的下表面形成有能够使引导板272及柔性印刷基板216的后端进行后退而不干扰单元箱体280的空间。
图13为表示镜头镜筒200的内部配置的示意性后视图。对与图1~图12共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3表示将第四透镜保持部242及第五透镜保持部252从图10所示镜头镜筒200拆除的状态。以便在单元箱体280的内侧能够看到第二透镜组220及第二透镜保持部222。
另外能够看到,在位于镜头镜筒200上部的一方的第四组引导轴246的上方,第二组引导轴226与第二透镜保持部222的卡合部224相卡合的样子。进一步地能够看到,在位于镜头镜筒200下部的第四组引导轴245的下方,第二组引导轴225与第二透镜保持部222的嵌合部223相嵌合的样子。
如此,在镜头镜筒200中,一对第二组引导轴225、226设置于一对第四组引导轴245、246附近。从而使连接一对第四组引导轴245、246的直线P与连接一对第二组引导轴225、226的直线U大致平行且互相接近。由此,直线U与已经出现过的直线Q所成角度中较小的角度γ与角度β大致相等。因此,角度α与角度β的关系也适用于角度γ。
如此,通过在镜头镜筒200的周向上将第二组引导轴225、226设置于第四组引导轴245、246及第五组引导轴255、256附近,即使当第二组引导轴225、226进入单元箱体280的细槽部288时,空间A、B、C、D也不会变窄。由此能够将空间A、B、C、D分配用于旋转致动器218、228、258、柔性印刷基板216等的配置中。
至此,以具有可更换的镜头镜筒200的单反相机1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镜头镜筒200与相机本体300一体形成的相机中也能够形成上述结构。另外,在不具有主镜371等的无镜相机的镜头镜筒200中也能够形成同样的结构。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加以各种变更或改进。此外,由权利要求的记载可知,这种加以变更或改进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标号说明
100单反相机;200镜头镜筒;201多组一体组件;210第一透镜组;212第一透镜保持部;213凸缘部;214缩筒部;215外爪;216柔性印刷基板;217驱动环;218、228、258旋转致动器;219驱动齿轮;220第二透镜组;221箱体部;222第二透镜保持部;223、243、253嵌合部;224、244、254卡合部;225、226第二组引导轴;227、257齿条部;229、259丝杠;230第三透镜组;232第三透镜保持部;234防抖透镜;236光圈单元;238防抖致动器;240第四透镜组;242第四透镜保持部;245;246第四组引导轴;248;249线性致动器;250第五透镜组;252第五透镜保持部;251支架;255;256第五组引导轴;257齿条部;260镜头侧安装部;270固定筒;272引导板;280单元箱体;282致动器收容部;284;286粗槽部;288细槽部;300相机本体;310快门单元;320基板;322控制部;324图像处理部;330拍摄元件;332低通滤波器;340显示部;350取景器;352聚焦屏;354五棱镜;356取景器光学系统;360本体侧安装部;370镜子单元;371主镜;372主镜保持部;373主镜转动轴;374副镜;375副镜保持部;376副镜转动轴;380对焦光学系统;382焦点检测传感器;390测光传感器。

Claims (8)

1.一种镜头镜筒,包括:
第一透镜保持部,保持第一透镜;
一对第一引导轴,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相平行地引导所述第一透镜保持部;
一对第一驱动部,在所述一对第一引导轴的轴方向上驱动所述第一透镜保持部;
第二透镜保持部,保持不同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透镜;
一对第二引导轴,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相平行地引导所述第二透镜保持部;
第二驱动部,被供电,在所述一对第二引导轴的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第二透镜保持部;以及
单元箱体,支撑所述一对第一驱动部;
所述一对第一驱动部在被固定于相对于所述单元箱体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夹持光轴且相对配置,并通过驱动所述第一透镜保持部,使所述第一透镜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单元箱体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筒,其中,所述一对第一驱动部以光轴为中心对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筒,其中,所述一对第一引导轴与所述一对第一驱动部在以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筒,其中,连接所述一对第一引导轴的直线与连接所述一对第一驱动部的直线所成的角度大致为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筒,其中,所述一对第一驱动部为线性驱动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筒,其中,在以光轴为中心的周向上,所述第二驱动部配置在所述一对第一引导轴的一方与所述一对第一驱动部的一方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筒,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在变倍或对焦时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8.一种拍摄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镜筒;以及
拍摄部,对经所述镜头镜筒入射的像光进行拍摄。
CN201810487416.9A 2011-09-06 2012-09-05 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Active CN1087101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4094 2011-09-06
JP2011194094A JP5915038B2 (ja) 2011-09-06 2011-09-06 レンズアセンブリ、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US201261606769P 2012-03-05 2012-03-05
US61/606,769 2012-03-05
CN201280042825.9A CN103765275B (zh) 2011-09-06 2012-09-05 镜头组件、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2825.9A Division CN103765275B (zh) 2011-09-06 2012-09-05 镜头组件、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0191A CN108710191A (zh) 2018-10-26
CN108710191B true CN108710191B (zh) 2021-09-17

Family

ID=47831796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88935.7A Active CN108663768B (zh) 2011-09-06 2012-09-05 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CN201810487416.9A Active CN108710191B (zh) 2011-09-06 2012-09-05 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CN201810487905.4A Active CN108681023B (zh) 2011-09-06 2012-09-05 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CN201810487409.9A Active CN108710190B (zh) 2011-09-06 2012-09-05 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CN201280042825.9A Active CN103765275B (zh) 2011-09-06 2012-09-05 镜头组件、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88935.7A Active CN108663768B (zh) 2011-09-06 2012-09-05 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87905.4A Active CN108681023B (zh) 2011-09-06 2012-09-05 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CN201810487409.9A Active CN108710190B (zh) 2011-09-06 2012-09-05 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CN201280042825.9A Active CN103765275B (zh) 2011-09-06 2012-09-05 镜头组件、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78301B2 (zh)
JP (1) JP5915038B2 (zh)
CN (5) CN108663768B (zh)
WO (1) WO20130353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4482B2 (ja) * 2011-07-05 2017-03-15 株式会社ニコン 駆動装置、光学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287484B2 (ja) * 2014-03-31 2018-03-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胴
KR102525184B1 (ko) * 2018-04-24 2023-04-25 한화비전 주식회사 감시카메라용 렌즈브라켓 및 이를 포함한 감시 카메라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31607A (ja) * 2000-10-25 2002-05-09 Nidec Copal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7580621B2 (en) * 2005-06-30 2009-08-25 Hoya Corporation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CN101813817A (zh) * 2009-02-24 2010-08-25 株式会社尼康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CN102132187A (zh) * 2008-08-21 2011-07-20 株式会社尼康 镜头镜筒和摄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19844B2 (ja) * 1995-12-20 2004-04-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00019375A (ja) * 1998-07-02 2000-01-21 Minolta Co Ltd 駆動装置
US6392826B2 (en) * 1999-12-24 2002-05-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ens barrel
JP4599676B2 (ja) * 2000-07-13 2010-12-15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
US6747807B2 (en) * 2001-02-08 2004-06-0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JP4587437B2 (ja) * 2003-11-25 2010-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影装置
JP4575114B2 (ja) * 2003-12-24 2010-11-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3859005B2 (ja) * 2004-01-07 2006-12-2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2006154433A (ja) * 2004-11-30 2006-06-15 Sharp Corp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JP4645274B2 (ja) * 2005-04-08 2011-03-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EP1939661B1 (en) * 2005-10-18 2011-12-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ens unit and lens drive device
JP2007156352A (ja) * 2005-12-08 2007-06-21 Sony Corp 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5044209B2 (ja) * 2006-12-28 2012-10-10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20080063099A (ko) * 2006-12-29 2008-07-03 파워옵틱스 주식회사 줌렌즈 배럴 어셈블리
JP4888129B2 (ja) * 2007-01-23 2012-02-29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US8107004B2 (en) 2007-02-26 2012-01-31 Hoya Corporation Imaging device
JP4970303B2 (ja) * 2007-04-09 2012-07-04 Hoya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910998B2 (ja) * 2007-11-19 2012-04-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4958804B2 (ja) * 2008-01-22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2112904B (zh) * 2008-08-08 2013-06-19 株式会社尼康 镜头镜筒及摄像装置
JP5093036B2 (ja) * 2008-10-02 2012-12-05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517431B2 (ja) * 2008-09-29 2014-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20100172032A1 (en) * 2008-12-26 2010-07-08 Nikon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515322B2 (ja) * 2009-02-24 2014-06-1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509620B2 (ja) * 2009-02-27 2014-06-04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476740B2 (ja) * 2009-02-27 2014-04-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2011022234A (ja) * 2009-07-14 2011-02-03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330942B2 (ja) * 2009-09-17 2013-10-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
JP2011064996A (ja) * 2009-09-18 2011-03-31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5427009B2 (ja) * 2009-11-30 2014-02-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
JP5612318B2 (ja) * 2010-01-21 2014-10-22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US8520328B2 (en) * 2010-02-05 2013-08-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5634172B2 (ja) * 2010-08-31 2014-1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2011034099A (ja) * 2010-10-15 2011-02-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31607A (ja) * 2000-10-25 2002-05-09 Nidec Copal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7580621B2 (en) * 2005-06-30 2009-08-25 Hoya Corporation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CN102132187A (zh) * 2008-08-21 2011-07-20 株式会社尼康 镜头镜筒和摄像装置
CN101813817A (zh) * 2009-02-24 2010-08-25 株式会社尼康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0190A (zh) 2018-10-26
CN108710191A (zh) 2018-10-26
JP5915038B2 (ja) 2016-05-11
CN108710190B (zh) 2021-06-18
CN108681023B (zh) 2021-05-04
JP2013054302A (ja) 2013-03-21
CN108663768B (zh) 2020-12-01
CN108663768A (zh) 2018-10-16
US20140233117A1 (en) 2014-08-21
WO2013035326A1 (ja) 2013-03-14
CN103765275B (zh) 2018-06-08
CN103765275A (zh) 2014-04-30
US9678301B2 (en) 2017-06-13
CN108681023A (zh) 2018-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15322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612318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8710191B (zh) 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JP6064513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862890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4085485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358371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031858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9079079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428385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4085484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966850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064420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JP5428384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485505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4021165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949437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298782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333543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8013797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092549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JP2014085477A (ja) ラック組立体、光学装置およびラック機構の製造方法
JP2010113166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