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1279A - 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1279A
CN106461279A CN201580025209.6A CN201580025209A CN106461279A CN 106461279 A CN106461279 A CN 106461279A CN 201580025209 A CN201580025209 A CN 201580025209A CN 106461279 A CN106461279 A CN 106461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temperature
pressure
refrigerating circulatory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52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1279B (zh
Inventor
咲间文顺
藤高章
佐藤成广
高市健二
川边义和
中井启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447960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6461279(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1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12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12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12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4Arrangement of shut-off valves for disconnecting a part of the refrigerant cycle, e.g. an outdoor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f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 F25B9/0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the refrigerant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compon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25B2400/0411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for the expansion valve or capillary tub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8Exceeding a certain temperature value in a refrigeration component or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17Control issues by controlling the pressure of the conden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19Refrigerant outlet condenser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1Refrigerant outlet evaporator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1Pressures near an expansion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5Pressures of the conden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1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suction side of the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6Temperatures of a conden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6Temperatures of a condenser
    • F25B2700/21163Temperatures of a condenser of the refrigerant at the outlet of the conden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7Temperatures of an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将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阀(4)、蒸发器(5)连接的制冷循环。另外,使用含有1,1,2‑三氟乙烯(R1123)和二氟甲烷(R32)的工作流体作为制冷循环的制冷剂。而且,以制冷剂在压缩机(2)的吸入部成为二相的方式控制膨胀阀(4)的开度。由此,抑制R1123的不均化反应,可实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的制冷循环装置(1)。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制冷循环装置根据需要由压缩机、四通阀、散热器(或冷凝器)、毛细管或膨胀阀等减压器、蒸发器等构成。而且,通过将这些部件进行配管连接构成制冷循环回路,使制冷剂在配管的内部循环,而进行冷却或加热作用。
在此,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通常已知由称为氟里昂类的甲烷或乙烷衍生的卤代烃。通常,氟里昂类记载为R○○或R○○○,但根据美国ASHRAE34标准被限定。因此,以下,将氟里昂类记载为R○○或R○○○进行说明。
作为现有的制冷循环装置用的制冷剂,大多使用R410A。但是,R410A的地球温暖化系数(Global-Warming Potential;以下,简称为“GWP”)大到1730,从防止地球温暖化的观点来看存在问题。
因此,作为GWP较小的制冷剂,例如,提出了R1123(1,1,2-三氟乙烯)及R1132(1,2-二氟乙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
但是,与现有的制冷剂即R410A等相比,R1123及R1132的稳定性低。因此,制冷剂在生成有自由基的情况下,可能通过不均化反应变化成其它化合物。不均化反应伴随大量的热放出,因此,由于异常发热,可能降低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的可靠性。因此,在将R1123及R1132用于压缩机或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需要抑制上述不均化反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57764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2/15776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即使使用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也可抑制不均化反应。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将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连接的制冷循环回路。另外,作为封入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剂,使用含有1,1,2-三氟乙烯(R1123、1,1,2-trifluoroethylene)和二氟甲烷(R32、difluoromethane)的工作流体。而且,具有控制膨胀阀的开度以使制冷剂在压缩机的吸入部成为二相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以工作流体不会在过度的过热状态(异常发热状态)下进入压缩机的主体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防止工作流体的压缩机排出温度过度上升,并防止工作流体内的R1123的分子运动活跃化。其结果,抑制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的不均化反应,可实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的制冷循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的莫里尔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的莫里尔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的莫里尔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的莫里尔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的莫里尔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的莫里尔图;
图8是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配管接头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的莫里尔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4是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压缩机的概略结构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1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1的温度检测部的动作概要图;
图18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2及变形例3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9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4的控制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20、30、40、50 制冷循环装置
2、502 压缩机
2a、3a、4a 入口
2b、3b、4b、5b 出口
3 冷凝器
4、504 膨胀阀
5 蒸发器
6 制冷剂配管
7a、7b 流体机械
8 等温线
9 饱和液线(饱和蒸气线)
10a 冷凝温度检测部
10b 冷凝器出口温度检测部
10c 蒸发温度检测部
10d 吸入温度检测部
10e 第一介质温度检测部
10f 第二介质温度检测部
11 扩张联管(flare-type union)
12 密封件
13、513 旁通流路
13a、513a 旁通开闭阀
14、514安全阀(relief valve、泄放阀)(大气开放部)
15a 高压侧压力检测部
15b 低压侧压力检测部
16 周围介质的流路
17 配管接头
50a、50b、50c、50d 流程图
501a 室内机单元
501b 室外机单元
502a 吸入管
502b 排出管
502c 压缩机构
502d 排出空间
502e 电动机
502h 供电端子
502i 引线
502g 密闭容器
502l 排出消声器(discharge muffler)
502m 曲轴
5021e 转子
5022e 定子
5023e 线圈端部
503 室内热交换器
505 室外热交换器
506 四通阀
507a 室内送风风扇
507b 室外送风风扇
508 三通阀
508a 阀
508b 辅助阀
509 二通阀
510a 壳温度检测部
510b 排出管温度检测部
510c 定子温度检测部
511a 液管
511b 气体管
512a、512b、512c、512d 配管连接部
515c 排出压力检测部
520 温度履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以下,使用图1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至少由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阀4、蒸发器5、制冷剂配管6、周围介质的流路16等构成。而且,通过将这些部件利用制冷剂配管6依次连接,构成制冷循环回路。此时,在制冷循环回路内封入有以下说明的工作流体(制冷剂)。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所使用的工作流体进行说明。
封入制冷循环装置1的工作流体利用由R1123(1,1,2-三氟乙烯)和R32(二氟甲烷)构成的双组分体系(two-component system)的混合流体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使用R32为30重量%以上且60重量%以下的混合工作流体(混合制冷剂)。即,通过向R1123中混合30重量%以上的R32,可抑制R1123的不均化反应。此外,R32的浓度越高,越可以进一步抑制不均化反应。以下,叙述其原因。
第一,通过R32的对氟原子的极化较小,具有缓和不均化反应的作用。第二,R1123和R32的物理特性相似,因此,冷凝·蒸发等的相变化时的举动成为一体。由此,产生减少产生R1123的不均化反应的机会的作用。通过以上的作用,可抑制R1123的不均化反应。
另外,R1123和R32的混合制冷剂在R32为30重量%,且R1123为70%时具有共沸点,温度下滑消失。因此,可以一边是混合制冷剂,一边进行与单一制冷剂同样的处理。另一方面,当混合60重量%以上的R32时,温度下滑变大。因此,与单一制冷剂同样的处理变得困难,因此,优选混合60重量%以下的R32。另外,更优选为混合40重量%以上、50重量%以下的R32。由此,防止不均化反应,并且接近共沸点(azeotropic point),因此,温度下滑更小。其结果,制冷循环装置等设备的设计变得容易。
接着,使用(表1)和(表2)说明R1123和R32的混合制冷剂的混合比率的效果。
在此,(表1)、(表2)比较表示出将R32成为30重量%以上且60重量%以下的混合比例下的制冷循环回路的压力、温度、压缩机的推压容积相同时的制冷能力及循环效率(COP)在以下条件进行计算的值。同时,为了比较还表示R410A为100%和R1123为100%的情况。
首先,对(表1)、(表2)的计算条件进行说明。
近年来,为了提高设备的循环效率,热交换器的高性能化不断发展。由此,在实际的运转状态下,处于热交换器的冷凝温度降低且蒸发温度上升的倾向。其结果,处于排出温度也降低的倾向。
因此,考虑到实际的运转条件,作为(表1)的制冷计算条件,与空气调和设备的制冷运转时(室内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室外干球温度35℃)对应,将蒸发温度设为15℃,将冷凝温度设为45℃,将压缩机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设为5℃,将冷凝器出口的过冷却度设为8℃。
另外,同样,作为(表2)的制热计算条件,与空气调和设备的制热运转时(室内干球温度20℃,室外干球温度7℃,湿球温度6℃)对应,蒸发温度设为2℃,冷凝温度设为38℃,压缩机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设为2℃,冷凝器出口的过冷却度设为12℃。
将计算的结果在以下的(表1)、(表2)中表示。
[表1]
[表2]
如(表1)、(表2)所示可知,如果在30重量%以上且60重量%以下的范围内混合R32,则在制冷及制热运转时,与R410A相比,制冷能力增加约20%,循环效率(COP)成为94~97%,温暖化系数可降低至R410A的10~20%。
如以上说明,在R1123和R32的双组分体系的混合工作流体中,综合性地鉴于不均化反应的防止、温度下滑的大小、制冷运转时·制热运转时的能力、COP时(即,特定适用于使用后述的压缩机的空气调和设备的混合比例时),优选含有30重量%以上且60重量%以下的R32的混合物。另外,还优选含有40重量%以上且50重量%以下的R32的混合物。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将以上述范围混合的制冷剂用作混合工作流体(以下,有时称为“工作流体”或简称为“制冷剂”)。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
压缩机2由例如旋转活塞式、涡旋式、往复式等容积式压缩机、或离心式压缩机等构成。
冷凝器3或蒸发器5在周围介质为空气的情况下,由例如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或并流形(微管型micro-tube-type)热交换器等构成。另一方面,在周围介质为盐水或二元式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的情况下,冷凝器3或蒸发器5由双管热交换器、或板式热交换器或壳管式热交换器构成。
膨胀阀4由例如脉冲电动机驱动方式的电子膨胀阀等构成。
制冷循环装置1的冷凝器3中配设有构成设置于周围介质的流路16的第一输送部的流体机械7a。流体机械7a使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周围介质(第一介质)向冷凝器3的热交换面进行驱动(流动)。另外,在制冷循环装置1的蒸发器5中配设有构成设置于周围介质的流路16的第二输送部的流体机械7b。流体机械7b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周围介质(第二介质)向蒸发器5的热交换面进行驱动(流动)。
此外,上述周围介质通常使用例如大气中的空气、水、或乙二醇(ethyleneglycol)等盐水(brine、卤水)。在制冷循环装置1为二元式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作为周围介质,使用在制冷循环回路及工作温度域中优选的制冷剂、例如氢氟碳(HFC)、碳氢化合物(HC)、二氧化碳等。
另外,就流体机械7a、7b而言,在周围介质为空气的情况下,例如可使用螺旋桨式风扇等的轴流送风机、横流送风机、涡轮送风机等离心送风机。在周围介质为盐水的情况下,可使用例如离心泵等。
此外,在制冷循环装置1为二元式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周围介质的输送用的流体机械7a、7b使周围介质用的压缩机发挥其作用。
另外,冷凝器3将冷凝温度检测部10a设置于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以二相(气体和液体混合的状态)流过的部位(以下,称为“冷凝器的二相管(two-phase pipe ofcondenser)”)。由此,测定在冷凝器3的二相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
另外,在冷凝器3的出口3b和膨胀阀4的入口4a之间的制冷剂配管6中设置有冷凝器出口温度检测部10b。冷凝器出口温度检测部10b检测膨胀阀4的入口4a的过冷却度(膨胀阀4的入口温度减去冷凝器温度的值)。
另外,蒸发器5将蒸发温度检测部10c设置于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以二相流过的部位(以下,称为“蒸发器的二相管(two-phase pipe of evaporator)”)。蒸发温度检测部10c测量在蒸发器5的二相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
在压缩机2的吸入部(蒸发器5的出口5b和压缩机2的入口2a之间)设置有吸入温度检测部10d。吸入温度检测部10d测量吸入压缩机2的制冷剂的温度(吸入温度)。
此外,上述冷凝温度检测部10a、冷凝器出口温度检测部10b、蒸发温度检测部10c、吸入温度检测部10d由例如与制冷剂流过的配管或传热管的外管接触连接的电子式恒温器构成。另外,也有时以直接与工作流体接触的例如护套管方式的电子式恒温器构成。
另外,在冷凝器3的出口3b和膨胀阀4的入口4a之间设置有高压侧压力检测部15a。高压侧压力检测部15a检测制冷循环回路的高压(从压缩机2的出口2b到膨胀阀4的入口4a的制冷剂以高压存在的区域)侧的压力。
在膨胀阀4的出口4b设置有低压侧压力检测部15b。低压侧压力检测部15b检测制冷循环回路的低压(从膨胀阀4的4b出口到压缩机2的入口2a的制冷剂以低压存在的区域)侧的压力。
此外,上述高压侧压力检测部15a、低压侧压力检测部15b由将位移转换成电信号的例如膜片等构成。也可以使用差压计(测量膨胀阀4的出口4b和入口4a的压力差的测量部),代替高压侧压力检测部15a和低压侧压力检测部15b。由此,可简化结构。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的说明中,以具备冷凝温度检测部10a、冷凝器出口温度检测部10b、蒸发温度检测部10c、吸入温度检测部10d、高压侧压力检测部15a、低压侧压力检测部15b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在后述的控制中,当然也可以省略不使用检测值的检测部。
如以上,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
以下,使用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
图2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的莫里尔图。此外,图中的由实线箭头表示的EP表示,制冷循环装置1内的工作流体的压缩机排出温度过度上升时的制冷循环。同样,图中的由虚线箭头表示的NP表示,制冷循环装置1的正常运转时的制冷循环。
首先,如图2所示,制冷循环装置1的含有R1123的制冷剂(工作流体)被压缩机2升压(压缩)。其后,制冷剂成为高温·高压的过热气体,并流入冷凝器3。高温·高压的过热气体利用冷凝器3,由与构成第一输送部的流体机械7a驱动流入的周围介质进行热交换。由此,过热气体一边温度下降到饱和蒸气线9,一边向周围介质进行放热。
而且,超过饱和蒸气线9后,工作流体成为气体液混合的二相流体。由此,将二相流体本身冷凝产生的冷凝热向周围介质进行放热。其后,超过饱和液线9后,工作流体在过冷却状态的中温·高压状态下向膨胀阀4导入。
膨胀阀4使导入的工作流体膨胀。膨胀的工作流体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液混合的二相流体并到达蒸发器5。
到达蒸发器5的工作流体从由构成第二输送部的流体机械7b驱动而流动的周围介质吸收热。由此,工作流体本身蒸发气化。
气化的工作流体再次导向压缩机2的吸入部而升压。
如以上,执行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的动作即制冷循环。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所使用的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进行说明。
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如上述具有大幅降低地球温暖化系数即GWP值的优点,但相反,易于产生不均化反应。不均化反应是,在制冷循环回路中生成自由基的情况下,变化成化合物的反应。不均化反应伴随大量的热放出,因此,由于异常发热,可能降低压缩机2或制冷循环装置1的可靠性。
此外,从微观的观点来看,产生不均化反应的条件是分子间距离的接近及分子举动活跃地运动的状态。另一方面,从宏观的观点来看,换而言之,为过度的高压条件、高温度条件下的状态。因此,在实际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使用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时,需要将压力条件、温度条件抑制成适当的水准,在安全的条件下使用。另一方面,需要一边担保安全性,一边最大限地发挥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功能。
即,如上述,当以高压·高温状态使用工作流体时,易于产生不均化反应。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可看到压缩机2的吸入部的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的状态,使高质量(highquality of vapor)的二相流体在压缩机2的吸入部存在。为此,以工作流体在压缩机2的排出部不会成为过度高温的方式控制。具体而言,控制膨胀阀4的开度,并以压缩机2的排出部的工作流体不会成为过度高温的方式控制。
此外,高质量是指,气相和液相的混合状态的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中的气相的量所占的比例较高。
以下,对使用脉冲电动机驱动式膨胀阀作为膨胀阀4时的、膨胀阀4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先以使用设置于压缩机2的吸入部的吸入温度检测部10d进行控制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比较吸入温度检测部10d和蒸发温度检测部10c的温度。由此,判定压缩机2的吸入部中,工作流体的状态是否为过热状态(异常发热状态)。具体而言,判定吸入温度检测部10d的检测值即吸入温度与蒸发温度检测部10c的检测值即蒸发温度的差是否比预定的规定值(例如,1K)大。
在此,以下说明压缩机2的吸入部中的工作流体不是过热状态的情况。此外,不是过热状态的情况是指,压缩机2的吸入部中的工作流体的吸入状态为低~中质量的(吸入温度与蒸发温度的温度差低于规定值)情况。
在上述状态的情况下,在控制开始时,即使使膨胀阀4的开度脉冲值向关闭方向减少,吸入温度检测部10d的检测值中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这是由于,在压缩机2的吸入部,工作流体成为二相域。即,在二相域成为潜热变化,因此,在成为共沸的混合制冷剂中,完全没有温度变化,与在成为非共沸的混合制冷剂中也成为显热变化的气体相域相比,温度变化变小。
因此,使膨胀阀4的开度脉冲值向关闭方向减少,直到吸入温度检测部10d的检测值上升。而且,如果吸入温度检测部10d的检测值开始增加,则根据开度脉冲值(膨胀阀4的开度值),使数脉冲程度、膨胀阀4的开度向打开方向返回。由此,结束膨胀阀4的开度控制。其结果,以稳定的制冷循环,工作流体进行循环。
接着,说明压缩机2的吸入部中的工作流体为过热状态的(吸入温度与蒸发温度的温度差成为规定值以上)情况。
在上述状态的情况下,在控制开始时,如果使膨胀阀4的开度脉冲值向打开方向增加,则吸入温度检测部10d的检测值减少。这是由于,在压缩机2的吸入部,工作流体成为过热域。
因此,向打开方向控制膨胀阀4的开度脉冲值,直到吸入温度检测部10d的检测值成为一定值。而且,根据压缩机2的吸入温度开始取得一定值的脉冲值打开数脉冲程度,膨胀阀4的开度。由此,结束膨胀阀4的开度控制。其结果,工作流体的温度从过热域返回至二相域,可实现稳定的制冷循环。
此外,在上述的控制方法以外,也可以在例如压缩机2的排出部设置排出温度检测部(未图示),基于检测值进行工作流体的过热状态的控制。
以下,参照图2说明基于排出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的控制方法。
上述的控制方法中,预先在压缩机2的吸入部的工作流体的状态为高质量的二相流体的情况下记录压缩机2的排出部的温度。具体而言,一些运转条件中,将压缩机2的吸入部的工作流体的状态和压缩机2的目标排出温度设为一组进行记录。
而且,首先,基于冷凝温度检测部10a及蒸发温度检测部10c的检测值,决定更接近预定的运转条件的运转条件。
接着,比较决定的运转条件中的压缩机2的目标排出温度和排出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
此时,在排出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比目标排出温度高的情况下,判定为压缩机2的吸入部的工作流体处于过热状态。而且,将膨胀阀4的开度向打开方向控制,直到排出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成为目标排出温度。
另一方面,在排出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比目标排出温度低的情况下,判定为压缩机2的吸入部的工作流体处于过湿状态。因此,将膨胀阀4的开度向关闭方向控制,直到排出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成为目标排出温度。
通过以上动作,压缩机2的吸入部的工作流体以微湿(潮湿气味)的状态导向压缩机2的主体。
当工作流体以微湿的状态流入压缩机2时,压缩机2的排出部的温度从图2中所示的等温线8的Tdis1降低至Tdis2。由此,抑制工作流体的过度的温度上升,并可抑制不均化反应的产生。
如以上,基于排出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可控制工作流体的过热状态。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冷凝温度检测部10a的温度检测值过大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打开膨胀阀4,并降低制冷循环装置1内的高压侧的工作流体的压力·温度的控制。
以下,参照图3说明基于冷凝温度检测部10a的温度检测值的控制方法。
图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的莫里尔图。此外,图中以实线箭头表示的EP表示,成为不均化反应的产生原因的过大的压力条件下的制冷循环。同样,图中由虚线箭头表示的NP表示,制冷循环装置1的正常运转下的制冷循环。
一般而言,若是二氧化碳以外的制冷剂,则需要在不成为超过图3中以Tcri表示的临界点的超临界条件的状态下使工作流体动作。这是由于,在超临界状态下,物质成为也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的状态,因此,物质的举动不稳定且活跃,难以进行控制。
因此,上述的控制方法以临界点的温度(临界温度)为基准,根据临界温度,在预定的值(例如,5K)以内控制膨胀阀4的开度,以不接近冷凝温度。此外,在使用例如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混合制冷剂)的情况下,以工作流体的温度比临界温度低-5℃的方式控制。
即,如图3的EP所示,由设于冷凝器3的二相管的冷凝温度检测部10a检测的温度值相对于预先存储于控制装置的临界温度成为5K以内时,将膨胀阀4的开度向打开的侧控制。由此,例如如图3的NP所示,制冷循环装置1的高压侧的冷凝压力降低。其结果,可抑制由制冷剂压力的过度上升产生的不均化反应。另外,即使在产生了不均化反应的情况下,也可抑制制冷循环装置1的高压侧的压力上升。
此外,在上述的控制方法中,根据由冷凝温度检测部10a测量的冷凝温度,间接性地掌握冷凝器3内的压力,并控制膨胀阀4的开度。即,代替冷凝压力,而将冷凝温度用作指标。因此,优选用作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在共沸(azerotropic)或类共沸(pseudoazerotropic)下,与含有冷凝器3内的R1123的工作流体的露点和沸点没有温度差(温度梯度)或较小时的控制方法。
<变形例1>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比较临界温度和冷凝温度,间接性地控制膨胀阀4等的控制方法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基于直接测定的压力,进行膨胀阀4的开度控制。
因此,以下,参照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4的开度控制的变形例1。
图4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的莫里尔图。此外,图中以实线箭头表示的EP表示,从压缩机2的排出部到冷凝器3、膨胀阀4的入口产生过度的压力上升的状态的制冷循环。同样,图中以虚线箭头表示的NP表示,从以EP表示的过度的压力状态脱离的状态的制冷循环。
变形例1的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在运转中,基于预先存储于控制装置的临界点下的压力(临界压力)Pcri减去例如由高压侧压力检测部15a检测的冷凝器出口压力Pcond的压力差进行控制。
即,临界压力Pcri减去冷凝器出口压力Pcond的压力差如图4中的EP所示,在比预定的值(例如Δp=0.4MPa)小的情况下,判定为从压缩机2的出口2b到膨胀阀4的入口4a,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中产生不均化反应,或产生的可能性高。因此,控制装置将膨胀阀4的开度向打开的侧控制,以避免上述高压条件下的持续。
由此,图4中的制冷循环如图中所示的NP那样,向降低高压(冷凝压力)的侧进行作用。其结果,抑制工作流体的不均化反应,或可抑制不均化反应后产生的压力上升。
此外,变形例1的控制方法优选用于以成为非共沸(nona zerotropic)的混合比例使用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的情况,特别是在冷凝压力下温度梯度较大的情况。即,在成为非共沸的混合制冷剂中,在二相域产生温度变化,因此,不易根据温度推定压力。因此,优选直接检测压力。
<变形例2>
另外,也可以基于过冷却度进行控制。
以下,参照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4的开度控制的变形例2。
图5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的莫里尔图。此外,图中以实线箭头表示的EP表示,处于成为不均化反应的产生原因的过大的压力条件下的状态的制冷循环。同样,图中以虚线箭头表示的NP表示,处于正常运转下的状态的制冷循环。
通常,制冷循环装置以如下方式设定,通过膨胀阀、压缩机等的制冷循环的适当的控制、热交换器尺寸、制冷剂充填量的适当化,冷凝器3内的制冷剂的温度相对于周围介质高一定温度。在该情况下,过冷却度通常采用5K左右的值。因此,在用于同样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中,也可采用同样的措施。
在上述那样设定过冷却度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例如当制冷剂压力过高时,如图5所示的EP,膨胀阀4的入口的过冷却度上升。
因此,变形例2中,以膨胀阀4的入口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为基准,控制膨胀阀4的开度。
具体而言,将制冷循环的正常运转时的膨胀阀4的入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估计为例如5K。而且,以估计的值的3倍即15K为基准,控制膨胀阀4的开度。此外,将作为阈值的过冷却度设为3倍的原因在于,考虑到根据运转条件不同,过冷却度的范围进行变化的可能性。
以下,说明变形例2中的具体的控制方法。
首先,根据冷凝温度检测部10a和冷凝器出口温度检测部10b的检测值算出过冷却度。过冷却度是冷凝温度检测部10a的检测值减去冷凝器出口温度检测部10b的检测值的值。
接着,控制装置判断膨胀阀4的入口处的过冷却度是否到达预定的设定值(15K)。而且,当过冷却度到达设定值时,使膨胀阀4的开度向打开的方向动作。由此,如图5的EP~NP所示,向降低制冷循环装置1的高压部分即冷凝压力的方向控制。冷凝压力的降低与冷凝温度的降低相同。即,以等温线8表示的冷凝温度从Tcond1向Tcond2减少。由此,膨胀阀4的入口的过冷却度从Tcond1-Texin向Tcond2-Texin减少。此时,膨胀阀4的入口的工作流体的温度一定为Texin。
如上述,随着制冷循环装置1内的冷凝压力的降低,过冷却度也降低。因此,通过变形例2的控制方法,在以过冷却度为基准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制冷循环装置1内的冷凝压力的控制。
<变形例3>
另外,也可以基于高低压力差进行控制。
因此,以下,参照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4的开度控制的变形例3。
图6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的莫里尔图。此外,图中以实线箭头表示的EP表示,制冷循环装置1内的工作流体的高压侧(冷凝)压力过度上升时的制冷循环。同样,图中以虚线箭头表示的NP表示,正常运转时的制冷循环。
在此,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中,利用设于膨胀阀4的出口4b及入口4a的高压侧压力检测部15a、低压侧压力检测部15b可以进行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的压力测定。
此时,在压缩机2的输入及周围介质的样态(状态)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当缩小膨胀阀4的开度时,制冷循环装置1内的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的高压侧,即冷凝器3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上升,低压侧(蒸发器5侧)的压力下降。
如上述,易于产生工作流体的不均化反应的条件是,制冷剂分子间的分子间距离短,分子运动活跃的情况。特别是在工作流体成为高压的冷凝器3内,产生不均化反应的可能性最高。
因此,变形例3以防止工作流体的过度的压力上升,且不产生不均化反应的方式控制。或假设即使在产生不均化反应,且产生压力上升的情况下,也以缓和制冷循环装置1内的过度的压力上升的方式控制。
即,在工作流体内产生过度的压力上升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制冷循环装置1向压缩机2的高压侧和低压侧的压力差(高低压力差)变大的方向动作。因此,变形例3中,在压力差成为某一定值(预定的设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向打开的方向控制膨胀阀4的开度。由此,缓和工作流体的不均化反应引起的压力上升。或,控制到不产生工作流体的不均化反应的水准,以总是降低制冷剂的压力。
此外,变形例3中,作为进行膨胀阀4的开度控制的指标,将膨胀阀4的入口4a和出口4b的压力差设定成例如3.5MPa。该设定值是比可能在工作流体中产生不均化反应的压力差小的值。这是在也考虑了将制冷循环装置1用于空调、温水制热或冷冻冷藏用途的情况下的蒸发及冷凝压力差的基础上设定的压力差。因此,如果需要考虑上述内容,则上述设定值中不需要特别限定。
此外,变形例3的控制方法优选用于以成为非共沸的混合比例使用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的情况,特别是在冷凝压力下温度梯度较大的情况。
<变形例4>
以下,参照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4的开度控制的变形例4。
此外,变形例4在根据冷凝温度、蒸发温度推定高低压力差的点上与变形例3不同。
图7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的莫里尔图。此外,图中以实线箭头表示的EP表示,制冷循环装置内的高压侧工作流体的压力过度上升时的制冷循环。同样,图中以虚线箭头表示的NP表示,处于正常运转下的状态的制冷循环。
即,一般而言,可以根据工作流体的温度测量,预测压力。因此,变形例4中,代替直接测量压力差,而测量温度差进行控制。
在此,如上述,已经产生不均化反应,或可能产生的状况是制冷循环装置1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过度上升的情况。
因此,测定冷凝温度检测部10a和蒸发温度检测部10c的检测值即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而且,基于检测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温度差,进行膨胀阀4的开度的控制。
具体而言,在检测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温度差比预定的一定值(例如,85K)大的情况下,向打开的方向控制膨胀阀4的开度。
此外,变形例4中,作为进行膨胀阀4的开度控制的温度差的指标,设定成例如85K。与变形例3一样,该设定值是比可能在工作流体中产生不均化反应的温度差小的值。这是在也考虑了将制冷循环装置1用于空调、温水制热或冷冻冷藏用途的情况下的蒸发温度及冷凝温度的温度差的基础上设定的温度。因此,如果需要考虑上述内容,则上述设定值中不需要特别限定。
另外,变形例4的控制方法是在温度差的测量中,间接性地测定制冷剂的压力差的形式。因此,特别优选,在冷凝器3内没有温度梯度的、以成为共沸、类共沸的混合比例使用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即,在成为非共沸的混合制冷剂中,在二相域中产生温度变化,因此,不易根据温度推定压力。因此,优选以成为共沸、类共沸的混合比例使用。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易于产生不均化反应的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使其稳定地动作。
以下,使用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的配管接头的结构。
图8是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配管接头的概略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用于例如家庭用的分流型的空气调和装置(空调装置)等。在该情况下,空调装置由具有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和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单元构成。通常,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在结构上不能一体化。因此,使用图8所示的例如扩张联管11等机械性的配管接头,在设置场所直接连接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
因此,由于作业时的笨拙等,有时在机械性的配管接头的连接状态下产生不良情况。当具有不良情况时,制冷剂从例如接头部分泄漏,对制冷循环装置1等的设备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本身是具有温暖化效果的温室效果气体。因此,当工作流体泄漏时,可能对地球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以迅速地检测且可修缮制冷剂的泄漏的方式,构成配管接头17。
通常,制冷剂的泄漏通过将例如检测剂等涂布于机械性的配管接头等部位,根据气泡的产生等进行检测的检测方法或利用检测传感器等进行检测。但是,上述的检测方法中,作业时间均较大,没有效率。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扩张联管(flare type union)11的外周卷绕含有聚合促进剂的密封件12来构成。由此,使制冷剂的泄漏检测容易,并且实现制冷剂的泄漏量的降低。
具体而言,在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的情况下,利用通过聚合反应,产生作为碳氟树脂(fluorocarbon resin)之一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等聚合生成物。因此,在扩张联管11的外周卷绕密封件12,使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和聚合促进剂在泄漏部位意图性地接触。由此,在制冷剂的泄漏部位,以聚四氟乙烯析出·固化的方式构成。其结果,视觉上,可以检测制冷剂的泄漏。即,可大幅缩短制冷剂的泄漏的发现和直到修缮所花费的时间。
另外,产生聚四氟乙烯的析出·固化的部位是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泄漏的部位。因此,通过在防止泄漏的部位产生·附着的聚合生成物,可抑止制冷剂的泄漏量。
(实施方式2)
以下,使用图9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20在将高压侧压力检测部15a设于压缩机2的排出部和冷凝器3的入口之间的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该其它结构及动作等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9所示,当考虑工作流体的流动方向时,在制冷循环装置20内,显示最高的压力值的是由压缩机2加压之后的压缩机2的排出部。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以不均化反应的产生原因或产生不均化反应之后产生的压力值、即制冷循环装置20内的最高压力点的压力为基准,可控制膨胀阀4的开度。由此,可以精度更良好地控制。
(实施方式3)
以下,使用图10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30还设置具备与膨胀阀4的入口4a及出口4b连接的旁通开闭阀13a的旁通流路13。而且,在冷凝器3的出口3b和膨胀阀4的入口4a之间具备具有构成大气开放部的安全阀14的驱逐线的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在该情况下,安全阀14的开口侧配置于室外。此外,图10省略了使用图1说明的冷凝温度检测部10a、冷凝器出口温度检测部10b、蒸发温度检测部10c、吸入温度检测部10d、高压侧压力检测部15a、低压侧压力检测部15b等的记载。
即,使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各种控制方法,以全开控制膨胀阀4的开度的情况中,具有制冷剂在压缩机的吸入部不会成为二相,且工作流体的压力不会下降的情况,或产生要加快压力的下降速度的状况。
因此,在产生上述状况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打开设于旁通流路13的旁通开闭阀13a,使制冷剂流向旁通流路13。由此,快速地降低高压侧的工作流体的压力。其结果,可以预先抑制制冷循环装置30的破损。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制冷剂在压缩机的吸入部未成为二相的情况下,进行增大膨胀阀4的开度(例如,全开)的控制,和在设于旁通流路13的旁通开闭阀13a的控制的基础上,以使压缩机2紧急停止的方式控制。由此,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制冷循环装置30的破损。此外,在使压缩机2紧急停止的情况下,优选不使构成第一输送部的流体机械7a或构成第二输送部的流体机械7b停止。由此,可以排放工作流体的热,并快速地降低高压侧的工作流体的压力。
此时,即使进行上述对应时,在以下表示的状况下还不能抑制不均化反应,在制冷剂在压缩机的吸入部未成为二相的情况下,使用上述安全阀14驱逐工作流体。
即,是工作流体的临界温度与由冷凝温度检测部10a检测的冷凝温度的差低于5K的情况。另外,是工作流体的临界压力与由高压侧压力检测部15a检测的压力的差低于0.4MPa的情况。在这些状态的情况下,制冷循环装置30内的制冷剂的压力还可能上升。因此,需要将成为高压的制冷剂向外部排放,防止制冷循环装置30的破损。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打开将制冷循环装置30内的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向外部空间驱逐的安全阀14。由此,可以将高压的制冷剂排放至外部,更可靠地防止制冷循环装置30的破损。
此外,安全阀14优选设置于制冷循环装置30的高压侧。另外,优选将安全阀14从本实施方式中表示的冷凝器3的出口3b设置至膨胀阀4的入口4a。其原因是由于,在该位置,工作流体为高压的过冷却液的状态,因此,易于产生工作流体的伴随不均化反应的急剧的压力上升。由此,易于引起水冲击。此外,水冲击(water hammer)是如下现象(作用),在制冷剂中,随着不均化反应引起的急剧的压力上升而产生的压力波不会衰减,直到到达离开的部位为止,在到达的部位产生高压部。因此,由于水冲击,可能产生回路部件的破损。因此,在该位置设置安全阀14,抑制制冷循环装置30的破损。
另外,特别优选将安全阀14从压缩机2的排出部设置至冷凝器3的入口3a。其原因在于,在该位置,工作流体以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存在。因此,工作流体的分子运动变得活跃,易于产生不均化反应。因此,在该位置设置安全阀14,可靠地抑制产生不均化反应。
另外,安全阀14设于室外单元侧。由此,在空调装置的情况下,可防止工作流体放出至室内侧的居住空间。另外,在冷冻冷藏单元的情况下,可防止工作流体放出至陈列柜等的商品陈列侧。即,以对人类及商品不直接造成工作流体的影响的方式考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从安全上来看,还优选打开安全阀14,并且将制冷循环装置30,例如电源进行OFF而停止。由此,可以降低室外单元内的电气零件成为着火源的可能性。
(实施方式4)
以下,使用图11及图12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40在各周围介质的流路16中设置检测流入冷凝器3之前的第一介质即周围介质的温度的第一介质温度检测部10e、和检测流入蒸发器5之前的第二介质即周围介质的温度的第二介质温度检测部10f。另外,在冷凝温度检测部10a、冷凝器出口温度检测部10b、蒸发温度检测部10c、吸入温度检测部10d、第一介质温度检测部10e、第二介质温度检测部10f、高压侧压力检测部15a、低压侧压力检测部15b的检测值、或压缩机2、流体机械7a、7b的输入电力值以一定时间记录于电子记录装置(未图示)的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不同。
另外,图12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的莫里尔图。此外,图中以实线箭头表示的EP线表示,制冷循环为不均化反应产生时的冷凝压力的制冷循环。同样,图中以虚线箭头表示的NP线表示正常运转时的制冷循环。此时,图12中,为了使说明简单,省略冷凝压力上升时的循环变化(例如,NP和EP的蒸发压力的差异等)。
在此,由冷凝器3内的二相管测定的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的冷凝温度急剧上升的原因考虑以下4个方面。即,(1)周围介质温度Tmcon、Tmeva的急剧的上升,(2)压缩机2的动力上升产生的升压作用,(3)周围介质的流动变化(驱动周围介质的流体机械7a、7b任一的动力上升)等。另外,作为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的特有的主要原因,具有(4)不均化反应产生的升压作用等。
因此,本实施方式判别控制未产生上述(1)~(3)的情况。由此,特定在工作流体中产生不均化反应。
即,本实施方式以如下方式控制,在相对于上述(1)~(3)的温度或输入电力的变化量,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的冷凝温度的变化量较大的情况下,打开膨胀阀4的开度。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具体的控制方法。
此外,通常不易在相同的基准下比较温度的变化量和输入电力值的变化量。因此,在测量温度的变化量的情况下,以输入电力不改变的方式控制,并测量温度的变化量。即,将构成压缩机2或流体机械7a、7b的例如电动机的转速保持一定,测量温度的变化量。
在上述状态下,以例如10秒钟~1分钟的规定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的变化量。具体而言,首先,从温度的变化量的测量之前(例如,10秒钟~1分左右),将输入电力量保持一定值驱动压缩机2及流体机械7a、7b。由此,压缩机2及流体机械7a、7b的输入电力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大致为零。此外,大致为零是指,在压缩机2的情况下,由于制冷剂的偏斜引起的的压缩机2的吸入状态的变化,输入电力中产生少许变动。另外,是由于,在第一介质、第二介质为周围空气的情况下,流体机械7a、7b由于风的吹入等影响,输入电力中产生少许变动。即,大致为零是指,在含有上述变动的状态下,比预定的规定值小的值。
而且,在以上的条件下,首先,利用冷凝温度检测部10a测定冷凝温度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
接着,利用第一介质温度检测部10e检测第一介质的温度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并利用第二介质温度检测部10f检测第二介质的温度的单位时间的变化量。
接着,判断测定的冷凝温度的变化量是否比第一介质的温度的变化量或第二介质的温度的变化量的任一项大。
此时,在测定的冷凝温度的变化量较大的情况下,看作工作流体中产生不均化反应,向打开的方向控制膨胀阀4。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以仅通过膨胀阀4的开度控制,控制伴随不均化反应而产生的压力上升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在仅通过膨胀阀4的开度控制不易进行压力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进行与实施方式3同样的方法。即,也可以与膨胀阀4并联地设置旁通流路13,并执行压缩机2的紧急停止。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设置安全阀14等,向外部放出制冷剂,来降低压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以将设置于冷凝器3的二相管的温度检测部的变化量作为基准,控制膨胀阀4的开度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以从压缩机2的排出部到膨胀阀4的入口4a的在任一点检测的压力的变化量为基准进行控制。另外,也可以以膨胀阀4的入口4a的过冷却度的变化量为基准进行控制。
另外,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任一方式组合控制。由此,可以实现制冷循环装置的可靠性的进一步提高。
(实施方式5)
以下,使用图13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
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50利用至少由室内机单元501a、室外机单元501b、配管连接部512a、512b、512c、512d等构成的所谓的分离式空气调和设备等构成。室内机单元501a和室外机单元501b利用制冷剂配管及控制配线等相互连接。
室内机单元501a具备室内热交换器503和室内送风风扇507a等。室内送风风扇507a由向室内热交换器503送风,并且将利用室内热交换器503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向室内吹出的贯流风扇(例如,横流风扇)构成。
室外机单元501b至少具备:压缩机502、作为减压部的膨胀阀504、室外热交换器505、四通阀506、室外送风风扇507b等。室外送风风扇507b由向室外热交换器505送风的例如螺旋桨式风扇构成。
配管连接部512a和配管连接部512b以设于室内机单元501a,而将室内机单元501a和室外机单元501b分离的方式构成。室外机单元501b具备:配管连接部512c、设于配管连接部512d和四通阀506之间的三通阀508、设于配管连接部512c和膨胀阀504之间的二通阀509。
设于室内机单元501a侧的配管连接部512a和设于室外机单元501b的二通阀509侧的配管连接部512c与作为制冷剂配管之一的液管511a连接。室内机单元501a侧的配管连接部512b和设于室外机单元501b的三通阀508侧的配管连接部512d与作为制冷剂配管之一的气体管511b连接。
在室外机单元501b的压缩机502的密闭容器502g中设置壳温度检测部510a,检测密闭容器502g的外郭的温度。
即,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50至少由压缩机502、室内热交换器503、膨胀阀504、室外热交换器505、制冷剂配管等构成。此时,通过将这些部件利用制冷剂配管依次连接,构成制冷循环回路。
另外,制冷循环回路在压缩机502和室内热交换器503或室外热交换器505之间具备四通阀506。此外,作为四通阀506,例如可利用根据来自控制电路(未图示)的电信号切换制冷和制热的电磁阀式四通阀506。
四通阀506将从压缩机502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切换向室内热交换器503或室外热交换器505的任一方。
即,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50利用四通阀506切换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
具体而言,在制冷运转时,以使压缩机502的排出侧和室外热交换器505连通,并且使室内热交换器503和压缩机502的吸入侧连通的方式,切换四通阀506。由此,使室内热交换器503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从周围介质(室内空气)吸收热。同时,使室外热交换器505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将在室内吸收的热向周围介质(室外空气)放热。
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时,以使压缩机502的排出侧和室内热交换器503连通,并且使室外热交换器505和压缩机502的吸入侧连通的方式,切换四通阀506。由此,使室外热交换器505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从周围介质(室外空气)吸热。同时,使室内热交换器503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将在室外吸收的热向周围介质(室内空气)放热。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周围介质,例如使用空气。空气利用设于室内机单元501a、室外机单元501b各自的室内送风风扇507a、室外送风风扇507b进行驱动(送风)。而且,实现经由室内热交换器503、室外热交换器505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循环。
如以上,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50。
接着,具体地说明上述的三通阀508及二通阀509的功能。
室外机单元501b具备由阀508a及辅助阀508b构成的三通阀508和二通阀509。三通阀508及二通阀509分别朝向室内机单元501a,并与气体管511b、液管511a连接。
三通阀508中设有将气体管511b和三通阀508连接的配管连接部512d、和供给端口(未图示)。另一方面,二通阀509中设有与液管511a连接的配管连接部512c。利用三通阀508及二通阀509,构成将室外机单元501b侧的制冷循环回路全闭,且可将室内机单元501a和室外机单元501b分离的构造。
而且,三通阀508的配管连接部512d和气体管511b、二通阀509的配管连接部512c和液管511a利用可装卸的接头(例如,扩张联管等)或钎焊等连接。另外,三通阀508中,在供给端口设有辅助阀508b。由此,可以进行设置作业及维护时的真空引、及制冷剂的追加充填等。
一般而言,在家庭用室内空调的情况下,以预先在室外机单元501b侧的制冷循环回路中充填有制冷剂的所谓的预充电状态向城市中(市场)出库。在该情况下,二通阀509及三通阀508为了在制冷循环回路内保管(保持)制冷剂而以全闭状态出库。
三通阀508及二通阀509如以上那样发挥功能。
以下,以空调为例简单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50的设置作业。
首先,在空调的设置场所固定室内机单元501a、室外机单元501b。而且,将室内机单元501a和室外机单元501b经由液管511a、气体管511b机械性地连接,并且经由电源线、信号线进行电接线。
接着,进行从二通阀509到三通阀508的室内机单元501a侧的制冷循环回路的抽真空。其后,将二通阀509及三通阀508的阀508a开放,使制冷剂遍布制冷循环回路的整体。
最后,进行空调的试运转,结束设置作业。
以下,简单地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50的空调的拆除作业。
一般而言,在拆除空调的情况下,进行向室外机单元501b侧的制冷循环回路回收制冷剂的运转的所谓的抽空运转(pump-down operation)。而且,在向室外机单元501b侧回收制冷剂后,卸下制冷循环装置50的各要素。
具体而言,首先,闭塞二通阀509,以制冷运转模式进行空调的运转。由此,向室外机单元501b侧压入制冷剂。接着,确认到室内机单元501a侧的制冷剂消失后,闭塞三通阀508,停止空调的运转。
而且,停止空调的运转后,将室内机单元501a、室外机单元501b的配管、配线系卸下,拆除室内机单元501a及室外机单元501b。
通过以上,结束空调的拆除作业。
以下,参照图13,使用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50的压缩机502的结构及动作。
图14是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压缩机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502由所谓的密闭型的旋转式压缩机构成。
压缩机502具备密闭容器502g,在内部至少收纳例如由电动机等构成的电动机502e和压缩机构502c。密闭容器502g的内部由高温高压的排出制冷剂和冷冻机油充满。
电动机502e具备经由曲轴502m与压缩机构502c连接的转子5021e和设于转子5021e周围的定子5022e。
接着,对压缩机502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从蒸发器流出的低压制冷剂经由四通阀506,从吸入管502a吸入压缩机502的内部。吸入的低压制冷剂利用压缩机构502c进行升压(压缩)。
升压而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从排出消声器502l排出。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在电动机502e周围构成的间隙(转子5021e和定子5022e之间,定子5022e和密闭容器502g之间),向排出空间502d流动。
其后,从排出管502b向压缩机502外排出。排出的制冷剂经由四通阀506向冷凝器循环。
另外,压缩机构502c经由电动机502e和曲轴502m连接。电动机502e将从外部电源接收的电力从电能量转换成机械(旋转)能量。即,压缩机构502c使用从电动机502e经由曲轴502m传递的机械能量,进行对制冷剂升压的“压缩工作”。
压缩机502如以上那样进行动作。
接着,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对成为不均化反应的产生原因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进行的说明,易于产生不均化反应的条件在于,制冷剂过度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而且,在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氛围的状态下,当对制冷剂附加高能量源时,成为产生不均化反应的起点。
即,为了抑制不均化反应,要避免制冷剂过度成为高温·高压的氛围的状态。或需要避免对高温·高压的氛围下的制冷剂附加高能量源。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考虑产生上述现象的状况。
首先,考虑制冷剂过度成为高温·高压的、例如室内送风风扇507a、或室外送风风扇507b所引起的状况。
在该情况下,假定如下状况,在制冷剂成为高压的冷凝器侧,送风风扇不能顺利地动作而给送风带来障碍,不会从制冷剂向作为周围介质的空气进行放热。
具体而言,是冷凝器侧的送风风扇异常停止的情况,或由冷凝器的送风风扇驱动的空气的送风路径被障碍物闭塞的情况等。此时,不能进行来自制冷剂的放热,因此,冷凝器内的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过度上升。
另一方面,作为制冷剂侧所引起的状况,考虑以下的主要原因的任一项。
首先,是由于制冷剂配管的局部的破损,而闭塞制冷剂配管的情况。另外,是如下情况,在设置作业或维护作业中,由于制冷剂配管的抽真空不足等,水分或切屑等的残留物在制冷剂配管或膨胀阀等制冷循环回路内残留·堆积,而闭塞制冷循环回路。
此外,在例如在水蒸气或雨天时的作业等中,存在于空气中的水分由于抽真空不足而残留于制冷剂配管内的情况下产生水分的残留。另外,在例如在配管设置作业时通过配管切断而产生的切屑残留在配管内的情况下产生切屑等的残留。另外,是设置作业中的二通阀或三通阀的打开遗忘引起的制冷循环回路的闭塞或抽空运转时的运转停止遗忘等的情况。
由于上述的一些主要原因,当在压缩机502的运转中制冷循环回路闭塞时,从压缩机502的排出部到制冷循环回路的闭塞部,制冷剂的压力及制冷剂的温度过度上升。由此,产生易于生成不均化反应的状况。
因此,为了担保安全性,需要在产生上述状况的情况下抑制不均化反应,或假设即使在引起反应的情况下也最小限地抑制制冷循环装置的破损的对策。
接着,考虑在制冷循环回路内对制冷剂附加高能量源的、不是规定的运转条件下的状态的状况。
具体而言,是由于冷凝器侧的送风风扇的停止或制冷循环回路的闭塞等,排出压力(制冷循环回路的高压侧)过度上升的状态。另外,是在构成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的滑动部产生异物啮入(进入)的状态。在该情况下,电动机502e从电能向机械能量转换时,超过向压缩机构502c可传递的能量的上限值。即,是压缩机构502c不能进行以上将制冷剂进行升压的压缩工作的、产生所谓的压缩机502的锁定异常的状况。
在上述状况下,当继续向压缩机502供给电力时,向构成压缩机502的电动机等的电动机502e过量供给电力,电动机502e异常发热。由此,构成电动机502e的定子5022e的绕阻的绝缘体破损。其结果,绕阻的导线彼此直接接触,引起称为层间短路(layer shortcircuiting)的现象。层间短路相当于在压缩机502内的制冷剂氛围下产生高能量的现象(放电现象)。放电现象成为相对于由上述的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等构成的制冷剂,产生不均化反应的起点。
另外,除了层间短路以外,向电动机502e也过量供给电力时,向电动机502e供给电力的引线502i或供电端子502h的绝缘体破损。由此,可能产生短路。因此,在这些部位的短路也成为不均化反应的起点。
因此,本实施方式以避免成为上述不均化反应的起点的、向压缩机502施加过量的供给电力(电力)的方式进行控制。
以下,使用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
图15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的流程图。
此外,图15表示使用向压缩机502供给的电流值抑制不均化反应的控制的流程图50a。
具体而言,考虑供给电力的电动机502e超过最大扭矩而不能工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当停动扭矩时的电流值(锁定电流值)持续规定时间时,产生成为不均化反应的产生源的层间短路的可能性变高。因此,在以下的控制中进行各种对应。此外,上述规定时间根据电动机502e的种类、绝缘体的耐久性、向周围介质的放热性等设定。以下,例如将规定时间设为15秒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首先,检测向压缩机502供给的电流值(步骤S100)。
接着,判断电流值是否到达锁定电流值(步骤S110)。此时,在电流值未到达锁定电流值的情况下(步骤S110的No),继续压缩机502的运转(步骤S180)。
另一方面,在电流值到达锁定电流值,且继续15秒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10的Yes(是)),进行向压缩机502遮断供给电力的控制(步骤S120)。此时,供给电力(电流)值记录于控制电路中。因此,当锁定电流持续15秒钟且被检测时,控制装置向电源电路发送对压缩机502的供给电力的遮断指示。
此外,就供给电力的遮断方法而言,除了上述以外,也可以通过流过规定值以上的电流时,遮断电路的例如OLP(Over Load Protector:过负荷保护电路)构成。在该情况下,从安全上来看,更优选电力供给不会自动恢复的结构,例如断路器或保险丝那样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向电动机502e供给电力的、使密闭容器502g外侧的供电端子502h比电动机502e的定子5022e的绕阻间、引线502i间短路更快地断线,而遮断电力供给。具体而言,设为使供电端子502h的接点部分熔断的结构。而且,只要设为如下结构即可,当锁定电流(过大电流)流过一定时间以上时,供电端子502h的接点部分熔断。
另外,就电动机502e的锁定异常的检测而言,除了锁定电流值以外,也可以利用例如电位计等检测电动机502e的转子5021e的旋转举动。在该情况下,当在运转中电位计检测到转子5021e的旋转停止时,判定为锁定异常的状态并可进行控制。
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遮断步骤S120的向压缩机502供给电力,并且施加向均压方向切换四通阀506的(步骤S130)控制。具体而言,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向制冷运转切换,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向制热运转切换。此外,图15中,以进行步骤S120和步骤S130双方的流程表示,但未必执行步骤S130。
例如,在制热运转时的情况下,制冷剂成为高压的冷凝器是室内机单元501a侧的室内热交换器503。因此,当室内送风风扇507a停止时,从压缩机502的排出管502b或排出空间502d到室内热交换器503内的制冷剂压力过度成为高压。压缩机502的锁定异常是排出侧的制冷剂压力过度成为高压,且压缩机构502c不进行压缩工作时必然产生的状态。
因此,在产生压缩机502的锁定异常的情况下,判断为排出侧的制冷剂压力过度成为高压。而且,使将四通阀506从制热运转向制冷运转切换的控制(步骤S130)与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的遮断(步骤S120)同时进行。由此,可防止不均化反应的产生。
此外,锁定异常的产生原因没有特别说明,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原因。结论上产生锁定异常时,引起压缩机502的异常发热,可能产生成为不均化反应的产生的起点的短路。因此,在产生锁定异常的情况下,从抑制不均化反应的观点来看,更优选进行降低制冷剂的压力的步骤S130的动作。另外,从多重安全的观点来看,更优选同时进行步骤S130的动作和步骤S120的动作。
即,在步骤S130中,将四通阀506从制热运转切换成制冷运转。由此,在四通阀506的切换前,向低压的压缩机502的吸入侧或室外机单元501b侧导入高压的制冷剂。其结果,室内机单元501a侧的制冷剂的压力迅速地下降,可以使制冷循环回路内的制冷剂改变成均压状态。
具体而言,四通阀506的切换与控制电路进行的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同时指示。因此,在利用OLP或断路器等,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的情况下,制冷循环装置50的控制电路在检测到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时,指示四通阀506的切换。
此外,在上述中,以制热运转时为例说明了四通阀的切换动作,但在制冷运转时的情况下,只要与上述相反使四通阀506进行从制冷运转向制热运转切换的动作即可。
另外,如图13所示,也可以还设置将压缩机502的吸入管502a和排出管502b连通的、具有旁通开闭阀513a的旁通流路513,并进行步骤S130的控制。即,在步骤S130中,也可以在切换四通阀506的同时,向打开方向控制旁通流路513的旁通开闭阀513a。由此,可以将制冷循环回路内的制冷剂设为更迅速地均压的状态。
此外,也可以仅使用四通阀506的切换和旁通流路513的切换的任一方。但是,更优选为进行四通阀506的切换控制和旁通流路513产生的均压控制双方的控制。由此,即使在四通阀506或旁通流路513的任一方不动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另一方进行均压控制。即,从考虑了故障安全的控制的观点来看,优选。
另外,如图13所示,也可以以使用设于压缩机502的排出管502b或排出空间502d的构成大气开放部的安全阀514,将制冷剂向外部空间放出的方式控制。此外,安全阀514只要设于从压缩机502的排出部到膨胀阀4之间,或从压缩机502的排出部到三通阀508之间即可。但是,更优选设于从压缩机502的排出部到四通阀506之间。由此,可以将压缩机502的压力更快地排放至外部。
接着,在步骤S120中,对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由于以下原因而不能遮断时的处理进行说明。
即,在步骤S120中,在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由于电源部的端子熔接等不能遮断的情况下,持续进行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在该情况下,不易防止供给的电力引起的电动机502e中的短路的产生。此时,如步骤S130中进行的说明,经由四通阀506的切换或旁通流路513,进行对制冷循环回路内的排出侧的压力进行减压的控制。但是,步骤S130中,即使改变成均压状态,也不易可靠地抑制不均化反应的产生。
因此,如图15所示,判断是否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步骤S140)。此时,在未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的情况下(步骤S140的No(否)),将安全阀514开放(步骤S150)。然后,经由安全阀514将制冷剂向外部空间放出。由此,以防止制冷循环装置50主体的破损,不使制冷循环装置50的零件飞散带来的损害波及周围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在遮断了向压缩机502的电力的情况下(步骤S140的Yes),判断上升的压力是否为安全阀514的设定压力以上(步骤S160)。此时,在为安全阀514的设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60的Yes),将安全阀514开放(步骤S150)。
另一方面,在上升的压力低于安全阀514的设定压力的情况下(步骤S160的No),结束对应处理(步骤S170)。
而且,将上述处理进行规定时间或总是反复执行,来控制制冷循环装置。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安全阀(减压阀、relief valve)514的开放部与实施方式3的安全阀(减压阀、relief valve)14一样,设于室外侧。另外,安全阀514优选配置于制冷剂的状态成为最高温·高压的压缩机502主体的从排出空间502d到排出管502b的位置。另外,更优选将安全阀514设于压缩机502主体。由此,可迅速地缓和高温·高压状态。
另外,安全阀514也可以是电子控制式开闭阀、弹簧式安全阀或爆破片(rupturedisk、安全膜)。
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在以向压缩机502的供给电力(电流)值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即使控制电路进行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的指示,电力供给持续时,进行开发安全阀514的控制。
此时,在弹簧式安全阀514的情况下,就连续吹出制冷剂的吹出压力的设定压力值而言,在设置安全阀514的部位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的允许压力的1.2倍以下或开始吹出压力的1.15倍以下设定设定压力值。
另外,在安全阀514为爆破片的情况下,就破裂压力而言,在设置爆破片的部位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耐压试验压力的0.8~1.0倍左右的范围内设定设定压力值。
此外,安全阀514的数量不是必须为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由此,可以将制冷剂向大气迅速地开放,因此,在尽可能可避免制冷循环装置1主体的破坏的点上优选。
另外,作为安全阀514的控制参数,从多重确保安全性的点来看,更优选使用供给电力和压力值双方进行控制。
<变形例1>
在上述中,以使用向压缩机502的供给电流的电流值,抑制不均化反应的控制方法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排出管温度Tdis与壳温度Tsh(构成压缩机的密闭容器502g的温度)的温度差,掌握成为不均化反应的产生的起点的现象,并进行抑制不均化反应的控制。
以下,参照图13及图14,使用图16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不均化反应的抑制控制的变形例1。
图16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1的控制的流程图。
此外,图16表示根据排出管温度Tdis和壳温度Tsh的温度差,抑制不均化反应的控制的流程图50b。
排出管温度Tdis和壳温度Tsh由图13所示的设于压缩机502的排出管502b的排出管温度检测部510b和设于压缩机502的密闭容器502g的外侧的壳温度检测部510a测定。此时,壳温度检测部510a如图14所示,优选设置于电动机502e的定子5022e附近,更优选设置于线圈端部5023e附近。由此,可以高灵敏度地检测设于压缩机502内部的电动机502e的定子5022e的温度。
另外,变形例1中,排出管温度检测部510b由例如热敏电阻或热电偶等构成,电气性地检测温度。而且,检测值电气性地发送至控制电路。
首先,对变形例1的控制参数即压缩机502的排出管温度Tdis和壳温度Tsh的举动进行说明。此外,例如在高压壳型的压缩机的情况下,电动机502e的周围由高压的排出制冷剂充满。
首先,在压缩机502的动作正常的情况下,电动机502e略微被加热,但被周围的制冷剂吸热。从电动机502e接收了热的制冷剂从压缩机502的排出管502b排出,且喷向冷凝器。此时,制冷剂总是从压缩机502的排出空间502d向外部流动。因此,利用制冷剂,向压缩机502外输送热,不会产生电动机502e的温度持续上升那样的情况。其结果,压缩机502的壳温度Tsh不会过度上升(异常发热),其温度不会大幅变化为制冷剂的排出温度。
另一方面,在制冷循环不能正常发挥功能,且压缩机502引起锁定异常的情况下,如上述,压缩机502不能进行压缩工作。此时,向电动机502e供给的电力(电气能量)不能转换成机械能量,而转换成热能量。因此,电动机502e的温度过度上升(异常发热)。此时,制冷剂不会流动,因此,也不能进行来自电动机502e的放热。由此,电动机502e的温度和其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持续上升。其结果,内包电动机502e的压缩机502的壳温度Tsh也上升。
另一方面,与电动机502e的周围的制冷剂相比,压缩机502的排出管温度Tdis的温度上升的比例较小。这是由于,排出管502b远离作为热源的电动机502e,且排出制冷剂不会向排出管502b流动。
即,当压缩机502引起锁定异常时,壳温度Tsh与排出管温度Tdis的差逐渐变大。
因此,本变形例中,测量壳温度Tsh与排出管温度Tdis的温度差的举动(变化),检测压缩机502的电动机502e的异常。而且,以基于温度差,停止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的方式控制。
首先,使用图17,具体地说明壳温度Tsh和排出管温度Tdis的温度差的举动。
图1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1的温度检测部的动作概要图。
此外,图17表示由壳温度检测部510a检测的壳温度Tsh和由排出管温度检测部510b检测的排出温度Tdis的温度履历520。
如图17所示,压缩机502引起锁定异常后,壳温度Tsh与排出温度Tdis的温度差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变大。
而且,在温度差超过规定值例如ΔT=20K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例如Δt=15秒钟的情况下,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此外,上述温度差及时间的规定值根据制冷剂的混合比、压缩机502的排出空间502d、压缩机502的能力、各温度检测部的设置位置制定。因此,通常,温度差及时间的规定值实验性地求得设定。
另外,优选时间差的规定值以在构成成为不均化反应的触发器的压缩机502的、电动机502e的绕阻彼此、引线502i彼此或供电端子502h产生短路的20~30秒之前,遮断供给电力的方式设定。这是由于,当在产生短路的数秒之前遮断供给电力,时间富余较少,因此,确保安全上的富余。
以下,使用图16具体地说明变形例1的控制。
如图16所示,首先,检测壳温度Tsh和排出管温度Tdis(步骤S200)。此时,壳温度Tsh和排出温度Tdis的检测值由各温度检测部检测之后,记录于控制电路。
接着,控制电路判断壳温度Tsh与排出温度Tdis的温度差比规定值大的状态是否持续一定时间(步骤S210)。此时,在温度差未到达规定值(例如ΔT=20K)的情况下(步骤S210的No),继续压缩机502的运转(步骤S280)。
另一方面,在温度差到达规定值且继续15秒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10的Yes),控制电路进行遮断向压缩机502的供给电力的控制(步骤S220)。此时,控制电路将指示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的信号发送至电源电路。由此,将向压缩机502供给电力的开关开放,遮断电力的供给。此外,步骤S220与实施方式的流程图50a的步骤S120一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该情况下,考虑到安全方面,优选为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的遮断不会自动恢复的结构。即,例如优选设为在电源电路上设置恢复开关,且只要不装入恢复开关,电力供给就不会恢复的结构。
通过以上的处理流程,可以在成为不均化反应的触发器的电动机502e的短路开始之前,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流程图50a的步骤S130一样,在变形例1中,也可以如步骤S230所示,使用排出管温度Tdis与壳温度Tsh的温度差,进行四通阀506、旁通流路513的旁通开闭阀513a、安全阀514的控制。在该情况下,四通阀506或旁通开闭阀513a的控制的设定值只要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中叙述的遮断电力供给的设定值相同的方式设定即可。此外,详细的说明与实施方式的步骤S130一样,因此,进行省略。
在此,在变形例1的步骤S230中,即使改变成均压状态,也不易可靠地抑制不均化反应的产生。另外,有时还不会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
因此,变形例1中,如图16所示,判断是否缓和(缩小)排出管温度Tdis与壳温度Tsh的温度差(步骤S240)。此时,在未缓和温度差的情况下(步骤S240的No),开放安全阀514(步骤S250)。这是由于,即使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或进行四通阀506、旁通流路513的旁通开闭阀513a的控制,在排出管温度Tdis与壳温度Tsh的温度差继续变大的情况下,推定为不能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或产生了不均化反应。因此,以开放安全阀514,将工作流体向外部放出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在温度差被缓和的情况下(步骤S240的Yes),判断上升的压力是否为安全阀514的设定压力以上(步骤S260)。此时,在安全阀514的设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60的Yes),将安全阀514开放(步骤S250)。
另一方面,在上升的压力低于安全阀514的设定压力的情况下(步骤S260的No),结束对应处理(步骤S270)。
而且,将上述处理进行规定时间或总是反复执行,并控制制冷循环装置。
此时,也可以使用上述的弹簧式安全阀514或爆破片,通过压力进行阀的开放控制。由此,可多重确保安全性。
此外,在变形例1的控制中,也可以并用进行上述实施方式5的检测向压缩机502的供给电力(电流值)的控制。由此,在任一方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上述控制。其结果,可多重确保安全性,因此,更优选。
<变形例2>
另外,仅通过由壳温度检测部510a检测的壳温度Tsh,掌握成为不均化反应的产生起点的现象并进行控制,以下说明变形例2。
变形例2首先测量构成压缩机502的电动机502e的定子5022e短路之前的温度。而且,根据测量的温度,掌握成为不均化反应的产生起点的现象。由此,是进行不均化反应的抑制的控制的结构。
在该情况下,变形例2使用壳温度检测部510a,作为检测电动机502e的定子5022e的温度的定子温度检测部。利用壳温度检测部510a,间接性地检测定子5022e的温度,检测控制不均化反应。
以下,参照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不均化反应的抑制控制的变形例2。
图18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2的控制的流程图。
即,图18中,使用壳温度Tsh表示抑制不均化反应的控制的流程图50c。
此外,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的定子5022e的设定温度,考虑安全上的富余,并根据以下的温度最低的温度进行设定。即,根据定子5022e的绕阻、向定子5022e供给电力的引线502i、包裹供电端子502h的绝缘体破损的温度进行设定。
以下,说明上述温度设定的方法。
首先,根据绝缘体的破损,将电动机502e的绕阻彼此、引线502i彼此、供电端子502h的短路中产生的定子5022e的温度假定为例如200℃。
在该情况下,面向周围介质即空气侧的密闭容器502g的外郭的壳温度Tsh比作为高热源侧的短路产生时的定子5022e的温度低(例如,比200℃低)。
此时,定子5022e彼此的短路的产生部位成为不均化反应的产生起点。即,需要以绝缘体破损而短路的定子5022e的温度不会上升到200℃的方式,考虑控制安全上的富余度。
因此,变形例2中,将壳温度Tsh的设定温度设定控制成例如150℃左右。
此外,壳温度检测部510a也可以由电气性地进行温度检测的例如热敏电阻或热电偶等构成。另外,也可以由机械性地进行温度检测的例如双金属等构成。还可以通过非接触型的温度检测部、例如热成像等进行构成。
以下,使用图18具体地说明变形例2的控制。
如图18所示,首先,经由壳温度检测部510a检测壳温度Tsh(步骤S300)。此时,壳温度Tsh的检测值由壳温度检测部510a检测后,记录于控制电路。
接着,控制电路判断壳温度Tsh是否到达规定值(150℃)(步骤S310)。此时,在壳温度Tsh未到达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310的No),继续压缩机502的运转(步骤S380)。
另一方面,在壳温度Tsh到达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310的Yes),控制电路进行遮断向压缩机502的供给电力的控制(步骤S320)。此时,在将热敏电阻或热电偶用于壳温度检测部510a的情况下,壳温度Tsh的检测值作为电信号发送至控制电路。而且,控制电路在壳温度Tsh到达规定值(例如,150℃)时,对向压缩机502供给电力的电源电路输出遮断电力供给的指示。由此,将向压缩机502供给电力的开关开放,遮断电力的供给。另一方面,在将双金属用于壳温度检测部510a的情况下,使用例如根据规定值(例如,150℃)遮断的热继电器,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
此外,步骤S320与实施方式及变形例1的流程图50a、50b的步骤S120及步骤S220一样,因此,详细的说明省略。
此外,上述变形例中,也可以并用电气性地检测温度的方法和机械性地检测温度的方法,进行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的遮断控制。由此,可多重确保安全性。
通过以上的处理流程,可以在成为不均化反应的触发器的壳温度Tsh超过规定温度之前,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流程图50a的步骤S130一样,在变形例2中,也可以如步骤S330所示,使用由壳温度检测部510a检测的壳温度Tsh的检测值,进行四通阀506、旁通流路513的旁通开闭阀513a、安全阀514的控制。在该情况下,四通阀506或旁通流路513的控制的设定值只要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中叙述的遮断电力供给的设定值相同的方式设定即可。此外,详细的说明与实施方式的步骤S130一样,因此,进行省略。
在此,在变形例2的步骤S330中,即使改变成均压状态,也不易可靠地抑制不均化反应的产生。另外,有时还不能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
因此,变形例2中,如图18所示,判断由壳温度检测部510a测量的壳温度Tsh是否降低(步骤S340)。此时,在壳温度Tsh未降低的情况下(步骤S340的No),将安全阀514开放(步骤S350)。这是由于,即使进行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遮断,及四通阀506、旁通流路513的旁通开闭阀513a的控制,在由壳温度检测部510a测量的温度上升不会停止的情况下,推定为不能遮断向压缩机的电力供给,或产生了不均化反应。因此,以将安全阀514开放,使工作流体向外部放出的方式控制。
此时,例如在电气性地检测温度的情况下,同样只要电气性地进行安全阀514的控制即可。在机械性地检测温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使用热继电器,并装入在设定温度以上将安全阀514开放的开关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在壳温度Tsh降低的情况下(步骤S340的Yes),判断上升的压力是否为安全阀514的设定压力以上(步骤S360)。此时,在为安全阀514的设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60的Yes),将安全阀514开放(步骤S350)。
另一方面,在上升的压力低于安全阀514的设定压力的情况下(步骤S360的No),结束对应处理(步骤S370)。
此时,也可以使用上述的弹簧式安全阀514或爆破片,通过压力进行阀的开放控制。由此,可多重确保安全性。
此外,变形例2中,也可以并用进行上述实施方式5的向压缩机502的供给电力检测及变形例1的温度差检测。由此,在任一方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上述控制。其结果,可更多重确保安全性。
<变形例3>
变形例2中,以仅通过壳温度Tsh,掌握成为不均化反应的产生起点的现象进行控制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
也可以利用定子温度检测部510c直接测量定子5022e的温度,掌握成为不均化反应的产生起点的现象并进行控制。
此外,如图14所示,定子温度检测部510c设于在定子5022e的线圈端部5023e附近或定子5022e和密闭容器502g的间隙构成的冷冻机油返回路(未图示)。由此,可以直接测量定子5022e的温度。
以下,使用图18说明使用定子5022e的温度抑制不均化反应的产生的变形例3。
此外,除了定子5022e的温度的检测以外,控制的流程图基本上与变形例2中说明的图18的流程图50c一样。
首先,对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的、由定子温度检测部510c检测的设定温度进行说明。
首先,上述设定温度根据绝缘体破损的温度,设定考虑了安全上的富余的温度。因此,与变形例2一样,将绝缘体破损的温度假定为例如200℃。
而且,在变形例3的情况下,将定子温度检测部510c的设定温度设定成例如170℃进行控制。其原因在于,与变形例2的壳温度Tsh不同,定子温度检测部510c可直接检测定子5022e的温度,因此,将富余度较小地估计为30℃。
此外,定子温度检测部510c也可以与变形例2一样,由电气元件或机械元件构成。另外,也可以并用双方而构成。由此,可多重地确保安全性。
以下,参照图18说明变形例3的控制方法。
与变形例2一样,如图18所示,首先,经由定子温度检测部510c,检测定子5022e的温度(步骤S300)。此时,定子温度检测部510c的检测值由定子温度检测部510c检测后,记录于控制电路中。
接着,控制电路判断定子5022e的温度是否到达规定值(170℃)(步骤S310)。此时,在温度未到达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310的No),继续压缩机502的运转(步骤S380)。
另一方面,在温度到达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310的Yes),控制电路进行遮断向压缩机502的供给电力的控制(步骤S320)。
此时,在电气性地检测到定子5022e的温度的情况下,来自定子温度检测部510c的检测值经由信号线,作为电信号向控制电路发送。而且,控制电路在定子5022e的温度到达规定值(例如,170℃)时,对向压缩机502供给电力的电源电路输出遮断电力供给的指示。由此,将向压缩机502供给电力的开关开放,遮断电力的供给。此外,上述信号线也可以与向电动机502e供给电力的供电端子502h共用,也可以是额外设置路径的结构。由此,可将由定子温度检测部510c检测的定子5022e的温度发送至密闭容器502g外。
另一方面,在机械性地检测到定子5022e的温度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向压缩机502内部的电动机502e供给电力的引线502i的中途设置热继电器,并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
在该情况下,考虑到安全方面,优选为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的遮断不会自动恢复的结构。即,例如优选设为在电源电路上设置恢复开关,且只要不装入恢复开关,电力供给就不会恢复的结构。
通过以上的处理流程,可以在成为不均化反应的触发器的定子5022e的温度超过规定值之前,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
此外,变形例3中的步骤S330以后的控制的流程与变形例2的控制的流程一样,因此,省略说明。即,只要将变形例2的壳温度替换成定子5022e的温度并进行同样控制即可。
另外,变形例3中,也可以并用向压缩机502的供给电力检测及变形例1及变形例2的检测方法。由此,在任一方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上述的控制。其结果,可更多重确保安全性。
<变形例4>
另外,也可以使用由设于压缩机502的排出部的排出压力检测部515c检测的压力,掌握成为不均化反应的产生起点的现象,进行抑制不均化反应的控制。
即,使用设于图14所示的压缩机502的排出管502b或压缩机502的排出空间502d的排出压力检测部515c,检测排出压力并进行控制。
以下,参照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不均化反应的抑制控制的变形例4。
图19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变形例4的控制的流程图。
此外,图19表示使用排出压力,抑制不均化反应的控制的流程图50d。
在上述中,在高压壳方式的压缩机502内,压缩机构502c锁定,且制冷剂不会流动(滞留)的情况下,记载为电动机502e及其周围的制冷剂温度上升。此时,当对压缩机502内的排出空间502d的制冷剂施加热时,制冷剂的压力也上升。
因此,变形例4中,在排出制冷剂的压力上升到某规定值(规定压力),超过规定压力的时间持续规定时间的情况下,遮断向压缩机502的供给电力。由此,是以抑制工作流体的不均化反应的方式进行控制结构。即,当排出压力检测部515c的测量值到达规定值时,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
此时,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的排出压力的规定值也可以如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中叙述那样,以不到达临界点压力Pcri的方式设定。另外,也可以设定压缩机502的允许压力。另外,也可以设定成压缩机502的规定的运转范围(还包括抽空运转时)中的高压侧的上限值。
此外,关于规定时间,在将压缩机502的允许压力设定为规定压力的情况下,在记录后,应迅速地遮断电力供给,因此,优选为不设置规定时间的结构。另一方面,在将压缩机502的规定运转的高压侧的上限值设定为规定压力的情况,且测量到超过规定压力的时间连续一定时间(例如,分钟级)的情况下,优选为以遮断电力供给的方式进行控制的结构。
另外,排出压力检测部515c也可以是利用应变计等电气性地检测测定加压的膜片的应变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利用机械性地检测压力的金属波纹管或金属膜片构成。
以下,使用图19,具体地说明变形例4的控制。
如图19所示,首先,利用排出压力检测部515c检测压缩机502的排出压力(步骤S400)。此时,压缩机502的排出压力的检测值记录于控制电路中。
接着,控制电路判断压缩机502的排出压力的检测值是否为规定值以上,还判断是否继续上述规定时间(步骤S410)。此时,在排出压力低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410的No),继续压缩机502的运转(步骤S490)。
另一方面,在压缩机502的排出压力的检测值为规定值以上,且继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410的Yes),进行遮断向压缩机502的供给电力的控制(步骤S420)。此时,排出压力的检测值记录于控制电路中。
具体而言,遮断向压缩机502的供给电力的控制如下执行。
例如,在电气性地检测压力的情况下,当压力到达规定值时,从控制电路遮断向压缩机502的供给电力的指示向电源电路发送。另一方面,在机械性地检测压力的情况下,当压力到达规定值时,压入例如弹簧等,将向压缩机502的供给电源的接点开放。由此,遮断向压缩机502的供给电力。此外,步骤S420与实施方式的流程图50a的步骤S120一样,因此,详细的说明省略。
通过以上的处理流程,可以在成为不均化反应的触发器的压缩机502的排出压力超过规定值之前,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供给。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流程图50a的步骤S130一样,在变形例4中,也可以如步骤S430所示,使用排出压力的检测值,进行四通阀506、旁通流路513的旁通开闭阀513a、安全阀514的控制。在该情况下,四通阀506或旁通开闭阀513a的控制的设定值只要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中叙述的遮断电力供给的设定值相同的方式设定即可。此外,详细的说明与实施方式的步骤S130一样,因此,进行省略。
在此,在变形例4的步骤S430中,即使改变成均压状态,也不易可靠地抑制不均化反应的产生。另外,有时也不能遮断向压缩机502的电力。
因此,变形例4中,如图19所示,判断排出压力值是否降低(步骤S440)。此时,在排出压力值降低的情况下(步骤S440的Yes),结束对应处理(步骤S470)。
另一方面,在排出压力值未降低的情况下(步骤S440的No),判断上升的压力是否为安全阀514的设定压力以上(步骤S450)。此时,在为安全阀514的设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450的Yes),将安全阀514开放(步骤S460)。
另一方面,在上升的压力低于安全阀514的设定压力的情况下(步骤S450的No),结束对应处理(步骤S470)。
而且,将上述处理进行规定时间或总是反复执行,并控制制冷循环装置。
通过以上的动作,可以使用由排出压力检测部515c检测的排出压力,抑制不均化反应的产生。
此外,变形例4中,在电气性地检测压力的情况下,只要在遮断向压缩机502的供给电力的基础上,通过控制电路进行上述各阀的开放控制即可。由此,可简化结构。
另外,变形例4中,在机械性地检测压力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例如弹簧式阀。具体而言,在使用旁通流路513的旁通开闭阀513a的情况下,只要将一次(高)压侧设定为排出压,并将二次(低)压侧设定为吸入压即可。
另外,在变形例4中,在使用安全阀514的情况下,只要将一次压侧设定为制冷循环内的制冷剂压力,并将二次压侧设定为周围空气的压力即可。
另外,在变形例4的控制中,也可以并用设定电气性的压力检测部及机械性的压力检测部并进行控制。由此,可更多重确保安全性。
另外,在变形例4的控制中,也可以并用向压缩机502的供给电力检测及变形例1~变形例3的检测部并进行控制。由此,在任一方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上述控制。其结果,可多重确保安全性,因此,更优选。
如以上进行的说明,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将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连接的制冷循环。另外,使用含有1,1,2-三氟乙烯(R1123)和二氟甲烷(R32)的工作流体作为制冷循环的制冷剂。而且,也可以以制冷剂在压缩机的吸入部成为二相的方式控制膨胀阀的开度。
根据该结构,设为工作流体不会以过度的过热状态流入压缩机的主体的结构。由此,防止工作流体的压缩机排出温度过度上升,并防止工作流体内的R1123的分子运动的活跃化,其结果,抑制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的不均化反应,可实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的制冷循环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也可以具备设于冷凝器的冷凝温度检测部,以工作流体的临界温度与由冷凝温度检测部检测的冷凝温度的差成为5K以上的方式,控制膨胀阀的开度。
根据该结构,使由冷凝温度检测部测定的工作流体温度与其压力相当,并以将高压侧工作流体温度(压力)限制成根据临界压力考虑了安全性的富余的5K以上的方式,控制膨胀阀的开度。由此,防止更高压的冷凝压力过度变高,可抑制由于过度的压力上升(分子运动的活跃化)易于产生的不均化反应。其结果,可以确保制冷循环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也可以具备设于压缩机的排出部和膨胀阀的入口之间的高压侧压力检测部,且以工作流体的临界压力与由高压侧压力检测部检测的压力的差成为0.4MPa以上的方式,控制膨胀阀的开度。
根据该结构,在将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以成为温度梯度特别大的非共沸的混合比例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更精确地检测制冷剂压力。进而,基于检测的结果,控制膨胀阀的开度。由此,可以降低制冷循环装置内的高压侧压力(冷凝压力)。其结果,抑制工作流体的不均化反应,可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也可以具备将冷凝器与膨胀阀之间、膨胀阀与蒸发器之间连接的旁通管和用于开闭旁通管的旁通开闭阀,在膨胀阀的开度全开的状态且制冷剂在压缩机的吸入部未成为二相的情况下,将旁通开闭阀设为打开。
由此,与使膨胀阀単独动作相比,可以更迅速地进行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的压力控制。其结果,进一步可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也可以在膨胀阀的开度全开的状态且制冷剂在压缩机的吸入部未成为二相的情况下,停止压缩机。
根据该结构,通过停止压缩机,可以仅抑制不均化反应和对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的压力的上升造成影响的要素与周围介质的热交换。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也可以具备与制冷循环的外部空间连通的安全阀,在膨胀阀的开度全开的状态且制冷剂在压缩机的吸入部未成为二相的情况下,将安全阀打开。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产生并进行了不均化反应的情况下,也可以向外部排出制冷剂,将压力开放。由此,可以防止制冷循环装置的破损,其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压缩机也可以具备电动机,在电动机成为温度比规定值高的异常发热时,为了抑制制冷剂的不均化反应,停止向压缩机的电力供给。
根据该结构,可防止成为不均化反应的起点的向压缩机的过量的电力供给。由此,可预先抑制不均化反应的产生或进行。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也可以在向电动机的供给电流到达电动机的停动扭矩时的电流值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异常发热时。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也可以在检测到电动机的转子的转动停止的情况下,判断为异常发热时。
由此,可检测成为不均化反应的起点的向压缩机的过量的电力供给。其结果,可预先抑制异常发热引起的不均化反应的产生或进行。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压缩机也可以具备收纳电动机的密闭容器,并具备在密闭容器中配置电动机的定子的附近设置的壳温度检测部和设于压缩机的排出部的排出温度检测部,在排出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与壳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的差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异常发热时。
由此,在产生不均化反应之前,可遮断向压缩机的过量的电力供给。其结果,可预先抑制异常发热引起的不均化反应的产生或进行。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也可以具备检测电动机的定子温度的定子温度检测部,在定子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到达规定值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异常发热时。
由此,可防止作为产生或进行不均化反应的条件之一的制冷剂成为高温氛围。其结果,可预先抑制异常发热引起的不均化反应的产生或进行。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也可以具备设于压缩机的排出部的排出部压力检测部,在排出部压力检测部的检测值到达规定值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异常发热时。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也可以具备切换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四通阀,在判断为异常发热时的情况下,将四通阀的连通切换成与异常发热前相反的方向。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也可以具备将四通阀与压缩机的吸入部之间、四通阀与压缩机的排出部之间连通的旁通流路和设于旁通流路的旁通开闭阀,在判断为异常发热时的情况下,将旁通开闭阀设为打开。
另外,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也可以具备设于四通阀和压缩机的排出部之间,且将制冷剂开放向周围大气的大气开放部,在判断为异常发热时的情况下,使大气开放部进行打开动作。
由此,可防止作为产生或进行不均化反应的条件之一的制冷剂成为高压氛围。其结果,可预先抑制异常发热引起的不均化反应的产生或进行。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使用含有R1123的工作流体的例如热水器、汽车空调、冷冻冷藏库、除湿机等用途所使用的制冷循环装置。

Claims (15)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连接的制冷循环回路,
使用含有1,1,2-三氟乙烯(R1123)和二氟甲烷(R32)的工作流体作为所述制冷循环的制冷剂,
以制冷剂在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成为二相的方式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于所述冷凝器的冷凝温度检测部,
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使所述工作流体的临界温度与所述由冷凝温度检测部检测的冷凝温度的差成为5K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部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之间的高压侧压力检测部,
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使所述工作流体的临界压力与由所述高压侧压力检测部检测的压力的差成为0.4MPa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旁通流路,其将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膨胀阀之间、所述膨胀阀与所述蒸发器之间连接;和旁通开闭阀,其用于开闭所述旁通流路,
在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全开的状态且制冷剂在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未成为二相的情况下,将所述旁通开闭阀设为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全开的状态且制冷剂在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未成为二相的情况下,停止所述压缩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安全阀,该安全阀与所述制冷循环的外部空间连通,在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全开的状态且制冷剂在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未成为二相的情况下,将所述安全阀设为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具备电动机,在所述电动机的温度比规定值高的高温的异常发热时,为了抑制所述制冷剂的不均化反应,停止向所述压缩机的电力供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电动机的供给电流到达所述电动机的停动扭矩时的电流值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异常发热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检测到所述电动机的转子的转动停止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异常发热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具备收纳所述电动机的密闭容器,且具备:壳温度检测部,其设于所述密闭容器中配置所述电动机的定子的附近;和排出温度检测部,其设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部,
在所述排出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与所述壳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的差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异常发热时。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所述电动机的定子的温度的定子温度检测部,
在所述定子温度检测部的检测值到达规定值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异常发热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部的排出部压力检测部,
在所述排出部压力检测部的检测值到达规定值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异常发热时。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四通阀,该四通阀切换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流动,
在判断为所述异常发热时的情况下,将所述四通阀的连通切换成与异常发热前相反的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旁通流路,其将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的吸入部之间、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部之间连通;和设于所述旁通流路的旁通开闭阀,
在判断为所述异常发热时的情况下,将所述旁通开闭阀设为打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大气开放部,该大气开放部设于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部之间,将制冷剂向周围大气开放,
在判断为所述异常发热时的情况下,使所述大气开放部进行打开动作。
CN201580025209.6A 2014-05-12 2015-05-08 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1064612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8347 2014-05-12
JP2014098347 2014-05-12
JP2015-046354 2015-03-09
JP2015046354 2015-03-09
PCT/JP2015/002342 WO2015174054A1 (ja) 2014-05-12 2015-05-08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1279A true CN106461279A (zh) 2017-02-22
CN106461279B CN106461279B (zh) 2019-01-18

Family

ID=54479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5209.6A Active CN106461279B (zh) 2014-05-12 2015-05-08 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91188B2 (zh)
EP (1) EP3144601B1 (zh)
JP (1) JP6413100B2 (zh)
CN (1) CN106461279B (zh)
MY (1) MY190716A (zh)
WO (1) WO201517405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6898A (zh) * 2017-03-31 2019-11-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10537062A (zh) * 2017-04-20 2019-12-03 Agc株式会社 热循环系统
CN111771091A (zh) * 2018-03-05 2020-10-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7710B2 (ja) * 2013-04-08 2015-04-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582236B2 (ja) * 2015-06-11 2019-10-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7039700A1 (en) * 2015-09-04 2017-03-09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Single-sensor analysis system
WO2017039701A1 (en) 2015-09-04 2017-03-09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Monitoring system for pressure pump cavitation
US10480296B2 (en) 2015-09-04 2019-11-19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Critical valv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system
WO2017039695A1 (en) 2015-09-04 2017-03-09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Pressure pump valve monitoring system
WO2017145826A1 (ja) * 2016-02-24 2017-08-31 旭硝子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0323870B2 (en) * 2016-04-06 2019-06-18 Heatcraft Refrigeration Products Llc Optimizing liquid temperature and liquid pressure in a modular outdoor refrigeration system
JP6667071B2 (ja) * 2016-08-09 2020-03-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8044293A1 (en) 2016-08-31 2018-03-08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Pressure pump performance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torque measurements
CA3027292C (en) 2016-09-15 2020-10-13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Pressure pump balancing system
JP7001346B2 (ja) 2017-01-30 2022-01-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WO2018168776A1 (ja) * 2017-03-14 2018-09-20 Agc株式会社 熱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10494703A (zh) * 2017-03-31 2019-11-2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19019984A (ja) * 2017-07-11 2019-02-0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ロータリ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6872686B2 (ja) * 2017-07-28 2021-05-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906138B2 (ja) * 2017-07-28 2021-07-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861341B2 (ja) * 2017-08-08 2021-04-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468333B1 (ja) * 2017-09-28 2019-02-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サイクル装置
GB2581720C (en) * 2017-11-29 2021-10-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and Outdoor unit
US10816247B2 (en) 2017-12-01 2020-10-27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JP7154800B2 (ja) 2018-04-05 2022-10-18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冷凍機の制御装置、冷凍機、冷凍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冷凍機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139850B2 (ja) * 2018-09-28 2022-09-2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SE542760C2 (en) * 2018-12-14 2020-07-07 Climeon Ab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preventing formation of droplets in a heat exchanger
JP6956903B2 (ja) * 2018-12-21 2021-11-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21009862A1 (ja) * 2019-07-17 2021-01-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モータ、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23046604A (ja) * 2021-09-24 2023-04-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装置
WO2023228628A1 (ja) * 2022-05-24 2023-11-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3234316A1 (ja) * 2022-06-01 2023-12-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24057105A1 (en) * 2022-09-13 2024-03-21 Khalif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w global warming, near-azeotropic binary blend refrigera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6184A (zh) * 2000-07-13 2002-12-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
WO2009157320A1 (ja) * 2008-06-24 2009-12-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11064942A1 (ja) * 2009-11-25 2011-06-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WO2012157765A1 (ja) * 2011-05-19 2012-11-22 旭硝子株式会社 作動媒体および熱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WO2012157764A1 (ja) * 2011-05-19 2012-11-22 旭硝子株式会社 作動媒体および熱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WO2012157763A1 (ja) * 2011-05-19 2012-11-22 旭硝子株式会社 作動媒体および熱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56159A (ja) * 1985-05-09 1986-11-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ヒ−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JPS6269767U (zh) 1985-10-21 1987-05-01
JPH05240511A (ja) 1992-02-28 1993-09-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JPH0914805A (ja) 1995-06-29 1997-01-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保護装置
US5873255A (en) * 1997-09-15 1999-02-23 Mad Tech, L.L.C. Digital control valve for refrigeration system
JPH11162311A (ja) * 1997-12-01 1999-06-18 Hitachi Ltd 過負荷保護用継電器とそれ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の電動圧縮機
JPH11316057A (ja) 1998-05-06 1999-11-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装置
JP2001072966A (ja) 1999-09-08 2001-03-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混合冷媒と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3956589B2 (ja) 1999-10-18 2007-08-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2004144462A (ja) * 2002-08-26 2004-05-20 Tgk Co Ltd 冷凍サイクルの運転方法
US7096683B2 (en) * 2003-09-12 2006-08-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cooling system
BE1015817A3 (fr) * 2003-12-15 2005-09-06 Citelec S A Dispositif de securite et de controle pour compresseur de machine frigorifique.
EP1914483A3 (en) * 2004-08-11 2008-07-09 Lawrence Kate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refrigerant-cycle systems
JP4436356B2 (ja) * 2006-12-25 2010-03-24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106536B2 (ja) * 2007-08-28 2012-1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8539786B2 (en) * 2007-10-08 2013-09-24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overheat of a compressor
JP4972532B2 (ja) 2007-12-12 2012-07-1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9300023A (ja) 2008-06-16 2009-12-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132436B2 (ja) 2008-06-19 2013-0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媒圧縮機
JP4789978B2 (ja) 2008-06-30 2011-10-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386141B2 (ja) * 2008-10-23 2014-01-1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制御方法、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室外機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US8037879B2 (en) * 2008-10-27 2011-10-18 Whirlpool Corporation Heat distributing wave tray for a grill
JP2010127494A (ja) * 2008-11-26 2010-06-10 Corona Corp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機
JP4785935B2 (ja) 2009-01-05 2011-10-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1174672A (ja) 2010-02-25 2011-09-08 Panason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温水暖房装置
US20120102967A1 (en) * 2010-10-27 2012-05-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venting combustion instabilities during transient operations
JP5634228B2 (ja) * 2010-11-12 2014-1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クリュー冷凍機
US9797610B2 (en) 2011-11-07 2017-10-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regulation of injection flow rate
JP6078082B2 (ja) 2012-02-02 2017-02-08 ソルベイ スペシャルティ ポリマーズ イタリー エス.ピー.エー. トリフルオロエチレンの安定な組成物
JP5837997B2 (ja) * 2012-02-07 2015-12-24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気密式のモータ冷却および制御
ES2700399T3 (es) * 2012-06-14 2019-02-15 Alfa Laval Corp Ab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de placa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6184A (zh) * 2000-07-13 2002-12-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
WO2009157320A1 (ja) * 2008-06-24 2009-12-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11064942A1 (ja) * 2009-11-25 2011-06-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WO2012157765A1 (ja) * 2011-05-19 2012-11-22 旭硝子株式会社 作動媒体および熱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WO2012157764A1 (ja) * 2011-05-19 2012-11-22 旭硝子株式会社 作動媒体および熱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WO2012157763A1 (ja) * 2011-05-19 2012-11-22 旭硝子株式会社 作動媒体および熱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6898A (zh) * 2017-03-31 2019-11-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10446898B (zh) * 2017-03-31 2021-05-2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10537062A (zh) * 2017-04-20 2019-12-03 Agc株式会社 热循环系统
CN111771091A (zh) * 2018-03-05 2020-10-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CN111771091B (zh) * 2018-03-05 2021-12-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44601A4 (en) 2017-05-10
EP3144601B1 (en) 2023-10-25
US10591188B2 (en) 2020-03-17
US20170138645A1 (en) 2017-05-18
EP3144601C0 (en) 2023-10-25
WO2015174054A1 (ja) 2015-11-19
EP3144601A1 (en) 2017-03-22
CN106461279B (zh) 2019-01-18
JP6413100B2 (ja) 2018-10-31
JPWO2015174054A1 (ja) 2017-04-20
MY190716A (en) 2022-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1279B (zh) 制冷循环装置
US10590934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with motor speed estimator
EP3764027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JP4486133B2 (ja) 通信装置用冷房装置及びその冷房制御方法
JP6682301B2 (ja) 蒸気圧縮式冷凍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790669B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2003075009A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5381572B2 (ja) 冷凍装置の診断方法、冷凍装置の診断装置、及び冷凍装置
CN106460839A (zh) 压缩机和使用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US9216378B2 (en) Method for cool drying gas
CN106225278A (zh) 制冷循环系统
JP2000234811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4983330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6460840A (zh) 压缩机和使用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JP444223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ES2621759T3 (es) Secador frigorífico
CN108603681A (zh) 冷气机以及空气调节机
JP2005214575A (ja) 冷凍装置
ES2968231T3 (es) Unidad de refrigeración de doble compresor
WO2017170538A1 (ja) 冷凍装置
US20200224937A1 (en) Refrigerating unit of a dispenser of refrigerated products
WO2013099200A1 (ja) 冷凍装置およびその異冷媒充填検出方法
JP2013002737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8059655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1021532A1 (ja) 冷凍機および暖房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