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211C - 纺织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纺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211C
CN1047211C CN95104221A CN95104221A CN1047211C CN 1047211 C CN1047211 C CN 1047211C CN 95104221 A CN95104221 A CN 95104221A CN 95104221 A CN95104221 A CN 95104221A CN 1047211 C CN1047211 C CN 104721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mentioned
textile apparatus
pair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4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082A (zh
Inventor
丸木普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21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1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7/00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 D01H7/92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ransient twist, i.e. false twist
    • D01H7/923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ransient twist, i.e. false twist by means of rot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纺织喷嘴和一对假捻组件的纺织装置,纺织喷嘴设置在前罗拉附近,用来产生回旋空气流;一对假捻组件设置在纺织喷嘴的下流侧,具有由软弹性材料构成的空腔罗拉,由于其是使具有软弹性的空腔罗拉相互间接触而形成把持纤维束的接触面,由空腔罗拉的弹力和离心力的结合而能确实地把持纤维束,因而即使使假捻装置高速驱动,也能进行充分的假捻,而且能对纤维束施加较强的输送力和退捻力,因此能实现高速纺织,能制成强度和均匀度优良而且毛羽较少的细纱。

Description

纺织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装置,其是用拉伸装置把纱条拉伸后,由两个假捻装置进行加捻而制成细纱的纺织装置。
以前,公知的纺织装置是用拉抻装置把纱条拉伸后,供到一对回旋空气流的方向相互相反的纺织喷嘴上进行加捻而制成细纱,或者是用皮带式假捻装置代替上述一对纺织喷嘴中的一边的喷嘴。
以前的纺织装置具有位于拉伸装置的前罗拉一侧上的纺织喷嘴(下面,简称为“第1喷嘴”)和位于第1喷嘴的下流侧的纺织喷嘴(下面,简称为“第2喷嘴”)或皮带式假捻装置,其是由第2喷嘴或皮带式假捻装置对从拉伸装置的前罗拉引出的、经过第1喷嘴而导入第2喷嘴或皮带式假捻装置的纤维束进行加捻,并一直进行到前罗拉的钳点为止。另一方面,在前罗拉和第1喷嘴之间,由第1喷嘴使纤维束朝着与上述假捻方向相反地形成气圈,由这气圈使构成纤维束表面的纤维的前端成为自由状态。然后,在这个纤维束的周围形成的前端成自由状态的纤维在通过用来假捻的第2喷嘴或皮带式假捻装置并将假捻解除的过程中,卷绕在所插入的朝假捻方向相反地被退捻的芯纤维的周围,形成由芯纤维和卷绕的纤维构成的细纱。
上述的纺织装置,用位于第1喷嘴下流侧上的假捻装置,对从该假捻装置到前罗拉的钳点为至的纤维进行更多更强力的假捻后能够制成强度和均匀度都很好的细纱,而且能高速地纺织。另外,通过使位于第1喷嘴下流侧的假捻装置强力地把持纤维束,并由细纱的作用而对其加上更强的输送力,使细纱更快速行进而能够实现更高速纺织。通过使位于第1喷嘴下流侧的假捻装置强力地把持纤维束还能把较大的退捻力加在纤维束上,由此能制造出强度和均匀度都相当优良的细纱。
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在把纺织喷嘴用作位于第1喷嘴的下流侧的假捻装置的场合下,不是由机械的直接接触形成上述的把持,也就不能在纤维束上形成更多更强的假捻,因此存在有不能制成强度和均匀性都是相当优良的细纱和不能实现高速纺织的问题。还由于不能强力地把持纤维束,因而加在细纱上的输送力就较弱小;又由于不能对纤维束加较强的退捻力,因此就不能使细纱高速行进,存在有不能实现高速纺织和不能制成强度和均匀度都很好的细纱的问题。
在把皮带式假捻装置用作位于第1喷嘴的下流侧的假捻装置的场合下,也会因皮带松弛而不能在皮带间确实地把持纤维束而产生上述的问题,而且皮带式假捻装置还容易因皮带的延伸或摩耗而产生捻的变动,因此有不能制成强度和均匀度都很优良的细纱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纺织装置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以更高的速度制造出强度和均匀度都是相当优良的纺纱线的纺织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罗拉发热,又能可靠地确保钳点、能进行稳定的假捻的纺织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设置在前罗拉附近的用来产生回旋空气流的纺织喷嘴,和一对设置在上述纺织喷嘴下流侧的有软弹性材料构成的空腔罗拉的假捻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纺织装置,其中上述的空腔罗拉是被做成中央部膨胀的木桶状。前述的纺织装置,其中上述的空腔罗拉上开设着通孔。
由以上可见,为了达到上述主要目的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纺织装置,其是在前罗拉的附近配设着产生回旋空气流的纺织喷嘴,在该纺织喷嘴的下流侧配设着一对具有由软弹性材料构成的空腔罗拉的假捻组件,而且是把上述的空腔罗拉做成中央部膨胀的木桶状,在该空腔罗拉上还设有通孔。
本发明的目的亦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纺织装置,其是由使一对回转体支承成相互轴向交叉地接触、由接触面一边钳住纱线一边输送地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一对回转体分别由可挠性弹性材料构成,而且使它们相互间具有不同的柔软性。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纺织装置,其中上述的回转体分别形成内部构成空腔的中空罗拉,而且通过使各个罗拉的周壁部的厚度彼此不同,使它们具有不同的柔软性。前述的纺织装置,其中上述的一对回转体其纱道上流侧配置着产生回旋气流的空气纺织喷嘴。
由以上可见,为了达到上述另一目的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纺织装置,其含有一对回转体,该对回转体是轴向相互交叉地支承成接触状态,用接触部分一边把纱线钳住一边加以输送,上述一对回转体分别由可挠性弹性材料构成,而且做成相互间的柔软性是不同的。另外,上述的回转体分别是中空罗拉,通过使它们的周壁部的壁厚相互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柔软性。而且,在作为纺织装置的上述回转体的纱道上流侧配设着产生回旋气流的空气纺织喷嘴。
上述的纺织装置中,处于接触状态的一对回转体的弹性变形是以较柔软侧的回转体为主地引起的,而且它们的变形模式是一样的,由于接触面不形成过分密接,接触面上的压力分布又较缓和,因而由一对回转体相互摩擦和弹性变形引起的发热就较小。因此能使一对回转体相互间的按压量增加,能可靠地确保接触面、即纱道的钳点,能进行稳定的假捻,而且能减少纱线脱落和由此引起的断头,并且在接头时容易把纱线导入到回转体之间。
此外,上述的纺织装置是用一对回转体钳住纱线进行假捻,由此来抑制起毛,而且可得到充分的假捻和输送力,因而能进行纱线的强度和均匀度都很良好的纺织,能实现高速纺织。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纺织装置的主要部分斜视图。
图2是构成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纺织装置中所用假捻装置的假捻组件的沿轴线方向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具有假捻装置的纺织装置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具有假捻装置的纺织装置的主要部分正剖面图。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其没有超出本发明的主题,同时本发明也不局限于本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纺织装置的主要部分斜视图,图2是构成本发明纺织装置中所用假捻装置的假捻组件沿轴线方向的剖面图。
1和2是构成拉伸装置的具有皮圈1’的中罗拉和前罗拉,3是位于前罗拉2一侧的产生回旋空气流用的公知的纺织喷嘴,T是由具有相互交叉配置的回转轴的一对假捻组件T1、T2构成的假捻装置,其配设在纺织喷嘴3的下流侧,下面将对该假捻装置T作详细的说明。4是把制成的细纱y引出用的由一对罗拉构成的输出罗拉。从前罗拉2送出的纤维束S由纺织喷嘴3和假捻装置T形成细纱、再由输出罗拉4把细纱y输出后,被卷绕在图上没表示的卷取装置的筒管上。
下面,说明由配设在纺织喷嘴3的下流侧的一对假捻组件T1、T2构成的假捻装置T。
t1是装在纺织装置的适当固定轴t2上的垂直构架,在垂直构架t1的上部配设着假捻装置T的一边的假捻组件T1;t3是装在垂直构架t1的大致中间部位上的水平构架,在水平构架t3的前端部配设着假捻装置T的另一边的假捻组件T2。
下面,参照图2来说明假捻组件T1、T2,由于假捻组件T1、T2的结构和安装装置等都是相同的,因而主要说明配设在垂直构架t1上的假捻组件T1。假捻组件T2与假捻组件T1相对应的部分,都在它的符号的右上角加上短划“′”记号。
t6是装在垂直构架t1上的轮壳,t4是通过轴承t5支承在轮壳t6上的回转轴。t7是隔开一定间隔配设着平板状凸缘t8和圆筒状凸缘t9的保持构件,保持构件t7装在回转轴t4上,其是用适当的紧固装置使平板状凸缘t8处于回转轴t4的前端部,轮壳t6的一部分与圆筒状凸缘t9的内壁空开一定间隔地配置在圆筒状凸缘t9内。另外,在圆筒状凸缘t9靠垂直构架t1侧的开口部的圆周方向外侧上突出地设置着缘部t10。
t11是用橡胶或软性树脂等软弹性材料形成具有适当柔性和弹性的、中央部形成膨胀的木桶状的空腔罗拉,把空腔罗拉t11一边的端部t12插装在保持构件t7的平板状凸缘t8的外周部上,而把空腔罗拉t11另一边的端部t13插装在保持构件t7圆筒状凸缘t9上,而将空腔罗拉t11嵌装在保持构件t7上。这样,嵌装在保持构件t7上的空腔罗拉t11一边的端部t13与保持构件t7圆筒状凸缘t9上突出地设置的缘部t10相接,使空腔罗拉t11不会超越缘部t10而朝垂直构架t1侧移动。而嵌装在保持构件t7上的空腔罗拉t11一边的端部t12与法兰盘15相接,法兰盘15是由螺栓t14等适当的紧固件装在回转轴t4的端面上,其具有比空腔罗拉t11的端部t12的内径稍微大一点的外径,这样,空腔罗拉t11就不会超越法兰盘t15朝回转轴t4的端部侧移动。如上所述,由于把插装在保持构件t7的平板状凸缘t8和圆筒状凸缘t9上的空腔罗拉t11做成其端部t12、t13分别与装在回转轴t4端面上的法兰盘t15和突出地设置在圆筒状凸缘t9上的缘部t10相接,因而就能阻止空转罗拉t11朝回转轴t4的轴线方向移动,就能使其不偏向地以稳定的状态进行回转。
在运转过程中,在使加热了的假捻组件T1、T2停止时,当外界气温比加热了的假稔组件T1、T2内的空气温度低时,空腔罗拉t11就会发生收缩或变形,为了防止空腔罗拉t11的这种收缩或变形,在空腔罗拉t11上开设了适当数量的通孔t16。由于在假捻组件T1、T2的空腔罗拉t11把持纤维束S并实施加捻时,纤维束S处在空腔罗拉t11的中央区域上,因而最好把上述的通孔t16开设在空腔罗拉t11的端部上,使纤维束S与通孔t16不会接触。
t17是皮带轮,其装在在回转轴t4与配设空腔罗拉t11侧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上,用下述的皮带t18使皮带轮t17回转就能使回转轴t4驱动,从而使插装在保持构t7上的空腔罗拉t11回转。
图1中,t19是由纺织装置适当驱动源驱动的驱动轴,张紧地设置在驱动轴t19上的皮带t18通过配置在适当位置上的导向皮带轮t20、t21,架设在装设于回转轴t4上的皮带轮t17上,由此就能使假捻组件T1驱动。另一边的假捻组件T2同样是通过配设在适当位置上的导向皮带轮t23、t24,把张紧地设置在驱动轴t19上的皮带t22架设在装设于回转轴t4’上的皮带轮t17上而驱动。
如图1所示,具有上述结构的假捻组件T1、T2中一边的假捻组件T1的回转轴t4大致成水平地配置,另一边的假捻组件T2的回转轴t4’大致垂直地配置,而且将假捻组件T1、T2配设成使空腔罗拉t11之间相互面接触,由面接触着的空腔罗拉t11之间的接触部分把持纤维束S,并对纤维束S进行加捻。
由如上所述地用软弹性材料形成空腔罗拉t11,而且形成中央部分膨胀的木桶状,因而使一对空腔罗拉t11膨胀的中央部分相互接触、并由空腔罗拉t11之间的接近、分离来调节该接触状态,就能由此来适当地调节接触面积、接触压力等。空腔罗拉t11间的接触面积、接触压力等参量是考虑到纤维束S的长度、构成纤维束S的纤维的种类、假捻组件T1、T2的回转速度等因素,并使空腔罗拉t11之间相互接触时、接触面不形成曲面地适当地设定的。另外,用软弹性材料形成的空腔罗拉t11的柔性或者弹性,同样也是在考虑纤维束S的长度、构成纤维束S的纤维的种类、和假捻组件T1、T2的回转速度等因素的基础上适当地设定的。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由皮带t18、t22驱动假捻组件T1、T2,但也可用马达等直接驱动回转轴t4、t4’,此外,也可用马达等驱动一边的回转轴t4,通过皮带或齿轮等适当传动装置使另一边的回转轴t4’回转。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3和图4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假捻装置101的纺织装置102,图中,纺织装置102具有由后罗拉31、中罗拉32和前罗拉33构成的拉伸装置103,在拉伸装置103的前罗拉33的下流侧串联地配置着空气纺织喷嘴104和假捻装置101,而且在假捻装置101的下流侧配置着输出罗拉105和卷取装置等(图中没表示)。
假捻装置101由一对中空罗拉11、12构成,它们被支承成相互的回转轴方向交叉地接触状态。中空罗拉11、12是分别用橡胶或软质的树脂等可挠性弹性材料构成的中空罗拉,而且把它们的中央部相对于周面两端部的断面形状做成中央部膨胀的木桶形。在中空罗拉11、12的罗拉回转轴11a、12a上分别嵌合固定着罗拉芯体11b、12b,在该罗拉芯体11b、12b的两端设有凸缘部11f、12f,在把中空罗拉11、12的两端部嵌装在凸缘部11f、12f上之后,用小螺钉13把圆板14固定在各个回转轴11a、12a的前端,由此把中空罗拉11、12设置成从罗拉芯体11b、12b的脱落和朝轴向的变形都是受限制的状态下,而只在两端部被支承在罗拉芯体11b、12b上,内部形成空腔。
虽然上述各个中空罗拉11、12基本上是相同的结构,但各个中空罗拉的周壁部的壁厚是不同的,一边的中空罗拉12的壁厚比另一边的中空罗拉11的壁厚较厚些,由此使中空罗拉11、12相互间的柔软性(或刚性)也不同。
而且,各个中空罗拉11、12的回转轴11a、12a是如图4所示只表示一边的回转轴11a那样,是通过轴承16能自由回转地支承在机架(图中没表示)上所固定的托架15上。在各个回转轴11a、12a的另一端上固定着皮带轮17、18。其中,在一边的皮带轮17和固定在马达19回转轴上的皮带轮20之间水平地架挂着皮带21;在另一边的皮带轮18和固定在马达19回转轴上的与上述皮带轮20成一体的皮带轮22之间,通过两个空转皮带轮24、25弯曲地架挂着皮带23。由此,当驱动上述马达19时,通过皮带21、23,就能把它的回转传递给各个回转轴11a、12a,使各个中空罗拉11、12能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地回转。
上述各个中空罗拉11、12与空气纺织喷嘴104及输送罗拉105之间的纱道配置在由各个罗拉接触部分的周速方向形成的交叉角度的两等分线上,而且把各个中空罗拉11、12的周速设定成与纱线y的行进速度相等或稍微大一点的过量进料式为好。
下面,根据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纺织装置的作用。
假捻装置101的一对中空罗拉11、12被支承成从它们发生弹性变形的接触位置开始、再加上规定加压量的相互压接的状态下,在该状态下,相互壁厚不同的上述一对中空罗拉11、12的弹性变形,如图4所示,是由壁厚较薄的较柔软一侧的中空罗拉11为主先产生,其变形模式是一样的。与壁厚相同的中空罗拉相互压接的场合相比,在接触面上的压力分布较缓和,因而接触面积就能增大。
因此,在上述压接状态下,用上述驱动装置使中空罗拉11、12同步回转时,就能把中空罗拉11、12相互间的摩擦和弹性变形引起的发热抑制成较小,由此可把中空罗拉11、12的加压量取得较大,能可靠地确保它们之间有较大的接触面。
这样,在上述的接触面内能把纱线y的钳点取得较大,能确实地钳住纱线y,能对该纱线y进行稳定的假稔,而且能减少纱线y从上述接触面内脱落和由此带来的断头,此外也能较容易地把纱线y导入到中空罗拉11、12之间。
又由于上述的假稔装置101是用一对中空罗拉11、12机械地钳住纱线y并进行假捻,因而能进行充分的假捻,并能得到较大对纱线的输送力。这样,在这种假捻装置101的上流侧配置空气纺织喷嘴104的纺织装置102中,由于在拉伸装置103的前罗拉33和假捻装置101之间,纱线y不发生气圈,也不会发生由此引起的振动,因而由假捻装置101对纱线y施加的假捻能确实地传递到上流侧,能使前罗拉33输出的纱条的集束点稳定,从而能纺织出纱线的强度和均匀度都较优良的纱线。此外,通过空气纺织喷嘴104的纱线y在由假捻装置101的一对中空罗拉11、12钳住地进行假捻时,引起纱线表面起毛的毛羽被捻入纱线的本体里,由此使所制得的纱线y的起毛受到有效抑制,从而能得到较好的外观。
下面,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作出的具体实验数据来验证本发明的效果。
表1表示用纺织速度为300米/分钟的纺织条件,在图3和图4所示的纺织装置102中,用NBR橡胶制的中空罗拉11、12,其壁厚分别是1.35mm和1.8mm,加压量为3mm,在改变中空罗拉11、12的转数、空气纺织喷嘴4的压力的条件下,纺织由聚乙烯65%、棉35%构成的Ne30混纺线的场合下,所得到的线与现有的用两个喷嘴式空气纺织装置所得到的线的各种物理性能值的比较。
(表1)
    纱线品种     本发明的实施例 现有技术的例子
条件   罗拉转速(rpm)     2790     2740     2690     2510     ……
    喷嘴压力(kg/cm2) 2.5 3.5 3.5 3.0 2.0-7.0
   凝棉器(mm)     6     4     4     4     3
纱线物理性能   实测支数(Ne)     30.35     30.53     30.40     30.75     30.99
  单纱强度(gr)     360     379     378     390     367
 断裂强度(cv%)     6.7     6.0     6.9     7.8     9.5
  RKH(g/Tex)     18.60     19.55     19.44     20.29     19.24
 单纱伸长率(%)     19.29     10.36     10.75     10.27     7.85
 伸长率(cv/%)     7.1     9.6     7.8     9.8     10.2
  均匀度(%)     10.70     9.88     9.84     9.78     10.53
  细节(/千米)     8     2     0     2     8
  粗节(/千米)     28     24     26     24     16
  棉结(/千米)     130     102     102     78     83
  0.5mm毛羽数(/10米) 368 385 340 299 2752
如表1所示,由本实施例制成的细纱的物理性能中的纱线断裂强度、伸长率和均匀度U%、粗节、细节等的IPI值都比以前的细纱有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为高速纺织留下充分余地。表1中的毛羽数是每10米细纱在离纱线中心0.5米位置上所观察到的毛羽总数,该毛羽数下降到是以前的细纱1/10的程度,可以说是达到几乎无毛羽的状态。
在同样的纺织条件下,把各个中空罗拉取成壁厚都是1.8mm或者都是1.35mm的中空罗拉来进行实验,当把前者的加压量取成1.5mm以上时,就有较大的发热,而且有纱线从中空罗拉间脱落的情况,因而不能进行连续地纺织。而上述的后者虽然发热没到那种程度,但由于中空罗拉间的接触压力成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得不到实验数据。而且在这种场合下接头时,纱线难导入中空罗拉间这点是肯定的。虽然在中空罗拉壁厚相等的场合下,罗拉壁厚和加压量的设定是困难的,但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假捻装置1,加压量的容许范围就较宽,其设定就较容易。
上述实施例表示的是使一对中空罗拉11、12的壁厚各自不同,从而使它们的柔软性不同的情况,但也可把壁厚较厚的罗拉12做成实心的橡胶罗拉。另外,一对中空罗拉11、12即使在自然状态下,从外形上看壁厚是相同的,但如果各个中空罗拉11、12用的坯料、相互间的柔软性不同则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的实施例中,一对回转体中的各个都是中空罗拉,但也可做成一对回转体中的各个都是无接头环形皮带;或者做成一对回转体中的一边是中空罗拉,另一边是无接头环形皮带。
此外,一对回转体的纱线输送分力所构成的角度,即由罗拉11的纱线输送分力和罗拉12的纱线输送分力所构成的角度可取在70°~85°的范围里,最好是在75°~80°范围内。当取成70°以下时,捻就难加入;当取成85°以上时,捻加入过分,使断头增加,并使纱线的强度下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的结构,因而具有下述的优良效果。
由于是使具有软弹性的空腔罗拉之间相互接触形成把持纤维束的接触面,能把空腔罗拉的弹力和离心力结合在一起,确实地把持纤维束,因而即使高速驱动假捻装置,也能加上充分的假捻,而且能对纤维束加上较大的输送力和退捻力,这样,能实现高速纺织,能制成有优良的强度和均匀性的而且毛羽较少的细纱。
由于把空腔罗拉用作把持纤维束的构件,因而能减少由回转而形成的偏心偏差或变形,能进行高速回转,能实现高速纺织,而且能用空腔罗拉的离心力产生更大的把持力,因此能进行充分的假捻,同时能对纤维束施加大的输送力和退捻力。
由于用软弹性材料形成空腔罗拉,而且做成中央部膨胀的木桶状,因而,通过使假捻组件位置的适当改变,就可简单地进行接触面积、接触压力等的调整。
由于在空腔罗拉上开设通孔,因而能防止由于空腔罗拉内外温度差产生的空腔罗拉的收缩或变形。
另外,在本发明的把一对回转体支承成轴向相互交叉地接触状态,并用该接触部分一边把纱线钳住一边输送的纺织装置中,由于上述一对回转体分别由可挠性弹性材料构成,而且使相互之间的柔软性不同,因而能抑制回转体间的发热,而且能增大接触面积,能确保有较大的纱线钳点,由此能进行稳定的假捻,并能减少纱线从钳点脱落和由此带来的断头;此外,在接头时能使纱线交织良好,还能使回转体的加压量的设定和调节等作业容易进行,能提高回转体的耐久性。
又由于上述的一对回转体中各个都是中空罗拉,又通过使罗拉的周壁厚度相互不同而使中空罗拉相互间的柔软性不同,因而就使上述各种效果能更好地发挥,而且使中空罗拉的材料选择、柔软性比例的选定和变更工作更容易进行。
此外,由于在作为纺织装置的上述回转体的纱道上流侧,配置了产生回旋气流的空气纺织喷嘴,因而能纺织出纱线断裂强度、均匀性等物理性能优良而且毛羽较少、外观又好的纱线,而且能实现高速纺织,能防止断头,进行稳定的纺织,从而能使纱线的生产性能大幅度地提高。

Claims (6)

1.一种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设置在前罗拉附近的用来产生回旋空气流的纺织喷嘴,和一对设置在上述纺织喷嘴下流侧的有软弹性材料构成的空腔罗拉的假捻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空腔罗拉是做成中央部膨胀的木桶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空腔罗拉上开设着通孔。
4.一种纺织装置,其是由使一对回转体支承成相互轴向交叉地接触、由接触面一边钳住纱线一边输送地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一对回转体分别由可挠性弹性材料构成,而且它们相互间具有不同的柔软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回转体分别形成内部构成空腔的中空罗拉,而且通过使各个罗拉的周壁部的厚度彼此不同,使它们具有不同的柔软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纺织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一对回转体其纱道上流侧配置着产生回旋气流的空气纺织喷嘴。
CN95104221A 1994-07-15 1995-05-02 纺织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21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6780/94 1994-07-15
JP6186780A JP2626571B2 (ja) 1994-07-15 1994-07-15 紡績装置
JP186780/1994 1994-07-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82A CN1120082A (zh) 1996-04-10
CN1047211C true CN1047211C (zh) 1999-12-08

Family

ID=16194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42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211C (zh) 1994-07-15 1995-05-02 纺织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699661A (zh)
JP (1) JP2626571B2 (zh)
KR (1) KR100246500B1 (zh)
CN (1) CN1047211C (zh)
DE (1) DE19526048C2 (zh)
TW (1) TW3206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55457A3 (en) * 1997-01-27 2000-10-18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Fluff suppressing device for an 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
JP3196706B2 (ja) * 1997-09-22 2001-08-0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の運転方法
US6076346A (en) * 1997-09-29 2000-06-20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Twisting apparatus
DE102005022186A1 (de) * 2005-05-13 2006-11-16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luftgesponnenen Fadens
DE102005035049A1 (de) * 2005-07-27 2007-02-01 Saurer Gmbh & Co. Kg Spinn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sponnenen Fadens mittels eines umlaufenden Luftstroms
CN103726143B (zh) * 2012-10-15 2016-01-20 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 摩擦假捻装置
DE102012023985A1 (de) 2012-12-07 2014-06-12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Luftspinnvorrichtung
DE102013108095A1 (de) * 2013-07-29 2015-01-29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maschine und Falschdralleinrichtung
CN103696107B (zh) * 2013-12-30 2015-02-25 苏州华策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织机张力补偿装置
CN105970371B (zh) * 2016-07-07 2019-01-08 山东圣润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并列复合纱线纺纱设备
CN106757568B (zh) * 2017-03-22 2018-10-09 江南大学 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10079901B (zh) * 2019-06-11 2024-03-08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集合器
US11891264B2 (en) * 2022-01-24 2024-02-06 Jean-Michel Libeau System for producing yar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6087A (en) * 1987-11-19 1990-06-26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Belt type false twis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1328A (en) * 1885-12-01 Drawing-roll
US2943433A (en) * 1955-03-04 1960-07-05 American Enka Corp Crimping or curling of yarns or threads
US3842582A (en) * 1972-12-18 1974-10-22 Leesona Corp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filamentary material
US4047373A (en) * 1975-06-24 1977-09-13 Oda Gos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alse-twi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crimped filament yarns
US4400931A (en) * 1980-11-07 1983-08-30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Belt-type false twisting unit
JPS5916007B2 (ja) * 1981-12-11 1984-04-1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ベルト式仮撚ユニツト
CH662585A5 (de) * 1982-02-03 1987-10-15 Murata Machinery Ltd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gesponnenen garns.
CH660888A5 (de) * 1982-05-07 1987-05-29 Barmag Barmer Maschf Friktionsfalschdraller.
DE3464067D1 (en) * 1983-05-18 1987-07-09 Heberlein Hispano Sa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 cored yarn
JPS6088132A (ja) * 1983-10-14 1985-05-17 Murata Mach Ltd 紡績糸の製造方法
JPS63264925A (ja) * 1987-04-22 1988-11-01 Murata Mach Ltd 紡績糸の製造装置
US4823545A (en) * 1987-08-31 1989-04-25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false-twist spinning
US5243813A (en) * 1989-10-04 1993-09-14 Fritz Stahlecker Process and an arrangement for false-twist spinning
US5228281A (en) * 1989-11-04 1993-07-20 Fritz Stahlecke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false-twist spinning
JPH03128674U (zh) * 1990-04-09 1991-12-25
JPH042825A (ja) * 1990-04-13 1992-01-07 Murata Mach Ltd 結束紡績方法及び装置
FR2667618A1 (fr) * 1990-10-04 1992-04-10 Devtex Procede pour l'obtention d'un file de fibres et dispositif pour sa mise en óoeuvre.
JPH06123018A (ja) * 1992-10-09 1994-05-06 Murata Mach Ltd 紡績糸の加工方法及び加工装置
JPH06123017A (ja) * 1992-10-09 1994-05-06 Murata Mach Ltd 紡績糸の加工方法及び加工装置
JPH06123016A (ja) * 1992-10-09 1994-05-06 Murata Mach Ltd 紡績糸の加工方法及び加工装置
JP2624139B2 (ja) * 1993-08-06 1997-06-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毛羽抑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6087A (en) * 1987-11-19 1990-06-26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Belt type false twis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20657B (zh) 1997-11-21
DE19526048C2 (de) 2000-05-11
JP2626571B2 (ja) 1997-07-02
JPH0835126A (ja) 1996-02-06
CN1120082A (zh) 1996-04-10
KR100246500B1 (ko) 2000-04-01
US5699661A (en) 1997-12-23
DE19526048A1 (de) 1996-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11C (zh) 纺织装置
US3978648A (en) Helically wrapped yarn
CN107400947B (zh) 一种环锭纺的负泊松比纱及其复合纺纱装置、方法与用途
CN1006471B (zh) 一种用于纤维纺的方法和装置
US400319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elically wrapped yarn
CN1718885A (zh) 超细柔软毛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CN1263572A (zh) 产生包芯纱的方法和纺纱机
CN1263903C (zh) 用于长丝纺丝、拉伸和卷绕的方法及装置
CN1882728B (zh) 并条-头道粗纱联合机和用于从纤维组中制造粗纱的方法
CN1856603A (zh) 用于制造包芯纱或包芯充股线的方法和装置
CN85101203A (zh) 真空纺纱
SU1314957A3 (ru) Способ пр дени волокон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
US4567723A (en) Method of spinning staple fibers
EP1473388A2 (en) Fibre condensing device for spinning machines
JP3587905B2 (ja) リング紡績法及びリング紡績機
CN1488791A (zh) 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CN106283287A (zh) 一种高强力纱线的转杯纺纱方法
CN210945895U (zh) 一种导纱装置
CN1366101A (zh) 纺纱装置
CN106435866A (zh) 一种消除涡流的转杯纺纱器
CN113005576A (zh) 一种用于生产麻纺纱的大牵伸气流纺纱装置
US3334478A (en) Manufacture of elastic yarns
CN219991813U (zh) 无油环保纺纱机
CN2665151Y (zh) 新型转杯纺复合纱纺制装置
CN215713595U (zh) 一种纺丝并线旋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