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88791A - 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88791A CN1488791A CNA03156741XA CN03156741A CN1488791A CN 1488791 A CN1488791 A CN 1488791A CN A03156741X A CNA03156741X A CN A03156741XA CN 03156741 A CN03156741 A CN 03156741A CN 1488791 A CN1488791 A CN 14887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spinning machine
- air
- rolling piece
- bundl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6—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one or more endless apr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一种纤维束集束装置(30)装备有一设置在一牵伸装置的最后输出罗拉对的下游侧的输出部分(31),和一具有滑动表面的吸管(32),该滑动表面装备有一吸孔(32a),该吸孔(32a)制成可以关于纤维束移动方向在该输出部分(31)的夹持点的上游侧延伸。在该吸管(32)的对侧,设置有一卷绕元件(33),该卷绕元件(33)具有一用于形成其间的输出部分(31)的底部夹持罗拉(35a)。一透气皮圈(34)围绕该吸管(32),该卷绕元件(33),和底部夹持罗拉(35a)卷绕。该卷绕元件(33)设置为与该吸管(32)分开的元件以便增加该前罗拉包围角。该吸管(32)通过一连接管(48)连接到一管道,而该抽吸装置与该管道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设置在一纺纱机的牵伸装置(牵伸部分)的下游侧上并且适于收集由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的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JP07-238425A公开了一种这样类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如图7所示,在构成一牵伸装置的一对最终罗拉61的下游侧上设置有一对装备有穿孔的皮圈62的输送罗拉63,该穿孔皮圈62设置有一用于施加抽吸气流给该穿孔皮圈62的输送表面的空气抽吸装置。在这个纤维束集束装置中,抽吸气流通过一形成在一皮圈支架65上的抽吸槽孔,施加在该穿孔皮圈62的输送表面上以便引导该穿孔皮圈62。
类似地,在DE19708410A1中公开了一种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如图8所示,在一对构成一牵伸装置的最终的罗拉71的下游侧上设置有一对输送罗拉73,该输送罗拉装备有一构成纤维束输送表面的穿孔皮圈72,该输送罗拉73设有一气流抽吸装置74以便向该穿孔皮圈72的输送表面施加抽吸气流。在这个装置中,通过形成在一用于引导该穿孔皮圈72的皮圈导向装置75中的槽孔,该抽吸气流施加到该穿孔皮圈72的输送表面。此外通过一导向元件76向该穿孔皮圈72施加张力,并且该张力在这种状态下被旋转。
此外,JP11-286837A公开了一种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在该最终罗拉的下游侧上以及牵伸装置的底侧上设有一中空成型件(导向滚筒),该中空成型件形成一具有一抽吸间隙的静止的滑动表面,并且其中围绕该中空成型件卷绕有用于输送的穿孔皮带。在这个装置中,在顶侧,设置有一夹持罗拉,该罗拉保持与该穿孔皮带接触以便限定一夹持点。上述的夹持罗拉由上述的最终罗拉通过一传送皮带被驱动。代替夹持罗拉通过该输送皮带传动的结构,还公开了一种通过与该最终的罗拉接触的输送罗拉进行驱动的结构。
与使用没有装备一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纺纱机来纺制纱线的情况相比,使用装备有这样一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纺纱机来通过纺制生产纱线导致了起毛形成的减少并且降低了纱线瑕疵,从而获得了U%的增加。然而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已经知道增加前罗拉包围角可以有效地限定起毛的形成。然而,这可能导致产生纱线的断裂,从操作的观点看,该断裂是非常不好的。这里,术语“前罗拉包围角”是指连接该弧形表面的曲率中心和夹持点的部分与连接曲率中心和用于纤维束F的牵离点的部分构成的角,沿该弧形表面该已经通过夹持点的纤维束(棉束)被引导到牵离位置。
在上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中,没有特别考虑由增加前罗拉包围角取得通过抑制形成起毛改进纱线质量。例如,在上述的JP07-238425A中,如图7所示该纤维束F大致切相地在该输出罗拉对63的夹持点下游侧上牵离,并且没考虑增加前罗拉包围角。在DE19708410A1中,还在输出罗拉对73的下游侧上大致相切地牵离该纤维束F,并且未考虑增加前罗拉包围角。
发明内容
本申请准备了一种具有有效增加的前罗拉包围角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并且装备一具有这样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纺纱机以便通过一高速摄像机拍摄由这个的纺纱机纺制的正在生产的纱线,以便将该纱线状况与装备有常规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纺纱机相比。因此,可以看到当增加前罗拉包围角时,往复运动的纱线(纤维束)同时沿该输出罗拉对的夹持点的下游侧上的皮圈轧制,而在前罗拉包围角较小的常规情况中,该纱线滑动地往复运动。此外,对该两种情况进行毛羽程度和通过纺制获得的纱线的U%方面的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出U%在该两种情况中非常相同,而在毛羽程度方面,证明具有有效增加的前罗拉包围角的结构是优良的。根据该知识,本发明者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通过一简单的结构,在该集束装置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限定了绒毛的产生,使得可以获得纱线质量方面的改进。
为了获得上述的目标,根据本发明的一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涉及一种用于集束由该纺纱机的牵伸部分牵伸的纤维束的纤维束集束装置,该纤维束集束装置包括:一设置在该牵伸部分的最后的输出罗拉对的下游侧上的输出部分,该输出部分装备有一夹持罗拉;一具有滑动表面的抽吸部分,该滑动表面装备有一抽吸孔,该抽吸孔制成关于纤维束移动方向,在该输出部分的夹持点的上游侧延伸;和一构成该输出部分的透气的皮圈,在与滑动表面接触时,该皮圈适于旋转,相对于该纤维束移动方向在该抽吸部分的下游侧上设置有一卷绕件,围绕该卷绕件卷绕该透气皮圈从而获得前罗拉包围角的增加。
在本发明中,在该牵伸部分中牵伸的该纤维束由设置在该牵伸部分的最后的输出罗拉对的下游侧上的纤维束集束装置所收集,并且以集束状态移动,使得与没有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纺纱机的情况相比,可以限制产生绒毛和废棉,从而获得纱线质量方面的改进。此外由于设置在该抽吸部分的下游侧上并与之分开的的卷绕件,导致增加了前罗拉包围角,因此该绒毛生成的限制效应被增强以便进一步限制绒毛的生成,从而获得了纱线质量方面的改进。在纤维束通过该夹持点之后,该纤维束向该下游侧移动,同时受到加捻作用。因为该纤维束从该夹持点抽出,同时由该抽吸孔的抽吸作用收集该纤维束,所以对于由卷取动作导致的加捻来说更易于到达靠近该夹持点处以便增加该纱线强度,使得即使当该前罗拉包围角增加时,也可以限制断纱的发生。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纤维束集束装置的截面部分视图;
图2a是从关于纤维束移动方向的前侧看去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部分视图;
图2b是旋转轴的前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a是简示出了存在卷绕件时的操作的截面视图;
图4b是简示出了不存在卷绕件时的操作的截面视图;
图5a是简示出了存在一卷绕件时操作的透视图;
图5b是简示出了不存在一卷绕件时操作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毛羽程度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7是常规结构的侧视图;和
图8是另一个常规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6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一牵伸装置的一个侧面和一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部分截面侧视图。图2a是在夹持点处沿纤维抽出方向看的纤维集束装置的简示图(正如从关于在该牵伸装置中一纤维束移动方向的前侧看去一样)。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
如图1所示,作为一牵伸部分的牵伸装置11是一装备了前部下罗拉12,中间下罗拉13和后部下罗拉14的三排结构。该前部下罗拉12支撑在一构成一机器底部机架的罗拉支座15的预定位置处,而该中间下罗拉和后部下罗拉13和14通过紧固到罗拉支座15的支撑支架13a和14a中间,以便允许沿纵向方向调整位置。通过使螺栓和螺母(没有全部示出)穿过一形成在该罗拉支座15中的细长孔,该支撑支架13a和14a紧固到预定的位置处。一下皮圈16围绕一下张紧件17和该中间下罗拉13卷绕。
通过一穿过上罗拉支撑件的中间部分的重量臂支撑一前部上罗拉19,一中间上罗拉20和一后部上罗拉21,它们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该前部下罗拉12,中间下罗拉13和后部下罗拉14。在一两锭子单元中支撑每个上罗拉19-21。该前部下罗拉12和前部上罗拉19构成了该牵伸单元11的最后的输送罗拉对。
在加重臂18上,设有一杠杆18a以便可旋转到一加压位置和一释放位置。在该杠杆18a设置在该加压位置处的条件中,保持一锁止状态,其中在该加压位置中,该杠杆18a倚靠在示出在图1中的加重臂18的框架18b上,在该锁止状态中由加重臂18支撑的上罗拉19-21处于加压的位置(纺纱位置),在该加压位置中这些上罗拉臂压向该下罗拉12,13和14。在该杠杆18a已经从图1示出的位置旋转到上部的释放位置的条件中,取消了该锁止状态。
如图1所示,一纤维束集束装置30设置在该牵伸装置11的最后的输送罗拉对的下游侧。该纤维束集束装置30装备有一输送部分31,一作为抽吸部分的抽吸管32,一卷绕元件33,一透气皮圈34。该输送部分31包括一形成在一旋转轴35上的下夹持罗拉35a和一通过该透气皮圈34的中间部分的压靠在该下夹持罗拉35a上的上夹持罗拉31a,该旋转轴35与前部下罗拉12平行设置。
如图2a所示,在这个实施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30中,该上夹持罗拉31a类似于该牵伸装置11的上罗拉19-21,由通过一支撑元件36(在图1和图3中示出)的中间部分的加重臂18在每两个锭子中被支撑。注意到在这个实施例中,该支撑件36与该前部上罗拉19的支撑件构成一整体。
另一方面,在纤维束集束装置30的下侧上,设置在彼此相邻的该牵伸装置11的罗拉支座15之间的锭子中的一半,即在这个实施例中的4个锭子构成了一个单元。在该罗拉支座15的中间位置处,一支撑臂38(只在构成机器底部机架的图2a中示出)设置在这样的状态中,即在该状态下其底部端部由一沿该机器底部纵向方向延伸的支柱37支撑,并且该旋转轴35支撑在罗拉支座15和支撑臂38之间,该罗拉支座15以预定的间隔沿该机器底部纵向方向设置。
如图2b中所示,该旋转轴35以相应于多个锭子(在这个实施例中是4个锭子)的预定长度形成,在其两端固定一轴承39。该轴承39配合到端塞40中,如图2a所示,端塞40由设置在该罗拉支座15和支撑臂38中的支撑部分15a和38a支撑在配合部分40a中,由此该旋转轴35可旋转地支撑在该罗拉支座15和支撑臂38之间。该支撑部分15a和38a形成为可以支撑两个安装在相邻的旋转轴35的端部上的端塞40。
该支撑部分15a由一固定到罗拉支座15上的挡块形成,并且具有一在该机器底部的前侧上倾斜向上延伸的配合凹槽。该支撑部分38a也具有一在该机器底部的前侧上倾斜向上延伸的配合凹槽。然后,该端塞40具有一可以与该配合凹槽配合的配合部分40a,并且该端塞40形成为可以通过一单一运动相对该支撑部分15a和38a在该配合部分40a中锁合到位。
该旋转轴35在其纵向中心具有一齿轮41,该齿轮41与该旋转轴35成一整体。如图3所示,该前部下罗拉12在与该齿轮41的对置位置处具有一齿轮部分12a。此外与该齿轮部分12a和齿轮41啮合的一中间齿轮43由一支撑臂42旋转支撑,该支撑臂42的底部端部固定在类似支撑臂38的支柱37上。即,通过齿轮部分12a,中间齿轮43和齿轮41,该前部下罗拉12的扭矩臂传递到该旋转轴35。
如图1所示,在该纺纱机的机器底部,用于该纤维束集束装置30的用作抽吸源(负压源)的导管44设置成沿该机器底部的纵向方向延伸(沿垂直于图1的平面的方向)。设置有多个导管44使得沿该纺纱机的底部的纵向方向延伸。用于保持每个管道44中的负压的抽吸装置45通过管道46与每个导管44连接。该抽吸装置45包括风机马达,在该风机马达中通过马达47驱动该风机47a。如图1中所示,该导管44设置在该牵伸装置11的上部后侧上并且在该纺纱机的机器底部的中心处,而该抽吸装置45设置在该导管44下面。该抽吸管32通过连接管48连接到该导管44上,以便平行于该导管44延伸。
该抽吸管32和卷绕件33也支撑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中,即它们的端部与支撑旋转轴35的端塞40对配合。该抽吸管32具有滑动表面32b,在该滑动表面32b中形成有隙缝状抽吸孔32a,该抽吸孔32a向该上游侧关于纤维束(纤维网)F移动的方向延伸,该纤维束F关于下夹持罗拉35a的夹持点移动。该卷绕件33的滑动表面33a用于滑动引导该透气皮圈34。并且,如图3和4a所示,该抽吸管32关于该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设置在上游侧上,该卷绕件33设置在该下夹持罗拉35a的夹持点的下游侧上。
该抽吸管32在这样一种结构中,即该抽吸管可以引导该透气皮圈34以便将透气皮圈带到该前部下罗拉12和前部上罗拉19的夹持点附近。该卷绕件33设置成使得在该夹持点和纤维束F与透气皮圈34在该夹持点的下游侧上分开的距离L不小于5mm,更好地是8-10mm。该卷绕件33包括一杆形实心元件。
每个透气皮圈34被卷绕成与该抽吸管32部分接触,与该卷绕元件33部分接触,并且与该下部夹持罗拉35a部分接触,并且每个透气皮圈34在该滑动表面32b和33a上轧制时,适于随着该下夹持罗拉35a的旋转而旋转。在这个实施例中,该透气皮圈34由织造织物形成,这样确保合适的透气性。
如图1,2a等所示,一单一类型的气动装置的该抽吸嘴49的前部端部设置在该卷绕元件33的下面和临近处,该单一类型的气动装置适于在断线时抽吸从该牵伸装置11输出的纤维束F。该抽吸嘴49的底部端部连接到一由所有锭子单元共用的气动导管50上。
然后,将图示所述构造的装置的操作。
当该纺纱机被操作时,每个纤维束F由于在该下罗拉12-14和上罗拉19-21之间通过而被牵伸,然后引导纤维束F到纤维束集束装置30处。输出部分31的上夹持罗拉31a比该前部下罗拉12和前部上罗拉19中的任何一个的表面速度旋转得略快,在以合适张力通过该输出部分31的夹持点之后,纤维束F朝向下游侧移动,同时进行加捻作用。
此外,该导管44的抽吸作用通过该连接管48施加在该抽吸管32上,形成在该滑动表面32b中的抽吸孔32a的抽吸作用通过该透气皮圈34施加在该纤维束F上。并且,该纤维束一面在一对应该抽吸孔32a的位置处被抽吸和收集一面移动。因此与没有纤维束集束装置30的纺纱机的情况相比,可以限定绒毛和废棉的生成,因此获得了在纱线质量方面的改进。
由于出现了在该抽吸管32的下游侧设置的并且与该抽吸管32分开地设置的卷绕件33,在图4a中示出的前罗拉包围角.1大于图4b中不存在卷绕件33时的前罗拉包围角.2。在前罗拉包围角较大的该技术中,纤维束F在其通过该夹持点之后直到与该透气皮圈34的表面分开为止所覆盖的距离,相对较长。因此由于从卷取部分在纤维束F上施加了加捻作用,导致纤维束旋转,同时纤维f易于捻入到该纤维束F中,从而限制了产生绒毛。此外如图5a所示,在存在有卷绕件33的结构中,该纤维束一面在该皮圈上轧制一面往复运动。因此,从该纤维束F的外缘突出的纤维f易于被捻入到该纤维束F中。
相反,在前罗拉包围角较小的技术中,纤维束F在其通过该夹持点之后直到与该透气皮圈34的表面分开为止所覆盖的距离较短。因此由于从卷取部分在纤维束F上施加了加捻作用,该纤维束很难与正在接触的该透气皮圈34的纤维束F的外缘突出的纤维捻在一起,该纤维没有捻入到纤维束F中,使得易于发生毛绒的产生。此外在图5b所示的不存在卷绕件33并且该透气皮圈34围绕下夹持罗拉35a和抽吸管32卷绕的结构中,纤维束F没有在该皮圈上轧制而是滑动地往复运动。因此,从该纤维束F的外缘突出的纤维f不易于捻入该纤维束F中。
通过使用装备有具有卷绕件33的该纤维束集束装置30的纺纱机,和装备有没有有卷绕件33的该纤维束集束装置30的纺纱机,生产纺制的棉纱支数为40的纱线以便进行对毛羽程度和U%的测量。测量结果显示了一方面具有卷绕件33的纺纱机在U%方面稍微更令人满意没有观察到任何大的优势。相反,对于毛羽程度来说,具有卷绕件33的纺纱机提供了明显的较好的结果。图6示出关于毛羽程度的测量结果。注意到术语“毛羽程度”是指存在于1cm纱线中的绒毛的长度总和(cm)。通常不用单位表示该术语。在存在该卷绕件33的情况中,平均毛羽程度值为3.64,而在没有卷绕件33的情况中,该平均毛羽程度值为3.96。一边来说,毛羽程度值差0.1被认为是优良的。因此,在这个情况中毛羽程度值差到0.3,明显表明了显著的限制绒毛生成的效应。通过未装备纤维束集束装置30的纺纱机获得的纱线情况中,该毛羽程度值为4.77。
一般地认为前罗拉包围角的增加使得纱线断裂。而在设有纤维束集束装置30的情况中,该纤维束F被从该夹持点抽出,同时通过该抽吸孔32a的抽吸作用被收集,以便由该卷取动作导致的加捻易于到达该夹持点附近从而获得纱线强度的增加,使得当增加前罗拉包围角还是限定了纱线断裂发生的增加。因此,可以限定由纱线断裂导致的生产率的降低。
这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的优势:
a)该纤维束集束装置30装备有关于纤维束F移动方向设置在该输出部分31的夹持点的上游侧上的抽吸管32,并且该透气皮圈34适合于在与该抽吸管32的滑动表面32b接触时被旋转。并且,在关于纤维束F移动方向该抽吸管32的下游侧上,与该抽吸管32分开地设置该卷绕件33,围绕该卷绕件33卷绕该透气皮圈34,从而增加了前罗拉包围角。因此,增强了绒毛产生的限制效应,还限制了绒毛的生成,从而获得纱线质量方面的改进。此外,即使增加该前罗拉包围角,该纤维束F在由该抽吸孔32a的抽吸作用被收集的同时从该夹持点抽出,以便由卷取作用导致的加捻到达该夹持点附近,从而限定了在发生纱线断裂的增加。
b)该卷绕件33设置成在该送出部分31的夹持点和纤维束在该夹持点的下游侧上离开透气皮圈34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5mm。因此在纤维束F一面移动一面在透气皮圈34上轧制时,从该纤维束F上突出的纤维f易于捻入到该纤维束F中,从而改善了该绒毛生成的限制效应。
c)卷绕有透气皮圈34的该抽吸管32和卷绕件33,被支撑成,至少该抽吸管32和卷绕件33中的任一个的至少一个端部与相对设置在该机器底部机架上的支撑部分15a,38a被可拆卸支撑的支撑部分(端塞40)配合。因此容易设置抽吸管32和卷绕件33使得上述的距离小于5mm。
d)该卷绕件33包括一杆状实心元件。因此与卷绕件33为管状结构形式的情况相比,该卷绕元件33的制造容易。此外,即使该卷绕件33在安装、拆卸和维修操作时与其它元件相撞,它也不会被毁坏。
e)上夹持罗拉31a压该透气皮圈34的力由下夹持罗拉35a承受,并且该上夹持罗拉31a的压力不施加到该抽吸管32上。因此,与常规设备(JP11-286837A)情况相比,该抽吸管32所需的刚度较小,并且即使该抽吸管由树脂制成,也可以保证充足的强度。
f)用作负压源的导管44独立于用作当纱线断裂时抽吸从该牵伸部分输出的毛絮的气动装置设置。因此该抽吸管32的抽吸压力可以容易地调整为一合适的压力。
上述的实施例不应该被限制地理解。例如,还可以采用如下的构造。
对于在该输出部分31前端夹持点和纤维束F从该输出部分31的夹持点的下游侧上的透气皮圈离开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来说,只要该距离L不小于5mm则该绒毛生成的限制作用就是令人满意的。然而使该距离L太长并不能有助于改善绒毛生成的限制作用,而只是导致机器底部的尺寸的增加。因此,该距离最好范围是8-10mm。
该纤维束集束装置30的输出部分的结构并不局限为装备有该夹持罗拉对的结构。例如,还可以采用用于驱动该透气皮圈34的结构,除去了该抽吸管32和下夹持罗拉35a,提供了截面为卵形的抽吸管,构成一在该抽吸管的预定位置处的抽吸孔,并且可滑动地围绕该抽吸管和卷绕元件33的外边缘卷绕该透气皮圈34。然后,通过使该上夹持罗拉31a有效驱动,该透气皮圈34由该上夹持罗拉31a驱动并且同时保持该上夹持罗拉与该透气皮圈34压紧接触。这种情况中,可以赋予该卷绕元件33一张力调整功能以用于该透气皮圈。
该抽吸管32,卷绕件33和旋转轴35不局限于由四个锭子构成一个单元的结构。还可以采用一种由在相邻罗拉支座15之间的锭子单元(例如八个锭子单元)构成一个单元的结构或者两个锭子单元构成一个单元的结构。此外,对于所有的单元来说不总是必须具有相同数目的锭子单元;还可以使在相邻罗拉支座15之间锭子单元的数目彼此不同(例如6或者2),提供了与之对应的两种单元。
代替由一种实心元件构成该卷绕元件33,还可以以管形结构形成该卷绕元件33。在这个情况中,可以获得重量的降低。
还可以关闭该抽吸管32的端部。在这种情况中,对于该端塞40来说无需气密封该抽吸管32的端部,并且仅需提供一配合孔和多个配合部分(多个配合孔),该轴承39与该配合孔配合,而该抽吸管32和卷绕元件33的端部与这些配合部分配合,从而易于制造。
还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与该端塞40配合的该抽吸管32的端部和与那些端部相对的侧面上的卷绕件33,进入与一连接元件配合,该连接元件连接到该连接管48上。
代替设置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多个导管44,还可以设置一在该纺纱机的机器底部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单一导管。
该导管44的位置不局限于在该牵伸装置11的后侧和上部的导管44;还可以设置在该牵伸装置11的后侧或者后侧和下部上。
代替导管44由设置在该纺纱机的右侧和左侧上的抽吸管32共用的构造,还可以采用导管设置成两排,分别用于右侧和左侧的构造,以便沿该纺纱机的机器底部的纵向方向延伸。
该抽吸装置的结构并不局限于风扇47a由马达47驱动的结构。还可以例如使用一减压泵(真空泵)。该真空泵可以为旋转类型的泵或者往复运动类型。
代替由织造织物形成该透气皮圈34,还可以由针织织物构成该透气皮圈34。在这个情况中,可以获得合适的透气水平,而不用费力地在构成该透气皮圈34的皮带上形成穿孔,使得可以低成本地制造该透气皮圈34。此外由于该针织织物的弹性,可以在合适的张力下转动该透气皮圈,而不必提供任何专门的张力设备。
代替由织造或者针织织物形成该透气皮圈34,还可以通过使由橡胶或者弹性树脂构成的穿孔树脂带形成该透气皮圈34。
还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具有下夹持罗拉35a的旋转轴35为一由所有的锭子单元共享并且由一马达通过一排设置在该机器底部的机头处的齿轮驱动的轴,正如在该牵伸装置11的下罗拉12-14情况中那样,该下夹持罗拉设置在该旋转轴35上。
还可以使用共同的用于该抽吸管32和气动装置的负压源。
作为气动装置,还可以采用一凹槽型结构,代替一单一的喷嘴型构造。
如上详细描述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纤维束集束装置,还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进一步限定绒毛的产生,从而在纱线质量方面得到改善。
Claims (6)
1.一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该装置用于收集该纺纱机的牵伸部分牵伸的纤维束,该集束装置包括:一设置在该牵伸部分的最后的输出罗拉对的下游侧的、并且装备有一夹持罗拉的输出部分;一具有滑动表面的抽吸部分,该滑动表面装备有一抽吸孔,该抽吸孔形成相对纤维束移动方向在该输出部分的夹持点的下游侧上延伸;和一构成该输出部分并且适于在与该滑动表面接触的同时转动的透气皮圈,
与该纤维束移动方向有关的在该抽吸部分的下游侧上,设有一卷绕件,围绕该卷绕件卷绕该透气皮圈从而取得了前罗拉包围角的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该卷绕件与该抽吸部分分开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该卷绕件设置成使得在该夹持点和纤维束从该夹持点的下游侧上的透气皮圈上离开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该卷绕件设置成使得在该夹持点和纤维束从该夹持点的下游侧上的透气皮圈上离开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小于8mm并且不大于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被该透气皮圈环绕卷绕的该抽吸部分和卷绕件中任一个被支撑成,其至少一个端部与一支撑部分配合,该支撑部分关于一设置在底部机架上的支撑部分可拆卸地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其中该卷绕件由杆形实心元件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64336/2002 | 2002-09-10 | ||
JP2002264336A JP3826864B2 (ja) | 2002-09-10 | 2002-09-10 | 紡機における繊維束集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88791A true CN1488791A (zh) | 2004-04-14 |
Family
ID=32263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03156741XA Pending CN1488791A (zh) | 2002-09-10 | 2003-09-08 | 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826864B2 (zh) |
KR (1) | KR100555188B1 (zh) |
CN (1) | CN1488791A (zh) |
TW (1) | TWI243865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48792C (zh) * | 2004-08-02 | 2007-11-14 | 刘志祥 | 细纱机紧密纺牵伸装置 |
CN100415964C (zh) * | 2004-05-28 | 2008-09-03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纺纱机械中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
CN101270516B (zh) * | 2006-10-11 | 2010-12-22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
CN103201419A (zh) * | 2010-11-10 | 2013-07-10 | 马佐里有限公司 | 纺纱机中的纺织条的聚集装置 |
CN110791843A (zh) * | 2018-08-03 | 2020-02-14 |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纺纱机的牵伸系统单元和牵伸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68394B2 (ja) * | 2021-02-17 | 2024-04-16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紡機の繊維束集束装置 |
-
2002
- 2002-09-10 JP JP2002264336A patent/JP382686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9-03 KR KR1020030061508A patent/KR10055518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9-08 CN CNA03156741XA patent/CN1488791A/zh active Pending
- 2003-09-09 TW TW092124810A patent/TWI24386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15964C (zh) * | 2004-05-28 | 2008-09-03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纺纱机械中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
CN100348792C (zh) * | 2004-08-02 | 2007-11-14 | 刘志祥 | 细纱机紧密纺牵伸装置 |
CN101270516B (zh) * | 2006-10-11 | 2010-12-22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
CN103201419A (zh) * | 2010-11-10 | 2013-07-10 | 马佐里有限公司 | 纺纱机中的纺织条的聚集装置 |
CN110791843A (zh) * | 2018-08-03 | 2020-02-14 |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纺纱机的牵伸系统单元和牵伸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555188B1 (ko) | 2006-03-03 |
JP2004100094A (ja) | 2004-04-02 |
TWI243865B (en) | 2005-11-21 |
JP3826864B2 (ja) | 2006-09-27 |
KR20040023525A (ko) | 2004-03-18 |
TW200413585A (en) | 2004-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63572A (zh) | 产生包芯纱的方法和纺纱机 | |
CN101994177B (zh) | 牵伸辊的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纤维机械 | |
CN1702209A (zh) | 纺纱机械中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 |
CN1609294A (zh) | 具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 | |
CN1488791A (zh) | 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 |
CN1047211C (zh) | 纺织装置 | |
CN1309891C (zh) | 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及装备有该装置的细纱机 | |
CN1856603A (zh) | 用于制造包芯纱或包芯充股线的方法和装置 | |
CN1309890C (zh) | 纤维束集束装置和纺纱机 | |
CN101580982B (zh) | 机械式立体紧密纺纱装置 | |
CN101050569A (zh) | 用于细纱机纤维集束的紧密缆型装置 | |
CN1589342A (zh) | 纺纱机上用于压实纤维须条的装置 | |
CN209468544U (zh) | 一种五罗拉牵伸系统及环锭细纱机 | |
CN101509162B (zh) | 细纱机的紧密纺纱装置 | |
CN1366101A (zh) | 纺纱装置 | |
CN101245514B (zh) | 用于细纱机的紧密纺纱装置 | |
CN1488793A (zh) | 纺纱机和纺纱方法 | |
CN109468714A (zh) | 一种五罗拉牵伸系统 | |
CN1320183C (zh) | 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 | |
CN2666942Y (zh) | 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 | |
CN113403713B (zh) | 一种不易断纱的细纱机 | |
CN102505213A (zh) | 用于环锭细纱机多束纤维集聚的装置 | |
CN2623716Y (zh) | 具有凝聚装置的纺纱机 | |
CN101139758A (zh) | 抽气式Modal紧密纺纱工艺 | |
CN201381406Y (zh) | 细纱机的紧密纺纱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