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6521B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6521B
CN102076521B CN2009801247795A CN200980124779A CN102076521B CN 102076521 B CN102076521 B CN 102076521B CN 2009801247795 A CN2009801247795 A CN 2009801247795A CN 200980124779 A CN200980124779 A CN 200980124779A CN 102076521 B CN102076521 B CN 1020765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eadrest
head restraint
vehicle sea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47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6521A (zh
Inventor
石本学
石崎启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76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6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6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65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0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 B60N2/4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 B60N2/422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due to impact coming from the r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0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38Til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8Head-res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abnormal g-forces, e.g.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r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97Head-rests with sleeves located in the back-rest for guiding the rods of the head-r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05/00General mechanical or structural details
    • B60N2205/20Measures for elimination or compensation of play or backlas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降低左右方向的振动的车辆用座椅。在本车辆用座椅(10)中,头枕框架(32)的一对脚部(32A)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20)能够绕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的轴线相对旋转地进行连接。另外,在头枕框架(32)的一对脚部(32A)与中间部(32B)之间设有关节部(32C)。这样,头枕(14)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18)向左右转动。另外,头枕(14)由设于头枕支承构件(24)与支承托架(20C)之间的橡胶构件朝相对于座椅靠背(18)的转动范围的中间位置施力。这样,在对本车辆用座椅(10)施加左右方向的振动之际,头枕(14)作为动态减震器起作用。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头枕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座椅靠背框架与主动头枕之间设置了衰减控制装置的车辆用座椅靠背(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车辆用座椅靠背中,与主动头枕的左右共振频率大体一致地设定衰减控制装置的共振频率,这样,可降低座椅靠背的左右方向的振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11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车辆用座椅靠背中,由于为主动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向左右进行平移运动的结构,所以,难以充分地确保主动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的相对位移量,存在不能获得充分的振动降低效果的可能性。
考虑到上述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能够有效地降低左右方向的振动的车辆用座椅。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具有头枕和施力机构;该头枕在具有左右一对脚部以及连接上述一对脚部的中间部的头枕框架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关节部,以上述头枕框架能够在上述关节部进行弯曲动作的状态将上述一对脚部连接于座椅靠背框架,从而上述头枕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向左右转动;该施力机构朝相对于上述座椅靠背的转动范围的中间位置对上述头枕施力。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头枕框架在能够在一个或多个关节部进行弯曲动作的状态下连接于座椅靠背框架,从而能够使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向左右转动(能够进行摆动运动)。另外,头枕由施力机构朝相对于座椅靠背的转动范围的中间位置施力。因此,在对本车辆用座椅施加左右方向的振动之际,能够使头枕作为动态减震器起作用。这样,能够降低本车辆用座椅的左右方向的振动。而且,与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向左右进行平移运动的场合相比,能够增大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的相对位移量。这样,能够增大头枕发挥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效果,所以,能够有效地降低左右方向的振动。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头枕框架的夹设了上述关节部的一侧部分和另一侧部分相互接触,从而将上述关节部处的弯曲角度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由于头枕框架的关节部处的弯曲角度被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所以,能够抑制头枕框架因外力而产生大的变形。另外,能够防止车辆碰撞时等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产生大的位移。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头枕框架具有随着上述关节部的弯曲动作而伸缩的振动衰减器,上述振动衰减器对上述弯曲动作施加阻尼力。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对头枕框架的弯曲动作、即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的转动,由振动衰减器施加阻尼力,所以,能够由该阻尼力有效地降低振动。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头枕框架的上述一对脚部相对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能够绕上述座椅靠背的前后方向的轴线相对旋转地进行连接。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头枕框架的一对脚部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能够相对旋转地进行连接。这样,能够减少设于头枕框架的关节部的数量。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头枕框架的上述一对脚部和上述中间部被分割,并且由构成上述关节部的连接构件连接。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头枕框架的一对脚部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相对旋转地连接,在一对脚部与中间部之间设有关节部。这样,能够构成4连杆机构(Four-Bar linkage),所以,能够使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稳定地转动(进行摆动运动)。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头枕框架的上述中间部被左右分割,并且由构成上述关节部的连接构件连接。
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头枕框架的一对脚部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能够相对旋转地连接,在头枕框架的中间部仅设有1个关节部。这样,能够使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向左右转动,所以,能够将头枕框架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头枕框架的上述一对脚部和上述中间部被分割,并且由构成上述关节部的连接构件连接,上述中间部具有上述振动衰减器、能够伸缩,并且一方的上述脚部相对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能够绕上述座椅靠背的前后方向的轴线相对旋转地进行连接,另一方的上述脚部相对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不能相对移动地进行连接。
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头枕框架的中间部伸缩,从而使一对脚部的一方绕座椅靠背的前后方向的轴线相对旋转。这样,能够使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向左右转动。而且,振动衰减器设在头枕框架的中间部,所以,能够将头枕框架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5~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连接构件为轴线方向沿上述座椅靠背的前后方向的轴。
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由利用轴的连接构造构成头枕框架的关节部,所以,能够将头枕框架的关节部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在技术方案5~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上述连接构件为弹性体。
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由利用弹性体的连接构造构成头枕框架的关节部,所以,能够将头枕框架的关节部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具有头枕和施力机构;该头枕具有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关节部而能够变形的头枕框架,上述头枕框架以能够变形的状态连接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从而上述头枕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向左右转动;该施力机构朝相对于上述座椅靠背的转动范围的中间位置对上述头枕施力。
在技术方案10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关节部的头枕框架在能够变形的状态下连接在座椅靠背框架上,从而能够使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向左右转动(能够进行摆动运动)。另外,头枕由施力机构朝相对于座椅靠背的转动范围的中间位置施力。因此,在对本车辆用座椅施加左右方向的振动之际,能够使头枕作为动态减震器起作用。这样,能够降低本车辆用座椅的左右方向振动。而且,与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向左右进行平移运动的场合相比,能够增大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的相对位移量。这样,能够增大头枕发挥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效果,所以,能够有效地降低左右方向的振动。
技术方案1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具有头枕和施力机构;该头枕具有设置有用于使自身变形的变形机构的头枕框架,上述头枕框架以能够变形的状态连接于座椅靠背框架,从而上述头枕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向左右转动;该施力机构朝相对于上述座椅靠背的转动范围的中间位置对上述头枕施力。
在技术方案1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设置有变形机构的头枕框架在能够变形的状态下连接在座椅靠背框架上,从而能够使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向左右转动(能够进行摆动运动)。另外,头枕由施力机构朝相对于座椅靠背的转动范围的中间位置施力。因此,在对车辆用座椅施加振动之际,能够使头枕作为动态减震器起作用。因此,能够降低车辆用座椅的左右方向的振动。而且,与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向左右进行平移运动的场合相比,能够增大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的相对位移量。这样,能够增大头枕发挥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效果,所以,能够有效地降低左右方向的振动。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能够有效地降低左右方向的振动。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能够抑制头枕框架因外力而产生大的变形,并且能够防止在车辆碰撞时等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产生大的位移。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能够由振动衰减器产生的阻尼力有效地降低振动。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减少设于头枕框架的的关节部的数量。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能够使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稳定地转动。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将头枕框架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即使在头枕框架具有振动衰减器的场合,也能够将头枕框架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将头枕框架的关节部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将头枕框架的关节部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能够有效地降低左右方向的振动。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能够有效地降低左右方向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透视图。
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的包含头枕框架在内的周边构件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表示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支承构件及支承托架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头枕支承构件相对于支承托架相对旋转了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表示图2所示的头枕框架的关节部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6A为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头枕框架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相对旋转了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6B为图6A所示的头枕框架的示意图。
图7A为表示一般的头枕框架及其周边构件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7B为图7A所示的头枕框架的示意图。
图8A为表示摆动动作的动态减震器的示意图。
图8B为表示平移动作的动态减震器的示意图。
图9A为本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概略正视图。
图9B为用于说明图9A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的质量效果的示意图。
图10为表示头枕及座椅主体的等价质量与座椅主体的振动倍率的关系的线图。
图11为表示车辆用座椅的左右方向的振动级的实测结果的线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包含头枕框架在内的周边构件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13为表示图12所示的头枕框架的关节部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包含头枕框架在内的周边构件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包含头枕框架在内的周边构件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16为表示图15所示的头枕框架的关节部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7A为表示图15所示的关节部的通常时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7B为表示由限制器限制了关节部的弯曲动作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8为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包含头枕框架在内的周边构件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19为表示图18所示的头枕框架的关节部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20为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框架的关节部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21为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包含头枕框架在内的周边构件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22为表示图21所示的头枕框架的示意图。
图23为表示车辆用座椅的左右方向的振动级的模拟结果的线图。
图24A为表示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支承构件及支承托架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4B为表示图24A所示的头枕支承构件相对于支承托架相对旋转了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5A为表示本发明第9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支承构件及支承托架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25B为表示图25A所示的头枕支承构件相对于支承托架相对旋转了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6A为表示本发明第10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支承构件及支承托架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6B为表示图26A所示的头枕支承构件相对于支承托架相对旋转了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0。各图中箭头X表示构成该车辆用座椅10的座椅靠背18的左方向,箭头Y表示座椅靠背18的前方向,箭头Z表示座椅靠背18的上方向。另外,以下说明中记载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性表示相对于座椅靠背18的方向性。
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0具有座椅主体12和头枕14。座椅主体12由支承落座的乘坐人员的臀部的座垫16和支承落座的乘坐人员的背部的座椅靠背18构成。座垫16连接在图中未表示的车体的地板上。另外,座椅靠背18的下端部通过图中未表示的倾斜机构连接在座垫16上。
如图2所示,座椅靠背18具有作为骨架构件的座椅靠背框架20。座椅靠背框架20具有在座椅靠背18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框架20A、连接这些侧框架20A的上端部的上横梁20B以及连接侧框架20A的下端部的图中未表示的下横梁。
在上横梁20B的前侧面焊接左右一对支承托架20C。这些支承托架20C形成为方筒状,以轴线方向沿着座椅靠背18的上下方向的状态配置。在这些支承托架20C上分别支承头枕支承构件24。
头枕支承构件24形成为长尺寸状,如图3所示,具有贯通支承托架20C的内侧的主体部24A、设于该主体部24A的下端侧的下导向部24B、设于主体部24A的上端侧的上导向部24C以及设于上导向部24C的上侧的锁定部24D。另外,在该头枕支承构件24上形成沿纵向(座椅靠背18的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4E。
在下导向部24B形成以沿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的轴线为中心的圆筒面26(曲面),该圆筒面26抵接在支承托架20C的下端。另外,在上导向部24C形成与下导向部24B的圆筒面26同心状的圆筒面28,该圆筒面28抵接于支承托架20C的上端。这样,头枕支承构件24相对于支承托架20C(座椅靠背框架20)不能在上下方向相对移动地受到支承。另外,头枕支承构件24借助于圆筒面26与支承托架20C的下端滑动接触、并且圆筒面28与支承托架20C的上端滑动接触,从而能够相对于支承托架20C(座椅靠背框架20)绕沿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的轴线相对旋转(参照图4)。
如图3所示,在支承托架20C的内侧,在主体部24A的左右两侧分别配置构成施力机构的多个(在这里为左右各2个)橡胶构件30(在图4中省略图示)。这些橡胶构件30形成为方柱状,与支承托架20C的内周面和主体部24A的外周面接触。这样,头枕支承构件24被朝相对于支承托架20C的相对旋转范围的中间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施力,通常保持在上述中间位置。另外,橡胶构件30因施加在头枕支承构件24的外力而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容许头枕支承构件24相对于支承托架20C的相对旋转。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使用其它种类的弹性体代替橡胶构件30。另外,橡胶构件30(弹性体)的数量、形状能够适当改变。另外,例如也可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即,在头枕支承构件24的主体部24的外周部设置能够弹性变形的突起(施力机构),使该突起抵接在支承托架20C的内周面,从而朝相对于支承托架20C的相对旋转范围的中间位置对头枕支承构件24施力。
在上述结构的头枕支承构件24上连接着设于头枕14的头枕框架32。头枕框架32具有在座椅靠背18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脚部32A和连接左右一对脚部32A的上端部的中间部32B,一对脚部32A与中间部32B之间分别形成关节部32C(变形机构)。
即,该头枕框架32的左右一对脚部32A和中间部32B被分割,一对脚部32A的上端部和中间部32B的左右方向端部由左右一对销34(轴)连接。这些销34如图5所示那样插通形成于脚部32A的上端部的贯通孔36以及形成于中间部32B的左右方向端部的贯通孔38并被铆接。这样,一对脚部32A与中间部32B能够相对自由旋转地连接,头枕框架32在一对脚部32A与中间部32B之间的各关节部32C处能够进行弯曲动作(能够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脚部32A及中间部32B都形成为长尺寸的带板状。
一对脚部32A分别从下端侧插入到各头枕支承构件24的贯通孔24E,由设于头枕支承构件24的锁定部24D的图中未表示的锁定构件限制相对于头枕支承构件24的朝轴线方向的相对移动。这样,头枕框架32的一对脚部32A经由各头枕支承构件24连接于座椅靠背框架20。
在这里,如上述那样,各头枕支承构件24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20绕沿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的轴线相对旋转。因此,经由各头枕支承构件24连接于座椅靠背框架20的一对脚部32A,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20绕沿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的轴线相对旋转。另外,头枕框架32的左右一对销34以轴线方向沿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的状态配置,左右一对脚部32A经由这些销34及中间部32B连接于座椅靠背18的左右方向。这样,构成4连杆机构(Four-bar linkage),头枕框架32如图6(A)所示那样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20在X-Z平面内(与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交叉的平面内)向左右转动(能够进行摆动运动)(参照图6(A)的箭头R)。
另外,如上述那样,各头枕支承构件24由多个橡胶构件30朝相对于支承托架20C的相对旋转范围的中间位置被施力。因此,头枕框架32的一对脚部32A通常保持在图6中用实线表示的中间位置。
在上述结构的头枕框架32上,安装着头枕14的主体部40。该主体部40以由表皮覆盖的垫子构件为主要部分而构成,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连接于头枕框架32的中间部32B。因此,主体部40随着头枕框架32的上述摆动运动而相对于座椅靠背18向左右转动(进行摆动运动),通常保持在该转动范围的中间位置。该头枕14的左右共振频率,设定为与车辆的发动机怠速时的座椅主体12的左右共振频率大体一致。
在图6(B)中,表示用于说明头枕框架32的弯曲动作的示意图。另外,在图7(A)中,为了比较,表示一般的头枕框架200(未设置关节部),在图7(B)中表示该头枕框架200的示意图。在这样的一般的头枕框架200中,不能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20向左右相对移动。
下面,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若由车辆的发动机怠速时的车身振动对车辆用座椅10施加左右方向的振动,则在头枕14上作用左右方向的惯性力。因此,借助于该惯性力,头枕框架32的一对脚部32A一边使多个橡胶构件30弹性变形,一边相对于座椅靠背18向左右转动。这样,头枕14相对于座椅靠背18进行摆动运动(绘出圆弧地振动)。此时,多个橡胶构件30的弹性力(复位力)作用在将座椅靠背18的上部的振摆推回的方向,所以,由这些橡胶构件30的弹性力抑制座椅主体12的振动。即,根据该车辆用座椅10,头枕14作为动态减震器起作用,从而降低座椅主体12的左右方向的振动。
而且,在车辆用座椅10中,头枕14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18向左右转动(能够进行摆动运动)。因此,与头枕14相对于座椅靠背18向左右进行平移运动(直线地相对移动)的场合相比,将头枕14相对于座椅靠背18的相对位移量设定得较大。这样,头枕14发挥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效果增大。
即,如图8(A)及图8(B)所示那样,在使经由弹性体50(在这里为弹簧)支承于支承体52的锤54相对于支承体52向左右相对移动的场合,对于图8(A)所示的摆动运动来说,在支承体52上施加力矩,所以,锤54的质量效果比图8(B)所示的平移运动大。
另外,如图9(A)及图9(B)所示,在将头枕14的等价质量设为m1、将座椅主体12的质量设为m2的场合,如图10所示,通过增大m1,使座椅主体12的振动倍率降低(由动态减震器的质量产生的振动降低效果变大)。
因此,如本车辆用座椅10那样,在头枕14相对于座椅靠背18进行旋转运动(摆动运动)的结构中,头枕14的质量效果变大,座椅主体12的左右方向的振动有效地被降低。
图11用线图表示车辆用座椅的左右方向的振动级的实测结果(频率与声质量的关系)。在该图11中,一点划线表示未实施振动对策的一般的车辆用座椅(参照图7)的振动级。另外,在图11中,虚线表示实施了以往的振动对策的车辆用座椅(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向左右进行平移运动的结构的车辆用座椅)的振动级。另外,在图11中,实线表示实施了本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对策的车辆用座椅10(头枕14相对于座椅靠背18向左右进行旋转运动的结构的车辆用座椅)的振动级。从该图11可以看出,在本车辆用座椅10中,与未实施振动对策的车辆用座椅、实施了以往的振动对策的车辆用座椅相比,振动降低效果大(参照图11的箭头D)。
另外,本车辆用座椅10的头枕结构(振动降低结构)由于能够适用于与座椅靠背18另成一体的所有头枕,所以,与如在背景技术栏中说明了的车辆用座椅靠背那样不能适用于没有主动头枕的场合的结构相比,适用范围宽,比较理想。
另外,在本车辆用座椅10中,由头枕框架32、头枕支承构件24等构成4连杆机构,所以,头枕14相对于座椅靠背18稳定地转动。
另外,在本车辆用座椅10中,头枕框架32的一对脚部32A分别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20能够相对旋转地进行连接,所以,仅通过在头枕框架32设置2个关节部32C,就能够构成4连杆机构,可简化头枕框架32的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头枕框架32,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低成本化。
另外,在本车辆用座椅10中,头枕框架32的关节部32C形成为由销34形成的简单的连接构造,所以,由此也能够实现头枕框架32的制造容易化、低成本化。
另外,在本车辆用座椅10中,不需要如在背景技术栏中说明的车辆用座椅靠背那样设置衰减控制装置,所以,能够抑制衰减控制装置的追加所导致的重量的增加。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头枕框架32的一对脚部32A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20能够绕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的轴线相对旋转地连接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20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左右一对的头枕支承构件24,并且在各头枕支承构件24与各关节部32C之间还设置关节部(在一对脚部32A的纵向中间部设置关节部)。在该结构的场合,也能够以设于一对脚部32A的纵向中间部的关节部为中心、使头枕14相对于座椅靠背18向左右转动。这一点在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同样。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即,在头枕框架32的一方的脚部32A的纵向中间部与中间部32B的纵向中间部之间,或在一方的脚部32A的纵向中间部与另一方的脚部32A的纵向中间部之间等处架设减振器(振动衰减器),减振器相对于头枕框架32的弯曲动作施加阻尼力。在这样的场合,能够由减振器的阻尼力更有效地降低座椅主体12的振动。这一点在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基本上同样的结构·作用,标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2实施方式
在图12中,用概略的正视图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60的部分结构。该车辆用座椅60形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0基本上同样的结构,但在该车辆用座椅60中,头枕框架62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框架32不同。
该头枕框架62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框架32同样地具有左右一对脚部62A和中间部62B。右侧的脚部62A与中间部62B之间以及左侧的脚部62A与中间部62B之间分别被分割,各脚部62A与中间部62B由左右一对橡胶构件64(弹性体)能够相对旋转地连接。这些橡胶构件64如图13所示那样形成为球状,脚部62A的上端部与中间部62B的左右方向端部嵌入于橡胶构件64而被连接。这样,构成头枕框架62的左右的关节部62C。
在该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在关节部62C处使头枕框架62进行弯曲动作,所以,产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基本同样的作用效果。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由橡胶构件64的弹性力朝相对于座椅靠背18的转动范围的中间位置对头枕框架62施力,所以,能够将橡胶构件64兼用作施力机构。另外,由于关节部62C由橡胶构件64构成,所以能够将关节部62C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而且,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省略一对橡胶构件64的一方,形成该一方侧的脚部62A与中间部62B被牢固地连接的结构(一方的关节部62C被省略了的结构)。另外,也可将一方的关节部62C形成为利用橡胶构件64的连接构造,将另一方的关节部62C形成为利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销34的连接构造。另外,也可形成为使用橡胶构件64以外的弹性体的连接构造。
第3实施方式
图14用概略正视图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70的部分结构。该车辆用座椅70形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0基本上同样的结构,但在该车辆用座椅70中,头枕框架72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框架32不同。
该头枕框架72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框架32同样地具有左右一对脚部72A和中间部72B。中间部72B在左右方向中央部附近被分割,中间部72B的右侧部分和左侧部分由橡胶构件74(弹性体)能够相对旋转地连接。这样,构成头枕框架72的关节部72C。而且,中间部72B的右侧部分与右侧的脚部72A一体形成,中间部72B的左侧部分与左侧的脚部72B一体形成。
在该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在关节部72C处使头枕框架72进行弯曲动作,所以,产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基本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能够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将橡胶构件74兼用作施力机构。而且,在中间部72B仅设置1个关节部72C即可,所以,能够将头枕框架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第4实施方式
图15用概略的正视图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80的部分结构。该车辆用座椅80形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0基本上同样的结构,但在该车辆用座椅80中,头枕框架82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框架32不同。
该头枕框架82形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框架32基本同样的结构,但在该头枕框架82中,在一对脚部32A上分别设有限制器84。这些限制器84如图16所示那样形成为块状,在关节部32C的附近一体地形成于脚部32A的前侧面。各限制器84的与中间部32B的左右方向端部的下面33相向的上面85,以随着朝向头枕14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侧而下降的方式倾斜。
在头枕框架82由橡胶构件30(参照图3)的弹性力保持在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20的转动范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图17(A)图示的状态)下,各限制器84的上面85相对于中间部32B的下面33离开,但若朝脚部32A与中间部32B构成的角减小的方向使两者相对旋转,则上面85如图17(B)所示那样抵接于中间部32B的下面33。这样,关节部32C处的头枕框架82的弯曲角度被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在该实施方式中,头枕框架82的关节部32C处的弯曲角度被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所以,能够抑制头枕框架82因外力而产生大的变形,能够提高头枕框架82相对于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的外力的强度。另外,能够防止车辆碰撞等时头枕14相对于座椅靠背18产生大的位移。
第5实施方式
图18用概略的正视图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90的部分结构。该车辆用座椅90形成为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60基本上相同的结构,但在该车辆用座椅90中,头枕框架92的结构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头枕框架62不同。
该头枕框架92形成为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头枕框架62基本相同的结构,但在该头枕框架92中,分别在一对脚部62A上设置有限制器94。这些限制器94如图19所示那样形成为块状,在橡胶构件64的下侧附近在脚部62A的内侧面(朝向头枕14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侧的面)一体地形成。
在头枕框架92由橡胶构件64的弹性力等保持在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20的转动范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图18及图19所示的状态)下,各限制器94相对于中间部62B离开,但若朝脚部62A与中间部62B构成的角减小的方向使两者相对旋转,则限制器94将抵接于中间部62B的下面。这样,关节部62C处的头枕框架92的弯曲角度被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在该实施方式中,头枕框架92的关节部62C处的弯曲角度被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所以,能够获得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6实施方式
图20用透视图表示构成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框架102的部分结构。该头枕框架102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框架32同样地具有左右一对脚部102A和中间部102B。各脚部102A的上端部弯曲成L形,在脚部102A的上端部形成朝中间部102B侧突出的连接部104。另外,中间部102B形成为管状,在轴线方向端部(开口部)的内侧插嵌有圆筒状的橡胶构件106(弹性体)。在该橡胶构件106的内侧(筒内)嵌合有脚部102A的连接部104,各脚部102A和中间部102B通过橡胶构件106能够相对旋转地连接。这样,构成头枕框架102的关节部102C。
在该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在关节部102C处使头枕框架102进行弯曲动作,所以,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在将大的外力输入到头枕框架102之际,连接部104(脚部102A)抵接于中间部102B,从而将关节部32C处的弯曲角度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因此,能够获得与上述第4及第5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7实施方式
图21用概略的正视图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10的部分结构。该车辆用座椅110形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0基本上同样的结构,但在该车辆用座椅110中,头枕框架112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框架32不同。
该头枕框架112形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框架32基本上相同的结构,中间部32B的中央部由减振器114构成,中间部32B能够在纵向伸缩。该减振器114例如形成为油式的减振器,在中间部32B伸缩时产生阻尼力。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一方的头枕支承构件116相对于支承托架20C(座椅靠背框架20)不能相对移动地进行安装,另一方的头枕支承构件24相对于支承托架20C能够绕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的轴线相对旋转地进行安装。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连接于上述一方的头枕支承构件116的脚部32A称为“固定脚部118”,将连接于上述另一方的头枕支承构件24的脚部32A称为“可动脚部120”。在该可动脚部120上安装了头枕14的主体部40。
在该实施方式中,若在车辆用座椅110上施加左右方向的振动而在头枕14上作用左右方向的惯性力,则可动脚部120(头枕支承构件24)一边使橡胶构件30(参照图3)进行弹性变形,一边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20向左右转动,头枕14的主体部40与可动脚部120一起相对于座椅靠背18向左右转动(摆动运动)。这样,头枕14作为动态减震器起作用,所以,起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可动脚部120向左右转动之际,如图22所示那样,可动脚部120相对于固定脚部118接近和离开地移动,中间部32B伸缩。这样,对可动脚部120的旋转、即头枕14相对于座椅靠背18的转动,施加减振器114的阻尼力,所以,由该阻尼力有效地降低座椅主体12的振动。
在图23中用线图表示了车辆用座椅的左右方向的振动级的模拟结果(频率与声质量的关系)。在该图23中,虚线表示未实施振动对策的一般的车辆用座椅(参照图7)的振动级。另外,在图23中,实线表示实施了本第7实施方式的振动对策的车辆用座椅110的振动级。从该图23可以看出,根据本车辆用座椅110,与未实施振动对策的车辆用座椅相比,振动降低效果大。
在上述第7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减振器114(振动衰减器)设在头枕框架112的中间部32B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形成为减振器114设于固定脚部118或可动脚部120的结构。
第8实施方式
图24(A)及图24(B)用概略的局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部分结构。在图24(B)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橡胶构件30的图示。该实施方式形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基本上同样的结构,但在该实施方式中,头枕支承构件130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件24不同。
头枕支承构件130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件24同样地具有主体部24A及锁定部24D,但省略了下导向部24B及上导向部24C。作为其替代,在该头枕支承构件130的主体部24A、分别在前侧面及后侧面设置支承轴132。这些支承轴132以轴线方向沿着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在图24中为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状态配置,能够自由旋转地枢支在形成于支承托架20C的轴承孔(省略图示)中。这样,头枕支承构件130相对于支承托架20C(座椅靠背框架20)能够绕沿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的轴线相对旋转地受到支承。在该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基本上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9实施方式
图25(A)及图25(B)用概略的局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9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部分结构。该实施方式形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基本上同样的结构,但在该实施方式中,头枕支承构件140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件24不同。
头枕支承构件140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件24同样地具有主体部24A、下导向部24B及锁定部24D,但省略了上导向部24C。另外,下导向部24B省略了圆筒面26,上面平坦地形成。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支承托架20C的上端缘构成为当从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在图25中为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形成为圆弧状的上圆弧部142,支承托架20C的下端缘构成为与上圆弧部142同心的圆弧状的下圆弧部144。这些上圆弧部142及下圆弧部144形成为以沿着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上圆弧部142抵接在锁定部24D的下面,下圆弧部144抵接在下导向部24B的上面。这样,头枕支承构件140相对于支承托架20C(座椅靠背框架20)不能在上下方向相对移动地受到支承。另外,头枕支承构件140通过锁定部24D的下面与支承托架20C的上圆弧部142滑动接触、并且下导向部24B的上面与支承托架20C的下圆弧部144滑动接触,从而能够相对于支承托架20C(座椅靠背框架20)绕沿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的轴线相对旋转(参照图25(B))。在该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基本上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10实施方式
图26(A)及图26(B)用概略的局部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第10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部分结构。该实施方式形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基本上同样的结构,但在该实施方式中,头枕支承构件150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件24不同。
头枕支承构件150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承构件24同样地具有主体部24A及锁定部24D,但省略了下导向部24B及上导向部24C。作为其替代,在该头枕支承构件130的主体部24A设置有从右侧面突出的右导向突起152和从左侧面突出的左导向突起154。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支承托架20C的右侧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右圆筒面156,在支承托架20C的左侧的内周面形成有左圆筒面158。右圆筒面156和左圆筒面158形成为以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在图26中为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轴线为中心的同心的圆弧状。在右圆筒面156上抵接着头枕支承构件150的右导向突起152的前端,在左圆筒面158上抵接着左导向突起154的前端。这样,头枕支承构件150相对于支承托架20C(座椅靠背框架20)不能在上下方向相对移动、且能够绕沿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的轴线相对旋转地受到支承(参照图26(B))。在该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头枕框架32、62、72、82、92、102、112上设置有关节部32C、62C、72C、102C,从而形成各头枕框架能够进行弯曲动作(能够变形)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在头枕框架上设置容易产生挠曲变形的柔性部(变形机构),使得头枕框架能够变形,这样,形成为使头枕框架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向左右转动的结构。另外,例如也可由弹簧材料形成头枕框架的全部或一部分,从而使得头枕框架能够变形。
以上列举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各实施方式为一例,在不脱离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加以实施。另外,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当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
符号的说明
10  车辆用座椅
14  头枕
18  座椅靠背
20  座椅靠背框架
30  橡胶构件(施力机构)
32  头枕框架
32A 脚部
32B 中间部
32C 关节部
34  销(轴、连接构件)
60  车辆用座椅
62  头枕框架
62A 脚部
62B 中间部
62C 关节部
64  橡胶构件(弹性体)
70  车辆用座椅
72  头枕框架
72A 脚部
72B 中间部
72C 关节部
74  橡胶构件(弹性体)
80  车辆用座椅
82  头枕框架
90  车辆用座椅
92  头枕框架
102 头枕框架
110 车辆用座椅
112 头枕框架
114 减振器(振动衰减器)

Claims (11)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有头枕和施力机构;
该头枕具有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关节部而能够变形的头枕框架,上述头枕框架以能够变形的状态连接于座椅靠背框架,从而上述头枕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向左右转动;
该施力机构朝相对于上述座椅靠背的转动范围的中间位置对上述头枕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该头枕在具有左右一对脚部以及连接上述一对脚部的中间部的头枕框架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关节部,以上述头枕框架能够在上述关节部进行弯曲动作的状态将上述一对脚部连接于座椅靠背框架,从而上述头枕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向左右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头枕框架的夹设了上述关节部的一侧部分和另一侧部分相互接触,从而将上述关节部处的弯曲角度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头枕框架具有随着上述关节部的弯曲动作而伸缩的振动衰减器,上述振动衰减器对上述弯曲动作施加阻尼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头枕框架的上述一对脚部相对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能够绕上述座椅靠背的前后方向的轴线相对旋转地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头枕框架的上述一对脚部和上述中间部被分割,并且由构成上述关节部的连接构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头枕框架的上述中间部被左右分割,并且由构成上述关节部的连接构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头枕框架的上述一对脚部和上述中间部被分割,并且由构成上述关节部的连接构件连接,上述中间部具有上述振动衰减器、能够伸缩,并且一方的上述脚部相对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能够绕上述座椅靠背的前后方向的轴线相对旋转地进行连接,另一方的上述脚部相对于上述座椅靠背框架不能相对移动地进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构件为轴线方向沿上述座椅靠背的前后方向的轴。
10.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构件为弹性体。
1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有头枕和施力机构;
该头枕具有设置有用于使自身变形的变形机构的头枕框架,上述头枕框架以能够变形的状态连接于座椅靠背框架,从而上述头枕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向左右转动;
该施力机构朝相对于上述座椅靠背的转动范围的中间位置对上述头枕施力。
CN2009801247795A 2009-06-24 2009-06-24 车辆用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65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61524 WO2010150373A1 (ja) 2009-06-24 2009-06-24 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6521A CN102076521A (zh) 2011-05-25
CN102076521B true CN102076521B (zh) 2013-10-16

Family

ID=43386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477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6521B (zh) 2009-06-24 2009-06-24 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08236B2 (zh)
EP (1) EP2447113B1 (zh)
JP (1) JP5056945B2 (zh)
CN (1) CN102076521B (zh)
WO (1) WO20101503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7334B2 (ja) * 2010-07-01 2012-10-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617522B2 (ja) * 2010-10-21 2014-11-0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9511695B2 (en) 2011-09-25 2016-12-06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device
WO2014017232A1 (ja) * 2012-07-24 2014-01-3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り物用シート装置
EP2902257B1 (en) 2012-09-25 2017-11-1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Headrest,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headrest
US9446692B2 (en) 2013-06-29 2016-09-20 Saint-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Corporation Bearing for use in sliding head restraint
JP6098494B2 (ja) * 2013-12-04 2017-03-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KR101517041B1 (ko) * 2014-05-08 2015-05-04 현대다이모스(주) 전동식 헤드레스트
DE102014011563A1 (de) * 2014-08-02 2016-02-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Fahrzeugsitz für ein Fahrzeug und Fahrzeugflotte mit dem Fahrzeugsitz
US10336231B2 (en) * 2014-09-30 2019-07-02 Cj Albert Builders Pty Ltd Head and neck rest
EP3601825B1 (en) 2017-03-31 2022-06-29 Saint-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Pampus GmbH Ring, method, and assembly for component displacement control
JP7200701B2 (ja) * 2019-01-30 2023-01-1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
US11135957B2 (en) * 2019-03-20 2021-10-05 Ami Industries, Inc. Continuously adjusting headrest device
DE102020133562A1 (de) * 2020-12-15 2022-06-1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sitz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054A (ja) 1986-07-03 1988-01-20 Konica Corp 像形成方法
JPH10226255A (ja) * 1997-02-17 1998-08-25 Aichi Mach Ind Co Ltd ヘッドレスト
JP3695161B2 (ja) * 1998-07-22 2005-09-1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ヘッドレスト構造
US6022078A (en) * 1999-01-13 2000-02-08 Chang; Yung-Tsung Headrest of a seat with adjustable positioning rods
JP2000217660A (ja) * 1999-01-28 2000-08-08 Ikeda Bussan Co Ltd 自動車用シートバック
JP2000287781A (ja) * 1999-04-02 2000-10-17 Tokai Chem Ind Ltd 可倒式ヘッドレスト
JP2001294064A (ja) * 2000-02-07 2001-10-23 Aprica Kassai Inc 自動車用年少者安全座席
US7264313B2 (en) * 2000-09-20 2007-09-04 Robert Clough Seat headrest
JP3705181B2 (ja) * 2001-10-05 2005-10-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JP3757864B2 (ja) * 2001-12-27 2006-03-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US6692071B2 (en) * 2002-02-08 2004-02-17 Lear Corporation Side impact active head restraint
JP3915730B2 (ja) * 2003-04-07 2007-05-1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DE102004021554A1 (de) * 2004-05-03 2005-12-08 Daimlerchrysler Ag Kraftfahrzeugsitz
JP2007161102A (ja) 2005-12-14 2007-06-28 Fuji Heavy Ind Ltd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US7597394B2 (en) * 2006-10-31 2009-10-06 Edward Liu Car seat head rest with built-in screen
US8066329B2 (en) * 2006-10-31 2011-11-29 Edward Liu Car seat head rest with built-in screen
US8016352B2 (en) * 2006-10-31 2011-09-13 Edward Liu Vehicle multimedia system for vehicle
JP2010268970A (ja) * 2009-05-21 2010-12-0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86255A1 (en) 2012-04-12
WO2010150373A1 (ja) 2010-12-29
EP2447113A4 (en) 2012-11-14
JPWO2010150373A1 (ja) 2012-12-06
EP2447113A1 (en) 2012-05-02
CN102076521A (zh) 2011-05-25
JP5056945B2 (ja) 2012-10-24
EP2447113B1 (en) 2014-10-22
US8308236B2 (en) 2012-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6521B (zh) 车辆用座椅
CN102076522B (zh) 车辆用座椅
JP5696705B2 (ja)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WO2014007201A1 (ja)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CN108569178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减振装置
US20210129725A1 (en) Conveyance seat
CN103998288A (zh) 车辆用座椅
JP623748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20170341530A1 (en) Vehicle seat
JP586939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310367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821524B2 (ja) シート振動低減装置
JP5696649B2 (ja)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CN113492735B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其防抖装置、具有该座椅的汽车
JP6134549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10024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07161102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KR20160056047A (ko) 자동차의 시트 프레임
JP5956628B2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2020083141A (ja)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JP201502059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9206309A (ja) 車両シート構造
JP2019077219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00006702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バック
JP201504001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6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