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0520A -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0520A
CN115150520A CN202210232203.8A CN202210232203A CN115150520A CN 115150520 A CN115150520 A CN 115150520A CN 202210232203 A CN202210232203 A CN 202210232203A CN 115150520 A CN115150520 A CN 115150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ing
image
unit
processing unit
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322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邦彦
桑原智弘
安井克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578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5471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578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5471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150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05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H04N1/2032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of two pictures corresponding to two sides of a single mediu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5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e.g. averaging or subtra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41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 up and repro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39Movement of the main scanning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H04N1/2036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of a plurality of pictures corresponding to a single side of a plurality of medi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212Image combination
    • G06T2207/20221Image fusion; Image me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高效地读取要被合成的各个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具备:输送部,输送第一介质;第一拍摄部;第一读取处理部,使所述第一拍摄部读取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第一介质的第一读取面的第一图像;第二拍摄部;第二读取处理部,使所述第二拍摄部边沿着放置在介质放置面上的第二介质的第二读取面移动边进行扫描,由此使所述第二拍摄部读取所述第二介质的所述第二读取面的第二图像;读取控制部,以使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以及所述第二读取处理部并行地进行动作的方式分别控制它们;以及合成处理部,将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合成,生成合成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读取介质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读取放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静止原稿)的图像的静止原稿读取功能、以及读取由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输送中的原稿(移动原稿)的图像的移动原稿读取功能的图像读取装置已为公众所知。作为这种图像读取装置,提出了一种读取静止原稿的图像、之后读取移动原稿的图像并进行将前者的图像与后者的图像合成的处理的图像读取装置。
但是,以往的图像读取装置由于使用相同的读取部分开读取静止原稿以及移动原稿,所以存在图像合成处理花费较多的时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读取要被合成的各个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具备:输送部,朝向规定的读取位置输送第一介质;第一拍摄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介质的输送通道上的第一读取位置;第一读取处理部,使所述第一拍摄部读取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第一介质的第一读取面的第一图像;第二拍摄部,设置在介质放置面的下方;第二读取处理部,使所述第二拍摄部边沿着放置在所述介质放置面上的第二介质的第二读取面移动边进行扫描,由此使所述第二拍摄部读取所述第二介质的所述第二读取面的第二图像;读取控制部,分别控制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以及所述第二读取处理部,使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以及所述第二读取处理部并行地进行动作;以及合成处理部,将通过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读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与通过所述第二读取处理部读取到的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合成,生成合成图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具备:输送部,朝向规定的读取位置输送第一介质;第一拍摄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介质的输送通道上的第一读取位置;第一读取处理部,使所述第一拍摄部读取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第一介质的第一读取面,依次取得第一线阵图像,并存储到规定的存储部;第二拍摄部,设置在介质放置面的下方;第二读取处理部,使所述第二拍摄部边沿着放置在所述介质放置面上的第二介质的第二读取面移动边进行扫描,由此使所述第二拍摄部读取所述第二介质的所述第二读取面,依次取得第二线阵图像,并存储到所述存储部;读取控制部,分别控制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以及所述第二读取处理部,使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以及所述第二读取处理部并行地进行动作;以及合成处理部,对应所述第一线阵图像以及所述第二线阵图像被读取,将所述第一线阵图像与所述第二线阵图像依次进行合成,生成合成图像。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部,形成通过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到的图像。
按照本发明,能够高效地读取要被合成的各个图像。
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合成处理的步骤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合成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合成处理的其它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所述图像合成处理所包含的合成图像生成处理的步骤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个例子,不是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使用在各图中表示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以及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1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的内部构成的图。
[图像形成装置10]
图像形成装置10是具备图像读取功能、传真功能、图像形成功能等的数码复合机。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图像读取装置1、图像形成部15、操作显示部16、供纸盒17以及排出部18。操作显示部16用作图像读取装置1的操作显示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也可以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0独立了的图像读取装置1,或者可以是具备图像读取装置1的传真机或复印机。
图像形成部15根据从图像读取装置1输出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的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按照电子照相方式执行彩色或黑白的图像形成处理(印刷处理)。图像形成部15具备图像形成单元、曝光装置、中间转印带、第二次转印辊以及定影装置等。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具备感光鼓、带电装置、显影装置、第一次转印辊以及清洁装置(都未图示)等。这些构成要素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5的壳体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部15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图像形成部15不限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部,也可以是喷墨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部,或者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记录方式或印刷方式的图像形成部。
[图像读取装置1]
图像读取装置1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上部。图像读取装置1从原稿读取图像。图像读取装置1能够输送原稿,并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第一介质的一个例子)的图像,另外,图像读取装置1能够对放置在接触玻璃65(图2参照)的上表面(介质放置面的一个例子)上的原稿(第二介质的一个例子)进行光学扫描并读取图像。以下,有时将被输送的原稿称为移动原稿,将放置在接触玻璃65上的原稿称为静止原稿。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11以及盖部12。
装置主体11是收纳图像读取装置1的各种设备的壳体。盖部12覆盖装置主体11的上表面并按压放置在接触玻璃65(参照图2)上的静止原稿,盖部12可转动地安装于装置主体11。
如图2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还具备原稿自动输送装置(Auto Document Feeder:ADF)2、第一读取部61(本发明的第一拍摄部的一个例子)、第二读取部62(本发明的第二拍摄部的一个例子)、移动机构7、控制装置8、接触玻璃64、以及接触玻璃65等。这些构成要素收纳在图像读取装置1的装置主体11中。
原稿自动输送装置2设置于盖部12。原稿自动输送装置2取出放置在供给盘3a上的原稿9,并沿着输送通道40将原稿向图像读取装置1的读取位置输送。当在供给盘3a上放置有多张原稿9的情况下,原稿自动输送装置2一张一张地取出多张原稿并连续地依次输送多张原稿。由此,图像读取装置1能够从由原稿自动输送装置2输送的原稿读取图像。
接触玻璃64以及接触玻璃65都安装在装置主体11的上部。接触玻璃64以及接触玻璃65都是透明的板状部件。接触玻璃65是放置成为图像的读取对象的静止原稿的区域。接触玻璃64是透过从第二读取部62向由原稿自动输送装置2输送的原稿照射的光的区域。
在图像读取装置1中,在将原稿(静止原稿)放置在接触玻璃65上并关闭了盖部12的状态下,如果输入读取指令,则在装置主体11内,通过移动机构7使第二读取部62从规定的基准位置朝向接触玻璃65的下方并沿着接触玻璃65的下表面向副扫描方向移动。而且,在第二读取部62的移动中向接触玻璃65照射的光沿所述副扫描方向扫描,由此读取所述静止原稿的图像。
另外,在图像读取装置1中,在从由原稿自动输送装置2输送的原稿(移动原稿)读取图像时,第二读取部62移动到向接触玻璃64照射光的基准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即接触玻璃64的下方的位置。而且,在所述移动原稿的输送中从第二读取部62的发光部6a向接触玻璃64照射光,由此,在所述基准位置的上侧的读取位置P2(参照图3)读取输送中的移动原稿的图像。所述读取位置P2是接触玻璃64的上表面的位置,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读取位置。
另外,在图像读取装置1中,在输入了图像合成指令的情况下,由原稿自动输送装置2输送的原稿的图像被设置在输送通道40上的第一读取部61读取。在这种情况下,原稿通过从输送通道40分支的后述的第二送出通道40d向外部排出。
如图2所示,原稿自动输送装置2具备供给盘3a(第一盘)、第一排出盘3b(第二盘)、输送通道40、输送装置4(本发明的输送部的一个例子)、供给原稿检测部5、输送原稿传感器51、以及盘关闭传感器52等。输送通道40形成输送原稿9的通道。
供给盘3a以及第一排出盘3b分别能够承载原稿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排出盘3b配置在供给盘3a的下方。
供给原稿检测部5检测已放置在供给盘3a上的原稿9。供给原稿检测部5包括第一供给原稿传感器5a以及第二供给原稿传感器5b。第一供给原稿传感器5a以及第二供给原稿传感器5b分别能够检测出已放置在供给盘3a上的原稿9。
例如,第一供给原稿传感器5a以及第二供给原稿传感器5b分别具备未图示的第一位移部件以及第一检测传感器。
所述第一位移部件承受供给盘3a上的原稿9的负荷并从作为初始位置的上位置向比该上位置更靠下方的下位置位移。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例如是透过型的光遮断器,检测向所述下位置位移了的所述第一位移部件。
输送原稿传感器51检测从供给盘3a向输送通道40送出了的原稿9。例如,输送原稿传感器51分别具备未图示的第二位移部件以及第二检测传感器。
所述第二位移部件通过与从供给盘3a向输送通道40送出的原稿9接触,从初始位置向退避位置位移。所述检测传感器例如是透过型的光遮断器,检测向所述退避位置位移了的所述第二位移部件。
输送装置4将供给盘3a上的原稿9一张一张地向输送通道40送出,进而将该原稿9沿着输送通道40输送,进而将该原稿9向第一排出盘3b上排出。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朝向从供给盘3a送出原稿9的方向的水平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D1,将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D2。另外,将与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正交的水平的方向称为第三方向D3。
如图3所示,输送通道40包括输入通道40a、折返通道40b(本发明的第一输送通道的一个例子)、以及第一送出通道40c(本发明的第一输送通道的一个例子)。输入通道40a是从与供给盘3a对应的输入口401开始朝向第一方向D1的通道。输送原稿传感器51检测向输入通道40a送出的原稿9。
折返通道40b是与输入通道40a连接且从第一方向D1向第二方向D2折返的弯曲的通道。第一送出通道40c是与折返通道40b连接、朝向第二方向D2且到达与第一排出盘3b对应的第一排出口403(本发明的第一排出口的一个例子)的通道。第一送出通道40c经由沿着接触玻璃64的上表面的所述读取位置P2(第二读取部62的读取位置)到达第一排出口403。第一排出口403是第一送出通道40c的排出口。
输送装置4具备与供给盘3a对应的送出机构41、以及沿着输送通道40配置的多组输送辊对43。
送出机构41将供给盘3a上的原稿9一张一张地向输入通道40a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送出机构41将供给盘3a上的原稿9中的最高位的一张向输入通道40a送出。
多组输送辊对43被未图示的马达驱动转动,由此沿着输送通道40输送原稿9。
第一读取部61设置在输入通道40a上。第一读取部61读取通过输入通道40a的原稿9的读取面(第一读取面的一个例子)的图像(第一图像的一个例子)。具体地说,如果原稿9到达输入通道40a的第一读取部61的读取位置(第一读取位置),则第一读取部61向输送中的原稿9的读取面照射光,读取原稿9的读取面整个区域的图像。读取到的图像的数据通过控制部81暂时存储到后述的RAM82中。
第二读取部62以能够沿图像读取装置1的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接触玻璃64、65的下方。第二读取部62在配置于与接触玻璃64对应的所述基准位置(图3所示的接触玻璃64的下方的位置)的状态下,读取通过第一送出通道40c的原稿9的读取面的图像。读取到的图像的数据通过控制部81暂时存储到后述的RAM82中。
另外,第二读取部62读取放置在接触玻璃65上的静止原稿的读取面(第二读取面的一个例子)的图像(第二图像的一个例子)。具体地说,第二读取部62边沿着放置在接触玻璃65上的静止原稿向图2的纸面右侧移动边扫描所述静止原稿的读取面,由此读取所述静止原稿的读取面整个区域的图像。读取到的图像的数据通过控制部81暂时存储到后述的RAM82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读取部61以及第二读取部62分别具备发光部6a、透镜6b以及图像传感器6c(参照图2)。发光部6a、透镜6b以及图像传感器6c分别沿着第三方向D3延伸地形成。
在第一读取部61以及第二读取部62中,各自的发光部6a向原稿9照射光。透镜6b将被原稿9反射后的光导向图像传感器6c。图像传感器6c是接收被原稿9反射后的光并检测该光的强度(受光量)且将检测信号作为所述读取图像的信号输出的线阵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所述线阵传感器从原稿的读取面的前端依次读取一行或多行的线阵图像,并从所述线阵传感器依次输出对应读取到的线阵图像的所述检测信号。
从图像传感器6c输出的所述检测信号每当输出时依次转换成表示所述线阵图像的数字图像数据(以下称为线阵图像数据),通过控制装置8的控制部81依次存储到RAM82(参照图4)中。该转换处理可以由控制部81进行,也可以由与控制部81不同的转换处理部进行。转换后的线阵图像数据每当进行转换时依次被存储到RAM82中。而且,如果读取了到原稿的后端的线阵图像,则将从原稿的前端到后端的全部的线阵图像数据的集合存储到RAM82中作为该原稿的读取面的读取图像。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读取部61以及第二读取部62分别是将发光部6a、透镜6b以及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类型的图像传感器6c一体化得到的CIS(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
移动机构7使第二读取部62从与接触玻璃64相对的所述基准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开始在横跨与接触玻璃65相对的位置的范围内移动。移动机构7向第二读取部62的支架(未图示)传递驱动力,使第二读取部62移动。移动机构7是使用了步进电机等驱动装置(电动机)的以往公知的移动机构,能够使所述支架沿副扫描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移动。移动机构7具有包括将来自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向所述支架传递的带、带轮、齿轮等的传递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不进行后述的图像合成处理的非合成处理时,在通过输送装置4输送原稿9的情况下,移动机构7将第二读取部62保持在与接触玻璃64相对的所述基准位置。由此,第二读取部62的发光部6a的光向在接触玻璃64上移动的原稿9的读取面照射,其反射光入射到图像传感器6c。由此,图像传感器6c读取输送中的原稿9的图像。
另外,当所述非合成处理时,在原稿9放置在接触玻璃65上的情况下,移动机构7使第二读取部62沿着接触玻璃65移动。由此,第二读取部62的发光部6a的光对接触玻璃65上的原稿9进行扫描的同时,第二读取部62的图像传感器6c读取原稿9的图像。
另外,当进行后述的图像合成处理的合成处理时,第一读取部61的发光部6a的光向在接触玻璃64上移动的原稿9的读取面照射,其反射光入射到图像传感器6c。由此,图像传感器6c读取输送中的原稿9的图像。另外,同时使第二读取部62沿着接触玻璃65移动,使第二读取部62的发光部6a的光对接触玻璃65上的原稿9进行扫描的同时,第二读取部62的图像传感器6c读取原稿9的图像。
另外,第二读取部62的图像传感器6c可以是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Device))类型的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移动机构7使发光部6a以及透镜6b移动,CCD类型的图像传感器6c固定在预先确定的位置。
操作显示部16包括接受人的操作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例如是操作按钮以及触摸屏等。例如,接受用于执行后述的图像合成处理的图像合成指令、用于使图像合成处理中断的合成中断指令、用于使中断的图像合成处理重新开始的重新开始指令等各种信号的输入。即,在所述操作部配置有用于输入所述图像合成指令、输入所述重新开始指令的读取执行键(开始按钮)、用于使所述图像合成处理中断的取消键等。另外,操作显示部16包括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所述显示部例如是液晶显示单元等面板显示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原稿自动输送装置2还具备能够承载原稿9的第二排出盘3c(参照图2、图3)。
如图3所示,第二排出盘3c配置在相对于供给盘3a以及第一排出盘3b向第一方向D1离开了的位置。第二排出盘3c能够沿着盖部12的外缘折叠。
另外,输送通道40还包括第二送出通道40d(本发明的第二输送通道的一个例子)。第二送出通道40d是与输入通道40a连接、向第一方向D1延伸并到达与第二排出盘3c对应的第二排出口404(本发明的第二排出口的一个例子)的通道。第二送出通道40d从输入通道40a连续地朝向第一方向D1大致笔直地延伸。
即,输送通道40从输入通道40a分别向折返通道40b以及第二送出通道40d分支。换句话说,输送通道40从输入通道40a的终点附近的分支点P1(参照图3)分别向折返通道40b以及第二送出通道40d分支。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输送通道40的从输入通道40a经由折返通道40b至第一送出通道40c的通道称为弯曲输送通道40a-40c。另外,将输送通道40的从输入通道40a至第二送出通道40d的通道称为笔直输送通道40a-40d。
第二排出盘3c被支承成能够在关闭第二排出口404的关闭位置与打开第二排出口404的打开位置之间位移。第二排出口404是第二送出通道40d的排出口。第二排出盘3c在存在于所述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能够承载原稿9。
盘关闭传感器52检测第二排出盘3c存在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盘关闭状态。例如,盘关闭传感器52是检测所述关闭位置的第二排出盘3c的接触式的限位传感器或者非接触式的光传感器等。盘关闭传感器52是盘关闭检测部的一个例子。
另外,原稿自动输送装置2具备路径切换机构44(本发明的路径切换部的一个例子)。
路径切换机构44将沿着输入通道40a输送的原稿9选择性地向折返通道40b以及第二送出通道40d中的任意一方引导。换句话说,路径切换机构44将原稿9的输送路径选择为弯曲输送通道40a-40c以及笔直输送通道40a-40d中的任意一方。
路径切换机构44是可摆动地支承在输送通道40的分支点P1的片状件。所述片状件接受外力而在规定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位移。所述第一位置是能够将由输送装置4输送的原稿9向折返通道40b引导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能够将原稿9向第二送出通道40d引导的位置。即,路径切换机构44(片状件)在能够将输送通道40中输送的原稿9向折返通道40b引导的所述第一位置与能够将原稿9向第二送出通道40d引导的所述第二位置之间位移。路径切换机构44通过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打开弯曲输送通道40a-40c。路径切换机构44通过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打开笔直输送通道40a-40d。
在路径切换机构44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如果输送装置4的送出机构41以及多组输送辊对43动作,则将原稿9朝向折返通道40b输送,并从第一排出口403排出到第一排出盘3b上。
另外,在路径切换机构44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如果输送装置4的送出机构41以及多组输送辊对43动作,则将原稿9朝向第二送出通道40d输送,并从第二排出口404排出到第二排出盘3c上。
当第二排出盘3c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路径切换机构44被弹簧等施力部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一位置侧的作用力而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另外,在第二排出盘3c从所述关闭位置位移到所述打开位置的情况下,路径切换机构44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侧位移并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
例如,路径切换机构44从与第二排出盘3c自所述关闭位置成为所述打开位置连动的执行器或连杆部件接受驱动力,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位移,在第二排出盘3c返回到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利用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返回所述第一位置。
或者,也可以采用下述方式:在由盘关闭传感器52检测到第二排出盘3c从所述关闭位置成为所述打开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螺线管或马达),路径切换机构44从所述第一位置位移到所述第二位置,在第二排出盘3c返回到所述关闭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施力部件返回所述第一位置。
另外,图像读取装置1可以还具备第三读取部63。在这种情况下,第三读取部63读取通过第二送出通道40d的原稿9的图像。第三读取部63为与第一读取部61相同的构成。在设置有第三读取部63的情况下,在后述的第一读取处理中,可以使第三读取部63读取原稿9的其它读取面。
[控制装置8]
控制装置8执行各种数据处理以及图像读取装置1的控制。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8具备控制部81、RA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82、存储装置83以及信号接口84等。此外,控制装置8也具备进行与其它装置的通信的通信装置85。RAM82是存储部的一个例子。
存储装置83是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存储装置83能够进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各种数据的存储以及更新。例如,可以采用闪存器或硬盘驱动器的一方或者双方作为存储装置83。
信号接口84将各种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并向控制部81传送转换后的数字数据。此外,信号接口84将控制部81输出的控制指令转换为控制信号,并向控制对象的设备传送所述控制信号。
控制部81具有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计算设备。控制部81是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而执行各种数据处理以及控制的处理器。RAM8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易失性的存储装置。RAM82临时存储控制部81的所述CPU执行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在控制部81的所述CPU执行各种处理的过程中输出以及参照的数据。
控制部81包括通过所述CPU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的多个处理部。具体地说,控制部81包括主计算部8a、输送控制部8b、读取控制部8c、合成处理部8d、输出处理部8e等。读取控制部8c是本发明的读取控制部、第一读取处理部、第二读取处理部、第三读取处理部的一个例子。合成处理部8d是本发明的合成处理部的一个例子。输出处理部8e是本发明的输出处理部的一个例子。
另外,所述各处理部不限于由控制部81实现,例如也可以是由多个处理器实现。另外,各处理部不限于由控制部81实现的处理部,例如也可以由能够实现各处理部的功能的电子电路构成。
主计算部8a根据对操作显示部16的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执行使各种处理开始的控制、以及在操作显示部16的所述显示部上显示信息的控制等。
输送控制部8b通过控制输送装置4控制原稿9的输送。
具体地说,输送控制部8b控制输送装置4等,使得能够进行使供给盘3a上的原稿9经由折返通道40b进行输送并向第一排出盘3b排出的输送动作(折返输送动作)。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路径切换机构44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第二排出盘3c配置在所述关闭位置。通过这样进行控制,供给盘3a上的原稿9一张一张地沿着弯曲输送通道40a-40c输送并排出到第一排出盘3b上。
另外,输送控制部8b控制输送装置4等,使得能够进行使供给盘3a上的原稿9沿着在折返通道40b的附近分支的输送通道输送并排出到与第一排出盘3b不同的第二排出盘3c上的输送动作(笔直输送动作)。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路径切换机构44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第二排出盘3c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通过这样进行控制,供给盘3a上的原稿9一张一张地沿着笔直输送通道40a-40d输送并排出到第二排出盘3c上。
读取控制部8c通过控制第一读取部61、第二读取部62等,执行图像读取处理。
具体地说,读取控制部8c执行使第一读取部61读取由输送装置4输送的原稿9的读取面的图像的处理(以下称为第一读取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了用于执行后述的图像合成处理的图像合成指令的情况下,读取控制部8c使第一读取部61读取原稿9的图像(第一图像)。在这种情况下,读取控制部8c作为本发明的第一读取处理部发挥功能。
另外,在由输送装置4连续地依次输送多张原稿9的情况下,读取控制部8c使第一读取部61依次读取各原稿9的读取面的图像。
另外,读取控制部8c执行通过使第二读取部62边沿着放置在接触玻璃65上的静止原稿的读取面移动边进行扫描由此使第二读取部62读取所述静止原稿的图像(第二图像)的处理(以下称为第二读取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了用于执行后述的图像合成处理的图像合成指令的情况下、或在所述非合成处理时输入了所述静止原稿的读取指令的情况下,读取控制部8c使第二读取部62读取所述静止原稿的图像(第二图像)。在这种情况下,读取控制部8c作为本发明的第二读取处理部发挥功能。
另外,读取控制部8c执行使第二读取部62读取由输送装置4输送的原稿9的读取面的图像的处理(以下称为第三读取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所述非合成处理时输入了读取利用原稿自动输送装置2的原稿9的读取指令的况下,读取控制部8c使第二读取部62读取原稿9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读取控制部8c作为本发明的第三读取处理部发挥功能。
另外,在输入了用于执行图像合成处理的图像合成指令的情况下,读取控制部8c并行地执行所述第一读取处理以及所述第二读取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了所述图像合成指令并且路径切换机构44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读取控制部8c并行地执行所述第一读取处理以及所述第二读取处理。
在输入了所述图像合成指令的情况下,合成处理部8d执行将在所述第一读取处理中由第一读取部61读取到的原稿9的图像与在所述第二读取处理中由第二读取部62读取到的图像合成并生成合成图像的处理(合成图像生成处理)。作为合成处理方法,可以采用阿尔法混合(Alpha-Blending),即,使用表示透过的程度的系数亦即α值对各图像进行合成。
例如,在通过输送装置4依次读取到多张原稿9的图像的情况下,合成处理部8d进行将在所述第二读取处理中读取到的一张静止原稿的图像分别与各原稿9的读取面的图像合成的处理。
另外,在从操作显示部16输入了所述合成中断指令、根据该输入由图像读取装置1执行的图像合成处理(参照图5)中断、其后根据输入的所述重新开始指令使所述图像合成处理重新开始了的情况下,读取控制部8c再次执行所述第二读取处理,使第二读取部62读取所述静止原稿的图像。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读取控制部8c判断接触玻璃65上的原稿是否变更了,在判断为变更了的情况下,再次执行所述第二读取处理,使第二读取部62读取所述静止原稿的图像。
输出处理部8e输出通过读取控制部8c的读取处理读取到的图像数据、由合成处理部8d生成的合成图像的图像数据(合成图像数据)。具体地说,输出处理部8e将所述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装置83中、或向图像形成部15输出、或向操作显示部16的所述显示部输出、又或向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或者存储装置输出。
但是,以往的图像读取装置进行使用相同的读取部分别读取静止原稿以及移动原稿的处理,因此图像合成处理花费较多的时间,处理效率低。而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在后述的图像合成处理中同时读取所述静止原稿以及所述移动原稿,并将各读取图像合成,因此能够高效地读取要被合成的各个图像。
[图像合成处理]
以下,边参照图5的流程图边对由控制装置8的控制部81执行的图像合成处理的步骤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图像读取装置1中将图像合成功能设定为有效,所述图像合成处理所需要的背景浓度、倍率、原稿尺寸、彩色选择、原稿的种类、基底图像的选择等已经设定好。
在所述图像合成功能被设定为有效的状态下,判断是否输入了用于执行该图像合成处理的所述图像合成指令(S10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像读取装置1中所述图像合成功能被设定为有效的状态下,当由操作者从操作显示部16的操作部对读取执行键(开始按钮)进行了按压操作时,控制部81判断为输入了所述图像合成指令。
如果输入了所述图像合成指令,则在下一个步骤S102中,控制部81判断是否将读取对象的原稿分别放置在供给盘3a以及接触玻璃65上。具体地说,控制部81判断在供给盘3a上是否放置有作为读取对象的原稿9,并判断在接触玻璃65上是否放置有作为读取对象的静止原稿。即,控制部81检测在供给盘3a以及接触玻璃65上有无原稿。在此,供给盘3a上有无原稿9可以由供给原稿检测部5检测。另外,接触玻璃65上有无所述静止原稿,例如可以由设置在盖部12的按压面的反射型的光遮断器等原稿检测传感器(原稿检测部)检测。有无所述静止原稿例如也可以在关闭盖部12之后马上使第二读取部62向接触玻璃65的下方移动,根据向接触玻璃65的第一方向D1侧的端部(原稿自动输送装置2侧的端部)的规定宽度区域照射的光的反射光的受光量、或从该受光量转换后的所述规定宽度区域的图像数据,进行判断。
在步骤S102中,在判断为在供给盘3a以及接触玻璃65双方上均未放置有原稿的情况下,即,在判断为在供给盘3a以及接触玻璃65的任意一方或双方上未放置有原稿的情况下,控制部81在操作显示部16的所述显示部上显示催促在双方上放置原稿的出错信息(S1021)。之后,返回步骤S101,进行步骤S101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2中,如果判断为在供给盘3a以及接触玻璃65上都放置有原稿,则控制部81接着判断笔直输送通道40a-40d是否开通(S103)。例如,在第二排出盘3c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路径切换机构44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判断为笔直输送通道40a-40d开通了。
第二排出盘3c的所述打开位置能够根据盘关闭传感器52的输出信号进行判断。另外,在路径切换机构44由规定的驱动部驱动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是否输出了控制部81的驱动控制信号来进行判断。另外,在路径切换机构44根据第二排出盘3c的开闭动作而连动位移到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81可以在判断为第二排出盘3c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判断笔直输送通道40a-40d开通了。
在步骤S103中,如果判断为笔直输送通道40a-40d未开通,则控制部81在操作显示部16的所述显示部上显示表示第二排出盘3c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出错信息、催促使第二排出盘3c位移到所述打开位置以开通笔直输送通道40a-40d的出错信息(S1031)。之后,返回步骤S101,进行步骤S101以后的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图像合成功能设定为有效的状态下,由输送装置4输送的原稿9向笔直输送通道40a-40d输送,不向弯曲输送通道40a-40c输送。因此,除非笔直输送通道40a-40d开通,否则就不执行步骤S104的第一读取处理以及步骤S105的第二读取处理,也不执行步骤S106的合成图像生成处理。
在步骤S103中,如果判断为笔直输送通道40a-40d开通了,则控制部81并行地执行步骤S104的所述第一读取处理以及步骤S105的所述第二读取处理。如上所述,所述第一读取处理是使输送装置4动作并使第一读取部61读取由输送装置4输送的原稿9的读取面的图像的处理。另外,所述第二读取处理是使第二读取部62读取放置在接触玻璃65上的静止原稿的读取面的图像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笔直输送通道40a-40d开通,所以由输送装置4输送的原稿9在输入通道40a由第一读取部61读取到图像后,被路径切换机构44向第二送出通道40d引导,并从第二排出口404排出到第二排出盘3c上。
通过所述第一读取处理以及所述第二读取处理读取到的读取图像的数据到该图像合成处理结束为止暂时存储在RAM82中。
其后,在步骤S106中,控制部81执行将通过步骤S104的所述第一读取处理读取到的原稿9的图像(读取图像)与通过步骤S105的所述第二读取处理读取到的所述静止原稿的图像(读取图像)合成并生成合成图像的处理(合成图像生成处理)。例如,在将所述静止原稿的图像设定为所述基底图像(背景图像)的情况下,将所述静止原稿的读取图像作为原稿9的图像的背景图像与原稿9的读取图像合成。另外,在将原稿9的图像设定为所述基底图像(背景图像)的情况下,将原稿9的读取图像作为所述静止原稿的图像的背景图像与所述静止原稿的读取图像合成。利用该合成图像生成所生成的合成图像数据存储并保管在存储装置83中。
接着,在步骤S107中,控制部81进行输出在步骤S106中生成的所述合成图像数据的处理。另外,在存在显示请求的情况下,所述合成图像数据的输出目的地是操作显示部16的显示部,在存在图像形成请求的情况下,所述合成图像数据的输出目的地是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处理部,在存在数据传送请求的情况下,所述合成图像数据的输出目的地是传送目的地的信息处理装置或存储装置等。由此,结束一系列的图像合成处理。
另外,当在供给盘3a上放置有多张原稿9的情况下,通过反复执行步骤S104、105以后的处理,能够将所述静止原稿的图像与全部的原稿9合成。
[图像合成处理的第一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上述的图像合成处理中当在供给盘3a上放置有多张原稿9的情况下对各原稿9分别进行步骤S104、S105以后的处理的处理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处理例子。例如,如图6所示,可以只进行一次对接触玻璃65上的静止原稿的所述第二读取处理,每当读取到各原稿9的读取面的图像时,将所述静止图像的读取图像与原稿9的读取图像合成。另外,在图6中,对于与上述的图像合成处理的步骤相同或等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步骤编号,由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控制部81在步骤S101、S102的判断处理之后,判断为笔直输送通道40a-40d开通了(S103的“是”),并行地执行对第一张原稿9的所述第一读取处理(S104)以及对所述静止原稿的所述第二读取处理(S105)。其后,控制部81执行所述合成图像生成处理(S106)。在执行了所述合成图像生成处理之后,控制部81在步骤S111中判断在原稿自动输送装置(ADF)2的供给盘3a上是否有下一张原稿9。
在第一张原稿9输送之后,如果由供给原稿检测部5检测到在供给盘3a上存在原稿9,则控制部81判断为在供给盘3a上存在下一个第二张原稿9。如果在步骤S111中判断为在供给盘3a上存在下一个第二张原稿9,则控制部81使输送装置4动作,从供给盘3a输送原稿9,再次执行所述第一读取处理(S112)。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81不执行所述第二读取处理,使第二读取部62在所述基准位置待机。
其后,控制部81返回步骤S106,执行将读取到的第二张原稿9的读取图像与存储在RAM82中的所述静止原稿的读取图像(在步骤S105中读取到的图像)合成并生成合成图像的处理。另外,直到在步骤S111中判断为在供给盘3a上没有原稿9为止,反复进行从步骤S112到步骤S106的处理。
如果在步骤S111中判断为在供给盘3a上没有原稿9,则控制部81进行输出在步骤S106中生成的所述合成图像数据的处理(S107)。
[图像合成处理的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图像合成处理的执行中,在输入了合成中断指令的情况下,接触玻璃65上的静止原稿被另外的原稿替换了的可能性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所示,可以再次执行步骤S105的所述第二读取处理,读取所述静止原稿的图像。另外,在图7中,对于与上述的图像合成处理的步骤相同的或等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步骤编号,由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在执行了步骤S101~步骤S106的处理,进而执行了步骤S111的判断处理后,控制部81在下一个步骤S121中判断是否输入了用于使该图像合成处理中断的所述合成中断指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像读取装置1中将所述图像合成功能设定为有效的状态下,在由操作者从操作显示部16的操作部对取消键进行了按压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81判断为输入了所述合成中断指令。另外,在由传感器等检测到在该图像合成处理中盖部12被打开了的情况下,控制部81也可以判断为输入了所述合成中断指令。
如果输入了所述合成中断指令,则控制部81在当前执行中的原稿9的输送、各读取处理(S104、105、S112)、合成图像生成处理(S106)结束后,中断一系列的图像合成处理(S122)。
其后,控制部81判断是否输入了用于使该图像合成处理重新开始的所述重新开始指令(S12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像读取装置1中在所述图像合成处理中断了的状态下,在由操作者从操作显示部16的操作部对读取执行键(开始按钮)进行了按压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81判断为输入了所述重新开始指令。
如果输入了所述重新开始指令,则控制部81在下一个步骤S124中判断接触玻璃65上的静止原稿是否变更为另外的原稿。例如在满足了在中断中进行了盖部12的开闭动作、在中断中所述原稿检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存在变化、在重新开始指令输入后由第二读取部62取得的来自接触玻璃65的所述端部的规定宽度区域的受光量或图像数据与已经读取到的所述静止原稿的读取图像之间存在差异等各条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的情况下,控制部81判断为所述静止原稿被变更了。
如果在步骤S124中判断为所述静止原稿被变更了(S124的“是”),则需要读取变更后的静止原稿的图像,所以控制部81再次与步骤S104的所述第一读取处理并行地执行步骤S105的所述第二读取处理,其后进行步骤S106以后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24中判断为所述静止原稿未变更(S124的“否”),则控制部81无需读取所述静止图像,所以进行步骤S112以后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的第二变形例中,例示了在步骤S124中执行判断所述静止原稿是否被变更了的处理的处理例子,但是,例如,也可以在不进行步骤S124的判断处理而满足了以下的条件的情况下,并行地执行步骤S104、S105各自的读取处理。例如,在供给盘3a上存在有原稿9的状态下,在输入了所述合成中断指令并且输入了所述重新开始指令的情况下,认为所述静止原稿被变更了的可能性较高。因此,也可以在不判断所述静止原稿实际上是否被变更了并且在满足了步骤S121中输入了所述合成中断指令以及在步骤S123中输入了所述重新开始指令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视为所述静止原稿被变更了,因而执行步骤S104、S105的处理。
如以上说明的,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中,在输入了所述图像合成指令的情况下,并行地执行使用了第一读取部61的所述第一读取处理以及使用了第二读取部62的所述第二读取处理。因此,能够同时地读取由原稿自动输送装置2输送的原稿9的图像以及接触玻璃65上的所述静止原稿的图像。其结果,能够高效地读取要被合成的各个图像,从而能够缩短各读取图像的合成处理的处理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了所述图像合成指令的情况下,原稿9不通过弯曲输送通道40a-40c,而沿着笔直输送通道40a-40d输送。因此,在原稿9的输送中原稿9不易倾斜,因而不易发生合成错位。即,能够提高合成图像的精度。
另外,在根据输入了所述合成中断指令而使图像合成处理中断并在之后重新开始图像合成处理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第二读取处理,再次读取所述静止原稿的图像。即,在所述静止原稿被变更了的可能性较高的情况下,自动地执行所述静止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处理。由此,操作者无需在事前设定变更了所述静止原稿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了所述重新开始指令的情况下,判断所述静止原稿是否被变更了,在所述静止原稿被变更了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读取处理读取所述静止原稿的图像。由此,能够可靠地读取变更后的所述静止原稿的图像。另外,能够防止在所述静止原稿未被变更的情况下徒劳地执行所述第二读取处理。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果在图像读取装置1的所述图像合成功能未被设定为有效的状态(被设定成无效的状态)下并且仅在供给盘3a上放置有原稿9的状态下输入了读取执行键,则控制部81执行所述第一读取处理或所述第三读取处理的任意一方的处理。具体地说,在弯曲输送通道40a-40c开通了的情况下,控制部81执行所述第三读取处理。另外,在笔直输送通道40a-40d开通了的情况下,控制部81执行所述第一读取处理。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装置主体11的上表面设置有接触玻璃64以及接触玻璃65的构成进行了例示,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构成。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未设置有接触玻璃64而在装置主体1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方向D1侧的端部延伸到读取位置P2的接触玻璃65的构成。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以及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1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各构成,所以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各构成共通的构成,省略其详细的说明,仅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处理内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读取部61在读取通过输入通道40a的原稿9的读取面(第一读取面的一个例子)的图像(第一图像的一个例子)这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是共通的。具体地说,如果原稿9到达输入通道40a上的第一读取部61的读取位置(第一读取位置),则第一读取部61向输送中的原稿9的读取面照射光,读取原稿9的读取面的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读取部61读取由输送装置4在输入通道40a中输送的原稿9的读取面的图像,从所述读取面的原稿9的输送方向的前端到后端依次读取一行或多行的线阵图像。读取到的所述线阵图像的图像数据(以下称为线阵图像数据)通过控制装置8的控制部81暂时存储到RAM82(存储部的一个例子)中。另外,在以下,将由第一读取部61读取的所述线阵图像称为第一线阵图像,并将其图像数据称为第一线阵图像数据。
另外,第二读取部62在配置于与接触玻璃64对应的所述基准位置(图3所示的接触玻璃64的下方的位置)的状态下读取通过第一送出通道40c的原稿9的读取面(第二读取面的一个例子)的图像(第二图像的一个例子)这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是共通的。具体地说,第二读取部62沿着放置在接触玻璃65上的静止原稿边向图2的纸面右侧移动边扫描所述静止原稿的读取面,由此读取所述静止原稿的读取面的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读取部62从所述静止原稿的读取面的第二读取部62的移动方向的前端到后端依次读取一行或多行的线阵图像。读取到的所述线阵图像的图像数据(线阵图像数据)通过控制部81暂时存储到后述的RAM82中。另外,在以下,将由第二读取部62读取的所述线阵图像称为第二线阵图像,并将其图像数据称为第二线阵图像数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非合成处理时读取到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控制部81将原稿的从前端到后端的全部的线阵图像数据存储到RAM82中,如果到原稿的后端的读取结束,则控制部81将全部的线阵图像数据结合,转换成该原稿的读取面的读取图像,并存储到存储装置83中。
另一方面,在进行后述的图像合成处理的情况下,控制部81将与从原稿依次读取到的线阵图像对应的线阵图像数据依次存储到RAM82中,并使用存储的线阵图像数据进行合成图像生成处理,生成合成线阵图像,之后,从RAM82删除成为合成线阵图像的根源的所述线阵图像数据。另外,生成的所述合成线阵图像的图像数据在每次生成时依次存储到RAM82中。而且,如果到原稿的后端的读取结束,则控制部81将全部的合成线阵图像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合成图像,并存储到存储装置83中。
控制部81的读取控制部8c通过控制第一读取部61、第二读取部62等,执行图像读取处理。
具体地说,读取控制部8c执行使第一读取部61读取由输送装置4输送的原稿9的读取面的图像的处理(以下称为第一读取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了用于执行后述的图像合成处理的图像合成指令的情况下,读取控制部8c进行使第一读取部61读取输送中的原稿9的读取面(第一读取面)、依次取得所述第一线阵图像并存储到RAM82中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读取控制部8c作为本发明的第一读取处理部发挥功能。
另外,读取控制部8c执行使第二读取部62边沿着放置在接触玻璃65上的静止原稿的读取面移动边进行扫描由此使第二读取部62读取所述静止原稿的图像的处理(以下称为第二读取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了用于执行后述的图像合成处理的图像合成指令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非合成处理时输入了所述静止原稿的读取指令的情况下,读取控制部8c进行使第二读取部62读取所述静止原稿的读取面(第二读取面)、依次取得所述第二线阵图像并存储到RAM82中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读取控制部8c作为本发明的第二读取处理部发挥功能。
另外,控制部81的合成处理部8d每当读取各线阵图像时将在所述第一读取处理中依次读取的所述第一线阵图像与在所述第二读取处理中依次读取的所述第二线阵图像依次合成,生成合成图像。详细地说,每当读取所述第一线阵图像以及所述第二线阵图像并存储到RAM82中时,进行将各线阵图像彼此合成的处理,生成合成线阵图像,如果生成原稿的读取面整个区域部分的合成线阵图像,则将各合成线阵图像结合,生成与原稿的读取面对应的合成图像数据。
另外,如果各线阵图像彼此的合成结束,则在合成线阵图像生成后,合成处理部8d从RAM82删除用于合成的线阵图像。
[合成图像生成处理]
接着,边参照图8的流程图边对由控制装置8的控制部81执行的步骤S106(参照图5到图7)的合成图像生成处理的其它处理例子进行说明。
在步骤S201中,控制部81判断是否通过所述第一读取处理(S104)将原稿9的前端的线阵图像数据存储到了RAM82中,另外,判断是否通过所述第二读取处理(S105)将所述静止原稿的前端的线阵图像数据存储到了RAM82中。
如果在步骤S201中判断为将各线阵图像数据存储到了RAM82中,则控制部81进行将各线阵图像数据彼此合成的处理。该合成处理根据上述的阿尔法混合执行。具体地说,根据以下的式(1)所示的合成像素的像素值的计算式执行。
在此,如果将各线阵图像数据中各自彼此对应的确定的像素的位置设为(i,j),将原稿9的所述线阵图像数据中的所述位置(i,j)的像素值设为f(i,j),将所述静止原稿的所述线阵图像数据中的所述位置(i,j)的像素值设为g(i,j),将混合系数设为α(0≦α≦1),将所述合成像素的像素值(合成后的像素值)设为h(i,j),则像素值h(i,j)可以由以下的式(1)表示。
h(i,j)=α·f(i,j)+(1―α) ·g(i,j) · · · (1)
在步骤S202中,对于各线阵图像数据所包含的全部的像素,分别由控制部81进行基于所述计算式的计算,并将其计算结果存储到RAM82中。而且,对于各线阵图像数据的全部的像素,如果将所述计算结果都存储到RAM82中,则处理进入步骤S203。
在步骤S203中,控制部81从RAM82删除已合成完的各线阵图像数据。
其后,在步骤S204中,控制部81判断各原稿的后端(最终行)是否被读取所述线阵图像数据,且是否对最终行的线阵图像数据进行了所述步骤S202的合成处理。在此,如果判断为各原稿的最终行的线阵图像数据的合成处理还没有结束,则在步骤S205中,判断是否将下一个线阵图像数据存储到了RAM82中。而且,如果判断为将下一个线阵图像数据存储到RAM82中,则控制部81执行步骤S202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4中,如果判断最终行的线阵图像数据的合成处理结束了,则控制部81将存储在RAM82中的全部的像素结合,生成与原稿的读取面整个区域对应的合成图像数据(S206)。由此,结束一系列的合成图像生成处理。
通过进行这样的合成图像生成处理,每当线阵图像数据的合成处理结束,就删除RAM82内的已合成完的线阵图像数据。由此,在RAM82中能够减小用于合成处理的存储区域(作业区域)的容量。即,能够用少的存储区域进行图像数据的合成处理。
另外,即使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应用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图像合成处理的第一变形例、或图像合成处理的第二变形例。
另外,当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应用了上述的图像合成处理的第一变形例的情况下,在所述合成图像生成处理的步骤S203中,存储在RAM82中的线阵图像数据由于用于第二张以后的原稿9的合成处理,所以不删除,仅删除已经合成了的原稿9的线阵图像数据。
另外,即使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应用了产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的图像合成处理的第二变形例的情况下,在所述合成图像生成处理的步骤S203中,存储在RAM82中的线阵图像数据由于用于第二张以后的原稿9的合成处理,所以不删除,仅删除已经合成了的原稿9的线阵图像数据。
另外,本发明可以理解为具备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发明。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部,朝向规定的读取位置输送第一介质;
第一拍摄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介质的输送通道上的第一读取位置;
第一读取处理部,使所述第一拍摄部读取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第一介质的第一读取面的第一图像;
第二拍摄部,设置在介质放置面的下方;
第二读取处理部,使所述第二拍摄部边沿着放置在所述介质放置面上的第二介质的第二读取面移动边进行扫描,由此使所述第二拍摄部读取所述第二介质的所述第二读取面的第二图像;
读取控制部,分别控制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以及所述第二读取处理部,以使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以及所述第二读取处理部并行地进行动作;以及
合成处理部,将通过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读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与通过所述第二读取处理部读取到的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合成,生成合成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依次输送多个所述第一介质时,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使所述第一拍摄部依次读取各个所述第一介质的所述第一读取面,
所述合成处理部将所述第二图像与通过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依次读取到的多个所述第一图像分别进行合成。
3.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部,朝向规定的读取位置输送第一介质;
第一拍摄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介质的输送通道上的第一读取位置;
第一读取处理部,使所述第一拍摄部读取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第一介质的第一读取面,依次取得第一线阵图像,并将所述第一线阵图像存储到规定的存储部中;
第二拍摄部,设置在介质放置面的下方;
第二读取处理部,使所述第二拍摄部边沿着放置在所述介质放置面上的第二介质的第二读取面移动边进行扫描,由此使所述第二拍摄部读取所述第二介质的所述第二读取面,依次取得第二线阵图像,并将所述第二线阵图像存储到所述存储部中;
读取控制部,分别控制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以及所述第二读取处理部,使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以及所述第二读取处理部并行地进行动作;以及
合成处理部,对应所述第一线阵图像以及所述第二线阵图像被读取,将所述第一线阵图像与所述第二线阵图像依次进行合成,生成合成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合成处理部在生成了所述合成图像后,删除用于所述合成图像的生成的所述第一线阵图像以及所述第二线阵图像的任意一方或双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依次输送多个所述第一介质时,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使所述第一拍摄部依次读取各个所述第一介质的所述第一读取面,
所述合成处理部将所述第二线阵图像与由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依次读取到的多个所述第一介质各自的所述第一线阵图像分别进行合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拍摄部在读取所述第二介质时,从预先确定的基准位置开始移动并对所述第二介质的所述第二读取面进行扫描,
所述输送通道包括:
第一输送通道,从规定的分支点开始经由配置在所述基准位置的所述第二拍摄部的第二读取位置到达第一排出口;以及
第二输送通道,从所述分支点开始不通过所述第二读取位置到达第二排出口,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具备:
路径切换部,位移到能够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第一介质向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引导的第一位置或能够将所述第一介质向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引导的第二位置的任意一个位置;以及
第三读取处理部,当所述路径切换部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使所述第二拍摄部在所述第二读取位置读取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第一介质的所述第一读取面,
当输入了图像合成指令并且所述路径切换部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读取控制部分别控制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以及所述第二读取处理部,使所述第一读取处理部以及所述第二读取处理部并行地进行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根据合成中断指令的输入使所述合成处理部的处理中断并在之后根据重新开始指令的输入使所述合成处理部的处理重新开始了时,所述读取控制部使所述第二读取处理部再次动作,使所述第二拍摄部读取所述第二读取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输入了所述重新开始指令时,所述读取控制部判断所述介质放置面上的所述第二介质是否被变更了,当所述第二介质被变更了时,使所述第二读取处理部再次动作,读取所述第二读取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具备输出处理部,所述输出处理部输出由所述合成处理部生成的所述合成图像。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部,形成由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到的图像。
CN202210232203.8A 2021-03-30 2022-03-09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51505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7890 2021-03-30
JP2021057890A JP2022154718A (ja) 2021-03-30 2021-03-30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57889 2021-03-30
JP2021057889A JP2022154717A (ja) 2021-03-30 2021-03-30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0520A true CN115150520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05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32203.8A Pending CN115150520A (zh) 2021-03-30 2022-03-09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889043B2 (zh)
CN (1) CN1151505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3327A (zh) * 2023-05-10 2023-06-06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49395A (ja) * 2021-03-25 2022-10-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シート搬送方法及び搬送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10219A1 (de) * 1987-03-27 1988-10-06 Minolta Camera Kk Bilderzeugungsgeraet
JPH1127507A (ja) * 1997-07-01 1999-01-29 Canon Inc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複写装置、ファクシミリ装置、複合装置
JPH11331580A (ja) * 1998-05-21 1999-11-30 Toshib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20041407A1 (en) * 2000-10-05 2002-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Co., Ltd. Document-rea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10141674A (ja) * 2008-12-12 2010-06-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0183144A (ja) * 2009-02-03 2010-08-19 Kyocera Mita Corp 原稿自動送り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CN104838641A (zh) * 2013-05-30 2015-08-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8198379A (ja) * 2017-05-24 2018-12-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98359A (ja) * 2017-05-23 2018-12-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58078B2 (ja) 2006-03-13 2011-03-2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44091A (ja) * 2021-03-18 2022-10-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シート搬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10219A1 (de) * 1987-03-27 1988-10-06 Minolta Camera Kk Bilderzeugungsgeraet
JPH1127507A (ja) * 1997-07-01 1999-01-29 Canon Inc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複写装置、ファクシミリ装置、複合装置
JPH11331580A (ja) * 1998-05-21 1999-11-30 Toshib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20041407A1 (en) * 2000-10-05 2002-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Co., Ltd. Document-rea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10141674A (ja) * 2008-12-12 2010-06-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0183144A (ja) * 2009-02-03 2010-08-19 Kyocera Mita Corp 原稿自動送り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CN104838641A (zh) * 2013-05-30 2015-08-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8198359A (ja) * 2017-05-23 2018-12-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98379A (ja) * 2017-05-24 2018-12-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3327A (zh) * 2023-05-10 2023-06-06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21730A1 (en) 2022-10-06
US11889043B2 (en)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50520A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468817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7408672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8305655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9304986A (ja) 画像読取り等複合装置
JP2021072481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20019226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ocument reading device and conveyance method
US20220345583A1 (en) Document reading device, image output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document reading devic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for document read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document reading device
US7548351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180844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67498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heet size and shape detection
US6424365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pparatus
US666781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154717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471920B2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54718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655319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with punching mode
CN11219390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028682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18377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53827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311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レビュー表示制御方法
US20240051781A1 (en)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that permits or inhibits transport of document through horizontal transport route, depending on status of discharge tra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4891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該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20510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該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