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2249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2249B
CN105022249B CN201510425489.1A CN201510425489A CN105022249B CN 105022249 B CN105022249 B CN 105022249B CN 201510425489 A CN201510425489 A CN 201510425489A CN 105022249 B CN105022249 B CN 1050222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form concentration
toner image
concentration region
print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254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22249A (zh
Inventor
大庭忠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022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2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22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22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5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e.g. contrast, dens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33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定影部和控制部。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将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形成于印刷用纸上。所述定影部通过热压接使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印刷用纸上。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及所述定影部进行的定影动作,并基于所述印刷用图像数据计算出与所述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相关的尺寸参数,且根据该计算结果控制所述定影部的定影温度。根据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在印刷用纸上完成的图像产生光泽不均,得到高品质的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复印机、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打印机及复印机、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公开有如下技术,根据输入图像信息计算图像的印字率,根据该印字率的计算结果控制对显影器的调色剂补给量,由此,总是将显影器内的调色剂浓度维持恒定,实现图像品质的稳定化。
在这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即使图像的印字率低的情况下,当形成(转印)于印刷用纸上的调色剂图像中存在多个实区域及半色调区域等均匀浓度区域时,在对该印刷用纸以一定温度进行定影处理的过程中,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也会产生偏差,定影处理后在印刷用纸上完成的图像也可能会产生光泽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创立的,其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能够抑制定影处理后在印刷用纸上完成的图像中光泽不均的产生,从而得到高品质的图像。
即,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具有中间转印带、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利用一次转印辊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将转印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于印刷用纸的二次转印辊,从而根据电子照相方式将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形成于印刷用纸上;
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用图像数据计算出与所述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相关的尺寸参数,根据该计算结果控制用于所述一次转印辊进行的转印的一次转印电流;
其中,所述控制部具体将所述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作为所述尺寸参数计算出来,在该算出的所述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以用于所述一次转印辊进行的转印的一次转印电流比通常设定电流高的方式控制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具有中间转印带、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利用一次转印辊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将转印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于印刷用纸的二次转印辊,从而根据电子照相方式将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形成于印刷用纸上;
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用图像数据计算出与所述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相关的尺寸参数,根据该计算结果控制用于所述一次转印辊进行的转印的一次转印电流;
其中,所述控制部具体将所述均匀浓度区域在所述调色剂图像的总面积中所占的面积比例作为所述尺寸参数计算出来,在该算出的所述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以用于所述一次转印辊进行的转印的一次转印电流比通常设定电流高的方式控制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具有中间转印带、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利用一次转印辊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将转印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于印刷用纸的二次转印辊,从而根据电子照相方式将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形成于印刷用纸上;
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用图像数据计算出与所述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相关的尺寸参数,根据该计算结果控制用于所述一次转印辊进行的转印的一次转印电流;
其中,所述控制部具体将所述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作为所述尺寸参数计算出来,并参照表示预先设定的所述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与一次转印电流值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获取与所述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对应的一次转印电流值,以用于所述一次转印辊进行的转印的一次转印电流成为所述获取的一次转印电流值的方式控制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具有中间转印带、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利用一次转印辊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将转印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于印刷用纸的二次转印辊,从而根据电子照相方式将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形成于印刷用纸上;
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用图像数据计算出与所述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相关的尺寸参数,根据该计算结果控制用于所述一次转印辊进行的转印的一次转印电流;
其中,所述控制部具体将所述均匀浓度区域在所述调色剂图像的总面积中所占的面积比例作为所述尺寸参数计算出来,并参照表示预先设定的所述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与一次转印电流值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获取与所述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对应的一次转印电流值,以用于所述一次转印辊进行的转印的一次转印电流成为所述获取的一次转印电流值的方式控制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
根据该发明,能够抑制定影处理后在印刷用纸上完成的图像中光泽不均的产生,得到高品质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正面透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复合机的控制部为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而执行的第一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复合机的控制部为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而执行的第二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复合机的控制部为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而执行的第三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控制部为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而执行的第四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和定影温度设定值T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
图8是表示控制部为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而执行的第五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和定影温度设定值T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
图10是表示控制部为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而执行的第六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和定影温度设定值T的对应关系表数据。
图12是表示控制部为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而执行的第七处理的流程图。
图13A是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和定影温度设定值T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的图,图13B是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和一次转印电流值J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此外,下面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兼具复印机、打印机及传真机等功能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合机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正面透视图。如该图1所示,复合机100具备:读取原稿生成该原稿的图像数据(下称原稿图像数据)的原稿读取装置1、基于从原稿读取装置1得到的原稿图像数据或经由通信线路从外部设备接收的图像数据(下称接收图像数据)在印刷用纸上形成图像的复合机主体2。
原稿读取装置1由扫描器10及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原稿供纸装置)20构成。扫描器10进行置于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或由ADF20自动供纸的原稿的读取,具备稿台玻璃11、白色基准板12、全速率滑架13、半速率滑架14、聚光透镜15及CCD(Charge CoupledDevices)传感器16。
稿台玻璃11是用于一张一张地放置读取对象的原稿的玻璃板。白色基准板12是用于获取暗影补正用的白色基准数据的白色板。全速率滑架13在稿台玻璃11的下方,设置为可利用未图示的滑架输送机构沿稿台玻璃11在左右方向(扫描方向)往复移动,内置有将照明光朝向斜上方射出的灯13a和将照明光的反射光朝向后述的半速率滑架14反射的反射镜13b。
半速率滑架14与全速率滑架13相同,设置为可利用未图示的滑架输送机构沿稿台玻璃11在左右方向往复移动,内置有将来自全速率滑架13的反射镜13b的入射光朝向下方反射的反射镜14a和将来自反射镜14a的入射光朝向后述的聚光透镜15反射的反射镜14b。此外,利用滑架输送机构将全速率滑架13的移动量和半速率滑架14的移动量的比率控制为1:0.5。由此,照明光到达聚光透镜15的光路长被控制为恒定。
在读取置于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时,通过使全速率滑架13及半速率滑架14沿扫描方向移动,对原稿进行扫描,但在利用后述的ADF20自动供给原稿时,要使全速率滑架13及半速率滑架14在规定的原稿读取位置待机,使原稿侧移动(输送),从而连续地扫描设置有多张的原稿。
聚光透镜15将来自半速率滑架14的反射镜14b的入射光聚光,使其在CCD传感器16的受光面成像。CCD传感器16与从未图示的CCD驱动部供给的定时信号同步动作,将由受光面接收的光进行光电转换,由此生成与读取的原稿的图像相对应的模拟电压信号并将其输出到AFE(模拟前端:省略图示)。此外,AFE将上述的模拟电压信号以规定的增益设定值放大后进行数字转换,由此生成表示读取的原稿的图像的原稿图像数据,将该原稿图像数据输出到后述的复合机主体2的控制部60。
ADF20是将置于原稿载置托盘22的多张原稿一张一张地连续自动供纸的装置,其由稿台盖板21、原稿载置托盘22、拾取辊23、阻力辊24、压纸辊25及排纸辊26等构成。稿台盖板21可开闭地设于扫描器10的上面,担负在将原稿置于稿台玻璃11上进行读取时的作为原稿压盖的作用和作为拾取辊23、阻力辊24、压纸辊25及排纸辊26等自动供纸机构的部件的收纳用箱体的作用。此外,图1中表示稿台盖板21闭合后的状态。
原稿载置托盘22是用于设置读取对象的原稿的纸盒。拾取辊23是用于一张一张地拾取置于原稿载置托盘22的原稿并将其输送到阻力辊24的辊。阻力辊24是用于在规定的时间将原稿向压纸辊25输送的辊。压纸辊25是用于经由规定的原稿读取位置将原稿向排纸辊26输送的辊。排纸辊26是用于将读取结束后的原稿向外部排出的辊。这些各辊的旋转动作由复合机主体2的控制部60进行控制。
复合机主体2具有在从原稿读取装置1得到的原稿图像数据或经由通信线路从外部设备接收的接收图像数据为RGB色空间数据的情况下、将这些图像数据转换为CMYK色空间数据即印刷用图像数据的功能(后述的控制部60的功能)。众所周知,RGB色空间数据表示与光的三原色即R(红)、G(绿)、B(蓝)各种颜色相对应的像素(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的浓淡值的数字数据。
另外,CMYK色空间数据是在C(青色)、M(品红)、Y(黄色)这些印刷用的色料(在复合机100中为调色剂)的三原色中增加K(key plate:黑色料)来表现图像的数据。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合机100中,形成将按CMYK每一种颜色显影于感光体表面的调色剂图像重合而成的调色剂图像。该重合前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被称作字点(dot)的调色剂配置点的二维排列构成。即,CMYK色空间数据是对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2个数值表示在哪一位置的字点配置调色剂的数字数据。
而且,该复合机主体2具备在印刷用纸上形成基于上述的印刷用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在印刷用纸上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形成完成图像的定影部4、用于输送印刷用纸的用纸输送机构5、用于容纳各种尺寸的印刷用纸的供纸盒6、7、8。而且,在复合机主体2上设有前侧开闭自如的手动纸盒9,构成可利用用纸输送机构5输送载置于手动纸盒9的印刷用纸的结构。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由中间转印带31、与CMYK各种颜色分别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F(FY、FM、FC、FK)、驱动辊32、张力辊33、二次转印辊34、清洁器35构成。中间转印带31是用于将由各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F(FY、FM、FC、FK)形成(显影)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叠并进行一次转印的中间转印体,其张设于驱动辊32及张力辊33上,在图1中看构成绕顺时针环绕行走的结构。
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F(FY、FM、FC、FK)分别具备感光体鼓Fa、带电部Fb、曝光部Fc、显影部Fd、一次转印辊Fe,还具备未图示的清洗装置及除电装置等。感光体鼓Fa形状设定为圆柱,在其周面形成静电潜影及基于该静电潜影的调色剂图像。带电部Fb相对于感光体鼓Fa相对配置,使感光体鼓Fa的周面成为带电状态。
曝光部Fc使激光在带电状态的感光体鼓Fa的周面扫描,形成静电潜影,详细而言,对与应配置调色剂的字点位置相对应的感光体鼓Fa上的位置照射激光。显影部Fd通过对感光体鼓Fa的周面附着调色剂,在感光体鼓Fa的周面上显影基于静电潜影的调色剂图像。
一次转印辊Fe夹着中间转印带31与感光体鼓Fa对向配置,将感光体鼓Fa上显影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31上。二次转印辊34夹着中间转印带31与驱动辊32对向配置,将转印于中间转印带31表面的调色剂图像(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合而成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于从供纸盒6、7、8中任一供纸盒通过用纸输送机构5输送的印刷用纸。清洁器35具备清洗辊及清洗叶片等,除去中间转印带31的残留调色剂。
定影部4将二次转印于印刷用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形成完成图像,其具备通过加压、加热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加热辊41。此外,该加热辊41的发热温度(即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可通过后述的控制部60控制。
用纸输送机构5由用于从供纸盒6、7、8一张一张地搬出印刷用纸的拾取辊51、52、53、用于将拾取的印刷用纸向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驱动辊32和二次转印辊34的夹缝部分)输送的供纸辊54、55、56和用于将定影部4进行的定影处理后的印刷用纸向外部排出的排纸辊57等构成。供纸盒6、7、8安装为相对于复合机主体2推拉自如,容纳各种尺寸的用纸。
图2是复合机100的功能框图。此外,该图2中,对于与图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且省略说明。图2中,符号60是控制部,符号61是图像数据存储器,符号62是操作显示部,符号63是通信I/F。此外,符号200是向复合机100发送图像数据的外部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或传真机等)。
控制部60例如是一体装入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核、ROM(Read Only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的微机,基于从操作显示部62输入的操作信号、从原稿读取装置1得到的原稿图像数据、及经由通信I/F63从外部设备200接收的接收图像数据,控制复合机100的整体动作(原稿读取装置1进行的原稿读取动作、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定影部4进行的定影动作、用纸输送机构5进行的用纸输送动作等)。
另外,如上所述,该控制部60还具有在从原稿读取装置1得到的原稿图像数据、或经由通信线路从外部设备200接收的接收图像数据为RGB色空间数据的情况下将这些图像数据转换为CMYK色空间数据即印刷用图像数据的功能。
图像数据存储器61是例如闪存存储器等可擦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在控制部60进行的控制下存储从图像读取装置1得到的原稿图像数据、从外部设备200接收的接收图像数据及上述的印刷用图像数据等图像数据。
操作显示部62例如由液晶面板62a及触摸面板62b构成。液晶面板62a在控制部60进行的控制下显示各种操作键及用于将各种信息通知给用户的画面。触摸面板62b重合设于上述液晶面板62a上,将对应于用户对显示于液晶面板62a的各种操作键的操作输入的操作输入信息作为操作信号输出到控制部60。
通信I/F63是用于在复合机100(详细而言为控制部60)和外部设备200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通过LAN(Local Area Network)等网络与外部设备200可通信地连接。
下面对如上结构的复合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60具有以下特征性功能,即: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CMYK色空间数据)计算与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相关的尺寸参数,且根据该计算结果控制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加热辊41的发热温度)的防光泽不均功能。下面对控制部60为实现上述防光泽不均功能而执行的第一~第七处理进行说明,但也可以采用这些处理的任一处理。
<用于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的第一处理>
图3是表示控制部60为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而执行的第一处理的流程图。控制部60在基于从操作显示部62输入的操作信号检测到用户按下了复印启动键的情况下,开始图3所示的第一处理。此外,下面假定为由用户将原稿置于稿台玻璃11上后按下了复印启动键的情况。
如图3所示,控制部60在检测到用户按下了复印启动键时,对原稿读取装置1发出指示,使其实施置于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的读取(步骤S1)。由此,原稿读取装置1进行置于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的读取,生成表示读取的原稿的图像的RGB色空间形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到控制部60。
接着,控制部60将如上所述从原稿读取装置1获取的RGB色空间形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器61,另一方面,将该原稿图像数据转换为CMYK色空间形式的印刷用图像数据,将该印刷用图像数据也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器61(步骤S2)。
接着,控制部60在基于从图像数据存储器61读出的印刷用图像数据并由印刷用图像数据形成了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下,检测该调色剂图像中调色剂均匀分布的均匀浓度区域,作为与该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相关的尺寸参数,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步骤S3)。
上述的均匀浓度区域例如是上述调色剂图像中的实区域及半色调区域等区域,是指通过将配置调色剂的字点不隔间隔地密集或以一定间隔集合,使人眼视为均匀的浓度的区域。
如上所述,在调色剂图像中存在多个上述的均匀浓度区域时,在以一定温度对形成(转印)有该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用纸进行定影处理的过程中,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会产生偏差,可能会在定影处理后于印刷用纸上完成的图像中产生光泽不均。
此外,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可以对于CMY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单独地进行计算,或者也可以对将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合并形成一体的调色剂图像进行计算。另外,在存在多个均匀浓度区域的情况下,只要将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的加法值设为Q即可。另外,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与均匀浓度区域内的字点数成比例关系,因此在将字点数置换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时,计算变得容易。因此,在步骤S3中,也可以计算均匀浓度区域内的字点数,而不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
接着,控制部60将如上计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和阈值Qth进行比较,判定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是否为阈值Qth以上(步骤S4)。在此,阈值Qth被设定为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了偏差的情况下作为光泽不均人眼可识别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最小面积(例如长3mm×宽3mm、以字点数计为70字点)。
控制部60在上述步骤S4中为“No”的情况下、即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不足阈值Qth的情况下,即使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了偏差,作为光泽不均也不会被人眼识别,因此,可以将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维持通常设定温度不变(步骤S5)。此外,在对CMY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独立地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的情况下,在对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计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的全部不足阈值Qth的情况下,移至上述步骤S5的处理。
而且,控制部60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控制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定影部4进行的定影动作、用纸输送机构5进行的用纸输送动作,由此,将由原稿读取装置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印刷于印刷用纸上(步骤S6)。在此,在对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用纸进行定影处理的过程中,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维持在通常设定温度下,但如上所述,由于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不足阈值Qth,所以即使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了偏差,作为最终在印刷用纸上完成的图像的光泽不均也不会被人眼识别。
另一方面,控制部60在上述步骤S4中为“Yes”的情况下,即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为阈值Qth以上的情况下,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偏差时,作为光泽不均可能会被人眼识别,因此,控制定影部4(加热辊41),使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比通常设定温度高,即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成为比通常设定温度高的值的目标温度(以下各实施方式中相同)(步骤S7)。例如,控制部60拥有根据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的大小预先决定的目标温度,或对面积Q的大小乘以系数计算目标温度,使用该目标温度控制定影部4。该情况下,目标温度设为可将由面积Q构成的均匀浓度区域存在的调色剂溶融而进行定影的温度、即不会产生热偏移(hot offset)的温度。下面对于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的由面积比例QR或数据量D构成的均匀浓度区域的目标温度同样。此外,在对CMY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独立地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的情况下,在对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计算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的至少一个为阈值Qth以上的情况下,移至上述步骤S7的处理。
而且,控制部60根据安装于加热辊41的温度传感器(省略图示)的输出信号判定定影温度是否上升至目标温度(步骤S8),在“No”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8的处理,待机至定影温度成为目标温度,另一方面,在“Yes”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6的处理,且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控制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定影部4进行的定影动作、用纸输送机构5进行的用纸输送动作,由此将由原稿读取装置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印刷于印刷用纸上。
在此,在对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用纸进行定影处理的过程中,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为比通常设定温度高的温度,因此,即使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为阈值Qth以上,也能够抑制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偏差,能够抑制最终在印刷用纸上完成的图像产生光泽不均。
如上,在第一处理中,控制部60将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作为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参数计算出来,在该计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为阈值Qth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定影部4,使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比通常设定温度高。由此,能够抑制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偏差,其结果是,抑制了光泽不均的产生,能够得到高品质的图像。
<用于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的第二处理>
图4是表示控制部60为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而执行的第二处理的流程图。控制部60在基于从操作显示部62输入的操作信号检测到用户按下了复印启动键的情况下,开始图4所示的第二处理。此外,下面假定为用户将原稿置于稿台玻璃11上后按下了复印启动键的情况。
如图4所示,控制部60在检测到用户按下了复印启动键时,对原稿读取装置1发出指示,使其实施置于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的读取(步骤S11)。由此,原稿读取装置1进行置于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的读取,生成表示读取的原稿的图像的RGB色空间形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到控制部60。
接着,控制部60将如上述从原稿读取装置1获取的RGB色空间形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器61,另一方面,将该原稿图像数据转换为CMYK色空间形式的印刷用图像数据,将该印刷用图像数据也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器61(步骤S12)。
接着,控制部60从图像数据存储器61读出印刷用图像数据,基于该读出的印刷用图像数据,将均匀浓度区域在调色剂图像的总面积中所占的面积比例QR,作为与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相关的尺寸参数计算出来(步骤S13)。
此外,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可以对CMY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独立地进行计算,或者也可以对将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合而形成一体的调色剂图像进行计算。另外,在存在多个均匀浓度区域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将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相加所得的值计算面积比例QR。另外,为使计算容易,也可以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字点数在调色剂图像的总字点数中所占的比例,而不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
接着,控制部60将如上计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和阈值QRth进行比较,判定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是否为阈值QRth以上(步骤S14)。在此,阈值QRth被设定为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了偏差的情况下人眼可识别光泽不均的最小面积比例。
控制部60在上述步骤S14中为“No”的情况下、即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不足阈值QRth的情况下,即使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了偏差,光泽不均也不会被人眼识别,因此,能够将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维持通常设定温度不变(步骤S15)。此外,在对CMY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独立地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的情况下,在对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计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的全部不足阈值QRth的情况下,移至上述步骤S15的处理。
然后,控制部60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控制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定影部4进行的定影动作、用纸输送机构5进行的用纸输送动作,由此将由原稿读取装置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印刷于印刷用纸上(步骤S16)。在此,在对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用纸进行定影处理的过程中,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为通常设定温度不变,但如上述,由于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不足阈值QRth,所以即使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了偏差,作为最终在印刷用纸上完成的图像的光泽不均也不会被人眼识别。
另一方面,控制部60在上述步骤S14为“Yes”的情况下、即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为阈值QRth以上的情况下,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偏差时光泽不均有可能会被人眼识别,因此,要控制定影部4,以使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比通常设定温度高(步骤S17)。
此外,在对CMY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独立地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的情况下,在对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计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的至少一个为阈值QRth以上时,移至上述步骤S17的处理。
然后,控制部60根据安装于加热辊41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定定影温度是否上升至目标温度(步骤S18),在“No”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18的处理,待机至定影温度成为目标温度,另一方面,在“Yes”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16的处理,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控制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定影部4进行的定影动作、用纸输送机构5进行的用纸输送动作,由此将由原稿读取装置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印刷于印刷用纸上。
在此,在对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用纸进行定影处理的过程中,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为比通常设定温度高的温度,因此,即使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为阈值QRth以上,也能够抑制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偏差,能够抑制最终在印刷用纸上完成的图像产生光泽不均。
如上,在第二处理中,控制部60在作为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参数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且该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为阈值QRth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定影部4,以使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比通常设定温度高。由此,能够抑制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偏差,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光泽不均的产生,得到高品质的图像。
<用于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的第三处理>
图5是表示控制部60为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而执行的第三处理的流程图。控制部60在基于从操作显示部62输入的操作信号检测到用户按下了复印启动键的情况下,开始图5所示的第三处理。此外,下面假定为用户将原稿置于稿台玻璃11上后,按下复印启动键的情况。
如图5所示,控制部60在检测到用户按下了复印启动键时,对原稿读取装置1发出指示,使其实施置于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的读取(步骤S21)。由此,原稿读取装置1进行置于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的读取,生成表示读取的原稿的图像的RGB色空间形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到控制部60。
接着,控制部60将如上述从原稿读取装置1获取的RGB色空间形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器61,另一方面,将该原稿图像数据转换为CMYK色空间形式的印刷用图像数据,且将该印刷用图像数据也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器61(步骤S22)。
接着,控制部60从图像数据存储器61读出印刷用图像数据,基于该读出的印刷用图像数据,将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作为与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相关的尺寸参数计算出来(步骤S23)。在此,控制部60对将CMY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合而一体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
数据量D例如是表示存在于均匀浓度区域的调色剂量的值。该数据量D,使用在印刷用图像数据中构成与上述均匀浓度区域相对应的数据部分的各像素的像素值的合计值。这是由于由该各像素的像素值的合计值表示的浓度与用于上述均匀浓度区域的调色剂的量相对应。
数据量D首先对CMYK各种颜色的每个调色剂图像进行计算,以各种颜色的数据量D的合计值为上述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因此,例如在设相当于单色实区域(100%浓度区域)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相对于在该区域为最大值的数据量D其比例为100%时,则控制部60如下提高并计算数据量D的值:2色的实区域重合后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为200%,3色的实区域重合后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为300%,4色的实区域重合后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为400%。同样,控制部60例如以相当于单色半色调区域(50%浓度区域)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为50%进行加法运算。因此,1色的实区域和1色的半色调区域重合后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为150%。
接着,控制部60将如上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和阈值Dth进行比较,判定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是否为阈值Dth(例如100%)以上(步骤S24)。在此,阈值Dth被设定为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了偏差的情况下作为光泽不均会被人眼识别的最小数据量。
控制部60在上述步骤S24中为“No”的情况下、即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不足阈值Dth的情况下,即使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了偏差,作为光泽不均也不会被人眼识别,因此,将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维持在通常设定温度不变(步骤S25)。
而且,控制部60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控制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定影部4进行的定影动作、用纸输送机构5进行的用纸输送动作,由此,将由原稿读取装置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印刷于印刷用纸上(步骤S26)。在此,在对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用纸进行定影处理的过程中,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维持在通常设定温度下,如上述,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不足阈值Dth,因此,即使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了偏差,最终在印刷用纸上完成的图像的光泽不均被也不会人眼识别。
另一方面,控制部60在上述步骤S24中为“Yes”的情况下、即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为阈值Dth以上的情况下,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偏差时作为光泽不均有可能会被人眼识别,因此,控制定影部4,以使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比通常设定温度高(步骤S27)。
而且,控制部60根据安装于加热辊41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定定影温度是否上升至目标温度(步骤S28),在“No”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28的处理,待机至定影温度成为目标温度,另一方面,在“Yes”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26的处理,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控制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定影部4进行的定影动作、用纸输送机构5进行的用纸输送动作,由此将由原稿读取装置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印刷于印刷用纸上。
在此,在对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印刷用纸进行定影处理的过程中,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为比通常设定温度高的温度,因此,即使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为阈值Dth以上,也能够抑制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偏差,能够抑制最终在印刷用纸上完成的图像产生光泽不均。
如上所述,在第三处理中,控制部60将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作为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参数计算出来,且该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为阈值Dth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定影部4,以使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比通常设定温度高。由此,能够抑制在均匀浓度区域和其它区域调色剂的溶解方式产生偏差,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光泽不均的产生,得到高品质的图像。
<用于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的第四处理>
图6是表示控制部60为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而执行的第四处理的流程图。控制部60在基于从操作显示部62输入的操作信号检测到用户按下了复印启动键的情况下,开始图6所示的第四处理。此外,下面假定为由用户将原稿置于稿台玻璃11上后按下了复印启动键的情况。
如图6所示,控制部60在检测到用户按下了复印启动键时,对原稿读取装置1发出指示,使其实施置于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的读取(步骤S31)。由此,原稿读取装置1进行置于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的读取,生成表示读取的原稿的图像的RGB色空间形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到控制部60。
接着,控制部60将如上述从原稿读取装置1获取的RGB色空间形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器61,另一方面,将该原稿图像数据转换为CMYK色空间形式的印刷用图像数据,将该印刷用图像数据也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器61(步骤S32)。
接着,控制部60从图像数据存储器61读出印刷用图像数据,基于该读出的印刷用图像数据,将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作为与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相关的尺寸参数计算出来(步骤S33)。在此,控制部60对CMY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合而一体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
此外,在均匀浓度区域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只要将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的加法值设为Q即可。另外,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由于与均匀浓度区域内的字点数成比例关系,所以若由字点数置换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则计算变得容易。因此,在步骤S33中,也可以计算均匀浓度区域内的字点数,而不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
接着,控制部60参照图7所示的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和定影温度设定值T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获取与在上述步骤S33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相对应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步骤S34)。如图7所示,在上述表数据中,设定为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越大则定影温度设定值T也越大。另外,各定影温度设定值T被设定为相对于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不会产生光泽不均的值。该情况下,定影温度设定值T是可将存在于由面积Q构成的均匀浓度区域的调色剂溶融并进行定影的温度,是不会产生热偏移的值(以下,对于第五~第七实施方式中的由面积比例QR或数据量D构成的均匀浓度区域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同样)。
接着,控制部60控制定影部4,以使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成为在上述步骤S34获取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步骤S35)。
然后,控制部60根据安装于加热辊41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定定影温度是否上升至定影温度设定值T(步骤S36),在“No”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36的处理,待机至定影温度成为定影温度设定值T,另一方面,在“Yes”的情况下,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控制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定影部4进行的定影动作、用纸输送机构5进行的用纸输送动作,由此将由原稿读取装置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印刷于印刷用纸上(步骤S37)。
如上所述,在第四处理中,控制部60将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作为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参数计算出来,参照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和定影温度设定值T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获取与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对应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且控制定影部4,以使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成为获取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由此,能够根据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适宜且精细地设定定影温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光泽不均的产生,得到高品质的图像。
<用于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的第五处理>
图8是表示控制部60为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而执行的第五处理的流程图。控制部60在基于从操作显示部62输入的操作信号检测到用户按下了复印启动键的情况下,开始图8所示的第五处理。此外,下面假定为用户将原稿置于稿台玻璃11上后按下了复印启动键的情况。
如图8所示,控制部60在检测到用户按下了复印启动键时,对原稿读取装置1发出指示,使其实施置于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的读取(步骤S41)。由此,原稿读取装置1进行置于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的读取,生成表示读取的原稿的图像的RGB色空间形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到控制部60。
接着,控制部60将如上述从原稿读取装置1获取的RGB色空间形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器61,另一方面,将该原稿图像数据转换为CMYK色空间形式的印刷用图像数据,且将该印刷用图像数据也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器61(步骤S42)。
接着,控制部60从图像数据存储器61读出印刷用图像数据,基于该读出的印刷用图像数据,将均匀浓度区域在调色剂图像的总面积中所占的的面积比例QR作为与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相关的尺寸参数计算出来(步骤S43)。在此,控制部60对将CMY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合而一体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
此外,在均匀浓度区域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相加所得的值计算面积比例QR。另外,为使计算变得容易,也可以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字点数在调色剂图像的总字点数中所占的比例,而不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
接着,控制部60参照如图9所示的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和定影温度设定值T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获取与在上述步骤S43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对应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步骤S44)。如图9所示,在上述表数据中,设定为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越大则定影温度设定值T也越大。
另外,各定影温度设定值T被设定为相对于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不会产生光泽不均的值。
接着,控制部60控制定影部4,以使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成为在上述步骤S44获取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步骤S45)。
然后,控制部60根据安装于加热辊41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定定影温度是否上升至定影温度设定值T(步骤S46),在“No”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46的处理,待机至定影温度成为定影温度设定值T,另一方面,在“Yes”的情况下,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控制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定影部4进行的定影动作、用纸输送机构5进行的用纸输送动作,由此,将由原稿读取装置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印刷于印刷用纸上(步骤S47)。
如上所述,在第五处理中,控制部60将均匀浓度区域在调色剂图像的总面积中所占的的面积比例QR作为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参数计算出来,参照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和定影温度设定值T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获取与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对应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控制定影部4,以使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成为获取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由此,可根据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适宜且精细地设定定影温度,其结果是,可以抑制光泽不均的产生,得到高品质的图像。
<用于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的第六处理>
图10是表示控制部60为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而执行的第六处理的流程图。控制部60在基于从操作显示部62输入的操作信号检测到用户按下了复印启动键的情况下,开始图10所示的第六处理。此外,下面假定为用户将原稿置于稿台玻璃11上后按下了复印启动键的情况。
如图10所示,控制部60在检测到用户按下了复印启动键时,对原稿读取装置1发出指示,使其实施置于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的读取(步骤S51)。由此,原稿读取装置1进行置于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的读取,生成表示读取的原稿的图像的RGB色空间形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到控制部60。
接着,控制部60将如上述从原稿读取装置1获取的RGB色空间形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器61,另一方面,将该原稿图像数据转换为CMYK色空间形式的印刷用图像数据,且将该印刷用图像数据也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器61(步骤S52)。
接着,控制部60从图像数据存储器61读出印刷用图像数据,基于该读出的印刷用图像数据,将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作为与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相关的尺寸参数计算出来(步骤S53)。在此,控制部60对将CMY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合而一体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数据量D的计算方法,与第三处理相同)。
接着,控制部60参照图11所示的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和定影温度设定值T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获取与在上述步骤S53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对应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步骤S54)。如图11所示,在上述表数据中,设定为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越大则定影温度设定值T也越大。另外,各定影温度设定值T被设定为相对于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不会产生光泽不均的值。
接着,控制部60控制定影部4,以使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成为在上述步骤S54获取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步骤S55)。
然后,控制部60根据安装于加热辊41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定定影温度是否上升至定影温度设定值T(步骤S56),在“No”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56的处理,待机至定影温度成为定影温度设定值T,另一方面,在“Yes”的情况下,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控制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定影部4进行的定影动作、用纸输送机构5进行的用纸输送动作,由此,将由原稿读取装置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印刷于印刷用纸上(步骤S57)。
如上所述,在第六处理中,控制部60将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作为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参数计算出来,且参照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和定影温度设定值T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获取与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对应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控制定影部4,以使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成为获取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由此,可以根据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适宜且精细地设定定影温度,其结果是,可以抑制光泽不均的产生,得到高品质的图像。
<用于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的第七处理>
图12是表示控制部60为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而实施的第七处理的流程图。控制部60在基于从操作显示部62输入的操作信号检测到用户按下了复印启动键的情况下,开始图12所示的第七处理。此外,下面假定为用户将原稿置于稿台玻璃11上后按下了复印启动键的情况。
此外,虽然上文对一次转印辊Fe没有叙述,但其夹着中间转印带31与感光体鼓Fa对向配置,通过使一次转印电流流过一次转印辊Fe,将在感光体鼓Fa显影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31上。
如图12所示,控制部60在检测到用户按下了复印启动键时,对原稿读取装置1发出指示,使其实施置于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的读取(步骤S61)。由此,原稿读取装置1进行置于稿台玻璃11上的原稿的读取,生成表示读取的原稿的图像的RGB色空间形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到控制部60。
接着,控制部60将如上述从原稿读取装置1获取的RGB色空间形式的原稿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器61,另一方面,将该原稿图像数据转换为CMYK色空间形式的印刷用图像数据,且将该印刷用图像数据也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器61(步骤S62)。
接着,控制部60从图像数据存储器61读出印刷用图像数据,基于该读出的印刷用图像数据,将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作为与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相关的尺寸参数计算出来(步骤S63)。在此,控制部60对将CMY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合而一体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数据量D的计算方法与第三处理相同)。
接着,控制部60参照图13B所示的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和一次转印电流值J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获取与在上述步骤S63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对应的一次转印电流值J(步骤S64)。如图13B所示,在上述表数据中,设定为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越大则一次转印电流值J也越大。另外,各一次转印电流值J被设定为相对于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不产生光泽不均的值。
接着,控制部60控制一次转印辊Fe,以使一次转印辊Fe的一次转印电流值J成为在上述步骤S64获取的一次转印电流值J(步骤S65)。
接着,控制部60参照图13A所示的、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和定影温度设定值T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获取与在上述步骤S53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对应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步骤S66)。如图13A所示,在上述表数据中,设定为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越大则定影温度设定值T也越大。另外,各定影温度设定值T被设定为相对于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不产生光泽不均的值。
接着,控制部60控制定影部4,以使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成为在上述步骤S66获取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步骤S67)。
而且,控制部60根据安装于加热辊41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定定影温度是否上升至定影温度设定值T(步骤S68),在“No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68的处理,待机至定影温度成为定影温度设定值T,另一方面,在”Yes“的情况下,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控制调色剂图像形成部3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定影部4进行的定影动作、用纸输送机构5进行的用纸输送动作,由此,将由原稿读取装置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印刷于印刷用纸上(步骤S69)。
如上所述,在第七处理中,控制部60将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作为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参数计算出来,且参照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和一次转印电流值J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获取与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对应的一次转印电流值J,且控制一次转印辊Fe,以使一次转印辊Fe的一次转印电流值J成为获取的一次转印电流值J。由此,能够根据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适宜且精细地设定一次转印,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色不均的产生,得到高品质的图像。
另外,在第七处理中,控制部60将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作为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参数计算出来,且参照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和定影温度设定值T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获取与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对应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控制定影部4,以使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成为获取的定影温度设定值T。由此,能够根据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适宜且精细地设定定影温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光泽不均的产生,得到高品质的图像。
以上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自由进行变更。
例如,在参照图3~图5说明的用于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的第一~第三处理中,因印刷用纸的厚度不同其最佳的定影温度存在差异,所以也可以对控制部60设置根据使用的印刷用纸的厚度切换定影温度的上升幅度的功能。
另外,同样,在参照图6~图11说明的用于实现防光泽不均功能的第四~第六处理中,也可以对控制部60设置按每种印刷用纸的厚度保持不同的表数据且根据使用的印刷用纸的厚度切换参照的表数据的功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七处理中,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参照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和一次转印电流值J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控制一次转印辊Fe的一次转印电流,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参照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和一次转印电流值J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控制一次转印辊Fe的一次转印电流。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参照表示预先设定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和一次转印电流值J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控制一次转印辊Fe的一次转印电流。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或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在该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或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一次转印辊Fe的一次转印电流。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及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的任意两个,参照表示该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及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的任意两个和定影温度设定值T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控制定影部4的定影温度。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计算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及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的任意两个,参照表示该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Q、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QR及均匀浓度区域的数据量D的任意两个和一次转印电流值J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控制一次转印辊Fe的一次转印电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为复合机10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其它图像形成装置。
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及宗旨的本发明的各种修正方式及变更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清楚的。另外,本发明应理解为不受本说明书所记载的例示性实施方式限定。

Claims (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具有中间转印带、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利用一次转印辊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将转印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于印刷用纸的二次转印辊,从而根据电子照相方式将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形成于印刷用纸上;
定影部,其使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而形成于所述印刷用纸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通过热压接定影在所述印刷用纸上;
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以及所述定影部进行的定影动作;
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用图像数据计算出与所述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相关的尺寸参数,根据该计算结果控制用于所述一次转印辊进行的转印的一次转印电流、以及所述定影部的定影温度;
而且,所述控制部将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作为所述尺寸参数计算出来,
并参照表示预先设定的所述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与一次转印电流值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获取与所述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对应的所述一次转印电流值,以用于所述一次转印辊进行的转印的一次转印电流成为所述获取的一次转印电流值的方式控制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并且
参照表示预先设定的所述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与定影温度设定值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获取与所述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对应的定影温度设定值,以所述定影部的定影温度成为所述获取的定影温度设定值的方式控制所述定影部,
所述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与一次转印电流值的对应关系,以随着所述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变大,与该面积相对应的一次转印电流值也成为大的值的方式设定,
所述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与定影温度设定值的对应关系,以随着所述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变大,与该面积相对应的定影温度设定值也成为大的值的方式设定。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具有中间转印带、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利用一次转印辊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将转印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于印刷用纸的二次转印辊,从而根据电子照相方式将基于印刷用图像数据的调色剂图像形成于印刷用纸上;
定影部,其使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而形成于所述印刷用纸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通过热压接定影在所述印刷用纸上;
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进行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动作以及所述定影部进行的定影动作;
其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用图像数据计算出与所述调色剂图像所含均匀浓度区域的尺寸相关的尺寸参数,根据该计算结果控制用于所述一次转印辊进行的转印的一次转印电流、以及所述定影部的定影温度;
而且,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均匀浓度区域在所述调色剂图像的总面积中所占的面积比例作为所述尺寸参数计算出来,
并参照表示预先设定的所述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与一次转印电流值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获取与所述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对应的一次转印电流值,以用于所述一次转印辊进行的转印的一次转印电流成为所述获取的一次转印电流值的方式控制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并且
参照表示预先设定的所述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与定影温度设定值的对应关系的表数据,获取与所述算出的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对应的定影温度设定值,以所述定影部的定影温度成为所述获取的定影温度设定值的方式控制所述定影部,
所述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与一次转印电流值的对应关系,以随着所述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变大,与该面积比例相对应的一次转印电流值也成为大的值的方式设定,
所述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与定影温度设定值的对应关系,以随着所述均匀浓度区域的面积比例变大,与该面积比例相对应的定影温度设定值也成为大的值的方式设定。
CN201510425489.1A 2012-04-25 2013-04-16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222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9849 2012-04-25
JP2012-099849 2012-04-25
JP2013-017718 2013-01-31
JP2013017718A JP5758418B2 (ja) 2012-04-25 2013-01-31 画像形成装置
CN201310130605.8A CN103376686B (zh) 2012-04-25 2013-04-16 图像形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0605.8A Division CN103376686B (zh) 2012-04-25 2013-04-16 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2249A CN105022249A (zh) 2015-11-04
CN105022249B true CN105022249B (zh) 2018-03-02

Family

ID=4813983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060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6686B (zh) 2012-04-25 2013-04-16 图像形成装置
CN20151042548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22249B (zh) 2012-04-25 2013-04-16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060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6686B (zh) 2012-04-25 2013-04-1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69311B2 (zh)
EP (1) EP2657791B1 (zh)
JP (1) JP5758418B2 (zh)
CN (2) CN1033766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74894A (ja) * 2012-09-13 2014-04-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95345B2 (ja) * 2012-12-03 2017-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33103B2 (ja) * 2013-11-20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0474B2 (ja) * 2013-12-11 2016-04-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0478B2 (ja) * 2013-12-18 2016-04-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35580B2 (ja) * 2014-03-28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55900B2 (ja) * 2015-02-20 2019-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42120B2 (ja) * 2016-03-04 2020-02-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709997B (zh) * 2017-10-25 2023-02-2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JP7106333B2 (ja) * 2018-04-17 2022-07-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87299B2 (ja) * 2018-12-26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46136B2 (ja) 2019-07-30 2023-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3936949A1 (de) 2020-07-09 2022-01-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redundanten automatisierungssystems und redundantes automatisierungs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032A (ja) * 1994-06-27 1996-01-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774762A (en) * 1996-03-13 1998-06-30 Minolt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toner transfer efficiency
JP3096964B2 (ja) * 1996-06-21 2000-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474475B2 (ja) 1999-01-26 2003-12-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92213A (ja) * 1999-09-22 2001-04-06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698961B2 (ja) * 2000-06-14 2005-09-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02352936A (ja) * 2001-05-29 2002-12-06 Canon Inc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86316A (ja) * 2001-12-19 2003-07-0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6178027A (ja) * 2004-12-21 2006-07-06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99466A (ja) * 2006-01-27 2007-08-09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142636B2 (ja) * 2007-08-30 2013-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5273542B2 (ja) * 2008-12-12 2013-08-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247504B2 (ja) * 2009-02-03 2013-07-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383618A2 (en) * 2010-04-27 2011-11-0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42520A (ja) 2013-12-05
CN103376686A (zh) 2013-10-30
US9069311B2 (en) 2015-06-30
CN105022249A (zh) 2015-11-04
JP5758418B2 (ja) 2015-08-05
EP2657791B1 (en) 2019-07-10
CN103376686B (zh) 2016-06-29
US20130287423A1 (en) 2013-10-31
EP2657791A3 (en) 2016-04-06
EP2657791A2 (en)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224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3460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78643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338998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030325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174568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795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895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91996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JP498867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66784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02783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ノイズ混入要因検出方法
JP4653042B2 (ja)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8513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JP503356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892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88934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方法及び画像読取プログラム
JP2016152424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9533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072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JP2014204374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464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815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