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9458A - 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9458A
CN106689458A CN201611146559.0A CN201611146559A CN106689458A CN 106689458 A CN106689458 A CN 106689458A CN 201611146559 A CN201611146559 A CN 201611146559A CN 106689458 A CN106689458 A CN 106689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comprehensive processing
decatize
leaf
d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465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崟
潘国球
曾卫军
刘琳
刘一琳
张进
夏琼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ual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Hual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Hual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Hual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465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894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89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94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 A23F3/10Fermentation with addition of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涉及茶源性冠突散囊菌的制备及茯茶产品的加工。其特征在于:茶叶原料通过汽蒸,发花,干燥,先分离制得冠突散囊菌,然后将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再制备茯叶茶产品。具有以下特点:生产设备工艺简单,冠突散囊菌分离过程无须破碎,冠突散囊菌产率高,纯度高;分离后的茶料还可以加工成茯叶千两茶、茯叶砖茶、茯叶天尖茶、茯叶袋泡茶等茯茶产品,茶叶原料得到了综合利用,而且能以茶加工下脚料为原料,变废为宝,成本低廉。所生产的茯叶再加工产品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茯茶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源性冠突散囊菌的制备及茯茶产品的加工。
背景技术
茯茶工业化生产是通过人工控制温度、湿度,使茶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冠突散囊菌。现代研究表明,冠突散囊菌存在具有显著降脂减肥和降糖功能的特异成分,有望开发成天然的降脂药物。而现在的茯茶加工,发花后直接干燥成产品出售,人们是通过饮茯茶来体验冠突散囊菌的保健作用。但有的茯茶含有过量的冠突散囊菌,以致把茶的固有特性掩盖,不仅导致冠突散囊菌的浪费,同时也没有充分展示茶叶作用的发挥。人们为了获取单一的冠突散囊菌,而又没有把茶叶利用起来。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5754877A,公开日为2016.07.13,专利申请号为201610225096.0的一种从黑茶中提取冠突散囊菌的方法及应,公开的技术为:一种从黑茶中提取冠突散囊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01:将黑茶进行发酵,得到带有冠突散囊菌的黑茶:S02:将所述带有冠突散囊菌的黑茶进行破碎,得到粒径为2-4cm的黑茶块;S03:选取带有冠突散囊菌的所述黑茶块备用,未带有冠突散囊菌的所述黑茶块重新进行发酵:S04:将带有冠突散囊菌的所述黑茶块进行粉碎,得到粒径为0.1-0.5mm的黑茶粉末:S05:将所述黑茶粉末平铺放入孔径为40-50目的震荡筛中震荡,截留在所述震荡筛上的所述黑茶粉末重新进行发酵,过筛的混合物备用;S06:将所述混合物通过孔径为60-70目的布网进行过滤,得到冠突散囊菌。这项技术存在的不足在于获得了冠突散囊菌,而茶叶没有得到再利用;采用对生长有冠突散囊菌的茶块进行粉碎、过筛的方法,茶叶也被粉碎,难以分离,冠突散囊菌的纯度低,而且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能综合利用茶叶,在生产冠突散囊菌的同时开发茯叶天尖茶、茯叶千两茶、茯叶砖茶、茯叶袋泡茶,生产工艺简单,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茶叶原料通过汽蒸,发花,干燥,先分离制得冠突散囊菌,然后将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再制备成茯叶茶产品。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在汽蒸后可以进行定向发酵。
所述茶叶原料可以为黑茶、黄茶、绿茶、红茶、白茶的一种或多种。或者为三级以下黑毛茶,特别是三级以下带梗黑毛茶。或者为茶叶加工下脚料,特别是分检出来的茶梗,粗老叶、黄红叶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料。茶梗无须切断,直接采用。
所述汽蒸前,可以对茶叶原料加湿,按原料重量加入一定比例的饮用水或茶汁,拌均渥堆,让其充分吸收水分。饮用水或茶汁的放加入比例一般为茶叶原料的10-20%,加入后的含水率一般控制在30%以内。汽蒸前对茶料加湿可以缩短汽蒸时间,降低能耗,提高工效。
所述汽蒸:采用至少100℃的蒸汽进行汽蒸,一般105℃-150℃,没有加湿的茶料采用100-105℃蒸汽蒸,便于在汽蒸过程中提高茶料的含水率。对于已加湿的茶料采用110-150℃蒸汽蒸。汽蒸要将茶料蒸透,蒸至茶梗软化。
汽蒸时,最好将茶料盛放在透气的容器中,连同容器放入蒸汽柜中蒸。茶料的厚度适当,便于下步发花。一般可以10-50cm ,汽蒸后的厚度3-30cm。茶料细厚度3-15cm,茶料粗厚度16-30cm。
茶料汽蒸后,将其盛入已消毒的透气的发花容器中,冷却后入发花室。也可以先冷却,再盛入已消毒的透气的发花容器中,但要防止杂菌感染。茶料盛入发花容器后可以处于自然松紧状态。也可以趁热时将茶料压实,将茶料体积压缩15-50%。茶料盛入发花容器后可以盖上覆盖物,防止茶料表面的水分过快散发。冷却是指冷却至常温。移入发花室前要对发花室进行消毒处理。发花容器可以是不锈金属丝网容器,或藤制容器,或麻制,或棕制,或竹篾容器。发花容器可以为矩形或圆形,要放置在发花室的发花架上,每个发花容器的四周要留有通风道。
所述定向发酵:将茶叶原料汽蒸后进行渥堆发酵,温度控制在40℃-50℃,含水率控制在29~31%,渥堆6~12小时。定向发酵有利于发花茂盛,颗粒增粗。定向发酵后再装入发花容器,汽蒸杀菌,再入发花房发花。
所述发花:发花室的温度控制25-29℃,最佳26-27℃,室内空气相对湿度70-85%,最佳75-80%,时间7-12天。一般细茶为7-8天,三级以下粗茶为9-10天,茶梗为10-12天,可完成发花。
所述干燥:将发花室的温度每天提高1-2℃,温度至多45℃,湿度每天降低2-5%,至多降低至50%,干燥至含水率12%以内。
所述物理分离:可以采用振动筛分机,使冠突散囊菌从茶叶上分离得冠突散囊菌产品。小批量生产可以采用人工搓筛法,即边搓边筛,使冠突散囊菌与茶叶分离,再进行筛分,经质检、包装形成冠突散囊菌产品。物理分离前,最好将干燥后的发花茶叶回潮至手掐茶叶不碎,再进行物理分离。所生产冠突散囊菌产品,产品色泽金黄,纯度达90%以上。
所述茯叶茶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茯叶天尖茶、茯叶千两茶、茯叶砖茶、茯叶袋泡茶。
所述制备茯叶天尖茶包括盒装、袋泡茯叶天尖茶(前提是原料等级为一级)和篓装茯叶天尖茶(前提是原料等级为一、二级)。
盒装、袋泡茯叶天尖茶的制备方法:先对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进行筛分,筛去细末与粗叶,然后包装成产品。
篓装茯叶天尖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筛分:先对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进行筛分,筛分出一、二级分别堆放备用;
b.蒸茶:按所生产天尖茶产品要求,选用相应等级的茯叶,司称后用110-130℃的蒸汽蒸软,含水率控制在18%以内;
c.装篓:茶料蒸软后倒入天尖茶竹蔑篓中,
d.压篓:对入篓后的茶料压缩20-30%后捆紧,
e.干燥,对捆紧后的茶篓置于通风干燥处阴干至含水率10以内入库。
所述茯叶千两茶的制备方法:
a.汽蒸:将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用至少105℃汽蒸软化,其含水率控制在15—22%,或18-20%;这样既可确保正常发酵,又可防止千两茶烧心。
b.装篓:将汽蒸软化后的茶料装入衬中寥叶、棕片的千两茶篾篓中;
c.捆压:将装料后的千两茶篾篓用杠杆滚压捆紧成千两茶茶柱,其密度0.8-1.2g/cm3;这个密度的千两茶,锯饼光滑,压手感强,防止异味侵入,口感纯正,便于产品的长时间贮藏。
d.干燥:放置通风干燥处进行阴干成茯叶千两茶产品。
所述茯叶砖茶的制备方法:将分离冠突散囊菌后茶料经汽蒸,压制,干燥制成茯叶砖茶。
所述茯叶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将分离冠突散囊菌后茶料蒸软,切碎成1-5mm大小的茶片,干燥后包装成袋泡茶。
所述茯叶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将分将离冠突散囊菌后茶料粉碎,过筛,包装成茶梗袋泡茶。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特点:生产设备工艺简单,冠突散囊菌分离过程无须破碎,冠突散囊菌产率高,纯度高;分离后的茶料还可以加工成茯叶千两茶、茯叶砖茶、茯叶天尖茶、茯叶袋泡茶等茯茶产品,茶叶原料得到了综合利用,而且能以茶加工下脚料为原料,变废为宝,成本低廉。所生产的茯叶再加工产品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茯茶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冠突散囊菌产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茶叶原料通过汽蒸,发花,干燥,先分离制得冠突散囊菌,然后将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再制备成茯叶茶产品。
实施例2: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茶叶原料通过汽蒸,定向发酵,发花,干燥,先分离制得冠突散囊菌,然后将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再制备成茯叶茶产品。
实施例3: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S01:备料:选一级黑茶叶为原料。
S02:茶料入容器:将茶料盛放在透气的竹篾透气容器中,茶料的厚度10cm ,汽蒸后的厚度3cm。
S03:汽蒸:将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放入蒸柜中,采用105℃的蒸汽进行汽蒸,将茶料蒸透为至。
S04:拍实:将汽蒸后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趁热将茶料拍实,将茶料体积压缩20-30%。然后盖上棉织覆盖物冷却至常温。
S05:入发花室:先将发花消毒,然后将冷却后的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移入发花室,放置在发花室的发花架上,每个发花容器的四周留有通风道。
S05:发花:发花室的温度控制26-29℃,室内空气相对湿度70-85%,时间7-8天,可完成发花。
S06:所述干燥:将发花室的温度每天提高1-2℃,最高温度40℃,湿度每天降低2-3%,降低至50%,干燥至含水率10%。
S07:物理分离:将干燥后的茶料采用振动筛分机,使冠突散囊菌从茶叶上分离得冠突散囊菌,每50kg茶料可产冠突散囊菌1.1 kg。
S08:茶料再加工:先对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进行筛分,筛去细末与粗叶,然后包装成盒装或袋泡天尖茶产品。
实施例4: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S01:备料:选二级红茶叶为原料。
S02:加湿:按原料重量的15%比例加入茶汁,拌均渥堆,让其充分吸收水分。加入后的含水率控制在25%。茶汁由100kg茶梗加300-500水煮制成。
S03:汽蒸:将加湿后的茶料采用110℃的蒸汽进行汽蒸,将茶料蒸透为至。
S04:茶料入容器:茶料汽蒸后,将其盛入已消毒的透气的藤制发花容器中,处于自然松紧状态,冷却后入发花室。
S05;入发花室:移入发花室前要对发花室进行消毒处理,将盛有茶料的发花容器放置在发花室的发花架上,每个发花容器的四周要留有通风道。
S06:所述发花:发花室的温度控制28-29℃,室内空气相对湿度75-80%,时间8-9天,可完成发花。
S06:干燥:将发花室的温度每天提高1-2℃,温度至多45%,湿度每天降低2-3%,降低至45%,干燥至含水率9%。
S07:物理分离:将干燥后的茶料采用人工搓筛法,即边搓边筛,使冠突散囊菌与茶叶分离,过40-50目筛得冠突散囊菌。 每50kg茶料可产冠突散囊菌1.5 kg。
S08:茶料再加工成篓装茯叶天尖茶:包括如下步骤:
a.筛分:先对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进行筛分,筛分出一、二级分别堆放备用;
b.蒸茶:按所生产天尖茶产品要求,选用相应等级的茯叶,司称后用110-130℃的蒸汽蒸软,含水率控制在18%以内;
c.装篓:茶料蒸软后倒入天尖茶竹蔑篓中,
d.压篓:对入篓后的茶料压缩20-30%后捆紧,
e.干燥,对捆紧后的茶篓置于通风干燥处阴干至含水率10以内入库。
实施例5: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S01:备料:选三级黑毛茶为原料。或茶加工选剔出来的粗老叶、黄片叶为原料。三级黑毛茶可以不剔梗。
S02:原料加湿:按原料重量的15比例加入茶汁,拌均渥堆,让其充分吸收水分。加入后的含水率控制在25%左右。
S03:汽蒸:采用110-130℃的蒸汽进行汽蒸,将茶料蒸透。
S04:定向发酵:将汽蒸后的茶料进行渥堆发酵,温度控制在40℃-50℃,含水率控制在29~31%,渥堆6~12小时。
S05: 茶料入容器:将定向发酵后的茶料盛放在透气的竹篾透气容器中,茶料的厚度20-30cm 。
S06:蒸汽杀菌:将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放入蒸柜中,采用110-120℃的蒸汽进行杀菌。
S07:入发花室:先将发花消毒,然后将杀菌后的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移入发花室,盖上覆盖物,防止茶料表面的水分过快散发。放置在发花室的发花架上,每个发花容器的四周要留有通风道。
S08:发花:先将入发花室的茶料冷却至常温,然后将发花室的温度调到26-29℃,空气相对湿度调到70-85%,时间8-10天,完成发花过程。
S09:所述干燥:在发花过程完成后,将发花室的温度每天提高1-2℃,最高温度42℃,湿度每天降低2-3%,降低至48%,干燥至含水率10%。
S10:物理分离:将干燥后的茶料入高频振动筛分机,使冠突散囊菌从茶叶上分离得冠突散囊菌产品。每50kg茶料可产冠突散囊菌1.8-2 kg。产品色泽金黄,纯度达95%。
S11:茶料再加工:将分离冠突散囊菌后茶料蒸软,切碎成1-5mm大小的茶片,干燥后包装成袋泡茶。蒸软后切碎可以大大提高成品率,避免粉末化浪费,也可防止粉尘污染。
也可通过汽蒸、压制、干燥制成茯叶砖茶。茯叶砖茶不同于黑砖茶和一般茯砖茶,汤色棕红透亮,菌香飘逸,口感醇厚深沉。
实施例6: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S01:备料:选茶叶加工检剔出来的粗老叶、黄片叶为原料。也可以为三级以下毛茶。
S02:原料加湿:按原料重量的20%比例加入茶汁,拌均渥堆,让其充分吸收水分。加入后的含水率控制在30%左右。
S03:汽蒸:采用130-150℃蒸汽进行汽蒸,汽蒸要将茶料蒸透,蒸软。
S04:定向发酵:将原料汽蒸后进行渥堆发酵,温度控制在45℃-50℃,含水率控制在29~31%,渥堆10~12小时。定向发酵有利于发花茂盛,颗粒增粗。
S05: 茶料入容器:将定向发酵后的茶料盛放在不锈金属丝网制的透气容器中,茶料的厚度30-40cm 。
S06:蒸汽杀菌:将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放入蒸柜中,采用120-150℃的蒸汽进行杀菌。
S07:拍实:将汽蒸后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趁热将茶料拍实,以手压紧为宜。然后盖上已消毒的棉织覆盖物冷却至常温。拍实有利于营造更佳的发花的内部环境。
S08:入发花室:先将发花室消毒,然后将杀菌后的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移入发花室,均匀放置在发花室的发花架上,每个发花容器的四周要留有3-10cm的通风道。
S09:发花:发花室的温度控制28-30℃,室内空气相对湿度80-85%,时间11-12天,可完成发花。
S10:干燥:将发花室的温度每天提高1-2℃,温度至多45%,干燥至含水率9%。
S11:物理分离:干燥后的茶入高频振动筛分机,使冠突散囊菌从茶叶上分离得冠突散囊菌。每50kg茶料可产冠突散囊菌2-2.5 kg。产品色泽金黄,纯度达98%。
S12:茶料再加工成茯叶千两茶:
a.汽蒸:将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用至少105℃汽蒸软化,其含水率控制在15—22%,或18-20%;这样既可确保正常发酵,又可防止千两茶烧心。
b.装篓:将汽蒸软化后的茶料装入衬中寥叶、棕片的千两茶篾篓中;
c.捆压:将装料后的千两茶篾篓用杠杆滚压捆紧成千两茶茶柱,其密度0.8-1.2g/cm³,最佳0.9-1.1 g/cm³,这个密度的千两茶,锯饼光滑,压手感强,防止异味侵入,口感纯正,便于产品的长时间贮藏。
d.干燥:放置通风干燥处进行阴干成千两茶产品。阴干的千两茶,发酵时间长,醇化效果比晒干的好,加之原料已经发花处理,新茶产品相当于3年陈茶产品。
实施例7: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S01:备料:选茶叶加工检剔出来的茶梗为原料。也可加10-30%的粗老叶、黄片叶。茶梗无须切断,直接采用。
S02:原料加湿:按原料重量的18-20%比例加入茶汁,拌均渥堆,让其充分吸收水分。加入后的含水率一般控制在30%以内。
S03:汽蒸:采用110-150℃蒸汽进行汽蒸,汽蒸要将茶料蒸透,蒸至茶梗软化。
S04:定向发酵:将原料汽蒸后进行渥堆发酵,温度控制在45℃-50℃,含水率控制在29~31%,渥堆10~12小时。定向发酵有利于发花茂盛,颗粒增粗。
S05: 茶料入容器:将定向发酵后的茶料盛放在不锈金属丝网制的透气容器中,茶料的厚度30-50cm 。
S06:蒸汽杀菌:将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放入蒸柜中,采用110-120℃的蒸汽进行杀菌。
S07:拍实:将汽蒸后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趁热将茶料拍实,将茶料体积压缩15-20%。然后盖上已消毒的棉织覆盖物冷却至常温。拍实有利于营造更佳的发花的内部环境。
S08:入发花室:先将发花室消毒,然后将杀菌后的盛有茶料的透气容器移入发花室,放置在发花室的发花架上,每个发花容器的四周要留有通风道。
S09:发花:发花室的温度控制27-30℃,室内空气相对湿度80-85%,时间11-12天,可完成发花。
S10:干燥:将发花室的温度每天提高1-2℃,温度至多45%,干燥至含水率9%。
S11:物理分离:干燥后的茶入滚动筛机,使冠突散囊菌从茶叶上分离,过30-40目筛制得冠突散囊菌。每50kg茶料可产冠突散囊菌2.5-3 kg。产品色泽金黄,纯度达98%。
S12:茶料再加工:分将离冠突散囊菌后茶料粉碎,过筛,包装成茶梗袋泡茶。汤色棕红透亮,口感醇厚甘甜。
实施例中的振动筛分可以采用上海振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XFZ直线振动筛.也可采用能把茶叶与冠突散囊菌进行分离筛分的其它市场产品振动筛。
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以上例举,凡是本发明技术方案参数范围内及参数范围外附近每个技术要素点,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依据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推理、扩展、排列组合的技术特征都属本发明实施例例举的范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比较:

Claims (38)

1.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茶叶原料通过汽蒸,发花,干燥,先分离制得冠突散囊菌,然后将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再制备茯叶茶产品。
2.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茶叶原料通过汽蒸,定向发酵,发花,干燥,先分离制得冠突散囊菌,然后将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再制备茯叶茶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原料为黑茶、黄茶、绿茶、红茶、白茶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原料为三级及以下黑毛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原料为茶叶加工下脚料,特别是分检出来的茶梗,粗老叶、黄红叶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茶梗无须切断,直接采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蒸前,对茶叶原料加湿,按原料重量加入一定比例的饮用水或茶汁,拌均渥堆,让其充分吸收水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饮用水或茶汁的放加入比例为茶叶原料的10-20%,加入后的含水率控制在30%以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蒸:采用至少100℃的蒸汽进行汽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蒸:没有加湿的茶料采用100-105℃蒸汽蒸,已加湿的茶料采用110-150℃蒸汽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汽蒸要将茶料蒸透,蒸至茶梗软化。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汽蒸时,将茶料盛放在透气容器中,连同容器放入蒸汽柜中汽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发花容器盛放茶料的厚度为10-50cm .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茶料汽蒸后,将其盛入已消毒的透气的发花容器中,冷却后入发花室.
15.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茶料入发花室前,趁热时将发花容器中的茶料体积压缩15-5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茶料盛入发花容器后盖上覆盖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2-16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发花容器为不锈金属丝网容器,或藤制容器,或麻制容器,或棕制容器,或竹篾容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发酵:将茶叶原料汽蒸后进行渥堆发酵,温度控制在40℃-50℃,含水率控制在29~31%,渥堆6~12小时.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花:发花室的温度控制25-29℃,室内空气相对湿度70-85%.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花:发花室的温度控制26-27℃,室内空气相对湿度75-80%.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将发花室的温度每天提高1-2℃,温度至多45℃,干燥至含水率12%以内.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分离:采用振动筛分机,使冠突散囊菌与茶叶分离成冠突散囊菌产品.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分离:采用人工搓筛法,即边搓边筛,使冠突散囊菌与茶叶分离,再筛分净化,去除茶叶,最后质检、包装形成冠突散囊菌产品.
24.根据权利要求22-23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物理分离前,将干燥后的发花茶叶回潮至手掐茶叶不碎,再进行物理分离.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茯叶茶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制备茯叶天尖茶、茯叶千两茶、茯叶砖茶、茯叶袋泡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茯叶天尖茶为制备盒装或袋泡茯叶天尖茶:先对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进行筛分,筛去细末与粗叶,然后包装成盒装或袋泡茯叶天尖茶产品.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茯叶天尖茶为制备篓装茯叶天尖茶:
包括如下步骤:
a.筛分:先对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进行筛分,筛分出一、二级分别堆放备用;
b.蒸茶:按所生产天尖茶产品要求,选用相应等级的茯叶,司称后用110-130℃的蒸汽蒸软,含水率控制在18%以内;
c.装篓:茶料蒸软后倒入天尖茶竹蔑篓中,
d.压篓:对入篓后的茶料压缩20-30%后捆紧,
e.干燥,对捆紧后的茶篓置于通风干燥处阴干至含水率10以内入库.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茯叶千两茶:包括如下步骤:
a.汽蒸:将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用至少105℃汽蒸软化,其含水率控制在15—22%,或18-20%;
b.装篓:将汽蒸软化后的茶料装入衬中寥叶、棕片的千两茶篾篓中;
c.捆压:将装料后的千两茶篾篓用杠杆滚压捆紧成千两茶茶柱,其密度0.8-1.2g/m³;
d.干燥:放置通风干燥处进行阴干成茯叶千两茶产品.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茯叶砖茶:将分离冠突散囊菌后的茶料经汽蒸,压制,干燥制成茯叶砖茶.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茯叶袋泡茶:将分离冠突散囊菌后茶料蒸软,切碎成1-5mm大小的茶片,干燥后包装成袋泡茶.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茯叶袋泡茶:将分将离冠突散囊菌后茶料粉碎,过筛,包装成茯叶茶梗袋泡茶.
32.根据权利要求1-24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所制备的冠突散囊菌产品.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所制备的盒装或袋泡茯叶天尖茶产品.
3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所制备的篓装茯叶天尖茶产品.
3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所制备的茯叶千两茶产品.
36.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所制备的茯叶砖茶产品.
37.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所制备的茯叶袋泡茶产品.
38.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所制备的茯叶茶梗袋泡茶产品.。
CN201611146559.0A 2016-12-13 2016-12-13 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Pending CN1066894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46559.0A CN106689458A (zh) 2016-12-13 2016-12-13 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46559.0A CN106689458A (zh) 2016-12-13 2016-12-13 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9458A true CN106689458A (zh) 2017-05-24

Family

ID=58937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46559.0A Pending CN106689458A (zh) 2016-12-13 2016-12-13 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89458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8961A (zh) * 2017-08-09 2017-10-20 安化县清山源茶叶有限公司 金凤天尖茶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
CN107279343A (zh) * 2017-08-09 2017-10-24 安化县清山源茶叶有限公司 金龙天尖茶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
CN107439709A (zh) * 2017-08-09 2017-12-08 安化县清山源茶叶有限公司 金花百两茶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7897407A (zh) * 2017-12-11 2018-04-13 湖南浩茗茶业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青砖茶品质的方法
CN108935791A (zh) * 2018-09-03 2018-12-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可标准化的散茯茶生产工艺
CN109744327A (zh) * 2017-11-01 2019-05-14 西咸新区金叶茯茶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紧压茶加工方法及系统
CN109907132A (zh) * 2017-11-29 2019-06-21 西咸新区金叶茯茶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白茶制作茯茶的加工方法及系统
CN109953143A (zh) * 2019-05-08 2019-07-02 西咸新区茯茶镇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月光白茶的茯茶加工制作方法
CN114032181A (zh) * 2021-11-17 2022-02-11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 高纯度冠突散囊菌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茯茶制备中的应用以及冠突散囊菌产品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2191A (zh) * 2007-07-25 2009-01-28 谌小丰 金花千两茶(花卷茶)的制作工艺
CN102599284A (zh) * 2012-04-11 2012-07-25 谭书林 一种黑茶及生产工艺
CN103053722A (zh) * 2013-01-16 2013-04-24 湖南城市学院 高效绿色降氟茯砖茶制备工艺
CN103865810A (zh) * 2014-03-26 2014-06-18 湖南城市学院 一种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
CN103865811A (zh) * 2014-03-26 2014-06-18 湖南城市学院 一种茶渣添加营养液循环制备金花工艺
CN103976047A (zh) * 2014-06-04 2014-08-13 益阳仁和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金花黄茶紧压茶的制作方法
CN104286238A (zh) * 2014-09-19 2015-01-21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散茶发花工艺
CN104351374A (zh) * 2014-12-08 2015-02-18 湖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黑茶的制备方法
CN105248730A (zh) * 2015-11-20 2016-01-20 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茯砖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48722A (zh) * 2015-11-03 2016-01-20 湖南梅山黑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压茯砖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0368A (zh) * 2015-12-05 2016-03-02 金远鹏 一种茯茶的制作方法
CN105410207A (zh) * 2015-11-03 2016-03-23 湖南梅山黑茶股份有限公司 金花天尖袋泡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5754877A (zh) * 2016-04-12 2016-07-13 黄晓 一种从黑茶中提取冠突散囊菌的方法及应用
CN105941696A (zh) * 2016-05-05 2016-09-21 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 一种饼形桂花茯茶加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2191A (zh) * 2007-07-25 2009-01-28 谌小丰 金花千两茶(花卷茶)的制作工艺
CN102599284A (zh) * 2012-04-11 2012-07-25 谭书林 一种黑茶及生产工艺
CN103053722A (zh) * 2013-01-16 2013-04-24 湖南城市学院 高效绿色降氟茯砖茶制备工艺
CN103865810A (zh) * 2014-03-26 2014-06-18 湖南城市学院 一种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
CN103865811A (zh) * 2014-03-26 2014-06-18 湖南城市学院 一种茶渣添加营养液循环制备金花工艺
CN103976047A (zh) * 2014-06-04 2014-08-13 益阳仁和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金花黄茶紧压茶的制作方法
CN104286238A (zh) * 2014-09-19 2015-01-21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散茶发花工艺
CN104351374A (zh) * 2014-12-08 2015-02-18 湖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黑茶的制备方法
CN105248722A (zh) * 2015-11-03 2016-01-20 湖南梅山黑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压茯砖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0207A (zh) * 2015-11-03 2016-03-23 湖南梅山黑茶股份有限公司 金花天尖袋泡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5248730A (zh) * 2015-11-20 2016-01-20 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茯砖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0368A (zh) * 2015-12-05 2016-03-02 金远鹏 一种茯茶的制作方法
CN105754877A (zh) * 2016-04-12 2016-07-13 黄晓 一种从黑茶中提取冠突散囊菌的方法及应用
CN105941696A (zh) * 2016-05-05 2016-09-21 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 一种饼形桂花茯茶加工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蔡正安,等: "冠突散囊菌在不同茶类及几种植物材料上"发花"的研究", 《茶叶科学》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8961A (zh) * 2017-08-09 2017-10-20 安化县清山源茶叶有限公司 金凤天尖茶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
CN107279343A (zh) * 2017-08-09 2017-10-24 安化县清山源茶叶有限公司 金龙天尖茶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
CN107439709A (zh) * 2017-08-09 2017-12-08 安化县清山源茶叶有限公司 金花百两茶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9744327A (zh) * 2017-11-01 2019-05-14 西咸新区金叶茯茶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紧压茶加工方法及系统
CN109907132A (zh) * 2017-11-29 2019-06-21 西咸新区金叶茯茶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白茶制作茯茶的加工方法及系统
CN107897407A (zh) * 2017-12-11 2018-04-13 湖南浩茗茶业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青砖茶品质的方法
CN108935791A (zh) * 2018-09-03 2018-12-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可标准化的散茯茶生产工艺
CN109953143A (zh) * 2019-05-08 2019-07-02 西咸新区茯茶镇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月光白茶的茯茶加工制作方法
CN114032181A (zh) * 2021-11-17 2022-02-11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 高纯度冠突散囊菌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茯茶制备中的应用以及冠突散囊菌产品
CN114032181B (zh) * 2021-11-17 2024-02-27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 高纯度冠突散囊菌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茯茶制备中的应用以及冠突散囊菌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9458A (zh) 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CN106676014A (zh) 一种冠突散囊菌制备方法及冠突散囊菌
CN106359670A (zh) 陈皮茯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50348B (zh) 兰花香型茉莉花茶生产工艺
CN102805166B (zh) 白茶茶饼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45939A (zh) 一种红茶饼的制作方法
CN105341204A (zh) 一种采用秋季凌云白毫加工多类茶的方法
CN106260148A (zh) 一种陈皮金花茯茶的制作工艺
CN104621277A (zh) 一种金花白茶紧压茶的制作方法
CN101579024A (zh) 金花茶的人工接种生产方法
CN104322844A (zh) 一种腊梅龙井茶的制作方法
CN105360368A (zh) 一种茯茶的制作方法
CN105851299A (zh) 一种将红茶加工为红茯茶的制备方法
CN110313527A (zh) 一种霍山小黄茶加工制作工艺
CN113951551A (zh) 一种调制旱烟的防霉增香水浸发酵方法
CN103583715A (zh) 一种绿茶制作工艺
CN110651873A (zh) 一种栀子花香的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15387A (zh) 一种桂花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6538742A (zh) 一种高原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615352B (zh) 一种复合型掌叶覆盆子(甜)黑砖茶及制备方法
CN103907703B (zh) 一种云泉红茶制作方法
CN107712136A (zh) 香型千两茶及其茶饼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04365909A (zh) 金银花黑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6795A (zh) 灵芝草枇杷花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灵芝草枇杷花茶
CN106615351A (zh) 一种复合型掌叶覆盆子茯砖茶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