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8686B - 层叠带通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层叠带通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48686B
CN110048686B CN201811493772.8A CN201811493772A CN110048686B CN 110048686 B CN110048686 B CN 110048686B CN 201811493772 A CN201811493772 A CN 201811493772A CN 110048686 B CN110048686 B CN 1100486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pattern
parallel resonator
capacitor
inductor
connectio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937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48686A (zh
Inventor
今村光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48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8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48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8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41Comprising typical LC combinations, irrespective of presence and location of additional resistors
    • H03H7/1775Parallel LC in shunt or branch pat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15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inductors an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53Electrical filters; Controlling thereof
    • H03H7/0161Bandpass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9Filters comprising mutual inductan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08Comprising bridging elements, i.e. elements in a series path without own reference to ground and spanning branching nodes of another series pat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16Comprising foot-point elements
    • H03H7/1725Element to ground being common to different shunt paths, i.e. Y-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85Multilayer, e.g. LTCC, HTCC, green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频率特性接近所希望的频率特性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第一LC并联谐振器(11)与第一输入输出端子(P10)电连接。第一LC并联谐振器(11)包括第一电感器(101)。第二LC并联谐振器(14)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P100)电连接。第二LC并联谐振器(14)包括第二电感器(109)。第三LC并联谐振器(12)与第一LC并联谐振器(11)磁耦合。第三LC并联谐振器(12)与第二LC并联谐振器(14)磁耦合。旁路部(193)连接第一电感器(101)与第二电感器(109)。

Description

层叠带通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层叠带通滤波器。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07/119356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多个电极层中的规定的电极层设置有用于通过电容连接输入电极与输出电极之间的输入输出间电容器电极的层叠带通滤波器。通过输入输出间电容器电极,在通带的高频带侧产生衰减极并且在通带的低频带侧产生2个衰减极。结果,能够使从通带朝向低频带侧的衰减特性以及从通带朝向高频带侧的衰减特性均变陡。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119356号
为了使层叠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接近所希望的频率特性,会需要使在高于通带的频率下产生的衰减极或者在低于通带的频率下产生的衰减极的任意一方的频率变化。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并未具体地公开能够使在高于通带的频率下产生的衰减极或者在低于通带的频率下产生的衰减极的任意一方的频率变化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层叠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接近所希望的频率特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一个方式形成为沿层叠方向层叠有多个电介质层的层叠体。层叠带通滤波器具备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第一LC并联谐振器~第三LC并联谐振器以及旁路部。第一LC并联谐振器与第一端子电连接。第一LC并联谐振器包括第一电感器。第二LC并联谐振器与第二端子电连接。第二LC并联谐振器包括第二电感器。第三LC并联谐振器与第一LC并联谐振器磁耦合。第三LC并联谐振器与第二LC并联谐振器磁耦合。旁路部连接第一电感器与第二电感器。第一电感器与旁路部的第一连接点位于第一电感器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第二电感器与旁路部的第二连接点位于第二电感器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能够通过连接第一电感器与第二电感器的旁路部,使在高于通带的频率下产生的衰减极或者在低于通带的频率下产生的衰减极的任意一方的频率变化。结果,能够使层叠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接近所希望的频率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2是图1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层叠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比较例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一并表示在图4的层叠带通滤波器中,使以2个阶段使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电容耦合的电容器的电容变化的情况下的各插入损失的图。
图6是一并表示图1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插入损失以及图5的插入损失的图。
图7是一并表示在图1的层叠带通滤波器中,使以2个阶段使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电容耦合的电容器的电容变化的情况下的各插入损失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9是表示图8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层叠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比较例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
图11是一并表示图8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插入损失以及图10的层叠带通滤波器的插入损失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9、9A…层叠带通滤波器;11~14、21~23…LC并联谐振器;101、104、106、109、201、204、207…电感器;102、103、105、107、108、110、111、202、203、205、206、208、209…电容器;121~129、211~219…电介质层;130、131、133~137、221、222、224~227…电容器导体图案;132、223…接地导体图案;138、228…旁路导体图案;139~146、229~234…线路导体图案;151~163、241~252…导通孔导体图案;193、293…旁路部;G120、G210…接地端子;P10、P20、P100、P200…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对附图中相同或者相应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原则上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的等效电路图。如图1所示,层叠带通滤波器1具备输入输出端子P10、P100、LC并联谐振器11~14、电容器103、108、111以及旁路部193。
电容器103连接在LC并联谐振器11与LC并联谐振器12之间。LC并联谐振器11在连接点112与电容器103连接。LC并联谐振器11连接在连接点112与接地点GND之间。LC并联谐振器12在连接点113与电容器103连接。LC并联谐振器12连接在连接点113与接地点GND之间。
电容器108连接在LC并联谐振器13与LC并联谐振器14之间。LC并联谐振器13在连接点114与电容器108连接。LC并联谐振器13连接在连接点114与接地点GND之间。LC并联谐振器14在连接点115与电容器108连接。LC并联谐振器14连接在连接点115与接地点GND之间。
电容器111连接在连接点112与连接点115之间。
LC并联谐振器11包括电感器101和电容器102。LC并联谐振器12包括电感器104和电容器105。LC并联谐振器13包括电感器106和电容器107。LC并联谐振器14包括电感器109和电容器110。
在电感器101与电感器104之间,产生磁耦合M15。在电感器104与电感器106之间,产生磁耦合M16。在电感器106与109之间,产生磁耦合M17。
旁路部193连接电感器101与电感器109。电感器101与旁路部193的连接点191位于电感器101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电感器109与旁路部193的连接点192位于电感器109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
LC并联谐振器11与输入输出端子P10电连接,并且在与输入输出端子P10之间不经由磁耦合地传递信号。LC并联谐振器14与输入输出端子P100电连接,并且在与输入输出端子P100之间不经由磁耦合地传递信号。
在向输入输出端子P10输入了信号的情况下,该信号不经由磁耦合地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11。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11的信号经由磁耦合M15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12,并经由磁耦合M16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13,并经由磁耦合M17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14。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14的信号不经由磁耦合地传递至输入输出端子P100,并从输入输出端子P100输出。
在向输入输出端子P100输入了信号的情况下,该信号不经由磁耦合地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14。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14的信号经由磁耦合M17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13,并经由磁耦合M16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12,并经由磁耦合M15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11。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11的信号不经由磁耦合地传递至输入输出端子P10,并从输入输出端子P10输出。
以下,像LC并联谐振器11、14那样,将与供信号输入的输入端子电连接并且在与输入端子之间不经由磁耦合地传递信号的LC并联谐振器(输入侧的LC并联谐振器)、以及与输出来自输入端子的信号的输出端子电连接并且在与输出端子之间不经由磁耦合地传递信号的LC并联谐振器(输出侧的LC并联谐振器)称为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另外,像LC并联谐振器12、13那样,将经由磁耦合传递来自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的信号的LC并联谐振器称为配置在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LC并联谐振器。
从输入端子到输入侧的LC并联谐振器的信号路径的阻抗比从输入端子到配置于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LC并联谐振器的各信号路径的阻抗以及从输入端子到输出侧的LC并联谐振器的信号路径的阻抗都小。
在层叠带通滤波器1中,从输入输出端子P10到LC并联谐振器11的信号路径的阻抗比从输入输出端子P10到LC并联谐振器12~14的各信号路径的阻抗小。从输入输出端子P100到LC并联谐振器14的信号路径的阻抗比从输入输出端子P100到LC并联谐振器13~11的各信号路径的阻抗小。
此外,在2个电路元件电连接的情况下,包括2个电路元件直接连接的情况以及经由其他电路元件(例如电容器)间接连接的情况双方。
图2是图1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的外观立体图。关于坐标轴,X轴与Y轴正交,Z轴(层叠方向)与X轴以及Y轴正交。对于图3、图9所示的坐标轴也相同。
如图2所示,层叠带通滤波器1例如为长方体状。将与层叠方向垂直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的最外层的面设为上表面UF以及底面BF。
在底面BF形成有输入输出端子P10、P100以及接地端子G120。接地端子G120形成了接地点GND。输入输出端子P10、P100以及接地端子G120例如是在底面BF规则地配置有平面电极的LGA(Land GridArray:触点陈列封装)端子。底面BF与未图示的基板连接。
图3是表示图2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的层叠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所示,层叠带通滤波器1是沿Z轴方向层叠有多个电介质层121~129的层叠体。
如图3所示,在电介质层121形成有电容器导体图案130、131。电容器导体图案130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51与输入输出端子P10连接。电容器导体图案131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56与输入输出端子P100连接。
在电介质层122形成有接地导体图案132。接地导体图案132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52~155与接地端子G120连接。电容器导体图案130以及接地导体图案132形成了电容器102。电容器导体图案131以及接地导体图案132形成了电容器110。
在电介质层123形成有电容器导体图案133、134。接地导体图案132以及电容器导体图案133形成了电容器105。接地导体图案132以及电容器导体图案134形成了电容器107。
在电介质层124形成有电容器导体图案135、136。电容器导体图案135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57与电容器导体图案130连接。电容器导体图案133、135形成了电容器103。电容器导体图案136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58与电容器导体图案131连接。电容器导体图案134、136形成了电容器108。
在电介质层125形成有电容器导体图案137。电容器导体图案135~137形成了电容器111。
在电介质层126形成有旁路导体图案138。旁路导体图案138形成了旁路部193。旁路导体图案138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59、162与接地导体图案132连接。旁路导体图案138与导通孔导体图案159的连接部分包括连接点191。旁路导体图案138与导通孔导体图案162的连接部分包括连接点192。旁路部193也可以根据层叠带通滤波器的内部结构遍及多个电介质层而形成。即,旁路部193也可以包括导通孔导体图案。
在电介质层127形成有线路导体图案139~142。线路导体图案139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57与电容器导体图案135连接。线路导体图案139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59与旁路导体图案138连接。
线路导体图案140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60与接地导体图案132连接。线路导体图案140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62与电容器导体图案133连接。
线路导体图案141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61与接地导体图案132连接。线路导体图案141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63与电容器导体图案134连接。
线路导体图案142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58与电容器导体图案131连接。线路导体图案142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62与旁路导体图案138连接。
在电介质层128形成有线路导体图案143~146。线路导体图案143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57、159与线路导体图案139连接。线路导体图案144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60、162与线路导体图案140连接。线路导体图案145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61、163与线路导体图案141连接。线路导体图案146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158、162与线路导体图案142连接。
导通孔导体图案157、线路导体图案139、143、以及导通孔导体图案159形成了电感器101。导通孔导体图案162、线路导体图案140、144、以及导通孔导体图案160形成了电感器104。导通孔导体图案163、线路导体图案141、145、以及导通孔导体图案161形成了电感器106。导通孔导体图案158、线路导体图案142、146、以及导通孔导体图案162形成了电感器109。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比较例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9的等效电路图。层叠带通滤波器9的等效电路图是从图1的等效电路图中除去旁路部193后的等效电路图。由于除此以外的结构是相同的,所以不重复说明。
图5是一并表示在图4的层叠带通滤波器9中,使以2个阶段使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11、14电容耦合的电容器111的电容变化的情况下的各插入损失IL30、IL40的图。层叠带通滤波器9的通带为频带f33~f34(>f33)。插入损失IL30情况下的电容器111的电容比插入损失IL40情况下的电容器111的电容大。关于插入损失IL30,产生衰减极的频率f31、f32、f35依次升高。关于插入损失IL40,产生衰减极的频率f41~f43依次升高。
在图5中,纵轴的衰减量(dB)为负值。衰减量的绝对值越大,插入损失越大。插入损失是指表示输入至电子部件的某个端子的信号中的、传递至电子部件的其它端子的信号的比例的指标。插入损失越大,意味着输入至电子部件的信号中的在该电子部件的内部损失的信号的比例越大。在图6、7、11中也相同。
如图5所示,关于插入损失IL30,在低于通带的频带中,在频率f31、f32(<f33)下产生衰减极。在高于通带的频带中,在频率f35(>f34)下产生了衰减极。关于插入损失IL40,在低于通带的频带中,在频率f41(>f31)、f42(<f32)下产生衰减极。在高于通带的频带中,在频率f43(>f35)下产生衰减极。
关于衰减极的频率,插入损失IL30的频率f31、f32、f35在插入损失IL40下分别变化为频率f41、f42、f43。即,在层叠带通滤波器9中,若使电容器111的电容变化,则在低于通带的频带下产生的衰减极的频率以及在高于通带的频带下产生的衰减极的频率均发生变化。
但是,为了使层叠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接近所希望的频率特性,会需要使在高于通带的频率下产生的衰减极或者在低于通带的频率下产生的衰减极的任意一方的频率变化。
因此,在图1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中,通过旁路部193连接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11、14各自所包括的电感器101、109。根据层叠带通滤波器1,能够使在高于通带的频带下产生的衰减极的频率f35几乎不变化,而使在低于通带的频带下产生的衰减极的频率f31、f32变化。结果,能够使层叠带通滤波器1的频率特性接近所希望的频率特性。
图6是一并表示图1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的插入损失IL50以及图5的插入损失IL30的图。如图6所示,关于插入损失IL50,在低于通带的频带中,在频率f51(>f31)、f52(<f32)下产生衰减极。在高于通带的频带中,与插入损失IL30同样在频率f35附近产生衰减极。
图7是一并表示在图1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中,使以2个阶段使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11、14电容耦合的电容器111的电容变化的情况下的各插入损失IL50、IL60的图。插入损失IL50与图6的插入损失IL50相同。
如图7所示,关于插入损失IL60,在低于通带的频带中,与插入损失IL50同样在频率f51附近产生衰减极,并且在频率f61(>f52)下产生衰减极。在高于通带的频带中,与插入损失IL50同样在频率f35附近产生衰减极。通过使将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11、14电容耦合的电容器111的电容变化,能够使在低于通带的频带下产生的衰减极的频率变化。
再次参照图1,在从输入输出端子P10输入了信号的情况下,该信号最初传递至多个LC并联谐振器11~14中的LC并联谐振器11。另外,在从输入输出端子P100输入了信号的情况下,该信号最初传递至多个LC并联谐振器11~14中的LC并联谐振器14。因此,LC并联谐振器11以及14的阻抗给层叠带通滤波器1的通带的形成带来主导影响。
再次参照图3,旁路导体图案138连接与接地导体图案132连接的导通孔导体图案159、162。旁路导体图案138连接电感器101、109即可,例如,可以连接线路导体图案139、142,也可以连接线路导体图案143、146,或者也可以连接导通孔导体图案157、158。
在电感器101中,从与旁路导体图案138的连接点191到接地导体图案132的部分几乎不作为LC并联谐振器11的电感器发挥作用。同样在电感器109中,从与旁路导体图案138的连接点192到接地导体图案132的部分几乎不作为LC并联谐振器14的电感器发挥作用。若LC并联谐振器11、14的电感变小,则LC并联谐振器11、14的阻抗变化,层叠带通滤波器1的通带会偏离所希望的通带。
因此,在层叠带通滤波器1中,为了抑制层叠带通滤波器1的通带偏离所希望的通带,与接地导体图案132连接的导通孔导体图案159、162通过旁路导体图案138连接。
在电感器101中,导通孔导体图案157、线路导体图案143(139)、以及从线路导体图案140到连接点191的导通孔导体图案159的部分作为LC并联谐振器11的电感器发挥作用。在电感器109中,导通孔导体图案158、线路导体图案146(142)、以及从线路导体图案146到连接点192的导通孔导体图案162的部分作为LC并联谐振器14的电感器发挥作用。
与接地导体图案132连接的导通孔导体图案159、162通过旁路导体图案138连接,由此与线路导体图案139、142、线路导体图案143、146、或者导通孔导体图案157、158通过旁路导体图案138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延长作为LC并联谐振器11的电感器发挥作用的电感器101的部分的信号路径以及作为LC并联谐振器14的电感器发挥作用的电感器109的部分的信号路径。
根据层叠带通滤波器1,能够抑制由通过旁路导体图案138连接电感器101与电感器109引起的LC并联谐振器11、14的各电感的减少。即,根据层叠带通滤波器1,能够不损失通带的衰减量地控制高于通带的频带或者低于通带的频带的任意一方的衰减极。结果,能够抑制层叠带通滤波器1的通带偏离所希望的通带。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能够使层叠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接近所希望的频率特性。
根据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在配置在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LC并联谐振器为偶数个的情况下,能够使在低于通带的频带下产生的衰减极的频率变化。另一方面,在配置在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LC并联谐振器为奇数个的情况下,能够使在高于通带的频带下产生的衰减极的频率变化。
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配置在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LC并联谐振器的数量为偶数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对层叠带通滤波器具备4个LC并联谐振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在实施方式2中,作为配置在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LC并联谐振器的数量为奇数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对层叠带通滤波器具备3个LC并联谐振器的情况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2]
图8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2的等效电路图。如图8所示,层叠带通滤波器2具备输入输出端子P20、P200、LC并联谐振器21~23、电容器203、206、209以及旁路部293。
电容器203连接在LC并联谐振器21与LC并联谐振器22之间。LC并联谐振器21在连接点26与电容器203连接。LC并联谐振器21连接在连接点26与接地点GND之间。LC并联谐振器22在连接点27与电容器203连接。LC并联谐振器22连接在连接点27与接地点GND之间。
电容器206连接在LC并联谐振器22与LC并联谐振器23之间。LC并联谐振器22在连接点27与电容器206连接。LC并联谐振器22连接在连接点27与接地点GND之间。LC并联谐振器23在连接点28与电容器206连接。LC并联谐振器23连接在连接点28与接地点GND之间。
电容器209连接在连接点26与连接点28之间。
LC并联谐振器21包括电感器201和电容器202。LC并联谐振器22包括电感器204和电容器205。LC并联谐振器23包括电感器207和电容器208。在电感器201与电感器204之间,产生磁耦合M24。在电感器204与电感器207之间,产生磁耦合M25。
旁路部293连接电感器201与电感器207。电感器201与旁路部293的连接点291位于电感器201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电感器207与旁路部293的连接点292位于电感器207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
LC并联谐振器21与输入输出端子P20电连接,来自输入输出端子P20的信号不经由磁耦合地传递。LC并联谐振器23与输入输出端子P200电连接,来自输入输出端子P200的信号不经由磁耦合地传递。
在向输入输出端子P20输入了信号的情况下,该信号不经由磁耦合地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21。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21的信号经由磁耦合M25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22,并经由磁耦合M26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23。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23的信号不经由磁耦合地传递至输入输出端子P200,并从输入输出端子P200输出。
在向输入输出端子P200输入了信号的情况下,该信号不经由磁耦合地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23。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23的信号经由磁耦合M25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22,并经由磁耦合M24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21。传递至LC并联谐振器21的信号不经由磁耦合地传递至输入输出端子P20,并从输入输出端子P20输出。
图9是表示图8的层叠带通滤波器2的层叠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层叠带通滤波器2的外观立体图与图2所示的层叠带通滤波器1的外观立体图相同。如图9所示,层叠带通滤波器2是沿Z轴方向层叠有多个电介质层211~219的层叠体。
在底面BF形成有输入输出端子P20、P200以及接地端子G210。接地端子G210形成了接地点GND。输入输出端子P20、P200以及接地端子G210例如是在底面BF规则地配置有平面电极的LGA(Land Grid Array)端子。
在电介质层211形成有电容器导体图案221、222。电容器导体图案221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241与输入输出端子P20连接。电容器导体图案222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246与输入输出端子P200连接。
在电介质层212形成有接地导体图案223。接地导体图案223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242~245与接地端子G210连接。电容器导体图案221以及接地导体图案223形成了电容器202。电容器导体图案222以及接地导体图案223形成了电容器208。
在电介质层213形成有电容器导体图案224。接地导体图案223以及电容器导体图案224形成了电容器205。
在电介质层214形成有电容器导体图案225、226。电容器导体图案225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247与电容器导体图案221连接。电容器导体图案224、225形成了电容器203。电容器导体图案226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248与电容器导体图案222连接。电容器导体图案224、226形成了电容器206。
在电介质层215形成有电容器导体图案227。电容器导体图案225~227形成了电容器209。
在电介质层216形成有旁路导体图案228。旁路导体图案228形成了旁路部293。旁路导体图案228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249、251与接地导体图案223连接。旁路导体图案228与导通孔导体图案249的连接部分包括连接点291。旁路导体图案228与导通孔导体图案251的连接部分包括连接点292。
在电介质层217形成有线路导体图案229~231。线路导体图案229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247与电容器导体图案221连接。线路导体图案229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249与旁路导体图案228连接。
线路导体图案230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252与电容器导体图案224连接。线路导体图案230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250与接地导体图案223连接。
线路导体图案231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248与电容器导体图案222连接。线路导体图案231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251与旁路导体图案228连接。
在电介质层218形成有线路导体图案232~234。线路导体图案232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247、249与线路导体图案229连接。线路导体图案233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250、252与线路导体图案230连接。线路导体图案234通过导通孔导体图案248、251与线路导体图案231连接。
导通孔导体图案247、线路导体图案229、232、以及导通孔导体图案249形成了电感器201。导通孔导体图案252、线路导体图案230、233、以及导通孔导体图案250形成了电感器204。导通孔导体图案248、线路导体图案231、234、以及导通孔导体图案251形成了电感器207。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比较例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9A的等效电路图。层叠带通滤波器9A的等效电路图是从图8的等效电路图中除去旁路部293后的等效电路图。由于除此以外的结构是相同的,所以不重复说明。
图11是一并表示图8的层叠带通滤波器2的插入损失IL70与图10的层叠带通滤波器9A的插入损失IL80的图。层叠带通滤波器2以及9A的通带为频带f71~f72(>f71)。
如图11所示,在插入损失IL70以及IL80中,都在高于通带的频带下产生衰减极。在插入损失IL70中,在频率f73(>f72)下产生衰减极。另一方面,在插入损失IL80中,在频率f81(>f73)下产生衰减极。根据层叠带通滤波器2,通过旁路部293连接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21、23各自所包括的电感器201和207,由此能够使在高于通带的频带下产生的衰减极的频率变化。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层叠带通滤波器,能够使层叠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接近所希望的频率特性。
此外,对于配置在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LC并联谐振器的数量,在实施方式1中以该数量为2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以该数量为1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配置在两端的LC并联谐振器之间的LC并联谐振器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以上。
对于本次公开的各实施方式,可以想到在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来实施。应理解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是例示,而非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上述的说明来表示,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Claims (3)

1.一种层叠带通滤波器,是沿层叠方向层叠有多个电介质层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具备:
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
第一LC并联谐振器;
第二LC并联谐振器;
第三LC并联谐振器;
第四LC并联谐振器;
旁路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电介质层的旁路导体图案;
第一电容器;
第二电容器,以及
第三电容器,
所述第一LC并联谐振器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
所述第二LC并联谐振器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所述第三LC并联谐振器与所述第一LC并联谐振器以及所述第四LC并联谐振器磁耦合,
所述第四LC并联谐振器与所述第二LC并联谐振器磁耦合,
所述第一LC并联谐振器包括第一电感器,
所述第二LC并联谐振器包括第二电感器,
所述第三LC并联谐振器包括第三电感器,
所述第四LC并联谐振器包括第四电感器,
所述旁路部连接所述第一电感器与所述第二电感器,
所述第一电感器与所述旁路部的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电感器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
所述第二电感器与所述旁路部的第二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电感器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
所述第三电感器包含形成于所述电介质层的第一线路导体图案,
所述第四电感器包含形成于所述电介质层的第二线路导体图案,
所述第一电容器连接在所述第一LC并联谐振器与所述第三LC并联谐振器之间,
所述第二电容器连接在所述第二LC并联谐振器与所述第四LC并联谐振器之间,
所述第一LC并联谐振器连接在接地点与第三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点是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一LC并联谐振器的连接点,
所述第二LC并联谐振器连接在所述接地点与第四连接点之间,所述第四连接点是所述第二电容器与所述第二LC并联谐振器的连接点,
所述第三LC并联谐振器连接在所述接地点与第五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五连接点是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第三LC并联谐振器的连接点,
所述第四LC并联谐振器连接在所述接地点与第六连接点之间,所述第六连接点是所述第二电容器与所述第四LC并联谐振器的连接点,
所述第三电容器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点与所述第四连接点之间,
所述第一电感器由第一电容器导体图案和第二电容器导体图案形成,
所述第二电感器由第三电容器导体图案和第四电容器导体图案形成,
在沿所述层叠方向观察所述层叠带通滤波器的情况下,所述旁路导体图案具有与所述第一线路导体图案和所述第二线路导体图案中的一方或双方重叠的部分,
所述多个电介质层包括:
第一电介质层,形成有所述第一电容器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四电容器导体图案;
第二电介质层,形成有第五电容器导体图案;以及
第三电介质层,形成有所述第二电容器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三电容器导体图案,
所述第一电介质层配置于所述第二电介质层和所述第三电介质层之间,
所述第三电容器经由所述第五电容器导体图案由所述第一电容器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四电容器导体图案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其中,
所述多个电介质层还包括形成有接地导体图案的第四电介质层,
所述第一电感器具有沿所述层叠方向延伸的第一导通孔导体图案,
所述第二电感器具有沿所述层叠方向延伸的第二导通孔导体图案,
所述第一导通孔导体图案以及所述第二导通孔导体图案与所述接地导体图案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导通孔导体图案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
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导通孔导体图案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叠带通滤波器,其中,
所述多个电介质层还包括形成有所述旁路导体图案的第五电介质层,
所述旁路导体图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
CN201811493772.8A 2017-12-08 2018-12-07 层叠带通滤波器 Active CN110048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6077A JP6791107B2 (ja) 2017-12-08 2017-12-08 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JP2017-236077 2017-1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8686A CN110048686A (zh) 2019-07-23
CN110048686B true CN110048686B (zh) 2023-08-04

Family

ID=66696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93772.8A Active CN110048686B (zh) 2017-12-08 2018-12-07 层叠带通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44375B2 (zh)
JP (1) JP6791107B2 (zh)
CN (1) CN110048686B (zh)
TW (1) TWI7293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9006353T5 (de) 2018-12-20 2021-09-09 Avx Corporation Mehrschichtfilter mit einem kondensator; der mit mindestens zwei durchkontaktierungen verbunden ist
JP2022513526A (ja) * 2018-12-20 2022-02-08 エイブイエックス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ターン信号を低減する突起部を備える多層フィルタ
JP7288056B2 (ja) 2018-12-20 2023-06-06 キョーセラ・エイブイエックス・コンポーネンツ・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高精度インダクタを含む多層電子デバイス
US11114993B2 (en) 2018-12-20 2021-09-07 Avx Corporation High frequency multilayer filter
JP7355827B2 (ja) 2018-12-20 2023-10-03 キョーセラ・エイブイエックス・コンポーネンツ・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精密に制御された容量性エリアを有するコンデンサを備える多層電子デバイス
WO2021005928A1 (ja) 2019-07-09 2021-01-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cフィルタ
JP7489199B2 (ja) * 2020-02-17 2024-05-23 Tdk株式会社 積層型フィルタ
JP7448011B2 (ja) 2020-07-20 2024-03-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
JPWO2022065201A1 (zh) * 2020-09-28 2022-03-31
CN117795850A (zh) * 2021-08-12 2024-03-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滤波器装置及具备该滤波器装置的高频前端电路
CN113922027A (zh) * 2021-11-04 2022-01-11 苏州市博海元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抑制介质滤波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6364A (zh) * 2008-05-23 2011-01-1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02468814A (zh) * 2010-11-11 2012-05-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03138708A (zh) * 2011-11-30 2013-06-0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平衡滤波器
CN103166588A (zh) * 2011-12-19 2013-06-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带通滤波器
CN103210585A (zh) * 2010-11-16 2013-07-1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带通滤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1944Y1 (zh) 1968-11-13 1973-03-31
ES2021547A6 (es) 1990-06-06 1991-11-01 Reolid Lopez Ricardo Red de filtro de paso y o eliminacion de banda en senales electricas.
JP4784017B2 (ja) * 2001-08-10 2011-09-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ローパスフィルタ
JP2003258587A (ja) * 2001-12-25 2003-09-12 Ngk Spark Plug Co Ltd 積層型lcフィルタ
KR100956303B1 (ko) 2006-04-14 2010-05-10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라타 세이사쿠쇼 적층 대역 통과 필터
US7671706B2 (en) * 2006-04-14 2010-03-0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High frequency multilayer bandpass filter
JP4766354B1 (ja) * 2010-09-09 2011-09-07 Tdk株式会社 積層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WO2012077498A1 (ja) * 2010-12-06 2012-06-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JP5310768B2 (ja) * 2011-03-30 2013-10-09 Tdk株式会社 積層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5573804B2 (ja) * 2011-09-23 2014-08-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CN203734631U (zh) 2011-11-09 2014-07-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lc滤波器
JP5672266B2 (ja) * 2012-05-28 2015-02-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JP5772918B2 (ja) * 2013-10-22 2015-09-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JP5861693B2 (ja) * 2013-12-03 2016-02-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6295968B2 (ja) * 2015-01-26 2018-03-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JP6428918B2 (ja) * 2015-03-23 2018-11-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帯域通過フィルタおよび積層型の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JP6380315B2 (ja) * 2015-09-26 2018-08-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lcフィルタ
CN205647456U (zh) * 2016-04-27 2016-10-1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ipd低通滤波器
US11022187B2 (en) 2019-07-05 2021-06-0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Engagement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6364A (zh) * 2008-05-23 2011-01-1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02468814A (zh) * 2010-11-11 2012-05-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03210585A (zh) * 2010-11-16 2013-07-1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03138708A (zh) * 2011-11-30 2013-06-0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平衡滤波器
CN103166588A (zh) * 2011-12-19 2013-06-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带通滤波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Band Multilayer Bandpass Filter Using Open-Loop Resonators With Floating Metallic Patches;Yann Clavet 等;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全文 *
附加传输零点的层叠式LTCC 带通滤波器设计;傅焕展 等;元器件与应用;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8686A (zh) 2019-07-23
JP6791107B2 (ja) 2020-11-25
US20190181826A1 (en) 2019-06-13
US10944375B2 (en) 2021-03-09
JP2019103108A (ja) 2019-06-24
TW201929428A (zh) 2019-07-16
TWI729327B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48686B (zh) 层叠带通滤波器
CN103166588B (zh) 带通滤波器
JP5946026B2 (ja) 方向性結合器
TWI492526B (zh) 帶通濾波器
JP5741783B1 (ja) 複合lc共振器および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TW201729536A (zh) 電子零件
JP6504182B2 (ja) 電子部品
JP6760515B2 (ja) 整合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WO2019087739A1 (ja) 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JP2009218756A (ja) 積層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CN111357198B (zh) 带通滤波器
WO2015059963A1 (ja) 複合lc共振器および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JP5804076B2 (ja) Lcフィルタ回路及び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JP5796156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US8018305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7710606B (zh) Lc滤波器
US20220231655A1 (en) Multilayer filter
JP5725158B2 (ja) 電子部品
JPWO2020105257A1 (ja) 共振素子、フィルタ、およびダイプレクサ
US20210028753A1 (en) Diplexer
US20230083216A1 (en) Multilayer electronic component
TW202245412A (zh) 積層型濾波器裝置
CN116633298A (zh) 滤波器
US9350061B2 (en) Resonance device and filter including the same
CN116706476A (zh) 滤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