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38641B -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38641B
CN104838641B CN201480003388.9A CN201480003388A CN104838641B CN 104838641 B CN104838641 B CN 104838641B CN 201480003388 A CN201480003388 A CN 201480003388A CN 104838641 B CN104838641 B CN 1048386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nk sheet
original copy
paper
size
orig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33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38641A (zh
Inventor
藪内康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838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8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38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8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63Action taken as a result of detection
    • H04N1/0077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779Adjusting settings, e.g. mode, feeding rate or type of pap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8Size or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1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from the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26Other properties of the sheet, e.g. curvature or refl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29Detection means
    • H04N1/00734Optical detectors
    • H04N1/00737Optical detectors using the scanning elements as de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0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 H04N1/00806According to type of the original, e.g. colour paper or transparency, or reading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ig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22Selecting or setting a particular reading mode, e.g. from amongst a plurality of modes, simplex or duplex, or high or low resolu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7/00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32Proje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e.g. enlarger, copying camera
    • G03B27/50Proje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e.g. enlarger, copying camera with slit or like diaphragm moving over original for progressive exp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图像读取装置(100)包括:图像读取部(1),用于读取原稿;原稿输送部(2),将原稿一枚枚地向读取位置输送;设定输入部(3),接受读取尺寸不同的多枚原稿的混载模式;尺寸确定部(7),确定各页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白纸检测部(8),从1页原稿读取结束之前开始,重复检测图像数据中的白纸检测区域(F)是否是白纸,并且在混载模式下进行读取时,以对应于多种原稿尺寸的多种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进行白纸检测处理,并使用与确定的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主扫描宽度的检测结果,检测原稿是否是白纸;以及白纸除去部(9),除去被检测为白纸的原稿的图像数据。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原稿读取的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具备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原稿并生成图像数据。在数码复合机、复印机、传真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等中,针对图像读取装置设有原稿输送装置,所述原稿输送装置连续并自动地将原稿输送到原稿读取位置。可是,由于原稿摞混入白纸和原稿正反设置错误,有时会读取原稿的背面而生成白纸的图像数据。白纸上没有记载任何有意义的信息。因此,无谓地基于白纸页的图像数据进行作业(印刷和图像数据的发送等)。所以,存在将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得到的图像数据中的白纸的图像数据除去的装置。专利文献1记载了这种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
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读取部,读取原稿图像;白纸判断部,根据由读取部读取的图像数据,判断原稿是否是白纸;以及删除部,在由白纸判断部判断出原稿是白纸时,删除由读取部读取的图像数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229484号
在进行白纸检测时,考虑原稿的页内的余白,需要设定1页原稿(图像数据)中的、检测是否为白纸的区域。例如,用户选择原稿尺寸,向图像读取装置输入距原稿的上下左右各端部的距离。从原稿的端部比输入的距离靠向内侧的区域被作为白纸检测区域进行处理。图像读取装置不是判断原稿的图像数据的1页整体,而是判断1页的图像数据内的特定区域(白纸检测区域)中是否记载有文字、符号和图形等信息,来检测是否是白纸。另外,白纸检测区域的范围、大小可以对应于选择的原稿尺寸用默认值预先决定。
另一方面,存在如下图像读取装置:当从原稿输送装置上混载的尺寸不同的原稿摞一枚枚地输送原稿时,能以对应于各原稿尺寸的合适的尺寸生成图像数据。例如,图像读取装置从读取得到的图像数据等确定各原稿的尺寸,生成与检测到的原稿的尺寸对应的图像数据。
可是,在白纸检测的设定中,能选择的原稿尺寸和原稿内的白纸检测区域尺寸的设定只有一个模式。因此,在混载尺寸不同的原稿这样的不能确定原稿尺寸的情况下(一个作业中读取不同尺寸的原稿时),针对与设定的原稿尺寸不同尺寸的原稿,白纸检测区域不合适。可能会针对包含非白纸检测区域的区域进行是否是白纸的检测,或者针对未包含应作为白纸检测区域的区域进行是否是白纸的检测。因此,在混载尺寸不同的原稿(以下也称为“原稿混载”)的原稿读取时,白纸检测的准确性存在问题。以下利用图10A~10C对此进行说明。
图10A~10C是表示原稿混载的情况下、白纸检测的准确性产生问题时的示例的说明图。
首先,图10A左侧表示A3尺寸,右侧表示A4尺寸。此外,以A3为基准设定白纸检测区域F0。在图10A的情况下,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相同,但是副扫描方向的尺寸不同(以下也称为“同宽混载”)。将以A3为基准设定的白纸检测区域F0适用在小于白纸检测区域F0的设定尺寸的原稿(A4纵)时,白纸检测区域F0从A4原稿突出。因此,混载模式下读取A4原稿时,原本(如果用A4设定白纸检测区域F0时)不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0进行处理的区域(在图10A中用斜线阴影表示的区域),被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0进行处理。因此,有时会残留使用者希望作为白纸除去的页的图像数据。
此外,图10B中左侧表示A4尺寸,右侧表示A3尺寸。并且,以A4为基准设定白纸检测区域F0。此时,在图10B的情况下,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相同而副扫描方向的尺寸不同(同宽混载)。将以A4为基准设定的白纸检测区域F0适用在大于白纸检测区域F0的设定尺寸的原稿(A3横)时,白纸检测区域F0小于期望的尺寸。因此,在混载模式下读取A3原稿时,会出现原本(如果用A3设定白纸检测区域F0时)应成为白纸检测区域F0而未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0进行处理的区域(在图10B中用斜线阴影表示的区域)。因此,有时使用者不希望作为白纸除去的页的图像数据会被作为白纸除去。
此外,图10C中左侧表示A3尺寸,右侧表示B4尺寸。图10C的情况下,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和副扫描方向的尺寸双方不同(以下也称为“异宽混载”)。而且,将以A3为基准设定的白纸检测区域F0适用在小于白纸检测区域F0的设定尺寸的原稿(B4横)时,白纸检测区域F0远远超过期望的尺寸,包含了不应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0的区域。因此,在混载模式下读取B4原稿时,原本(如果用B4设定白纸检测区域F0时)不应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0进行处理的区域,被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0进行处理。因此,有时会残留使用者希望作为白纸除去的页的图像数据。
由此,即使能选择原稿尺寸并设定白纸检测区域,当读取混载的原稿中的与白纸检测设定中设定的尺寸不同尺寸的原稿时,不能在合适的白纸检测区域中进行白纸检测处理,从而出现不能准确进行白纸检测的问题。
另外,可以考虑在结束各原稿的1页的读取、完成1页原稿的图像数据后,根据原稿的图像数据判断原稿的尺寸,并对应于判断的原稿的尺寸决定合适的白纸检测区域后再进行白纸检测处理。可是,在完成1页原稿的图像数据后开始白纸检测处理时,有时必须临时中断原稿的输送。因此,原稿读取速度变慢。此外,白纸检测处理的结束变迟,在执行作业中,白纸检测处理以后执行的处理的执行开始延迟,基于原稿的图像数据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延长。
在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是从各页的图像数据中检测白纸的图像数据,但未考虑原稿混载时的问题。此外,由于原稿的读取结束后进行白纸检测处理,所以原稿的读取速度也变慢。因此,专利文献1没有记载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如下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即使从混载有尺寸不同的原稿的原稿摞一枚枚地连续读取原稿时,读取速度也不会下降,并利用合适的白纸检测区域对各原稿的图像数据进行白纸检测处理,以检测图像数据是否是白纸。
本发明一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图像读取部,用于读取原稿;原稿输送部,将承载的原稿一枚枚地向所述图像读取部的读取位置输送;设定输入部,接受混载模式下的原稿读取指令,所述混载模式下在所述原稿输送部承载尺寸不同的多枚原稿并读取原稿;尺寸确定部,用于确定由所述图像读取部读取的各页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和副扫描方向的尺寸;白纸检测部,从1页原稿读取结束之前开始,以进行原稿读取得到的图像数据的主扫描方向的行为单位,重复检测图像数据中的作为进行白纸检测的区域的白纸检测区域是否是白纸,并在所述混载模式下进行读取时,以与多种原稿尺寸对应的多种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主扫描宽度并行白纸检测处理,并且从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所述主扫描宽度不同的各个检测结果中,选择并使用与由所述尺寸确定部确定的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所述主扫描宽度的检测结果,检测原稿是否是白纸,而且根据1页原稿的图像数据中的、与由所述尺寸确定部确定的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副扫描宽度范围内的检测结果,检测原稿是否是白纸;以及白纸除去部,除去所述白纸检测区域被检测为白纸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以便不在作业中使用。
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图像读取装置。
本发明又一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读取原稿;将承载的原稿一枚枚地向读取位置输送;接受混载模式下的原稿读取指令,所述混载模式下承载尺寸不同的多枚原稿并读取原稿;确定读取的各页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和副扫描方向的尺寸;从1页原稿读取结束之前开始,重复检测图像数据中的作为进行白纸检测的区域的白纸检测区域是否是白纸;在所述混载模式下进行读取时,以与多种原稿尺寸对应的多种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主扫描宽度并行白纸检测处理;从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所述主扫描宽度不同的各个检测结果中,选择并使用与确定的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所述主扫描宽度的检测结果,检测原稿是否是白纸;在所述混载模式下进行读取时,根据1页原稿的图像数据中的、与确定的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副扫描宽度范围内的检测结果,检测原稿是否是白纸;以及除去所述白纸检测区域被检测为白纸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以便不在作业中使用。
按照本发明,在混载有尺寸不同的原稿且连续读取原稿时,即使进行白纸检测处理,读取速度也不会下降。此外,可以提供如下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即使连续读取尺寸混载的原稿时,也能针对各原稿设定合适的白纸检测区域,来检测图像数据是否是白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数码复合机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数码复合机的硬件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5A是表示同宽混载时的原稿读取的图。
图5B是表示异宽混载时的原稿读取的图。
图6是表示白纸除去设定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白纸检测部的一例的框图。
图8是表示按照每种原稿尺寸使白纸检测区域的主扫描方向的宽度(主扫描宽度)和副扫描方向的宽度(副扫描宽度)不同的图。
图9是表示混载模式下的白纸检测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A是表示原稿混载的情况下,白纸检测的准确性产生问题时的一例的图。
图10B是表示原稿混载的情况下,白纸检测的准确性产生问题时的另一例的图。
图10C是表示原稿混载的情况下,白纸检测的准确性产生问题时的又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1~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中,以包含图像读取装置100的数码复合机1000(相当于图像形成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记载的构成、配置等各要素不用于限定发明的范围,而仅仅是示例性说明。
(数码复合机1000的构成)
首先,利用图1说明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0(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图1是表示数码复合机1000的一例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0在上部设有包含原稿输送部2和图像读取部1的图像读取装置100(具体后述)。此外,数码复合机1000的正面上部(图1中虚线所示的位置)设有操作面板3(相当于设定输入部),所述操作面板3接受原稿读取、复印、信息发送等各种设定,并显示数码复合机1000的状态。此外,数码复合机1000主体设有供纸部4a、输送部4b、图像形成部5a和定影部5b等。
如图1中虚线所示,操作面板3设置在数码复合机1000的正面上部(图像读取部1的前表面)。而且,操作面板3包含触摸面板部31和液晶显示部32。液晶显示部32进行数码复合机1000的状态显示,并显示各种设定用的画面,所述画面包含用于对执行的作业进行功能设定的软键等。在操作面板3上识别利用触摸面板部31触摸的位置及触摸位置上显示的键和按钮。此外,操作面板3还设有用于输入数字等的数码键部33以及指示作业执行开始的开始键34等硬键。由此,操作面板3利用软键和硬键接受原稿读取等作业的设定输入。
供纸部4a在印刷时将纸张一枚枚送出。输送部4b是在数码复合机1000内输送纸张的通道。图像形成部5a基于图像数据形成图像(调色剂像),并在从供纸部4a输送来的纸张上转印调色剂像。定影部5b将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定影。调色剂定影后的纸张向排出盘45排出。
(图像读取装置100的构成)
接着,利用图2说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00的一例。图2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00的一例的图。
首先,原稿输送部2将进行读取的原稿一枚枚自动并连续地输送到读取位置(后述的输送读取用接触玻璃11a)。原稿输送部2从原稿输送方向上游侧依次具备原稿盘21、原稿供给辊22、原稿输送通道23、多个原稿输送辊对24、原稿排出辊对25a、原稿排出盘25b等。此外,原稿输送部2以图2的纸面里侧为支点,在上下方向开闭自如地安装于图像读取部1,作为从上方按压图像读取部1的各接触玻璃的盖(原稿按压部)发挥功能。
进行读取的多枚原稿承载在原稿盘21上。原稿盘21设有限制导向件21a,所述限制导向件21a在原稿的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图2的纸面的方向)滑动,夹持原稿来限制承载位置。使用者在放置原稿之后,使限制导向件21a滑动以便使原稿不偏移不倾斜。
而且,原稿供给辊22与原稿盘21上承载的原稿中的最上层的原稿接触。如果数码复合机1000输入有表示进行原稿读取的内容的输入(例如按压开始键34等),则原稿供给辊22重复进行旋转和停止,从而设置一定的供纸间隔并向原稿输送通道23一枚枚送出原稿。
送出的原稿被多个原稿输送辊对24和导向件引导并输送,从而通过图像读取部1上表面上设置的输送读取用接触玻璃11a的上表面。在原稿通过时,图像读取部1进行读取。而且,结束读取的原稿从原稿排出辊对25a向原稿排出盘25b排出(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原稿输送路径)。另外,上述的各旋转体(原稿供给辊22、原稿输送辊对24、原稿排出辊对25a)以原稿输送电机2m(参照图4)为驱动源进行旋转。
接着,说明图像读取部1。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读取部1具有箱形的框体。而且,在图像读取部1的上表面左侧设有透明板状的输送读取用接触玻璃11a,输送读取用接触玻璃11a以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图2的纸面的方向)为长边方向。而且,在图像读取部1的上表面右侧配置有透明板状的承载读取用接触玻璃11b。可以通过抬起原稿输送部2,将读取面朝下,从而将原稿(例如书籍)承载于承载读取用接触玻璃11b。
此外,如图2所示,在图像读取部1的框体内设有第一移动框12a、第二移动框12b、金属丝13a、卷辊13b、透镜14、灯1L(例如发光二极管)和图像传感器15等,所述灯1L向原稿照射光,所述图像传感器15入射有照射到原稿的光,按照每1行读取原稿并生成图像数据。例如图像传感器15由在主扫描方向行状排列光电转换元件的CCD(Charge 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构成,基于原稿的反射光按照每1行读取原稿。例如图像传感器15是将多个受光元件排列为R、G、B这样的三行形状的线阵传感器,并对应于彩色的读取。
第一反射镜121、第二反射镜122、第三反射镜123将原稿的反射光向透镜14引导。透镜14将反射光聚光,并入射到图像传感器15。而且,图像传感器15将反射光转换为与图像浓度对应的模拟的电信号。通过在所述原稿的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原稿输送方向的方向)以行单位进行读取,并在副扫描方向(原稿输送方向)连续重复进行行单位的读取,来读取一枚原稿。
而且,第一移动框12a在上部支承有照射光的灯1L,在下部支承有第一反射镜121。第二移动框12b在上部支承有第二反射镜122,在下部支承有第三反射镜123。此外,第一移动框12a设置在第二移动框12b的上方。另外,所述第一移动框12a和第二移动框12b上安装有多条金属丝13a(为了便于图示,在图2中仅图示了1条)。此外,金属丝13a与卷辊13b连接。卷辊13b以卷取电机1m(参照图4)为驱动源进行正反旋转。由此,可以使第一移动框12a和第二移动框12b在水平方向(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左右方向)自如地移动。
读取由原稿输送部2输送的原稿时,在驱动卷取电机1m之后,第一移动框12a和第二移动框12b静止在输送读取用接触玻璃11a的下方位置(读取位置)。而且,灯1L对通过的原稿照射光。另一方面,在读取承载读取用接触玻璃11b上承载的原稿时,利用卷辊13b和金属丝13a等,使第一移动框12a和第二移动框12b从起始点位置向图2的右方水平移动。由此,通过直到原稿端部为止依次连续进行扫描动作,从而读取整个原稿,并将原稿图像转换为电信号。
(数码复合机1000的硬件构成)
接着,基于图3说明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0的硬件构成的一例。图3是表示数码复合机1000的硬件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首先,在数码复合机1000主体内设有主控制部6a,所述主控制部6a用于控制数码复合机1000的动作。主控制部6a是基板。例如主控制部6a具有CPU61,所述CPU61作为进行控制的部分。主控制部6a总体进行数码复合机1000的整体控制。例如具备进行整体控制的功能、进行通信控制的功能和进行图像处理的功能。
主控制部6a包含存储部62。存储部62存储用于控制数码复合机1000的程序、控制用数据、图像数据等。CPU61基于存储部62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的执行和控制信号的收发,来进行数码复合机1000的控制。
此外,还设有第二图像处理部63,所述第二图像处理部63针对第一图像处理部16(具体后述)处理过的图像数据,进行用于复印和信息发送等的各种图像处理。例如第二图像处理部63由ASIC(专用集成电路)和存储器等构成,进行浓度转换、扩大缩小、旋转、压缩扩展、数据形式转换等各种图像处理及其他公知的图像处理。
此外,还设有引擎控制部6b,所述引擎控制部6b在进行图像形成和纸张输送的基础上,控制使各种旋转体旋转的电机等的通断和供纸,以及控制与纸张输送和调色剂像形成等印刷相关的动作、处理。引擎控制部6b与主控制部6a等能通信地连接,基于主控制部6a的指令,实际控制与印刷相关的印刷引擎部6c(供纸部4a、输送部4b、图像形成部5a、定影部5b等)。例如引擎控制部6b包含作为运算处理装置的引擎CPU64。此外,引擎控制部6b包含引擎存储部65,所述引擎存储部65存储用于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的程序、数据。
此外,主控制部6a与原稿输送部2、图像读取部1等能通信地连接,使原稿输送部2和图像读取部1进行原稿的读取和图像数据的生成。此外,主控制部6a与操作面板3能通信地连接,把在操作面板3上进行的设定、输入的内容向主控制部6a传递。主控制部6a向数码复合机1000所含的各部分发出指令,使各部分按照设定内容进行动作。
此外,主控制部6a与通信部66连接。通信部66利用网络、电缆或通信网,与计算机200(例如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或对象传真装置300进行通信。由此,数码复合机1000可以从计算机200接收图像数据等并进行印刷(打印功能)、将图像读取部1读取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62并向计算机200发送(扫描功能)、以及与外部的传真装置300进行图像数据的收发(传真功能)。
(图像读取装置100的硬件构成)
接着,利用图4说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00的硬件构成的一例。图4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00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00所含的原稿输送部2和图像读取部1分别设有控制部。原稿输送部2设有进行原稿输送部2的动作控制的输送控制部20。另一方面,图像读取部1设有进行图像读取部1的动作控制的读取控制部10。
首先,输送控制部20与上述的主控制部6a和读取控制部10连接,接收来自主控制部6a和读取控制部10的指令、信号,进行原稿输送部2的动作控制。输送控制部20包含作为中央运算处理装置的CPU,以及存储控制用的程序和数据的ROM、RAM等。输送控制部20与主控制部6a等进行通信,并接收主控制部6a等的指令,进行原稿输送部2的动作控制。
例如输送控制部20根据原稿输送部2所设置的原稿尺寸传感器26(参照图2)的输出,识别原稿盘21上承载的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例如,原稿尺寸传感器26可以是包含电阻值对应于限制导向件21a的位置而变化的可变电阻、且输出值按照限制导向件21a的位置而变化的传感器,还可以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多个用于检测纸张有无的光传感器来构成原稿尺寸传感器26。
此外,输送控制部20根据原稿输送部2所设置的承载检测传感器27(参照图2)的输出,识别原稿盘21上是否承载了原稿。此外,承载检测传感器27的输出值根据原稿盘21上是否承载了原稿而变化。例如承载检测传感器27也可以采用检测纸张有无的光传感器。
例如从主控制部6a发送来原稿读取指令时,如果检测到原稿盘21上承载了原稿,则输送控制部20驱动原稿输送电机2m,使原稿供给辊22和原稿输送辊对24等旋转。
此外,在从原稿供给辊22到输送读取用接触玻璃11a之间的原稿输送通道23上,设有用于检测原稿的到达和通过的原稿检测传感器28(参照图2)。输送控制部20根据原稿检测传感器28的输出,识别原稿检测传感器28的设置位置(地点)处的原稿有无以及原稿的到达和通过。此外,原稿检测传感器28的输出值根据是否存在原稿而变化。例如原稿检测传感器28可以采用根据纸张的有无而切换高电平和低电平的光传感器。
接着,读取控制部10与上述的主控制部6a和输送控制部20能通信地连接。而且,读取控制部10接收来自主控制部6a的指令、信号,进行图像读取部1内的各部分的动作控制。读取控制部10也包含作为中央运算处理装置的CPU,以及存储有图像读取装置100的控制所必要的程序、数据的ROM、RAM。
而且,当按下操作面板3的开始键34时等而从主控制部6a接收了原稿读取指令时,读取控制部10进行图像读取部1的动作控制,以及将读取得到的图像数据向存储部62(主控制部6a)发送的发送控制等。
卷取电机1m与读取控制部10连接。由此,读取控制部10控制卷取电机1m的旋转,使卷辊13b旋转,从而使各移动框移动。当检测到原稿盘21上承载了原稿或没有原稿时,输送控制部20向读取控制部10通知承载了原稿或没有原稿。在原稿盘21上承载有原稿时的原稿读取中,读取控制部10使各移动框移动到输送读取用接触玻璃11a的下方。在原稿盘21上未承载原稿时的原稿读取中,读取控制部10使卷辊13b旋转,读取承载读取用接触玻璃11b上的原稿。
此外,读取控制部10控制灯1L的亮灯灭灯。在读取原稿时,读取控制部10使灯1L点亮。此外,读取控制部10控制图像传感器15的驱动(动作)。在读取原稿时,读取控制部10使图像传感器15动作。此外,读取控制部10与第一图像处理部16连接,从而控制第一图像处理部16的动作。
第一图像处理部16基于图像传感器15的输出生成图像数据,进而对生成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第一图像处理部16设置于图像读取部1、将第二图像处理部63设置于主控制部6a的示例。但是,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图像处理部,在仅有的一个图像处理部中进行第一图像处理部16的处理和第二图像处理部63的处理。
图像传感器15接收照射到原稿的光,并针对各像素输出R、G、B这三种模拟的电信号。而且,第一图像处理部16包含图像数据生成部17,所述图像数据生成部17基于图像传感器15的模拟输出生成图像数据。具体而言,图像数据生成部17包含A/D转换部171和修正部172。A/D转换部171接收由图像传感器15得到的各像素的模拟电信号的转送,并进行量子化,从而转换为数字信号。例如,A/D转换部171针对R、G、B分别以8位(合计24位)进行量子化。
修正部172针对图像数据进行γ修正和图像斑点(shading)修正等,修正因灯1L和图像传感器15的特性等而在图像读取部1的各部分引起的图像数据的变形。而且,由第一图像处理部16处理过的图像数据被存储于图像存储器18。图像存储器18以主扫描方向的一定行数为单位(页单位和带单位),依次将图像数据向存储部62(主控制部6a)传送。第二图像处理部63针对存储部62中存储的图像数据,根据作业进行必要的图像处理。而且,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用于印刷和发送等。
(混载模式)
接着,利用图2、图4、图5说明混载模式下的原稿读取的一例。图5是混载模式下的原稿读取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0(图像读取装置100)中,即使在原稿输送部2的原稿盘21上承载的全部原稿的尺寸不同时,也能够对应于承载的原稿进行原稿读取,并生成尺寸对应于原稿尺寸的图像数据。
将尺寸不同的多枚原稿承载在原稿输送部2的原稿盘21上,一枚枚输送原稿并利用原稿读取模式(混载模式)进行读取时,使用者在操作面板3上进行混载模式下的原稿读取的设定。换句话说,操作面板3接收混载模式下的原稿读取指令。如果设定为在混载模式下进行读取,则主控制部6a向输送控制部20和读取控制部10通知该内容。
接着,利用图5说明混载的原稿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00(数码复合机1000)的混载模式下,可以对应于以下任意一种情况:混载有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宽度)相同而副扫描方向(原稿输送方向)的尺寸不同的原稿的情况(同宽混载);以及混载有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和副扫描方向(原稿输送方向)的尺寸都不同的原稿的情况(异宽混载)。
而且,图5A表示了同宽混载时的一例。在图5A中,表示了副扫描方向的尺寸短的原稿A以及副扫描方向的尺寸长的原稿B。作为能在原稿输送部2的原稿盘21上设置的同宽混载的组合,例如有Ledger尺寸和Letter尺寸、Legal尺寸和Letter-R尺寸、B5纵和B4横、A4纵和A3横、A4横和Folio尺寸等。
而且,图5B表示了异宽混载时的一例。图5B中表示了小原稿A和大原稿B。作为能在原稿输送部2的原稿盘21上设置的异宽混载的组合,例如有Ledger尺寸、Letter尺寸和Legal尺寸,B5、B4、A4和A3,A4、B5和Folio尺寸等。
原稿盘21上混载有尺寸不同的原稿时,输送控制部20可以利用原稿尺寸传感器26,检测原稿盘21上承载的原稿摞中的、在主扫描方向最长的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
而且,输送控制部20把在主扫描方向最长的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通知给读取控制部10。在混载模式下进行读取时,由于不能在读取开始时刻检测到读取的是哪种尺寸的原稿,所以需要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都无遗漏地从原稿的前端读取至后端。此时,读取控制部10使图像传感器15读取具有通知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的定形尺寸纸张中的、副扫描方向上尺寸最长的定形尺寸的副扫描方向的尺寸。例如,用原稿尺寸传感器26检测到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与A4尺寸的长边和A3的短边一致时,读取控制部10作为A3尺寸进行原稿读取。此外,输送控制部20在以副扫描方向上最长的尺寸进行读取时的时机,使原稿供给辊22旋转。另外,在混载模式下的读取时,读取控制部10和输送控制部20也可以使图像传感器15等以能读取的最大尺寸进行读取。
由于存在同宽混载的情况和异宽混载的情况,所以在混载模式下的读取时,需要在副扫描方向和主扫描方向双方确定读取的各原稿的尺寸。另外,也可以在设定操作面板3的混载模式时,设定是同宽混载还是异宽混载。此时,如果是同宽混载,则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可以用原稿尺寸传感器26识别。
第一图像处理部16的尺寸确定部7进行确定原稿尺寸的处理。例如尺寸确定部7是包含运算电路和存储电路的电路。但是,也可以利用读取控制部10的CPU和存储器以软件方式实现尺寸确定部7。
在混载模式时,尺寸确定部7确定读取的各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尺寸。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尺寸的确定方法有多种。例如预先设定原稿的输送速度(每单位时间的原稿输送量)。此时,尺寸确定部7可以利用从原稿检测传感器28检测到原稿的前端到达至检测到后端通过为止的时间(持续检测到原稿存在的时间)乘以原稿的输送速度,来确定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尺寸。
例如尺寸确定部7也可以根据由图像传感器15读取得到的图像数据,确定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尺寸。例如,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在图像数据中显现为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条带(边缘)。图像数据中的与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前端和后端对应位置的像素的像素值,与原稿的基底的像素值不同且会收束于一定范围内。因此,图像数据中的副扫描方向的前端和后端会显现为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均匀的像素值的线(例如灰色的线。此外,尺寸确定部7也可以利用直方图等求出基底的像素值)。而且,尺寸确定部7还可以识别图像数据中的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并根据前端与后端的间隔(行数),确定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尺寸。
在混载模式时,尺寸确定部7确定读取到的各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原稿的主扫描方向尺寸的确定方法有多种。例如沿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原稿输送方向的方向)设置多个(例如4~10个左右)检测有无原稿的主扫描检测传感器29(参照图2、图4。例如光传感器)。而且,尺寸确定部7根据主扫描检测传感器29中的检测原稿存在的传感器及确定的副扫描方向的原稿尺寸,求出定形尺寸。而后,将求出的定形尺寸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确定为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
例如,尺寸确定部7也可以根据由图像传感器15读取得到的图像数据,确定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例如,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端部显现为在副扫描方向延伸的条带(边缘)。与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端部对应位置的像素(边界位置的像素)的像素值,与基底的像素值不同且会收束于一定范围内。因此,图像数据中的主扫描方向的端部显现为在副扫描方向延伸的大体均匀的像素值的线(例如灰色的线)。而且,尺寸确定部7还可以识别图像数据中的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端部,并基于两端的间隔确定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
由此,尺寸确定部7确定读取到的各页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和副扫描方向的尺寸。而且,在混载模式时,尺寸确定部7按照确定的原稿尺寸,将各页的图像数据中不需要的部分(从确定的尺寸伸出的部分、多余的部分)在存储部62和图像存储器18中废弃。由此,尺寸确定部7对读取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加工(进行尺寸调整),生成对应于读取到的原稿尺寸的图像数据。
(白纸检测和白纸除去)
接着,利用图6、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00(数码复合机1000)中的白纸检测和白纸除去处理的一例。图6是表示白纸除去设定画面32a的一例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白纸检测部8的一例的框图。
原稿中有时会混入白纸。对白纸的印刷和信息发送会造成浪费。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00(数码复合机1000)中,白纸检测部8进行白纸检测处理,即检测读取得到的各原稿的图像数据中的白纸页。而且,白纸除去部9将被检测为白纸的页的图像数据除去,以便不在作业中使用。白纸检测部8是ASIC或ASIC的一部分。但是,白纸检测部8的构成不限于此。
首先,利用图6说明白纸检测处理的设定。对于伴随原稿读取的作业(例如由复印和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的发送等),操作面板3接受原稿的尺寸和1页原稿中进行白纸检测处理的区域(白纸检测区域F)的设定。
具体而言,使用者通过对操作面板3进行操作,可以在液晶显示部32上显示图6所示的白纸除去设定画面32a。在白纸除去设定画面32a中可以设定原稿盘21上承载的原稿的尺寸,以及白纸检测区域F的位置和大小。
白纸除去设定画面32a上设有原稿尺寸键35。使用者可以通过触摸原稿尺寸键35的显示位置,设定原稿盘21上承载的原稿的尺寸(例如Letter尺寸和A4尺寸等)。另外,也能选择由图像读取装置100自动判断原稿尺寸的“自动”项目。设定“自动”后开始原稿读取时,读取控制部10在尺寸确定部7确定(判断)原稿尺寸。
此外,在白纸除去设定画面32a中可以设定进行白纸检测处理的区域(白纸检测区域F)。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可以从原稿的1页的整个区域中设定不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进行处理的范围(区域)。为了进行所述设定,白纸除去设定画面32a上分别设有距离输入栏36a、36b、36c、36d,所述距离输入栏36a、36b、36c、36d用于输入不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进行处理的部分距原稿的上端、下端、左端、右端的各端部的距离。使用者触摸希望设定设定值的任意一个距离输入栏36a~36d的显示位置,可以通过用数码键部33等输入数字来设定距原稿端部的距离。由此,操作面板3接受决定原稿(的页)中的距原稿端部的距离的输入,作为设定1页原稿中的白纸检测区域F的大小及位置的输入。而且,在白纸检测处理中,将比从原稿端部设定的距离靠向内侧的区域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进行处理。
接着,利用图7说明对白纸检测区域F进行白纸检测处理的一例。
首先,在图像数据生成部17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入到白纸检测部8内(也可以是白纸检测部8外)的检测用存储器81。检测用存储器81存储有预定的行数(带单位)的图像数据。1页的图像数据内的带数根据原稿尺寸而不同,例如可以是几个~十几个。因此,图像数据沿副扫描方向被划分为多个单位(副扫描方向的一定长度单位)进行处理。另外,也可以向检测用存储器81输入主扫描方向的1行的图像数据,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一行行地进行白纸检测处理。
而且,白纸检测部8内设有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用于检测1页原稿的图像数据中的白纸检测区域F是否是白纸。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00(数码复合机1000)设有多个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
此外,白纸检测部8内设有用于控制白纸检测部8内的各种电路的动作的控制器80。另外,读取控制部10也可以控制白纸检测部8内的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的动作。
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包含设定寄存器83,所述设定寄存器83用于存储表示白纸检测区域F在主扫描方向的长度(主扫描宽度S1)和位置的设定值。控制器80根据来自读取控制部10、输送控制部20和主控制部6a的数据,在设定寄存器83中设置设定值。
在非混载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80从输送控制部20和读取控制部10接收表示由输送控制部20检测到的原稿的主扫描方向尺寸的数据。此外,控制器80从主控制部6a接收用白纸除去设定画面32a设定的原稿尺寸的设定值,以及表示从不包含在白纸检测区域F中的原稿的上下左右端部的距离的数据。而且,控制器80在设定寄存器83中设置用于表示原稿的图像数据中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应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的宽度(主扫描宽度S1)和位置(距原稿端部的位置)的数据作为设定值。换句话说,控制器80在设定寄存器83中设置设定值,所述设定值表示图像数据中的、在主扫描方向上应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处理的部分以及不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处理的部分(不进行白纸检测处理的部分)。
此外,在非混载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80也可以从主控制部6a等接收表示在操作面板3设定的原稿尺寸的数据。而且,控制器80也可以根据设定的原稿尺寸,在设定寄存器83中设置原稿的图像数据中的、在副扫描方向上应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的宽度(副扫描宽度S2)和位置(距图像数据端部的位置)作为设定值。换句话说,控制器80也可以在设定寄存器83中设置设定值,所述设定值表示图像数据中的、在副扫描方向应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处理的部分及不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处理的部分(不进行白纸检测处理的部分)。
而且,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内的运算处理部84对于1页原稿的各带,根据设定寄存器83的设定值,检测带内的白纸检测区域F是否是白纸。例如,运算处理部84计数相当于带内的白纸检测区域F的部分的各像素中,像素值比预定的像素值浓的像素的个数(点数)。而且,当像素值比预定的像素值浓的像素的个数大于预定的阈值时,运算处理部84判断带内的白纸检测区域F不是白纸,当所述像素的个数在预定的阈值以下时,运算处理部84判断带内的白纸检测区域F为白纸。
另外,预定的像素值可以用读取白纸时的像素值作为基准来决定,也可以将原稿的基底颜色的平均像素值作为预定的像素值。此外,预定的阈值可以用有一个或几个文字时附有调色剂的点数为基准来决定。
而且,将运算处理部84针对一个带内的白纸检测区域F的检测结果(判断值。例如白纸为“0”,非白纸为“1”)存储于判断值保持部85。判断值保持部85存储运算处理部84对各带的判断值。或者,判断值保持部85也可以对每个带累计并更新判断值,并且可以保持从当前时刻进行了白纸检测处理的带前溯多个带的时刻的判断值的累计值。
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在1页原稿读取结束之前,根据由图像读取部1读取原稿得到的图像数据中的进行白纸检测的白纸检测区域F内的图像数据,重复以图像数据的主扫描方向的行单位(1行或多行单位、带单位)检测页面是否是白纸。
而后,针对1页中的在副扫描方向包含白纸检测区域F的最后的带进行了白纸检测处理后,控制器80确认判断值保持部85保持的检测结果。而且,如果判断值保持部85保持有表示包含白纸检测区域F的全部带为白纸的内容的值(检测结果),则控制器80将原稿检测为白纸,如果保持有表示某个带不是白纸的内容的值,则控制器80将原稿检测为非白纸。
如果检测为白纸时,白纸检测部8(控制器80)在白纸除去部9除去检测为白纸的原稿的图像数据。白纸除去部9将检测为白纸的页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存储器18和存储部62除去(消除、废弃),以便不在作业中使用。
(混载模式下的白纸检测的流程)
接着,利用图8、图9说明混载模式下的白纸检测流程的一例。图8是表示按照每种原稿尺寸使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方向的宽度(主扫描宽度S1)和副扫描方向的宽度(副扫描宽度S2)不同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混载模式下的白纸检测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首先,利用图8说明对应于原稿尺寸使合适的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和副扫描宽度S2不同。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00(数码复合机1000)中,可以把比从原稿端部设定的距离靠向内侧的区域设定为白纸检测区域F。因此,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和副扫描宽度S2根据原稿尺寸而不同。
图8中表示了A3横、A4纵、B4横的各尺寸的原稿。而且,在各尺寸中,用实线两端箭头图示了从原稿的上下左右的端部分别扣除一定距离的主扫描宽度S1和副扫描宽度S2。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设定的纸张的上下左右距端部的距离在各原稿尺寸中相同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A3横和A4纵的关系中,其主扫描方向的尺寸相同,白纸检测区域F的合适的主扫描宽度S1也相同。可是,在A3横(A4纵)与B4横的关系中,由于主扫描方向的尺寸不同,所以与设定的距离对应的合适的主扫描宽度S1不同。此外,由于各自的副扫描方向的尺寸分别不同,所以在A3横、A4纵和B4横的关系中,与设定的距离对应的合适的白纸检测区域F的副扫描宽度S2也分别不同。
可是,如利用图10所说明的那样,白纸检测处理中的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能设定的原稿尺寸)只有一种模式。而且,在原稿尺寸不是一种的混载模式下,各原稿的尺寸在读取开始时刻并没有确定,伴随1页的读取结束才确定原稿尺寸。而且,利用混载模式的读取结束1页原稿读取之前(从原稿读取的中途开始),以主扫描方向的行为基准利用带单位(一定的主扫描方向的多行单位)进行白纸检测处理时,存在有时不能适当设定白纸检测区域F的问题。例如,存在虽然读取的原稿的尺寸为A4尺寸,但根据A3尺寸用的白纸检测区域F进行白纸检测处理的情况。这时,有可能不能准确进行白纸检测处理。
此外,1枚原稿读取结束且完成1页的原稿的图像数据后,针对1页的图像数据整体进行白纸检测处理时,无论如何都会使白纸检测的处理速度变慢。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混载模式下的读取中,白纸检测部8以多种有效图像区域的主扫描宽度S1对每个带进行白纸检测处理,在原稿的尺寸确定时,基于与确定的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主扫描宽度S1的白纸检测处理的检测结果,决定白纸检测区域F是否是白纸。
由于白纸检测部8需要以多个模式进行白纸检测处理,所以白纸检测部8可以包含多个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参照图7)。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此外,为了能对应于任何尺寸,可以按照混载模式下能承载的原稿的定形尺寸的主扫描宽度的种类数,设置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而且,读取控制部10和控制器80在混载模式时,使各个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动作。
接着,利用图9说明混载模式下的白纸检测处理的流程。图9的开始时刻是在利用操作面板3设定了以混载模式进行读取以及设定了进行白纸检测和白纸除去的基础上,通过按压开始键34等而开始原稿读取的时刻。
首先,读取控制部10利用控制器80在各个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的设定寄存器83中设定表示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和主扫描宽度S1的位置的数据,作为设定值(步骤#1)。此时,各设定寄存器83中设置的主扫描宽度S1根据原稿尺寸的种类而分别不同(步骤#1)。可以在某个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的设定寄存器83中,设置与A4尺寸的长边和A3尺寸的短边的尺寸(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可以在另一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的设定寄存器83中,设置与B4尺寸的短边和B5尺寸的长边的尺寸(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
此外,可以在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的设定寄存器83中设置与英寸系列的尺寸对应的设定值。例如,可以在某个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的设定寄存器83中,设置与Letter尺寸的短边和Legal尺寸的短边的尺寸(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可以在另一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的设定寄存器83中,设置与Ledger尺寸的短边和Letter尺寸的长边的尺寸(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此外,可以在另一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的设定寄存器83中,设置与Folio尺寸的短边和A4尺寸的短边的尺寸(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
具体而言,白纸检测部8以在原稿中、比从原稿的端部设定的距离靠向内侧的范围成为白纸检测区域F的方式,对应于原稿尺寸使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的长度各不相同。此外,白纸检测部8把比从尺寸确定部7确定的原稿尺寸的端部靠向操作面板3设定的距离内侧的范围设为白纸检测区域F的副扫描宽度S2。而且,白纸检测部8基于主扫描宽度S1和副扫描宽度S2的范围内(白纸检测区域F)的检测结果,检测页是否是白纸。由此,不论原稿尺寸是哪种尺寸,都把从原稿的端部比操作面板3设定的距离靠向内侧的区域设为白纸检测区域F,白纸检测部8的控制器80对任何原稿的尺寸都通用操作面板3设定的距离。
而后,执行原稿的读取(步骤#2)。此时,输送控制部20控制原稿输送电机2m等,将原稿盘21上的一枚原稿向读取位置(输送读取用接触玻璃11a)输送。此外,读取控制部10使图像传感器15和第一图像处理部16等动作,从原稿的前端以主扫描方向的行单位进行原稿读取。此外,由于混载模式下原稿尺寸不定,例如读取控制部10以能读取的最大尺寸,或以尺寸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中的最大定形尺寸读取原稿。
而后,白纸检测部8从1页原稿的读取结束之前开始,以图像数据的带单位进行白纸检测处理(步骤#3)。而且,如果带的白纸检测处理结束,则将进行了白纸检测的带的检测结果(判断值)存储到判断值保持部85(步骤#4)。另外,如果从原稿的最初部分(前端部)有一个或多个带处于白纸检测区域F外,则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即使输入了白纸检测区域F外的带的图像数据,也不进行白纸检测处理,并且也不存储检测结果。
而后,结束1页原稿的读取(例如以能读取的最大尺寸进行读取)(步骤#5)。而后,尺寸确定部7根据原稿检测传感器28的输出和图像数据,确定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和副扫描方向的尺寸(步骤#6)。
而后,白纸检测部8的控制器80根据确定的原稿尺寸,识别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和副扫描宽度S2(步骤#7)。而后,白纸检测部8的控制器80选择以确定的主扫描宽度S1进行了白纸检测处理的白纸检测处理检测结果(以与确定的主扫描宽度S1对应的设定寄存器83的设定值进行了白纸检测处理的白纸检测处理电路82)(步骤#8)。换句话说,白纸检测部8利用对操作面板3的输入以混载模式进行读取时,以和多种原稿尺寸对应的多种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进行白纸检测处理,使用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不同的各个检测结果中的、与尺寸确定部7确定的原稿的主扫描方向尺寸对应的主扫描宽度S1的检测结果,检测页是否是白纸。
而后,白纸检测部8的控制器80决定1页原稿的图像数据的各带中,包含在确定的副扫描宽度S2范围内的带(步骤#9)。这是为了排除白纸检测区域F以外的带(副扫描方向上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带)。
接着,白纸检测部8的控制器80根据确定的副扫描宽度S2范围内所含的带的(白纸检测区域F内的)白纸检测处理的各个检测结果(判断值),检测白纸检测区域F是否是白纸(步骤#10)。换句话说,在混载模式下进行读取时,白纸检测部8根据1页原稿的图像数据中的、与由尺寸确定部7确定的原稿的副扫描方向尺寸对应的白纸检测区域F的副扫描宽度S2范围内的检测结果,检测页是否是白纸。例如,控制器80根据判断值保持部85中存储的检测结果,判断白纸检测区域F内的带中只要存在一个不是白纸的带,就检测为白纸检测区域F不是白纸,如果没有一个被判断为不是白纸的带,则白纸检测区域F被检测为白纸。
如果白纸检测区域F被检测为白纸(步骤#11中为“是”),则白纸除去部9根据来自白纸检测部8的通知,从存储部62和图像存储器18除去白纸检测区域F被检测为白纸的页的图像数据(步骤#12),以便不在作业中使用。
另一方面,当白纸检测区域F未被检测为白纸时(步骤#11中为“否”),以及在步骤#12之后,读取控制部10确认原稿盘21上承载的全部原稿的读取是否结束(步骤#13)。例如在利用承载检测传感器27检测到原稿盘21上没有原稿时,读取控制部10判断为全部原稿的读取结束。
混载模式下全部原稿的读取结束时(步骤#13中为“是”),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如果剩余应读取的原稿时(步骤#13中为“否”),则控制器80将各判断值保持部85中保持的检测结果复位(步骤#14)。而后,流程返回步骤#2,进行下一原稿的读取和白纸检测处理等。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00包括:图像读取部1,读取原稿;原稿输送部2,将承载的原稿一枚枚地向图像读取部1的读取位置输送;设定输入部(操作面板3),接受混载模式下的原稿读取指令,所述混载模式下在原稿输送部2承载尺寸不同的多枚原稿并读取原稿;尺寸确定部7,用于确定在图像读取部1中读取的各页原稿的尺寸;白纸检测部8,从1页原稿读取结束之前开始,以进行原稿读取得到的图像数据的主扫描方向的行为单位,重复检测图像数据中的作为进行白纸检测的区域的白纸检测区域F是否是白纸,并在以混载模式进行读取时,根据1页原稿的图像数据中、与由尺寸确定部7确定的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白纸检测区域F的副扫描宽度范围内的检测结果,检测原稿是否是白纸;以及白纸除去部9,除去白纸检测区域F被检测为白纸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以便不在作业中使用。
由此,由于原稿混载,所以一个作业中即使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尺寸不固定(原稿混载时),也可以准确检测读取的原稿的页是否是白纸。此外,如果副扫描方向上的原稿尺寸决定,则由于能立刻决定是否是白纸,所以能迅速检测是否是白纸。此外,不必等待1页图像数据的完成,原稿读取中针对1页图像数据的一部分依次进行白纸检测处理,当1页图像数据的生成结束时,白纸检测处理也基本上结束。而后,确定原稿的尺寸并且决定原稿是否是白纸。因此,相比于1页图像数据的生成结束后开始白纸检测的情况,能够缩短决定原稿是否为白纸的时间,实现了高速的白纸检测。此外,不会像以往那样因白纸检测的处理而降低原稿输送速度。此外,不必设置大容量的缓冲存储器。
另外,尺寸确定部7确定各页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在混载模式下进行读取时,白纸检测部8以与多种原稿尺寸对应的多种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并行白纸检测处理,并且白纸检测部8使用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不同的各个检测结果中的、与由尺寸确定部7确定的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主扫描宽度S1的检测结果,检测原稿是否是白纸。由于原稿混载,所以在一个作业中,即使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不固定,多种主扫描宽度S1中的任意一个也能与读取中的原稿的尺寸对应。而且,由于根据多个主扫描宽度S1中的、与确定的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合适的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的白纸检测的处理结果,检测原稿(白纸检测区域F)是否是白纸,所以在原稿混载时也可以准确进行白纸检测。
此外,设定输入部(操作面板3)接受决定原稿中距原稿端部的距离的输入,作为设定1页原稿中的白纸检测区域F的大小和位置的输入,白纸检测部8把从尺寸确定部确定的原稿尺寸的副扫描方向的端部比设定的距离靠向内侧的范围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的副扫描宽度S2,基于副扫描宽度S2的范围内的检测结果检测原稿是否是白纸,并且以把从尺寸确定部确定的原稿尺寸的主扫描方向的端部比设定的距离靠向内侧的范围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的方式,对应于原稿尺寸使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的长度不同。
由此,因为原稿混载,所以在一个作业中,即使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为多种,也能可靠地在主扫描方向上确保一定的余白,且主扫描方向的余白间的区域成为白纸检测区域F。因此,不论原稿的尺寸如何,都可以决定合适的白纸检测区域F。因此,读取作业中即使因原稿混载而使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为多种,也能准确检测各页原稿是否是白纸。此外,因为原稿混载,所以在一个作业中,即便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尺寸为多种,也能可靠地在副扫描方向上确保一定的余白,且以副扫描方向的余白间的区域成为白纸检测区域F的方式,决定合适的白纸检测区域F。因此,即使因原稿混载而使读取作业中的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尺寸为多种,也可以准确检测各页原稿是否是白纸。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于在设定输入部(操作面板3)上的输入,把从尺寸确定部确定的原稿尺寸的副扫描方向和主扫描方向的端部、比设定的距离靠向内侧的范围作为白纸检测区域F的示例。可是,白纸检测部8也可以不依赖在设定输入部(操作面板3)上的输入,而是以根据确定的纸张尺寸从原稿的端部向内侧离开预定距离的范围成为白纸检测区域F的方式,对应于原稿尺寸使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和副扫描宽度S2的长度不同。换句话说,也可以不利用从操作面板3输入的距离,而是对应于决定的纸张尺寸,通过将从白纸检测用的原稿的端部的距离改变为预定的距离,设定白纸检测区域F。
此外,白纸检测部8对由图像读取部1进行原稿读取得到的1页图像数据,以沿副扫描方向划分为多个的带单位进行白纸检测处理。由此,每次读取带的主扫描方向的行时,进行检测带是否是白纸的处理。因此,可以准确检测是否是白纸,且高效进行白纸检测。
此外,白纸检测部8包含多个设定寄存器83,各个设定寄存器83存储对应于不同原稿尺寸的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以及主扫描宽度S1的位置数据作为设定值,白纸检测部8根据各个设定寄存器83中存储的设定值,在对应于多种原稿尺寸的多种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的位置上进行白纸检测处理。由此,通过改变寄存器的设定值,可以改变白纸检测区域F的主扫描宽度S1。
此外,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数码复合机1000)包含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00。由于承载并读取不同尺寸的原稿也能准确除去白纸,所以杜绝了白纸的印刷和信息发送等浪费,可以提供节省资源且容易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数码复合机1000)。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可以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应用于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9)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读取部,用于读取原稿;
原稿输送部,将承载的原稿一枚枚地向所述图像读取部的读取位置输送;
设定输入部,接受混载模式下的原稿读取指令,所述混载模式下在所述原稿输送部承载尺寸不同的多枚原稿并读取原稿;
尺寸确定部,用于确定由所述图像读取部读取的各页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和副扫描方向的尺寸;
白纸检测部,从1页原稿读取结束之前开始,重复检测图像数据中的作为进行白纸检测的区域的白纸检测区域是否是白纸,并在所述混载模式下进行读取时,以与多种原稿尺寸对应的多种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主扫描宽度并行白纸检测处理,并且从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所述主扫描宽度不同的各个检测结果中,选择并使用与由所述尺寸确定部确定的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所述主扫描宽度的检测结果,检测原稿是否是白纸,而且根据1页原稿的图像数据中的、与由所述尺寸确定部确定的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副扫描宽度范围内的检测结果,检测原稿是否是白纸;以及
白纸除去部,除去所述白纸检测区域被检测为白纸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以便不在作业中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输入部接受决定原稿中距原稿端部的距离的输入,作为设定1页原稿中的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大小和位置的输入,
所述白纸检测部把从所述尺寸确定部确定的原稿尺寸的副扫描方向的端部比设定的所述距离靠向内侧的范围设为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所述副扫描宽度,并基于所述副扫描宽度范围内的检测结果检测原稿是否是白纸,并且以从所述尺寸确定部确定的原稿尺寸的主扫描方向的端部比设定的所述距离靠向内侧的范围成为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方式,对应于原稿尺寸使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主扫描宽度的长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纸检测部对由所述图像读取部读取原稿得到的1页图像数据,以沿副扫描方向划分成的多个带为单位进行白纸检测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白纸检测部包含多个设定寄存器,
各个所述设定寄存器存储与不同原稿尺寸对应的白纸检测区域的主扫描宽度以及所述主扫描宽度的位置数据作为设定值,
所述白纸检测部根据各个所述设定寄存器中存储的所述设定值,在与多种原稿尺寸对应的多种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所述主扫描宽度的位置上,进行白纸检测处理。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6.一种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读取原稿;
将承载的原稿一枚枚地向读取位置输送;
接受混载模式下的原稿读取指令,所述混载模式下承载尺寸不同的多枚原稿并读取原稿;
确定读取的各页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和副扫描方向的尺寸;
从1页原稿读取结束之前开始,重复检测图像数据中的作为进行白纸检测的区域的白纸检测区域是否是白纸;
在所述混载模式下进行读取时,以与多种原稿尺寸对应的多种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主扫描宽度并行白纸检测处理;
从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所述主扫描宽度不同的各个检测结果中,选择并使用与确定的原稿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所述主扫描宽度的检测结果,检测原稿是否是白纸;
在所述混载模式下进行读取时,根据1页原稿的图像数据中的、与确定的原稿的副扫描方向的尺寸对应的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副扫描宽度范围内的检测结果,检测原稿是否是白纸;以及
除去所述白纸检测区域被检测为白纸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以便不在作业中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受决定原稿中距原稿端部的距离的输入,作为设定1页原稿中的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大小和位置的输入;
把从确定的原稿尺寸的副扫描方向的端部比设定的所述距离靠向内侧的范围,设为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所述副扫描宽度;
基于所述副扫描宽度范围内的检测结果,检测原稿是否是白纸;以及
以从确定的原稿尺寸的主扫描方向的端部比设定的所述距离靠向内侧的范围成为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方式,对应于原稿尺寸使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主扫描宽度的长度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读取原稿得到的1页图像数据,以沿副扫描方向划分成的多个带为单位进行白纸检测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多个设定寄存器中存储与不同原稿尺寸对应的白纸检测区域的主扫描宽度以及所述主扫描宽度的位置数据作为设定值;以及
根据各个所述设定寄存器中存储的所述设定值,在与多种原稿尺寸对应的多种所述白纸检测区域的所述主扫描宽度的位置上,进行白纸检测处理。
CN201480003388.9A 2013-05-30 2014-05-21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8386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4535 2013-05-30
JP2013-114535 2013-05-30
PCT/JP2014/063437 WO2014192613A1 (ja) 2013-05-30 2014-05-21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8641A CN104838641A (zh) 2015-08-12
CN104838641B true CN104838641B (zh) 2016-11-23

Family

ID=51988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3388.9A Active CN104838641B (zh) 2013-05-30 2014-05-21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69599B2 (zh)
EP (1) EP2928173B1 (zh)
JP (1) JP5799190B2 (zh)
CN (1) CN104838641B (zh)
WO (1) WO20141926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9494B2 (ja) * 2013-12-20 2016-08-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
JP2015198327A (ja) * 2014-04-01 2015-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379882B2 (ja) * 2014-09-03 2018-08-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
JP2017069619A (ja) * 2015-09-28 2017-04-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06213B2 (ja) * 2015-10-30 2018-10-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142272A1 (en) * 2015-11-18 2017-05-18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Scan boundary ind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7017044B2 (ja) * 2017-09-08 2022-02-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306088B2 (en) * 2017-09-14 2019-05-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reading controller that has two modes and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JP7073869B2 (ja) * 2018-04-10 2022-05-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34794B2 (ja) * 2018-08-31 2022-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71878B2 (ja) * 2018-09-05 2023-05-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20098980A (ja) * 2018-12-17 2020-06-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および画像読取システム
JP7325198B2 (ja) * 2019-03-13 2023-08-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7452218B2 (ja) * 2020-04-20 2024-03-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5150520A (zh) * 2021-03-30 2022-10-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22165794A (ja) * 2021-04-20 2022-11-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9414A (zh) * 2004-02-26 2007-11-07 维什尼尔公司 在多页扫描过程中排除空白页的方法及其软件
CN102469231A (zh) * 2010-11-12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29484A (ja) 1997-02-12 1998-08-25 Oki Data:Kk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4289496A (ja) * 2003-03-20 2004-10-14 Ricoh Co Ltd 画像再生装置、画像再生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JP2006279094A (ja) * 2005-03-25 2006-10-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43639A (ja) * 2005-06-28 2007-02-15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及び画像読取方法を実行するプログラム
JP2008219810A (ja) 2007-03-07 2008-09-18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用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5644062B2 (ja) * 2009-04-27 2014-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JP5804720B2 (ja) * 2011-02-10 2015-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617733B2 (ja) * 2011-03-30 2014-1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
JP2012222791A (ja) * 2011-04-14 2012-11-12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975932B2 (ja) * 2013-04-24 2016-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9414A (zh) * 2004-02-26 2007-11-07 维什尼尔公司 在多页扫描过程中排除空白页的方法及其软件
CN102469231A (zh) * 2010-11-12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26743A1 (en) 2015-11-12
WO2014192613A1 (ja) 2014-12-04
JP5799190B2 (ja) 2015-10-21
JPWO2014192613A1 (ja) 2017-02-23
EP2928173A4 (en) 2015-11-25
US9369599B2 (en) 2016-06-14
CN104838641A (zh) 2015-08-12
EP2928173B1 (en) 2016-09-28
EP2928173A1 (en) 2015-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8641B (zh)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
JP5749945B2 (ja) 印字用紙の再利用可否判定装置、消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印字用紙の再利用可否判定方法
CN104301581B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10222951A1 (en) Eras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heet cassette common use system, and a storing method of erase-processed sheets
JP392237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04735282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2016158113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36011A (zh) 操作面板及具备该操作面板的电气器具
CN103997583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250770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reading device
JP2009267553A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02811296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控制方法
JP2007116285A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30795B2 (ja) 原稿読取装置
US1023743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sorts sheets contained in sheet feed cassette to plurality of trays
JP6135350B2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79818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JP20221041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6872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1044664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2147382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580809B (zh) 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JP2006222777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JP607933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136054A (ja) 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