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6588B - 带通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带通滤波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66588B CN103166588B CN201210550516.4A CN201210550516A CN103166588B CN 103166588 B CN103166588 B CN 103166588B CN 201210550516 A CN201210550516 A CN 201210550516A CN 103166588 B CN103166588 B CN 1031665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nator
- electrode
- inductor
- pass filter
- band pa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0—Resonator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8—Strip line reson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3—Strip line filters
- H01P1/20327—Electromagnetic interstage coupling
- H01P1/20336—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 H01P1/20345—Multilayer filter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53—Electrical filters; Controlling thereof
- H03H7/0161—Bandpass filter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85—Multilayer, e.g. LTCC, HTCC, green she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的带通滤波器,该带通滤波器在阻断来自外部的噪声的同时,在形成于带通滤波器内的电极间不产生不希望的电磁场耦合,并得到所希望的频率特征。构成多个LC谐振器中的、规定的LC谐振器的电容器配置于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上的一主面侧,构成其余的LC谐振器的电容器配置于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上的另一主面侧,构成规定的LC谐振器的电容器的另一电容器电极接地,从上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上看,该接地的另一电容器电极成形为至少覆盖上述多个LC谐振器覆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叠型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以往,适合于小型、薄型化的高频带通滤波器通过在层叠有电介质层的层叠体内设置多个LC谐振器来构成。参照图12对现有的带通滤波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带通滤波器1由多个电介质层R2~R9构成,并包括3个LC谐振器Q10、Q20、Q30。
在各个电介质层R2~R9上适当地形成有: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16a、16b、17a、17b、18a、18b;相邻耦合用电容器电极R13~R15、19、20;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21;接地侧电容器电极31~33;接地电极25;线路电极26~28;以及贯穿电介质层而形成的电感器用通孔电极10a~10d、11a~11d、12a~12d;连接用通孔电极41a、41b、42a、42b、43a、43b。
其中,LC谐振器Q10由如下器件构成: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16a、16b;接地侧电容器电极31;接地电极25;线路电极26;电感器用通孔电极10a~10d以及连接用通孔电极41a、41b。
LC谐振器Q20由如下器件构成: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17a、17b;接地侧电容器电极32;接地电极25;线路电极27;电感器用通孔电极11a~11d以及连接用通孔电极42a、42b。
另外,LC谐振器Q30由如下器件构成: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18a,18b;接地侧电容器电极33;接地电极25;线路电极28;电感器用通孔电极12a~12d以及连接用通孔电极43a,43b。
下面,作为LC谐振器Q10~Q30的代表,利用LC谐振器Q10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上述电感器用通孔电极10a~10d相连接,从而构成柱状电感器L10。上述柱状电感器L10与线路电极26连接从而构成谐振器用电感器L10。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16a、16b分别通过连接用通孔电极41a、41b电连接,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16a、16b配置成与接地电极25及接地侧电容器电极31相对,并在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16a、16b之间形成有谐振器用电容器C10。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16a、16b与电感器L10的端部即10a连接,并由谐振器用电感器L10与谐振器用电容器C10构成LC谐振器Q10。同样地构成有LC谐振器Q20、Q30。
相邻耦合用电容器电极R13、R14、R15与相邻耦合用电容器电极19、20形成电容,并形成用于使相邻的LC谐振器间产生耦合的相邻耦合用电容器Cs10,Cs20。另外,相邻耦合用电容器电极R13、R
15与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21相对以形成电容,并形成用于使LC谐振器Q10与LC谐振器Q30产生跳跃耦合的耦合用电容器Cs30。
这样构成的带通滤波器由于通过接地电极25将构成带通滤波器的3个LC谐振器覆盖,因此能够阻断来自外部电子元器件的噪声,并得到优异的频率特性,该接地电极25形成于层叠体层叠方向上的一主面的电介质层的几乎整个面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76807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带通滤波器1通过将接地电极25设置于滤波器的上表面,从而能够将来自外部的噪声阻断,并能够得到具有优异的频率特性的带通滤波器。但是,若进一步对带通滤波器1进行小型化、薄型化,则电介质层的厚度将变薄,接地电极25与构成带通滤波器1的LC谐振器Q10~Q30的距离将变近。其结果是,产生如下的问题:通过接地电极25,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16a、17a、18a中将产生不希望的电磁场耦合,且不能得到所希望的频率特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的带通滤波器,该带通滤波器在阻断来自外部的噪声的同时,在形成于带通滤波器内的电极间、Q10、Q20及Q30中不产生不希望的电磁场耦合,并且得到所希望的频率特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层叠体,该层叠体具有:经层叠的多个电介质层;形成于上述电介质层上的电容器电极;形成于上述电介质层上的线路电极;以及通孔电感器,该通孔电感器将贯穿上述电介质层而形成的多个通孔电极相连接来构成,并且在与层叠体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LC谐振器,该LC谐振器将包含上述通孔电感器的电感器、与由一对上述电容器电极形成的电容器连接,上述多个LC谐振器分别将上述电容器的一电容器电极与上述电感器的一端连接来构成,构成上述多个LC谐振器中的、规定的LC谐振器的电容器配置于上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上的一主面侧,构成其余的上述LC谐振器的电容器配置于上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上的另一主面侧,构成上述规定的LC谐振器的电容器的另一电容器电极接地。若如此构成,则构成LC谐振器的线路电极彼此间的距离变远,并且由于对通过外部的元器件的屏蔽件或接地电极等电极产生的不需要的电磁场耦合进行抑制,因此能够得到所希望的特性。
另外,优选为,从上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看,上述接地的另一电容器电极成形为至少覆盖上述多个LC谐振器。在该情况下,可以消除来自外部的噪声,并且能够得到可抑制不需要的电磁场耦合的小型带通滤波器。
另外,优选为,上述带通滤波器含有:包括输入端子的LC谐振器、及包括输出端子的LC谐振器,并且位于包括上述输入端子的LC谐振器的下一级的LC谐振器为上述规定的LC谐振器。在该情况下,能够得到具有优异的频带外衰减特性的带通滤波器。
另外,优选为,构成上述多个LC谐振器的上述电感器分别包括上述线路电极及一对通孔电感器,并且在上述线路电极的一端及另一端上分别连接有一对通孔电感器的一端,从而形成环形电感器。在该情况下,能够得到电感较大的带通滤波器。
另外,优选为,在上述规定的LC谐振器中的、至少1个LC谐振器的上述电感器由上述通孔电感器构成。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线路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产生的不需要的耦合减小,因此能够得到频率特性更为理想的带通滤波器。
另外,优选为,包括上述输入端子的LC谐振器、及包括上述输出端子的LC谐振器分别包括线路电极,上述线路电极的两端与上述通孔电感器电连接以形成环形电感器,并且形成有与上述线路电极相对的耦合电极,上述耦合电极连接至构成相邻的LC谐振器的电感器,该相邻的LC谐振器的电感器与包括上述输入端子的LC谐振器及包括上述输出端子的LC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相邻,或者,上述耦合电极形成为使得构成包括上述输入端子的LC谐振
器、及包括上述输出端子的LC谐振器的上述线路电极相对。在该情况下,由于在保持带通滤波器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了电容,因此能够得到特性优异的带通滤波器。
发明效果
通过上述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小型带通滤波器,该带通滤波器能够通过改变LC谐振器的配置来抑制LC谐振器间的不需要的电磁场耦合,并且将电容器电极兼用作屏蔽件,从而在保持不设置屏蔽件时的特性的同时,不易受到来自外部的噪声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所包括的层叠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电等效电路图。
图4(a)是比较例1的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图4(b)是比较例2的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图4(c)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图5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所包括的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所包括的层叠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所包括的层叠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所包括的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所包括的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专利文献1的层叠型LC复合元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比较例1。
图1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比较例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3,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其分解立体图,省略了接地端子2、3。图3是等效电路图。
由图2可知: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100包括层叠体,该层叠体层叠有多个电介质层,在该多个电介质层上形成有后述的规定的电极、以及在层叠方向上贯穿电介质层的通孔电极。
上述带通滤波器100由3个LC谐振器构成,第1级LC谐振器Q1包括输入电极,第3级谐振器Q3包括输出电极。下面,对各个电介质层进行详细说明。
在电介质层111上,形成有连接用通孔电极151、251、258、351,并且在电介质层111的背面,还形成有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电极131、输出电极331以及接地电极231。
在电介质层112上,形成有使第1级及第3级LC谐振器Q1,Q3间产生电容耦合的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132以及连接用通孔电极152、252、257、352。
在电介质层113上,形成有一电容器电极133、332以及连接用通孔电极153、253、256、353。
在电介质层114上,形成有另一电容器电极134、电感器用通孔电极154、354以及连接用通孔电极254、255。
在电介质层115上,形成有构成第2级LC谐振器Q2的线路电极232、以及电感器用通孔电极155、160、355、360。
在电介质层116上形成有相邻耦合用电容器电极135以及电感器用通孔电极156、159、248、264、356、359。相邻耦合用电容器电极135包括与通孔电极248导通的引出部。
在电介质层117上,形成有构成第1级及第3级LC谐振器的线路电极136、333。另外,在电介质层117上,形成有电感器用通孔电极157、158、259、263、357、358。
在电介质层118上,形成有构成第2级LC谐振器的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233以及电感器用通孔电极260、262。
在电介质层119上,形成有几乎覆盖至电介质层119整个表面的接地侧电容器电极234,该接地侧电容器电极234包括引出部,该引出部延伸至电介质层119的长边侧的两个侧面为止。另外,在电介质层119上,形成有在层叠方向上贯穿的通孔电极261。
电介质层120是最外层,且不形成有电极。
接下来,对第1级的LC谐振器Q1的结构进行说明。
谐振器用电容器C1通过相对配置作为一电容器电极的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133、与作为电容器另一电极的接地侧电容器电极134来构成。接地侧电容器电极134接地。电感器用通孔电极154~157、158~160相连接以构成柱状电感器L11、L12。柱状电感器L11、L12的一端即通孔电极157、158分别与线路电极136的两端连接,从而构成环形谐振器用电感器L1。
柱状电感器L11、L12另一端上的电感器用通孔电极154及160分别与形成谐振器用电容器C1的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133及接地侧电容器电极134连接,从而构成第1级LC谐振器Q1。另外,连接用通孔电极151及152相连接,从而形成柱状输入电极G11。柱状输入电极G11一端上的连接用通孔电极153与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133连接,柱状输入电极G11另一端上的连接用通孔电极151与输入电极131连接。
接下来,对第2级的LC谐振器Q2的结构进行说明。
谐振器用电容器C2通过相对配置作为一个电容器电极的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233、与作为电容器另一电极的接地侧电容器电极234来构成。电感器用通孔电极248~260、261~264相连接以构成柱状电感器L21、L22。分别位于柱状电感器L21、L22一端上的电感器用通孔电极248、264与线路电极232的两端连接,从而形成环形谐振器用电感器L2。柱状电感器L21、L22另一端上的电感器用通孔电极260及261分别与形成谐振器用电容器C2的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233及作为电容器另一电极的接地侧电容器电极234连接,从而构成第2级LC谐振器Q2。
对第3级LC谐振器Q3的结构进行说明。
谐振器用电容器C3通过使作为一电容器电极的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332、与作为电容器另一电极的接地侧电容器电极134相对来构成。电感器用通孔电极354~357、358~360相连接以构成柱状电感器L31、L32。
分别位于柱状电感器L31、L32一端上的电感器用通孔电极357、358分别与线路电极333的两端连接,从而形成环形谐振器用电感器L3。柱状电感器L31,L32另一端上的电感器用通孔电极354,360分别与形成谐振器用电容器C3的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332及接地侧电容器电极134连接,从而构成第3级LC谐振器Q3。
另外,连接用通孔电极351及352相连接以形成柱状输出电极G14,柱状输出电极G14一端上的连接用通孔电极353与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332连接,柱状输出电极G14另一端上的连接用通孔电极351与输出电极331连接。
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133、332配置成与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132相对,从而形成用于使LC谐振器Q1与Q3产生跳跃耦合的跳跃耦合用电容器Cs1。另外,线路电极136、333配置成隔着电介质层117与相邻耦合用电容器电极135相对,从而形成耦合用电容器Cs2、Cs3。
连接用通孔电极251~254、255~258相连接以构成柱状接地电极G12、G13。
接地侧电容器电极134与所述柱状接地电极G12、G13一端上的连接用通孔电极254、255连接,接地电极231与柱状接地电极G12、G13另一端上的连接用通孔电极251、258连接。LC谐振器Q1、Q3通过柱状接地电极G12、G13接地。
如图1所示,通过堆叠电介质层111~120从而构成的带通滤波器100是将上述电介质层堆叠后的层叠体,并由4个侧面、以及具有一主面及另一主面的2个主面构成。在该层叠体的4个侧面中、长边侧的侧面上设置有接地端子2、3。在该接地端子2、3上连接有图2所示出的形成于电介质层111上的接地电极231、以及形成于电介质层119上的接地侧电容器电极234的引出部。输入输出电极131、331以及接地电极231在该层叠体的另一主面上露出。
由此,在层叠体内的3个LC谐振器Q1、Q2、Q3中,在LC谐振器Q1与Q2之间、以及LC谐振器Q2与Q3之间产生电磁场耦合,包含跳跃耦合用电容器Cs1及耦合用电容器Cs2、Cs3在内的电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
图4(a)、图4(b)以及图4(b)分别示出了比较1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比较例2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以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构成比较例1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的层叠体8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3所示。
该带通滤波器是具有与图3所示出的本实施方式相同的电等效电路的层叠型带通滤波器。与本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级LC谐振器的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在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上的一主面侧接地,与此相对,在比较例1中,LC谐振器Q11、Q21,Q31均在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上的另一主面侧接地,并且在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上的一主面侧没有作为屏蔽件的电极。
比较例2是在图13所示层叠体800的层叠方向上的一主面上设置有用于阻断来自其它元器件的噪声的屏蔽件电极801的带通滤波器。构成该带通滤波器的层叠体9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4所示。由于比较例1、2的外观立体图均与实施方式1的图1相同,因此不予图示。另外,将层叠体外部的接地端子2、3省略。
图4(a)是图13所示比较例1的频率特性(通过特性S21、反射特性S11),作为频率特性示出了较佳的特性。但是,由于在该带通滤波器中未设置屏蔽件电极,因此可能会受到外部噪声的影响。
图4(b)示出了图14所示比较例2的频率特性(通过特性S21、反射特性S11),该比较例2在比较例1的带通滤波器中设置了用于阻断来自外部的噪声的屏蔽件电极。由图4(b)可知:通频带是比较例1的一半以下,并且低频侧的衰减极点的衰减量减少,不能得到足够的衰减量。
图4(c)是本实施方式的频率特性(通过特性S21、反射特性S11)。第2级LC谐振器Q2的接地侧电容器电极234设置成具有屏蔽件功能。相同地,若与设置有屏蔽件电极的比较例2进行比较,则通频带变宽,且低频侧的衰减极点附近的衰减量被抑制得足够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级LC谐振器Q2与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132之间,在层叠方向上设置有接地侧电容器电极134。由此,抑制了在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132、与构成第2级LC谐振器的线路电极232或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233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
这样,若如本实施方式的带通滤波器那样构成,则能够得到受外部噪声影响小、具有优异的频率特性的小型带通滤波器。如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其中,本发明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实施方式2)
图5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200的分解立体图。由于外观立体图与实施方式1的图1相同,因此不予图示。另外,将图5的层叠体外部的接地端子2、3省略。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由3级LC谐振器构成。
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构成第2级LC谐振器的电感器不是由通孔电感器及线路电极构成的环形电感器,而是由通孔电感器构成。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下面,参照图5,对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即第2级LC谐振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感器用通孔电极264、265、266、267相连接,从而构成一根通孔电感器L2a。
另外,在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233与接地侧电容器电极234之间,形成谐振器用电容器C2。
而且,通孔电感器L2a一端上的通孔电极264与构成第1级及第3级LC谐振器的另一接地侧电容器电极134连接,通孔电感器的另一端上的通孔电极267与构成谐振器用电容器C2的一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233连接,从而构成LC谐振器Q2a。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构成第2级LC谐振器的通孔电感器L2a中未包含线路电极,因此能够得到Q值较高的带通滤波器。
(实施方式3)
图6、图7示出了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300。图6是外观立体图。图7是其分解立体图,且将形成于层叠体外部的输入输出端子4、6、7、9以及接地端子5、8省略。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由3级LC谐振器构成。
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构成第2级LC谐振器的谐振器用电容器配置于层叠体的一主面上,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1级LC谐振器的谐振器用电容器配置于层叠体的一主面上。本实施方式的带通滤波器300另外设置有输入输出电极,并且在层叠体的外部设置有输入输出端子。
第1级LC谐振器用Q1a由如下器件构成:电感器L1a,该电感器L1a由形成于电介质层115、116、117、118、119上的电感器用通孔电极161、162、163、164、165、166、167及线路电极136a构成;谐振器用电容器C1a,该谐振器用电容器C1a由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134a及接地侧电容器电极234构成。
第2级LC谐振器Q2b由如下器件构成:电感器L2b,该电感器L2b由形成于电介质层114、115、116、117上的电感器用通孔电极268、269、270、271、272、273、274以及线路电极237构成;谐振器用电容器C2a,该谐振器用电容器C2a由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235及236构成。
第3级LC谐振器用Q3a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由如下器件构成:环形电感器L3a;以及谐振器用电容器C3a,该谐振器用电容器C3a由一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335及另一接地侧电容器电极235构成。
在电介质层116上形成有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132a。
在如此构成的LC谐振器Q1a、Q2b、Q3a中,在LC谐振器Q1a与Q2b之间、以及LC谐振器Q2b与Q3a之间产生电磁场耦合,LC谐振器Q1a与Q3a经由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132a互相耦合。
如图6所示,在层叠体的4个侧面中的长边侧的侧面上形成有输入端子4、9、输出端子6、7以及接地端子5、8。
输入端子4、9与形成于电介质层111背面的输入电极131的引出部及输入电极137连接。输出端子6、7与输出电极331的引出部及输出电极334连接。接地端子5、8与图7所示出的形成于电介质层111上的接地电极231以及形成于电介质层119上的接地侧电容器电极234的引出部连接。
这样,即使构成为使得第1级LC谐振器的谐振器用电容器配置于层叠体的一主面侧上,也能够得到受外部噪声影响小、不产生不需要的电磁场耦合的小型带通滤波器。
(实施方式4)
图8、图9示出了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400。图8是外观立体图。图9是其分解立体图,且将形成于层叠体外部的输入输出端子10、12以及接地端子11、13省略。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通滤波器400,由5级LC谐振器构成。
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100由3个LC谐振器构成,而本实施方式的带通滤波器包括5个LC谐振器。
本实施方式的带通滤波器400构成为:将构成5级LC谐振器中的第2~4级的LC谐振器的谐振器用电容器C2,C4,C5配置于层叠体400a的一主面侧上,构成其余的第1级及第5级LC谐振器的谐振器用电容器C1b、C3b配置于层叠体400a的另一主面侧上。
本实施方式的带通滤波器的输入输出电极131a、331a形成于电介质层114的短边侧。
在电介质层111上形成有输入电极431及输出电极432。
在电介质层116上形成有耦合用电容器电极435、436。该耦合用电容器电极435与环形电感器L2电连接,并配置成与电感器L1b的线路电极136相对。耦合用电容器电极436与电感器L5电连接,并配置成与环形电感器L3b的线路电极333相对。
如图8所示,在层叠体400a的4个侧面中的长边侧的侧面上,设置有接地端子11、13,在短边侧的侧面上,设置有10、12。该接地端子11、13与图9示出的形成于电介质层111上的接地电极231以及形成于电介质层119上的接地侧电容器电极234的引出部连接。
这样,由于包括5级LC谐振器,因此能够得到通频带更陡峭的带通滤波器。
(实施方式5)
图10是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所包括的层叠体500的分解立体图。由于外观立体图与实施方式1的图1相同,因此不予图示。并且将图10的层叠体外部的接地端子2、3省略。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由3级LC谐振器构成。
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第1级LC谐振器与第3级LC谐振器之间不产生跳跃耦合。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
即使这样不设置耦合用电容器,也能够得到具有所希望的频率特性的带通滤波器。
(实施方式6)
图11是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带通滤波器所包括的层叠体600的分解立体图。由于外观立体图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同,因此将图11的层叠体外部的输入输出端子4、6、7、9以及接地端子5、8省略。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由2级LC谐振器Q1a,Q2b构成,其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同。
这样,还能适用于由2级LC谐振器构成的带通滤波器中。
标号说明
1、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带通滤波器
2、3、4、5、6、7、8、9、10、11、12、13:接地端子
2~9、111~120:电介质层
131、131a、137、331、331a、431:输入电极
331、331a、334、432:输出电极
16a、16b、17a、17b、18a、18b、133、134a、233、235、236、332、335:谐振器用电容器电极
31~33、134、234:接地侧电容器电极
13~15、21、132、132a: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
13~15、19、20、135、435、436:相邻耦合用电容器电极
26~28、136、136a、232、333:线路电极
25、231:接地电极
41a、41b、42a、42b、43a、43b、151~153、251~256、351~353:连接用通孔电极
10a~10d、11a~11d、12a~12d、154~167、257~274、354~360:电感器用通孔电极
L11、L12、L21、L22、L31、L32:通孔电感器
L1、L1a、L1b、L2、L2a、L2b、L3、L3a、L3b、L4、L5、L10、L20、L30、L100、L200、L300:电感器
Q1、Q1a、Q1b、Q2、Q2a、Q2b、Q3、Q3a、Q3b、Q4、Q5、Q10、Q20、Q30、Q11、Q21、Q31:LC谐振器
C1、C1a、C1b、C2、C2a、C3、C3a、C3b、C4、C5、C10、C20、C30、C11、C21、C31:谐振器用电容器
Cs1、Cs1a、Cs2、Cs2a、Cs3、Cs3a、Cs10、Cs20、Cs30、Cs11、Cs21、Cs31:耦合用电容器
G11、G111:柱状输入电极
G14、G141:柱状输出电极
G12、G13、G15、G16、G17、G121、G131:柱状接地电极
Claims (7)
1.一种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层叠体,该层叠体具有:经层叠的多个电介质层;形成在所述电介质层上的电容器电极;形成在所述电介质层上的线路电极;以及通孔电感器,该通孔电感器将贯穿所述电介质层而形成的多个通孔电极相连接来构成,
并且在该带通滤波器中,在与层叠体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LC谐振器,该LC谐振器将包含所述通孔电感器来构成的电感器、与由一对所述电容器电极构成的电容器连接,
所述多个LC谐振器分别将所述电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电容器的一电容器电极连接而构成,
构成所述多个LC谐振器中的规定的LC谐振器的电容器配置于所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上的一主面侧,构成其余的所述LC谐振器的电容器配置于所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上的另一主面侧,
构成所述规定的LC谐振器的电容器的另一电容器电极接地,
所述带通滤波器包含有:包括输入端子的LC谐振器、及包括输出端子的LC谐振器,
包括所述输入端子的LC谐振器、及包括所述输出端子的LC谐振器分别具有线路电极,
所述线路电极的两端与所述通孔电感器电连接,从而形成环形电感器,
包括所述输入端子的LC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及包括所述输出端子的LC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配置成与跳跃耦合用电容器电极相对,从而形成使包括所述输入端子的LC谐振器的电容器电极、及包括所述输出端子的LC谐振器进行跳跃耦合的跳跃耦合用电容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看,所述接地的另一电容器电极成形为至少覆盖所述多个LC谐振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包括所述输入端子的LC谐振器的下一级的LC谐振器为所述规定的LC谐振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多个LC谐振器的所述电感器全部分别包括所述线路电极及一对通孔电感器,并且所述线路电极的一端及另一端上分别连接有一对通孔电感器的一端,从而形成环形电感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规定的LC谐振器中、至少1个LC谐振器的所述电感器由所述通孔电感器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与所述线路电极相对的耦合电极,
所述耦合电极形成为连接至构成相邻的LC谐振器的电感器,该相邻的LC谐振器与包括所述输入端子的LC谐振器、及包括所述输出端子的LC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相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电极形成为构成包括所述输入端子的LC谐振器、及包括所述输出端子的LC谐振的所述线路电极相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77334A JP2013128232A (ja) | 2011-12-19 | 2011-12-19 |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
JP2011-277334 | 2011-12-1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66588A CN103166588A (zh) | 2013-06-19 |
CN103166588B true CN103166588B (zh) | 2015-11-04 |
Family
ID=48589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50516.4A Active CN103166588B (zh) | 2011-12-19 | 2012-12-18 | 带通滤波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75983B2 (zh) |
JP (1) | JP2013128232A (zh) |
CN (1) | CN103166588B (zh) |
TW (1) | TWI5084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23450B (zh) * | 2011-02-16 | 2015-09-23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电子元器件 |
KR101548808B1 (ko) * | 2013-10-24 | 2015-08-3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복합 전자부품 및 그 실장 기판 |
CN107210268B (zh) * | 2015-01-27 | 2018-11-23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高频模块 |
JP6607173B2 (ja) * | 2016-05-20 | 2019-11-20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積層型電子部品 |
TWI630792B (zh) | 2016-08-17 | 2018-07-21 | 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 Multilayer LC filter |
JP6962382B2 (ja) * | 2017-10-30 | 2021-11-0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
JP6791107B2 (ja) * | 2017-12-08 | 2020-11-2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積層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
JP7232083B2 (ja) | 2019-03-05 | 2023-03-02 |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 フィルタ |
JP7021718B2 (ja) * | 2019-03-25 | 2022-02-17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フィルタ、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
CN110429920A (zh) * | 2019-09-04 | 2019-11-08 | 研创光电科技(赣州)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多层陶瓷带通滤波器 |
WO2021079737A1 (ja) * | 2019-10-24 | 2021-04-29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積層型lcフィルタ |
WO2021111761A1 (ja) * | 2019-12-03 | 2021-06-10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積層フィルタ |
JP7456797B2 (ja) | 2020-02-25 | 2024-03-27 |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 フィルタおよ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
WO2021205793A1 (ja) * | 2020-04-10 | 2021-10-14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Lc共振器およびlcフィルタ |
CN111865252B (zh) * | 2020-07-27 | 2022-03-08 | 电子科技大学 | 高抑制高通滤波器 |
WO2022059373A1 (ja) * | 2020-09-15 | 2022-03-24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 |
CN116235260A (zh) * | 2020-09-29 | 2023-06-06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谐振元件以及滤波器 |
WO2022181651A1 (ja) * | 2021-02-26 | 2022-09-0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積層型lcフィルタ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610265A (en) * | 2004-09-02 | 2006-03-16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Bandpass filters |
CN100413145C (zh) * | 2001-07-25 | 2008-08-20 | Tdk株式会社 | 电介质装置 |
CN101461090A (zh) * | 2006-05-29 | 2009-06-17 | 京瓷株式会社 | 带通滤波器、使用它的高频模块及使用它们的无线通信机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84037B2 (ja) * | 1990-03-23 | 2000-09-04 | 東光株式会社 | 積層型共振子と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タ |
JP2002076807A (ja) | 2000-08-24 | 2002-03-15 | Murata Mfg Co Ltd | 積層型lc複合部品 |
JP2002252503A (ja) * | 2000-12-19 | 2002-09-06 | Murata Mfg Co Ltd | 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 |
JP4693587B2 (ja) * | 2005-10-25 | 2011-06-01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
CN101421918B (zh) * | 2006-04-14 | 2013-02-27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分层带通滤波器 |
JP2008017242A (ja) * | 2006-07-07 | 2008-01-24 | Tdk Corp | 電子部品 |
JP4505827B2 (ja) * | 2007-05-23 | 2010-07-21 | Tdk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 |
-
2011
- 2011-12-19 JP JP2011277334A patent/JP2013128232A/ja active Pending
-
2012
- 2012-11-08 TW TW101141518A patent/TWI508440B/zh active
- 2012-12-05 US US13/705,588 patent/US8975983B2/en active Active
- 2012-12-18 CN CN201210550516.4A patent/CN1031665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13145C (zh) * | 2001-07-25 | 2008-08-20 | Tdk株式会社 | 电介质装置 |
TW200610265A (en) * | 2004-09-02 | 2006-03-16 |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 Bandpass filters |
CN101461090A (zh) * | 2006-05-29 | 2009-06-17 | 京瓷株式会社 | 带通滤波器、使用它的高频模块及使用它们的无线通信机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66588A (zh) | 2013-06-19 |
US20130154769A1 (en) | 2013-06-20 |
US8975983B2 (en) | 2015-03-10 |
TW201328181A (zh) | 2013-07-01 |
JP2013128232A (ja) | 2013-06-27 |
TWI508440B (zh) | 2015-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66588B (zh) | 带通滤波器 | |
CN110048686B (zh) | 层叠带通滤波器 | |
CN101421918B (zh) | 分层带通滤波器 | |
US8754726B2 (en) | Multilayer band-pass filter | |
US9882542B2 (en) | Filter component | |
US9722567B2 (en) | Variable-frequency resonance circuit and variable-frequency filter | |
CN104937845B (zh) | 复合lc谐振器及带通滤波器 | |
US12034426B2 (en) | Multilayer filter | |
CN103959645A (zh) | 电子元器件 | |
WO2015059963A1 (ja) | 複合lc共振器および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 |
CN111357198A (zh) | 带通滤波器 | |
US8018305B2 (en) | Electronic component | |
CN107026631A (zh) | 分波器 | |
US11588461B2 (en) | Resonant element, filter, and diplexer | |
JP5725158B2 (ja) | 電子部品 | |
CN112087212B (zh) | 一种小型化电调滤波器 | |
CN219554940U (zh) | 一种跳频滤波器 | |
US20240283421A1 (en) | Branching filter | |
US20220385260A1 (en) | Lc resonator and lc filter | |
TW201742375A (zh) | Lc濾波器 | |
JP2022138074A (ja) | 積層型フィルタ装置 | |
TW202245412A (zh) | 積層型濾波器裝置 | |
JP2024130805A (ja) | 積層型電子部品 | |
CN116706476A (zh) | 滤波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