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44107B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44107B
CN107444107B CN201710201067.5A CN201710201067A CN107444107B CN 107444107 B CN107444107 B CN 107444107B CN 201710201067 A CN201710201067 A CN 201710201067A CN 107444107 B CN107444107 B CN 1074441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tank
bracket
main body
length direction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010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44107A (zh
Inventor
佐佐木茂
藤井学
柴崎俊一
裤田宪秀
矢野慎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44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44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44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441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60K15/067Mounting of tanks
    • B60K15/07Mounting of tanks of gas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3006Gas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7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fuel cells
    • B60L50/7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13/00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 F17C13/08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vessels
    • F17C13/084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vessels for small-sized storage vessels, e.g. compressed gas cylinders or bottles, disposable gas vessels, vessels adapted for automotive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201Reactant storage and supply, e.g. means for feeding, p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2015/03118Multiple tanks, i.e. two or more separate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2015/03309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fuels
    • B60K2015/03315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fuels for hydrog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60K2015/0634Arrangement of tanks the fuel tank is arranged below the vehicle fl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60K2015/0635Arrangement of tanks the fuel tank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60K2015/0638Arrangement of tanks the fuel tank is arranged in the rear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60K15/067Mounting of tanks
    • B60K2015/0675Mounting of tanks allowing deflection movements of the tank in case of a cra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01/00Vessel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geometry, arrangement or size
    • F17C2201/01Shape
    • F17C2201/0104Shape cylindrical
    • F17C2201/0109Shape cylindrical with exteriorly curved end-pie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70/00Applications
    • F17C2270/01Applications for fluid transport or storage
    • F17C2270/0165Applications for fluid transport or storage on the road
    • F17C2270/0168Applications for fluid transport or storage on the road by vehicles
    • F17C2270/0178Ca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008/1095Fuel cells with polymeric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40Application of hydrogen technology to transportation, e.g. using fuel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车辆备:车体;气体罐,具有包含圆筒状的主干部的罐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罐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接口部;托架,将所述接口部固定于所述车体;以及带,包围所述主干部的外周面而将所述主干部固定于所述车体,其中,所述气体罐以所述长度方向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所述托架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通过与设置于所述接口部的被卡合部卡合来限制所述气体罐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移动,所述气体罐仅在所述气体罐的所述一端部和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所述气体罐的另一端部中的所述一端部处,由所述卡合部限制了所述气体罐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移动。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关于车辆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气体罐(密闭罐)配置于中央通道内,使用密闭罐支承带来将气体罐的主干部固定于车体的车辆。
发明内容
气体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移动通过密闭罐支承带与气体罐的主干部之间的摩擦力而受到限制。此处,有时会因车辆碰撞或车辆急剧地加减速而对气体罐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施加大的外力。在该情况下,气体罐在车辆中的搭载位置有可能从本来的搭载位置偏离。若气体罐的搭载位置偏离,则气体罐会与构成车辆的其他部件碰撞。另外,气体罐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罐长)可以根据设计规格等而取各种各样的值。因而,期望有一种在将气体罐固定于车体时能够与罐长无关地将气体罐固定于车体的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具备:车体;气体罐,具有包含圆筒状的主干部的罐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罐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接口部;托架,将所述接口部固定于所述车体;以及带,包围所述主干部的外周面并将所述主干部固定于所述车体,其中,所述气体罐以所述长度方向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所述托架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通过与设置于所述接口部的被卡合部卡合来限制所述气体罐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移动,所述气体罐仅在所述气体罐的所述一端部和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所述气体罐的另一端部中的所述一端部处,由所述卡合部限制了所述气体罐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移动。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托架来限制气体罐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由此,即使在例如因车辆碰撞或车辆加减速而对气体罐施加了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降低气体罐从本来的搭载位置偏离的可能性。此处,由于托架的卡合部与接口部的被卡合部卡合,所以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被卡合部的位置需要与托架的卡合部的位置对应。与此相对,带是将圆筒状的主干部固定于车体的部件。由此,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主干部所处的范围使用带将主干部固定于车体,所以能够提高将气体罐固定于车体时的自由度。即,在将气体罐固定于车体时,能够与气体罐的罐长无关地将气体罐固定于车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车辆还具备第二气体罐,所述第二气体罐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比所述气体罐靠前方侧和后方侧中的任一侧处,并以长度方向沿着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所述接口部位于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比所述气体罐的另一端部靠近所述第二气体罐的一侧。气体罐有时会因被填充填充物(例如,作为气体的氢)或放出填充物而发生膨胀或收缩。根据该方式,托架具有限制气体罐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的卡合部,该托架将靠近其他气体罐一侧的接口部固定于车体。由此,即使在气体罐发生膨胀或发生收缩而导致长度方向上的气体罐的长度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降低气体罐与其他气体罐碰撞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车体具有形成车厢的地面的地板,所述地板包含中央通道,所述中央通道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向所述车厢侧突出,所述气体罐配置于所述中央通道的内部,所述中央通道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后端部,并向后方侧延伸,所述主干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在所述第一通道的位置由所述带包围,在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所述带所处的部分处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内部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二通道的内部的截面积大。根据该方式,能够有效地利用具有比第二通道的内部大的截面积的第一通道的部分来配置包围主干部的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车体具有形成车厢的地面的地板,所述地板包含中央通道,所述中央通道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向所述车厢侧突出,所述气体罐配置于所述中央通道的内部,所述中央通道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后端部,并向后方侧延伸,所述带具有:带主体,以在周向上包围所述主干部的方式配置;和带主体紧固部件,位于比所述主干部靠上侧处,将所述带主体系紧,所述主干部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在所述第一通道的位置由所述带包围,在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所述带所处的部分处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内部的截面的高度比所述第二通道的内部的截面的高度高。根据该方式,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第一通道的内部中的带所处的部分的截面中的高度比第二通道的内部的截面中的高度高,所以能够充分地确保配置带主体紧固部件的空间。
在上述方式中,可以是,所述接口部具有:接口主体,插通于所述罐主体,形成使外部与所述罐主体的内部连通的连通孔;和阀,安装于所述接口主体,使所述连通孔开闭,所述被卡合部设置于所述接口主体和所述阀中的任一方,所述托架的所述卡合部与设置于所述接口主体和所述阀中的任一方的所述被卡合部卡合。根据该方式,卡合部能够通过与设置于接口主体和阀中的任一方的被卡合部卡合,来限制气体罐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被卡合部包含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所述托架的所述卡合部包含与所述第一凸部卡合的第二凹部或与所述第一凹部卡合的第二凸部。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使被卡合部为凸部或凹部并使卡合部为凹部或凸部这一简单的结构,来使被卡合部和卡合部卡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车辆还具备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之间或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之间。根据该方式,能够降低被卡合部与卡合部碰撞而破损的可能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是,所述托架具有:托架主体,以包围所述接口部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将所述接口部夹入,并具有所述卡合部;和紧固部件,将所述托架主体固定于所述车体。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托架主体来限制接口部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并通过紧固部件来将接口部固定于车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是,所述带在所述气体罐的所述长度方向上包围所述主干部中的隔着所述主干部的中央而位于与所述接口部所处一侧相反一侧的部分。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托架来将位于罐的一端部侧的接口部固定于车体,通过带来将主干部中的隔着主干部的中央而位于与接口部所处一侧相反一侧的部分包围而固定于车体,所以能够降低气体罐倾斜的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以上述以外的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现,例如,除了上述的车辆之外,还能够以气体罐向车辆的固定方法等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典型的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上的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车辆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是地板的概略图。
图4是第一气体罐的外观图。
图5是第二气体罐的外观图。
图6是用于对第一气体罐和第二气体罐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用于对第一气体罐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用于对带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图6的IX-IX剖视图。
图10是托架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后方侧观察将第一气体罐固定于地板的状态时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一托架主体及第二托架主体与接口主体之间的卡合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一变形方式的示意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二变形方式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三变形方式的示意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四变形方式的示意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五变形方式的示意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六变形方式的示意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七变形方式的示意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八变形方式的示意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固定方法的第二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固定方法的第二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托架的第二变形方式的图。
图24A是用于对切口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图24B是用于对切口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图25是用于对切口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26是用于说明托架的第三变形方式的图。
图27是用于说明凹部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车辆10的结构的概略图。图3是地板12的概略图。在图1中图示了表示车辆10的前后方向的箭头FRD和表示车辆10的高度方向的箭头HLD。另外,在图2中图示了箭头FRD和表示车辆10的宽度方向的箭头BD。另外,在图3中图示了箭头FRD、箭头HLD、箭头BD。此外,在以后的图中,根据需要而图示了箭头FRD、箭头HLD、箭头BD。前后方向FRD中的箭头FD表示车辆10的前方方向,箭头RD表示车辆10的后方方向。另外,高度方向HLD中的箭头HD表示车辆10的上方向,箭头LD表示车辆10的下方向。
在图1中,示出车辆10的宽度方向BD的中央位置处的沿着车辆10的前方方向FD及后方方向RD的截面。图2是从上方向观察车辆10时的图,还图示了内部的一部分构造。
车辆10(图1、图2)具备一对前轮FW、一对后轮RW、电动机M、车体11、框架18、作为电力源的燃料电池19、第一气体罐40以及第二气体罐50。车辆10是搭载燃料电池19作为电力源的燃料电池车辆。车辆10通过利用由燃料电池19产生的电力驱动电动机M,来使后轮RW驱动。
车体11形成车辆10的主体。车体11包含形成车厢15的顶面的顶板17(图1)和形成车厢15的地板面的地板12(图3)。在车厢15内配置有两个前方座席152(在图1中仅图示一个)和三个后方座席153(在图1中仅图示一个)。
框架18支承车体11。框架18由板状的金属形成。框架18例如是纵梁。在框架18安装有地板12。
燃料电池19是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燃料电池19接受作为燃料气体的氢和作为氧化剂气体的空气的供给而发电。燃料电池19配置于位于车辆10的前方侧的前舱110。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舱110位于比车厢15靠前方侧处。
第一气体罐40及第二气体罐50通过配管(未图示)而连接于燃料电池19。第一气体罐40及第二气体罐50以高压的方式贮存用于向燃料电池19供给的氢。第一气体罐40及第二气体罐50配置于比地板12靠下侧处。
地板12(图3)具有第一地板121和连接于第一地板121的第二地板124。第一地板121位于比第二地板124靠前方侧处。
第一地板121具有位于宽度方向BD两侧而用于设置前方座席152的两个主体部125和在宽度方向BD上位于两个主体部125之间的中央通道20。主体部125是大致水平的部件。
中央通道20从主体部12向上侧(车厢15侧)突出。中央通道20形成于第一地板121中位于车辆10的宽度方向BD的中央部的部分。中央通道20在车辆10的前后方向FRD上延伸。中央通道20具有从主体部125立起的两个侧部232和将两个侧部的上端连接而形成中央通道20的上表面的上部231。中央通道20的在高度方向HLD上与上部231对向的一侧开口。在中央通道20的内部配置有第一气体罐40。
中央通道20具有第一通道22和第二通道24。第一通道22的内部的高度22H随着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而变低。另外,第一通道22的宽度22W随着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而变窄。第二通道24连接于第一通道22的后端部,向后方方向RD侧延伸。第二通道24的内部的高度24H及宽度24W是一定的。第一通道22的高度22H比第二通道24的高度24H高。另外,第一通道22的宽度22W比第二通道24的宽度24W大。
第二地板124通过阶差127而位于比第一地板121的主体部125靠上侧(车厢15侧)处。在第二地板124的下侧配置有第二气体罐50。也将第二地板124形成上表面的用于配置第二气体罐50的部分称作第二气体罐配置部30。此外,第二地板124具有从上表面向下侧延伸的用于固定带(后述)的固定壁(未图示)。
图4是第一气体罐40的外观图。在图4中图示了第一气体罐40的轴线AX1。第一气体罐40具备罐主体43、第一接口部47以及第二接口部49。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是纸面左右方向。
罐主体43在内部贮存成为车辆10(详细而言是燃料电池19)的燃料的氢。罐主体43具备主干部42、第一圆顶部44及第二圆顶部48。
主干部42是在长度方向PD1上延伸的圆筒状的部件。第一圆顶部44是在长度方向PD1上连接于主干部42的一端部的半球状的部件。第一圆顶部44随着从主干部42远离而缩径。第二圆顶部48是在长度方向PD1上连接于主干部42的另一端部的半球状的部件。第二圆顶部48随着从主干部42远离而缩径。
第一接口部47位于第一圆顶部44的顶部。即,第一接口部47在长度方向PD1上位于第一气体罐40的一端部。第一接口部47具有接口主体45和阀46。接口主体45插通于形成于罐主体43的一端部的开口,形成使外部和罐主体43的内部402连通的连通孔45H。阀46插通于接口主体45而安装于接口主体45。阀46使连通孔45H开闭。在接口主体45中的突出到罐主体43的外侧的部分的外周面设置在整个周向上延伸的作为被卡合部的凸部41。凸部41从接口主体45的外周面突出。
第二接口部49位于第二圆顶部48的顶部。即,第二接口部49在长度方向PD1上位于第一气体罐40的另一端部。第二接口部49插通于形成于罐主体43的另一端部的开口。在第二接口部49没有形成使罐主体43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连通孔。
图5是第二气体罐50的外观图。在图5中图示了第二气体罐50的轴线AX2。第二气体罐50与第一气体罐40(图4)之间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二气体罐50的接口主体55没有形成凸部41。关于其他结构,由于是与第一气体罐40相同的结构,所以对于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说明。接口主体55插通于形成于罐主体43的一端部的开口,形成使罐主体43的外部和内部402连通的连通孔45H。此外,箭头PD2表示第二气体罐50的长度方向。
图6是用于对第一气体罐40和第二气体罐50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的图。图7是用于对第一气体罐40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从下侧观察车辆10时的示意图。图7是从车辆10的宽度方向BD观察配置有第一气体罐40的中央通道20时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6及图7所示,在中央通道20的内部,以长度方向PD1与车辆10的前后方向FRD平行的方式配置有第一气体罐40。如图6所示,在第二气体罐配置部30的内部,以长度方向PD2与车辆10的宽度方向BD平行的方式配置有第二气体罐50。第二气体罐50位于比第一气体罐40靠后方侧处。此外,在车辆10的高度方向HLD上,第一气体罐40和第二气体罐50配置在重叠的位置。
第一气体罐40通过托架70和带60而固定于构成车体11的地板12。托架70将设置于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的两端部中的靠第二气体罐50一侧的一端部的第一接口部47固定于地板12。
带60将主干部42以包围而保持的状态固定于地板12。带60包围主干部42中的在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上位于比主干部42的中央CP靠第一气体罐40的另一端部侧(图6的纸面左侧)处的部分。即,带60在长度方向PD1上包围主干部42中的隔着中央CP位于与第一接口部47所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如图6及图7所示,在前后方向FRD上,主干部42在第一通道22的位置由带60包围。
第二气体罐50(图6)通过两个带60而固定于构成车体11的地板12。两个带60在第二气体罐50的主干部42处隔着长度方向PD2的中央而配置。
图8是用于对带60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图6的IX-IX剖视图。使用图8及图9对带6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带60以包围并保持主干部42的外周面的状态将主干部42固定于地板12。带60(图8)具备第一上带主体61、第二上带主体62、下带主体64、带主体紧固部件63及第一~第四紧固部件170a~170d(图9)。如图9所示,第一上带主体61、第二上带主体62及下带主体64被配置成包围主干部42的外周面,保持着主干部42。第一上带主体61和第二上带主体62分别位于比下带主体64靠上侧处。由第一上带主体61和第二上带主体62包围主干部42的上侧部分,由下带主体64包围主干部42的下侧部分。
第一上带主体61、第二上带主体62及下带主体64分别由钢等金属形成。此外,第一上带主体61、第二上带主体62及下带主体64也可以分别由合成树脂形成。如图9所示,第一~第四紧固部件170a~170d分别由螺栓171和螺母173构成。
第一上带主体61具有:带主体部612,相对于主干部4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沿着周向接触;第一紧固部614,连接于带主体部612的一端部;及第二紧固部615,连接于带主体部612的另一端部。在第一紧固部614形成有用于插通第二紧固部件170b的螺栓171的贯通孔hb。在第二紧固部615形成有用于插通带主体紧固部件63具有的螺栓631的贯通孔he。
第二上带主体62具有:带主体部622,相对于主干部42的外周面的另一部分沿着周向接触;第一紧固部624,连接于带主体部622的一端部;及第二紧固部625,连接于带主体部622的另一端部。在第一紧固部624形成有用于插通第三紧固部件170c的螺栓171的贯通孔hc。在第二紧固部625形成有用于插通带主体紧固部件63具有的螺栓631的贯通孔he。第二紧固部615的贯通孔he和第二紧固部625的贯通孔he在车辆10的宽度方向BD上相对。
下带主体64具有:框架主体部641,用于配置主干部42的下侧部分;第一下带紧固部645,连接于框架主体部641的一端部;及第二下带紧固部646,连接于框架主体部641的另一端部。框架主体部641具有框架底部642和一对倾斜部643,框架底部642形成底面,在宽度方向BD上延伸,一对倾斜部643在宽度方向BD上连接于框架底部642的两端部,从两端部立起。框架底部642及倾斜部643与主干部42的下侧部分接触。此外,也可以在框架底部642及倾斜部643与主干部42之间配置橡胶部件、碟形弹簧等缓冲部件。
在高度方向HLD上,第一下带紧固部645与第一上带主体61的第一紧固部614相对。在第一下带紧固部645形成有用于插通第一紧固部件170a的螺栓171的贯通孔ha和用于插通第二紧固部件170b的螺栓171的贯通孔hb。在高度方向HLD上,第二下带紧固部646与第二上带主体62的第一紧固部624相对。在第二下带紧固部646形成有用于插通第三紧固部件170c的螺栓171的贯通孔hc和用于插通第四紧固部件170d的螺栓171的贯通孔hd。
如图9所示,第一上带主体61的第一紧固部614和下带主体64的第一下带紧固部645通过第二紧固部件170b(螺栓171和螺母173)而互相固定。另外,第二上带主体62的第一紧固部624和下带主体64的第二下带紧固部646通过第三紧固部件170c(螺栓171和螺母173)而互相固定。下带主体64的第一下带紧固部645和地板12的主体部125通过第一紧固部件170a(螺栓171和螺母173)而互相固定。下带主体64的第二下带紧固部646和地板12的主体部125通过第四紧固部件170d(螺栓171和螺母173)而互相固定。
带主体紧固部件63(图8)将第一上带主体61的第二紧固部615和第二上带主体62的第二紧固部625互相固定,将第一上带主体61和第二上带主体62系紧。带主体紧固部件63位于比主干部42靠上侧处。带主体紧固部件63具有螺旋弹簧636、螺旋弹簧支架635、螺栓631及螺母633(图9)。
螺旋弹簧636以压缩状态配置,产生用于将第一上带主体61的第二紧固部615和第二上带主体62的第二紧固部625紧固的作用力。螺旋弹簧636的一端抵接于螺旋弹簧支架635,螺旋弹簧636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上带主体62的第二紧固部625。螺栓631的轴部631b插通于第一上带主体61的第二紧固部615、第二上带主体62的第二紧固部625及螺旋弹簧支架635。螺栓631的头部631a抵接于第一上带主体61的第二紧固部615。螺母633在经由螺旋弹簧支架635压缩螺旋弹簧636的方向上紧固于螺栓631的轴部631b。由此,第一上带主体61的第二紧固部615和第二上带主体62的第二紧固部625接近,由第一上带主体61、第二上带主体62及下带主体64包围主干部42的区域变小。通过包围主干部42的区域变小,主干部42由第一上带主体61、第二上带主体62以及下带主体64紧固而保持。带60通过摩擦力来限制长度方向PD1上的第一气体罐40的移动。
在此,主干部42的直径会因罐主体43的内压变化而膨胀或缩小。通过根据主干部42的直径变化而螺旋弹簧636的压缩程度变化,能够使第一上带主体61的第二紧固部615和第二上带主体62的第二紧固部625之间的间隔变化。由此,能够将带60对主干部42的紧固力维持为大致一定。
如图9所示,第一通道22的内部中的带60所处的部分的高度22Ha比第二通道24的内部的高度24H(图3)高。另外,第一通道22的内部中的带60所处的部分的宽度22Wa比第二通道24的宽度24W(图3)大。另外,在与前后方向FRD正交的截面中,第一通道22的内部中的带60所处的矩形部分的截面积比第二通道24的内部(矩形部分)的截面积大。在此,第一通道22的内部的截面积是在将两个侧部232的下侧端部用直线连结的情况下形成的封闭区域的面积。此外,第二通道24的内部的截面积也同样是封闭区域的面积。
图10是托架70的立体图。图11是从后方侧观察将第一气体罐40固定于地板12的状态时的图。
托架70(图11)在车辆10的前后方向上在第二通道24的位置以包围第一气体罐40的第一接口部47的状态将第一接口部47固定于地板12。托架70具有第一托架主体80、第二托架主体90及第一~第四紧固部件180a~180d。第一~第四紧固部件180a~180d分别由螺栓181和螺母183构成。
第一托架主体80和第二托架主体90分别由钢等金属形成。此外,第一托架主体80和第二托架主体90也可以分别由合成树脂形成。第一托架主体80从上侧按压接口主体45(图4),第二托架主体90从下侧按压接口主体45,从而保持接口主体45。即,第一托架主体80和第二托架主体90以包围接口主体45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将接口主体45夹入而保持。
第一托架主体80(图10)具备弯曲部81、基端部82及顶端部83。弯曲部81沿着接口主体45的外周面而弯曲。基端部82从弯曲部81的沿着弯曲方向的一端部向远离第一气体罐40的方向延伸。基端部82固定于地板12的主体部125。顶端部83从弯曲部81的沿着弯曲方向的另一端部向远离第一气体罐40的方向延伸。第二托架主体90也与第一托架主体80同样地具备弯曲部91、基端部92及顶端部93。
在弯曲部81、91各自的内周面形成有作为卡合部的凹部85、95。凹部85从弯曲部81的内周面凹陷。凹部95从弯曲部91的内周面凹陷。凹部85在弯曲部81的整个周向上形成。凹部95在弯曲部91的整个周向上形成。凹部85、95通过与接口主体45的凸部41嵌合而卡合,来限制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上的移动。关于凹部85、95和凸部41的卡合的详情,将在后面叙述。
在基端部82、92形成有用于插通第一、第二紧固部件180a、180b分别具有的螺栓181的贯通孔hA、hB。贯通孔hA、hB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基端部82、92。在顶端部83、93形成有用于插通第三、第四紧固部件180c、180d分别具有的螺栓181的贯通孔hC、hD。贯通孔hC,hD在厚度方向上贯通顶端部83、93。基端部82、92(图11)在高度方向HLD上重叠的状态下通过第一、第二紧固部件180a、180b的螺栓181和螺母183而固定于主体部125。顶端部83、93在与高度方向HLD重叠的状态下通过第三、第四紧固部件180b、180d的螺栓181和螺母183而固定于主体部125。基端部82、92和顶端部83、93的厚度方向与车辆10的高度方向HLD相同。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一托架主体80及第二托架主体90与接口主体45之间的卡合的图。在图12中,对于第一、第二托架主体80、90,以截面示出。在图12中,对于橡胶部件G1、G2也以截面示出。在接口主体45的凸部41与第一托架主体80的凹部85之间配置有作为缓冲部件的橡胶部件G1,在接口主体45的凸部41与第二托架主体90的凹部95之间配置有作为缓冲部件的橡胶部件G2。凸部41和凹部85经由橡胶部件G1嵌合而卡合。凸部41和凹部95经由橡胶部件G2嵌合而卡合。这样,通过凸部41和凹部85、95嵌合而卡合,来限制第一气体罐40相对于地板12的长度方向PD1上的移动。
橡胶部件G1处于凹部85的彼此对向的两侧的内侧面及内底面与凸部41的两侧面及顶面之间。橡胶部件G2也是同样。橡胶部件G1在由凸部41和凹部85夹住之前的状态下,是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薄的板状。通过由凸部41和凹部85夹住,橡胶部件G1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以与由凸部41和凹部85形成的间隙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发生变形。对于橡胶部件G2、凸部41、凹部95也是同样。此外,橡胶部件G1、G2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以与凸部41对应的方式在一个面形成有凹部状的槽的形状。
通过具有橡胶部件G1、G2,即使在对第一气体罐40施加了冲击、振动的情况下,橡胶部件G1、G2也能弹性变形而吸收冲击等。另外,通过具有橡胶部件G1、G2,能够降低凸部41和凹部85、95碰撞而破损的可能性。
橡胶部件G1、G2不限定于板状。例如,橡胶部件G1、G2也可以是沿着凸部41的外周面的成形品。成形品可以由半圆状的两个部件构成,也可以构成为环状的一体成形品。通过将橡胶部件G1、G2形成为沿着凸部41的外周面的成形品,在橡胶部件G1、G2发生了磨损等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更换。此处,有时阀46的工作音、气流音会经由托架70向地板12等车体进行振动传递,从而噪声在车厢15内鸣响。通过将橡胶部件G1、G2形成为沿着凸部41的外周面的成形品,与板状的部件相比,能够抑制在向车辆10组装前后形状发生大幅变形。由此,能够高精度地发挥橡胶部件G1、G2的特性。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将能够充分发挥衰减效果的橡胶部件G1、G2组装于车辆10。
此外,也可以以橡胶部件G1、G2能够发挥衰减效果的方式,使橡胶硬度、形状最佳化。例如,在振动传递的程度大的车辆10的情况下,在能够由托架70保持接口主体45的范围内将橡胶硬度设计为低。橡胶硬度越低,则能够发挥越大的衰减效果。另外,在振动传递的程度大的车辆10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是将橡胶部件G1、G2填充到凹部85、95与凸部41之间的整个空间,而是仅在空间的一部分配置橡胶部件G1、G2。即,在凹部85、95与凸部41之间产生没有配置橡胶部件G1、G2的间隙。由此,能够发挥大的衰减效果。
也可以对橡胶部件G1、G2中的与凸部41接触的部分和/或与凹部85、95接触的部分进行加硫。由此,橡胶部件G1、G2与凸部41紧贴的程度和/或橡胶部件G1、G2与凹部85、95紧贴的程度变高,所以能够提高橡胶部件G1、G2的组装性。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托架70具有通过与第一接口部47的凸部41嵌合而卡合来限制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上的移动的凹部85(图12)。由此,即使在例如因车辆10碰撞或车辆10加减速而对第一气体罐40施加了车辆10的前后方向FRD上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降低第一气体罐40从本来的搭载位置偏离的可能性。另外,能够通过凸部41和凹部85这一简单的结构来使凸部41和凹部85卡合。此处,由于托架70的凹部85、95与第一气体罐40的第一接口部47的凸部41卡合,所以车辆10的前后方向FRD上的凹部85、95的位置需要与托架70的凸部41的位置对应。与此相对,带60是将主干部42固定于车体11的部件(图8)。由此,能够在车辆10的前后方向FRD上主干部42所处的范围使用带60将主干部42固定于车体11,所以能够提高将第一气体罐40固定于车体11时的自由度。即,在将第一气体罐40固定于车体11时能够与罐长无关地将第一气体罐40固定于车体11,所以能够将具有各种各样的值的罐长的第一气体罐40固定于车体11。
第一气体罐40有时因被填充氢或放出氢而发生膨胀或收缩。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托架70具有限制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上的移动的凹部85、95,该托架70将靠第二气体罐50一侧的第一接口部47固定于车体11(图6)。由此,即使在第一气体罐40发生膨胀或发生收缩而导致长度方向PD1的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限制第一接口部47的长度方向PD1上的移动。因而,能够降低第一气体罐40碰撞第二气体罐50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与前后方向FRD正交的截面中,第一通道22的内部中的带60所处的部分的截面积比第二通道24的内部的截面积大(图6、图7、图9)。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第一通道22的具有比第二通道24的内部大的截面积的部分来配置包围主干部42的带60。另外,在与前后方向FRD正交的截面中,第一通道22的内部中的带60所处的部分的截面中的高度22Ha比第二通道24的内部的截面中的高度24H高(图3、图9)。因而,能够充分地确保配置位于比主干部42靠上侧处的带主体紧固部件63的空间。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托架70将位于第一气体罐40的一端部侧的第一接口部47固定于地板12,通过带60将主干部42中隔着中央CP而位于与第一接口部47所处一侧相反一侧的部分以包围的状态固定于地板12(图6)。由此,能够降低第一气体罐40在高度方向HLD上倾斜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气体罐40、第一接口部47、第二气体罐50分别相当于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所记载的“气体罐”、“接口部”、“其他气体罐”。另外,第一上带主体61、第二上带主体62及下带主体64相当于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所记载的“带主体”。
B.托架70的卡合部和接口主体的被卡合部的变形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托架70具有作为卡合部的凹部85、95,接口主体45具有作为被卡合部的凸部41(图12),但只要是能够通过卡合来限制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上的移动的方式即可,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下,对关于托架70的卡合部和接口主体45的被卡合部的变形方式进行说明。
B-1.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一变形方式:
图13是用于说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一变形方式的示意图。图13与图12对应。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说明。
第一接口部47a的接口主体45a形成有在接口主体45a的整个周向上延伸的凸部413、415。凸部413、415在长度方向PD1上隔开间隔设置,在凸部413、415之间形成有作为被卡合部的凹部41a。在托架70a的第一托架主体80a所具有的弯曲部81形成有朝向接口主体45a突出的作为卡合部的凸部85a。在第二托架主体90a的弯曲部91也同样形成有作为卡合部的凸部95a。凹部41a与凸部85a、95a的形状对应。凹部41a和凸部85a、95a经由橡胶部件G1、G2嵌合而卡合。通过凹部41a和凸部85a、95a能够限制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上的移动。
B-2.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二变形方式:
图14是用于说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二变形方式的示意图。图14与图12对应。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方式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说明。
第一接口部47b具有固定于接口主体45b的外周面的环状的环部件105。环部件105与接口主体45b分体地形成。在环部件105的外周面形成有在整个周向上延伸的作为被卡合部的凹部115。凹部115与作为卡合部的凸部85a、95a的形状对应。凹部115和凸部85a、95a经由橡胶部件G1、G2嵌合而卡合。通过凹部115和凸部85a、95a能够限制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上的移动。
B-3.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三变形方式:
图15是用于说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三变形方式的示意图。图15与图12对应。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方式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说明。
第一接口部47ba具有固定于接口主体45b的外周面的环状的环部件105a。即,作为被卡合部的环部件105a可以理解为从接口主体45b的外周面突出的凸部。环部件105a与凹部85、95的形状对应。环部件105a和凹部85、95经由橡胶部件G1、G2嵌合而卡合。通过环部件105a和凹部85、95能够限制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上的移动。
此外,环部件105、105a(图14、图15)无需一体地形成,例如也可以将半圆状的两个部件组合成环状的部件。通过由第一托架主体80和第二托架主体90夹入半圆状的两个部件来固定环状的部件的位置。通过由半圆状的两个部件形成环部件105、105a,即使在阀46安装于接口主体45b的状态下,也能将环部件105、105a相对于接口主体45b安装或卸下。
B-4.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四变形方式:
图16是用于说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四变形方式的示意图。图16与图12对应。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方式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说明。在第四变形方式中,作为被卡合部的凸部41b设置于阀46a。
在第一接口部47bb所具有的阀46a的外周面设置有在整个周向上延伸的作为被卡合部的凸部41b。凸部41b从阀46a的外周面突出。在托架70b所具有的第一托架主体80b的弯曲部81b的内周面形成有作为卡合部的凹部85b。在第二托架主体90b的弯曲部91b的内周面形成有作为卡合部的凹部95b。凸部41b与凹部85b、95b的形状对应。凸部41b和凹部85b、95b经由橡胶部件G1、G2嵌合而卡合。由此,通过凸部41b和凹部85b、95b能够限制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上的移动。
B-5.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五变形方式:
图17是用于说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五变形方式的示意图。图17与图12对应。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方式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说明。在第五变形方式中,作为被卡合部的凹部41c设置于阀46b。
在第一接口部47bc的阀46b的外周面形成有在整个周向上延伸的作为被卡合部的凹部41c。凹部41c从阀46b的外周面凹陷。在托架70c所具有的第一托架主体80c的弯曲部81c形成有从内周面朝向阀46b突出的作为卡合部的凸部85c。在第二托架主体90c的弯曲部91c形成有从内周面朝向阀46b突出的作为卡合部的凸部95c。凹部41c与凸部85c、95c的形状对应。凹部41c和凸部85c、95c经由橡胶部件G1、G2嵌合而卡合。通过凹部41c和凸部85c、95c能够限制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上的移动。
B-6.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六变形方式:
图18是用于说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六变形方式的示意图。图18与图12对应。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方式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说明。
在凸部41与凹部85之间存在两个橡胶部件G1a、G1b。具体而言,在凹部85的一方的内侧面与凸部41的一方的外侧面之间存在橡胶部件G1a,在凹部85的另一方的内侧面与凸部41的另一方的外侧面之间存在橡胶部件G1b。同样,在凹部95的一方的内侧面与凸部41的一方的外侧面之间存在橡胶部件G2a,在凹部95的另一方的内侧面与凸部41的另一方的外侧面之间存在橡胶部件G2b。此外,在凹部85、95的内底面与凸部41的外周面之间不存在橡胶。这样一来,也能通过凸部41和凹部85、95来限制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上的移动。
B-7.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七变形方式:
图19是用于说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七变形方式的示意图。图19与图12对应。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方式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说明。
托架70d具有薄板状的第一托架主体80d和薄板状的第二托架主体90d。第一托架主体80d通过弯曲而形成作为卡合部的凸部85d。第二托架主体90d通过弯曲而形成作为卡合部的凸部95d。凸部85d、95d分别朝向接口主体45d突出。第一接口部47d具有从接口主体45d的外周面凹陷的凹部41d。凹部41d作为被卡合部发挥功能,在接口主体45d的整个周向上延伸。凹部41d与凸部85d、95d的形状对应。凹部41d和凸部85d、95d经由橡胶部件G1、G2嵌合而卡合。通过凹部41d和凸部85d、95d能够限制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上的移动。
B-8.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八变形方式:
图20是用于说明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八变形方式的示意图。图20与图12对应。此外,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方式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说明。在第八变形方式中,示出了在不具有阀的第二接口部49e形成有作为被卡合部的凹部41e的例子。在第八变形方式中,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气体罐40的朝向在前后方向FRD上相反。即,第二接口部49e位于比第一接口部47(图4)靠后方侧处。
在第二接口部49e的外周面形成有在整个周向上延伸的作为被卡合部的凹部41e。凹部41e从第二接口部49e的外周面凹陷。凹部41e与作为卡合部的凸部85a、95a的形状对应。凹部41e和凸部85a、95a经由橡胶部件G1、G2嵌合而卡合。通过凹部41e和凸部85a、95a能够限制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上的移动。
C.环部件105的固定方法的具体例:
上述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变形方式中的第二变形方式(图14)的环部件105向接口主体45b的固定方法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以下对其具体例进行说明。
C-1.固定方法的第一的具体例:
在接口主体45b的外周面形成外螺纹,在环部件105的内周面形成内螺纹。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将接口主体45b和环部件105固定。这样一来,能够通过简单的形状来固定环部件105,所以能够降低成本。
C-2.固定方法的第二具体例:
图21是用于说明固定方法的第二具体例的示意图。对于与第二变形方式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说明。另外,在图21中,省略了橡胶部件G1、G2和托架70a的图示。第一接口部47bA具有具备阶差部453的接口主体45bA。阶差部453形成于接口主体45bA中与连接于罐主体43一侧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阶差部453在接口主体45bA的整个周向上形成。即,接口主体45bA中的阶差部453的直径小于位于比阶差部453靠罐主体43侧处的部分的直径。在阶差部453配置了环部件105之后,将阀46插通于接口主体45bA内,从而通过接口主体45bA和阀46在长度方向PD1上夹入环部件105。由此,环部件105被固定于接口主体45bA。根据该具体例,能够通过在接口主体45bA设置阶差部453这一简单的形状来固定环部件105,所以能够降低成本。
D.环部件105a的固定方法的具体例:
上述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变形方式中的第三变形方式(图15)的环部件105a向接口主体45b的固定方法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以下对其具体例进行说明。
D-1.固定方法的第一具体例:
在接口主体45b的外周面形成外螺纹,在环部件105a的内周面形成内螺纹。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将接口主体45b和环部件105a固定。这样一来,能够通过简单的形状来固定环部件105a,所以能够降低成本。此外,环部件105a的内周面优选在长度方向PD1上具有能够形成内螺纹的程度的一定的长度。
D-2.固定方法的第二具体例:
图22是用于说明固定方法的第二具体例的示意图。在图22中,省略了橡胶部件G1、G2和托架70a的图示。第一接口部47bA是与环部件105的固定方法的第二具体例(图21)同样的形状。因而,对于与环部件105的固定方法的第二具体例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说明。
环部件105aA的内周面在长度方向PD1上具有一定的长度。环部件105aA的与长度方向PD1平行的截面形状是T字形状。在阶差部453配置了环部件105aA之后,使阀46插通于接口主体45bA内,从而通过接口主体45bA和阀46在长度方向PD1上夹入环部件105aA。由此,环部件105aA被固定于接口主体45bA。根据该具体例,能够通过在接口主体45bA设置阶差部453这一简单的形状来固定环部件105aA,所以能够降低成本。
E.托架的变形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托架70(图10、图11)具有第一托架主体80、第二托架主体90以及将第一托架主体80和第二托架主体90固定于地板12的第一~第四紧固部件180a~180d。但是,托架70只要是能够将第一接口部47固定于车体11,通过与第一接口部47的作为被卡合部的凸部41嵌合而卡合来限制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上的移动的结构即可,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下,对托架70的变形方式进行说明。
E-1.托架的第一变形方式:
在第一气体罐40上,有时会因车辆10碰撞等而施加上方向HD的外力。在该情况下,第一~第四紧固部件180a~180d也可以是能够在对第一气体罐40施加第一气体罐40会破损的程度的外力(破损时外力)之前解除第一托架主体80和第二托架主体90的固定的结构。
具体而言,可以以在对螺栓181向上方向HD施加了比破损时外力小的规定的外力的情况下螺栓181的头部从轴部脱离的方式,将螺栓181的头部和轴部接合。另外,例如也可以以在对螺母183向上方向HD施加了比破损时外力小的规定的外力的情况下螺母183从螺栓181脱离的方式,将螺母183安装于螺栓181。
另外,也可以取代螺栓181和螺母183而由铰链销等销来构成第一~第四紧固部件180a~180d。在该情况下,销具有在向上方向HD施加了比破损时外力小的规定的外力的情况下断裂的強度。
根据托架的第一变形方式,能够在会使第一气体罐40破损的程度的外力(破损时外力)施加于第一气体罐40之前,使第一气体罐40从第一托架主体80和第二托架主体90脱离。由此,能够降低破损时外力施加于第一气体罐40的可能性,所以能够降低第一气体罐40破损的可能性。
E-2.托架的第二变形方式:
图23是用于说明托架的第二变形方式的图。图24A、图24B是用于对切口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图23是与图10相当的图。图24A、图24B是第一固定部97的截面中与前后方向FRD和宽度方向BD平行的截面。图24A示出螺栓181的轴部185插通于贯通孔hAa的状态,图24B示出螺栓181的轴部185从贯通孔hAa脱离的状态。在第二变形方式的托架70e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托架70(图10、图11)相同的结构,附上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说明。
第一~第四紧固部件180Aa~180Da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由螺栓181和螺母(未图示)构成。
如图23所示,在第一托架主体80e的基端部82及顶端部83分别形成有一个贯通孔hB、hC。另外,在第二托架主体90e的基端部92及顶端部93分别形成有一个贯通孔hB、hC。基端部82、92在高度方向HLD上重叠的状态下通过第二紧固部件180Ba的螺栓181和螺母(未图示)而互相固定。顶端部83、93在高度方向HLD上重叠的状态下通过第三紧固部件180Ca的螺栓181和螺母(未图示)而互相固定。此外,通过第二紧固部件180Ba和第三紧固部件180Ca,第一托架主体80e及第二托架主体90e未被固定于地板12。
第二托架主体90e具有:第一固定部97,连接于基端部92中与弯曲部91所处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和第二固定部98,连接于顶端部93中与弯曲部91所处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
第一固定部97具有贯通孔hAa和切口Nt。贯通孔hAa在厚度方向(车辆10的高度方向HLD)上贯通。在第一固定部97的贯通孔hAa和地板12的贯通孔中插通第一紧固部件180Aa的螺栓181,在该插通状态下在螺栓181上安装螺母。切口Nt从贯通孔hAa延伸至第一固定部97中的前方侧的侧面。切口Nt与贯通孔hAa同样地在厚度方向贯通第一固定部97。
第二固定部98(图23)具有贯通孔had和切口Nt。贯通孔hDa在厚度方向(车辆10的高度方向HLD)上贯通。在第二固定部98的贯通孔had和地板12的贯通孔中插通第四紧固部件180Da的螺栓181,在该插通状态下在螺栓181上安装螺母。切口Nt从贯通孔had延伸至第二固定部98中的前方侧的侧面为止。切口Nt与贯通孔had同样地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第二固定部98。
如图24A所示,切口Nt的宽度WNt比螺栓181的轴部185的直径小。切口Nt被设定成,在通过螺栓181施加了比第一气体罐40会破损的程度的外力(破损时外力)小的前方方向FD的规定的外力的情况下张开成比轴部185的直径大。例如,该设定能够通过调整形成切口Nt的第二托架主体90e的材料、形状而达成。通过轴部185经过切口Nt,第二托架主体90e从螺栓181脱离。在图24A、图24B的例子中,示出了在因车辆10的碰撞等而对第二托架主体90e施加了向后方方向RD的外力的情况下第二托架主体90e从螺栓181脱离的情形。
如上述那样,在第二托架主体90e要向后方方向RD移动而通过螺栓181对切口Nt施加了前方方向FD的一定以上的外力的情况下,第二托架主体90e从螺栓181脱离而解除由托架70e实现的第一气体罐40向车体11的固定。因而,在向第一气体罐40施加破损时外力之前就会解除由托架70e实现的第一气体罐40向车体11的固定,所以能够降低向第一气体罐40施加大的外力而引起破损的可能性。
此外,切口Nt虽然从贯通孔hAa、had延伸至第一固定部97、第二固定部98的前方侧的侧面,但也可以取代此而延伸至第一固定部97、第二固定部98的后方侧的侧面。这样一来,在通过螺栓181而向后方方向RD对切口Nt施加了规定的外力的情况下,第二托架主体90e从螺栓181脱离而解除由托架70e实现的第一气体罐40向车体11的固定。因而,在对第一气体罐40施加大的外力之前就会解除由托架70e实现的第一气体罐40向车体11的固定,所以能够降低第一气体罐40破损的可能性。另外,切口Nt也可以从贯通孔hAa、had延伸至第一固定部97、第二固定部98的前方侧的侧面及后方侧的侧面这两个侧面。
图25是用于对切口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图25是与图24A、图24B相当的图。在上述的托架70e的第二变形方式中,切口Nt从贯通孔hAa、had起在前后方向FRD上延伸,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25所示,切口Ntg也可以从贯通孔hAa延伸至第一固定部97中的宽度方向BD上的端面。对于形成于第二固定部98的切口Ntg也是同样,可以从贯通孔had延伸至第二固定部98中的宽度方向BD的端面。区划切口Ntg的第一固定部97的部分972a、972b被设计成,在前后方向FRD上施加了规定的外力的情况下,轴部185以从第二托架主体90e脱离的的程度发生变形。在图25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在对第二托架主体90e因车辆10的碰撞等而施加了向后方方向RD的规定的外力的情况下,部分972b如虚线所示那样变形,从而轴部185从第二托架主体90e脱离的例子。此外,形成于第二固定部98的也是与形成于第一固定部97的切口Ntg同样的结构。
此外,在如图23~图25所示那样在第二托架主体90e设置了切口Nt、Ntg的情况下,也可以配置从下侧支承第一气体罐40的主干部42的支承部件。支承部件优选配置于主干部42中比长度方向PD1的中央靠第一气体罐40的一端部侧(托架70e所处的一侧)处。通过具有支承部件,即使在第二托架主体90e从车体11脱离了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第一气体罐40的一端部侧落下。此外,支承部件无需始终与主干部42接触,也可以隔开主干部42不会因落下的冲击而破损的程度的间隙而配置在比主干部42靠下侧处。另外,支承部件也可以通过连接于车辆10的框架18(图2)等而具有提高车辆10的强度的功能。
E-3.托架的第三变形方式:
图26是用于说明托架70的第三变形方式的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口部47与第一托架主体80及第二托架主体90是分体的(图10、图1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26所示,托架70h的托架主体80h通过焊接或铸造而与第一接口部47的阀46一体形成。托架主体80h是从阀46的外周面向宽度方向BD突出的板状的部件。托架主体80h通过螺栓和螺母等紧固部件而固定于车体11。另外,虽然上述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形方式的托架70、70a~70h的托架主体(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托架主体80及第二托架主体90)通过第一~第四紧固部件180a~180d而固定于车体11,但也可以取代第一~第四紧固部件180a~180d而通过焊接等固定。
F.变形例:
F-1.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气体罐40的长度方向PD1与车辆10的前后方向FRD平行的方式将第一气体罐40配置于中央通道20内(图6)。但是,不限于长度方向PD1和前后方向FRD平行的状态,只要以长度方向PD1沿着前后方向FRD的方式将第一气体罐40配置于中央通道20内即可。“长度方向PD1沿着前后方向FRD”是指长度方向PD1相对于前后方向FRD成为±20°以内的方向的状态。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二气体罐50的长度方向PD2与车辆10的宽度方向BD平行的方式将第二气体罐50配置于第二气体罐配置部30内(图6)。但是,不限于长度方向PD2和宽度方向BD平行的状态,也可以以长度方向PD2沿着宽度方向BD的方式将第二气体罐50配置于第二气体罐配置部30内。“长度方向PD2沿着宽度方向BD”是指长度方向PD2相对于宽度方向BD成为±20°以内的方向的状态。
F-2.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气体罐50虽然配置于第一气体罐40的后方侧(图6),但也可以配置于前方侧。在该情况下,优选取代第一接口部47而通过托架70将第二接口部49固定于车体11,以使得第一气体罐40不会因冲击等而向第二气体罐50侧移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辆10虽然具有第二气体罐50,但也可以不具有第二气体罐50。
F-3.第三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辆10是搭载燃料电池19的燃料电池车辆,在第一气体罐40及第二气体罐50中作为填充物而收容有作为燃料气体的氢,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车辆10也可以是以液化石油气体为燃料的LPG汽车。在该情况下,在第一气体罐40及第二气体罐50中作为填充物而收容作为燃料气体的LP气体。
F-4.第四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带主体紧固部件63在主干部42的上侧的位置将第一上带主体61和第二上带主体62固定,将第一上带主体61和第二上带主体62系紧,但带主体紧固部件63的位置不限定于此。例如,带主体紧固部件63也可以在宽度方向BD上配置于主干部42的侧方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二紧固部615及第二紧固部625(图8)而将第一上带主体61和第二上带主体62形成为一体的带,例如利用带主体紧固部件63将第一紧固部624(图8)和下带主体64的第二下带紧固部646固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带60利用第一上带主体61、第二上带主体62及下带主体64来包围主干部42的外周面而保持主干部42,但只要能够包围主干部42的外周面而保持主干部42即可,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带60也可以具有与主干部42的外周面在整个周向上接触的环状的部件,利用该环状的部件来保持主干部42。环状的部件通过螺栓、螺母等紧固部件而固定于车体11。
F-5.第五变形例:
在图19所说明的卡合部和被卡合部的第七变形方式中,作为被卡合部的凹部41d是从接口主体45d的外周面凹陷的形状,但只要能够形成凹部41d即可,不限定于第七变形方式。图27是用于说明凹部的变形例的图。如图27所示,也可以在阀46i形成用于形成凹部41i的一部分的阶差468,在接口主体45i形成用于形成凹部41i的另一部分的阶差458。可以由这两个阶差468、458来形成凹部41i。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中央通道20的内部配置第一气体罐40,在第二气体罐配置部30的内部配置第二气体罐50,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一气体罐40及第二气体罐50也可以配置于车辆10的其他位置(例如,前舱110)。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通俗易懂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的方式,并非一定限定于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另外,能够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的变形方式的结构,另外,能够向某实施方式的结构追加其他的变形方式的结构。另外,能够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另外,也可以将实施方式、变形方式及变形例组合。

Claims (14)

1.一种车辆,具备:
车体;
气体罐,具有包含圆筒状的主干部的罐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罐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接口部;
托架,将所述接口部固定于所述车体;以及
带,包围所述主干部的外周面而将所述主干部固定于所述车体,
其中,
所述气体罐以所述长度方向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
所述托架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通过与设置于所述接口部的被卡合部卡合来限制所述气体罐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气体罐仅在所述气体罐的所述一端部和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所述气体罐的另一端部中的所述一端部处,由所述卡合部限制了所述气体罐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车体具有形成车厢的地面的地板,
所述地板包含中央通道,所述中央通道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向所述车厢侧突出,所述气体罐配置于所述中央通道的内部,
所述中央通道具有:
第一通道;和
第二通道,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后端部,并向后方侧延伸,
所述主干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在所述第一通道的位置由所述带包围,
在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所述带所处的部分处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内部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二通道的内部的截面积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
还具备第二气体罐,所述第二气体罐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比所述气体罐靠前方侧和后方侧中的任一侧处,并以长度方向沿着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所述接口部位于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比所述气体罐的另一端部靠近所述第二气体罐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接口部具有:
接口主体,插通于所述罐主体,形成使外部与所述罐主体的内部连通的连通孔;和阀,安装于所述接口主体,使所述连通孔开闭,
所述被卡合部设置于所述接口主体和所述阀中的任一方,所述托架的所述卡合部与设置于所述接口主体和所述阀中的任一方的所述被卡合部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被卡合部包含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
所述托架的所述卡合部包含与所述第一凸部卡合的第二凹部或与所述第一凹部卡合的第二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
还具备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之间或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托架具有:
托架主体,以包围所述接口部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将所述接口部夹入,并具有所述卡合部;和
紧固部件,将所述托架主体固定于所述车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带在所述气体罐的所述长度方向上包围所述主干部中的隔着所述主干部的中央而位于与所述接口部所处一侧相反一侧的部分。
8.一种车辆,具备:
车体;
气体罐,具有包含圆筒状的主干部的罐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罐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接口部;
托架,将所述接口部固定于所述车体;以及
带,包围所述主干部的外周面而将所述主干部固定于所述车体,
其中,
所述气体罐以所述长度方向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
所述托架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通过与设置于所述接口部的被卡合部卡合来限制所述气体罐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气体罐仅在所述气体罐的所述一端部和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所述气体罐的另一端部中的所述一端部处,由所述卡合部限制了所述气体罐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车体具有形成车厢的地面的地板,
所述地板包含中央通道,所述中央通道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向所述车厢侧突出,所述气体罐配置于所述中央通道的内部,
所述中央通道具有:
第一通道;和
第二通道,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后端部,并向后方侧延伸,
所述带具有:
带主体,以在周向上包围所述主干部的方式配置;和
带主体紧固部件,位于比所述主干部靠上侧处,将所述带主体系紧,
所述主干部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上在所述第一通道的位置由所述带包围,
在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所述带所处的部分处的所述第一通道的内部的截面的高度比所述第二通道的内部的截面的高度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
还具备第二气体罐,所述第二气体罐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比所述气体罐靠前方侧和后方侧中的任一侧处,并以长度方向沿着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所述接口部位于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比所述气体罐的另一端部靠近所述第二气体罐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接口部具有:
接口主体,插通于所述罐主体,形成使外部与所述罐主体的内部连通的连通孔;和阀,安装于所述接口主体,使所述连通孔开闭,
所述被卡合部设置于所述接口主体和所述阀中的任一方,所述托架的所述卡合部与设置于所述接口主体和所述阀中的任一方的所述被卡合部卡合。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被卡合部包含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
所述托架的所述卡合部包含与所述第一凸部卡合的第二凹部或与所述第一凹部卡合的第二凸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
还具备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之间或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托架具有:
托架主体,以包围所述接口部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将所述接口部夹入,并具有所述卡合部;和
紧固部件,将所述托架主体固定于所述车体。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带在所述气体罐的所述长度方向上包围所述主干部中的隔着所述主干部的中央而位于与所述接口部所处一侧相反一侧的部分。
CN201710201067.5A 2016-04-01 2017-03-30 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44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4221A JP6468234B2 (ja) 2016-04-01 2016-04-01 ガスタンクを搭載した車両
JP2016-074221 2016-04-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44107A CN107444107A (zh) 2017-12-08
CN107444107B true CN107444107B (zh) 2019-11-29

Family

ID=59886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0106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44107B (zh) 2016-04-01 2017-03-30 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93684B2 (zh)
JP (1) JP6468234B2 (zh)
KR (1) KR101903280B1 (zh)
CN (1) CN107444107B (zh)
DE (1) DE1020171056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63018A1 (en) 2012-10-19 2014-04-24 Agility Fuel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unting a fuel system
JP6547769B2 (ja) * 2017-01-18 2019-07-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
JP6766745B2 (ja) * 2017-05-11 2020-10-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JP6743769B2 (ja) * 2017-06-16 2020-08-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
US10717356B2 (en) * 2017-08-09 2020-07-2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High pressure canister unit and fuel cell vehicle
JP7052333B2 (ja) * 2017-12-18 2022-04-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室下部構造
AU2019325602B2 (en) 2018-08-24 2022-06-30 Hexagon Purus North America Holdings Inc. Battery system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KR102130212B1 (ko) * 2018-08-31 2020-07-03 (주)두산 모빌리티 이노베이션 연료전지 파워팩
JP7183725B2 (ja) 2018-11-21 2022-12-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2020093771A (ja) * 2018-12-11 2020-06-1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及びエネルギーパッケージ
US10589788B1 (en) * 2019-01-29 2020-03-17 Nikola Motor Company Llc Vehicle frame arrangement
US11040610B2 (en) 2019-04-19 2021-06-22 Hexagon Purus North America Holdings Inc. Electric powertrain system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BR112021020928A2 (pt) 2019-04-19 2022-01-25 Hexagon Purus North America Holdings Inc Conjunto de dispositivos acessórios de extremidade dianteira elétrica
FR3099094B1 (fr) * 2019-07-26 2023-04-28 Faurecia Systemes Dechappement Système de stockage d’hydrogène
CA3161967A1 (en) 2019-11-26 2021-06-03 Hexagon Purus North America Holdings Inc. Electric vehicle power distribution and drive control modules
CN111422058A (zh) * 2020-03-25 2020-07-17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基于氢能源汽车的高压氢瓶的固定方法
JP2022014938A (ja) * 2020-07-08 2022-01-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タンクを備えた車両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20036619A (ko) * 2020-09-16 2022-03-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플로어구조
JP7481221B2 (ja) * 2020-09-30 2024-05-10 株式会社Subaru 燃料電池車両
US11926207B2 (en) 2020-10-09 2024-03-12 Hexagon Purus North America Holdings Inc. Battery and auxiliary components for vehicle trailer
KR102410607B1 (ko) * 2020-10-22 2022-06-20 일진하이솔루스 주식회사 수소저장탱크 지지 장치
CA3205080A1 (en) 2020-12-11 2022-06-16 Hexagon Purus North America Holdings Inc. Trailer hookup breakaway mitig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DE102020134640A1 (de) * 2020-12-22 2022-06-23 Voith Patent Gmbh Treibstofftank-Modul für gasbetriebenes Fahrzeug
JP7415914B2 (ja) 2020-12-28 2024-01-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タンク装置
FR3118655B1 (fr) * 2021-01-07 2023-11-24 Faurecia Systemes Dechappement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 réservoir de gaz sous pression à un bâti
US20230035124A1 (en) * 2021-07-28 2023-02-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tank mounting assembly
JP2023031539A (ja) 2021-08-25 2023-03-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9043A (en) * 1968-06-19 1969-11-18 Bill Piehl Gas transport apparatus
JP2001317413A (ja) * 2000-05-10 2001-11-16 Hino Motors Ltd 高圧ガス容器のバルブガード
JP2002046484A (ja) * 2000-08-02 2002-02-12 Daihatsu Motor Co Ltd 燃料ガスボンベ搭載車
CN101039813A (zh) * 2004-10-29 2007-09-1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一种车辆及用于车辆的燃料存储系统
CN200951716Y (zh) * 2006-07-28 2007-09-26 黄南贲 汽车cng气瓶快速固定装置
CN101102915A (zh) * 2005-01-07 2008-01-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
CN101678760A (zh) * 2008-02-07 2010-03-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罐车载机构与搭载罐的车辆
CN102388255A (zh) * 2009-04-10 2012-03-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罐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077849A (ja) * 2010-10-01 2012-04-19 Toyota Motor Corp 圧力容器の支持構造および車両
CN204161102U (zh) * 2014-10-17 2015-02-18 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用侧置式lng气瓶放置框架
CN204172787U (zh) * 2014-11-07 2015-02-25 李金怡 车用天然气瓶保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9728A (en) * 1980-04-14 1982-03-16 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Liquified gas cylinder anti-rotation device
SE506972C2 (sv) * 1996-07-16 1998-03-09 Volvo Lastvagnar Ab Anordning vid drivmedelstank för fordon
US6053533A (en) * 1997-11-20 2000-04-25 Navistar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Corp Modular fuel tank assembly, vehicle mount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installation
US6536722B2 (en) * 2001-05-04 2003-03-25 Dynetek Industries Ltd. Pressure vessel mounting system
JP3904864B2 (ja) * 2001-08-28 2007-04-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2003205754A (ja) 2002-01-11 2003-07-22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容器の車両搭載構造
JP2005075224A (ja) * 2003-09-02 2005-03-24 Nissan Motor Co Ltd 高圧タンク取付構造
JP2005170272A (ja) 2003-12-12 2005-06-30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タンク固定構造
JP4287305B2 (ja) * 2004-02-24 2009-07-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気体燃料タンクへの車体への搭載方法
US20060076001A1 (en) * 2004-10-12 2006-04-13 Haisley Gregory K Adjustable anti-siphon pin valve for paintball gun
JP2006168527A (ja) 2004-12-15 2006-06-2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US7539062B2 (en) * 2006-12-20 2009-05-26 Micron Technology, Inc. Interleaved memory program and verify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JP2009051296A (ja) * 2007-08-24 2009-03-12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ガスタンクを搭載した自動車
JP2009220680A (ja) 2008-03-14 2009-10-0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の固定構造
WO2009137530A2 (en) * 2008-05-05 2009-11-12 Coherex Medical, Inc.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KR20100057104A (ko) * 2008-11-21 2010-05-3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연료전지 차량의 수소탱크가 일체화된 리어 서스펜션 어셈블리
DE102009039079A1 (de) 2009-08-27 2011-03-03 Daimler Ag Tankanordnung
JP5493901B2 (ja) * 2010-01-19 2014-05-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高圧ガスタンクのタンク保持機構とこれを用いて高圧ガスタンクを搭載した車両
JP6595169B2 (ja) * 2014-10-31 2019-10-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タンク固定装置
CN204567279U (zh) * 2015-05-12 2015-08-19 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两用燃料货车
JP6536367B2 (ja) 2015-11-12 2019-07-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タンクを車体に搭載する搭載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9043A (en) * 1968-06-19 1969-11-18 Bill Piehl Gas transport apparatus
JP2001317413A (ja) * 2000-05-10 2001-11-16 Hino Motors Ltd 高圧ガス容器のバルブガード
JP2002046484A (ja) * 2000-08-02 2002-02-12 Daihatsu Motor Co Ltd 燃料ガスボンベ搭載車
CN101039813A (zh) * 2004-10-29 2007-09-1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一种车辆及用于车辆的燃料存储系统
CN101102915A (zh) * 2005-01-07 2008-01-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
CN200951716Y (zh) * 2006-07-28 2007-09-26 黄南贲 汽车cng气瓶快速固定装置
CN101678760A (zh) * 2008-02-07 2010-03-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罐车载机构与搭载罐的车辆
CN102388255A (zh) * 2009-04-10 2012-03-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罐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077849A (ja) * 2010-10-01 2012-04-19 Toyota Motor Corp 圧力容器の支持構造および車両
CN204161102U (zh) * 2014-10-17 2015-02-18 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用侧置式lng气瓶放置框架
CN204172787U (zh) * 2014-11-07 2015-02-25 李金怡 车用天然气瓶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85843A (ja) 2017-10-12
US20170282709A1 (en) 2017-10-05
DE102017105656A1 (de) 2017-10-05
US10293684B2 (en) 2019-05-21
KR101903280B1 (ko) 2018-10-01
CN107444107A (zh) 2017-12-08
KR20170113345A (ko) 2017-10-12
JP6468234B2 (ja) 2019-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44107B (zh) 车辆
US8480123B2 (en) Center airbag cushion and center airbag module having the same
CN104661868B (zh) 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和头枕的制造方法
JP5493901B2 (ja) 高圧ガスタンクのタンク保持機構とこれを用いて高圧ガスタンクを搭載した車両
CN102076521B (zh) 车辆用座椅
JP5242265B2 (ja) 自動車の車両前部
CN111497600B (zh) 燃料电池车辆
US20140151990A1 (en) External airbag apparatus
WO2014007203A1 (ja)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CN103906640A (zh) 车辆用侧门结构以及乘员保护系统
US20230234529A1 (en) Steering wheel
KR101086513B1 (ko) 조수석 에어백 장치
CN104943635A (zh) 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吸能气囊
JP2014076762A (ja) エアバッグドアを一体に有する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JP2014162238A (ja) 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550722B2 (ja)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KR20120078899A (ko) 스티어링휠과 에어백모듈의 결합구조물
JP2009029167A (ja) エアバッグ用ハウジング
CN109987007A (zh) 座椅和车辆
CN214930118U (zh) 一种smc材质的车辆抗震翼子板
KR102657679B1 (ko) 배터리 보호기능을 향상시킨 전기차량용 배터리 케이스
US20220288988A1 (en) Suspension for vehicle
JP2017019383A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JP2014043184A (ja) 車両の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1688508A (zh) 燃料电池堆、车辆、缓冲板及缓冲板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