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0933A - 吸音装置、电子机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音装置、电子机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0933A
CN104880933A CN201510088657.2A CN201510088657A CN104880933A CN 104880933 A CN104880933 A CN 104880933A CN 201510088657 A CN201510088657 A CN 201510088657A CN 104880933 A CN104880933 A CN 104880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component
interconnecting part
sound arrest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86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80933B (zh
Inventor
石田雅裕
松田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80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0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80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0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002Devices for damping, suppressing, obstructing or conducting sound in acoustic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02Mechanical acoustic impedances; Impedance matching, e.g. by horns; Acoustic resonators
    • G10K11/04Acoustic filters ; Acoustic resonator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2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resonance effect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5/00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5/04Sound-producing devic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9/00Devices in which sound is produced by vibrating a diaphragm or analogous element, e.g. fog horns, vehicle hooters or buzzers
    • G10K9/02Devices in which sound is produced by vibrating a diaphragm or analogous element, e.g. fog horns, vehicle hooters or buzzers driven by gas; e.g. suction operat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及其电子机器和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抑制透过声的同时相对于低频的声音来提高吸音效果。在采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200)中,包括有作为第一构件的连通部形成板(220),其在构成亥姆霍茲共鸣器的空洞部的空洞部(201)的壁面之中形成设有和外部连通的连通部(203)的壁面;作为第二构件的空洞形成部(210),其形成空洞部(201)的其他壁面,空洞形成部(210)与金属等的连通部形成板(220)的材料相比是由密度小、容易加工的材料来构成的。

Description

吸音装置、电子机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及其电子机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图像形成时会发生各种驱动部的驱动声音或多面镜回转时的声音。作为能够吸收图像形成时所发生的声音的构成,在专利文献1及2中公开了具有采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亥姆霍茲共鸣器由具有一定程度的容积的空洞部和连通该空洞部和外部的连通部来形成的。然后,以“V”代表空洞部的体积,以“S”代表连通部的开口面积,以“H”代表连通部的连通方向的长度,以“c”代表音速时,由亥姆霍茲共鸣器吸音的声音的频率f可以由下式(1)来求取。
f=c/2π×{S/(V×H)}1/2   式子(1)
在使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中,为了得到所希望的吸音效果,空洞部除了连通部的开口部以外,对于外部是需要被密闭的.
根据上述式(1)的关系,在亥姆霍茲共鸣器中,作为对低频(1500Hz以下程度)的声音进行吸音的方法,可以例举有增大空洞部的体积V。
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是通过两块薄金属板来形成采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的。具体来说就是,在形成有凹部的两块薄金属板的一方的形成凹部的部分中开孔后形成连通部,并通过使得两块薄金属板的凹部彼此相向而对地重合后固定,来通过凹部的空间形成空洞部。
由于薄金属板的加工性不好,在确保密闭性的同时来增大空洞部的体积是较为困难的。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示地通过采用仅由薄金属板形成的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来对低频的声音提高吸音效果是困难的。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通过树脂来形成采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的。由于树脂的加工性好,与采用薄金属板的构成相比,在确保密闭性的同时来增大空洞部的体积要来得容易。但是,仅由树脂形成的吸音装置与仅由薄金属板形成的吸音装置相比,存在有吸音效果低的问题。其理由如下。
也就是说,在采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中,是对进入到连通部的开口部里的声音进行吸音的。另一方面,没有进入开口部而在形成该开口部的构件的壁面上入射后的声音的一部分会穿透该构件而泄露到外部成为透过声。当声音入射到壁面里时,壁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越大,则声音的声透射损失变大(声音不容易穿透),当壁的材质为均匀一致时,壁的厚度越厚、构成壁的材料的密度(每单位体积的质量),则声音越难穿透。树脂与薄金属板相比因为密度小,所以入射到形成开口部的壁面里的声音容易穿透,透过声具有增大的倾向,吸音效果会降低。
这样的问题不局限于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吸音装置,是只要是采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就会发生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8166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353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909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及其电子机器和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抑制透过声的同时相对于低频的声音来提高吸音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采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其包括:第一构件,其在构成亥姆霍茲共鸣器的空洞部的壁面之中形成设有和外部连通的连通部的壁面;第二构件,其形成所述空洞部的其他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相比是由密度小、容易加工的材料来构成的。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通过采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在抑制透过声的同时,还对低频的声音来提高吸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吸音装置的模式说明图。
图2所示是本发明发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概要构成图。
图3所示是该打印机中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图4所示是从作为装置的内侧的面侧来看到的侧面外安装板的斜视图。
图5所示是比起连通部形成板来还要在空洞部的内侧设置连通部的吸音装置的说明图。
图6是在图5所示吸音装置的开口部中设置R形状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7所示是在连通部形成板和空洞形成部的接合部中设有密闭构件的吸音装置的说明图。
图8所示是在连通部形成板和空洞形成部的接合部中设有槽部,并在该槽部内配置有密闭构件的吸音装置的说明图。
图9所示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框体和外壳罩盖的模式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适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来对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100”)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
图2中显示打印机100的概要构成图的打印机100包括有用于形成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以下记为K、C、M、Y)的调色剂像的四个处理单元26(K,C,M,Y)。它们作为图像形成物质虽然采用的是颜色互为不同的K,C,M,Y调色剂,但除此以外的构成都相同,并在到达寿命时被交换。
图3所示是四个处理单元26之中的一个的放大说明图。由于四个处理单元26因为除了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以外都是同样的,所以在图3中省略了表示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的添加字(Y,M,C,BK)。
如图3所示地,处理单元26包括有对作为潜像载置体的鼓状的感光体24、感光体清洁装置83、除电装置(未图示)以及充电装置25进行保持的感光体单元10和显影单元23。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处理单元26可以装卸到打印机100本体中,并且能够同时更换消耗零件。
充电装置25对于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在图中顺时针回转方向上被回转驱动的感光体24的表面进行均匀的充电。均匀带电后的感光体24的表面通过激光L被曝光扫描后载置各色用的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通过使用未图示的调色剂的显影单元23来被显影为调色剂像。然后,被一次转印转印到后述的中间转印带22上。
感光体清洁装置83对于附着在经过一次转印工序后的感光体24表面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进行除去。另外,上述除电装置对清洁后的感光体24的残留电荷进行除电。通过该除电,来使得感光体24的表面被初始化后去准备下一次的图像形成。
还有,感光体24中的筒状的鼓部是在中空的铝管的正面包覆了有机感光层而成的。在该鼓部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里分别按照了具有鼓轴的法兰后来构成了感光体24。
显影单元23具有收容未图示的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的纵长的料斗部86和显影部87。在作为显影剂收容部的料斗部86内,配设有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来回转驱动的搅拌器88,和在其垂直方向下方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来回转驱动的作为显影剂供给构件的调色剂供给辊80等。料斗部86内的调色剂通过搅拌器88的回转驱动被搅拌,同时因为自重而朝向调色剂供给辊80移动。调色剂供给辊80包括有金属制的芯棒和包覆其表面由发泡树脂等构成的辊部,并在使得存留在料斗部86内下侧里的调色剂附着到辊部的表面上的同时进行回转。
在显影单元23的显影部87内配设有与感光体24或调色剂供给辊80抵接的同时回转的显影辊81,或在其表面上抵接有先端的薄层化刮板82等。附着在料斗部86内的调色剂供给辊80上的调色剂在显影辊81和调色剂供给辊80的抵接部处被供给到显影辊81的表面上。供给来的调色剂随着显影辊81的回转在通过显影辊81和薄层化刮板82的抵接位置时,显影辊81表面上的层厚被规定限制。然后,层厚规定限制后的调色剂在显影辊81和感光体24的抵接部的显影区域中,附着到感光体24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通过该附着,静电潜像就被显影为调色剂像了。
这种调色剂像的形成是通过各处理单元26来进行的,各色的调色剂像形成在各处理单元26的各自的感光体24上。
如图2所示地,在四个处理单元26的垂直方向上方配设有光写入单元27。作为潜像写入装置的光写入单元27通过根据图像数据由激光二极管发射的激光L来对四个处理单元26中的各个感光体24进行光扫描。通过该光扫描就在感光体24上形成了各色用的静电潜像。这样的构成的作用是通过光写入单元27和和四个处理单元26来对三个以上的潜像载置体分别进行作为互为不同颜色的可视图像的K,C,M,Y调色剂像的造像的成像机构。
光写入单元27是将光源发射的激光L通过由未图示的多面镜马达来回转驱动的多面镜在主扫描方向上偏光的同时,借助于多个的光学透镜或反光镜来照射到感光体上的。也可以是通过由LED阵列的多个的LED发射的LED来进行光写入。
在四个处理单元26的垂直方向下方,配设有一边对环状的中间转印带22进行张紧架设一边使其在图中的反时针转动方向上作环绕移动而作为带装置的转印单元75。转印单元75除了中间转印带22以外,还包括有驱动辊76、张紧辊20、四个一次转印辊74(K,C,M,Y)、二次转印辊21、带清洁装置71、清洁支持辊72等。
作为带构件的转印带的中间转印带22是通过被配设在其环内侧的驱动辊76、张紧辊20、清洁支持辊72以及四个一次转印辊74(K,C,M,Y)来被张紧架设的。然后,通过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在图中反时针转动方向上被回转驱动的驱动辊76的回转力,在相同方向上被环绕移动。
四个一次转印辊74(K,C,M,Y)将这样被环状移动的中间转印带22夹入到其与感光体24(K,C,M,Y)的之间。通过该夹入,就形成了中间转印带22的表面和感光体24(K,C,M,Y)抵接的K,C,M,Y用的四处的一次转印夹持。
在一次转印辊74(K,C,M,Y)中,通过未图示的转印偏压电源分别被施加有一次转印偏压,由此,就在感光体24(K,C,M,Y)的静电潜像和一次转印辊74(K,C,M,Y)之间形成了转印电场。还有,也可以采用转印充电器或转印刷等来代替一次转印辊74。
形成在黄色用处理单元26Y的黄色用感光体24Y表面上的Y调色剂随着黄色用感光体24Y的回转而进入上述的Y用的一次转印夹持里。在Y用的一次转印夹持中,通过转印电场或夹持压的作用,Y调色剂就从黄色用的感光体24Y上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上了。如此,被一次转印有Y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22随着其环状移动在通过M、C、K用的一次转印夹持时,感光体24(M、C、K)上的M、C、K调色剂像被依次重叠地一次转印到Y调色剂像上。通过该重叠的一次转印,就在中间转印带22上形成了四色调色剂像。
转印单元75的二次转印辊21被配设在中间转印带22的环外侧,并和环内侧的张紧辊20一起来将中间转印带22夹入其间。通过该夹入,就形成了中间转印带22的表面和二次转印辊21抵接的二次转印夹持。在二次转印辊21中,通过未图示的转印偏压电源施加有二次转印偏压。通过该施加,就在二次转印辊21和接地的张紧辊20之间形成了二次转印电场。
在转印单元75的垂直方向下方,以多页重叠呈纸束的状态来收容记录纸的供纸卡盒41相对于打印机100的框体被配设为可以装卸。该供纸卡盒41将供纸辊42与纸束的最上面的记录纸抵接,并以规定的时机,通过在图中反时针转动方向上的回转,来将该记录纸向供纸路径送出。
在供纸路径的末端附近,配设有由两个对位辊构成的对位辊对43。该对位辊对将供纸卡盒41送出的作为记录构件的记录纸夹入到辊间后就立刻停止两辊的回转。然后,在上述的二次转印夹持内,以与中间转印带22上的四色调色剂像同步后的时机来将夹入的记录纸重新开始回转驱动后,将记录纸朝着二次转印夹持送出。
在二次转印夹持处与记录纸紧密附着的中间转印带22上的四色调色剂像受到二次转印电场或夹持压的影响后被一起二次转印到记录纸上,并与记录纸的白色一起成为全彩色调色剂像。如此,在表面上形成有全彩色调色剂像的记录纸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时,从二次转印辊21或中间转印带22上进行曲率分离。然后,通过转印后搬送路径来被送入到作为定影机构的定影装置40中。
在通过二次转印夹持后的中间转印带22中,附着有没有被全部转印到记录纸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对此,是通过与中间转印带22的表面抵接的带清洁装置71来从带表面进行清洁的。被配设在中间转印带22的环内侧里的清洁支持辊72是从环内侧来支持带清洁装置71对带的清洁的。
在定影装置40中设置有包含卤素灯等的发热源45a的定影辊45和以规定的压力与定影辊45抵接的同时回转的加压辊47,并通过定影辊45和加压辊47来形成定影夹持。被送入到定影装置40内的记录纸是以其未定影调色剂像载置面与定影辊45紧密附着后,被夹入到定影夹持中的。然后,通过加热或加压的影响来使得调色剂像中的调色剂软化后,来定影全彩色图像的。
通过对于由未图示的数字小键盘等构成的操作部的操作,或从未图示的个人计算机等送来的控制信号等,在被设定为单面打印模式时,从定影装置40内排出的记录纸被直接排出到机外。然后,被堆放到由框体的上罩盖56的上面构成的堆垛部里。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四个处理单元26(K,C,M,Y)和光写入单元27来构成形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像形成机构的。
打印机100的框体的上罩盖56以轴构件51为中心被支持为可以自由转动,并如图2中的箭头A所示地通过在图2中的反时针转动方向上的回转,来成为相对于打印机100的框体为打开的状态。然后,就使得打印机100的框体的上部开口大大地露出。另外,光写入单元27也是以轴构件51为中心来被支持为自由转动,并通过使得光写入单元27在图2中的反时针转动方向上的回转,就能够露出四个处理单元26(K,C,M,Y)的上面。
处理单元26(K,C,M,Y)对上罩盖56及光写入单元27开放后进行装卸。具体来说就是,将上罩盖56及光写入单元27开放以使得处理单元26(K,C,M,Y)的上面露出后,通过将处理单元26(K,C,M,Y)在垂直向上方向上的拔出来从本体取出。
通过开放上罩盖56及光写入单元27来操作装卸频率较高的处理单元26,就可以避免下蹲、曲腰、弯腰等的困难姿势,并且能够一边从上侧看着框体内,一边来确认装卸的操作。由此,就能够减轻操作负担或抑制操作错误的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使得包括感光体单元10和显影单元23的处理单元26从打印机100本体能够装卸的,但也可以使得显影单元23、感光体单元10各自分别地从打印机100本体能够装卸。
图4所示是从作为装置的内侧的面侧来看到的打印机100的图2中的左侧的外安装板的侧面外安装板101的斜视图。
如图4所示地,在侧面外安装板101的内侧的面上设有空洞形成部210,并通过固定连通部形成板220来盖住该空洞形成部210地形成了采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200。
侧面外安装板101是通过螺丝的缔结来被固定在打印机100的框体上,并且即使是在消耗零件的更换时也不会由用户开放的外装。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通过螺丝来将侧面外安装板101固定到框体上的,但是,作为固定方法并不局限于此。
在打印机100中会发生有将回转驱动传递到各种辊中的驱动马达的驱动声音,或各种辊等的移动构件的移动声音、光写入单元27的多面镜的回转声音等的各种声音。这种声音传递到打印机100的外部,会成为引起周围的人不舒服的噪音。通过对应于要抑制可能成为这种噪音的声音中向外部传递的声音的频率来形成吸音装置200,就能够通过吸音装置200来对可能成为噪音的声音进行吸音。
接着,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吸音装置200的特征部进行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吸音装置200的模式说明图。
吸音装置200包括有在构成亥姆霍茲共鸣器的空洞部201的壁面之中形成设有空洞部201和外部连通的连通部203的壁面而作为第一构件的连通部形成板220。更进一步地,吸音装置200还包括有形成空洞部201的其他壁面而作为第二构件的空洞形成部210。空洞形成部210的材料是树脂,与连通部形成板220的材料的金属相比,是密度较小且容易加工的材料。
连通部形成板220通过内缘翻边来形成凸缘部221,该凸缘部221的内侧是截面积为S、长度为H的连通部203。连通部形成板220和空洞形成部210通过螺旋夹或嵌入成型等来密接。由空洞形成部210形成的空洞部201的体积为V。
内缘翻边是在板材中开设被称为辅助孔的孔,并将直径大于辅助孔的打孔机压入辅助孔,在扩展辅助孔的边缘的同时使其竖起后,在开口部的周围形成凸缘的加工方法。通过内缘翻边来形成连通部203,相对于形成构成空洞部201的壁面的一部分的连通部形成板220来说,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形成连通部203的构件,就能够形成具有开口部202的连通部203。
图1所示吸音装置200是将连通部203的开口部朝着吸音对象的声音的声源来配置的。由此,需要吸音的声音入射到连通部203里后,就能够获得吸音效果。
在图1所示的吸音装置200中,以“V”来代表空洞部201的体积,以“S”代表连通部203的开口面积,以“H”代表连通部203的连通方向的长度,以“c”代表音速,以“f”代表吸音装置200的吸音频率时,下式(1)是成立的。
f=c/2π×{S/(V×H)}1/2   式子(1)
如式(1)所示地,通过吸音装置200来吸音的声音的频率能够由空洞部201的体积V、连通部203的长度H以及连通部203的截面积S来求得。
作为使得通过吸音装置200来吸音的声音的频率为低频的方法,根据上式(1)的关系可以有增大空洞部201的体积V、加长连通部203的长度H以及减小连通部203的截面积S等三个方法。
在亥姆霍茲共鸣器中,为了对入射到连通部203内的声音进行吸音并提高吸音效果,以连通部203的截面积S较大为好,并且,为了使得吸音的声音的频率为低频,不希望减小连通部203的截面积S。
另外,在通过内缘翻边来形成连通部203的构成中,是由辅助孔的直径和扩展辅助孔的打孔机的直径来决定连通部203的长度H的。然后,在辅助孔的直径为相同的情况下,虽然打孔机的直径越大长度H会越长,但在增大打孔机的直径时,连通部203的截面积S也会增大。由于增大截面积S会具有使得吸音的声音的频率向高频侧偏移的作用,所以,通过增加连通部203的长度H来使得吸音的声音的频率为低频是困难的。
由此,作为使得通过吸音装置200来吸音的声音的频率为低频的方法,优选的是增大空洞部201的体积V。
另外,由于没有入射到连通部203里的声音会入射到连通部203的开口部周围的外侧壁面中,所以,形成空洞部201的壁面之中的设有连通部203的壁面以能够良好地抑制透过声的金属(薄金属板)为好。
当声音入射到壁面里时,壁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越大,声音的声透射损失会增大(声音不容易穿透),当壁面的材质为均匀的时候,壁的厚度越厚,构成壁的材料的密度(每单位体积的质量)就越大,声音就变得难以穿透。因此,在形成空洞部201的壁面之中,通过密度比树脂大的金属制的薄金属板来形成设有连通部203的壁面,就能够对声音的穿透进行抑制。另外,采用薄金属板时,由于碰到与声源侧相向而对一侧里的声音难以穿透而反射的量增多,导致反射后朝向亥姆霍茲共鸣器的连通部203的声音相对地增多,就能够实现吸音效果的提高。
在吸音装置200中采用的构成是将树脂制的空洞形成部210作为形成空洞部201的构件,并将由薄金属板形成的连通部形成板220作为起到形成连通部203的罩盖的作用的构件。通过空洞形成部210来形成空洞部201,就能够增大空洞部201的体积,并将吸音的声音的频率设定到低频里。
作为薄金属板,既可以采用镀锌钢板等的铁板,也可以采用铝制等的其他金属构成的板。作为空洞形成部210所使用的树脂材料,可以是聚碳酸酯或ABS树脂,但不局限于此。
另外,当吸音的声音的频率相同时,通过增大空洞部201的体积,就能够将连通部203的截面积S相对地设定得较大,从而使得声音容易入射到连通部203里,来提高吸音效果。
另外,通过相对于板材由内缘翻边来形成连通部203,比起仅在板材上开孔的构成(连通部203的长度H为板厚的构成)来,能够使得连通部203的长度H增加。因此,当吸音的声音的频率相同时,能够将连通部203的截面积S相对地设定得较大,从而提高吸音效果。
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包括的采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是将两块薄金属板重合后来形成空洞部的。在对薄金属板加工后形成空洞部的时候,可以设想是或对薄金属板进行弯曲,或是进行拉深加工,或是对薄金属板彼此进行接合。但是,在对这样的薄金属板加工时,在保持密闭性的同时还要高精度地确保空洞部的体积是困难的。因此,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吸音装置那样地仅通过薄金属板来形成空洞部的构成中,为了对低频的声音进行吸音,有必要减小连通部的截面积S。由于采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是对入射到连通部里的声音进行吸音的构成,减小连通部的截面积S后会降低吸音效果,所以并不可取。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吸音装置200中,是通过树脂制的空洞形成部210来形成空洞部201的。树脂制的零件通过将材料注入到注塑模里,就能够高精度地成型为所希望的形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吸音装置200中,能够在保持密闭性的同时还高精度地确保空洞部201的体积。
通过嵌入成型来使得连通部形成板220和空洞形成部210密接时,是将金属制的连通部形成板220作为嵌入零件固定到对空洞形成部210成型的注塑模里。之后,在注塑模中充填作为空洞形成部210的材料的树脂。当树脂硬化后,空洞形成部210就与连通部形成板220密接后成为被固定的状态。如果采用这种嵌入成型的构成,与个别地做成的连通部形成板220和空洞形成部210接合的构成相比,能够削减组装工序并实现吸音装置200的制造成本的削减。更进一步地,与接合的构成相比,能够实现连通部形成板220和空洞形成部210的边界处的密闭性的提高,从而能够实现吸音效果的提高。
另外,在打印机100中,设有外壳罩盖构件等的树脂零件来罩盖多面镜或驱动马达等动作时发出声音的声源部。然后,作为由树脂零件构成的外壳罩盖构件的一部分的侧面外安装板101如图4所示地,成为形成设有空洞部201的连通部203的壁面以外的壁面的空洞形成部210。通过在具有外壳罩盖构件的功能而作为功能零件的侧面外安装板101中追加空洞形成部210的形状,就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形成吸音装置200的空洞形成部210。由此,就能够削减打印机100的零件数量,从而实现打印机100的轻量化及低成本化。
图5所示是在形成空洞部201的壁面之中,比起连通部形成板220所形成的壁面来还要在空洞部201的内侧设置连通部203的吸音装置200的说明图。
通过内缘翻边来形成的连通部203中成为开口部202的边缘的部分有时会产生飞边,设置在用户或服务人员能够接触到的位置里并不好。相对于此,在图5所示的构成中,凸缘部221是朝着空洞部201的内侧延伸后来形成的,连通部203中成为开口部202的边缘的部分位于空洞部201的内部,就不会从外部来接触到。由此,就可以将吸音装置200设置在用户或服务人员等的人能够接触到的位置里。
图6是在图5所示吸音装置200的开口部202中设置R形状220b的构成的说明图。
通过在开口部202中设置R形状220b,声音就容易入射到连通部203内,从而能够提高吸音的效率。
图7所示是在连通部形成板220和空洞形成部210的接合部中设有密闭构件204的吸音装置200的说明图。密闭构件204被夹在连通部形成板220和空洞形成部210之间,是在加压后能够沿着连通部形成板220以及空洞形成部210的表面变形的可变形构件。通过设置这样的密闭构件204,就能够在接合部中防止间隙的发生,并提高空洞部201的密闭性,从而实现吸音效果的提高。作为密闭构件204可以使用橡胶等的弹性体。但是,在对连通部形成板220和空洞形成部210接合时变形后,只要是对接合部进行密闭,就可以不局限于弹性体那样地在变形后解除加压就可以复原的构件,也可以是即使解除加压也保持变形的粘土那样的构件。
图8所示是在连通部形成板220和空洞形成部210的接合部的连通部形成板220一侧中设有槽部220a,并在该槽部220a内配置有密闭构件204的构成的说明图。通过设置该槽部220a,并在此配置密闭构件204,就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密闭性并实现吸音效率的提高。在图8中,虽然是将槽部设置在接合部的连通部形成板220一侧,但也可以在空洞形成部210中设置槽部。
还有,代之以图7及图8所示的密闭构件204,也可以将为了提高齿轮等驱动部的润滑性而使用的润滑脂涂覆到接合部上。润滑脂因为粘度高难流动,在接合部中能够持续保持。另外,被涂覆在接合部中的润滑脂被夹在连通部形成板220和空洞形成部210之间被加压时,因为润滑脂会沿着连通部形成板220及空洞形成部210的表面移动,所以就能够确保接合部的密闭性。另外,在涂覆润滑脂的构成中,与设置密闭构件204的构成相比,因为能够减少零件数量,所以就能够提高组装性并实现低成本化及修理和保养的服务性能的提高。
还有,在涂覆润滑脂的构成中,如图8所示地,通过在接合部中设置槽部,就能够切实地防止润滑脂的流出。
〔变形例〕
图9所示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打印机100的框体120和外壳罩盖110的模式说明图。
对于打印机100形成图像的构成,因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打印机100的构成是各构件被固定在金属制的框体120上,并且将该框体120由树脂制的外壳罩盖110来覆盖。在这样的打印机100的框体120上形成作为亥姆霍茲共鸣器的连通部203的孔,并形成筒状的肋条111来围住外壳罩盖110中与前述孔相向而对的部位。然后,如图9所示地,通过将肋条111的先端与框体120的表面接合,就能够在外壳罩盖110和框体120之间形成亥姆霍茲共鸣器的空洞部201。
在变形例的打印机100中,框体120是作为第一构件的连通部形成板220,外壳罩盖110是作为第二构件的空洞形成部210。
如变形例所示,在调整框体120和外壳罩盖110的一部分的形状,并形成采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200的构成中,能够削减打印机100的零件数量,并实现打印机100的轻量化及低成本化。
另外,如变形例所示,作为在打印机100的框体120上形成成为亥姆霍茲共鸣器的连通部203的孔的构成,也可以是在外壳罩盖110以外来设置空洞形成部210。
为了形成使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200,重新追加空洞形成部210和连通部形成板220会导致成本及重量的增加而不可取。相对于此,通过将框体120的一部分的薄金属板作为连通部形成板220来使用,就不需要在框体120之外另行设置连通部形成板220,从而能够实现打印机100的节省空间化、轻量化、零件数量的削减以及低成本化。
更进一步地,打印机100的框体120为了装置的轻量化有时会开设孔。通过将这种孔的部分来用作亥姆霍茲共鸣器的连通部203,就不需要开设用于设置连通部203的孔的工序,从而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抑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对包括吸音装置的电子机器为图像形成装置时的情况作了说明,但只要是包括动作时发出声音的声源部和对该声源部发出的声音进行吸音的吸音装置的构成,即使是图像形成装置以外的电子机器,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以上的说明只是一例,本发明在下面的各种方式中都具有特有的效果。
(方式A)
一种采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200等的吸音装置,其包括连通部形成板220等的第一构件,其在构成空洞部201等的亥姆霍茲共鸣器的空洞部的壁面之中形成设有和外部连通的连通部203等的连通部的壁面;空洞形成部210等的第二构件,其形成空洞部的其他壁面,树脂等的第二构件与金属等的第一构件的材料相比是由密度小、容易加工的材料来构成的。
由此,如同对上述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那样,由于第一构件是由密度比第二构件大的材料来构成的,比起仅由第二构件的材料来形成的构成,就能够更加抑制透过声。另外,由于第二构件是由比第一构件容易加工的材料构成的,比起仅由第一构件来形成的构成,更能够在确保密闭性的同时来高精度地确保空洞部的体积。通过确保空洞部的体积就能够对低频进行吸音,通过在保持密闭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形成空洞部,就能够实现吸音效果的提高。
由此,在方式A所涉及的吸音装置中,能够在抑制透过声的同时,还对低频的声音来提高吸音效果。
(方式B)
根据方式A,连通部形成板220等的第一构件的材料是金属,空洞形成部210等的第二构件的材料是树脂。
由此,如同对上述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那样,通过以密度比树脂高的金属来形成第一构件,就能够实现抑制透过声的构成。另外,通过比金属容易加工的树脂来形成第二构件,就能够在确保密闭性的同时高精度地形成空洞部。由此,在方式B所涉及的吸音装置中,能够在抑制透过声的同时,还对低频的声音来提高吸音效果。
(方式C)
根据方式A或B,连通部形成板220等的第一构件中的连通部203等的连通部是通过对板状的材料进行内缘翻边加工来形成的。
由此,如同对上述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那样,相对于形成构成空洞部201等的空洞部的壁面的一部分的第一构件来说,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形成连通部的构件,就能够形成具有开口部202等的开口部的连通部。因此,就能够实现吸音装置的低成本化。
(方式D)
根据方式A至C中的任何一个方式,在连通部203等的连通部的开口部202等的开口部设置R形状。
由此,如同对上述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那样,声音容易入射到连通部,并能够提高吸音的效率。
(方式E)
根据方式A至D中的任何一个方式,将连通部203等的连通部设置在空洞部201等的空洞部的内侧。
由此,如同对上述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那样,可以将吸音装置200等的吸音装置设置在用户或服务人员等的人能够接触到的位置里。
(方式F)
根据方式A至E中的任何一个方式,将连通部形成板220等的第一构件与空洞形成部210等的第二构件中的一方作为嵌入零件,并将另一方通过嵌入成型来作成。
由此,如同对上述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那样,能够实现削减组装工序导致的制造成本的削减或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边界处的密闭性的提高带来的吸音效果的提高。
(方式G)
根据方式A至E中的任何一个方式,在连通部形成板220等的第一构件与空洞形成部210等的第二构件的接合处设置有被夹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并通过加压后能够沿着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的表面变形的密闭构件204等的可变形构件。
由此,如同对上述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那样,就能够在接合部中防止间隙的发生,并提高空洞部201等的空洞部的密闭性,从而实现吸音效果的提高。
(方式H)
根据方式A至E中的任何一个方式,在连通部形成板220等的第一构件与空洞形成部210等的第二构件的接合处设有润滑脂。
由此,如同对上述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那样,能够以低成本的构成在接合部中防止间隙的发生,并提高空洞部201等的空洞部的密闭性,从而实现吸音效果的提高。
(方式I)
根据方式G或H,在连通部形成板220等的第一构件与空洞形成部210等的第二构件的接合处设有槽部220a槽。
由此,如同对上述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那样,通过在接合部设置可变形构件或润滑脂的构成,就能够进一步提高密闭性。
(方式J)
一种包括对动作时的声音进行吸音的吸引机构的打印机100等的电子机器,作为吸引机构,使用的是方式A至I中的任何一个方式所述的吸音装置200等的吸音装置。
由此,如同对上述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那样,能够在抑制电子机器的动作时产生的声音的透过声的同时,还对低频的声音来提高吸音效果。
(方式K)
根据方式J,包括有对动作时发出声音的多面镜等的声源部进行支持的框体120等的构造体,构造体的至少一部分作为连通部形成板220等的第一构件在形成空洞部201等的空洞部的壁面之中形成设有连通部203等的连通部的壁面。
由此,如同对上述变形例所做的说明那样,就能够削减打印机100等的电子机器的零件数量,从而实现电子机器的轻量化及低成本化。
(方式L)
根据方式J或K,包括有对动作时发出声音的多面镜或驱动马达等的声源部进行覆盖的外壳罩盖110等的树脂零件,树脂零件的至少一部分(侧面外安装板101等)是作为空洞形成部210等的第二构件来形成设有空洞部201等的空洞部的连通部203等的连通部的壁面以外的壁面。
由此,如同对上述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那样,能够削减打印机100等的电子机器的零件数量,从而实现电子机器的轻量化及低成本化。
(方式M)
一种打印机100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方式J至L中的任何一个方式所述的电子机器的构成。
由此,如同对上述实施方式所做的说明那样,能够在抑制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时产生的声音的透过声的同时,还对低频的声音来提高吸音效果。

Claims (13)

1.一种采用亥姆霍茲共鸣器的吸音装置,其包括:
第一构件,其在构成亥姆霍茲共鸣器的空洞部的壁面之中形成设有和外部连通的连通部的壁面;
第二构件,其形成所述空洞部的其他壁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的材料相比是由密度小、容易加工的材料来构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件的材料是金属,所述第二构件的材料是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件中的所述连通部是通过对板状的材料进行内缘翻边加工来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通部的开口部设置R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连通部设置在所述空洞部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中的一方作为嵌入零件,并将另一方通过嵌入成型来作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接合处设置有被夹在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并通过加压后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的表面变形的可变形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接合处设有润滑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吸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接合处设有槽。
10.一种包括对动作时的声音进行吸音的吸引机构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
作为吸引机构,使用的是权利要求1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吸音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对动作时发出声音的声源部进行支持的构造体,所述构造体的至少一部分作为所述第一构件在形成所述空洞部的壁面之中形成设有所述连通部的壁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对动作时发出声音的声源部进行覆盖的树脂零件,所述树脂零件的至少一部分是作为所述第二构件来形成设有所述空洞部的所述连通部的壁面以外的壁面。
13.一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机器的构成。
CN201510088657.2A 2014-02-27 2015-02-26 吸音装置、电子机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880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6268 2014-02-27
JP2014-036268 2014-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0933A true CN104880933A (zh) 2015-09-02
CN104880933B CN104880933B (zh) 2018-05-15

Family

ID=52669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8657.2A Active CN104880933B (zh) 2014-02-27 2015-02-26 吸音装置、电子机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9261852B2 (zh)
EP (1) EP2913821B1 (zh)
JP (4) JP6137633B2 (zh)
CN (1) CN1048809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99353B2 (en) 2013-07-26 2017-03-21 Whirlpool Corporation Spl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a single outdoor unit
JP6350901B2 (ja) * 2014-05-13 2018-07-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43198B2 (ja) * 2014-07-30 2017-06-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904229B2 (en) 2014-12-09 2018-02-2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59048B2 (ja) 2015-01-30 2019-0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材収納器、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46677B2 (ja) 2015-01-30 2017-06-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7636B2 (ja) 2015-05-28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吸音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27406B2 (ja) * 2015-10-20 2020-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540953B2 (en) 2016-01-29 2020-01-21 Ricoh Company, Ltd. Sound absorbe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ound absorb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ound absorber
JP2017138580A (ja) * 2016-01-29 2017-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吸音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74658B2 (ja) * 2016-03-11 2020-04-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吸音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17132B2 (ja) 2018-09-25 2022-02-08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吸遮音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20055195A (ja) 2018-10-01 2020-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88028B2 (ja) 2018-11-30 2022-1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キャビネット一体型画像形成装置
US11204204B2 (en) * 2019-03-08 2021-12-2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Acoustic absorber with integrated heat sink
JP7427924B2 (ja) 2019-11-18 2024-0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22062325A (ja) * 2020-10-08 2022-04-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7465A (zh) * 2002-08-20 2004-02-25 ��ʿͨ��ʽ���� 成像设备部件的再生方法和再生设备以及成像设备用再生部件
CN1561431A (zh) * 2001-08-03 2005-01-05 株式会社秋田精密冲压 Vgs型涡轮增压器中的涡轮框架的制造方法和由该方法所制造的涡轮框架以及运用该涡轮框架的vgs型涡轮增压器的排气导管总成以及组装该排气导管总成而成的vgs型涡轮增压器
CN102064623A (zh) * 2009-10-26 2011-05-1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电动机、盘驱动装置、转子磁轭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N103003871A (zh) * 2010-07-15 2013-03-27 爱信化工株式会社 吸音特性构造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4366A (en) * 1975-11-14 1978-04-18 Haworth Mfg., Inc. Sound absorbing panel
US4271219A (en) * 1979-10-02 1981-06-02 Rohr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dhesive bonded acoustical attenuation structure and the resulting structure
US4421811A (en) * 1979-12-21 1983-12-20 Rohr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ouble layer attenuation panel with two layers of linear type material
JPH0329028A (ja) 1989-06-27 1991-02-07 Meidensha Corp エキスパート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知識表現方法
JPH09230658A (ja) * 1995-12-21 1997-09-05 Ricoh Co Ltd Oa機器の駆動装置
JPH1091171A (ja) 1996-07-26 1998-04-10 Nok Megurasutikku Kk 吸音構造
JPH10109171A (ja) 1996-10-02 1998-04-28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高電流密度サブマージアーク溶接法
EP0903540B1 (de) 1997-09-19 2003-04-09 ALSTOM (Switzerland) Ltd Brenner für den Betrieb eines Wärmeerzeugers
JP3816678B2 (ja) 1998-08-27 2006-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等の静音化機構
JP2000112306A (ja) 1998-09-30 2000-04-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35396A (ja) 1999-02-15 2000-08-29 Ricoh Co Ltd 機器の外装材構造
US7136605B2 (en) * 2002-12-24 2006-11-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evaluating nois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nd modify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TMI20010078A1 (it) * 2001-01-17 2002-07-17 Aermacchi S P A Pannello acustico a struttura composita migliorato
JP2003043861A (ja) 2001-08-02 2003-02-14 Ricoh Co Ltd 感光体駆動ユニット
KR100693037B1 (ko) 2004-08-31 2007-03-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소음 저감용 공명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광학 주사 장치
CN101151417B (zh) 2005-03-30 2011-05-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吸音结构体
JP2006292231A (ja) * 2005-04-08 2006-10-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機械室
JP2007069816A (ja) * 2005-09-08 2007-03-22 Kobe Steel Ltd 二重壁構造体
JP2008090931A (ja) * 2006-10-02 2008-04-17 Sony Corp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防音方法
WO2008090975A1 (ja) * 2007-01-26 2008-07-31 Nikon Corporation 支持構造体及び露光装置
JP2010147092A (ja) * 2008-12-16 2010-07-01 Nec Corp 筐体締結ねじ部防水構造及び携帯機器
JP2010191056A (ja) * 2009-02-17 2010-09-0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58188A (ja) 2009-09-07 2011-03-24 Yamaha Corp 音響室
CN102196687A (zh) * 2010-03-15 2011-09-2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073472A (ja) * 2010-09-29 2012-04-12 Yamaha Corp 吸音体
JP5537386B2 (ja) 2010-11-09 2014-07-02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荷電粒子線装置
JP5285112B2 (ja) 2011-04-21 2013-09-11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消音装置、電子機器
GB201115485D0 (en) * 2011-09-08 2011-10-26 Rolls Royce Plc An aerofoil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1431A (zh) * 2001-08-03 2005-01-05 株式会社秋田精密冲压 Vgs型涡轮增压器中的涡轮框架的制造方法和由该方法所制造的涡轮框架以及运用该涡轮框架的vgs型涡轮增压器的排气导管总成以及组装该排气导管总成而成的vgs型涡轮增压器
CN1477465A (zh) * 2002-08-20 2004-02-25 ��ʿͨ��ʽ���� 成像设备部件的再生方法和再生设备以及成像设备用再生部件
CN102064623A (zh) * 2009-10-26 2011-05-1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电动机、盘驱动装置、转子磁轭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N103003871A (zh) * 2010-07-15 2013-03-27 爱信化工株式会社 吸音特性构造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13821B1 (en) 2018-11-14
US9653061B2 (en) 2017-05-16
US9261852B2 (en) 2016-02-16
JP2017191321A (ja) 2017-10-19
JP2019086787A (ja) 2019-06-06
JP6681053B2 (ja) 2020-04-15
JP6459089B2 (ja) 2019-01-30
US20150241838A1 (en) 2015-08-27
US20160291530A1 (en) 2016-10-06
CN104880933B (zh) 2018-05-15
US9478208B2 (en) 2016-10-25
JP6951693B2 (ja) 2021-10-20
JP6137633B2 (ja) 2017-05-31
EP2913821A2 (en) 2015-09-02
US9711124B2 (en) 2017-07-18
EP2913821A3 (en) 2015-12-23
JP2015179837A (ja) 2015-10-08
JP2020112814A (ja) 2020-07-27
US20160111075A1 (en) 2016-04-21
US20160267896A1 (en) 2016-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0933A (zh) 吸音装置、电子机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948867B2 (en) Cabinet structur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137634B2 (ja) 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7866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5517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unit having a helmholtz resonator
US922328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40979B2 (ja) 駆動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260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作像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組立方法
JP20111453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78350A1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164562A (ja) 駆動伝達部材の取付構造、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10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