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7344A - 接收装置、终端装置、接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接收装置、终端装置、接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7344A
CN105577344A CN201610051627.9A CN201610051627A CN105577344A CN 105577344 A CN105577344 A CN 105577344A CN 201610051627 A CN201610051627 A CN 201610051627A CN 105577344 A CN105577344 A CN 105577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ot frequency
pilot
unit
signal
cod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16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77344B (zh
Inventor
西尾昭彦
松元淳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Original Assignee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413796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5577344(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filed Critical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Publication of CN105577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7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77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7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64Delay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4Pilot insertion in the transmitter chain, e.g. pilot overlapping with data, insertion in time or frequency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04J13/18Allocation of orthogonal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不会因导频码元的传输而降低信息的传输效率,并且能够将因反馈信息而给线路容量所带来的影响抑制在最低限度。在该装置中,延迟分散测定单元(272),使用接收信号制作延迟分布,测定显示延迟波的分散的延迟分散。移动速度估计单元(274),基于导频码元的接收功率的变动情况,来估计发送该导频码元的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其他小区干扰测定单元(276),使用导频码元,测定本装置所属小区以外的小区中传输的信号所产生的其他小区干扰。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根据延迟分散、移动速度以及其他小区干扰,选择帧内的导频码元的配置最佳的导频模式,并生成导频模式信息。

Description

接收装置、终端装置、接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4年8月11日、申请号为200480022735.9、发明名称为“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导频符号传输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导频码元传输方法,尤其是涉及在按每个用户发送个别的导频码元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导频码元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传播环境时刻都在变动,所以,信号接收端必须对接收信号校正传播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无线通信系统所传输的信号中,一般来说包括了已知的导频码元。信号接收端根据信道估计求出导频码元的失真状态,并使用该结果对包含信息在内的数据码元进行传播环境影响的校正。
具体情况例如图1所示的那样,信号发送端在帧头部分配置导频码元(图中以斜线标示的部分),然后再配置数据码元(图中以白色标示的部分)。并且,在接收端,使用连续的2帧的导频码元进行信道估计,例如,通过进行内插补间,就上述2个导频码元之间的数据码元补偿传播路径的变动。
这样,由于数据码元根据为夹有该数据码元而配置的导频码元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传播路径变动补偿,所以,当导频码元的间距变小时,数据码元的传播路径变动补偿的精确度就会提高。也就是说,如果使导频码元在帧内所占的比例变大的话,就能高精确度地接收数据码元。
但是,由于导频码元是不包含要传输的信息的码元,如果使导频码元在帧内所占的比例变大,则数据码元所占的比例就会变小,信息传输的效率就会变低。
考虑上述情况,例如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了一种在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中,根据不同频率的各个子载波的接收功率差而适应性地决定插入导频码元的子载波的技术。在专利文件1所公开的技术中,信号接收端决定插入导频码元的子载波,并将与该子载波有关的信息向信号发送端进行反馈。并且,信号发送端根据该反馈信息插入导频码元并发送。
专利文件1:第2003-174426号专利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技术中,信号接收端必须逐一反馈与插入导频码元的子载波有关的信息,导致了用于反馈的信号量过于庞大的问题。结果带来了有时线路容量由于反馈信息的原因而被抑制的问题。
尤其是当自适应决定导频码元的插入位置时,由于由基站装置所发送的导频码元优选在各个移动站装置通用,所以,主要决定由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的上行线路的导频码元的插入位置。因而,反馈信息是通过由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发送的下行线路进行传输。因此,正如上述技术所涉及的那样,如果反馈码元信息量膨胀的话,那么,诸如动画、音乐播发等传输数据量比较大的数据的下行线路的线路容量受到压迫,有时会导致通信质量的恶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导频码元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避免由导频码元的传输导致信息的传输效率下降的问题,并能够将由反馈信息对线路容量所带来的影响抑制在最低限度。
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方法
本发明的接收装置,从基站接收导频信号,采用的结构包括:接收单元,接收包含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被分别分配到多个时隙的各时隙的导频模式的模式信息的信号,所述导频模式分别表示在频率区域和时间区域的至少一方以互不相同的模式所配置的导频信号的不同密度,所述导频信号的不同密度与导频码元的不同比率相对应,在至少两个时隙,被分配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不同的导频模式;以及提取单元,根据表示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分别分配到多个时隙的各时隙的导频模式的所述模式信息,提取所述导频信号。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采用的结构包括上述接收装置。
本发明的接收方法,从基站接收导频信号,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步骤,接收被各自分配到多个时隙的各时隙中的、包含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被分别分配到多个时隙的各时隙的导频模式的模式信息的信号,所述导频模式分别表示在频率区域和时间区域的至少一方以互不相同的模式所配置的导频信号的不同密度,所述导频信号的不同密度与导频码元的不同比率相对应,在至少两个时隙,被分配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不同的导频模式;以及提取步骤,根据表示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分别分配到多个时隙的各时隙的导频模式的所述模式信息,提取所述导频信号。
本发明的集成电路,在接收装置中控制从基站接收导频信号,采用的结构包括:一个以上的输入节点,在运行中,接收包含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被分别分配到多个时隙的各时隙的导频模式的模式信息的信号,所述导频模式分别表示在频率区域和时间区域的至少一方以互不相同的模式所配置的导频信号的不同密度,所述导频信号的不同密度与导频码元的不同比率相对应,在至少两个时隙,被分配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不同的导频模式;以及接收控制电路,在运行中,根据表示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分别分配到多个时隙的各时隙的导频模式的所述模式信息,提取所述导频信号。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采用下列的结构,即,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导频符号所传输的传播环境指标的参数;
导频模式选择单元,根据所获取的参数,选择表示频域以及时域的导频符号位置的导频模式;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包括所选择的导频模式的信息在内的信号。
也就是说,本发明基于表示传播环境的参数而决定配置导频码元的模式(以下简称“导频模式”),并依据导频模式传输导频码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避免由导频码元的传输降低信息的传输效率,并能够将由反馈信息对线路容量所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以往的帧格式的实例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主要部分结构方框图;
图3所示的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导频模式选择单元的内部结构方框图;
图4所示的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装置主要部分结构方框图;
图5A是用来说明对根据实施方式1的、由于其他小区干扰而引起的导频模式的差异说明图;
图5B是用来说明根据实施方式1的、由于其他小区的干扰而引起的导频模式的差异另一说明图;
图6A所示的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接收功率在频率方向变动的实例示意图;
图6B所示的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接收功率在频率方向变动的另一实例的示意图;
图7A所示的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接收功率在时间方向变动的实例示意图;
图7B所示的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接收功率在时间方向变动的另一实例示意图;
图8所示的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与延迟分散以及移动速度相对应的导频模式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9所示的是根据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主要部分结构方框图;
图10所示的是根据实施方式2的移动站装置主要部分结构方框图;
图11所示的是根据实施方式2的导频模式选择单元的内部结构方框图;
图12所示的是根据实施方式2的导频模式选择单元的内部结构方框图;
图13所示的是与根据实施方式2的调制方式对应的导频模式实例的示意图;
图14所示的是根据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主要部分结构方框图;
图15所示的是根据实施方式3的导频模式选择单元的内部结构方框图;
图16所示的是根据实施方式3的移动站装置主要部分结构方框图;以及
图17所示的是根据实施方式3的导频模式与时隙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实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设定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是采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方式进行通信,并就由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的上行线路的导频码元的传输进行说明。
图2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主要部分结构的方框图。在该图中所示的基站装置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发送单元是由编码单元100、调制单元110、编码单元120、调制单元130、子载波分配单元140、IFFT(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单元150、GI(GuardInterval:保护间隔)插入单元160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70所组成;所述接收单元是由无线接收单元200、GI除去单元210、FFT(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换)单元220、导频提取单元230、信道估计单元240、解调单元250、解码单元260以及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所组成。
编码单元100对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数据向调制单元110输出。
调制单元110对由编码单元100所输出的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数据向子载波分配单元140输出。
编码单元120对由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所产生的导频模式信息(后述)进行编码,并将编码数据向调制单元130输出。
调制单元130对由编码单元120所输出的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数据向子载波分配单元140输出。
子载波分配单元140,对发送数据以及导频模式信息分配频率相互正交的多个子载波。具体的情况是,子载波分配单元140,例如对发送数据进行S/P(串/并)转换而构成多个系列的并行数据,并对各系列的数据以及导频模式信息分配子载波。
IFFT单元150对发送数据以及导频模式信息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并将其分别重叠在所分配的子载波上,产生OFDM信号。
GI插入单元160将OFDM信号的末尾部分复制到前头部分,并插入保护间隔。
无线发送单元170对插入保护间隔的OFDM信号进行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D/A转换、上变频等),并通过天线进行发送。
无线接收单元200通过天线接收信号,对接收信号进行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下变频、A/D转换等),并向GI除去单元210以及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输出。
GI除去单元210从接收信号中除去保护间隔,并将除去保护间隔后的OFDM信号向FFT单元220输出。
FFT单元220对OFDM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将重叠在各子载波上的数据进行分离,并向导频提取单元230以及解调单元250输出。
导频提取单元230,根据在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所选择的导频模式,从FFT单元220所输出的数据中提取已知的码元——导频码元,并向信道估计单元240以及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输出。
信道估计单元240使用已知的导频码元进行信道估计,并将信道估计结果向解调单元250输出。
解调单元250使用信道估计结果,对重叠在各子载波上的数据进行解调,并将解调数据向解码单元260输出。
解码单元260对解调数据进行解码,并输出接收数据。
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根据导频码元的发送端的移动站装置与本装置之间的传播环境,选择帧内的导频码元的频率方向以及时间方向的配置最佳的导频模式。具体地讲,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如图3所示的那样,包括延迟分散测定单元272、移动速度估计单元274、其他小区干扰测定单元276以及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
延迟分散测定单元272使用接收信号制作延迟分布(profile),以测定显示延迟波分散情况的“延迟扩展”(delayspread)。延迟分散大的时候,也就是说从接收到直接波到接收到所有的延迟波的时间长的时候,频率选择性衰落就大,反之,延迟分散小的时候,频率选择性衰落也就小。具体地讲,例如,在不产生延迟波,只有直接波的传播环境中,就不存在频率选择性衰落。
同时,本实施方式是设定在基站装置中制作延迟分布而进行说明的,但是,由于在多路径传播路径中,信号在上下行线路中是经过同样的路径进行传输的,所以,也可以在移动站装置中制作下行线路的延迟分布,并在测定延迟分散后通知基站装置。
移动速度估计单元274根据导频码元的接收功率的变动情况,来估计发送该导频码元的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也就是说,移动速度估计单元274,如果导频码元的接收功率的变动速度快的话,则估计移动站装置处于快速移动状态,反之,导频码元的接收功率变动不大的话,则估计移动站装置处于停止或低速移动的状态。
其他小区干扰测定单元276,使用导频码元,测定本装置所属的小区以外的小区在传输的信号所产生的干扰(其他小区干扰)。其他小区干扰测定单元276,由于导频码元是已知的,所以,能够测定在传播路径上所受到的来自其他小区信号的干扰(即,其他小区干扰)。
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根据延迟分散、移动速度以及其他小区干扰,选择帧内的导频码元的配置最佳的导频模式,并产生显示所选择的导频模式的导频模式信息。关于导频模式的选择将留待于后面叙述。
图4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装置主要部分的结构方框图。在该图中所示的移动站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所述接收单元是由无线接收单元300、GI除去单元310、FFT单元320、导频提取单元330、信道估计单元340、解调单元350以及解码单元360所组成;而所述发送单元是由编码单元400、调制单元410、导频产生单元420、复用单元430、IFFT单元440、GI插入单元450以及无线发送单元460所组成。
无线接收单元300通过天线接收信号,并对接收信号进行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下变频、A/D转换等),并向GI除去单元310输出。
GI除去单元310,从接收信号中除去保护间隔,并将除去保护间隔后的OFDM信号向FFT单元320输出。
FFT单元320对OFDM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并对重叠在各子载波上的数据进行分离,然后向导频提取单元330以及解调单元350输出。
导频提取单元330从由FFT单元320所输出的数据中提取导频码元,并向信道估计单元340输出。
信道估计单元340使用已知的导频码元进行信道估计,并将该信道估计结果向解调单元350输出。
解调单元350使用信道估计结果,对重叠在各子载波上的数据进行解调,并将该解调数据向解码单元360输出。
解码单元360,对解调数据进行解码,在输出接收数据的同时,将解调数据中的导频模式信息向导频产生单元420以及复用单元430输出。
编码单元400,对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数据向调制单元410输出。
调制单元410,对由编码单元400所输出的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并将所得到的数据码元向复用单元430输出。
导频产生单元420,生成根据导频模式信息分量的导频码元,并向复用单元430输出。
复用单元430,按照导频模式信息,在帧内配置导频码元,将导频码元以及数据码元复用,并将复用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然后向IFFT单元440输出。
IFFT单元440,将并行的复用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并分别重叠在所分配的子载波上,进而产生OFDM信号。
GI插入单元450,将OFDM信号的末尾部分复制到前头部分,并插入保护间隔。
无线发送单元460,插入对保护间隔的OFDM信号进行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D/A转换、上变频等),并通过天线进行发送。
接着,就如上组成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的动作列举实例进行说明。
这里,首先就从信号被基站装置的无线接收单元200接收到选择导频模式以及导频模式信息被发送为止的基站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由基站装置的天线所接收的信号,通过无线接收单元200进行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下变频、A/D转换等),并向GI除去单元210以及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内的延迟分散测定单元272输出。
接收信号通过GI除去单元210除去保护间隔,通过FFT220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分离重叠于各子载波上的数据,并向导频提取单元230以及调制单元250输出。
并且,通过提取单元230提取导频码元;通过信道估计单元240,使用导频码元进行信道估计。将信道估计结果向调制单元250输出,并通过调制单元250,使用信道估计结果进行数据的调制。并且,经过调制所取得的调制数据,通过解码单元260进行解码处理,并得到接收数据。
同时,将通过导频提取单元230所取得的导频码元,向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内的移动速度估计单元274以及其他小区干扰测定单元276输出。
并且,通过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如下列方法选择最佳的导频模式。
首先,通过延迟分散单元测定单元272,制作接收信号的延迟分布,测定延迟分散。如上所述的那样,延迟分散是频率选择性衰落大小的指标。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制作延迟分布来测定延迟分散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按每个小区预先设定固有的延迟分散的结构。延迟分散是根据小区的半径、小区内的地形等来确定,而且是按每个小区大致恒定的值。因此,可以采用预先存储通过测定所得到的按小区固有的延迟分散的结构,而不采用通过制作延迟分布求得延迟分散的结构。这样,就能够减少为进行导频模式选择所需的计算量,能够实现处理的快速化。
同时,通过移动速度估计单元274,估计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也就是说,导频码元的接收功率的变动快的话,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就快;如果导频码元的接收功率的变动慢的话,则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也就慢。
另外,通过他小区干扰测定单元276,测定从其他小区的信号所受到的其他小区干扰。由于导频码元是已知码元,所以,通过将与接收信号中的导频码元相对应的部分同原来的导频码元进行比较,就能够测定在传播路径上从其他小区的信号所受到的其他小区干扰。
依据采用上述方法所求得的延迟分散、移动速度以及其他小区干扰的参数,通过导频模式产生单元278,按照下列方针选择导频模式,并产生显示被选择的导频模式的导频模式信息。
在通过其他小区干扰测定单元276所测定的其他小区干扰大的情况下,由于接收质量降低,必须如图5A所示的那样,提高导频码元在帧内所占的比例,使接收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其他小区干扰小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的那样,降低导频码元在帧内所占的比例。同时,在图5A以及图5B中,斜线部分所示的是导频码元,白色部分所示的是数据码元,同时,图5A以及图5B各自只显示1帧,横向所示的是时间方向的大小,纵向所示的是频率方向的大小。
同时,在通过延迟分散测定单元272所测定的延迟分散大的情况下,由于如图6A所示的那样衰落的频率选择性就大,即使是相近的频率,也会受到不同衰落的影响,必须在帧的频率方向密集地配置导频码元;另一方面,在延迟分散小的情况下,由于如图6B所示的那样衰落的频率选择性就小,就不用在帧的频率方向密集地配置导频码元。
并且,在通过移动速度估计单元274所估计的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快的情况下,由于如图7A所示的那样传播环境的时间性变化急剧,因此就必须在帧的时间方向密集地配置导频码元,另一方面,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慢的话,则如图7B所示的那样,传播环境的时间性变化就缓慢,就不必要在帧的时间方向密集地配置导频码元。
按照这样的方针,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首先,根据其他小区干扰,确定作为导频码元的频率方向以及时间方向的单位的大小。也就是说,其他小区干扰大的时候,例如图5A所示的那样,就应加大作为单位的导频码元的大小(图中斜线所示的各四角形表示1个单位);反之,其他小区干扰小的时候,例如图5B所示的那样,就应减小作为单位的导频码元的大小。
并且,导频码元的单位的大小被确定之后,由例如图8所示的图表来决定该单位的配置,并选择导频模式。同时,图8所示的各个导频模式,显示1帧内的导频码元的配置,斜线部分所示的是导频码元。同时,在各个导频模式中,横向显示时间方向,纵向显示频率方向。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如果延迟分散不满规定阈值Ta时,在频率方向配置只有1个单位的导频码元(模式1、2、3)。并且,延迟分散高于或等于规定阈值Ta而不满Tb时,在频率方向配置3个单位的导频码元(模式4、5、6)。另外,延迟分散高于或等于规定阈值Tb时,在频率方向连续配置导频码元(模式7、8)。
同样,移动速度不满规定阈值Tc时,在时间方向配置只有1个单位的导频码元(模式1、4、7)。并且,移动速度高于或等于规定阈值Tc而不满Td时,在时间方向配置3个单位的导频码元(模式2、5、8)。另外,移动速度高于或等于规定阈值Td时,在时间方向连续配置导频码元(模式3、6)。
但是,在图8中,延迟分散高于或等于规定阈值Tb并且移动速度高于或等于规定阈值Td时,就选择与延迟分散或移动速度中的一方处于低的时候的导频模式相同的模式(模式6或8)。这是由于当频率方向以及时间方向双方都处于连续配置导频码元的情况下,数据码元在帧内所占的比例大为减少,信息的传输效率降低的原因。
实际上,由于与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变动相比,时间性的衰落变动比较缓慢,当延迟分散以及移动速度都很大的情况下,就选择延迟分散高于或等于规定阈值Tb并且移动速度高于或等于规定阈值Tc而不满Td时的导频模式(模式8)。
为了将这样选择的导频模式通知移动站装置,通过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产生导频模式信息。这里,在上述的例子中,由其他小区干扰所决定的导频码元的单位的大小分为2种(图5A以及图5B),而就各个导频码元的单位大小有8种(图8)模式,所以产生显示在16(=2×8)种模式中到底选择哪种导频模式的导频模式信息。因此,导频模式信息最大能够表现4比特以内(24=16),能够防止通过为自适应控制导频码元的传输的反馈信息,出现线路容量被压迫的情况。同时,上述的导频模式,仅举一例,根据导频模式数量也可以进一步减少导频模式信息的信息量。
所产生的导频模式信息,通过编码单元120进行编码,通过调制单元130进行调制,向子载波分配单元140输出。同时,导频模式信息向导频提取单元230输出。在导频提取单元230中,按照被输入的导频模式信息,提取移动站装置根据基站装置所通知的导频模式信息发送的导频码元。
另外,发送数据通过编码单元100进行编码,通过调制单元110进行调制,并向子载波分配单元140输出。
并且,通过子载波分配单元140,给导频模式信息以及发送数据分别分配子载波;通过IFFT单元150,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产生包含导频模式信息以及发送数据在内的OFDM信号。
并且,通过GI插入单元160,将OFDM信号的末尾部分复制到前头部分,并在OFDM信号中插入保护间隔,通过无线发送单元170进行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D/A转换、上变频等),通过天线发送。
下面,就从通过移动站装置的无线接收单元300接收导频模式信息到发送包含导频码元在内的信号为止的移动站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由移动站装置的天线所接收的信号,通过无线接收单元300进行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下变频、A/D转换等);通过GI除去单元310,除去保护间隔;通过FFT单元320,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分离重叠在各子载波上的数据,并向导频提取单元330以及调制单元350输出。
并且,通过导频提取单元330提取导频码元,通过信道估计单元340,使用导频码元进行信道估计。信道估计结果向解调单元350输入,并通过解调单元350使用信道估计结果进行数据的解调。并且,解调所得到的解调数据通过解码单元360进行解码,以取得接收数据以及导频模式信息。
所取得的导频模式信息,向导频产生单元420以及复用单元430输出。并且,通过导频产生单元420生成能够构成导频模式信息所显示的导频模式的帧的分量的导频码元,并将所产生的导频码元向复用单元430输出。
另外,发送数据,通过编码单元400进行编码处理;通过调制单元410进行调制处理,然后作为数据码元向复用单元430输入。
并且,通过复用单元430,导频码元以及数据码元,根据导频模式信息进行复用处理,产生导频模式信息所显示的导频模式的帧。
所产生的帧,通过IFFT单元440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产生包含导频码元以及数据码元在内的OFDM信号。
并且,通过GI插入单元450,将OFDM信号的末尾部分复制到前头部分,在OFDM信号中插入保护间隔;通过无线发送单元460,进行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D/A转换、上变频等),通过天线进行发送。
以下,再次通过基站装置选择导频模式,重复上述动作。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延迟分散、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以及由其他小区的信号而引其的干扰作为参数,选择为传输最适合传播环境且必要充分的导频码元的导频模式,因此可以把反馈信息对线路容量的影响抑制在最低限度,而不会因导频码元的传输降低信息的传输效率。
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就上行线路的导频码元传输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移动站装置选择导频模式,并将导频模式信息通知基站装置,来对由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的下行线路的导频码元进行控制。
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就通过OFDM方式进行通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适用于采用OFDM方式以外的多载波通信、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方式以及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时分多址)方式等的通信。
同时,根据适用的通信方式,不只是将其他小区的干扰,还将包括本小区内的其他移动站装置所产生的干扰以及多路径所产生的干扰在内的所有的干扰量作为参数,来决定导频码元在帧内所占的比例。
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了同时使用延迟分散、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以及其他小区的信号所产生的干扰这3个参数来选择导频模式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只采用这些参数中的1个或者2个来选择导频模式。
另外,参数还不只限于上述3个,只要是反映传播环境的参数,则能够根据该参数决定帧的频率方向以及时间方向的导频码元的配置。
(实施方式2)
使用导频码元进行的信道估计的精度对比特差错率的影响是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而不一样。也就是说,调制水平越高的调制方式要求越高的信道估计精度。尤其是在16QAM、64QAM等的QAM调制方式中,由于在解调时,不仅要进行相位的判定,还需要对振幅进行判定,所以必须要有高的信道估计精度。同时,为实现高的信道估计精度,必须使导频码元在帧内的占比(也就是导频码元的密度)加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考虑实施方式1所使用的3个参数(延迟分散、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其他小区干扰)之外,还考虑调制方式进行导频模式的选择。同时,在以下的说明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设定将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是采用OFDM方式进行通信的方式,并就由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的上行线路的导频码元的传输进行说明。
图9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主要部分的结构方框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是加上实施方式1(图2)的结构还包括接收质量测定单元280以及MCS(ModulationCodingScheme,调制编码方案)选择单元290。
接收质量测定单元280,将使用导频提取单元230所输入的导频码元,作为接收质量测定SIR,并向MCS选择单元290输出测定值。
MCS选择单元290,根据接收质量测定单元280所输入的SIR值,选择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并将显示选择的调制方式与编码率的信息(MCS信息)向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以及编码单元120输出。MCS选择单元290,具有为了能以规定的差错率接收数据的调制方式与编码率的多种组合分别与多个SIR值相对应地设定的图表(MCS图表),并通过依据SIR值参照该MCS图表,来从多个组合中选择最佳的调制方式与编码率的组合。对MCS信息进行与导频模式信息相同的处理,并向移动站装置发送。
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对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3个参数(延迟分散、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其他小区的干扰)中加上经MCS选择单元290所选择的调制方式,选择导频模式。关于选择方法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图10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站装置主要结构方框图。虽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图4)基本相同,但是,它们的不同之点在于:在解码单元360中经过解码的MCS信息向编码单元400以及调制单元410输出,编码单元400的编码率与调制单元410的调制率是按照该MCS信息受到控制的。也就是说,移动站装置将向基站发送的数据,通过MCS信息所显示的编码率来进行编码,通过MCS信息所显示的调制方式来进行调制。
接着,就本实施方式的导频模式的选择进行说明。作为考虑到调制方式的导频模式的选择方法,列举下列2个例子。也就是说列举2种方法,一是使用通过对延迟分散的测定值与移动速度的估计值加上根据调制方式所确定的偏移的值,按照图8选择导频模式的方法(以下称“选择方法1”);二是对于按照图8所决定的导频模式,进一步在各个导频码元的单位之间插入依据调制方式所决定的数目的导频码元的方法(以下称“选择方法2”)。
<选择方法1>
在选择方法1的情况下,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的结构如图11所示的那样。图11所示的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是在实施方式1(图3)的结构上,再加上偏移附加单元271所组成。
由MCS选择单元290向偏移附加单元271输入MCS信息。偏移附加单元271对于由延迟分散测定单元272所输入的延迟分散以及由移动速度估计单元274所输入的移动速度,附加按照MCS信息所示的调制方式的偏移。调制水平越高,则该偏移成为越大的值。也就是说,对64QAM的偏移要比对16QAM的偏移大;对16QAM的偏移要比对QPSK的偏移大。同时,也可以使对QPSK的偏移成为“0”。另外,也可以使附加在移动速度的偏移与附加在延迟分散的偏移为不同的值。附加过偏移的延迟分散与移动速度向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输出。
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依据附加过偏移的延迟分散与移动速度,进行在实施方法1(图8)中作过说明的阈值判定,并选择导频模式。由于调制水平越高,则偏移越大,在这样选择导频模式时,调制水平越高,则导频码元在帧内的占比,也就是导频码元的密度就越大。
<选择方法2>
在选择方法2的情况下,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的结构如图12所示的那样。图12所示的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是在实施方式1(图3)的结构上再具有插入导频决定单元273所组成。
由MCS选择单元290向插入导频决定单元273输入MCS信息。插入导频决定单元273依据MCS信息所示的调制方式,决定在各个导频码元的单位之间插入的导频码元的个数。调制水平越高,插入的个数也就越多。也就是说,对64QAM的个数要比对16QAM的个数多;对16QAM的个数要比对QPSK的个数多。所决定的个数向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输出。
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选择对于在实施方式1(图8)中说明的阈值判定的结果选择的导频模式,再插入导频决定单元273中所决定的个数的导频码元的导频模式。例如,在移动速度高于或等于Tc而不满Td、延迟分散高于或等于Ta而不满Tb的情况下,首先选择图8的模式5。并且,例如,当预先决定对QPSK的插入个数为0个、对16QAM的插入个数为1个、对64QAM的插入个数为2个的情况下,各种调制方式所选择的导频模式如图13所示的那样。也就是说,在调制方式为QPSK的情况下,由于插入个数为0,所以按照原样选择图8的模式5。同时,在调制方式为16QAM的情况下,由于插入个数为1,则应选择在图8的模式5的各个导频码元的单位之间再各插入1个导频码元的模式。同时,在调制方式为64QAM的情况下,由于插入个数为2个,则应选择在图8的模式5的各个导频码元的单位之间再各插入2个导频码元的模式。调制水平越高,则插入的导频码元的个数越多,所以,这样选择导频模式的话,调制水平越高,则导频码元在帧内的占比(也就是导频码元的密度)越大。
这里,在16QAM、64QAM等的QAM调制中,如上面所述的那样,由于在解调时不仅对相位进行判定,还对振幅进行判定,如果至少能够跟踪振幅的变化的话,那么,差错率就会得到较大的改善。也就是说,在QAM调制中,只要有为了跟踪振幅所需的最低限的导频码元即可。因此,在选择方法2中,也可以如图13所示的那样,使在调制方式为16QAM以及64QAM的情况下插入的导频码元的1个单位,小于根据移动速度与延迟分散所选择的导频模式(图8)中的导频码元的1个单位。据此,就能够防止由于导频码元在帧内的占比增大而出现的数据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
另外,选择方法1以及选择方法2都能够与实施方式1一样,利用其他小区的干扰对导频码元在帧内的占比进行控制。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可以按调制方式使导频码元在帧内的占比发生变化,所以,也就能够选择传输适应调制方式的最佳且必要充分的导频码元的导频模式。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以及2中,就由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的上行线路的导频码元的传输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就由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的下行线路的导频码元的传输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与实施方式1以及2同样采用OFDM方式进行通信,进而设定以每个时隙为传输单位进行通信。
图14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主要部分结构的方框图。在图14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图2)相同的结构,使用同样的码元进行标注,不再加以说明。
编码单元100—1至100—K以及调制单元110—1至110—K,分别对移动站装置1至移动站装置K相对应的发送数据1至K进行编码以及调制。经调制后的发送数据1至K向时隙分配单元180输出。
向编码单元120所输入的模式信息,是用于将在构成1帧的各个时隙上设定什么导频模式通知给移动站装置的信息。模式信息在编码单元120进行编码、在调制单元130进行调制之后,向时隙分配单元180输出。
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如图15所示的那样,是由延迟分散测定单元272、移动速度估计单元274以及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组成,根据延迟分散、各个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给每个移动站装置选择经下行线路所发送的导频码元的导频模式。关于选择方法留待以后叙述。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所产生的导频模式信息向时隙分配单元180输出。
时隙分配单元180,按照在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中所选择的每个移动站装置的导频模式,决定在帧中的哪个时隙分配向哪个移动站的发送数据。关于分配方法留待以后叙述。并且,将显示在哪个时隙中分配发送给哪个移动站装置的发送数据的分配信息,向编码单元120输入。分配信息在编码单元120中进行编码、在调制单元130中进行调制之后,向时隙分配单元180输入。并且,时隙分配单元180,将发送给各个移动站装置1至K的发送数据1至K、模式信息以及分配信息分配给帧中的各个时隙,将那些数据、信息所分配的各个时隙,按顺序向复用单元190输出。
复用单元190,以时隙为单位,根据导频模式,对发送数据1至K、模式信息以及分配信息和导频码元进行复用处理。经过复用处理后的各个时隙,通过IFFT单元150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
图16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移动站装置主要部分结构的方框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图4)基本相同,而不同之处在于,将在解码单元360中所解码的导频模式信息,向导频提取单元330输入,并按照该输入的导频模式信息,导频提取单元330从由FFT单元320所输出的数据中提取导频码元。
接着,就本实施方式的导频模式的选择以及时隙的分配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设定1帧由8个时隙(TS1至TS8)所组成,对各个时隙的分配则是按帧进行的。同时,构成1帧的时隙的个数也不仅仅限定于此。
如图17所示的那样,构成1帧的各个时隙(TS1至TS8),设定图8所示的导频模式。同时,在这里,图8所示的导频模式,显示了各个时隙内的导频码元的分配置情况。所述的模式信息,是显示在TS1至TS8的各个时隙上设定模式1至8的哪个导频模式的信息。另外,对于各个时隙的导频模式的设定,既可以预先设定固定的模式,也可以根据所选择导频模式的移动站装置的个数、线路的质量等,按每个帧进行变化。同时,也可以将相同样的导频模式设定在多个时隙上。
在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中,按照每个移动站装置,在延迟分散测定单元272中测定延迟分散,在移动速度估计单元274中估计延迟速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来自于各移动站装置的上行线路中的数据发送,也以时隙为单位分时进行处理,所以,在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中,能够按移动站装置进行延迟分散以及移动速度的测定。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依据该延迟分散与移动速度,进行在实施方式1(图8)中所说明的阈值判定,并按移动站装置选择导频模式。此时,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从除了模式8之外的导频模式中,选择每个移动站装置的导频模式。如上所述,由于模式8是在模式1至8中对传播环境的变化最具随动性的模式,所以,在将模式8设定为帧头的时隙——TS1的同时,还将模式8作为模式信息以及分配信息的导频模式而固定地使用。同时,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在图8中,当延迟分散高于或等于规定的阈值Tb、移动速度高于或等于规定的阈值Tc时,则以选择模式6来替代模式8。在以下说明中,假设移动装置1至5(MS1至5)的5个移动站装置,移动站装置1以及2(MS1、MS2)选择了模式6,移动站装置3以及4(MS3、MS4)选择了模式5,移动站装置5(MS5)选择了模式3。这样,可以通过将1个导频模式供多个移动站装置同时选择,由多个移动站装置共有1个导频模式。并且,将显示该选择结果的导频模式信息向时隙分配单元180输入。
在时隙分配单元180中,根据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按移动站装置所选择的导频模式,向各时隙分配发送给各移动站装置的发送数据。也就是说,将对模式6所选择的移动站装置1相对应的发送数据1,分配在设定模式6的TS3上;同样,将对模式6所选择的移动站装置2相对应的发送数据2,分配在设定模式6的TS3上;将对模式5所选择的移动站装置3、4相对应的发送数据3、4,分配在设定模式5的TS4上;将对模式3所选择的移动站装置5相对应的发送数据5,分配在设定模式3的TS6上。如此,将1个导频模式同时对多个移动站装置选择的结果,便引致了给1个时隙分配发送给多个移动装置的发送数据的情况。
同时,显示该分配结果的分配信息与模式信息,总是分配在设定模式8的前头的时隙TS1上。这是因为分配信息与模式信息是要由小区内所有的移动站装置接收的信息,由于该信息比用户数据重要,有必须使用在频率方向以及时间方向都配置充分的导频码元的导频模式。各移动站装置通过接收TS1,能够把握发送给本站的数据是哪个时隙、采用什么导频模式发送的。
在复用单元190中,按照设定在各时隙上的模式1至8的各个导频模式,对发送数据和导频码元进行复用处理。同时,当给1个时隙分配发送给多个移动站装置的发送数据时,在复用单元190中,对那些多个发送数据进行复用处理。发送数据的复用处理,例如采用直接扩频方式、频率跳跃方式等进行。因此,在TS3中,对与移动站装置1对应的发送数据1、与移动站装置2对应的发送数据2以及根据模式6的导频码元进行复用处理。同样,在TS4中,对与移动站装置3对应的发送数据3、与移动站装置4对应的发送数据4以及根据模式5的导频码元进行复用处理。同时,在TS6中,对与移动站装置5对应的发送数据5与根据模式3的导频码元进行复用处理。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行线路中进行导频码元的传输时,按时隙设定不同的导频模式,并基于根据各个移动站装置的传播环境选择的导频模式,分配发送给各个时隙的发送数据。这样,能够对于传播环境处于相同状态的多个移动站装置,发送通用的导频模式的导频码元,所以,能够提高下行线路的传输效率。
同时,本发明即使是在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以外,也能够适用于使用导频码元进行传播环境估计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所有无线通信装置。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采用的各个功能块,典型的是作为集成电路LSI来实现的。这些既可以分别成为1个芯片,也可以做成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内容的1个芯片。
同时,这里所说的LSI,根据集成度的不同,也被称为IC、系统LSI、大规模(super)LSI、超大规模(ultra)LSI等。
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也不仅限于LSI,也可以采用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程序来实现。也可以在LSI制成后,利用可编程的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序的门阵列)、和能再次构成LSI内部电路单元的连接及设定的可重新配置处理器。
另外,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以及它所派生的其他技术的发展,出现替代LSI的集成化技术的话,当然可以使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也有可能有生物技术的适应等。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第1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即,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作为导频码元所传输的传播环境的指标的参数;
导频模式选择单元,根据所获取的参数,选择显示频率方向以及时间方向的导频码元位置的导频模式;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包括所选择的导频模式信息在内的信号。
根据该结构,由于根据作为传播环境指标的参数,选择频率方向以及时间方向的导频模式,并发送该导频模式的信息,因此向通信对方站仅反馈所选择的导频模式即可,在能够防止反馈信息的信息量增大的同时,通信对方站能够发送最适合于传播环境的导频码元,从而避免因导频码元的传输而导致信息传输效率下降的问题,并能够将因反馈信息而给线路容量所带来的影响抑制在最低限度。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第2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即,
所述获取单元具有测定由通信对方站以外的无线通信装置所发送的信号或者多路径信号所产生的干扰量的干扰量测定单元;并且
所述干扰量越大,所述导频模式选择单元选择导频码元占比越大的导频模式。
根据该结构,由于干扰量越大,则选择导频码元在帧内的占比越大的导频模式,所以能够防止来自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干扰以及由多路径干扰而引起的接收质量下降的问题,并能提高信道估计的精度,正确地解调数据码元。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第3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即,所述干扰量测定单元使用包括在接收信号内的导频码元测定干扰量。
根据该结构,由于利用包括在接收信号内的导频码元对干扰量进行测定,通过与已知的导频码元进行比较,就能够正确地测定干扰量。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第4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即,
所述获取单元具有测定接收信号的延迟波所显示的延迟分散的延迟分散测定单元;并且
所述延迟分散越大,所述导频模式选择单元选择在频率方向越是密集地配置导频码元的导频模式。
根据该结构,由于延迟分散越大,选择在频率方向越是密集地配置导频码元的导频模式,即使是在延迟分散大、频率选择性衰落变动急剧的情况下,也能提高信道估计的精度,并能正确地解调例如重叠在频率不同的子载波上的数据码元。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第5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即,所述延迟分散测定单元通过制作接收信号的延迟分布来测定延迟分散。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制作接收信号的延迟分布来测定延迟分散,所以,每当接收信号时都能测定出正确的延迟分散。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第6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即,所述延迟分散测定单元预先存储根据本装置所属小区的形状的延迟分散。
根据该结构,由于预先存储根据本装置所属小区的形状的延迟分散,所以,能够减少用于测定延迟分散的计算量,实现处理的快速化。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第7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即,
所述获取单元具有估计本装置或通信对方站的移动速度的移动速度估计单元;并且
所述移动速度越大,所述导频模式选择单元选择在时间方向越是密集地配置导频码元的导频模式。
根据该结构,由于移动通信速度越大,选择在时间方向越是密集地配置导频码元的导频模式,所以,即使移动速度大,时间性衰落的变动急剧的情况下,也能提高信道估计的精度,并正确地解调数据码元。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第8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即,所述移动速度估计单元,根据包括在接收信号内的导频码元的接收功率的变动,对移动速度进行估计。
根据该结构,由于根据包括在接收信号内的导频码元的接收功率的变动,对移动速度进行估计,所以,就能以比较简便的计算来正确地估计出移动速度。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第9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即,
包括选择由通信对方站所发送的数据的调制方式的调制方式选择单元;其中
所述导频模式选择单元,根据所述参数以及所述调制方式选择单元所选择的调制方式的调制水平,选择所述导频模式。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第10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即,
所述导频模式选择单元,由所述调制方式选择单元所选择的调制方式的调制水平越大,就选择在时间方向或频率方向越是密集地配置导频码元的导频模式。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第11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即,
包括根据所述调制方式选择单元所选择的调制方式的调制水平,将不同值的偏移附加在所述参数上的附加单元;其中
所述导频模式选择单元,根据附加偏移的参数,选择所述导频模式。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第12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即,:
所述导频模式选择单元,选择对根据所述参数所选择的导频模式中,再插入根据所述调制方式选择单元所选择的调制方式的调制水平的数目的导频码元的导频模式。
根据这些结构,由于根据调制方式使导频码元的比例发生变化,所以就能够选择传输适应调制方式的最佳且必要充分的导频码元的导频模式。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第13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即,
所述发送单元,发送包括根据按时隙所设定的导频模式而配置的导频码元在内的信号;并且
所述导频模式选择单元,按多个通信对方站分别选择导频模式。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第14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即,包括根据所述导频模式选择单元所选择的导频模式,对所述多个通信对方站分别分配时隙的分配单元。
根据这些结构,由于能够对传播环境处于相同状态的多个通信对方站,发送通用的导频模式的导频码元,因此,能提高下行线路的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导频码元的传输方法的第1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即,包括:
获取步骤,获取作为导频码元所传输的传播环境的指标的参数;
选择步骤,根据所获取的参数,选择显示频率方向以及时间方向的导频码元的位置的导频模式;以及
发送步骤,发送包括所选择的导频模式的信息在内的信号。
根据这种方法,由于按照作为传播环境指标的参数,选择频率方向以及时间方向的导频模式,并发送该导频模式的信息,因此向通信对方站仅反馈所选择的导频模式即可,在能够防止反馈信息的信息量增大的同时,通信对方站能够发送最适合于传播环境的导频码元,从而不会因导频码元的传输而导致信息传输效率的下降,并能将因反馈信息而给线路容量所带来的影响抑制在最低限度。
本说明书依据2003年8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2003—292667以及2004年5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2004—162388,其内容全部包括于此作为参考。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导频码元传输方法,不会由于导频码元的传输而导致信息传输效率的降低,并能将因反馈信息给线路容量带来的影响抑制在最低限度,适合于在为各用户传输个别的导频码元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导频码元传输方法等。

Claims (10)

1.接收装置,从基站接收导频信号,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包含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被分别分配到多个时隙的各时隙的导频模式的模式信息的信号,所述导频模式分别表示在频率区域和时间区域的至少一方以互不相同的模式所配置的导频信号的不同密度,所述导频信号的不同密度与导频码元的不同比率相对应,在至少两个时隙,被分配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不同的导频模式;以及
提取单元,根据表示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分别分配到多个时隙的各时隙的导频模式的所述模式信息,提取所述导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
根据与多路经引起的干扰有关的参数的至少一个参数,选择被分配到各时隙的导频模式,
所述参数反映传输环境,并且所述参数反映延迟分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导频信号与用户数据被多路化的多路化信号,
所述提取单元从所述多路化信号提取所述导频信号。
4.终端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
5.接收方法,从基站接收导频信号,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步骤,接收被各自分配到多个时隙的各时隙中的、包含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被分别分配到多个时隙的各时隙的导频模式的模式信息的信号,所述导频模式分别表示在频率区域和时间区域的至少一方以互不相同的模式所配置的导频信号的不同密度,所述导频信号的不同密度与导频码元的不同比率相对应,在至少两个时隙,被分配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不同的导频模式;以及
提取步骤,根据表示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分别分配到多个时隙的各时隙的导频模式的所述模式信息,提取所述导频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方法,
根据与多路经引起的干扰有关的参数的至少一个参数,选择被分配到各时隙的导频模式,
所述参数反映传输环境,并且所述参数反映延迟分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方法,
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导频信号与用户数据被多路化的多路化信号,
所述提取步骤中从所述多路化信号提取所述导频信号。
8.集成电路,在接收装置中控制从基站接收导频信号,包括:
一个以上的输入节点,在运行中,接收包含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被分别分配到多个时隙的各时隙的导频模式的模式信息的信号,所述导频模式分别表示在频率区域和时间区域的至少一方以互不相同的模式所配置的导频信号的不同密度,所述导频信号的不同密度与导频码元的不同比率相对应,在至少两个时隙,被分配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不同的导频模式;以及
接收控制电路,在运行中,根据表示至少两个导频模式中的、分别分配到多个时隙的各时隙的导频模式的所述模式信息,提取所述导频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集成电路,
根据与多路经引起的干扰有关的参数的至少一个参数,选择被分配到各时隙的导频模式,
所述参数反映传输环境,并且所述参数反映延迟分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集成电路,
所述一个以上的输入节点接收导频信号与用户数据被多路化的多路化信号,
所述接收控制电路从所述多路化信号提取所述导频信号。
CN201610051627.9A 2003-08-12 2004-08-11 接收装置、终端装置、接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Active CN1055773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92667 2003-08-12
JP2003-292667 2003-08-12
JP2004162388 2004-05-31
CN200480022735.9A CN1833387B (zh) 2003-08-12 2004-08-11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导频码元传输方法
JP2004-162388 2014-05-31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2735.9A Division CN1833387B (zh) 2003-08-12 2004-08-11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导频码元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7344A true CN105577344A (zh) 2016-05-11
CN105577344B CN105577344B (zh) 2019-03-08

Family

ID=3413796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2735.9A Active CN1833387B (zh) 2003-08-12 2004-08-11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导频码元传输方法
CN201610051627.9A Active CN105577344B (zh) 2003-08-12 2004-08-11 接收装置、终端装置、接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2735.9A Active CN1833387B (zh) 2003-08-12 2004-08-11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导频码元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8843142B2 (zh)
EP (4) EP1643669B1 (zh)
JP (5) JP4427027B2 (zh)
KR (5) KR101083144B1 (zh)
CN (2) CN1833387B (zh)
BR (1) BRPI0413502B1 (zh)
RU (1) RU2349043C2 (zh)
WO (1) WO200501579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9104A (zh) * 2017-07-28 2020-04-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95509B2 (en) 2000-09-13 2007-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method in an OFDM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9130810B2 (en) 2000-09-13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OFDM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JP4887385B2 (ja) * 2002-08-19 2012-02-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BRPI0413502B1 (pt) 2003-08-12 2020-12-01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aparelho de comunicação de rádio e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de símbolo piloto
US9148256B2 (en) 2004-07-21 2015-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formance based rank prediction for MIMO design
US9137822B2 (en) 2004-07-21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signaling over access channel
JP4592358B2 (ja) * 2004-08-31 2010-12-0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RU2375828C2 (ru) * 2004-09-24 2009-12-10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системе, использующей различные протоколы передачи
WO2006075733A1 (ja) * 2005-01-17 2006-07-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通信装置
US9246560B2 (en) 2005-03-10 2016-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and rate control in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154211B2 (en) 2005-03-11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feedback in multi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446892B2 (en) 2005-03-16 2013-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ructures for a quasi-orthogonal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61859B2 (en) * 2005-03-17 2016-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43305B2 (en) * 2005-03-17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20972B2 (en) * 2005-03-17 2016-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527067B2 (ja) 2005-03-31 2010-08-1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送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9184870B2 (en) 2005-04-01 2015-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US9036538B2 (en) 2005-04-19 2015-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hopping design for single carrier FDMA systems
US9408220B2 (en) 2005-04-19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for adaptive sectorization
US7768979B2 (en) 2005-05-18 2010-08-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parating pilot signatures in a frequency hopping OFDM system by selecting pilot symbols at least hop away from an edge of a hop region
US8611284B2 (en) 2005-05-31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 of supplemental assignments to decrement resources
US8565194B2 (en) 2005-10-27 2013-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uncturing signaling channe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79511B2 (en) 2005-10-27 2014-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ignment acknowledgement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62859B2 (en) 2005-06-01 2013-06-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here decoding apparatus
US20060280113A1 (en) * 2005-06-10 2006-12-14 Huo David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allocation of pilot symbols
US9179319B2 (en) 2005-06-16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sectorization in cellular systems
US8599945B2 (en) 2005-06-16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bust rank prediction for a MIMO system
US7751510B2 (en) * 2005-07-26 2010-07-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mplified channel an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with dedicated pilot tones for OFDMA
US8885628B2 (en) 2005-08-08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in a 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9209956B2 (en) 2005-08-22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gment sensitive scheduling
US20070041457A1 (en) 2005-08-22 2007-02-22 Tamer Kadou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tenna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44292B2 (en) 2005-08-24 2014-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7067567A (ja) * 2005-08-29 2007-03-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装置、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US9136974B2 (en) 2005-08-30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coding and SDMA support
EP1929735B1 (en) * 2005-09-27 2019-01-16 Nokia Technologies Oy Pilot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s
US8582509B2 (en) 2005-10-27 2013-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frequency ban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172453B2 (en) 2005-10-27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US9088384B2 (en) 2005-10-27 2015-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ymbol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045512B2 (en) 2005-10-27 2011-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frequency ban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225416B2 (en) 2005-10-27 2015-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ed signaling channels for a reverse 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77684B2 (en) 2005-10-27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knowledgement of control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44060B2 (en) 2005-10-27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hared signaling channels
US9210651B2 (en) 2005-10-27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otstraping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93405B2 (en) 2005-10-27 2014-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DMA resource management
US9225488B2 (en) 2005-10-27 2015-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ared signaling channel
EP3352394B1 (en) * 2005-11-04 2023-10-11 Panasonic Holding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etting subbands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JP4979224B2 (ja) * 2005-11-08 2012-07-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8582548B2 (en) 2005-11-18 2013-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1106297B1 (ko) * 2005-12-23 2012-0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fdm 심볼의 주파수 호핑 방법
CN1996978B (zh) * 2005-12-28 2012-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导频数据的发射方法、装置及其无线网络控制器与系统
KR100872043B1 (ko) * 2005-12-29 2008-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파일럿 패턴 결정 장치 및방법
US8831607B2 (en) 2006-01-05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verse link other sector communication
EP1811734B1 (en) * 2006-01-19 2009-1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edicated pilots according to MCS lev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083402B2 (ja) * 2006-01-27 2012-11-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
WO2007086131A1 (ja) * 2006-01-27 2007-08-02 Fujitsu Limited 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パイロットパターン決定方法
KR100913089B1 (ko) 2006-02-07 2009-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파일럿 신호 전송 방법
JP4899555B2 (ja) 2006-03-17 2012-03-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CN101480008B (zh) * 2006-04-24 2013-06-12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在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生成用于自适应信道估计的导频图案的方法、利用该导频图案的传送/接收方法及其设备
JP4736934B2 (ja) 2006-04-28 2011-07-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パイロット系列割り当て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パイロット系列割り当て方法
KR101032849B1 (ko) * 2006-04-28 2011-05-06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파일럿 신호 송신 방법,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그들에 이용되는 장치 및 프로그램
WO2007130011A1 (en) * 2006-04-28 2007-11-15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ofdm systems us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groupings
JP4447575B2 (ja) * 2006-05-01 2010-04-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4748678B2 (ja) * 2006-05-18 2011-08-17 Kddi株式会社 パイロット信号配置を適応的に変更する無線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方法
WO2007146930A2 (en) * 2006-06-13 2007-1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verse link pilot transmission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8035288A (ja) * 2006-07-28 2008-02-14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08035285A (ja) 2006-07-28 2008-02-14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GB0616472D0 (en) * 2006-08-18 2006-09-27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957212B2 (ja) * 2006-11-29 2012-06-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フレーム可変制御による最適な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これを適用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300591B1 (en) * 2006-12-08 2012-10-30 Apple Inc.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frequency-time space to mobile station data
KR101265632B1 (ko) 2006-12-12 2013-05-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참조 신호 전송, 참조 신호 전송 패턴 설정, 자원 블록설정 및 할당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341466B1 (ko) 2006-12-18 2013-1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적응적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구현하는 송수신기
US8130867B2 (en) 2007-01-05 2012-03-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design for improved channel an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US20090323515A1 (en) * 2007-02-09 2009-12-31 Katsutoshi Ishikura Ofdm transmittter and ofdm receiver
KR20090122203A (ko) * 2007-02-28 2009-11-26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기지국장치 및 통신제어방법
US8670704B2 (en) 2007-03-16 2014-03-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transmission by relay stations in a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8244843A (ja) * 2007-03-27 2008-10-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環境推定方法
US7808882B2 (en) 2007-04-17 2010-10-05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ed reference signal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642041B2 (ja) * 2007-04-23 2011-03-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信号受信機
KR101445335B1 (ko) * 2007-05-28 2014-09-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변적인 데이터 송신율을 가지는 ofdm 심볼을송수신하는 ofdm 송신/수신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WO2009022599A1 (ja) 2007-08-14 2010-11-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受信装置及びデータ取得方法
KR101366264B1 (ko) * 2007-08-29 2014-0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전송량을 증가시키기 위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JP4944716B2 (ja) * 2007-09-10 2012-06-06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モデム
WO2009040747A2 (en) * 2007-09-28 2009-04-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hange of pilot symbol pattern
JP5268932B2 (ja) * 2007-10-30 2013-08-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8897269B2 (en) * 2008-01-30 2014-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pilot pollu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4846745B2 (ja) * 2008-02-18 2011-12-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9194853A (ja) * 2008-02-18 2009-08-27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406279B2 (en) * 2008-04-09 2013-03-2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ilot design for data transmitted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090257342A1 (en) * 2008-04-10 2009-10-15 Media Tek Inc. Resource block based pilot pattern design for 1/2 - stream mimo ofdma systems
US8724717B2 (en) * 2008-04-10 2014-05-13 Mediatek Inc. Pilot pattern design for high-rank MIMO OFDMA systems
KR20090110208A (ko) * 2008-04-16 2009-10-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파일롯 구조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US20090268828A1 (en) * 2008-04-25 2009-10-29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oppler shift compensation in ofdma communications
US8488693B2 (en) * 2008-06-11 2013-07-1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reference signals
KR101513035B1 (ko) 2008-07-08 2015-04-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갖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EP2323435A1 (en) * 2008-08-27 2011-05-18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base station
US8730933B2 (en) 2008-09-18 2014-05-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data and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077249B2 (ja) * 2009-01-15 2012-11-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WO2010146985A1 (ja) * 2009-06-19 2012-12-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機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288026B2 (en) 2009-06-22 2016-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 on non-contiguous clusters of resources
CN101938296B (zh) * 2009-06-29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频序列的生成方法、用户设备、基站
JP4824797B2 (ja) * 2009-07-10 2011-11-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PT2464048T (pt) * 2009-08-07 2019-01-23 Sun Patent Trust Dispositivo terminal e método de controlo de retransmissão
KR20110019284A (ko) * 2009-08-19 2011-02-25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광대역 측정 신호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그를 이용한 하향링크 채널 추정방법
JP5418598B2 (ja) 2009-09-15 2014-02-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336994B2 (ja) * 2009-10-19 2013-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CN102118339A (zh) * 2009-12-30 2011-07-06 电子科技大学 Ofdm系统的自适应导频模式设计方法
JP2012085084A (ja) * 2010-10-12 2012-04-26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Ofdm信号送信装置
JP5131364B2 (ja) * 2011-03-14 2013-01-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パイロット系列割り当て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パイロット系列割り当て方法
CN102739382A (zh) * 2011-03-25 2012-10-17 北京新岸线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解调导频的调整方法及系统
EP2719222A4 (en) * 2011-06-07 2015-04-08 Broadcom Corp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TIME FREQUENCY REFERENCE SIGNAL PATTERN CONFIGURATION IN A CARRIER EXPANSION OR A SUPPORT SEGMENT
JP2011223610A (ja) * 2011-06-13 2011-11-04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端末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JP5204889B2 (ja) * 2011-12-05 2013-06-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809041B2 (ja) * 2011-12-16 2015-11-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398819B2 (ja) * 2011-12-21 2014-0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
JP5933287B2 (ja) * 2012-02-22 2016-06-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US9647863B2 (en) 2012-02-27 2017-05-09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manage dwell times for pilot rotation
JP5937703B2 (ja) * 2012-02-27 2016-06-22 インテ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パイロット回転の保留回数を管理するための手法
US9178675B2 (en) 2012-02-27 2015-11-03 Intel Corpor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nd tracking
US9774481B2 (en) * 2012-04-05 2017-09-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pilot tones
US20130286961A1 (en) * 2012-04-10 2013-10-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long data units
US10003998B2 (en) * 2012-05-04 2018-06-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ed overhea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5768014B2 (ja) * 2012-07-23 2015-08-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
JP5204916B2 (ja) * 2012-07-30 2013-06-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3687010B (zh) * 2012-08-30 2017-07-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923153B2 (en) 2012-11-02 2014-12-30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update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US9191256B2 (en) * 2012-12-03 2015-11-17 Digital PowerRadio,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vanced iterative decoding and channel estimation of concatenated coding systems
WO2014088185A1 (en) * 2012-12-04 2014-06-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hanging pattern of reference signals according to coherence time vari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9699791B2 (en) 2012-12-04 2017-07-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hanging pattern of reference signals according to movement speed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n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4124661A1 (en) * 2013-02-12 2014-08-2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Zero insertion for isi free ofdm reception
US10826663B2 (en) * 2013-03-13 2020-1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ilot signal
JP2013169019A (ja) * 2013-06-05 2013-08-29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
JP6221405B2 (ja) 2013-06-26 2017-11-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体端末、速度推定方法、速度推定プログラム
CN105594171B (zh) * 2013-09-30 2019-03-22 沃尔沃汽车公司 用于向车载通信中的802.11p OFDM帧中引入补充训练符号的方法
JP6430414B2 (ja) * 2014-02-07 2018-11-28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US9544116B2 (en) 2014-02-14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transmission by relay stations in a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924908B1 (en) * 2014-03-28 2019-08-28 Sony Corporation Pilot time slot allocation for a MIMO system
JP6417178B2 (ja) * 2014-10-10 2018-10-31 日本放送協会 Ofdm送信装置
JP6430875B2 (ja) 2015-03-27 2018-11-2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電池用正極
US9621238B2 (en) * 2015-04-07 2017-04-11 Newracom,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ounding wireless channel
KR102314426B1 (ko) * 2015-10-29 2021-10-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파일럿 신호 생성 장치 및 그 방법, 송신 장치
KR102268884B1 (ko) * 2015-10-29 2021-06-24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기지국장치 및 단말, 그리고 신호 처리 방법
US9948486B2 (en) * 2016-02-05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ase-shift-keying (PSK) pilot
EP3427457B1 (fr) * 2016-03-11 2020-09-09 Orange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multiservice avec modulation fc-ofdm et récepteur correspondant
CN106788928B (zh) * 2016-08-09 2019-01-04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导频符号位置确定方法、用户终端
TW201806349A (zh) 2016-08-10 2018-02-16 Idac控股公司 具單載頻域多存取(sc-fdma)及ofdma彈性參考訊號傳輸方法
EP3509258A4 (en) 2016-09-23 2019-09-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MATCHING RESOURCES AN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WO2019112721A1 (en) 2017-12-06 2019-06-13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on of 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s for vehicular environments
US10778392B2 (en) 2018-04-26 2020-09-15 Marvell Asia Pte, Ltd. Pilots for 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s
JP2019220811A (ja) * 2018-06-19 2019-12-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移動局
KR20210085059A (ko) 2019-12-30 2021-07-08 에스엘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램프
KR20210084881A (ko) 2019-12-30 2021-07-08 에스엘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램프
CN114337968B (zh) * 2021-12-28 2023-06-06 湖南智领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实时测控数据的主动式导频调整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20574A1 (fr) * 2001-02-08 2002-08-09 Wavecom Sa Procede d'extraction d'un motif de symboles de reference servant a estimer la fonction de transfert d'un canal de transmission, signal, dispositif et procedes corresponda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9789A (en) * 1994-01-31 1996-09-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DMA/TD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08265184A (ja) 1995-03-22 1996-10-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マルチキャリア変調方式用受信機
US5960028A (en) * 1995-08-11 1999-09-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337613B2 (ja) * 1996-03-05 2002-10-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ル拡散通信システム
JPH1084313A (ja) * 1996-09-10 1998-03-31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電力制御装置
US6900775B2 (en) * 1997-03-03 2005-05-31 Celletra Ltd. Active antenna array configuration and control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3759963B2 (ja) * 1997-05-16 2006-03-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可変レート送信方法、受信方法、可変レート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JP3897427B2 (ja) * 1997-12-01 2007-03-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送信方法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JPH11220469A (ja) * 1998-01-30 1999-08-10 Sony Corp 通信方法、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DE69838807T2 (de) * 1998-02-18 2008-10-30 Sony Deutschland Gmbh Abbildung von Mehrträgersignalen in GSM-Zeitschlitzen
EP0938208A1 (en) * 1998-02-22 1999-08-25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ing GSM system
JP2894340B1 (ja) 1998-03-04 1999-05-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方式
JP3798549B2 (ja) * 1998-03-18 2006-07-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のマルチビーム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JPH11284597A (ja) 1998-03-31 1999-10-15 Jisedai Digital Television Hoso System Kenkyusho:Kk Ofdm伝送方式
JP3214466B2 (ja) * 1998-04-07 2001-10-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通信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JP2000151548A (ja) 1998-11-05 2000-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fdm通信装置
US6208204B1 (en) * 1998-12-14 2001-03-27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Feedforward amplifier
US7027464B1 (en) * 1999-07-30 2006-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FDM signal transmission scheme, and OFDM signal transmitter/receiver
JP4488605B2 (ja) 1999-07-30 2010-06-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Ofdm信号の伝送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JP2001292124A (ja) 2000-04-07 2001-10-19 Sony Corp 受信装置
DE60035683T2 (de) * 2000-08-01 2008-06-26 Sony Deutschland Gmbh Frequenzwiederverwendungsschema für OFDM-Systeme
US6721267B2 (en) * 2000-08-01 2004-04-13 Motorola, Inc. Time and bandwidth scalable slot format for mobile data system
JP4176463B2 (ja) * 2000-08-10 2008-11-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ダイバーシチ通信装置
JP4000057B2 (ja) * 2000-11-17 2007-10-3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Ofdm通信装置
US6725055B2 (en) * 2001-01-05 2004-04-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R estimation using delay time of power control commands
JP2004289191A (ja) * 2001-01-19 2004-10-14 Yozan Inc Ds−cdma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スサーチ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FR2820955B1 (fr) 2001-02-22 2003-04-25 Laurent Dubief Procede, moyen de reperage pour positionner un materiau longiligne a nouer, ainsi que materiau et ensemble equipes d'un tel moyen, en particulier cravate et ensemble cravate/chemise
JP2003060609A (ja) * 2001-08-10 2003-02-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JP3665598B2 (ja) * 2001-09-26 2005-06-29 株式会社東芝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装置
EP1313232B1 (en) * 2001-11-19 2004-08-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955463B2 (ja) 2001-12-05 2007-08-08 ソフトバンクテレコム株式会社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通信システム
US7042858B1 (en) * 2002-03-22 2006-05-09 Jianglei Ma Soft handoff for OFDM
US7313127B2 (en) * 2002-04-19 2007-12-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a radio telemetry system by way of transmitted-reference, delay-hopped ultra-wideband pilot signal
CA2428576C (en) * 2002-05-16 2008-10-07 Ntt Docomo, Inc. Transmitter for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and multi-carrier transmitting method
US9125061B2 (en) * 2002-06-07 2015-09-01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nnel allocation for forward-link multi-user systems
JP3875160B2 (ja) * 2002-08-23 2007-01-31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テスト 量子干渉を利用した光特性測定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KR100507519B1 (ko) * 2002-12-13 2005-08-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Ofdma 기반 셀룰러 시스템의 하향링크를 위한 신호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US6904550B2 (en) * 2002-12-30 2005-06-07 Motorola, Inc. Velocity enhancement for OFDM systems
BRPI0413502B1 (pt) 2003-08-12 2020-12-01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aparelho de comunicação de rádio e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de símbolo piloto
EP1542488A1 (en) * 2003-12-12 2005-06-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 pilot signal adapted to the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20574A1 (fr) * 2001-02-08 2002-08-09 Wavecom Sa Procede d'extraction d'un motif de symboles de reference servant a estimer la fonction de transfert d'un canal de transmission, signal, dispositif et procedes correspondant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9104A (zh) * 2017-07-28 2020-04-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999104B (zh) * 2017-07-28 2022-05-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11494A (ja) 2010-01-14
KR20120004553A (ko) 2012-01-12
KR101083144B1 (ko) 2011-11-11
US20170078068A1 (en) 2017-03-16
KR101083141B1 (ko) 2011-11-11
RU2006104116A (ru) 2006-06-27
JP4427027B2 (ja) 2010-03-03
EP1643669B1 (en) 2018-02-21
JP2012010419A (ja) 2012-01-12
US10476645B2 (en) 2019-11-12
JP4879341B2 (ja) 2012-02-22
CN105577344B (zh) 2019-03-08
EP2560315A3 (en) 2014-03-19
CN1833387A (zh) 2006-09-13
KR101160135B1 (ko) 2012-06-26
EP1643669A4 (en) 2012-07-04
KR20120043140A (ko) 2012-05-03
EP2560316A3 (en) 2014-03-19
EP2560315B1 (en) 2020-04-15
JPWO2005015797A1 (ja) 2007-10-04
US20060172704A1 (en) 2006-08-03
JP5367117B2 (ja) 2013-12-11
EP3429119B1 (en) 2020-10-07
US9537632B2 (en) 2017-01-03
JP2012147489A (ja) 2012-08-02
KR20060083967A (ko) 2006-07-21
JP4663807B2 (ja) 2011-04-06
WO2005015797A1 (ja) 2005-02-17
KR101225171B1 (ko) 2013-01-22
KR20110098957A (ko) 2011-09-02
CN1833387B (zh) 2016-03-02
EP3429119A1 (en) 2019-01-16
BRPI0413502B1 (pt) 2020-12-01
RU2349043C2 (ru) 2009-03-10
JP5020400B2 (ja) 2012-09-05
EP2560316B1 (en) 2019-07-24
US8843142B2 (en) 2014-09-23
KR20110045059A (ko) 2011-05-03
EP2560315A2 (en) 2013-02-20
US20140355561A1 (en) 2014-12-04
EP1643669A1 (en) 2006-04-05
KR101160136B1 (ko) 2012-06-26
EP2560316A2 (en) 2013-02-20
JP2010268500A (ja) 2010-11-25
BRPI0413502A (pt) 2006-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3387B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导频码元传输方法
CN1762117B (zh) 降低通信系统中共信道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CN102932125B (zh) 基站装置以及用于基站装置的接收方法
CN101048963B (zh) 用于在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确定信道质量和执行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25186B (zh) 一种解调参考信号图样信息的选取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617480B (zh) 在通信系统中配置帧的方法和系统
CN101848531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和信令传输
CN104684055B (zh) 一种正交频分和空分混合的mimo-ofdm系统dtx功率优化方法
CN101212288B (zh) 一种ofdma系统中上行多用户空分复用方法
KR100705500B1 (ko) 버스트 모드 ofdm/tdd 시스템의 적응형 변조 및코딩 방식에 대한 정보 송신 및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