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31024B - 电池配线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池配线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31024B
CN103931024B CN201280055189.3A CN201280055189A CN103931024B CN 103931024 B CN103931024 B CN 103931024B CN 201280055189 A CN201280055189 A CN 201280055189A CN 103931024 B CN103931024 B CN 1039310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eper unit
busbar
maintaining part
adapter
kee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51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31024A (zh
Inventor
木下优子
辻朋郁
赤坂光洋
平野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31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1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31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10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0Means for supporting coupling part when not engag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4Arrangement of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detecting conditions inside cells or batteries, e.g. details of voltage sens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该电池配线模块(20)被安装到电池组(10),其中,多个电池单元(11)并列布置,每个电池单元均包括电极端子(12),电池配线模块(20)包括:多个汇流条(21);以及多个保持器单元(31),每个保持器单元均由绝缘树脂制成并包括保持汇流条(21)中的一个的保持部(32)。多个保持器单元(31)包括:设置在端部的第一保持器单元(31A);和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第二保持器单元是除第一保持器单元(31A)以外的保持器单元。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保持部(32)设有汇流条插入部(34),汇流条(21)在电池并置方向被插入通过汇流条插入部(34)。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设有包围壁(84),包围壁(84)包围汇流条(21)的整个周向边缘,并且汇流条(21)能在第一保持器单元(31A)被组装到电池组(10)的方向被插入。

Description

电池配线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配线模块。
背景技术
在用于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模块中,多个电池并列设置,每个电池分别在其阴极和阳极具有电极端子。在这样的电池模块中,通过利用连接器如汇流条将阴极的电极端子(正电极端子)与阳极的电极端子(负电极端子)连接而将电池相互电连接。
为了电连接电池,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池配线模块被使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895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池配线模块,多个树脂保持器单元连被联接在一起,每个树脂保持器单元均具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保持汇流条。在汇流条被从上方容纳在所述保持器单元的保持部内之后,保持器单元被放置到电池的端子形成表面(即,电极端子形成表面)上,并且汇流条与电极端子连接。
电池配线模块的保持器单元的保持部每个均设有锁定突部,锁定突部适于防止汇流条从其脱离(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3)。锁定突部被设置弹性片的端部,该弹性片被设置在形成于保持部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两个槽之间。当连接器如汇流条被保持同时从上述保持部露出时,连接器可以接触由导电材料制成并设置在电池附近的其他部件,可以引起短路。
基于上述背景完成本发明,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电池配线模块,所述电池配线模块防止由于连接器与设置在电池附近的部件接触引起的短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当关注被构造成使得连接器在附接方向上(例如,从上方)被插入保持部的保持器单元时,适于锁定连接器的构造需要被构造成不干涉连接器从上方的插入(例如,包括一对缝隙和在缝隙之间设置的可弹性变形的弹性片的构造),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然而,当关注被构造使得连接器在所述电池组并置方向被插入(水平方向)的保持器单元时,没有必要构造适于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锁定连接器。因此,在不设置缝隙等的情况下,连接器由从保持部的内壁向内突出的突部锁定。
因此,已经就一种电池配线模块进行了研究,所述电池配线模块利用多个保持器单元,每个保持器单元均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设有连接器插入部,连接器在电池组并置方向被插入通过所述连接器插入部。
然而,当保持器单元设置在端部并且连接器插入部位于最外侧位置时,其中所述保持器单元包括保持部,保持部设有连接器插入部,连接器在电池组并置方向上被插入通过所述连接器插入部,那么通过连接器插入部露出的连接器可以接触设置在附近的部件等,并且可能引起短路。因此,根据进一步研究的结果,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电池配线模块,所述电池配线模块附接到电池组,所述电池组通过并置多个电池形成,每个所述电池均具有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所述电池配线模块包括:多个连接器,所述多个连接器连接到所述电极端子;以及多个保持器单元,所述多个保持器单元由绝缘树脂制成并具有保持所述连接器的保持部。在所述电池配线模块中,所述保持器单元包括:第一保持器单元,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设置在端部;和第二保持器单元,所述第二保持器单元是除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以外的保持器单元。进一步在电池配线模块中,所述第二保持器单元的保持部设有连接器插入部,所述连接器在所述电池并置方向上被插入通过所述连接器插入部;并且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的所述保持部设有包围壁,所述包围壁包围所述连接器的整周边缘并适于在将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附接到所述电池组的方向上插入所述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即使当连接器通过第二保持器单元的连接器插入部露出,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也被设置在端部,并且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具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设有包围壁,所述包围壁包围所述连接器的整个周向边缘。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面,连接器不从保持器单元露出,从而防止由于连接器与设置在其附近的部件的接触引起的短路。
当关注被构造成使得所述连接器在保持器单元附接所涉及的方向被插入的保持器单元时,在将所述保持器单元附接到电池组时保持器单元可以与包括在电池组中的电池的电极端子形成表面或电极端子碰撞。这样的碰撞可能向上压连接器并使连接器从其脱离,从而降低了保持器单元到电池组的附接效率。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方面,设置在端部的除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以外的保持器单元是第二保持器单元,每个所述第二保持器单元均具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设有连接器插入部,所述连接器在所述电池并置方向上被插入通过所述连接器插入部。因此,连接器不容易从其脱离,并且将保持器单元附接到电池组的效率提高。
本发明的方面可以包括以下构造。
所述连接器可以适于被插入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的保持部,并可以适于被插入通过所述第二保持器部的连接器插入部。
利用这种结构,即使使用两种类型的保持器单元,也能够使用一种类型的连接器,这增加了产量。
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的所述包围壁可以设有锁定部,所述锁定部将所述连接器锁定到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的所述保持部;并且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的所述包围壁的外侧可以具有绝缘保持部,所述绝缘保持部可以维持所述连接器的绝缘并且对应于所述锁定部。
利用这种结构,即使当第一保持器单元的包围壁设有缝隙、切口等以形成锁定部,所述锁定部锁定在将所述保持器单元的附接方向上被插入的连接器,维持连接器绝缘。该构造锁定连接器,并防止防止由于连接器与设置在电池附近的部件的接触引起的短路。
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的保持部可以适于容纳所述连接器和电压检测端子,并且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的包围壁的内壁侧可以具有突出或凹进的端子锁定部,所述突出或凹进的端子锁定部通过锁定所述电压检测端子锁定所述连接器。
利用这种结构,连接器通过将电压检测端子锁定到设置到第一保持器单元的包围壁的端子锁定部而被锁定到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因此,单个部件具有两个功能。此外,端子锁定部从包围壁的内侧壁突出或凹进,并且连接器和电压检测端子不从包围壁露出。因此,绝缘被保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电池模块防止由于连接器与设置在电池附近的部件接触引起的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平面图。
图2是示出第二保持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第二保持器单元的平面图。
图4是主要示出第二保持器单元的锁定部的放大透视图。
图5是示出第一保持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第一保持器单元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第一保持器单元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第一保持器单元在连接器的插入之前的平面图。
图9是示出沿图6中的A至A截取的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10是沿图6中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将参照图1至10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池配线模块20附接到电池组10,电池组10通过并置多个电池11提供,每个电池11均在其阴极和阳极具有电极端子12。在图1中示出电池组10(七个电池)的部分。在以下说明中,在阴极的电极端子12将被称为正电极端子12A,在阳极的电极端子12将被称为负电极端子12B。正电极端子12A和负电极端子12B被统称为电极端子12。
电池模块M被用作车辆(未示出)如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源,所述电池模块M通过将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池配线模块20附接到电池组10提供。通过利用电池配线模块20将一个电池11的正电极端子12A与另一个电池11的负电极端子12B电连接而将包括在电池组10中的多个电池11彼此串联连接。在以下说明中,上侧和下侧应分别指图4、7、9和10的上侧和下侧。
(电池11)
每个电池11是扁平的长方体。如图1所示,电池11的上表面11A设有正电极端子12A和负电极端子12B。每个电极端子12均包括:金属板制成的基座(未示出);和从基座向上突出以形成圆形棒状的电极柱13B。电极柱13B的表面设有螺纹(未示出)。
多个电池11被布置成使得相邻电池11的电极端子12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极性(即,正电极端子12A和负电极端子12B交替布置)。电极柱13B被插入汇流条21(连接器的示例)的通孔23,并通过螺纹连接(未示出)被固定到汇流条21。另外,多个电池11通过保持器(未示出)固定在一起使得电池11形成电池组10。
(电池配线模块20)
如图1所示,电池配线模块20附接到电极端子12的在电池组10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两条线上。电池配线模块20包括:多个汇流条21,每个汇流条21均具有一对通孔23(连接部),电池11的正电极端子12A和负电极端子12B的电极柱13B插入所述通孔23中用于连接;多个电压检测端子25,多个电压检测端子25连接到汇流条21并适于检测电池11的电压;以及多个保持器单元31,每个保持器单元31均由绝缘树脂制成且均具有保持汇流条21的保持部32。
(保持器单元31)
如图1所示,多个保持器单元31在布置电池组11的方向上并置并连结在一起。保持器单元31的连结结构将在下文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保持器单元31包括: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第一保持器单元31A位于端部处;以及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第二保持器单元31B是除第一保持器单元31A以外的保持器单元。在图1中位于右端的保持器单元31是第一保持器单元31A,除第一保持器单元31A以外的保持器单元31是第二保持器单元31B。在以下说明中,第二保持器单元31B和第一保持器单元31A将被顺序说明。
(第二保持器单元31B)
如图2和3所示,每个第二保持器单元31B均包括:保持部32,保持部32容纳并保持汇流条21和电压检测端子25;引导凹槽45,连接到电压检测端子25的检测电线W通过引导凹槽45引导;电线容纳部50,电线容纳部50容纳通过引导凹槽45引导的电压检测端子25的检测电线W;第一盖41,第一盖41覆盖保持部32;以及第二盖55,第二盖55覆盖电线容纳部50。这些部件一体形成。在以下说明中将对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各部件进行说明。
(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保持部32)
如图3所示,开口向上的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保持部32包括:壁33(33A、33B和33C),壁33(33A、33B和33C)在图2中在除左侧外的三个侧方闭合以使汇流条21被容纳;以及底壁33D,汇流条21被安装在底壁33D上。
如图2所示,底壁33D被部分地设置到保持部32的大致中央部和左右端部中的每个。汇流条21被部分地安装在底壁33D上,底壁33D被构造成不妨碍汇流条21和电极端子12之间的电连接。
虽然其细节未示出,壁部33的尺寸被设置成当电池配线模块20被附接到电池组10时比电极端子12的上端高。这样的布置抑制工具等接触正电极端子12A和负电极端子12B,从而抑制在正电极端子12A和负电极端子12B之间经由工具等的短路。
壁33包括:后壁33A,后壁33A沿汇流条21的第一长度方向侧边缘延伸,在图2中后壁33A被定位在远离读者侧;前壁33B,前壁33B沿汇流条21的第二长度方向侧边缘延伸,在图2中前壁33B被定位在接近读者侧;以及右侧壁33C,右侧壁33C沿汇流条21的右侧较短的侧边缘延伸,在图2中右侧壁33C定位在右侧。在前壁33B的大致长度方向中央开有开口333以穿过引导凹槽45,开口333将前壁33B分成两个部分。就前壁33B由开口333分成的两个部分而言,位于图2的右侧的第一个将被称为右侧前壁331,位于图2的左侧的第二个将被称为左侧前壁332。
在本实施例中,保持部32在面对汇流条21的左侧较短的侧边缘(左侧边缘21A)的方向上不具有壁33,在图2中定位在左侧,从而设置了开口的端34(参见图3)。汇流条21在电池11并置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上被插入通过开口端34,开口端34用作汇流条插入部34(连接器插入部的示例)。
保持部32的右侧壁33C用作绝缘壁33C,绝缘壁33C保持与由邻接的第二保持器单元31B保持的汇流条21绝缘。
如图2和3所示,前壁33B以及后壁33A的每个内壁均设有多个锁定部35,多个锁定部35向内突出并通过限制汇流条21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来锁定被插入的汇流条21。
后壁33A相对于中央更靠近开口端34的区域(图2中的左侧)设有引导部36。如图2所示,引导部36从该区域突出并将通过保持部32的开口端34(汇流条插入部)插入保持部32的汇流条21引导到在插入方向上的前侧(即,朝向绝热壁33C)。
后壁33A相对于中央更靠近右侧壁33C的区域(图2中的右侧)设有端子锁定片37。端子锁定片37从该区域突出并限制电压检测端子25向上移动和在汇流条21的插入方向向前(即,朝向右侧)移动。端子锁定片37突出以在汇流条21的插入方向延伸,并且汇流条21和电压检测端子25被设置在端子锁定片37下方。端子锁定片37的前端(即在汇流条21的插入方向上位于前侧的端部)设有锁定突部38,锁定突部38锁定电压检测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其细节将在下文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保持部32的后壁33A没有汇流条21通过其被露出到保持部32的外侧的部分(例如,缝)。因此,在电池并置方向延伸的后壁33A保持汇流条21,而不使汇流条21从保持部32露出。因此,后壁33A防止由于工具或设置在汇流条21附近的金属部件的接触所引起的短路。
如图4所示,保持部32的右前壁331设有从下端向上延伸的两个缝隙39B,弹性接合片39A在两个缝隙39B之间形成。弹性接合片39A包括:端子锁定爪39C,端子锁定爪39C锁定电压检测端子25;和汇流条锁定爪39D,汇流条锁定爪39D锁定汇流条21。端子锁定爪39C和汇流条锁定爪39D在上下方向并置。汇流条锁定爪39D在汇流条21的插入方向上从端子锁定爪39C向后移位(即,在图4中,朝向右侧),并且端子锁定爪39C和汇流条锁定爪39D部分地彼此重合。
当从上方被插入的电压检测端子25的第一突片28A(其细节将在下文说明)抵接端子锁定爪39C时,端子锁定爪39C向壁33的外侧弹性变形。然而,当电压检测端子25被定位在比端子锁定爪39C的下端低的位置时,端子锁定片39C弹性返回初始位置,从而限制电压检测端子25向上移动。
当被插入通过开口端34的汇流条21的延伸部22A经过时,汇流条锁定爪39D向壁33外弹性变形。然而,当汇流条21的凹进24被定位时,汇流条锁定爪39D被接纳到凹进24中并弹性返回初始位置。通过这个操作,汇流条21由汇流条锁定爪39D锁定。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汇流条21的凹进24的正上方的电压检测端子25的凹进29也由汇流条锁定爪39D锁定。
(第一盖41)
如图1、2和3所示,保持部32经由从后壁33A的上端连续的铰链40与第一盖41一体设置。第一盖41绕铰链40旋转。当第一盖41被关闭时,第一盖覆盖整个保持部32以及引导凹槽45的部分。
如图2和3所示,一对第一锁定片42从第一盖41的当第一盖41关闭时面向下方的表面突出。第一锁定片42由第一锁定凹槽46锁定,第一锁定凹槽46形成在邻近第二锁定凹槽47(下文描述)的位置,第二锁定凹槽47设置在引导凹槽45的两个宽度方向侧。第一盖41包括盖连结接合片43和盖连结受接合部44,其使第一盖41与相应的邻近保持器单元31的第一盖41连结。盖连结接合片43与盖连结受接合部44被定位在邻近一对第一锁定片42的位置,并且其任何进一步的细节将在下文说明。
(引导凹槽45)
在引导凹槽45中,设置从保持部32导出的电压检测端子25的接线管26B和压接至接线管26B的检测电线W。引导凹槽45是与保持部32和电线容纳部50连通的凹槽部件。引导凹槽45是凹进的,并基本垂直于电池11并置方向延伸。更具体地说,引导凹槽45穿过保持部32的前壁33B的开口333以与保持部32连通,并且还穿过电线容纳部50的后凹槽壁52A(其细节将在下文说明)的开口52C以与电线容纳部50连通。
(电线容纳部50)
电线容纳部50是在横截面图中的凹进,并且所述凹进由以下部分限定:一对在电池11并置方向上延伸的凹槽壁52;以及将一对凹槽壁52连接在一起的底壁53。通过将保持器单元31连结在一起,电线容纳部50连结到一起以彼此连通,使得单个凹槽(电线容纳凹槽51)被形成为在电池11并置方向上延伸。
从每个保持器单元31的引导凹槽45导出的每个检测电线W以大致直角被弯曲,并沿电线容纳部50的延伸方向被容纳在电线容纳部50中。容纳在电线容纳部50中的多个检测电线W被引导到监视ECU(未示出)。
监视ECU具有安装有微型计算机和设备等的已知构造,检测电池11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并且监视以控制电池11。
就一对凹槽壁52而言,接近引导凹槽45定位的凹槽壁将被称为后侧凹槽壁52A,而另一个凹槽壁将被称为前侧凹槽壁52B。后侧凹槽壁52A被设置成对应于保持部32的前壁33B。即使汇流条21或电压检测端子25通过在弹性片39A的两侧形成的缝隙39B或者通过在弹性片39A的下端和底壁33D之间的缝隙切口露出,后侧凹槽壁52A也用于防止汇流条21或电压检测端子25接触设置在其附近的导电性部件等。
后侧凹槽壁52A设有将后侧凹槽壁52A分成两部分的开口52C。引导凹槽45穿透开口52C。覆盖电线容纳部50的第二盖55从前侧凹槽壁52B经由铰链54连续形成。
(第二盖55)
如图2和3所示,电线容纳部50经由从前侧凹槽壁52B的侧表面连续的铰链54整体设有第二盖55。第二盖55绕铰链54旋转。当第二盖55被关闭时,第二盖55覆盖整个电线容纳部50(参见图1)。第二盖55的侧边缘设有延伸盖56,延伸盖5具有锁定第二盖55的一对第二锁定片57。当第二盖55被关闭时,延伸盖56从上方覆盖引导凹槽45。第二锁定片57从延伸盖56的两个宽度方向侧边缘突出。第二锁定片57由第二锁定凹槽47锁定,第二锁定凹槽47形成在引导凹槽45的两个宽度方向侧。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盖41在第二盖55关闭之后被关闭时,第二盖55的延伸盖56的部分和第一盖41的部分彼此层叠,使得引导凹槽45由第二盖55的延伸盖56以及第一盖41双重覆盖。根据这样的构造,保持器单元31的整个上部区域保持覆盖有盖41和55。
(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接合构造)
在接下来的说明中,将对用于将相邻的保持器单元31接合到一起的接合构造进行说明。如图2和3所示,第二保持器单元31B包括:连结接合爪48,连结接合爪48将相邻的保持器单元31连结到一起;以及连结接合凹进49,连结接合凹进49能与连结接合爪48接合,并且连结接合爪48和连结接合凹进49邻近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一对第一锁定凹槽46定位。连结接合爪48被定位到位于图中右侧的第一锁定凹槽46的右侧,而连结接合凹进49被定位到位于图中左侧的第一锁定凹槽46的左侧。
当包括在保持器单元31的连结接合爪48中的一对弹性片48A被插入与前述保持器单元31邻近的保持器单元31的连结接合凹进49时,连结接合爪48在一对弹性片48A彼此接近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以被插入连结接合凹进49。当连结接合爪48在连结接合凹进49内到达预定位置时,弹性片48A弹性返回到其初始位置,从而与连结接合凹进49接合。
此外,如图2和3所示,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第一盖41包括盖连结部43和44,所述盖连结部43和44用于连结相邻的保持器单元31的第一盖41。盖连结部43和44被定位在第一盖41的一对第一锁定片42的两侧。第一盖41的右端(如图4所示)设有盖连结接合片43,而第一盖41的左端(如图4所示)设有盖连结受接合部44。
盖连结接合片43的端部包括连结接合突部43A,连结接合突部43A与盖连结受接合部44或68的与盖连结接合片43配对的连结受接合孔44B或68B接合。盖连结受接合部44包括:接合片插入部44A,接合片插入部44A接纳盖连结接合片43或91的插入,并且在保持器单元31连结的方向上穿透;以及连结受接合孔44B,连结受接合孔44B邻近接合片插入部44A设置,接纳盖连结接合片43或91的连结接合突部43A用于与其接合。通过将盖连结接合片43插入盖连结受接合部44的接合片插入部44A,连结接合突部43A与连结受接合孔44B接合。以这种方式,相邻的第一盖41被连结到一起。
(汇流条21)
汇流条21由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保持部32保持,通过将由铜、铜合金、不锈钢、铝等制成的板材成形为预定的形状的挤压加工形成。汇流条21的前表面镀有金属如锡或镍。汇流条21的长度尺寸(即,在图3和4中的左右方向)根据在相邻的电池11的电极端子12A和12B之间的尺寸被确定。
如图2所示,汇流条21设有一对通孔23,预定间隔介于一对通孔23之间。电池11的电极端子12的电极柱13B分别被插入一对通孔23。在本实施例中的通孔23在电池并置方向(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延长。在本实施例中,延长通孔23吸收由于电池11的制造公差和组装公差引起的相邻的电极端子12A和12B之间的间距不规则性。
此外,如在图3所示,汇流条21被成形成使得矩形平板的四个角是圆角,利用这样的结构,汇流条21被平滑插入保持器单元31的保持部32。
汇流条21进一步包括延伸部22,该延伸部22在汇流条21的宽度方向(短边方向)延伸且在顶视图中呈现梯形形状。如图2所示,延伸部22设置在汇流条21的两端,并且从汇流条21的一对长度方向的端表面延伸。汇流条21的一对长度方向的端表面还设有邻接梯形延伸部22的凹进24。
就设置到汇流条21且在图2中更靠近读者定位的两个延伸部22而言,右延伸部22A由接纳在邻接的凹进24中的保持部32的汇流条锁定爪39D锁定。
(电压检测端子25)
如图3所示,电压检测端子25包括平板本体26A以及从本体26A连续的接线管26B,该电压检测端子25被层放在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保持部32中的汇流条21上。检测电线W被压接至接线管26B。本体26A的中心开口以具有插入孔27。当插入孔27层放在汇流条21的一对通孔23中的任一个时,已被插入汇流条21的通孔23中的电极端子12的电极柱13B被进一步插入插入孔27。插入孔27比汇流条21的通孔23稍大。
在电压检测端子25中,设置有接线管26B的端边缘以及与上述端边缘相反的端边缘每个均设有从其向外延伸的突片28。就设置到设置有接线管26B的端边缘的两个突片28而言,位于图2右侧的突片28A(第一突片28A)由保持部32的端子锁定爪39C锁定。利用这样的结构,电压检测端子25被限制向上移动。在设置到接线管26B的端边缘的两个突片28之间,由切口设置凹进29。电压检测端子25的凹进29被设置成部分层放在对应的汇流条21的凹进24,以使汇流条锁定爪39D被接纳。
设置到与设置接线管26B的端边缘相反的端边缘的突片28(第二突片28)由保持部32的端子锁定片37锁定。利用这种结构,电压检测端子25在上下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电压检测端子25通过将由铜、铜合金、不锈钢、铝等制成的板材成形为预定的形状的挤压加工形成。电压检测端子25的表面可以镀有金属如锡或镍。
连接到电压检测端子25的检测电线W被容纳在保持器单元31的电线容纳部50中,并被连接到位于图1的右侧的监视ECU。
(第一保持器单元31A)
在接下来的说明中,将对第一保持器单元31A进行说明。如图1、5和6所示,第一保持器单元31A包括:两个保持部60和83,两个保持部60和83容纳并保持汇流条21和电压检测端子25;两个引导凹槽72和92,两个引导凹槽72和92引导连接到电压检测端子25的检测电线W;以及两个电线容纳部76和95,两个电线容纳部76和95容纳从引导凹槽72和92导出的电压检测端子25的检测电线W。在第一保持器单元31A中,两个电线保持部76和95从设置在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大致中心的连结部98连续,并且两个保持部60和83分别覆盖有盖66、69和89。这些部件一体形成。
在下文的说明中,将对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每个部件进行说明。就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两个保持部60和83而言,在图1中位于远离读者一侧的保持部60将被称为第一保持部60,而在图1中位于接近读者一侧的保持部83将被称为第二保持部83。
(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一保持部60)
第一保持部60容纳外部连接汇流条80用于将电极端子12与外部设备(未示出)连接。通过将邻接的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保持部32的右侧壁84D设置到第一保持部60的左侧,使由第二保持器单元31B保持的汇流条21和第一保持部60的外部连接汇流条80保持不彼此接触。
如图5所示,向上开口的第一保持部60包括:在图6中接近读者定位并保持外部连接汇流条80的壁(前壁61A);在图6中远离读者定位的壁(后壁61B);以及底壁61C,外部连接汇流条80被安装在底壁61C上。
如图8所示,底壁设置到第一保持部60的右部以及第一保持部60的左端(参照图示),并且因此第一保持部60部分地设有底壁61C。前壁61A和后壁61B的尺寸被设置成在电池配线模块20被附接到电池组10时比电极端子12的上端高,以使得由于电极端子12与工具等的接触引起的短路被防止。
在前壁61A的大致长度方向的中央处,开口613被打开以穿透第一引导凹槽72,并且开口613将前壁61A分成两个部分。就前壁61A由开口613分成的两个部分而言,在图6中位于右侧的第一个部分将被称为右前壁611,在图6中位于左侧的第二个部分将被称为左前壁612。
在图6中的后壁61B的左端,在顶视图中呈现三角形形状的第一锁定突部62从后壁61B的内表面突出。第一锁定突部62的侧表面包括:两个缝隙62A;以及弹性片62B,弹性片62B设置在两个缝隙62A之间并限制外部连接汇流条80向上移动。当弹性片62B抵接从上方插入第一保持部60的外部连接汇流条80的端部时,弹性片62B向第一锁定突部62内弹性变形,然后当外部连接汇流条80被安装在底壁61C上时弹性片62B弹性返回初始位置,并通过限制外部连接汇流条80上下移动而锁定外部连接汇流条80。
在邻接后壁61B的第一锁定突部62的位置,端子锁定部63从后壁61B的内壁表面突出。端子锁定部63接纳电压检测端子的第二突片,从而锁定电压检测端子。第一锁定突部62和端子锁定部63从后壁61B的内壁突出,并且外部连接汇流条80不从后壁61B露出。因此,该构造防止由于外部连接汇流条80与设在附近的工具或金属部件的接触引起的短路。
左前壁612设有从下端向上延伸的两个缝隙(未示出)。在两个缝隙之间,第一锁定片64被设置成锁定外部连接汇流条80。当第一锁定片64抵接从上方插入第一保持部60的外部连接汇流条80的端部时,第一锁定片64向前壁61A外弹性变形,然后当外部连接汇流条80被安装到底壁61C时,第一锁定片64弹性地返回初始位置,并通过限制外部连接汇流条80上下移动而锁定外部连接汇流条80。
如图5和6所示,第一保持部60经由从后壁61B的上端连续的铰链65设有两个盖66和69。盖66和69能绕铰链65旋转。
通过关闭设置在图6左侧的左盖66,左盖66覆盖第一保持部60的左侧半分区域、第一引导凹槽72和第一电线容纳部76的部分。
如图5和6所示,一对左盖锁定片67从左盖66的当左盖66被关闭时面向下的表面突出。左盖锁定片67被设置在第一引导凹槽72的两个宽度方向侧的第三锁锁定凹槽73(其细节将在下文说明)锁定。
盖连结受接合部68设置在邻接一对左盖锁定片67的位置,并接纳设置到邻接的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第一盖41的盖连结接合片43。盖连结受接合部68被构造成类似于设置到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第一盖41的盖连结受接合部44,盖连结受接合部68包括:接合片插入部68A,接合片插入部68A穿透保持器单元31连结的方向并接纳设置到邻接的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第一盖41的盖连结接合片43的插入;以及连结受接合孔68B,连结受接合孔68B邻接于接合片插入部68A设置并且接纳并接合盖连结接合片43的连结接合突部43A。
设置在图6的右侧的右盖69的大致中央具有连接端子插入孔71,螺栓状的外部连接端子82插入连接端子插入孔71。外部连接端子82被插入由第一保持部60保持的外部连接汇流条80的外部端子连接孔81A。如图5和6所示,右盖锁定片70从右盖69的当右盖69关闭时面向下的表面突出。右盖锁定片70被邻接第三锁定凹槽73设置的第四锁定凹槽74(其细节将在下文说明)锁定。当右盖69被关闭时,第一保持部60的右半分区域覆盖有右盖69,但外部连接端子82从连接端子插入孔71突出。
(第一引导凹槽72)
第一引导凹槽72与第一保持部60和第一电线容纳部76连通,从第一保持部60导出的电压检测端子25和压接至接线管26B的检测电线W设置在第一引导凹槽72中。第一引导凹槽72是凹进的,并基本垂直于电池11并置方向延伸。更具体地,第一引导凹槽72穿透第一保持部60的前壁61A的开口613,并与第一保持部60连通。第一引导凹槽72还穿透第一电线容纳部76的后凹槽壁77A的开口77C,并与第一电线容纳部76连通。
如图5和6所示,接纳和锁定一对左盖锁定片67的一对第三锁定凹槽73设置在第一引导凹槽72的两侧,接纳和锁定右盖锁定片70的第四锁定凹槽74设置在邻接右侧第三锁定凹槽73的位置。
此外,如图5和6所示,能与邻接的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连结接合爪48接合的连结接合凹进75设置在与形成在第一引导凹槽72的左侧的第三锁定凹槽73邻接的位置。当包括在邻接的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连结接合爪48内的一对弹性片48A被插入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连结接合凹进49时,一对弹性片48A在所述弹性片48A对彼此接近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当连结接合爪48到达连结接合凹进75内的预定位置时,弹性片48A弹性返回到其初始位置,从而与连结接合凹进75接合。
(第一电线容纳部76)
第一电线容纳部76是在横截面图中的凹进,并且所述凹进由以下部分限定:一对在电池11并置方向上延伸的凹槽壁77(后侧凹槽壁77A和前侧凹槽壁77B);以及将一对凹槽壁77连接在一起的底壁78。当第一保持器单元31A与邻近的第二保持器单元31B连结时,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电线容纳部50与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一电线容纳部76连结以与第一电线容纳部76连通,使得单个凹槽(电线容纳凹槽51)被形成为在电池11并置方向上延伸。
从第一引导凹槽72导出的检测电线W以大致直角被弯曲,并与其他检测电线W一起被容纳在第一电线容纳部76中。然后,将检测电线W被引导到监视ECU。
第一引导凹槽72的后侧凹槽壁77A被设置成对应于第一保持部60的前壁61A。即使外部连接汇流条80或电压检测端子25通过形成在在第一锁定片64的两侧的缝隙或者通过在第一锁定片64的下端和底壁61C之间的缝隙切口露出,后侧凹槽壁77A也用于防止外部连接汇流条80或电压检测端子25接触设置在其附近的导电性部件等。
(外部连接汇流条80)
如图6所示,由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一保持部60保持的外部连接汇流条80在其左侧具有通孔81A,电极端子12的电极柱13B插入通过所述通孔,由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一保持部60保持的外部连接汇流条80在其右侧具有外部端子连接孔81B,螺栓外部连接端子82(即,连接到外部设备的端子)插入通过所述外部端子连接孔。像汇流条21的通孔23那样,外部连接汇流条80的通孔81A也在电池11并置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延长,并且吸收由于电池11的制造公差和组装公差引起的相邻的电极端子12A和12B之间的间距不规则性。外部连接汇流条80由与汇流条21的材料类似的材料制成,所述汇流条21由上述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保持部32保持。
(电压检测端子25)
由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一保持部60保持的电压检测端子25具有与由第二保持器单元31B保持的电压检测端子相同的构造。电压检测端子25由第一保持部60锁定,其中第二突片28B由第一保持部60的后壁61B的端子锁定部63接纳。
(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
第二保持部83(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保持部的示例)容纳将电极端子12和12连接到一起的汇流条21。邻接的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开口端34设置到第二保持部83的左侧。然而,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设有包围壁84(包围壁84的示例),包围壁84包围汇流条21的整个周向边缘,并且因此维持汇流条21不与由第二保持器单元31B保持的汇流条21接触。
如图5和6所示,向上开口的第二保持部83包括:包围壁84(84A、84B、84C和84D),包围壁84包围汇流条21的整个周向边缘;和底壁84E,汇流条21被安装在底壁84E上。
如图8所示,底壁84E部分设置到第二保持部83的中央部和左右端部(如图所示)中的每个。汇流条21被部分地安装在底壁84E上,底壁84E被构造成不妨碍汇流条21和电极端子12之间的电连接。
虽然其细节未示出,包围壁84的尺寸被设置成当电池配线模块20被附接到电池组10时比电极端子12的上端更高。这样的布置抑制工具等接触正电极端子12A和负电极端子12B,从而抑制在正电极端子12A和负电极端子12B之间经由工具等的短路。
包围壁84包括:后壁84B,后壁84B被设置成沿汇流条21的长度方向侧边缘延伸,在图6中后壁84B被定位成远离读者;前壁84A,前壁84A被设置成沿汇流条21的长度方向侧边缘延伸,在图6中前壁84A被定位成接近读者;右侧壁84D,右侧壁84D被设置成沿汇流条21的较短的侧边缘延伸,在图6中右侧壁84D被定位在右侧;以及左侧壁84C,左侧壁84C被设置成沿汇流条21的较短的侧边缘延伸,在图6中左侧壁84C被定位在左侧。
在后壁84B的大致长度方向中央开有开口843以穿透第二引导凹槽92,并且开口843将后壁84B分成两个部分。就由开口843分成两个部分的后壁84B而言,位于图6的右侧的后壁84B将被称为右侧后壁841,位于图6的左侧的后壁84B将被称为左侧后壁842。
在图6中的前壁84A的右端,在顶视图中呈现三角形形状的第二锁定突部85从前壁84A的内表面突出到第二保持部83中。虽然其细节未示出,第二锁定突部85包括弹性片85B。当弹性片85B抵接被从上方插入第二保持部83的汇流条21的端部时,弹性片85B向第二锁定突部85内弹性变形,然后当汇流条21被安装在底壁84E上时弹性片85B弹性返回到初始位置,并通过限制汇流条21上下移动而锁定汇流条21。
在相对于前壁84A的中央邻接图6的左侧的前壁84A的区域,端子锁定部86从前壁84A的内壁表面突出。端子锁定部86接纳电压检测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从而锁定电压检测端子25。前壁84A的端子锁定部86和第二锁定突部85从前壁84A的内壁突出,并且汇流条21不从前壁84A露出。因此,该构造防止由于汇流条21与设在附近的工具或金属部件的接触引起的短路。
如图5、9和10所示,右后壁841和左后壁842设有从其下端向上延伸的两个缝隙87A。在两个缝隙87A之间,第二锁定片87(锁定部的示例)被形成以锁定汇流条21。当抵接从上方被插入第二保持部83中的汇流条21的端部时,第二锁定片87向后壁84B外弹性变形。当汇流条21被安装在底壁84E上时,第二锁定片87弹性返回到初始位置,并限制汇流条21上下移动以锁定汇流条21。
如图5至8所示,第二保持部83经由从前壁84A的上端连续的铰链88设有第三盖89。第三盖89能绕铰链88旋转。当第三盖89被关闭时,第三盖89覆盖第二保持部83的整个区域、第二引导凹槽92和第二电线容纳部95。
如图5和7所示,一对第三盖锁定片90从第三盖89的当第三盖89关闭时面向下方的表面突出。第三盖锁定片90由第五锁定凹槽93(其细节将在下文说明)锁定,第五锁定凹槽93被设置在二引导凹槽92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第三盖89包括盖连结接合片91,盖连结接合片91与第一盖41的盖连结受接合部44接合,第一盖41设置到邻接的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盖连结接合片91被定位在邻接一对第三锁定片90的位置。盖连结接合片91与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第一盖41的盖连结接合片43具有相同的构造。盖连结接合片91的端部设有连结接合突部(未示出),该连结接合突部能与第一盖41的盖连结受接合部44的连结受接合孔44B接合,第一盖41设置到邻接的第二保持器单元31B。
因此,通过将第三盖89的盖连结接合片91插入邻接的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盖连结受接合部44的接合片插入部44A,并且使连结接合突部与连结受接合孔44B接合,将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第一盖和第三盖89连结到在一起。
(第二引导凹槽92)
第二引导凹槽92与第二保持部83和第二电线容纳部95连通,在第二引导凹槽92中设置从第二保持部8325导出的电压检测端子25的接线管26B和压接至接线管26B的检测电线W。第二引导凹槽92是凹进的,并基本垂直于电池11并置方向延伸。更具体地说,第二引导凹槽92穿透第二保持部83的后壁84B的开口843并与第二保持部83连通。第二引导凹槽92还穿透第二电线容纳部95的前侧凹槽壁96B的开口96C,并与第二电线容纳部95连通。
如图5和6所示,能与邻接的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连结接合凹进49接合的连结接合爪94设置在邻接第五锁定凹槽93的位置,第五锁定凹槽93定位到第二引导凹槽92的左侧。像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连结接合爪48那样,连结接合爪94设置在一对弹性片94A的每个端部。当一对弹性片94A被插入邻接的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连结接合凹进49时,一对弹性片94A在一对弹性片94A彼此接近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当连结接合爪94到达连结接合凹进49内的预定位置时,弹性片94A弹性返回其初始位置,从而与连结接合凹进49接合。
(第二电线容纳部95)
第二电线容纳部95是在横截面图中的凹进,并且所述凹进由以下部分限定:一对在电池11并置方向上延伸的凹槽壁96;以及将一对凹槽壁96连接在一起的底壁97。当第一保持器单元31A与邻接的第二保持器单元31B连结时,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电线容纳部50与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一电线容纳部76连结以与第一电线容纳部76连通,使得单个凹槽(电线容纳凹槽51)被形成为在电池11并置方向上延伸。
从第二引导凹槽92导出的检测电线W以大致直角被弯曲,并与其他检测电线W一起被容纳在第二电线容纳部95中。然后,检测电线W被引导到监视ECU。
第二引导凹槽92的前侧凹槽壁96B被设置成对应于第二保持部83的后壁84B。即使汇流条21或电压检测端子25通过在第二锁定片87的两侧形成的缝隙87A或通过在第二锁定片87的下端和底壁84E之间的缝隙切口露出,前侧凹槽壁96B也用于防止汇流条21或电压检测端子25接触设置在其附近的导电性部件等(第二电线容纳部95的前侧凹槽壁96B是绝缘保持部的示例)。
(汇流条21)
如图1和6所示,由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保持的汇流条21具有与由第二保持器单元31B保持的汇流条21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并且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电压检测端子25)
由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保持的电压检测端子25具有与由第二保持器单元31B保持的电压检测端子及由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一保持部60保持的电压检测端子相同的构造。由第二保持部83保持的电压检测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由第二保持部83的前壁84A的端子锁定部86接纳并锁定到所述锁定部。
(附接电池配线模块20的方法)
接下来,将对附接电池配线模块20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第二保持器单元31B与汇流条21附接,将第一保持器单元31A与汇流条21和外部连接汇流条80附接。
当将汇流条21通过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保持部32的开口端34插入保持部32时,汇流条21由设置到保持部32的后壁33A的引导部36引导到图2的右方向。当汇流条21的延伸部22A抵接设置到前壁33B的汇流条锁定爪39D时,使汇流条锁定爪39D变形以向壁33的外侧弯曲。
当将汇流条21进一步向前插入(在图2中的右方向上)并且汇流条21的凹槽24到达汇流条锁定爪39D时,汇流条锁定爪39D被接纳到汇流条21的凹槽24,并且汇流条锁定爪39D弹性返回初始位置。随着汇流条21的延伸部22A的端表面抵接在汇流条锁定爪39D上,汇流条21在插入方向上的前后移动受到限制。另外,汇流条21由设置到壁33的锁定部35限制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并被锁定到所述锁定部。
当将外部连接汇流条80从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一保持部60上方插入第一保持部60时,外部连接汇流条80抵接后壁61B的第一锁定突部62的弹性片62B和设置到左前壁612的第一锁定片64。弹性片62B变形成向第一锁定突部62内弯曲,并且第一锁定片64变形成向第一保持部60外弯曲。另外,当外部连接汇流条80被插入以被安装在底壁61C上时,弹性片62B和第一锁定片64弹性返回到其初始位置。然后,外部连接汇流条80被锁定,其上下移动由第一锁定突部62和第一锁定片64限制。
当将汇流条21从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上方插入第二保持部83时,汇流条21抵接在以下部分上:弹性片85B,弹性片85B设置到第二锁定突部85,第二锁定突部85在第二保持部83内突出;设置到右后壁841的第二锁定片87;以及设置到左后壁842的第二锁定片87。弹性片85B变形以向第二锁定突部85内弯曲,第二锁定片87中的每个均向第二保持部83外弯曲。进一步,当将汇流条21插入以被安装在底壁84E上时,弹性片85B和两个第二锁定片87弹性返回其初始位置。然后,汇流条21被锁定,其上下移动由第二锁定突部85和两个第二锁定片87限制。
随后,将邻接的保持器单元31连结到一起。当将设置到保持器单元31的连结接合爪48或94的一对弹性片48A或94A插入邻近的保持器单元31的连结接合凹进49或75而保持器单元的盖31(即第一盖41、第二盖55、第三盖89、右盖69和左盖66)打开时,一对弹性片48A或94A被插入其中而一对弹性片48A或94A弹性变形以相互接近。然后,当一对弹性片48A或94A达到连结接合凹进49或75内的预定位置时,一对弹性片48A或94A弹性返回其初始位置以与连结接合凹进49或75接合,并且保持部32、60或83与电线容纳部50、76或95连结到一起。
在端部,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保持部32与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一保持部60连结,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保持部32与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连结。进一步在端部,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电线容纳部50与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一电线容纳部76连结,并且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电线容纳部50与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二电线容纳部95连结。
此外,在将盖连结接合片43或91插入邻接的保持器单元31的盖连结受接合部44或68的接合片插入部44A或68A之后,连结接合突部43A与连结受接合孔44B或68B接合。然后,邻接的第一盖41、邻接的第一盖与第三盖89以及邻接的第一盖与左盖66分别接合到一起。
通过将保持汇流条21的多个第二保持器单元31B接合到一起,保持器单元31的绝缘壁33C被定位在邻接的汇流条21之间。即使在保持部32设有开口端34时,汇流条21也不相互接触。
进一步,通过将第二保持器单元31B与第一保持器单元31A接合,在图1中的远离读者侧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绝缘壁33C被设置在彼此邻接的汇流条21和外部连接汇流条80之间。因此,汇流条21和外部连接汇流条80不相互接触。
此外,通过将第二保持器单元31B与第一保持器单元31A接合,在图1中的靠近读者侧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左壁84C被设置在彼此邻接的汇流条21之间。因此,汇流条21不相互接触。
接下来,电压检测端子25被装配到容纳在保持部32中的汇流条21中,并且被压接到电压检测端子25的检测电线W从引导凹槽45被导出,并被引导到电线容纳部50(电线容纳凹槽51)。以这种方式,电压检测端子25被附接。
类似地,电压检测端子25被装配到容纳在第一保持部60的外部连接汇流条80,并被装配到容纳在第二保持部83的汇流条21。然后,压接至电压检测端子25的检测电线W从引导凹槽(第一引导凹槽72及第二引导凹槽92)被导出,并被引导到第一电线容纳部76和第二电线容纳部95(电线容纳凹槽51)。以这种方式,电压检测端子25被附接。
当电压检测端子25被附接到保持部32时,首先,电压检测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被插入端子锁定片37下方。然后,电压检测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由端子锁定片37的锁定突部38限制向上移动以及在汇流条21的插入方向的前后移动,并定位到锁定突部38。
电压检测端子25的接近接线管25B的端边缘从上方被压至保持部32。然后,电压检测端子25抵接弹性接合片39A的端子锁定爪39C,并且端子锁定爪39C变形成向壁33外弯曲。当电压检测端子25被进一步向下压且电压检测端子25被定位成比端子锁定爪39C的下端更低时,端子锁定爪39C弹性返回初始位置,并延伸到电压检测端子25上方,从而限制电压检测端子25上下移动。
当电压检测端子25被附接到保持部60时,首先,电压检测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被插入端子锁定部63。然后,电压检测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由端子锁定部63限制向上移动以及在汇流条21的插入方向的前后移动,并定位到端子锁定部63。电压检测端子25的接近接线管25B的端边缘从上方被压至第一保持部60。然后,电压检测端子25抵接第一锁定片64,并且第一锁定片64变形成向第一保持部60外弯曲。当电压检测端子25被进一步向下压且电压检测端子25被定位成比第一锁定片64的下端更低时,第一锁定片64弹性返回初始位置,并延伸到电压检测端子25上方,从而限制电压检测端子25上下移动。
当电压检测端子25被附接到第二保持部83时,首先,电压检测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被插入端子锁定部86。然后,电压检测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由端子锁定部86限制向上移动以及在汇流条21的插入方向的前后移动,并被定位到端子锁定部86。电压检测端子25的接近的接近接线管25B的端边缘从上方被压至第二保持部83。然后,电压检测端子25抵接左后壁842的第二锁定片87,并且第二锁定片87变形成向第二保持部83外弯曲。当电压检测端子25被进一步向下压且电压检测端子25被定位成比第二锁定片87的下端更低时,第二下锁定片87弹性返回初始位置,并延伸到电压检测端子25上方,从而限制电压检测端子25上下移动。当电压检测端子25的所有附接结束后,电池配线模块20完成。
接下来,将电池配线模块20附接到电池组10。电池组10通过并置电池11使得邻接的电池11的邻接的电极端子12表现出不同的极性。然后,将电池配线模块20附接电池组10中。更具体地说,电池11的电极端子12(电极柱13B)被插入到汇流条21的通孔23,外部连接汇流条80的通孔81A以及电压检测端子25的层放在通孔23和81A上的插入孔27。外部连接端子82被插入外部连接汇流条80的外部端子连接孔80B。
此时,在第二保持器单元31B中,汇流条21沿电池11并置方向被插入其中,并通过保持部32保持,且其上下移动由锁定部35限制。因此,即使在电池配线模块20碰撞电池11的上表面11A(电极端子形成表面)和电极柱13B时,汇流条杆21也不容易被向上压。因此,操作顺利进行。
电极柱13B被插入到通孔23或通孔23和插入孔27,使得汇流条21被定位成接触电极端子12的基座。然后,通过将电极柱13B螺纹连接(未示出)到这里,电极柱13B被固定到这里。此时,由于保持器单元31的壁33尺寸的被设计成比电极柱13B更高,即使当用于螺纹连接电极柱13B的工具掉到其上或与其接触时,也不会产生短路。
当通过重复上述操作完成通过螺纹连接的电极柱13B的固定时,电池组10成为可电连接的。随后,电池配线模块20的第二盖55与第一盖41被顺序关闭。在关闭第三盖89、左盖66和右盖69时,电池模块M完成。
(本实施例的操作和优点以及效果)
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对本实施例的优点和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汇流条21通过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汇流条插入部34(开口端34)露出时,第一保持器单元31A也被设置在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在开口端34侧的端部。第一保持器单元31A包括第二保持部83,第二保持部83具有包围汇流条21的整个边缘的包围壁84。因此,根据本实施例,汇流条21不从保持器单元31(31A、31B)露出,这防止由于汇流条21与设在电池11的附近的部件接触引起的短路。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除设置在端部的第一保持器单元31A以外,保持器单元是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第二保持器单元31B具有保持部32,保持部32设有汇流条插入部34,相应汇流条21在电池11并置方向(水平方向)被插入通过汇流条插入部34。因此,汇流条21不容易由于汇流条21与电池11的电极端子12或上表面11A(电极端子形成表面)碰撞而自其脱离。因此,到电池组10的附接被更有效率地进行。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汇流条21被插入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并被插入通过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汇流条插入部34。因此,具有相同形状的汇流条21同时用于保持器单元31A和31B两者,产量是有利的。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的包围壁84设有第二锁定片87,第二锁定片87相对于第二保持部83锁定汇流条21。在第二保持部83外部,前侧凹槽壁96B被设置成对应于第二锁定片87作为用于保持汇流条21的绝缘的绝缘保持部。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包围壁84设有缝隙87A等以提供锁定汇流条21的第二锁定片87时,汇流条21也保持绝缘。因此,在汇流条21被锁定时,防止由于汇流条21与设在电池11的附近的部件接触所引起的短路。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容纳汇流条21以及电压检测端子25。此外,端子锁定部86从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包围壁84的内壁突出,并且端子锁定部86通过锁定端子检测端子25锁定汇流条21。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利用设置到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包围壁84的端子锁定部86锁定电压检测端子25,汇流条21被锁定到第一保持器单元31A。因此,单个部件执行两个功能。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端子锁定部86从包围壁84的内壁突出,并且汇流条21和电压检测端子25不从包围壁84露出。这样,绝缘也被保持。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所说明和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而是在其技术范围内包括例如下面的实施例。
(1)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到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的汇流条21具有与连接到第二保持器单元31B的保持部的汇流条21相同的形状,但是这两个汇流条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形状。
(2)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电线容纳部95的前侧凹槽壁96B示例性地用作与第一保持器单元31A的包围壁84的第二锁定片87对应的绝缘保持部,但是不同于电线容纳部的绝缘板可以设置成对应于第二锁定片。
(3)在上述实施例中,端子锁定部86从包围壁84的内壁突出,但可以通过在不穿透包围壁的程度上部分地镂空包围壁来设置端子锁定部。另外,第一保持器单元可以具有不设有端子锁定部的保持部。
附图标记说明
M:电池模块
10:电池组
11:电池
11A:上表面(端子形成表面)
12:电极端子
12A:正电极端子
12B:负电极端子
20:电池配线模块
21:汇流条(连接器)
23:通孔
25:电压检测端子
27:插入孔
28B:第二突片
W:检测电线
31:保持器单元
31A:第一保持器单元
31B:第二保持器单元
32:保持部
33:壁
33C:右侧壁
34:开口端(连接器插入部)
35:锁定部
37:端子锁定片
38:锁定突部
39A:弹性接合片
60:第一保持部
80:外部连接汇流条
83:第二保持部
84:包围壁
84A:前壁
84B:后壁
841:右后壁
842:左后壁
84C:左侧壁
84D:右侧壁
86:端子锁定部
87:锁定片
87A:缝隙
95:第二电线容纳部
96:凹槽壁
96A:后侧凹槽壁
96B:前侧凹槽壁(绝缘保持部)

Claims (4)

1.一种电池配线模块,所述电池配线模块被安装到电池组,所述电池组通过并置多个电池来形成,每个所述电池均具有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所述电池配线模块包括:
多个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被分别连接到所述正电极端子和负电极端子;以及
多个保持器单元,所述多个保持器单元由绝缘树脂制成,并具有分别保持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保持部,其中:
所述保持器单元包括:第一保持器单元,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设置在所述保持器单元的端部;和第二保持器单元,所述第二保持器单元是除了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以外的保持器单元;
所述第二保持器单元的保持部设有连接器插入部,所述第二连接器沿着所述电池并置的方向穿过所述连接器插入部来插入;并且
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的所述保持部设有包围壁,所述包围壁包围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整个周缘,并适于沿着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安装到所述电池组的方向来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配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适于被插入到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的保持部,并适于被插入穿过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的连接器插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的包围壁设有锁定部,所述锁定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锁定到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的所述保持部;并且
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的包围壁的外侧具有绝缘保持部,所述绝缘保持部维持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绝缘,并且对应于所述锁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配线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的保持部适于容纳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电压检测端子,并且
所述第一保持器单元的包围壁的内壁侧具有突出或凹进的端子锁定部,其通过锁定所述电压检测端子来锁定所述第一连接器。
CN201280055189.3A 2011-11-11 2012-11-01 电池配线模块 Active CN1039310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7648A JP5772525B2 (ja) 2011-11-11 2011-11-11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2011-247648 2011-11-11
PCT/JP2012/078287 WO2013069526A1 (ja) 2011-11-11 2012-11-01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1024A CN103931024A (zh) 2014-07-16
CN103931024B true CN103931024B (zh) 2016-10-26

Family

ID=48289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5189.3A Active CN103931024B (zh) 2011-11-11 2012-11-01 电池配线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81613B2 (zh)
JP (1) JP5772525B2 (zh)
CN (1) CN103931024B (zh)
DE (1) DE112012004709B4 (zh)
WO (1) WO20130695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4769B2 (ja) * 2011-10-26 2015-12-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JP5741948B2 (ja) * 2011-11-11 2015-07-0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186922B2 (ja) * 2013-06-18 2017-08-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168359B2 (ja) * 2014-06-26 2017-07-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217984B2 (ja) * 2014-12-18 2017-10-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6816572B (zh) * 2015-12-01 2019-10-11 认知控管株式会社 电动汽车用电池
JP6641602B2 (ja) * 2016-07-22 2020-02-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788794B2 (ja) * 2016-11-22 2020-11-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299898B1 (ja) * 2017-02-21 2018-03-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6772937B2 (ja) * 2017-04-10 2020-10-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蓄電パックのベースプレート構造、および蓄電パック
JP6794908B2 (ja) * 2017-04-11 2020-12-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798409B2 (ja) * 2017-04-28 2020-12-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KR102399621B1 (ko) * 2017-05-12 2022-05-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배터리 시스템
JP6946823B2 (ja) * 2017-07-28 2021-10-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池パック
JP6981234B2 (ja) * 2017-12-22 2021-12-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ターミナルカバー
JP2019207823A (ja) * 2018-05-30 2019-12-0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865717B2 (ja) * 2018-07-18 2021-04-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と電線との接続構造、及び、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CN110767865B (zh) * 2018-07-26 2020-11-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09728237B (zh) * 2018-12-29 2022-03-22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的汇流排支架
CN111048713A (zh) * 2019-12-18 2020-04-21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线束隔离板组件及其电池模组
JP7474060B2 (ja) * 2020-02-07 2024-04-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2022086444A (ja) * 2020-11-30 2022-06-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6632A (zh) * 1999-06-07 2000-1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蓄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4466B2 (ja) 2009-05-18 2014-02-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接続プレートの合成樹脂製基板部に収納されるバスバーおよびその合成樹脂製基板部
JP5423174B2 (ja) 2009-06-23 2014-02-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JP2011049047A (ja) 2009-08-27 2011-03-10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JP5474449B2 (ja) * 2009-08-27 2014-04-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接続器
JP5813302B2 (ja) 2009-09-07 2015-11-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バスバ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電源装置
JP2011210710A (ja) 2010-03-12 2011-10-20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702947B2 (ja) 2010-04-22 2015-04-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配線材
JP5880930B2 (ja) * 2011-01-28 2016-03-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接続アセンブリ
JP3168335U (ja) * 2011-03-28 2011-06-09 ハロ モータ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HALO Motor Company Limited 充電可能型組合せ式電池装置
JP5939421B2 (ja) * 2011-07-07 2016-06-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5772524B2 (ja) * 2011-11-11 2015-09-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5741948B2 (ja) * 2011-11-11 2015-07-0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JP6032897B2 (ja) * 2012-01-27 2016-11-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5978037B2 (ja) * 2012-07-20 2016-08-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6632A (zh) * 1999-06-07 2000-1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蓄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1024A (zh) 2014-07-16
JP5772525B2 (ja) 2015-09-02
US20140256178A1 (en) 2014-09-11
DE112012004709T5 (de) 2014-07-24
DE112012004709B4 (de) 2018-11-08
US9281613B2 (en) 2016-03-08
JP2013105584A (ja) 2013-05-30
WO2013069526A1 (ja) 201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1024B (zh) 电池配线模块
CN103931014B (zh) 电池配线模块
CN103947005B (zh) 电池配线模块
US9780351B2 (en) Wiring module
US9209550B2 (en) Battery wiring module
JP5817535B2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4254932B (zh) 电池用配线模块
US20130052487A1 (en) Battery pack
CN105074959B (zh) 配线模块
CN103548182B (zh) 电池布线模块
CN104247092A (zh) 配线模块
WO2016084761A1 (ja) 温度検知部材のバスバーへの取付構造および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4247091A (zh) 电池用配线模块
CN104603983B (zh) 电池配线模块
CN103515892B (zh) 电气连接箱
JP6699464B2 (ja) 接続モジュール
JP2013033707A (ja)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4981919B (zh) 配线模块
CN110024177A (zh) 布线模块
US9281581B2 (en) Wiring module for a battery module that has detection terminal for detecting state of electric cells
JP2016051641A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配線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EP3098878B1 (en) Wiring module
CN105981198A (zh) 布线模块
CN105981201B (zh) 配线模块及蓄电模块
CN104417390A (zh) 配线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