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5810A - 一种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65810A CN103865810A CN201410114977.6A CN201410114977A CN103865810A CN 103865810 A CN103865810 A CN 103865810A CN 201410114977 A CN201410114977 A CN 201410114977A CN 103865810 A CN103865810 A CN 1038658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olden flower
- flower bacterium
- golden
- culture medium
- cultiv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从茯砖茶中筛选金花菌菌种;(2)制备改良PDA发酵液,无菌操作接种金花菌,培养;(3)制备成金花菌孢子接种液;(4)将茶叶下脚料粉碎,制成培养基质;(5)将金花菌孢子接种液置消毒喷壶内;(6)完成营养生长,促进闭囊壳产生;(7)发酵;(8)基质干燥,筛分,获得纯度较高的金花菌粉。本发明发酵步骤一次性完成;对设备要求较低,同时减少了杂菌的污染;降低了杂菌污染概率;成本较低,提高了生长面积,菌粉产率较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菌种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花菌学名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rum),主要存在于黑茶中的茯砖茶内,是我国制茶行业唯一二级机密保护菌种,其在茶叶上生长产生的闭囊壳堆积成肉眼可见的金黄色颗粒,人工将其筛分出来即为金花菌粉,简称为金花。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金花菌粉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具备良好的保健效果,并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随着金花菌保健功效的发掘,对其产品的开发成为了时下研究的热点,这就需要大量的金花菌粉作为研究材料。金花菌生长条件较为苛刻,对氧气、湿度、培养基质均有严格的要求,往往只在发酵良好的茯砖茶内部有少量存在,因此从茯砖茶中大量收集金花菌粉的方案是不现实的。而通过常规培养基(如PDA、CZG)培养的金花菌粉,却不具备茶叶内所筛分金花菌粉的品质(菌花香较低、颜色较暗淡)。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470477.7)提供了一种茯砖茶金花菌孢子粉的制备方法,但该专利申请存在下述不足:
(1)使用250mL/5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麸皮平铺厚度为1.0~1.3cm,一次培养获得的曲种较少;
(2)首先需发酵培养获得曲种,再以发酵完成的曲种扩大培养,所有操作均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发酵容器外需包裹8层纱布,且0~36h时还需加盖透气封口膜,其操作较为繁琐,不适宜大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茯砖茶金花菌粉产率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产率可达到等重量茯砖茶的6倍以上,对金花保健产品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从茯砖茶中筛选金花菌菌种;
(2)制备改良PDA发酵液,无菌操作接种金花菌,28℃培养6d;
(3)将发酵液瓶180rpm振荡20min,使金花菌孢子与菌丝分离,之后用双层无菌纱布过滤除去菌丝,制成金花菌孢子接种液;
(4)将茶叶下脚料粉碎,加入茶叶下脚料重量30%左右自来水充分混匀成培养基质,将基质平铺在不锈钢方盘发酵容器内,调节厚度为2.5cm~3.5 cm,盖上玻璃盖,100℃烘1h,冷却24h后重复烘1h;
(5)将金花菌孢子接种液置消毒喷壶内,均匀喷洒到冷却的培养基质表面,1kg基质用接种液15~20mL,盖上玻璃盖,67℃预烘1h;
(6)将容器取出置于28℃环境下持续发酵3d,待白色菌丝遍布基质表面并开始转黄时,即完成营养生长,此时提高室温为30~32℃并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以促进闭囊壳产生;
(7)发酵6d时取下玻璃盖,拌匀发酵底物,控温为38~42℃干燥;
(8)待基质充分干燥后,100目电动筛重复筛分两次,获得纯度较高的金花菌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从茯砖茶中筛选金花菌菌种,金花菌菌种从湖南益阳茶厂有限公司08年产金湘益牌茯砖茶中分离纯化获得,经广东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冠突散囊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2)制备改良PDA发酵液,每升培养基使用200g马铃薯、50g蔗糖,方法为将去皮切碎的马铃薯置适量水中煮烂,双层纱布滤去马铃薯渣,滤液加入蔗糖并搅拌溶解,定容至1000mL,分装三角瓶灭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金花菌孢子接种液,其具体制备方法为,待改良PDA发酵液灭菌冷却后,无菌操作接入金花菌,28℃静置培养6d至产生大量的金花菌菌体,将三角瓶置摇瓶机上180rpm振荡20min使金花菌孢子与菌丝分离,之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除菌丝,即获得金花菌孢子接种液;所述的金花菌孢子接种液,通过涂布平板法测定孢子含量>108个/mL。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所述的发酵容器为不锈钢方盘(500cm×350cm×4.5cm),容器盖为面积略大于方盘的玻璃,以便于在发酵过程中观察,玻璃盖上后应无明显空隙。使用时将培养基质放在方盘内摊平,厚度不超过3.5cm,每盘约可容纳基质500g。该容器盖上玻璃后为半封闭状态,可有效控制培养基质内的水分缓慢散发,培养基质前期湿度较大利于菌丝生长,后期湿度降低则可促使耐干燥的闭囊壳产生。玻璃盖与方盘之间的缝隙有利于空气交换,满足了金花菌对氧气的需求,同时外界霉菌孢子也不易透过缝隙对基质造成污染,正确操作下每盘培养基质杂菌污染面积≤2cm2。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5)中67℃预烘1h是金花菌发酵前的关键步骤,通过实验可知,金花菌孢子在67℃条件下可存活2~3h,67℃预烘1h即可有效杀死接种过程中所污染的杂菌,并且不对金花菌孢子的活性造成影响,使本工艺对环境要求较低,无需使用无菌操作间等设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6)菌丝开始转黄并产生少量闭囊壳时,应及时升温以促进闭囊壳产生。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7)所述的发酵6d时基质应布满金花菌闭囊壳且颗粒饱满丰富,干燥过程中温度不应超过42℃,此过程可进一步促使金花菌闭囊壳产生。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8)产品金花菌粉为金黄色粉末状,轻嗅有菌花香,在潮湿处易结块且颜色加深,置于密封清洁容器干燥处保存。
本发明和现有的专利与文献相比,具备以下显著优点:
(1)由孢子悬液直接接种至培养基质,发酵步骤一次性完成;
(2)对设备要求较低,全过程中除接种液制备外均不需要无菌环境;
(3)利用改良发酵容器,发酵量较大,半封闭式发酵满足了金花菌生长所需的氧气与湿度,同时减少了杂菌的污染;
(4)接种之后控温预烘,杀死杂菌而保存了金花菌孢子活力,进一步降低了杂菌污染概率;
(5)利用茶叶下脚料作为培养基质,成本较低,所产金花菌粉与茯茶内金花菌粉品质一致(培养基质化学成分相似);
(6)培养基质经粉碎,提高了生长面积,菌粉产率较高,每公斤茶叶渣可收获纯金花菌粉50g以上(传统工艺从粉碎茯砖茶内提取金花菌粉的产率为0.6%~0.8%)。
附图说明
图1为金花菌菌种CZG培养基生长7d照片;
图2为金花菌孢子接种液照片;
图3为黑茶下脚料培养金花6d照片;
图4为二次过筛的金花照片;
图5为不同预烘温度与发酵状况之间的关系表;
图6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茯砖茶中筛选金花菌菌种,金花菌的分离纯化:金花菌来源为湖南省益阳茶厂有限公司08年产金湘益牌茯砖茶。具体分离纯化步骤为:用镊子取茯砖茶砖心处长有金花的茶叶10g,加入到装有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内,盖上无菌封口膜,置摇床上180rpm振摇20min,制成10-2倍样品稀释液,梯度稀释至10-6,取1mL稀释液涂布于CZG平板上,28℃培养5~6d,用接种针挑取长势较好的金花菌菌落进行划线分离,重复划线2~3次后获得纯培养金花菌菌种。
纯培养的金花菌菌种见附图1。
金花菌孢子接种液的制作:马铃薯200g洗净去皮,加1000mL水煮沸20min后过滤,滤液加入50g蔗糖,搅拌至溶解后,分装灭菌。接种金花菌,28℃培养6d后,置于摇瓶机上180rpm振摇20min,双层无菌纱布过滤即为金花菌孢子接种液。
金花菌孢子接种液见附图2。
培养基质制备:将茶叶下脚料用植物粉碎机粉碎,称量1000g加入300g自来水,搅拌均匀后平铺到不锈钢方盘内,厚度调节为2.5cm左右,最厚处不超过3.5cm,基质无需压紧,盖上玻璃盖并确认四周无孔隙。将准备好的方盘放入烘箱,调节温度为100℃维持1h,冷却24h后,重复升温至100℃维持1h,取出冷却备用。
接种与培养:将金花菌孢子接种液倒入用70%酒精消过毒的喷壶内,揭开玻璃盖,将接种液均匀喷洒到冷却的培养基质上。盖上玻璃盖,将方盘置烘箱67℃烘1h,取出置于28℃环境下发酵3d,待白色的营养菌丝长满基质表明并开始转黄时,将室温升高至30~32℃,并每日打开门窗透气半小时,以促进子囊果大量产生。
不同预烘温度与发酵状况之间的关系见附表图5。
干燥与金花收集:发酵6d左右,此时金花布满了培养基质,将玻璃盖揭去,拌匀基质,提高室温为38℃~42℃,48h左右即可干燥充分,将干燥基质置于100目电动振摇筛中振摇3min,便将大部分金花筛下,再次过100目筛即获得纯度较高的金花,用自封袋将金花包装好放置在阴凉干燥处储存。
发酵6d的培养基质见附图3。
二次过筛的金花见附图。
Claims (9)
1.一种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从茯砖茶中筛选金花菌菌种;
(2)制备改良PDA发酵液,无菌操作接种金花菌,28℃培养6d;
(3)将发酵液瓶180rpm振荡20min,使金花菌孢子与菌丝分离,之后用双层无菌纱布过滤除去菌丝,制成金花菌孢子接种液;
(4)将茶叶下脚料粉碎,加入茶叶下脚料重量30%左右自来水充分混匀成培养基质,将基质平铺在不锈钢方盘发酵容器内,调节厚度为2.5cm~3.5 cm,盖上玻璃盖,100℃烘1h,冷却24h后重复烘1h;
(5)将金花菌孢子接种液置消毒喷壶内,均匀喷洒到冷却的培养基质表面,1kg基质用接种液15~20mL,盖上玻璃盖,67℃预烘1h;
(6)将容器取出置于28℃环境下持续发酵3d,待白色菌丝遍布基质表面并开始转黄时,即完成营养生长,此时提高室温为30~32℃并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以促进闭囊壳产生;
(7)发酵6d时取下玻璃盖,拌匀发酵底物,控温为38~42℃干燥;
(8)待基质充分干燥后,100目电动筛重复筛分两次,获得纯度较高的金花菌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从茯砖茶中筛选金花菌菌种,金花菌菌种从湖南益阳茶厂有限公司08年产金湘益牌茯砖茶中分离纯化获得,经广东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冠突散囊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制备改良PDA发酵液,每升培养基使用200g马铃薯、50g蔗糖,方法为将去皮切碎的马铃薯置适量水中煮烂,双层纱布滤去马铃薯渣,滤液加入蔗糖并搅拌溶解,定容至1000mL,分装三角瓶灭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金花菌孢子接种液,其具体制备方法为,待改良PDA发酵液灭菌冷却后,无菌操作接入金花菌,28℃静置培养6d至产生大量的金花菌菌体,将三角瓶置摇瓶机上180rpm振荡20min使金花菌孢子与菌丝分离,之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除菌丝,即获得金花菌孢子接种液;所述的金花菌孢子接种液,通过涂布平板法测定孢子含量>108个/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的发酵容器为不锈钢方盘(500cm×350cm×4.5cm),容器盖为面积略大于方盘的玻璃,以便于在发酵过程中观察,玻璃盖上后应无明显空隙;使用时将培养基质放在方盘内摊平,厚度不超过3.5cm,每盘约可容纳基质500g;该容器盖上玻璃后为半封闭状态,可有效控制培养基质内的水分缓慢散发,培养基质前期湿度较大利于菌丝生长,后期湿度降低则可促使耐干燥的闭囊壳产生;玻璃盖与方盘之间的缝隙有利于空气交换,满足了金花菌对氧气的需求,同时外界霉菌孢子也不易透过缝隙对基质造成污染,正确操作下每盘培养基质杂菌污染面积≤2c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67℃预烘1h是金花菌发酵前的关键步骤,通过实验可知,金花菌孢子在67℃条件下可存活2~3h,67℃预烘1h即可有效杀死接种过程中所污染的杂菌,并且不对金花菌孢子的活性造成影响,使本工艺对环境要求较低,无需使用无菌操作间等设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菌丝开始转黄并产生少量闭囊壳时,应及时升温以促进闭囊壳产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所述的发酵6d时基质应布满金花菌闭囊壳且颗粒饱满丰富,干燥过程中温度不应超过42℃,此过程可进一步促使金花菌闭囊壳产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产品金花菌粉为金黄色粉末状,轻嗅有菌花香,在潮湿处易结块且颜色加深,置于密封清洁容器干燥处保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14977.6A CN103865810B (zh) | 2014-03-26 | 2014-03-26 | 一种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14977.6A CN103865810B (zh) | 2014-03-26 | 2014-03-26 | 一种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65810A true CN103865810A (zh) | 2014-06-18 |
CN103865810B CN103865810B (zh) | 2016-06-01 |
Family
ID=50904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1497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65810B (zh) | 2014-03-26 | 2014-03-26 | 一种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65810B (zh)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71071A (zh) * | 2014-08-14 | 2014-12-03 | 湖南中安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茯砖茶的生产方法 |
CN105104610A (zh) * | 2015-09-16 | 2015-12-02 | 广西大学 | 一种茶叶发酵菌曲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05434690A (zh) * | 2015-12-15 | 2016-03-30 | 贵州大学 | 一种废弃茶渣利用冠突散囊菌生产浴足粉的方法 |
CN105559054A (zh) * | 2015-12-15 | 2016-05-11 | 永嘉名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黑茶散茶金花菌胶囊的制备方法 |
CN105754877A (zh) * | 2016-04-12 | 2016-07-13 | 黄晓 | 一种从黑茶中提取冠突散囊菌的方法及应用 |
CN106358765A (zh) * | 2016-11-16 | 2017-02-01 | 陕西北极宫茶叶有限公司 | 一种在固态介质上培养冠突散囊菌的方法 |
CN106689458A (zh) * | 2016-12-13 | 2017-05-24 | 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
CN107032925A (zh) * | 2017-05-12 | 2017-08-11 | 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 | 以茉莉花渣、茶末为原料生产茶树专用肥的方法 |
CN107129360A (zh) * | 2017-05-12 | 2017-09-05 | 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 | 以茉莉花渣、茶末为原料生产果树专用肥的方法 |
CN107141034A (zh) * | 2017-05-12 | 2017-09-08 | 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 | 以茉莉花渣、茶末为原料生产甘蔗专用肥的方法 |
CN107217010A (zh) * | 2016-09-01 | 2017-09-29 | 刘翔 | 一种液体培养冠突散囊菌的菌液分离方法 |
CN107244961A (zh) * | 2017-05-12 | 2017-10-13 | 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 | 以茉莉花渣、茶末为原料生产水稻秧苗培养基的方法 |
CN107619838A (zh) * | 2017-11-06 | 2018-01-23 | 湖南农业大学 | 一种从葛根中提取葛根活性物质的生物制备方法 |
CN109294929A (zh) * | 2018-10-30 | 2019-02-01 | 中科沣文(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黑茶发酵的冠突散囊菌菌粉的制备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93445A (zh) * | 2004-08-25 | 2005-11-09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高活性α-半乳糖苷酶的黑曲霉变种及其在固态基质上的发酵工艺 |
CN101649310A (zh) * | 2009-09-15 | 2010-02-17 |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β-葡萄糖苷酶的制备方法 |
CN102120964A (zh) * | 2010-12-21 | 2011-07-13 | 湖南城市学院 | 冠突散囊菌孢子悬液制备方法 |
CN102776130A (zh) * | 2012-08-03 | 2012-11-14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株金龟子绿僵菌及其应用 |
CN102965328A (zh) * | 2012-11-19 | 2013-03-13 | 陕西科技大学 | 一种茯砖茶金花菌孢子粉的制备方法 |
CN103275876A (zh) * | 2013-05-23 | 2013-09-04 | 湖南农业大学 | 茶源冠突散囊菌菌株及其应用 |
-
2014
- 2014-03-26 CN CN201410114977.6A patent/CN10386581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93445A (zh) * | 2004-08-25 | 2005-11-09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高活性α-半乳糖苷酶的黑曲霉变种及其在固态基质上的发酵工艺 |
CN101649310A (zh) * | 2009-09-15 | 2010-02-17 |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β-葡萄糖苷酶的制备方法 |
CN102120964A (zh) * | 2010-12-21 | 2011-07-13 | 湖南城市学院 | 冠突散囊菌孢子悬液制备方法 |
CN102776130A (zh) * | 2012-08-03 | 2012-11-14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株金龟子绿僵菌及其应用 |
CN102965328A (zh) * | 2012-11-19 | 2013-03-13 | 陕西科技大学 | 一种茯砖茶金花菌孢子粉的制备方法 |
CN103275876A (zh) * | 2013-05-23 | 2013-09-04 | 湖南农业大学 | 茶源冠突散囊菌菌株及其应用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71071B (zh) * | 2014-08-14 | 2016-08-31 | 湖南中安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茯砖茶的生产方法 |
CN104171071A (zh) * | 2014-08-14 | 2014-12-03 | 湖南中安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茯砖茶的生产方法 |
CN105104610A (zh) * | 2015-09-16 | 2015-12-02 | 广西大学 | 一种茶叶发酵菌曲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05434690A (zh) * | 2015-12-15 | 2016-03-30 | 贵州大学 | 一种废弃茶渣利用冠突散囊菌生产浴足粉的方法 |
CN105559054A (zh) * | 2015-12-15 | 2016-05-11 | 永嘉名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黑茶散茶金花菌胶囊的制备方法 |
CN105434690B (zh) * | 2015-12-15 | 2019-11-22 | 贵州大学 | 一种废弃茶渣利用冠突散囊菌生产浴足粉的方法 |
CN105754877A (zh) * | 2016-04-12 | 2016-07-13 | 黄晓 | 一种从黑茶中提取冠突散囊菌的方法及应用 |
CN107217010A (zh) * | 2016-09-01 | 2017-09-29 | 刘翔 | 一种液体培养冠突散囊菌的菌液分离方法 |
CN106358765A (zh) * | 2016-11-16 | 2017-02-01 | 陕西北极宫茶叶有限公司 | 一种在固态介质上培养冠突散囊菌的方法 |
CN106689458A (zh) * | 2016-12-13 | 2017-05-24 | 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茯茶的综合加工方法及其产品 |
CN107032925A (zh) * | 2017-05-12 | 2017-08-11 | 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 | 以茉莉花渣、茶末为原料生产茶树专用肥的方法 |
CN107141034A (zh) * | 2017-05-12 | 2017-09-08 | 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 | 以茉莉花渣、茶末为原料生产甘蔗专用肥的方法 |
CN107244961A (zh) * | 2017-05-12 | 2017-10-13 | 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 | 以茉莉花渣、茶末为原料生产水稻秧苗培养基的方法 |
CN107129360A (zh) * | 2017-05-12 | 2017-09-05 | 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 | 以茉莉花渣、茶末为原料生产果树专用肥的方法 |
CN107619838A (zh) * | 2017-11-06 | 2018-01-23 | 湖南农业大学 | 一种从葛根中提取葛根活性物质的生物制备方法 |
CN109294929A (zh) * | 2018-10-30 | 2019-02-01 | 中科沣文(天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黑茶发酵的冠突散囊菌菌粉的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65810B (zh) | 2016-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65810B (zh) | 一种茶叶下脚料培养金花菌粉的方法 | |
CN102523917B (zh) | 一种草菇栽培方法 | |
CN107142213B (zh) | 一株具有促生作用的棘孢木霉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 |
CN102965328A (zh) | 一种茯砖茶金花菌孢子粉的制备方法 | |
CN103243029B (zh) | 一种生防真菌绿木霉及其代谢产物的应用 | |
CN103865811B (zh) | 一种茶渣添加营养液循环制备金花工艺 | |
CN111548944B (zh) | 一种促进莱氏绿僵菌产孢的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897270A (zh) | 一种冬虫草菌丝体的生产工艺 | |
CN105886556A (zh) | 一种混菌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柠檬酸的方法 | |
CN103229664A (zh) | 利用无粉碎茶籽壳栽培甜灵芝 | |
CN105132289A (zh) | 一种高效分离松茸菌种的方法 | |
CN102174460A (zh) | 一种粉红粘帚霉菌厚垣孢子及其可湿性粉剂的生产方法 | |
CN107674840A (zh) | 一种固态发酵生产杀虫真菌—米曲霉孢子的方法 | |
CN101695255B (zh) | 用中华被毛孢培育冬虫夏草子座的方法 | |
CN106718016A (zh) | 一种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成量的覆土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736034A (zh) | 深层发酵低桔霉素红曲红色素的制备方法 | |
CN113249227B (zh) | 一种灵芝新菌种及其基于药渣菌包的栽培应用 | |
CN108782006A (zh) | 巴尔喀什蘑菇的人工驯化栽培方法 | |
CN112795490A (zh) | 一种球孢白僵菌固体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 |
CN103060205B (zh) | 活性霉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907685A (zh) |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9797107A (zh) | 一种真菌菌丝精粉的制备方法 | |
CN114438011B (zh) | 一种球孢白僵菌PfBb孢子粉的发酵生产方法及应用 | |
CN110408546A (zh) | 一种绿色木霉固体发酵工艺 | |
CN115873724B (zh) |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