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88793A - 纺纱机和纺纱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纺纱机和纺纱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88793A
CN1488793A CNA031567436A CN03156743A CN1488793A CN 1488793 A CN1488793 A CN 1488793A CN A031567436 A CNA031567436 A CN A031567436A CN 03156743 A CN03156743 A CN 03156743A CN 1488793 A CN1488793 A CN 1488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aspirator
pumping unit
swabbing pressure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567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08734C (zh
Inventor
中野勉
新美究
丸山直树
石井隆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488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8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87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873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6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one or more endless apr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多个导管44设置在一细纱机底部的纵向方向上,一设置有一风扇马达的抽吸装置45与每个导管44通过一管46连接,抽吸部分S通过连接管48与导管44连接。相应的马达47连接一公共的变换器52,该变换器52根据一来自控制装置54的命令信号控制该马达47。该控制装置54设置有一存储器55,在一包括纤维类型的纺纱状况,待纺的纱线支数和马达47的旋转速度等之间的对应数据被存储在该存储器55中。存储在存储器55中的用于操作的数据这样设定,即作用在一纤维束上的抽吸压力的大小满足如下关系:大支数>中间支数>小支数。该控制装置54通知变换器52该马达的对应于纺纱条件的旋转速度。

Description

纺纱机和纺纱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和一种纺纱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例如一种设有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纺纱机和使用该纺纱机的纺纱方法,该纤维束集束装置设置在一纺纱机的牵伸装置(牵伸部分)的下游并且收集由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
到目前为止,这种类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一般使用抽吸作用来收集纤维束(例如参照JP11-286837A和JP2000-73224A)。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和2中披露的这些装置中的每一个中,在一牵伸装置的最后的罗拉的下游底部侧设置一构成具有抽吸缝隙的固定的滑动表面的中空型面(导向辊),和围绕该中空型面卷绕用于传动的穿孔皮带,在该上侧上设置一保持与该穿孔皮带接触以限定一夹持点的夹持罗拉。该夹持罗拉通过最后的罗拉由一输送带驱动。为了代替通过该输送带驱动该夹持罗拉的结构,还披露了一种由与最后的罗拉接触的输送罗拉驱动该夹持罗拉的结构。
此外,披露了一种纤维束集束装置,该纤维束集束装置具有的结构不同于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结构,因为该穿孔带卷绕在一中空型面和一张力罗拉(参照JP2000-34631A)之间,该中空型面在其滑动表面上具有一抽吸缝隙。
考虑到当用设置有上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纺纱机纺制纱线时,作用在该纤维束集束装置的抽吸缝隙上的抽吸压力影响待纺制的纱线的质量。然而,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没有任何文献描述关于根据纺制合适的纱线质量的纺纱条件有效地改变该抽吸压力。
本发明的发明者已经在实验上改变该抽吸压力以便检验该纺制纱线的质量。因此在下面将看到:在具有低的抽吸压力的区域中,纱线质量与该负压的升高(增大减压程度)一起被显著改善;在到达一定水平或者更高水平之后纱线质量倾向于保持不变,也许因为在该水平一纤维束被带到饱和状态。此外,已经发现该水平根据纱线尺寸(支数),纤维类型和锭子转速而不同,在该水平处压力开始保持不变。
上述的事实导致了如下结论:具有一定水平或者更高的抽吸压力(下面称为必须压力)施加在一纤维束上以便通过抽吸作用增加该纤维束的集束程度从而实现所需的纱线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当与一具有从安全角度看的必须压力的纺纱条件对应的一抽吸设备的压力设定值是固定的时候,导致了这样一种结果,即对于具有低的必须压力的纺纱条件,不必消耗诸如用于抽吸的电能的能量。
此外,即使认为一抽吸装置构造成对于每个纺纱条件来说,在考虑上述条件时一抽吸压力是可改变的,可以出现一问题,即即使一纺纱机的操作者试图没有能量浪费地进行压力设定,也不能容易地决定一合适的值;该问题涉及了难于根据在多种情况中进行的纺纱试验找到用于每次改变该纺纱条件的合适的值。
此外,已知根据通常加捻/卷取部分或者类似物在围绕一满筒子卷取纱线中的纱线张力改变诸如绒毛的纱线质量。因此,为了获得更均匀的纱线,可以最适合地改变该抽吸压力,而不是从卷取开始(纺纱开始)到满筒子停止保持该抽吸压力为恒定水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问题已经作出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目标是设置一纺纱机,该纺纱机可以设置和改变纤维束集束装置的抽吸压力从而使得纺制纱线的质量满足需要的条件。此外,本发明的第二目标是提供一种纺纱方法,在该方法中,纤维束集束装置用来从卷绕起始到结束施加合适的纤维束集束作用,从而纺制具有恒定质量的纱线。
为了取得上述的第一目标,如权利要求1中描述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在该纺纱机中,在一牵伸装置的最后的输送罗拉对的下游侧上设置了一用于收集由一牵伸部分牵伸的纤维束的纤维束集束装置。该纤维束集束装置设置有:一设有夹持罗拉的输送部分;一设有抽吸孔的抽吸部分,该抽吸孔设置成至少朝向该输送部分的夹持点上游侧在该纤维束的移动方向延伸;沿该抽吸部分旋转并且构成该输送部分的透气件;和能够随机设置和改变作用在该抽吸部分上的抽吸压力的抽吸装置。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通过设置在该牵伸部分的最后的输送罗拉对的下游侧上的纤维束集束装置收集由该牵伸部分牵伸的纤维束。因此,抑制了绒毛和废棉的产生,与未设有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纺纱机相比,显著增强了该纱线质量的改善效果。通过该抽吸部分的抽吸孔的抽吸作用导致了该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集束作用,通过该抽吸装置赋予该抽吸孔一抽吸压力。然后该抽吸装置可以随机设定和改变作用在该抽吸部分上的抽吸压力,因此在改变抽吸压力的同时进行纺纱,以便根据该纺纱条件具有最优化的值。
根据权利要求2描述的本发明,在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本发明中,该抽吸装置被这样驱动,即改变该抽吸压力的大小以便满足下述的关系:大支数>中间支数>小支数,对应于纺制纱线的大支数,中间支数和小支数。在上述的本发明中,该抽吸压力改变为具有关于纺制纱线的厚度的合适的值以便进行纺纱。因此,该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集束作用以抑制浪费能量损耗的方式合适地进行。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发明,在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本发明中,该抽吸装置由控制装置驱动和控制使得该抽吸压力可以改变,并且该控制装置构造成使得该合适的抽吸压力可以自动地根据纺纱条件设置。在本发明中,该纺纱条件被设定,而在该控制装置中根据该纺纱条件自动地设置合适的抽吸压力。然后,当纺纱机工作时,由控制装置驱动和控制该抽吸装置使得该抽吸部分的抽吸压力成为对应该纺纱条件的合适的压力。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本发明,在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本发明中,该抽吸部分设有一抽吸管,该抽吸管具有对应于每个锭子的抽吸孔,该抽吸管连接到一导管处,该导管通过多个抽吸装置保持在负压。在本发明中,当一个抽吸装置由于异常停止时,由其余的抽吸装置产生的负压可以确保该抽吸孔的抽吸作用。因此,纺制的纱线质量保持在一许可范围。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本发明,在根据权利要求4的本发明中,与该抽吸管连接的导管独立于一气动导管设置。在本发明中,该导管可以在不增加该抽吸装置尺寸条件下保持在预定的负压。
为了取得第二个目标,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方法,该方法使用设有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纺纱机,该纤维束集束装置在一牵伸部分的最后的输送罗拉对的下游侧上,该集束装置设有:一具有一夹持罗拉的输送部分;一设有一抽吸孔的抽吸部分,该抽吸孔设置成关于一纤维束的移动方向至少朝向该输送部分的夹持点的上游侧延伸;一构成该输送部分并且沿该抽吸部分旋转的透气元件;和一可以随机设定和改变作用在该抽吸部分上的抽吸压力的抽吸装置,和收集由牵伸部分牵伸的纤维束的装置。然后,在该抽吸压力在一时刻调整为最大的同时进行纺纱,该时刻为卷取到筒子上的纱线量达到满筒子的大致30%。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纺纱没有进行成使得该纤维束集束装置的抽吸压力在从纺纱的卷取开始到结束(即满筒子)保持恒定,而是使得该抽吸孔的抽吸作用在一时刻达到最大,该时刻为卷取到筒子上的纱线量达到该满筒子的30%。因此改善了该纺制纱线的质量。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抽吸装置和一导管结构的视图;
图2是示出一牵伸装置和一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3是示出一抽吸部分和一下夹持罗拉之间关系的局部视图;
图4A是从纤维束移动方向前部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部分视图和图4B是旋转轴的前部视图;
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是一连接管的部分透视图;
图7A-图7F分别是一图表,其示出抽吸压力和毛羽程度之间的关系或者抽吸压力和具有不同纱线支数的纱线的纺制中的U%之间的关系;和
图8是图表,其示出在通常的环锭细纱机中绒毛数目和卷取量的关系。
优选实施方式
参照图1-8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示出了在一纤维束集束装置的一导管,抽吸装置和抽吸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平面视图,图2是示出一牵伸装置的一个侧面的部分的截面简示侧视图。图3是省略该上罗拉侧面的部分简示图,示出了一牵伸装置的下罗拉和抽吸部分和该纤维束集束装置的下夹持罗拉之间的关系。图4A是该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简示图,从纤维束在夹持点抽出的方向看(在一纤维束在该牵伸装置中移动的方向的前侧看去)。
如图2所示,作为一牵伸部分的牵伸装置11为一三排构造,该构造装备有一前部下罗拉12,一中间下罗拉13和一后部下罗拉14。该前部下罗拉12支撑在关于一罗拉支座15的预定位置处,而该中间和后部下罗拉13和14通过紧固到该罗拉支座15上的支架13a和14a的中间部分支撑以便允许沿纵向方向进行位置调整。该支架13a和14a通过穿入到形成在该罗拉支座15的细长孔中的螺丝和螺母(没有全部示出)紧固到预定的位置。围绕一下张紧器17和中间下罗拉卷绕一下皮圈16。
通过一穿过上罗拉支撑件的中间部分的重量臂18支撑一前部上罗拉19,一中间上罗拉20和一后部上罗拉21,它们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该前部下罗拉12,中间下罗拉13和后部下罗拉14。在一两锭子单元中支撑每个上罗拉19-21。该前部下罗拉12和前部上罗拉19构成了该牵伸单元11的最后的输送罗拉对。
在加重臂18上,设有一杠杆18a以便可旋转到一加压位置和一释放位置。在该杠杆18a设置在该加压位置处的条件中,保持一锁止状态,其中在该加压位置中,该杠杆18a倚靠在示出在图2中的加重臂18的框架18b上,在该锁止状态中由加重臂18支撑的上罗拉19-21处于加压的位置(纺纱位置),在该加压位置中这些上罗拉压向该下罗拉12,13和14。在该杠杆18a已经从图2示出的位置旋转到上部的释放位置的条件中,取消了该锁止状态。
如图2所示,一纤维束集束装置30设置在该牵伸装置11的最后的输送罗拉对的下游侧。该纤维束集束装置30装备有一输送部分31,一作为抽吸部分S的抽吸管32和33,一作为透气元件的透气皮圈34。该输送部分31包括一形成在一旋转轴35上的下夹持罗拉35a和一通过该透气皮圈34的中间部分压靠在该下夹持罗拉35a上的上夹持罗拉31a,该旋转轴35与前部下罗拉12平行设置。
如图4A所示,在这个实施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30中,该上夹持罗拉31a类似于该牵伸装置11的上罗拉19-21,由通过一支撑元件36(在图1和图3中示出)的中间部分的加重臂18每隔两个锭子被支撑。注意到在这个实施例中,该支撑件36与该前部上罗拉19的支撑件构成一整体。
另一方面,在纤维束集束装置30的下侧上,设置在牵伸装置11的罗拉支座15之间的锭子中的一半,即在这个实施例中的4个锭子构成了一个单元。如图3所示在该罗拉支座15的中间位置处,一支撑臂38设置在这样的状态中,即在该状态下其底部端部由一沿该机器底部纵向方向延伸的支柱37支撑,并且该旋转轴35支撑在罗拉支座15和支撑臂38之间,该罗拉支座15以预定的间隔沿该机器底部纵向方向设置。
如图4b中所示,该旋转轴35以相应于多个锭子(在这个实施例中是4个锭子)的预定长度形成,在其两端固定一轴承39。该轴承39配合到端塞40中,如图4A所示,端塞40由设置在该罗拉支座15和支撑臂38中的支撑部分15a和38a支撑在配合部分40a中,由此该旋转轴35可旋转地支撑在该罗拉支座15和支撑臂38之间。该支撑部分15a和38a形成为可以支撑两个端塞40,并且可以支撑安装在相邻的旋转轴35的端部上的端塞40。
该支撑部分15a由一固定到罗拉支座15上的挡块形成,并且具有一在该机器底部的前侧上倾斜向上延伸的配合凹槽。该支撑部分38a也具有一在该机器底部的前侧上倾斜向上延伸的配合凹槽。然后,该端塞40具有一可以与该配合凹槽配合的配合部分40a,并且该端塞40形成为可以通过一单一运动与该支撑部分15a和38a一起配合到该配合部分40a中。
该旋转轴35在其纵向中心具有一齿轮41,该齿轮41与该旋转轴35成一整体。如图3所示,该前部下罗拉12在与该齿轮41的对置位置处具有一齿轮部分12a。此外与该齿轮部分12a和齿轮41啮合的一中间齿轮43由一支撑臂42旋转支撑,该支撑臂42的底部端部固定在类似支撑臂38的支柱37上。即,通过齿轮部分12a,中间齿轮43和齿轮41,该前部下罗拉12的扭矩被传递到该旋转轴35。
如图1和2所示,在该细纱机的机器底部,用于该纤维束集束装置30的用作抽吸源(负压源)的导管44设置成沿该机器底部的纵向方向延伸(沿垂直于图1的平面的方向)。如图1所示设置有多个导管44使得沿该细纱机的底部的纵向方向延伸。在这个实施例中,每个导管44的长度是这样的,即其对应于在一个侧面上的24个锭子和在两个侧面上的48个锭子。用于保持每个管道44中的负压的多个(在这个实施例中为3个)抽吸装置45通过管道46与每个导管44连接。即在这个实施例中,一个单元设置一个抽吸装置,该一个单元包括16个锭子。该抽吸装置45包括风机马达,在该风机马达中通过马达47驱动该风机47a。如图2中所示,该导管44设置在该牵伸装置11的上部后侧上并且在该细纱机的机器底部的中心处,而该抽吸装置45设置在该导管44下面。该抽吸装置通过导管44和该抽吸装置45构造。
如图1所示,对于每四个锭子单元设置该抽吸部分S以便平行于该导管44延伸,并且该抽吸部分S通过连接管48连接到该导管44上。每个连接管48在其中点处具有一波纹部分49(仅在图2中示出)。在图1中,该抽吸管32和33集体示出为该抽吸部分S,形成在该抽吸管32和33的每一个中的并且在下面描述的抽吸孔通过点画线圆大致表示。
如图6所示,配合孔48a和48b形成在该连接管48的前部端部中,该抽吸管32和33与该配合孔48a和48b可拆卸地安装。另外,在该连接管48的右侧和左侧可拆卸地安装有该抽吸管32和33的第一端部,该抽吸管32和33的第二端部与该端塞40配合。此外,在该端塞40上形成有与该轴承39配合的配合孔40b。图6是示出该抽吸管32和33安装到该连接管48的一个侧面上的状态的部分简示透视图。
如图3所示,该抽吸管32的滑动表面32b具有在其上形成的缝隙型抽吸孔32a,该抽吸孔32a在纤维束(毛絮)F的移动方向上朝向上游侧延伸,该下夹持罗拉35a的夹持点位于抽吸孔之间。该抽吸管33的滑动表面33b形成有在其上的缝隙型抽吸孔33a,该抽吸孔33a朝向下游侧延伸。然后如图3和5所示,该抽吸管32设置成在关于该纤维束的移动方向的该下夹持罗拉35a的夹持点的上游侧上,该抽吸管33设置成在关于该纤维束的移动方向的该下夹持罗拉35a的夹持点的下游上。注意到在图3中,透气皮圈34由一点画线表示以便易于看到该抽吸孔32a和33a。
每个抽吸管32形成这样的结构,即该管32可以引导该透气皮圈34以便将该皮圈34带到靠近该前部下罗拉12和前部上罗拉19的夹持点附近。该抽吸管33设置成由某一前罗拉包围角偏置从该透气皮圈输出的纤维束F。术语“前罗拉包围角”是指连接该弧形表面的曲率中心和夹持点的部分与连接曲率中心和用于纤维束F的牵离点的部分构成的角,沿该弧形表面该已经通过夹持点的纤维束(棉束)被引导到牵离位置。该透气皮圈34被卷绕成与该抽吸管32和33部分接触并与该下夹持罗拉35a部分接触,并且随着该下夹持罗拉35a旋转该透气皮圈一面在该滑动表面32b和33b上滑动一面旋转。在这个实施例中,透气皮圈34由可以确保合适的透气性的织造织物构成。
如图2,4A等所示,在每个抽吸管33的下部附近设置一单一类型的气动装置的抽吸喷嘴50的前部端部,该气动装置适合于在纱线断裂时抽吸来自该牵伸装置11的纤维束F。该抽吸喷嘴50的底部端部连接到所有的锭子共用的气动管51上。
如图1所示,相应的马达47通过一个共同的变换器52连接到一商用交流电源53上。该变换器52结合有一整流器电路和变流器电路。该交流电源53的交流电流被整流器整流成直流电流,该直流电然后在一变流电路中被转变成相应于一给定频率和电压的交流电流从而输出为生成电流。该变换器52与一控制装置54电连接,并且根据来自控制装置54的命令信号控制该马达47。该控制装置与该纺纱机的一组控制装置(未示出)电连接。该变换器52和控制装置54构成控制单元。
控制装置54设有一CPU(未示出)和一存储器55,并且与该组控制装置通过一串行接口进行交流。在包括纤维类型的纺纱条件,待纺的纱线支数等之间的通讯数据等和该马达47的旋转速度被存储到该存储器55中。存储在存储器55中的数据用于进行设定使得作用在纤维束F上的抽吸压力的大小满足大支数>中间支数>小支数的关系,其分别对应于所纺纱线的大支数,中间支数和小支数。通过执行例如一试验的纺纱操作获得该数据。例如,该抽吸压力设置对于大支数来说为4kPa,对于中间支数来说为2-3kPa,而对于小支数来说为1-2kPa。
该控制装置54被从主要控制装置输入用于纺纱操作的纺纱条件数据,并且通知该变换器52对应该纺纱条件的马达47的转速。即,该抽吸装置(抽吸装置45)构造成通过该控制单元(变换器52和控制装置54)调整该抽吸压力,该控制单元构造成根据该纺纱条件可以致动设置一合适的抽吸压力。
另外,如上所述构造的该装置的操作将在下面描述。
在操作该纺纱机之前,用于不同纤维类型和纺纱的纱线支数等的纺纱条件被输入到该主控制器中。当该纺纱机被操作时,纤维束F在该牵伸装置11的该下罗拉12-14和上罗拉19-21之间通过从而被牵伸,然后引导到该纤维束集束装置30。输送部分31以略微高于该前部下罗拉12的表面速度和前部上罗拉19的表面速度的速度旋转。在合适压力下经过该输送部分31的夹持点之后,该纤维束F被偏置并且在受到加捻的同时向下游移动。
此外,该导管44的抽吸作用通过连接管48施加在该抽吸管32和33上,形成在该滑动表面32b和33b上的抽吸孔32a和33a的抽吸作用通过透气皮圈34施加在该纤维束F上。然后,该纤维束F一面朝向对应于该抽吸孔32a和33a的位置吸引和收集一面移动。因为抽吸孔32a和33a分别在该输送部分31的夹持点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存在,纤维束F在经过该夹持点之后一面在抽吸作用下被收集一面移动。因此,限定了在经过夹持点之后每个纤维束的两端处纤维的分离,以便抑制绒毛和废棉的产生,从而获得了在纱线质量增强效果方面大的改进。
至于该抽吸装置45,通过该变换器52控制该马达47的转速,使得该导管44中的负压具有对应包括纱线厚度(支数),纤维类型等的纺纱条件的合适值。因此,即使在改变该纺纱条件情况下也可以纺制所需质量的纱线。
图7A和7B,图7C和7D,和图7E和7F分别示出抽吸压力和毛羽程度(绒毛)的关系,抽吸压力和纺制大支数(粗疏纱线:10支),中间支数(精梳纱线:40支)和小支数(精梳纱线:80支)的纱线的U%之间的关系。注意到“毛羽程度”表示存在于1cm纱线中的绒毛的总长度。然而大体来说,毛羽程度的表示没有单位。通过抽吸孔32a和33a作用在纤维束F上的抽吸压力导致纺成的纱线质量改变。在具有低的抽吸压力的区域内,通过负压的升高(增大减压程度)显著改善了纱线质量,当该负压到达一定的水平或者更高时,该负压倾向于保持基本不变,因为在该水平纤维束达到饱和状态。至于开始保持不变的负压大小,建立了如下的关系大支数>中间支数>小支数。存储在该存储器55中的用于设定该马达47的转速的数据以便获得根据上述纺纱结果决定的抽吸压力。当从主控制装置向该控制装置54输入关于纺纱条件的数据时,适合于纺纱条件的转速赋给该变换器52。然后该变换器52使得控制该马达47具有预定转速。
这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的效果。
(1)该纤维束集束装置30设有可以随机设置和改变作用在该抽吸部分S上的抽吸压力的抽吸装置(抽吸装置45)。因此该纺纱可以一面改变抽吸压力一面进行,该抽吸压力作用在抽吸部分S上,以便具有一合适的值使得纺成纱线的质量满足对应的纺纱条件的所需条件。
(2)该抽吸装置45被驱动使得该抽吸孔32a和33a的每一个的抽吸压力的大小满足如下关系大支数>中间支数>小支数,它们分别对应该纺成纱线的大支数,中间支数和小支数。因此一面根据该纺成的纱线的厚度改变该抽吸压力为一合适的值一面进行纺纱,使得在抑制无用的能耗的状态中合适地进行该纤维束集束装置30的收集作用。
(3)该抽吸装置45被该控制单元(变换器52和控制装置54)驱动和控制,使得可以改变该抽吸压力,控制单元构造成可以根据该纺纱条件自动设置合适的抽吸压力。因此,在改变纺纱条件时,该纺纱机的操作者在操作之前输入和设置纺纱条件是足够的。因此很容易进行改变该纺纱条件的操作。
(4)分别设置有抽吸孔32a和33a的抽吸管32和33通过该连接管48与导管44连接在一起,该抽吸管32和33在被牵伸的该纤维束F上施加抽吸作用并且与相应的锭子相对应地设置。该导管44被多个抽吸装置45保持具有负压。因此,当抽吸装置45中的一个由于异常而停止时,由其余的抽吸装置45产生的负压确保了该抽吸孔32a和33a的抽吸作用,因此所纺纱线的质量保持在允许范围内。
(5)用于该纤维束集束装置30的导管44独立于该气动导管51设置。因此该导管44可以不用增加该抽吸装置45的尺寸而被保持在预定的负压内。
(6)由于设置在该夹持点的下游侧上的抽吸孔33a的集束作用被一定程度地传递到该夹持点的上游侧。因此抑制了该纤维束F到达该夹持点为止的分散,因此进一步改进了该集束作用。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例如可以如下构造该实施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预定的纺纱条件下,从卷取待纺的纱线开始到结束(即,满筒子)该纤维束集束装置30的抽吸部分S处于恒定抽吸压力进行纺纱。然而该抽吸装置45可以被驱动并被控制使得从开始卷取所纺纱线到满筒子,该抽吸部分S的抽吸压力在一段时间内被增加,该段时间为考虑到绒毛产生条件而易于产生该绒毛的时间。图8是一图表,该图表示出生成绒毛的数量和在未设有纤维束集束装置30的环锭细纱机中的卷取数量之间的关系。图8的纵轴中3mm绒毛数/10m表示了分别在10m纱线中具有3mm长度的绒毛数量。从图8,发现在纱线卷取到该筒子上的卷取量约为该满筒子的30%(30%的卷)的时间中易于产生该绒毛。在这个实施例中,一面进行纺纱一面进行调整在纱线到锭子上的卷取量达到大致满筒子的30%时使得该抽吸部分S的抽吸压力达到最大。例如,存储在存储器55中的数据表明每个纺纱条件的卷取量和抽吸部分S的抽吸压力之间的关系。然后该控制装置54通知该变换器52在气动纺纱之后对应于卷取量的马达47转速。通过主控制装置关于该卷取量的信息输入到该控制装置54中。在这个情况中,纺纱不进行成使得纤维束集束装置30的抽吸压力在卷取纺制纱线开始到结束保持恒定,而是进行成使得在到筒子上的纱线卷取量达到大约30%时该抽吸孔的抽吸作用为最大。因此,在围绕该满筒子卷取的纱线中,绒毛和纱线不均率的产生是均匀的,从而导致进一步改善了该纺制纱线的质量。
可以采用的结构是纺纱机的操作者向该控制装置54输入并设置纺纱条件,代替控制装置54从该主控制装置通过通信输入关于纺纱条件的数据的结构,该控制装置54通过变换器52根据该纺纱条件控制马达47。
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输入该纺纱条件时,该条件在先前储存在该主控制装置或者控制装置54中的纺纱条件中选择。
该抽吸部分S的抽吸压力可以独立于该纺纱条件设置。在这个情况中,根据所使用的纺制纱线有意地改变纺纱质量,可以避免纺成过高质量的纱线。
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纺纱机的操作者向该控制装置54输入和控制该马达47的转速,代替这样的结构,即表示纺纱条件和抽吸压力的关系的数据预先存储在该控制装置54中;通过该变换器52该控制装置54驱动并控制该马达47,以便通过输入该纺纱条件获得预定的抽吸压力。在这个情况中,表示该纺纱条件和马达47的转速之间关系的图标等最好预先准备成纺纱机的操作者可以核对与应用该图表等的纺纱条件对应的马达47的转速。
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该纺纱机的主控制装置还执行控制装置54的功能并且直接输出一命令信号给该变换器52,而不提供该控制装置54。
除了调整该抽吸部分S的抽吸压力为一合适的值以便纺制一般意义上满意质量的纱线,即涉及很少产生绒毛和纱线不匀率的纱线以外,该抽吸部分S的抽吸压力可以调整成有意控制该纱线质量。例如该纱线所需的质量在用于织造织物的纱线和用于针织织物的纱线之间是不同的,即使同样纤维类型也是不同的。例如用于针织织物的纱线具有比用于织造织物的纱线的绒毛数量高。此外,该抽吸装置45可以被驱动成该抽吸部分S的抽吸压力从卷取开始到满筒子进行合适地改变,以便如设计的纱线那样有效地形成纱线不匀率,而不是使纱线在其整个长度上均匀。
连接导管44的该抽吸装置45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或者多个,也可以是一个。然而在一个装置的情况下,当该抽吸装置45受到毁坏,纺纱机的操作必须立即停止以便避免纺制质量降低的纱线。因此最好与该导管44连接有多个抽吸装置45。
该导管44的长度并不局限于对应在一个侧面上的24个锭子,两个侧面上的48个锭子的长度,可以调整与合适数目的锭子对应的长度。在这个情况中,优选的长度为一对应8的倍数的锭子的长度。
一个导管44可以在该纺纱机的机器底部整个长度上设置,而不是沿该纺纱机的机器底部纵向方向设置多个导管44。
该左侧和右侧导管44可以沿该纺纱机的机器底部纵向方向设置成两排,而取代导管44被设置在该纺纱机的左右侧上的抽吸管32和33所共享的结构。
可以采用一种有一个抽吸装置45与该导管44连接的结构。
在与该导管44连接有多个抽吸装置45的结构中,各个抽吸装置45的马达47的速度命令并不相同,而是可以对每个马达47设置速度命令。然后,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设置有用于检测该抽吸装置45的异常的异常检测装置,根据来自该异常检测装置的异常检测信号停止发生了异常的抽吸装置,同时未呈现异常并且与导管44连接的其它抽吸装置的表现被加强,该导管44与异常的导管45相连。例如,图1点画线所示,为每个抽吸装置45设置用作异常检测装置的一用于该马达47的异常检测传感器56。例如该马达47的驱动轴的转速传感器用作该异常检测传感器56。然后根据来自该异常检测传感器56的异常检测信号,该控制装置54停止了发生异常的抽吸装置的操作,该控制装置还改变该马达47的速度命令,以便增强其它抽吸装置45的表现,该其它抽吸装置45与连接到异常的抽吸装置45的导管44相连。在这个情况中,当在一个抽吸装置45中发生异常时,一面保持该导管44中的负压在预定范围内一面继续操作,即使停止了该抽吸装置45。因此可以继续纺纱直到待纺制的纱线质量保持在稳定状态中的预定络筒时间为止。
在发生抽吸装置45异常的情况下其它抽吸装置45的表现得到加强的结构中,可以对每组连接到同一个导管的马达47进行控制而不是对每个马达进行独立的控制。例如,在马达47由一变换器驱动的情况中,该变换器设置到每组连接到同一导管44的马达47上。例如当3个抽吸装置连接到同一个导管44上时,为每3个马达47设置一个变换器52。在这种情况中,与马达47独立控制的情况相比简化了控制和结构。
该导管44的位置并不局限于该牵伸装置11的后侧的上面位置,并且可以为该牵伸装置11的后侧或者该牵伸装置11的后侧下面。
称为单一锭子驱动系统的纺纱机构造为使得根据来自该抽吸装置45的异常检测装置的异常检测信号停止对锭子的驱动,该锭子对应于每个抽吸管32和33并且接收来自与异常抽吸装置45相连的该导管44的抽吸作用。然后对于其它锭子来说,继续进行纺纱,直到预定的络筒时间为止。与停止所有的锭子的纺纱的结构相比,在这个情况中,降低了停止纺纱的锭子数目。
代替旋转轴35和抽吸管32和33设置成4个锭子构成一个单元的结构,一个单元可以由临近的罗拉支座15(例如8个锭子)之间的锭子数或者两个锭子构成。可替换地,所有的单元可以不必由同样数目的锭子构成,通过使锭子的数目在相邻罗拉支座15之间彼此不同(例如6个锭子和两个锭子)来设置两种单元。
该抽吸管32和33可以不是单独形成的,而是形成一整体,并且可以具有一弧形形状,在该弧形形状中与上部夹持罗拉31a对置的侧面被打开。
该抽吸管32和33分别可以形成具有一种形状,该形状中,与面对该连接管48的侧面对置的侧面上的端部被闭合。在这个情况中,端塞40可以构造成具有配合轴承39的配合孔40b和配合该抽吸管32和33的端部的配合部分(孔),而不考虑该抽吸管32和33的端部的密封性。因此简化了生产。
代替由织造织物或者针织织物形成该透气皮圈34,可以由具有弹性的橡胶或者树脂制成的穿孔皮带形成。
构成该抽吸部分的抽吸管32和33可以与该连接管48形成一整体。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结构,即在该结构中抽吸孔32a和33a设置在夹在其中的纤维束F的夹持点的上游和下游侧上。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仅仅在该夹持点的上游侧上设置该抽吸孔32a。在这个情况中,通过使用不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抽吸孔33a的抽吸管33,该生产方法和装配可以大致相同。此外,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在该抽吸管32和下夹持罗拉35a之间卷绕该透气皮圈34,而该抽吸管33被舍去。
对于用于驱动该透气皮圈34的结构来说,省略了该抽吸管32和33和下夹持罗拉35a,设置一具有一卵形截面的抽吸管,在该抽吸管中的预定位置处形成一抽吸孔,沿该抽吸管的外圆周滑动卷绕该透气皮圈34。然后可以有效地驱动该上夹持罗拉31a,并且该上夹持罗拉31a可以一面与该透气皮圈34压接触一面被驱动,从而驱动该透气皮圈34。
该抽吸装置的结构不局限于风机47a由该马达47驱动的结构。例如可以使用一减压泵(真空泵)。该真空泵可以为一旋转系统或者往复运动系统。
具有凹槽型机构的气动装置可以代替一单一喷嘴类型的气动装置。
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该透气皮圈34设置在上侧。
下面,将阐述可以从上述实施例中掌握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1)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6的本发明中,该抽吸装置设有沿该纺纱机的机器底部纵向方向延伸的导管和与该导管连接的抽吸装置。
(2)在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6所述的本发明中,该抽吸装置设有沿该纺纱机的机器底部纵向方向延伸的多个导管和与该导管连接的多个抽吸装置,每个抽吸装置设有异常检测装置,异常的抽吸装置根据来自该异常检测装置的异常检测信号被停止,此时操作这样进行,即增强其它的与连接到与异常的抽吸装置上的导管相连的抽吸装置的抽吸作用。
如上祥述,根据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本发明,该纤维束集束装置的抽吸压力可以被设置和改变成使纺制的纱线质量满足所要求的条件。此外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本发明,纤维束集束装置被使得从卷取的开始到结束施加合适的纤维束的集束作用,从而可以纺制具有恒定质量的纱线。

Claims (6)

1.一种包括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纺纱机,该纤维束集束装置设置在一牵伸部分的最后的输送罗拉对的下游侧上并且收集由牵伸部分牵伸的纤维束,
其中该纤维束集束装置包括:一设有一夹持罗拉的输送部分;一设有一抽吸孔的抽吸部分,该抽吸孔在该纤维束的移动方向上至少朝向该输送部分的夹持点的上游侧延伸;一构成该输送部分并且沿该抽吸部分旋转的透气元件;和一可以随机设定和改变作用在该抽吸部分上的抽吸压力的抽吸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其中,该抽吸装置被驱动,以便改变该抽吸压力的大小以满足大支数>中间支数>小支数的关系,它们对应于该纺制纱线的大支数,中间支数和小支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纺纱机,其中通过控制单元驱动并控制该抽吸装置,使得可以改变该抽吸压力并且该控制单元可以构造成使得该抽吸压力的合适的值可以自动地根据纺纱条件设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中该抽吸部分设有一抽吸管,该抽吸管具有对应每个锭子的抽吸孔,该抽吸管与一导管连接,该导管通过多个抽吸装置保持在一负压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纱机,其中与该抽吸管相连的导管独立于一气动导管设置。
6.一使用在一牵伸部分的最后的输送罗拉对的下游侧上设置有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纺纱机的纺纱方法,该装置包括:一设有一夹持罗拉的输送部分;一设有一抽吸孔的抽吸部分,该抽吸孔设置成使得在一纤维束的移动方向上至少朝向关于该输送部分的一夹持点的上游侧延伸;一构成该输送部分并且沿该抽吸部分旋转的透气元件;和可以随机设定并改变作用在该抽吸部分上的抽吸压力的抽吸装置,和收集由该牵伸部分牵伸的纤维束的装置,其中一面调整抽吸压力使得该抽吸压力在将纱线卷取到筒子上的卷取量大致达到满筒子的30%时为最大,一面进行纺纱。
CNB031567436A 2002-09-10 2003-09-08 纺纱机和纺纱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087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4334/2002 2002-09-10
JP264334/02 2002-09-10
JP2002264334A JP3826291B2 (ja) 2002-09-10 2002-09-10 紡績機械及び紡績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8793A true CN1488793A (zh) 2004-04-14
CN100408734C CN100408734C (zh) 2008-08-06

Family

ID=32263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6743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08734C (zh) 2002-09-10 2003-09-08 纺纱机和纺纱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826291B2 (zh)
KR (1) KR100554929B1 (zh)
CN (1) CN100408734C (zh)
TW (1) TWI25023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1841A (zh) * 2015-10-02 2017-06-0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纺纱机中的吸引管道
CN110983509A (zh) * 2018-10-02 2020-04-10 里特机械公司 纤维制备系统中的纤维束传输
CN112080825A (zh) * 2019-06-14 2020-12-15 卓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纺纱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21644B2 (ja) * 2007-02-21 2011-11-2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紡績機械
JP6194909B2 (ja) * 2015-03-10 2017-09-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ィラメントワインディン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1426A (ja) * 1989-02-20 1990-09-04 Murata Mach Ltd 集中吸気ブロア装置
DE4323472C2 (de) * 1993-07-14 1997-08-07 Inst F Textil Und Verfahrenste Doppelriemchen-Streckwerk
IT1307759B1 (it) * 1998-03-31 2001-11-19 Schurr Stahlecker & Grill Dispositivo per condensare un composito di fibre stirato.
CH693214A5 (de) * 1998-07-14 2003-04-15 Schurr Stahlecker & Grill Vorrichtung zum Verdichten eines verstreckten Faserverbandes.
DE19838762B4 (de) * 1998-08-26 2009-04-1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von Spinnstelle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1841A (zh) * 2015-10-02 2017-06-0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纺纱机中的吸引管道
CN110983509A (zh) * 2018-10-02 2020-04-10 里特机械公司 纤维制备系统中的纤维束传输
CN112080825A (zh) * 2019-06-14 2020-12-15 卓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纺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54929B1 (ko) 2006-03-03
CN100408734C (zh) 2008-08-06
KR20040023523A (ko) 2004-03-18
TWI250232B (en) 2006-03-01
TW200416312A (en) 2004-09-01
JP3826291B2 (ja) 2006-09-27
JP2004100092A (ja) 200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57629B (zh) 一种多功能产业用纱纺纱机
CN1263572A (zh) 产生包芯纱的方法和纺纱机
CN103938316B (zh) 一种用于匀整环锭纺细纱毛羽的装置及方法
CN211769419U (zh) 一种可调节的棉纱卷绕装置
CN1267592C (zh) 抑制气圈的纺纱方法和装置
CN1488793A (zh) 纺纱机和纺纱方法
CN101580982B (zh) 机械式立体紧密纺纱装置
CN104178851B (zh) 梳棉机进料装置
CN1309891C (zh) 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及装备有该装置的细纱机
CN1309890C (zh) 纤维束集束装置和纺纱机
CN209759670U (zh) 一种改进的包芯纱机牵伸装置
CN212450076U (zh) 一种纺织机用的导纱结构
US6402080B1 (e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winding threads onto bobbins with random crosswinding
CN217839242U (zh) 一种带有减少弯钩的并条机
CN1488791A (zh) 纺纱机的纤维束集束装置
CN203807619U (zh) 长纤维并条机
CN209468544U (zh) 一种五罗拉牵伸系统及环锭细纱机
CN210736983U (zh) 一种气流纺并条机
CN204125590U (zh) 梳棉机进料装置
CN208965126U (zh) 细纱机锭尖牵伸装置
CN206467388U (zh) 一种多功能产业用纺纱机
CN218664761U (zh) 一种棉纱加工的理线机
CN221854885U (zh) 一种改良型双功能纺纱机
CN216663335U (zh) 一种纺织加工并条机
CN220502244U (zh) 一种新型可智能化调节加工纱线数量的送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