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0585A - 层叠带通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层叠带通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0585A
CN103210585A CN2011800549850A CN201180054985A CN103210585A CN 103210585 A CN103210585 A CN 103210585A CN 2011800549850 A CN2011800549850 A CN 2011800549850A CN 201180054985 A CN201180054985 A CN 201180054985A CN 103210585 A CN103210585 A CN 1032105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apacitors
parallel resonator
inductor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49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10585B (zh
Inventor
田丸育生
增田博志
矢崎浩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10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0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10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05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9Filters comprising mutual inductan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2Bandpass or bandstop filters with adjustable bandwidth and fixed centre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15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inductors an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08Comprising bridging elements, i.e. elements in a series path without own reference to ground and spanning branching nodes of another series pat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41Comprising typical LC combinations, irrespective of presence and location of additional resistors
    • H03H7/1775Parallel LC in shunt or branch pat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85Multilayer, e.g. LTCC, HTCC, green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带通滤波器。第一电容器电极(P1)构成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第一电容器电极(P2)构成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第一电容器电极(P3)构成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过孔电极(V11、V12)以及线路电极(S1)构成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过孔电极(V21、V22)以及线路电极(S2)构成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过孔电极(V31、V32)以及线路电极(S3)构成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三个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配置成使得它们的环路面从在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起朝辐射方向配置。由此,容易规定输入级的LC并联谐振器与输出级的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磁耦合,能够自由设定滤波器的衰减特性。

Description

层叠带通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多个谐振器的层叠滤波器,该谐振器由环路状的电感器和电容器电极构成。
背景技术
以往,适合于小型低价的高频带通滤波器通过在层叠电介质层与电极层而得到的层叠体内设置多个LC谐振器而构成。
作为这样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在专利文献1、2中有所揭示。
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如下的三级层叠型滤波器,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利用使第一级和第三级谐振器进行电容耦合用的跳跃耦合用电容器C3进行跳跃耦合。而且,如专利文献1的图3所示,跳跃耦合用电容器C3是通过使构成电感器L1的电极图案151、以及构成电感器L3的电极图案153与电极图案161相对而构成的。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电极图案161与构成电感器L2的电极图案152也相对,因此,会在电极图案161与电极图案152之间产生不需要的寄生电容。因此,存在滤波器的Q值变差从而导致衰减特性变差的问题。
对此,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一种减小在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的电极图案、和不与该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的电极图案发生耦合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容电极图案之间的寄生电容的结构。
这里,图1示出了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一种层叠带通滤波器的结构。图1所示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由接地电极形成层601、电容器电极形成层302、输入输出电极形成层303、线路电极形成层304、以及外层305构成层叠体。在输入输出电极形成层303上一并形成有输入输出电极621、622、以及输入输出间电容器电极(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的电极图案)160。通过使上述输入输出间电容器电极160与两个输入输出电极621、622之间产生电容,从而使输入输出电极621-622之间进行电容耦合。电容器电极形成层302的电容器电极311、312、313与接地电极309相对。
为了减小输入输出间电容器电极(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的电极图案)160与第二级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312之间的寄生电容,将第二级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配置在沿层叠体的面方向偏离第一级及第三级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的位置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0672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O2007-119356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根据图1所示的结构,通过包括环路型的电感器,从而具有如下效果:LC并联谐振器的Q特性提高,滤波器的衰减特性改善。
另外,根据图1所示的结构,由于从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透视时,第二级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未与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重叠,因此能够减小它们之间的寄生电容。
然而,专利文献2所示的结构中,在包含三级以上的LC并联谐振器的情况下,将LC并联谐振器配置成一列,使得所有LC并联谐振器的环路面成为平行。因此,尽管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与相邻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之间能够进行电磁耦合调整,但是对于输入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与输出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之间的电磁耦合,存在几乎无法进行上述调整(设定)的问题。因此,存在滤波器的衰减特性(特别是衰减极的位置及频带)的调整(设定)自由度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叠带通滤波器,使得能够容易地设定输入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与输出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之间的电磁耦合,并可自由规定滤波器的衰减特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层叠带通滤波器,
(1)是多个电介质层与多个电极层的层叠体,
利用所述多个电极层来构成:第一电容器电极;与该第一电容器电极相对的第二电容器电极;以及电感器电极,该电感器电极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器电极连接,该电感器电极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器电极(接地电极)连接,并形成以所述第一端为起点、以所述第二端为终点的环路,
所述电感器电极由沿着所述电介质层形成的线路电极以及在所述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上延伸的过孔电极构成,
所述层叠带通滤波器中设置有三个以上的多个由所述第一电容器电极、所述第二电容器电极及所述电感器电极构成的LC并联谐振器,
所述多个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配置成使得该电感器电极的环路面从在所述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起呈辐射状,输入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与输出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相邻。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能够自由规定输入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与输出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之间的电磁耦合,因此能够自由设定滤波器的衰减特性。
(2)例如,所述多个LC并联谐振器由作为输入级的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作为输出级的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以及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构成。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自由设定构成带通滤波器的所有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之间的电磁耦合。因此,滤波器的衰减特性的设定自由度进一步增大。
(3)在(1)或(2)的结构中,所述三个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环路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以相等角度进行配置。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若各LC并联谐振器的谐振特性相同,则通过以相等角度排列三个电感器电极,从而无论从哪个LC并联谐振器取出输入输出电极都可得到相同衰减特性的滤波器,因此能够与安装基板相配合地自由设计输入输出电极。
(4)在(1)~(3)的任一结构中,在所述层叠体内包括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该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使所述多个LC并联谐振器中的输入级的LC并联谐振器与输出级的LC并联谐振器进行电容耦合。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输入输出的LC并联谐振器在相邻的同时呈辐射状配置,因此通过改变其角度,从而能够对各个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之间的电磁耦合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跳跃耦合的电容值与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角度无关,其由跳跃耦合电容的电容器电极与输入输出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重叠的面积或距离来决定。因此,由于能够分别独立地设定电容器电极彼此之间的耦合和电感器电极彼此之间的耦合,因此衰减极的频率的设计范围变大。此外,即使是将LC并联谐振器排列成一列的现有结构,若使谐振器或跳跃耦合电容的电容器电极较大,也能够独立地调整电容器电极彼此之间的耦合和电感器电极彼此之间的耦合,但存在整体的尺寸变大的问题。
(5)在(4)中,从所述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透视时,所述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配置在与所述输入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及所述输出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重叠、但不与其他LC并联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重叠的位置上。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输入输出间的LC并联谐振器相邻,因此构成跳跃耦合电容的电容器电极能够不与其他LC并联谐振器重叠地形成跳跃耦合。因此,能够减小不需要的寄生电容,元件的Q特性提高。
(6)在(1)~(5)中,所述电感器电极的第二端位于两处,各电感器电极的环路面由两个面构成,相邻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所述环路面彼此之间基本上平行相对。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各电感器电极的环路面由两个面构成,相邻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各自的单个环路面彼此之间基本上平行相对,因此能够增强相邻的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电磁耦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自由规定输入级的LC并联谐振器与输出级的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电磁耦合,因此能够自由设定滤波器的衰减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0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层叠带通滤波器101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将三个LC并联谐振器的位置关系也包括在内来表示的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01的等效电路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01的通过特性和反射特性的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02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2~图6,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0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层叠带通滤波器101的外观立体图。
层叠带通滤波器101由三级LC并联谐振器构成。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与输入端子连接,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与输出端子连接,与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都不连接的是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此外,对于层叠带通滤波器101的电路结构,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该层叠带通滤波器101是多个电介质层D1~D6的层叠体。在电介质层D1的上表面形成有接地电极G。该接地电极G相当于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各自的第二电容器电极。
在电介质层D2的上表面形成有电容器电极P1、P2、P3。电容器电极P1对应于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的第一电容器电极,电容器电极P2对应于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的第一电容器电极,电容器电极P3对应于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的第一电容器电极。这些第一电容器电极P1、P2、P3与接地电极G(第二电容器电极)相对且在它们之间构成电容器。
在电介质层D3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电容器电极P12、P23以及用于使第一级和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进行耦合的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P13。电容器电极P12与电容器电极P2相对,与该电容器电极P2之间构成电容器。电容器电极P23与电容器电极P2相对,与该电容器电极P2之间构成电容器。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P13与电容器电极P1、P3相对,与这些电容器电极P1、P3之间构成电容器。
在电介质层D5的上表面形成有线路电极S1、S2、S3。线路电极S1是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一部分,线路电极S2是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一部分,线路电极S3是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一部分。
在电介质层D3、D4、D5中,形成有在这些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上延伸的过孔电极V11、V21、V31。另外,在电介质层D2、D3、D4、D5中,形成有在这些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上延伸的过孔电极V12、V22、V32。
过孔电极V11从电容器电极P1延伸到线路电极S1的第一端。过孔电极V12从线路电极S1的第二端延伸到接地电极G。过孔电极V21从电容器电极P2延伸到线路电极S2的第一端。过孔电极V22从线路电极S2的第二端延伸到接地电极G。过孔电极V31从电容器电极P3延伸到线路电极S3的第一端。过孔电极V32从线路电极S3的第二端延伸到接地电极G。
利用过孔电极V11、V12以及线路电极S1,将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构成为环路状。利用过孔电极V21、V22以及线路电极S2,将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构成为环路状。利用过孔电极V31、V32以及线路电极S3,将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构成为环路状。此外,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环路面都与层叠方向平行。
这样,通过对形成有各种电极图案的多个电介质层进行层叠,从而构成多个电介质层与多个电极层的层叠体。
三个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配置成使得它们的环路面从在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起呈辐射状(在朝向层叠体边缘的方向上扩展)。因此,与输入端子连接的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和与输出端子连接的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相邻。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从而能够对输入级的LC并联谐振器与输出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之间的电磁耦合也加以利用,能够自由规定滤波器的衰减特性。
如图3所示,在层叠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面(端面)形成有输入端子IN、输出端子OUT、以及接地端子GND。图2的引出电极EG11、EG12、EG13、EG21、EG22、EG23与接地端子GND导通。引出电极EP1、EP12与输入端子IN导通。引出电极EP3、EP23与输出端子OUT导通。另外,在层叠体的上表面形成有表示输入端子的位置的标记MK。
上述各层的电介质层部分是介电常数在6以上80以下的范围内的低温烧结陶瓷(LTCC)。在包含上述线路电极的电极层上层叠的电介质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在6以上80以下的范围内。另外,形成有电容器电极的电介质层的相对介电常数为20以上。各电介质层使用由例如氧化钛、氧化钡、氧化铝等成分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成分与玻璃成分所构成的低温烧结陶瓷来形成。形成各电介质层的材料在下文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一样。
图4及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01的等效电路图。图4是将三个LC并联谐振器的位置关系也包括在内来表示的等效电路图,图5是以一般方式表示的等效电路图。图4及图5中,电感器L1是由过孔电极V11、V12、线路电极S1构成的电感器。电感器L2是由过孔电极V21、V22、线路电极S2构成的电感器。电感器L3是由过孔电极V31、V32、线路电极S3构成的电感器。
另外,电容器C1是在电容器电极P1与接地电极G之间构成的电容器。电容器C2是在电容器电极P2与接地电极G之间构成的电容器。电容器C3是在电容器电极P3与接地电极G之间构成的电容器。
电容器C12是在电容器电极P12与电容器电极P2之间构成的电容器。电容器C23是在电容器电极P23与电容器电极P2之间构成的电容器。电容器C13是在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P13与电容器电极P1、P3之间构成的电容器。
由所述电感器L1和电容器C1来构成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由电感器L2和电容器C2来构成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由电感器L3和电容器C3来构成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
如图2所示,分别由过孔电极和线路电极形成的电感器电极的环路面以在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并以预定角度(120度)进行配置,因此相邻的电感器电极彼此之间电磁耦合。图4及图5所示的电磁耦合M12是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与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电磁耦合,电磁耦合M23是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与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电磁耦合,电磁耦合M13是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与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电磁耦合。
通过如本发明那样配置第一级至第三级的LC并联谐振器,从而除了能够利用电容器C13使输入级(第一级)的LC并联谐振器与输出级(第三级)的LC并联谐振器进行跳跃耦合之外,还能够利用电磁耦合M13进行跳跃耦合。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01的通过特性(S参数的S21特性)和反射特性(S参数的S11特性)的图。图6中,衰减极P1是由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与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跳跃耦合而形成的。衰减极P2是由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与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耦合、以及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与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耦合而形成的。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使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与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之间进行电磁耦合,在此基础上可任意规定其耦合度。由此,还能够使第一级与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之间的耦合度、第一级与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之间的耦合度、或者第二级与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之间的耦合度增大。由此,能够任意地对由谐振器之间的耦合而形成的衰减极进行调整,从而衰减极的调整范围可比现有结构的层叠带通滤波器要大。
如图2所示,由于输入级(第一级)的LC并联谐振器与输出级(第三级)的LC并联谐振器相邻,因此从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透视时,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P13能够配置在与输入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P1及输出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P3重叠、但不与其他(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P2重叠的位置上。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从而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P13能够不与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重叠地形成跳跃耦合。因此,能够减小不需要的寄生电容,而不使层叠带通滤波器101的尺寸增大,元件的Q特性提高。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三个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环路面相对于中心轴以相等角度(120度)进行配置。因此,若各LC并联谐振器的谐振特性相同,则通过以相等角度排列三个电感器电极,从而无论从哪个谐振器取出输入输出电极都可得到相同衰减特性的滤波器。因此,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较高。
此外,所述各三个LC并联谐振器的分别由过孔电极和线路电极形成的电感器电极的环路面也可为,以在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呈不相等的角度。即,也可利用该角度来规定相邻的LC并联谐振器彼此之间的电磁耦合。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02的分解立体图。
层叠带通滤波器102由三级LC并联谐振器构成。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与输入端子连接,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与输出端子连接,与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都不连接的是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此外,对于层叠带通滤波器102的电路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7所示,该层叠带通滤波器102是多个电介质层D1~D6的层叠体。在电介质层D1的上表面形成有接地电极G。该接地电极G相当于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各自的第二电容器电极。
在电介质层D2的上表面形成有电容器电极P1、P2、P3。电容器电极P1对应于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的第一电容器电极,电容器电极P2对应于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的第一电容器电极,电容器电极P3对应于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的第一电容器电极。这些第一电容器电极P1、P2、P3与接地电极G(第二电容器电极)相对且在它们之间构成电容器。
在电介质层D3的上表面形成有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P13。该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P13与电容器电极P1、P3相对,与这些电容器电极P1、P3之间构成电容器。
在电介质层D5的上表面形成有线路电极S11、S12、S21、S22、S31、S32。线路电极S11、S12是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一部分,线路电极S21、S22是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一部分,线路电极S31、S32是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一部分。
在电介质层D3、D4、D5中,形成有在这些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上延伸的过孔电极V11、V21、V31。另外,在电介质层D2、D3、D4、D5中,形成有在这些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上延伸的过孔电极V12、V13、V22、V23、V32、V33。
过孔电极V11从电容器电极P1延伸到线路电极S11、S12各自的第一端(线路电极S11与线路电极S12的连接点)。过孔电极V12从线路电极S11的第二端延伸到接地电极G。过孔电极V13从线路电极S12的第二端延伸到接地电极G。过孔电极V21从电容器电极P2延伸到线路电极S21、S22各自的第一端。过孔电极V22从线路电极S21的第二端延伸到接地电极G。过孔电极V23从线路电极S22的第二端延伸到接地电极G。过孔电极V31从电容器电极P3延伸到线路电极S31、S32各自的第一端。过孔电极V32从线路电极S31的第二端延伸到接地电极G。过孔电极V33从线路电极S32的第二端延伸到接地电极G。
利用过孔电极V11、V12、V13以及线路电极S11、S12,将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构成为环路状。利用过孔电极V21、V22、V23以及线路电极S21、S22,将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构成为环路状。利用过孔电极V31、V32、V33以及线路电极S31、S32,将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构成为环路状。
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第一端是过孔电极V11与电容器电极P1的连接点,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第二端是过孔电极V12、V13与接地电极G的连接点。即,电感器电极的第二端位于两处,电感器电极的环路面由两个面构成。由过孔电极V11、V12以及线路电极S11来构成第一环路面,由过孔电极V11、V13以及线路电极S12来构成第二环路面。
对于第二级、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也一样,相对于中心轴彼此以120度的相等角度关系配置这些电感器电极。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各电感器电极的环路面由两个面构成,不管哪个面都配置成与层叠方向平行。而且,相邻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各自的单个环路面彼此之间基本上平行相对,因此能够增强相邻的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电磁耦合。
图7所示的示例中,使相邻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各自的单个环路面彼此之间平行相对,但能够通过规定这些环路面彼此之间所成的角度,来规定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度。或者,也能够通过规定相邻的LC并联谐振器的环路面之间的间隔,来规定这些相邻的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度。
此外,在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上延伸的所述中心轴并不局限于穿过层叠体中心的轴,只要是作为多个电感器电极的辐射中心的轴即可。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三级LC并联谐振器的示例,但同样地也可设置四级以上的LC并联谐振器。即使是四级以上,由于输入级和输出级的LC并联谐振器彼此之间相邻,因此也能够容易地设定输入级的LC并联谐振器与输出级的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电磁耦合。
标号说明
C1、C2、C3…电容器
C12、C23、C13…电容器
D1~D6…电介质层
EG11、EG12、EG13、EG21、EG22、EG23…引出电极
EP1、EP12…引出电极
EP3、EP23…引出电极
G…接地电极
GND…接地端子
IN…输入端子
L1、L2、L3…电感器
M12、M13、M23…感应耦合
MK…标记
OUT…输出端子
P1、P2、P3…第一电容器电极
P12、P23、P13…电容器电极
S1、S2、S3…线路电极
S11、S12、S21、S22、S31、S32…线路电极
V11、V12、V13…过孔电极
V21、V22、V23…过孔电极
V31、V32、V33…过孔电极
101、102…层叠带通滤波器

Claims (6)

1.一种层叠带通滤波器,是多个电介质层与多个电极层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多个电极层来构成:第一电容器电极;与该第一电容器电极相对的第二电容器电极;以及电感器电极,该电感器电极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器电极连接,该电感器电极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器电极连接,并形成以所述第一端为起点、以所述第二端为终点的环路,
所述电感器电极由沿着所述电介质层形成的线路电极以及在所述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上延伸的过孔电极构成,
所述层叠带通滤波器中设置有三个以上的多个由所述第一电容器电极、所述第二电容器电极及所述电感器电极构成的LC并联谐振器,
所述多个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配置成使得该电感器电极的环路面从在所述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起呈辐射状,输入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与输出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相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LC并联谐振器由作为输入级的第一级LC并联谐振器、作为输出级的第三级LC并联谐振器、以及第二级LC并联谐振器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个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环路面相对于所述中心轴以相等角度进行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层叠体内包括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该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使所述多个LC并联谐振器中的输入级的LC并联谐振器与输出级的LC并联谐振器进行耦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电介质层的层叠方向透视时,所述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配置在与所述输入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及所述输出级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重叠、但不与其他LC并联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重叠的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器电极的第二端位于两处,各电感器电极的环路面由两个面构成,相邻的LC并联谐振器的电感器电极的所述环路面彼此之间基本上平行相对。
CN201180054985.0A 2010-11-16 2011-10-13 层叠带通滤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105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5462 2010-11-16
JP2010-255462 2010-11-16
PCT/JP2011/073493 WO2012066873A1 (ja) 2010-11-16 2011-10-13 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0585A true CN103210585A (zh) 2013-07-17
CN103210585B CN103210585B (zh) 2015-09-02

Family

ID=46083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498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10585B (zh) 2010-11-16 2011-10-13 层叠带通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60242B2 (zh)
JP (1) JP5598548B2 (zh)
CN (1) CN103210585B (zh)
TW (1) TWI505539B (zh)
WO (1) WO2012066873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4305A (zh) * 2013-10-30 2016-06-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元器件
CN105827211A (zh) * 2015-01-26 2016-08-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元器件
CN107017858A (zh) * 2015-09-29 2017-08-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Lc 并联谐振器以及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07026628A (zh) * 2015-09-26 2017-08-0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lc 滤波器
CN107408931A (zh) * 2015-07-28 2017-11-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路基板、使用其的滤波器电路以及电容器元件
CN108390658A (zh) * 2017-02-03 2018-08-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电子部件以及层叠型lc滤波器
CN109643977A (zh) * 2016-08-17 2019-04-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lc滤波器
CN109952705A (zh) * 2016-11-18 2019-06-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Lc滤波器
CN110048686A (zh) * 2017-12-08 2019-07-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11316565A (zh) * 2017-10-30 2020-06-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13632315A (zh) * 2019-03-25 2021-11-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滤波器、天线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CN114586115A (zh) * 2019-10-24 2022-06-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lc滤波器
WO2022217971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苏州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lc滤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2802B (zh) * 2011-03-25 2015-10-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Electronic Parts
US8766657B2 (en) * 2011-06-17 2014-07-01 Microsoft Corporation RF proximity sensor
JP2015186116A (ja) * 2014-03-25 2015-10-22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US9552069B2 (en) 2014-07-11 2017-01-2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3D gesture recognition
JP6354551B2 (ja) * 2014-12-02 2018-07-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JP6512837B2 (ja) * 2015-01-20 2019-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及び構造体
WO2016152211A1 (ja) * 2015-03-23 2016-09-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帯域通過フィルタおよび積層型の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JP6693080B2 (ja) * 2015-10-19 2020-05-13 Tdk株式会社 積層型フィルタ
JP6452592B2 (ja) * 2015-10-29 2019-01-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並列共振回路および高調波処理回路
TWI643454B (zh) * 2016-10-05 2018-12-0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Multilayer LC filter
US10263170B1 (en) 2017-11-30 2019-04-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umped resonator structure
US10305015B1 (en) 2017-11-30 2019-05-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ow loss architecture for superconducting qubit circuits
CN214544254U (zh) * 2018-08-10 2021-10-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带通滤波器
EP3719993B1 (en) 2019-04-02 2022-12-07 QuantalRF AG A radio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system and a method of linearizing an output signal thereof
CN114128141A (zh) * 2019-07-09 2022-03-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Lc滤波器
WO2022067201A1 (en) 2020-09-28 2022-03-31 QuantalRF AG Amplifier linearization using magnetically coupled feedback provided by a transformer coupled to a balun-based load
JPWO2022071191A1 (zh) * 2020-10-02 2022-04-07
JPWO2022085427A1 (zh) * 2020-10-22 2022-04-28
WO2022181651A1 (ja) * 2021-02-26 2022-09-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lcフィルタ
US20240072766A1 (en) * 2022-08-31 2024-02-29 QuantalRF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upled resonator filter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6471A (en) * 1995-09-22 1997-12-09 Uniden Corporation Inductive coupled filter with electrically neutral holes between solid spiral inductors
US6433654B1 (en) * 1999-05-25 2002-08-1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Laminated piezoelectric component
CN1577953A (zh) * 2003-06-30 2005-02-09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滤波电路和层叠滤波器
US20070241839A1 (en) * 2006-04-14 2007-10-18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High frequency multilayer bandpass fil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62127U (zh) * 1985-03-27 1986-10-07
JP3307779B2 (ja) 1994-08-31 2002-07-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高周波フィルタ
JP2002217616A (ja) * 2001-01-15 2002-08-02 Alps Electric Co Ltd 平衡不平衡変換器
JP2006067221A (ja) 2004-08-26 2006-03-09 Ngk Spark Plug Co Ltd 積層型誘電体フィルタ
CN101421918B (zh) * 2006-04-14 2013-02-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分层带通滤波器
TWI398984B (zh) * 2008-05-23 2013-06-1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aminated bandpass filt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6471A (en) * 1995-09-22 1997-12-09 Uniden Corporation Inductive coupled filter with electrically neutral holes between solid spiral inductors
US6433654B1 (en) * 1999-05-25 2002-08-1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Laminated piezoelectric component
CN1577953A (zh) * 2003-06-30 2005-02-09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滤波电路和层叠滤波器
US20070241839A1 (en) * 2006-04-14 2007-10-18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High frequency multilayer bandpass filter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4305B (zh) * 2013-10-30 2018-04-2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元器件
CN105684305A (zh) * 2013-10-30 2016-06-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元器件
CN105827211A (zh) * 2015-01-26 2016-08-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元器件
CN105827211B (zh) * 2015-01-26 2018-08-2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元器件
CN107408931B (zh) * 2015-07-28 2020-06-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路基板、使用其的滤波器电路以及电容器元件
CN107408931A (zh) * 2015-07-28 2017-11-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路基板、使用其的滤波器电路以及电容器元件
CN107026628A (zh) * 2015-09-26 2017-08-0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lc 滤波器
CN107026628B (zh) * 2015-09-26 2020-07-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lc滤波器
CN107017858A (zh) * 2015-09-29 2017-08-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Lc 并联谐振器以及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09643977A (zh) * 2016-08-17 2019-04-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lc滤波器
CN109643977B (zh) * 2016-08-17 2023-08-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lc滤波器
CN109952705A (zh) * 2016-11-18 2019-06-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Lc滤波器
CN108390658A (zh) * 2017-02-03 2018-08-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电子部件以及层叠型lc滤波器
CN108390658B (zh) * 2017-02-03 2021-07-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电子部件以及层叠型lc滤波器
CN111316565A (zh) * 2017-10-30 2020-06-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11316565B (zh) * 2017-10-30 2023-06-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10048686A (zh) * 2017-12-08 2019-07-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10048686B (zh) * 2017-12-08 2023-08-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13632315B (zh) * 2019-03-25 2022-09-1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滤波器、天线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CN113632315A (zh) * 2019-03-25 2021-11-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滤波器、天线模块以及通信装置
CN114586115A (zh) * 2019-10-24 2022-06-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lc滤波器
CN114586115B (zh) * 2019-10-24 2024-01-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lc滤波器
WO2022217971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苏州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lc滤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0585B (zh) 2015-09-02
WO2012066873A1 (ja) 2012-05-24
JPWO2012066873A1 (ja) 2014-05-12
US20130241672A1 (en) 2013-09-19
TWI505539B (zh) 2015-10-21
JP5598548B2 (ja) 2014-10-01
TW201232911A (en) 2012-08-01
US8760242B2 (en) 2014-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0585A (zh)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02468814B (zh)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01682307B (zh)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01421918B (zh) 分层带通滤波器
JP5549744B2 (ja) 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CN101809865B (zh)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01946364B (zh)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03427784B (zh) 平衡滤波器
JP5573804B2 (ja) 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CN104937845B (zh) 复合lc谐振器及带通滤波器
JP2009218756A (ja) 積層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5223871B2 (ja) Lc複合部品
JP2002204136A (ja) 積層型ローパスフィルタ
CN211089617U (zh) 带通滤波器
JP2003142973A (ja) フィルタ
JP2003332806A (ja) 積層型誘電体フィルタ
JP2003318605A (ja) 積層型誘電体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