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1602B - 空调调风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调风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1602B
CN103791602B CN201310516731.7A CN201310516731A CN103791602B CN 103791602 B CN103791602 B CN 103791602B CN 201310516731 A CN201310516731 A CN 201310516731A CN 103791602 B CN103791602 B CN 1037916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upstream
upstream fin
downstream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167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1602A (zh
Inventor
高井一
小仓光雄
柴田实
浅野贤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91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1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1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1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75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having parallel rods or lamellae directing the outflow, e.g. the rods or lamellae being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21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pivoting shut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71Details of actu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调风器,其包括壳体、下游翅片、于垂直于下游翅片的方向延伸的特定上游翅片、以及操作钮。特定上游翅片包括:翅片主体,其由壳体经由上游翅片轴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以及传动体,其由壳体经由位于上游翅片轴上游的枢轴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翅片主体和传动体互相联结。操作钮以可滑动方式安装于下游翅片,并且包括将传动体的传动轴部夹于其间的一对叉部。当操作该操作钮使其滑动从而使传动轴部移动时,使特定上游翅片的翅片主体摆动。

Description

空调调风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调风器,其中使用翅片来调节从空调器馈送以吹进隔室的空调空气的流动方向,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具有这样一种结构的空调调风器,其中使用翅片来选择性地打开及关闭通风通道。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专利No.4055693披露了一种空调调风器,用于调节从空调器馈送以吹进乘员室的空调空气的流动方向,该调风器具有使用翅片来关闭通风通道的结构。
该空调调风器包括壳体、多个下游翅片、多个上游翅片、以及操作钮。各下游翅片由壳体经由下游翅片轴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上游翅片位于下游翅片的上游,并在垂直于下游翅片的方向延伸。上游翅片各由壳体经由上游翅片轴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以在下游翅片轴的轴向可滑动的方式,将操作钮安装于下游翅片之一上。此外,为了将操作钮的滑动操作传动至上游翅片,操作钮形成有齿条,而上游翅片各形成有小齿轮,以与该齿条相啮合。
在该空调调风器中,将作用于下游翅片厚度方向的力施加至操作钮时,下游翅片围绕下游翅片轴在相同方向摆动。在这种情况下,也使齿条连同下游翅片一起摆动,从而,因小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在齿条的面宽方向(于下游翅片的厚度方向)上,齿条在小齿轮的齿上滑动。因此,在齿条面宽方向的移动不会传动至小齿轮,并且,上游翅片不会摆动。使空调空气改变方向,以沿摆动的下游翅片流动。
当操作操作钮以使其沿下游翅片滑动时,齿条与小齿轮相啮合并使小齿轮移动,因而,使上游翅片围绕上游翅片轴摆动。在通常可动范围内操作操作钮以使其沿下游翅片滑动时,使空调空气改变方向,以沿摆动的上游翅片流动。在特定可动范围(其超出通常可动范围)内操作操作钮以使其沿下游翅片滑动时,与使操作钮操作以使其在通常可动范围中滑动时相比,上游翅片以更大角度摆动,藉此,由上游翅片使壳体内的通风通道关闭,并且,使空调空气不能从壳体吹出。
另一方面,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66518披露了一种空调调风器,其具有将操作钮的滑动操作传动至上游翅片的机构,但其没有构造成用上游翅片来关闭通风通道。在该空调调风器中,上游翅片之一具有平行于上游翅片轴延伸的传动轴部。操作钮具有将传动轴部夹于其间的叉部。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66518所披露的空调调风器中,将作用于下游翅片厚度方向的力施加至操作钮时,叉部也连同下游翅片一起于相同方向摆动,同时将传动轴部夹于其间。因此,叉部的移动不能传动至传动轴部,并且上游翅片不会摆动。另一方面,当操作该操作钮以使其沿下游翅片滑动时,由叉部压迫传动轴部,并且使上游翅片围绕上游翅片轴摆动。
发明内容
如日本专利No.4055693中所披露的使用齿条和小齿轮的这种空调调风器,其导致的问题是带来压力损失的增大和/或噪音的产生。这是因为下列原因。
无论在下游翅片厚度方向移动操作钮以使下游翅片摆动时下游翅片的摆动角度如何,都需要使齿条于面宽方向(于下游翅片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增大,以保持齿条与小齿轮相啮合。
在构造成用上游翅片关闭通风通道的空调调风器中,与没有构造成关闭的空调调风器中相比,要以更大角度使上游翅片摆动来关闭通风通道。所以,齿条于齿排列方向(于下游翅片轴的轴向)具有较大尺寸。
因此,齿条于面宽方向(于下游翅片的厚度方向)和齿排列方向(于下游翅片轴的轴向)都具有较大尺寸,并因此具有较高的通风阻力,导致压力损失增大以及噪音产生。
由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66518中所披露的空调调风器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其中,无论下游翅片以何种角度摆动,叉部都将传动轴部夹于其间,以及,进一步,无论上游翅片以何种角度摆动,在下游翅片轴的轴向以及在下游翅片的厚度方向,叉部都能具有较小尺寸。
因此,可以这样设计,采用叉部以及传动轴部将操作钮的滑动操作传动至上游翅片的结构,从而由上游翅片关闭通风通道。
然而,在用上游翅片关闭通风通道时,需要通过操作该操作钮使其滑动较长距离,使上游翅片以较大角度摆动,从而,用叉部使传动轴部围绕上游翅片轴以较大角度转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操作钮的移动量越大,用于使传动轴部围绕上游翅片轴转动的力越弱。所以,需要用更大的操作负荷来操作该操作钮使其滑动,以使传动轴部转动,直至使通风通道关闭。
据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降低的压力损失以及噪音产生的空调调风器,其中,通过在操作钮上施加降低的操作负荷,就能用上游翅片使通风通道关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及,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调风器,其包括壳体、下游翅片、一组上游翅片、以及操作钮。壳体具有用于空调空气的通风通道。下游翅片由壳体经由下游翅片轴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上游翅片组包括特定上游翅片以及至少一个正常上游翅片。各上游翅片由壳体经由上游翅片轴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特定上游翅片和正常上游翅片位于下游翅片的上游。特定上游翅片和正常上游翅片在垂直于下游翅片的方向延伸,并且互相联结。特定上游翅片具有平行于上游翅片轴延伸的传动轴部。以于下游翅片轴的轴向可滑动的方式,将操作钮安装于下游翅片,以及,具有将特定上游翅片的传动轴部夹于其间的叉部。叉部构造成根据操作钮的滑动使传动轴部移动。正常上游翅片和特定上游翅片是枢轴转动的,以选择性地打开及关闭通风通道。特定上游翅片可分成具有上游翅片轴的翅片主体、以及具有传动轴部并与翅片主体联结的传动体。传动体包括一对枢轴,该对枢轴布置成从翅片主体的上游翅片轴朝上游侧移置。传动体由壳体经由该枢轴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以示例方式对本发明原理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更为明了。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以及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调调风器的轴测图,示出上游翅片大致水平方式布置的状态;
图2是图1中所示空调调风器的分解轴测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轴测图,示出作为特定上游翅片组成部件的翅片主体和传动体,以及装配这些部件的壳体的一部分;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特定上游翅片的轴测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空调调风器的侧视图;
图6A是图5中所示上游翅片的侧向剖视图;
图6B是示出图6A中所示上游翅片轴的位置关系的侧向剖视图;
图7是沿图1中线7-7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7中线8-8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7中线9-9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7中线10-10的剖视图;
图11是局部侧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翅片主体大致水平方式布置状态下的特定上游翅片,还示出了操作钮;
图12是对应于图7的侧向剖视图,示出空调调风器的内部结构,其中上游翅片摆动成使其高度朝下游侧增大;
图13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示出翅片主体摆动成使其高度朝下游侧增大时上游翅片和联杆机构的状态;
图14是局部侧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翅片主体倾斜为使其高度朝下游侧增大状态下的特定上游翅片,还示出了操作钮;
图15是对应于图7的侧向剖视图,示出空调调风器的内部结构,其中翅片主体倾斜为使其高度朝下游侧减小;
图16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示出翅片主体倾斜为使其高度朝下游侧减小时上游翅片和联杆机构的状态;
图17是局部侧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翅片主体倾斜为使其高度朝下游侧减小状态下的特定上游翅片,还示出了操作钮;
图18是对应于图7的侧向剖视图,示出用上游翅片使通风通道关闭的空调调风器的内部结构;
图19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示出关闭通风通道时上游翅片和联杆机构的状态;
图20是局部侧视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关闭通风通道时的特定上游翅片,还示出了操作钮;
图21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图示操作钮被操作以滑动的动作,比较传动轴部围绕枢轴的枢转角γ与可接合凸部围绕上游翅片轴的枢转角δ;
图22是根据各上游翅片轴位于相同直线上的比较例的侧向剖视图,示出打开通风通道时各上游翅片的状态,连同关闭通风通道时各上游翅片的状态;
图2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调风器内部结构的局部平面剖视图;
图24是沿图23中线24-24的剖视图;
图25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轴测图,示出特定上游翅片(翅片主体、传动体)、正常上游翅片、以及联结杆;
图26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平面图,示出操作该操作钮以使其滑动至基准位置时的特定上游翅片和部分正常上游翅片;
图27是局部平面图,示出操作该操作钮以使其从图26中所示状态向左滑动时的特定上游翅片和部分正常上游翅片;
图28是局部平面图,示出操作该操作钮以使其从图26中所示状态向右滑动时的特定上游翅片和部分正常上游翅片;
图29是局部平面图,示出操作该操作钮以使其从图28中所示状态进一步向右滑动并且关闭通风通道时的特定上游翅片和部分正常上游翅片;以及
图30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平面图,图示操作钮被操作以滑动的动作,比较传动轴部围绕枢轴的枢转角γ与可接合凸部围绕上游翅片轴的枢转角δ。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文中,参照图1至图22,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调调风器。此空调调风器应用于车辆中。空调调风器具有水平尺寸小于竖向尺寸的薄型结构。
下文说明中,分别定义车辆的行驶方向(向前运动的方向)、向后运动的方向、以及车辆的高度方向作为前、后、以及竖向。此外,还基于车辆的向前运动方向定义车辆于宽度方向(横向)的左右。
在乘员室中,仪表板设置于车辆前座(驾驶人员座以及前乘员座)的前方。空调调风器装配在例如仪表板中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以及侧部。与非薄型的常规空调调风器类似,本空调调风器主要具有:调节从空调器馈送以吹送进乘员室的空调空气流动方向的特点,以及,选择性地运作以及阻断空调空气吹送的特点。
如图1和图2中所示,空调调风器包括壳体10、下游翅片组、上游翅片组、操作钮70、以及联杆机构75。下面,说明空调调风器的构成部件。
<壳体10>
壳体10构造成,在空调器的通风道(未示出)与形成于仪表板中的开口(未示出)之间提供连通。壳体10包括上游保持架11、下游保持架12、以及边框13。壳体10形成为大致矩形筒状外形,两端敞开,且水平(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竖向(于竖直方向的)尺寸。壳体10的内部空间形成用于空调空气流过的通道(下文中称为“通风通道20”)。
在垂直于通风通道20中空调空气流动方向的平面上,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之一定义为第一方向,以及,另一个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在此第一实施例中,竖向定义为第一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横向)定义为第二方向。“气流方向”这里指被下游翅片组和上游翅片组改变方向之前空调空气流动的方向。关于空调调风器零部件的位置关系,靠近通风通道20中央部的方向定义为“向内方向”及“向内”,而离开中央部的方向定义为“向外方向”及“向外”。
上游保持架11构成壳体10的最上游部分。下游保持架12位于上游保持架11的下游。下游保持架12的上游端部与上游保持架11的下游端部联结。边框13构成空调调风器的装饰面。边框13位于壳体10的最下游部分中,并且与下游保持架12的下游端部联结。边框13具有长方形框的外形,并且具有出风口14,通过出风口14供给空调空气。
通风通道20由壳体10的四壁围住。四壁包括大致互相平行延伸且于第二方向相对的一对第一壁21、以及大致互相平行延伸且于第一方向相对的一对第二壁22。
如图5中所示,边框13和出风口14相对于第二壁22倾斜,使其下侧位于上侧的下游。
如图2和图7中所示,在离出风口14稍稍上游的位置处,上侧下游支承24位于上侧的第二壁22。类似地,在离出风口14稍稍上游的位置处,两个下侧下游支承25位于下侧的第二壁22中。下侧下游支承25位于第二方向的中央部,并位于成对第一壁21之一(图1中右边的一个)附近。
在各第一壁21中,在多个位置处设置多个上游支承26。在第一方向上,各第一壁21中的多个上游支承26以大致均等间隔分开的方式位于上游保持架11与下游保持架12之间的分界部中。
<下游翅片组>
如图2和图8至图10中所示,下游翅片组包括:下游翅片31,其具有弯折截面形状,且于第一方向延伸;以及下游翅片32,其具有非弯折截面形状,且于第一方向延伸。下游翅片31、32各具有一对下游翅片轴33,该下游翅片轴33从第一方向各端面向外凸出。下游翅片31、32的下游翅片轴33以转动方式支撑于各下游支承24、25。因此,下游翅片31、32由第二壁22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使其下游端能于第二方向移动。
如图2和图7中所示,在下游翅片31、32的顶部从下游翅片轴33向上游移置的位置处,形成向上延伸的联结轴34。经由在第二方向延伸的细长下游联结杆35,联结下游翅片31的联结轴34和下游翅片32的联结轴34。下游翅片31、下游翅片32、下游翅片轴33、联结轴34、以及下游联结杆35构成联杆机构。联杆机构构造成使下游翅片31与下游翅片32同步摆动。
在下游翅片32上,在下游翅片轴33轴向中部安装弹性体36例如橡胶。弹性体36构造成与操作钮70接触,以在操作该操作钮70沿下游翅片32滑动时对操作钮70施加操作负荷。
<上游翅片组>
上游翅片组包括一个特定上游翅片41和多个(四个)正常上游翅片42~45。特定上游翅片41和正常上游翅片42~45布置于下游翅片31、32的上游,并且于第一方向隔开。特定上游翅片41位于通风通道20于第一方向的大致中央部。
为了区分多个正常上游翅片42~45,将与特定上游翅片41相邻的一对上侧正常上游翅片43和下侧正常上游翅片44之一(本实施例中为下侧正常上游翅片)称为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位置比特定上游翅片41离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更远的正常上游翅片,也就是位于特定上游翅片41上方的两个正常上游翅片,称为第一正常上游翅片42、43。位置比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更远离特定上游翅片41的正常上游翅片,也就是位于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下方的正常上游翅片,称为第二正常上游翅片45。
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第一正常上游翅片42和43、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以及第二正常上游翅片45的情况下,这些翅片简称为“正常上游翅片42~45”。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特定上游翅片41与正常上游翅片42~45的情况下,这些翅片简称为“上游翅片41~45”。
特定上游翅片41和正常上游翅片42~45各具有于第二方向且于气流方向延伸的板部46。在第二方向上、以及在气流方向上,各板部46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
成对的上游翅片轴47~51从各板部46在第二方向端面于第二方向向外凸出。为了区分上游翅片轴47~51,与特定上游翅片41对应的成对的轴称为上游翅片轴47,以及,与各正常上游翅片42~45对应的成对的轴分别称为上游翅片轴48、49、50、51。
各上游翅片轴47~51位于各板部46于气流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特定上游翅片41的上游翅片轴47以及正常上游翅片42~45的上游翅片轴48~51以转动方式支撑于上述上游支承26。因此,特定上游翅片41以及正常上游翅片42~45由第一壁21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使其下游端能于第一方向移动。
正常上游翅片42~45各由一个部件形成。如图3和图4中所示,特定上游翅片41可分成翅片主体54和传动体60。除了板部46和上游翅片轴47之外,翅片主体54还包括一对凸出部55和一对接合部。凹部56以朝上游侧凹进的方式形成在板部46的下游端中。设置凹部56,以在操作该操作钮70使其于下游翅片轴33轴向(于大致竖向)沿下游翅片32滑动时,避免叉部71与板部46之间抵触。
凸出部55设置在板部46于第二方向的侧部。凸出部55在位于上游翅片轴47下游的位置处从板部46向上凸出。接合部由可接合凸部57构成,可接合凸部57从各凸出部55的下游端上侧于第二方向向外凸出。
传动体60包括一对摆板部61,该摆板部61位于壳体10的各第一壁21的内表面附近,并且,在上游翅片轴47的轴向上,摆板部61将板部46夹于其间。传动轴部62与上游翅片轴47平行地桥接在摆板部61的下游端部之间。
以于第二方向从摆板部61向外凸出的方式,枢轴63设置在各摆板部61的上游端中。枢轴63布置于上游翅片轴47的上游,以及,传动体60由壳体10的第一壁21经由枢轴63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
在各摆板部61中,在传动轴部62与枢轴63之间形成作为接纳部的长孔64。各长孔64朝枢轴63展开,并且使可接合凸部57与长孔64以可动方式接合。
此外,在各摆板部61中,以从摆板部61上端缘成弧形向下延伸的方式,在枢轴63与长孔64之间形成切欠部65。上游翅片轴47以可动方式布置于切欠部65中。设置切欠部65,以避免上游翅片轴47与摆板部61之间抵触。
此外,图6A图示图5中所示的上游翅片41~45。如图5和图6A中所示,正常上游翅片42~45相对于特定上游翅片41倾斜,使得正常上游翅片42~45与特定上游翅片41之间的距离朝下游侧减小。也就是,调节空调空气的流动方向时,第一正常上游翅片42、43相对于特定上游翅片41倾斜,使得第一正常上游翅片42、43与特定上游翅片41之间的距离朝下游侧减小。第一正常上游翅片42、43与特定上游翅片41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一倾角θ1。换而言之,平行于特定上游翅片41的直线L11与沿第一正常上游翅片42、43延伸的直线L12之间的夹角是第一倾角θ1。
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和第二正常上游翅片45也相对于特定上游翅片41倾斜,使得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和第二正常上游翅片45与特定上游翅片41之间的距离朝下游侧减小。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和第二正常上游翅片45与特定上游翅片41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二倾角θ2。换而言之,直线L11与沿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和第二正常上游翅片45延伸的直线L13之间的夹角是第二倾角θ2。
此外,图6B图示图6A中所示的上游翅片轴47~51的位置关系。如图6A和图6B中所示,一直线穿过特定上游翅片41的上游翅片轴47和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的上游翅片轴50,该直线定义为基准线L0。
一直线穿过特定上游翅片41的上游翅片轴47、并且以基于第一倾角θ1的角度(本实施例中等于第一倾角θ1)相对基准线L0朝下游侧(图6A和图6B中的左侧)倾斜,该直线定义为第一斜线L21。一直线穿过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的上游翅片轴50、并且以基于第二倾角θ2的角度(本实施例中等于第二倾角θ2)相对基准线L0朝下游侧倾斜,该直线定义为第二斜线L22。
第一正常上游翅片42、43的上游翅片轴48、49位于第一斜线L21上,并且,以从基准线L0朝下游侧移置的方式布置。第二正常上游翅片45的上游翅片轴51位于第二斜线L22上,并且,也以从基准线L0朝下游侧移置的方式布置。
在图6B中,将相邻的上游翅片轴47~51连接起来的弯折粗线与联结杆78对应。
<操作钮70>
如图1和图7所示,操作钮70主要包括主体部72,以于下游翅片轴33的轴向可滑动的方式,该主体部72适配在下游翅片32上。
主体部72与朝上游侧延伸的成对叉部71整体方式形成。该对叉部71在下游翅片轴33的轴向上以一定间隔彼此分开,并且,在下游翅片轴33的轴向上将传动轴部62保持于其间。
叉部71于下游翅片轴33轴向的尺寸小于主体部72于同一方向的尺寸。叉部71于第二方向(横向)的尺寸与主体部72于同一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叉部71于气流方向(纵向)的尺寸设定为满足下述条件的最小长度:无论主体部72的竖向位置如何,都能将传动轴部62保持于其间(其具有这样的尺寸,传动轴部62不能从叉部71脱离)。
操作钮70在通常可动范围R1和特定可动范围R2中可滑动方式操作。在通常可动范围R1中,当使上游翅片41~45摆动以调节空调空气的流动方向时,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滑动。在特定可动范围R2中,使用上游翅片41~45来关闭通风通道20时,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滑动。特定可动范围R2以连续方式位于通常可动范围R1的下方。在图7、图12、图15和图18中,通常可动范围R1和特定可动范围R2示为主体部72的中央部于下游翅片轴33轴向移动的范围。
<联杆机构75>
如图1和图5中所示,特定上游翅片41的成对上游翅片轴47之一(图1中位于右边的一个)于第二方向从对应第一壁21局部向外凸出。类似地,正常上游翅片42~45的各对上游翅片轴48~51之一(图1中位于右边的一个)于第二方向从第一壁21局部向外凸出。在各上游翅片轴47~51的外端部中形成长臂76,该臂76于垂直于上游翅片轴47~51的方向延伸。对特定上游翅片41和正常上游翅片42~45来说,臂76是通用的。当上游翅片41~45各自大致水平方式布置时,臂76倾斜,使其高度朝下游侧增大。
如图2和图5中所示,在各臂76的下游端处,销77于第二方向向外凸出。对特定上游翅片41和正常上游翅片42~45来说,臂76中位于上游翅片轴47~51与销77之间的距离是同样的。各臂76的销77位于壳体10的第一壁21的外表面附近,并且经由于第一方向延伸的联结杆78联结。上游翅片41~45、上游翅片轴47~51、臂76、销77、以及联结杆78构成联杆机构75。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调调风器以如上方式构造而成。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空调调风器的动作。
在该空调调风器中,如图1和图7中所示,通过上游翅片41~45和下游翅片31、32使空调空气改变方向,然后将其从出风口14吹出。
当对操作钮70的主体部72施加作用于下游翅片32厚度方向的力时,使下游翅片32以下游翅片轴33为支轴于相同方向摆动。经由联结轴34和下游联结杆35,将此摆动传动至下游翅片31的联结轴34。此传动导致下游翅片31与下游翅片32共同摆动。
在上述情况下,叉部71于第一方向沿传动轴部62移动,同时将传动轴部62夹于其间。因此,叉部71的移动不会传动至传动轴部62,所以,不能使特定上游翅片41和所有正常上游翅片42~45摆动。使空调空气于第二方向改变方向,以沿摆动的下游翅片31、32流动。
接着,对于下列情况,即,(i)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通常可动范围R1中滑动,以及(ii)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特定可动范围R2中滑动,说明沿下游翅片32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于下游翅片轴33轴向滑动时的动作。
(i)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通常可动范围R1中滑动
图7和图11示出,将操作钮70置于通常可动范围R1的中部时,空调调风器各构成部件的状态。操作钮70此时的位置称为“基准位置”。所有上游翅片41~45大致水平方式布置(与第二壁22大致平行)。各上游翅片41~45此时的位置称为“中立位置”。空调空气沿上游翅片41~45和第二壁22流动。
此外,此时,臂76倾斜,使其高度朝下游侧增大。
图12至图14示出,从上述基准位置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沿下游翅片32向上滑动时,空调调风器各部件的状态。
因滑动操作,叉部71于移动方向向上移动,并且后侧(下侧)叉部71向上压迫传动轴部62。在传动体60中,成对的摆板部61、传动轴部62、以及成对的枢轴63一体式操作。
也就是,叉部71施加于传动轴部62的压迫力传送至两个摆板部61。此传动导致传动体60以枢轴63为支轴向上摆动。随着叉部71向上移动,传动轴部62与叉部71接触的部分向上游移动。经由长孔64和可接合凸部57,将传动体60的摆动传动至翅片主体54。此传动导致翅片主体54以上游翅片轴47为支轴从中立位置向上摆动。
因此,将操作钮70的向上线性运动转换为特定上游翅片41以上游翅片轴47为支轴的向上摇摆动作。随着这样使翅片主体54摆动,可接合凸部57在长孔64内向上游移动。上游翅片轴47也更深地移进各切欠部65中。
另外,特定上游翅片41的摆动经由联杆机构75传动至所有正常上游翅片42~45。也就是,随着特定上游翅片41向上摆动,臂76也以上游翅片轴47为支轴向上摆动,藉此,销77围绕上游翅片轴47以转动方式向上移动。经由联结杆78,将特定上游翅片41的销77的移动传动至所有正常上游翅片42~45。然后,正常上游翅片42~45的销77围绕上游翅片轴48~51以转动方式向上移动,藉此,臂76变成更陡地倾斜。
结果,随特定上游翅片41一起,使所有正常上游翅片42~45以上游翅片轴48~51为支轴从中立位置向上摆动,从而倾斜成使其高度朝下游侧增大。因此,使空调空气改变方向,以沿上游翅片41~45斜向上吹送。
当自图12至图14中所示位置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沿下游翅片32向下滑动时,各上游翅片41~45以与上述动作相反的方式动作。
另一方面,与图12至图14中所示的情况相反,图15至图17示出,操作该操作钮70使其从基准位置(参见图7)沿下游翅片32向下滑动时,空调调风器各部件的状态。
因滑动操作,叉部71都向下移动,并且,在移动方向上的后侧(上侧)叉部71向下压迫传动轴部62。
施加至传动轴部62的压迫力传动至两个摆板部61,因此,使传动体60以枢轴63为支轴向下摆动。尽管叉部71移动,但传动轴部62与叉部71相接触的部分保持处于与操作钮70置于基准位置时大约相同的状态。经由长孔64和可接合凸部57,将两个摆板部61的摆动传动至翅片主体54,并且使翅片主体54以上游翅片轴47为支轴从中立位置向下摆动。
另外,随着特定上游翅片41摆动,臂76也以上游翅片轴47为支轴向下摆动,藉此,销77围绕上游翅片轴47以转动方式向下移动。销77的移动经由联结杆78分别传动至所有正常上游翅片42~45的销77。于是,正常上游翅片42~45的销77围绕上游翅片轴48~51以转动方式向下移动,藉此,各臂76变成和缓摆动。
结果,连同特定上游翅片41一起,所有正常上游翅片42~45以上游翅片轴48~51为支轴从中立位置向下摆动,从而倾斜成使其高度朝下游侧减小。因此,使空调空气改变方向,以沿上游翅片41~45斜向下吹送。
当从图15至图17中所示位置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沿下游翅片32向上滑动时,各上游翅片41~45以与上述动作相反的方式动作。
当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通常可动范围R1中滑动因而调节空调空气的流动方向时,第一正常上游翅片42、43相对于特定上游翅片41倾斜,使得第一正常上游翅片42、43与特定上游翅片41之间的距离朝下游侧减小。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和第二正常上游翅片45也相对于特定上游翅片41倾斜,使得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和第二正常上游翅片45与特定上游翅片41之间的距离朝下游侧减小。据此,沿第一正常上游翅片42、43流动的空调空气汇合于沿特定上游翅片41流动的空调空气上。沿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和第二正常上游翅片45流动的空调空气也汇合于沿特定上游翅片41流动的空调空气上。因此,与所有正常上游翅片42~45都布置为与特定上游翅片41平行的情况相比,使汇合的空调空气以较高流速自壳体10吹出,并且背离壳体10流动。
(ii)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特定可动范围R2中滑动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各部件的操作类似于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通常可动范围R1中滑动的情况。
当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滑动至特定可动范围R2的下端时,空调调风器处于图18至图20中所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传动轴部62与叉部71相接触的部分向上游移动。可接合凸部57在长孔64内位于上游,以及,上游翅片轴47向上从各切欠部65脱离。臂76倾斜成使其高度朝下游侧减小。据此,上游翅片41~45摆动成大致垂直于气流方向。
上游翅片41~44的下游部(其于摆动方向为后部)重叠于上游翅片41、43~45的上游部(其于摆动方向为前部)。通风通道20基本上被所有上游翅片41~45关闭,藉此,明显限制了空调空气通过出风口14的吹送。
当从图18至图20中所示位置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沿下游翅片32向上滑动时,各上游翅片41~45按与上述动作相反的方式动作。
在一般的空调调风器中,这里,布置在壳体10内的零部件可能是减小出风口14实际开口面积的因素。实际开口面积是,在出风口14处,零部件没有投影在与空调空气流动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的部分的面积。用来将操作钮70(主体部72)的移动传动至特定上游翅片41的部分可能是减小实际开口面积的因素之一。实际开口面积越小,通风阻力越大,导致压力损失的增大和/或噪音产生。为了减少这种压力损失和/或噪音产生,所以,重要的是减小出风口14处壳体10内的零部件投影在与空调空气流动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的部分的面积(投影面积)。
在这方面,第一实施例采用了这样一种结构,其中,成对叉部71将传动轴部62夹于其间。按这种结构,要求叉部71于气流方向具有足够长度,使得围绕枢轴63转动的传动轴部62不能脱离叉部71。然而,不必增大叉部71于下游翅片轴33轴向的尺寸以及于下游翅片32厚度方向的尺寸来保证叉部71与传动轴部62之间的接合。因此,叉部71的投影面积小于日本专利No.4055693中所述的齿条的投影面积,藉此,减小了实际开口面积中叉部71造成的减小量。这减小了空调空气流过通风通道20时叉部71的阻力(通风阻力)。
作为比较例,假设采用没有分成翅片主体54和传动体60的特定上游翅片41。在这种情况下,传动轴部62与可接合凸部57共轴布置,并且以上游翅片轴47为支轴摆动。根据这种结构,用上游翅片41~45关闭通风通道20时,与上游翅片没有用来关闭通风通道(只用来调节流动方向)的情况相比,必须通过操作该操作钮70使其滑动更长距离,因此,用叉部71使传动轴部62绕上游翅片轴47以更大角度转动,以使特定上游翅片41摆动更大角度。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使传动轴部62围绕上游翅片轴47转动的力变弱。所以,在特定可动范围R2中需要更大的负荷来操作该操作钮70。
在这一方面,在采用将特定上游翅片41分成翅片主体54和传动体60这种结构的第一实施例中,按从上游翅片轴47移置的方式布置枢轴63。当操作该操作钮70滑动时,传动体60的传动轴部62围绕枢轴63转动。此时,翅片主体54的可接合凸部57(其与传动体60的各长孔64相接合)也随传动体60一起围绕枢轴63转动。此外,可接合凸部57在传动体60的各长孔64内移动,以围绕上游翅片轴47转动。也就是,可接合凸部57围绕枢轴63和上游翅片轴47二者转动。此外,如图21中所示,由于枢轴63布置于上游翅片轴47的上游,传动轴部62(可接合凸部57)围绕枢轴63的枢转角(摆角)γ小于可接合凸部57围绕上游翅片轴47的枢转角δ。据此,通过叉部71的较小移动量,传动轴部62(可接合凸部57)以较小枢转角γ围绕枢轴63转动,以及,可接合凸部57以较大枢转角δ围绕上游翅片轴47转动。于是,以上游翅片轴47为支轴以大角度使翅片主体54摆动,因而,关闭通风通道20。由于只要求操作钮70滑动较短距离,用于使传动轴部62围绕上游翅片轴47转动的力不易变弱。因此,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特定可动范围R2中滑动所要求的操作负荷不易增大。另外,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通常可动范围R1中滑动所要求的操作负荷,以及,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特定可动范围R2中滑动所要求的操作负荷,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小。
如图6A和图6B中所示,第一实施例还采用了这样一种结构,其中第一正常上游翅片42、43的上游翅片轴48、49位于第一斜线L21上,以及,第二正常上游翅片45的上游翅片轴51位于第二斜线L22上。这导致:关闭通风通道20时,与所有上游翅片轴47~51位于相同直线上的情况相比,第一正常上游翅片42、43和第二正常上游翅片45以不同方式动作。
图22示出所有上游翅片轴位于一条直线L14上的比较例。在这种空调调风器中,在平行布置方向位于中央的翅片是特定翅片101,以及,其它多个翅片是正常翅片102、103、104、105。调节空调空气的流动方向时,特定翅片101上方的两个正常翅片102、103相对于特定翅片101倾斜,使得正常翅片102、103与特定翅片101之间的距离朝下游侧减小。平行于特定翅片101的直线L11与沿正常翅片102、103延伸的直线L12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一倾角θ1。
特定翅片101下方的两个正常翅片104、105相对于特定翅片101倾斜,使得正常翅片104、105与特定翅片101之间的距离朝下游侧减小。直线L11与沿正常翅片104、105延伸的直线L13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二倾角θ2。
根据这种空调调风器,空调空气沿位于特定翅片101上方的两个正常翅片102、103流动,以汇合在沿特定翅片101流动的空调空气上。空调空气还沿位于特定翅片101下方的两个正常翅片104、105流动,以汇合在沿特定翅片101流动的空调空气上。
然而,当位于特定翅片101上方的两个正常翅片102、103摆动到互相接触或彼此靠近以关闭通风通道106时,如图22中双点划线所示,在特定翅片101与正常翅片104之间、以及在下侧正常翅片104与下侧正常翅片105之间,形成能泄漏空调空气的间隙。相比较,在使两个下侧正常翅片104、105摆动到互相接触或彼此靠近的过程中,尽管未示出,在特定翅片101与上侧正常翅片103之间、以及在上侧正常翅片102与上侧正常翅片103之间出现抵触。这是因为,位于特定翅片101上方的正常翅片102、103以及位于特定翅片101下方的正常翅片104、105相对特定翅片101二者于相反的方向倾斜。
然而,在第一实施例中,上游翅片轴47~51位于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位置处。也就是,上游翅片轴47、50位于基准线L0上,而上游翅片轴48、49、51位于基准线L0下游。所以,当上游翅片41~45摆动到互相接触或彼此靠近时,间隙大致具有相同尺寸。结果,当关闭通风通道20时,在邻近的上游翅片41~45之间只形成尺寸极小的间隙,如图18中所示。这是因为上游翅片轴48、49、51向基准线L0下游移置,从而,消除了上游翅片41~45之间间隙的变化。
据此,当位于特定上游翅片41上方的两个第一正常上游翅片42、43摆动到互相接触或彼此靠近时,在特定上游翅片41与下侧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之间、以及在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与第二正常上游翅片45之间,只形成较小间隙。这使空调空气不易通过该间隙泄漏。与上述不同,在使邻近正常上游翅片44和第二正常上游翅片45摆动到互相接触或彼此靠近时,能抑制特定上游翅片41与邻近第一正常上游翅片43之间、或上侧第一正常上游翅片42与上侧第一正常上游翅片43之间的抵触。
以上具体说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下列优点。
(1)特定上游翅片41的传动轴部62夹在操作钮70的成对叉部71之间。随着操作该操作钮70滑动,叉部71移动传动轴部62,并且使特定上游翅片41摆动,以关闭通风通道(图11)。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小用于将操作钮70的滑动操作传动至特定上游翅片41的部分(叉部71)的尺寸,从而,抑制了因这些部分导致的压力损失及噪音产生。
(2)特定上游翅片41分成:具有上游翅片轴47的翅片主体54;以及传动体60,其具有传动轴部62、并联结至翅片主体54。传动体60由壳体10的第一壁21经由枢轴63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枢轴63以从翅片主体54的上游翅片轴47向上游移置的方式布置(图3和图4)。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使传动轴部62围绕枢轴63的枢转角γ小于翅片主体54围绕上游翅片轴47的枢转角δ(图21)。只要求操作钮70滑动较短距离,以较大角度使特定上游翅片41摆动,从而,关闭通风通道20。
(3)如上述优点(2)中所述,只要求操作钮70滑动较短距离以关闭通风通道20。采用这种结构,能避免下述现象:用于使传动轴部62围绕上游翅片轴47转动的力变弱,因此需要更大的负荷来操作操作钮70,以使其在特定可动范围R2中滑动。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通常可动范围R1中滑动所要求的操作负荷,以及,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特定可动范围R2中滑动所要求的操作负荷,可以使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小。结果,能改进操作钮70的操作感觉。
(4)可接合凸部57形成于翅片主体54以作为接合部,以及,孔形成在传动体60中,以作为与可接合凸部57相接合的接纳部(图3和图4)。
采用这种接合,能使翅片主体54与传动体60联结,以经由接纳部和接合部将传动体60的摆动传动至翅片主体54。
特别地,接合部(可接合凸部57)围绕上游翅片轴47转动,并且相对于围绕枢轴63转动的接纳部移动。由于接纳部由长孔64构成,能将传动体60的摆动传动至翅片主体54,同时,允许接合部(可接合凸部57)相对于接纳部移动。
(5)传动体60包括一对摆板部61,该对摆板部61于上游翅片轴47的轴向将翅片主体54夹于其间,传动轴部62桥接在摆板部61之间,以及,枢轴63设置于各摆板部61,并支撑于壳体10的第一壁21(图3和图4)。
采用这种简单结构,获得了这样的传动体60,以将叉部71的移动传动至翅片主体54。
另外,由于各枢轴63设置于各摆板部61并且支撑于壳体10的第一壁21,可以使传动体60稳定地摆动。
(6)切欠部65形成在各摆板部61中(图3和图4)。
采用这种结构,上游翅片轴47能进入切欠部65,藉此,能避免构造成摆板部61(其以枢轴63为支轴进行摆动)与上游翅片轴47之间的抵触。
第二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23至图30,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调风器。描述集中在空调调风器中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的构成部件。
<壳体10>
如图23和图24所示,壳体10包括上游保持架11和下游保持架12。具有出风口14的边框13与下游保持架12整体方式形成。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出风口14于第一方向(竖向)以及于第二方向(横向)的尺寸大致相同。
<下游翅片组>
下游翅片组包括多个下游翅片31、32,各下游翅片形成为于第二方向长于气流方向的长板形状。在此第二实施例中,这组下游翅片31、32的数量大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数量。在多个下游翅片31、32之中,操作钮70安装于下游翅片32,而未安装于其它部件(下游翅片31)。各下游翅片31、32具有从各第二方向端面向外凸出的下游翅片轴33。各下游翅片31、32由第一壁21经由下游翅片轴33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使其下游端能于第一方向移动。下游翅片31、32经由位于其侧部附近的细长下游联结杆(未示出)互相联结。
<上游翅片组>
上游翅片组包括一个特定上游翅片41和多个(四个)正常上游翅片42~45。上游翅片41~45布置于下游翅片31、32的上游,并且于第二方向隔开。特定上游翅片41位于通风通道20于第二方向的中央部。上游翅片41~45各具有长板部46,该板部46于第一方向长于气流方向。上游翅片轴47~51从板部46的第一方向各端面于相同方向向外凸出。各上游翅片轴47~51位于各板部46于气流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上游翅片41~45以转动方式支撑于上游翅片轴47~51。因此,上游翅片41~45由第二壁22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使其下游端能于第二方向移动。
如图25中所示,特定上游翅片41分成翅片主体54和传动体60。
除了板部46和上游翅片轴47之外,翅片主体54还包括成对凸出部55和成对接合部。凹部56以朝上游侧凹进的方式形成在板部46的下游端中。凸出部55都设置在板部46于第一方向的端部。在上游翅片轴47的下游位置处,凸出部55于板部46的一个厚度方向(图25中朝左下方)从板部46凸出。接合部由可接合凸部57构成,可接合凸部57在第一方向上从各凸出部55向外凸出。
传动体60包括一对摆板部61,摆板部61位于各第二壁22的内表面附近,并且于上游翅片轴47的轴向将板部46夹于其间。与上游翅片轴47平行延伸的传动轴部62桥接在摆板部61之间。在翅片主体54装配进传动体60中的状态下,传动轴部62布置于翅片主体54的下游(参见图24)。
以于第一方向从摆板部61向外凸出的方式,枢轴63设置于各摆板部61的上游端中。传动体60的枢轴63从翅片主体54的上游翅片轴47朝上游侧移置,以及,传动体60由壳体10的第二壁22经由枢轴63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参见图24)。
在各摆板部61中,在传动轴部62与枢轴63之间形成作为接纳部的长孔64。长孔64朝枢轴63展开,并且,使可接合凸部57与长孔64以可动方式接合。此外,在各摆板部61中,在枢轴63与长孔64之间形成弧形切欠部65,并且,将上游翅片轴47以可动方式布置在切欠部65中。
如图23中所示,上游翅片41~45互相平行布置。上游翅片轴47~51位于相同直线上。
<操作钮70>
如图23和图24中所示,操作钮70主要包括主体部72,该主体部72以于下游翅片轴33轴向可滑动的方式适配在下游翅片32上。主体部72形成有朝上游侧延伸的一对叉部71。叉部71于下游翅片轴33轴向以一定间隔彼此分隔开,并且将传动轴部62夹于其间。
<联杆机构75>
如图24和图25中所示,朝下游侧延伸的臂76形成于各下侧上游翅片轴47~51上。在各臂76上位于各上游翅片轴47~51更下游的位置处,销77向下凸出。关于上游翅片轴47~51与销77之间的距离,对特定上游翅片41以及正常上游翅片42~45来说是同样的。销77各位于下侧第二壁22内表面附近,并且经由于第二方向延伸的联结杆78联结。上游翅片41~45、上游翅片轴47~51、臂76、销77、以及联结杆78等构成联杆机构75。
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所以,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相同的那些零部件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说明。
下面,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这样构造的空调调风器的动作。
对操作钮70的主体部72施加作用于下游翅片32厚度方向的力时,使下游翅片32以下游翅片轴33为支轴于相同方向摆动。与此相关联,使所有下游翅片31于相同方向摆动。此时,叉部71于第一方向沿传动轴部62移动,同时将传动轴部62夹于其间。因此,叉部71的移动不能传动至传动轴部62,所以,不能使上游翅片41~45摆动。使空调空气于第一方向改变方向,以沿摆动的下游翅片31、32流动。
(i)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通常可动范围R1中滑动
图26示出操作钮70置于通常可动范围R1中心部的基准位置处时特定上游翅片41及其周围区域。在此基准位置,所有上游翅片41~45处于中立位置,并且与第一壁21大致平行。空调空气以大致平行于上游翅片41~45以及第一壁21的方式流动。
图27示出从基准位置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向左滑动时的特定上游翅片41及其周围区域。
因滑动操作,叉部71向左移动。移动方向上的后侧(右侧)叉部71与传动轴部62接触,并向左压迫传动轴部62。此时,传动体60中的成对摆板部61、传动轴部62、以及成对枢轴63一体式工作。
也就是,当由叉部71这样压迫传动轴部62时,叉部71施加至传动轴部62的压迫力传动至摆板部61。此传动导致传动体60以枢轴63为支轴于图27中顺时针方向摆动。随着叉部71这样移动,传动轴部62与叉部71接触的部分向上游移动。传动体60的摆动经由长孔64和可接合凸部57传动至翅片主体54。此传动导致翅片主体54以上游翅片轴47为支轴顺时针方向摆动。
因此,操作钮70的向左线性移动转换成特定上游翅片41以上游翅片轴47为支轴的顺时针方向摇动。随着这样使翅片主体54摇动,上游翅片轴47更深地移进各切欠部65中。
另外,特定上游翅片41的摆动经由联杆机构75传动至所有正常上游翅片42~45。结果,随特定上游翅片41一起,所有正常上游翅片42~45摆动成,以上游翅片轴48~51为支轴顺时针方向倾斜。因此,使空调空气改变方向以沿上游翅片41~45斜向左流动。
当从图27中所示位置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向右滑动时,各上游翅片41~45以与上述动作相反的方式动作。
另一方面,与图27中所示的情况相反,图28示出从基准位置(参见图26)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向右滑动时的特定上游翅片41及其周围区域。
因上述操作钮70的滑动操作,叉部71向右移动。于移动方向的后侧(左侧)叉部71向右压迫传动轴部62。使传动体60以枢轴63为支轴于图28中逆时针方向摆动。因上述摇摆动作,上游翅片轴47在各切欠部65内朝入口移动。
传动体60的摆动经由长孔64和可接合凸部57传动至翅片主体54。此传动导致翅片主体54以上游翅片轴47为支轴逆时针方向摆动。另外,上述特定上游翅片41的摆动经由联杆机构75传动至所有正常上游翅片42~45。连同特定上游翅片41一起,所有正常上游翅片42~45摆动成,使其以上游翅片轴48~51为支轴逆时针方向倾斜。因此,使空调空气改变方向以沿上游翅片41~45斜向右流动。
当从图28中所示位置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向左滑动时,各上游翅片41~45按与上述动作相反的方式动作。
当操作该操作钮70以调节空调空气的流动方向时,上游翅片41~45彼此大致平行。据此,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沿正常上游翅片42~45流动的空调空气不能汇合于沿特定上游翅片41流动的空调空气上。
(ii)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特定可动范围R2中滑动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各部件的操作类似于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通常可动范围R1中滑动的情况。
当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滑动至比通常可动范围R1更远的特定可动范围R2的端部时,空调调风器处于图29中所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传动轴部62与叉部71相接触的部分向上游移动。可接合凸部57在长孔64内向上游移动,以及,上游翅片轴47脱离各切欠部65。上游翅片41~45摆动成大致垂直于气流方向。
上游翅片41~44的下游部(其于摆动方向为后部)重叠于上游翅片41、43~45的上游部(其于摆动方向为前部)上。通风通道20基本上被所有上游翅片41~45关闭,藉此,明显限制了空调空气通过出风口14的吹送。
当从图29中所示的位置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沿下游翅片32向左滑动时,各上游翅片41~45按与上述动作相反的方式动作。
第二实施例也采用了一种结构,其中成对叉部71将传动轴部62夹于其间,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况一样。在这种结构中,要求叉部71在气流方向具有足够的长度,使得围绕枢轴63转动的传动轴部62不能脱离叉部71。然而,不必增大叉部71于下游翅片轴33轴向的尺寸以及于下游翅片32厚度方向的尺寸来保证叉部71与传动轴部62之间的接合。这允许减小空调空气流过通风通道20时叉部71的阻力(通风阻力),据此,能抑制因为将操作钮70的滑动操作传动至特定上游翅片41的部分(叉部71)导致的压力损失及噪音产生。
图30图示操作该操作钮70滑动的动作,与图21中的情况一样,比较传动轴部62(可接合凸部57)围绕枢轴63的枢转角γ与可接合凸部57围绕上游翅片轴47的枢转角δ。在第二实施例中,特定上游翅片41分成翅片主体54和传动体60,以及,枢轴63以从上游翅片轴47朝上游侧移置的方式布置。在第二实施例中,当操作操作钮70以使其如图30中所示滑动时,传动体60的传动轴部62围绕枢轴63转动。此时,翅片主体54的可接合凸部57(其与传动体60的各长孔64相接合)也连同传动体60一起围绕枢轴63转动。此外,可接合凸部57在传动体60的各长孔64内移动,以围绕上游翅片轴47转动。也就是,可接合凸部57围绕枢轴63和上游翅片轴47二者转动。此外,传动轴部62(可接合凸部57)围绕枢轴63的枢转角γ小于可接合凸部57围绕上游翅片轴47的枢转角δ。据此,通过叉部71的较小移动量,使传动轴部62(可接合凸部57)围绕枢轴63按较小枢转角γ转动,而可接合凸部57围绕上游翅片轴47按较大枢转角δ转动,藉此,使通风通道20关闭。
此外,由于通过操作钮70的滑动量能关闭通风通道20,用于使传动轴部62围绕上游翅片轴47转动的力不易变弱,从而,使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特定可动范围R2中滑动所要求的操作负荷不易增大。另外,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通常可动范围R1中滑动所要求的操作负荷,以及,操作该操作钮70以使其在特定可动范围R2中滑动所要求的操作负荷,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小。
据此,第二实施例提供了如前文所述的相同优点(1)至(6)。
上述实施例可以如下列变化方式实现。
<下游翅片组的变化>
组中下游翅片的数量可以改变,以使其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数量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下游翅片的最小数量是“1个”。<正常上游翅片42~45的变化>
正常上游翅片42~45的数量可以改变成与上述实施例中的不同,只要该数量是多个即可。
<接合部及接纳部的变化>
取代穿透各摆板部61的长孔64,可以设置在摆板部61内表面中凹进的凹部,作为设置在传动体60中的接纳部,以及,翅片主体54的可接合凸部57可以与各凹部接合。
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不同,作为接纳部的孔或凹部可以设置在翅片主体54中,以及,作为接合部的可接合凸部可以设置于传动体60。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使接合部与接纳部相接合,从而,使翅片主体54与传动体60联结。
<待应用部位的变化>
本空调调风器可应用作为设置于不同于车辆仪表板的部位(例如前围板(dashboard))的空调调风器。
本空调调风器可广泛应用,而无需局限于车辆空调,只要其能用翅片调节从空调器馈送以吹进隔室的空调空气的方向,并且还能用翅片阻断供给。
<其它变化>
本空调调风器还可应用作为这样的薄形空调调风器,其中,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出风口14水平方向较长。
所以,本文给出的实施例和实施方式应当认为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以及,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处给出的细节,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效置换内进行修改。

Claims (6)

1.一种空调调风器,包括:
壳体,其具有用于空调空气的通风通道;
下游翅片,其由所述壳体经由下游翅片轴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
一组上游翅片,其包括特定上游翅片和至少一个正常上游翅片,其中,各上游翅片由所述壳体经由上游翅片轴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所述特定上游翅片和所述正常上游翅片互相联结、位于所述下游翅片的上游、在垂直于所述下游翅片的方向延伸,以及,其中,所述特定上游翅片具有与所述上游翅片轴平行延伸的传动轴部;以及
操作钮,以在所述下游翅片轴的轴向能滑动的方式,所述操作钮安装于所述下游翅片,以及,所述操作钮具有将所述特定上游翅片的所述传动轴部夹于其间的叉部,所述叉部构造成根据所述操作钮的滑动使所述传动轴部移动,
其中,所述正常上游翅片和所述特定上游翅片是枢轴转动的,以选择性地打开及关闭所述通风通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上游翅片能分成具有所述上游翅片轴的翅片主体、以及具有所述传动轴部并且与所述翅片主体联结的传动体,
所述传动体包括一对枢轴,该对枢轴布置成从所述翅片主体的所述上游翅片轴朝上游侧移置,以及
所述传动体由所述壳体经由所述枢轴以枢轴转动方式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调风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主体和所述传动体其中之一具有接合部,其中之另一具有接纳部,以及
所述接合部布置成与所述接纳部相接合,使得所述翅片主体与所述传动体联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调风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包括可接合凸部,以及
所述接纳部包括孔或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调风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体包括一对摆板部,在所述上游翅片轴的轴向上,该对摆板部将所述翅片主体夹于其间,
所述传动轴部桥接在该对摆板部之间,以及
所述成对枢轴从各所述摆板部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调风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纳部包括长孔,以及
所述接合部包括可接合凸部,该可接合凸部与所述长孔相接合,以能够相对于所述长孔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调风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板部各形成有切欠部。
CN201310516731.7A 2012-10-30 2013-10-28 空调调风器 Active CN1037916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9208 2012-10-30
JP2012-239208 2012-10-30
JP2013177331A JP5958438B2 (ja) 2012-10-30 2013-08-28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13-177331 2013-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1602A CN103791602A (zh) 2014-05-14
CN103791602B true CN103791602B (zh) 2016-04-13

Family

ID=50547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16731.7A Active CN103791602B (zh) 2012-10-30 2013-10-28 空调调风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79877B2 (zh)
JP (1) JP5958438B2 (zh)
CN (1) CN1037916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2775B2 (ja) * 2012-09-20 2015-09-0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16016786A (ja) * 2014-07-09 2016-02-0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薄型レジスタ
JP6217556B2 (ja) * 2014-07-31 2017-10-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SE538880C2 (en) * 2014-11-10 2017-01-24 China-Euro Vehicle Tech Ab Air nozzle device for a vehicle
JP6260543B2 (ja) * 2015-01-13 2018-01-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レジスタ
JP6534526B2 (ja) * 2015-01-13 2019-06-26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レジスタ用操作ノブ
EP3173269B1 (en) 2015-11-30 2018-07-18 Volvo Car Corporation Internal air vent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internal air vent
JP6368328B2 (ja) * 2016-02-10 2018-08-0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レジスタおよび車両
JP6499609B2 (ja) * 2016-03-31 2019-04-10 しげる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レジスタ装置
JP6700592B2 (ja) * 2016-05-17 2020-05-2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US11241941B2 (en) 2016-10-17 2022-02-08 Honda Motor Co., Ltd. Blowing device of air conditioner
CN106828035B (zh) * 2016-12-15 2019-03-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组件及空调器及车辆
USD829320S1 (en) * 2016-12-27 2018-09-25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outlet of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PT3372428T (pt) 2017-03-09 2021-07-29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Ventilador de ar interno para veículos
JP6725460B2 (ja) * 2017-08-08 2020-07-22 森六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空調用吹出し口装置
KR102394803B1 (ko) * 2017-09-25 2022-05-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슬림형 에어벤트 장치
DE102018119639A1 (de) * 2018-08-13 2020-02-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Luftausströmer für ein Fahrzeug
DE202019104394U1 (de) 2019-08-09 2019-08-16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Koppelstange zum Manipulieren von in einem Luftausströmer für Fahrzeuge zum Einsatz kommenden Luftleitlamellen, Luftausströmer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Luftausströmersystem
CN110877515B (zh) * 2019-12-05 2023-03-3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
DE102021127826A1 (de) * 2020-11-23 2022-05-2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Bedienelement für einen luftausströmer eines fahrzeugs sowie luftausströmer mit einem entsprechenden bedienelem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8050A (ja) * 2003-06-19 2005-01-13 Howa Kasei Kk レジスタ
CN201688536U (zh) * 2010-04-30 2010-12-29 尤飞鹏 一种空调出风口结构
JP3176607U (ja) * 2012-04-02 2012-06-28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レジスタの操作ノブ装置
CN102741075A (zh) * 2010-01-22 2012-10-17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通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13474A (en) * 1953-08-04 1957-11-19 Anemostat Corp America High velocity air distribution apparatus
US2854915A (en) * 1953-09-17 1958-10-07 Clifford H Car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ir conditioning
US2777302A (en) * 1955-09-12 1957-01-15 Gen Electric Condensate sump drain valve
US3017239A (en) * 1958-11-03 1962-01-16 Fram Corp Air conditioner filters having germicidal properties
DE1454633A1 (de) * 1963-11-05 1970-01-29 Rox Lufttechnische Geraetebau Konvektorgeraet fuer Hochdruckklimaanlagen
US3415073A (en) * 1967-06-12 1968-12-10 Walter D. Ammons Roof-typ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3888090A (en) * 1973-12-26 1975-06-10 Repco Products Corp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U555941B2 (en) * 1982-04-30 1986-10-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ir conditioner
JPH0725258B2 (ja) * 1987-05-27 1995-03-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ベンチレ−タ
US5056420A (en) * 1988-07-27 1991-10-15 Toyoda Gosei Co., Ltd. Grilles for air conditioning
US4971139A (en) * 1990-01-31 1990-11-2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Heat tube device
JP2550215B2 (ja) * 1990-08-27 1996-11-06 大協株式会社 空調吹出口のフィン連結リンク構造
US5461880A (en) * 1994-03-09 1995-10-31 Carrier Corporation Snap together control box for air conditioner
US5622058A (en) * 1995-06-07 1997-04-22 U.S. Natural Resources, Inc. Modular room air conditioner
US6610118B2 (en) * 1999-07-07 2003-08-26 The Holmes Group, Inc. Air purifier
JP3406284B2 (ja) * 2000-08-30 2003-05-12 森六株式会社 空調用吹出口装置
JP3605577B2 (ja) * 2001-05-15 2004-12-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用吹出口装置
JP4277172B2 (ja) 2002-06-21 2009-06-1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4270367B2 (ja) * 2003-02-26 2009-05-27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レジスタ
GB0304791D0 (en) * 2003-03-03 2003-04-09 Ford Global Tech Llc Air vent for vehicle air ducting
JP4055693B2 (ja) 2003-10-14 2008-03-0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CA2474315A1 (en) * 2004-07-15 2006-01-15 Progressive Moulded Products Limited Single piece vane knob
US7455581B2 (en) * 2004-09-24 2008-11-25 Johnson Controls, Inc. Air duct outlets with remotely-located joystick louver controls
JP2006306365A (ja) * 2005-03-31 2006-11-09 Toyoda Gosei Co Ltd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4327150B2 (ja) * 2005-11-14 2009-09-09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空気吹出調整用レジスタ
WO2008014451A2 (en) * 2006-07-27 2008-01-31 Collins & Aikman Products Co. Air vent providing diffusion
JP4890203B2 (ja) * 2006-11-20 2012-03-07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車室内用空気吹出装置
JP2008149828A (ja) * 2006-12-15 2008-07-03 Toyoda Gosei Co Ltd 空調用薄型レジスタ
JP4371326B2 (ja) * 2007-10-16 2009-11-25 森六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空調用吹出口の送風方向変更装置
JP2009166518A (ja) 2008-01-10 2009-07-30 Howa Kasei Kk レジスタ
US8382564B2 (en) * 2008-11-23 2013-02-26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ht America, Inc. Damper with fi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8050A (ja) * 2003-06-19 2005-01-13 Howa Kasei Kk レジスタ
CN102741075A (zh) * 2010-01-22 2012-10-17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通风装置
CN201688536U (zh) * 2010-04-30 2010-12-29 尤飞鹏 一种空调出风口结构
JP3176607U (ja) * 2012-04-02 2012-06-28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レジスタの操作ノ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11428A (ja) 2014-06-19
US20140120826A1 (en) 2014-05-01
US9879877B2 (en) 2018-01-30
CN103791602A (zh) 2014-05-14
JP5958438B2 (ja) 2016-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1602B (zh) 空调调风器
US9539882B2 (en) Air conditioning register
JP5892127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CN101900402B (zh) 空调调风装置
US20160009163A1 (en) Air conditioning thin register
JP2017159826A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US10099534B2 (en) Air-conditioning register
US20110237176A1 (en) Air conditioner register
JP6350341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13112255A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6500234B2 (ja) 空調用薄型レジスタ
JP2016210219A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5905361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US10894464B2 (en) Low-profile air-conditioning register
JP5842787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5852710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14031047A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US11904661B2 (en) Register for air-conditioning
JP2019093859A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19093893A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7239890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6800465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6873067B2 (ja) 車両用レジス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