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5176A - 载体、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显影剂存储单元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载体、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显影剂存储单元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5176A
CN107615176A CN201680026261.8A CN201680026261A CN107615176A CN 107615176 A CN107615176 A CN 107615176A CN 201680026261 A CN201680026261 A CN 201680026261A CN 107615176 A CN107615176 A CN 107615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developer
toner
imag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62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5176B (zh
Inventor
坂田宏
坂田宏一
菅沼亨
杉本正
杉本正一
东松宏
岸田宏之
增子健
增子健一
田野豊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15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5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5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9Inorganic components of coat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2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 G03G9/1135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1136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ato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2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 G03G9/1137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being crosslink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包括树脂层的载体,该树脂层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粒子,其中所述至少一种类型的粒子为硫酸钡粒子,其中在所述载体的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的Ba分析中检测的Ba量为0.3原子%或更大,和其中所述硫酸钡粒子的圆形‑等价直径为400nm或更大但为900nm或更小。

Description

载体、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显影剂存储单元和图像形成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图像形成的载体和包含该载体的显影剂。
背景技术
在根据电子照相术系统的图像形成中,在由例如感光材料形成的静电潜像承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将带电的调色剂沉积在所述静电潜像上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随后进行定影,从而输出图像。最近,和使用电子照相系统的影印机或印刷机相关的技术一直快速地从单色图像形成向全色图像形成转变(细分,sift)。预计,全色图像形成的市场扩张得甚至更大。
为了使所使用的定影装置小型化和将其结构体简化的意图,和单色图像形成类似,在全色图像形成中使用包含脱模剂的调色剂。因此,趋于采用其中不向定影辊施加油的无油系统。然而,在全色图像形成中,为了使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表面光滑,必须降低熔融调色剂的粘弹性。因此,与在不具有光泽的单色图像的形成的情形中相比偏移趋于更容易发生,且在全色图像形成中采用无油系统是困难的。而且,当在全色图像形成中使用包含脱模剂的调色剂时,调色剂的粘附力增加而使调色剂对记录介质的转印性下降。另外,所述调色剂的成膜发生而使显影剂的带电性降低,从而降低显影剂的耐久性。
同时,关于载体,已知的载体具有在表面上形成的作为涂层的包含炭黑的树脂。出于如下意图使用这样的载体:防止调色剂的成膜,形成定影图像的均匀表面,防止所述表面的氧化,防止湿度灵敏度的降低,延长显影剂的使用寿命,防止调色剂在感光体的表面上的沉积,保护感光体免遭刮伤或磨损,控制带电极性,和调节显影剂的带电量。尽管使用前述载体在起始阶段时可形成优异的图像,但是有如下问题:随着所复印的纸张数量增多,由于所述载体的涂层的剥落而使图像品质下降。而且,有如下问题:由于所述涂层从所述载体剥离或炭黑从所述涂层落下而使颜色污染发生。通常,氧化钛和氧化锌作为炭黑的替代性材料是已知的,但是这些材料展现出不足的降低体积电阻率的效果。
PTL 1公开了形成包含作为针状导电粉末的掺锑的氧化锡(ATO)的涂层的载体。PTL 2公开了形成包含导电粒子的涂层的载体,且各导电粒子包含基础粒子以及在所述基础粒子的表面上层压的二氧化锡层和含有二氧化锡的氧化铟层。PTL 3公开了具有涂层的载体,该涂层包含作为金属氧化物的导电粒子的第一导电粒子和作为金属氧化物粒子和金属盐粒子的至少一种的第二导电粒子,其中已经对金属氧化物粒子和金属盐粒子的表面进行导电处理。
而且,PTL 4公开了具有包含硫酸钡的涂层的载体。PTL 5公开了具有包含由特定共聚物形成的树脂和硫酸钡的涂层的载体。此外,PTL 6和PTL 7公开了各自具有涂层的载体,且公开了当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测量所述载体时,Ba/Si的比率为0.01-0.08。此外,PTL 8公开了其中使用硫酸钡作为包含在载体中的导电粒子的基体的载体。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11-202560
PTL 2: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6-39357
PTL 3: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10-117519
PTL 4: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11-145388
PTL 5:日本专利No.5626569
PTL 6:日本专利No.5534409
PTL 7: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11-209678
PTL 8: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6-07902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PTL 1具有如下问题:和炭黑的情形类似,发生颜色污染,这是因为ATO的色调带有蓝色。PTL 2具有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因为导电粒子包含稀有金属并且载体无法持续使用。PTL 3中公开的载体具有一定的抵抗载体的带电性降低的效果,但是当使用包括大量外添加剂的调色剂和进行具有大的成像面积的图像的连续输出时,带电性降低,且因此,所公开的载体的带电效果是不足的。
而且,PTL 4至PTL 8中公开的载体当调色剂反复地被消耗且供应用于输出具有大的成像面积的图像时对于载体的带电性的降低具有一定的效果。近年来,调色剂趋于被设计成实现低温定影以减少能量消耗,且也有提高印刷速度的需求。在前述情况下,更容易导致作为在载体粒子表面上形成调色剂膜的现象的调色剂废弃(耗废,spent)。而且,为了满足高的图像品质的需求,调色剂趋于包含大量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在载体上使用而降低调色剂的带电量并导致调色剂飞散和背景污染。而且,一直存在这样的尝试:降低调色剂中带电粒子等的量以实现调色剂的低温定影。因此,有如下问题:供应的调色剂未充分地共混到显影剂中,且因此未使调色剂足够地带电,从而导致调色剂飞散。PTL 4至PTL 8中公开的载体不具有足够的应对前述新问题的效果。
同时,在近期扩张的工业印刷市场,即制造印刷领域中,要求甚至更高的图像品质。解决在一张纸上的图像内的浓度差异或浓度不均或者在仅用机械主体(body)在几万张纸上印刷的图像之间的浓度差异在技术上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于将调色剂的带电量控制为恒定有着甚至更强的需要。然而,前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载体无法满足前述需要。
本发明具有如下目的:提供在用于电子照相方法或静电潜像记录方法的显影剂中使用的载体,其可足够地控制电荷以实现在制造印刷领域中所需的图像品质、可向显影区域供应稳定量的显影剂和可通过使用低温定影调色剂的高速装置实现低的成像面积率的图像的连续输出。
问题的解决方案
用于解决前述问题的手段于下。具体地,本发明的载体包含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粒子的树脂层。所述至少一种类型的粒子为硫酸钡粒子。在所述载体的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的Ba分析中检测的Ba的量为0.3原子%或更大。而且,所述硫酸钡粒子的圆形-等价直径为400nm或更大但为900nm或更小。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提供在用于电子照相方法或静电潜像记录方法的显影剂中使用的载体,其可足够地控制电荷以实现在制造印刷领域中所需的图像品质、可向显影区域供应稳定量的显影剂和通过使用低温定影调色剂的高速装置连续地输出具有低的成像面积率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说明当测量本发明的载体的体积电阻率时使用的元件的视图。
[图2]图2是说明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处理卡盒的一个实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载体)
本发明的载体包括树脂层。本发明的载体优选地包含芯和涂覆所述芯的树脂层。
所述树脂层包含至少一种类型的粒子。在本发明中,所述至少一种类型的粒子包括硫酸钡粒子。
在本发明的载体的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的Ba分析中,所检测的Ba的量为0.3原子%或更大。
而且,所述硫酸钡粒子的圆形-等价直径为400nm或更大但为900nm或更小。
本发明的满足前述条件的载体可足够地控制带电而获得期望的图像品质,可向显影区域稳定地供应特定量的显影剂,且使得能够在采用低温定影调色剂的高速装置中以低的成像面积率的印刷浓度连续地供给纸张。
在本发明中,在树脂层中至少包含所述硫酸钡粒子,且在XPS中检测的树脂层的表面的Ba的量为0.3原子%或更大。硫酸钡可增强调色剂的带电性,且表层中存在的硫酸钡甚至在长期输出大的成像面积的图像之后也可保持带电性。另外,所述硫酸钡粒子的圆形-等价直径为400nm或更大但为900nm或更小。当所述硫酸钡粒子的粒径在前述范围内时,所述硫酸钡粒子可从载体的树脂层突出(project)。在显影装置内部,通过与调色剂、载体和显影螺杆的摩擦总是向载体的表面、向所述表面的由所述硫酸钡粒子形成的突出区域(部位,area)施加应力。因此,甚至当调色剂树脂、蜡或添加剂在其上被废弃时,废弃的膜将立即被前述应力所擦伤。因此,硫酸钡可一直以暴露状态保持。
同时,调色剂树脂、蜡或添加剂在硫酸钡的突出区域之间存在的凹进区域上废弃。载体通过覆盖有废弃膜在电学上具有和调色剂的电荷相同的电荷,且因此,废弃物质不再累积。由载体表层中的废弃物质形成的凹进区域无法使调色剂带电且具有低的与调色剂进行摩擦的可能性,因为所述区域是凹进的,而结果,对于调色剂带电的贡献小。因此,其中硫酸钡形成突出区域的部分决定载体的带电性,且因此可长期保证稳定的带电性。
而且,当所述硫酸钡粒子的粒径在前述范围内时,可在载体的表层上形成不规则物。结果,载体的堆积密度变为稳定的。典型地,载体的堆积密度由于载体粒子刮伤的表面或载体粒子的表层上的调色剂组分的废弃而改变。结果,在显影套筒上取得的显影剂的量改变而使供应到显影区域的显影剂的量改变,从而改变显影性能。然而,当树脂层中包含具有400nm或更大但900nm或更小的圆形-等价直径的硫酸钡粒子时,可取得使载体的堆积密度的差异最小化的效果,因为废弃物质在凹进区域累积。另外,通过将硫酸钡粒子分散在树脂层中可增大树脂层的膜强度。因此,可减少擦伤的树脂层的量。结果,树脂层的废弃或擦伤几乎不导致载体的堆积密度的差异,且可长期保证稳定的显影性能。
<树脂层>
树脂层包括树脂和硫酸钡粒子。除了所述硫酸钡粒子之外,树脂层可还包括各种导电粒子。树脂层可包括硅烷偶联剂以改善载体随时间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树脂层优选地不具有膜缺陷,且具有0.80μm-1.50μm的平均膜厚。当树脂层的平均膜厚为0.80μm或更大时,所述硫酸钡粒子可充分地保留在树脂层中,且可防止其从树脂层脱离。当树脂层的平均膜厚为1.50μm或更小时,可防止无法呈现足够的带电性的问题,因为所述硫酸钡粒子完全嵌入在树脂层的内部。
<<硫酸钡粒子>>
由于前述原因,所述硫酸钡粒子的圆形-等价直径为400nm或更大但为900nm或更小。然而,为了保证稳定的带电能力和显影性能,所述圆形-等价直径更优选为600nm或更大。当所述硫酸钡粒子的圆形-等价直径为900nm或更大时,所述硫酸钡粒子的尺寸相对于树脂层的膜厚变为太大的,且所述硫酸钡粒子趋于从树脂层脱离。因此,所述硫酸钡粒子的圆形-等价直径为900nm或更小。
所述硫酸钡粒子没有特别限制,只要Ba存在于粒子的表面处。所述硫酸钡粒子以其中Ba存在于粒子的表面处的状态包括在树脂层中。如上所述,从载体的表层暴露的硫酸钡有助于赋予稳定的带电性。当所述硫酸钡粒子的表层覆盖有材料例如锡时,硫酸钡未从粒子的表层暴露,且因此无法保证足够的带电性。因此,难以呈现稳定的带电性。容易地使供应的调色剂掺杂到显影剂中的效果通过将硫酸钡从粒子的表层暴露而获得。设想,前述效果是由于硫酸钡通过摩擦使调色剂容易地带电的事实而获得的。因此,这样的载体对于其中用于低温定影的带电粒子的数量减少的调色剂是特别有效的。在本申请中,“Ba存在于粒子的表面处”意指硫酸钡不被材料例如锡所覆盖,且硫酸钡占所述粒子的表面的90%或更大。所述硫酸钡粒子可为只由硫酸钡形成的粒子。
所述硫酸钡粒子的量为50质量%或更大但是小于100质量%,相对于树脂层中包含的树脂。
当所述粒子的量为50质量%或更大时,可防止无法使调色剂足够地带电的问题,因为硫酸钡的暴露区域不足。当所述粒子的量小于100质量%时,可防止难以调节初始带电的问题,因为载体的带电性过高。
<<树脂>>
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取决于预期意图可适当地选择。树脂的实例包括通过加热包含至少以下两种单体组分A(也称为组分A)和单体组分B(也称为组分B)的共聚物而获得树脂:
[化学式1]
组分A
[化学式2]
组分B(交联组分)
(在上式中,R1、m、R2、R3、X和Y如下。)
R1为氢原子或甲基。
m为1-8的整数,因此(CH2)m为具有1-8个碳原子的亚烷基,例如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和亚丁基。
R2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和丁基。
R3为具有1-8个碳原子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和丁基)或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和丁氧基)。
X为10摩尔%-90摩尔%,更优选为30摩尔%-70摩尔%。
Y为10摩尔%-90摩尔%,更优选为30摩尔%-70摩尔%。
组分A包括在其侧链处的作为其中存在很多甲基的原子团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硅烷。当组分A相对于整个树脂的比例高时,每个载体粒子的表面能变小。结果,较少量的调色剂的树脂组分或蜡组分沉积在载体上。当组分A的比例为10摩尔%或更大时,可获得足够的效果,且可防止沉积在载体粒子上的调色剂组分的量的增加。当组分A的比例为90摩尔%或更小时,可防止作为组分B和组分C的比例减小的结果引起的以下问题:即,交联反应不进行而无法获得足够的树脂层韧性,以及芯和树脂层之间的粘着降低而损害载体树脂层的耐久性。
R2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组分A的实例包括由下式表示的三(三烷基甲硅烷氧基)硅烷化合物。
在下式中,Me为甲基,Et为乙基,和Pr为丙基。
CH2=CMe-COO-C3H6-Si(OSiMe3)3
CH2=CH-COO-C3H6-Si(OSiMe3)3
CH2=CMe-COO-C4H8-Si(OSiMe3)3
CH2=CMe-COO-C3H6-Si(OSiEt3)3
CH2=CH-COO-C3H6-Si(OSiEt3)3
CH2=CMe-COO-C4H8-Si(OSiEt3)3
CH2=CMe-COO-C3H6-Si(OSiPr3)3
CH2=CH-COO-C3H6-Si(OSiPr3)3
CH2=CMe-COO-C4H8-Si(OSiPr3)3
组分A的制造方法没有限制。组分A可通过其中使三(三烷基甲硅烷氧基)硅烷和丙烯酸烯丙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烯丙基酯在铂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的方法、或通过其中使甲基丙烯酰氧烷基三烷氧基硅烷和六烷基二硅氧烷在羧酸和酸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的方法而获得,如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11-217389中描述的。
组分B为可自由基聚合的双官能的(其中R3为烷基的情形)或三官能的(其中R3也为烷氧基的情形)硅烷化合物。当组分B的比例为10摩尔%或更大时,可获得树脂层足够的韧性。当组分B的比例为90摩尔%或更小时,可防止树脂层变硬和脆且树脂层容易破裂的问题。而且,可防止环境性质的劣化。这是因为设想,当大量水解交联组分作为硅烷醇基团残留时,环境性质(湿度依赖性)劣化。
前述组分B的实例包括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和3-丙烯酰氧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
在本发明中,所述树脂层优选地通过用交联产物涂覆芯、随后进行热处理而形成。所述交联产物通过进行以下共聚物的水解以产生硅烷醇基团和使用催化剂进行缩合而获得。所述共聚物是通过进行单体组分A和单体组分B的自由基共聚而获得的。
[化学式3]
在上式中,R1、m、R2、R3、X和Y是如上所述的。
在本发明中,而且,可将丙烯酸类(acrylic)化合物(单体)作为组分C加入到组分A和组分B。
已经加入单体组分C(也称为组分C)的共聚物的实例包括以下共聚物。
[化学式4]
在上式中,R1、m、R2和R3是如上所述的。
在以上共聚物中,X为10摩尔%-40摩尔%,Y为10摩尔%-40摩尔%,Z为30摩尔%-80摩尔%,且Y和Z满足如下关系:60摩尔%<Y+Z<90摩尔%。
组分C由下式表示。在下式中,R1和R2是如上所述的。
[化学式5]
组分C为用于赋予树脂层挠性以改善芯和树脂层之间的粘着的组分。当组分C的比例为30摩尔%或更大时,可获得足够的粘着。当组分C的比例为80摩尔%或更小时,组分A或组分B无法为10摩尔%或更小,从而实现载体粒子涂层的防水性、硬度和挠性(无膜破裂)的全部。
对于组分C的丙烯酸类化合物(单体),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是优选的。其具体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二甲基氨基)乙基酯、丙烯酸2-(二甲基氨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3-(二甲基氨基)丙基酯和丙烯酸3-(二甲基氨基)丙基酯。
在以上列举的实例中,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是更优选的,且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特别优选的。而且,可单独地使用以上列举的化合物之一,或可以组合使用以上列举的化合物的两种或更多种。
用于通过交联增加树脂层的耐久性的技术描述于例如日本专利No.3691115中。日本专利No.3691115公开了静电潜像显影用的载体,该载体包括磁性粒子和覆盖每个磁性粒子的热固性树脂,其中所述热固性树脂是通过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使在其末端处包含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与包含选自羟基、氨基、酰胺基团和酰亚胺基团的至少一个官能团的可自由基聚合的单体的共聚物进行交联而制备的。根据所公开的技术,树脂层被剥离或刮伤,且因此据说是无法获得载体的足够耐久性。在前述的通过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使共聚物进行交联而获得的热固性树脂的情形中,尽管对于前述的不足的耐久性的原因是不清楚的,但是每单位重量的官能团(含活性氢的基团,例如氨基、羟基、羧基和巯基)的数量少,如从所述结构式看出的。所述官能团在共聚物树脂中与异氰酸酯化合物是可反应的(可交联的)。因此,设想,在交联点处无法形成稠密的二维或三维的交联结构。当长期使用这样的调色剂时,涂覆膜趋于被剥离或刮伤(树脂层的低耐磨损性),且得不到耐久性。
当树脂层被剥离或刮伤时,载体的抗性降低而导致图像品质的改变和载体沉积。而且,树脂层的剥离或刮伤使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而减少吸收的显影剂的量、导致低的图像浓度、由于增大的调色剂浓度(TC)引起的背景污染和调色剂飞散。
同时,本发明的通过前述树脂形成的树脂层是非常坚韧的而且不容易被刮伤,且实现高的耐久性,因为树脂层是使用具有每单位重量树脂的较大量(每单位重量的两倍或三倍)的双官能或三官能的可交联的官能团(点)的共聚物树脂形成的,且是通过经由缩聚使所述共聚物树脂进行交联而形成的。
而且,本发明中使用的通过硅氧烷键的交联连接比通过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交联连接具有更大的键能且对于热应力是更稳定的。因此,设想,本发明中使用的树脂层可保证随时间的稳定性。
如上所述,优选的实施方式是通过包括使所述共聚物水解以产生硅烷醇基团和将硅烷醇基团缩聚的方法形成树脂层。用于缩聚的催化剂的实例包括基于钛的催化剂、基于锡的催化剂、基于锆的催化剂和基于铝的催化剂。
在本发明中,在以上列举的催化剂中,基于钛的催化剂是优选使用的,且二异丙氧基二(乙基乙酰乙酸)钛是特别优选使用的。这些催化剂具有大的加快硅烷醇基团的缩合反应的的效果,且不容易减活。
除了前述树脂之外,还可使用有机硅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或其组合作为用于形成所述树脂层的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具有高的粘着力和低的脆性,且因此具有优异的磨损稳定性。另一方面,丙烯酸类树脂具有高的表面能,且因此组合使用容易导致调色剂废弃的丙烯酸类树脂和调色剂可导致问题,例如由于废弃的调色剂组分的累积引起的低带电量。在该情形中,前述问题可通过以组合使用有机硅树脂解决。有机硅树脂具有低的表面能,且因此调色剂组分几乎不在其上废弃。另外,有机硅树脂呈现抑制废弃组分的累积的效果,因为导致有机硅树脂膜的刮伤。另一方面,有机硅树脂具有差的耐磨损性,因为有机硅树脂具有弱的粘着和高的脆性。因此,当丙烯酸类树脂和有机硅树脂组合使用时,两种树脂的平衡被认为是形成几乎不导致调色剂废弃且具有耐磨损性的树脂层。
有机硅树脂意指通常已知的有机硅树脂的任意者。有机硅树脂的实例包括仅由有机硅氧烷键构成的直链有机硅,和用醇酸、聚酯、环氧、丙烯酸酯(丙烯酰基,acryl)或氨基甲酸乙酯改性的有机硅树脂。直链有机硅树脂的市售产品的实例包括:可获自Shin-EtsuChemical Co.,Ltd.的KR271、KR255和KR152;以及可获自Dow Corning Toray Co.,Ltd.的SR2400、SR2406和SR2410。在该情形中,有机硅树脂可单独地使用,但是有机硅树脂可与进行交联反应的其它组分或用于调节所得载体的带电量的组分一起使用。而且,改性的有机硅树脂的市售产品的实例包括:可获自Shin-Etsu Chemical Co.,Ltd.的KR206(醇酸改性的)、KR5208(丙烯酸酯改性的)、ES1001N(环氧改性的)和KR305(氨基甲酸乙酯改性的);以及可获自Dow Corning Toray Co.,Ltd.的SR2115(环氧改性的)和SR2110(醇酸改性的)。
树脂层的形成方法的实例包括以下方法。
树脂层可用如下的树脂层组合物形成:其包含含有硅烷醇基团和水解官能团的至少一个的有机硅树脂、催化剂、共聚物和硫酸钡粒子,且任选地包含除了以上有机硅树脂之外的树脂和溶剂。具体地,树脂层可在用树脂层组合物覆盖芯的同时通过使硅烷醇基团缩合而形成,或者在用树脂层组合物覆盖芯之后通过使硅烷醇基团缩合而形成。用于在用树脂层组合物覆盖芯粒子的同时使硅烷醇基团缩合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是这样的方法的实例包括包含在施加热或光的情况下用树脂层组合物覆盖芯的方法。而且,用于在用树脂层组合物覆盖芯之后使硅烷醇基团缩合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是这样的方法的实例包括包含在用树脂层组合物覆盖芯之后进行加热的方法。
<<其它组分>>
除了前述树脂和前述硫酸钡粒子之外,构成所述树脂层的组分还包括其它组分,例如导电粒子和硅烷偶联剂。
为了调节载体的体积电阻率的意图,所述树脂层可包含导电粒子。
导电粒子没有特别限制,且其实例包括炭黑、ITO、PTO、WTO、氧化锡、氧化锌和导电聚合物(例如,聚苯胺)。以上列举的粒子可以组合使用。
为了使所述粒子稳定地分散的意图,所述树脂层可包含硅烷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没有特别限制,且其实例包括γ-(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N-乙烯基苄基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氢氯化物、γ-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γ-苯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八烷基二甲基[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氯化铵、γ-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烯丙基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氮烷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氯化铵。以上列举的硅烷偶联剂可以组合使用。
硅烷偶联剂的市售产品的实例包括:AY43-059、SR6020、SZ6023、SH6026、SZ6032、SZ6050、AY43-310M、SZ6030、SH6040、AY43-026、AY43-031、sh6062、Z-6911、sz6300、sz6075、sz6079、sz6083、sz6070、sz6072、Z-6721、AY43-004、Z-6187、AY43-021、AY43-043、AY43-040、AY43-047、Z-6265、AY43-204M、AY43-048、Z-6403、AY43-206M、AY43-206E、Z6341、AY43-210MC、AY43-083、AY43-101、AY43-013、AY43-158E、Z-6920和Z-6940(全部可获自DowCorning Toray Co.,Ltd.)。
硅烷偶联剂相对于树脂的量优选为0.1质量%-10质量%。当硅烷偶联剂的量为0.1质量%或更大时,可防止如下问题:在长期使用期间作为芯或导电粒子和树脂之间的粘着力减小的结果,树脂层落下。当硅烷偶联剂的量为10质量%或更小时,可防止在长期使用期间可能导致的调色剂的成膜。
<芯>
芯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芯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芯的实例包括:铁磁性金属,例如铁和钴;氧化铁,例如磁铁矿、赤铁矿和铁氧体;多种合金和化合物;包含以上列举的分散在树脂中的磁性材料的任一种的树脂粒子。在以上列举的实例中,考虑到环境友好性,基于Mn的铁氧体、基于Mn/Mg的铁氧体和Mn-Mg-Sr铁氧体是优选的。
<载体的性质>
在本发明载体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的Ba分析中,所检测的Ba量为0.3原子%或更大,如上所述的。
所检测的Ba量更优选为0.3原子%-2.0原子%,甚至更优选为0.3原子%-1.5原子%。
在本发明的载体中,作为从所述载体的树脂层的表面暴露的(露出的)硫酸钡的突出部分的高度d为200nm或更大。
如上所述,构成突出部分的硫酸钡的表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带电。然而,当突出部分的高度低时,硫酸钡嵌入到在载体粒子上废弃的调色剂组分中,从而使载体的带电性降低。因此,这样的载体无法稳定地呈现带电性。因此,载体中最大暴露区域中硫酸钡的突出部分的高度d为200nm或更大。
而且,在本发明的载体中,从所述载体的树脂层的表面暴露的硫酸钡的暴露区域中的最大暴露区域的主轴为300nm或更大。
如上所述,构成突出部分的硫酸钡的表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带电。然而,当突出部分的面积小时,与调色剂的接触可能性降低,且这样的载体无法使调色剂足够地带电。因此,硫酸钡的最大暴露区域的主轴为300nm或更大。
本发明的载体具有28μm或更大但是40μm或更小的体均粒径。当载体粒子的体均粒径为28μm或更大时,可防止载体沉积。当其体均粒径为40μm或更小时,可防止图像细节区域的再现性的降低,且可实现精确的图像形成。
本发明的载体具有8(LogΩcm)-16(LogΩcm)的体积电阻率。当载体的体积电阻率为8(LogΩcm)或更大时,可防止非成像区域上的载体沉积。当载体的体积电阻率为16(LogΩcm)或更小时,可保证边缘效应。
<载体的多种性质的测量方法>
载体的前述性质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量。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的Ba分析>>
载体表面上检测的Ba量可通过AXIS/ULYRA(可获自Shimadzu Corporation/Kratos Analytical Ltd.)测量。
束照射范围为900μm×600μm的近似尺寸,且25个载体粒子×17个载体粒子的范围被检测。而且,穿透深度在0nm-10nm的范围内,且可测量邻近载体粒子表面的区域的状态。
具体的测量条件如下。
测量模式:Al:1486.6eV
激发源:单色(Al)
检测系统:光谱模式
磁透镜(Magnet lens):OFF
然后,通过宽扫描测定所检测的元素。随后,通过窄扫描检测每个所检测的元素的峰。之后,使用连接的峰分析软件计算所有的所检测的元素中的Ba(原子%)。
<<圆形-等价直径的测量方法>>
在以下方法中测量所述硫酸钡粒子的圆形-等价直径。
将载体与嵌入树脂(两种液体,30分钟-可固化的环氧树脂,其可获自ITW DevconInc.)混合,且将混合物留置过夜以使所述树脂固化。通过机械研磨制造粗截面样品。借助截面研磨机(SM-09010,可获自JEOL Ltd.)在5.0kV的加速电压和120μA的束电流下对所述样品的截面进行精加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Merlin,可获自Carl Zeiss)在0.8kV加速电压下以30,000倍的放大倍率摄取所得样品的图像。将摄取的图像转换成TIFF图像文件,且借助可获自Media Cybernetics Inc.的Image-Pro Plus测量100个所述硫酸钡粒子的圆形-等价直径。测定测量值的平均值。
<<暴露的硫酸钡的突出部分的高度d的测量方法>>
硫酸钡的最大暴露区域中突出部分的高度d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量。
具体地,将载体与嵌入树脂(两种液体,30分钟-可固化的环氧树脂,可获自ITWDevcon Inc.)混合,且将混合物留置过夜以使树脂固化。通过机械研磨制造粗的截面样品。借助截面研磨机(SM-09010,可获自JEOL Ltd.)在5.0kV的加速电压和120μA的束电流下对所述样品的截面进行精加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Merlin,可获自Carl Zeiss)在0.8kV的加速电压下以10,000倍和30,000倍的放大倍率摄取所得样品的图像。将摄取的图像各自转换成TIFF图像文件,且计算100个载体粒子的树脂层的平均膜厚。而且,测定在一个载体粒子中的硫酸钡的暴露区域之中最大区域中的突出部分的高度d,且计算高度d和平均膜厚之间的差。前述测量在100个载体粒子上进行,且将测量值的平均值测定为暴露的硫酸钡的突出部分的高度d。
<<硫酸钡的最大暴露区域的主轴的测量方法>>
硫酸钡的最大暴露区域的主轴通过以下方法测量。借助可获自Hitachi Ltd.的电子显微镜S-4200在1KV的施加电压下以1,000倍的放大倍率获取背散射电子图像。将背散射电子图像转换成TIFF图像文件,且使用可获自Media Cybernetics Inc.的Image-Pro Plus将其形成为只具有粒子的图像。之后,将所得图像进行二值化以将图像分成白色区域(暴露的硫酸钡的区域)和黑色区域(覆盖有树脂的区域),且测量白色区域的主轴。将一个载体粒子内的最长值的主轴测定为该载体粒子中最大暴露区域的主轴。前述测量在100个载体粒子上进行,且获取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硫酸钡的最大暴露区域的主轴。
<<载体的体均粒径的测量方法>>
例如,载体的体均粒径可借助Microtrack,一种粒度分布分析仪,型号HRA9320-X100(可获自NIKKISO CO.,LTD.)测量。
<<载体的体积电阻率的测量方法>>
载体的体积电阻率可使用图1中说明的元件测量。首先,向氟树脂容器(2)的元件装填载体(3)。在氟树脂容器(2)中,将各自具有2.5cm×4cm表面积的电极(1a)和电极(1b)放置成以0.2cm距离彼此分开。以1cm的降落高度和30次/分钟的轻拍速度(tapping speed)进行元件的轻拍10次。随后,在电极(1a)和电极(1b)之间施加1,000V的DC电压。三十秒之后,借助高阻计4329A(可获自Agilent Technologies Inc.)测量电阻值[Ω],且体积电阻率[Ωcm]可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数学式1]
r×(2.5×4)/0.2
载体的体积电阻率(LogΩcm)为通过前述测量获得的体积电阻率[Ωcm]的常用对数值。
(显影剂)
本发明的显影剂至少包括载体和调色剂。显影剂可还包含其它组分。
<调色剂>
调色剂至少包括粘合树脂和着色剂。调色剂可为单色调色剂或彩色调色剂。而且,调色剂可包括用于向无油系统施加调色剂的脱模剂,其中为了防止调色剂粘着不向定影辊施加油。通常,调色剂趋于导致成膜。然而,本发明的显影剂可长期保持高品质,因为本发明的载体可防止成膜。
通常,彩色调色剂、特别是黄色调色剂具有因载体粒子的涂层的刮伤而发生色污(color staining)的问题。本发明的显影剂可防止色污的发生,因为本发明的载体具有高的耐久性。
调色剂可包括电荷控制剂、外添加剂、流动性改进剂、清洁改进剂和磁性材料。
调色剂可通过典型方法、例如粉碎方法和聚合方法制造。在其中调色剂通过粉碎方法制造的情形中,例如,首先,捏合调色剂材料以获得熔融捏合的产物,将熔融捏合的产物冷却,且然后将冷却的产物粉碎,随后进行分级,从而制造母粒子。为了进一步改善所得调色剂的转印性能和耐久性,随后将外添加剂加入到母粒子,从而制造调色剂。
粘合树脂没有特别限制。粘合树脂的实例包括:苯乙烯的均聚物和苯乙烯的取代产物,例如聚苯乙烯、聚(对苯乙烯)和聚乙烯基甲苯;基于苯乙烯的共聚物,例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的共聚物、苯乙烯-丙烯的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的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酯的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的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苯乙烯-α-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的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醚的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酮的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的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的共聚物和苯乙烯-马来酸酯的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聚乙烯基丁缩醛;聚丙烯酸;松香;改性松香;萜烯树脂;酚醛树脂;脂肪族或芳族烃树脂;和芳族石油树脂。以上列举的实例可以组合使用。
用于加压定影的粘合树脂没有特别限制。这样的粘合树脂的实例包括:聚烯烃,例如低分子量的聚乙烯和低分子量的聚丙烯;烯烃共聚物,例如乙烯-丙烯酸的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的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乙烯-氯乙烯的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和离子键树脂;环氧树脂;聚酯;苯乙烯-丁二烯的共聚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酐的共聚物;马来酸改性的酚醛树脂;和酚改性的萜烯树脂。以上列举的实例可以组合使用。
着色剂(颜料或染料)没有特别限制。着色剂的实例包括:黄色颜料,例如镉黄、矿物坚牢黄、镍钛黄、拿浦黄、萘酚黄S、汉萨黄G、汉萨黄10G、联苯胺黄GR、喹啉黄色淀、永久黄NCG和酒石黄色淀;橙色颜料,例如钼橙、永久橙GTR、吡唑啉酮橙、巴尔干橙(Vulcanorange)、阴丹士林亮橙RK、联苯胺橙G和阴丹士林亮橙GK;红色颜料,例如氧化铁红、镉红、永久红4R、立索红、吡唑啉酮红、显红钙盐(watching red calcium salt)、色淀红D、亮洋红6B、曙红色淀、罗丹明色淀B、茜素色淀和亮洋红3B;紫色颜料,例如坚牢紫B和甲基紫色淀;蓝色颜料,例如钴蓝、碱性蓝、维多利亚蓝色淀、酞菁蓝、无金属的酞菁蓝、部分氯化的酞菁蓝、坚牢天空蓝和阴丹士林蓝BC;绿色颜料,例如铬绿、氧化铬、颜料绿B和孔雀石绿色淀;以及黑色颜料,例如炭黑、油料炉黑、槽法炭黑、灯黑、乙炔黑、吖嗪染料(例如苯胺黑),偶氮染料的金属盐,金属氧化物,和复合金属氧化物。以上列举的着色剂可以组合使用。
脱模剂没有特别限制。脱模剂的实例包括聚烯烃(例如,聚乙烯和聚丙烯)、脂肪酸的金属盐、脂肪酸酯、石蜡、酰胺蜡、多元醇蜡、有机硅清漆、巴西棕榈蜡和酯蜡。以上列举的脱模剂可以组合使用。
当补给显影剂(supply developer)包含本发明的载体和调色剂并且将补给显影剂用于在将显影装置中过多的显影剂排出的情况下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时,可在极长时期内稳定地获得合意的图像品质的图像。具体地,本发明的显影剂可长期地维持带电量以促进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图像的稳定形成,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显影装置中劣化的载体被尚未劣化的载体所替代。特别是在用于印刷大的成像区域的图像的图像形成系统中,获得前述效果。当形成大的成像区域的图像时,载体主要由于在载体上废弃的调色剂而劣化。然而,本发明的载体的使用可防止调色剂废弃和来自载体粒子的树脂层的刮伤的不利影响。
当使用显影剂作为补给显影剂时,显影剂中载体和调色剂的共混比优选是这样的:相对于1质量份载体,调色剂为2质量份-50质量份。当调色剂的量为2质量份或更大时,供应的载体的量不是过大,且可防止作为显影装置中载体浓度增加的结果导致的显影剂带电量增大。另外,还可防止如下问题:作为显影剂带电量的增大结果,显影性能降低而使所得图像的图像浓度降低。当调色剂的量为50质量份或更小时,可防止补给显影剂中载体的比率减小,且还防止因图像形成设备中载体的替代量少而使载体劣化的问题。(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静电潜像承载体、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和显影单元。如果需要,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其它单元。其它单元的实例包括转印单元、定影单元、清洁单元、除电单元、回收单元和控制单元。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包括静电潜像形成步骤和显影步骤。如果需要,图像形成方法可还包括其它步骤。其它步骤的实例包括转印步骤、定影步骤、清洁步骤、除电步骤、回收步骤和控制步骤。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可适宜地通过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进行。
更具体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静电潜像承载体、配置成在静电潜像承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和包含调色剂且配置成用显影剂使形成在静电潜像承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
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可包括配置成对静电潜像承载体充电的充电单元,和配置成使静电潜像承载体的表面以成像的方式曝光的曝光单元。
而且,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可还包括配置成将形成在静电潜像承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配置成将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单元和配置成清洁静电潜像承载体的清洁单元。
而且,显影单元可为多种显影剂存储单元的任一种,只要显影剂存储单元在其中包括本发明的显影剂。
本发明的显影剂存储单元包括具有存储显影剂的功能的单元和在该单元中存储的显影剂。
显影剂存储单元的实施方式包括显影剂容器、显影装置和处理卡盒。
显影剂容器是指在容器中容纳显影剂的容器。
显影装置是指包括存储显影剂的单元且配置成进行显影的装置。
处理卡盒是指至少有静电潜像承载体和包括本发明显影剂的显影单元的一体化单元,且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中,而且,处理卡盒的一体化单元可包括静电潜像承载体,显影单元,和选自充电单元、曝光单元和清洁单元的至少一个。
图2说明本发明的处理卡盒的一个实例。处理卡盒(10)包括感光体(11)、配置成对感光体(11)充电的充电装置(12)、配置成用本发明的显影剂使形成在感光体(1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13)和配置成在形成在感光体(1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除去残留在感光体(11)上的调色剂的清洁装置(14),且前述单元被作为一体化单元支持。处理卡盒(10)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例如影印机和印刷机的主体中。
之后,对使用装备有处理卡盒(10)的图像形成设备形成图像的方法进行描述。首先,驱动感光体(11)以预定的轮缘速度旋转,且借助充电装置(12)以预定的正或负电位使感光体(11)的外周表面均匀地带电。接着,将来自曝光装置(未示出)例如狭缝曝光系统的曝光装置和配置成用激光束进行扫描曝光的曝光装置的曝光光施加到感光体(11)的外周表面,从而形成静电潜像。借助显影装置(13)用本发明的显影剂使形成在感光体(11)的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随后,将形成在感光体(11)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来自与感光体(11)同步旋转的供纸单元(未示出)的在感光体(11)和转印装置(未示出)之间供给的转印纸上。而且,将已经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其上的转印纸与感光体(11)的外周表面分离,并引导到定影装置(未示出)中以进行定影。之后,将所述纸作为印刷物(影印物)从图像形成设备输出。同时,残留在调色剂图像已经从其转印的感光体(11)的表面的调色剂通过清洁装置(14)除去以清洁感光体(11)。之后,借助除电装置(未示出)对感光体(11)的表面进行除电过程,从而为接下来的图像形成过程作准备。
实施例
将通过实施例和对比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的不应解释为受限于这些实施例。注意,单位“份”是指“质量份”。
(树脂合成实施例1)
向装备有搅拌器的烧瓶装填300g甲苯,随后在氮气的流动下加热到90℃。其后,在1小时内向甲苯滴加包含84.4g(200毫摩尔)的由CH2=CMe-COO-C3H6-Si(OSiMe3)3(其中Me为甲基)表示的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三甲基甲硅烷氧基)硅烷(Silaplane TM-0701T,可获自CHISSO CORPORATION)、39g(150毫摩尔)的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65.0g(650毫摩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58g(3毫摩尔)的2,2′-偶氮二-2-甲基丁腈的混合物。在完成所述混合物的加入之后,将包含溶解在15g甲苯中的0.06g(0.3毫摩尔)的2,2′-偶氮二-2-甲基丁腈的溶液加入到前述混合物(2,2′-偶氮二-2-甲基丁腈的总量:0.64g(3.3毫摩尔)),且将所得的混合物在90℃-100℃的温度下搅拌3小时以进行自由基共聚,从而获得基于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类,Methacryl-Based)共聚物R1。
(载体制造实施例1)
将二十份(固体含量:100质量%)的合成实施例1中获得的基于甲基丙烯酰基的共聚物(具有35,000重均分子量的基于甲基丙烯酰基的共聚物)、100份有机硅树脂(SR2410,可获自Dow Corning Toray Co.,Ltd.)的溶液(固体含量:20质量%)、3.0份(固体含量:100质量%)氨基硅烷、36份作为粒子的硫酸钡粒子(可获自SAKAI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圆形-等价直径:700nm)和60份作为粒子的缺氧锡粒子(可获自MITSUI MINING &SMELTING CO.,LTD.,一次粒径:30nm)以及2份充当催化剂的二异丙氧基二(乙基乙酰乙酸)钛(TC-750,可获自Matsumoto Fine Chemical Co.,Ltd.)用甲苯进行稀释,从而获得具有20质量%固体含量的树脂溶液。
使用具有35μm重均粒径的Mn铁氧体粒子作为芯粒子。借助流化床涂布装置使用雾化喷嘴将前述的树脂溶液施加到每个芯粒子的表面上。将所述树脂溶液以树脂层的平均膜厚将为1.00μm的方式施加。树脂溶液的通过涂覆的施加和施加的膜的干燥在流化床中在控制到60℃的温度下下进行。将获得的载体在电炉中在210℃下燃烧1小时,从而获得载体1。
按照前述测量方法对获得的载体1进行多种性质的评价。测量结果列于下表1-1中(以下描述的载体2-17的测量结果也列在表1-1至1-3中)。在表1-1至1-3中,P掺杂的Sn是指缺氧的锡粒子,R1是指基于甲基丙烯酰基的共聚物R1,Si是指有机硅树脂。
(载体制造实施例2)
载体制造实施例2的载体2以和载体制造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除了将硫酸钡粒子的圆形-等价直径改变为900nm之外。
(载体制造实施例3)
载体制造实施例3的载体3以和载体制造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除了将硫酸钡粒子的圆形-等价直径改变为400nm之外。
(载体制造实施例4)
载体制造实施例4的载体4以和载体制造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除了将硫酸钡粒子的圆形-等价直径改变为600nm之外。
(载体制造实施例5)
载体制造实施例5的载体5以和载体制造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除了将硫酸钡粒子的量改变为20质量份之外。
(载体制造实施例6)
载体制造实施例6的载体6以和载体制造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除了将硫酸钡粒子的量改变为40质量份之外。
(载体制造实施例7)
载体制造实施例7的载体7以和载体制造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除了将硫酸钡粒子的量改变为16质量份之外。
(载体制造实施例8)
载体制造实施例8的载体8以和载体制造实施例4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除了将硫酸钡粒子的量改变为20质量份之外。
(载体制造实施例9)
载体制造实施例9的载体9以和载体制造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除了不使用基于甲基丙烯酰基的共聚物且将有机硅树脂溶液的量改变为200质量份之外。
(载体制造实施例10)
载体制造实施例10的载体10以和载体制造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除了将施加在芯的表面上的树脂层的平均膜厚改变为0.70μm之外。
(载体制造实施例11)
载体制造实施例11的载体11以和载体制造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除了将布置在芯的表面上的树脂层的平均膜厚改变为1.30μm之外。
(载体制造实施例12)
载体制造实施例12的载体12以和载体制造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除了将布置在芯的表面上的树脂层的平均膜厚改变为1.60μm之外。
(载体制造实施例13)
载体制造实施例13的载体13以和载体制造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除了不使用缺氧的锡粒子之外。
(载体制造对比例1)
载体制造对比例1的载体14以和载体制造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除了将硫酸钡粒子的圆形-等价直径改变为1,000nm之外。
(载体制造对比例2)
载体制造对比例2的载体15以和载体制造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除了将硫酸钡粒子的圆形-等价直径改变为300nm之外。
(载体制造对比例3)
载体制造对比例3的载体16以和载体制造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除了硫酸钡粒子被氧化铝粒子(圆形-等价直径:600nm)所替代之外。
(载体制造对比例4)
载体制造对比例4的载体17以和载体制造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获得,除了硫酸钡粒子被缺氧的氧化锡-涂覆的硫酸钡粒子(圆形-等价直径:400nm)所替代且不使用缺氧的锡粒子之外。
(实施例1)
<调色剂的制造实施例>
-聚酯树脂A的合成-
向装备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罐装填65份双酚A环氧乙烷(2mol)的加合物、86份双酚A环氧丙烷(3mol)的加合物、274份对苯二甲酸和2份二丁基氧化锡,且使所得的混合物在230℃在常压下反应15小时。其后,使所得物在5mmHg-10mmHg下反应6小时,从而合成聚酯树脂A。发现,获得的聚酯树脂A具有2,300的数均分子量(Mn)、8,000的重均分子量(Mw)、58℃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5mgKOH/g的酸值和35mgKOH/g的羟值。
-苯乙烯-丙烯酰类树脂A的合成-
向装备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罐装填300份乙酸乙酯、185份苯乙烯、115份丙烯酰类单体和5份偶氮二异丁腈。使所得混合物在氮气气氛中在65℃下(常压)反应8小时。其后,将200份甲醇加入到反应产物,随后搅拌1小时。之后,除去上清液,且在减压下干燥残余产物,从而合成苯乙烯-丙烯酰类树脂A。发现,获得的苯乙烯-丙烯酰类树脂A具有20,000的Mw和58℃的Tg。
-预聚物(可与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聚合物)的合成-
向装备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器皿装填682份双酚A环氧乙烷(2mol)的加合物、81份双酚A环氧丙烷(2mol)的加合物、283份对苯二甲酸、22份偏苯三酸酐和2份二丁基氧化锡,且使所得混合物在230℃在常压下反应8小时。其后,使所得物在10mmHg-15mmHg的减压下反应5小时,从而合成中间聚酯。
发现,获得的中间聚酯具有2,100的数均分子量(Mn)、9,600的重均分子量(Mw)、55℃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0.5的酸值和49的羟值。
其后,向装备有冷却管、搅拌器和氮气引入管的反应器皿装填411份中间聚酯、89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500份乙酸乙酯,且使所得混合物在100℃下反应5小时,从而合成预聚物(可与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聚合物)。
获得的预聚物中游离异氰酸酯的量为1.60质量%,且预聚物(在于150℃下留置45分钟之后)的固体含量为50质量%。
-酮亚胺(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的合成-
向装备有搅拌棒和温度计的反应器皿装填30份异佛尔酮二胺和70份甲乙酮,且使所得混合物在50℃下反应5小时,从而合成酮亚胺化合物(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发现,获得的酮亚胺化合物(含活性氢基团的化合物)具有423的胺值。
-母料的制造-
借助亨舍尔混合机(可获自NIPPON COKE & ENGINEERING CO.,LTD.)将1,000份水、540份Printex 35、具有42mL/100g DBP吸油量和9.5pH的炭黑(可获自Degussa AG)和1,200份聚酯树脂A进行混合。其后,借助双辊磨机将获得的混合物在150℃下捏合30分钟,随后将捏合的产物辊压和冷却。借助粉碎机(可获自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将所得物粉碎,从而制造母料。
-水性介质的制备-
将离子交换水(306份)、265份10质量%的磷酸三钙悬浮液和1.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和搅拌以使其均匀溶解,从而制备水性介质。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量-
界面活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量。借助表面张力计Sigma(可获自KSV Instruments)使用Sigma系统中的分析程序进行分析。向水性介质,以0.01质量%滴加界面活化剂。搅拌所得混合物,随后将其留置。之后,测量表面张力。由获得的表面张力曲线计算界面活化剂的如下浓度作为临界胶束浓度:在该浓度下,即使滴加界面活化剂表面张力也停止降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水性介质中的临界胶束浓度通过表面张力计Sigma进行测量,且发现,其临界胶束浓度相对于水性介质的质量为0.05质量%。
-调色剂材料液体的制备-
向烧杯装填70份聚酯树脂A、10份所述预聚物和100份乙酸乙酯,且搅拌所得混合物以使所述树脂和所述预聚物溶解。向所得溶液加入5份充当脱模剂的石蜡(HNP-9,可获自NIPPON SEIRO CO.,LTD.,熔点:75℃)、2份MEK-ST(可获自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LTD.)和10份母料。使所得混合物在如下条件下通过珠磨机Ultraviscomill(可获自AimexCo.,Ltd.)3次:供给速度为1kg/小时,圆盘的轮缘速度为6m/秒,且具有0.5mm粒径的氧化锆珠的填充量为80体积%。向所得物加入2.7份所述酮亚胺化合物且使其溶解,从而制备调色剂材料液体。
-乳化或分散液的制备-
向器皿装填150份水性介质,且借助TK均质混合机(可获自Tokushu Kika KogyoCo.,Ltd.)以12,000rpm的旋转速度搅拌水性介质。向所得物加入100份调色剂材料液体。将所得混合物混合10分钟,从而制备乳化或分散液(乳化淤浆)。
-有机溶剂的去除-
向装备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烧瓶装填100份所述乳化淤浆,且在30℃在以20m/分钟的搅拌圆周速度的搅拌下经12小时除去乳化淤浆中的溶剂,从而获得分散体淤浆。
-洗涤-
在将100质量份分散体淤浆在减压下过滤之后,将100份离子交换水加入到所得的滤饼。然后,借助TK均质混合机以12,000rpm的旋转速度将混合物混合10分钟,随后进行过滤。向获得的滤饼加入300份离子交换水,且借助TK均质混合机以12,000rpm的旋转速度将所得混合物混合10分钟,随后进行过滤。将一系列以上的向滤饼加入离子交换水、混合和过滤进行总共两次。向获得的滤饼加入20份10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且借助TK均质混合机以12,000rpm旋转速度将所得混合物混合30分钟,随后在减压下进行过滤。向获得的滤饼加入300份离子交换水,且借助TK均质混合机以12,000rpm的旋转速度将所得混合物混合10分钟,随后进行过滤。向获得的滤饼加入300份离子交换水,且借助TK均质混合机将所得混合物混合(10分钟,以12,000rpm的旋转速度),随后进行过滤。将一系列以上的向滤饼加入离子交换水、混合和过滤进行总共两次。向获得的滤饼加入20份10质量%盐酸,且借助TK均质混合机将所得混合物混合(10分钟,以12,000rpm的旋转速度),随后进行过滤。
-界面活化剂的量的调节-
向从前述洗涤获得的滤饼加入300份离子交换水。借助TK均质混合机将所得混合物混合(10分钟,以12,000rpm的旋转速度)以制备调色剂分散液。测量调色剂分散液的导电性,且参照界面活化剂浓度的校准曲线计算调色剂分散液中的界面活化剂浓度,该校准曲线是预先已经制作的。基于计算值,将离子交换水加入到调色剂分散液以将界面活化剂浓度调节到目标界面活化剂浓度,即0.05质量%,从而获得调色剂分散液。
-表面处理-
在借助TK均质混合机以5,000rpm混合具有调节到预定值的界面活化剂浓度的调色剂分散液的同时,使用具有55℃的加热温度T1的水浴进行加热10小时。之后,将调色剂分散液冷却到25℃,随后进行过滤。向获得的滤饼加入300份离子交换水。借助TK均质混合机混合(10分钟,以12,000rpm的旋转速度)所得混合物,随后进行过滤。
-干燥-
通过循环干燥器将获得的最终滤饼在45℃干燥48小时。使用具有75μm开口尺寸的筛网筛分干燥的产物,从而获得调色剂母粒子1。
-外添加剂处理-
借助亨舍尔混合机将3.0份具有100nm平均粒径的疏水二氧化硅、1.0份具有20nm平均粒径的氧化钛、1.5份具有15nm平均粒径的疏水二氧化硅粉末与100份调色剂母粒子1进行混合,从而获得调色剂1。
<显影剂的制造>
将载体制造实施例1中获得的载体1(930份)和调色剂1(70份)进行混合。借助Turbula混合机将所得混合物以81rpm搅拌5分钟,从而制造评价用的显影剂1。而且,补给显影剂是使用前述载体和前述调色剂以调色剂浓度将为95质量%的方式制造的。
<显影剂性质的评价>
使用获得的显影剂和可获自Ricoh Company Limited的RICOH Pro C7110S(数字彩色影印机/印刷机多功能外围设备,可获自Ricoh Company Limited)进行图像评价。具体地,将前述装置放置在环境评价室(10℃和15%的低温低湿环境)中,并且将其留置一天。之后,使用实施例1的显影剂1和调色剂1进行初始浓度差异(在一张纸内的浓度差异)的评价。
实施例1的评价结果列于表2-1中。
-初始图像-
<<显影性能>>
在于6,000张可获自Ricoh Company Limited的纸上输出实心图像之后,借助X-Rite(可获自X-Rite Incorporated)测量所述图像的图像浓度。通过连续地输出1,000张且每隔10张测量图像的图像浓度来进行所述测量。将在所测量的100张中的最低图像浓度视为评价结果。
(评价标准)
A:1.5或更大但是小于2.0
B:1.3或更大但是小于1.5
C:1.2或更大但是小于1.3
D:小于1.2
<<浓度不均性(在一张纸内的浓度差异)>>
输出实心图像和半色调图像并进行观察。视觉上评价图像的不均性。
(评价标准)
A:在图像中完全没有浓度不均性。
B:浓度不均性在图像中稍微观察到,但是其是处于不均性不会导致问题的水平。
C:浓度不均性在图像中是可察觉的,且其刚好是处于不均性不会导致问题的水平。
D:浓度不均性在图像中是可察觉的,且其是处于不均性会导致问题的水平。
-在以40%成像面积率运转1,000,000张之后的评价-
接下来进行运转评价。在可获自Ricoh Company Limited的RICOH Pro C7110S(可获自Ricoh Company Limited的数字彩色影印机/印刷机多功能外围设备)中使用实施例1的显影剂1和调色剂1。测量初始载体的带电量和载体在前述装置运转以40%成像面积率输出1,000,000张之后的带电量。计算带电量的变化。而且,调色剂飞散、背景污染、浓度不均性(在一张纸内的浓度差异)和在纸张之间的浓度差异在运转1,000,000张之后进行评价。浓度不均性(在一张纸内的浓度差异)的评价以和前述方法中相同的方式进行。
<<带电稳定性(带电量的变化)>>
用以下方式测量初始载体的带电量(Q1)。样品通过以93/7(载体1/调色剂1)的质量比共混载体1和调色剂1以导致摩擦从而使载体带电而制备。通过吹掉(blow-off)静电计TB-200(可获自Toshiba Chemical Co.,Ltd.)对所述样品进行测量。而且,借助所述吹掉静电计以和前述方法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载体在运转1,000,000张之后的带电量(Q2),除了使用在运转之后与显影剂中各自颜色的调色剂分离的载体之外。
带电量的变化通过由下式获得的值的绝对值测定:
[数学式2]
(Q1-Q2)/Q1×100
评价标准如下。
(评价标准)
A:0或更大但是小于5(优异)
B:5或更大但是小于10(良好)
C:10或更大但是小于20(可用)
D:20或更大(差)
<<调色剂飞散>>
在运转1,000,000张之后,通过抽吸收集在显影剂承载部件的底部堆积的调色剂的量,且测量所收集的调色剂的重量。评价标准如下。
(评价标准)
A:0mg或更大但是小于50mg(优异)
B:50mg或更大但是小于100mg(良好)
C:100mg或更大但是小于250mg(可用)
D:250mg或更大(差)
<<背景污染>>
在运转1,000,000张之后,在显影期间停止空白图像的图像形成过程。将在显影之后感光体上的调色剂转印到胶带。通过通过938光密度计(可获自X-Rite Incorporated)测量在已经将调色剂转印到其的胶带的图像浓度和尚未将调色剂转印到其的胶带的图像浓度之间的差(ΔID)。评价标准如下。
(评价标准)
A:0或更大但是小于0.005(优异)
B:0.005或更大但是小于0.01(良好)
C:0.01或更大但是小于0.02(可用)
D:0.02或更大(差)
<<纸张之间的浓度差异>>
在运转1,000,000张之后,在100张纸上连续地输出具有A3尺寸的实心图像。通过938光密度计(可获自X-Rite Incorporated)测量第一张上的实心图像、第50张上的实心图像和第100张上的实心图像。在每张总共6个位置(沿着供给方向的3个位置×沿着纵向方向的2个位置)处进行所述测量。取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ID。第一张的ID、第50张的ID和第100张的ID之间的差的最大值作为ΔID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如下。
(评价标准)
A:0或更大但是小于0.05(优异)
B:0.05或更大但是小于0.1(良好)
C:0.1或更大但是小于0.2(可用)
D:0.2或更大(差)
-在以80%成像面积率运转1,000,000张之后的评价-
借助可获自Ricoh Company Limited的RICOH Pro C7110S(可获自Ricoh CompanyLimited的数字彩色影印机/印刷机的多功能外围设备)以80%成像面积率进行1,000,000张的运转。评价以和前述评价中相同的方式进行。
-在以0.5%成像面积率运转1,000,000张之后的评价-
借助可获自Ricoh Company Limited的RICOH Pro C7110S(可获自Ricoh CompanyLimited的数字彩色影印机/印刷机的多功能外围设备)使用实施例1的显影剂1和调色剂1以0.5%成像面积率进行1,000,000张的运转。对显影剂量的稳定性、带电稳定性(带电量的变化)、浓度不均性(在一张纸内的浓度差异)、在纸张之间的浓度差异、固体载体的沉积、供应调色剂的带电性和供应调色剂的混合简易性进行评价。通过与前述方法相同的方法对带电稳定性(带电量的变化)、浓度不均性(在一张纸内的浓度差异)和在纸张之间的浓度差异进行评价。其它评价基于以下评价标准进行。
<<显影剂量的稳定性>>
通过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刮刀的显影剂的量通过测量夹具(能够收集1cm2显影剂的夹具)进行收集,且测量所收集的显影剂的重量。在显影套筒的沿着纵向方向的3个位置上进行所述测量。取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述套筒上的显影剂的量。在初始阶段时和在运转1,000,000张之后测量显影剂的量,且对所述量的差的绝对值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如下。
(评价标准)
A:0mg或更大但是小于1mg(优异)
B:1mg或更大但是小于2mg(良好)
C:2mg或更大但是小于4mg(可用)
D:4mg或更大(差)
<<固体载体沉积>>
在运转1,000,000张之后,实心图像在预定的显影条件(充电电位(Vd):负600V,在曝光之后与图像区域(实心图像)相应的区域的电位:负100V,显影偏压:DC负500V)下形成。在所述图像形成期间,图像形成通过例如关掉电源而终止,且对沉积在已经转印调色剂图像的感光体上的载体粒子的数量进行计数,且进行评价。注意,所要评价的区域是在感光体上的具有10mm×100mm尺寸的区域。
(评价标准)
A:沉积的载体粒子的数量为0(合格)。
B:沉积的载体粒子的数量为1-3(合格)。
C:沉积的载体粒子的数量为4-10(合格)。
D:沉积的载体粒子的数量为11或更多(不合格)。
<<供应调色剂的带电性>>
在运转1,000,000张之后,在1,000张纸上输出实心图像。然后,通过抽吸收集在显影剂承载部件的底部处堆积的调色剂的量,且测量所收集的调色剂的重量。评价标准如下。
(评价标准)
A:0mg(优异)
B:大于0mg但是小于0.5mg(良好)
C:0.5mg或更大但是小于1mg(可用)
D:1mg或更大(差)
A、B和C是合格的,但是D是不合格的。
<<供应调色剂的混合简易性>>
供应调色剂的混合简易性使用在运转1,000,000张之后的显影剂和RICOH ProC7110S的显影装置进行评价。将在所述运转之后的显影剂放置在显影装置中,且以和RICOHPro C7110S的旋转速度相同的旋转速度作为单个单元驱动显影装置30秒。之后,将旋转速度降低到一半,且从供应端口供应1g所述调色剂。在将所得物搅拌3秒之后,对显影剂中调色剂的混合度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如下。
(评价标准)
A:加入的调色剂完全混合,且所得显影剂是均匀的(优异)。
B:在显影剂的部分中有调色剂不均性,但是所得显影剂大部分是均匀的(良好)。
C:在显影剂中有显著的调色剂不均性,且所得显影剂是不均匀的(可用)。
D:有尚未掺杂到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差)。
A、B和C是合格的,但是D是不合格的。注意,本评价是和前述的供应调色剂的带电性结果相关的。
(实施例2-13)
实施例2-13的显影剂2-13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除了用载体2-13各自替代载体1且用显影剂2-13各自替代显影剂1之外。实施例2-13的评价结果列于表2-1和2-2中。
(对比例1-4)
对比例1-4的显影剂14-17以和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除了用载体14-17各自替代载体1且用显影剂14-17各自替代显影剂1之外。对比例1-4的评价结果列于表2-3中。
[表1-1]
[表1-2]
[表1-3]
[表2-1]
[表2-2]
[表2-3]
例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下。
<1>载体,其包括
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粒子的树脂层,
其中所述至少一种类型的粒子为硫酸钡粒子,
其中在所述载体的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的Ba分析中检测的Ba量为0.3原子%或更大,和
其中所述硫酸钡粒子的圆形-等价直径为400nm或更大但为900nm或更小。
<2>根据<1>的载体,其中Ba存在于所述硫酸钡粒子的表面处。
<3>根据<1>或<2>的载体,相对于所述树脂层中包含的树脂,所述树脂层中所述硫酸钡粒子的量为50质量%或更大但是小于100质量%。
<4>根据<1>至<3>任一项的载体,其中高度d为200nm或更大,其中所述高度d为从所述载体的树脂层的表面暴露的硫酸钡的突出部分的高度。
<5>根据<1>至<4>任一项的载体,其中最大暴露区域的主轴为300nm或更大,其中所述最大暴露区域为从所述载体的树脂层的表面暴露的硫酸钡的暴露区域中的最大暴露区域。
<6>根据<1>至<5>任一项的载体,其中所述树脂层的树脂组分包含通过对包含至少以下两种单体组分A和单体组分B的共聚物进行热处理获得的树脂:
[化学式6]
A组分
[化学式7]
组分B(交联组分)
其中R1为氢原子或甲基;m为1-8的整数;R2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R3为1-8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X为10摩尔%-90摩尔%;和Y为10摩尔%-90摩尔%。
<7>根据<6>的载体,其中所述树脂层的树脂组分还包括以下的单体组分C:
[化学式8]
其中R1为氢原子或甲基;R2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和Z为30摩尔%-80摩尔%。
<8>根据<7>的载体,其中对于作为包含在树脂层中的树脂组分的单体组分A、单体组分B和单体组分C的比例,X为10摩尔%-40摩尔%,Y为10摩尔%-40摩尔%,和Z为30摩尔%-80摩尔%,且Y和Z满足以下关系:60摩尔%<Y+Z<90摩尔%。
<9>显影剂,其包括:
根据<1>至<8>任一项的载体;和
调色剂。
<10>根据<9>的显影剂,其中所述调色剂为彩色调色剂。
<11>根据<9>或<10>的显影剂,其中所述显影剂以相对于1质量份的载体2质量份-50质量份的量包含调色剂,且所述显影剂用作补给显影剂。
<12>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静电潜像承载体;
配置成在所述静电潜像承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和
显影单元,其包含所述显影剂且配置成用根据<9>至<11>任一项的显影剂使在所述静电潜像承载体上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13>显影剂存储单元,其包括
根据<9>至<11>任一项的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存储在显影剂存储单元中。
<14>图像形成方法,其包括:
在静电潜像承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和
用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的显影剂使在所述静电潜像承载体上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根据<1>至<8>任一项的载体、根据<9>至<11>任一项的显影剂、根据<12>的图像形成设备、根据<13>的显影剂存储单元和根据<14>的图像形成方法解决本领域中的前述多个问题,且实现以下目的。具体地,所述目的为,提供在用于电子照相方法或静电潜像记录方法中的显影剂中使用的载体,其能够充分控制电荷以实现在制造印刷领域中所需的图像品质,能够将稳定量的显影剂供应到显影区域,且通过使用低温定影调色剂的高速装置能实现具有低的成像面积率的图像的连续输出。

Claims (12)

1.载体,其包括
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粒子的树脂层,
其中所述至少一种类型的粒子为硫酸钡粒子,
其中在所述载体的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的Ba分析中检测的Ba量为0.3原子%或更大,和
其中所述硫酸钡粒子的圆形-等价直径为400nm或更大但为900nm或更小。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载体,其中Ba存在于所述硫酸钡粒子的表面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载体,其中所述树脂层中的所述硫酸钡粒子的量为50质量%或更大但是小于100质量%,相对于所述树脂层中包含的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载体,其中高度d为200nm或更大,其中所述高度d为从所述载体的树脂层的表面暴露的硫酸钡的突出部分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载体,其中最大暴露区域的主轴为300nm或更大,其中所述最大暴露区域为从所述载体的树脂层的表面暴露的硫酸钡的暴露区域中的最大暴露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的载体,其中所述树脂层的树脂组分包含通过对包含至少以下两种单体组分A和单体组分B的共聚物进行热处理而获得的树脂:
[化学式1]
组分A
[化学式2]
组分B(交联组分)
其中R1为氢原子或甲基;m为1-8的整数;R2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R3为具有1-8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X为10摩尔%-90摩尔%;和Y为10摩尔%-90摩尔%。
7.显影剂,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的载体;和
调色剂。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显影剂,其中所述调色剂为彩色调色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的显影剂,其中所述显影剂以相对于1质量份的载体2质量份-50质量份的量包含调色剂,且所述显影剂用作补给显影剂。
10.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静电潜像承载体;
配置成在所述静电潜像承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和
显影单元,其包含所述显影剂且配置成用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的显影剂使在所述静电潜像承载体上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11.显影剂存储单元,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的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存储在显影剂存储单元中。
12.图像形成方法,其包括:
在静电潜像承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和
用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的显影剂使在所述静电潜像承载体上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CN201680026261.8A 2015-05-08 2016-04-28 载体、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显影剂存储单元和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76151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5765 2015-05-08
JP2015095765A JP6488866B2 (ja) 2015-05-08 2015-05-08 キャリア及び現像剤
PCT/JP2016/002223 WO2016181633A1 (en) 2015-05-08 2016-04-28 Carrier,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veloper stored uni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5176A true CN107615176A (zh) 2018-01-19
CN107615176B CN107615176B (zh) 2022-01-04

Family

ID=57248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6261.8A Active CN107615176B (zh) 2015-05-08 2016-04-28 载体、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显影剂存储单元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4783B2 (zh)
EP (1) EP3295251B1 (zh)
JP (1) JP6488866B2 (zh)
CN (1) CN107615176B (zh)
WO (1) WO20161816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32075B1 (en) * 2016-03-17 2021-05-05 Ricoh Company, Ltd. Carrier for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develope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toner housing unit
JP6848566B2 (ja) * 2017-03-17 2021-03-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キャリア、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862965B2 (ja) * 2017-03-17 2021-04-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930358B2 (ja) * 2017-10-18 2021-09-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キャリア、現像剤、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115193B2 (ja) 2018-09-28 2022-08-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用キャリア、二成分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151413B2 (ja) 2018-11-22 2022-10-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用キャリア、電子写真画像形成用現像剤、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7188174B2 (ja) 2019-02-22 2022-1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JP7251295B2 (ja) * 2019-04-26 2023-04-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そ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EP3819708A1 (en) 2019-11-11 2021-05-12 Ricoh Company, Ltd. Carrier for forming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developer for forming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metho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7404799B2 (ja) * 2019-11-15 2023-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用キャリア、電子写真画像形成用現像剤、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7404855B2 (ja) 2019-12-20 2023-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キャリア、二成分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JP2022147734A (ja) * 2021-03-23 2022-10-0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ャリア、静電荷像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3089687A (ja) 2021-12-16 2023-06-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電子写真画像形成用現像剤、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3654A (zh) * 2004-08-05 2007-07-04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及其生产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及处理盒
CN101840171A (zh) * 2009-03-18 2010-09-22 株式会社理光 静电图像显影剂用载体以及使用该载体的显影剂
CN102043358A (zh) * 2009-10-13 2011-05-04 株式会社理光 用于双组分显影剂的载体
US20110171573A1 (en) * 2010-01-13 2011-07-14 Koichi Sakata Carrier, developer using the carrier, and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developer
JP2013064856A (ja) * 2011-09-16 2013-04-11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2014215484A (ja) * 2013-04-26 2014-1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二成分現像剤用キャリア、それを用いた静電潜像現像剤、カラートナー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静電潜像現像剤を備え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08120B2 (ja) 1994-12-06 2006-08-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乾式二成分系現像剤用キャリ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882832A (en) 1996-04-30 1999-03-16 Ricoh Company, Ltd. One component developer developing method and dry toner therefor
US5998073A (en) 1997-03-10 1999-12-07 Ricoh Company, Ltd. Dry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JPH10268562A (ja) 1997-03-28 1998-10-09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トナー
JPH11202560A (ja) 1998-01-14 1999-07-30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キャリア、静電潜像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020192580A1 (en) 1998-11-05 2002-12-19 Shinichi Kuramoto Color toner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color toners
US6319646B1 (en) 1999-09-16 2001-11-20 Ricoh Technology Research, Inc. Carri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eveloper, container including the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developer wherein the carrier satisfies the relationship 1.0≦C2/C1≦1.3
JP2001142248A (ja) 1999-11-12 2001-05-25 Ricoh Co Ltd 中間転写方式画像形成用トナーおよび該トナーを用いた中間転写方式画像形成方法
WO2004066031A1 (ja) 2003-01-20 2004-08-05 Ricoh Company, Ltd. 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P1439429B1 (en) 2003-01-20 2013-03-13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and developer
JP2004258170A (ja) 2003-02-25 2004-09-16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S2580040T3 (es) 2003-03-26 2016-08-18 Ricoh Company, Ltd. Tóner para electrofotografía y aparato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JP4037329B2 (ja) 2003-06-25 2008-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EP1701220B9 (en) 2003-09-18 2016-09-21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and developer, toner charged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JP4070702B2 (ja) 2003-10-10 2008-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DE602004019373D1 (de) 2003-10-22 2009-03-26 Ricoh Kk Bilderzeugungsverfahren
US7642032B2 (en) 2003-10-22 2010-01-05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794852B2 (ja) 2003-12-12 2011-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その製造方法、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EP1720077B1 (en) 2004-02-03 2012-10-03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and developing agent, container packed with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105650B2 (ja) 2004-03-16 2008-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7368213B2 (en) 2004-03-19 2008-05-06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an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438245B2 (en) 2004-07-13 2008-10-21 Ricoh Company, Ltd. Milling and classifying apparatus, collision mill, air classifier, to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oner
JP4246121B2 (ja) 2004-07-29 2009-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用カラーキャリア及び現像剤
JP2006039424A (ja) 2004-07-29 2006-02-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トナー並びに該トナーを収納したトナー容器
JP4307352B2 (ja) 2004-09-13 2009-08-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用カラーキャリア及び現像剤
US7455942B2 (en) 2004-09-17 2008-11-25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developer, ton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4773333B2 (ja) 2006-02-13 2011-09-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070570A (ja) 2006-09-13 2008-03-27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152628B2 (ja) 2007-01-26 2013-0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25317A (ja) 2007-03-15 2008-09-25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8045892B2 (en) 2007-04-27 2011-10-25 Ricoh Company Limited Developing unit,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an agitation compartment
JP5124231B2 (ja) 2007-06-19 2013-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006145B2 (ja) 2007-09-19 2012-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規制部材の製造方法
JP4940092B2 (ja) 2007-10-17 2012-05-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327516B2 (ja) 2008-02-22 2013-10-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
JP5403318B2 (ja) 2008-03-17 2014-0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473252B2 (ja) 2008-06-02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100583B2 (ja) 2008-09-12 2012-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現像剤
US20100068644A1 (en) 2008-09-12 2010-03-18 Hisashi Nakajima Toner, and developer
JP5412777B2 (ja) 2008-09-16 2014-02-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トナー
JP5434412B2 (ja) 2008-09-17 2014-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用キャリア、二成分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117519A (ja) 2008-11-12 2010-05-27 Ricoh Co Ltd キャリア
JP5454081B2 (ja) 2008-11-12 2014-03-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キャリア
JP5369691B2 (ja) 2008-11-28 2013-1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現像剤
JP5522452B2 (ja) 2009-03-12 2014-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2成分現像剤用キャリア
JP5476853B2 (ja) 2009-08-20 2014-04-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ム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
JP5553229B2 (ja) 2009-09-14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用キャリア、及び静電潜像用現像剤
JP5626569B2 (ja) 2009-10-13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二成分現像剤用キャリア
JP2011209678A (ja) 2009-10-15 2011-10-20 Ricoh Co Ltd 静電潜像現像用キャリ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現像剤、現像剤入り容器、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1145401A (ja) 2010-01-13 2011-07-28 Ricoh Co Ltd 二成分現像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現像剤
JP2011145388A (ja) 2010-01-13 2011-07-28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および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10367B2 (ja) 2010-01-20 2014-10-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ベル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
JP5598184B2 (ja) 2010-03-17 2014-10-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キャリア
JP5578416B2 (ja) 2010-05-25 2014-08-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ベルト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729170B2 (ja) 2010-08-02 2015-06-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22468B2 (ja) 2010-09-07 2014-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方法
JP5891641B2 (ja) 2010-09-08 2016-03-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キャリア及び静電潜像現像剤
JP5729210B2 (ja) 2010-09-14 2015-06-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二成分現像剤用キャリア、それを用いた静電潜像現像剤、カラートナー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静電潜像現像剤を備え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09505B2 (ja) 2010-10-01 2014-10-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63815A (ja) 2011-02-08 2012-08-30 Ricoh Co Ltd 中間転写ベル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中間転写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012208473A (ja) 2011-03-11 2012-10-25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725409B2 (ja) 2011-03-18 2015-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28394B2 (ja) 2011-06-29 2016-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983004B2 (ja) 2011-07-01 2016-08-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ベル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24919A (ja) 2011-07-15 2013-02-0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040B2 (ja) 2011-09-08 2016-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用キャリア、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044B2 (ja) 2011-09-14 2016-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用キャリア、現像剤
JP6069990B2 (ja) 2011-09-16 2017-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用キャリア、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073B2 (ja) 2011-10-19 2016-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キャリア、キャリアとトナーとからなる静電潜像現像剤及び該現像剤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899852B2 (ja) 2011-11-17 2016-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用ベル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020877B2 (ja) 2012-03-21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キャリア、二成分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4002203A (ja) 2012-06-15 2014-01-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182910B2 (ja) 2012-06-27 2017-08-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二成分現像剤用キャリア、それを用いた静電潜像現像剤、カラートナー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静電潜像現像剤を備え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5349B2 (ja) 2012-09-18 2017-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115210B2 (ja) 2012-09-18 2017-04-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キャリア、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4153652A (ja) 2013-02-13 2014-08-25 Ricoh Co Ltd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キャリア
JP6155704B2 (ja) 2013-03-04 2017-07-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キャリア、静電潜像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175896B2 (ja) 2013-05-21 2017-08-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補給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3654A (zh) * 2004-08-05 2007-07-04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及其生产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及处理盒
CN101840171A (zh) * 2009-03-18 2010-09-22 株式会社理光 静电图像显影剂用载体以及使用该载体的显影剂
CN102043358A (zh) * 2009-10-13 2011-05-04 株式会社理光 用于双组分显影剂的载体
US20110171573A1 (en) * 2010-01-13 2011-07-14 Koichi Sakata Carrier, developer using the carrier, and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developer
JP2013064856A (ja) * 2011-09-16 2013-04-11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2014215484A (ja) * 2013-04-26 2014-1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二成分現像剤用キャリア、それを用いた静電潜像現像剤、カラートナー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静電潜像現像剤を備え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88866B2 (ja) 2019-03-27
EP3295251A1 (en) 2018-03-21
CN107615176B (zh) 2022-01-04
WO2016181633A1 (en) 2016-11-17
US10234783B2 (en) 2019-03-19
EP3295251B1 (en) 2021-01-06
EP3295251A4 (en) 2018-04-25
US20180120724A1 (en) 2018-05-03
JP2016212254A (ja) 2016-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5176A (zh) 载体、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显影剂存储单元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1840171B (zh) 静电图像显影剂用载体以及使用该载体的显影剂
CN102043358B (zh) 用于双组分显影剂的载体
US8475989B2 (en) Carrier,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carrier, developer using the carrier,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developer
JP5729210B2 (ja) 二成分現像剤用キャリア、それを用いた静電潜像現像剤、カラートナー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静電潜像現像剤を備え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10074624A (ko) 캐리어, 현상제 및 화상 형성 방법
JP6769233B2 (ja)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キャリア、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6569B2 (ja) 二成分現像剤用キャリア
CN108885420A (zh) 静电潜像显影剂用的载体、双组分显影剂、补给用显影剂、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容纳单元
JP6930358B2 (ja) キャリア、現像剤、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699331B2 (ja) キャリア、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190993B2 (ja) キャリア、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0010350A (ja)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001954B2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キャリア、二成分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P3465350B1 (en) Carri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two-component developer, developer for replenishment, image form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7251295B2 (ja) 現像剤、そ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862934B2 (ja) キャリア、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7021199A (ja) キャリア、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05724B2 (ja) 現像剤用キャリアと二成分現像剤、それらの製法、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8146848A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キャリア、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8151483A (ja) 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2058401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