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2115B - 双层型管分配器 - Google Patents

双层型管分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72115B
CN104272115B CN201380024262.5A CN201380024262A CN104272115B CN 104272115 B CN104272115 B CN 104272115B CN 201380024262 A CN201380024262 A CN 201380024262A CN 104272115 B CN104272115 B CN 1042721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parin tube
carrying mechanism
storage
pipe distributor
double d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42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72115A (zh
Inventor
佐藤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o Medic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chno Medic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o Medic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chno Medic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72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2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72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2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3/00Labelling other than flat surfaces
    • B65C3/06Affixing labels to short rigid containers
    • B65C3/08Affixing labels to short rigid containers to container bodies
    • B65C3/10Affixing labels to short rigid containers to container bodies the container being positioned for labelling with its centre-line horizont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02Devices for moving articles, e.g. containers, past labelling s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08Label feeding
    • B65C9/18Label feeding from strips, e.g. from rolls
    • B65C9/1865Label feeding from strips, e.g. from rolls the labels adhering on a backing str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26Devices for applying labels
    • B65C9/30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9/00Details of labell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65C9/40Controls; Safety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2035/00861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printing and sticking of identifi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06Individual bottles or tu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6General conveyor features
    • G01N2035/0465Loading or unloading the conveyor

Landscapes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双层型的管分配器紧凑且便携性优异,在手推车、桌子上等也能够容易地设置,在灾害时等的紧急应对性能方面也优异,并且该双层型的管分配器能够根据来自医生的采血指示而准备种类不同的采血管。所提供的双层型的管分配器通过在打印粘贴装置的上方重叠地配置采血管储藏器装置,能够极度缩短横宽,非常紧凑且便携性也优异,还能够应用于中小医院、住院病房、甚至专门进行采血的施设等,该双层型的管分配器只要载置于病床侧面、桌子上、具备移动性的手推车等就能够使用,在灾害时等的紧急应对性能方面也优异,能够根据来自医生的采血指示,可靠地一支一支送出种类不同的采血管进行准备。

Description

双层型管分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型管分配器,该双层型管分配器构成为极其紧凑的台式,进行采血检查的前段工序的采血工序中的采血管的预先准备作业,且在打印粘贴装置的上方配置采血管储藏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诊所及其它医疗机构的血液检查部门,由采血操作人员(护士等)从患者采集血液并向采血管收纳,进而向检查部门移送。在血液检查中,根据其血液检查项目相应地准备多种采血管,通常,对一名患者同时进行多种检查。因此,在采血管的准备中,也是利用采血管准备装置对一名患者自动准备多种采血管。而且,在采血室中通常对多个患者进行处理,在由所述采血管准备装置准备好的各采血管上粘贴有印刷了患者信息、采血检查信息等的条形码的标签。
另外,在受理采血时,向患者发放印刷有受理序号等的条形码的采血受理单。在进行采血作业时,通过条形码扫描器等光学设备读取这些标签、受理单的内容,不会引起患者以及采血管的误取。
作为实现这样的采血工作的自动化并辅助采血工作的技术,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术。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利用在纵向(垂直方向)上旋转驱动的环状的带驱动装置。在该带驱动装置中,将带宽度设定为采血管的长度尺寸以上,且具有从带面朝外径方向突出设置的履带状的划分板,以带面的前后的划分板之间作为一个采血管收纳部(储存部),在一个带面上构成多个采血管收纳部。在这种情况下,设定为一个带驱动装置收纳相同种类的采血管。而且,通过以沿上下方向多层重叠的方式配置这样的使用了以履带方式收纳采血管的带驱动装置的储藏机构,能够处理多种采血管。
基于来自医生的采血顺序信息,将患者的采血所需的采血管从对应的采血管储藏机构部取出,使用标签打印粘贴机构将与患者的采血相关的信息向标签打印,将打印后的标签粘贴到取出的采血管上。然后,通过排出机构将粘贴了标签后的采血管移送到采血管回收部,在采血管回收部针对每个患者分别收纳于托盘。
若采用这样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由于储藏机构部上下重叠配置的关系,高度方向的尺寸相当大,存在装置自身大型化这样的问题。另外,为了处理多种采血管,除了将各自对应的履带朝横向展开以外没有其他方法,装置整体的横向宽度变得非常长,存在无法应用于空间有限的医疗机构等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解决以往的上述问题点的方法,有专利文献2所示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技术。该专利文献2的技术是本发明人在先申请的专利,在一个搬运带的往复的带彼此之中沿着带配置试验管保持构件,利用试验管保持构件与去侧输送带的上端面支承试验管的管盖的下端面。然后,利用去侧带通过管盖向试验管给予进给(输送)。若采用这样的储藏器,能够针对一种试验管利用一种结构来构成用于搬运试验管的装置,能够将搬运装置的数量设为所需的最小限。另外,一个储藏器的宽度仅为数厘米,即使在为了应对多种试验管而将多种储藏器并列设置的情况下,也具有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明显减小整体的宽度尺寸的优点。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676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356096号公报
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技术中,搬运带的驱动力通过去侧的搬运带的上端面向承载于该上端面的采血管的管盖下端面传递,另一方面,采血管的管盖的下端面的另一侧在支承导轨上一边滑动一边移动。因此,若支承导轨与管盖下端面这两者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则该摩擦阻力比从去侧搬运带的上端面向采血管的管盖的下端面传递的用于搬运采血管的驱动力大。其结果是,出现在采血管的管盖的下端面与搬运带的上端面之间产生滑动而无法搬运采血管的问题。该问题在摩擦系数较大的橡胶盖采血管中明显,存在完全无法搬运的问题。
另外,在以往的所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技术中,采血管的管盖下端面的一方由支承导轨支承,另一方由搬运带的上端面支承,搬运带的进给通过该搬运带与管盖下端面的接触直接传递。因此,存在因管盖下端面与搬运带的端面的接触所引起的磨损而导致的耐老化性的问题,还存在搬运带扭转而使得采血管的管盖被拉入带之中,导致采血管落下的顾虑。
此外,虽也有具有比采血管的外径尺寸略大的外径尺寸的封环状的管盖,但在这种情况下,在管盖下端面没有为了载置到搬运带的端面之上所需的宽度尺寸的余量,存在无法实施的问题。这样,在支承采血管的管盖下端面的储藏器方式中,对于管盖的大小不足的采血管,无法进行搬运自身,尤其多见于外国的采血管,产生能够使用的采血管的种类大幅受限的重要问题。
除此之外,存在完全无法应用于无盖的采血管的重大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技术中,虽然与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术相比,能够减小装置整体的横宽尺寸,但仍然需要储藏器装置的宽度尺寸与打印粘贴装置的宽度尺寸相加的横宽尺寸,为了设为台式,存在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申请人提供一种改进并消除了以往的所述课题的装置,即提供一种双层型的管分配器,其能够通过采用在打印粘贴装置的上方重叠地配置采血管储藏器装置的二层方式来极度缩短横宽,非常紧凑且便携性优异,还能够应用于中小医院、住院病房、甚至专门进行采血的施设等,该双层型的管分配器只要载置于病床侧面、桌子上、具有移动性的手推车等就能够使用,在灾害时等的紧急应对性能方面优异,且能够根据来自医生的采血指示,可靠地一支一支送出种类不同的采血管进行准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双层型管分配器,其特征在于,该双层型管分配器包括:采血管储藏器装置,其沿纵列与横列在水平面内分别配设有多列采血管储藏器单体,该采血管储藏器单体将按种类区分的采血管以横置姿势收纳在内;送出采血管的第一搬运机构,其配置在各纵列的储藏器组的下方,将从各采血管储藏器送出的采血管向跟前侧搬运;第二搬运机构,其在该第一搬运机构的终端侧向与该第一搬运机构正交的方向配置,并且接收由所述第一搬运机构搬运来的采血管,将接收到的采血管移送至与设置在该采血管的移送路线中的采血管移载机构对应的位置;所述采血管移载机构,其将该第二搬运机构上的采血管向与移送机构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顶出;以及标签的打印粘贴装置,其以靠近该采血管移载机构的方式配置,并且配置在一侧的所述纵列的采血管储藏器组的下方侧;以及用于印刷手贴用的标签的打印装置,其配置在另一侧的所述纵列的采血管储藏器组的下方。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2构成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双层型管分配器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二搬运机构的下方配置有与该第二搬运机构平行的采血管排出机构。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3构成为,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双层型管分配器的基础上,在配置于纵列的储藏器组的下方的送出采血管的第一搬运机构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二搬运机构之间设有中间输送机,由所述第一搬运机构搬运的采血管经由所述中间输送机输送至所述第二搬运机构。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4构成为,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型管分配器的基础上,纵列的采血管储藏器组沿横列配置有两列,装置整体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横列的采血管储藏器整体的宽度尺寸大,大的量为壳体的尺寸。
发明效果
在技术方案1中,在纵列的储藏器组沿横列配置有多列而成的采血管储藏器装置的下方,能够配置标签的打印粘贴装置,呈现二层构造(双层)。因此,对于管分配器,特别是与以往的情况(专利文献2)相比较,能够使横宽尺寸进一步减小打印粘贴尺寸的横宽尺寸,能够提供紧凑的装置。另外,在通过第一搬运机构将从各采血管储藏器送出的采血管向跟前侧移送之后,能够利用一个第二搬运机构移送到打印粘贴装置的跟前,因此移送采血管的机构的结构变简单。
另外,本发明装置是将采血管以横置(倒伏的姿势)的方式收纳在内的储藏器,与管盖支承方式的现有技术(专利文献2)相比较,不存在采血管的落下、滑动所导致的无法搬运采血管的问题。
在技术方案2中,能够利用方向检测机构来检测采血管的朝向,根据采血管的方向,使朝标签打印的打印方向朝正反中的任一方向进行印刷,能够以正常的朝向朝采血管粘贴标签。由此,无需注意采血管的朝向就能够随意地向采血管储藏器装入采血管,容易进行向储藏器补充采血管的补充作业。另外,由于能够通过到达检测机构来检测采血管已到达,因此,能够根据该信号驱动使采血管移载机构,将已到达的采血管向打印粘贴装置的方向移载。
在技术方案3中,能够将粘贴标签后的采血管从打印粘贴装置侧向另一侧搬运并排出。
在技术方案4中,在一侧的纵列的储藏器组的下方配置有手贴用标签的打印装置,在另一侧的纵列的储藏器组的下方配置有标签的打印粘贴装置。因此,通常能够在利用打印粘贴装置向标签打印有患者信息等之后向采血管粘贴,进行准备。另外,对于未配置于储藏器的特定的采血管,通过手贴用的打印装置向标签仅打印患者信息,医院工作人员通过手贴而黏贴于医院工作人员准备的特定的采血管。
在技术方案5中,在送出采血管的第一搬运机构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搬运机构之间配置有中间输送机。从各采血管储藏器送出的采血管通过第一搬运机构向跟前侧搬运。在图示的例子中,从左侧的采血管储藏器组送出的采血管直接向第二搬运机构上落下。与此相对,从右侧的采血管储藏器组送出的采血管暂时移载到中间输送机上。然后,利用中间输送机向图2以及图5的左侧搬运,从终端侧向下方的第二搬运机构上落下并进行供给。
在技术方案6中,将采血管储藏器沿横列形成两列。在该两列的采血管储藏器中,能够将装置整体的横宽尺寸设为350mm。
在技术方案7中,将技术方案1中的纵列的储藏器组沿横向仅配置为一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省略技术方案1的采血管的供给机构,形成非常简单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管分配器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管分配器的整体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管分配器的各机构部的右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管分配器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管分配器的整体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管分配器的各机构部的右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管分配器的各机构部的右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管分配器的各机构部的主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管分配器的各机构部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如下所述地基于附图所示的发明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构成双层型管分配器的设备以及机构等的布局进行说明。
如图1的俯视图所示,该管分配器A将采血管储藏器1配置为纵向四列、横向两列,合计并排设置八个。对于这些储藏器装置,八个储藏器1的整体以最里侧的横两列的储藏器的下端面侧为支点,从跟前侧朝上方转动,从而能够将储藏器组整体打开。由此,构成储藏器1的储藏器主体2、送出辊3、辅助并确保送出动作的辅助辊4以及这些辊的驱动用电动机5的更换修理等能够容易地进行。
而且,在各纵列的各储藏器1的下方设置有输送机式的第一搬运机构(以下称为“输送机式第一搬运机构”或者仅称为“第一搬运机构”)7,该第一搬运机构7带有用于移送从各储藏器1送出的采血管6的划分板,并通过该划分板送出采血管。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储藏器1设为横两列,因此,如图2的主视图所示,设置有两台输送机式第一搬运机构7,两台输送机7能够分别接收从纵列的各采血管储藏器1送出的采血管1。
在所述两台输送机式第一搬运机构7中的、位于图2的右侧的第一搬运机构7的终端侧(图3的左侧),在与该第一搬运机构7正交的方向上,配设有从右侧的采血管储藏器组的右端侧到达左端侧的中间输送机8。与此相对,在位于图2的左侧的输送机式第一搬运机构7的终端侧,没有设置任何机构,形成供采血管6通过自重而落下的空间。
另外,在中间输送机8的正下方,与其并行地配置有采血管的第二搬运机构9。该第二搬运机构9配置为能够从所述两台第一搬运机构7的左端侧覆盖至右端侧,在该第二搬运机构9的终端侧(图2的右侧)设有用于将到达的采血管6向打印粘贴机构10顶出并供给的滑块(采血管移载机构)11。
这样,在中间输送机8的正下方,配设有采血管的第二搬运机构9的终端侧、滑块11以及到达传感器等传感器类构件,无法使采血管6从右侧的储藏器组直接朝滑块11的部分落下并供给。因此,从右侧的储藏器组送出的采血管6通过所述中间输送机8暂时朝左侧移动,朝下方的供给输送机9上落下并供给,由此朝向滑块11侧供给。
另外,如图2的主视图以及图3的右视图所示,在打印粘贴机构10的跟前侧设有托盘12的载置部,将粘贴打印有患者信息、采血检查信息等的标签后的采血管向在此为每个患者准备的托盘12内收纳。在该托盘载置部配置有用于检测托盘12的有无的光学传感器(未图示)。传感器也可以是通过感光传感器检测从发光传感器照射的光的类型的传感器、或反射型的发光感光传感器。
另外,在装置主体的跟前侧的前面门13的上表面设有显示开关以及各机构的状态的设定状态显示部等监视器(未图示)。另外,触摸面板监视器(未图示)借助具备万向接头的臂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装置主体的背面侧。该触摸面板监视器兼作内置于左侧储藏器组下方的电子仪器室的计算机(CPU)的输入部以及监视器,大小约为19英寸。在该触摸面板监视器中例如显示初始动作画面、主画面、详细状况画面、维护菜单画面等。另外,通过安装于CPU的中继软件来显示与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医院信息系统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检查信息系统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通信状态、从HIS以及LIS等系统获取的患者信息、采血指示信息等。
此外,在装置主体2的背面侧,作为与内置的计算机的接口,设有无线键盘或外部连接设备用键盘等的插入接口、R232C端子、声音输入输出端子、在与FAX等的连接或与其它外部设备的连接中使用的USB端口、LAN连接端口、能够应对外国等的各种电源的多个电源端子等。
根据该管分配器A,右侧的采血管储藏器组位于打印粘贴机构10的上方。另一方面,在左侧的采血管储藏器组的下方构成有用于设置电源单元、CPU、电子基板等的电子仪器室。因此,如在图1的俯视图中最佳示出那样,管分配器A的整体横宽尺寸是横两列的采血管储藏器1、1的横宽尺寸与壳体尺寸相加的极小尺寸。若是这样的小尺寸的横宽,还能够应用于空间受限的中小医院、住院病房、以及专门进行采血的设施等,只要载置于病床侧面、桌子上、具备移动性的手推车等就能够使用,在灾害时等的紧急应对性能方面优异,具有能够根据来自医生的采血指示,可靠地一支一支送出种类不同的采血管进行准备的优点。
接下来,对构成管分配器A的各设备以及机构单独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采血管储藏器1进行说明。如图1的俯视图所示,该实施方式的采血管储藏器1通过将不锈钢、铝合金、钢板等薄金属板弯折而形成矩形状的壳体(储藏器主体2)。储藏器主体2以上下面作为开口面,上部侧的开口面为采血管6的装入口,另外,在下部侧的开口面配设有送出辊3。在送出辊3的外周面上,且是在对置的位置设有供采血管6落入并收纳的凹槽14。另外,在送出辊3与一方的壳体内表面之间,配设有上下动作的倾斜底板15,设计为使采血管6容易进入送出辊3的凹槽14。
另外,在送出辊3的上部配设有小径的辅助辊4。辅助辊4向与送出辊3相反的方向旋转,在想要如橡胶盖采血管等那样以采血管彼此紧贴的方式送出的情况下,将与凹槽14的采血管紧贴的采血管朝相反侧顶回并分离,能够可靠地仅送出朝凹槽14进入的采血管。在所述倾斜底板15的下方空间。配设有用于驱动送出辊3以及辅助辊4并使倾斜底板15上下动作的电动机5。
此外,在辅助辊的上方,且是在储藏主体内设有弯曲的引导板16,该引导板16将所装入的采血管引导为随着接近送出辊3而容易进入凹槽14。另外,在送出辊3的附近,设有在进入凹槽14的采血管6来到正上方的位置时被该采血管6顶起的配件,该配件阻断光传感器的红外线信号等,产生使送出辊3在正上方的位置等待准备的信号。
在配设在各纵列的储藏器组的下方的带有划分板的输送机式第一搬运机构7中,每隔规定间隔设置有从输送机直立设置的划分板17,从各储藏器1的送出辊3送出的采血管6以收纳在这些划分板17彼此之间的状态搬运至中间输送机8以及采血管供给输送机9的位置。在输送机式第一搬运机构7的终端侧配设有检测采血管6的有无的传感器18。这是为了防止在打印粘贴作业未结束的状态下,下一个新的采血管6向打印粘贴机构10侧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靠近中间输送机8以及第二搬运机构9的各纵列中的跟前侧的采血管储藏器1的送出辊3配置为,使储藏器1的整体位置靠近装置主体的正面侧,以便将送出的采血管6向中间输送机8以及所述第二搬运机构9直接落下并进行供给。由此,能够使跟前的最初的采血管储藏器向装置主体正面侧拉近储藏器1的纵深尺寸的1/2左右,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纵深尺寸的缩短化。另外,对于最靠跟前侧的采血管储藏器1,只要没有从打印粘贴装置输出标签粘贴结束信号,送出辊3就不开始进行送出动作。
在第二搬运机构9的终端侧设有采血管6的到达检测板19。到达检测板19在通常状态下,如图2所示那样以斜向倾斜的姿势等待,当采血管6被送入时,到达检测板19被采血管6按压而形成垂直向下的状态,同时确定了采血管6的停止位置。到达检测板19在倾斜的等待状态下阻断由红外线传感器、光传感器等发光感光器构成的检测传感器(未图示)的照射光,在采血管6到达而垂直向下的状态下,利用感光器接收从发光器照射的光。另外,在采血管6的停止位置的侧面部,如图2以及图3所示,设有向与采血管供给输送机9的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往复动作的采血管6的送出用滑块(采血管移载机构)11,将采血管6从输送机9顶出,朝标签粘贴装置的粘贴位置落下并进行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在到达检测板19的跟前设有用于检测采血管6的朝向的方向检测机构(未图示)。其目的在于,在因失误而使得采血管的管盖成为前端,与到达检测板19抵接并停止时,利用管盖阻断来自发光器的照射光,从而能够检测采血管6的朝向。检测到该采血管6的朝向的信号朝标签的打印装置20输出,根据采血管6的朝向将标签的打印方向设为正反中的任一者。
如图3所示,标签粘贴装置21具有粘贴在连续的剥离纸上的标签的供给辊22、以及用于卷绕剥离纸的卷绕辊23。从供给辊22抽出的标签和剥离纸折回成锐角并移动,仅弹性强的(与剥离纸相比更具有弹力且不易弯折的)标签从剥离纸剥离。标签直接前进,向粘贴装置21侧供给,之后的剩余剥离纸被卷绕辊23卷绕。在该剥离部的上游侧配设有用于向标签打印患者信息等的打印装置20。所打印的信息通过内置于该管分配器的控制部的计算机(CPU)的接口向主机的医务系统等的计算机或者医生的计算机终端等连接,从它们的数据库或者从硬盘等获取。另外,在从剥离纸剥离的标签的行进方向上配设有由驱动辊24、支承辊25以及进退自如的加压辊26构成的粘贴装置21。另外,在粘贴装置21的斜下方设有托盘12的载置部。
接下来,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管分配器A的动作方式。首先,通过设置在装置主体的上表面的各储藏器1的开口部向储藏器内分别装入不同种类的采血管6。采血管6的朝向可以是自由的。在这样的状态下接通装置主体的电源开关,使内置的计算机的CPU动作而使控制软件发挥功能,从主机的HIS、LIS等计算机或者医生的计算机终端等获得要进行采血的患者的采血信息。从主机获得的信息显示于未图示的触摸面板监视器。
控制部基于获得的所述信息而确定股所选择的采血管的种类,驱动储藏有对应种类的采血管6的采血管储藏器1的驱动电动机5,使送出辊3朝图3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辅助辊5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利用送出辊3以及辅助4的驱动,采血管6进入并收纳到送出辊3的凹槽14。然后,即使在进入到凹槽14的采血管6中存在管盖彼此紧贴的采血管6,该采血管6也被辅助辊4顶回,与凹槽14的采血管7完全分离。然后,若送出辊3进一步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凹槽14最终朝向下方,收纳于此的采血管6因自重而向下方的移送输送机7的划分板17彼此之间落下并进行供给。然后,该采血管6通过移送输送机7朝图3的左侧搬运,与限位器抵接并停止,并且能够利用终端侧的传感器18检测已供给来采血管6。
输送机式第一搬运机构7在没有采血管等待于滑块11部分的情况下,使由终端侧的传感器18检测到的采血管6向第二搬运机构9或者中间输送机8落入而进行供给。若有在滑块11部分等待的采血管,则在该位置保持采血管6并使其等待。如图2所示,向中间输送机8落下并供给的采血管6通过中间输送机8朝该图的左方向搬运,从其终端侧朝下方的第二搬运机构9上落下并被移载。此时,根据中间输送机8与下方的第二搬运机构9之间的高低差的不同,对于尺寸较短(大约75mm等)的采血管,若前端为管盖,则该采血管从管盖向第二搬运机构9上落下,利用第二搬运机构9的移动绕底部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半圈,向第二搬运机构9上移载。另外,较长尺寸(大约105mm等)的采血管在从中间输送机8落下时,以采血管的全长的大部分与中间输送机8分离的状态向下方的第二搬运机构9上落下,因此,不会旋转而是以该姿势向第二搬运机构9移载。
此时,对于较长的采血管6,在使第二搬运机构9暂时向左侧移动,较长的采血管6的前端侧向第二搬运机构9抵接之后,采血管6利用该第二搬运机构9的移动直接以稳定的姿势从中间输送机8向第二搬运机构9移载,之后也可以使第二搬运机构9向右侧移动而向滑块11侧供给。这样的供给输送机9的折返方式的运动在考虑中间输送机8与第二搬运机构9之间的高低差尺寸、采血管6的长度、输送机8等的移动速度等的基础上确定即可。
另一方面,从配置在位于左侧的纵列的储藏器组的下方的输送机式第一搬运机构7供给的采血管6直接向第二搬运机构9上落下,移载到该第二搬运机构9。
另外,在最靠跟前侧的采血管储藏器1的情况下,并非利用带有划分板的输送机式第一搬运机构7进行搬运,而是直接使向中间输送机8或者第二搬运机构9之上送出的采血管7落下并进行供给。因此设定为,在滑块11部分存在等待的采血管的情况下,不进行送出。
第二搬运机构9将落下并供给的采血管6朝图2的右侧方向搬运。采血管6的前端在输送机的终端侧与到达检测板19抵接并按压该到达检测板19,使到达检测板19从倾斜的姿势摆动至垂直向下的姿势并停止。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停止位置,未图示的采血管6的方向检测传感器检测采血管6的管盖。在检测到管盖的情况下,以管盖为前端的方式进行搬运,由于所述采血管6朝向相反方向,因此向打印装置20输出通知该采血管6的朝向的信号。
另外,通过对到达检测板19按压施力,使其形成垂直向下的姿势,从而发光感光传感器等到达检测机构工作,能够检测到已供给来采血管6。基于该到达检测信号,向与第二搬运机构9的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往复动作的滑块11开始进行动作,将已到达的采血管6朝横向顶出,向标签粘贴装置21的收容部侧落下并供给。在粘贴装置21中,加压辊26位于后退位置,当接收采血管6时前进,朝驱动辊24与支承辊25侧对采血管6按压施力,将驱动辊24的驱动力传递至采血管6,使采血管6朝周向旋转。
另一方面,在标签的打印装置20中,在从标签辊22抽出的标签上打印从主机计算机以及医生的计算机终端等获取的患者ID、检查项目、采血管种类、采血量等采血信息的必要项目。打印的内容显示于触摸面板监视器,操作人员能够进行确认。对于打印后的标签,剥离纸如图3所示那样折回成锐角并移动,从而弹性强的标签直接前进,从所述剥离纸自然地剥离。然后,剥离后的标签进入到驱动辊24与采血管6的外周面之间并被卷绕,粘贴于采血管6的外周面。通过加压辊24向斜下方(图3的左下方)后退复原,由此,标签粘贴后的采血管6从粘贴部释放,因自重而落下,向托盘12内收纳。
综上所述,一个管种的一根采血管的准备结束。之后,若要求其他采血管,则驱动该管种的储藏器1,依次重复上述的动作,向托盘12收纳采血管6。如此,若来自主机计算机以及医生的计算机终端等的信息所要求的全部管种的采血管的准备结束,则针对一位患者所需的采血用采血管的准备结束。之后,以同样的方式准备其他患者的采血管即可。
接下来,参照图4的俯视图、图5的主视图以及图6的左右侧视图而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的双层型管分配器B中,作为将从纵列的各储藏器1送出的采血管6向中间输送机8或者第二搬运机构9侧搬运的搬运机构,采用铲斗式的第一搬运机构27。其它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所述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如在图5以及图6中最佳示出的那样,配设在各纵列的储藏器组的下方的铲斗式搬运机构27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横跨一根轨道28的移动体29,从侧面观察时呈L字状的支承体以摆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于移动体29,剖面呈倒八字状的铲斗30以始终朝向上方向的方式被弹簧施力并安装在该支承体的上表面。该弹簧悬挂于移动体29与支承体之间。在轨道28的终端侧配置有与所述支承体抵接而停止其移动的限位器。铲斗30始终借助弹簧的作用力朝向上方,支承体在与限位器抵接时克服所述弹簧的作用力而倾斜,使收纳于铲斗30的采血管6向中间输送机8或者第二搬运机构9落下而进行供给。需要说明的是,在铲斗式第一搬运机构27的终端侧配设有用于检测采血管6的有无的传感器(未图示)。这是为了在滑块11部分存在等待的采血管时,不向滑块11侧供给采血管6。另外,移动体29的移动可以是齿条/齿轮方式,也可以是带卷绕方式,也可以是链驱动方式,还可以是滚珠丝杠方式。
控制部基于所述获得的信息确定所选择的采血管的种类,驱动储藏有对应种类的采血管6的采血管储藏器1的驱动电动机5,使送出辊3向图6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辅助辊4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同时使第一搬运机构27的移动体29移动并等待,以便使铲斗30位于对应的采血管储藏器1的送出辊3的下方。通过所述送出辊3与辅助辊4的驱动,采血管6进入并收纳于送出辊3的凹槽14。然后,即使向凹槽14进入的采血管6中存在管盖彼此紧贴的采血管6,该采血管6也会被辅助辊4顶回,与凹槽14中的采血管6完全分离。然后,若送出辊3进一步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凹槽14最终朝向下方,收纳于该凹槽14的采血管6因自重而向在下方等待的第一搬运机构27的向上状态的铲斗30落下而进行供给。然后,所述采血管6通过第一搬运机构27的移动体29的移动向图3的右侧搬运,在L字状的支承体即将与限位器抵接之前暂时停止并等待。利用搬运机构27的终端侧的传感器检测该等待状态,从而检测到已供给来采血管6。
若采血管6在设于第二搬运机构9的终端侧的滑块11的部分没有处于等待状态,则铲斗式的第一搬运机构27使在其终端侧检测到的采血管6向中间输送机8或者第二搬运机构9落入并进行供给。向中间输送机8供给的采血管6借助该输送机8向图5的左侧方向被搬运,在其终端侧向下方的第二搬运机构9上落下而进行供给。
若在滑块11部分存在等待状态的采血管6,则在该位置处保持采血管6并使其等待。另外,在最靠前侧的采血管储藏器1的情况下,由于直接使向中间输送机8或者第二搬运机构9之上送出的采血管6落下并进行供给,因此设定为,在滑块11部分存在等待状态的采血管6的情况下,不进行送出。
第二搬运机构9将落下并供给的采血管6向图5的右侧方向搬运。采血管6的前端在输送机的终端侧与到达检测板19抵接并按压该到达检测板19,使到达检测板19从倾斜的姿势摆动到垂直向下的姿势并停止。
此后,与图1至图3的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将采血管6向打印粘贴装置10侧输送,将打印后的标签向采血管6粘贴,向托盘12排出。
接下来,参照图7至图9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管分配器C将采血管储藏器1配置为纵三列、横两列,合计并排设置六个。
然后,在各纵列的各储藏器1的下方,配设有用于移送从各储藏器1送出的采血管6的铲斗式的第一搬运机构27。铲斗式的第一搬运机构27采用与图5以及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结构。其中,本实施方式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的不同之处在于,各储藏器1的送出辊3在图7中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将采血管6向装置主体的里侧(后部侧)送出。
另外,在铲斗式的第一搬运机构27的终端侧的下方,沿与其正交的方向配设有作为向打印粘贴装置10侧移送采血管的机构的第二搬运机构31。该第二搬运机构31配置为能够从两台所述铲斗式第一搬运机构27的左端侧覆盖至右端侧,在所述第二搬运机构31的终端侧(图8的右侧),设有作为用于将已到达的采血管6向打印粘贴机构10顶出并供给的采血管移载机构的滑块32。滑块32在俯视的状态呈U字型,且在对置的前后的侧面具有保持板33,该保持板33具有比以倒伏的姿势载置在第二搬运机构31上的采血管6的外径尺寸大的高度尺寸。而且,在连结这些保持板33的中间部的下方侧形成有空间,以使得采血管6能够通过。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以及图9所示,在第二搬运机构31的前后侧面竖立设置有引导板34、34,以使得从铲斗式搬运机构27向供给输送机31上落下并供给的采血管6不会掉落,。而且,在该引导板34、34的与所述滑块32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缺口,以便使滑块32能够向该图的左右方向往复移动。
另一方面,在第二搬运机构31的始端侧,设有用于检测采血管6的朝向的方向检测机构,在终端侧设有检测采血管6已到达的到达检测机构。在始端侧的方向检测机构中,采血管6的底部侧到来时通过未图示的门,使L字状的底部检测板35摆动,接收从发光传感器照射的光,因此能够检测到是底部。在采血管6的头部(管盖)侧到来时,管盖被门钩住而无法通过,因此能够检测到是头部。
另一方面,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第二搬运机构31的终端侧的到达检测机构也具有L字状的到达检测板19。到达检测板19在通常状态下如图8所示那样以倾斜的姿势等待,当送入采血管6时,到达检测板19被采血管6按压而形成垂直向下的状态,同时确定采血管6的停止位置。到达检测板19在倾斜的等待状态下阻断由红外线传感器、光传感器等发光感光器构成的检测传感器(未图示)的照射光,在采血管6到达后的垂直向下的状态下,利用感光器接收从发光器照射的光。
另外,在第二搬运机构31的下方,且是在打印粘贴装置10的前方侧,与第二搬运机构31平行地设置有作为排出标签粘贴后的采血管6的机构的输送机36。而且,在排出输送机36的终端侧设有托盘12的载置部。与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在该托盘载置部也配置有用于检测托盘12的有无的光学传感器(未图示)。传感器也可以是利用感光传感器检测从发光传感器照射的光的类型的传感器、或反射型的发光感光传感器。
另外,在托盘载置部的里侧安装有手贴用标签37的打印装置38。对从手贴标签37的辊39抽出的标签打印患者信息等,对每一个标签37进行剪切,向托盘12落下并进行供给。
接下来,对如此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管分配器C的动作方式进行说明。从任一储藏器1送出的采血管6通过铲斗式第一搬运机构27朝图7的左端侧搬运。然后,铲斗与限位器抵接,从而铲斗倾倒,使采血管6向第二搬运机构31上落下并进行供给。当供给采血管6时,第二搬运机构31向图7的左方向搬运采血管6。在采血管6的底部侧成为前端进行搬运时,采血管6通过门,使方向检测板35摆动,因此,感光传感器进行接通作,能够检测到底部已到来。另外,在采血管6的管盖侧成为前端进行搬运时,管盖被门钩住,方向检测板35不摆动,因此能够检测到管盖侧已到来。这些检测信号经由控制部向打印装置20传递,确定标签的打印方向。因此,无需注意采血管6的朝向就能够随意地向采血管储藏器1装入采血管6,能够减少操作人员的负担。
通过这样做,在检测采血管6的朝向之后,第二搬运机构31朝相反方向旋转,朝图7的右端方向搬运采血管6。采血管6向U字型的滑块32的中间侵入。然后,采血管6的前端与到达检测板19抵接而使其摆动,使第二搬运机构31的驱动停止。与此同时,滑块32在保持有采血管6的状态下朝图7的右方向移动,使采血管6向标签粘贴装置21落下并进行供给。接着,标签粘贴装置21的加压辊26向图7的右斜上方移动,通过驱动辊24、支承辊25以及加压辊26这三个辊对采血管6加压并夹持,使采血管6朝周向旋转。此时,将打印有患者信息等的标签向驱动辊24与采血管6之间供给,将标签向采血管6粘贴。
当标签粘贴结束时,加压辊26向打开位置进行复原动作。因此,粘贴有标签的采血管6借助自重被引导板40(参照图7)引导,向排出输送机36上落下并供给。然后,采血管6通过排出输送机36的驱动而向图7的左方向移送,向托盘12内装入。通过这样做,准备与一名患者所进行的检查项目相应的多种采血管6。另外,对于未配置于六台储藏器1的特定的采血管,通过手贴用的打印装置38向标签仅打印患者信息,局部剪切后向托盘12装入。通过这样做,在采血管6以及手贴标签的准备结束之后,将托盘12取出,进行采血。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采血时,医院工作人员通过手工作业向医院工作人员准备的特定的采血管粘贴手贴标签。
工业实用性
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适当变更。例如,也能够利用将纵列的储藏器组沿横向仅配置为一列而成的储藏器组构成管分配器。在这种情况下,在仅纵向一列的储藏器组的下方配置将从各采血管储藏器送出的采血管向跟前侧搬运的输送机式、或者铲斗式等的送出采血管的第一搬运机构,在该送出采血管的第一搬运机构的终端侧的下方配置作为采血管移载机构的滑块即可。而且,靠近滑块配置标签的打印粘贴装置即可。换句话说,能够构成仅由纵向一列的储藏器组构成的管分配器,能够提供即便是小规模医院、采血汽车等也容易导入的极其简单的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采血管储藏器
2…储藏器主体
3…送出辊
4…辅助辊
5…驱动辊
6…采血管
7…输送机式的送出采血管的第一搬运机构
8…中间输送机
9…采血管的第二搬运机构
10…打印粘贴机构
11…滑块
27…铲斗式的送出采血管的第一搬运机构
28…轨道
29…移动体
30…铲斗
31…采血管的第二搬运机构
32…滑块
36…排出输送机
38…手贴标签的打印装置
A…输送机式的双层型管分配器
B…铲斗式的双层型管分配器
C…双层型管分配器。

Claims (5)

1.一种双层型管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该双层型管分配器包括:
采血管储藏器装置,其沿纵列与横列在水平面内分别配设有多列采血管储藏器单体,该采血管储藏器单体将按种类区分的采血管以横置姿势收纳在内;
送出采血管的第一搬运机构,其配置在各纵列的储藏器组的下方,将从各采血管储藏器送出的采血管向跟前侧搬运;
第二搬运机构,其在该第一搬运机构的终端侧向与该第一搬运机构正交的方向配置,并且接收由所述第一搬运机构搬运来的采血管,将接收到的采血管移送至与设置在该采血管的移送路线中的采血管移载机构对应的位置;
所述采血管移载机构,其将该第二搬运机构上的采血管向与移送机构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顶出;
标签的打印粘贴装置,其以靠近该采血管移载机构的方式配置,并且配置在一侧的所述纵列的采血管储藏器组的下方侧;以及
用于印刷手贴用的标签的打印装置,其配置在另一侧的所述纵列的采血管储藏器组的下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型管分配器,其中,
在所述第二搬运机构的下方配置有与该第二搬运机构平行的采血管排出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型管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纵列的储藏器组的下方的送出采血管的第一搬运机构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第二搬运机构之间设有中间输送机,由所述第一搬运机构搬运的采血管经由所述中间输送机输送至所述第二搬运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型管分配器,其中,
纵列的采血管储藏器组沿横列配置有两列,装置整体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横列的采血管储藏器整体的宽度尺寸大,大的量为壳体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型管分配器,其中,
纵列的采血管储藏器组沿横列配置有两列,装置整体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横列的采血管储藏器整体的宽度尺寸大,大的量为壳体的尺寸。
CN201380024262.5A 2012-07-10 2013-07-09 双层型管分配器 Active CN1042721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4575 2012-07-10
JP2012-154575 2012-07-10
PCT/JP2013/068787 WO2014010608A1 (ja) 2012-07-10 2013-07-09 ダブルデッキ型チューブディスペンサ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2115A CN104272115A (zh) 2015-01-07
CN104272115B true CN104272115B (zh) 2016-11-09

Family

ID=49916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4262.5A Active CN104272115B (zh) 2012-07-10 2013-07-09 双层型管分配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598197B2 (zh)
EP (1) EP2873977B1 (zh)
JP (1) JP5905095B2 (zh)
KR (1) KR102036513B1 (zh)
CN (1) CN104272115B (zh)
DK (1) DK2873977T3 (zh)
ES (1) ES2802848T3 (zh)
WO (1) WO20140106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8355A1 (ja) * 2013-07-17 2015-01-22 株式会社テクノメデイカ 採血管自動準備装置
JP6169010B2 (ja) * 2014-01-31 2017-07-26 株式会社サニー・シーリング 検体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US9315286B2 (en) * 2014-05-22 2016-04-19 Milad A. Hanna Test tube labeling assembly
JP2016075566A (ja) * 2014-10-06 2016-05-12 株式会社テクノメデイカ 採血後採血管仕分け装置
KR101634327B1 (ko) * 2014-12-17 2016-06-29 (주)중앙에프에이 채혈관 자동 준비장치
CN108027379B (zh) 2015-06-26 2021-07-23 雅培实验室 用于诊断分析设备的反应容器交换装置
KR101746071B1 (ko) * 2015-10-21 2017-06-21 에너지움 주식회사 시험관 공급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벨 부착 시스템
CN105383951B (zh) * 2015-12-08 2018-01-16 苏州金艾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试管预备装置与方法
CN105539971A (zh) * 2016-03-10 2016-05-04 上海鼎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试管贴标机
CN105923380B (zh) * 2016-06-08 2018-04-06 苏州鼎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试管喷码装置中的试管转移装置
CN106586158A (zh) * 2017-02-20 2017-04-26 济南乐众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采血管自动落管、输送管装置
CN106995082A (zh) * 2017-04-14 2017-08-01 苏州金艾特科技有限公司 采血管准备装置
KR101796898B1 (ko) * 2017-06-21 2017-11-13 주식회사 크레도웨이 라벨기용 채혈관 자동 공급장치
BE1024967B1 (nl) 2017-09-01 2018-08-29 Anheuser-Busch Inbev Nv Automatisch verkoopautomaat voor drankblikken
BE1025543B1 (nl) 2017-09-01 2019-04-08 Anheuser-Busch Inbev Nv Openingshulpmiddel voor drankblikken
EP3743212B1 (en) 2018-01-23 2023-08-02 F. Hoffmann-La Roche AG Tube tray for secondary tubes and secondary tube handling module for an automated processing system
JP6827158B2 (ja) * 2018-03-30 2021-02-10 株式会社テクノメデイカ 採血管自動準備装置
KR102124348B1 (ko) * 2018-06-20 2020-06-22 에너지움 주식회사 시험관 자동정렬 라벨 부착 장치
CN108790420A (zh) * 2018-08-08 2018-11-13 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取样管条码信息高效打印机构
CN109319245B (zh) * 2018-08-24 2020-12-0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一种自动黏贴试管标签的装置
KR102232525B1 (ko) * 2019-06-10 2021-03-29 에너지움 주식회사 순차적 라벨링이 가능한 시험관 라벨링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용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CN112141468A (zh) * 2019-06-27 2020-12-29 武汉大学 一种自动取试管和贴标签装置
CN110254968A (zh) * 2019-07-15 2019-09-20 陈巧佩 一种医用采血管智能发放装置
CN110550333B (zh) * 2019-07-16 2021-03-23 苏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式采血管移动装置及采血管移动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5495A (zh) * 2008-07-10 2011-04-13 英派克埃彼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标记生物样本容器的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24527A (ja) * 1995-06-05 1996-12-1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試験管用ラベル貼付装置
JP4321789B2 (ja) * 1999-02-25 2009-08-26 株式会社新盛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ラベルを貼着するための試験管の堆積状態からの搬送装置
JP3572543B2 (ja) * 2000-10-03 2004-10-06 株式会社アステ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採血管準備装置
WO2002092437A1 (fr) * 2001-05-15 2002-11-21 Techno Medica Co., Ltd. Dispositif pour préparer des tubes de collecte de sang
JP4724312B2 (ja) 2001-05-15 2011-07-13 株式会社テクノメデイカ 採血管準備装置
JP4484472B2 (ja) 2003-08-25 2010-06-16 株式会社テクノメデイカ 採血管自動準備システム
JP2008120404A (ja) * 2006-11-09 2008-05-29 Astec Corp:Kk チューブディスペンサー
ITMI20070927A1 (it) * 2007-05-08 2008-11-09 Dachi S R L "apparato e procedimento di identificazione del paziente e di marcatura di contenitori per campioni biologici di detto paziente"
JP4453733B2 (ja) * 2007-09-14 2010-04-21 満 佐藤 トレイユニット一体型の試験管準備装置
JP5055074B2 (ja) * 2007-09-25 2012-10-24 株式会社テクノメデイカ 採血管自動準備装置
JP4356096B1 (ja) 2008-08-29 2009-11-04 満 佐藤 ハンガータイプの試験管ストッカー及び試験管準備装置
WO2010150328A1 (ja) * 2009-06-24 2010-12-29 株式会社エーエフシー 採血管ストッカー及び採血管準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5495A (zh) * 2008-07-10 2011-04-13 英派克埃彼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标记生物样本容器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73977B1 (en) 2020-04-01
US20150197362A1 (en) 2015-07-16
ES2802848T3 (es) 2021-01-21
KR20150035494A (ko) 2015-04-06
JPWO2014010608A1 (ja) 2016-06-23
JP5905095B2 (ja) 2016-04-20
EP2873977A4 (en) 2016-04-06
CN104272115A (zh) 2015-01-07
EP2873977A1 (en) 2015-05-20
KR102036513B1 (ko) 2019-10-25
US9598197B2 (en) 2017-03-21
WO2014010608A1 (ja) 2014-01-16
DK2873977T3 (da) 2020-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2115B (zh) 双层型管分配器
CN104603013B (zh) 采血管自动准备装置
TW539851B (en) Blood collection tube preparation device
TWI480212B (zh) Collection of blood vessels and blood collection device
JP5838526B2 (ja) 採血管自動準備システム
CN105109779A (zh) 一种试管准备装置及方法
JP6159785B2 (ja) 試験管供給装置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ラベル付着システム
JP6883798B2 (ja) 採血管自動準備装置用ラベル貼付装置
JPH1062428A (ja) 試験管準備システム及び試験管管理システム
JP4453733B2 (ja) トレイユニット一体型の試験管準備装置
JP2008268032A (ja) トレイ又はラックへの試験管準備装置
CN109515896B (zh) 试管自动贴标设备及其方法
JP3572543B2 (ja) 採血管準備装置
JP3724917B2 (ja) 採血管搬送システム
JP2000146774A (ja) 採血作業用装置
CN205256820U (zh) 一种试管准备装置
EP0819470A1 (en) Automatic bar code label applying apparatus for test tubes
JPH11281651A (ja) 検体採取用試験管準備装置及び検体採取用試験管準備システム
JP2008120404A5 (zh)
JP2008120404A (ja) チューブディスペンサー
JP2018033674A (ja) 採血管自動準備装置
JP2013140060A (ja) バケット式チューブディスペンサー
JP2013139314A (ja) 採血管ストッカー装置及び縦型チューブディスペンサー
JP7395146B2 (ja) 採血管自動準備装置
JP2018033672A (ja) 採血管自動準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