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1868B - 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和头枕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和头枕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1868B
CN104661868B CN201380049268.8A CN201380049268A CN104661868B CN 104661868 B CN104661868 B CN 104661868B CN 201380049268 A CN201380049268 A CN 201380049268A CN 104661868 B CN104661868 B CN 1046618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body
headrest
seat
padded coaming
carbam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92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61868A (zh
Inventor
石本学
芳贺公郎
芳贺公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61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1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1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18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0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02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for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4/12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reinforcements
    • B29C44/1228Joining preformed parts by the expanding material
    • B29C44/1233Joining preformed parts by the expanding material the preformed parts being supported during expanding
    • B29C44/1238Joining preformed parts by the expanding material the preformed parts being supported during expanding and having flexible and solid are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02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for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4/12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reinforcements
    • B29C44/1271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reinforcements the preformed parts being partially cov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17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manufacturing upholstery or upholstery spr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75/00Use of PU, i.e.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K2105/04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cellular or poro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9/00Layered pro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05Body finishings
    • B29L2031/3023Head-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和头枕的制造方法,所述头枕能够在确保NV性能的同时减轻对后方碰撞时的乘员的颈部的负载。在车辆用座椅(10)的头枕表皮(22)的内侧配置有第一氨基甲酸酯(30)和第二氨基甲酸酯(32)从而构成了头枕衬垫(20)。第一氨基甲酸酯(30)被埋设于第二氨基甲酸酯(32)中,并且被设为能够弹性变形,且对质量体(34)进行支承。第二氨基甲酸酯(32)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比弹性系数被设定得较高。

Description

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和头枕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和头枕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质量体一体地支承在衬垫内从而构成动态减震器的车辆用座椅。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具备被注入型袋内并使其发泡成形的弹性树脂材料、和相对于所述型袋而被固定配置的重物,从而构成动态减震器的头枕。在这些在先技术中,由于振动通过动态减震器而被衰减,因此能够提高NV性能(噪音和振动性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61489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94246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这些在先技术中,关于减轻对后面碰撞时(以下称作“后方碰撞时”)的乘员的颈部的负载这一点并未进行公开,因而在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在确保NV性能的同时减轻对后面碰撞时的乘员的颈部的负载的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和头枕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本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具有:头枕支柱,其被支承在座椅靠背上并具备向座椅高度方向延伸出的脚部;第一缓冲材料,其被配置于头枕表皮的内侧,并对质量体进行支承且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氨基甲酸酯形成,且通过氨基甲酸酯自身的粘结力而被粘合固定于所述头枕支柱上;第二缓冲材料,其被配置于所述头枕表皮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缓冲材料一起构成头枕衬垫,且由与所述第一缓冲材料相比弹性系数较高的氨基甲酸酯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在车辆用座椅的头枕表皮的内侧且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缓冲材料上支承有质量体。即,构成了具备第一缓冲材料以及质量体的动态减震器。因此,为了使动态减震器在欲抑制的座椅振动的频带中发挥作用,通过对动态减震器的频率特性进行设定,从而抑制了座椅振动。
此外,在头枕表皮的内侧与第一缓冲材料一起配置有构成头枕衬垫的第二缓冲材料,该第二缓冲材料与第一缓冲材料相比弹性系数被设定得较高。因此,在后方碰撞时,能够通过第二缓冲材料来提高头枕对于乘员的头部的支承刚性,并且还能够抑制质量体的振幅。而且,通过后者而减轻了由质量体朝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所引起的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
此外,由于第一缓冲材料以及第二缓冲材料由氨基甲酸酯形成,并且第一缓冲材料为通过氨基甲酸酯自身的粘结力而被粘合固定于头枕支柱上的结构,因此在质量体的设置中无需实施螺栓结合等,从而易于制造。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所述第一缓冲材料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所述质量体重叠的位置处的第一重叠部,所述第二缓冲材料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所述质量体以及所述第一重叠部重叠的位置处的第二重叠部。
根据上述结构,在通常的座椅振动时头枕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振动的情况下,质量体在使第一重叠部弹性变形的同时进行位移,从而使振动减弱。另一方面,在质量体以通常的座椅振动时的振幅以上的振幅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振动的情况下,第二重叠部对质量体的振动进行抑制。由此,由于在后方碰撞时质量体的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幅被有效地抑制,因而有效地减轻了由质量体朝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所引起的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所述第一缓冲材料覆盖所述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整周。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一缓冲材料覆盖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整周,因此例如与通过第一缓冲材料和第二缓冲材料来覆盖质量体的结构相比,动态减震器的频率特性的设定变得较为容易。即,为了使动态减震器在欲抑制的座椅振动的频带中发挥作用,通过对质量体的质量、和第一缓冲材料的刚性、体积、形状等进行调节而对动态减震器的频率特性进行设定,从而抑制了座椅振动。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为,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在所述第二缓冲材料中埋设有所述第一缓冲材料。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二缓冲材料构成头枕衬垫的外周部,因此在后方碰撞时对头枕衬垫的外形的变形进行抑制,乘员的头部通过弹性系数较高的第二缓冲材料而被支承。由此,能够提高头枕对于乘员的头部的支承刚性。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为,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与所述第一缓冲材料的体积相比将所述第二缓冲材料的体积设定得较大。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二缓冲材料的体积与第一缓冲材料的体积相比而较大,因此在后方碰撞时,与第二缓冲材料的体积与第一缓冲材料的体积相比而较小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头枕对于乘员的头部的支承刚性。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为,在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在所述头枕支柱上,以左右一对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脚部,所述质量体被配置于左右一对的所述脚部之间,并且在从座椅侧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左右一对的所述脚部重叠的位置处。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质量体被配置于头枕支柱的左右一对脚部之间,并且在从座椅侧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左右一对脚部重叠的位置处,因此在侧面碰撞时(以下,称作“侧方碰撞”)抑制了质量体朝向座椅宽度方向的位移。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为,在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所述质量体被配置有多个。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质量体被配置有多个,因此能够减小每个质量体的质量。由此,在后方碰撞时,通过各质量体的惯性力的减小,从而能够抑制各质量体的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幅。由此,减轻了由质量体朝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所引起的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为,在第七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被所述第一缓冲材料支承的所述质量体的各自的共振频率不同。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被第一缓冲材料支承的质量体各自的共振频率不同,因此能够将可抑制的座椅振动的频带扩大。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为,在第七方式或第八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中,所述质量体以相对于头枕中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线而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分离的方式被并列配置。
由于质量体以相对于头枕中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线而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分离的方式被并列配置,因此当在后方碰撞时乘员的头部被头枕推送而向左右的质量体之间进行位移时,质量体能够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进行位移。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具有:坐垫,其供乘员落座;座椅靠背,其被支承于所述坐垫的后端部上;第一方式至第九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所述的头枕,其被配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部处,并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车辆用座椅中获得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的作用。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一工序,在头枕支柱的一对脚部之间安装质量体;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后,通过向所述质量体的外周侧供给成为第一缓冲材料的原料的氨基甲酸酯并使其发泡成形,从而利用所述第一缓冲材料而对所述质量体与所述脚部中的所述质量体的侧方侧的部位进行连结;第三工序,在所述第二工序之后,将所述头枕支柱插入至袋状的头枕表皮的内部并将所述第一缓冲材料以及所述质量体配置于所述头枕表皮的内部;第四工序,在所述第三工序之后,通过向所述头枕表皮的内部注入成为第二缓冲材料的原料的氨基甲酸酯并使其发泡成形,从而利用所述第一缓冲材料和所述第二缓冲材料来形成头枕衬垫,其中,所述第二缓冲材料与所述第一缓冲材料相比弹性系数被设定得较高。
根据上述结构,在第一工序中,在头枕支柱的一对脚部之间安装质量体。在第一工序之后的第二工序中,通过向质量体的外周侧供给成为第一缓冲材料的原料的氨基甲酸酯并使其发泡成形,从而通过第一缓冲材料来使质量体与脚部中的质量体的侧方侧的部位连结。在第二工序之后的第三工序中,将头枕支柱插入袋状的头枕表皮的内部并在头枕表皮的内部配置第一缓冲材料以及质量体。在第三工序之后的第四工序中,通过向头枕表皮的内部注入成为与第一缓冲材料相比弹性系数被设定得较高第二缓冲材料的原料的氨基甲酸酯并使其发泡成形,从而利用第一缓冲材料和第二缓冲材料来形成头枕衬垫。如此,由于在作为第一次的发泡工序的第二工序中质量体通过第一缓冲材料而被固定于脚部上,因此无需另行使用用于将质量体安装于脚部上的安装工具,在作为第二次的发泡工序的第四工序中,能够将质量体保持于配置预定位置处。而且,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制造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头枕。
发明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具有能够在确保NV性能的同时,减轻后方碰撞时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的优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的座椅正面观察的剖视图(在头枕的上部且树脂罩的前面位置处进行切断,在头枕的下部且头枕支柱的脚部的前面位置处进行切断的图)。
图2为沿着图1的2-2线的剖视图。
图3为沿着图1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的振动等级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为通过相当于图3的截面来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的振动等级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最大振动倍率与主要振动系统的弹簧系数变动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为表示从座椅侧面观察时改变例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这些图中适当标记的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上方侧,箭头标记W表示车辆宽度方向。此外,在图中,车辆前后方向与座椅前后方向为相同的方向,车辆上下方向与座椅上下方向为相同的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与座椅宽度方向为相同的方向。
在图1中通过座椅正面观察的剖视图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头枕进行图示,在图2中图示了沿着图1的2-2线的剖视图。这些图所示的车辆用座椅10具有被搭载于汽车上且供乘员落座的未图示的坐垫。在所述坐垫的后端部上以能够倾倒的方式支承有座椅靠背12。另外,在图1以及图2中,仅用双点划线来表示座椅靠背12的上端部。在座椅靠背12的上端部上配置有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的头枕14。
头枕14以包括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的枕状的头枕主体16、和从该头枕主体16的下表面向车辆下方侧延伸出的头枕支柱18的方式而构成。
头枕支柱18为使金属制造的管形成为倒U字形状的部件,并具备左右一对的脚部18A。左右一对的脚部18A通过被插入座椅靠背12的未图示的头枕支撑件中从而被座椅靠背12所支承。由此,头枕14被支承在座椅靠背12上。脚部18A在座椅高度方向上进行延伸,且上部侧被配置于头枕主体16的内部。而且,在脚部18A中,被配置于头枕主体16的内部的部位在其下端部处具备弯曲部,与该弯曲部相比靠座椅上方侧的部位稍稍向座椅前方侧前倾。此外,脚部18A的上端彼此通过连结部18B而在座椅宽度方向上被连结。
头枕主体16具备构成头枕主体16的缓冲部的头枕衬垫20、覆盖头枕衬垫20的头枕表皮(罩)22、和被埋设于头枕衬垫20内的树脂罩24。在头枕表皮22的下端部处形成有用于使头枕支柱18的脚部18A插穿的支柱插穿孔22A,并且如图2所示,支柱插穿孔22A的座椅前方侧为缝合部22B。
树脂罩24(也称作“树脂衬垫”、“嵌入件”)被配置于头枕支柱18的上部侧且座椅前方侧。该树脂罩24具备表面朝向座椅前方侧的前壁24A。并形成有从前壁24A的下端部向座椅后方侧延伸的下壁24B。此外,形成有从前壁24A的座椅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向座椅后方侧延伸的侧壁24C(参照图1)。
此外,虽然省略了详细图示,但是在树脂罩24上形成有被头枕支柱18卡止的卡止部。而且,在朝向前壁24A的座椅后方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材24D,并且形成有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材(省略图示)。
图1以及图2所示的头枕衬垫20具备作为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缓冲材料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广义上为“弹簧元件”)、和作为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比弹性系数较高的(较硬的)第二缓冲材料的第二氨基甲酸酯32。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及第二氨基甲酸酯32均被配置于头枕表皮22的内侧,并通过使氨基甲酸酯发泡成形而被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氨基甲酸酯32(外侧发泡氨基甲酸酯)中埋设有第一氨基甲酸酯30(内侧发泡氨基甲酸酯)。
如图1所示,第一氨基甲酸酯30被配置于树脂罩24的座椅下方侧并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且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通过氨基甲酸酯自身的粘结力而被粘合固定于头枕支柱18的脚部18A上。即,第一氨基甲酸酯30被架设于头枕支柱18的左右一对的脚部18A之间。
在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处埋设有质量体34。即,质量体34的外周边缘跨及整周而被第一氨基甲酸酯30所覆盖,并通过第一氨基甲酸酯30而被支承。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质量体34的外周边缘跨及其整周(整个区域)而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接合。第一氨基甲酸酯30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质量体34重叠的位置处的前后一对第一重叠部30A、30B(参照图2)。在图2中,在前后一对第一重叠部30A、30B中,用符号30A来表示相对于质量体34而被设定于座椅前方侧的第一重叠部,用符号30B来表示相对于质量体34而被设定于后方侧的第一重叠部。
在图3中图示了沿着图1的3-3线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质量体34被设为圆棒状(圆柱形状)的部件。此外,如图1以及图3所示,质量体34在头枕支柱18的左右一对脚部18A之间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被配置,并且从图2所示的座椅侧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左右一对脚部18A重叠的位置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质量体34的重心(中心)从座椅侧面观察时与左右一对脚部18A重叠。
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接触部中的从座椅正面观察时的投影面积(参照图1)被设定为,与所述接触部中的从座椅侧面观察时的投影面积相比而较大。因此,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对于质量体34的座椅前后方向的位移的刚性与相对于质量体34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位移的刚性相比,被设定得较高。换言之,被支承于第一氨基甲酸酯30上的质量体34被设定为,座椅前后方向的共振频率与座椅宽度方向的共振频率相比而较高。
接下来,以如下方式举例对图1以及图2所示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及第二氨基甲酸酯32中的各个弹性系数的设定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第二氨基甲酸酯32采用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材料相比弹性系数较高的材料。另外,第二氨基甲酸酯32也可以采用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同的材料并且发泡倍率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发泡倍率相比被设定得较低。此外,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弹簧系数在假设为通常时的振动的情况下,即在质量体34的振幅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小位移区域)被设定为与NV对应的最佳的弹簧系数。相对于此,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弹簧系数在假设为碰撞的情况下,即在质量体34的振幅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大位移区域),被设定为与后方碰撞对应的最佳的弹簧系数。顺便提及,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弹簧特性也可以考虑在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的情况下变得轻松的这种弹簧系数的范围来进行设定。
此外,第二氨基甲酸酯32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质量体34以及第一重叠部30A重叠的位置处的前后一对第二重叠部32A、32B(参照图2)。在图2中,用符号32A来表示被设定于质量体34以及第一重叠部30A的座椅前方侧的第二重叠部,用符号32B来表示被设定于质量体34以及第一重叠部30B的座椅后方侧的第二重叠部。
(头枕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头枕14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头枕支柱18上安装有树脂罩24。接下来,相对于具备图1所示的树脂罩24以及头枕支柱18的支柱组件26,而在头枕支柱18的脚部18A之间设置有质量体34(第一工序)。接下来,为了使质量体34与其侧方的脚部18A连结,通过供给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原料并使其发泡成形(第一阶段的发泡工序),从而将质量体34固定于脚部18A上。即,在该工序中,通过在质量体34的外周侧供给成为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原料的氨基甲酸酯并使其发泡成形,从而通过第一氨基甲酸酯30来使质量体34、和脚部18A中的质量体34的侧方侧的部位连结(第二工序)。
接下来,在图2所示的缝合部22B处被缝合之前的状态下的头枕表皮22以上下颠倒的方式被吊挂,且支柱组件26相对于该头枕表皮22而以上下颠倒的姿态从上方侧插入。即,在该工序中,将头枕支柱18插入袋状的头枕表皮22的内部并将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及质量体34配置于头枕表皮22的内部(第三工序)。而且,在支柱插穿孔22A内插穿有头枕支柱18的脚部18A。在该状态下,通过向头枕表皮22的内部注入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原料并使其发泡成形(第二阶段的发泡工序)从而形成头枕衬垫20。即,在该工序中,通过向头枕表皮22的内部注入成为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比弹性系数被设定得较高的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原料的氨基甲酸酯并使其发泡成形,从而利用第一氨基甲酸酯30和第二氨基甲酸酯32来形成头枕衬垫20(第四工序)。最后,在缝合部22B处对头枕表皮22进行缝合。
在采用了这种方法的情况下,由于通过第一阶段的发泡工序(第二工序)而将质量体34固定于脚部18A上,因此在第二阶段的发泡工序(第四工序)中,能够回避质量体34从配置预定位置落下等的事态。
(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车辆用座椅10的头枕表皮22的内侧且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上支承有质量体34。即,构成有具备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及质量体34的动态减震器28。因此,为了使动态减震器28在欲抑制的座椅振动的频带中发挥作用,通过对动态减震器28的频率特性进行设定,从而抑制了座椅振动。
此外,由于第一氨基甲酸酯30跨及整周而覆盖质量体34的外周边缘。因此,例如与通过第一氨基甲酸酯30和第二氨基甲酸酯32来覆盖质量体34的结构相比,动态减震器28的频率特性的设定变得容易。即,为了使动态减震器28在欲抑制的座椅振动的频带中发挥作用,通过对质量体34的质量、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刚性、体积、形状等进行调节而对动态减震器28的频率特性进行设定,从而抑制了座椅振动。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氨基甲酸酯30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质量体34重叠的位置处的第一重叠部30A、30B。因此,在通常的座椅振动时头枕14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振动的情况下,质量体34在使第一重叠部30A、30B弹性变形的同时进行位移,从而使振动衰减。
在图4中图示了在应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的情况与应用了对比结构的情况下对NV性能进行比较的曲线图。另外,在纵轴上获取振动等级的大小,在横轴上获取频率。实线A表示在应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且质量体的质量为250g的情况下的特性。相对于此,双点划线B表示在应用了于头枕支柱上经由安装托架以及橡胶体而安装了600g的质量体的第一对比结构的情况下的特性。此外,虚线C表示在应用了于头枕上未设置动态减震器的第二对比结构的情况下的特性。虽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与第一对比结构相比,质量体的质量为一半以上,但是能够获得与第一对比结构同等以上的NV性能。
另一方面,在图2所示的头枕表皮22的内侧,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一起配置有构成头枕衬垫20的第二氨基甲酸酯32,该第二氨基甲酸酯32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比弹性系数被设定得较高。由此,能够实现头枕衬垫20的刚性特性的非线性化。而且,在质量体34的振幅小于预定值的小位移区域(振动时)中,弹性系数较低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弹簧特性发挥作用,与之相反,在质量体34的振幅为预定值以上的大位移区域(碰撞时)中,弹性系数较高的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弹簧特性发挥作用。即,在后方碰撞时能够通过第二氨基甲酸酯32提高头枕14对于乘员的头部的支承刚性,并且还能够抑制质量体34的振幅。
此外,第二氨基甲酸酯32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质量体34以及第一重叠部30A、30B重叠的位置处的第二重叠部32A、32B。因此,在头枕14的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厚度预先确定了的情况下,使第一重叠部30A、30B的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以对应于设置第二重叠部32A、32B的量而变薄。此外,在质量体34以通常的座椅振动时的振幅以上的振幅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振动的情况下,第二重叠部32A、32B抑制质量体34的振动。由此,由于在后方碰撞时质量体34的座椅前后方向上的振幅被有效地抑制,因此减轻了由质量体34朝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所引起的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
在此,对于后方碰撞时的乘员的颈部的负载进行补充说明。被施加于乘员的头部的加速度与被施加于胸部的加速度之差越小则后方碰撞时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越小。
当对后方碰撞时的现象进行考察时,在车辆受到了后方碰撞时的初始阶段中,头枕14与座椅靠背12一起被推向座椅前方侧。此时,由于质量体34因惯性而欲保持在原来的位置处,因此第一氨基甲酸酯30变形而使质量体34成为偏向座椅后方侧的状态。而且,在通过使乘员的胸部被座椅靠背12推压并向座椅前方侧进行位移从而使乘员的头部朝头枕14的侧进行位移的情况下,质量体34的朝向座椅后方侧的振幅越大,则头枕14对乘员的头部的推压力越小。换言之,被施加于乘员的头部的加速度与被施加于胸部的加速度之差越大,则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越大。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质量体34以座椅振动时的振幅以上的振幅朝向座椅后方侧振动的情况下,第二氨基甲酸酯32(尤其是第二重叠部32B)有效地抑制了质量体34的振动。因此,确保了头枕14对于乘员的头部的推压力(支承力),由于被施加于乘员的头部的加速度与被施加于胸部的加速度之差也被抑制,因此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变小。
此外,由于第二氨基甲酸酯32构成头枕衬垫20的外周部,因此在后方碰撞时抑制了头枕衬垫20的外形的变形,且乘员的头部通过弹性系数较高的第二氨基甲酸酯32而被支承。由此,能够提高头枕14对于乘员的头部的支承刚性。
而且,由于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体积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体积相比而较大,因此与在后方碰撞时第二氨基甲酸酯32的体积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体积相比而较小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头枕14对于乘员的头部的支承刚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14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10,能够在确保NV性能的同时减轻后方碰撞时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质量体34被配置于头枕支柱18的左右一对脚部18A之间。并且从座椅侧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左右一对脚部18A重叠的位置处。因此,在侧面碰撞时抑制了质量体34朝向座椅宽度方向的位移。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头枕衬垫20(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及第二氨基甲酸酯32)由氨基甲酸酯形成,并且第一氨基甲酸酯30成为通过氨基甲酸酯自身的粘结力而被粘合固定于头枕支柱18上的结构。因此,在质量体34的设置中无需螺栓连结等而易于制造。
(与对比结构的比较)
在此,在与对比结构进行比较的同时根据其他观点来进行补充说明。
此处的对比结构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在头枕支柱上经由安装托架以及橡胶体来安装质量体(铁块等),并且设置有用于在碰撞时抑制质量体的振幅的止动器(树脂罩)的结构。另外,在该对比结构中,成为弹簧元件的橡胶体(弹性体)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比衰减功能较低。
在这种对比结构中,代替安装托架、橡胶体、以及质量体而需要连结螺栓和止动器等。因此,在该对比结构中,元件件数变多。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由于能够减少安装托架、橡胶体、质量体、连结螺栓、以及止动器等,因此能够控制元件件数。
此外,在所述对比结构中,组装工序数量较多。即,在具备所述对比结构的头枕的制造方法中,组装具备安装托架、橡胶体、以及质量体的动态减震器组件,接着将动态减震器组件安装于头枕支柱上,接着将止动器安装于头枕支柱上,之后实施一体发泡。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在通过第一次发泡工序(第二工序)来将质量体34固定于头枕支柱18上之后,通过第二次发泡工序(第四工序)来形成头枕衬垫20,因此能够抑制组装工序数量。
此外,在所述对比结构中,由于橡胶体的衰减性能未必较高,为了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振动降低效果,需要某种程度上质量较大的质量体(作为一个示例为500g以上的铁块)。因此,材料费用也会变高。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通过将与橡胶体相比衰减性能较高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设为动态减震器28的弹簧元件,从而能够通过与所述对比结构的情况相比质量较小的(作为一个示例一半的)质量体来获得与所述对比结构的情况同等的振动降低效果。
如上所述,由于在所述对比结构中,元件件数以及组装工序数量较多且材料费用较高,因此作为整体成本变高。相对于此,由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元件件数、组装工序数量、以及材料费用均被抑制,因此成本被降低。
此外,由于在所述对比结构中,除了质量体以外还需要安装托架、连结螺栓、以及止动器等,因此作为整体质量增加。此外,在所述对比结构中,如前文所述,不得不增大质量体的质量。由此,在所述对比结构中还将产生质量增加的问题。
相对于此,由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在质量体34的安装中无需安装托架以及连结螺栓并且通过第二氨基甲酸酯32而无需止动器,因此能够减小这部分的质量。此外,由于第一氨基甲酸酯30衰减性能较高,因此即使抑制质量体的质量也能够获得与所述对比结构同等的振动降低效果。由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能够抑制质量增加。
此外,由于在所述对比结构中,橡胶体的衰减性能未必较高,因此成为不利于在后方碰撞时抑制质量体朝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幅的结构。相对于此,由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除了与橡胶体相比衰减性能较高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外,还设置有衰减性能较高的第二氨基甲酸酯32,因此在后方碰撞时质量体34朝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幅被有效地抑制。
此外,由于在所述对比结构中,经由安装托架而将动态减震器安装于头枕支柱上,因此必须在头枕支柱的附近确保相对较大的安装空间从而搭载性较差。相对于此,由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通过使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原料发泡成形从而将质量体34固定于头枕支柱18上,因此搭载性较好。此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能够实现质量体34的小型化(轻量化),无需安装托架、连结螺栓、以及止动器等,因此必要空间相对较小即可。
此外,在所述对比结构中,为了使动态减震器在每种车型中有所不同的座椅共振的频带中发挥作用而对该动态减震器的频率特性进行设定,必须对动态减震器自身进行创新。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只需对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材料、体积或发泡倍率进行变更,即可对动态减震器的频率特性进行设定。由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调谐(最佳设定)较为容易。
此外,在所述对比结构中,对在座椅前后方向、座椅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座椅上下方向、以及扭转方向等中的两个以上方向上不同的频率特性进行设定较为困难。这是由于在所述对比结构中,在通过橡胶体来悬挂质量体的情况下,使橡胶体保持两个以上的方向上不同的刚性较为困难。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通过改变质量体34的形状(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接触面的面积以及形状)或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形状,从而能够对两个以上的各个方向上各自不同的弹簧系数甚至频率特性进行设定。
此外,在所述对比结构中,由于不得不增大质量体的质量,因此存在后方碰撞时质量体朝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幅变大的可能性。因此,在所述对比结构中,另行设置有止动器。相对于此,由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与所述对比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质量体34的质量,因此在后方碰撞时能够抑制质量体朝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幅。
此外,在所述对比结构中,需要通过质量体的重量化、安装托架以及止动器的配置等来增加头枕的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厚度。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中没有这种需要。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5以及图7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进行说明。在图5中图示了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的剖视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在质量体40、42的配置中存在特征,其他结构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由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部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在第一氨基甲酸酯30中埋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的质量体40、42。即,多个质量体40、42各自的外周边缘跨及整周而被第一氨基甲酸酯30所覆盖,并被支承于第一氨基甲酸酯30上。质量体40、42以相对于头枕14中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线CL而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分离的方式被并列配置。
被第一氨基甲酸酯30支承的质量体40、42各自的共振频率不同。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质量体42的质量设定为与质量体40的质量相比而较大,从而将质量体42的共振频率设定为与质量体40的共振频率相比而较低。
质量体40、42被设为圆棒状(圆柱形状)的部件,并在头枕支柱18的左右一对脚部18A之间将座椅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被配置,并且从座椅侧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左右一对脚部18A重叠的位置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质量体40、42的重心(中心)从座椅侧面观察时与左右一对脚部18A重叠。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头枕14的重心位置不左右偏离,而将较轻的质量体40设定于座椅宽度方向的稍靠外侧,将较重的质量体42设定于座椅宽度方向的靠中央处。
也可以说,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为具有将被配置于车辆地板上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框架部设为弹簧,且将头枕14整体设为质量物的主要振动系统、和在头枕14中具备弹簧以及质量物的多个动态减震器的结构。
通过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获得与前文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此外,由于配置有多个质量体40、42,因此能够减小每个质量体40、42的质量。由此,在后方碰撞时,通过各质量体40、42的惯性力的减小,从而能够抑制各质量体40、42的座椅前后方向上的振幅。由此,减轻了由质量体40、42朝向座椅前后方向的振动所引起的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此外,由于质量体40、42各自的共振频率不同,因此能够对可抑制的座椅振动的频带进行放大。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14能够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14的制造方法同样的制造方法来进行制造。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通过将被第一缓冲材料支承的两个质量体的质量设为相同并且改变对各质量体进行支承的部位的弹性系数,从而将质量体各自的共振频率设定为不同的值。为了改变对各质量体进行支承的部位的弹性系数,例如只要改变第一缓冲材料与各质量体的接合面积即可。
在图6中图示了在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改变例所涉及的结构的情况与应用了对比结构的情况下对NV性能进行比较的曲线图。另外,在纵轴上获取振动等级的大小,在横轴上获取频率。实线D表示应用了上述改变例的情况下的特性,a点以及b点为实施相互不同的设定的各个质量体的共振频率。相对于此,双点划线E表示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的情况下的特性。另外,用双点划线E来表示特性的结构中的质量体的质量、与用实线D来表示特性的结构中的各质量体之和相等。此外,虚线F表示应用了未在头枕上设置动态减震器的结构的情况下的特性。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所涉及的结构即使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相比NV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在图7中图示了在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改变例所涉及的结构的情况和应用了对比结构的情况下对可靠性进行比较的曲线图。另外,在纵轴上获取最大振动倍率,在横轴上获取主要振动系统(车辆用座椅的座椅框架部)的弹簧系数变动量。实线G表示应用了上述改变例(与通过图6的实线D来表示特性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情况下的特性。相对于此,双点划线H表示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与通过图6的双点划线E来表示特性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情况下的特性。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所涉及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相比,最大振动倍率较低的区域较大,且振幅等级降低效果的可靠性较高。
此外,根据图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质量体40、42以相对于头枕14中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线CL而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分离的方式被并列设置。因此,当在后方碰撞时乘员的头部被头枕14推压而朝向左右的质量体40、42之间进行位移时,质量体40、42能够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进行位移。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另外,作为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质量体的全部从座椅侧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左右一对脚部重叠的位置处。虽然质量体的一部分从座椅侧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左右一对脚部重叠的位置处,但是质量体的重心(中心)还能够为从座椅侧面观察时与左右一对脚部不重叠的这种设定。而且,质量体还能够采用从座椅侧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左右一对脚部不重叠的位置处的结构(关于具体示例在后文中叙述)。
此外,如图8的改变例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质量体34的一部分或全部被配置于树脂罩24的座椅后方侧。根据这种结构,在后方碰撞时,即使质量体34朝向座椅前方侧进行位移,该位移也会被树脂罩24阻止。另外,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图8的改变例的树脂罩24,也可以为例如在被安装于头枕支柱上的状态下应用了于内部形成中空空间的树脂罩,还可以为头枕衬垫未进入树脂衬垫的内侧的结构。
此外,作为其他的改变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质量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被配置于头枕支柱的连结部(上端部)的座椅后方侧。在这种结构中,在后方碰撞时,即使质量体朝向座椅前方侧进行位移,该位移也会被头枕支柱的连结部阻止。另外,在该改变例中,优选为,质量体的重心(中心)从座椅背面观察时与头枕支柱的连结部重叠。
此外,质量体也可以被配置于头枕支柱的脚部的座椅后方侧。在这种结构中,在后方碰撞时,即使质量体朝向座椅前方侧进行位移,该位移也会被头枕支柱的脚部阻止。此外,在该结构中,无论头枕支柱的位置被设定于何处,都将易于制造,也易于确保NV性能。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质量体被配置于头枕支柱的连结部(上端部)的座椅上方侧。由于在这种结构中易于确保质量体的振幅,因此容易获得作为动态减震器的效果。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以将质量体的形状设为圆弧柱形状,并相对于头枕支柱的连结部(上端部)而跨及座椅上方侧、座椅后方侧、以及座椅下方侧的各个区域的方式,来配置该质量体。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质量体40、42以相对于头枕14中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线CL而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分离的方式被并列设置,但是也可以例如多个质量体被上下分割配置。由于通过这种结构也能够减小各个质量体的惯性力,因此能够在后方碰撞时抑制质量体的位移。
此外,作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通过将质量体的质量设为相同并且改变对各质量体进行支承的部位的弹性系数,从而将质量体各自的共振频率设定为不同的值。
此外,也可以在未设置树脂罩24(参照图2等)的结构中,在头枕支柱的座椅前方侧配置质量体。在这种结构中,由于质量体实现树脂罩的功能且在乘员使头枕支承头部的情况下的支承刚性较高,因此有助于商品性的提升。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头枕支柱的座椅前方侧以及座椅后方侧配置有树脂罩,并且在前后的树脂罩之间配置有质量体。在这种结构中,在后方碰撞时以及前方碰撞时(前面碰撞时),即使质量体在座椅前后方向进行较大的位移,也将会被前后的树脂罩中的任意一个阻止。
此外,关于质量体与第一缓冲材料的接合,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既可以使第一缓冲材料与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整周接合,也可以使第一缓冲材料与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一部分接合。在前者的情况下,易于制造,且衰减性能也易于稳定化。在后者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弹簧系数,且还能够实现由弹簧系数的减小实施的性能提升。
在此,对质量体与第一缓冲材料的接合方式进行补充说明。仅使质量体的座椅上侧与第一缓冲材料接合的结构在制造上较为容易。此外,仅使质量体的座椅前方侧与第一缓冲材料接合的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或抑制在后方碰撞时质量体从第一缓冲材料中脱离而向座椅前方侧进行位移的情况。另一方面,仅使质量体的座椅后方侧与第一缓冲材料接合的结构能够防止或有效地抑制在前方碰撞时质量体从第一缓冲材料中脱离而向座椅后方侧进行位移的情况。而且,仅使质量体的座椅下方侧与第一缓冲材料接合的结构能够防止或有效地抑制在重力下质量体从第一缓冲材料中脱离的情况。
此外,作为仅使质量体的一部分接合的方法,例如,只要在质量体的一部分上覆盖了布料的状态下,在将第一氨基甲酸酯(第一缓冲材料)的原料供给至质量体的周围并使其一体发泡之后,取下布料而从质量体的外周去除即可。在该方法中,被布料覆盖的部分处质量体与第一氨基甲酸酯(第一缓冲材料)不接合,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另外,也可以不取下上述布料,还可以代替上述布料而使用毛毡、纸、密封部件等。此外,也可以在通过镊子(治具)来固定住质量体的一部分的状态下将第一氨基甲酸酯(第一缓冲材料)的原料供给至质量体的周围并使其一体发泡,之后取下镊子而从质量体的外周去除。
此外,作为仅使质量体的一部分接合的其他方法,也可以在质量体中不接合的部分上涂抹油、蜡等,之后将第一氨基甲酸酯(第一缓冲材料)的原料供给至质量体的周围并使其一体发泡。该方法与使用布料等的方法相比,能够简化制造工序,并减少材料费用。此外,在通过该方法来进行制造的情况下,质量体的一部分与第一氨基甲酸酯(第一缓冲材料)以非接合的方式处于接触状态,在以非接合的方式处于接触状态下的部位中,虽然剪切方向的弹簧力没有发挥作用,但是压缩方向的弹簧力即使对微小振动也会发挥作用。
此外,质量体只要为其周围与第一缓冲材料相比比重较大的部件即可。作为质量体,能够应用例如铁、铅、橡胶、树脂块、沙袋、水袋、油袋、电动机等的机械元件等。由于在质量体中应用了铁和铅的情况下比重较大,因此能够实现质量体的小型化。此外,铁和铅还具有廉价的优点。在质量体中使用了橡胶和树脂块的情况下,即使质量体朝向乘员侧进行位移也能够减小对乘员的负载。在质量体中使用了沙袋、水袋、油袋的情况下,由于这些元件的减震特性良好,因此对NV性能的确保以及在后方碰撞时对乘员的颈部的负载的减轻有利。而且,在质量体中使用了机械元件(例如用于使头枕以及周边元件动作的电动机等)的情况下,由于无需追加元件,因此能够抑制质量增加。另外,作为机械元件,可列举出活动头枕用的机构元件、用于使头枕上下、前后动作的电动机、送风机、树脂罩(在对乘员的后头部侧进行支承的情况下有助于刚性感提升的元件)等。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3以及图5等所示的质量体34、40、42的形状被设为圆棒状(圆柱形状),但是质量体的形状也可以为例如圆柱形状(管状)、球形状、板形状、立方体、半圆柱形状(圆弧柱形状)等这种其他的形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中,作为不属于本发明的参考例,第一缓冲材料以及第二缓冲材料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被设为例如氨基甲酸酯以外的树脂发泡体、毛毡、橡胶等这种其他的缓冲材料。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一部分被第一缓冲材料覆盖,并且该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另一部分被第二缓冲材料覆盖。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第一缓冲材料相对于质量体而仅在座椅前方侧以及座椅后方侧中的任一方,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与质量体重叠的第一重叠部。此外,第一缓冲材料还能够采用从座椅正面观察时与质量体不重叠的结构。而且,第二缓冲材料也可以相对于质量体以及第一重叠部而仅在座椅前方侧以及座椅后方侧中的任一方,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与质量体以及第一重叠部重叠的第二重叠部。此外,第二缓冲材料还能够采用从座椅正面观察时与质量体以及第一重叠部不重叠的结构。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第一缓冲材料也可以不被埋设于第二缓冲材料中。即,例如,第一缓冲材料和第二缓冲材料也可以被并列设置于座椅前后方向或座椅上下方向上。此外,还能够采用在第一缓冲材料中埋设有第二缓冲材料的结构。而且,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还能够将第一缓冲材料的体积设定为第二缓冲材料的体积以上。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头枕支柱18的形状也可以为例如从座椅正面观察时为H字形状等这种其他的形状。
此外,作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还能够将被第一缓冲材料支承的质量体各自的共振频率设定为相同。
而且,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所记载的“覆盖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整周”的概念中,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除了包括跨及整周而覆盖质量体34、40、42的外周边缘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如下的情况,即,虽然大致跨及整周而覆盖质量体的外周边缘但是仍存在局部未覆盖的部分,从而严格来讲不能说是跨及整周而覆盖质量体的外周边缘,但是能够获得与跨及整周而覆盖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并实质上被理解为覆盖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整周的这种情况。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的多个改变例能够以适当组合的方式来实施。此外,在各改变例所涉及的头枕、以及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的多个改变例被适当组合的头枕中,能够应用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14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制造方法的头枕,也可以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枕14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制造方法而被制造出。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除了上述示例以外,当然还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而实施。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No.2012-211328的公开通过参照而使其整体被援引至本说明书中。

Claims (12)

1.一种头枕,具有:
头枕支柱,其被支承在座椅靠背上并具备向座椅高度方向延伸出的脚部;
第一缓冲材料,其被配置于头枕表皮的内侧,并对质量体进行支承且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氨基甲酸酯形成,且通过氨基甲酸酯自身的粘结力而被粘合固定于所述头枕支柱上;
第二缓冲材料,其被配置于所述头枕表皮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缓冲材料一起构成头枕衬垫,且由与所述第一缓冲材料相比弹性系数较高的氨基甲酸酯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其中,
所述第一缓冲材料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所述质量体重叠的位置处的第一重叠部,
所述第二缓冲材料具备,从座椅正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所述质量体以及所述第一重叠部重叠的位置处的第二重叠部。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其中,
所述第一缓冲材料覆盖所述质量体的外周边缘的整周。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其中,
在所述第二缓冲材料中埋设有所述第一缓冲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其中,
与所述第一缓冲材料的体积相比将所述第二缓冲材料的体积设定得较大。
6.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其中,
在所述头枕支柱上,以左右一对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脚部,
所述质量体被配置于左右一对的所述脚部之间,并且在从座椅侧面观察时被设定于与左右一对的所述脚部重叠的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其中,
所述质量体被配置有多个。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枕,其中,
被所述第一缓冲材料支承的所述质量体的各自的共振频率不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枕,其中,
所述质量体以相对于头枕中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线而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分离的方式被并列配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枕,其中,
所述质量体以相对于头枕中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线而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分离的方式被并列配置。
11.一种车辆用座椅,具有:
坐垫,其供乘员落座;
座椅靠背,其被支承于所述坐垫的后端部上;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枕,其被配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部处,并对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
12.一种头枕的制造方法,具有:
第一工序,在头枕支柱的一对脚部之间安装质量体;
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后,通过向所述质量体的外周侧供给成为第一缓冲材料的原料的氨基甲酸酯并使其发泡成形,从而利用所述第一缓冲材料而对所述质量体与所述脚部中的所述质量体的侧方侧的部位进行连结;
第三工序,在所述第二工序之后,将所述头枕支柱插入至袋状的头枕表皮的内部并将所述第一缓冲材料以及所述质量体配置于所述头枕表皮的内部;
第四工序,在所述第三工序之后,通过向所述头枕表皮的内部注入成为第二缓冲材料的原料的氨基甲酸酯并使其发泡成形,从而利用所述第一缓冲材料和所述第二缓冲材料来形成头枕衬垫,其中,所述第二缓冲材料与所述第一缓冲材料相比弹性系数被设定得较高。
CN201380049268.8A 2012-09-25 2013-08-21 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和头枕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618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1328 2012-09-25
JP2012211328 2012-09-25
PCT/JP2013/072329 WO2014050377A1 (ja) 2012-09-25 2013-08-21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並びにヘッドレス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1868A CN104661868A (zh) 2015-05-27
CN104661868B true CN104661868B (zh) 2016-11-09

Family

ID=50387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926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61868B (zh) 2012-09-25 2013-08-21 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和头枕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39923B2 (zh)
EP (1) EP2902257B1 (zh)
JP (1) JP5850169B2 (zh)
CN (1) CN104661868B (zh)
WO (1) WO20140503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52697B2 (en) * 2012-07-24 2016-09-27 Ts Tech Co., Ltd. Seat device for vehicle
JP5696706B2 (ja) * 2012-09-25 2015-04-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JP5696705B2 (ja) 2012-09-25 2015-04-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JP5825297B2 (ja) * 2013-06-04 2015-12-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6396195B2 (ja) * 2014-12-10 2018-09-2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
JP6488851B2 (ja) * 2015-04-21 2019-03-2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の製造方法
KR101906038B1 (ko) 2017-03-08 2018-10-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시트 진동 저감 장치
JP6534197B1 (ja) * 2018-04-16 2019-06-26 松本工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スティおよびヘッドレスト
US10556530B2 (en) * 2018-06-28 2020-02-11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Component for a vehicle seat
JP7003872B2 (ja) * 2018-08-07 2022-01-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7051242B2 (ja) * 2019-02-06 2022-04-11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
DE102022109401A1 (de) * 2022-04-19 2023-10-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opfstütze für eine Sitz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Sitzanlag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1404A (ja) * 1996-10-22 1998-07-07 Tokai Chem Ind Ltd 衝撃吸収ヘッドレスト
JP2000210161A (ja) * 1999-01-25 2000-08-02 Hino Motors Ltd 車両用シ―トのシ―トバック
JP2001161489A (ja) * 1999-12-10 2001-06-19 Ikeda Bussan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8296732A (ja) * 2007-05-31 2008-12-11 Gi Tekku:Kk 防振装置、車両用シート及び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194246A (ja) * 2009-02-27 2010-09-09 Toyota Boshoku Corp クッション体
JP2010201848A (ja) * 2009-03-05 2010-09-16 Toyota Boshoku Corp クッション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1135A (ja) 1984-01-18 1985-08-09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トバツクの振動抑制装置
US6088640A (en) * 1997-12-17 2000-07-11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a head of an occupant in the presence of objects that obscure the head
DE29601479U1 (de) * 1996-01-29 1996-05-30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73551 Alfdorf Fahrzeugsitz
DE29603467U1 (de) * 1996-02-26 1996-06-20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73551 Alfdorf Fahrzeugsitz
JPH10226255A (ja) 1997-02-17 1998-08-25 Aichi Mach Ind Co Ltd ヘッドレスト
JP3757864B2 (ja) * 2001-12-27 2006-03-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US6863343B2 (en) * 2002-06-26 2005-03-08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headrest apparatus
US6852681B1 (en) 2004-01-13 2005-02-08 Unilever Home & Personal Care Usa, A Division Of Conopco, Inc.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cleansing bars comprising low levels of soluble surfactant for enhanced fragrance deposition/longevity
US7090292B2 (en) * 2004-05-27 2006-08-15 Dellanno Ronald P Energy absorbing support for vehicular passengers
JP2006321325A (ja) 2005-05-18 2006-11-30 Nissan Motor Co Ltd ヘッドレス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座席シート
US7322646B2 (en) * 2005-11-02 2008-01-29 Lear Corporation Folding head restraint mechanism
DE112007000947B4 (de) * 2006-04-17 2016-07-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Durch aktives Material betätigte Kopfstütze, Verfahren zum selektiven Umkonfigurieren einer Form oder einer Moduleigenschaft einer Kopfstütze sowie Kopfstützenanordnung
ITBO20060895A1 (it) * 2006-12-29 2008-06-30 I F T S R L Dispositivo a poggiatesta attivo per un veicolo
DE102009038631B4 (de) * 2008-11-14 2011-03-17 Grammer Ag Kopfstütze für Fahrzeugsitze
WO2010150373A1 (ja) 2009-06-24 2010-12-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EP2447112A4 (en) * 2009-06-24 2012-11-21 Toyota Motor Co Ltd VEHICLE SEAT
JP5370042B2 (ja) * 2009-09-24 2013-12-1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
JP5641294B2 (ja) 2010-06-04 2014-12-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子機器のバッテリ室カバー、携帯型電子機器
WO2012017539A1 (ja) 2010-08-05 2012-02-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617522B2 (ja) 2010-10-21 2014-11-0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8590966B2 (en) * 2011-08-11 2013-11-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Non-newtonian stress thickening fluid vibration damper system for vehicle seat
JP5696649B2 (ja) 2011-11-21 2015-04-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5696706B2 (ja) * 2012-09-25 2015-04-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JP6208070B2 (ja) * 2014-04-25 2017-10-0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1404A (ja) * 1996-10-22 1998-07-07 Tokai Chem Ind Ltd 衝撃吸収ヘッドレスト
JP2000210161A (ja) * 1999-01-25 2000-08-02 Hino Motors Ltd 車両用シ―トのシ―トバック
JP2001161489A (ja) * 1999-12-10 2001-06-19 Ikeda Bussan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8296732A (ja) * 2007-05-31 2008-12-11 Gi Tekku:Kk 防振装置、車両用シート及び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194246A (ja) * 2009-02-27 2010-09-09 Toyota Boshoku Corp クッション体
JP2010201848A (ja) * 2009-03-05 2010-09-16 Toyota Boshoku Corp クッション体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02257B1 (en) 2017-11-15
JPWO2014050377A1 (ja) 2016-08-22
US20150246628A1 (en) 2015-09-03
WO2014050377A1 (ja) 2014-04-03
JP5850169B2 (ja) 2016-02-03
CN104661868A (zh) 2015-05-27
EP2902257A4 (en) 2015-10-28
US9539923B2 (en) 2017-01-10
EP2902257A1 (en) 2015-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61868B (zh) 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和头枕的制造方法
CN104661869A (zh) 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
US9028004B2 (en) Vehicle seat
CN104661864A (zh) 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
US8746792B2 (en) Energy management load limiting vehicle seat member
US20160368403A1 (en) Headrest and seat including the same
JPWO2011018930A1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8025665A (zh) 座椅框架
EP3312448A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the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CN104661871A (zh) 车用座椅
JP4916147B2 (ja) 防振浮き床構造
JP5678930B2 (ja) ヘッドレスト
CN105484111B (zh) 纵向轨枕减振轨道及其减振组件
US20190176667A1 (en) Seat and vehicle
JP6821524B2 (ja) シート振動低減装置
WO2021215527A1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008422B2 (ja) 車両用座席シート装置における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取付構造
JP5189285B2 (ja) バケットシート
JP636147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JP2003182430A (ja) ヘッドレス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