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1114B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1114B
CN106681114B CN201710062793.3A CN201710062793A CN106681114B CN 106681114 B CN106681114 B CN 106681114B CN 201710062793 A CN201710062793 A CN 201710062793A CN 106681114 B CN106681114 B CN 1066811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aterials
imaging device
imaging
fixing
sta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27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81114A (zh
Inventor
松浦大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681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11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81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11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75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 G03G15/5091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for user-identification or authoris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mode of operation, e.g. standby, warming-up, err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02Interacting with the operator
    • G06K15/005Interacting with the operator only local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记录材料容纳部,用于容纳记录材料;成像部,用于在从所述记录材料容纳部给送的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成像部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存储部,用于存储与容纳在所述记录材料容纳部中的记录材料类型对应的信息;检测部,用于检测在所述成像设备接收成像指令前操作者执行的预定操作;和执行部,用于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操作者执行的预定操作时执行启动处理,执行启动处理的时间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信息对应部。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本申请是2014年8月8日提出的、名称为“成像设备”的发明专利申请No.201410387963.1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成像设备。作为这种成像设备,可以列举出采用电子照相处理、静电记录处理等的成像设备,代表性的例如有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具有这些机器功能的多功能机等等。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电子照相式成像设备中,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通过成像处理机构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此外,执行定影处理,通过包含在成像设备中的定影装置对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
在这种定影装置中,缩短至定影装置能够执行定影处理为止的启动时间(操作者的等待时间)能给操作者提供便利。
因此,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2010-211044描述的定影装置中,在启动处理过程中,定影部件的温度升高到可定影温度,之后执行预热(空转)以进一步加热定影部件一定的时间。结果,定影装置蓄热,因此可防止随着之后执行的启动处理而过分降温。
此外,在JP-A 2010-211044描述的定影装置中,根据接收打印指令而识别的记录材料类型(材料、厚度、尺寸等等)来改变预热时间。具体地,通过开启成像设备的电源(即按下主开关)来使定影部件的温度升高到可定影温度,根据包含在温度升高时预约的打印指令中的关于记录材料类型的信息来确定随后的预热时间。也就是说,采用了这样一种结构,其中,直到操作者(用户)按下复印开始按钮才能确定预热时间。
另一方面,考虑这样一种方法,在接收打印指令之前(在操作者按下复印开始按钮之前),开始定影装置的启动处理(所谓的主动控制)。也就是说,例如,该方法是在操作者按下复印开始按钮之前在操作部执行某个键操作时开始定影装置的启动处理。结果,能够进一步缩短操作者的等待时间。
这里,在根据成像设备中推荐使用的所有类型记录材料中需要最长预热时间的记录材料(例如最厚的纸)来设定启动处理时执行的预热时间的情况下,存在以下担心。
也就是说,当采用的结构是在目标记录材料的类型扩展到不能容纳在成像设备中的记录材料的条件下确定启动处理中执行预热的时间时,存在以下担心。
例如,假定在成像设备中仅容纳薄纸的状态。尽管成像设备处于该状态,但是当启动处理中执行的预热时间设定在最厚纸的预热时间时,效率不佳。因此,对于容纳在成像设备中的记录材料,实施预热的时间要比必要时间更长,使得存在白白消耗能量的担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能够尽可能地缩短操作者的等待时间,以及抑制执行启动处理需要的能量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记录材料容纳部,用于容纳记录材料;成像部,用于在从所述记录材料容纳部给送的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成像部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存储部,用于存储与容纳在所述记录材料容纳部中的记录材料类型对应的信息;检测部,用于检测在所述成像设备接收成像指令前操作者执行的预定操作;和执行部,用于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操作者执行的预定操作时执行启动处理,执行启动处理的时间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信息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多个记录材料容纳部,每个都用于容纳记录材料;成像部,用于在从所述多个记录材料容纳部中的一个给送的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成像部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存储部,用于存储与容纳在所述多个记录材料容纳部每一个中的记录材料类型对应的信息;检测部,用于检测在所述成像设备接收成像指令前操作者执行的预定操作;和执行部,用于对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信息相应地执行所述定影装置的启动处理需要最长时间的记录材料执行启动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多个记录材料容纳部,每个都用于容纳记录材料;成像部,用于在从所述多个记录材料容纳部中的一个给送的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成像部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操作部,具有多个允许操作者下达指令的按键;和执行部,其用于在接收成像指令前随着在所述操作部对任一按键的操作而开始执行所述定影装置的启动处理,以及用于对容纳在所述多个记录材料容纳部中的记录材料中执行所述定影装置的启动处理需要最长时间的记录材料执行启动处理。
结合附图考虑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流程图。
图2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定影带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安装了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电源(供电)的方框图。
图6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方框图。
图7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操作面板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方框图。
图12是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成像设备)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安装有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30的结构说明图。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30是组合地具有复印功能和打印机功能的多功能机。
具体地,在成像部1a、1b、1c和1d(每一个都作为调色剂图像形成部的示例)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将其转印到记录材料(片材)P上。作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容纳部的记录材料盒103、104和105分别构成成像设备本体的记录材料容纳部,其容纳记录材料P,并能够将记录材料P给送到二次转印部3。每个记录材料盒103、104和105能够容纳记录材料P。因此,得到这样的结构,其中,能够在记录材料盒103、104和105中容纳不同类型的记录材料。
成像设备30是串列型中间转印式全色复印机,其中,成像部1a、1b、1c和1d沿中间转印带2的向下表面布置。成像部1a、1b、1c和1d独立地装配到交换(更换)单元(处理盒)中,该交换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30的本体上。顺带一提,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30也可用作打印机。具体地,根据从后述的外部个人计算机102输入的图像信息来形成图像,外部个人计算机102与成像设备30通过LAN电缆(通信线路)连接。此时,与成像同时地,还输入与要进行成像的记录材料P的片材类型和片材数量相对应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输入到控制器(控制部)100中,以便识别要进行成像的记录材料的类型。
在成像设备30的上部,设置有图像读取器(读取装置)700。图像读取器700包括供操作者放置原稿的原稿台(放置部)、用于覆盖所放原稿的原稿盖(盖部)以及用于检测原稿盖开闭状态的传感器。此外,图像读取器700包括由CCD构成的图像读取部701,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在后述的成像部,随着操作者按下复印开始按钮,根据图像读取部701读取的图像信息来形成图像。
在成像部1a,黄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a上,然后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上。在成像部1b,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b上,然后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上。在成像部1c和1d,青色调色剂图像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分别形成在感光鼓c和感光鼓d上,然后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上。
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给送到二次转印部3,然后共同地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通过定影装置5对转印有四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加热和加压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其表面上,之后记录材料经由排出辊对11排出到上部托盘7。
分离辊8把从记录材料盒103抽出的记录材料P(记录纸)一张一张地分离,然后把分离的记录材料P朝对齐辊对9给送。对齐辊对9以停止状态接收记录材料P,并使记录材料P处于等待状态,之后与中间转印带2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把记录材料P朝二次转印部3输送。
成像部1a、1b、1c和1d具有大体上相同的结构,只是在相关定影装置中所用调色剂的颜色彼此不同,即分别为黄色、青色、品红色和黑色。在下文中描述成像部1a;对于其他成像部1b、1c和1d,为了描述方便,每个参考数字的后缀a可解读成后缀b、c和d。
成像部1a中包含有未示出的充电辊、显影装置和鼓清洁装置,它们围绕感光鼓a的外周布置。感光鼓a可通过在铝筒外周面上形成感光层而制成,其以预定的处理速度旋转。用充电辊来使感光鼓a充电成均匀的负电位。
曝光装置6用激光经由旋转镜扫描感光鼓a的充电表面,该激光是通过对从每种颜色的分解彩色图像展开的扫描线图像(画像)数据进行开关调制获得的,从而在感光鼓a的表面上写入(形成)用于图像的静电像。利用显影装置,通过在形成在感光鼓a表面上的静电像上沉积调色剂而将其反转显影成调色剂图像。
转印辊2a按压中间转印带2,以在感光鼓a和中间转印带2之间形成转印部Ta。通过向转印辊2a施加正(极性)直流电压,承载在感光鼓a上的负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穿过转印部Ta的中间转印带2上。
然后,如上所述地,中间转印带2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3由二次转印辊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之后,通过定影装置5加压和加热记录材料P,将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记录材料P上定影为永久图像,然后把记录材料P排出到上部托盘7。
(定影装置)
图2是本实施例中作为热定影式定影部的定影装置5的结构说明图,图4是定影辊、励磁线圈和磁芯的布置说明图。此外,图5是感应加热装置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作为可旋转加热部件示例的定影辊20加热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通过在水平方向使加压辊22压接触定影辊20,定影装置5形成了夹持输送记录材料P的加热夹持部N,该加压辊22是与定影辊20对向布置的对向部件。
如图2所示,通过在磁性材料构成的芯金属管20a的外周面上设置硅橡胶构成的弹性层20b,然后用含氟树脂材料构成的离型层20c涂布弹性层20b的外周面,这样就制成了定影辊20。加压辊22布置成与定影辊20对向,并且通过布置在两侧轴部的励磁线圈弹簧(未示出)把加压辊22朝定影辊20推压。
通过在磁性材料构成的芯金属管22a的外周面上设置硅橡胶构成的弹性层22b,然后用含氟树脂材料构成的离型层22c涂布弹性层22b的外周面,这样就制成了加压辊22。定影辊20和加压辊22通过设置在一纵向端部的齿轮系(未示出)而连接,并由与齿轮系连接的驱动马达(未示出)驱动而一体地旋转。
定影辊20由感应加热装置70从外部加热,该感应加热装置主要包括设置在定影辊20外周的励磁线圈71、磁芯72和磁路部件82。作为感应加热设备示例的感应加热装置70通过产生磁通量来加热定影辊20。作为感应发热部件的定影辊20使用铁磁性金属(具有高的磁导率)例如铁,使得从感应加热装置70产生的磁通量较多量地约束在金属内部。通过提高磁通量密度,在金属表面产生涡流,从而定影辊20能够有效地发热。
在定影装置5的壳体76内部,布置了在与图面垂直的方向形成为弓形形状的励磁线圈71。布置多个磁芯72,这些磁芯部分地进入励磁线圈71的中央部,并且该多个磁芯在垂直于图面的方向被分割开。磁路部件82形成由励磁线圈71产生的磁通量的磁路,从而形成围绕磁芯72和定影辊20的芯金属管20a的磁路。
磁芯72和磁路部件82用于提高磁路效率和对励磁线圈71产生的交流磁通量进行磁屏蔽。磁芯72使用具有高磁导率和低残余磁通量密度的铁氧体等作为材料,以实现将交流磁通量有效地引导到构成定影辊20的感应发热部件的功能。
如图4所示,励磁线圈71在纵向方向基本上为椭圆形状(伸长槽形),并沿定影辊20的外周面布置。励磁线圈71使用绞合线作为芯线,该绞合线是一束大约80-200根细的绝缘包覆电线,每根电线的直径为0.1-0.3mm。通过将芯线围绕磁芯72缠绕8-12次,芯线构成了励磁线圈71。
磁芯72布置在这样一种配置状态,其中,磁芯的多个部分布置在垂直于记录材料给送方向的记录材料给送宽度方向。磁芯72构造成将在垂直于定影辊20轴线的横截面呈弓形的励磁线圈71的中央部和外周面连接。
为了加热定影辊20,定影装置5采用感应加热方式,其中,通过励磁线圈71的磁通量在设置于定影辊20中的感应发热部件中产生涡流,以利用焦耳热发热。在感应加热方式中,可以使发热位置非常靠近加热夹持部N,因此与加热辊方式相比,在通电过程中,定影辊20的表面温度达到适合于定影的温度需要的时间可以很短。此外,从发热位置到加热夹持部N的传热路径短且简单,因此加热的热效率高。
当向励磁线圈71施加高频电流时,定影辊20发热。励磁线圈71通过供给的交流电流而产生交流磁通量,然后交流磁通量由磁芯72引导以在作为感应发热部件的定影辊20中产生涡流。涡流通过感应发热部件的比电阻而产生焦耳热。也就是说,通过向励磁线圈71供给交流电流,定影辊20处于电磁感应发热状态。
如图5所示,励磁回路310向定影装置5的励磁线圈71供给高频交流电流。励磁线圈71连接在电源(供电)装置300的励磁回路310中的开关元件303、304的连接点和电容器305、306的连接点之间。励磁线圈71产生磁通量以感应加热定影辊20。
电源装置300通过二极管电桥301和滤波电容器302构成整流滤波电路,以产生直流电压。电力控制器313通过驱动部312交替地致动开关元件303和304,因而向励磁线圈71施加交流电压。每个电容器305和306是与励磁线圈71一起形成谐振回路的谐振电容器。驱动部312驱动两个开关元件303和304中的每一个。
电力检测部311检测电源装置300的输入电力。温度检测元件314设置成在与定影辊20(用作导电发热部件)的表面对向的位置不与定影辊20接触,该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定影辊20的温度。电力控制器313根据来自成像设备30的控制器30的操作指令以及定影装置5的状态如温度检测部(元件)314的检测结果来确定要由驱动部312输出电力的条件。驱动部312根据电力控制器313确定的电力条件驱动两个开关元件303和304。
(根据记录材料设定预热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以下面的方式设定在定影装置的启动处理(暖机处理)时的预热时间(用于加热定影辊和用于在定影辊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之后在定影装置蓄热的时间)。也就是说,根据与多个记录材料盒每一个盒中容纳记录材料的类型(材料、厚度、尺寸)对应的信息来设定预热时间。结果,减少了用户(操作者)的等待时间,实现了用户便利性。
这里,定影装置的启动处理(暖机处理)是指在成像设备的主电源打开(按下主开关)的情况下把定影装置的状态转变到能够执行定影处理的状态的准备操作。具体地,在启动处理中,随着通电,开始向励磁线圈71供给电力和旋转定影辊,以便执行定影辊的加热操作。
更加具体地,该处理包括将定影辊的温度升高到目标温度的第一处理,和在定影辊温度达到目标温度的状态下在不引入片材(记录材料)到定影装置中时连续加热定影辊(所谓的空转)的第二处理。第二处理需要的时间对应于上述的预热时间。
此外,在这两个处理的过程中,定影辊和加压辊以相互压接触的状态旋转。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无论记录材料是哪种类型,定影辊的目标温度(控制温度)都是相同的。顺带一提,定影辊的目标温度也可以根据记录材料的类型改变。
顺带一提,定影装置的该启动处理不限于上述启动处理。例如,在成像设备从睡眠模式(节能模式,在该节能模式中,停止向除诸如用于对各种装置进行控制的CPU之类的装置之外的一些装置供给电力)恢复时,即按下子电源开关404时,也同样执行启动处理。
图6是本实施例中包括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框图,图1是本实施例中定影装置的起动控制的流程图。图7是本实施例中操作面板101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面板101由液晶显示部构成,如后所述地,操作者通过触摸操作来执行各种指令和选择。
如图6所示,控制器100是用于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中央控制单元(CPU)。此外,控制器100根据容纳在记录材料盒103、104和105中记录材料的基重信息来设定在定影辊20温度达到可定影温度之后作为附加加热时间的预热时间。
根据操作者从操作面板101输入的操作内容或从外部计算机102发送的记录材料信息来辨别记录材料的基重。记录材料尺寸检测部103至105根据设置在三个记录材料盒103至105中的传感器103s至105s的输出来检测放置在记录材料盒103至105中的记录材料的基重。传感器103s至105s用超声波照射设置在记录材料盒103至105中的记录材料P,然后根据相关的衰减振幅信息来检测记录材料基重。这些记录材料信息存储在用作存储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06(图6)中,然后在下一次电源打开的过程中使用。
顺带一提,操作者通过设置在操作面板101上的触摸板403,也能够登记容纳在记录材料盒103至105中的记录材料类型。在这种情况下,与从触摸板403登记的记录材料类型相应的信息同样存储在存储器106中,并用于设定启动处理中的预热时间。
(主动启动)
如图7所示,成像设备具有作为操作部的操作面板101,其具有多个键,允许操作者执行键操作以执行指令。操作面板101包括启动按钮(用于提供指令以启动成像(复印)的按钮)401、数字输入按钮(数字按钮从0至9)402以及上述的子电源开关404,这些按钮是硬键(操作者执行键操作的部分)。此外,操作面板101具有构成液晶显示部的触摸板403。
在该触摸板403上显示以下按钮(键)。这些按钮是与成像相关的指令按钮,例如用于设定记录材料类型(用于设定片材基重)的按钮、用于提供在记录材料两面(双面)成像的指令的按钮和用于提供装订(处理)指令的按钮,这些按钮是软键(操作者执行键操作的部分)。操作者触摸这些按钮(键),从而提供各种指令。采用了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将如上所述地操作者从操作面板101指定的信息发送给控制器100。
控制器100检测(辨别)操作面板101和记录材料盒103至105的操作状态,然后在指定打印数量和记录材料类型之后且在接收成像指令之前(即在按下复印开始按钮之前)执行以下操作。也就是说,当操作者(用户)执行预定操作时,尽管不清楚要进行成像的记录材料类型,但是预先开始定影装置的启动处理。这被称为主动启动,也可称为主动控制。
在根据操作者执行的预定操作而执行的主动控制中,为了通过进一步提高可靠性防止无用的能耗,优选的是使主动控制与用户(操作者)执行打印操作可能性高的操作联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通过使用对操作面板101的按钮401或402或者触摸板403a进行操作作为触发器来开始主动控制。
顺带一提,用于开始主动控制的触发器(条件)不限于上述情况。也可以根据传感器检测到原稿是由操作者放置在原稿读取器700的原稿台上来开始主动控制。此外,还可以根据传感器702(图3)检测到执行原稿读取器700的原稿盖的打开操作和关闭操作的至少一个操作来开始主动控制。
此外,作为用于开始主动控制的触发器,也可以根据由设置在成像设备上的人体传感器(运动检测器)如热电堆或热释电传感器(元件)或由照相机(图像拾取装置)检测到用户处于成像设备30附近的预定位置来开始主动控制。此外,也可以根据检测到在记录材料盒103至105中任何一个盒新放置了记录材料P,也就是说通过传感器800(图3)检测到相应记录材料盒的拉出操作和插入操作中的至少一个操作,来开始主动控制。
(流程图)
在下文中,通过使用图1的流程图,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操作。当从电源关闭状态执行打开电源(按下主开关)或执行作为开始主动控制的触发器的上述预定操作之一时执行本实施例的控制(S3000)。
控制器100驱动驱动马达M,以使加压辊22和定影辊20旋转。然后,电源控制器313(图5)向励磁线圈71施加高频电压,直到定影辊20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因而导致定影辊20发热(S3001)。然后,根据温度传感器314的输出,辨别定影辊20的温度是否达到目标温度(S3002)。控制器100从存储器(储存部)106读取对应于容纳在相应记录材料盒中记录材料类型的信息(S3004)。
控制器100根据表1(在后面出现)将容纳(安放)在记录材料盒103、104和105中的记录材料中需要最长预热时间的记录材料的预热时间设定为Tmax,表1示出了记录材料的基重和需要的预热时间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存储器106中将该值存储为要与测量值比较的允许值(S3005)。在控制器100接收打印开始信号之前(在按下复印开始按钮401之前)时执行这些操作。
控制器100校验在启动处理过程中是否有复印开始按钮401的开启操作(打印信号)(S3006)。在S3006中有打印信号的情况下,根据要进行打印的记录材料的信息执行加热操作和旋转操作,直到时间达到相应的预热时间,然后开始定影操作(S3009和S3010)。也就是说,在S3009,在启动处理过程中识别(知道)了记录材料类型的情况下,改变控制以使得形成对应于所识别记录材料类型的启动处理。接着,利用控制器100中包含的定时器(测量部)来测量预热时间。
在定影操作结束之后(S3011),辨别在引发定影操作的操作中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之后的时间是否达到Tmax(S3008),然后在时间没达到Tmax的情况下,继续预热,在时间达到Tmax的情况下,成像设备的状态前进到等待状态。
在S3006中没有打印信号(成像指令)但由记录材料尺寸检测部103至105等等检测到记录材料设定信息的变化或追加的情况下,再次读取记录材料信息,然后再次设定Tmax的值(S3007)。在S3006中没有打印信号以及记录材料的设定信息没有变化和追加的情况下,在从定影辊温度达到目标温度起的预热时间达到Tmax时结束启动处理,然后成像设备的状态前进到等待状态(S3008)。
根据本实施例中的流程,即使在基于用户执行的通电或预定操作而开始主动控制且然后处于在启动处理过程中待成像记录材料P的类型还不知道的状态时,也能够使成像设备处于能够执行定影操作的状态,同时缩短了等待时间。在启动处理过程中识别了待成像记录材料类型的情况下,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使启动处理执行对应于所识别类型的预热时间,因此类似地能够使成像设备处于能够执行定影操作的状态,同时缩短了等待时间。
另一方面,在成像设备通过LAN电缆从外部计算机(独立于成像设备的外部装置)102等等接收打印信号的情况下,在该打印信号中包括具有对应于记录材料类型信息的信号和待打印(形成)图像的原稿图像数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记录材料的类型由控制器100根据输入信号中包含的信息来辨别,然后实施启动处理,使得时间是对应于所辨别记录材料的预热时间(S3009)。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不实施主动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在预热时间达到Tmax之后,开始从每一个记录材料盒给送记录材料P,但是考虑到从每一个记录材料盒103、104和105给送记录材料P到加热夹持部N的给送时间,也可以补偿预热时间。
表1
BW*1(g/m2) 52-63 64-82 83-105 106-220 221-300
NPHT*2(秒) 0 30 90 0 0
ONPM*3(张数) 70 70 70 35 23.3
FS*4(mm/s) 300 300 300 150 100
*1:"BW"表示基重。
*2:"NPHT"表示需要的预热时间。
*3:"ONPM"表示每分钟的输出(张)数量(生产率)。
*4:"FS"表示(片材)给送速度。
这里,在表1中,将具体地描述纸基重和需要的预热时间之间的关系。对于用作厚纸且基重为106-300g/m2的记录材料,通过降低生产率和给送速度可确保定影性能,因此定影辊20温度降低的程度较小,不需要执行预热。对于用作普通纸且基重为52-105g/m2的记录材料,每分钟需要加热的记录材料张数较大,因此定影辊20温度降低的程度较大。
此外,对于基重为大约52-63g/m2的记录材料,从定影辊20散失的热量小,因此即使在不执行预热时也不会产生温度降低。对于基重为大约64-105g/m2的记录材料,当不执行预热时,产生温度降低,因而产生不当的定影。特别地,对于分类为基重83-105g/m2的记录材料,当没有执行90秒预热时,由于温度降低,会产生不当的定影。
从表1可知,在记录材料盒103、104和105中分别放置基重为52g/m2的片材、基重为105g/m2的片材以及基重为220g/m2的片材的情况下,Tmax为90秒。此外,在所有记录材料盒103、104和105中放置基重为52g/m2的记录材料的情况下,Tmax为0秒。
当预热执行Tmax(秒)的预热时间时,对放置在记录材料盒103至105中的记录材料中执行需要最长预热时间的预热。因此,即使在从任一记录材料盒供给记录材料的情况下,定影辊20的蓄热程度都是充分的,从而不会因开始成像后定影辊温度降低而产生不当的定影。
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方法中,预热总是执行90秒,在表1中这是最长的预热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记录材料盒中仅容纳有基重分别为52g/m2和64g/m2以及预热时间分别为0秒和30秒的记录材料,而预热执行90秒,因此操作者等待成像开始的时间比必要的要长。换句话说,成像开始定时延迟得比必要的要晚,结果,至排出形成有图像的记录材料的时间变长。
通过这种方式,在第一实施例中,随着操作者的预定操作(预操作)开始的启动处理不会以比必要时间更长的时间执行,因此能够避免无用的能耗。此外,能够减少操作者执行预定操作(预操作)之后用户(操作者)一直等待的不舒服程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不管记录材料的基重如何,目标温度都是恒定的,但是也可以在对应于记录材料类型的目标温度执行预热,只要知道记录材料类型如记录材料P的基重或尺寸或者有无涂布剂即可。通过这种方式,通过使用根据记录材料类型而优化的目标温度,能够对涂布纸等等设定高的目标温度而获得高的图像光泽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包括多个记录材料盒的成像设备,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同样可以应用于仅包括单个记录材料盒的成像设备。也就是说,通过随着用户的上述预定操作,以对应于容纳在单个记录材料盒中记录材料类型的一段时间实施启动处理(包括温度升高步骤和蓄热步骤),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根据温度检测部(图6)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再次设定Tmax。本实施例的控制在设备结构和成像控制等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相同,只不过用图8的流程图替换了图1的流程图。在下文中,将描述图8的流程图,但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操作的步骤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计算Tmax,根据设在记录材料盒103、104和105周围的温湿检测部801的检测信息来改变需要的预热时间表,所述记录材料盒布置在成像设备本体内部(S3100)。后面的表2是在布置于记录材料附近的温湿检测部801的温度为20℃以上的情况下的预热时间表。在记录材料温度高的情况下,减小从定影辊20向记录材料的传热程度,因此即使在缩短预热时间时也可以减小温度降低的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温湿检测部801检测记录材料盒周围的温度,但是温湿检测部801也可以在成像设备本体中布置在能够估计记录材料温度的任意位置。然而,更加优选地,检测部801可以布置在其不容易受定影装置5的热量影响的位置。
表2
BW*1(g/m2) 52-63 64-82 83-105 106-220 221-300
NPHT*2(秒) 0 10 20 0 0
ONPM*3(张数) 70 70 70 35 23.3
FS*4(mm/s) 300 300 300 150 100
*1:"BW"表示基重。
*2:"NPHT"表示需要的预热时间。
*3:"ONPM"表示每分钟输出的(张)数量(生产率)。
*4:"FS"表示(片材)给送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开始加热时定影辊20的温度,将从预热时间表(表2)计算出的Tmax减去下表3示出的预热时间补偿ΔT得到的值新设定为Tmax(S3101)。表3示出了开始加热时定影辊20的温度和预热时间补偿ΔT之间的关系。在定影辊20的温度高(41℃以上)的情况下,定影辊20已经进行了蓄热,因此能够减少预热时间。顺带一提,在根据定影辊温度不改变预热时间表的条件下,作为新设定的Tmax的替代,也可以使用根据定影辊温度从Tmax减去一个常量值得到的值。
表3
FRT*1(℃) ≤40 41-80 81-120 121-160 161≤
PHTO*2ΔT(秒) 0 5 10 20 30
*1:"FRT"表示定影辊温度。
*2:"PHTO"表示预热时间补偿。
如上所述地,根据本实施例,能够进一步减少用户等待时间,从而能够提高用户便利性。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根据多个记录材料基重信息确定预热时间,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多个记录材料基重信息确定纵向温差。相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成元件,本实施例中的构成元件和控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描述。下文中,将参考图9-11进行描述。
图9是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5的剖视图,图10是从图9的箭头A方向来看定影装置5的示意图,拆除了感应加热装置70。此外,图11是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30的方框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和10所示,定影辊20包括用于冷却定影辊20的纵向中央部的中央部冷却风扇316,以及用于检测纵向端部温度的端部温度检测部件315,该温度检测部件设置在定影辊20的纵向端部。
定影辊20具有所谓的冠形,使得其在纵向端部的外径(30.2mm)比在纵向中央部的外径(30mm)更大。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即将操作前执行的打印作业或者由于从定影辊20纵向端部起的热分布,定影辊20的纵向中央部和纵向端部之间会产生温差。结果,定影辊20因温差导致热膨胀差异,从而不能维持预先设定的外径配置,因此存在记录材料产生褶皱的担心。
为此,中央部冷却风扇316冷却定影辊20的纵向中央部,从而抑制在定影辊20的纵向中央部的热膨胀,因而将定影辊20在纵向方向的外径差控制在期望的水平。也就是说,利用图11的控制器100,检测中央部温度检测部件314和端部温度检测部件315之间的温差,以便实施对中央部冷却风扇36的控制,从而提供预定的温差。
当定影辊20的纵向中央部的温度高于定影辊20的纵向端部的温度时,定影辊20的纵向中央部的外径增大,使得在纵向中央部的给送力比在纵向端部的给送力大。结果,记录材料产生褶皱。
下面的表4示出了纵向中央部和纵向端部之间的温差ΔTE(℃),其中,几种基重的记录材料不会产生褶皱。对于基重大的记录材料,记录材料自身的刚性高,因此不容易产生褶皱。然而,对于基重小的记录材料,刚性低(弱),因此记录材料容易产生翘曲,从而容易产生褶皱。结果,如表4所示,对于基重大的记录材料,即使在纵向中央部的温度高时也没有产生褶皱的问题,但是对于基重为52g/m2的记录材料,除非纵向中央部和纵向端部之间的温差为5℃以下,否则就会产生褶皱。
表4
BW*1(g/m2) 52-63 64-82 83-105 106-220 221-300
CETD*2ΔTE(℃) ≤5 ≤10 ≤20 ≤30 ≤30
*1:"BW"表示基重。
*2:"CETD"表示纵向中央部和纵向端部之间的温差。
(流程图)
将使用图12的流程图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步骤。在第一实施例中,在S3005,计算预热时间中最长的一个作为最大预热时间Tmax,并将其用作共同的允许值。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计算纵向中央部和纵向端部之间各温差中最小的一个作为中央部和纵向端部之间的最小温差TEmin,并将其用作共同的允许值。
也就是说,在存储器106中,控制器100根据表格(表4)将容纳(放置)在记录材料盒103、104和105中的记录材料的最小温差存储为TEmin(S3205),表4示出了记录材料的基重与定影辊20的纵向中央部和纵向端部之间温差之间的关系。
在第一实施例中执行加热和旋转的步骤中,执行控制以通过驱动中央部冷却风扇316使(定影辊的纵向中央部和纵向端部之间的)温差为预定的温差(S3201、S3203和S3209)。此外,当定影辊的温度达到可定影温度时,结束启动处理,成像设备的状态前进到等待模式(S3208)。此外,在有打印信号且预先知道记录材料类型的情况下,在温差达到对应于表4的预定温差时开始定影操作(S3210)。
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一样,根据温湿检测部(图3)检测到的湿度信息,能够设定要跟与温差相关的测量值相比较的上述共同允许值TEmin。也就是说,在低湿度的环境下,记录材料的刚性变高,因此不容易产生褶皱,从而能够根据在记录材料附近位置检测湿度的湿度传感器的信息再次设定允许值TEmin。
根据本实施例,对于用户放置在记录材料盒中的记录材料(片材),可抑制褶皱的产生,防止用户等待成像开始的时间比必要时间长,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变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在本发明思想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实施,在这些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的一部分或所有的构成元件用可替代的构成元件替代,只要相应于容纳的记录材料设定在启动过程中(包括从睡眠模式恢复)的准备操作即可。
(变例1)
在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采用了根据记录材料基重设定预热时间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预热时间也可以根据记录材料的尺寸进行设定。具体地,当记录材料的宽度窄时,可将电力集中地供给到具有窄发热宽度的部分,因此能够将预热时间设定为短时间。结果,防止了用户等待成像开始的时间比必要时间长,能够提高便利性。
同样地,在上述的第三实施例中,根据记录材料的基重或湿度来设定温差TEmin,但本发明不限于此。预热时间也可以根据记录材料的尺寸进行设定。具体地,在记录材料给送方向的长度较短的情况下,不容易产生褶皱,因此温差Temin可设定在大的值。可以用这种方式设定温差TEmin的原因在于,在垂直于记录材料给送方向的方向上记录材料给送量的差异随着到记录材料后端的距离的减小而累积,因此在给送方向具有短长度的记录材料能够在产生褶皱之前通过定影夹持部N。结果,防止用户等待成像开始的时间比必要时间长,能够提高便利性。
(变例2)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被感应加热的可旋转部件和与其压接触的可旋转部件不限于辊,也可以是带或膜。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成像设备的示例,描述了具有复印功能和打印机功能的多功能机,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同样可以应用于仅具有复印功能的复印机以及具有复印功能、打印机功能和传真功能的多功能机的成像设备。
(变例3)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定影装置,描述了用于对形成在记录材料(片材)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加热定影的装置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同样可以应用于以下装置。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通过对暂时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和再定影来提高图像光泽度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该装置也被称为定影装置)。
尽管已经参考这里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阐述的细节,本申请意欲涵盖落入改进目的或随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修改或变化。

Claims (10)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记录材料容纳部,用于容纳记录材料;
成像部,用于在从所述记录材料容纳部给送的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定影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成像部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
存储部,用于存储与容纳在所述记录材料容纳部中的记录材料类型对应的信息;
检测部,用于检测操作者是否存在于成像设备附近的预定区域内;和
执行部,用于在成像设备接收到成像指令之前当检测部检测到操作者存在时执行定影部的启动处理,执行启动处理的时间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信息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执行部根据伴随着前一启动处理时接收成像指令而识别的记录材料类型来执行启动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通过经由通信线路从外部计算机接收成像指令而执行成像时,所述执行部根据伴随着接收成像指令而识别的记录材料类型来执行启动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启动处理包括将所述定影部的温度升高到目标温度的处理和在所述定影部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的状态下在不引入记录材料的情况下连续加热所述定影部的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不管记录材料的类型如何,目标温度都是相同的。
6.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多个记录材料容纳部,每个都用于容纳记录材料;
成像部,用于在从所述多个记录材料容纳部中的一个给送的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定影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成像部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
存储部,用于存储与容纳在所述多个记录材料容纳部每一个中的记录材料类型对应的信息;
检测部,用于检测操作者是否存在于成像设备附近的预定区域内;和
执行部,用于在成像设备接收到成像指令之前当检测部检测到操作者存在时,对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信息相应地执行定影部启动处理需要最长时间的记录材料执行定影部的启动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执行部根据伴随着前一启动处理时接收成像指令而识别的记录材料类型来执行启动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通过经由通信线路从外部计算机接收成像指令来执行成像时,所述执行部根据伴随着接收成像指令而识别的记录材料类型来执行启动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启动处理包括用于将所述定影部的温度升高到目标温度的处理和用于在所述定影部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的状态下在不引入记录材料的情况下连续加热所述定影部的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不管记录材料的类型如何,目标温度都是相同的。
CN201710062793.3A 2013-08-10 2014-08-08 成像设备 Active CN1066811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7172 2013-08-10
JP2013-167172 2013-08-10
CN201410387963.1A CN104345620B (zh) 2013-08-10 2014-08-08 成像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7963.1A Division CN104345620B (zh) 2013-08-10 2014-08-08 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1114A CN106681114A (zh) 2017-05-17
CN106681114B true CN106681114B (zh) 2018-11-20

Family

ID=5244876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2793.3A Active CN106681114B (zh) 2013-08-10 2014-08-08 成像设备
CN201410387963.1A Active CN104345620B (zh) 2013-08-10 2014-08-08 成像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7963.1A Active CN104345620B (zh) 2013-08-10 2014-08-08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244402B2 (zh)
JP (3) JP2015057636A (zh)
CN (2) CN1066811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00563B2 (ja) * 2015-04-03 2020-12-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827720B2 (ja) * 2016-06-17 2021-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63290A (ja) * 2016-10-11 2018-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63289A (ja) * 2016-10-11 2018-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63287A (ja) * 2016-10-11 2018-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156820B2 (en) * 2017-02-02 2018-12-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sheet heating device
JP2018165758A (ja) 2017-03-28 2018-10-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30528B2 (ja) * 2018-01-30 2023-03-0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59719B2 (ja) * 2018-03-16 2022-04-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2276A (ja) * 1984-02-03 1985-08-24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H09251259A (ja) * 1996-03-15 1997-09-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381422B1 (en) * 2000-07-31 2002-04-30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fine-adjusting a fixation speed of a development material in accordance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
JP2006030823A (ja) * 2004-07-21 2006-02-0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US7200354B2 (en) 2005-06-21 2007-04-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JP5016803B2 (ja) 2005-09-13 201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2007156171A (ja) 2005-12-06 2007-06-21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JP2007272035A (ja) 2006-03-31 2007-10-18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
US7794040B2 (en) * 2006-06-27 2010-09-14 Xerox Corporation Print system motion sensor with feedback control
JP2008145773A (ja) * 2006-12-11 2008-06-26 Ricoh Co Ltd 記録材厚さ設定自動切替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71240B2 (ja) * 2007-01-15 2009-06-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11836B2 (ja) * 2007-07-09 2013-06-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加熱制御方法
US8081894B2 (en) * 2007-07-09 2011-12-20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heating of fixing unit therein
JP5279338B2 (ja) 2008-05-12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73338B2 (ja) 2009-01-09 2014-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5549906B2 (ja) * 2009-03-11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18259A (ja) * 2010-11-30 2012-06-2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2391B2 (ja) * 2011-08-25 2015-09-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79961B2 (ja) * 2011-11-24 2016-03-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629742B2 (ja) * 2012-09-28 2014-11-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24992B2 (ja) * 2012-11-20 2015-05-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44402B2 (en) 2016-01-26
JP2015057636A (ja) 2015-03-26
CN106681114A (zh) 2017-05-17
JP2017062514A (ja) 2017-03-30
CN104345620A (zh) 2015-02-11
JP2016040635A (ja) 2016-03-24
US20160097999A1 (en) 2016-04-07
US20150043930A1 (en) 2015-02-12
US9482997B2 (en) 2016-11-01
CN104345620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1114B (zh) 成像设备
US861518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3437392B2 (ja) 像加熱装置
US910415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hich controls the temperature of a fixing apparatus
JP4448016B2 (ja) 像加熱装置
CN108196435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40105658A1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JP53357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認証装置
JP3441820B2 (ja) 加熱装置
EP1316854A1 (en) Image fixing apparatus for heating with an induction coil
JP2002033182A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678173B2 (en) Hea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0015915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11435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obtaining good fixed condition regardless of type of gradation sequence processing
CN103713504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5420494B2 (ja) ガイダンス提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39128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40079B2 (ja) 像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複写装置および温度制御方法
US925617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030219270A1 (en) Image fixing device
JP7004505B2 (ja) ヒータ及び加熱装置
JP2003255755A (ja) 像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温度制御方法
JP7295985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の定着温度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030161650A1 (en) Image heat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copy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US9098036B1 (en)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fix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